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命安全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生命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命教育的研究状况: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早在1968年,他即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地教育思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培养负责任的好公民,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实际上就是缔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关注自身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价值,进行生命教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与个体性。它明确指出教育作为一种直面人的生命、为着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事业,必须重视对生命的理解,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命的基本特性。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课程整合的趋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赌、毒、黄的预防教育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说教、走活动式的过场,而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统筹。因此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是课程资源整合的需要。而开设相对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就可以实现对理想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禁毒教育的课程整合,以生命教育理念进行统整,从而使教育趋向完整。
二、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原因
我们学校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西南位置,校门口往南通往仙游莆田,往西北是县城的车站正对面是通往县城城区,是交通要道,车流量非常大,部分学生平时骑自行车会不按交通规则来行驶,而是反向行驶,这在车辆流动量大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况且,我们学校还是外来工子女就读的学校,这些外来工子女的父母平时都会疏于管教,经常节假日都是孩子一个人在家,那么,对于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就更加的重要。近年来,有关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火灾、自杀等死亡事故的不断上演,特别是这几年不断发生的地震,许多学生因为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理解,不擅于保护自己,导致悲剧不断发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生命教育,就可以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对的生命的认识,努力达到学生珍爱生命、教师关爱生命、学校充满生命的和谐境界。才能帮助中学生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有限性,欣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对策
(一)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每学年与全体学生和家长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其主要内容为囊括了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由学生、家长、班主任签字,并存放在学校。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管理千头万绪,为此,必须紧密联系社情、校情,根据不同时期安全工作的重点进行专项部署。
夏季来临后,随着气温上升,下水游泳、洗澡、嬉水的人群日渐增多,预防溺水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每年夏季来临前,我校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校学生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一加强与家长沟通。针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联系,有针对性地家访或约见家长,请家长加强监管,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防止学生溺水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二召开主题班会。举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班会,同时上好一节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引导学生讨论,讲述自己校园、家庭周边存在的容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和水域;要发动学生分析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提出避免溺水事件防范措施及建议,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三围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出一期预防溺水教育的黑板报,要让每位学生都知道“四不一会”的要求,即:在无家长陪伴下不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入冬后,天气变冷,是火灾、交通等事故的高发时期,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冬季安全教育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班重点做到“五个”高度重视:各班要根据本班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冬季安全教育,并在班务日志或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记载;各班要加强学生考勤,发现未到校上课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在班务日志或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记载,上报学校相关处室的要及时上报;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经常提醒学生在上午、下午放学后不要在偏僻处逗留,能结伴回家的要结伴回家;放学后或双休日不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不进营业性网吧,防止被哄骗、拐骗;行政值班人员、住宿班班主任、宿管相关人员要加强寝室检查,杜绝寄宿学生不请假外出、晚上不在寝室或不请假回家住宿等现象;教室、办公室和家里用燃煤取暖时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煤气中毒。
(三)及时警示,增强防范意识
学校要关注国内外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或学生安全事件,特别要高度关注区域内危及师生生命安全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进行警示教育,及时采取防止同类事件发生措施。我校就采取了警示教育,其效果是明显的。
安全警钟常敲响。教育部通报中指出: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大都发生在周末;都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大都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下水游泳时,有的是手拉手施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根据教育部精神,主要是教育全体师生从这此事故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家校互动警示,根据工作重要程度,学校每年发出“家校互动公开信”,书面告知学校安全管理、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等方面重要事项,公开信由家长留存备忘,但“回执”必须交学校保管,对增强家长的监护责任意识有一定作用。
(四)开展演练,提高本领
为提高学生自保、自救本领,学校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紧急避险逃生、消防灭火等演练活动。调整《生命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把安全出行、水的叮咛等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周,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对照课本体验救护等技能。
四、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篇2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
1.应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教给学生实用的求生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学校开展的次类教育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是入脑入心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1.1让生命安全教育走进课堂,要常抓不懈。
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纪念日,也不能只局限于一两次的活动,而是需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因而生命安全教育必须走进课堂。但是大多数人总是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态,在平安无事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应该把生命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并发放课本,期末要进行考试,必要时还要进行一定的面试。
1.2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逃生演练。
知识不能代替能力,有了逃生的知识,没有进行演练是绝对不行的,正如古时候的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将一无所获。因而学校应多开展各种形式的逃生演练。演练时,应该让学生参与设计、组织安全紧急疏散及防范事故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演练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教师要运用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不能只是不断地重复“夏天不能到河边游泳”之类的嘱咐与命令,而应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等之类的危险,当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开展“如果地震来临时,你正在三楼教室上课,你该怎么办?”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并且讨论要分小组进行,确保人人都可以参与。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然后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即时表演。经过一系列的教育环节,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2.家长要积极参与,并树立走安全文明之路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家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方面要给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各种帮助,以故事等孩子喜欢的方式传输一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从树人、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角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在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包括一些日常用语上,都应该给孩子良好的示范。这样才能引导孩子走安全文明之路,也才能让生命安全意识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3.政府应带动全民,加强对生命安全的宣传和投入
篇3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长沙410205;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小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我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常态化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渗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编号:XYS4S07。
作者简介:1.钟小燕(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实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开设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将生命与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 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而且事故发生也减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呈现,大部分都是将生命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 而且事故发生率也减少了。
目前, 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进行理论宣传,作为特殊的教育活动尚未真正开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了人们的安全意识[1],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2]。
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
我国0~14 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 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我国每年大概有10 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学校和社会的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 号)》,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相关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
1.2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课本和教材,重视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给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师生思维放不开、缺乏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勇气而习惯于循规蹈矩[3],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往往表现为:缺乏处理事情的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传统教育中,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尴尬与无奈。
许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报道, 一些知识竞赛,甚至用相关安全装置代替。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更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当学生真正面临危险时还是不知所措,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1.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第一,热身准备活动,防止学生受伤;第二,教学过程中强调运动损伤的相关内容;第三,教学中对学生的保护帮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第五,利用课堂对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依托“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难保护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仅仅依靠空荡荡的讲座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运动安全,缺乏体育卫生,体育急救等,使保护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1.4 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系统发展均不完善;个人认知水平低,缺乏对风险预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传授生存的安全常识,使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基本技术、技能,在实践练习中体会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命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享受生命。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4]。由于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以及大量的课外活动为载体。
因此,除了体育与健身课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生命安全的意识,掌握增强体质的有效锻炼方法和意外发生时救助的技能, 并能够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体育运动为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使学生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建立对生活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急救技能和避险能力的学习、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教学目的具有统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安全、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加以营养、健康、疾病预防、避险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辅助教学。同时,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升华,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
据相关报道,2014 年岁末, 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都表明了国人在应对突发事故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运动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运动损伤、运动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促进身体的健康是发展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护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生命意识和能力。
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策略
3.1 教育部门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 这样体育教师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好的实践。相信这一举措能为体育教师安全教育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构造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分享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供其他教师参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为新老师能够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探讨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
3.2 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生命与安全的知识和素养,加强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结合生活开发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识。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应依托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课程培训,如:“生命教育”、“如何识别危险”、“如何保护自己”等课程的培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把“生命、生存”理论放在培训课程中,改变以往培训对运动技术和知识的“再翻抄”,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为取向,以培养生命、安全、健康为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广度、渗透生存能力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gov.cn/ziliao/flfg/2006-07/12/content_333420.htm.
篇4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武术教育;融合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定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认知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回避风险、抵御危机,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和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集观念、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养成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责任的态度,增强生命安全意识以及控制风险和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培养人们认识和预防常见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综合能力。
二、学校体育存在的安全教育问题现状
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安全意识等很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1.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比较散漫,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授课效率达不到要求。2.体育教学是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身体力行,因此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教学,非常耗费体力,使教师难以保持旺盛的精力。3.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武术课程相比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尤其是男生,好胜心较强,会常常应为打闹产生冲突,这也是导致学生在体育武术课受伤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武术课程融合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时期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给学生本身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致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然而,武术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武术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传授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生命健康意识,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校武术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同向性
1.教育目的一致性
在学校开展武术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是自身的得到全面发展。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命安全问题的了解,而且还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保护自身能力和安全意识,因此,可以看出,二者都是通过教育以及实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发展。
2.教育作用相似性
武术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素增强、社会适应性的提高。首先,武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通过技术学习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而生命安全教育是要让学生面对生命安全问题时候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不仅需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学生具紧有急避险、抵抗灾害能力。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利于学生减少心理困惑,形成良好的生命观。而武术教育则能够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两者相辅相成。在社会适应方面,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武术课程则通过技术练习、游戏,促使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协作、适应能力。因此,生命安全教育和武术课教学在目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武术教学中开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五、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武术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课程模式是一种教学范式,具有典型性和简约性,构建其教学模式要与课程的内容、实施、管理等课程要素结合起来。在武术教学环节中要体现实践性、过程性、体验性以及拓展性,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应急避险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生活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途径可以结合以及几个模块:
1.结合武术特点
首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比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基础动作的同时,也要教授一些基础的防卫术,使学生能够突发人身事件中保全自己。
2.结合课堂游戏
游戏环节是体育课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通过游戏热身以减少运动损伤,为主要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游戏环节部分,提高在学生在紧急情况下防止意外伤害的能力。总之,游戏要结合武术特点,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会一些躲避灾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3.结合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课常在室外教学,尤其是武术课,环境可控性较低,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要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讲解、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在武术练习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受伤情况,不仅要妥善安置受伤学生,还要将应对这些伤病的简单处理方法和恢复方法进行讲解和传授,使学生在面能够从容处理意外事件,也减少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因此,在结合各个模块内容方面,以“主题范围”作为学习内容,不同模块之间互相配合练习和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课程整体。同时,在各个模块实施过程中,“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要相互渗透,要体现出学习的过程性。并结合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组成完整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模式。
结语
篇5
(一)生命的含义
人的生命是一个双重存在,既包含本原的自然生命,又包含超自然的价值生命。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是人的生命的三种形式。自然生命体现了人“活着”的状态,包含了人类的饮食代谢、生老病死,与大自然中其他生物的生命规律相似,源于生物学基础;精神生命表明人生存的意义,人在生存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感情上的波动,是精神层面的一种生存体现;反映了人在社会关系之中存在的价值,是精神生命在社会层面的扩展,属于社会学层面[2]。人的生命的价值以自然生命为基础,随着精神生命的不断升华,从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二)生命与运动
几千年来,人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并将不断地改善这种实践活动,使其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帮助人类更好地提升自然生命,升华精神生命,创造生命的意义,最终实现自身的社会生命。
(三)生命的发展与体育学科
存在即是合理,人的生命存在也必然有它特殊的意义。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了人类周而复始的生命过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协调、运作,充分地彰显出人的生命完整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教学教育时,不仅要力求提高自然生命的质量,更要注意到提升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体育是强身健体的身体活动,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类的自然生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无体是无德智也”,同志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体育正是指自然生命”[2]。没有健康、健全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也不能完满;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前提保证,不健康的自然生命必然会导致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难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社会,体育不仅是要“育体”,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的社会生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3]。综上所述,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对生命的意义更直观、更全面,也更基础。体育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对生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
二、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
从生命的视角考察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工作现状,必须联系实际,从学生现有生活轨迹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探索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自然生命层面不重视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在岗安全意识教育
1.轻视岗位体能的重要性
所谓的岗位体能就是在岗职员在工作期间,能否承受住各个问题带来的压力。例如,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压力,工作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并高效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一般高校教学分4个学期教学,也就是2个学年,然而在这短暂的教学期间,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各种体育竞技运动的训练,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职业岗位体能的术语、体育保健学、营养学、卫生学等一系列内容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2.欠缺职业安全意识与知识的教育
职业安全是为了防止职工在工作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采取的一系列的防范方式。职业安全对于每个行业的工作岗位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理所应当进行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然而,在整个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堂上很少会有出现有关职业安全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始体育活动之前教学生做“准备活动”时,一味做些肤浅的运动,很少有教师会教导学生怎样做可以帮助预防剧烈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教师教导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紧急的事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很多学生在自己运动受伤或者看到同学受伤后惊慌失措。高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二)在精神层面忽视安全意识的教育与引导
1.岗位工作上的心理教育
职业心理属于心理学范畴,包含个体的自身气质、个人情感、道德观、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包括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能力,从事职业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标准等心理素质。各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的教育,体育作为高校基础的必修学科,关系到个人生命健康的发展,理应领导并服务于其专业,因而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应该融入有关职业心理的教育。在如今社会,高校的体育类教科书并没有表达出对学生职业体能以及职业心理等方面培养的重要性,仅仅就学生的思想教育展开了长篇大论,思想教育虽然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健康发展,但是对于职业心理相对薄弱的部分学生来说,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2.重视学生的挫折教育
高校学生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在其他高校学生眼中是差等生,也被认定找不到好工作。这些偏见会造成这些高校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这些学生在刚进入高校时,这种挫败心理极其严重,出现自暴自弃、不自信、不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等消极心理。利用体育教学中频繁出现的竞争实施挫败教育必然会事半功倍。然而,众多高校并没有重视挫折教育,使学生总沉浸在挫败感中,无法体会健康精神生命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有鲜明的奖惩制度,那些受到惩罚的学生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一旦没有及时改变这些学生的想法,生命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自暴自弃越不被人认可,越不被认可越自暴自弃[4]。挫折对于人的生命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挫折比顺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与能力,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后没有勇气再爬起来。现如今,对于挫折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还有待探索,有关如何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忽视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
所谓的服务意识就是自发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援助和服务的一系列思想和行为方式。个人应该随时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热情周到礼貌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职后地位也相对较低,包括诸多的服务类行业,如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护理专业等。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是为了他们以后要从事的服务性行业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考虑,而且与学生将来是否可以出色地融入各色各样的人群当中完成工作息息相关[5]。在高校体育课堂上,教师很少提到让学生帮忙归还器材,清理场地也没有很好地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很少自己主动地去帮忙、去服务,这种现象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从另一方面讲,高校体育教育影响着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不利于高校学生主动服务社会。
三、“生命”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路径分析
从大量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对于学习热情,只要学生热爱学习,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现课程对自身生命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对于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一样的,而此时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一)“岗位主导”教学模式
身体健康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基础,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强健体魄的功能,以便增强学生职业岗位体能,为了贴近生活以及未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学生应该慎重选择科目内容,以便发扬学有所用的精神。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专业,应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比如,未来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并对站姿有所要求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发展腿部力量及耐力上,还应该教学生如何进行肌肉的局部放松,以便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理念,为学生的自然生命服务。除了强身健体,体育对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触觉变得更加敏感,反应更加灵敏,发生突发事件时可避免措手不及的情况,在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练就了一种遇到事情不慌不乱的稳重意识。对处于工作第一线的学生,高校更应该加强学生在工作中的岗位安全意识,将教育的重要放在学生的生命安全防范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平安地完成学业[6]。在高校的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机械设备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学生在操作机械前必须首先进行安全检查的意识,强化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保证他们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健康安全地成长;还可以模拟紧急救护场景,训练学生处理伤害事故的能力;在就业前,教师应该和学生谈谈亲情和友情,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生命对自己和家人的幸福都是息息相关的。
(二)结合“职业规划”教育,通过拓展训练进行生命教育
“职业规划”是教育界的理论家为了提升就业现状而提出的[7]。现阶段,就业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职业规划”可以端正高校学生的择业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就业质量。高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帮助和教育,每个行业对就业者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该通过组织不同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真正的职业理想,为自己设计专门的职业规划。对于不同的专业,也应该有不同的训练,例如,营销专业,他们主要需要学习与人交际能力,因此,在训练中就必须把增强学生的信心放在首位,比如,进行穿越单杠自制成“电网”的训练。总之,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体育本身可以很好发挥其体验性特质,利用高校现有的器材,进行临场面试,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让学生面临失败、挫折,让学生可以重新看待失败、挫折,重新站起来,树立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精神层次方面的质量。
(三)加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生命,安全出行》。
我们经常会听到和看到各类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有行人乱闯红灯、不走人行道,有司机不按交通规则行驶。总之,一些小小的过失,都有可能造成生命逝去,财产受损,那是多么可怕啊!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回陕西老家,车到湖北路段时,我亲眼目睹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那是一辆大货车将一辆小轿车撞到路边水沟里去的情景,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时,大货车已侧翻在路边,前方的小轿车翻倒在水沟里,车身严重变形,各种年货散落在地。小轿车里的两个人,其中一人重伤,好在当时救护车已经赶到。还有一人躺在路边一动不动,估计已经身亡。唉,又是一起交通事故,又是一条宝贵的生命!这个人的家人再也等不到他回家团聚过年了,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好难受啊!
最近,在深圳电视台的《第一现场》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在龙岗区的一条路上,一辆泥头车将一名小学生活活碾死在车轮下,并拖出去50多米远。路上血迹斑斑,场面真是惨不忍睹。我真希望能把肇事司机告上法院,让他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可是事故发生后,司机逃逸了。这个司机太没有良知了,太不珍爱他人的生命了。那可是一个孩子阳光般的生命呀!如果车轮底下的是他自己的孩子,他会怎么想,他的心会不会很疼?
我在放学的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行人翻过栏杆,横穿马路;有的行人不走天桥,独自穿过马路;有的同学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更危险的是,有的同学竟然在马路上踢球。这些情形真是让人惊心动魄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交通事故,真发生了交通事故,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关系着亲人和家庭的幸福,它是那么宝贵。如果大家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守法出行,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伤于车祸,死于车祸了。同学们,请遵守交通规则,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篇7
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很多的农村小学都进行了教学点的布局调整。调整后,离校较远的一部分学生纷纷和别的同学合租车辆往返学校。由于合租的车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威胁了学生的人生安全。所以,我们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建立建全接送车合理的监督、使用机制,保障学生往返校园的人生安全。
【关键词】农村小学接送车问题交通安全非法营运保障学生安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小学生源、师资的不断变化,全国各地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很多地方都对村小的布局进行了调整。不少生源少,距离适中的村小都暂时停止了招生计划;个别偏远一点的村小也逐渐只招收中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重新组合创建班级的方式一起到中心校学习。村小教学点布局调整后,部分被合并到中心校上学的学生上学面临这一个严峻的问题:路程较远,而交通很不方便,学生上学、放学乘车难。学生上学、放学乘车难,很多家长不得不自驾或租用各种车辆接送学生。于是自行车、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微型面包车、拉货的卡车……纷纷驶上公路;新车、报废车、有牌照车、没牌照车……都“朝气蓬勃”涌上校门。这样一来,学生是有车辆接送了,但是接送车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了:①用车一点也不规范。不管是新车还是报废车;也不管是两轮车还是三轮车;更不管是客运车还是农用车,有证车还是无证车全部上路;②驾驶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的驾驶员是经过了专业的培训,技术过硬的专职人员;而有的驾驶员纯粹是现买现开的“黄司机”。这些“黄司机”不仅对驾驶技术不是很熟练,对路况、路标、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都不是很熟悉。遇到紧急情况时,更不能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③严重超员现象严重。由于很多学生上学、放学都是和别的同学合租一辆车一起回家。所以,同一辆车上同时装载了同一条线路上的许多同学。我们对周边十来个乡镇学生乘车的情况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40多辆接送车普遍存在着严重超载的现象,它们的载客量普遍达到了正常载客量的2-5倍。就拿我们乡三村到五村这条线路来说,乘坐接送车上学、放学回家的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合计约130多个学生,但是用来接送的车辆仅仅只有两辆面包车和一辆小客车。按照面包车每辆乘坐7人,小客车每辆乘坐13人来计算,这三辆车的载客量达到了安全乘车的4倍多,每辆车上“见缝插针”、密密麻麻的全是学生,学生在上面别说什么坐着,就连站着舒服一点的位置都没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④证照不全。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门的校车,这些临时拉客的车主绝大多数都没有相关的运营证照,几乎都是在非法营运。如果发生事故,家长也就面临着无处索赔的尴尬境地;⑤接送学生的秩序混乱。由于这些接送车都是家长私下和司机达成的口头接送条约,所以不同的车辆和不同的线路来接送学生的时间也不大一样。这些车辆来到学校门口之后,往往只图自己方便。车辆乱停乱放,学生上下车时乱成一团。学生们为了抢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往往拼命往车上拥挤,稍微不小心就会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由于学生实在太多太拥挤,车主清点人数也非常困难,他们往往都不会清点人数,学生有没有上车他们心里也没底。接送车凸显的问题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悬在孩子们的头上,一不小心,就会发生让学生及其家庭支离破碎的危险。湖南衡南校车坠河事故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摆在我们的面前。可以说农村接送车问题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去解决。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听到湖南的交通事故中有学生伤亡非常悲痛。他认为,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的学生,往返校园的路途上的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1.农村学生接送车混乱的原因剖析
接送学生车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混乱的场面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农村生活的现状让接送学生车出现成为必然。村小布局调整后,很多的孩子们上学的路程较远。就拿我们乡的情况来说,四村、五村、七村、八村、九村、十一和十二村的很多学生上学的路程要超过5公里,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达到了7.5公里。农村学生的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私家车,学生如果步行上学、回家的话,几乎每天都要花掉两到四个小时。如果要保证按时到校上课,距学校远的家长和学生几乎要四五点钟就开始忙着准备。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到外面去打工了,爷爷奶奶在家里既要干活又要带孩子,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接送学生去上学。自己买车或者是合租车接送学生成了绝大部分家长的必然选择。
1.2安全意识的淡薄是滋生接送车混乱的肥沃土壤。农村的很多家长既不懂安全知识,又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往往只管学生有没有坐车到学校去上学。至于学生坐的是什么车,证照是否齐全,车上是否超载,学生坐车是否安全……他们往往视而不见。在我们学校还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可笑又可悲的事情。有个家长看见三村到五村的接送车严重超载,向交警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第二天,车主就不敢让超载的学生上车了,那些没有上车的学生家长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反而想通过乡政府的黄书记让车主把这些超载的学生一起载走。由此可见,这些家长的安全意识已经淡薄到哪种程度了。
1.3经济利益是驱使接送车混乱的巨大动力。农村的经济条件普遍要差一些,很多的家长为了节约钱,往往还主动的让接送车超员超载。因为人越多,每个人所出的租车钱也就越少。车主为了节省油钱,往往把需要几趟载完的学生“打包”做一辆车就载走了,这样既节约人力,又节约成本,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辆摩托车载着四五个学生在公路上行驶;一辆客车载着七八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疾驰。而且,为了拽住这条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多的摩托车、面包车加入了接送车的行列,让本来就不够有序的场面变得更加的凌乱。
1.4监管不力是接送车产生混乱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的接送车几乎都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同时进行的,几乎每个乡镇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偏远路线都有学生接送车活动的影子。监管的面积广,人员多,主管部门很难抽调足够的人力进行大规模的监督、检查,这就纵使了接送车大量的进行非法运营。
1.5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简陋是接送车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的乡镇小学,办学条件相对来说要简陋一些,很多老师在学校都找不到一间住宿的房间,更不用说让学生住宿的宿舍了。就拿我们县来说,全县一共是八十来个乡镇小学,但是,有条件让偏远学生在学校住宿的不会超过一掌之数。学生不能住宿在学校进行学习,路途远的同学就只好和别的同学租车上学了。
2.农村学生接送车混乱场面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培养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老师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知识、交通法律法规和日常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深入到每个村,每个组,每个小区,每个家庭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尤其是要把近年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每个学生和家长了解到安全乘车的重要性,自觉地抵制破旧车、无证车,拒上超员车。没有了“市场”,这些不合格车辆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这些车辆自然就淘汰下线了。
2.2加强协调和监督的力度。学校要经常和家庭、车主进行协调和沟通,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和家长、车主交换意见,及时的进行解决。交警部门要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的监督检查,增派警力,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接送车超员、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使用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接送中小学生。同时要加强路巡、路查,一经发现立即暂扣其车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恶劣的,该拘留的坚决拘留,该吊销吊扣牌照的坚决吊销吊扣,对报废车辆要坚决予以报废。同时,职能部门要制定接送车的使用、监督管理办法,让接送车的使用有章可循。哈尔滨市在2007年就出台了《哈尔滨市接送学生车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不仅对接送车的使用车辆、驾驶员的驾龄、职责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还要求车主和家长签订合同,要为学生买保险。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很好的借鉴。
2.3要探索和完善农村学生接送车的使用机制。要解决接送车的问题,其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由政府统筹安排,学校统一使用校车接送。但是依靠政府财政全额投入也很不现实,很多中西部的县财政力量明显不足。因此,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必须走出一条社会化的路子,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由政府和学校牵头,联系当地的公交车,由他们统一安排车辆进行接送。也可以向交警部门提出申请,投标在社会上公开招租合格的车辆对学生进行接送。至于接送的费用,我们可以采用一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即:财政补一点,学校支一点,家长给一点,社会捐一点。正如王旭明所说:“解决往返学校的交通问题上,经费是一个难题。目前的现实是有些县级财政力量不足,政府全包全揽当然最好,但在短期内不现实。目前我们不能走只靠政府一条路,要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社会公益机构的赞助是一个方面,政府、学校与家长共同投入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2.4加大对农村小学资金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小学的建立。村小布局调整的举措已经实施了十来年了,它对整合我们教育教学资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条举措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继续实施下去。因此,我们可以把眼光发得长远一些,加大对农村乡镇小学的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立,在需要接送学生相对集中的乡镇小学修建供学生住宿的房舍。学生有了食宿的地方,每天就不用车辆接送了,接送车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生命至上,安全为重;一人平安,全家幸福。孩子们既是祖国的花朵,又是家庭的宝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牵挂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心。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全社会应该积极的行动起来,相互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农村学生接送车的问题,保障学生上学放学的生命安全,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1]《湖南衡南校车坠河事故续:三轮车接送学生曾有上报》2010年12月28日01:49新京报
篇8
(一)交通安全
1、购买车票务必到指定的正规地点。
2、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超载、无牌无证车辆回家或外出。
(二)财物安全
1、节假期间请大家务必保管好自己的财产,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寝室内不存放过量现金。
2、银行存款务必使用个人密码,金融卡与身份证分开存放,以防冒领。
(三)宿舍安全
1、请最后离开宿舍的同学,检查好门窗、电源、水龙头是否关闭。
2、留在校内同学要注意进出宿舍的外来人员,如遇可疑情况,请同学们主动查问并及时向值班人员、保卫处报告。
3、保管好自己宿舍的钥匙,请勿将钥匙转借他人或请他人保管,寝室内切勿私自留宿外来人员。
4、在寝室内切勿使用明火或违章电器,以免引起火灾,造成人身财产安全损失。
(四)饮食安全
1、注意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增强自己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人身安全,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2、劳逸结合,不暴饮暴食,科学安排生活节奏。
(五)路途安全
1、离校学生要及时与家中取得联系,告诉父母自己的行程。
2、到家后请及时与各班班长报平安。
3、假期内不私会网友,外出期间提高警惕,谨防受骗和被盗。
4、外出的同学,请注意防盗、防骗、防交通事故。
5、旅途中与家人、同学保持联系,告诉近况和行踪。
遇事冷静,及时报告!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假期快乐!健康平安!
备注:清明节假期时间为2018年4月5日(周四)至4月7日(周六),共3天。4月8日(周日)上班,补4月6日(周五)的课。
篇9
《生命安全教育》读本内容较多,教材很厚。而要在有限的课时(间周上一节)里让学生学习了解这么多的内容就有可能囫囵吞枣,为使学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精选内容,整合知识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编排把四年级第一单元“绽放生命光彩”和“吃出健康来”进行整合。第二单元的“安全出行”和“安全才快乐”进行整合。第二单元“安全出行有规律”和第五单元“灾害来临会躲避”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和连贯。同时把四、五年级教材内容根据本地情况删减了“网络安全”的内容,还删除了四年级“豆浆煮熟才能喝”,五年级的“轮滑潇洒莫摔伤”“规范乘坐轨道交通”。这些内容城市学校适合,我校处于山区,学生几乎没有接触,但告诉学生可以课后自主了解。
二、灵活处理内容,突出生活性
在整合、删减教材后,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处理。我校是山区农村学校,结合这种情况,在教学五年级第5课《超载校车我不坐》时,因为我校没有校车,学生上学回家乘坐的是公共汽车或摩的,我就教育学生只能乘坐安全可靠的公共汽车,坚决不要乘坐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黑摩的。又如教学《食物中毒会应付》时,就山里人们在夏季喜欢到山林中采摘一些蘑菇和菌类进行食用的习惯,专门针对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了可食用蘑菇和毒菌的分辨。还有《防止人身侵害》,教育学生在山路上行走要有家长护送或与别人结伴同行,不要受诱惑而上当受骗。这样有针对性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处理,就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因为经常接触和经历,学起来就有兴趣,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得也牢固。
三、演练场景再现,突出实践性
俗话说:“嚼破嘴皮子,不如试一试。”很多安全知识只靠嘴说,学生只当耳旁边风,甚至不把当回事,对老师所强调的安全知识也只是随声附和。如,四年级《安全燃放鞭炮》一课,可以实际用一个鞭炮燃放进行实验,看其产生的威力有多大,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安全燃放鞭炮。《识破招摇拐骗》可下载相关视频播放,然后让学生学会识别骗子的伎俩。《地震来了巧躲避》可以进行防震演练,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躲避和逃生。还有《学会使用液化气灶》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安全使用。通过实践和亲自体验,学生才能把安全知识植根于大脑之中。
四、歌谣原创、自编,突出体验性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安全教育;策略
一、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三个事例感受生命的存在,引导学生对生命发出感慨,并适时补充作家杏林子人残志不摧、坚强面对生活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达到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
二、善于捕捉教学契机,传授安全救护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传授安全救护的方法,润物细无声。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教师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外出时如果迷路了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听此一言会发散思维,交流一些安全自救的方法,然后教师再引入课文:“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么解决迷路的困难的?”这样既完成了课文教学的导入环节,又向学生传授了安全救护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精彩描写方法的同时,教师可伺机讲解一些地震防护自救的常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补充一些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件,让学生感悟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又如,《桥》一课讲的是一位老支书在山洪到来之际,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村民转移,在危难当头舍己救人的事。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相机给学生传授一些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措施,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安全防范技能。总之,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在备课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教学契机,适时向学生传授安全救护的方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注意安全。
三、巧妙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安全防范意识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小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课文《乌塔》讲述了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乌塔是怎样做到安全防范、保障自己旅途安全的。抛出这样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节奏,解决了本篇课文的难点问题,又引导了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旅游安全防范,增强了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小学生可否独自旅行”这个辩题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安全防范意识。
四、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颖的语文教学形式,学生们比较喜欢,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也可以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学生需要走上街头,对错别字进行调查,教师要在活动开始前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联系家长,在家长的监管下开展课外活动,保障学生安全。如,在开展“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两面性,一方面网络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拒绝网络诱惑,要学会安全上网,避免沉迷网络。再者,为了更系统地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开展一次“安全你我他”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动员孩子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知识,了解安全常识,举办安全故事会;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安全知识手抄报、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教育征文比赛等。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又丰富了安全教育文化。
五、活用识字学习材料,传授安全防范知识
中国汉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挖掘安全教育内容,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如,在教学生字“灭”的时候,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火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灭火,学生会回答:“用物体覆盖,用水浇灭。”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启发学生记住“灭”的意思和写法,还顺势将灭火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为安全教育留有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出安全教育因素,安全教育要时时讲、常常讲,杜绝安全隐患,让学生心中安全警钟长鸣,让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自救能力不断提升,让每个学生平安、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人杰,邓云洲.大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