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的课外阅读,教师除了要注意阅读的内容,还必须注意相应的尺度。相比于枯燥的教材内容,课外阅读的内容在趣味性、选择性上都更加吸引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

上,教师还必须注意内容的健康性。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灵快速发展成长的阶段,接受负面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课外阅读,必然是指课堂教材以外的阅读。教师可以立足教材的内容,做到引申,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背景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指导方法具备的优点显而易见。

首先,立足教材的课外阅读,能够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背景,提高自身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也能够提高教材内容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最后,教材的内容必定是符合学生当前发展状况的。也就是说,这些阅读内容是能够被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另一方面,立足于教材的课外阅读内容,必定是正向积极和健康的,不会误导学生。

以《黄山奇石》这一课的内容为基础,教师显然可以指导学生以黄山为背景进行课外阅读。这就能够充分体现上述三种优势。以黄山为背景的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黄山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景物的描写方法和手段。

另一方面,以黄山为背景的课外阅读,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学生会因为曲折的故事而沉迷,也会因为优美的描写而沉醉,非常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学习兴趣。最后,以黄山为背景的课外阅读,其中的阅读内容自然是健康积极的,不会出现不健康的信息。因此,对小学低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显然是可以立足教材做到引申的。

篇2

【关键词】阅读 策略与方法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95-01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构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根本上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还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事实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的天平上已经失衡了。课内阅读肩负着传授阅读知识、能力、方法的重任,我们老师必须遵循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更加严谨科学;我们的学生只注重课内的学习,而忽略了课外阅读和知识的积累,这样造成了知识视野的狭窄,语言表达的空洞以及构思的俗套等。它更直接地表现在习作上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学生提笔忘词,犹如茶壶里煮饺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习作只有豆腐干大小的文字。老师一说学生似乎都明白了,可是叫他写下来就抓耳挠腮叫苦连天,握笔作杵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在千钧任翕张”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另外课外阅读过程难以驾驭,效果难以估计,学生的阅读基础参差不齐,老师缺乏系统性的批阅和管理。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它语文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新课程背景下探寻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1.目标与原则——取法于课内,完善于课外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各有侧重,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从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挖掘教材资源优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不可否认,课内阅读的篇目在选择上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行性,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更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感悟和鉴赏,给学生收集各种信息提供了一个广阔领域,为学生训练能力准备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子系统,他们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提供阅读技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将课内阅读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中。这个过程就像临习书法一样,启蒙在临摹,苦练在临摹;只有感悟技巧、章法后,才能得心应手的挥毫泼墨。“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基本的原则。

2.过程与策略——博采而乐学,厚积而薄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老师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如跳读法、“总分总”三步读书法、“乐趣”读书法、改编法、摘录法、谈心法等。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一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鲁迅先生最喜欢跳读法。

爱因斯坦“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总”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分”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分”,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了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得一啃到底好得多。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我们还要提醒学生不可为某种读书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说像这样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3.反馈与调控——完善机制,便于调控

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在千钧任翕张 ” 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课外阅读、积累光停留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老师不采取相应的反馈评价,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名存实亡,如脱缰野马,隐患重重。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给予学生阅读和练习的机会。

(1)给予学生讨论、欣赏摘录材料的机会。在班级内讨论和交流摘抄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好词佳句,可以深化学生对摘抄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励学生自觉摘录。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阅读了《小萝卜头》等文,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英雄故事汇”,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积极性。

(3)给学生循环往复练习的机会。老师给学生安排一段独立阅读的时间,给每位学生发一本好词佳句本,让学生自由填写。活动开始表扬完成出色的作业,指出个别学生作业在数量、内容、书写等方面的不足,接着揭示本次阅读的重点,最后摘录。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了习惯,就是指做某事已经到了自动化的地步,几乎不用花费额外的力气就能够做好它。如果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学生不需要老师的提醒,就会找到相关联的阅读篇目进行阅读,就会在阅读中主动地进行摘录和积累。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所以,要想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对课外阅读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是前提。

1.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对于作为课内阅读补充的课外阅读来说,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内容之一,虽然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词语,但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加上课外阅读,则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从而累积更多的知识。如描述人物,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我的大学》等小说,学生会积累、掌握更多的词语。因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词语积累效果更显著。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初中教材内容来看,大部分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由于课文容量有限,学生要想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则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例如《水浒传》中,一般的教科书选择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章),但要想对林冲的性格和其经历有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读《水浒传》全文,这就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在初中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也很多,要想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还需要分析他的散文集、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大大提高,尤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这些都是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

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口语和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看得多了,说的内容也就多了,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尤其在写作方面,阅读能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2.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2.1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虽然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学生的生活环境仍然缺乏文化气息,大多数家庭的文化活动比较单一,仅限于看电视,影响学生最多的也是电视,以致不喜欢阅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看电视比读书、看报更有趣。本来课外阅读时间就不够,电视和网络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

2.2学生对名著经典敬而远之

虽然中国的出版业还处于朝阳的发展状态之中,全国每天大约有500种图书出炉,但数量的多并不能遮盖结构的残缺:考试宝典、中考锦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籍遍布每一个角落,内容比较单一肤浅,书籍的形式也大体相同。其实,在应试的指挥棒下,阅读变得不像阅读,愈发功利,真正的经典名著叫好不叫座。孩子就好像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而患有偏食症状一样,他们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却不知道林黛玉;他们迷恋李宇春,却拒绝关汉卿。真不知道这是文明的进化,还是退化?

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3.1注重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学来说,常用的有每月(每周)读书节、辩论赛、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如有限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好最快,给予奖励),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如“鲁迅的笔”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刊物或网站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3.2阅读对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

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内选取经典美文,以便引导学生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但老师应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宝贵的意见,避免阅读内容以感官享受为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在方法上,除了对单词和句子的积累外,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分析阅读内容。阅读时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进行。

3.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多元阅读

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对网络都有一种亲切感,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视听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站对课外阅读进行推广,使其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3.4指导初中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明确规定了七到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会阅读规划,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课外阅读量不低于260万字,适当阅读名著。”新接班的老师应在了解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保证每名中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必读书“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提供保障,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优秀的适合的报刊读物,并且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检查,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广泛地培养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新强.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篇4

一、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完成这个阅读量,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氛围不够浓厚。良好阅读氛围的创设已迫在眉睫。其创设主要靠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利用阅读资源。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改变读物不足的现状:同步运用与教材配套的读物如《课外读本》;充分利用学校的馆藏资源和图书室;每班要组建自己的图书角;有条件的可以充分使用网络资源。二是拿出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周要至少拿出两节课(最好是连堂课)作为课外阅读时间。不得随意侵占。这有助于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科学合理的阅读检测。课外阅读不能漫无目的,一定要达成一定的成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科学的设计各种书面反馈评价方式,如可以使用课外阅读卡片。四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个体达到某种目标的不竭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孔子也曾讲“为学之道,贵乎入心”,可见通过阅读动机的激发与作用,从而以心呼唤心,以激情唤起激情,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阅读活动不仅仅是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情操,建构人格,对学生的生命和个性进行全面唤醒,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找到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材料和书籍,唤起较持久的阅读兴趣和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拓宽课外阅读的空间

(一)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横向选择

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心理需求决定了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做到科学引导,有的放矢。大致说来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学生作出对课外读物的选择:

1、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生活经典,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经久不衰。它们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意义十分重大。

2、精粹时文。时文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更适合中学生心理也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让他们多读时文,紧跟时代,关注社会民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思想。

3、人文读本。人文精神的失落是语文失去魅力的根本原因。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的报刊杂志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触摸人类的良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纵向发掘

1.、加强课外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内容当作点,把课外相关内容当作面,进行由点到面的延伸与拓展,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内所学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印证与升华。

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因此,让学生明确“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这一关系,尤为重要。

2、注重课外阅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活是本无字大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当。让阅读优化生活,让生活印证阅读。如此阅读愈深,感悟就愈多,阅读所激发的思维就愈活跃,阅读的智慧就愈高,阅读的观念就愈新,阅读带来的生活质量就愈高优,就为学生的终生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成绩,陶冶学生的情操等诸多方面。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成效,实现目标,就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强化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认识规律可从以下几个层次着手:一是整体感悟。这是浅层次的认识。人们阅读文章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留下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知规律看,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由感性到理性。基于此,进行阅读的第一层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整体感悟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及感情基调,写作意图及写作思路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为深入理解与赏析文章打下基础。二是精彩赏析。这是深层次的吸收。课外阅读里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有动人心魄的画面,有启人心智的哲理,有催人泪下的情感,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构思精巧的谋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心态,去发现、探究、借鉴,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阅读与写作的技能、思想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愉悦。三是质疑发问。这是高层次的反刍。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学生来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更有意义。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勇于发现,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唯此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个性体验去增强创新意识,对文章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四是独特见解。这是最终的升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又是每个读者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尊重个性的课外阅读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篇5

【关键词】英语;策略;课外阅读

1.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了说明,其中还特别指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另外,香港城市大学著名教授、外语教学法博士Ken Beatty也向中小学生建议,要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关键一点是要增加课外阅读,因为这能帮助自己汲取知识、夯实语言功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英语课外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初中英语教学也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但是只阅读教科书上提供的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阅读范围,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把教科书内所学到的东西,加以充实、巩固。教师应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提供策略上的帮助。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我们要帮助学生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其次,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元认知结构,注意材料的内容,把握语言难度,经常能够结合当前课本所学内容。我们深知,浅易的内容有利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内容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因此,阅读材料的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一般情况是,生词不太多,篇幅不太长。如果生词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几次词典,就难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进入中学时,就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晚自修的部分时间和周末的部分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比如:班级专门有个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况的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同时,我们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开设各个不同的栏目,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或妙语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转述、续写进行展示。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平时多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这样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

我们的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推荐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选项,而是用其他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叙述性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信号词,比如:first, next, then, for example, thus, therefore, in short, in brief, 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语篇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完成阅读后要理清思路,进行巩固记忆,从而为下一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我们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转折词语等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否定它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应以及情节联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逐词逐句阅读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阅读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速率。与此同时,我们提倡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阅读法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教学结果及分析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还在尝试阶段,但是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我们如何有效指导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活的语言,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英文朗诵、演讲、讲故事、英语角等,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更是健心益智。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进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浓厚,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到喜欢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积极主动去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许多。

4.2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自我表现力凸现,敢于展示。

4.3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地扩大,并且能够“读”以致用。

篇6

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英语阅读训练不足、课堂阅读时间不足等,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质量较低;从教学评价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语法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以成绩为标尺等让教师无论是对课堂的引导,还是对学生的教学策略选择上,都弱化了阅读教学。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因为对英语阅读的重视不够,英语教师在处理阅读材料时,并不能深入钻研,而且对阅读教学的环节、技巧等的安排上都不够准确,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八年级英语第一课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中的3a部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然后填充表格。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学生去理解问题、朗读体会,没有将阅读的技巧告知学生,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简单的讲解并不能让教学效果最优化,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阅读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够精当,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低。如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相关阅读内容的教学,是英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会压缩自主阅读的时间。而且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会将稍有难度的阅读理解内容作精细化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造成了思维含量不足,对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同样以上例来看,Section B中的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听力内容较多,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那么,剩余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3a、3b的学习,还要点评和展示,必然不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阅读学习。时间的压缩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使课堂阅读教学效率降低。

3.英语课外阅读安排不足、落实不够,妨碍了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字,它本身的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要同时注重课外阅读的训练。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课外各科作业量较大,课外阅读形同虚设。一方面,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设置不够周密,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缺少针对性,对阅读技巧的指导没有跟上,降低了阅读理解的训练质量;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属于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进行的自主学习,没有教师的督促和约束,学生的阅读较为随意,而且对阅读的检查和反馈也较少,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益提高对策

1.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的讲解能力和训练能力,从引导和实践层面上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英语的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的英语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阅读教学能力。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学生学会对短文的分析和解读;在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既有知识和能力。还是上述课例,教师在讲解之前,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指导学生将自己不懂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做出勾划。有学生对fall in love with这个词组不懂,或者对wear, put on, dress与have on这几个词容易混淆,学生明确了问题之所在,这就是教师需要讲解和突破的地方。教师通过举例“I fell in love with her at first sight.”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和记忆这个词组,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继续拓展“be in love with sb/sth”这个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从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环节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保证。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来合理设置阅读环节,加强学生在教师监督下的阅读,教师同步指导阅读方法,讲解阅读技巧。还是上例,为了讲解wear, put on, dress与have on的区别,教师可以搜寻一些较为简短的句子或者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先体会这些词语使用的语境和意义的不同,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完成讲解。

3.合理利用评价机制,让评价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助推器。教师要合理设置阅读课堂的评价机制,将基础性评价、知识性评价、能力型评价和拓展型评价合理区分,对待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保护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从而让评价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助推器。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英语教师要从细处着手,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这个目标的引领下,不断提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游爱萍. 图式理论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阅读策略

引言

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学结果的实际作用,即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有效性表现为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和情感发展有帮助、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完成教学并评估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善。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1.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热情是比较高的,语文教师经常互相讨论阅读教学的方法,也竭尽心力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高的并不明显,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打击,纷纷表示“阅读怎么这么难教”。

高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在上课能积极发言,对阅读笔记的记录也很详尽,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据了解,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出了课堂是不看书的,还有些高中生对阅读的兴趣仅限于漫画和没有文学价值的言情小说等,学生家长也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买教参、买教辅书,家长们不吝钱财,但买别的书就不太支持。

1.2 实施有效阅读策略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首先,频频受打击的教师和对阅读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只能通过双方努力尽量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即仅能达到高考“得分”的标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态度比较消极,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高中学生的阅读环境状况使学生从语文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不符合教学有效性中对“情感发展”的描述,可见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实施有效阅读策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经途径。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的策略

2.1 以学案教学展现阅读艺术性挑起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必须使学生深入到阅读的内容之中体验阅读的审美性和艺术性,而对阅读的艺术性的体验,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参与为主,我在教学中采用学案教学的模式实现这一目的。在《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中,我将《荷塘月色》选段赏析和品评资料发给学生,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任何引导,使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和评论,对这篇文章独立进行思考;我给学生抛出的问题是“你怎样看待朱自清”、“你认为荷塘月色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用200字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学生们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审美性的见解,并从审美中体会到文学的艺术性,感受到了阅读的人文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阅读感受中提出的新颖观点,正是他们阅读兴趣产生的表现。

2.2 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改善阅读环境建立良好阅读习惯

对阅读环境的改善需要从课外阅读方面进行突破,我把每周的一节阅读课固定作为“课外阅读课”,阅读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甚至连讲解也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而是请三到五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赏析评论。这样安排课堂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有营养的课外阅读,坚持两个月之后,学生从阅读赏析中体会到精品文章的妙处,没营养的读物出现的少了,也有不少学生将“一个月读一本书”列入语文学习计划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此养成。由于学生的阅读内容的变化,学校和家长们也对学生主动寻找有意义的阅读材料予以支持,在保证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阅读的情况下,学校和家庭能够为学生提供的阅读资料更加丰富。

2.3 重视教学艺术的展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发展”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用问题,不仅能够展现教学的艺术性,还能够达成“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目的。在课外阅读课――沈从文《边城》节选课堂中,我带领学生阅读完文章选段之后,并没有对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沈从文身世、其他文学作品、和沈从文同时代的作家的身世和作品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我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沈从文时代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高中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重视从作者心境、时代环境角度考虑,解读更确切。可见,教学艺术性的展现能够促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思考问题,正是他们情感发展的表现。

2.4 进行积极的课堂评价体现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以往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仅有“学生的阅读成绩”这一个指标,这对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来说是片面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应该通过积极的课堂评价展现。在学习庄子《逍遥游》时候,我没有直接结束课堂,而是提到了民国时期一位讲经的名人――刘文典。刘文典认为懂庄子的只有“两个半人”,讲经时候狂妄不羁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我讲完之后问学生们:“你们以为刘文典如何?”、“你们觉得自己懂庄子吗?”、“同学们以为本老师和刘文典比如何”,这样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笑声,笑声中也夹杂着各种评论“刘文典太骄傲了”、“我很羡慕刘文典”、“阅读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吗?”――这样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和互评正是教师教育精神的实质性体现,学生因为被尊重,也能够在课堂上谈到更多的学习感受,这样的课堂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3 对有效阅读策略的评价和分析

3.1 有效阅读策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改善了语文阅读环境,发展了教学评价办法。长久的应用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这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的表现。

3.2 实施有效阅读策略应遵循的原则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阅读意愿,即在授课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主动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我想读这本书”的意愿,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产生“老师要我读这本书”的想法。

3.3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在每个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不同体验,以尽量满足全体学生的阅读需求为教学的宗旨,注意不要使有效阅读策略的应用成为对优生有效而使后进生更加“后进”的教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策略的使用能够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始终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并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相信有效阅读策略能够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邬建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0月:10-12.

[2]王骥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8-10.

[3]王建荣.奏议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策略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6):115-117.

篇8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小学语文;小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学生对阅读很有抵触情绪,对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把握语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语文阅读讲解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当我们为学生确定并归纳了相关主题的内容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的解题方法。这一模式,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帮助老师高效教学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并提高了相关的运用能力。作为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本文中,笔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关经验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概述

“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整合,丰富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立足于课堂,以教材为范本,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清楚地认识风格各异的文学体裁,悉心的品悟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类散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抓住文章的主题脉络,真切感受文章集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多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读物,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 营造情景,深掘主题

大多时候,学生并非没有掌握文章的阅读分析方法,而是文章的某些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抽象而难以理解比如课文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些词语脱离本意后而具有更为抽象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文章的有效途径,可以营造多种多样特定情景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题阅读教学的起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特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当然,所有这些主题教学皆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基础,这便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而这些方式不但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形象地展现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主题,化抽象为具体,更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如果再辅之以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效果应该会更佳所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为更进一步分析文章夯实了基础同时,其为情创景,鲜活生动地展现文章主题,有益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主题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分析文章,而是不知如何理解主题思想。在小学生的概念里,很多东西对他们而言都是抽象难懂的,我们要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阅读,就要帮助他们理解主题。为学生引入阅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现在课堂上的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或者在课堂上展开分角色朗读。这些内容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学生真实地呈现了文章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让生涩的文章简明易懂。为学生引入情境,可以令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对课文主旨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能为学生日后解答阅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入情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在趣味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分析与阅读的有效方法。例如,在《雨后》一课里,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因为孩子很少能像成人那样观察事物。笔者在课上选择多媒体细节展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现雨后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生动的图景,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主题,这样主题式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语文阅读问题。

(三)倡导个性化阅读

鼓励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正确地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中去体会其带来的感受,重视作品的情感与形象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的模糊性和内涵的多重性,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富有创意地构建课文,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积极的情感思维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以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主,否则不仅束缚学生自身思想和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三、小结

主题式教学模式运用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让小学语文变得没那么生涩,同时,有助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以便更好的获取阅读材料中所传递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云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周金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04) .

篇9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概括文章含义,进行前后文的解释。有的文章还会留一些空白和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后进行填充,学生填充内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和理解的过程。

(二)课堂增加“佐料”,教学绽放光彩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读”,学生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从而领悟文章的真正要义,获得心灵的启迪。所以,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开展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学生在游戏中激起了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讲求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要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涵,获得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当地增加他们的阅读时间,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题材内容、背景环境、情感主旨等相关知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裁结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有助于他们真正学会阅读、分析、鉴赏文章,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所以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钥匙。

三、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

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阅读要广,但不一定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积累越多,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很适合学生阅读,如《视野》《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杂文报》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是“与时俱进”的优秀课外资料。

(二)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

篇10

【关键词】英语 阅读 学习

尽管初中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略上的帮助。

一、精选材料,扩大范围,培养兴趣

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让他们相互推荐,进行“书讯交流”,分享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读后摘抄好词好句,列出提纲,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

阅读之后,我们挑选一些所读内容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其作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围绕其开展复述、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活动,以期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某种程度上看,读后活动为学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现他们被英语文化熏陶后的自我。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进入中学时,就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心理因素对阅读的影响也很大,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急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被动,或急于求成。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心平气和主动积极地参与这一活动。为此,我们设立并完善了一些奖励措施和评估办法,如:在每天的Duty Report的时间,请同学讲述阅读的故事或片段,并进行评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口语,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开设了“我和好书交朋友”、“名著伴我行”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去读一些简易的英文书籍,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交流活动,以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

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比如:班级专门有个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况的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同时,我们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开设各个不同的栏目,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或妙语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转述、续写进行展示。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提倡平时多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

2、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这样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

我们的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推荐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选项,而是用其他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叙述性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信号词,比如:first,next,then,for example,thus,therefore,in short,in brief,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语篇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完成阅读后要理清思路,进行巩固记忆,从而为下一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3、贯彻“整体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