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的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小学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现象
一是阅读量不够,缺乏阅读的兴趣;二是方法不科学,阅读质量不高,内容不够丰富。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家都很重视课外阅读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样“病态”的课外阅读呢?究其根源,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二是教师“大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三是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虽说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须承认: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的。因而,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1、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上下五千年》等等。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中年段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故事以及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3、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
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昆虫记》,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
4、教会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课外读物。
由于课外阅读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图书。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要单纯地帮其找书,而是把找书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自己去找。
5、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去引导选择。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规定各学年段阅读量的同时,也特别推荐了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去选择阅读,教育部也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定书目的系列丛书”。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美味佳肴。
6、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例如《小诺贝尔》、《少年文艺》、《儿童画报》、《七彩语文》等,及时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课外读物,进行统一的阅读指导。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学会阅读评价
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
篇2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及其与现状的反差,呼唤我们开展有效的尝试与探究
1.新课程改革对课外阅读的量和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因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终身发展呼唤着有效的阅读
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而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好者。要想完成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的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意识的培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自觉地去阅读。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让孩子先有阅读的需要,然后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1.故事引路。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老师就可根据这个特点加以引导。教师在开始拼音教学时,尽量做到每天为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还要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都来自书本,只要学会了拼音,他们就可以看很多很多的故事了。拼音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留下一小段的悬念,然后告诉他们故事的结尾就在哪本书的第几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第二天再请阅读了的小朋友讲讲故事的结尾,表扬课外阅读的小朋友。随着拼音的熟练,识字的增多,教师留的故事悬念也越来越长,最后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2.推荐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了,但一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和辨别能力,一部分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因此,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责无旁贷。
3.亲子共读。很多成年人都记得小时侯父母讲故事的情景,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前辈的丰功伟绩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娓娓动听,让人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这就是家庭教育对课外阅读的启蒙。
4.活动促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结合课外阅读开展活动,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成果,使他们的阅读成果有展示的舞台。(1)古诗擂台赛、(2)故事会、(3)朗诵会、(4)表演赛。
5.成功体验。当学生的头脑中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后,他们就会努力去寻找一些能满足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课外书来阅读。有的学生不但会读,而且会说、会写,这就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才能使课外阅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那么,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2)探求性的速读。(3)品味性的精读。
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自由阅读,做好笔记。现在学校一般都有图书室、阅览室,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落实课外阅读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的阅读行为富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知道了阅读的方法,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了,因为我们所指导的对象是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因此,必须要经常检查落实,以保证阅读的正常高效开展。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表,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作业减少了,自由阅读的时间也就多了。
2.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要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备课。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教学 影响因素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和重点,但是使用各种教具来完成各式活动的同时,却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等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有理解表象的涵义,形成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1]。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国语文的能力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期应该培养国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拥有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因为它能让学生自在操作语言的能力。过去的课堂上,看见的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造成学生对国语文的兴趣大大减低,测验方式局限于分数,让学生在生活上不能综合应用所学到的语文能力[2]。因此教学方式如果能与生活经验连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并统整课程,应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应用于生活上。
1.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
媒体虽然提供多元信息的管道,但是现今的媒体为了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追求吸引人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播放,因此让语文的学习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跳跃思考、粗俗或不礼貌等,都会造成观看电视的学生,有不良的影响[3]。
2.考试效应
国内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笔的方式为主。因此教师与学生为了应付考,反而让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而忽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情况,学生的国语文素养非但没有提升,甚至连国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被抹煞了。
3.以教师为主
受限于教学上的种种压力,例如教学进度、时数或学生的学习成效等,为了让教师能在时限内完成课程进度,因此都采用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于学生听,教师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在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时不能充分表现出来,甚至是大幅的下降。
4.学生语文热忱减少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为增强自我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能受到语文的陶冶。但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考制度,让教师渐渐模糊语文学习的焦点,大部份的学生只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学习国语文,往往会成为填鸭式学习。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的效果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上。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与实践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快乐、自主并感受不到压力情况下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挑选语文教材时不能选择太困难、有深度、份量多的教材,这种情形让文言文、过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故事被现代的教材所取代。变成学生只是在练习语言和文字,缺少了传统文化的素养,人文气息也相对的缺乏[4]。
1.为孩子课外阅读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端正办学思想,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建立一定的法规,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孩子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1.1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给孩子的课外阅读留下充裕的时间。由学校行政领导把关,各科教师协同,合理安排学生课外作业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1.2建立各种层次的课外阅读资源库。为了确保学生课外有书可读,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应想方设法建立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源库,包括学生个人书柜、班级图书室、学校图书馆。
2.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为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同课内的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和充分的体现。一般说来,在课外阅读中,读还是不读、读什么、读多少、什么时候读,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一句话,全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真正促成学生读的动力来源集中到一点就是学生的兴趣。
3.开设阅读汇报课
在这种课上,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当然这是基于一定的规则之上的。汇报的方式可以是演讲,由学生自主选取一本已阅读书目,选取一个阅读体验点,自行撰稿,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想法,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是辩论会,由教师选取一个话题,学生自行组合,大量搜集资料,准备材料,这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较强的逻辑能力。可以是讲故事比赛,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内容讲给大家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当然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品质。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关系,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积极意义无疑应当继承下来。
参考文献:
[1]刘梅. 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J]. 文学教育(中),2014,01:126.
[2]徐美华. 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3:591-592.
篇4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篇课文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2.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⒈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太阳、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⒊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⒋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 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3.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篇5
【关键词】阅读兴趣 习惯 策略 实践量 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重课堂,轻课外,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面狭窄,以致自身阅读潜能挖掘不了,从而影响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只有拓展课外阅读,才能娴熟地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提高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对怎样有效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做了如下探索。
一、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点燃课外阅读兴趣。
1 在欣赏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中体验美的享受。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词汇、句型和语法等方面语言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让学生从实质意义上获得一种欣赏英语文化内在美的感受和享受,特别是对一些优美和抒情性的文章。我曾经把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全部歌词抄写给八年级学生,让他们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学唱这首歌,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歌词以及影片中感人的一些对白,学生体会到了影片中的甜蜜和凄美,欣赏到了表达美好感情的一些好词好句,不到一节课时间,好多同学学会唱这首歌了,甚至一部分同学还能背出歌词,后来好一段时间许多同学经常在班里自豪地哼唱这首歌。
2 在品味情趣盎然的幽默故事中感受语言美。
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需求展开阅读教学,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材料,或风趣、幽默的故事片段。在学了NES教材Book 2 A中的Module 6 A Famous Story后,我建议学生们去读Harry Potter和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这两本适合中学生口味的英文原著。好多学生读得爱不释手,情趣盎然,这让学生既学到了考试所涉及到的一些语用知识,又丰富和加深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内涵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表达。
3 在了解跨语言文化交流中感悟语言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在西方,年长的亲属或朋友被小顽童直呼其名感到舒服自在;当众打喷嚏或打嗝要说“Excuse me”;作客时吃完喝尽表示喜欢,主人会很高兴而不会尴尬;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表示对礼物的欣赏之意,“假意推辞”却是虚伪的表现等等。
二、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为有效的课外阅读提供准备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并通过课外阅读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1 培养组读能力。组读时提醒学生避免嘴唇蠕动、低声读、频频回视等不良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地运用眼力以扩大视距(eye span),培养从整个句子去理解意义,迅速地从第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避免一个词、一个词的阅读理解。
2 学会略读技巧。迅速简要地浏览一遍阅读材料的章节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插图、表格、图表,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被特殊标志的内容,以求对材料有个概括的、初步的了解。
3 提倡限时细读。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搜寻文章中的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掌握这些细节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对理解全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4 关注主题句和关键词。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一些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序列词等,可利用这些词把握前后,上下语意。如however、but、for example、so、so that等等。
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在文章的首句,有时在末句。因此,在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要求学生重视文章的首句和末句。
5 突破语言难点。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读的关键。猜词析义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反义法及判断推理法,扫除生词障碍,提高阅读能力。
三、开阔英语阅读空间,增加语言实践量
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获得技能。
1 精心选材。笔者经常借助于《中学生辅导报》、《开心学英语》、《英语画刊》、《二十一世纪报》和《英语漫画》等多种报刊杂志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通过课外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又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的文章,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2 分层管理。笔者根据读物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第一层次的学生是阅读比较简单的故事,词汇的难度降为最低。第三层次的学生是阅读词汇量较多,而且较难,但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含义的文章。第二个层次介于两者之间。每周阅读做到定时、定量、定篇、定检查,使各个学生都有参与。
积极拓展课外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各个阅读环节的循序渐进,切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有效提升 课外阅读 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缺乏与底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问题。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中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已成为当下我校教师所面临的紧迫性任务。而时下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本人通过对本校5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选择玩耍而不是读书,15%的小学生一年所看的课外书总量不超过2本。不仅如此,课外阅读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明确目的和方向。在“你最喜欢的书籍是哪些?”的调查中,真正有意识地把一些文学名著作为主要读物的小学生几乎没有。二是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在问及“课外阅读对你有帮助吗?”竟然有一些小学生觉得“会耽误学习”。同时在小学生中,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买回家的书不少,但真正进行阅读或阅读完的却少之又少。
根据上面的调查来看,本校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着实让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未把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来对待:二是教师没有把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弄清问题之后,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指导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做的探索。
一、分段阅读不同书目,根据实际确立不同发展目标
我们把小学生在课堂及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统称为“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的认知与心理结构,因此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分为三类:低年级的小学生以注音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小学生则增加儿童小说、浅显的科幻作品;高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已形成,就适当增加文学名著、现代作品及科普读物等。
为了更好地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好,就必须首先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我们目标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能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造就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优化策略和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把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将对工作的效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确立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在配合课内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延伸课外。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外阅读,就一定要配合好小学生的课内语文学习,针对他的弱点进行阅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充分认识到:初级的阅读是基础,不可忽视;教学要注意由低到高提高阅读要求。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把任务进行分解,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进行。
2.激发兴趣并培养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召唤下,由不读到想读、爱读。为此,作为老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从而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
3.注意实施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做好推荐工作。教师在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格把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小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二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入手。三是与课内学习相联系。在向小学生推荐的一些书目中,可以与他们所要学的或学过的课文相配合工。
(2)开展具体的方法和形式的指导。阅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进行过目,而是进行多方面地学习。如果在具备了一些阅读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就必须让小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的学习。①学习浏览和精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要求及个人习惯而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学会个人思考。教师在教会学生成为读者的同时,还要让他学会边读边思考。③尝试讨论和欣赏。在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后,教师适时地组织他们开展讨论。这样,既有助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④练习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一是为了让小学生注意在阅读生活中的积累,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录下有感触的东西。它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笔记。
三、运用多种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开展课外阅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1)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应注重了解他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真的热爱阅读吗,他是否已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他在阅读中是否有了长足的进步。
(2)注重定性评价。在评价时,是要对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一定的统计,但不能只看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3)注重积极评价。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评价时,应防止采取消极评价,让小学生在激励的感召和鼓舞下,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篇7
关键词:激发兴趣;集聚力量;课型模式;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55-01
语文学习中,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大量有效的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
一、推荐课:激发兴趣,形成期待
(1)创设悬念,燃起阅读欲望。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在阅读推荐课上强化阅读悬念的设置,是激活学生认知效益、激活学生阅读期待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目封面、插图赏析、片段阅读、目录估猜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例如,在执教《负鼠比利大叔奇遇记》这本阅读书目时,可以采用依托目录进行猜想的方式。执教者先出示书本的目录,并告诉学生目录不仅仅应该会读,更要学会发现问题。于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看到目录,我就觉得这本书一定很有趣,我想现在就去读;我觉得这本书的主人公应该是负鼠大叔比利;我发现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别的事物……借助目录,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介入到书本的阅读中去。
(2)遴选内容,明确方向。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于理性思维较为薄弱,而感性思维则较为丰富,只有极富形象性特征的内容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阅读期待。因此,教师应该选择最能贴近学生内在心灵的内容作为推荐的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仍旧以《负鼠比利大叔奇遇记》为例,这本书蕴藏着十几个学生喜欢的故事,教师应该作何甄别呢?可以从书目中的第一个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住在森林里的负鼠比利大叔为什么会突然来到养鸡场,并出示书本中描写生动的语句,引导学生悉心品味,深切感受到书本语言描写的精彩和趣味。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正是借助书本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了解文本基本的言语风格和主人公的基本特点,为学生日后的深入阅读指明了方向。
二、提升课:集聚力量,引向深入
(1)以学生为基础,合理设置内容。课外阅读提升课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有成果的分享,又形成明显的认知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以及作品内在的特点,通过有层次、有维度地设置一些指导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中习得阅读方法,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例如,在阅读《铁丝网上的小花》这本书时,教师意识到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阅读感受到纳粹军人的残暴,更能意识到犹太人民所遭受的残害,但学生未必能体悟到 “象征”“暗示”等表达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选用书中的典型章节和语段,真正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超越故事情节,转向对书本主题的思考与领悟。如此教学,才真正实现提升课的最大价值。
(2)以语言为圆心,习得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给予学生实践阅读中的方法,并在方法的运用下自主探究感知文本的典型人物,品味文本中的经典片段,从而习得文本的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品位的提升。以《夏洛的网》为例,教师可以在提升课中挑选能够代表这本书语言表达特点的几个典型语段,让学生在自主品悟、情感体验等方面共同去探究威尔伯生命成长的内在轨迹,并感受其无私奉献精神对于其成长过程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三、分享课:形成体悟,交流分享
(1)精心准备,全体参与。分享课旨在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体验和成果得以展示,要鼓励学生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合作互动。在展示环节中,则要想方设法将教室的课堂演变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进一步燃起学生读书的激情。例如,在阅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学生都觉得自己没有这样的体验,对于书本中人物所经历的艰辛也只能是表层的感性认知。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教师可创设这样的形式:作为盲人,海伦能够骑马射箭、阅读写作……假如你来完成这些事情,你会有这样的经历吗?让学生以自身经历揣度文本人物的感情,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内在的生命意识,学生对文本中提到的故事情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呈现海伦的经历,成果分享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正是通过自主分享,学生在交流中对书本的解读更为通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强化点拨,深处漫溯。现代课程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时,也不能完全退隐到课堂后台,而要对学生形成的阅读成果进行及时调整、点拨,从而促进学生对书本更加完善和深度的感知。例如,课堂中,学生在分享时一直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书本人物的生活经历上,此时教师为了将探究的层次引向深入,就要对课堂的走向进行调整,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读书的最高境界在于联系自我,在书本中读出自己的影子和态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过程,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切不可将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而要在阅读实践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读有所获。
参考文献:
篇8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有很大提高。他们课外的大部分时间选择现代游戏机,或者舞蹈、绘画、音乐等才艺兴趣班等。而对于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主动阅读的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课外时间极少或者完全没有语文阅读。由于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
2.缺乏有效阅读。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所接触的阅读方法不一定完全掌握,要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是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指导,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情况。
3.缺乏读书氛围。科技的进步,信息的爆炸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急剧加快、传统家庭文化缺失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负面影响。快节奏的生活、忙碌的身影、现代游戏、影视、娱乐让人变得浮躁,无法静下心来阅读,学生没有读书的氛围,缺乏课外的环境。
二、有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虽然很多老师、家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过于浮躁,读书意识淡薄,阅读质量低下,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面窄,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为了有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意识决定行动,兴趣促进主动。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内容竞赛,文学创作交流等平台和机制来吸引学生关注课外阅读,发现阅读的乐趣所在,从而主动的安排阅读时间,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用兴趣引导,主动学习的效果。
2.加强课外指导,提高阅读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认识目前教学的现状,对有限课堂时间所讲授的阅读方法要进行课外延伸和跟踪,以灵活方式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与学生家长一起努力,做好阅读指导工作,保证阅读的正确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3.注重文化熏陶,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一方面,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使其能够更形象,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传统文化精髓,了解中华文化之美;另一方面,家长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的氛围,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进行阅读,而不是党方面完成任务式的学习。
篇9
关键词:课内学习;课外阅读;有效结合;整合策略
在“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内外的整合”主题研究实践中,我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让课外阅读有效地为课堂服务。我首先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教室窗台上、书架上、没人坐的课桌上等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放上一本本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阅读。一、二年级放童话故事或《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拼音读物,到了中高年级就放几本名家名著、科普读物等。每逢课间休息时,便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翻翻这本书,比较一下那本书,有借书的,有还书的。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
学生愿意读书了,在学习课文时就有意识地找一些与本组有关的文章、资料来读,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就找了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后筛选出对理解本课有用的一些图片、文字等信息,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与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有学生介绍了威尼斯的狂欢节,有同学介绍了威尼斯的木桩这一独特景观,还有学生介绍了与威尼斯特点相似的苏州风光,也有介绍威尼斯地形存在隐患的……让大家对威尼斯的风情有了更多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资料的整理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文章的内容离学生来说都比较遥远,我就利用课外阅读来辅助课上理解。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我准备了抗美援朝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下载了电影《上甘岭》让学生看,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我向学生推荐《丰碑》《草地夜行》等文章,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目的。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选择同类阅读材料,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了作品各自的特点,这是另一个整合策略。比如,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我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威尼斯之夜》,在比较阅读中,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拓展延伸阅读也是整合课内外阅读的最佳策略。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根据原著进行改编的,在教学前后,我把原著推荐给学生。如,学了《将相和》,我引导学生读《史记》;学了《草船借箭》,就让学生读《三国演义》……使学生更立体地、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不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做好摘录,并定期检查。目的是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大课间定时阅读,学生每天阅读,完成一定量的积累――不少于5个好词,1个佳句。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交流。通过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中理解主题,品味语言。
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在校大课间组织学生阅读时,我以身示范,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利用上课时间与学生一起聊读书的心得,从而教会学生一些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坚持一段时间的课内外阅读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爱上了阅读,语文素质也越来越高。学生每次开学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图书室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图书管理员主动承担给学生找书的任务,让大家到校第一天就有书可读。很多学生自己买了《森林报》《儒林外史》《史记》等书籍。我班学生在这五年级上学期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阅读了《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部分学生还阅读了《史记》《儒林外史》。在课内阅读课上,学生都运用课堂所方法来阅读课外书,或读或记或写,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抄了厚厚一本摘抄,写了大量的感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日渐提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学完《威尼斯的小艇》后,学生写的小练笔《家乡的星空》《自行车》《学校的成长园》……读起来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这是我班学生写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3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将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要我读”转化为自觉主动的“我要读”,才能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因此,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一)主动与学生交流。大部分小学生贪玩,只有极少数孩子能静下心来阅读,但阅读面相对较窄。因此,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经常抓住机会让爱读书的学生介绍经验:“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平时怎么读书的?你最近又看了什么书?”这样一来,爱看书的学生谈得津津有味,而没看书的学生也自然产生了羡慕之情。当然,教师本人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来,时常讲讲自己最近读了什么文章,阅读后的收获及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造阅读条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有利条件。例如,可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由学生专门管理,书可以是教师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每月更换一次;也可以是学生自觉捐献。学生课间经常聚集在一起看书,看完后互相推荐、交流、讨论,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一)引导学生收集材料。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教师可以推荐作者、主人公的故事,还可根据课文体裁、单元训练点等选取补充材料。另外,课前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搜集课文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学生在完成时兴趣很高,带到课堂上交流时更是兴致盎然。课外延伸阅读能使学生的视野逐步开阔,对学习课文更是有力的推动。
(二)拓展课文。拓展性阅读是促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最好方法。当前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是从名家名作中摘录下来的,并不能完整地交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有选择地激发学生“预知详情,请读原著”,使得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收获知识。这样,学生对作品有了整体的认识,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还要教孩子养成边看边记的读书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学生在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重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及精彩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分类。三是创作式笔记,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书评等。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课外引导
(一)推荐好书。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掌握尚少,阅历尚浅,鉴别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他们的德智发展、又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文关怀,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巴金等大师的作品,培养人文情怀,帮助他们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
(二)开展读书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兴趣易激发也易失去。为使学生能坚持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始终高涨,教师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诵比赛、故事会、办小报、“给喜欢的人物写封信”、亲子阅读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高的热情继续阅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有效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