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医疗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医疗现状

篇1

【关键词】 社区护理;老年患者;现状;展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10-02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为了实现健康老年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必须尽快发展和健全社区医疗及护理,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1]。

1 老年患者现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到2020年预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2]。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2 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它是非盈利性、公益性的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组成,负责社区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卫生部妇社司社区卫生处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已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市辖区829个,占全国市辖区总数的97%;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县级市328个,占县级市总数的89%。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两万余个。但是我国社区医疗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增加医疗收入作为补偿机制;农村卫生机构与计生服务机构分设,资源浪费严重;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短缺,待遇偏低,工作量大,专业能力参差不齐[3];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护理学会的短期培训和大学成人教育形式来进行[4]。

3 展 望

社区护理是由受过特别训练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医院外,深入到社区、家庭中,通过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咨询与宣教等服务,来满足人们各种卫生保健要求,维护人民健康的护理形式。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加强城乡卫生医疗事业的统筹发展,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应加快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结合我国老年患者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3.2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3.3 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3.4 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养老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3.5 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翠荣.家庭护理现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3,9(8):649-650.

[2] 王燕.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05,4:55-57.

篇2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66

全科医疗属基层医疗,是一种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社区中的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1]全科医疗也是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撑体系或基本框架,全科医疗的大力发展,可以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2]全科医疗的发展有利于防治结合的实现,也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内容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证分析法,对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加以分析,并且对全科医疗在该社区中的落实与发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社区全科医疗提出发展意见与策略。

1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文以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医护人员、社区服务站主任、街道主任为研究对象。运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

11问卷调查

全体15名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基本状况(年龄、职称、学历等),全科团队人员岗位技能现状与培训需求,全科服务提供内容,全科服务提供量等。

居民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华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以此为依据收集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12实证分析

管理者访谈:从全科团队的构建运行、六位一体的全科服务功能和对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与道里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六次累计八小时的个人深入访谈。

个人访谈:根据道里区新华街道居委会负责人对新华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了解情况,从居民的角度分析在社区进一步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行大约40分钟访谈。

统计数据:对收回的198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2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现状

21基本状况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诊室,其中1个中医全科诊室,全科医生3人、护士6人、预防保健人员3人、其他人员5人。基本形成2个全科团队。其中3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其他为中专学历。其覆盖辖区总户数3678户,其中低保户32户,总人口10000人,其中妇女4411人、育龄妇女1787、儿童143人、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共1712人。

该社区开展了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并且通过走访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居民档案并配有专人进行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导基本上对全科团队服务模式改革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实行团队服务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动力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增加,服务站员工的创优意识与风险意识也逐渐加强,工作所得的收入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使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多数患者对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印象,尤其在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改革后,他们认为中心更注意在这方面加强改进,开展社区卫生保健、上门服务等工作。

2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221居民对单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在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还没有跟上,利用率较高的还是医疗服务,他们觉得不得病就好。预防的利用率还不高,多数居民选择得病后才去卫生站或医院治疗,对全科医疗预防的作用不了解。居民利用较少的是计划生育,这与需要计划生育服务的居民被分流以及国家新出台的“二胎政策”有关。而康复服务利用较少,则主要与个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和需求有关。产生了疾病,留下了后遗症,才有强烈要求康复的需要,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见表1。

222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

在调查的居民中,利用过一项、二项和三项社区服务的居民分别占217%、58%、187%;利用过四项、五项和六项以上社区服务的居民总共占20%,而从未利用过社区服务的居民则占了05%,可见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综合利用程度还不高,见表2。

231首诊情况

根据表3分析,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离居住地近、医疗费用相对低廉低、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并且服务态度亲切,选择率分别为616%、52%、479%、57%。表明社区居民和患者仍旧关注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大部分患者就医是会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而社区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对其医疗水平不能完全放心、设备仪器不全、医疗环境简陋,许多居民还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完全信赖。而且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确实并未体现出质优价廉的特色,见表3。

表3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

原因人数选择率(%)就近方便122616医疗费用低103520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95479续表原因人数选择率(%)服务态度好113570病人相对少,等待时间短86434医保报销比例合适33167其他9455注:表1、表2、表3数据分析均来自随机发放的198份有效问卷。

232转诊情况

病人选择转诊主要是因为社区没有条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治,其次是病人的家属提出转诊要求、担心在社区诊治的医疗风险等。一些社区医生能掌握病人转院后的病情信息,信息反馈的来源主要是病人自己,这表明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达并不十分畅通和完善。

全科医生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双向转诊可以说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通过我们的访谈不难发现,双向转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病人走出社区医院却不再回来的单向转诊。双向转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在全力执行,但是难度很大,除了个别慢性病患者自身要求下的双向转诊外,其他大部分我们向上转,向下转到社区的病人就很少,基本上就成了单向转诊。

3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全科医疗存在的问题31卫生服务站规模小,设备投入不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医疗诊室和1个中医全科诊室,医务人员及医疗资源有限。药品种类多数为治疗基本疾病的基本药物,有些居民反映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过病之后还是要到大医院开药,除此之外,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备配备情况也堪忧,配备设备只有常规的消毒、血压计、心电图、B超机等简单诊疗检查设备,若居民要进行较复杂较大型的检查或手术,必须去大医院。

32部分居民的就医观念尚未转变

据调查与访谈显示,社会和居民对全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认为全科医生是万金油医生,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信任;并且对于自身的健康认识局限,认为自己有病自然会找医生,没病的时候不用医生上门。只注重看病,而忽视日常的保健,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还不高。

33全科医疗团队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由于目前的培训模式还是专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育。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包括本科、大专、中专,但整体上素质偏低。社区内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思维方式、专业知识构架、服务意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难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相匹配,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务人才,部分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短,不能完全改变固有的医疗习惯和服务理念,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至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4双向转诊效果不佳,渠道不通畅

“看病难、看病贵”是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合理的双向转诊是解决此种局面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主要职能是常见病的诊治以及社区预防保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这两类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分工的基本描述,有效的转诊制度,对于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而处于康复期和重于保健的病人向下转入社区,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举措。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双向转诊”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规范。我们所见的现状是双向转诊在运行的过程中,多数是向上转诊,向下转诊的病人并不多。转诊呈现出“被动转诊”和“无序转诊”的特征。

4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发展对策

41完善健康档案,实施信息共享

社区服务站应继续加强该社区居民的档案建立和维护工作,掌握更加全面的居民信息,方便开展全科医疗工作。同时,应继续开展惠民便民举措多做公益性活动,为社区居民带去更多实惠,加强居民的信任,形成居民与服务站之间的良性互动。

42强化“人才兴站”策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通过市、区政府的政策帮助和资源倾斜建立一个人才培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该站全科医生的人才素质是制约新华卫生站卫生服务和全科团队发展的瓶颈,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优化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加强全科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增强卫生服务站对外部优秀全科医疗人才的吸引力。政府也应发挥其作用,建立一整套包括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实习、晋升在内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吸引更多医学人才加入全科医疗的行业。

43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开展适宜技术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引入社区是其重要手段。中医其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在社区居民日常预防、保健、康复阶段可发挥重大作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可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保健功能的发挥也间接节省了医疗花费和医疗卫生资源。

44完善“六位一体”功能,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社区卫生服务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是融合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3]要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卫生站的各项服务,使医疗服务的对象从简单个体转向整个社区群体,医疗服务的内容扩大化,使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医疗服务的方式也陆续从之前的接待进院病人过渡到积极主动的进入社区。“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互补的、真正有利于社区居民的,这样才能在源头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卫生资源的无端浪费。

45发挥医联体在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建立和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和格局。[4]医联体能够推进建立二、三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使医疗、康复、护理进行有序的衔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建立起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以医联体为纽带,大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利用,做到机构间合作,以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郭红瑛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93

[2]袁冰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2-13

[3]杨静,鲍勇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64-1367

[4]张h黑龙江:2015年底前实现医联体全覆盖[EB/OL].(2014-10-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8/c_1113008292htm

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现状分析

1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的一种最基本、普遍的服务,是由全科医生为主要卫生人力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这与医院定向的专科服务有所不同,它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为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2.1服务的综合性 社区卫生服务体现社区全科医生提供的"全方位"或"立体性"服务,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就服务内容而言,不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服务范围涵盖个人、家庭和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就服务手段而言,可以利用一切对服务对象有利的方式和工具。

2.2服务的持续性 持续是从生前到死后的全过程服务,其持续性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服务;②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的服务;③在任何时间地点、对各种健康问题的服务。这种持续性照顾使全科医生可以利用时间作为诊断工具以鉴别严重疾病和一般问题,同时由于其诊断和治疗能获得全程反馈,使全科医生可以谨慎地、批判地应用现代医学成果。

2.3服务的协调性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居民提供广泛而综合性的卫生服务,但并不能代替各门专科医疗服务。要实现对患者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全科医生成为患者及其家庭之间的重要枢纽。患者需要时可为其联系有效的社区支持;它还需要熟悉患者及其家庭情况。一旦患者需要,全科医生将调动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力量,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精神等多方面的援助。

3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

3.1社区医疗机构服务经费不足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社区医疗机构经费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但是,由于企业不再承担办社会功能,社区医疗机构的经费只能来源于政府拨款,其资金投向仅限于医疗设备的配置。尽管社区医疗机构承担着诸如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功能,但获得的经费却非常有限。

3.2社区医疗机构人才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不足 目前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方面:①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越来越多的院校的办学目标不是培养学生临床技能,而是追求研究生的升学率。政府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②社区医疗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度不够,拥有高学历、高素质医护人员更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而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导致社区医疗机构人才匮乏,难以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3.3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认识不足 有病才到医院治病,是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就医观念,缺乏预防和保健意识。多数居民认为社区机构在医疗技术、实力等方面远远比不上综合性大医院,宁愿在大医院排队,也不远去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却呈现萎缩发展态势,政府用于预防、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的支出越来越少,出现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效率低下。

参考文献:

[1]贡森.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9,(2).

篇4

关键词:社区医院;健康小屋;电子健康档案;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9-0066-03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YAO Zhi-peng

(Jiangsu Research Center of NGB & IOT, Wuxi 21402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community hospitals and health rooms,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wo health agencie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and the problems both agencies are being faced with. Then the paper continues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solution to those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lectronic healthy record (EHR) is the basis of the new information-based medical system and is helpful for the community health agencies such as the community hospitals and health rooms.

Keywords: community hospital; health room; electronic healthy record (EHR); IOT

0 引 言

我国的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医院和健康小屋都是社区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院能够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健康小屋是卫生部门根据控制慢性病,解决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出来的,是将传统的医生管理病人模式转变成医患结合、病人自助和主动参与的新的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作为医疗健康体系的基层机构,社区医院和健康小屋承担着联系居民和大型医院的纽带作用,但是,目前的社区医疗机构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功能,本文试图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去探求其解决的方法。

1 社区医院和健康小屋

1.1 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的主要功能有两块:一个是基本医疗,一个是公共服务。从理论上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医,分流小病病人,进而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社区医院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增强,这将推动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通过对社区医院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结果并不如预期那样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居民表示,如果生病的话不愿去社区医院就诊。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对人和软硬件资源的不放心:对医生的资质和水平不放心;对简陋的设备和松散的管理不放心。

总结起来,社区医院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一是缺钱、缺资源。社区医院的资金来源多是财政性投入与营业性收入相结合,但是,目前许多社区医院处于亏损状态,筹资渠道有限,经费不足,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组织服务项目匹配性不强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这一现状。

二是缺人才、缺管理。好的医生大多集中在大医院。老百姓不愿去社区医院看病,关键是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师。观念、约束和激励方面的缺失共同造成了这一问题。事实上,不仅居民普遍认为好医生都在大医院,而且医生也普遍认为好岗位都在大医院;另外,收入上的差异对比也是促成医生都往大医院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缺乏信任。在患者固有的就医观念里已对大医院形成心理依赖。根据调查显示,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但大家还是一窝蜂地涌向大医院,社区医院分流轻微病患的作用并没有得以实现。

1.2 健康小屋

健康小屋是设立在社区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健康服务和咨询的场所。健康小屋面积不大,通常为20~30平方米,通常会配备一些体质检测的设备(如身高仪、体重仪、血压仪、肺功能仪、血糖监测仪等),通过使社区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紧密结合, 形成由患者、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和政府共同参与的慢性病全程干预新模式,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逐渐从发病后管理向发病前管理转变, 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2,3]。健康小屋的开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4]:

(1) 普及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2) 指导和培养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

篇5

2010年11月6日,首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践论坛暨郑州市“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交流大会在郑州市举行,郑外“片医负责制”开始向全国推广。之后,各类媒体纷纷对郑州开创成功的“片医”模式进行采访和报道,许多城市甚至英国、德国、沙特等国家都纷纷派出考察团到郑州考察学习。

郑州“片医”模式

1999年,时任郑州市人民医院院长的顾建钦决定,在郑州市率先由大型综合性医院领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期拉近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做好医疗卫生服务。12年前的这一尝试,成为郑州市“片医负责制”的起点。

“片医负责制”就是把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职能“搬”到社区门口。这一服务模式要求每一位责任医生和护士必须走进自己分管的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以预防保健任务为主,从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点残疾人康复等方面,向社区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全程医疗卫生服务。

顾建钦曾在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学习并获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健管理硕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接受管理培训。他介绍说,郑州“片医”模式,不同于英国的全科医生模式,也不同于美国的家庭医生模式,而是融英美发达国家的实践于一体,且具有中国特色,着力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

郑州“片医”模式,每个社区按1000户~1500户居民划分成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每3000户~4500户居民配备1名防保人员,组成一个“片医”小组。“片医”小组负责对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病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管理,签订医疗保健协议,实施一对一服务。居民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就近诊治;行动不便者打个电话,“片医”将提供快捷的上门服务;需要转院时,“片医”会帮助预约专家,开辟绿色通道。

十几年来,郑州“片医”模式通过对基层公立医院、企事业职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改造、转型和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多种途径,基本完成了郑州市城区和农村的卫生服务网络的构建,打造出了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健康管理进社区

郑州“片医”模式,提出了贴近居民的“十进社区”服务:即健康教育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基本医疗进社区、慢病指导进社区、康复辅导进社区、免疫规划进社区、中医中药进社区、精神卫生进社区、关爱老人进社区、体质监测进社区。

通过这些服务,慢性病患者学会了合理用药、科学保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医药费支出;残疾人、精神病人得到了系统的康复训练;社区居民在各个生命周期里掌握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保健知识,享受到了较完善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这一模式注重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的转变。该模式有望改变长期以来大医院专家教授95%的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的现状,保证高级医疗人才在临床上主要看大病、重病。

顾建钦说:“务实发展是一切工作和事业的根本。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更要务实为民。要让人民群众看病不再难,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关键在做。”

这是一份责任

作为一名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顾建钦对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有着高度的责任、浓厚的兴趣且充满激情。当医疗卫生改革面临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的矛盾时,医院成为这种矛盾激化的前沿阵地。医院该给患者什么?真正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什么?现代医院如何去规范经营、有序管理和科学发展?区域和国家如何成功开创一种医疗卫生服务的全新模式,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广大民众?成为顾建钦深深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郑州“片医”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的事实,较圆满地回答了医疗卫生服务该给患者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心血管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调研这一模式时说:“我在德国行医时—上午看7个病人,但在上海一天要接待100多位病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推广郑州‘片医’这样的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转诊分流体系,引导患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重心下移,让社区医师承担一般常见病的诊治任务,改变长期以来大医院专家教授95%的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的现状,保证高级医疗人才在临床上主要看大病和重症病人。”

篇6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存在问题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一些常见的老年病以及慢性病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中的重点。同时,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大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需求增多,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医疗保健服务事业的发展。

国内外医疗水平发达地区的实践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居民们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基础医疗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流大医院的小病患者,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居民的大病发病率。在我国不断地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可以为我国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组织、政策环境。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新医改和完善医保的意义

新医改在建立健全社会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部分指出:在三年之内要重新建设、改造37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而中央也帮助建设处于经济发展比较困难地区的24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表明,处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将会成为政府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探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然而,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的不完善,新医改出台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积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而可以推进新医改的进一步发展。在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性和效益性,最终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1、社区诊疗服务

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技术,给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疾病诊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工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对小病就诊和治疗的需求,缓减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难题。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诊人数爆满的状况。

2、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按家庭划分,为每位社区居民建立免费的健康档案,而且还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配套相应的管理卡,也为老年人普及一些实用的疾病预防和保健的知识,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1]

3、调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深入调查,初步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社区健康计划,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4、防治社区居民的慢性疾病

现代生活中,慢性病已发展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因此,把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当中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普及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及完善卫生服务设施等手段来改善居民的健康质量。

5、家庭病床服务

通过设置家庭病床服务有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院服务的效率,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保障。[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家庭病床的需求越来越大,突出表现为与老年人相关的综合。[3]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进而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这个朝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给予的高度重视,使得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兴办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这就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速度,使得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0年,全国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总计达32739个,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总计达168814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数总计达389516人,这些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现状。

四、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所在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科学规划以后的发展方向。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运营与我国医保的相关政策脱节

目前,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只能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而有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范围,这就导致职工患病后只能到定点医院就诊,而定点医院大部分为大中型的医院,这样看病既不方便,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医药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定点医保机构并不完全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满足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服务,但是由于其不是定点医保机构,患者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享受基本的医保政策,所以只能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接受治疗,这就造成一些患有常见病、慢性病、处于康复期的病人等仍然拥挤在大医院。[4]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

稳定的运营资金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导致运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缺乏稳定性和充足性;还有一些地区的政府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专项的资金投入,也存在只给予前期的启动资金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其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可以创造经济收益,但是有关健康保健的日常服务是无偿的,例如:防疫、健康普及、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等服务,在进行这些必要的卫生服务工作时并没有专门的补偿机制来弥补卫生服务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消耗,最终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不抵支、经营管理困难的严重局面。[5]

3、实现双向转诊难度大

在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当中,普遍存在着“转上容易、转下难”的单向转诊现象。而且,由于参保人员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也不利于双向转诊工作的实现。因此,建立切合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双向转诊制度已成为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一个重要环节。[6]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迅速地发展,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今后在政府的继续支持、卫生机构的相互配合、社区居民的重视下社区卫生服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有功能,实现其公益性,最终促进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时勇.浅谈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内容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5).

[2] 吕强.设置家庭病床的必要性与现状[J].社区医学杂志,2012(9).

[3] 陈琳,杨国斌,杨宝林等.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0(8).

[4] 黄存瑞,陈金华,彭晓明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5).

[5] 王福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2008(3).

[6] Crosby RA.The guide to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what works to promote health task force on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J].Am J Prev Med,2005,28(5):305-306.

【作者简介】

篇7

论文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来的,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对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面向个人、家庭提供服务。现将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介绍如下。

1社区护理的意义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服务,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护士进入社区,用知识与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人们不良卫生习惯等,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士对事业荣誉感和自信心。

2社区护理现状

2.1社区护理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1个社区服务站服务1条街,1个街道居民有3000人~5000人,护士仅1名~3名,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急需大量的全科护士,而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2.2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然而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一,这样病人的护从性必然很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势必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

2.3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没有相应提高,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重点放在院内治疗,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区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也很低。另外,目前一些人下岗,经济收入低,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投入,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3社区护理发展对策

3.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篇8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服务中心医用X射线的防护现状,为X射线防护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区21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放射防护场所和23台医用诊断诊断X射线机性能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许多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诊断X射线防护性能完好,相关操作场所的防护设施通过审批率为94.1%, X射线放射科医生隔室操作率为100%,机房面积和室内通风状况基本上符合国家标准水平,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在相关防护管理工作上普遍流于形式,机房的相关设备缺少及时的更新,医疗机构的有关管理者缺乏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得监测结果有出现超标的现象。结论:要加强放射防护的卫生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对有关法律的普及,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措施的有效进行。

【关键字】社区服务中心;医用X射线;防护现状;对策研究

为了了解社区服务中心X射线诊断应用中放射防护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服务中心X射线放射防护的科学管理,以保护放射医疗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健康,于2011年12月参照我国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对我区21个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的放射防护现状调查,现将有关资料呈报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 内容。

对我区21个医疗机构23台医用X射线机的机房面积,以及机房内门窗的放射防护和相关的辅助设施配备情况。

1.2. 方法。

对21个医疗机构做好有关方面的记录,包括医院类型,X射线机的厂家及生产出厂日期、容量、防护形式和用途等。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对射线机机房内的面积大小,以及门窗防护、放射工作警示标志、受检者防护用品等情况的检查,以及机房周围环境空气进行比释动能率的测定和评价。

1.3. 监测仪器。

采用美国INOVISION公司生产的450P辐射巡检仪器,仪器经过 计量院检定。

1.4. 依据。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0—2002)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2. 结果

2.1 X射线机的机房面积。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200mA单管头的射线机房面积一般不能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的机房则不能小于36平方米,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台X射线机房中,符合标准面积的放射机房为17个,合格率为73.91%,而其他的不合格机房,其构建多半都是由原本的医院住房或因某种需要而修建的。

2.2. 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放射科医生普遍都是采取隔室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其隔室操作率为100%。

2.3. 射线机的容量分布。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仪器设备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临床治疗中,由于医疗器械具有容量大,功能种类多、分辨率强、图像显示度高等的特点,因此它备受医疗工作者的喜爱,同时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许多重要可靠的依据[1-2]。我区目前21家社区医疗机构中,机器的容量是500mA的有16台,300mA的有6台,200mA的有1台。

2.4. 射线机房周围环境的测定。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的有关要求来对机房进行合理的布点,全方位测定和评价机房内门、窗以及周围环境的X射线空气释动能率,其监测结果合格率为99.42%,周围环境配套设施合格率为97.2%。

3. 结论

1. 提高放射防护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放射防护意识,因此做好放射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提高其防护意识的基础[3]。近几年来,我区相关的服务医疗中心均采取了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随意进入机房候诊的人逐渐大量减少,胸部透视检查占放射诊断检查中比例较往年比较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但是,由于受检者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所以防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被引起重视,这就使得我们在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的同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防护意识的宣传能在大部分群体中取得效应。

2.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有关部门相应地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是X放射机做好诊断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做好实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的审查和评价工作,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X射线机房设计要采取高标准、高要求的审批及竣工验收标准。

3. 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

在做好其它方面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规定的要求。同时,在社区内做好卫生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卫生行政处罚标准,从而不断地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之做到依法办事,为放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晶磊,王广雷.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医用X射线放射防护现状调查与质量控制检测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1):191-193.

[2] 雷鸣宇,邓磊,杨波等.江西省部分地区医用X射线机房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33-135

篇9

关键词: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弊端问题;解决策略

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制度的完善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等等,促使医院处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故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医院如何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成为医院管理者们刻不容缓的义务与责任。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观其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便针对社区医院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探讨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借此文内容,促进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中所存弊端

1.1当前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度中的缺陷 当前社区医院的内部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医院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其部门职能的设定过于单一,单单作为一项行政服务部门予以存在,这根本无法为医院提供保质保量的人才资源。并且,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过于陈旧死板,行政部门的干预过于严重化,使得人资部门的职权完全得不到有效的行使。于是,便出现了医院需要的人才来不了,医院想走的人也走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医院职工便会出现对工作的倦怠感,严重缺乏对于工作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开展更为困难。

1.2社区医院人才流失过大的问题 当前医院的人力资源所针对管理的人员,大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内涵,并且富有个性与专长的高素质能力人才。可是,由于当前职称评估制度的弊端,其制度过于模式化,促使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够的医务人员也得以评上高级职称,这便促使医院之中其各个级别的技术职务人员分布非常不科学合理。处在同一职称的人员其实际能力与实际水平差异也很大,这便导致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失去了合理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社区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其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评也仅仅流于形式,促使人才的潜能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而真正具有能力和水平的人才往往得不到重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1.3编制数受限,岗位总量不足 在大部分社区医院建立之初,编制数都是根据当时的规模进行核定,没有把今后的发展规模考虑进去。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国家对社区医院编制的审核越来越严格,编制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甚至没有变化,这严重影响到社区医院的实际需求,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2我国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

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便是将人力的作用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开发,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且充分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使得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针对医院的发展趋向一直为纵深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便是医疗费用逐渐增高、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逐年浪费。当前我国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中还存在着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且制约了医疗团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故此,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与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乃是改善当前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有效途径。

2.1应当建立起具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岗位设置,将其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社区医院以开展岗位设置为契机,把原来的"身份管理"转化为"岗位管理",真正建立起有激励、有约束、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同时,人力资源规划也应当同医院的发展方针保持一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社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2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社区医院内部的绩效管理乃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管理系统,在岗位聘用管理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医院的战略目标,设定岗位目标,在进行岗位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要注重绩效的持续沟通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实现绩效分配的合理化。

2.3还应当转换当前的人事机制,真正实现岗位管理模式。只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真正加强对于技能人员的相关培训,才能够实现对于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内容。

3结论

综上,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改革发展,医院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故此,社会与患者对于一所医院其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对个别专业的治疗实力以及高科技设备的数量多少进行评价,更多的还包括有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医务工作者其自身的服务质量、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林林总总各个细节方面的评价。故此,医院一定要树立起自身的品牌优势、设备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将传统人事中的陈旧管理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革新,使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促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可以更上一个台 阶[1-5]。

参考文献:

[1]谢丽娜.沈阳市市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11).

[2]周健.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0).

[3]孙文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03).

篇10

【关键词】 社区护理;社区;策略研究

社区护理是随着社区医学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社区服务的关键环节[1]。社区护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护理、慢性病护理、老年护理等。积极发挥社区护理服务的优势,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对基层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社区护理发展中的不足也就日显突出,针对当前的困难和不足积极探讨合理的解决策略对未来社区护理的发展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1 当前社区护理存在的不足

1.1 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同时社区护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当前形势下,社区护理在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当中还处于从属性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护理当中的作用。护理与医疗是相对应的,社区护理的地位应该摆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虽然国家对社区护理工作也出台了部分政策方针,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地区和部门落实还有待提高,更没有相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体系。

1.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职称评定标准有待改善

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具有年龄偏大、数量偏少、学历偏低等特点。由于具体的编制等问题,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较低,年轻护理人员和学历较高的护理工作人员较少选择社区。与国家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标准比例相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不足,数量不能满足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社区护理人员的职称基本为初级职称,而且目前的职称评聘标准与社区护理工作不相适应,这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3 缺乏综合性的专业培训,社区护理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与普通的护理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普通的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主要是医疗方面的,而社区护理工作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包括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医学、营养学等等。针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性,组织跨学科的专业培训,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处置能力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

1.4 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工作脱节

社区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伸,在当前的医疗现状下,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对社区内患者的情况可能不了解,这影响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转诊机制效果的发挥将影响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程度。患者住院护理是疾病治疗的环节,而社区护理承担的是疾病康复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医院与社区的脱节影响了二者之间护理工作的传承性。

2 社区护理工作未来发展的策略

根据当前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未来社区护理的发展策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2.1 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机制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构建和完善社区护理组织体系。完善的护理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制度、社区疾病登记制度、多发病的常规护理制度、社区护理流程制度、工作考核标准制度、社区护理专业培训制度等。有一套完善的社区护理操作和考核机制,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发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社区护理有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

2.2 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

社区护理职称评聘制度是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障碍,积极推进职称评聘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合理的职称聘任体系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构建人才发展队伍的需要。在学历、年龄、职称等几个方面都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合理的比例对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2.3 加强社区护理专业培训,增强综合护理能力

针对社区护理的综合性特征,加强社区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培养,更好的发挥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疾病康复、健康宣传、疾病护理的能力。构建多学科培训模式,其中培训的学科包括医学、护理、心理学、健康促进、社会医学等。通过综合和交叉学科的培养,增强社会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和水平。

2.4 以双向转诊为基础,实现社区护理和医院护理的接轨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联系,当有医院患者治疗后转入社区,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得到有效的通知,社区排出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探访,并针对不同的疾病提出社区护理的方法。社区护理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据,从而形成社区护理和医院护理的双向互动模式,使患者得的整体护理。

总之,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和完善社区护理管理机制和体制,提高社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社区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社区-医院双向转诊为基础,形成双向转诊的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理念践行的重要补充。不断发现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应对,才能保证社区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3]。

参 考 文 献

[1] 田永峰. 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2010, 10(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