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老人托管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式老人托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式老人托管

篇1

寒假A计划

适合类型:父母工作繁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在本市或是没有精力照顾孙辈,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让孩子独自在家。

类型烦恼:

市民吴女士:我和丈夫工作都忙,白天一整天不在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马上放假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一个人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还怕他在家淘气玩火、玩电造成危险。另外,又担心孩子没有自制能力,一个人在家只顾看电视,忘记写作业。一个假期下来,荒废了学业。

A计划攻略:

教育专家建议,孩子独自在家过寒假,家长应该事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孩子随意触动火、电的严重后果,教孩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并尽量将家里的危险品,如汽油、酒精、用来清洗厕所的硫酸等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有些家长只简单地命令孩子不许动这,不许动那,却不说明原因,年龄较小的孩子好奇心强,有时可能会忍不住违反家长的禁令,引发危险。为确保安全,家长还应每天抽空给孩子打三至四次电话,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尽量与其进行简短的交谈,这样可以让独自在家的孩子感到父母的关怀,不觉得孤单、受冷落。

关于孩子的学习自觉性问题,记者采访了华育小学特级教师马丽娜,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马老师表示,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仍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尤其需要大人的督促和引导。有些孩子做假期作业常耍些“小聪明”,做习题时根本不计算,就胡乱填上答案。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必须担负起监督孩子的职责,建立家庭作业检查制度,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必检和抽检,必检是指检查作业的进度,抽检则是挑出一些习题,仔细核对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也可以适当考虑给予奖励。

寒假B计划

适合类型:假期里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奶奶或姥姥家度过,由老人负责照顾孙辈。

类型烦恼:

市民刘女士:老人看管孩子,自然是无微不至、宠爱有加,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挺听话,可在爷爷奶奶面前,有老人护着,孩子就不好管了。一犯错误他就向奶奶撒娇,我想管,老人就会挡在孩子前面给孙子说情。我真怕这一个假期下来,孩子被惯坏。

B计划攻略:

假期里,一些孩子大部分时间和祖辈一起度过,脱离了父母的常态管理,容易变得懈怠,有时还会仗着有长辈撑腰,故意逃避学习任务。马丽娜老师指出,事实上,如果假期里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放松,会对其学习习惯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在新学期开学后,导致孩子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一松一紧的管理标准,也会混淆孩子的认识,让其认为任性和懒惰是被允许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事先与长辈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共同商议确立一些管理孩子学习生活的原则,比如:请长辈监督孩子假期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贪看电视和无节制地睡懒觉;监督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寒假作业。如果有精力,父母可以为孩子事先制订一个更为详细的寒假计划,其中包括学习任务、体育锻炼任务、才艺训练任务等,并将其制作成表格,请长辈帮忙监督完成情况。如果孩子当天完成计划情况良好,就在表格上做上奖励记号,如一朵小红花,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自尊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主动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

寒假C计划

适合类型:孩子在假期没有家人照顾,白天在日托式的寒假托管班度过。

类型烦恼:

类型烦恼:市民刘先生、付女士:想找个好的托管班可真不容易。去年我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假期托管班,去之前,托管班承诺说班里有老师负责监督、辅导孩子做作业,可谁知孩子去了几天,说老师管得一点也不严,而且伙食也不像其承诺的那么丰富。

C计划攻略: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鞍山市存在的假期托管班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规模较小的家庭式托管班,一种是社会办学实体组建的托管班。前者大多是各学校周边“小饭桌”、“课后班”的延伸,收费较为低廉,一个假期的收费在250元左右。但由于此类托管班大多没有办学资格,一些所谓的辅导老师也不是专职教师,所以难以担当指导孩子学习的任务。后者一般办学规模较大,有的托管班还为孩子安排了电脑操作、滑冰、乒乓球等活动,师资条件也相对较好,假期收费在400元上下。

有关人士提醒家长,应尽量挑选有相关办学许可的假期托管班,并事先对其托管场所的软硬件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如教室内的供暖情况、师资力量、就餐环境等。家长还可以在交钱时与办学方签订书面协议,要求办学方保证其承诺的活动内容,保证午餐质量等。

寒假锦囊

华育小学特级教师马丽娜介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安排一些假期活动,快乐充实的寒假生活会对学生新学期的学习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寒假去旅行

在假期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出门短暂旅行,让孩子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在出行前,家长应有计划地让孩子阅读一些关于旅行目的地风物景观、民俗人情等方面的书籍,让普通的娱乐之旅变成孩子的学习之旅。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千山晚报小记者团、各类冬令营之类的集体活动,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寒假常锻炼

寒假里,很多孩子因为天气冷,大大减少了户外活动量,春节期间饮食又变得没有节制,容易导致体质和免疫力下降。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锻炼计划,通过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游戏项目保持孩子的运动量,并鼓励孩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同龄孩子进行集体游戏。

寒假学本领

利用长长的假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学一种“技能”,如学习一种乐器的演奏,或是学会滑冰、游泳、画画、做一道菜等本领

寒假之中有春节,孩子们大多会得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一些储蓄、利率等简单常识和“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使孩子的自主消费更为合理。

寒假读好书

华育小学特级教师马丽娜为小学生推荐了以下好书:

《〈史记〉故事》司马迁/原著朱文叔/编著

《唐诗三百首》(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底出版的图文本)

《寄小读者》作者:冰心

《十万个为什么》(推荐新世纪版)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美)马克·吐温

《爱的教育》作者:(意)亚米契斯

《小王子》作者:(法)圣·德克旭贝里

《格列佛游记》作者:(英)斯威夫特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笛福

篇2

讲述人:于颖,退休

家在北京的于颖女士已退休多年,她84岁的老母亲和内蒙古老家的弟弟住在一起,老人家身体还不错,生活幸福安逸。于颖有4个弟妹,包括她在内有3人不在母亲身边,但儿女们都很孝顺,经常记挂着母亲,有时间还去内蒙古看望老人。“我妈说,哪天她不能自理了,就去住养老院。”于颖说,她知道母亲是在试探他们,“我告诉她,真有那么一天或者她需要我们了,我们姐弟几个就轮流去照顾她。”

于颖说,子女多的家庭“人多好办事”,而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弦子们除了繁重的工作,还有自己的家庭,所以她对未来养老的考虑是不想麻烦女儿。“我家住在美术学院旁边,我想以后可以把空闲的房子出租给学生,不收房费,只求与年轻人住在一起有生气,二来有力气活儿的话租住的学生能帮把手。”

于颖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加上家庭结构小型化,很多老人都是单独居住,她认为社区养老是最理想的养老模式,这样老人可以不脱离熟悉的环境,也方便子女探望。“可以多建立一些社区托老所,就像送小孩上幼儿园那样,一早把老人送去,晚上再接回家。老人们可以在托老所休闲娱乐,也可以互相聊聊天,中午在那里吃饭、休息,有人关照。”于颖表示,托老所不需要多大的规模,小型的几十个床位就可以,实在不行,几个床位也行。“这是我期待的养老方式。”

于颖还有过一个想法,“如果可行,将来我和弟妹们生活在—起,各家把房子租出去,集中住在—起,实行AA制,共同出钱请人来照顾我们。”

“最差的选择就是动不了了就去住养老院。”于颖说,现在的养老院多在郊区,而且价格不菲,便宜一些的多数得排队等床位。“住在养老院很多老人得慢慢适应,包括环境和心理,子女们探望也不方便。”

独生子女的家庭,一对夫妻工作的同时要照顾4位老人,如果再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力不从心。于颖说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夫妻中一人在外工作,另一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其实一个人的价值未必是上班才能体现的,把家庭照顾好,一样为家、社会、国家做贡献。”于颖说,这种模式的前提保障是家庭有足够的收入,“比如现在,老人都有退休金,如果是女性辞职回家照顾父母的话,除了有社会保险,政府还应有一定的补贴。”

于颖表示,中国人口那么多,如果把养老问题都推给国家是不现实的,社会应多承担一些责任,“我的晚年生活很丰富,也有保障,对未来的养老前景也持乐观态度。国家对养老问题那么重视,我相信养老只能越来越好。”

发挥余热照顾儿孙

讲述人:谭郁女士

公司职员,43岁

某外企公司职员谭郁今年43岁,老公是国企干部,儿子今年10岁了。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基本都是四点钟左右就放学,她和老公工作都特别忙,根本就没法接他,所以就给他报了托管班,每天六七点再接。前不久她的母亲又住院了,这可把她给忙坏了。孩子基本就顾不上了,由老公一人负责,她有时间就往医院跑,抽空还要照顾一下老父亲,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人到中年”的危机。好在她还有两个哥哥,要不然她一个人可应付不了。由此她也想到了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后自己老了就直接住养老院了,到那时养老院的条件肯定会比现在好,如果再能约上几个好友—起住在那就更好了,平时能—起玩儿,病了有特护照顾,就不用拖累儿子了。再说等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了,他们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再加上工作压力,他们的负担特别重,如果再有—位老人病了,也确实是照顾不过来。做父母的不能拖累子女呀,所以就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吧!退休以后如果身体还可以,就先玩儿几年,帮着看看孙子或孙女,等自己岁数大了帮不了他们了就和老公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挺好!

提前物色

靠谱养老院

讲述人:向荣

机关干部,54岁

都说养儿防老,但向荣认为,自己的养老决不能依靠儿子。一是因为就一个儿子,他自己要干事业,还要生儿育女养家,如果双方4个老人都要他们小夫妻两个来养老,孩子的负担太重了,会把他们压垮的。第二,自己有退休金,有积蓄,完全可以为养老早作打算。

向荣说,退休之后打算每年带老伴旅游一两次,除了日常生活的开销,把结余的钱积攒起来,等到不能自理的时候,就住到养老院去,绝不给孩子添麻烦。“当然,现在想找一家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养老院并不容易,好的养老院数量太少,供不应求,有的排队好几年都住不进去。所以,要早作打算,提早几年找好养老院,早排队,免得到时候住不进去。”不过,向荣表示,“国家对养老的事越来越重视,真心希望政府多给老人办实事,多建一些养老院,再做好医疗方面的配套,让老人老了之后有地方去,这才真是老有所依。”在家自己养老

绝不给儿女添麻烦

讲述人:康康

公司高管,49岁

康康认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几年,进入老龄队伍的人数还会增加,如何应对老龄化,政府要下大力气,要集思广益,要舍得花钱。欧洲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福利很好,那里有足够的养老院,也有很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老人衣食无忧,很有安全感,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说到自己的养老打算,康康认为,年轻时要努力工作、拼命挣钱,只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才能让自己老了之后衣食无忧,才能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养老院良莠不齐,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康康认为,比较满意的是家庭式养老,能走动的时候,多走走看看。走不动的时候,就雇保姆、雇家庭医生。康康认为,老人不要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还是要自己想办法,尽量让自己过得舒适、快乐。所以,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邀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找一个山清水秀空气好的地方,大家集资盖房子或者租房子,几家老人聚在一起,既是玩伴,又可以互相照应,子女也好放心。

老两口互相照顾

讲述人:刘长海

甜水湾居民,72岁

家住朝阳区甜水湾的刘长海和老伴儿今年都是72岁,有两个儿子,让他们老两口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两个儿子都把自己的小家打理得不用老人操心,对老人也很孝顺,每到节假日都去陪他们。因为他们老两口还没有到自己照顾不了自己的阶段,所以觉得自己老了一定会老有所依的。他们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尽量不给孩子添麻烦,因为两个孙子还需要很大的精力去照顾,能帮他们多少就帮他们多少,实在不行也尽量老两口相互照应,能不让孩子费神就不让他们费神。

刘长海觉得最好的老有所依的办法,还是自己管自己,老两口相互照顾,因为现在孩子们的压力太大,靠他们真不敢想能不能指得上,到时实在不成就雇个保姆,其实老了就是收拾屋子呀,做饭呀,看病呀,这些事儿,有个保姆能缓解好多,真到了不能动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去住院,还是那句话:尽量不给孩子添麻烦,现在养儿的意义已经不是防老这么一个说法儿了。

60岁前人养房

60岁后房养人

讲述人:宋女士,50岁

家住朝阳区的宋女士和老公今年都是50岁出头,他们的独子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在一家TT公司工作。

宋女士夫妇都在国企供职,一家人的生活算得上小康。这些年来,因为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免会多考虑一些未来的保障和养老问题。他们身边的朋友,有的大量买商业保险,有些热衷储蓄,有的则购置房产保值。“未来的日子必须考虑,不想每年把辛苦钱都交给保险公司,存钱吃利息也不划算,怎么办?”

宋女士和老公这些年来未雨绸缪,是房产保值的坚定信奉者。目前他们已经拥有3套房子,自己一套,孩子一套,收房租一套。房子虽然都不算大,但在京城也算很不错了。他们希望靠房租养老,“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

一定要找一家

到位的养老院

讲述人:慧琳,45岁

家住海淀区的慧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45岁的她和老公是大学同学,结婚20多年来一直恩爱有加。三年前女儿赴美留学使慧琳和老公进入了“空巢家庭”期。

最近一两年,夫妇两人常在和朋友或同学谈天时谈到今后的养老问题。这方面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住养老院!

慧琳的理由很充分:老了以后住养老院,饮食起居都有人料理,生了病也不用担心没有人照顾,还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夫妇俩打算,不管女儿学业结束后是否回国生活,他们都不会拖累她。“他们这代独生子女工作紧张,生存压力大,要他们下班后再尽心照料老人肯定不现实。”在慧琳看来,进养老院不意味着老人就要吃苦头,也不是说子女就不孝顺。她看得很开:“如果养老院能将硬件和软件各方面都做得到位,老人住进去一方面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不会成为孩子事业发展的障碍;一方面老人也得到了规范的照料和专业的护理,而且不会再那么孤独,心情就会开朗很多,那岂不是更会健康长寿?这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不都是好事吗?”

再过十年,慧琳就要退休了。她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这两年已经听说了不少有关养老院的信息,“等我们需要住养老院时,就选一家中档的,以我们的退休金和积蓄还是能够支付的。”虽说目前相当一部分养老院的服务不完善,“有些收费太高、太贵族化,有些基础条件差,难以满足老人们的需求。”但慧琳依然很乐观:“我预料,等我老了的时候,养老院的服务应该会比现在健全、优质。”

靠房租支付养老

院费用

讲述人:贺女士

南露园小区居民,71岁

家住南露园小区的贺女士今年71岁,有一儿一女,如今都已经40多岁了,也都成家立业了。贺女士的老伴6年前去世后她就一直跟儿子一家三口住在—起。每天买菜、做饭,帮着照看孙女。周末她通常是去女儿家,有时住在那,跟小外孙玩儿两天,周日晚上再回来,因为周一早上还要送孙女上学呢。孙女今年已经11岁了,自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由贺女士负责接送上下学,她觉得这样忙忙碌碌的生活很充实,还好,现在她的身体还算不错,除了血压有点高之外还没有其他什么问题。她说,趁着身体好,能帮儿女们一把就帮一把吧,等到她岁数再大些,帮不了子女了就进养老院,绝不拖累儿女。她说她非常清楚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有多大,还要照顾孩子,现在的小孩子功课太紧张了,家长还要陪着学这学那的,根本就没有精力照顾老人,所以贺女士早就看好了几家养老院,到时候选一家就可以了。另外,她自己有近3000元的退休金,还有一套小房子在出租,租金也有2000元,加在—起足够她进一家比较好的养老院养老了。虽然她自己是这样想的,但子女们并不同意她去养老院,只能是到时候看情况再说了。

养老院是首选

讲述人:王秀平

方庄居民,68岁

家住丰台方庄的王秀平今年68岁,她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很淡定,她认为自己真到了自己照顾自己费劲的地步就去养老院,和几个要好的老姐妹一起找—个条件、环境适当的往那里—住。王秀平宽心地讲:养老院吃喝玩人家全管,还有护士、医生,凡是老年人着急的事儿,这儿都能解决,我看挺好。我退休以后,把自己喜欢的爱好都学了一遍,唱歌、画画、练太极拳,我看我自己能照顾自己的时间还有十年八年的应该没问题,80岁我就去养老院,也许一高兴70多岁就去了,这几年我看了好多养老院,我觉得我待在那里一定不会不习惯,我现在已经有好几家备选的了,我要尽量多地再考察考察,各种类型的都去考察清楚了,到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再定去哪家,反正我是不怕住养老院的,我喜欢过集体生活。现在人们有个错误的观念,好像养老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找个快乐的地方,我肯定要去个热热闹闹的养老院。

刘涛:

和闺密一起养老

刘涛是典型的孝女,尽管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但她经常会跟父母通电话,用各种方法逗他们开心。“让父母老有所依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对儿女放心,从而就能对自己放心。我特别希望他们能够过他们想过的生活,去他们想去的地方,爱他们想爱的人。不要因为年纪大了,就捆住手脚。”

对于自己的养老计划,刘涛坦言的确曾和闺密秦海璐探讨过。“我问她,咱们将来能不能闺密养老?我身体好我看着你,你身体好你看着我。因为我们不希望给儿女增加麻烦。当然,我也要给自己留一些养老金。以便等我老了之后,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会再给别人增加麻烦。养老是需要养老本的。”刘涛直言,其实内心很想和孩子们离得近些再近些。“我当然希望离孩子住得不太远。我儿子将来要听媳妇的我也没办法,女儿要嫁到外面去我也不能不让她去。所以,养老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