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士职业素质培养

篇1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是集中诊治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场所,除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外,还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培养CCU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可靠保障,因此,C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牢固的专业知识、敏捷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是具有压力的职业[1],CCU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收治各种病情重、病情复杂的病危患者,这类患者其病死率相对较高,CCU护士护理垂危和危重患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时刻担心工作中因疏忽或差错而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护士心理适应能力要学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境在紧张疲劳的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患者。在患者病情突变,监护仪器显示异常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不惊慌失措,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并以自己稳定的情绪去感染患者及家属,使其能配合抢救。

2 精湛的监护护理技术

CCU的患者由于病情易变、复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就要求CCU护士除了必须掌握一般护理知识外还需掌握心血管专业知识,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心脏介入的观察及护理,特别是心电图识别能力,能正确识别异常心电图。此外,还必须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各抢救仪器的使用、维护和简单的修理,掌握各种参数和数据的正常值,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仪器设备所提供的异常现象,对病情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予积极而正确的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监护和治疗,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在平时工作中通过授课、提问、操作演示、竞赛、护理查房等方式来增强她们的紧迫感与求知欲,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病情观察的技巧,讲解护理难点及对策,在抢救时,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护士适应抢救节奏和气氛,提高CCU护士专业技能。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CCU为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药物调整频繁,仪器、设备使用多,患者情绪不稳定。作为CCU护士必须掌握CCU护理特征和患者心理,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有学者提出,护士用很多时间照顾患者的生理功能及操作高科技的监护仪,而忽略对患者的基本心理照顾,通过入科时介绍患者心理需求及进行交流技巧培训,从而推行“全人照顾”[2]。应用礼貌性语言,态度温和、明朗,针对患者具体问题给予安抚,使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心理上得到安慰,并给予介绍在CCU的安全性。同时给予喂水、服药、擦汗,协助承担亲人陪护的角色,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护士也应抓住时机鼓励患者,介绍抢救成功的病例,嘱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篇2

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整合为正常人体机能学。将学生在毕业实习前所需要学习的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实践训练整合为综合实训。2.2将职业技能与临床接轨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熟练应用各种专业技术的能力,我们加设了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综合技能训练、护理见习、毕业临床实习等教育环节。通过学期递增式的临床见习及全年顶岗实习,使护理专业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各种专业技术,达到“工学结合”、“院校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通过加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课程,如《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体育欣赏》《、音乐欣赏》《、美学概论》、《公共关系学》、《人际交流技巧》、《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英语写作》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欣赏水平,培养其业余爱好,陶冶其思想情操。

通过组织《体育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中华古诗词大赛》、《校规校纪大赛》、《护理礼仪风采大赛》、《人文大课堂》、《舍务知识大赛》、《文秘学讲座》、《社会学入门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使护理专业学生亲身加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来,使其感受到人文知识的内涵,锻炼其在工作中的交往能力,培养其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

多元化职业素养教育手段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的礼仪修养,已经成为提高护士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的礼仪修养不仅反映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外在精神面貌,更是其内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深层次现代护理理念的体现[3]。社交礼仪不仅在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护理工作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开设《社交礼仪》、《人际沟通》等课程,使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社交礼仪,以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之间的语言沟通,使护患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相互支持与帮助。护理人员通过学习社交礼仪,面对患者时会更加自信,应对自如,同时还能学会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凸显出护理人员的个人魅力。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观看多媒体教学示教片及组织分组现场演练等手段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比如,对护理专业百人礼仪队成员进行礼仪知识专题讲座,组织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社交礼仪情景剧”,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医学专业学生是距离生命最近的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会直接接触生命、呵护生命、拯救生命,因此,医学专业学生的生命意义观是至关重要的。早在2007年,我校就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引进并开发了生命教育课程,并采用课堂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后现代叙事教育理念,向学生讲述生命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其发自内心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观。同时,向其灌输“医乃仁术”和“医道天德”的医学职业理念,培养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国内首家生命教育教研室,并成立了面向全国的生命教育推广中心,率先在高校中将生命教育课开设为必修课。同时,我校生命教育团队汇总了12万字的校本教材、国家教材和23万字的学生感言集,开创了2+2+N教学团队,摸索出一整套“5新”(新观点、新体系、新课程、新方法、新角色)教学模式,并组织建立了“生命会心”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成功地推出一套多媒体课件和多集教学录像。

结果

通过对护理专业多元化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我们改变了常规教育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的单一性,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显性知识技能,而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急功近利的教育习惯,充分地调动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及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使其成为了职业素养提升的主体。在开展多元化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职业培养目标,使教育内容既有专业指导意义又富有情趣,既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又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同时,还要利用各项教育内容的特点作为榜样和范例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控制,从而使其能够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目的。

篇3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中,理科生偏多。大多从高中开始就比较少接触人文学科,到了大学受到“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一些实用的课程上,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有些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因为想要救死扶伤想要帮助他人,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而是觉得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市场宽松,比较好就业。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还有一些学生专业只晒书本知识都掌握的非常好,在书面考试的都能考出好成绩。但是却缺乏一定的综合能力,对于书本以外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人文素养等等都比较缺乏。毕业后也难以很快的融入社会。

正是这样的现状,令我们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担忧,为今后医院服务水平质量担忧。

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2)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3)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4)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5)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6)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7)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操作能力;(8)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我们可以看到要求中有许多都是关于人文素质方面的,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护理工作特征的需要。在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护理工作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它又是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协调医生、护士、病人三者的关系,医疗服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

护士是医院技术中重要力量,护理人员在所有的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一个医院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反映着这家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作风。正是因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更加注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服务质量。

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不像一些实用型的课程学号了很快就能见效。人文素质的培养室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看到转变和进步。我们要构建出一个适合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进行课程改革。目前我国学校护理专业主要课程都是专业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高校要重视人文学科的设置与发展,多开设一些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开设讲座进行比赛等等,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都知道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同样老师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其的态度和看法。首先要让老师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现代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老师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意识。充分的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优化老师的教学结构和知识结构,专业老师与社会科学老师相互补充,将专业学科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贯通起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优秀的教育而共同努力。

(三)营造有利于素质培养的环境。首先可以建立一些实训基地,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医院、社区三者综合性的学习环境,科学有效的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接,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融;其次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护士形象设计大赛”“南丁格尔大赛”等等,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感悟和喜爱,也更愿意去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以满足专业的要求;最后也可以建立起评价系统。通过评价系统全方位的改变,摒弃以前只考虑学习成绩的情况。让学生为了得到认可都重视起来,改变人文素养培养的环境。吧参与实践的情况,参加比赛的情况,社会服务的情况都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更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篇4

【关键词】 青年护士 人文素质 再职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体现,是指人们具备的基本素质中通过学习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养成主要得力于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等。一个具备人文素质的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予个性化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病人,从而取得优质的护理效果。

1 我院院青年护士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1.1 目前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98人,其中

招聘护士现今已达221人,占全院护理人员的55.53%,由于大中专教育体制等问题,现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参差不齐。目前398人护理人员中30岁以上145人,占全院护理人员的36.9%,主管护师161人,占55.7%;副主任护师2人,仅占0.7%;护师32人,占11.1%;护士83人,占29.1%;试用期护士9人,占3.1%。可见我院护理人员老中青衔接不足,中坚力量薄弱,护理队伍老龄化,梯队不够合理,影响护理队伍综合实力,培养新一代青年护士人文素质提高势在必行。

上表说明青年招聘护士的人群占全院总人数的53%。80后、90后人开始大规模地步入社会、走入医院。在当今成为医院一支主力军,并突显现出其特有的勃勃生机,我们不得不将注视的目光投向他们。他们出生时称呼是“小皇帝”、“小太阳”的第一代独生子女20年后他们是“QQ族”、“新新人类”,他们曾被指责为娇生惯养,依赖成性,现在他们将交上来的又是什么样的答卷呢?

1.2 我国护理教育过程现状分析。我国多年的护理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侧重专业素质教育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的沟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人文素质较差。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中的以人文、专业并重,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教育核心的教育现状形成较大的差距。

1.3 现医院需要高质量人文素质护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医疗保健机构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世界“地球村”的进程加快,知识与人才跨国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护理人才的短缺和CGFNS考试进入中国,都为我国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西方国家护士相比我们的操作技能及基础知识较强,但在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科学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提高。以满足广大患者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护理是人性化的事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是人文素质内涵的重要体现,即人文素质是“以人为本”开展个体化护理的内在动力。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护士长期与各类患者接触,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护士更应该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即人文素质是“人文为本”开展整体化护理的内在动力。

2 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再职护理教育过程中

2.1 入院教育。每一批护士进院必经严格的综合素质考核:除面试、理论、操作外,还增加了才艺及模拟与病人进行情景对话的方式审核考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合格后试用期一年,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及医院护理管理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使每位青年护士倍加珍惜得之不易的工作。是经过自己艰苦努力获得的,从而树立一定职业理想,这是培养优良的人文素质的思想基础。

2.2 加大进院全方位培训力度,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入院后的第一课由院长亲自为讲授思想品质课,教育广大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护理工作当做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身心健康的职业与精神寄托,并立志为护理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其次由护理部、人事科、院感办,根据各个部门要求及规章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感情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等多方面内容。一个护士优良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靠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要不断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加强护士内在素质的形成,从而提高职业人文素质。

2.3 护理部安排新聘的护士第一站在导诊及绿色服务队接受锻炼,培养她们爱医院爱病人爱同志爱生活的工作热情。她们的工作范围已从单纯的导诊转向以服务为主,带病人陪检陪送、发放宣传资料增加到为工作繁忙的护士取急需的药品器械,培养以服务为主的人文素质。

2.4 营造医院人文氛,围定期开展人文专题讲座,组织志愿者服务,定期组办文学社团、演讲比赛、摄影协会、音乐欣赏、健身等活动丰富生活,博采众长,增强自信,在生活中多层次、多方位地提高个人的素养。

2.5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让护理人员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文明用语,从接听电话,接人待物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来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篇5

关键词:能力素质 外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0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不光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现代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护理作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外科护理学》专职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值得我们思考与实践。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高尚职业道德的培养

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指护士应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事业心、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修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应始终强化护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如在绪论教学中,以南丁格尔、王绣瑛、林菊英等护理专家的先进事迹鼓舞大家;在外科护理实训操作中,要求学生操作规范严谨、做到人文关怀、遵循护理职业礼仪等;在案例教学中,增加职业道德内容的设计;在情景模拟教学中,要求学生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2 健康体魄的培养

护士工作强度大,特别是手术室,需要更大的体力和精力做保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鼓励大家加强身体锻炼,加大体育课目体能考核的力度。在外科护理实训操作中,要求学生站立学习与实训;在教学中,应用外科事例提醒学生等,都是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加强身体的锻炼。

3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强度的工作、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发生、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良好护理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之一。在外科护理教学实训中,针对以上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应加强护生对良好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如何应对。另外,鼓励护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掌握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优良心理品质。加强其自我修养、自我磨练、自我体验也是培养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4 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护理是服务于社会人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外科护理的教学实训中有很多方法都有利于加强护士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如理论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不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护士在身临其境中锻炼交流沟通的能力。再如在实训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正确使用操作解释语言;实训考试中,增加交流沟通分等方法,以强化训练交流沟通能力。另外,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增加护理人际交往的课程教学或专题讲座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5 敏锐观察能力的培养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病人病情的细微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心理反应的变化等都需要护士及时发现,为早日确诊、及早治疗、正确处理、及时抢救、预防并发症及制定护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敏锐观察能力的前提是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训中首先必须夯实护生的基本功。敏锐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临床实践,在学习阶段,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予以加强,在实习阶段,则需要院校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护士观察力的培养。另外,敏锐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护士建立评判性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在发展观、整体观的指导下,强化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良好协作能力的培养

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急诊多、抢救多,尤其是在工伤、交通事故或特发事件发生时更是如此,此时需要所有医护人员团结协作,才能保证有效、及时地参与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大力挖掘培养护士协作能力的素材,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良好协作能力的培养。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从病案的选择、情景的模拟、分析与讨论等环节强化护士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实训考试中,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培养护士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之,护士能力素质的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多样,需要进一步提升与优化。护士能力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护士能力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需要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篇6

关键词:护士;素质;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提高护理质量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护理质量除技术外,最关键的就是服务质量;而高素质的护士队伍,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基础。怎样跟上及适应现代护理医学突飞猛进的新形势,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护士培养途径具有多重性。一部分为院校本科毕业,数量较少;一部分为专科;另一种为中专。专科和本科生由高中毕业再入校,而中专为初中毕业居多。由于年龄、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的多因素影响,使她们在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表现的良莠不齐,由此造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带来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应从护士的业务水平、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素质培养方面抓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培训

1.1 有计划的专业培训

根据护士的知识结构情况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每月参加一次全院性业务讲座,科里每周组织一次业务讲座及临床示教,以便系统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变。

护士长就本专业护理特点,有计划安排讲课,每半月护理查房一次,由责任护士准备,全科护士也要看书复习本病,由护士长主持,主要发言人将结合此种疾病分析病历,汇报制度的护理计划,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修正、补充,护士长最后总结。通过护理查房,使全体护士对此种疾病有详细的了解,从理论到实践均能掌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2 检查护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

护士长定期对各级护士进行考核,一般每月一次,内容为基础护理知识,三基训练、消毒隔离等。对技术要求达到稳、准、快、好,为提高护理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

对各级护理人员,除要求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以防止医疗环节中由于知识贫乏等原因造成的意外差错,进一步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以上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各级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级技术操作,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 培养与提高自身素质

2.1 知其短处,纠正不足,虚心学习

工作或生活中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正确见解;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自律,学会敬业,学会尊重自己的职业,认识到自己尊重别人才会尊重;要及时给予“加油”,多读书、读好书,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多层次、有技术性的;随和大度,善商量,乐于采纳别人的正确和合理建议,适当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补己之短。

2.2学会尊重与关心他人,言传身教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与人交往最多的地方,看到的、体会到的东西更多、更复杂。而作为科室的资深老师,在最初的带教中是很关键的;在思想感情、风度仪表和为人处世方面都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室要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同,使她们知道集体的重要,融人集体之中,也能感受到集体对她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3 转变管理方式,培养责任感

年轻人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工作中对于她们好的想法要给予采纳或鼓励,而不实用的应给予解释并指出不足;要调动她们的积极因素,尽量保持她们对工作的热情。作为科室管理者要以激励、关心为主,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难点或疑惑。工作中出现不足或差错,要注意询问,查找原因,使她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能积极主动的去寻求解决的方法;管理上严格认真,坚持原则,但也要注重年轻人心理因素,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修养

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心理学成了当代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缩短病程,促进病人康复。所以在心理素质方面,护士必须做到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如采用解释分析、安慰、暗示、转移情绪等手段达到缓解情绪,促进康复,护士要有的放矢地通过自己的言行对病人施加心理影响,激发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使病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伴随着良好的情绪,就会调动出病人机体的潜在积极因素,因而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4 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即好的品行,包括理想和事业心,反映一个人的心灵,是人的精华。影响护士职业道德的因素有以下两方面。

4.1 环境因素

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体制、法制制度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尚未形成严格的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少部分护士职业道德观念淡漠,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只限于打针、发药而不做基础护理工作。个别护士态度生硬、言行、举止修养差。配药、打针时有作弊现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2 护理队伍本身的原因

一批忠于护理专业的老护士陆续离开护理队伍,有的走上管理岗位,有的离开临床。大部分青年护士学习上进,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她们刚步人社会,良好的职业道德尚未形成,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培养接班人,造就一支良好的护理队伍,必须把护士职业道德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

根据以上情况,各医院应结合实际,制定整套的护理制度,做到处处有常规,有质量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岗岗有人,人人有责,形成一个较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向前发展。

5 结语

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护理教育;双证融通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新时期,相关职业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护理专业双证教育对接研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更好的服务人民健康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双证融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持续提高。

一、“双证对接”概念

“双证”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必须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对接”是指所有教学内容要相互对接,包括完成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执业资格考试应知、应会的内容,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双证对接”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其实质是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从教学环节上讲“双证对接”就是要求职业院校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相融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相一致、对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实行“一教两证”,即一种教育形式同时颁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对接”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是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实行双证互相衔接,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能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迫切需要。

二、学历证书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现状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举办的主要是护理、药学和其他医学相关类专业,其中护理专业学生规模占50%以上。自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从2009年开始,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当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时,根据2010年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颁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第二条规定:“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可取得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率是衡量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护理专业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的准入条件,引起各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但各卫生职业院校在推行“双证书制度”过程中,仅仅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考证的内容,形式上的两种证书获取的叠加,还未真正实现“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尤其是2011年3月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出台后,考试指导思想强调技能测试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核相结合,大纲分类打破学科界限,考试内容有较大调整,考试方式从“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实践能力”2个科目,一次考试通过两个科目才为考试成绩合格。2016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增设人机对话,取代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北京、吉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新疆九个省市实行“人机对话”试点。

三、提高“p证”获取率的途径

卫生职业教育如何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达到双证融通,提高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我院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施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构“双证对接”的课程新体系、开发双证教材、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教师队伍等途径达到提高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建构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重组,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应知应会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护士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依据设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和导入教学内容。

(二)开发“双证”教材

教材建设是“双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信息载体,亦是课程建设的凝结和体现。双证教材应由职业院校、行业与企业(医院)共同研发,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职业性、岗位性、认证性等特点。编写教材时应密切关注护士节执业资格考试最新动态,把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效结合,才能开发出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进展的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双证”教材。

(三)深化教学改革

1.修订相关课程目标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修订。即能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能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掌握相关学科的医学、护理知识;具备临床综合思辨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胜任护理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 采用执业驱动教学方法,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护理教学体系,以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要点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带教教师现场指导,避免走马观花式的低效率临床实习,以提高护生的临床实战能力;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提高学生护士节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

3.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采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其中,护士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是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四)建设双师队伍

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也是实施“双证融通”教育的关键。“双证对接”要求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然而,目前的人事制度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资源的独特性,仍以学历为衡量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因此需转变观念,一是要切实建立起灵活的学校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M的力度,从三级医院和高校引进“双师型”骨干教师,从重点院校接受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二是要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校企(医院)合作是是解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学校附属医院一线临床专家通过培训后,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较快地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选聘富有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并且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疗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和壮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三是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培养,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延伸为“行业专家型”教师培养,要求并鼓励专业教师到医院临床进修培训,及时掌握临床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了解临床新设备、新材料、新进展,不断提高“双师型”能力和素质。四是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充分发挥高年资教师“传、帮、带”作用。五是要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支持并资助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评员的资格考试,提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学院自2009年开始,积极探索“双证融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连年在95%以上,高中起点学生通过率高达10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我院通过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技能鉴定,积极鼓励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护理员、妇幼保健员、医疗救护员、育婴员等职业资格考试,让每一个学生毕业时,获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达99%以上,就业率为95%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获得长沙市招生就业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喻友军,胡小和.卫生职业教育实施职业能力导向的“双证书制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5-27.

篇8

[关键词]护士;素质;静脉穿刺;成功率;关系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无论是输血或输液,还是抽血检验都离不开静脉穿刺,穿刺的成功与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人们一般认为静脉穿刺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操作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很容易忽视护士素质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护士,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是广大护理人员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种外界因素

1.1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可以干扰人的信息,如喧哗、喧闹、围观者、放器皿、开关门窗及脚步声等噪声或有人在护士旁边议论一些带有刺激性的事情,包括室内灯光、空气等都对影响护士的感官和情绪,从而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因此安静舒适的环境、明亮和谐的光线,可以安定和保持护士的心理平衡,可以帮助护士顺利地完成静脉穿刺。

1.2患者因素

1.2.1患者的身份患者是领导或是护士熟悉的人,患者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都可以成为不利于护士心理的刺激源。譬如就小儿而言,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来到医院就变成对医护人员医疗和操作技术的苛刻要求和百般挑剔,尤其是当一针穿刺未成功时,面对家属的质疑,要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解自我表现,避免多余思维信息干扰,这些都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很不协调甚至不和睦的气氛,起到暗示、压抑的实际效应。适应性较差的护士就会因此而出现思想顾虑、惭愧、紧张、自卑、慌乱或注意重心偏离,使充分考虑静脉穿刺的方法和认真观察静脉穿刺的能力出现暂缺,导致盲目进针,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

1.2.2个体差异由于人们的年龄、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点,护士必须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才能掌握,对有穿刺难度的浅静脉,穿刺前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使用血管显露方法,充分暴露血管,静脉穿刺时放慢穿刺速度,将会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若不因人而异,失误必然在所难免。

1.3物品因素

物品的优劣也会给护士造成一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针头带钩、针尖钝平;止血带松弛缺乏弹性;注射器活塞不严实;输液管漏气、调节器不紧等常用的物品质量差或年久老化问题都会给穿刺的成败带来影响,所以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仔细检查所需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1.4条件因素

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往往引起静脉炎、血管壁硬化,弹性减低或消失,由于静脉血管在药液输入后引起局部组织反应,药物刺激发生血管痉挛,进针不易成功而失败。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静脉扩张充盈暴露。穿刺时充分暴露静脉,也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机械性损伤。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使管道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穿刺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进针管内,穿刺易成功。

2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内部因素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护士素质因素,主要体现如下:

2.1个性特征因素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心理现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别人看得清楚,自己也觉察得很明显,如热情、健谈、直爽、脾气急躁等;有些非但别人看不清楚,就连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个性也因人而异。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如果护士遇事取决于情景而不是个体的积极趋向目标,那么护士在操作时若遇到随机情况特别是在紧张抢救或上级考核、当众表演时,就会情绪紧张,心慌意乱,甚至平时容易穿刺的静脉也会屡次失败。也有的护士个性、积极水平和倾向性取决于患者对自己的态度,信任、赞赏等都会起到强化作用,反之就会因此而弱化。

2.2心理素质

影响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绪等方面[1]。因此护士应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不断索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保持心理健康,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掌握其实质,提高一针见血率。

2.3身体素质

护士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24h三班制必然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女性在经期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易怒、忧郁、焦虑、应激能力下降等[2],这些都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3.1锻炼精湛的操作技术

精湛的操作技术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保证。因此,要加强业务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应变能力和自信心。善于总结每次穿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出静脉穿刺的技巧。

3.1.1掌握静脉穿刺的关键技术

静脉穿刺的关键技术包括静脉血管的选择,松放止血带、位置固定等技术[3]。

3.1.2做好操作前的准备

忽视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往往会造成工作忙乱,影响穿刺的成功率。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好准备工作,备好所需物品,否则也让患者缺乏信任感。

3.1.3患者静脉条件的把握

患者的胖瘦、病情的轻重、脏器功能是否衰竭、有无脱水等身体状况都可对患者静脉条件造成影响,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应对这些情况加以了解,以便掌握患者血管条件,做好心理和操作技术上的准备,建立穿刺成功的信心。

4培养与提高护士素质

4.1树立职业理想

树立职业理想是对一个护士最基本、最首要的要求,是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的思想基础。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就是要教育广大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护理工作当做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身心健康的职业与精神寄托,并立志为护理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有了这种思想基础,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4.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对职业认识的提高,一个护士优良素质的形成,主要靠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要不断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加强护士内在素质的形成,从而提高职业素质。

4.3加强自我修养

加强自我修养,是培养护士高尚情操,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应根据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道德修养,语言修养,性格修养等的培养。要善于自我调节,理智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自觉地用意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获得护士职业条件要求所必备的学识能力、品德和风格。

4.4培养广泛的求知

兴趣护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艺术性的特点,学等多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陶冶自己的心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4.5加强职业培训:

除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外,还应加强职业培训。

4.6让自己所扮演的专业角色和工作融为一体不能将自己的各种不良情绪带给患者;

4.7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操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穿刺过程中缺这少那的现象,认真仔细找好准备穿刺的血管,争取一针见血。

4.8遇到意外情况时要沉着、冷静、耐心地对待,用自己真诚的服务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4.9平时注重积累临床经验,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使医患双方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小结

综上所述,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不但取决于护士精湛的操作技术,同时也取决于护士是否拥有优秀的素质特征。良好的护士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除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外,操作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重自信,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对护士来说,除了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各种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使护理工作做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25-30.

篇9

【关键词】急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整体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加之急诊和创伤病人的增多,急救医学迅速发展,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一名急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快速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对急、危、重病人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培训对象

我中心急救科现有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4人;学历结构:中专3人,占23%;大专7人,占59%;本科2人,占16%。

2 培训内容

2.1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前提。护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信念,直接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决定护士对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将职业道德理论培训融于科室政治学习中,定期组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等个人行为准则。在科内开展“每天感动一位病人”的活动,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引导,培养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

2.2 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复苏技术,检测手段和高尖技术广泛开展,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年轻护士占多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科主任及护士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每月学习培训及组织抢救技能演练,由资深护师及医生讲课,学习时间相对固定。每周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要求每人达标过关。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并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每季度统一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考核。

2.3 培养急救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面对种种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必须敏锐准确判断,及时施行适当的救治措施。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讲解,使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必须条件之一。急诊护理人员与医生配合,齐心协力抢救患者,及时沟通,分工合作。急诊科是风险最高的科室,患者及其家属多有情绪激动,甚至有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应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做家属工作,说明利弊,说明病情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使家属和患者情绪得到控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医护人员也免受伤害,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2.4 培养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护、护患关系的纽带。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有效黏合剂,急诊护士需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质量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做出耐心的解释,以取得理解和配合,不仅如此,还要与各医院沟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所有护士必须文明礼貌用语,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多说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温馨和细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要求护士加强与医生、各协作医院的沟通协调,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加快捷畅通。

3 结果

经过近3年严格的综合素质培训,急救科12名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3.6%提高到2011年的98.1%,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95.6%,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授予“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在此同时也树立了服务品牌效应,提升了急救科的自身形象,为中心赢得了口碑和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赵爱兰,陈风莲,曾惠洁,等.急诊科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和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篇10

1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人文关怀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1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患者是一个需要帮助与救护的特殊群体,一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约有90%由护士执行和配合完成,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用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丰富的人文精神给予患者关怀、鼓励和帮助,使患者信任、获得安全感,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因此,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素质与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利于与患者的沟通,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1.2护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的健康与生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务工作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前提。职业道德的缺失是滋生事故的温床。缺乏职业道德精神与人文关怀素质,护理操作不认真、服务态度生硬、护理文件书写马虎等现象,必然导致护理投诉、纠纷、差错、事故发生,严重影响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因此,除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外,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是一名优秀护理人员的需求。

2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人文关怀素质培养的方法

2.1岗前培训每名新护士下科前都由护理部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为期一个月。内容包括护士礼仪、语言行为规范、着装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基础护理操作及法律法规。另外还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主要目的是让护理人员锻炼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精神。

2.2做好传帮带

对于每名刚到科里的护士,护士长都会安排高年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护士带教,带教护士须有带教资质,从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并尊重、理解、关爱被带教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新同事。

2.3定期举行各种讲课培训竞赛及检查

每年护理部都要对全体护士进行护士礼仪、沟通技巧、着装礼仪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具体包括着装、化妆、举止行为、语言规范、电话礼仪、电梯礼仪、引领礼仪、指路手势、姿态(站姿、坐姿、蹲姿、行走、推车、端盘等),以及礼节(介绍、握手、目视、让路、答谢、送别),请有经验的护士讲述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经验,并就相关内容组织各护理单元进行演示比赛,护理部成立护士礼仪队在各项活动中随时检查护理人员的礼仪行为。

2.4制定制度规范日常行为

护理部先后制订《护士工作时间十不准》、《护理人员“礼仪十条”》、《优质护理服务规范14条》。如《护士工作时间十不准》规定:不准在病区闲聊或值夜班时有朋友陪伴,或在办公室闭目养神及关闭治疗室;不准看小说、报刊及与本科无关的书籍;不准干私活,带孩子上班及在护士站、治疗室场所吃东西;不得打私人电话,特殊情况打电话不应超过3分钟;不准着装不整洁,头发过肩,浓妆艳抹,穿硬高跟鞋工作;不准因任何理由与患者及家属发生争吵;不准讲粗话及不文明语言。《护理人员“礼仪十条”》规定:淡妆上岗,发鬓整洁,不戴饰品,白衣熨平,着装整洁,来人起立,主动问好,主动让路,为伤病员服务不接打手机,与伤病员交谈,双手相握置于腰间。《优质护理服务规范》规定:护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无小事,满意是标准”的服务意识,想伤病员所想,急伤病员所急,细微之处体现人文关怀。如冬季为疗养员测量血压、听诊时,先温暧听诊器及手,避免凉物接触伤病员皮肤等,具体体现护士人文关怀的内容。这些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掌握,每周由各科护理质控小组进行1次检测,每月由护理部人员检测1次。

2.5人文关怀内容融入日常工作和训练考核

统一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将人文关怀内容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操作前先做好解释工作,帮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中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并征求患者意见;操作后护理人员要感谢患者的配合,帮患者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告知注意事项。在每年的操作训练考核中,将人文关怀内容作为考核中的一项,占一定的分值,每名护士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训练、操作。

3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