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与生命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撞击与生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12-03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从自我认识、大学生活现状、生命观、及生命教育课程等四个方面设计十九道题并设置对应的选项,以福建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92.3%。在此基础上,将所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占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很了解,而且对自己很满意、喜欢,很认同自己,但有小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而且对自己很不喜欢,很不满意。根据数据显示,对于“是否了解自己”,65%的学生表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33.3%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了解属于一般,1.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自己、不喜欢自己。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较高,但仍有不小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较低。

(二)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好,但是大部分表示对现在的生活满意程度表示一般,觉得现在生活平淡。根据数据显示,对于“现在的生活现状”,61.7%的学生表示现在生活平平淡淡,33.3%的学生表示现在生活充满了乐趣,但有5%的学生表示现在生活郁闷窒息。35%的学生表示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56.7%的学生表示对生活的满意度一般,但有8.3%的学生表示对生活不满意。这表明,对生活表示满意的学生数量有待提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应该引起重视。

(三)大学生的生命观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学生对生命的态度令人担忧,其生命观有较大的偏颇。根据数据显示,对于“是否对生命进行过思考”,26.7%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进行思考,40%的学生表示几乎不思考,30%的学生表示从不思考,仅3.3%的学生表示经常进行思考;对于“处在生与死的选择时”,5%的学生表示好死不如赖活着,大部分学生表示生命最重要,但是有3.3%的学生表示生不如死;对于“是否曾经与死擦身而过”,16.7%的学生表示有过自杀的念头,3.3%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自杀计划或行为;对于“自杀的看法”,53.3%的学生表示自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41.7%的学生表示自杀是对亲人、朋友的背叛,有5%的学生表示当生命已无欢乐可言时,自杀是可以理解的。这表明,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活意义的思考,部分同学的生命认知偏差应该引起重视。

(四)对生命教育的诉求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所接受的生命教育状况很不理想,对生命教育的学习具有强烈的诉求。根据数据显示,对于“以往教育中是否有接触到关于具体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3.3%的学生表示有接触、且开展的课程较多,60%的学生表示有接触、但开展的课程较少,30%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只是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6.7%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开展;对于“学校是否有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88.3%的学生表示没有,11.7%表示有完整的课程;对于“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76.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3.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2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表明,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与学生们从小到大缺少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现代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对生命本身的体验与学习,是导致学生对生命的冷淡与漠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思考

通过调查可知目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应从学校、社会、家庭等三方面进行对策思考。

(一)学校教育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1.学校要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更新教育的理念

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首先要做的是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技能的关键时期。然而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缺乏针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核心,实施人性化教育,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深刻人文精神的内涵。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课程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突破,加入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以确保生命教育的有用性;其次,生命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更要求要符合实际生活,因此,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感同身受,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课程编写可以借鉴国外较好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对此进行大胆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可增加突发性教育、生理卫生教育、心理教育、逃生教育等专题,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另外,除了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生命科学的有关专家开展讲座,也可以通过设置网络化教学,方便大学生学习。在开设该课程时,不应忽略其他课程的作用通过生命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强化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所有教育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生命教育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师自己的知识、态度、情感、价值、人格、意志等直接影响到所教授的学生,也对教育结果产生最大的影响。因此,强化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

强化教师培训,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使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采取正确的途径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其次,教师还应具备生命意识和生命关怀情怀。强化教师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生命教育知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才能更好地将这些理念进行传输,以积极向上的热忱和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宽松融洽的良师益友关系,多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与体会。最后,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这要求教师以自身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真诚倾听的氛围,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凸显出生命意识。

(二)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大学生生命的出发地,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从幼儿、儿童、少年一步步成长起来,家庭教育是他个性和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父母应该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同时,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与热爱生命,要把孩子放在平等对策位置,考虑到孩子主观能动性。

篇2

一、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结果见表1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你认为人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92.0%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说明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生命的形成有正确的认识,但依然有8.0%的同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神创造的或者是两者共同的结果。其中,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一、高二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要高于高三。

通过图1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高中生都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认为“自杀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占64.6%,“理解自杀这种行为,但自己不会去做”占28.5%,但依然有6.9%的同学认为“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方式,或许会做”。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2] 一个人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会影响他对待生命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高中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2.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针对“你对自身生命的看法”有92.4%的高中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高中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时代,理应热爱生命,充满活力,但有7.6%的学生认为生命是一种负担或认为生命如草芥,无所谓。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你认为当前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的调查中,有85.3%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状态很满意和基本满意,有11.1%的学生认为不怎么满意,有3.6%的学生认为很不满意。同时在对压力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91.2%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大,41.5%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经济问题等。说明在高中阶段学生依然感到学生压力较大,同时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上,53.7%的学生选择找好朋友倾诉,但只有1.6%的学生会选择找老师倾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5.7%的学生平时很少想到,这可能是由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观念造成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也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生命教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借此希望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3.高中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调查

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见表3和图2。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高中生也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学习知识,充实自我,为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打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你心中的偶像是谁”的选择,有66.2%的学生选择比尔·盖茨,16.9%的学生选择孔繁森,16.9%的学生选择周杰伦。另外,通过不同年级的对比也可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自己心中的偶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高中生是未来国之栋梁,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实现自身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高中生生命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其健康成长。通过图2分析可以发现,当问到“对你形成生命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时候,有29.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性格所决定,21.9%的学生选择是社会的影响,35.7%的学生选择是家庭的影响,而只有13%的学生选择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事情或生命困惑时,宁愿选择自我发泄或寻求家庭帮助也不会求助于学校。这反映了教师在平时除了学习以外缺少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心,也反映了生命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4.高中生对生命教育意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意识的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你具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吗”的调查中,有22.0%的高中生认为完全具有,有4.7%的高中生认为没有,而有73.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只懂一点点。说明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除教授学生课本的文化知识外,应大力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同时我们在“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吗”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73.6%的高中生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问到“哪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时,53.8%的高中生认为应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5.7%的高中生认为应开设生命教育讲座,40.5%的高中生认为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全面而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二、对高中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

1.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任何一项教育理念的实施,首先都得有充分理解这个理念的合格教师,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理智与成熟的边缘,更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现成的教师,加强师资培育以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质就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3] 针对生命教育的培训,可以将目前已有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显性学科如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等科目的任课教师以及对生命教育有兴趣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进修培训,将他们成功转型为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同时,为了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活动来引导教师认识到自我存在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缺失,使教师能够关注到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教师本身的生命质量。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蕴,才能从根本上去关怀学生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去润泽学生的生命。

2.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根据高中学校的特点,可以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内容可包括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预防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高三年级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可以每两周或三周开设一节,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因升学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观念。除开设校本课程,生命教育还应渗透到各门学科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使每一个教育者都成为生命教育的关注者和参与者,通过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3.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除了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与渗透为主渠道外,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相对于教师而言,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机会最多,教育的影响最深刻、最系统,往往是直接的、终身的。[4] 学校可以利用家访,开家长会,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等方式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通过对生命教育知识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命教育的最佳效果就是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来协助学生组织安排各种演出、比赛以及其他社团活动,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房等,使其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生命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更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所以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效果才能得以维持。

4.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

校园生活是每一个学子都必经的过程。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不只是对知识的学习,还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能够了解自我、尊重自我、欣赏不同文化、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因此,建设一个丰富多彩、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绿色校园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精神洗礼,使学生能够融入自然,树立生命意识,强化对生命的关爱,从而赋予生命教育可持续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启东市汇龙中学,江苏 南通,226200)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2004(6).

[2]平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肖川博士访谈录[J].班主任之友,2002(9).

篇3

关键词 环保装备 诸暨 店口 园区

一、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诸暨市环保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现在已基本形成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咨询服务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并逐渐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将诸暨在环保装备领域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扩大。

(一)园区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在店口镇建立省级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本园区于2013年4月19日创建,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共有上市公司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配套中小企业4000多家。201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3.4亿元。二是成立了牌头镇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本园区于2012年被省发改委和环保厅评定为浙江省首个环保产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5586亩,一期2000亩已建成,集聚规模以上环保装备企业20余家,还有配套生产企业40多家。牌头镇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环保产业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二)市场占有率大幅领先

如今,诸暨市环保装备产业产值占全省的30%,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研制生产能力国内领先,市场份额占全国的40%,电除尘器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近50%,其中100万千瓦燃煤电站电除尘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87.5%。菲达集团、天洁集团、信雅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东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永洁实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已进入全国环保装备行业百强企业行列。其中,菲达集团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行业龙头企业,具备除尘、输灰、脱硫三大系列产品成套生产能力,电除尘大路、气力输灰设备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

(三)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目前,诸暨环保装备产品主要涉及六大领域:一是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是高压静电除尘器、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大型火电机组配套袋式除尘器、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防治技术。二是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重点发展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环保设备的系列配套,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三是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发展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后污泥、河道淤泥、石煤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技术与装备。四是监测仪器与自动控制。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控系统以及污染物自动测试设备等。五是噪声控制技术与装备。重点发展交通隔声装置、建筑用隔声窗(墙)、车辆与工业设备减振与消声装置。六是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装备。发展节能变压器、高效电动机、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装备。

(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诸暨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重中之重。菲达集团、浙江大学、省环保产业协会等共同搭建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去年研发成功大型燃煤电站配套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能够有效控制燃煤电站PM2.5排放,这项新技术仅在去年就带来1.3亿元订单;天洁集团在牢牢占领全国30%的电除尘装备市场份额的同时,大举进军风电装备领域,以每年开发3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进行风电场开发。跟随龙头企业的风向标,集群内一批小而精的专业零部件供应商相应跟随升级。

二、诸暨市发展现代环保装备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扎实推进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园区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省级现代环保装备高新园区管理委员会,并在全市镇街、部门机关干部中抽调20名工作人员,搭建"一办四处一中心"组织架构。同时,由市长亲自担任高新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牵头领导,切实加强对高新区建设的统筹协调。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高新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项目引进、设备扶持、投资奖励、创新激励、人才引进、上市奖励、成果转化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并落实规划、建设、管理、招商等五项保障措施,确保高新区建设加速推进。三是完善基础配套。累计投入3亿元,全面完成电力配套工程和供水主管工程,基本完成解放湖片区"一纵六横"路网路基填筑工程,完成天然气配套工程施工设计。

(二)深入实施现代环保装备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一是规划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首批支持菲达集团、盾安环境、东大水业三家重点企业设立研究院,共计投入研发资金8000余万元。二是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专项。三家重点企业研究院分别围绕PM2.5集成治理技术和除尘智能化控制技术、小环境PM2.5治理关键技术、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膜组件研发等主攻方向,开展重大项目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部分技术设备已成功应用于市场。三是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2013年,三家重点企业研究院新聘请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个科技团队,新引进高学历研发人才64人,新聘请教授、研究员等技术顾问15名。

(三)大力开展现代环保装备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专门聘请省环科院、省环保装备产业协会和省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相关专家为园区招商顾问,收集招商信息,编制招商目录。大力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推介招商等活动,努力提高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制作招商手册,建立招商网站,刊登招商广告,大力宣传推介高新区招商政策。二是突出招商重点。注重招大引强、招财引税、招新引优,瞄准央企、国企、强企三重点,成功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创新型、税源型项目。同时,根据省领导指示精神,全力打造电子装备功能区,成功引进店口电子商贸港项目,杭州四喜、金诚财富、康奋威机器人项目等一批项目。

三、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目前,诸暨市大多数中小型环保企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低,环保产品的总体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二是产品同类化趋向明显。诸暨市环保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呈现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现象,产品缺乏个性化、特色化。三是企业单体规模偏小。诸暨市大多数企业是"小规模、小产品、小市场"的现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四是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全,行业协会的职能尚未明显体现出来,存在多头管理,监督不力的问题,导致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混乱。

四、提升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一)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项目数和投资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新增总量的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二)具体措施

1、突出三大重点。着力在平台建设、产业升级、人才集聚上下功夫,更好地发挥园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作用。

(1)强势推进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发展承载力。一是抓好基础配套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完善主干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亮化以及地下管网工程建设。二是抓好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工程。加快打造环保装备工业设计基地、环保装备创新平台、特种设备安全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引导企业争创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型企业。

(2)强势推进产业升级,着力增强发展拉动力。一是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的"五型企业"。二是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四大转型,即汽配产品向4S店专用产品转型、水暖配件向南方供热整机发展、五金配件向成套化装备产品转型、店口制造产品向为系统工程服务转型。三是引进培育一批"补链强链"企业。瞄准产业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一批环保装备领域全球知名企业、央企和全国性行业龙头企业到高新区落户。

(3)强势推进人才集聚,着力增强发展持久力。一是外引。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造就一批行业领先、国内外有影响的科技型企业。二是内育。与暨阳学院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育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大力培育一批高层次、紧缺型的人才。三是借脑。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用,利用高校院所研发力量借脑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狠抓三个提升:不断提升政策保障、要素集聚、服务效能水平,为现代环保装备制造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加强政策保障。一是做好政策争取文章。用足用好省级政策优势,包装更多项目向国家、省有关部门争取产业和项目的政策支持。二是做好政策落实文章。认真落实现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项目申报、评审、认定、公示、审批及监督管理等机制和程序。三是做好政策创新文章。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扶持等政策。

(2)强化要素集聚。不断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一是更加突出空间集聚。加大土地指标争取力度。抓好低效用地再开发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积极推进"零土地"技改,大力建设标准厂房。二是更加突出资金集聚。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快推进银行、保险、政权等金融机构落户园区,引进财富管理公司,组建社会小额资本专业管理公司。

篇4

关键词: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华中师范大学

何谓课堂?《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指出,“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称课堂。”①何谓大学课堂?词典、辞海中并设有专门的解释,但身处大学校园,笔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以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第一课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以及以数字网络在线学习为主的“第三课堂”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铁三角”。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课程以“第二课堂”为落脚点,涉及网络课堂、混合课堂、传统课堂等多种课堂模式。其中,《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课堂没有盲目开设混合课堂、研讨课堂等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了理论实践“二加一”模式。这样的教学效果如何?笔者将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探究当前大学课堂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思考。

一、《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课堂的现状

过三个专题授课。笔者从2015年3月至4月分三次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发现:三次课堂出勤率分别为81.63%、75.51%、85.71%;天气情况分别为晴、晴、中雨;课堂教学均包含导入、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课堂的亮点

(一)理论结合实践的“二加一”模式

课堂的英文单词“lesson”来自拉丁语“lectio”,代表阅读和说出来,那么阅读的实施者是谁?说出来这个动作的执行者是谁?纵观我国大学课堂,改革的浪潮不断,前进的脚步艰辛,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2005年,学校推出网络视频课堂,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网络进行延伸与改变。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教师会对每个学生登陆课堂的时间进行查询,监督学生学满规定课时。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相处方式的改变,虚拟网络迅速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却显得不太顺畅。2013年初,学校首次推出新型授课方式——混合式课堂,“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不超过40人,上课时间以网上学习为主,面对面的答疑、研讨时间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30%。”2013年12月1日,校长杨宗凯在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表示,“本校计划未来3年内,所有本科课程今后都将录制成视频,教材上能学到的全都放到网上,课堂主要用于讨论问题。网络课堂和混合式课堂将成为本校的常规课堂。”时至今日,华中师范大学网络课堂与混合课堂模式全面落实,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仍扎根于课堂。十年的改革之路,输入了新鲜血液却并未根除传统教学的弊端。与此同时,网络课堂和混合课堂存在的不足也逐步显现。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2014年5月发放的混合式课堂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可知,32.69%的同学平均每周登陆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32.49%的同学平均每周登陆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6.33%的同学平均每周登陆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分析2013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发放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笔者发现,54.01%的学生认为完全网络课堂的学习负担最大,22.46%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的学习负担最大。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没有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面对网络课堂与混合课堂会选择刷课的方式“应付了事”。华中师范大学的素质拓展课程课堂对三种课堂模式均有涉及,所取得的效果各异。《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课程没有采用网络课堂、混合课堂,也不同于传统教学,它关注到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学习结合,强调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收效可圈可点。参与的学生表示,该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网络媒体资源,通过解析当下热点和生活小事进行理论学习,基于理论学习进行团体辅导,切实体会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实践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是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二加一”的模式能够较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推进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的主力军,不断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②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这一特点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职业发展刚好契合,故该门课程对推进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大有裨益。

三、《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课堂的不足

(一)课堂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

授课教师应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户外体验活动,将全体学员分成若干组,学生带着相机发现和拍摄校园里“文明与不文明”现象,最后完成《身边不文明现象记录卡》或《美丽程中,教师在团体辅导时关注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建设,而非文明现象的采集,同时欠缺作品展示环节,与计划有偏离。

(二)大学课堂局限于大学教室

笔者通过三次课堂学习发现,不论天气状况如何,大学课堂主要的实施场所仍旧集中于大学教室,团体辅导也不例外。故笔者认为该种大学课堂仍旧停留在《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所提及的关于“课堂”含义的最低层次。四、结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课堂的教学情况是素质拓展课程课堂教学情况的一角,而素质拓展课堂的教学情况又是大学课堂的一个缩影。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有大师,大师在大学课堂,而大学课堂仍旧没有期望中的大气,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大学课堂之大,不在于楼宇之宏伟,不在于面积之宽广,不在于规模之庞大,而在于学风、在于人心。(一)大学课堂之大在于学风大学课堂之大在于学风的大气,而非学分。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是为学分而学,因此盲目上课、刷课,那学风蔚然的大学课堂也会变味。有学者提出,“要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化就要实现大学生在第一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中所取得成绩,以及在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中所取得成绩综合评价的科学化。”③事实证明,学分只能作为一种硬性指标约束学生的学习,要彻底改变大学课堂教学情况就要营造一种崇尚学习的氛围。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合理安排课程。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发展需求和年级差异制定不同的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教师要善用教学资源,注重理论和实践衔接,增加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打造综合实践课堂。2.适当采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3.完善课程考核。考核方式应当做到因课而定,因需而定,更加多样化。4.利用校园资源。定期举办各种基于学生需求的讲座,邀请校长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交流,邀请知名教师进行品德教育,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形成一种爱学、能学、会学、善学的氛围。

(二)大学课堂之大在于人心

大学课堂的学术氛围并不是大师坐镇、增加课题难度就可以营造出来,学生个人是否想要学习、对学习是否有意愿更为重要。人心既指学者的求知心,也是指教者的包容心。于求学者,“去标签化”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辅导员或许没有教授博导专业博闻,但他们是较为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需要的人。我们应当以一颗谦虚的心接受知识,以一颗平和的心交流探讨,才不至于让大学课堂失去人情味。于传授者,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课堂以何种形式呈现都需要深思熟虑。受访教师表示,“当前的大学生不是一个麻痹、不关心时政热点的群体,只是我们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建议,一方面,教师可以用适量的素材和视频来吸引学生,走到学生中间。另一方面,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要启发诱导学生,而非控制强迫学生。大学课堂对教师的心态要求较高,一颗有容乃大的心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严单贵.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篇5

>>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盈利模型构建与分析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估模型 基于PSR模型的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动态评价模型 人工生态系统的模型教学 网络课程的生态系统结构及模型 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模型 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基于GIS的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威胁评价 基于模糊AHP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的森林经营策略 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分析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探索 浅议生态系统视野下儿童的发展 长治市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郑州市尖岗水库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3-14.

[7] 葛全胜.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中国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 顾本文,王 明,施晓辉.云南风能资源的特点[J].太阳能学报,2000,21(1):45-49.

[9] 赵耀辉.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81-183.

[10] 孙东林,刘 圣,姚 成,等.用能值理论修改生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5):501-508.

[11] 蓝盛芳,钦 佩,陆宏芳.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2] 农业技术编委会.农业技术经济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13] 鲁明中,张彭年,李晓荣,等.生态经济学概论[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

[14]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等.“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82-92.

篇6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名师是城市的名片,重视骨干教师团队建平设,必须加强其专业发展能力的引领.而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运用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很好的模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名师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引领骨干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支优秀骨干教师团队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为骨干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搭建平台。

湖北省武汉市长期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名师工作室,通过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人室学习,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近期参加武汉市关于名师建设的项目研究,为了解和把握武汉市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骨干教师培养,我们课题组对其中推荐参加名师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学骨干教师做了一份调查,对他们目前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做了一个了解,为制定下一步培养工作方案和实施效果考评提供了基础。

一、骨千教师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1.骨干教师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期。在对62名骨干教师所做的调查中,男教师46人,女教师16人。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49岁之间,占被调查对象的98%0(如表这是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团队。

在对职称状况的调查研究中,62名受调教师高级职称占到了79%0(如表2)

从对目前所取得的荣誉称号中调查所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项调查说明这是一支处在成熟期的教师,发展的潜力很大,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正处在专业发展关键时期。

2.关注各学科骨干教师协调发展。从所调研的对象看,语文学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学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优质资源,骨干教师相对集中,而在美术、政治、体育、历史学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学骨干教师颁调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师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师培养问题上,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发展不均衡值得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从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从农村选派进人名师工作室学习研究的已占到60%,这对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但进一步具体分析还是存在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的城区和重点学校,对偏远农村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关注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过的各类研修学习情况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62人中多数人参加过市级半月以上的高级研修班,一部分人参加过大型学术交流或考察的,但还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没参加过。制订分类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调查2008年以来骨干教师展示教学及研究成果情况时,有}8%只在区内交流,少数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师要走出学校、走出武汉、走出湖北,成为名师还有一段路程。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课题研究情况时,只有少数人主持了省级课题,多数人参加省级或主持和参加市、区级课题,也有相当部分人还没参加任何课题研究。在调查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有27人没有发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能物化为成果的能力还显得不足。

现状调查研究表明,我们骨干教师发展后劲不足,成员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探讨骨干教师发展规律,为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术能力的提升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组建名师工作室,有效引领骨千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调查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看法时,十分渴望和感到荣幸的超过100%。虽然有人是从服从组织安排角度上来考量,他们没有去考量事实上的大,但希望参加学习则是共同的愿望。通过调查,不少骨干教师认为,骨干教师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引领。

在目前工学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依托名师工作室无疑是解决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名师工作室可以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向名师学习,这种直接的学习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是名师工作室独特优势;能向同行学习,也是他们的渴望之一。总之,对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是深得骨干教师欢迎的。

1.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名师工作室通过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各个成员学习计划,通过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名师工作室活动时间表,使人室弟子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活动形式和地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仅能面对面向名师学习,还可以在名师指导下向理论学习,在名师工作室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将读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名师工作室内向同行学习,通过学习内化成果,丰富理论,提高专业修养。

篇7

关键词:绿色课堂;成长绿洲;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29-01

绿色是自然、和谐、人文的象征,是生命的写意,是生机迸发,希望延续的写照。绿色课堂其实就是原生态的课堂,是具有盎然春意,勃勃生机,是让绿色充盈每个学生心灵的课堂。此时的课堂不仅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也是师生展示生命的舞台;不只是物质层面与知识信息的传递的地方,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智慧与心灵撞击的驿站。走进绿色课堂,走进成长的绿洲,我们将真正享受到教学的快乐与真谛!

一、在情感的创设中成长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文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教师要驾驭课堂,感染学生,就要懂得用情感润泽课堂,演绎魅力。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课堂的实效性,更能够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课堂知识价值与情感价值的和谐统一。

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情人,才能使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要用老师的情唤醒学生的情,走进教材的情,实现三情共振,让学生经历着陶冶与熏染,使心与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孩子在人性美的感动中受到启发,心灵因之而得到升华。

二、在爱的洋溢中成长

《爱心与教育》中,开篇这样写道:“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在绿色课堂中,老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 “赏识”、“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上课时,教师用灿烂的微笑打开学生的心扉,用赞许的神情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用的眼神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从而创设仁爱、平等、尊重、民主的心理安全氛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宁静、愉快和满足。

绿色课堂必定是爱心四溢的课堂,教师的一言一语、举手投足之间,都成为爱的使者和心与心的桥梁。沐浴着教师爱心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学生不但获得了激励,而且还开启了智慧,树立了信心。

三、在积极互动中成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在绿色课堂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思考,交流彼此的情境,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因此,绿色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舞台上常常有迭起,悬念频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四、在生活的体验中成长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绿色课堂是开放、民主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我们应当通过开放学习时空,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心态,开放教学评价,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

篇8

1

月球

在很长时间里,天文学家都认为月球是一颗没有大气、异常干燥的无水星球。2009年9月,印度“月球飞船1”号探测器项目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公布了有关月球南北两极的土壤中存在水的证据。

2

同年,美国的月球陨石坑观测和感应卫星(简称LCROSS),在10月9日“半人马座”火箭撞击月球90秒后从撞击地上空掠过,用分光计扫描其成分,对撞击造成的月球尘羽流进行了检测,将所得信息传回地球。4分钟后,完成任务的LCROSS也撞向月球南极。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测轨道探测器和地面天文设施负责分析LCROSS撞击所溅起的物质。11月14日,LCROSS探测项目科学家、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安东尼·科拉普雷特说:“我们真是欣喜若狂!LCROSS和‘半人马座’火箭撞击月球后的高角度蒸气羽流和喷出物幕流中都存在水。这表明月球南极凯布斯陨石坑中存在水冰。”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之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察轨道探测器通过微型射频技术雷达对月球南极的沙克勒顿陨石坑探测了三次,在陨石坑阴影区检测到了水或者冰的信号。微型射频技术雷达可穿透一两米的深度,发现隐藏在地表之下的水或者冰物质。

科学家最后确认,沙克勒顿陨石坑表面的水冰物质占到总量的5%至10%。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表明月球南北两极土壤中天的水冰含量相当可观。

找到水对人类未来的探月计划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用作饮用水的来源,也能用作燃料。而且,既然在月球这样干旱的星球都发现了水,其他星球存在水或其他合适液体的希望更大了。

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加拿大太空局正在开发一款新型月球探测车,希望能在10年内发射到月球上去。这个项目名为“风化层和环境科学以及氧气和月面挥发提取”。最近,这款月球车正在夏威夷的火山岩床进行测试。它可以在月球表面钻个洞,然后加热里面的物质,在水份被蒸发出来后测量水的含量。

土卫六

3

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直径是月球的1.5倍,有着与地球类似的地表。它还是太阳系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大气层富含碳,与原始地球相似。

“卡西尼”飞船的观测发现,土卫六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存在若干充满液态物质的湖泊。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探测器只在土卫六表面发现有湖泊存在。2009年7月8日,“卡西尼”号探测器的可见光与红外成像分光仪拍摄到来自土卫六的光斑,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已确认光斑来自一个名为“克拉肯·马雷”的湖泊。这个湖泊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比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里海还要大,位于土卫六北纬71°、西经337°。

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行星科学家鲍勃·帕帕拉多说:“这张照片透露了有关土卫六的很多信息,比如它有厚厚的大气层、表面有湖泊,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它既有令人熟悉的地方,也有令人完全陌生的感觉。”

土卫六湖泊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液态甲烷,估计是由甲烷雨降落形成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还发现,土卫六可能也像地球一样,存在活跃的“水文循环”,只不过这个循环的主角是碳氢化合物。

科学家还在土卫六云量密集的天然电场发现了电流活跃的迹象,类似于地球的闪电辐射能量,这说明在土卫六冰壳以下可能是由水和氨组成的海洋。闪电与生命起源密切相关,这一特征暗示了土卫六具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天王星及其卫星

4

天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5倍,是类木行星中质量最小的,密度是1.29克/立方厘米,只比土星高一点。直径虽然与海王星相似(大约是地球的4倍),但质量较低。这些数示,它主要由各种各样的挥发性物质,例如水、氨和甲烷组成。天王星内部冰的总含量还无法确切知道(根据模型的不同有不同的结果),粗略估计,是地球质量的9.3倍至13.5倍。

天王星的标准模型结构包括三个层面:中心是岩石构成的核,中间是冰构成的幔,最外面是氢和氦组成的外壳。这里的冰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冰,而是由水、氨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热且稠密的流体。这些流体有高导电性。

对天王星大气层的光谱研究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还包含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结成的“冰”,以及可以探测到的碳氢化合物。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复杂的云层结构,水在最低的云层内,而甲烷组成最高处的云层。

目前已知天王星有27颗天然卫星,都由冰和岩石组成,大约是50%的冰和50%的岩石。在这些卫星中,天卫一有着最年轻的表面,上面只有少许的陨石坑,天卫二看起来是最老的。天卫五拥有深达20千米的断层峡谷、梯田状的层次和混乱的变化,形成令人混淆的表面年龄和特征。天卫五过去的地质活动被认为源于在其轨道比目前更偏心的某个时候,受到了潮汐加热的影响。偏心的原因大概与天卫二轨道共振有关。与地幔上涌相关的外部运动,很可能是天卫五赛道般“运河”的起源。海王星及其卫星

海王星是介于地球和巨行星之间的中等大小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7倍,是木星质量的1/18。因为它的质量较典型类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组成成分、内部结构也与类木行星有显著差别,常和天王星一起被归为类木行星的一个子类:冰巨星。

海王星的内部结构和天王星相似,行星核是一个质量不超过地球的、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混合体。海王星地幔的总质量相当于10个至15个地球质量,富含水、氨、甲烷和其他成分。作为行星学惯例,这种混合物被称为冰,虽然其实是高度压缩的过热流体。甲烷、氨和水的含量越靠近地表越高。

篇9

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写下这四个字时,我却发现,一种浓浓的感动早已溢于笔尖,积蓄已久的情感如一扇打开的闸门,从心底喷涌而出……

感谢老师!在学校——这片金色阳光下的茵茵的草地上,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尽情舒展着他们的颜色:是红色,就热烈奔放;是黄色,就明亮可爱;是蓝色,就温尔文雅……因为在这片草地上,有最适宜的气候、最肥沃的土壤、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老师们的爱!孩子美好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用爱心叩开了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用真情点亮了生命的每一个灯盏。她们像呵护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又像尊重同事那样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欣喜地看到,在我们43中学——这个生命成长的乐园里,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法、学法,而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这是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都能意识,教育是一项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那么,有了这种沟通、对话与碰撞,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我们的民族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感谢老师!当我静心品读老师们的教学反思报告,当我用心感受老师们的思想,当我面对面和老师们交流,我的心灵,一次次被老师们的真情撞击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条条中肯的建议,始于“爱”,又止于“爱”。“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位老师,走进中学,就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她的成就而鼓舞,为她的不足而焦虑,分析她的今天,策划她的明天。家人与家人之间,有一点摩擦,转眼就会相视一笑;有一些分歧,会力求达成共识;有一些困难,会携起手来共同解决。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学校,首先是老师们的学校。没有老师们对学校发展的参与,没有老师们的团结合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感谢老师!日出日落,花开草枯,不过一年的时间,每一位老师,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用诗人的灵感和悟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每每琐碎事物缠身,每每工作中遇到不如意时,看到老师们最纯粹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最快乐的笑声,感受着阳光下生命拔节的声音,我的心灵,便纯净如水。沐浴在老师们的真诚和执著里,我的心,也年轻了很多。我们学校,今天,乃至于将来,会永远焕发着动人的生命光彩!

感谢老师!

篇10

随着时光的流逝,徐力、马加爵等名字已经尘封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了。可是极目网络、电视等媒体,类似的新闻仍经常可以看见,触目惊心。这些悲剧背后隐含着的潜台词是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的漠视,造成了剥夺亲人性命的悲剧;对生命的漠视,出现了剥夺同学生命的惨剧;对生命的漠视,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爱惜。

生命是宇宙中最美的奇迹。人类活在世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金钱、美貌、品德、诚信、权利、荣誉……可是这一切如果没有了生命保障,还不是等于零?生命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英国颁布的《儿童十大宣言》第一条就是:平安成长比成功更加重要。

为生命而教育。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呵护生命的天性和自然,让生命永葆人性的纯洁和真实。每个生命都是惟一的,生命的惟一性构成了生命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每一个生命又只有一次,所以应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生命而教育。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提高孩子们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让生命从容地融汇到生活中,感受亲情的温馨,友情的幸福;体味劳作的畅快,品味创造的美妙。

为生命而教育。哺育生命的善良与平和,让社会充满博爱和秩序。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富有个性的生命构成了我们色彩缤纷的绚丽世界。

为生命而教育。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让教育更多地互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家校交流,学校与社区交流……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为生命的存在而快乐,弘扬“博爱、包容、和谐、创新”的精神。

为生命而教育。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体会新课程的理念,让先进理念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让生命真正感受学习的愉悦和生活的美好,培养生命的成长。积极地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让孩子们汲取代表人类智慧结晶的文化经典,使孩子们的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使孩子们的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让教育教学站立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用博大的文化作支撑,孩子们一定会在丰富文化的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心灵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谛。

教育的本义究竟是什么?看着冷酷的事实,我在沉思中皱起了眉头。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强生命教育,关注孩子们的生存状况与生命的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和严峻挑战,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