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公司经营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传媒公司经营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方式
目前,我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金融资本,即直接获得国内商业银行授信额度的支持;二是通过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三是利用产业投资基金。②
一、利用金融资本方式。金融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级形态,传媒产业要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具体如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等。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政策的出台为金融与传媒行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为破除传媒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银行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两种。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如2011年5月,中国银行与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签约,向华强集团提供综合授信额度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华强集团文化科技等产业的发展;2011年11月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国开行、北京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十余家文化创新企业签订了16项总金额为85.07亿元的信贷支持协议。
二、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传媒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又一种主要方式。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以下好处:一是促进传媒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市场接轨;二是强化财务杠杆作用,盘活现有资产;三是推动传媒业创新,促进新媒体业务发展和媒介融合。
目前国内已成立十多个文化产业基金,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如2011年7月6日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200亿元,基金发起人之一的深圳,管理其中60亿元,并重点在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他相关行业领域寻找投资对象;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亦组建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和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省内第一个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③
这种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深圳文交所)。深圳文交所挂牌于2009年11月,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征集文化项目信息,构建文化产业项目库;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基金服务中心为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将短期文博会与长期产权交易有机结合,建立起文博会的长效机制。截至2011年7月底,深圳文交所实现成交的项目超过300个,交易总额超过130亿元,机构会员超过600家,其中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国际买家超过500家,仅深圳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给深圳文交所的资金即达500亿元。
三、利用证券市场。上市是传媒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的首选途径。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能够实现以下好处:一是带来资金;二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提高品牌价值,增加无形资产;四是有利于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五是提高传媒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激励机制。
2002年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传媒与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等。目前国内传媒行业上市的渠道包括在国内A股上市(含创业板)以及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上市渠道。在国内A股上市的传媒行业公司详见表1。
以影视动漫类为例,在国内A股上市的共有五家公司,分别是华谊兄弟(300027.sz)、华策影视(300133.sz)、华录百纳(300291.sz)、奥飞动漫(002292.sz)以及光线传媒(300251.sz)。华谊兄弟以电影、电视、音乐、艺人等多业务的协同效应见长;华策影视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包括自制剧和引进剧两种模式;奥飞动漫为少儿提供各种动漫节目,并通过玩具和衍生品实现收益;光线传媒是国内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拥有最大的地面节目播出网络;华录百纳主要从事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发行及衍生等业务。这几家上市公司基本体现了中国影视动漫类公司的成功模式。
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特点
相比其他行业,由于传媒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以及在文化和信息安全领域具有的战略地位,成为政府规制的重点领域。传媒行业在证券市场的上市融资有如下特点。
首先,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值较小。近年来只有少数传媒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在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11年12月,国内A股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共计37家(含创业版)。在公司市值方面,目前传媒文化类上市公司市值占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较小,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1年底,文化传播类公司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不到1%,这也意味着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空间极大。④
其次,上市公司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由于传媒行业“采编经营两分开”的指导思想和政府监管原因,国内的传媒类上市公司都不是整体上市,而且多数也不是核心资产上市,因此上市公司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这也导致传媒上市企业价值链的人为割裂,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可持续发展。以广电行业为例,目前的几家上市公司主要为广告经营业务和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而核心的内容生产业务均没有实现上市,如湖南广播电视台的以广告为主业的电广传媒以及深圳广电集团以有线网络为主业的天威视讯等。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全流通的激励以及兼并重组的逐渐活跃,将主业注入上市公司进而实现整体上市的国内传媒类企业会逐步增加。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单一。由于所有者缺位和单一产权的制度安排,传媒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监督,内部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分层治理和分权决策制度。⑤
第四,行业分布不均衡。在国内上市的传媒企业中,以图书出版、报刊广告以及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广播电视类和演艺类上市公司较少。如2009年登陆创业板的华谊兄弟,是仅有的演艺类上市公司。
第五,上市方式大多为借壳上市。“壳”即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股权并购收购上市公司,并将非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通常是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将原有的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通常是不良资产)置出上市公司的过程。传媒企业通过借壳上市相比直接上市有两大好处:一是降低上市审批手续,加快上市速度;二是降低门槛,短时间内满足上市条件。如成立时间不满三年或未实现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盈利。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大多为借壳上市。如2006年我国出版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上海新华传媒为借壳华联超市上市;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借壳科大创新登陆A股,科大创新正式更名为时代出版;2011年,楚天有线借壳武汉塑料上市。除了借壳上市之外,也有其他形式,如粤传媒从三板转中小板,华谊兄弟为整体登陆创业板。
上市融资的趋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旨在支持文化传媒产业的财政、税收、信贷和资本市场层面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性地方政策法规。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推动各类文化企业股改上市”。深圳在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推出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也将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力促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引导和扶持一批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在上述外部政策驱动下,2012年将迎来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并购整合和板块扩容将成为传媒行业资本市场的关键词,包括重点新闻网站和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在内的众多文化传媒类企业将加快进军资本市场。2012年1月,作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首个文化传媒板块上市企业,人民网启动IPO。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等新的媒体业态。对国内传媒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借力资本市场,投入各种新媒体技术研发与内容运营,提升新媒体业务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能力,构建新媒体产业链,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将是其完成战略转型的必要路径。新媒体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资本运作,是很难与国外和民营新媒体企业竞争。未来一段时间,新媒体企业的密集上市将成为趋势。
2011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重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百视通致力于打造集合电视、手机、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等多屏联动的“一云多屏”智能媒体,成为国内新媒体上市第一股。
国务院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两个文件中指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传媒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则打破了传媒投资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限制,认同“各类资本”都可以参与传媒经营,拓宽了传媒投融资渠道。目前,在新媒体类传媒公司,已经有了不少民营资本的身影;在国际资本方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路透社、道琼斯等为代表的传媒巨头都以不同形式介入了我国传媒市场。⑥随着我国传媒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推行以及国家对传媒业投融资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传媒业的资本市场上。
传媒业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朝阳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推动下,我国传媒业惟有利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做大作强,实现跨地域、跨媒体发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与国际传媒大鳄的同台竞技。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深圳广电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注释:
①⑥王 妍,莫林虎:《默多克新闻集团资本运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金融经济》,2010(6)。
②田应坪:《中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③解永军,陈 庚,吴 爽:《文化产业大传媒时代将至》,《投资北京》,2011(5)。
篇2
在17世纪30年代,居住在因特拉肯城(Interlaken)的一位修女叫爱娃,她由于部族之争,为了家族的利益放弃了与心爱的人比翼齐飞,在少女峰下的修道院作了一名修女。
由于长年的精神压抑和焦虑。脸上经常出现红肿,皮肤发锈。其他的修女嫌弃这位身心俱痒得可怜的爱娃。爱娃日常的生活很孤独,只有终日站在Hohematte的宽广绿地上远望美丽的少女峰(芙蓉)身影以排解内心的孤独。
只有到布里恩湖或图恩湖边漫步,用清澈的湖水洗洗脸,才能暂时忘掉对于心爱的人儿的思念。她经常采集一些湖边当地人称为宜心草的草叶的桨汁,在湖水浸泡过的脸上涂抹。清新的植物的芳香和冰清的湖水弥漫在爱娃的气息里。每当这时候她都会感到非常的放松和惬意。忘记了劳累和孤独,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也许天使关怀了爱娃,奇迹发生了,爱娃脸上经常出现的红肿消失了,而且皮肤变得越发白质细腻,身材也越发挺拔。
即使宽大厚重的修女袍也难以掩饰其从内到外所散射出的少女迷人的魅力。其他的修女都想知道究竟,于是天天有人围绕爱娃的左右。想了解“芝麻开门”的秘密。不久她们失望了,他们发现的就是散步和洗脸。后来,她越来越光艳的气质令修道院的修女们折服了。嬷嬷们要求她亲自公开秘密。她嫣然一笑,娓娓道来:
少女峰(芙蓉)上居住的天使告诉她:生活中的魅力是来自于内心的美丽。四季美景变换的少女峰给了她内心的美丽,因特拉肯城两边的图恩湖及布里恩湖水哺育了瑞士最壮丽的峰峦与冰川使之四周拔地而起。它那神奇的天上之水滋润了她的皮肤,湖边的青草和浆果让她清爽放松。日复一日,使她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恢复了对生活得信心和追求。修道院的修女们很快就模仿开来,果然个个都变得天使般的美丽。
随着维多利亚时代因特拉肯城成为向往湖光山色的人士所倾心的一个城镇,这种自然的养生和那神奇“宜心草汁”的美疗方法逐步在欧洲蔓延开来。美丽的修女渐渐的与少女峰(芙蓉)融为一体了,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容方式叫芙蓉保养法。
欧琳・凯瑟琳女士是瑞士著名的皇家医学院皮肤学博士,对研究人类皮肤抗衰老课题发表过重要的学术报告。一次欧琳女士休闲度假来到欧洲著名的旅游区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因特拉肯城,小城依傍在美丽的少女峰(芙蓉)山脚下。在当地众多的传说故事中,很多都与当地的几种神奇植物和冰川之水有着密切的联系,细心的欧琳女士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采集了大量的名叫宜心草的植物带回试验室进行研究,经过长期反复的研制、试用,最终研制出一系列有着非凡效果的护肤品。
1982年欧琳女士将理疗中心正式更名为芙蓉,并采用特许连锁的经营方式迅速在欧洲各地发展。欧琳女士的理疗院也因此名声四扬,在当地人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天使夫人。
篇3
一、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
“回族文化是在伊斯兰文化(含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突厥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蒙古文化、藏文化等交流、融合,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以伊斯兰文化的价值观为核心、以汉文化为依托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2]河南省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教作为核心和枢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河南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原特色的文化体系。
1.清真寺建筑文化
清真寺是回族群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婚丧事务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也称礼拜寺。“河南现有清真寺近千坊。”[3]仅开封市就有东大寺、朱仙镇寺、王家胡同寺、文殊寺等著名清真寺。其中,东大清真寺位于清平南北街,占地十余亩,现存有清康熙年间的《重修大梁清真寺碑记》。1963年被定为开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该寺经常有国际友人参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阿拉伯等国家伊斯兰教的许多著名人士都曾光顾过此处。英国电视台以及国内几家电视台曾到东大清真寺拍摄影视节目和新闻照片。
2.商业文化。回族有经商的传统
河南省回族的商业活动范围广、项目多,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族商人大多本着“利大大干,利小小做,无利不做”的原则,把资金和人力投向获利多、社会需求量大的商品经营上。除牛羊贩卖、屠宰、加工业、运输业外,宗教用品、装饰品、生产工具、运输牲畜及车辆所需配件、山货土产、刀枪药品等都是他们的经营内容。
3.饮食文化
河南省回族的饮食基本上遵循伊斯兰教《古兰经》的清真饮食原则,具有特有的历史传承性和融合性,是回族人民历经千年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食物讲究清洁卫生,以防病保健为原则,提倡食用合法、佳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动物、植物、矿物等食品。除保留有回族的饮食禁忌外,河南省的回族喜食传统饮食中的包括罐汤包子、羊肉汤、小炉馍、油茶、粘面糖糕、粘面哈拉豆、花生糕、糖葫芦等食品。
4.节日文化
在穆斯林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要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开斋节又称“大尔代节”,是回族穆斯林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节日,回族穆斯林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拜邻居,互相问候。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开斋节后第70天举行,穆斯林们衣冠整洁,上寺会礼。典礼之后,开始访亲问友。圣纪节传说是诞生的日子,也是逝世的日子,故又称此日为“圣忌”,这天要集会、诵经、赞圣、讲述圣人的事迹,还要聚餐,俗称办“圣会”。河南省诸多回族文化资源是回族文化与河南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中,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文化进入市场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由之路。”[4]
二、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文化产业的一切产品都必须具有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的特性。可以纳入文化产业范畴的行业有旅游业,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业,社会性的娱乐消遣业,社会生活及娱乐性的大众传媒如报刊杂志,提供多方面文化信息的书籍出版业,商业性的文化艺术演出与会展业,竞技性体育的商业化操作以及娱乐性的体育表演等,艺术以及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业,各种收藏业,等等。”[5]2003年,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提出“中原崛起的目标,核心是经济内容,也包括了人文指标和社会稳定的内容。实现中原崛起,加快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必须改革发展稳定全面推进。”[6]“2005年,河南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百亿,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跻身于全国前九位,被文化部誉为“后发先至”,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7]目前,河南乃至全国各地回族的餐饮业都较发达,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清真食品龙头企业。其中,郑州市、开封市等地的清真餐饮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塑造出了一些具有回族特色的优秀品牌。郑州市“天方”牌方便面;开封的凤鸣斋回族食品、马豫兴桶子鸡、白记花生糕、海陆红火锅;南阳市的甲林清真肉食有限公司;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清香斋饭店的清真菜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探索、起步、培育阶段,发展力度相对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1.发展回族文化产业的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受思想文化和自然社会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商人从事小商小贩式的贸易,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一些回族穆斯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忽视文化建设和软实力,没有正确认识发展回族文化产业和发展经济的关系,经济文化一体化观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2.回族文化资源未充分利用
与河南省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及民俗风情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的情况相比,回族文化却面临着“养在深闺没人识”的尴尬。大量有价值的回族文化资源如节日庆典、传统体育项目、清真寺建筑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地、有效地转换成文化产业的内容;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欠缺;对现实文化资源的提炼和加工还很肤浅粗糙,
3.回族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品牌少
回族文化产业组织大多处于经营分散、低水平、竞争力不强的粗放经营状态,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始终不能提升到相应的产业层次和规模。90%的回族经营规模偏小,财力不足,基本上没有竞争力。此外,由于回族文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的途径过少,导致回族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与现代知名文化产业的品牌影响力相比差距很大。
4.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缺乏
河南省回族文化企业既懂文化又懂现代企业管理、资产经营知识、市场化运作综合性的人才稀缺,多数回族文化经营者仍然按照传统的文化管理手段从事经营管理。同时,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实用型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三、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回族文化资源进行市场营销,是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如能突出特色、适当包装、形成规模、推向市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1.转变回族文化产业发展观念
政府要强化产业导向作用,制定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新兴回族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严格落实扶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回族文化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快速发展。同时,加大投资力度,积极鼓励回族群众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既经营传统优势商品,又拓宽商业领域,扩大商业发展规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显身手。
2.以文化资源开发推动回族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类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都在变迁或消失。”[8]河南省回族传统文化资源必须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使回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彼此互补,在大力培育回族文化消费市场的基础上繁荣回族文化产品,回族文化产业才能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3.推进回族文化产业科技创新
文化产业极具创造性,科技不仅能推动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而且能加速文化产品的流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上升空间。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以科技推动清真寺建筑群、穆斯林节日等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培训、回族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4.加快回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篇4
[关键词]文化产业;制约因素;外部机遇;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郑元凯,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7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73―04
当前,文化不仅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更成为了财富与价值创造的生产力之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间接的生产力又是直接的生产力。文化首先是由知识、价值观、信念、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间接生产力,当这种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传导方式融入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中去,并通过人力、物质资本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时,它便成为直接生产力。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经济主体,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进入21世纪后,人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20年前曾经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文化产业注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的总体概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培养与发展文化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充分显示了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行业增加值逐年递增。截止2005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7.44亿人)的1.7%、城镇从业人员(2.56亿人)的5.O%。实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11.69万亿元)的3.1%。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资产1.83万亿元,个体经营户拥有固定资产235亿元;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其中个体经营户收入426亿元。
2.我国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2004年我国首次公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活动的集合,并将文化产业界定为核心层、层、相关服务层三个层次,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文化用品等十几个行业(如图1)。
从内部结构上看,文化产业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文化产业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文化产业相关层有从业人员629万人,实现增加值1858亿元。核心层、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17.5:33.1:49.4,增加值之比为24.7:23.3:52.0。
3.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从消费角度来看,在美国与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已占到家庭消费的30%以上,而在我国,家庭消费支出仅有14.8%用于文化消费。从生产角度看,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0%以上;在英国,2001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l 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日本文化产业的产业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2000年达到85万亿日元,占GDP的17%,仅动漫业的年产值就在国民经济中占到第六位。而我国文化产业(包括相关产业)总增加值仅占GDP的4%,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也相对落后,不仅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即便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也存在差距。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见表1)。资料来源: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经济结构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由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属于高级的消费形态,对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很大,因此,与经济发展相同,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区域间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首先,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态。从消费水平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进人人均GDP3000―50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文化需求旺盛。如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0%,已接近发达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人均GDP500~1000美元的起步阶段,消费需求还不旺盛。从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与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上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66%、69%与78%。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仍有60%的农村人口,而农村的文化消费需求始终无法有效发展,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下,恩格尔系数相对城市家庭较高,消费结构仍然处于食品支出占主要地位的阶段。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受到社会传统、思维方式等非正式规则的影响。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受全球化影响较大,对以文化产品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有天然的接受与认知能力。相反,农村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关于勤俭、质朴的非正式规则对其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抵制作用。
2.外贸逆差的制约。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外贸顺差。然而,在文化产业领域,却呈现出明显的逆差。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快我国文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建立,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进口,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文化产品的品质。10多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然而,对文化产品进口的依赖性仍然十分强烈。
以书报期刊市场为例,2004年我国出口1700多万册书报,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
0.16%。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1。2004年我国从新加坡引进版权达156种,而输出仅30种,为5:1。
从电影市场看,2005年我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仅为15亿多元人民币,其中绝大多数票房收入被好莱坞进口大片瓜分。在国产电影中,除去少数几部知名导演参与的大片之外,其余300余部影片合计票房不过千万,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大约仅占国内电影市场总收入的1/10还不到。面对国外文化传媒产品的巨大冲击,我国本土文化产业显然在技术水平上还是管理经验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文化产品的外贸逆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3.政策法规的制约。我国文化产业体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首先,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事业性质,经营方式以事业化管理为主。即使部分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大规模企业化改制之后具有一定企业性质,但其高层管理人员仍由原来政府一级官员担任;在经营方式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仍享有事业单位的待遇,无法真正实现市场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的民营化程度较低,投资主体单一。特别是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诸如通信、互联网、传媒等产值较高的行业,大多处于政府垄断的状态,市场壁垒极高。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室内娱乐等低层次的行业,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最后,我国的文化法制建设刚刚起步,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足,文化法制建设十分薄弱。如在音像制品方面,虽然国家下大力气治理音像业的盗版,但据统计,我国盗版音像制品占整个音像制品市场的90%左右。
4.人力资源的制约。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力资源质量一直不高。特别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且劳动力结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1)技术型人才普遍缺乏。以科学技术包装文化艺术是文化产业当前的发展趋势,于是大量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利保障。然而,由于教育结构的弊病,我国的技术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普遍短缺,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在与被高科技包装加工过的国外文化产品相比之下,我国的实力相形见绌。这大大不利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只重视内容创作,不重视管理营销。我国的文化企业普遍重视文化产品的内容创作,积累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却忽视了文化企业日常运行所需要的基本人才,即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文化企业正面临来自跨国文化企业巨头的竞争压力。因此,不仅要在创作内容上更进一步,更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人员配置,培养国际化战略所需要的外语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等等。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1.人均收入提高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发展区间内,而在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经进入3000―5000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0000元大关,人均收入的增加必然伴随着消费支出增多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有资料表明,我国当前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50%下降至2004年的37.7%,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降至47.2%。消费结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有形物质消费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无形消费,其中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产品必然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lO.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4.38%,达到1032.77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1.3%,达到247.63元,文化娱乐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由此可见,人均收入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文化产品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三网合一”引发广电行业积极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首次将“三网融合”这一重大技术动向写入其中。这一举措将对未来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动向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广电、通讯、网络“三网合一”的逐步展开,广电业和电信业分业经营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使得处于核心层的广播电视产业与处于层的电信产业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广电业内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兴创意行业不断涌现。其中,数字电视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新增长点,已经形成了以青岛、佛山、杭州、大连等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断推出无线、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创新的盈利模式。同时,电视台也充分利用“三网合一”的发展契机,不断整合移动通信资源与电视节目资源,推出了许多全新的营销手段。
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吸引更多跨国眼球。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内容的载体,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文化底蕴以及国际地位。我国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并被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特别是我国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地位的历史遗址,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名人故居与遗址,以及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名山大川(如泰山)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全球的游客。另外,具有中国古典神秘元素、特别是描绘中国功夫的影视作品、戏剧也颇受国外观众,特别是好莱坞的青睐。《功夫》《英雄》等影片在北美地区都创下了不俗的票房佳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外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文化不断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与关注,必将带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开辟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建立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产业集聚区,信息流、物流、人力流、资金流大进大出,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充分释放。规模化、专业化,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消化能力、化解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传统产业具有相似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因此,各地应根据自身文化资源的禀赋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中心文化区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与扩散作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大型的文化集团企业,以此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北京市在广播影视产业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市区内拥有许多优秀的高校,其中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都是国内著名的影视专业
院校,可以发展成为以影视院校为中心母体的“簇状”集群模式。在中心院校的周围聚集起一批投资家、编剧、导演、演员、各种专业公司和大大小小的制片商,形成颇具规模的电影产业集群。可以这样说,产业集群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文化产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投资渠道。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具有明显的事业化性质,民营企业比重较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鼓励部分有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民营大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民营企业可以弥补文化产业的资金不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帮助改制中的国有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化中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介入的形式可以采取对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购买、参股、控股的形式,也可以是直接兴办各种类型的文化企业。关键是以资本和知识经济为纽带去整合现有的文化企业,扩大其经营范围,使其增值。同时,国家应通过政策法律手段,培育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并加快本土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的合并,培育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以增强我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抵御国外企业的冲击,为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做好准备。
3.加强区域协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与城乡差距成为制约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当前,东部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到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替代传统产业的阶段,中西部地区也应该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战略,作为“新兴工业化道路”的一种重要选择。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区,文化产业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特点,如果成功替代传统产业,将改写中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和路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十一32"规划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我国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堪忧,表演型人才相对过剩,技术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保证重点人才的培养。重视对技术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同国外知名文化企业的交流学习,并定期选派优秀人员赴国外学习深造。同时要加强文化企业营销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建设,各个文化艺术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在重点培养传统文化表演素质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文化企业管理素质的培育。其次,为了适应未来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应加速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训与选拔,迅速积累一批具备外语能力、谈判能力、法律知识、金融知识、旅游知识的外向型、创新型人才,使文化产业的人才结构多元化、高度化。
[参考文献]
[1]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 并购 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今年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在经济发达的省份甚至达到了6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2008年民营企业缴纳税收占我国税收总额的60%,吸纳的就业人口占就业人数的70%,可见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也踏上了海外并购的征途。
2004年12月8日,联想拆资12.5亿美元收购蓝色巨人IBM 公司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的PC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九上升到第三。
2005年底,海尔张瑞敏制定了全球化品牌战略,进行海外攻城略地。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19个海外贸易公司,8个综合研发中心,员工总数6万余人。
2009年6月24日,苏宁电器也即现在的苏宁云商以8亿日元收购日本知名电器连锁企业LAOX27.36%的股权,成为LAOX第一大股东,为苏宁走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把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收入麾下,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上演了海外并购的“蛇吞象”!
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累计投资3823亿美元,当年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651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共计2289.2亿美元,年均增速30%以上。通过境外投资,企业在开拓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
在“走出去”过程中,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统计,近年来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比重不断攀升,2011年已经达到约44%。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重要意义。民营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在增强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一个硬币有两面,我们在看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并购相比,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人才匮乏、经验不足,无序竞争甚至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境外投资日渐频繁,国外上对我国企业正常投资活动的担心日渐增多,面临的政治干预风险也有所增加。
一、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在境外投资中,虽然国企仍是主力军,但民营企业的地位也在不断的上升。2008之后,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变得尤为活跃,纵观近几年民营企业境外并购的案例,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
1.数量多,但单笔投资金额较低
这也是有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毕竟中国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学人》对中国企业在2004年至2009年间的并购案例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72宗并购交易中,交易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只占12%,而国有企业占81%。据投资潮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09年7月期间,中国民营企业完成的并购交易多达33起,涉及民营企业27家,占到交易总数的46%。从交易数量来看,民营企业占据了近一半,但从交易额来看,民营企业发起的并购交易仅有33.02亿美元,远远低于国有企业188.52亿美元的交易额。
2.支付方式比较单一,一般用现金支付
近年来的交易,股票和其它证券的使用在并购中时有出现,例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 成交金额高达12.5亿美元,而实际支付现金不到4.2亿美元,其余都是通股票和债券支付。但总体看来,现金支付仍然是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主要的支付方式。虽然现金支付可以迅速地达到收购目的,但大量的现金支出也会给企业现金流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并购后整合没有达到预期容易诱发财务风险。
3.并购行业日渐增多,不在局限于资源
与国有企业紧盯海外铁矿石、石油、煤炭等资源类收购不同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收购交易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在近几年,从IT互联网、汽车制造、生物制药,到文化传媒,商业零售、银行保险等行业都能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
4.动机多元化
与国有企业一般为获得资源不同,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通过并购获得品牌和销售渠道,从而使业务在海外市场得到快速拓展,例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通过并购获得技术和研发团队,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或者通过收购在国外市场寻求补偿性资产,从而平衡资产组合,例如顺德日新收购智利铁矿;也有通过对外投资绕过贸易壁垒,从而使企业顺利进入目标市场,例如海尔当地建厂投资等,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呈现出投资动机多元化的局面。
二、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建议
1.精专战略
做精做专主业,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现代市场经济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经济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赖,整个社会的分工协作关系日益深化。例如智能手机产业,苹果公司,谷歌公司掌握了核心软件研发,高通公司控制了CPU的供应,三星则在显示屏的生产研发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富士通等代工厂则在手机组装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据统计80%以上的手机组装在中国内地完成。一个小小的手机生产就是全球分工协作的产物,更别说大如汽车,飞机的生产了。
企业在精专战略下可集中资源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比较优势,在细分市场做大做强。
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联想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跃升至第三。这次并购联想把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整套研发体系收入囊中, IBM的原有销售和采购渠道对联想来说也是如虎添翼。这次并购,使得联想无论是品牌和技术,还是管理和运营都有了质的飞跃。从这一点来说,联想的并购是很成功的。
还有美的电器投资开利空调业务,也是企业执行精专战略进行海外投资的经典案例。2010年,美的收购了开利空调子公司——埃及Miraco公司32.5%股权。2011年8月,美的电器以2.233亿美元收购了开利拉美空调业务的51%股权。通过这两次投资,借助开利的原有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了美的在国际空调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使美的在空调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大大增强。
这些成功的投资案例表明,民营企业通过并购,进一步做精做专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成功!
2.联合投资战略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经验欠缺,资本实力较弱,管理技能也相对不足,如果能够联合别的有优势的企业共同投资,既能分担风险,也能取长补短,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
2009年12月26日,顺德日新参与收购智利一座储量高达30亿吨的铁矿。同时,顺德日新也与中国五矿珠海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国五矿负责把铁矿石销售到国内,顺德日新承诺铁矿石价格低于国际市场20%到30%。民营企业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灵活的经营方式、快速的决策效率,迅速完成了海外矿山收购,彰显了产权清晰的民营企业在对外扩张中的优势。此次收购中,顺德日新取长补短,与央企深度合作,也是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可以借鉴的策略。
总之,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自身的的特点,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并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陈培尧.海尔国际化战略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8).
[2]迈克尔.波特《竞争论》
[3]张天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4(11).
篇6
摘要: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21写作秘书网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