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精神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社会,社会的组成是人,所以,只有将这些人通过最适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潜力和活力,并且将这些力量汇集在一起,通过最恰当的方式使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才能最好的促进发展。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将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真真正正得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个企业弄好、发展好。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是不尽同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些东西,能够使大家都得到认同的东西,通过它来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实已经找到了一个凝聚大家力量的方式,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一、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变迁
企业管理模式的三个基本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1)经验管理阶段。经验管理发生于企业管理的早期阶段。其实人们对于企业管理的规律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只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由于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率上来说都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2)制度管理阶段。正是由于经验管理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于是第二种管理制度,制度管理阶段就诞生了。制度管理是与工业化时代相匹配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式。制度管理是一种“理想化管理”时代的集中表现形式。在近代被称作“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与1911年出版了那本足以改变世界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标志着制度管理的正是建立。制度管理的建立使企业摆脱了经验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的时空束缚,它不再是通过管理者亲自通过现场管理来完成生产过程,而是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3)文化管理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现展阶段,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倡导和推广的企业管理方式。文化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将人文的、历史的、精神层次的东西融入企业管理当中,通过对员工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和开发,使员工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产生主观能动性,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雇佣关系,到信赖,再到一种真诚合作的关系。不再是“企业需要我去做什么”,而是“我作为员工,应该为企业去做些什么”,将刚性的管理之中融入柔性管理,将约束力变成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文化影响企业、企业需要文化,企业最可怕的是企业文化的缺失。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灵魂,更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强盛的核心支柱,是企业最大最丰富的无形资产。为什么有的企业从小做大,由弱变强,屹立于世界品牌之中;而有的企业占尽天、时、地、利却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为什么有的企业产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而有的企业本身很优秀,但就是占领不了市场?表面上看是价格问题、质量问题,但实质上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因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人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决策能力,进而决定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战略思想、运作水准、方式方法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整体价值观念、团队精神、素质能力;倍增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杜绝产生剑走偏锋,做政策法规的赌徒。建立组织思维,增强认知能力的一致性、认同性,建立一个完备的企业运作系统,使企业良性循环,持续健康扩张,赚取阳光下的财富。
三、企业精神的生层次追求
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企业的团队精神,团队认知能力、团队价值观,提倡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企业有奉献精神,讲得失,不忘企业利益;讲奉献,不忘社会责任。具备高素质的团队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产生强大的企业合力,进一步产生协作高效的运作系统。“攻必克,战必胜”海尔平均每天为用户开发两个新产品,这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台塑王永庆把自己企业与社会相融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一语道破企业与社会的发展真谛:“人类由于进取心使然,造成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即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正是这种儒家思想、法家治理的企业文化理念,引领台塑由弱变强,闯入世界50强。
参 考 文 献
篇2
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由企业领导者概括、总结而确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成果。企业精神文化是处于企业文化最核心层次的文化现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基本信念和最高目标,更是企业及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即企业文化承担着员工对事物判断标准的指导角色。企业文化在无形中告诉员工,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
(二)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精神文化是一面旗帜,它不仅指导单位的思路、作风、目标、方向的形成,而且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企业精神文化是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员工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受其规划。企业精神文化的存在促使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学习、生活,使员工在思想上完成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升华,在行动上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跨越。
二、西南交通大学后勤精神文化的内容
(一)后勤工作思路
西南交大后勤适应形势新变化,提出“一旨、两线、三大类”的工作思路,以保障服务为最高宗旨,理清服务与市场两条主线,构建集行政管理、保障服务、市场经营三类为一体的运行机构。通过服务做优、市场做强,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撑。
(二)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企业哲学与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关于企业的发展性、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计谋性问题的观念和思维。
1.服务宗旨
企业的服务宗旨是企业为实现最高目标而一贯坚持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企业的根本追求,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目的。西南交大后勤的服务宗旨也是高校后勤的服务宗旨,即:三服务、三育人,三服务是指: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三育人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2.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指企业用来规范服务人员的心态和行为而建立的理念。他是企业对服务人员服务工作的指示与要求,即以此来强调企业的服务观,矫正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快速运转做好全面的协助。西南交大后勤紧紧追随学校的服务要求,提出自己的服务理念,即:卓越服务、师生至上、诚信为本、精益求精、顾客满意。
3.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是企业通过努力而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企业的最高目标。员工需要做到以企业的总目标为最高目标,团结合作,在以实现企业目标为最终努力方向之下,实现个体的小目标,达到自我实现。西南交大后勤作为西南交大众多求发展的部门中的一支小分队,我们的工作目标是:打造技术过硬的团队、提供师生满意的服务、建设学校放心的后勤、拓展对外服务的市场,以实现后勤集团的长足发展。
4.行动方针
行动方针是企业用于指导管理、经营行为的总则,是带有指导性的整个企业的行动指南。在企业的战略性发展过程中,行动方针在不同阶段承担着企业不同的阶段任务,需要强调的是,基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行动方针应该随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西南交大后勤在服务全体师生的基础上,始终不断的调整以及践行自己的行动方针,即: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奉献求支持。
5.后勤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优化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在长期的发展观念、行为方式中沉淀下来的积极因素的总结而形成的群体意识。西南交大后勤在长期的工作与服务中,也积淀了属于后勤集团应有的精神风貌,即:踏实诚信、无私奉献。
6.道德标准
企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与社会道德在企业里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发展中,企业道德是企业壮大的内部力量,它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同时,企业道德也是社会评判一个企业是否能成为优秀企业、业界标杆的重要标准之一。西南交大后勤立足于长期发展,服务交大,我们的道德标准是:爱岗敬业、作风正派、道德高尚、热情服务。
(三)西南交通大学后勤的行为准则
1.工作态度
好的工作态度不仅决定服务的水平高度,也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西南交大后勤人员在工作中,始终秉持着严谨、热情、熟练、尽责的工作态度,以期达到西南交大后勤的最高目标。
2.“五有”后勤人
交大后勤借助精神文化建设,着力培养“有高尚品格、有精湛技术、有职业道德、有大局观念、有创新意识”的“五有”交大后勤人,为交大后勤建设输入专业人才添砖加瓦。
3.构建交大后勤家园
在交大后勤事业建设中,我们始终谨记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的生活,让员工在单位有归属感,即:在强化服务意识、培养担当精神、提供表演舞台、倡导敬业奉献的同时,让员工形成主人翁意识,将交大后勤看作是自己的家。此外,在工作中,交大后勤也始终尊重员工,保持员工的尊严感,既做到:依规依法管理、尊重员工创新、构建公平公正环境、挖掘员工潜能。在工作之外,保持员工对生活的幸福感,也是交大后勤事业建设中需要我们兼顾的,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员工待遇、促进员工成长要求我们面面俱到。最后做到让员工对事业有忠诚感:热爱本职工作、对学校忠诚、追求上进、大局观强。
4.做好不同的角色
面对学生,后勤员工既是竭诚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者,也是服务育人的老师,更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的长辈。面对学校,后勤员工既是优质服务、敬业爱岗、服务师生的服务者,也是管理好校园的交大人,更是竭诚为学校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的后勤人。
5.充分认识后勤工作在育人中的重要性
后勤职工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离不开后勤服务工作。后勤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员工中需要牢固树立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对后勤自身的认识,后勤工作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后勤职工是不上讲台的老师;二是在后勤服务中贯彻“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三是后勤员工行为规范,后勤工作需要我们以文明的言行影响人,以优秀的管理引导人,以满意的服务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三、切实推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一)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化入脑入心
1.加强宣传
在学校两校区大力宣传后勤企业精神文化,增强企业精神文化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将精神文化的内涵植入员工心灵,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强化培训与考核
在集团内开展后勤服务宗旨、企业精神、服务理念、工作目标、行动方针等精神文化内容的培训学习。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直接对员工进行精神文化培训;另一方面,要在对员工进行各种专业培训时,间接地传播精神文化。但要注意分清层次与重点,注意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实行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促使员工将企业精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融化于自己的言行。培训结束后,成立考评组进行考核检查,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
(二)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
篇3
如何打造先进的、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练就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通常企业精神的树立要经过发动群众、确认树立、深化培育三个阶段。基本做法有:领导示范、舆论宣传、树立典型、活动渲染、形象教育、人文关怀。这六个过程,精心打造、循序渐进、春风化雨、稳步向前。在打造和提炼过程中,既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又要体现鲜明的企业个性化特征。我们汽车客运站,从2004年开始,发动全体员工用心提炼和打造企业精神。我们的企业精神是:“团结、敬业、卓越、创新”。我们的站歌是:“宾至如归的家园,一声亲切问候,一张笑脸相迎,一切困难相助,我们是光荣的客运员工,心心服务牢记心中。车票是请柬旅客是贵宾,文明服务称心使人满意……。张开双臂运送真情,团结敬业卓越创新。心心服务,心与心的贴近,心与心的感受,心与心交融,心与心相通,心心服务”。
近年来,我站结合学书记视察河北保定客运站讲话精神,组织全站职工开展“学、学党史、学先进”活动,开展向“郭娜陆地航空班”先进集体学习活动。大家在学习中对照先进找差距,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服务至上精神和团结敬业精神。经过不懈努力,我站企业精神覆盖了全站每个角落,涌现出了“阳光售票”班组、“春蕊检票”班组、“青年文明号”平门稽查班组和“新星”迎门服务班组等十几个先进班组,这些班组经过精心打造,形成了各自的班组品牌文化。2011年荣获共青团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的平门稽查班组,他们的班组理念是:查一部车,尽一份责;班组精神是:吃苦耐劳,不徇私情;班组目标是:超员超载为零、旅客满意百分百。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践行了企业精神,收获了荣誉和效益。
构建企业文化之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外部标志。企业形象包含两个方面:外部形象。即企业产品及企业服务给消费者可以信赖的形象,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内部形象。即企业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精神面貌。给社会大众以信心和信赖,给消费者以吸引力,给企业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企业形象构成诸多因素中,品牌形象成为首要的决定性要素。因为品牌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形象。具有良好形象受人欢迎的服务品牌,就是那些技术先进、质量高、信誉佳、成本低、效益好、服务优、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使顾客产生好感和满意的品牌。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企业形象塑造中,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然会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确立和发展;反过来,企业一旦赢得良好的声誉,又会为品牌形象塑造创造条件。因而,企业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塑造。无数事实证明:著名的品牌形象,就是产品形象,也就是企业形象。因此,打造“品牌”就是打造企业制胜法宝,就是占领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我站自2004年以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建设,经过企业员工的群策群力,确定了“心心服务”品牌,同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确定了“文化立站、品牌兴站”的崭新理念;明确了“车票是请柬、旅客是贵宾”、“张开双臂、运送真情”等品牌口号。同时把“心心服务”的传播与实施作为客运服务中的重头戏,逐步培育和引导员工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落实到“心心服务”上来,把自己的辛勤汗水付诸到“心心服务”上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心心服务”上来。经过八年时间,打造了一块唱响张垣大地的“心心服务”品牌,我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省、市“文明汽车客运站”、“文明示范窗口”、“巾帼建功岗”、“文明单位”、“十大文明服务品牌”等殊荣。
构建企业文化之源——文化的继承和融合
传统是历史长期的沉淀,是一个民族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一代接一代的集体创造,是国家和民族永久传承的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层”。有位哲人讲,“树的影子拉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
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和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有牢固的根基,才会枝繁叶茂。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都来自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其文化的内涵是引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促使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而,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继而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的企业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厂情、民情的企业文化。我们张家口汽车客运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继承与融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对旅客实施仁爱之心,礼让为先,扶老携幼,扶困助残;我们把旅客视为上帝,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由过去的“等旅客”变为“接旅客”;由“等旅客问我”变为“我问旅客”;由“指挥管理”变为“服务管理”。这样,从旅客进站、买票、候车、检票、上车、出站一系列流程,提供一条龙、无缝隙的人性化全程服务。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关系
企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少不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源泉是保证企业赢得政治优势以及社会信誉的基础。中国石油缔造出来的企业文化,它是石油企业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石油工业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关系进行分析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
所谓的企业文化,其主要是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支持,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实践过程中,其主要的构造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表层物质文化,这其中结构内容包含了厂貌、厂容,产品的外形质量等多方面内容;(2)中间层文化制度,包含了领导机制、人际关系与各种内容的制定;(3)核心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了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以及职工的素质与传统要素。这些企业文化被称之为“企业精神”,比如中国石油在继承创新大庆精神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行,提出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这些企业精神它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处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体上的重合性。在实践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主体其主要是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体现。在实践过程中,企业文化属于一种以人为本为的企业发展策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在重视物质管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对人的管理,其主要依附于建立一个企业遵循的标准与行为规范去尊重人、关心人,主要通过凝结企业员工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2.内容上的统一性。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精神主体观与企业共同价值观,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职工的奋斗目标与行为规范得到控制,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它还能与物质的形态外观结合能形成一种统一性。在工作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在“目标、精神、制度、物质”四项内容中。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主要是由马列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基础,并且将党的基本思想作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与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3.目的上的一致性。在实践过程中,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其主要是在通过企业的价值观去树立企业的精神教育、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从而能够让职工在实践过程中,具备思想意识、具备文化技能与思想观念素质,从而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有效应用。所以说,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生产力。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需要通过有效的路径以及载体去对经济建设做服务,从而给经济建设提供支持,使其能够更加的具备道德意识,从而能够让职工工作热情提升,以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二、共同融合建设的意义
在工作过程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精神文明精神相互支持,因此在客观上需要将两者有效的联合起来,使其能够形成一种合力,现就两者关系共同融合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
1.对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向导、规范、凝聚、激励是企业文化具备的四大功能。在实践过程中,在目标以及原则的作用,它能加侧重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气氛,能在工作工程促进职工自愿的将企业的目标细化成自我的目标,能够增强职工的控制能力、增加职工的使命感。在实践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个渐进循环的过程,它在朔造人们心灵、规范人们道德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它能够有效的将精神文明创建融入工作过程中,能够增加职工的工作效率。
2.对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有主要作用。人文性使企业文化具备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其主要是将人作为中心,重视人们的价值与精神最求,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重视人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提升人们自我积极性有非常重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结合实践,从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职工的思想要求出发,充分的将企业文化的优势发挥,使其能够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职工参与性与群众性的精神性增加,以使其能够不断的覆盖层面。
3.可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企业文化包含的物质内容,它是企业中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的特征之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与文化结合的结晶。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能与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气氛,以及体现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能够在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支持,同时能将良好的舆论环境创建,更好的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三、共建途径分析
在实际过程中,在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阶段中,需要让两者能够融合建设,因此,需要重视两者的建设途径与建设方式能够相互兼容,能够得到彼此的帮助,相得益彰。
1.育企业价值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企业的行为正确性。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的行为正确性往往有由企业的根本的本制思想决定,也就是说这个根本的思想与正确的指导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的价值观是保证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建设的要素。
2.锤炼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主导企业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而且还是企业的动力源泉,在工作过程中,它能够将企业的职工人心凝聚,能够为企业的士气加油鼓励。在实践过程中,做好企业就精神的锤炼,能够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体现,同时又能够符合建设精神文明的更笨要求。在中国石油的工厂车间中,需要坚持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能够机的引导职工将精神投入到石油工业中,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3.建设企业道德。企业在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的职业道德与道德规范施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企业的精神文明与精神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到道德建设阶段,需要把导致加上基本要求作为基础,不断的强化教育建设的内容,使其能够与传统的美德结合,从而能够在实际过程中,不断的引导职工能够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引导他们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建设文明的工作开展道工作时间外,需要每年对“十佳文明职工”与“美好家庭”,进行表彰,从而提升员工的文明素养。此外,企业还需要对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进行培养,不断的去强化职工的责任感,使其能够不断的提升自我的道德意识,从而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脱颖而出。
4.开展目标教育。在工作过程中,拥有远大的目标,是职工积极工作的能量,它能够让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我的才智与价值,对提升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工作阶段中,企业需要通过宣传以及构建发展蓝图的方式,给职工设计、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给职工设定近期目标与远大理想,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提升自我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精神的过程中,是一个渐近循环的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互补,有效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肖彦太.创新管理强化落实稳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J].中国煤炭工业.2016(03).
篇5
一、更新思想观念,重视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融合
当前供电企业部分高层管理者普遍认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并不会在供电企业管理中发挥多大作用,过于强调价值规律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为不用投入较多精力就可完成相应的思政工作。还有企业的部分人员则看到新形势下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将管理企业方式看做物质利益分配,认为思想政治是传统历史遗留工作,导致供电企业越来越忽视思政。对此可更新思想观念,首先形成服务员工工作理念。所谓服务员工即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将员工视为“顾客”,对员工物质和精神需求给予主动迎合,并不是如传统教育般说教,促使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双方协力推动企业发展。此外企业应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理论成果化;随着多元文化渗透,很多员工并不清楚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的现状,再加上社会中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类腐朽思想对员工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长此以往造成员工思想认识缺乏统一。对此企业在多元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对政治工作自身职能进行规范,从多方面改造员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不断强化员工对企业思政实践工作支持,保证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形成大政工理念。所谓大政工即所有在企业就职的员工均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思政工作渗透到员工日常工作和现实生活学习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视野,由此实现从传统政治工作优势转变企业经营优势。同时将该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环节中和工作人员家庭当中,不应局限于简单的生产过程。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看做一项需要完成的责任指标并直接与企业负责人经济效益相挂钩,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摒弃以往思政工作开展的滞后性和次要性等弊端。
二、实施激励措施,推动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融合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灵魂,从表面看属于动态文化,但企业较易被外部因素制约。无论是消费模式变化还是时代变化都会导致企业服务、产品、规则、行为等变化。然而企业精神文化能发挥稳定性作用,有利于带动企业团队和经营理念不断向优势方面过渡。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价值观,因为以人为本价值观念对内反映企业和职工利益关系,对外充分反映企业处理顾客、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原则。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努力奋斗的目标已不单单局限于满足社会、职工、顾客等多元化利益需求,也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未来发展动力。除此之外精神文化还是企业全体员工共鸣的思想境界、意志状况、内心态度,坚持奉献、协作和参与的企业精神,使其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基石,激励企业每一位员工努力奋斗,更要将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个人荣辱,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融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以员工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依靠员工发展企业思想,尊重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尽力解决员工面临问题和满足员工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协同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应在实践中将员工看做是企业一部分,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并让员工享受企业高速发展成果的同时收获精神和物质双重满足。积极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定期组织员工接受教育培训,为其构建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尤其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社会责任是其主要内容,在市场投入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他层面进行优化,虽然会增加企业发展成本,但在大环境下就必须保持企业稳定,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关注青年员工思想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存在不利于员工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政策,更要为青年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由此才能更好地推动供电企业向前发展。
四、结语
总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下不断完善,各类企业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崛起壮大,供电企业也不例外。通过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作者:张善伟 王超 王波 石国钰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五莲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融合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
现代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对提高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二者具有很多的共同特征:首先,都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管理,还要重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不断凝聚职工的力量。而且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其次,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和补充,逐渐融合,以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主体,形成很强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最终的目标一致。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替身企业整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企业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是企业在运营中逐渐形成的基本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体现企业内部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共同体。
(一)有利于增强精神文明的感染力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营造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环境和氛围,企业文化具有很好的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四种功能,依据一定的原则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更注重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同时被全体员工认可的内部文化氛围。可以帮助职工有效的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我的控制力。在和谐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帮助把员工培养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有利于把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二)有利于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
企业文化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价值和精神,强调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员工共有的文化,是企业群体意识的外在表现,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企业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实际的需求,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借助企业文化为载体,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不断扩大精神文明的覆盖范围,促使更多的员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企业文化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促进企业与文化的结合,不断从企业的经营文化和治理文化上探索完善企业的发展经营的方法;而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和舆论环境,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更好地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更好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具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作用,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加强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的方法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需找合理的途径促进二者相融共建,实现最佳的结合,促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要有明确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行为,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基石,关系到企业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整个企业生存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指南。要以“培养高素质员工、建设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为员工创造专业的氛围和文化环境,为员工的技能提升搭建平台,不断促进员工各方面的成长,不断奉献,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要采用报纸、板报和网络等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宣传,科学合理的诠释企业的价值观,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保证员工能够耳熟能详,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要不断锤炼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的最精髓的部分,是整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能够很好的凝聚人心,鼓舞员工的斗志,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道德风尚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锤炼企业精神体现了企业文化以“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特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企业要不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精神财富,并要做好宣传,使企业精神自觉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有力的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建设高尚的企业道德
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道德是员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理有据,加强对员工的约束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企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做好正面灌输的工作,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新的正气风尚,要在企业的员工中广泛的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不断升华职工的文明素养,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善与恶,公与私以及荣与辱。企业要积极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的观念意识,强化员工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安全理念,不断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要不断增强团体的意识
良好的团体意识对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看成是实现企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从而对企业产生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把企业看成是实现自己利益的共同体。为了更好的培养员工的团体意识,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并要制定合理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企业全体员工积极的投身于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去,不断激发员工的团体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五)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是企业文化的外在标志。良好的企业形象代表着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开展优质服务系列的活动,不断拓展服务的范围,有效提高服务的质量,以优质的服务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促建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管理水平等,树立深层次的企业形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正常发展。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促进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融合,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大洪.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融共建的思考[J].石油政工研究. 2001(01)
[2] 卢太昌.试论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4(02)
[3] 周屏昆,张万春,宁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J]. 建材发展导向.2012(03)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作用
神华集团是一家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是中央直管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10年营业收入为2170亿元,利润总额为575亿元,位列全球500强第292位。
神华集团在短短二十六年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即狭义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家的引领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企业借助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士气、斗志和创造力,以共同的信仰力量推动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时期形成并蕴涵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获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有“软”、“硬”之分。软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对于不断变化竞争环境的洞察力、反应力、组织力,硬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拓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让客户真正得到好于和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管理水平和企业运行机制方面的经营特长,更为重要的它是各种经营要素和组织能力之间的有机融合,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概括地讲,核心竞争力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关联性、积累性、动态性等特点,也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等特点。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凝合剂。 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倡和拥有的共同价值体系,是全体员工认同、能予以持续保持、传递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用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影响、引导员工,使之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基因 。企业文化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价值链中最难模仿的部分。企业一旦建立了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差异化,也就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差异化。这种基于企业特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等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种独特性对于竞争对手来说难以模仿、克隆和超越,即便能模仿和超越,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第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基因。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实现其对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最优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增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神华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神华工程是一项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跨世纪的工程,当时被誉为“南有三峡,北有神华”。可以说,从1984年11月6日神华工程正式启动起,神华文化便开始了积淀。神华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神华文化。全体神华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成就了神华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活动中,倡导、积蓄、培育所形成的职工信念、意志、风格、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
“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全体神华人至高无上的精神法宝,是神华人孜孜以求的崇高理念,是神华人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不懈努力,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打造百年神华的不竭动力,是神华人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敢于实践、变革创新的集中体现。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神华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确立一流的目标,努力打造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努力履行一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神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神华企业精神的形成,与神华事业切切相关,紧密相连。神府、东胜矿区建设初期,地处毛乌苏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神东矿区,地面起伏、沟壑纵横、交通闭塞、通讯不畅、整个矿区连一条像样的牛车道都没有,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矿区开发初期生活、办公条件差的极端困难,广大建设者发扬艰苦创业和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怕苦、不怕累,住野外帐篷、“干打垒”房,吃酸菜杂粮,喝旱井水,顶严寒、冒风沙、斗酷暑,跋山涉水勘察施工,人拉肩扛运送设备,打眼放炮开山建矿,为神东的开发建设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开辟了神府、东胜矿区及包神铁路建设的广阔战场,奠定了神华发展建设的根基,同时也确立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神华精神。
90年代初期,神华人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对神东矿区总体设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改变人海战术,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运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采煤技术,探索出了优良地质条件与运用大型机械化先进开采工艺相结合的高产高效的建设道路,努力加快神府东胜煤田建设。
1992年8月16日,提出矿区建设“五高”、“七个一流”,即“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基本建设创一流,生产经营创一流,安全生产创一流,企业管理创一流,物质文化生活创一流,精神文明建设创一流,建设一流的模范矿区”,提出了“奋战十年,争创一流,建成特大型现代化能源基地”的奋斗目标。
1996年6月2日,国务院总理为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题名“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从此,神华人以此作为神华的企业精神,并在这一精神的感召、鼓舞下,以建设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目标,引进一流的设备、技术,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采用一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使神华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1998年后,全国煤炭市场疲软形势的严峻,供过于求的局面为神华的发展带来极大地困难,神华集团公司巩固并发展了神华企业精神,仍然坚持艰苦奋斗,把有限地资金落实到生产建设当中,取消一切非生产性投资;仍然坚持开拓务实,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以诚信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服务用户;积极调整煤炭产品结构,精心打造神华煤品牌;仍然坚持争创一流,发展壮大了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积极开展了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神华模式,生产经营等各项指标创出了世界一流水平,为神华集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神华集团以率先将神东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和“开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强做大,打造辉煌”为战略目标,先后对整体划转的内蒙古“西六局”了破产重组,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等重大改革,由国华电力发起了对国内部分发电企业的收购,建设了煤制油、煤化工、煤焦化等项目,兼并重组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疆能源公司、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形成了煤、电、油(化)、运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2006年,神华集团研究决定将建设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五型企业”。这是神华集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创新型、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企业过程中,对企业发展的重新认识和升华,是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五型企业”的每一型即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密不可分,和谐联动,互为要素,是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本质安全型是前提,是对集团公司煤、电、油(煤化工)、路(港航)各产业的基本要求,是集团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保障,体现于集团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行为的自觉约束。质量效益型是基础,也是集团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精神。质量效益为其它四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是其它四型建设的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型是动力,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运用能力根本途径,是其他四型建设的助推器,体现了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资源节约型是方向,是集团公司坚持生产与节约并重,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打造绿色神华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贯穿于五型企业建设的全过程。和谐发展型是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建立在其它四型取得成果的基础之上,也反作用于其它四型,为其它四型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和谐发展也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2009年,神华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神华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再造神华就是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数量、更高的质量、实现效率、效益的最大化。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是神华科学发展的中期目标,是阶段性成果,就是要在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利润力争过千亿、税费600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质的提升。以此为核心,集团公司以实现“百年神华”为目标,将“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提升为“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使神华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成为神华文化的精神支柱。
三、企业文化在神华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神华文化随着神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华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在打造百年神华的伟大征程中,神华文化是一面夺目的旗帜,更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具体来说,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神华企业文化在以几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首先是推动促进作用。通过神华集团的战略规划、发展、完善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推动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神华集团克服金融危机,逆势上升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协调组织作用。神华通过文化建设,不断调整企业自身形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着的需要,紧跟社会整体的变化步伐,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
第三是凝聚融合作用。神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尤其是在企业整合、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发挥了企业的这种凝聚力。
第四是教育引导作用。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华文化在激励、协调企业成员,将企业文化的各种精神内涵、价值观念传递给成员时,实际上也发挥了自己的教育作用。积极健康的神华文化提升了企业成员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改善了广大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就起到了教育员工、培养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家骅.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曹世潮.终极竞争力:文化战略实施原理与案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篇8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将两者有机地融合,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互为一体,形成的将是一种合力。而在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关系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又好又快的物质、精神利益的载体,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融会贯通.对于推动企业发展、职工和谐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共建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把知书达理的人称作”有文化的人”,把文明礼貌的人称为”有道德的人”,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总结提炼了茶文化、酒文化等享受于物质之上的精神理念.优秀企业文化亦如此,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声音,将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一致,从而实现集团化运作,继而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到文明建设。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企业文化是全体职工所认同、能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是使职工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的目标,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它具有引导观念、凝聚思想以及激励行为等”功能”,所以,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地营造健康向上、和合奋进的企业文化,在氛围环境上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都是为了使职工对企业文化做到入眼、入脑,之后才能入心、入行,变成职工的文明行为,企业的文明状态。所以,有人把企业文化誉为“静悄悄的文明变革”。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涵盖率.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它具有群众性的这一特点,使它独具了“走群众路线”的特色,所以,企业文化常常依靠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使职工在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享受着精神境界的提升,丰富折职工的精神生活.也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搭桥铺路,落地生根的作用。所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优势、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是理念,又是行为表现,所以它是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常说的“文化力”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力结合后,在企业形成的良好效果.同时,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既是职工的精神食粮,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共建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使两者相融共建,必须着眼于其共融的主要方面,寻找有效的途径,实现最佳结合,确保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一)把培育企业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切入点,内化于心。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关键在“统一”,尤其是实现企业基本价值观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决定着行动的统一,文化的离散意味着力量的耗散。通过大力宣贯活动,把和谐文化的体系建设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载体阵地作用,大力宣传、诠释企业价值观,使广大职工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动,领会其精神实质,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一是广泛动员。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广造声势。采取各种宣传手段,通过网站、报刊、宣传栏和各类载体,广泛宣传;三是广辟途径。运用展览、文体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四是广泛普及。通过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研讨等多种形式普及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宣传企业文化理念,使之成为企业和职工的精神指南.形成公司上下一盘棋的向心合力。
(二)把打造企业形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外化于形。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标志。近年来,公司为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抓环境为重点,实现了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外化于行.一是抓落实,重实践。办公文化环境建设以走廊、会议室、办公室等为重点,张贴文化挂画;生产文化环境建设以变电站为重点;除此之外,还有营销文化、社区文化,以及基建工地文化等等,通过浓郁的文化环境延伸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覆盖面,从而提升职工精神文明程度。二是建载体,创环境。近年来,公司举办了职工文化艺术节,建设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展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和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基本核心价值观的风采,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的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进一步塑造品牌形象和公众形象,把“国网品牌”标识与精神文明的主题充分融合,成为公司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阵地。
(三)把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固化于制。职业道德规范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抓规范”为立足点,实现建设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固化于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运作机制。试点先行、分步实施、融入中心、整体推进等工作方法,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齐抓并进、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等组织措施,为固化于制强有力的保障。二要建立指导检查机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督察组;对各部门、开展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坚持分类指导、重在实效,保证活动稳步推进。三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突出评价指标的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实效性。通过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良好的形象带动人,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人,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篇9
西北奔牛集团公司多年来把创建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的有效途径,公司把三十多年来艰苦创业自强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作为宝贵的财富并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而且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1-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29982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44.26;实现利税总额1507万元,其中利润792万元,同比增长112。一、以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鼓舞人。公司忠诚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把企业精神作为推动员工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秉承“利于社会、惠于顾客、泽于员工”的企业宗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企业文化培训、业务培训,使员工在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
公司积极倡导“创新在每天,学习到永远”的核心价值观,创建学习型企业,员工年培训率98,年人均培训50课时。公司为各类人才提供晋级、进修、晋职的条件,致力于人才开发,投资120万元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办工程技术、工商管理硕士班和三个本(专)科班,培养高素质人才。公司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入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司在生产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立功活动,技术练兵、选师认徒、“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等各种活动,鼓励员工钻研技术,爱岗敬业,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二、以严格的制度文化培育人。公司定位于“一流品质的煤机制造商”的战略目标,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在员工中实施绩效考核。制订《员工手册》和《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为了把公司建成现代文明企业,公司按照“环境整洁、设备完好、物流有序、纪律严明”的标准,推行现场定置管理,多年来先后投资570万元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整治,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所。先后被原煤炭部、国家经贸委授予“现场管理优秀企业”称号。公司在贯彻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把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性化操作结合起来。在生产现场悬挂的大幅提示语贴近工作实际,语言生动,易于接受,各分厂领导及时解决员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员工一心扑在工作中。公司上下树立“一切为生产主流程服务”的思想和“真正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经营理念。公司各部门对生产一线负责;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公司营销对用户负责,最大可能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公司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公司产品行销全国22个省区335个煤矿并有部分出口,产销总量占国内市场的27,经营效益位居全行业榜首。“奔牛”分别被宁夏名牌战略领导小组、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评定为“宁夏名牌产品”、行业知名品牌。
三、以优越的物质文化激励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人才的吸纳、培训、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办法,在社会上广泛招聘人才。对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实施关键岗位技术津贴;给新分大学生增加补贴、安家费;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等,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精神;理念
一个企业之所以会被全社会广泛认可并加以关注,关键在于企业形象。这个概念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可分为表象、认知、理念识别三个层面。对一个企业来讲,表象认识只有与行为认知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和内涵。
企业及其成员的日常言行构成了社会对这个企业的认知,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给人与众不同的行为识别,关键在于企业有与众不同的企业理念。如沃尔玛“顾客第一”的服务理念。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说过“我们都是为顾客工作……在我们的组织之外有一个大老板,那就是顾客……他有权解雇上至董事长的每一个人。只要他改变一下购物习惯,换到别家商店买东西就是了。”有一次,一位顾客到沃尔玛商店寻找一种特殊的油漆,而沃尔玛商店正好缺货,于是油漆部门的经理便亲自带这位顾客到对面的油漆店里购买,这使顾客和油漆店的老板感激不尽。这样一次良好的购物过程在顾客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能不吸引顾客再次登门?!而且,顾客会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传播给周围的其他人,他的言论也为企业做了无形的广告,怎能不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怎能没有更多的顾客上门?!沃尔玛的营业场所总是醒目地写着其经营信条:“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
顾客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绝不只是接受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接受这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灵魂深处后外化出来的日常行为习惯。也就是说,客户能否在你这里寻找到物超所值的感觉。如果能寻找到这种感觉,那就说明企业的理念落地了。
首先要寻求一条企业中现存的、最广泛的正面理念,经过提炼、认证后把它发扬成为全员参与的信念。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不仅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更要让企业以外更多的人知道。
其次应针对企业特点形成一些规范化的制度,作为企业今后的一个行为标准。还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素养。
最后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影响力,透过员工的行为看到企业理念的精神支撑。企业要坚持不懈地重复上述理念并落实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形成企业整体统一的行为识别。
企业理念只有通过最初的理念建立,再经过不断完善才能逐步融入到每一位组织成员的思想深处,物化为每一个经营管理的细节,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连环上闪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理念。企业理念的建立和完善,要伴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企业理念?好的企业理念一定是符合情理法的。情就是人际关系的反映,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法就是和政府的有关法令政策相吻合的。情理法有一项不符合,事情便不可能做长久,尤其要注重符合人情,因为一切法理都是建立在人情基础之上的。
如:海尔的服务理念一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2002年6月22日,海尔国际培训中心接待了山东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副所长金锋。服务员刘瑞标在帮助客人上网时,发现金先生的电脑屏幕上有很多污渍。小刘找来酒精和软棉送到客人房间,但客人刚好出去了。于是小刘便把酒精和软棉放到客人电脑旁边并留言:“先生您好!刚才帮您调电脑的时候发现屏幕上有点污渍,想到您外出可能没带擦拭的用具,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酒精和软棉,您先用软棉蘸酒精擦一遍,然后用干软棉擦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