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提高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素质提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年*月参加工作,先在**工程项目部办公室做文秘工作,现在在三门峡工程项目部综合办任文秘。今年4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职业化素质培训,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将我参加培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同批进厂的员工中,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所去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我们公司承建的第一台600MW机组,之后我又来到了我们公司第一台总承包的600MW机组三门峡工程。在大工程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对自己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更多的益处。
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我自己认为我已经融入了角色,转化为了一个职业人。但是在参加培训之后,我发现其实距离一个职业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培训,我在个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我认为要成为一个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职业信条”。
人无志,不成事。树立正确的职业信条,对自身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应该拥有以下这些职业信条:
敬业。树立“职业神圣”观念。一个人对自己职业不敬,便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其结果是会把事情做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双重损失。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通俗地说,敬业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加以研究,勤勉从事的意思。做事为学,有慎心,不怕劳,不虎头蛇尾,不见异思迁。也许,像我们这些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能找到我们公司这样一个稳定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据我了解我们当中认为来我们公司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作为年轻人拥有更远大的理想,想更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公司,就应该对当前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一个人责任心的具体体现。面对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一个敬业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关注和重用,相反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在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有更光明的前途的,这是一个成为一个职业人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应该“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只有乐业,人才能从职业工作中得到精神享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职业的态度不同,有的是以热情拥抱的态度迎接职业,有的是以冷酷无聊的态度迎接职业。其结果是,前者把职业当成是亲爱的永久伴侣,从中获益;后者则只是得到烦恼,甚至是伤痛。所以,乐业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乐业的要求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至少要以正确的、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职业平等。“七十二行,各有差别”,我们必须树立“职业平等”意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做哪方面具体工作,都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都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必须摒弃职业贵贱观念。虽然,我们在平时会听到一些歧视性的言论,但是我相信当你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电厂在你我共同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的时候,自豪感会充斥你的心灵的。
责任心。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一份工作、办好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人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刚刚踏进社会,我们将会面临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我想只有一个拥有责任心的人才能一路走好。古人云:“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什么职业,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进取心。有了职业,我们还必须有进取心,才能使事业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进取心,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想精益求精,事业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在开始工作时,应把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作为目标,这是今后扩大自己事业空间的基础。不要计较薪金薄厚,更不能自命不凡,不屑小就。而要爱自己的职业,深思研究工作改进之术,常保进取的决心。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取心不但是成业的要素,并且是成己的要素。
团结力。保证一个团体生机和活力,必须使得每一个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包容,成员间充分尊重对方意见,运用1+1>2的工作绩效。有人说,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就是成功的一半。
篇2
【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生;职业素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31-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护理模式对护士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做好护生实习期间的临床职业素质训练及教育非常重要,护生的临床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1]。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为进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对2008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生、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临床职业素质训练,并分析和评价护生职业素质训练结果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将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2008级五年制(本科)护理本科实习生88人,2009级四年制(本科)护理本科实习生128人,共216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196人,年龄为20-24岁,平均年龄为22±0.46岁。临床带教老师24人作为调查对象。对照组2008级护理五年制本科生88名按常规进行临床实习,实验组2009级护理四年制本科生128名首先进行职业素质强化训练,然后进行临床实习。
1.2训练内容及方法:
1.2.1训练内容包括:职业礼仪、形体训练、操作技能、沟通技巧、医学法规等,共80学时在进院开始就以讲座形式进行历时2w。
1.2.2常规的训练方法:护理操作训练为模拟式,综合式训练,由老师先单项示教,护理实习生分组练习单项操作。每次既可练习新的内容,也可复习前面的内容,然后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如心肺复苏、氧气吸入、静脉输液、胃管鼻饲、留置导尿和皮肤护理等。
1.2.3特殊的训练方法:护理职业技能训练为实际式,考试考核式,对临床实习的进行改革,把学生分为4~5人一组进行各科室轮换,在掌握各种常见病,各种技术操作和护理常规外.主要加强日常护理工作,掌握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患者各种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提高书写能力。对每个操作技能训练项目进行反复随机抽考,以考代练,及时发现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模拟考核,考核评分标准根据吉林省《护理三基训练)及医学礼仪要求制订,同时组织参加全院实习生技能操作比赛,根据不足加强临床实习期问的训练。
1.3统计学方法
1.3.l制订调查表:根据临床职业素质要求制定“实习前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及“实习后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
l .3.2调查方法:采用双向问卷调查法调查。给两组实习生讲解表格中的达标要求,由学生根据表格中相关项目进行自我评价,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增写“实习前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完成临床实习后.由带教老师结合职业素质要求,填写“实习后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在临床宴习结束前完成。
调考对象对表中所例调查项目均以强、较强、差3个等级进行打分。所有实习生均按教学大纲完成在校学习。在校期间所学课程、考试成绩等无差别。
1.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训练前两组学生职业素质无明显的差别q(P>n 0.5)见表1。完成临床实习后。两组学生实习的职业素质均有所增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三方面的综合体现。职业素质就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应具备的特有的职业道德修养。护理人员的良好职业素质,是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使护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护士的职业素质应包括:热爱护理专业、工作勤奋、责任心强的思想品德;恪守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的良好职业风尚;自觉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的严谨作风;刻苦钻研业务、自强向上的拼搏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护理技能、技巧;着装整洁大方、言语亲切文明的仪表举止以及适应职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质[2]。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前两组学生职业素质各总体比较无明显的差别。两组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完成临床实习后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及职业素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1提高了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护理实习生通过职业素质的训练,加深了操作内容。通过临床实习操作,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更好的掌握操作技术,从实习结束后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带教老师评价护生的操作能力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2减轻护理临床实习压力。通过职业训练,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摩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和亲自对患者进行生活上的护理,能更有信心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减轻了对临床实习的紧张与恐惧,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实习。
3.3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差,护生由于年龄小,文化基础差,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不分场合,不注意沟通方式、方法,说一些与医疗、护理无关的话,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初到临床实习的护生,由于信心不足,不能熟练应用沟通技巧,在沟通时会存在着拘灌、牛硬、寡言少语等,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通过职业素质训练.使实习生增强信心,根据患者情况不同,应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表l表2可看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4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医德医风明显增强。通过训练,学生通过互扮护士和病人角色,获得了作为护士及病人的内心体验,对病人热情诚恳,尽量减轻病人痛苦的服务原则。在临床实习中,通过换位思考,能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会人员;职业素质;自我修炼;职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2
一、企业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系统的职业理论知识素质。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财会人员的职业工作是使用财会工具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是按照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相关法规制度,对企业经济业务(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按着会计的或财务管理的方法创造出财会信息产品,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财会人员必须要具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相关其他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度知识,以此为工具,进而掌握和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并按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内在管理要求,开展相关的职业工作,这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
2.较强的职业技能素质。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将职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业务工作成果,依靠的就是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具体体现在认知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方法或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会业务处理,最后实现工作目标(会计目标、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具有个性特点,又有统一性的客观要求,衡量的标准就是职业工作能力水平和职业工作的最终成果。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主要依靠个体在职业实践中自我修炼,要在认知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等各个职业工作环节方面探索、总结和持续提高。这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
3.客观公正、依法守规、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素质。客观公正、依法守规、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客观公正要求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依据企业经济业务客观事实,按专业方法予以客观反映并公正处理各类业务事项。依法守规是财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在行使工作职权,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的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职业道德准则。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要恪守职业操守,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这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
4.一定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在企业组织中,财会人员的职业活动与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十分密切,财会大量的业务工作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同时很多业务活动需要有效的组织才会取得成效。在财会人员的职业工作中,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是财会业务工作得到企业内外各部门理解、支持的重要因素,是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方法。
5.管理意识、理财意识和创新意识。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职业工作应从传统的业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从报账式工作向理财式工作转变,从保守型向创新型转变。三转变是财会人员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的标志,这不仅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客观要求,而且应当成为财会人员的职业理念。财会人员应在职业工作中牢固树立管理意识、理财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以此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实现更高的工作目标。
二、企业财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途径分析
1.持续学习职业理论知识是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理论知识是财会人员职业工作的方法和工具,财会人员掌握的职业理论知识越多,职业工作的方法和工具就越多,职业素质也就越高。
财会人员职业知识是由财会专业知识、企业经营和管理知识、宏微观经济知识、财税、金融、国际经济等知识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知识构成的。面对如此庞杂的知识体系,财会人员在职业学习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学习的时间上,持续学习是前提。现在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财会职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财会人员旧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职业工作需要,只有持续学习新的职业理论知识,才会促进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持续提高。
二是在学习范围上,以与本岗位密切相关的职业理论知识为重点。财会职业分工非常细致,每个财会人员都有具体的职业工作岗位。在学习过程中,财会人员应以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理论知识为重点,并努力运用到本岗位的工作实践中,使自己成为本岗位工作的专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至其他岗位的职业理论知识学习,可以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
三是在学习的方法上,以解决实际工作难题为突破口,带着问题学,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工作难题的困扰,这些工作难题就应成为财会人员职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突破口,认真从理论知识上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学以致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使财会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精髓,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就会促进财会人员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是在职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形式上,以自学为主,参加专业培训为辅。职业理论知识学习对财会人员而言,应涵盖整个职业生涯,财会人员应自觉的自学相关职业理论知识,自学是主要的形式。同时,主动争取专业培训,使两种学习形式有机结合。
五是要注重本岗位所对应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突破职业技能瓶颈的重要方法。财会工作岗位对应的企业相关经济业务(工作对象)是企业其他部门运作和管理的具体专业活动。财会人员对这些经济业务往往是以财会专业的视角对待,而未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经济业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特点。由此造成很多财会人员仅满足于按会计方法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报账、算账等核算式反映和监督,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财型管理和控制。由此形成困扰财会人员职业技能长期停滞的瓶颈问题。
财会人员若要突破职业技能的瓶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工作岗位所对应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将财会方法与相关经济业务专业管理方法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判断,选择最优方法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使职业工作由核算型向理财型转变,就会使企业大量经济业务活动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在此过程中,也将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
2.职业实践中自觉加强自我修炼,持续增强职业技能是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的关键。财会人员的职业工作,实质就是一门实务的再创造性工作。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就是在职业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水平。
一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注重掌握和了解本岗位相对应的相关业务运作和管理规律,通晓核算及财务管理对象的业务流程及关键节点,以此达到正确认知工作对象的目的。剔除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的具体业务事项,按财务管理原则引导各项业务活动,使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相应业务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更有效用和效益,这是财会人员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先决条件。
二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注重强化职业判断的修炼。财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业务事项,不同的经济业务,需要运用不同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准则、规则进行分析判断,要按会计或财务准则、规则对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出主观判断,这是财会工作实务性的具体标志。财会人员通过对不同类别和性质的经济业务活动循环往复的职业判断,日积月累,就会发现并掌握其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财会人员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
三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注重选择业务处理方法能力的修炼。财会人员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后,对不同的经济业务,会有相应的会计或财务管理处理方法。财会人员需要的是找出符合经济业务最佳的会计或财务处理方法,最大限度缩短业务处理流程,使业务处理方便快捷高效,这是财会人员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关键。
四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有意识的探索提高职业技能的方式和方法。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强化认知工作对象,进行职业判断,选择业务处理方法,实施业务处理各环节的职业修炼,在职业实践中能动的持续提高职业素质。
五是要在职业实践中有意识的强化工作协调、沟通能力的修炼。要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要树立整体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意识,要有大局观。要注重业务活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的修炼。要自觉提高管理、理财和创新这三种意识,使财会人员职业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持续的提高。
3.持续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注重思想品德的修炼。在企业组织中,财会人员经手大量钱财,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再创造的财会信息被广泛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因此,财会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尤显重要。
一是财会人员要注重思想品德的修炼,自觉学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公民观和职业观。自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抵御各项歪风邪气的免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职业准则。要按照具体经济业务的实际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不弄虚作假。
三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客观公正,按着经济业务本来面目进行业务处理,不掺杂自我和部门利益,确保财会信息真实可靠。
四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非分之财,不拿不要非分之物,这是财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底线。
五是在职业活动中要奉公守法,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这是财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青年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企业发展
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技术的创造者及改进者,可以说掌握着企业的命脉。而青年技术人员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份子,更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每一个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 提高青年技术人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1.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也素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青年技术人员是企业保持技术力量不断成长发展的关键。而且青年技术人员在技术改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拥有着良好职业素质的青年技术人员能使企业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不会出现技术断层或技术退步的困境。只要保证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就能始终向前发展,从而让企业产品的知识与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2.青年技术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青年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新鲜血液,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如果说企业领导引导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那青年技术人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强劲的动力之源。随着他们不断地学习并去实践企业文化,就能成为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先驱力量。
二、 提高企业青年技术人员职业素质的途径
职业素质本质上可分为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情商及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提升必须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同时要把握住青年技术人员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与途径。
1.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
⑴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机会。企业培训学习是使员工掌握工作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对于青年技术人员,学习能力极强,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与技能。但培训学习的项目若是覆盖的面太广,会造成青年技术人员的精力分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的。所以企业提供的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明确培训的目的就是让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得到提升。企业需要的不是对100个领域都只掌握了1%的人,而是对1个领域掌握的100%的人。同时企业必须完善培训的规章制度,定期考核并建立奖惩制度,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⑵用团队建设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学习进步。企业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青年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工作。利用老员工们的言传身教能快速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团队中年轻人之间的良性竞争对他们自身的成长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心态
⑴用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青年技术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良好的职业心态就是能用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主导自己的职业活动。智联招聘曾在上海、南京、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了名为“快乐工作”的调查活动。在历时一个月的快乐指数调查中,有37.72%的网友选择了“总的来说是快乐的”,有41.64%的网友表示“不快乐的时候多”,还有20.64%的网友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总体来说,“工作着但不快乐”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2.28%,可见,现在职业人的职业心态十分令人担忧。青年技术人员基本上都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但他们容易会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影响,产生浮躁感及压力,导致了他们在工作时会消极和难受。若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之间就不能形成充分的沟通与信任,无法敞开心扉进行经验学习与交流。这不仅会造成青年技术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也会使他们的职业心态发生转变,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氛围的营造是企业人性化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中一般可分为环境氛围和人为氛围。环境氛围主要是由办公环境所营造出来的,这一点企业可以从办公空间的设计及装饰上进行改善,也很容易能看到成效。而人为氛围则是由周围工作人员的活动所掌控,管理起来较为困难。企业应当加强团队建设,强化内部团队精神的宣传。针对青年技术人员,除了适当的给与关心与帮助外,领导还应采取一些激励方法,去激发他们的潜力与创造性。这样整个团队彼此就能相互信任,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下青年技术人员更容易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用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工作。
⑵企业应定期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培训。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开展员工心理辅导培训的企业它的员工的工作效率能提高近30%。且员工很少出现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几乎没有迟到,请假,领导指派的任务通常能迅速有效地完成。企业如果能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培训,这对他们良好职业心态的塑造会有很好的指导性帮助。具体可以组织青年技术员们参加企业外的心理辅导课程,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站,让一些专业的政工们对一些存在不良职业心态的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点对点的心理指导。必要时企业也可采用放假,组织旅游等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放松减压。
3.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情商
⑴企业应为青年技术人员提供提高职业情商的机会。职业情商主要着重于自我情绪的控制,抗挫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青年技术人员大多都是理工专业,长期以往的埋头学习使他们大部分在与人合作及与人交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职业情商是可以很快培养起来的。企业首先要让青年技术人员尝试独自完成一些较难的任务或项目,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同时帮助他们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关键。这样青年技术人员的自信心及面对挫折的能力就能在短期内培养起来。在社交能力方面,可以让青年技术人员承担各部门的沟通工作,甚至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青年技术员可以给与他们与客户沟通协商的机会。只要企业不断地为青年技术人员提供这些机会,他们的职业情商会快速成长起来。
⑵开展户外拓展训练能促进青年技术人员职业情商的提高。企业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员工减压,对于青年技术人员来说是锻炼他们职业情商很好的途径。很多户外拓展训练能消除员工之间的戒备心理,增强青年技术员们的冒险精神及自信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员工互相信任与协作,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肯定。
4.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5
对于会计核算质量与财务管理来说,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同时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因此对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社会的稳定。而现阶段,相较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现实状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有意识的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专业能力低
现代会计将以综合性、多学科为发展趋势,其中兼容了多门学科的精华,其中主要有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甚至还有法学,并通过定量分析等方法的应用进行决策,鉴于此,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渊博的知识,从而为会计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学历也都不高,其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都难以符合会计发展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在岗培训。
2.协调能力差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对信息录入、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以及各项会计凭证的采集等步骤进行细致的分工,尤其是会计电算化。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从事会计分析操作工作的人员以及会计信息保密工作的人员需要确保日常工作的协调性,以保证不同环节的工作能够实现有效对接。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人员往往仅能做到“各管一摊”,在协调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3.实践经验不足
高效的会计工作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因此,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当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比较熟练的完成操作流程。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有序地开展实践工作,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
4.缺乏职业观念
对于工作的执行力度来说,职业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度,会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而这一切又必须首先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才能实现。由此可以看出,职业观念单薄,是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创新能力
传统的会计工作更注重于机械化,而现代会计工作则更多应用到新技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操作方式的灵活性,而这一转变也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摒弃刻板的工作方式,以更加积极的工作状态投入到行业竞争当中,通过学习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寻找创新点,以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提升。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建议
1.树立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
当前的知识型社会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会计工作系统带来一定影响,具体体现在会计核算、会计基本理论的改变与转移,面对这种情形,会计人员必须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素质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满足社会需要,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而使得学习已经不再是某一阶段的特征,而是成为终身学习的目标,尤其是对于会计人员,为了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对已有知识结构形成有力补充,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计工作要求。
2.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众所周知,以往所发生的关于财务造假事件,都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缺失脱不了干系,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大力倡导会计人员提升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作为会计人员,自身也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升业务素质技能,从而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后续的教育和考核
当前,有些地区或城市已经有意识的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但是具体的形式却流于表面,甚至存在只为收费、谋取利益的现象,而培训效果却无人问津。作为培训机构,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还应当承担起对会计人员的考核任务,如果考核不严格,必然会影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财政监督部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考核制度的完善,一旦出现新的会计理论、原则、法规等,继续教育就应当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考证规定,严禁出现只报名不考核情况的发生,同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标准,而各地方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符合需要的会计继续教育考核次数与内容,以肃清会计从业队伍中滥竽充数的人员。
篇6
1 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职业教育
首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知识,及时把握新课改动向,扩大专业视野,更新人才观、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应该是一个在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的过程。其次,中职教师应该抛开偏见,重新审视中职学生,要认识到职校生也能成才,职校生也可爱、可教。教师要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以实践为导向;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就业,而且关乎其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2 为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明确课堂要求,
严格奖惩督促
课堂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本学期初,笔者和学生一起明确一些课堂要求:1)上课要保证有课本,否则唱一首歌,或讲一个笑话,或即席演讲,或背诵英文句子;2)上课期间不允许睡觉,否则回答问题,或讲一个笑话,或即席演讲,或背诵英文句子,如不能当堂完成,可给予一次课后准备机会;3)通过加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对这些课堂规定的严格执行,帮助学生克服懒散心理,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形成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构建好的环境。
3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是一门学说话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开口说成为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中职生英语基础差,有的学生26个字母都背不全。教师要把他们当作初学者,从基础英语入手,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慢慢来鼓励学生开口说,不会说句子就让他说单词,不会说单词就跟着老师读单词,慢慢来鼓励学生开口说,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一种轻松的气氛,让学生不再感到紧张,能使他们愿意问问题和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每当学生用英语开口说,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又取得了进步,有一种成就感。只要学生能开口,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信心也跟着提高,为其进入社会做好基础。
为达到这一效果,笔者尽量做到:1)态度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开口说,就给予表扬;2)态度要真诚,努力找学生做对的地方,不表现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情绪;3)细心、公正、客观地对待某些学生,不让他们当堂出丑;4)尊重和友好地对待学生,为他们的勇气感到骄傲,不嘲笑他们;5)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总期待学生符合教师的要求。通过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 降低难度,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的
信心和潜能
事实证明,经常获得成功和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就高;相反,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会日渐衰减。课堂是学生成功的摇篮,教师是学生成功的“点金石”。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所以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
比如在讲“I'm looking for a job”这一课时,词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会读;对于部分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听音默写;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在单词课上,为了鼓励每个学生大声读,笔者采取读单词接龙游戏,通过这个小措施,迫使学生认真准备。对于句型的学习,先让学生会读、读熟、读懂,再让学生会套用句型。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太难的课文要删除,否则学生像听天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更加不利于培养自信心。让学生在鼓励中体验成功,教师不要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观念看待中职生,只有经常给学生呵护、关爱和鼓励,始终表扬学生,才能让中职生振作起来,找到学习的自信,跟随教师学习。
篇7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的。但当前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人才类型和层次上定位不准,偏高偏低皆有之,也还有一部分专业目标模糊,分不清培养什么类型和什么层次的人才,学校往往更重视以学科角度分析学生需求,而忽视行业、企业对人的要求,或不能较好地把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造成人才培养脱节。
2.专业设置脱离实际。专业设置未能完全摆脱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模式影响。一些学校为了争生源,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资源浪费,人才质量下降。学生找不到就业出路,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供需错位。专业建设的水平也不高,许多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难以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3.课程模式改革力度不够。课程模式没有大的突破,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非学科课程范型决定的课程模式。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模式受单一学科课程范型的影响,实施职业教育的很多骨干教师自身也是接受学科型教育的,认识上和教学中较难突破这一传统课程范型的束缚。尽管过去十几年里,我国教育部门多次试图引进国外一些典型的非学科课程范型下的课程模式,如“双元制”、CBE、MES等,但实践证明,由于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发展特点的差别等都使这些在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成功的模式在我国很难全面实施。
4.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不能反映现代企业或行业现行的主流技术。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各门课程各自为政,教学方式单一。
5.缺乏适合职业教育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缺乏对教学质量的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行为随意,报到率低,就业率低,浪费了人力资源。
6.教学规模建设滞后形势发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建设比较薄弱。扩大招生而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无法保证教学的需要;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上不合理,教师待遇低,特别是不具备一支有实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7.实践教学设施不足。实践教学的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是实践教学的设施资源环境,还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都未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8.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在以普通教育为主体的制度中,所有人都挤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独木桥上厮杀,升学率成为了衡量学校教育的惟一标准,能不能考上好得大学则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志,而职业学校招生放在最后一批录取,高收费,没有国家经费补帖,就业待遇差,教师待遇低,使职业教育处于一种歧视和被忽视的境地。
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管理
提高职业教育位置
1.目标、定位明确化。学校所处的地区、所属的性质、肩负的使命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学校领导到广大教工都要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从而确立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途径,不可盲目攀比,急于升格,造成办学目标的错位。
2.教育质量化。职业教育本质特征是面向职业岗位培养一线的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在教学规律、课程模式、教材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下大力气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教师先行化。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性质、目标认识清楚,掌握并勇于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才能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落到实处。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就是大量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建立以人为本的有效师资管理机制,激励并促进教师增加教学工作中精力与时间的投入,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管理人性化。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观念有错位的现象,我们强调尊师,而忽视了尊生,强调了为人民服务,却忽视了为每个具体的人服务。学生的地位、人性、需求、发展被排除在学校的地位、共性、需求、发展之外。只有学生感到学校是竭诚为他服务,他才可能进入社会以后真正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5.育人理想化。为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是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原则、讲学习、讲奉献的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不断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6.教学双元化。所谓教学双元化就是职业学校主动走进企业,企业主动同学校联合,走产教合作道路。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体会最深刻,最具体,他们能在改进职业教育内容方面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对职业教育过程实施的介入,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举世闻名,其实质就是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共同合作,密切配合培养合格人才。我国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常年能保持100%,关键就是他们能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本地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用的“双元制”职教方式给我国职业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
篇8
药学专业职业素养途径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医药行业工作人员不断增多,医药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几年药学市场出现人才逐渐饱和的现象,药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当今职业素质的好坏已成为衡量职业人才的重要标志,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只有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素质,才能在人才竞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职业院校因生源质量不如本科院校,在培养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院校提升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需要
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生源质量的大幅下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受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了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差。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多数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学习能动性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院校是药学专业的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且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药学技术人才的社会重任。因此,加强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院校面临的现实而艰巨的任务。
2.医药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标准的需要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经历着由仿制为主向创造为主的战略转移,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也从操作技能型向技能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对药学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医药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既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即医药企业需要的是集理论、知识、技能和素质于一身的药学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作为药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顺应企业对人才标准的新要求,在传授传统知识和和强化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3.药学学科特点其发展趋势的需要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专业人才短缺,全国目前医药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2%左右,可见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然而,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的特点成为了药学人员的职业准入屏障。更重要的是,由药学支撑的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其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和成果不断更新。加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健康观念的改变,都使得药学工作人员在知识、技能上必须与时俱进,同时还应具有创新素质、自我学习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等职业素质,才能适应医药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变革。因此,药学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也要随之不断改进,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就业,还能适应医药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和变革,实现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深入调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都应紧扣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当前药品生产企业、药店、医药公司对药学相关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药品生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改进,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课程体系设置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未来职业中不仅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如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除设置基本文化素质课(如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等)和职业技术课(如药用化学基础、药物化学、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中药鉴定、药品生物检定等)外,还设置了新药研制技术、生物制品技术及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紧跟市场发展取向,并请行业专业进行分析和改进,课程设置兼顾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2.产学结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必须配备精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规范的职业行为。学院可以企业为依托,利用寒暑假时间或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药厂、药店等企业一线,通过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教学之中,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转变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学院也可吸纳企业精英,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可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学校培训做兼职教师,也可直接将企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学院作为专职教师。
篇9
关键词:加强;高职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高。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基本都在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之路,高职生在企业要有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应该算是走出校门体验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份“工作”,它直接关系着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因此,高职生应当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树立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讲话中提到“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建立和培养学生爱职敬业的思想意识,缺乏为用户服务的诚信态度,是很难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2+1”模式下的高职生,尽管是在企业实习,还没有毕业,但实际意义上也已经是走出校门走上了工作岗位,应尽快从学校生活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岗位上去。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实习期、试用期内,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工作做起,甚至被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锻炼,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如果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其实就是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不管工作的大小,分工的高低,仅仅有满腔的热情和很强的能力是不够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加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岗位可能会发生多次变动,但不管放在那儿,都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决不可三心二意,甚至“这山看着那山高”,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认真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这对把握第一份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任何一个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但唯独在一点上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一个敬业精神强的人。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都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二)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不少单位在进人时就提出“德才兼备”,这里的“德”就包含了“诚信”。可以说,诚信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现在不少高校都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这是监督大学生自觉培养诚信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不管在择业过程中,还是实习工作过程中,都必须诚实守信,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三)从小事做起,甘于吃苦。
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规程和要求,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目前高职学生前两年一般都是在学校以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实际经验,必须要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做起;实习过程中,走上一个新的岗位,面对的往往是一些最基本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如果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就会给实习指导老师落下不踏实认真的印象。
因此,高职生在企业实习,万不可挑剔岗位,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小事,对于那些乏味枯燥、费时费力、又苦又累的工作,同样要付出满怀热情,认真积极完成。只有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甘于吃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尽快适应工作。
(四)虚心请教,勤于思考。
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尽管学到了不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需要更多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在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的学历是中专或高中,但是,他们进企业早,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师傅。因此高职生走上岗位后,要从零做起,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勤学多问,埋头苦干。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找规律,找办法,找技巧,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五)克服心理不适,快乐工作。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由习惯的学习环境进入了陌生的工作环境,熟悉的同学换成了陌生的新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等等,往往会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由于能力、经验不足或技能不娴熟而造成工作上的不顺利、挫折或失败,由于没有完成任务或者出现失误而受到批评,由于工作难度大而感到力不从心等,引发自卑感;由于在学校时优秀受宠,在企业却被安排在天天面对机械的琐事繁琐的岗位;由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上因为业务不熟练,难以做出理想的成绩等,产生失落情绪;有的还可能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不适现象。能否及时解除心理压力,克服心理不适,对于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能否直接被企业录用非常重要。
每个大学生要认识到,实习期就像一个大熔炉,是使自己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客观分析环境,尽快熟悉环境,要学会在主动学习请教中与人沟通,要有合理适中的工作期望值,勇于面对挫折,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快乐工作。
二、加强最受企业青睐的几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培养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大学生从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之日起,就应该注重自己的就业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要坚持共同育人的指导理念,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空间;高职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竞争优势,促进自己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一)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尤其是立足于管理、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职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其就业岗位的稳定与否。企业面试用人,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实验、实践能力,淡化了理论成绩,认为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学习的更实用,掌握得更牢固;在对实习期满的大学生确定是否留用时,动手操作技能考试是要过的第一关。
转贴于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提供的空间。一是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动手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载体。特别是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地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对自己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提高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认真完成校内实习。校内实习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实习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带。因此,高职生应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每一个实习环节的操作规程,为即将进行的“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参加合作教育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这是实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即是“预就业”。这个过程是高职生就业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虚心向前辈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顺利就业。
(二)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分工合作的社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应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要自信有勇气,大胆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协作性强的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待人要真诚守信,做到知行合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参加座谈会、辩论会、演讲等活动,这些都是理想的学习人际交往的平台;与人交往要平等互利,即不能太过高傲又不能太过自卑,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做到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多观察身边“人缘好”、“会处世”的人,看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
(三)学习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有好学的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过硬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依然是用人单位的首选目标。如果有特别强的学习能力、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论文、专利发明等),就业就是非常顺利的事情。大学生要增强学习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学习锻炼,发现提高。面对全新的职业,会有新的知识技能,会有新的方法技巧。
一要在学校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要在实习单位多向经验丰富的员工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三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善于有创新性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只有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职业对象的内部规律,也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最终达到自我完善。
(四)团队意识。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崇尚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的团队和个人,才会取得更大成功。通过对企业用人的了解可以看到,团队意识比个人获得的荣誉还要重要。要完成一个大项目,个人能力再强,没有他人的帮助,也做不到十分完善。如果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整合不好人才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损失。这说明,在一个大集体里,要做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各个成员间的团结合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不应忽视,都应该是自己学习的对象,都应该是团结的对象。与人团结,就是提升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一支合力强大的团队之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事业才能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求职方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施锡栋,匡奕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化,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已显端倪。知识经济就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度,并把“科教兴国”定为国策,突出了教育政策的基础地位,更把推行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教育是科学,又是艺术,想要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就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提高教师素质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我国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前赴后继,有很高的素质水平,许多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敬佩的。然而,在科技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现有水平仍然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学教育观念、创新思维等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在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2提高教师素质应从多方面着手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自信、乐观、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品格。当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腐败现象的冲击以及教师队伍新人较多,一些人的政治信念动摇,讲政治,讲正气,讲真理的观念淡薄,师德水平不高,个别人只图赚钱,既不敬业也不爱岗,缺乏社会责任感。所以要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师要善于在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以自己对教学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以科学严谨的作风、创新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科技教育与熏陶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提高心理制约能力和善恶分辨能力,时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2)提高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而且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具备较宽广的中外文化和文学知识,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教师的文化素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一个文化素养很差的教师,其教学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3)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当今,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明显缩短。目前一些年老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外语水平较低。而广大青年教师正处在创业巅峰,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生事物快,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但是缺乏教学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在知识相互渗透交叉的今天,青年教师和年老教师应博采众长,在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跟踪学科前沿,广博接受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成为复合型和创造型的教育人才,坚持“博”与“专”相结合,博学之中求其专。这样的教师知识结构潜力较大,在讲课时,定能运用积累的丰厚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是同一时间内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应探讨学生怎样学,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如何教”。只有同时知道“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人,才能当好教师。中职教师大多来源于本科生,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教学的骨干,但缺乏系统的教育学训练,有时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我国的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致使中职学校学生有理论脱离实践的感觉。因此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教师努力学习教育学,掌握教育规律,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和单纯的知识接受者。通过开发学生自主、能动和创造的意识[ 1] ,营造一个教学民主的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指导性的新型关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5)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而这种知识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书本上的知识、现存的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固然,掌握前人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知识创新的基础。但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过去的经验,创新的知识才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的不断创新,必将引起社会的不断变革,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彼得德鲁克认为,现代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化,使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不能与时展同步,甚至落后的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使人们不断创新,从而获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应当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创新作为教师的一项职责[ 2] 。只有通过创新,教师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又大大拓展了新知识领域,才能站在时代的最高点上,放眼现代科学的前沿阵地,用最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才能不误人子弟,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6)提高演讲能力。教师是通过语言、外表、动作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因此,教师想要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任,除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一般条件外,还需要有较高的教学演讲能力,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及驾驭语言的能力。演讲知识和演讲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它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7)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拓展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造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只有广大第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并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将其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人为本,敬业奉献”应是新时期中职教师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中职教师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广胸怀,弘扬“红烛精神”,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 1] 姚红霞.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信教育与学业成功 [ J].科教文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