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篇1

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较2007年大幅回落4个百分点,达到七年以来最低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低于上年水平;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进入调整期

2008年,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政府灵活准确的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从“两个防止”调控目标,调整为“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取得了良好成效,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

(一)GDP增幅逐季下滑

我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12.7%后,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持续回落,2008年二季度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已回落到10.1%,接近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但随着2008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我国经济去年四季度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迅速恶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明显增加。

中央迅速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做出调整,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开始取得一定成效。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较2007年大幅回落4个百分点,达到七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仅增长6.8%,逐季回落趋势明显。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041万吨,增产305万吨;早稻3158万吨,增产6万吨;秋粮37651万吨,增产2379万吨。油料、糖料预计分别增长12%和6%以上。肉类产量继续增加,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7250万吨以上,增长5.9%;生猪年末存栏增长4.5%。

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去年下半年我国工业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生产增长放缓,出口明显下滑,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随着中央及时采取了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12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小幅回升,经济运行显现出一些回暖迹象。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6.2%,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四季度增长6.4%。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9%。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速回落慢于重工业,全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和13.2%,增速比上年回落4个和6.4个百分点。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工业产品销售率97.7%,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全国27个省份生产增速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回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1.6%、15.8%和15%,增速比上年分别回落6.2个、5个和4.6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汽车、化工、钢铁、电力等为代表的部分重工业行业产量出现负增长。

(二)价格增速波动较大

2008年,价格走势总体特征表现为前高后低、大起大落,各月价格水平同比涨幅波动幅度为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年。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经济过热的苗头,物价上涨较快。2008年2月CPI最高增长达到8.7%(十年最高值)。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搞活流通、对中低收入者增加补贴的措施。去年9月份以后,随着调控政策效果显现、翘尾因素回落、国内需求收缩,CPI 逐月回调,去年9~12月分别为4.6%、4%、2.4%、1.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6%,农村上涨6.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4.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5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5.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82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受国际石油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2008年1~8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去年7、8月份达到最高水平10%左右,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形势紧张。此后PPI急剧回落,去年12月转为下降1.2,四个月内骤然下降10百分点。PPI的快速下跌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收缩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市场供给,使产品生产缩减,对于工业生产的增长无疑雪上加霜。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9%,涨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涨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在住房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加快、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在2004~2007年出现大幅度提升。自2008年8月份开始,住房价格开始高位回落。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 涨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0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1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 万人的10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3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的1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初步显现。2008年第三季度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6万人,第四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明显减少,去年四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6万人,比去年三季度末增加56万人。与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0%相比,四季度末失业率上升0.2个百分点。

(四)外汇储备5年来首度下降

2008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同比少增441亿美元,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外汇储备增速终于出现放缓迹象。其中,去年10月份外储减少近259亿美元,出现5年来首度下降的局面。外资流入平稳增长、国际收支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稳是外储变化主要原因。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呈前快后缓之势,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6.5%,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单边市场运行态势显著改善,双边市场特征不断显现,对美元汇率升值仅为0.34%,全年升值6.87%;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10.35%;对日元汇率贬值15.32%。自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200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达21.11%,对欧元汇率升值3.39%,对日元汇率贬值3.33%。

二、三大需求有所放缓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外部环境趋紧的背景下,三大需求出现不同程度降温。一是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形势严峻;二是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三是消费热点降温,短期内很难有其他消费热点可以替代。

(一)消费需求较快增长,投资与消费渐趋协调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随着消费的提速,消费与投资增长速度的差距,由2007年的9个百分点下降到2008年的4.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与消费的运行渐趋协调,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迈出重要步伐。但必须注意的是,消费领域消费热点降温、消费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负增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7%,降幅比年初扩大15.5个百分点;全国累计生产汽车932.36 万辆,销售汽车936.33万辆,产销增长率分别为5.05%、6.56%,增幅同比回落了16.87个百分点和15.21个百分点,成为自1999年后首次跌破10%的年份。

(二)投资增长有所趋缓,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各国的投资信心,导致2008年9月以来,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去年12月降至22.3%,较年内高点下降了7.3个百分点。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不利影响,政府在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对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低于上年水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 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三)进出口规模出现萎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2%。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去年第4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萎缩,尽管国家几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但外贸形势仍相当严峻,去年11、12月份进出口出现多年来首次单月量价齐跌。去年11月进出口总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份跌幅则进一步加深到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目前我国进出口占GDP比重达69%, 出口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外向型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的负面冲击。

三、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幅回落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前高后低、逐月快速下降。全年财政收入61316.9亿元,同比增长19.5%。低于2007年32.4%的增速水平。其中去年10、11个月财政收入出现多年少见的负增长。去年前11个月,我国实现了1.224 万亿元的盈余,并且2007年也有财政盈余。但为了刺激经济,2008年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去年12月当月全国财政支出16601.69亿元,同比增长30.8%,全年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同比增长25.4%,导致全年出现1110.13亿元的财政赤字。

企业效益水平下滑,亏损面扩大。去年前11个月,全国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同比下降31.8个百分点。分月度看,去年1~2月增长16.5%,去年3~5月增长23.1%,去年6~8月增长17.3%,去年9~11月下降26.2%。在39个工业大类中,3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879亿元,同比增长1.8倍;企业亏损面达到18%,同比扩大3.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放缓。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353亿元。

四、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加快,贷款增加较多

与经济运行态势相对应,去年上半年我国金融调控持续从紧,货币供应增长相对平稳,M2增速持续低于M1增速;下半年金融调控适度放松,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五次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缩短央票发行期限,减小发行力度,信贷总量控制松动。

篇2

(一)2010年全年工业经济走势判断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2010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1、“促内需、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工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仍然存在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2009年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11年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3、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变数

受全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2011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调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形势,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贸易政策,不断改善出口环境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篇3

一、规模工业恢复性增长,但部分产品产量下滑。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5.87亿元、增长15.6%,完成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5.4%。其中,4月份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较2月和3月分别提高41.5和20.5个百分点。7个县市中,除耒阳和常宁受冰灾影响较深、恢复较慢外,其余5个县都有较快增长,其中*县、祁东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3%和32.6%,*县、衡*县、衡*县的增速也接近或超过20%。

1-4月,我市原煤、有色金属、原盐、电力电缆、钢材、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3.6%、22.9%、16%、4.5%、4%、0.1%。十大规模企业中,耒阳阳光金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衡钢集团等3家企业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0%、26.1%和1.9%。

二、城镇投资稳步回升,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1-4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投资27.82亿元,增长16.4%。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两大投资主力,投资额占全市47%。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1-4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4亿元,增长55.5%,其中4月份完成投资4.08亿元,占今年前4个月50.7%。今年以来,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24.1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3.68万平方米,完成销售额45622万元,分别增长120.4%、33.8%和91.7%。

虽然今年1-4月全市城镇以上投资增长16.4%,但仍然低于年初计划目标3.6个百分点。截止4月底,全市城镇施工项目202个,仅增长1%,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85个,增长1.2%;本年投产项目10个,下降44.4%。全市拟实施的100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仅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3%,较2007年同期减少2.9亿元,下降12.7%。全市完成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只有湘衡盐矿盐硝环保工程、农村通畅工程和蒸湘南路延伸工程3个项目。

三、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但物价仍然高位运行。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亿元、增长22%,其中市区52.05亿元、增长25.6%,县城13.14亿元、增长23.9%,县以下37亿元、增长16.7%。餐饮业持续火爆,批发零售贸易业稳定增长,全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05亿元、增长23.5%,批发业零售额11.41亿元、增长21%,零售业零售额71.31亿元、增长21.8%。

受食品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水平仍然高位运行。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在构成物价指数的8大类商品中,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商品分别上涨23.1%、9.1%、4.3%,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分别下降1.3%、9.8%、2.4%、0.7%、0.7%。4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7.6%,较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12.9%,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5.9%,较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但对外贸易发展趋缓。1-4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78亿元,增长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17.6%;上划“两税”收入4.02亿元,增长1.8%;上划中央所得税2.66亿元,同比减少12.1%。在财政收入中,税收达到17.53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8.6%。其中,国税收入9.75亿元,同比减少4.3%;地税收入7.78亿元,增长21.4%。金融方面,截止4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2.15亿元,比年初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356.41亿元,比年初增长6.8%。贷款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工业短期贷款余额23.19亿元,比年初增长23%;农业短期贷款余额56.75亿元,比年初增长9.1%;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7.07亿元,比年初增长34.6%。

篇4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下,全市经济下滑势头有所趋缓,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仍处于调整中,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进一步发展,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较好,农、林、牧、渔各业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副渔业产值34.92亿元,同比(按可比价格下同)增长5.49%,其中,农业增长7.53%,林业增长4.96%,牧业增长4.92%,渔业增长3.87%。种植业中蔬菜产值增长7.53%,畜牧业中家禽产值增长12.44%。一季度,全市出售及自宰的肉禽达1333.06万只,禽肉产量达1.94万吨,同比增长14.45%。全市肉类总产为10.3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8.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90%和6.86%。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市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工业均处在低位运行状态。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5.15%,比上月回落了16.8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17亿元,增长16.7%,增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0个百分点。但与去年11月、12月大幅下滑的情况相比,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二是**石化效益有所好转。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55,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整体好转,主要是**石化效益有所好转所致。1-2月,中石化**分公司实现利润1.1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亿元,实现利税近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成多,去年同期利税为负。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二是企业开工明显不足,企业用电量持续下降。一季度部分企业处于设备运转较低的状态。反映企业生产的重要指标用电量明显下降,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41641万千瓦时,比上同期下降20.95%。1—3月份用电量为11457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1.51%,这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状况仍很困难。

三是工业品出口受阻严重,产销衔接水平降低。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为159.44亿元,同比仅增长2.03%,其中出货值为9.87亿元,同比减少7.17%,这是近年首次出现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76%,同比下降3.65个百分点,销售不畅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即城镇50万元以上、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同)7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投资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上月下降6.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去年1—3月投资增幅为62.2%,是20xx年月度增幅最快的月份)下降28.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87亿元,同比增长27.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0亿元,同比下降16%;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45.5%。其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 元,同比增长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三是县域投资增长较快。八县(市)投资完成50.15亿元,同比增长32.6%,城区完成投资22.67亿元,同比增长21.5%。

四是房地产投资下降。从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情况看,今年1—3月完成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5.2%。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碧桂园完成投资4亿元,导致去年同期基数高。从商品房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7.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销售额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83.2%。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逐月回落,至今年2月份同比上涨仅为0.2%,3月份则进一步演变为下降1.6%。从类商品看,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0.1%、4.3%、0.6%和0.1%;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价格分别下降0.7%、2.5%、0.1%和9.7%。

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亿元,增长15.4%,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3个和3.35个百分点,为20xx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5亿元,增长19.3%,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6个和1.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19.48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9.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3亿元,同比减少4.2%,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7个和38.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37亿元,同比减少16.5%。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6699万美元,下降3.71%,其中,出口4813万美元,同比下降15.29%,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原因是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我市一部分外贸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数量下降,资金回笼放缓,经营利润下滑。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3179万美元,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同比仅增长1.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6.3%。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篇5

2006年4月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总揽全局,突出“崛起苏中、跨江争雄”主题,咬定“三先一争”目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全面实施“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主战略,聚精会神、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当前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1、经济总量呈现三个持续走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持续走高。1-3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其中一产增加值亿元,增长%;二产增加值亿元,增长%;三产增加值亿元,增长%。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7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17元,增长17.2%。二是工业经济总量持续走高。1-3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10.8亿元,增长48.6%。其中规模工业产值97.5亿元,增长41.5%。三是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走高。1-3月份,全市实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38.3亿元,增长45.2%;实现利税6.45亿元,增长61.8%;实现利润3.6亿元,增长65.8%。全市财政收入高开高走。1-3月份财政总收入增幅是去年同期的2倍;一般预算收入达2.25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是去年同期的4倍。

2、项目投入保持三个快速提升。一是投入总量快速提升。1-3月份,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其中工业技改投入亿元,增长%。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二是单体规模快速提升。1-3月份,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在全部工业投入中的占比达%。全市500-1000万元以上投入项目109个,1000-3000万元以上投入项目135个,3000-5000万元以上投入项目26个,超亿元投入项目15个。三是工业投入结构快速提升。1-3月份,从在建的176个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看,电子通信、特种铜材、医药化工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比重不断上升,项目个数达到90个,超过50%。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比重提高,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招商引资呈现三个明显提高。一是利用外资总量明显提高。1-3月份,全市新批三资企业35家,增资扩股项目13个,累计新批注册外资8325亿美元,同比增长400%;注册外资实际到帐9284万美元,同比增长127.2%,列南通各县市第一,占整个南通市近3成。引资质量明显提高。今年在批的62个外资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4个,其中500至1000万美元项目11个,超300万美元项目9个,单体项目平均注册外资比去年同期有很大提高。三是储备项目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在谈85个储备项目中,总投资超亿美元的1个,为沙特石油项目,超3000万美元的4个,分别是新疆江苏企业家联合会投资公司皮鞋商贸城、中石油项目、巴拿马维多利业纺织品项目、美国公司项目。超1000万美元的11个,超500万美元的21个,超300万美元的13个。

4、服务业呈现三个强势推进。一是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一季度,全市开工建设服务业项目67个,总投资19.9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60个,竣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额2.9亿元,同比增长36.2%。规模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19.36亿元。二是市场建设强势推进。全年共规划新建、改扩建市场9个,总投资11.17亿元。一季度已有7个市场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250万元,同比增长87.5%。××××*国际车城加快建设进度,投资3亿元的一期工程将于9月份竣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二期已经投入运行。三是现代服务业强势推进。民间资本、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领域速度加快。东灶港镇充分利用蛎蚜山成为我省首个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区。总投资2000万美元,占地60亩的南通新晟物流项目即将在××××*港区开工建设。规模企业注重产品设计研发,在形成和延伸产业链上做足文章,生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5、民营经济呈现三个明显特色。一是扩张速度快。一季度,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60户,新增私营企业1230家,有限公司220家,平均每天新注册个体工商户约60户、新诞生私营企业14家。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到了16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二是专业特色明。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集聚化程度明显提高,各大特色板块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产配套、技术协作、销售联合的一体化体系,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力、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继续保持全国专业市场首位,并跃升综合市场前八位。三是发展档次高。民营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升级。目前,全市项目投入中有70%来自于民营领域,80%的新增长点项目脱胎于民营企业,全市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0%以上。

6、农业园区呈现三个不断放大。一是发展规模不断放大。1-3月份,全市共建设农业园区40个,园区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其中,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园区共3个,投资额1584.7万元,分别占园区总数的7.5%、22.09%。二是发展类型不断放大。1-3月份,全市建设的农业园区中,综合类园区7个,种植业园区13个,畜牧业园区11个,水产业园区6个,观光业园区3个,分别占我市园区总数的17.5%、32.5%、27.5%、15%、7.5%。我市观光农业的兴起,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农民自主创业,实现了农民就地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发展档次不断放大。园区内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提高了园区内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园区效益和园区辐射力。三和镇引进的奶牛养殖园区业,占地1500平方米,建成了全国首家配备地下空调的养殖基地;麒麟镇引进的野猪养殖园区,为全市畜牧业内部结构树立了新的典型。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市经济发展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招商引资中,大项目不多,特别是能拉动地方产业优化升级的大项目还不多。三是企业应税销售占统计销售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

下阶段,全市经济工作要继续保持当前的运行势头,必须及时分析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时研究和分析我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围绕“三先一争”目标,力争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项目投入质效。一是主攻旗舰型项目。尽管全市在建项目600多个,投资规模也大于往年,但牵动性大的项目比重较小,新开工单体规模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下级段,要按照“大项目——企业群——产业链——产业基地”的招商思路,积极探索大项目运作机制,精心组织大项目会战,努力找大企业,抢大客商,抓大信息,上大项目。我市大项目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开发区至少要办成1个超美元大项目,重点乡镇至少办成1个超千万美元项目,其它乡镇至少办成1个超500万美元项目。为了鼓励引进大项目,我市推进了奖励机制和推进机制。二是突出技术改造。目前,工业投入中的有效投入偏低,设备投入偏少,技术改造投入偏少,用于产品开发、信息化、产品升级换代改造较少。下阶段,要突出高新项目,把高科技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投向新兴技术产业,更加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群,确保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超千万项目比重超过10%。

篇6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2013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0亿元,增长9.7%(可比价,下同),总量位居全区第4位,增速位居全区第6位。其中,一产完成67.2亿元,增长4.9%;二产完成757.1 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完成706.9亿元,增长11.8%,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增速位居全区第九位;三产完成295.6亿元,增长6.5%。

总体来说,农牧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服务业发展平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加快,民生进一步改善。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通辽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主要是全国、全区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预期进一步向好,但由于上半年通辽市与全国全区一样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尽管进入三季度以来形势有所好转,但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依然十分艰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52.3亿度,同比下降0.16%,其中工业用电量132亿度,同比下降1.1%。铁路发送量3477万吨,同比下降13.1%。从主要指标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2.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受电煤、铝锭、淀粉、水泥等价格下降影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预计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特别是铝产业利润下滑较大。

3.消费需求低位运行。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煤炭等大宗商品外运量减少

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2013年通辽市和自治区一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初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通辽市2014年经济运行的环境及因素分析

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曲折复苏进程之中,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仍将制约经济持续回升的空间和力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相对低迷的增长态势还将延续较长时间。但总体来看,对于通辽市,经济运行环境有如下有利因素:

1.从全国看。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的发展热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环境、扩大内需的发展环境总体趋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速已基本趋于稳定,经济增长回暖势头有所稳固。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观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微观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预期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7%以上。

2.从全区看。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2013年全区经济下行压力较为明显,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和农牧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放缓,GDP增速比年初预期回落3个百分点,但从下半年以来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全社会用电量、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看,四季度,我区经济运行情况将好于前三季度,呈企稳回升态势。

3.从通辽市看。由于通辽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在市委、市政府的融入东北、环渤海经济圈战略引领下,近年来承接产业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效地抵御了国内内需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蒙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总体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辽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相比于我区西部,仍然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特别是通辽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正在实质性推进,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工作获得成效,尤其在自治区“8337”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初步构建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构架,煤电铝、煤化工、玉米生物科技、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蒙药、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镍铬合金以及新材料等10大产业逐渐成形,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外,随着中心城市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都将等给经济带来发展后劲,全市具备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前进的良好基础。同时,政策效应将为全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红利。国家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等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有效发挥;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定位等11个专项规划,将对东部盟市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支持通辽市加快在蒙东地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通辽市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了 “开放转型 创业富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这些明确的政策意见,都有利于我们把国家、自治区的扶持政策同自身发展实际有机、有效、有作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4年趋势展望及主要指标预测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按照自治区党委“8337”战略思路和对通辽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新期待,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断创新思维、完善思路、强化举措,集中精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基本市情,并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初步考虑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0亿元,同比增12%(现价比);财政收入达到167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1840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增长1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00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40元,增长12%;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着力抓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对锦联铝板带箔、创源高强高韧铝合金、霍林河机场等列入自治区的重大项目,坚持定期调度、专项推进,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征地、拆迁、用水、用电问题。对签约项目,解决好土地、环评、安评、能评等关键要素,为项目建设做好保障。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动态,抓紧谋划、储备和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及时主动与上级汇报对接,力争上级更大支持。抢抓新一轮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再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和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特别是在玉米精深加工和铝精深加工项目上要实现大的突破,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发展。

(二)着力调整结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褐煤综合利用质量和效益,打造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升级版。各旗县立足优势,着力营造低成本效应,既重视抓大项目引进建设,更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加强与民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着力增收富民,推进农牧业深度转型

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加快实施一批现代农牧业发展工程,重点建设好生态节水农业、现代农牧业、优质肉牛、生态草业、绿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6个示范区,培育百万亩膜下滴灌示范工程,科左后旗“东大荒”百万亩粮食功能区、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百万亩现代有机农业,科左中旗百万亩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科左后旗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千万只肉羊基地、百万口生猪基地、亿羽禽类饲养基地、十万头肉驴生产基地等十大农牧业增长点,抓好20个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0个专业合作社、10个农畜产品专业市场、30个农畜产品品牌、10大保障行动等6项重点工作,推动农牧业实现深度转型,夯实农牧民持续增收基础。

(四)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商贸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主城区万达、欧亚、金源尚都、红星美凯龙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培育打造“四个核心商圈”,大力推进现代连锁商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加快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开发区蒙东物流园区、莫力庙物流园区、木里图工业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好保税物流中心、内蒙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辐射带动功能,加强科左中旗成峰牲畜交易、科左后旗科尔沁黄牛、开鲁县红干椒、通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等10个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蒙东地区物流集散基地。围绕“一轴三区两翼”500公里文化旅游带的要求,深度挖掘通辽市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后旗大青沟、库伦三大寺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引进外埠金融机构入驻通辽设立分支、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增加贷款额度,创新投放更多的金融产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孵化、居家养老、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推进全市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五)推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实力

1.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旗县的比较优势,搞好县域特色产业、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找准发展定位,选择好各自的发展路径,打好各自的优势牌。霍林河北部经济带加快发展综合能源和新型有色金属加工、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基产业,率先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科尔沁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率先实现深度转型;开发区加快建设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聚集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开鲁县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率先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南部的左中、后旗、库伦、奈曼四个旗建设安全绿色有机农牧业经济带。通过扬长补短,实现率先突破,走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发展路子。

2.加快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科技方面,我们将着力实施蒙医药、褐煤综合利用、玉米生物等重大科技合作攻关工程,建设十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畜牧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切实提升科技带动能力和创新水平。改革方面,主要是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加大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和各类发展要素,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全社会创业发展的活力。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开放模式,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面向全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融入互动,提高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通过大开发、大招商吸引资本和市场高端要素。

3.积极转变职能,打造良好环境。进一步精简和下放审批权限,给予旗县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为旗县发展减负、放权、松绑、助力,建设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更多的向旗县倾斜。比如,通辽市正在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创新试点县建设,探索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牧区融资难的办法,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把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2014年,在主城区组织开展“苦干400天,共建美好家园”行动,计划实施7类86项工程建设,包括10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6项生态、园林绿化工程、10大公建工程、建设10个特色博物馆、建设10个城郊采摘园、建设10个休闲旅游乡村、开展10大环境整治战役等,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七)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加快建设幸福通辽

篇7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房价指数;房屋销售面积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41-02

1 经济适用房运行现状分析

1.1 经济适用房价格的整体运行状况分析

自1998年23号文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房改任务以来,我国住宅业由过去的缓慢发展开始步入高速增长期,经济适用房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图1可见,2005年成为住房价格指数的一个分界点,把住房价格指数在时间趋势上分成两个阶段,形成一个倒“U”型的发展趋势。但是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指数是相对平稳的,但是对比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与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明经过数年的发展,住宅价格波动较大,经济适用房价格则相对平稳。

1.2 经济适用房交易状况分析

从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与社会经济各类指标的关系来看,其与城市人口数量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以200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区经济适用房屋销售面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人口数量来作计量回归,利用Eviews5.0软件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y=13.552+3.031x1+5.924x2

其中y为房屋销售面积、x1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为城镇人口数量,模型的各个参数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与城市人口增长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即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与城市人口、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2 经济适用房运行现状中的问题

2.1 保障目标错位

建立社会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我们认为重点在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经济适用房制度是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而不是买房难问题。政府为经济适用房购买者提供了免土地出让收益和税费减半的优惠,这实质上是赠送部分房屋产权,保障其买房和拥有产权房,这有悖于住房制度改革方向。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家庭多,申购少;经济适用房建成多,卖出少。至2005年3月底成都市五城区中低收入家庭主动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比例不足5%,7万余户可以申购的家庭有67000家没有申购;开盘出售6084套经济适用房,到6月底为止仅卖出2210套,卖出率36.32%,60%以上的经济适用房空置。

2.2 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定位欠准

以成都为例,2005年发售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尽管明显低于相同区位的商品房住房价格,但其品质、结构也低于商品房,其价格每平方米在2223元至2800元之间,远远超过成都市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申购者尤其是8000―15000元/年・户收入者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使得他们望而却步。1998年以来,约有16%的经济适用住房卖给了中高收入者,同时由于经济适用房定价相对同区域内的来说较低,利润有限,于是大多数开发商只好将房屋面积扩大,以此来降低成本,以至于目前市场上140m2-200m2的经济适用房比比皆是,100m2以下的房子却是难找。

2.3 选址缺乏对购房者的实际情况的全面考虑

成都发售的5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主要集中在城西和城南,生活成本高,而收入较低、住房较为困难的经济适用房需求对象大量集中在城东和城北,计算居住成本,他们更愿意在原住地的城东、城北就近购买。经济适用房项目配套不够完善,缺少医院、学校、超市等生活设施,有的地方甚至不通公交车,降低了经济适用房需求对象的购买意愿和心理需求。

3 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的改进

3.1 坚持和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

对申购经济适用房的家庭收入标准的设定必须科学合理,并随当地物价、收入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对购买经济适用房家庭的收入标准设定上限不能过高,下限也不能过低。经济适用房面积和价格定位要准,选址不能远离市区。应多建60―80平方米的小户型经济适用房,降低总造价,真正体现其经济、适宜低收入家庭使用的特点。必须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利润不超过3%,尽量把地址选在交通较为方便,不会对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地方。

3.2 形成租、购并存的住房市场

地方政府必须改变原来的政绩观,直接参与修建廉租住房;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安置住房的建设力度,解决好城市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所需的拆迁安置用房,让被拆迁群众有房买、有房住。建设、土地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调控土地供应,控制土地价格,清理和减少收费,降低建设成本,增加普通商晶房供应。

经济适用房与廉租住房补贴制度紧密结合。西安市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针对城市中低收入水平不同群体住户的住房保障政策措施;年户收入在8000―38000元、住房面积不达标又无能力购买一般商品房的家庭,适用经济适用房制度;年户收入低于8000元的无房和人均住房面积不够最低标准的住户,适用廉租住房补贴政策。廉租住房补贴是按照与最低标准相差部分面积,以每月每平方米415元的标准补足。此项政策,全市每年实际补贴廉租住房租金700万―800万元。按每户补贴150―216元计,可以解决2700―3100户“双困户”租房费用,是实物配租每年每区10户,全市解决50户的50―60倍。

篇8

关键词:电网;经济运行;防损节能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94-02

能源节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解决能源断短缺现状重要的措施。

1 合理调节运行电压,降低电网的损耗

对于运行电压的调整是通过对发电机、调相机的各个位置的无功率大小进行调整,通过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器的方法将无功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电力网的能耗,最终实现节能的目的。

负载损耗与空载损耗的损耗数值一致时变压器达到了最低的变损率,是变压器最佳的运行状态,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能耗。由于受到不同地区的电网的建设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能源损耗不同。

负载损耗大于空载损耗时,降低各元件的电流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当空载损耗大于负载损耗时需要降低电压来降低电网损耗。具体提高电压和降低电压的数值可以参考如下公式:

a=[(U′―U)/U]×100%

式中,U′为调压后的母线电压,kV;U为调压前的母线电压,kV。

以泰州地区电网经济运行采取的降损节能措施为例,经过验证以下方法措施,从而提高电网的运行电压水平。

①要提高110 kV的运行电压水平,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保持系统无功在充足状态,二是调节主变分接头档位,以实现110 kV线路的正常运行。

②对于无功优化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以影响110 kV主变接头档位,在系统保持充足的状态下,使10 kV母线电压得到恰当的提升,以保证10 kV配电网的运行电压。

③地调通过无功优化系统合理控制电容补偿装置的工作状态,在电网负荷运行达到最高时,促使电容器进行工作,而在电网运行负荷的最低时,停止电容器的工作,促使各个变电站10 kV电压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以避免整个线路由于超负荷运行,发生故障,或低负荷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

④在负荷的高峰时期,根据10 kV变压器和380 V配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节变压器的档位,以保证在用电负荷的高峰期能够正常运行。

⑤为了提高110 kV电压的运行水平,需要合理的控制发电厂的发电功率,确保在负荷高峰期的功率因数在0.85,以促进发电厂发出无功率。以保证110 kV的运行电压。

2 实现电网线路的经济运行方法

为了更好的促进电网线路的经济运行,一般采用增加电网的并列线路,是实现线路经济运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研究表明流过线路的电流越大电能的损耗越大,反之电能的损耗越小。可以得出结论流过线路的电流的平方与流过线路电阻的平方与线路的损耗情况成正比,增加一条或者几条新路由同一个受电点并联运行之后可以有效的减小运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我们可以假设2条线路的等效电阻为R1和R2,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式中:R为等效电阻;ΔP1为线路1损耗功率;ΔP为2条线路损耗功率。

3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法

3.1 单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单台变压器目前应用也十分广泛,一般配电变压台区只安装一台变压器。以下将通过一定的计算和分析得出最终的单台变压器的经济负载系数,以得到更好的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的有效方法。通过计算可得实际的负载率为:

βJ=是该电网运行的有效有效经济负载系数。所以在电网运行中为了达到电网经济运行中节约能源和降低对电网的损害的效果要尽量将变压器的负载率在控制在经济负载数的上下之间。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来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第一,有效的控制距离较近的变压器负荷,实现变压器的负载率经济运行。

第二,减少空载变压器的使用频率。

3.2 多台相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法

实现多台相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首先找到如何在变压器的损耗最低的情况下保证变压器的有效运行。这需要计算各种运行方式下变压器的损耗率,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总结出变压器实现经济运行的方法。

当多台相邻变压器并列运行时,需要先测出不同数量的变压器并列运行时所要承受的最低负荷,并且不断的增加变压器的数量以确定当变压器的数量不断增加时,变压器的临界负荷分别是多少,从而找出实现多台变压器相邻经济运行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多台相邻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当变电站的电压总负荷大于单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时,使用测试过程中的变压器的数量n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最经济。当变电站的电压总负荷小于单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时使用使用测试过程中的变压器的数量n-1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最经济。

为了实现多台相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需要工作人员对于变电站的电压总负荷和单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进行实时的测量,并将测量出的数据,做成曲线图,工作人员通过分析曲线图的,了解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方法,从而实现多台变压器在最小变损率小实现经济运行。

3.3 泰州地区采取的措施

泰州地区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促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①对于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行110 kV配网线路的变压器可以停住使用,其负荷可以由其他就近变压器进行供电,如35 kV红旗变长期负荷轻,就将红旗变停运,10 kV负荷由就近的双墩变供电,降低损耗。

②对于季节性变化的负荷,根据实际计算分析,在负荷较低、供电可靠性允许的情况下,使变压器投入的台数符合损耗最小的原则是有经济意义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如春季期间,将负荷轻的唐子变2#变,顾庄变1、2#变以及白马变2#变停运。但对一昼夜内多次大幅度变化的负荷,为了避免断路器因过多的操作而增加检修的次数,变压器则不宜完全按上述方式运行。

③针对新建用电量大的企业,建议安装两台容量不一样的变压器,将其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区分开。

4 平衡三相负荷降低电力损耗的方法

电网运行的平衡性对于降低电力网的损耗十分重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电网运行的三相不平衡会大大增加变压器、线路的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瘫痪,无法正常供电。

当三相线不平衡时负荷电流越大对设备和线路的损耗越大,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对于三相负荷电流的测试。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检测的顺序,使检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首先,制定明确的检测计划制定做好日检测计划、周检测计划、月检测计划等做到定时对三相负荷电流的检测。其次,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检测的顺序,一般都是从线路的末端开始对三相负荷进行检测,并及时的调整三相负荷使其区域平衡,确保单相负荷在各线路上均匀分布,以减少对线路和设备的破坏。

5 结 语

通过研究电网内部各个设备的运行规律可以有效的实现经济运行,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成本,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技术人员通过对运行电压、电网线路、变压器、电网运行的三相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变电站各个部分运行的规律及实现经济运行的方法,并且在采取有效的手段,达到经济、环保、节能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9

关键词:地区电网;经济调度;运行措施

在地区电力生产环节中,电力调度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方面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全球都在节能的潮流中,地区电网的经济调度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电网的安全运行是电网调度的基础,强化电网经济的调度管理,不断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也能实现电网的节能降耗。在地区电网的运行之中,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在保证优质安全的用电的基础上才能实施节能的措施。做好地区电网的经济调度,就能不断的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的水平,还能很好的保证电能传输中的损耗最小化,保证电力营销的经济性。在供电局中,电网调度是保证电网安全的最高指挥者,也是保证电网运行效果的重要方面,运行良好跟供电局的竞争能力有重要的关系。

1 目前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供电系统中,地区电网经济调度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要明白这些问题的存在,找出习惯性的错误做法,进行改正。这些问题包括:一部分电网调度人员思想认识上比较守旧,他们认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两个不相干的对立面,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调度部门是比较有权利的机构,要采用行政手段来对电网的调度实施管理,并把安全作为行动的主要目标,假如采用经济手段进行调度的话,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电网调度的权威性,还会引起电网调度的混乱。在电网运行中,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但是也不能无限放大其重要性,不能因此而忽视地区电网的经济调度,因为电力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经济效益是其中重要的考核指标。

2 地区电网经济调度运行的分析和措施

2.1 在合格范围内适当提高运行电压

对于电网的功率损耗来说,主要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固定的损耗,一个是可变的损耗。变压器铁心的损耗跟电压平方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但是线路的导线和绕组的动率损耗跟电力的平方是一个反比例的关系,如果电压比较高的话,那么损耗就会降低。要保证电压的质量问题,为用户提供合格的电能,这也是降低损耗的重要方面。所以,可以根据具体符合的变化来对电压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不断的降低电网的损耗。对于地区电网调度来说,主要是承担着电压控制的任务,一般都是实施逆调压的方式来对电能的质量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输送的电流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网的损耗,设备的传输效率在逐渐提高。要加大电压的监视力度,保证电压是合格的,在高峰时段进行主变分接头的调整,提高电网运行的电压,在低谷阶段,如果电压比较高的话,就需要把电压调低,从而保证设备的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2.2 合理投退无功补充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电器设备的功率主要是其有功功率,事实上,多数的电气设备中不但有有功电力,还要无功电力的消耗。如果在电网中输送比较多的无功,势必会增加电网中电能的损耗。我们要进行分层分区进行就地平衡,从而减少电网中无功的传输,这样也能减少电网的损耗。作为变电站的值班人员,要强化无功潮流的检测,对于功率因数产生的变化进行密切的监视,能够及时的安排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的投退,一旦发现功率因素出现变动,当其下降时要对无功投入进行补偿,尽可能的提高功率的因数。在负荷的低谷时期,对于无功负荷比较小的时候,就要无功的补偿设备做退出处理,这样就能减少无功的过分补充,保证功率的因数是相对合格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功的损耗,提高了地区电网运行的效益。

2.3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要使得电网运行中设备的生产和输送效率得到保证,就要不断的降低自身的损耗,要选择安全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这是比较有效的手段。要在保证电网安全性的基础上考虑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当确定了地区电网的运行方式之后,可以有一段实验期,在这个时期内要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要尽可能的做好电网运行的分析和预算,不断对其运行方式作出合理的调整,减少设备线路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降低电网的损耗。

2.4 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

要尽可能的减少设备检修中出现的失误,制定严密可行的检修计划。在进行电网调度的时候。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电网的运行和检修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检修计划。根据现有的地区电网框架,对于可行的检修方式进行了解,综合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调度部门在制定一定时期的调度计划的时候,要统筹兼顾,需要那排合理的检修方式,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最佳经济状态。

2.5 做好各种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

在日常事故的演练的时候,要求调度人员和相关部门认真的编写事故的应急方案,相关人员要强化事故的演习工作,要具备应变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在电网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够沉着应对,协调统一电网事故的处理,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争取电网运行方式的恢复,尽可能的减少客户的停电时间,从而减少电量的损失,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2.6 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水平

作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只会人员,电网调度人员要具备比较高的业务水平。要本着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保证地区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其任务是比较艰巨的。因此,我们要加大电网运行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对于调度人员的考核,提高地区电网调度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对于电网经济调度来说,属于比较复杂也是比较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争取作出比较科学的调度,能够对电网的运行方式作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对运行方式进行优化,争取减少电网损耗,提高供电用户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吴乾德.新时期对电网经济调度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

篇10

一、我市税收经济运行中的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广水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形成了一批重点骨干税源企业,也激活和扩大了消费市场。国税收入在全市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3467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5.86%,同比增长12.19%。按我市财政预算口径计算,全年共完成国税收入32519万元,同比增长11.30%。但就我市税源运行状况看,不同税种、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之间税源状况因诸多因素影响,各呈现不同的特点。

1、从税种分布状况来看,2007年入库国税收入34670万元。从税种入库及所占总量的份额来看,增值税完成18754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8.59%,同比增长18.17%,占入库总量的54.09%;消费税完成1292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0.02%,同比增长3.05%,占入库总量的37.27%;企业所税税完成99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96.50%,同比增长8.28%,占入库总量的2.88.03%;个人利息所得税完成176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16.38%,同比增长31.52%,占入库总量的5.10%;车购税完成22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84.44%,同比增长1.79%,占入库总量的0.66%。一方面是我们贯彻“开前门,堵后门”的结果,从一个侧面也透视出国税部门的税收执法正逐步走向规范。

2、从税种隶属的所有制结构来看,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税收入库呈“五增二降”的不对等态势。国有企业入库税收23623万元,同比增收1008万元,集体企业入库税收121万元,同比短收31万元,股份制企业入库税收7490万元,同比增收3054万元,私营企业入库税收85万元,同比减收948万元,港澳台投资企业入库税收143万元,同比增收52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263万元,同比增收147万元,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得益于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的增收。

3、从入库税收的分行业状况来看,第三产业税收增长与第二产业税收形成同步增长态势。首先,第二产业实现税收295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845万元。而作为我市第二产业的主导行业——制造业,全年实现税收为28613万元,同比增长9.72%,增收2535万元;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制造业同比增长就达74.02%。其次,第三产业实现税收5108万元,同比增收922万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入库税收2964万元,同比增长24.43%,增收582万元。

4、从税收入库的不同规模来看,年纳税额在30万元以上的39家重点企业税收入库幅度和其它中小企业及私营个体税收入库都呈现蓬勃增长态势。我市39家重点企业,税收入库占税收总量87.26%,较上年同期增收3342万元,上升了一十二点四二个百分点。而非重点企业和私营个体税收贡献率也在逐步增强,由上年的399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416万元,增收425万元。

二、我市税收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就目前我市的情况而言,影响税源建设的因素既有内部、也有外部的;既有体制上的因素、更受政策因素的左右;既表现在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状况诸方面,也暴露于在客观环境制约及政府部门行为的不规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决定了税源结构的单一。2004年以前,我市支柱税源主要分布在烟草、电力、造纸包装等几个传统产业上,其中,烟草行业成为强势的税源增长点。2004年鼎盛、金汇、双剑三大企业投产后生铁冶炼和风机行业成为我市的税源支柱,连续三年入库增值税稳定在2000万元左右,今年却达到了3350万元,成为我市税收的“台柱子”。虽然这两个行业的税收有较强的稳定性,但税收结构单一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观,加之传统产业由于受地区间产品结构和性能趋同的影响,互补性差,竞争激烈,规模发展受局限,紧束了经济税源的多元增势空间。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全市税收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虽然较好,但区域之间差距很大。总的趋势是市直好于乡镇、办事处。2007年市直国税收入共完成210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4.05%,同比增长20.33%,而17乡镇、办事处,除广水办事处有特殊情况没有完成税收计划外,其它乡镇全部实现了“两超”。但有10个乡镇仅仅与税收计划擦肩而过,超同期也并不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向城区集中度的提高,十里工业园区和“三线一区”经济长廊建设初见成效,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全市税源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除个别企业外,其他税源增长乏力,后续税源不足,应对各种变化、保证税收收入大幅增长的能力不强。

3、支柱税源对外依靠性较强,税收波动很大。受市场经济之影响,广水烟厂被武烟集团并后,形成了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车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集团指令的计划。加之,武汉、广水两级政府的“协议”形成,对国税收入入库影响较大,支付及时,入库税收就多,反之,入库就少,不可避免地形成武汉打“喷嚏”,广水患“感冒”的税收制约,归根到底,还是经济的自主性较差。

4、企业自身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适应经济发展、具备较高知识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由于机制不活,设备陈旧,产品滞销,绝大部分形成“夕阳产业”,生命力较短。而具有开发潜力的造纸包装和医药两大行业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形成有效的税源潜力。

5、项目推进的效果在税收收入上反映不明显。今年以来,广水市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热浪滚滚,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上项目很多。但是目前这些项目能够形成现实税源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建设周期过长,许多投资项目已建设了一、两年,但距离投产达效仍遥遥无期,二是已开工的项目,由于抵扣较多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实现税收还有一段滞后期,三是不排除个别企业有新一轮“圈地”现象,由于各地为吸引客商投资,往往给予了土地及税收等各项政策的优惠,有的甚至无偿提供土地,于是便出现了“只砌围墙,不建厂房”的奇怪现象。如我们对十里工业园区的税源调查情况看,有厂址无厂房的就有6户。

三、为实现税收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当前全市经济税源存量有限,增量不足的情势下,如何做大税收这块“蛋糕”,我们认为,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加大项目推进管理和指导力度。要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抓好以项目推进为重点的税源经济建设是治本之策,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就我市状况而言,现阶段一是要立足现有重点税源,加大科技投入,运用高科技手段“嫁接”转化老弱税源,不断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机制转换,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做大“蛋糕”,盘大有限的经济存量,拓展形成增量,提高传统产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率;三是立足“阳光产业”把目前和重点盯在有解量,有前途的潜在税源。但在项目推进工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项目的选择上,要重视引进“大、高、密”的项目,即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盲目引进一些发达地区淘汰的、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重复投资建设的项目,因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利益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下降,后果难以预料。二是在项目的建设上,要督促投资者抓紧建设进度,力求尽早投产达效,对无正当理由“圈地”闲置者,要采取坚决的措施,从而使地方经济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三是在项目的政策上,要防止过度竞争和盲目优惠。土地问题要适当控制,要节约土地,盘活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的收益率。税收问题不能一味减税让税、以税引资。目前,由于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地方政府大多将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各类税收,特别是地方留成的部分让给了投资企业,这种做法不但影响了税收收入,而且对公平竞争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容易给投资者钻空子,例如采取变换地点的方式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收的目的,进而导致无税可收,反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台不合适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要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法治环境赢得客商的青睐。

2、加大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力度。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为前提,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其关键在于新的生产能力的创造,在发展中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和升级换代又成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广水市地处中部内陆,又为县级小城市,经济块头不大,既是资金集聚的“洼地”,又是技术力量的“弱项”,完全靠发展高新技术并不现实,必须把经济结构的调整放在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这条投资省、见效快的途径上。就我市目前来说,要借助“武汉城市圈”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抓好打造“广水风机城”,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念好“广水风机城”经济这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