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的宣传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活动的宣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媒体 群众文化 品牌活动
一、新媒体在滁州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媒体运用的重要方面,滁州市文化馆网站于2013年4月正式运行,2016年4月开通微信,同年10月开通微博。四年来,在文广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文化馆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馆在新媒体建设中舍得投入,管理精细,思路开阔,并以新媒体建设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驱动力和扬声器,大力地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滁州市文化馆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先后主办、承办和协办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和大型文化活动。2007年元宵节,首次发起举办首届“醉翁亭民间花灯表演大赛”,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八届;2008年起,参与举办了六届中国农民歌会;2013年4月,开滁州市两岸文化交流之先河,承办了一次对台文化交流活动;2012-2016年连续五年承办全市“民生杯”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2014-2016年,由市馆承办的“中国梦・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演出季活动连续举办三届,受到市民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在举办上述活动过程中,市馆依托网站或者微信、微博予以大力宣传、推介,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13年4月4-6日,应滁州市文化馆的邀请,由台湾宜兰县中国传统艺术推广交流协会负责人率领的文化交流团一行53人前来滁州参加为期两天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邀请方和接待单位,市馆利用刚刚建立的网站及时信息并做跟踪报道,围绕此次交流和参观游览活动一共发表了十多篇信息、独家报道和数十张照片,并将两岸青少年联袂演出的“同乡音 两岸情”民族音乐会的精彩片段制作成视频在网站首页,引起网民和社会人士的很大关注。台湾宜兰县文化交流团的来访轰动了整个滁州,成为滁州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取得这么好的社会效果是和市局、市馆网站的大力宣传、推介分不开的。因为当时恰逢清明假期,纸媒体多数已经休刊。
2014年起,在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文化馆每年4月制定出“中国梦・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演出季活动方案,报市局批准后,于每年6-9月,在市人民广场举办为期三个月的“中国梦・出彩滁州人”演出季活动。活动在每个周六或周日的晚上开赛,一共比赛13场,分为周赛、月赛、决赛和总决赛四大环节,环环紧扣向前推进,直到在9月初的总决赛中决出年度冠、亚、季军。
演出季是一项规模大、综合性强、持续时间长的活动,打造这种品牌式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更加需要借助新媒体的支持。所以,市馆新媒体从筹备阶段便介入整个活动,关于制定活动方案、刊登报名启事、牵头召开赛前协调会、遴选高质量节目、设计节目单、预告赛事和报道比赛盛况、开展网上报名和微信投票、公布比赛结果等等,市馆均在网站或者微信微博上及时信息,让关心和有志参赛的市民和网民随时随地了解活动进展、选手表现、节目质量和比赛结果等各方面情况。市馆还向省文化厅、省文化馆网站、美好滁州和市局网站、E滁州、嗨滁州等多家网站以及本市的纸媒体同时演出季的相关资讯,引发网民热议和新老媒体的极大关注。借助新媒w的宣传报道和强力推介,“中国梦・出彩滁州人”演出季活动已经演变成为滁州市文化系统有史以来人气最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辐射范围最广的一个知名品牌。
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尝试和努力探索,我们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依托网站和微信微博宣传推介品牌式群众文化活动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模式,对于运用新媒体在以后的演出季和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更加充满信心。
二、品牌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新媒体的造势与推介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信息化、高效率社会,交通方便,资讯发达,新旧媒体轮番“轰炸”,令人应接不暇。在这种情况下,依托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和微信微博的作用来积蓄正能量、发挥正能量、释放正能量,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手机、电视、电脑在中国已经普及,而新媒体时代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和手提电脑已经实现互联,无论是传播资讯方,还是了解情况方,都非常方便、快捷、高效,说是“一机在手,全球拥有”也不算夸张。
拿演出季活动来说,每年4月,演出季活动方案得到批准后,市馆会在第一时间利用网站广而告之,随后建立QQ群和微信群专门用来讨论节目,参与演出季和对演出季活动有兴趣的各方人士均可加入。演出组负责人的手机号码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演出热线电话和市馆网站咨询电话也同时开通,来自天南海北的有关信息还可以直接投到市文化馆邮箱里。在比赛现场,观众可以就近观看,也可以在周围栏杆或台阶高处持手机观看或者用手机拍照、摄像。没有来得及赶到现场观赛的市民也不用遗憾,可以抽空登陆E滁州和嗨滁州,这两家网站负责制作并每场比赛的完整视频,供忙碌的市民和网民抽空慢慢欣赏,或者旅行途中细细品味。
篇2
【关键词】声乐艺术;群众文化;再发展;文化活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精神文化的追求上。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群众文化活动要不断创新,通过对声乐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宣传,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再发展。本文将以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加强对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
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文化艺术的传播,在城市里都会设立一些文化馆,来向人们展示和宣传相关的文化艺术和声乐艺术。但是对于众多的地方文化馆,相应的声乐艺术人才就显得比较匮乏了,文化馆并不能够向人们进行宣传和展示,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人们越来越少,并不能够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艺术中再发展。所以,要加大对声乐艺术的人才培养,让更多的人能够对声乐艺术了解和参与到其中,满足人们逐渐提高的文化精神追求。国家在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时候,可以借鉴以下的方法。第一,国家要重视声乐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在义务教育中,可以开展相应的声乐艺术课程,让那些对声乐感兴趣的学生们接受专业的声乐指导,不断加大声乐人才的培养。另外,加大声乐艺术高校的招生,通过系统化、优秀的教师辅导来培养出高素质的声乐人才。第二,举办声乐文化活动,并加大宣传。比如,举办大型的声乐艺术活动,通过筛选和竞争的模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给予人才相应的名誉,并加大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声乐艺术学习也是孩子们的一个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们进行声乐艺术的学习,为国家的声乐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源泉。总之,在加强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中,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声乐人才。
二、鼓励声乐艺术人才参与引导
当前,许多人热衷于通过各种形式去争当明星、歌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推动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所以,国家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将更多声乐人才吸引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引导群众进行专业化的声乐艺术学习,进而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如今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缺少的就是专业的指导教学。因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人对声乐艺术并没有扎实的基础,需要更多声乐艺术人才参与到其中,对人们进行指导。另外,在对群众进行引导的时候,不能过分地强调人们的声乐练习,要向人们传授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声乐文化知识和理论。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器官的发音、呼吸等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进行大量的声乐练习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所以,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人们声乐艺术学习进一步提高,进而推动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吸引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对人们进行完善的教学和指导训练,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声乐艺术大课堂,不断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
三、声乐艺术与群众活动相融合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声乐艺术的完美体现,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实现声乐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完美融合。并不是所有声乐艺术知识都有必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播,所以,要根据人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的年龄、记忆力、学习能力以及在声乐艺术上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在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声乐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相适宜的声乐艺术,让人们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并能够完成声乐艺术任务。另外,声乐文化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离开群众文化活动,因为声乐艺术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快速进行传播,在人们之间传播时不断实现声乐艺术的再发展。所以,要将声乐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完美融合,必须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这个肥沃的土壤上。比如,现今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播较广的声乐艺术,就是凤凰传奇的相关歌曲,极具特色的歌曲《最炫民族风》传播在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在不断翻唱中,实现声乐艺术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声乐艺术的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论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再发展[J].北方音乐,2015,(23):118.
篇3
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图片编辑通过对视觉影像的采集、处理和加工,来进一步提高图片资料质量,提升视觉力量,既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增强群众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对群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图片作为一种传播语言,是不受国界、语言、文化等因素限制的;在文化传播中,它可以作为一种流通语言,使任何人都能读得懂。图片编辑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对图片本身进行再加工处理和编排策划,还包含对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和群众文化传播具体途径的平面设计,如海报设计、活动整体形象设计、网页宣传设计等。群众文化活动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性文化活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艺术手段进行有效、积极地传播,使群众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宣传。在文化活动开展的前期,活动进行中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媒体宣传报道,图片编辑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图片编辑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各类图片编辑软件,处理过的图片资源能充分发挥视觉影像本身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以最直观、最吸引人的方式传达文化活动的内涵。所以,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来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向发展。
二、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图片编辑丰富了群众文化的传播形式
随着当下数字化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信、QQ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了多数文化活动宣传的重要传播形式,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渠道的宣传效力逐渐削弱。做好群众文化的传播工作,必须认清新形势作出精准的判断,把握新媒体在对群众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和图片编辑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摄影技术,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宣传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在此过程中,对图片进行处理设计和编排,是丰富图片表现语言的重要途径。仅凭未经处理的摄影照片进行活动宣传,形式简单且效果不明显。通过专业人员对图片进行整理编辑,包括对活动图片进行基本的价值判断、美术设计和文本加工,就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传播模式。例如,活动初期的宣传海报设计,可以扩大活动的初期影响力,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活动期间的场地背景设计、节目单设计以及与摄影记者的沟通策划,可使文化活动的宣传形式更立体,通过各种细节最大限度地传播群众文化;文化活动结束后,不同形式的宣传,包括:新闻广播、报纸、网站等新媒体方面的宣传,也需要经过图片编辑加工,以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图文宣传信息,以编辑的力量使读者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产生最迅速、最直接的共鸣。
(二)图片编辑拓展了群众文化的传播范围
在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之际,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不仅节约了宣传成本,更有利于提升宣传效力。图片作为具有极大传播力量的传播语言,文化活动通过图片进行宣传,可以拓展文化传播范围。视觉影像材料经过图片编辑处理后,图片色彩更逼真,构图更丰满,形象更生动。成功的图片编辑可以将简单普通的活动场景通过艺术手段渲染出极具吸引力的活动氛围,其中包括图片的清晰度、色彩度、现场感等诸多方面;经过设计编排,加之文字和设计元素的配合,提高了群众活动场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提升活动本身的整体形象,使活动宣传范围向更高更广的层面扩展,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针对不同的读者人群,还可以通过图片编辑对视觉影像材料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即合理的调节色彩平衡、图像剪裁和滤镜特效等,更好地吻合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人群对宣传效果的认同,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图片编辑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表现内容,推动其多元化传播
传统的群众文化通常通过绘画、书法、音乐等形式开展,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随之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党的十报告要求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适应形势、有的放矢;又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按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灵活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图片编辑可以将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技术与新媒体载体有机结合,即通过设计编排将群众文化以新颖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例如,文化馆的文化宣传可以运用图像设计技术,将群众经济、法律、教育等知识渗透到所的图文宣传电子信息中;面向群众性的文化比赛活动,也可采用新颖的比赛内容:庆祝纪念日的海报设计大赛、当地旅游产品的平面设计推广等,都可推动群众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避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单调、内涵不足而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也避免出现过于简单的图片形式导致文化传播缺乏文化深度的现象。图片编辑迎合了当今社会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发展趋势,是文化传播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其专业性和普遍性的优势,对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一言以蔽之,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涉及甚广,是群众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柳海兰.浅谈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9551-9552.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组织重点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60-01
随着当前企业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职工大型文体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引起企业工会等群团组织的重视。提升企业文化活动组织水平,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文化活动发展趋势,筛选确定组织重点,为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奠定基础,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培育人的作用。
1 企业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
1.1 活动导向由“高端”向“低端”转变
“高端”文化活动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但对观众欣赏水平要求较高,过去企业有时会组织开展类似书画大赛、乐队演奏等文化活动,但这些活动参与门槛较高,企业基层职工参与性较低或是欣赏水平不够,造成活动组织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但职工参与较少、效果不好。当前,企业文化活动组织向群众性转变,更多的是结合群众的兴趣爱好和欣赏口味,通过降低参与门槛,组织“低端”群众性文化活动,比如有奖竞猜、工作岗位摄影等活动,让大家能够方便的参与,实现活动参与的广泛性。
1.2 活动策划由“命题”向“选题”转变
传统的活动组织多是由上级部门命题,规定开展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缺乏灵活性。而随着当前职工岗位性质差异造成的工作时间、活动需求不同,可以在制定统一活动计划基础上,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开展“选题”活动,让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和本单位职工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实现职工主动策划和参与活动,将活动主动权交给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3 活动参与由“个体”向“全体”转变
过去企业活动组织,由于没有考虑基层职工接受程度和时间、交通等因素,造成活动开展不合理,有的职工因自身因素,主观想参加活动、但客观难以参加。对此,要注重在活动组织中考虑全员参与性,通过分阶段开展活动解决时间不统一问题,既设置专项活动又设置普遍性活动解决个别活动参与门槛过高问题,实现活动组织向“全员参与”转变。
1.4 活动内容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过去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多是球类、歌咏比赛、拔河等群体性的文体活动,在当前新职工年轻化趋势下,职工对传统文体活动的兴趣较低,而对影视、游戏等新型活动兴趣较高。为此,要在组织开展好传统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岗位竞赛等文化活动基础上,结合职工的兴趣爱好,穿插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年轻职工兴趣的特色活动,实现职工文化活动组织的多元化。
1.5 活动载体由“场地”向“多元”转变
油田企业基层作业单位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传统活动需要场地支持,配套大量的车辆等后勤保障方便职工参与,产生较大的成本和安全问题。所以,要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组织开展好传统场地文化活动基础上,打造网络文化活动平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网络交流平台等,方便职工沟通交流、集中学习。
1.5 活动激励由“评比”向“讲评”转变
在当前企业降本增效压力加大背景下,活动奖励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特别是个别职工本来想参与活动,但担心名次不好,得不到奖励、甚至影响所在部门的成绩而不便参与。为此,当前活动要将传统“评比”向“讲评”转变,通过对职工活动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等,将职工参与活动与所在部门脱钩,直接给予员工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既降低了活动成本,又提升了职工参与度。
2 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重点
2.1 着重把握“三个注重”
职工大型文化活动要围绕服务企业中心任务这一主线,与宣传企业文化和精神结合提来,重点把握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集中”与“平时”结合。大型文化活动作为群体性活动,在组织中要注重做好主会场、分会场以及集中表演与平时节目筛选等工作的结合,通过集中与平时的结合,增加群众的参与度,方便基层职工参与。二是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特色企业文化,大型文化活动要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展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和团结职工为企业发展服务。三是注重与职工需求结合。文化活动不仅承担着愉悦职工、让职工放松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职工完成岗位工作要求,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培育文艺骨干分子,推动基层文化活动有更多的人才支撑,持续提升文化活动的组织力量。
2.2 着重把握“三个发挥”
文化活动涉及到众多内容,在活动计划实施全过程中,都要注重发挥各方面力量。一是注重发挥文化活动推动作用。在活动组织中要统筹不同阶段的筹划、宣传等工作,最大限度的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通过活动开展提升职工对文化活动的认知度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发挥文化活动对企业中心任务的推动作用。二是注重挥好文化活动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活动是一定阶段职工的谈论焦点,通过活动组织可以让职工更好地认识文化活动骨干和文化活动主题,发挥好导向和示范作用,不断提升职工文化品位,营造格调高雅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发挥文化活动的展示作用。企业中都有工会组织,大型企业还有文工团等组织,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可以向职工展示文工团的作品,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同时,通过在作品创建中结合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生产任务等进行专题性作品创建,可以通过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展示,在提升文艺作品艺术水平和创新力的同时,发挥好文化活动宣传展示作用。
2.3 着重把握“三个需要”
文化活动是由具体的文艺作品和项目组成的,在主}、选材、表现表演形式等方面,要注重把握好不同群体需要。一是符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每个企业都有特色企业文化,要注重符合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将文化活动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二是符合职工精神文化需要。当前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在文化活动组织中注重表演形式、作品内容的创新,使作品更加接地气,满足职工欣赏需要。三是符合弘扬企业发展成果的需要。要将企业发展成果通过文化活动宣传出来,实现激励和引导职工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在组织中通过把握发展趋势和重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化活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丰富和活跃全县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新春佳节,经研究,决定春节前后在全县举行群众性文化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内容
1、元月26日,由宣传部、文化局联合在县影剧院举办迎春文艺晚会。
2、正月十五,县文联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书画展。
3、正月十五,各乡镇要组织节目在乡镇所在地演出。
4、正月十六,宣传部在县城搞大型民间游艺活动。
5、文化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书店、影碟店、录相厅、歌舞厅、影剧院要全天开放。同时,要组织优秀演员和精彩节目开展好文化下乡工作。
6、广播电视局要认真组织和转播优秀节目。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二、活动要求
今年我县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总体要求是:高扬主旋律,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把春节文化活动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层文化建设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力求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既隆重热烈,又安全节约,为确保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出如下要求:
1、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委(党组)对此项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具体负责,认真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乡镇要注重挖掘优秀传统节目。每个党委至少出两个以上节目,并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文化局要组织文化艺术专业人员深入基层,下乡辅导,努力在节目的内容、形式和编排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各单位要克服应付思想,采取层层选拔方式,切实把优秀的文艺节目挑选出来,节目要充分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性。
3、广播电视局要认真搞好宣传报道,公安、工商、城建、交通、供电等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文化活动的安全有序。
4、春节期间,宣传部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篇6
一、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发挥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让农民工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载体与途径
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点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农民工文化活动点建设应当设立在农民工相对集聚的社区或村,且利用所在地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全面整合和总体利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文化活动点这一平台,联合社区、企业及社会团体,参与共建。以组建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联欢、技能培训、学法维权等形式为载体,建立农民工文化服务机制、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农民工工会维权机制及农民工文化活动经费投入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正常运作与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不断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工作目标
根据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指导思想,努力拓展农民工文化活动的空间平台,积极探索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形式,农民工文化活动点应当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
(一)加强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室内外配套设施予以优先配置和优化配置,满足农民工各个不同层次对不同文化的基本需求。
(二)建立农民工图书馆(室),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电子和报刊阅览平台。培养农民工的阅读兴趣,提升农民工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业务素质水平。根据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和职业需要,开展劳动力综合素质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电脑应用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等活动。
(四)加强农民工文艺队伍建设。培养和挖掘农民工文艺人才,壮大农民工文艺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农民工文艺队伍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文艺活动。
(五)加强企业与社区之间,企业与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社会团体之间的文化互动工作。实施企业、社区、社团间的“文化走亲”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四、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工作机制
为积极有效地发挥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作用,农民工文化活动应当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一般由所在地社区(村)的主要领导当任组长,骨干企业老总任副组长,参与共建的企业领导任成员。
(二)为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班子。工作班子由社区(村)分管领导任组长,参与共建的分管文化的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当任班子成员。
(三)为加强协作与业务指导,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点指导小组。业务指导一般由文化部门牵头,组长一般由文化部门分管领导当任,副组长由总工会、体育等部门分管领导当任,成员由参与业务指导的部门当任。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剧团、文化站等单位应当列入其中,是承担业务指导的主要职能部门。
(四)根据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与共建企业、相关部门、社区协商,共同制订年度工作具体计划。重大文化活动落实到月,落实到周。
(五)建立联系制度、管理制度和轮值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值勤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社区、企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落实专门联系人员,明确联系人职责。健全和完善重大活动轮值承办制度。
(六)电影、剧团、图书馆、文化馆及体育部门,要实现送书、送戏、送电影下点。以培训讲座等形式,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的培训工作。宣传、劳动、司法等部门依据农民工实际要求,开展思想道德、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等的教育培训工作。
五、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建设标准
农民工文化活动点是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平台,它应当具备公共文化服务的诸多功能,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条件。
(一)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大楼一幢。内设有100平方米以上且有5000册图书以上,期刊10种以上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5台以上电脑且开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的电子阅览室一个;100平方米以上且配备投影仪等基本教学设施的教育学习培训室一个;影视播放室一个;文艺活动室一个;体育活动室一个;展览室一个。
(二)拥有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花园式文化休闲广场。广场内设有:篮球、排球、气排球、羽毛球场等体育功能设施;设有简易演出舞台、露天舞池及灯光音箱等文化娱乐设施;建有健身路径工程。应加强文化广场管理,利用广场设施,经常性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三)文化活动点应注重宣传栏或黑板报等阵地建设。宣传阵地内应设置20米左右的宣传橱窗(长廊)和黑板报5块以上。按照计划与实际工作需要,要及时地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对被更换的宣传内容复制成档案资料,予以归档保存。
(四)文化活动点应加强对企业文艺队伍的培养。参与共建的企业与社区应至少建有一支以上文艺体育队伍。有条件的农民工文化活动点应积极创建农民工综合性文艺宣传队。
(五)加强文艺骨干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在坚持经常性开展活动的同时,应加强节假日重大文艺活动的开展。每年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4次以上。年放映电影不少于24场。充分利用周末假日及农民工业余时间,加强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用工人才素质提升的有效保障。
(六)组织到位、管理到位、经费到位。有文化活动领导机构;有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和文化活动管理人员;有文化活动经费;有文化活动管理制度;有文化活动文字图片等记录,档案资料真实齐全,保存完好。
六、完善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发挥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积极作用,满足农民工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全面提高农民工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根据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机制运作的要求,应制订管理制度。
(一)树立“文化民生”意识,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实现和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努力培养农民工文化活动骨干力量,积极营造农民工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文化管理人员,明确文化管理职责,促进农民工的交流学习和素质提升,互通信息,努力实现“一月一例会”制度。
(四)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交流演出或联诀演出,实现文化互动,提升文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五)创造条件,设立图书流动站。扩大藏书量,增加信息流通面,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六)注重农民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强化教育培训,引进各类讲座,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搴平。举行排舞、书画、摄影等各类文艺培训班,提升农民工文艺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七)认真做好相关单位“送戏、送书、送电影”等文化下点活动的接待工作,做好演前映前准备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
(八)各团体企业、指导单位要加强联络。积极探索各个时期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针对实际,适当调整活动计划,为顺利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而努力。
七、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农民工文化服务机制。以文化单位为主,提供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指导、培训等业务辅导工作。以文化馆、图书馆、剧团和电影公司等单位为主,做好“送戏、送书、送电影”下点工作,为农民工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重大节假日应与农民工一起参与文化互动,充分调动农民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
(二)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以宣传、劳动保障部门为主,提供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电脑操作、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
(三)建立农民工学法维权机制。以总工会、司法部门为主,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农民工驻地工会,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地位及应有的社会尊严。
(四)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投入机制。依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投入机制。
1.当地政府部门应给予农民工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补助,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让农民工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篇7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场建设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而各地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也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并推动了广场群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广场文化具有多元性、多层次的特色。它兼收并蓄,包容其里,既可以是高雅的文化活动,也可以是通俗的文化表达;可以是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文艺演出、节庆活动以及游演、专题宣传与展示等,也可以是松散的个体活动、兴趣爱好相同的自娱自乐……
实际上,作为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也体现出群众文化的一些基本特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群众性、公益性、开放性、娱乐性、包容性等。群众在广场,享受的是一种公益支持,广场全天候对全民开放,群众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那里休闲、活动。不管是在那里扭秧歌,练太极,还是在那里散步聊天,休息打扑克;不在乎是业余队伍或者个人表演的吹拉弹唱;还是专业团队的文艺演出等。总之,群众可以放松身心地走进广场参与相关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享受到美悦,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净化身心,陶冶情操,进而内化素质,提升审美情趣。
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既是群众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并促进群众文化的向前发展。以广场舞为例,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近些年来广场舞在群众中颇受欢迎,群众参与热情很高,可谓是风生水起,受益者众。为了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普及广场舞,文化主管部门,尤其是从事群众文化的文化馆,就更应责无旁贷地抓好广场舞的宣传、推介和组织以及舞蹈的编排、创作等工作,加强对广场舞的业务辅导与技术指导,抓好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培育并打造本地区的特色队伍,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其中。可以说,广场舞是现在群众文化阵地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热点内容。
群众文化有一个主要功能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广场文化活动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大课堂,群众既可以是这个课堂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旁观者。也就是说他们既可以作为主角在其中进行表演和才艺展示,也可以作为观众在一旁观览欣赏。应该说,广场文化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延展了文化活动的空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公益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建立,让群众又多了一个文化活动的选择,换句话说,广场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和提升了群众文化,使群众文化的受众更多,影响面更宽,产生的作用更大。
广场作为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在培育和引导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作用。广场文化可以有效地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传递正能量,宣传主旋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中接受教育,陶冶身心,进而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
在阵地活动建设中,群众性文化活动可以依托广场这个空间和平台,有效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可以采取文艺表演或者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时政教育和科普传播等。我们认为,广场文化的建设需要精心培育并悉心打造诸如广场文艺演出、消夏纳凉晚会、周末广场舞会以及节庆文化活动等形式的品牌活动。以及举办书画摄影展板展览,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展示等,通过本区域内具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使之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活动。
篇8
群众文化工作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源于活动的自身特色和方式创新,突破保守与陈旧观念的局限性,展示创新意识和拓展性,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课题。而媒体作为宣传的载体和平台,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媒体借助现代技术得到了平台的拓展与变革,博客、微博、微信、QQ、播客、微视、手机短信等新兴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探寻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借助于新媒体,不断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和魅力,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现阶段,更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特征是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数字化新媒体迎合了人们碎片休闲娱乐时间的需求,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因此,数字化新媒体一出现就吸引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群众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时间,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造成了冲击,使得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慢慢减退。
2、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
客观的评价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从群众文化工作的角度看,正确对待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利与弊,因势利导,是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2.1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挑战。新媒体的特点是交互性与即时性,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快捷多样,这使得广大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受挫;新媒体在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上更具个性化,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这是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所远远不及的;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能够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自我满足感,而这也是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有所不及之处。
2.2新媒体给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机遇。事物往往都具有双面性,挑战往往也蕴藏着机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同样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更新了群众文化传播的模式,给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变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在传播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本身也必将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一部分。新媒体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突破了空间与时间限制,可以在更广阔平台上施展。
3、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
现阶段,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我们很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没有从思想意识上进行突破与改变,还在一味的因循守旧,抱着固有的传统观念不放,在新生事物与旧有观念的矛盾冲突中节节败退或是固步自封,使得群众文化工作陷入了被动、不利的境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源于活动的自身特色和方式创新,只有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不断焕发出活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群众文化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1创新思维。无论何种工作的开展,思想观念决定着成效。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也代表着先进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思想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创新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工作方式方法的先进性,才能符合时展变化的要求。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需要创新思想。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是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在当前环境中,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足不出户,人们便可享受到交流的乐趣,这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互联网与移动网也有着先天的弊端,新媒体并非完美无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是发展的必然,而这需要的恰恰是一种思想的创新。只有在思想上创新,才能使眼界得到提高,才能使思想得到转变,才能在危机中看到希望,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2创新方法。新媒体只是一种工具,它并没有专属的标签。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来创新工作方法,是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的有效手段。3.2.1借助新媒体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途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宣传,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来说,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要加强传统途径的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来开展活动的宣传工作,无疑是更加有效的途径。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途径,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较大的范围内获得较强的宣传效果。3.2.2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数字化新媒体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 来说,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提高活动质量与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互动性与参与性方面较弱,有此活动内容延袭旧例,在今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大大丰富的情况下,已经不适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现状。将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革新,在内容上应加强时代感,在形式上要紧跟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进行传统群众文化活动革新的有效助力。3.2.3通过新媒体技术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群众文化活动的革新并不仅仅是形式与方法上的革新,在内容上也应该进行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广阔的平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再加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选择更趋细化,为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阶层群众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来不断丰富。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来发起投票活动,即可以就活动内容进行投票,而投票活动本身也是一项群众文化活动。
4、结束语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提高我市群众科学文化道德素质、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全面实施群众文化活动“十百千万工程”,逐步构建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化、经常化、网络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新体系,为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引进十场以上精品(高雅)艺术演出。充分发挥市、县区已建的音乐厅、会展中心和大剧院等文化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各类精品(高雅)演出,引导和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情趣,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群众文化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设施设备、演出中介、演出网络等资源优势,运用市场运作、政府扶持、文企联姻等方式积极组织引进中外优秀表演艺术团体的高雅艺术演出。新建的市音乐厅要引进不少于十场(次)的精品艺术演出,德清县会展中心和即将完工的长兴大剧院等应确保全年每月一场专业演出,其中引进高雅艺术演出应占全年场馆活动的50%左右,避免、杜绝设施设备闲置和人才资源浪费等现象。
2、举办百场广场文化活动与开展千场基层文化活动。以市和县区中心城镇文化广场为主要场所,举办百场以上有一定规模的广场文化活动。各县区要以中心城镇文化广场为阵地,组织有规模、有影响的广场文化活动;同时,还要广泛开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基层文化活动。县区宣传文化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并推进年度活动计划,系统地规划本地全年文化活动的主要项目,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社区公园和会堂场馆弘扬健康文化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倡导“双休日戏坛”、“社区娱乐广场”、“假日电影周”等公益文化活动,形成大活动不少、小活动不断、年年有“演、映、展”、月月有“弹、拉、唱”的红红火火的社会文化新局面。
3、万场电影下乡展映活动。全市要以现有行政村为单位,按照每个行政村每月公映一场电影的要求,全力推进万场电影下乡活动。电影下乡片目原则上在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重点影片、获奖影片、推荐影片中选择。资金筹措按照“三个一点”的办法操作,即“市场运作筹一点、县区拔一点、乡镇出一点”。市委宣传部每年筹措一定经费用于万场电影下乡活动的补助,市文体局从文化事业费中提取经费,用与购买电影拷贝和制作宣传幻灯的补助。各县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安排相应财力、制订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的顺利开展。县区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全年各行政村电影放映计划,落实放映单位和放映设备。
三、组织保障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文化大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该工程已作为2004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系列纳入县区年度考该体系,县区应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认真做好各类活动的建档工作,尤其是电影下乡的档案记录,年终一并报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以作考核依据。
篇10
众所周知,群众文化活动范围较广,声势较大,迫切需要社会各种文艺人才的积极参与和热心帮助,当今科技时代,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专业性和可视性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和思想期望,因此,各级文化宣传部门和群众性文化组织要大力宣传,采取多种鼓励性措施,不断引导和积极吸收有志于投身群众文化活动的声乐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参与。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成效卓著,这与一大批专业艺术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质量提升,离不开艺术家的专业指导;但反过来,艺术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在提高了众性文艺活动质量和艺术水准的同时,也从群众中汲取了无限的艺术营养,得到了众多的艺术灵感,激发了昂扬的创作激情。因此,只要艺术家坚持用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孜孜不倦的专业精神,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参与者的艺术指导,用最大的精力从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每一个短句细微教起,那么,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人员的演唱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声乐艺术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2、强化机制,培养更多的群众性声乐艺术人才
群众性声乐艺术活动规模较大,需要的声乐艺术人才较多,而在许多地方的群众文化或偶的那个中,单凭当地文化馆、艺术馆等艺术机构人才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群众文化活动质量提升的瓶颈。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大大加快,众多农民工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极度扩张,许多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文化阵地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各地政府和群众文化管理部门,要从根木上重视群众文化活动,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群众文花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一方面注重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热爱群众文化事业的专业队伍,同时注重对这支队伍要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快群众文化活动的设施建设,以良好的资金投入和合格的硬件配备,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助力加油。
3、强化根基,声乐艺术再造要植根于群众沃土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唤起民众、感染民众的有力艺术途径。因此,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要紧密结合群众实际,注重艺术作品的群众特点和社会价值。对于一些非常专业的艺术歌曲作品,比如那些唱起来非常困难,无法在群众中传唱;过分注重歌唱技巧,群众很难学唱;只适宜专业表演,难以在群众普及的的艺术作品,要坚决予以屏弃。相反,对于一些很好的独唱歌曲,比如旋律优美,而又让人感觉朗朗上口;易于被群众接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歌曲,要大加提倡,积极推广。如众所周知的歌曲《天路》,歌曲本身本是一首独唱歌曲,但后来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合唱比赛,由武警合唱团推出的合唱版《天路》,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在艺术再造过程中,立足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在群众的“沃土”中发展创新。因此,其生命力自然会青春常在,经久不衰,达到良好的社会艺术效果。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