数字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分析

篇1

关键词:电厂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献标识码:A

石油、煤炭等都是当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我国来说,石油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能源结构上,主要呈现为煤多油少的局面,因此国家曾经提倡以煤代油的能源政策。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变化,电厂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成本问题也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厂加大节油降耗的力度,对发电成本进行控制。对此,可以在电厂锅炉中应用等离子点火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节油降耗,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等离子点火系统及原理

1.1 等离子点火系统

在等离子点火系统当中,主要由等离子发生器、直流电源、点火燃烧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等离子发生器能够对50kW~150kW电功率的空气等离子体进行产生,直流电源能够将三相380V的交流电源整合成直流电源,向发生器供电。点火燃烧器配合等离子发生器使用,对煤粉进行点燃。控制系统采用了数据总线、通信接口、CRT、PLC等部分构成,能够实现全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具有50kW~150kW的输出功率,且连续可调。压缩空气压力在0.12MPa~0.4MPa,流量在150m3/h以上,且能够保持洁净无油。冷却水压力在0.3MPa以上,流量在10t/h以上,t在40℃以下。

1.2 等离子点火原理

在等离子点火装置当中,对直流电源进行利用,基于相应的介质气压条件接触引弧,在强磁场控制下,对稳定功率定向流动空气等离子体进行获取,采用磁压缩、机械等方法,向需要点火的位置送入等离子体射流,在点火燃烧器当中,能够达到4000K以上具有极大梯度的局部高温火核,当等离子火核与煤粉颗粒相接触,煤粉颗粒会对挥发物进行迅速释放,劈裂粉碎再造挥发充分,从而被快速点燃。在等离子发生器当中,采用了阳极、阴极、线圈等部分,在发火原理上,基于相应的输出电流条件,中心阴极和阳极进行接触,系统达到短路的状态,阴极和阳极缓慢分开的过程中,会有电弧产生,在线圈磁场的作用下,将电弧拉出喷管外部。在电弧的作用下,压缩空气受到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从而使煤粉产生了被点燃的可能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进退执行机构控制点火装置的阴极,同时控制电弧电功率。此外,还利用相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监视冷却水、冷却风等。

2.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技术改造

在电厂锅炉对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应用中,对老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等离子燃烧器,对原有的原油枪进行替代,在下层二次风道中原油枪的位置,对等离子燃烧器进行安装,从给粉机中单独接煤粉管道。在低负荷稳燃、锅炉点火等过程中,将等离子投入使用,在锅炉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后,将等离子退出运行。通常情况下,在中储仓式制粉系统当中,会对这种方法进行应用。可以对主燃烧器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在作为主燃烧器运行的同时,也可以采用等离子进行点火。在下层一次风处安装等离子点火燃烧器,对原有的煤粉燃烧器进行代替。在锅炉稳燃、点火等状态下,将其作为等离子燃烧器进行应用。在锅炉正常运行状态下,将其作为主燃烧器进行使用。在当前很多电厂当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2.2 新建机组

在新建机组建设方面,将C层4只原燃烧器改造为等离子点火燃烧器,其中包括了周界二次风部分、一二级燃烧室、等离子引弧装置,浓淡分离装置。对浓淡分离装置进行了设计,能够将一次风分为浓淡两股气流,其中浓相进入一级室,淡相进入二级室。空气经过母管,向等离子装置就地控制箱输送,对压力开关、压力表进行安装,对压缩空气压力进行控制,在满足压力后,向主控室PLC发送信号。压缩空气压力应在0.08MPa以上,单台流量在150m3/h。使用杂用压缩空气母管提供压缩空气。采用了水冷却发生器系统,单个燃烧器用水量为8t/h,出入口压差控制在0.3MPa以上,采用除盐化学水,通过母管向就地控制箱输送,M足压力后,向主控室PLC发送信号。选用不锈钢作为冷却水系统管材,从锅炉除盐水补水箱获取水源,回水返回除盐水箱中。

3.等离子点火技术的经济分析

3.1 新建机组的直接经济效益

以600MW的机组为例,在试运期经过机组带大负荷运行、锅炉酸洗、电气试验、机组并网、汽轮机冲转、整定安全阀、锅炉吹管等诸多阶段。在这些阶段当中,锅炉无法对磨煤机进行投运,也不能实现完全断油运行,因此,需要对大量的燃油进行消耗。从电力部门下发的试运导则规定当中,规定了在600MW机组的试运期间,燃油消耗标准定量在9000t左右。而在机组试运初期,如果将等离子煤粉点火系统进行投入使用,在整个试运期间,能够将燃油消耗控制在2000t以下,因而能够产生十分客观的经济效益。

3.2 老机组改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电厂老机组改造项目中,对于燃煤锅炉进行等离子点火设备改造,根据启停频率、燃煤煤种、锅炉型号等不同,投资效益也会具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在200MW的机组当中,每次启动大约消耗50t油量,通常在30t~50t,最高时可能达到250t以上。300MW的机组进行以此冷态启动,耗油量可能达到700t以上,与均值145t相比,超出了300t~500t左右。同时,很多火电机组具有较高的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例如,100MW的机组,最低稳燃负荷约在额定负荷的62%,200MW的机组则约为额定负荷的56%,300MW的机组约为额定负荷的53%,因此,在助燃和稳燃过程中,需要消耗相当大的油量。1台100MW的机组,每年耗油量可能超过300t,200MW机组耗油量可能超过280t,300MW机组耗油量可能超过500t。通常情况下,对于非调峰机组来说,能够在1~2年的时间收回改造费用,而对于经常用于调峰的机组来说,半年到一年内就能够将投资成本收回,因而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论

等离子点火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当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电厂锅炉中对等离子点火技术及装置进行应用,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电厂有效地节约成本,取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在等离子点火装置运行中,通过产生高温等离子点火将煤粉点燃,可对过去的燃油装置进行替代,极大地降低了锅炉点火及稳态运行中的燃油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吴帅,张行行,李宁.微油点火和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上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232-232.

[2]余长军.微油点火和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上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94-196.

[3]武晓俊,孙刚,吴明锋.等离子点火技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电力,2016(5):49-50.

篇2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信息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46-2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己任,改变过去传统的服务模式,采取适合用户的服务形式,依据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信息的增值与创新[1]。

1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激励就是鼓励,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发掘人的积极因素,调动人的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激励是指数字图书馆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方法,依据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和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选择有效的激励措施,对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系统施加影响,最大程度地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目标与个体用户的意愿的行为过程。

2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的特点

2.1 用户需求多样化、层次化

传统图书馆注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关注到馆用户的需求,对用户的服务形式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数字图书馆注重用户需求多样化并能与用户之间展开知识信息的交流,深层挖掘用户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用户需求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信息资源需求、知识交流需求及心理满足需求。信息资源需求贯穿于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整个过程,表现为用户对信息资源的索取和对信息资源需求的程度。知识交流需求是用户中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这类用户渴望与馆员、学科专家进行知识交流,希望能够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这类用户的需求如果被满足后,他们将会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长期用户。心理满足需求是用户的高级需求,表现出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忠诚度,也反映了用户对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随着用户心理需求逐渐增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达成用户的心理满足需求[2]。

2.2 用户激励复杂性及多水平性

用户激励涉及面广,渗透于各个环节和不同层面,它包括组织、群体、个体,具有构成多样化,关系复杂化的特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方法、方式、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都对用户的需求产生影响。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多样化,服务的动态性决定了服务构成的复杂性。

多水平性是指数字图书馆服务用户激励必须同时考虑激励的知识属性、组织层次以及用户行为等多个变量,通过用户系统设计调控,将应用于不同情境的用户行为激励范式清楚地展示出来。用户激励也因为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认知、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用户与图书馆馆员交流中呈现出的差异和用户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激励的成效。

2.3 用户激励专业化、个性化

数字图书馆专业化激励必须深入到用户的实际课题和研究领域,依据用户的学科专业进行有效的服务,学科馆员在服务中,要充分研究和掌握为其服务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用户的课题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主动与用户进行需求交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强服务激励的力度。

个性化要以用户“个体”为研究对象,突出“需求服务”,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挖掘、分类,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在服务中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服务用户,实行跟踪服务,重视服务过程中的智力参与,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并且要达到每个用户的方案是唯一的、特定的。个性化还必须针对用户的个人需求、环境、心理、知识等特征实施服务。

3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原则

数字图书馆在制定和实施服务用户激励措施时,要具有针对性,要考虑周全,不要盲目,因为激励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把握好原则,如果激励实施的得当就会带来正面影响,反之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3.1 个性化

用户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最终极的目标。激励决定的是内在动力,在实行激励措施时也要因人而异,实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体现出个性化的倾向。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掌握用户的信息,对用户的需求加以整合,制定出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3]。

3.2 适度性

激励要适度,就是说功过赏罚要适度,不适度的激励和惩罚都会影响激励的效果。激励的“效价”太高,会使用户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不利于激发用户的愿望;激励的“效价”太低,用户会认为重视度低,不能激发用户的积极性,达不到激励的效果。惩罚过重,给用户的打击过大,还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惩罚过轻,会无济于事,不能引起用户的注意。所以,激励要适时、适度、讲究方式、讲究策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3 公平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作为激励环节的奖酬,能否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并不取决于奖酬本身或奖酬的绝对值,而取决于奖酬分配是否公平合理[4]。公平性原则是服务用户激励的一个重要原则。不公平的激励不但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图书馆与用户的合作效率以及合作的积极性。如果用户觉得公平且合情合理就会信服,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

3.4 长期效应

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激励应该遵循“长期激励为主,短期激励为辅”的原则,图书馆要坚持对用户的长期有效的服务,与用户建立长期的联系,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实现长期激励的基础上,通过短期激励提高关系的黏度水平。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激励,要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方针,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4 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期望

激励理论研究表明,需求决定动机,而动机导致行为。以下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实现激励用户,促进用户主动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积极性。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期望由基本期望和潜在期望构成。一个人具有怎么的期望,就会为满足该期望而采取相对应的行为。基本期望是指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时理应得到的应有服务,用户的需求能够获得基本满足。潜在期望是指超出基本期望的数字图书馆用户获得意外存在的需求。用户通过长期利用数字图书馆逐渐提升自己的技能,就会使基本期望和潜在期望一直发生变化。用户在接受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学习中,熟悉了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对检索和获取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心应手,用户的潜在期望和基本期望就会越来越高。用户刚开始利用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特征是不确定性,他们不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不熟悉检索程序,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时用户的潜在期望就是希望得到图书馆馆员的热情服务和技能指导,希望能够多与馆员沟通,交流和学习。用户的信息期望是随着掌握数字图书馆的熟练程度而逐步形成,在形成时期,用户的基本期望也随之提高,会要求图书馆主动的、长期的为他们提供服务。潜在期望一般表现为用户希望图书馆馆员能够对他们的个人信息和信息需求得到充分掌握并且给予特别的重视。在信息期望的稳定时期,他们能够通过数字图书馆大量获取有效信息,熟练的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解决研究中的难题,使自己得到了基本的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图书馆,产生对数字图书馆的依赖性。基本的期望是用户希望图书馆在为他们服务时,能够有较高的水平,发送的文献信息具有较高价值。潜在愿望想获得个性化服务、跟踪性的服务[5]。

数字图书馆对于用户期望初期的用户的激励方法应该采取经济激励为主,因为用户期望初期,其期望层次水平较低,应该多给予一些免费使用卡、免费信息下载,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应该采用“素质提升激励”,要多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信息素质,提升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效率。

5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的途径

5.1 经济激励

经济激励是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一种短期激励的手段,是以满足用户的经济需求为主的激励方式。经济激励的方式一般是采用折扣、促销、奖励和免费使用数字资源等。如免费发放中国知网卡、免费提供一定金额的多个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权限及下载文献。通过这种经济激励可以直接吸引用户,达到见效快,激励面广等特点,但这种方式不利于长期激励。

5.2 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是调动用户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现代的用户都是具有较高信息获取能力的人才,他们对于参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有较大的兴趣和愿望,他们渴望在参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提供创造和实践的机会。这种参与激励能让用户亲身体验到图书馆馆员的辛劳,更能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用户的参与加深了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增进了理解,使用户得到了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5.3 素质提升激励

数字图书馆最有成效的激励之一就是素质提升激励。素质提升激励可以为用户提高知识素养、增强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技能,提升挖掘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用户的知识结构也必须随之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要对用户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要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和业务素质教育,通过培训提高用户的检索技巧和信息素质,加强知识吸收能力防止知识老化,使用户在文献信息检索、选择、处理、整合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4 情感激励

欣赏和赞扬是最好的激励。当一个人平时取得了工作成绩,富有创造性,科研成果在同行中受到大加赞扬和高度评价,就会有一种振奋和愉悦感。人们一旦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业绩和成果得到肯定,精神上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数字图书馆对用户要善于运用情感激励,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要强化感情交流,用优美的语言、和蔼的亲和力、人性化的工作态度,服务和激励用户,使用户保持愉悦、充满激情,释放出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6]。

参考文献:

[1]陈雅,郑建明.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机制研究,图书与情报[J],2011(1):6-9.

[2]陆志欣.公共图书馆激励机制探讨,新世纪图书馆[J],2009(6):83-84,65.

[3]陈萍.公共图书馆用户激励初探,图书馆杂志[J],2012(3):44-45.

[4]曾雪莲.论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情报探索[J],2010(4):121-123.

[5]沈旺.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5.

[6]谭小华.和谐视角下图书馆激励机制研究,生产力研究[J],2010(5):116-117,136.

收稿日期:2013年11月25日。

篇3

煤矿;化学浆;火灾;治理

1.引言

矿井火灾是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类型按其原因来自矿井内部,还是外部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外因火灾可由明火、机械摩擦、放炮引火、电气火花等因素引发[1]。井下外源火灾一旦发生,具有火情发生突然,来势较猛的特点。如不能及时扑灭,火势一旦失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甚至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2]。而由注浆封堵、堵漏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外源火灾事故较为少见,在此着重分析此类火灾事故原因及治理技术。

2.工程实例

某矿为提升生产能力对某一采区进行回风道封堵漏风技术改造工作。主要采用注浆堵漏的方法。在回风道内通过打钻孔向巷道四周压注有机高分子双液型注浆材料固特珑来封堵漏风。该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未发现煤(岩)及瓦斯喷出和突出现象,煤尘无爆炸性,煤层不易自燃。

实施注浆堵漏回风道全长480余m,采用一个15kW局扇压入式通风,巷道为宽字懈呶??.2m。注浆作业前巷道内回风风速低,风量小,原始温度为23℃。另外喷浆体壁后现场的木料和其他可燃的杂物堆积较多,空间较大。注浆作业环境较为复杂。本次作业共计注入固特珑的质量为750kg。

注浆作业26小时后作业人员发现注浆位置在巷帮有冒烟异常现象,30分钟后烟雾逐渐增大,约11小时后通过打钻在巷道壁后侧发现明火。

3.化学浆自燃机理分析

通过以上火灾事故过程的简要介绍可知注浆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从根本上查找根源,本文首先分析化学浆组分的性质,反应过程及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工程现场诱发火灾的原因。

A.化学浆组分及反应机理

注浆堵漏的材料为固特珑,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双液型注浆材料,主要由体积相等的A(俗称黑料)、B(俗称白料)两种组份组成(其中A组份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氰酸酯,B组份的主要成分是聚醚多元醇),经专用的气动注浆泵和混合枪将A、B两种化学原料等量压注到破碎煤岩体后,经充分混合便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对煤岩体具有较高粘结性的有机弹性体——聚氨酯。它可人为地改善松软破碎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起到补强加固、充填密实作用,达到堵漏、加固的目的。

聚异氰酸酯(A组份):聚异氰酸酯的分子式可简化为RN=C=O,聚异氰酸酯会和任何含有活泼氢离子的分子发生反应。异氰酸酯的重要性质包括分子结构、NCO含量,功能特性和粘度。

聚醚多元醇(B组份):是指聚合物分子主链含有醚键(ROR),其端基或侧基含有大于2个羟基(OH)的聚合物统称为聚醚多元醇。常温下为无色至棕色黏稠液体,通常易溶于芳烃、卤代烃、醇、酮,有吸湿性。多元醇构成聚氨酯结构中的弹性部分。

聚异氰酸酯可以和聚醚多元醇通过预聚反应生成一种预聚物。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发泡济汽化而形成泡沫。在聚氨酯发泡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其中异氰酸酯和羟基的反应、异氰酸酯和水的反应是重要的反应。前一个反应属“凝胶反应”,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生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后一个反应属“发泡反应”,异氰酸酯与水反应生成取代脲和二氧化碳。由于聚醚多元醇一般为端仲羟基,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与异氰酸酯基反应较快,以获得稳定的泡沫体系。固特珑混合物的技术参数,见表1所示。

表1 固特珑的技术参数

B.化学浆自燃机理分析

通过对以上固特珑组分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注浆作业环境的分析可知:注浆作业环境复杂,注入浆液质量较大,可能导致参与反应的量必会相应增加,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直接导致反应后产生聚合物的质量和放热量均较大。而就在此时巷道、壁后的环境温度较高。高温的环境不利于浆液反应体热量的扩散和释放。反应后释放的热量在得不到及时散发的情况下,注浆区域温度进一步升高可能就引发了聚合物内部“烧芯”现象的发生。热量积聚为燃烧的发生提供了热量,采空区的可燃物和反应产物为燃烧的发生提供了可燃物,井巷风流提供了燃烧发生所需的助燃物。这样就满足了燃烧发生的可燃物、热源和氧气的三个必要因素,就导致了燃烧及后续火灾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在注浆作业结束后24h就发现了冒烟现象,且在后续发现了明火。

4.注惰灭火技术的应用

井下火灾的处理方式较多,常用的有灌浆技术、凝胶技术、惰性气体泡沫技术、堵漏技术及惰性气体技术等[3]。通过对比分析、结合火灾现场实际确定采用注惰灭火技术。惰化技术主要是指将惰性气体送人拟处理区,抑制煤自燃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在当发生外因火灾或因自燃火灾而导致的封闭区。由于该矿回风道周围存在小煤窑老巷道和采空区,条件十分复杂,确定注浆堵漏精确范围和注浆化合物的用量很难。本次使用型号为DQP-500的多功能矿用燃油惰气泡沫发生装置,在采区回风绕道布置惰气发生装置,利用风筒通过密闭墙将惰气注入回风道着火区域,进行降温和惰化。这样一方面为扑灭火灾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减少了很大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A.惰气制备装置

DQP500的多功能矿用燃油惰气泡沫发生装置可随时观测到氧含量,同时可调节气体成分,完善了欠水断电自动保护装置。增设了二次燃烧装置,使其在氧气降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CO在较低水准。采用进口测氧探头,永久使用不需要换。采用组合隔爆开关、自动点火等最新电控装置,操作安全简便。

B.装置安装场所及产生气体要求

根据MT/T6971997《煤矿用燃油惰气发生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要求,对惰气发生装置工作实验场所和产生的混合气体做了如下要求:

惰气发生装置工作场地要求:

工作实验场地的直段应不小于惰气装置整机长度的2倍。惰气装置气体出口正前方50m内不得有建筑、堆物及人员。

工作实验场地应有相应功率的电源及水源。

工作实验场地至少应配备8kg装的干粉灭火器5个。

惰气装置产生的湿式混合气体标准:

应呈灰白色,无明显黑烟或层带黑烟;

气体中的氧含量应不大于5%;

出口温度应不大于60℃(90℃)。

DQP-500型多功能矿用燃油惰气泡沫发生装置,使我国燃油除氧产生惰气的灭火装置实现了系列化,这种方法产生惰气工艺简单、成本低(仅是液N2的1/170)产气量大、惰化火区速度快,既能扑灭矿井火灾又能抑制瓦斯爆炸,是处理矿井火灾理想的灭火装备。

C.注惰工艺

封闭火区:封闭火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锁风封闭火区、通风封闭火区、注惰封闭火区。

由于七采回风道为独头巷道,只封闭进风侧即可,在七采回风道(七采绕道口里10m位置)构筑一道永久密闭,在其中上部埋设长1.5m带阀门的6分铁管作为观测孔,同时,封闭85大巷往七采回风道进料孔,使用风筒布盖好进料孔,上面用黄土捣实,并在其中一个进料孔中安设带阀门的6分管以便观测七采回风道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完成对着火区域的封闭。

注惰量:七采区回风道巷道总长480m,着火区及小窑采空区容积在3?05m3左右,其中火区容积为6000m3左右。注惰气量要超过这个容积值。

5.实施效果

在采区回风道内部及周边建立四个监测点重点监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瓦斯气体,从注惰开始到结束,期间每隔一段时间,采集样本,利用束管检测系统对气样进行分析,实时掌握监测点各种气体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及时检测回风巷绕道口密闭墙里的氧气、乙炔、乙烯、乙烷、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变化情况。通过监测数据发现注惰能有效的降低火区的氧气含量,在停止注惰时,氧气的浓度值为6.802%,达到了灭火的目的。为七采回风道火区的启封提供了依据,为矿井早日恢复生产打下了基础。但需注意注惰后在回风道内产生了大量CO气体,其浓度已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而后采用注氮置换技术,一方面可以置换出矿井巷道及采空区大面积有害气体CO,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惰化七采回风道着火区域,降低氧气浓度,进一步保证了灭火效果。另外,在注惰过程中需要做好准备、人员撤离、有害气体监测等工作以保证注惰灭火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1]陈文礼.浅述煤矿外因火灾安全预评价[J]能源与环境.2005.03

篇4

2011下半年,我校收到承办泉州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校际教研活动的通知,学校决定让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执教一节公开课,时值我校开展关于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于是准备采取以自主学习为“课堂主旋律”进行教学,并选择了《美化月历》课题。

【案例描述】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构建自主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学习、探索、实践、收获的模式。这种模式给予学生很大的时间和空间,为动态生成性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对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马上展开了准备工作。

一、前期准备

1、自主学习网站

基于硬件与网络条件的支持,我为这个课题量身制作了自主学习网站,这个网站以教学环节为主线,提供了互动游戏、文字、图片与教学动画等资源,并与课堂进行深度整合,设计了“帮助链接”模块帮助学生复习操作,而“拓展阅读”模块则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知识面。

2、图片素材

图片素材资源分享一直是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很注重的环节,因此积累了一个具有丰富图片素材的资源库,这次还搜集补充了针对性的背景图片、边框和装饰图片等资源,保证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多样性,有助于鼓励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新意识。然后通过学生习惯的网页访问方式对“图片资源库”进行共享。

3、卡牌激励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与表扬是自主学习模式中很重要的环节,而传统课堂对学生反复使用的口头评价,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已经稍显无力,于是我设计了一套卡牌奖励机制来作为口头评价的补充和加强。我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了【探索先锋】、【操作能手】、【齐心协力】等卡牌,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4、BBS讨论板

BBS讨论板主要是为了支持课堂后期与课后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与讨论,老师和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在讨论板中提问、回答或者抒发感想,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和容量,也有利于学习的课外延伸。

二、课堂实录

1、温故知新(课前时间)

教师行为:与学生交流,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温故知新”页面,进行复习。

学生活动:打开“温故知新”页面,进行复习。

补充描述:课前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热身准备

2、轻松一刻(3分钟)

教师行为:【开场语】同学们玩过“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游戏开始。【广播教学】【引导】请同学们进入“轻松一刻”页面,找出游戏中几组表格的不同之处!【师巡视】【揭课题】同学们,游戏的通关画面有两个月历,你们觉得哪个更漂亮呢?如果让你来美化,你能做得更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化月历》。

学生活动:【玩“找茬”游戏】【回答】

补充描述:学生兴趣盎然,迅速找出了几组表格的不同处,而这些不同处正是设置表格的重要知识点,进而让学生自然的进入了课堂情境。

3、小试牛刀(8分钟)

教师行为:【提问一】你想怎样美化月历呢?【提问二】请思考问题:设置文字颜色与表格底纹颜色时,应注意什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进入“小试牛刀”页面,用你喜欢的风格设置月历,并添加“文字动态效果”。【师巡视】选择学生演示操作。【广播教学】【评价奖励】你真是个计算机操作高手,这张“探索先锋”的卡牌送给你!【鼓励互助】奖励部分学生“操作能手”卡牌,并鼓励帮助其他同学。

学生活动:【答问一】可以设置表格的线条颜色、底纹颜色等。【答问二】应注意颜色不要太接近了,不然看不清楚。【操作】【演示】第一位探索出添加“文字动态效果”方法的同学进行演示。【操作与互助】

补充描述: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突破难点。第一位成功添加文字动态效果的同学,奖励“探索先锋”卡牌,并操作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获奖励的同学体验到了很强的荣誉感。奖励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操作能手”卡牌,并鼓励他们当老师的小助手,去帮助和指导其他同学。

4、美化专家(8分钟)

教师行为:【提问】除了设置表格,你还想用什么来美化月历呢?【布置任务】下面为月历添加背景图片并用艺术字与图片装扮月历。【师巡视】选择学生演示操作。【广播教学】【评价奖励】“探索先锋”卡牌送给你!【鼓励互助】奖励“操作能手”卡牌。

学生活动:【回答】【操作】【演示】第一位探索出“设置背景图片”方法的同学进行演示。【操作与互助】

补充描述:在这个环节中,由突破难点的同学演示操作,再鼓励同学间互助协作,由点及面。学生通过“图片资源库”挑选自己喜爱的图片素材,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生成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5、硕果累累(14分钟)

教师行为:【布置任务】每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一起修改完善,参加小组间的评比,胜出的小组将获得“齐心协力”卡牌。【师巡视】【组织评价】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补充评价。【奖励】奖励“齐心协力”卡牌。

学生活动:【推选作品】【小组共同修改完善作品】【小组自评】【小组互评】

补充描述:这个环节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内的讨论与小组间互评,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在互评阶段,学生动态生成各种观点,分享了探索成果。

6、学情反馈(2分钟)

教师行为:【引导】请同学们打开“学情反馈”页面,填写表单。

学生活动:【生填写并提交】

补充描述:学生自评,分析课堂质量。

7、小结拓展(4分钟)

教师行为:【引导】进入“交流大厅”进行留言,分享你的收获与想法。【摘选】摘选留言,请学生朗读分享。【小结】美化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与习惯,我们不仅要美化月历,还要美化我们的生活。

学生活动: 【生使用留言板讨论交流】【部分学生朗读分享留言】

补充描述:学生通过网络讨论板进行发言,让学生的想法与情感得以抒发,并与老师、同学分享交流。

【案例反思】

篇5

1钻机和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

①自动给进:1935年Westinghouse公司第一个自动送钻专利,20世纪40年代气动送钻控制,1955年有了第一个液压动力水龙头和水力卷扬机;②刹车系统:离合片,比例控制电磁刹车等;③井口铁钻工“三吊一卡”机械化;④井口一二层台的井架机械手:起下立根拉入/推出一扣,摘;⑤循环系统一固控系统:全自动监控密闭循环一净化系统;⑥井控一防喷及应急系统:井口装置、防喷器组、电液井控、节流管汇系统;⑦顶驱系统:20世纪70年代Brown公司开发了电驱水龙头,现在以美Varco公司生产的TDS系列为最好;⑧信息与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的软硬件装备;⑨海洋:半潜式/浮式钻井平台及其专用装备;⑩钻具、管具、钻头等的相应进展。

自动化石油钻机都是“机电仪计”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钻机,具有完善的性能,集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恶劣环境与地质条件)和经济性于一体。主要产品有:①德国Prostar-2000型自动化钻机(钻深7000m);②美国NSCO及Apache、Pool等公司生产的A10-32型等自动化钻机(钻深6100m);②英国S&R公司生产的RD-D型自动化钻机(钻深6100m);③挪威、法国等也研制了中深井用自动化钻机;④我国宝石厂生产的ZJ70、ZJ90钻机及广汉生产的钻机也都在向自动化钻机进展。

2随钻测量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①1979年首次应用了MWD。MWD是把钻后有线测量及传输井下参数的方法改变为随钻无线测量及传输的方法,随钻测量是一个重大进步。无线传输方法主要有泥浆脉冲法和电磁波法。但它们目前仍有很多缺点:传输参数数目少、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小以及循环流体性能受限等。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相继研发应用了LWD、PWD、IWD、NRWD等,形成了随钻地质导向钻井和随钻工程服务技术,适应了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钻复杂结构井、特殊工艺井实时处理井下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难题,以及实时控制三维井身轨迹入窗中靶等高难技术的要求。而SWD还能探测钻头前方地层参数,起到了“车前灯、探照灯”作用。

3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控制传贮技术

1990~1995年德国首先研究和成功应用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垂直旋转钻井系统(vDS)。90年代中期,斯伦贝谢(slh)等多家大公司先后研究成功了PD等系列RST/RSS。RSS是人类继实现空间和水域制导技术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21世纪国际上又提出了“PV”等钻垂直井工具。RSS还成功地应用于小尺寸油管(98.4~114mm)的过油管侧钻和套管钻进。

4电子/智能钻柱技术

美国Grant公司研制的智能钻杆用铜导线输送电能,可以根据井下硬件用电量大小的要求来确定输电功率的大小。智能钻柱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4bDs、105bps和106bps,最大已达1.56*106bps。智能油管用光纤为主。智能钻柱系统在井下采用分布式传感器短节,将微处理器分别安装在传感器内部,然后通过耦合元件将微处理器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从而传输到地面传感器。该系统采用传输直流电,如井下硬件需用交流电,可在井下硬件上增设逆变器DC/AC。

5最优化钻井与智能sOD集成技术

这套工作可以概括为“模型一测值一指令”的实时闭环钻进系统和软件系统。

篇6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人力资本既是技术进步的发动者,又是新技术革新的载体与传播者,因为人力资本的加入将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物质因素与人力因素的效率全面改善。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即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劳动力素质便越高。人力资本的提高将通过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工艺的改善而增进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人力资本的发展还会直接推动物质资本的不断更新。正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这种能动的媒介作用,物质资本才得以不断地实现自身的更新换代。人力资本自身还具有收益递增的重要特点。人力资本的主要含量是知识,包括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等。而知识在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时一般具有外部性、累积性和扩张性的特点,当一种知识存量发展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新的创新时,往往会带来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和生产能力的成倍增长。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外扩展。历史证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丹尼森的研究表明,在1929~1982年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对美国同期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25%。舒尔茨的研究证明,在1930~1957年间,美国劳动力的教育资本存量从1800亿美元增加到5350亿美元,同期美国的经济增长有1/5来源于教育资本存量的增加。R.J.巴洛对98个国家在1960~1985年间人均GNP增长率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

反之,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也有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向引导、吸收利用和再发展上。经济发展的潮流,新兴产业的崛起,对人力市场的需求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引导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向,引导人力资本投向新兴的产业。只有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经济才能消化不断投资产生的新的人力资本,使之和其他经济要素以恰当的比例结合起来,发挥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兴衰更替,人力资本必须不断地自我更新,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与新的主导产业。人力资本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力资本不断追加投资、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人力资本再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本的市场容量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本形成需求即购买动机(就业机会)以及由此决定的购买力(工资率)。如果工资率低,就业机会少,一方面会使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取得满意的投资效益,从而抑制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收入减少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人力资本形成。低人力资本又会削弱物质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本的购买动机(即就业机会)和购买力(即工资)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具有相当强大的惯性。要打破和扭转这种恶性循环,只有给它施加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即政府或社会组织强行进行宏观干预,扩大政府对人力资本的财政性投入,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很大的公共性和外溢性。台湾当局和企业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支撑台湾纺织、电子等轻工业出口导向工业发展的是廉价劳动力,其坚实的基础是年轻女工。由于工业化是以扩散到农村、小城市的零细企业为基础,所以台湾低工资劳动制能得到广泛发展。但随着出口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工资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台湾的产业也相应进行了调整,转向进口替代和高级出口导向战略,台湾逐渐进入经济发展与人力投入的良性循环。台湾当局不仅大量投入人力资本投资,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地调整教育结构和人力配置[3]。台湾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行列。

二、人力资本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台湾人才市场逐渐国际化,美国企业经常来台湾一些知名大学“猎人”[4]67-68。台湾最出色的雇员很可能被猎走,甚至被网罗到另一个国家,把他们的知识、关系甚至其他同事,一并带走,从而给雇主带来巨大损失。蓬勃发展的中国大陆也对台湾青年产生强大磁吸效应,大量台湾企业家、台干、台生和演艺明星北上淘金,进入大陆开创人生与事业的第二春,同时也带走了岛内的人力资本。虽然台湾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严重缺人,但受民粹主义影响加薪困难,很难留住人才。大陆的名牌高校现金充裕,出手阔绰,甚至开出比台湾高两倍的高薪向台湾挖墙脚,台湾“脑力外流”情形越来越严重,只能以“恐怖”来形容。截至2010年年底,仅在上海定居或工作的台湾人就有约70万。受意识形态影响,台湾当局还准备对北上担任大陆公职人员开罚,更是阻绝了部分外流精英的回流之路[5]。台湾的人力市场已出现了巨大的断裂———高科技业的人才荒与传统产业的失业潮同时并存,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这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断层的出现是由于工作机会与人才库不能吻合。根据台湾104人力银行的统计,2000年1-9月,台湾找工作的人希望以“行政与总务类”最高,占所有求职者的17.7%,但是该类别的工作机会只占所有工作的9.4%,平均是1.9人抢一个工作。这表明非专业性或专业性不强的工作被替代性较高。而同期资讯通讯软硬体的工作职位,占所有工作的17.7%,但是有相关背景的求职者只占所有求职者的8.6%,几乎是一半工作岗位找不到人[4]74。2003年岛内雇主仅通过当局公共就业服务登记的求才人数就高达72万人,却只有12.6万人媒合成功,仅占求才人数的17.5%。剩下的工作机会中,有高达67%的比重、约39.8万个工作机会“无人应征”,主要原因是雇主所提供的待遇太低,工作环境太差;其次为“求职者本身条件不合”,包含技术、教育程度、年龄及体能等条件的不合格,占了9.1%。一方面是近40万个工作机会无人应征,另一方面却是高失业率。由此可见,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育系统、人力资本投资系统应作相应及时的调整。台湾当局应成立专门的科技人才预测、调节系统,给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作人力资本投资的抉择。

近两年台湾的人力困境状况没有根本改变。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台湾失业率不断创下新高。根据104人力银行的调查,2009年上半年曾经找工作的受访者中,只有1/4的人顺利找到工作,在调查中也发现,约有近八成求职成功的受访者,所得薪资都比期望值低。社会新鲜人的薪水大幅跳水,降至近8年来的最低点。更夸张的是,台湾博士毕业生快速增加导致大量失业爆发博士流浪潮。高学历不再是就业保证,2010年大专以上学历失业者,已经占总失业人口的41.11%,平均失业周数也延长到30.72周。台湾劳工的薪资下降到1998年的水准。如果再扣掉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所得的实质薪资,2010年薪资与1995相比,反而负增长9.7%。同时,台湾半导体、光电等高科技产业研发人才奇缺。据台湾“经济部”调查,2008—2010年,硕士级人才研发工作缺口5000~7000人,其中电子、电机、电控以及物理方面缺口最大[6]。历史往往会开玩笑。在1988年岛内大学尚未放宽民间兴设之前,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经建会”、“研考会”先进行社会、产业的未来人力需求规划,再提供给“教育部”作大学系所发展规划的依据。但是“解严”后民间办学力量爆发,在大学窄门被挤破的同时,背后因应国家社会发展的思考框架也被冲破了。没有长远人力规划做基础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结果必然就是人力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严重失衡[4]79-81。技术进步对台湾GDP增长贡献的份额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从侧面反映了人力资本短缺对其经济发展的制约。1996年以后,台湾在经济发展上虽然科技挂帅,但整体非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无明显提升,1998~2001年甚至是负数,2002年才转负为正为18.4%[7]。2006年,技术进步贡献为38.8%。由于人力资本短缺,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先进国家手里,技术进步对提升台湾GDP成长的贡献并不高[8]。

三、贫困问题:人力资本短缺的恶果

贫困问题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前者指因收入过低或遭遇疾病、自然灾害等生活变故而陷入生活困难;后者则指虽然生存的最低要求得到满足,但相对社会的其他人而言,生活很贫困,即悬殊的贫富差距。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解释,经济萧条时非熟练劳动力、资历浅的工人会首先失业从而造成绝对贫困;而经济繁荣时高人力资本者工作机会多收入更高,造成低人力资本者的相对贫困。台湾的贫困问题既有绝对贫困,又有相对贫困。台湾虽然号称富庶,但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工阶级生活十分悲惨。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台湾近七成五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工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五成三的劳工不敢购屋、六成不愿生小孩,而在健保费用双涨之下,有五成五的劳工生病时宁可先到药房买成药,也不肯立刻就医。台“工人立法行动委员会”称台湾底层劳工“赚不起、住不起、养不起、读不起、老不起、病不起”[9]。2002年全台683.939万户中,有136.7878万户入不敷出,占总户数近1/5,这些人家每户平均全年可支配所得只有29.2万元新台币,消费支出则需30.2415万元新台币,唯赖举债度日,苦不堪言。这是绝对贫困。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测量;作业组织

一、数字化地形测量作业方法

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但不管哪种方法,其主要作业过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1. 原图数字化

当一个城市(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而一时因经费困难、或受到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该方法是再适宜不过的了。它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仅需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再配以一种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的成果。如一时连购买设备的经费也难以落实,也可让具备有图纸数字化能力的测绘单位代而为之。它的工作方法有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及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其中后一种要比前一种的精度高、效率高。但是,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而且它所反映的只是白纸成图时地表上各种地物地貌,现势性不是很好。所以它仅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而非长久之计。

2. 航测数字成图

当一个地区(或测区)很大时,就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的模型,通过计算机用绘图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已在我国的某一地区取得了试验性的成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推广。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

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它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所以现在基本上由一些较大的单位来承担。

3. 地面数字测图

在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或该地区的测绘经费比较充足,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该方法也称为内外业一体

化数字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数字地图的特点是精度高,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m内是可以做到的。但它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也是比较大的。

二、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硬件条件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从控制测量到成果成图输出大致需要GPS接收机、全站仪、计算机、绘图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平差计算成图软件、数据传输、交换附件、通讯器材等。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常规地形测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的人员素质条件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测量专业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及测绘软件的应用技术,这对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生产组织

1. 生产工序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生产工序可概括为两个环节:一是控制测量与计算机辅助平差计算;二是碎部数据采集与软件编图成图。两个环节间以数据传输为纽带,即可平行施工又可顺序施工。与传统地形测量相比,压缩了大量的中间生产环节。

2. 作业方案

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的作业方案根据仪器设备条件确定,仪器设备条件不同,作业方案变化各异。一般可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导线(网)、动态GPS作加密控制,支导线(点)补充测站点,全站仪、动态GPS碎部数据采集,进而计算机软件机助成图的作业方案。一定条件下,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网至测站点,并且可以直接先测图而不受“先控制、后测图”“、逐级加密”等测量原则的约束。

3. 简码法数字化地形测量及其作业流程

简码法是数字化地形测量过程中,观测员给每一个碎部测点赋于一个自定义编码,并依据这种自定义编码编图成图的一种数字化地形测量方法。简码法数字化测图作业流程为:外业数据采集(自定义编码)内业概略编图草图外业补充调绘内业详细编图外业巡回检查最终成果成图。

4. 人员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一个作业组采用简码法时宜按一名技术员+一名测量工人编制,一个项目由多个作业组施工的宜专设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负责质量检查、成果资料汇总、电脑维护等。

五、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精度讨论

1. 控制点点位精度

如果控制点的平面误差以本级控制点相对于上一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小于图上0.1毫米、高程中误差小于1/10测图基本等高距来衡量,即使是1:500地形测量,无论是GPS网还是导线网,控制点达到上述精度要求并不难。以支导线形式布设测站点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计算确定支导线最大长度及最大连续支站数。

2. 碎部点测绘

无论是用动态GPS、还是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图,就碎部点坐标而言,其精度是保证的,而且有足够的精度余量。用动态GPS进行碎部测图时,由于卫星信号、天线外形影响,加之无法进行偏心观测,针对居民地和地物较多的大比例尺测区宜持保守态度。用全站仪采集碎部数据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要求限制视线长度,对于大比例尺测图必要时还须进行偏心观测。

篇8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手术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领域。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以及妇科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腔镜下子宫手术倍受关注。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腹腔镜对3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观察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要求进行腹腔镜手术并保留子宫的患者30例,年龄23―41岁,平均32.4±5.3岁;未婚2例;已婚未生育5例;有盆腔手术史6例;月经量明显增多的11例,术前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肌瘤类型为:浆膜下、肌壁间型。单发肌瘤18例,多个肌瘤12例,最多的为5个肌瘤。30例患者共剔除肌瘤51个,其中,浆膜下肌瘤19个,带蒂3例,肌壁间肌瘤31个,阔韧带肌瘤1个。肌瘤直径4―8cm。

1.1.2对照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要求进行开腹手术并保留子宫的患者40例,年龄28―41岁,平均35.4±4.3岁;未婚1例;已婚未生育6例;有盆腔手术史7例;月经量明显增多的9例,其余条件同观察组。两组病例年龄、婚姻、孕产次、体重、肌瘤的大小及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未婚者)或膀胱截石位,使用Stryke电视腹腔镜手术系统,CO2气腹压力设置为13mmHg。脐孔为第一穿刺点,向腹腔内穿入1.0cm套管针并置电视腹腔镜,第二、三穿刺点分别在左、右下腹部,置入1.0cm和0.5cm套管针及器械进行操作。根据肌瘤生长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术式。带蒂浆膜下肌瘤:单级电凝、电切蒂部,蒂细者直接电凝止血,蒂粗者或创面出血者,1/0可吸收针线8字缝合创面。肌壁间肌瘤或无蒂的浆膜下肌瘤:于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单级电凝钩纵行切开肌核表面的肌肉层达其假包膜,长度为肌核直径的1/2―3/4。有齿抓钳钳夹肌核,牵拉并旋转,同时沿假包膜钝性分离,凝切血管,剥除肌瘤。创面用1/0可吸收针线间断8字缝合或连续痰边缝合。扩大左下腹切口,电动粉碎器旋切取出肌瘤。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大量的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盆腔。退出手术器械,排尽腹腔内气体。

1.2.2 对照组:开腹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进行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术中情况: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情况: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使用抗生素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

3 讨论

3.1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期妇女的发生率为20-50%,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而保留生育功能的常用的手术之一。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均比开腹组短,差异有显著意义。这说明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也较多,这可能与手术的技巧和熟练程度有关。随着手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和医生的配合进一步默契,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将明显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3.2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肌瘤引起月经过多、疼痛或出现压迫症状;子宫增大超过2个半月大小或肌瘤增长速度快;肌瘤变性;肌瘤引起不孕、不育等。对于开腹手术来说,肌瘤的大小、位置不会成为手术的相对禁忌症,而对于腹腔镜手术来说,过大的肌瘤、位置靠近子宫腔的肌瘤或操作难度较大的阔韧带肌瘤,如果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手术的话,则没有必要应用腹腔镜手术。肌瘤变性使肌瘤变软,分离时界限不清,也尽量避免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与否,应视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数目而定[2]。本研究观察组病例选择直径小于8cm的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肌瘤的数目小于5个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全部手术成功,无一例因病例选择问题而中转开腹。我们认为,只要病例选择严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子宫肌瘤;阴道;剔除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发病率为20%[1],严重影响了女性身体健康。多采用药物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治疗,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自2004年3月开展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至今已成功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筛选出30例,年龄28~50岁,平均37.4岁,平均产次1.6次(0~3次)。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26例,子宫平滑肌瘤黏液样变4例。病例标准: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明确,患者要求保留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肌瘤直径不大于10cm,子宫活动度良好,无盆腔粘连。

1.2 手术方式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根据肌瘤所在位置确定经阴道前或后穹隆进入腹腔,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的肾上腺素(高血压患者用立止血代替),分别进入宫颈3、9、12或3、6、9点作水垫,在宫颈前唇2.5cm膀胱附着处,环切阴道黏膜,分离宫颈阴道间隙,上推膀胱,前达子宫反折腹膜,后达子宫直肠腹膜反折,剪开腹膜,进入腹腔,用特殊的双爪钳钳夹瘤核所在部位的子宫肌瘤,并牵至切口处,电刀切开肌瘤包膜,剔除肌瘤,用2个0可吸收线闭合瘤腔,缝合切口,不要留死腔,检查切口无渗血,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腹膜及阴道黏膜。术毕,常规给予缩宫素10u肌注,每天3次,连用3天,以减少出血量。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26~33)min,出血量平均为55(36~70)ml,术后排气平均时间为1.3(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2~5)天。30例手术患者无1例开腹,其中13例为子宫前壁肌瘤,10例为子宫后壁肌瘤,7例为子宫多发性肌瘤,瘤核直径分别为3、4、5、6cm。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残端愈合良好。

3 讨论

子宫肌瘤原来多采用药物治疗,使用女性激素抑制剂,用药期间可使肌瘤缩小,但治疗时间长,停药后肌瘤容易复发增大,月经重新出现紊乱,疗效不理想且不稳定,另外,长期服用性激素抑制剂可产生绝经期症状,如潮热、急躁、闭经、骨质疏松等。开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部分患者还要切除子宫,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孕激素有关,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绝经前切除子宫者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症等的提早出现[2],致使其生理功能减退,导致生存质量下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手术不熟练者损伤发生率高[3]。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4]。笔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既能根除患者疾病,又能将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利用阴道这一天然通道,使用特殊的器械将子宫肌瘤剔除,具有损伤小、盆腹腔干扰小、无粘连、术后切口疼痛轻、腹部无手术疤痕、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短于同类经腹手术,符合微创技术的要求。当然,在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需行B超检查,确定肌瘤所在的部位以决定阴道前后穹隆的切口,术前仔细妇科检查,充分了解子宫活动度及宫颈旁组织是否增厚、固定、弹性好坏、阴道是否狭窄等。对于子宫固定,盆腔广泛粘连,肌瘤直径大于10cm,阴道或盆腔炎症明显,合并附件肿块,有全身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要慎重进行这项手术。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或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常规行宫腔诊刮,排外子宫内膜病变。当然,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视野相对于腹式手术小,手术难度相对大,剔除肌瘤要仔细,不能遗漏,缝合时不要留死腔,避免邻近器官损伤。同时较大的肌瘤剔除时需要切碎,增加了出血机会,这就要求手术者具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和责任心。根据笔者近两年的临床总结,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既保留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育功能,术后患者身体恢复及心理健康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还能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 石一复,林俊,吕时铭,等.实用妇产科诊断和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7.

2 尚丽新,张忠福,王德智,等.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33-234.

篇10

【关键词】石油 钻井 自动化 应用

传统的石油开采存在着产量低、开采难、成本高以及设备少的缺陷,为了摆脱传统钻井工艺的不足,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各类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的需求,企业要在生产中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从而在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显著地提升原油产品的质量。

1 传统石油钻井的缺陷

中国作为石油资源大国,同时也使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但是从实际开采水平来看,无论是在开采工艺、技术水平还是生产产量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主要缺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成本高。石油开采中的需要高额的成本投入,同时石油钻井行业的特征导致成本一般难以及时收回。加之油井的日常维护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此导致企业的最终获得利益较之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别。

(2)开采难。早期石油开采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采油钻井技术也不够熟练,从而加大了开采难度。

(3)产量低。传统石油钻井由于缺乏先进的勘探技术,生产工艺低下、油井定位准确度低或者是原先指定的生产工艺难以有效的保证实施等问题,导致开采期间的原油产量不达标。

此外传统石油钻井设备少,面对岩石层坚硬地区无法有效的开采,限制了生产的连续进行。

2 勘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进行石油钻井的前提是通过运用灵活的各项技术,从而对检测到具有原油资源区域的有效开采。目前随着钻井设备的研发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深入,钻井技术逐渐趋于自动化,实现了借助于现代先进设备进行油井的准确勘测及定位。其中智能化勘测技术是石油钻井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其运用情况如下文简述:

(1)快速定位。对于勘测到的某区的原油资源,借助于快速定位技术可以在对油井的准确位置进行快速定位,从而为后期石油钻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快速定位技术综合运用了GIS以及GPS等现代先进技术,从而最大化的节约了勘测人员所需的分析时间。

(2)全面勘测。通过智能化勘测技术,石油公司可以对某一区域进行较为全面的勘查,从而准确的确定这一区域是否存在可供开发以及利用的原油资源。目前我国掌握的电子感应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地下200m以内的物质的探测,从而根据监测数据及结构分析对油井进行布置。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负责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化的处理,例如油井存量以及油井深度等指标。这一智能化勘查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同时结合前期勘查得到的数据对油井进行更为纤细而准确地判断。例如根据地下岩层的厚度以及硬度可以得到油井的深度,从而可以推测油井开采深度。

3 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通过运用计算机平台可以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借助于存储虚拟计算机技术更是极大的推进了石油钻井自动化进程。

(1)复合分层技术。复合分层技术通过将不同分层所得到的数据予以整合,从而建立起丰富的数据库。这里的分层指的是将获得的数据库资源经过合理的划分运用到不同的方面。基于计算机平台可以实现复合分层技术对油井相关资料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从而获得提升钻井操作的准确性。

(2)容错能力技术。当数据库受到外部干扰时就会危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而借助于容错技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计算机的单点故障,实现对于重要数据的备份及存储,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3)动态扩展技术。动态扩展技术主要针对于系统存储空间而言,借助于不断地放大空间的方式来优化计算机资源运用控制。这一应用系统需要技术人员对系统结构进行调整及数据存储处理,从而在需要使用时及时调控系统。

4 调控自动化技术应用

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调控自动化技术可以显著地提升石油钻井自动化水平,从而有效提升石油钻井质量。企业要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自动化调配,从而维持钻井施工秩序。

(1)逻辑表达技术。逻辑表达技术是存储虚拟化的前提,在运行存储虚拟化技术后要使用到逻辑表达,从而有力的促进数据信息的调控。借助于这一技术可以对钻井多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从而为制定钻井方案提供参考。

(2)自动操作技术。自动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钻井设备的自动化操作,石油企业可以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等搭建自动化调控平台,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例如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制定的钻井工艺进行分析模拟,从而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主要负责将井下勘测数据技术准确的传递到控制中心,从而引导控制人员控制油井的深度。这一技术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于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也保证了钻井自动化操作的持续性。

5 结束语

石油钻井作为生产原油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快的实现钻井自动化以及保证出产原油的质量,企业要综合考虑钻井现场的地质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钻井方案。同时在石油钻井过程中要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首先实现操作的自动化,然后一步步实现原油开采过程的智能化以及一体化,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及原油资源的高质量开采利用。未来的钻进必将要实现钻井信息共享、远程造作功能、钻井全过程智能化控制,从而完善石油钻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忠厚,王瑞.现代石油钻井技术50年进展和发展趋势[J].石油钻采工艺,2003,(5)

[2] 韩文旭.国内原油资源利用的效益对比分析[J].地质资源研究,2010,40 (1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