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观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宏观经济观察

篇1

关键词: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和计划经济条件中宏观调控的差异何在,存在以下几点意见: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存在诸多差异,研究,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是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下宏观调控体系的劣势,建立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新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控制系统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控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资源的调配,经济运行之决策完全由政府掌握,一切经济运行无法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运转,不能决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所谓的计划指令和激励制度,也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和精神性管理指令。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要么是要服从的计划指令,以政府的指令为方向,否则就不会受到政府重视,发展不起来,地位也会受到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下降也必然的。在这种经济制度现状面前,可以说计划经济中宏观调控只能是行政手段为主导,优先考虑,或完全遵循行政手段调控经济,企业本身无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国家也好,政府也好,宏观调控的措施的一般都是是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政府颁布的分层计划指令下属单位接受政府的计划指令下级单位执行计划指令。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孕育而生的。具体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下的宏观调控和控制的直接区别点在于在宏观经济容易导致市场发展不均衡,但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来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有根本的差异,导致宏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差异,也是导致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下宏观调控差异的根本原因。

2.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中宏观调控的具体功能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的条件下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同决定了实际行动上的差别。虽然在两种经济环境下,宏观调控是纠正和防止宏观经济失衡。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宏观调控本身的解决的方案和计划的实施往往容易片面,进而会导致宏观经济调解力度不到位,市场发展失衡。由于计划经济的本质是政府主导,所以宏观调控主要是弥补政府管理漏洞,弥补自身缺陷。

3.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控制的系统不同。在现有的基础上,不同的条件下,宏观调控是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本身享有有无限的经济自由,政府掌握实施宏观调控并不需要单独的立法授权,因为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所凭借的行政手段,即使用直接调控措施,也是经济的综合控制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别单独的立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和控制是,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授权来提供制度支持,法律是先决条件,更是是宏观调控和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该系统基于现有的条件,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总体上来说,是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征服所面临的问题都不是在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控制系统的改进,但向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控制系统的根本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建立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

4.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中宏观调控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和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不同的条件下,调控手段是不同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采取行政手段,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达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这决定了政府干预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被剥夺是此消彼长的。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对指令是政府给予行政处分。因此,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单位的实现,在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在本质上是强制性的。

篇2

【关键词】 红景天; 磷酸肌酸钠; 急性冠脉综合征

doi:10.14033/ki.cfmr.2017.4.0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23-0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Rhodiola joint Sodium Phosphocreatin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after symptoms improv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change,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Method:71 case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3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and 35 cases wer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CS,such as oxygen,double resistance,etc.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hodiola Injection 20 ml combined with Sodium Phosphocreatine 1 g,treatment for 10 days,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differenc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4%,compared with 77.1% of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hodiola;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irst-author’s addres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3,China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瓤瞥<疾病,病情急而且凶险,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1]。ACS疾病本质是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心肌损伤。红景天注射液可改善循环,提高心缺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磷酸肌酸钠可以营养心肌细胞[2-3]。本研究拟用二者联合应用于治疗ACS,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入选病例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7±12.4)岁,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1±11.6)岁,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发病症状、合并症、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参照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对ACS的诊断标准纳入[4]。(2)具有心绞痛症状,动态观察具有心电图ST-T段的变化。排除标准:(1)对红景天及磷酸肌酸钠过敏。(2)合并严重感染。(3)合并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4)中途自动退出。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常规给予ACS的规范化处理。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嘱卧床休息,双抗治疗,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玉圣药业)20 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两药疗程共10 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原有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减少,发作次数比原来减少大于75%为显效;原有心绞痛症状减少大于50%为有效;原有心绞痛症状基本无减少小于50%或症状加重为无效。(2)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炎症因子CRP及IL-6。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严格按试剂盒规定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1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36例患者中,治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4.4%,对照组35例患者中,治愈1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有效率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及IL-6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炎症因子与ACS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长期炎症因子的浸润,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甚至破裂,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堵塞,ACS频发[5]。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期反应蛋白,ACS发病可增高[6]。IL-6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其侵润可导致斑块破裂出血,降低心肌收缩力。这两种因子改变代表了ACS患者体内炎症的变化[7]。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由红景天苷等成份组成[8],研究中,患者症状改善,炎症因子减少,考虑可能大株红景天通过以下途径达到治疗效果:(1)红景天苷可清除氧自由基,p慢心率,减少心脏做功,从而降低心肌耗氧,增强心肌收缩力。(2)红景天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斑块形成,起到稳定斑块作用,从而保护心脏血管,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9]。(3)红景天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血液循环[10]。 (4)红景天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以增加心脏、血管的供血供氧。(5)红景天可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单核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蛋白及因子,消除炎性介质[11]。因此,大株红景天可以起到稳定斑块,消除ACS患者血管炎症的作用。

磷酸肌酸是体内多种供能的形式,磷酸肌酸钠是新型能量补充剂[12]。其可能过两方面作用于心肌细胞。首先,磷酸肌酸是心肌能量储备的一部分,可抑制核腺苷分解酶,维持嘌呤核腺苷水平,抑制心肌磷酸分解而保护心脏[13-14]。其次,可以抑制ADP诱导的确血小板聚集,改善血循环。最后,当心肌缺乏能量时,磷酸肌酸钠可直接转化成ATP,为心脏供能。

由此可见,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作用机制不同,但却可以起到改善心肌功能,消除炎症介质,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效果明显,宜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昊钏,龙芳,杨华,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30):2846-2848.

[2]麻京豫,张丽婷,李明,等.大株红景天对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158-159.

[3]翟鹏,朱国斌,梁娟.大株红景天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心绞痛 80 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4):556-557.

[4]赵碧莲,范维琥.2007年ACC/AHA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重点更新的介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35(2):124-127.

[5]麻京豫,张丽婷,李明,等.大株红景天对 ACS 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3(1):158-159.

[6]陈勉,张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IL-6 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317-320.

[7]翁向群,庄聪文,石晓磊,等.大株红景天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1):827-830.

[8]贾玲芳.红景天提取物对各种模型动物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16-17.

[9]林守学,林德奇,黄开健,等.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QT 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21-22.

[10]王彦斌,邱服斌,任素芳.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3):360-361.

[11]胡称心.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28-29.

[12]蔡永辽,李瑞金,杨维杰,等.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56-157.

[13]陈艳芳,刘培庆.HPLC 测定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磷酸肌酸和ATP 的含量[J].今日药学,2014,24(11):771-773.

篇3

关键词:GIS;普查;宏观经济统计;系统分析

我国对于普查和宏观经济统计等一向都是十分重视,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这种基础性的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的对待和处理。随着我国经济与人口的不断增长,所需要统计的信息数量也在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所以需要引入更加系统的统计方法,才能对如此海量的信息科学资源进行有效归纳整理,并加以科学利用,最终成为相关部门对发展路线与决策制订的重要依据和参考。GIS的统计系统作为IT技术领域高速发展的产物,已经在各行各业的统计方面崭露头角。GIS拥有灵活多变的特性,综合了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多重功能,效率极高的同时又能充分的实现普查与统计分析的目的。

1统计行业的GlS分析

1.1 GIS的含义探究

GIS的意思是地理信息系统,其具有管理、显示与采集分析等多重功能应用,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GIS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趋向于成熟,被大量地应用于了各方各面,包括公共管理、环境评估、交通安全、资源调查等,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多元化的系统。

1.2 GIS的发展现状

GIS由于自身具有的多重优越性和先进性等原因,所以得到了很多国家与组织的高度重视。美国最早的对GIS展开了深入的钻研,并成功的将其应用到自身的统计管理系统之中。很快,欧洲等国也基于GIS研发出了适合自身国情与条件的统计系统,将GIS广泛的应用在了地理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统计等各个阶段。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投身到了GIS的统计研究当中。

在我国,GIS也已经逐渐的开始起步,统计部门与单位已经积极的将GIS引入到自身对统计的工作当中。在新世纪的初期阶段,国家统计部门就已经根据GIS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

2 GlS设计研究

想要集成普查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就需要将GIS进行各级行政区的划分,将所划分的单元为核心进行逐一统计归纳,并最终实现跨门类的数据集成。利用GIS特有的数据查询、空间定位与数据分析等功能特性,可以快速的提供辅的决策信息,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的共享与反馈,大幅度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更加及时的将统计数据进行,将统计服务做到更加的直观与透明。

如今的我国统计业务都是以行政区为单位进行划分的,最小的单位都是居委会,但普查所要求的最小单元则是小区,所以我国的统计业务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必须要尽快的在如今行政区为单元划分的体系基础上在进行细分,建立更加标准统一的统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这就需要GIS的积极引入。

2.1元数据库的建立

在普查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统计的数据往往具有多维度、分布式、多变性和异构存储等多重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还要进行不同样式的数据库分散处理,同时还要依托于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不同的行政地区,从而形成了多源异构的数据整合问题。统计部门往往在对人口、农业和经济等方面进行普查的过程中,会出现时间跨度大和采集系统不相同等问题,所以导致其的指标体系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想要对这些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就需要考虑到其的指标系统、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等属性,并构建出相应的分析图来进行充分的考虑。

元数据库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所收集归纳到的底层基础数据库之上加入元数据层,然后将相应的地名、统计与信息等数据库加上用户的信息,再通过元数据控制对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相应的信息元数据,在根据这些元数据进行有机的集合。

2.2数据分析的深刻挖掘

GIS中的统计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对数据的深刻挖掘与分析,需要坚持的以设计目标为数据的中心,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算法进行计算编程。后期再通过对数据进行数次的分析与编辑总结,利用多重的分析方法对用户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并最终利用模块的方式进行输出和展示。

3区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系统

区域宏观经济往往具有区域性和不平衡性等多重特点,应用GIS系统方法可以根据区域的实际构建与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从而有效的促进各个部门之间有效的分工协作,并最终达成区域经济的高效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标准规范的运行体系之下,统计元数据需要利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对GIS所形成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展示,根据不同的系统与数据进行功能维护。GIS模块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统计、编辑与管理等功能,在系统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需要与其他的系统模块进行区分与独立,要深度分析数据模块,为GIS模块进行单独的对待。要为GIS创造出独立的输入与统计条件,根据不同的地理信息进行归纳与输入,尽可能的将数据进行直接的输入与输出,为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创造空间展示平台。

GIS模块在数据查询模块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其可以利用自身灵活的空间特点进行数据的统计与查询等功能。还可以通过关键字等对地理要素信息进行搜索查询,进行精确定位或者是模糊定位;还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图层,对封闭区域进行选取,按照GIS所划分的不同行政区对所需要求值的消费、单位、人口、投资等各方各面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查询的汇总。

数据经过了收集与归纳后,需要集中的输入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处理,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可以对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不同方面的处理,从而对所需要处理的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在数据编辑展现模块,对目标的数据进行复制、调整等操作,利用软件生成诸如条形图、饼图或折线图等统计图表,实现统计数据的最终汇总。

篇4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丹红注射液尿激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7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此积极的预防及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DVT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DVT患者38例,均符合1995年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标准[1],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9~85岁,平均57岁;发病时间6小时~14天,平均7天。外科手术后10例,慢性疾病长期卧床13例,围产期4例,口服避孕药3例,原因不明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肢体肿胀、肌张力增高、浅静脉怒张、肢体活动受限。38例患者均采用多普勒彩超证实血栓形成,6例患者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实,此组下腔静脉通畅。血栓位于右下肢17例,左下肢19例,双下肢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患者250ml含有尿激酶30~50万U的生理盐水注射液静滴,1次/日,连续使用7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日,定时监测凝血指标,根据结果调整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剂量;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仅给予患者上述相同剂量的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程均为14天。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治疗前肢体疼痛、酸胀情况,同时监测患者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测量髌骨上、下缘15cm处肢体的周径,计算髌骨周径差。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与健侧肢体对比差<1cm期;②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肿胀基本消退;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患肢周径差比较:见表2。

讨论

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临床上对DVT一般采用西药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来治疗DVT逐渐被医学工作者所采用,由于该法疗效明确、预后良好、安全性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根据中医理论基础,DVT是由于湿热下注,络脉血瘀阻塞所导致的疾病,究其原因是以血瘀湿重为主,辨证属湿热蕴阻、气血瘀滞。针对其基本病机用药,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是中医治疗DVT的出发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红注射液可促进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增强纤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抗凝、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溶栓抗凝西药有协同作用[3]。本研究使用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DVT,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55%和9444%,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提示西药溶栓抗凝辅以中药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方案,具有协同作用,增强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丛凤英.简明临床心电图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66.

2王振峰,刘增庆,杨笑非.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6):733-734.

3陈蓉,张琳,张蔚蕊,等.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652-655.

篇5

7月24日,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成立后的首场“中国经济观察”暨第22次经济报告会格外引人关注。4月,依托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的CMRC,循例报告由国内22家预测机构做出的中国经济第3季度“朗润预测”。

报告会主持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峰宣读朗润预测结果:加权平均后的中国经济第3季度GDP、CPI、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长率以及利率增长率和汇率增长率分别为9.3、3.0、13.5、22.7以及2.26和6.70。藉此对中国宏观经济第3季度的“朗润点评”为:经济增速走低,物价涨势见顶,贸易顺差回升,“两率”波澜不惊。

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走低似乎成为与会的宏观经济分析专家的共同研判,虽然审视角度和支撑论据各有不同。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结构性紧缩政策,大方向正确,但到目前为止政策出台太过集中,所有政策交织在一起可能出现负面影响,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下行压力。总体来看,目前的增长势头已现弱化现象,预计后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将下降到9.5%及8.7%,增长预期最低出现在明年一二季度。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银行体系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压力。如果银行不能对这些贷款进行展期,这些地方现金流很快会爆发出压力。他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另一个问题是尽管主板市场估值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但是在中小板、创业板估值水平之高令人震惊。

高善文认为,下半年要着重看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在今年下半年也将出现明显下降,将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此背景下尽管宏观经济政策或有一定程度调整,但对改变经济的整体格局抑或对改变经济增长率基本态势,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最终调整会向新一轮经济周期过渡,但这需较长时间。因此,他认为经济增长在走低基础上,明年也将持续处于调整状态,甚至在未来一两年都处于调整期,为下一轮周期启动蓄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下降不是由长期趋势明显变化所引起,而由总需求疲软所导致。从短期波动看,现在各方面情况和过去各次宏观调控使得总需求疲软的状况基本一样。经济的总供给面尚未在短期显现较大变化。

在各方专家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走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刚和欧洲多国央行行长交换意见后归国的陈兴动,虽然预期经济增速或将走低,但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信心来源于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强劲动力。他预期今年世界经济增速或将在4.5%,而明年则下探到4%左右,美国明年预期经济增速在3%已是中性预期。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进一步降低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增速将尤为引人注目。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必须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融资

十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文化产业身处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抓住良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才是硬道理。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遭遇的资金瓶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可以借助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融资困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健全文化产业的融资体系的一个必备的环节。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未上市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制度。其实质是借鉴成熟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专业机构管理基金资产、按照投资收益分成并从事实业投资的金融创新工具。”②

一、文化产业基金的发展现状

借助“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东风,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1年至今,共有15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总募资规模达381.5亿元,平均单笔基金规模达25.43亿元。总规模为200亿元的中国文化产业基金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等领域。”③对于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迈出了一大步。据和讯网消息2012年10月30日-31日,2012全球CEO发展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华集团投资总监关韶峰指出今年在基金融资的寒冬期间,文化产业基金达到了300亿的成果。但是离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所的要求还相去甚远,目前的文化产业基金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还远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

文化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是当务之急。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政府要在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方面积极作为

未来五年内,文化部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翻一番。与之相应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呈现出新的趋势。政府应该扩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及金融政策支持。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聚集资金,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诸如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积极进入新兴文化业态。

2.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文化产业信贷投放

在现阶段应加大文化产业信贷投放力度,打造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信贷融资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政策,可以在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方式,打通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还应鼓励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发挥资本市场的资金聚集作用

资本市场正在敞开怀抱拥抱文化产业,“马云等企业家发起的云锋基金宣布向北京印象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掘金文化演出、旅游市场;湖南省相关部门发起成立规模为30亿元的封闭式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④有识之士已经看到文化产业的巨大商机,资本市场也要与时俱进发挥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功能,股权债权融资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另一方面提高文化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水平,引导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培育中国的文化航母,早日做大做强。

4.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文化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产权交易所应在文化企业资产转让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按照“依法规范、健康有序”的原则引导文化产权交易机构良性发展。探索完善文化类资产的流转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投融资服务。只有改变进入容易退出难的限制,才能引导投资者大胆进行投资,为文化企业筹资打开方便之门。

当前,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及市场环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进展及计划、相关基金发展思路及投资策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内容,有必要进行专题研讨,着重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和探讨文化产业投资策略,并就发挥基金优势和特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注解

①十报告

②周正兵;郑艳;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04期

③胡中彬;文化产业基金募集空前盛大;企业融资规模回暖;经济观察网

④资本市场促文化产业做大“蛋糕”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2]十报告

[3]周正兵;郑艳;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04期

篇7

我们掌握了庞杂的材料,对过去一年沿海经济的兴衰起伏可以说了然于胸,但是在短短千余字的篇幅里,如何用调研式采访、国际化表达来传递一流的中国话题,仍然需要突破。

一种在分社记者中非常普遍的想法是,对外经济报道就是“宏观数据加微观故事”,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大有讲究。

民企海外并购是2009年年终报道无法回避的“中国话题”。循着吉利与沃尔沃并购案散发出的“戏剧冲突”气味,我们千方百计约到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对海外读者来说,在这个焦点时机,李书福就代表着中国草根民间资本,所以外界对李书福的质疑就代表着海外言论对中国民间资本的质疑。这些质疑和争议就是冲突所在。

李书福为什么对沃尔沃情有独钟?他的钱哪里来?他买过去之后会怎么办?沃尔沃会变成什么样?

尽管李书福向我们一再声明他不是沃尔沃收购案法定的新闻发言人,拒绝对此事发表只言片字的评论,但是我们在采访中依然通过迂回的提问,围绕海外并购中冲突性的、争议性的内容,向李书福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凭着分社记者多年跟踪吉利对李书福个性的了解,凭着总社记者对新闻背景精准的把握能力,在锲而不舍的追问之下,李书福终于忍不住以他特有的个性化的语言方式回应了这些敏感话题。

“吉利会不会毁了沃尔沃这个百年品牌?”李书福的回答是,沃尔沃还是沃尔沃,吉利还是吉利,对沃尔沃来说将来只是老板换成了李书福。

“沃尔沃现在亏损巨大,还欠着福特几十亿美元,吉利买沃尔沃是不是买了个包袱?”李书福的回答也很精彩:沃尔沃新能源研发已投入上百亿美元,吉利花20亿美元,肯定是拣了便宜。

“怎么看待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浪潮?”李书福的答案是:近亲结婚会生出痴呆儿,人类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事后证明,这是李书福在一年前决定收购沃尔沃以后,第一次面对媒体谈这笔并购案,这也是该并购案达成框架协议后,李书福唯一一次公开谈沃尔沃并购。吉利沃尔沃并购案本身就是充满戏剧冲突的经济事件,李书福接受新华社专访抛出的观点更是充满了戏剧意味。这也正是路透、法新和《纽约时报》采用这条年终报道的原因。  通过这次采访,小分队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场充满戏剧性的“经济冲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戏剧性的背后有其偶然性,那就是金融危机对全球冲击不均衡,中国民营企业“现金为王”,可以用“白菜价”购得优质资产;戏剧性的背后也有其必然性,利润空间日趋狭窄的民营企业必然选择海外并购这条捷径来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小分队于是策划了反映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一组中英文4篇稿件《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被崛起”之惑》和专访《李书福:我为什么收购沃尔沃》。前者经港台部编辑精心润色,作为经济观察栏目播发后,除了海外媒体采用,央视二套也致电小分队记者希望据此制作电视节目。

专访李书福的稿件则一直等到双方宣布达成并购协议的第二天播发,成为全世界当天的独家新闻,美国《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等转载采用,转载的网页当天就超过200个。

其实,戏剧冲突的核心就是新闻价值。经济报道中,我们常常需要拨开表象,寻找和把握%事件的核心价值,具备了这一核心价值的“中国故事”,再将之置于历史坐标和国际视野之中,稿件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

篇8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指出,中国经济还有20年的高增长。他认为,全要素生产率仍然会在3%以上的水平增长,GDP仍然会有8%以上的增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樊纲指出,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综合了各方因素考虑的。中国近30年的增长中投资增长确实占一定比例,也因此,有国外评论家质疑中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持续增长能力。他说还有20年增长的结论是把技术的进步,外资、外贸带来外溢效应等等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的职能、收入差距、宏观经济的稳定、经济结构等综合考量得出的。

樊纲说,在这近20年的持续增长期内,中国的劳动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不会丧失,而在这个期间,中国的企业应该要自主创新,争取在高端获得竞争力。“这样经济的发展才能良性持续”。 (摘自《成都商报》)

二、周其仁:“结构性通胀”?“结构性牙疼”?

长江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日前表示,“结构性通胀”的提法并不成立,容易对市场和决策层造成误导。他指出,如果说作为物价总水平的“通货膨胀”指标,直指问题的根本(货币)是一个优点,那么含糊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却很容易把决策者的注意力拉向“结构性解决方案”。结构性措施不是皆不可取,但是,再周全的结构性措施,也替代不了货币总量的控制。中国传统智慧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货币就是物价总水平的釜底之薪,此薪不除,“结构性通胀”就转来转去,摁下葫芦浮起瓢,永无宁日。

他强调,这就是含含糊糊的提法要误事的理由。牙痛就是牙痛,不要说什么结构性牙痛。就算满口都是好牙,只有一粒出了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也不要说。因为只要有一粒牙出了问题,其他所有好牙都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甚至全身不得安生。说结构性牙痛不能减轻痛苦,却可能动摇治疗的决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方向。把满口好牙敲来敲去,就是怕那粒有问题的病牙,耽误功夫还不去病根。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三、郎咸平:宏观调控面对泡沫无可奈何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日前就社会公平、外资管理与宏观调控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央行现行的金融政策并不适合。他认为,根据目前中国的现象,不是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泡沫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郎咸平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原因是有很多,国际化的原因,汇率的原因,腐败的原因;各项原因使得民营企业家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大量进入股市和楼市,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会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而更进一步恶化,这和日本是不一样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参考。目前宏观调控的政策危机在哪里,在于你没有解决泡沫情况之下,你把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大幅提高。因为,宏观调控对于我国的泡沫的确没办法解决,四年来我们正式宣布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呢?因为你所针对的是流动性过剩,而我的观点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摘自《中国经营报》)

点评:经营环境恶化导致民营企业为流动性过剩“添砖加瓦”,这是经济学家们和民营企业主们心照不宣的“共同的痛”。一向以“说真话”著称的郎咸平教授,这次又公开对此表示了担忧。但肯定会有经济学家站出来说,泡沫不解决经营环境能好吗?按很多人的说法,泡沫和经营环境恶化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郎咸平观点的价值恰恰在于他点出了泡沫的核心

四、钟伟:中国金融体系将迎来“大爆炸”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日前抛出惊人观点,称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处于一个“金融大爆炸”的早期。他强调说,中国的外汇流动性过剩不会因为成立财富基金或者引导企业更多海外投资而有明显缓解。当中国在国际分工当中贸易部门的能力持续上升,中国的资产价格有可能由于外汇造成的流动性过剩而不断膨胀。

他指出,如果外资银行不能够感觉到中国金融市场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变化的话,那么在不超过3年的时间内,一定会有外资银行在中国“败走麦城”。也会有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合资以不欢而散而告终,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的程度。

钟伟认为,这样的“金融大爆炸”将让目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的结构出现一个非常惊人的变迁:中国目前的金融资产的70%至80%仍然是国债和储蓄的形式,股票和基金只有20%到30%,而“金融大爆炸”会使两者持平。如果要做一个判断,到2008年,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来自于居民的定期存款就不可能增加,活期存款的分流情况就会更严重,金融资产的配置,仍然会受到非常大的欢迎。(摘自《中国证券报》)

五、郭玉闪:央企分红将使政府更“偏心”

著名经济学家郭玉闪日前断言,政府从央企分红看似大快人心,实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他认为,国企创造的利润惊人,如果加上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政府的分红即使按10%算,都有近千亿,实在是一笔惊人的利益。就社会的普遍情绪,几乎都认同将部分国企利润转移到政府手里,道理也简单,既然是国有企业,那创造的利润就得都归全民所有,而国家既然代表老百姓,由政府掌握利润至少比企业名正言顺。就如有些媒体所说的,自1994年开始连续13年来“国企吃肉,社会喝粥”体制也该终结了。

篇9

1.社会性:由单一的国家权力视角拓展到公众的社会权利视角。媒介的舆论传播是一项具有鲜明功利性的活动,它总是从一定的利益立场和价值倾向出发,维护、表达或反对某一观点、意见、情绪或信念。目前,舆论传播的这一利益原则仍然没有改变,即通过某种见解体系来表达一定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但不同的是,执行这一利益原则的视角即在舆论传播的视角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视角进一步拓展到公众的社会权利视角。

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所属范畴来说,国家权力位于自上而下贯彻执行的上层建筑层面,社会权利位于平等而广泛的社会主体层面。从内涵和特征来说,国家权力是法律明确授予的管理力量,具有非执行不可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而社会权利则不一定非得法律明确授予,只要法律不明确禁止,其作为与不作为都可视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内容通常是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各种正当利益、需求和兴趣的法律保障。从主体来说,国家权力的主体主要指国家各级经济、行政、司法等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社会权利的主体则是基层的、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的全体公民。

在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的计划经济时代乃至其后的市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媒介的舆论传播始终贯穿着国家权力(主要是政治权力)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集中体现为由媒介向公众自上而下大力宣传国家意志,强化国家意志和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指导性。媒介舆论传播的功利倾向主要适于国家权力、尤其是政治权力的需要,媒介主要是从政治权力的利益出发确定舆论传播的内容和角度,公众一般的、正当的社会权利诉求则被媒介忽略甚至排斥。如果在公众权利方面有所涉及,那也是站在自上而下的权力管理角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经典角度,它充分体现了媒介舆论的指导性。

20世纪90年代,舆论传播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一统的国家权力开始向各个领域不断分化,国家和社会开始分离,市民社会兴起,社会意识日益活跃。进一步而言,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群体”,其所思、所需、所言,逐渐登上“民意”的殿堂。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舆论传播视角产生了积极的变化:既继承国家权力诉求的传统视角,又开拓公众权利诉求的新视角,注重从维护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层面来进行舆论传播,媒介舆论传播开始拓展为对社会权利意见的有机表达。CCTV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栏目的宣传语“新闻因人而生动”,就是这一角度的具体写照。

这时,媒介往往从公众正当的利益、兴趣、需求和心态等角度来发现舆论线索,确立舆论选题,匡正舆论向度。近期,媒介在对一系列事件和事务的报道上,其舆论传播效果非常显著。无论是对突发性的灾难事件、重大的喜庆事件,还是对一般性的公共事务,都表现出以上视角变化的共同特点。

这一视角的变化,具有积极的民意表达意义:由于公众的社会权利被尊重和表达,媒介的舆论传播不仅满足了公共权力的“工具性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公众的“表意性需要”,即大量贴近公众利益、兴趣、目的的舆论内容进入媒介,从而满足了各阶层社会成员在利益、情感、兴趣等方面的自我表现和相互支持的需要。于是,媒介舆论传播的利益主体更加宽泛,媒介舆论与其利益主体——社会公众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强,媒介舆论的民主程度得到提高。由此,媒介的舆论传播结构也随之产生相应变化,由单一的国家权力诉求转变为国家权力诉求和公众社会权利诉求同生共长的局面。

这种社会化的视角在舆论传播中遵循的是有益和无害的双重尺度,比起单一的、具有刚性特征的国家权力视角,它具有更大的舆论容量和弹性特征,因而能更好地疏通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舆论,疏缓国家意识形态推行过程中的舆论压力。因此,只要运用得当,这一崭新视角并不妨碍形成共同利益和态度基础上的单一的舆论,这种单一的舆论是事件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的一种自发的、共同的反响,是媒介完成“喉舌”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

2.专业性:由单一的上层建筑领域拓展到社会结构的各个专业领域。这是指媒介舆论传播在视野、内容与结构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媒介开始克服单向度性,在新闻报道与舆论传播中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政治、文化、思想和道德等上层建筑领域,而是逐渐拓展到以经济领域为代表的、社会结构的各个专业领域,呈现出不断增强的专业性。

首先,经济舆论突起。近年来,媒介日益增多的经济报道、经济专版(栏)、经济观察、财经评论等传播内容和形式便是其表征。

另外,一批专门性的体育类媒体、IT类媒体、教育类媒体、法制类媒体等也不断产生,它们除了进行体育、IT、教育、法制等方面的资讯传播外,同时也进行相应领域的专业性舆论传播。这样,除了党报外,舆论传播又多了一片天地,即各类专业性媒体各自承载起相应专业领域的舆论传播,如法制报的增长,必定伴随着法制舆论的增长,教育电视频道的出现,使教育方面的舆论传播开始专门化,IT杂志的出现,使IT产业的舆论传播此起彼伏……这说明,媒介的舆论传播开始尊重各个领域的舆论特点和规律,自觉建起立体化的舆论传播构架。

这一变化有其内在力量,它是由深层的社会结构发展变化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不再是一种扁平化的状况,而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一社会变化与媒介的舆论传播活动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知道,社会舆论是对全部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反映方式,在任何历史时期,媒介的舆论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总是相对接的,而且后者是前者的素材和源泉。因此,社会舆论具有历史性,它是社会生活的意识系统和观念形态。而媒介舆论,则是媒介从业人员通过新闻媒体这一介质对社会舆论自觉而集中的反映,从表层来看,媒介舆论传播的视域取决于传播主体——媒介从业人员对社会舆论的主观认知和具体把握。而从深层来看,它取决于深层的社会结构发展状况。媒介舆论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主流生活具有同构性,它是社会主流生活的观念形态。它的内容既可以取之于社会舆论,又可以直接取之于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提炼,但归根结底,它终究是社会生活结构的反映。媒介的社会舆论机关角色的实现,首先就在于其舆论传播视域对于社会生活结构的与时俱进。

所以,在社会深层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媒介要真正成为时代的舆论机关,为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及时提供当下的舆论信息和舆论信号,在舆论传播上就必须突破过去那种单一化、扁平化的状态,从多领域、多角度、多层面来构建媒介舆论的框架,构建起一种与社会生活同声同息、与社会成员的舆论预期相适应的立体化舆论视野。 转贴于

于是,当经济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生活主流呈现出一种“经济化”的趋势,媒介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舆论传播视野调转过来,自觉地担负起反映这一变化的舆论使命。于是,当代媒介开始考察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声息,自觉地、直接地将舆论传播领域由过去单一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经济基础领域。尤其是当市场机制对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不断加强,社会的“市场化”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种种市场信息和舆论因子不断增长,滴水成河,这些市场信息和相关舆论因子不断汇聚,直至成为一股强大的市场舆论的河流,汇入社会舆论的大海中,使社会舆论的特质和形态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市场舆论成为社会舆论中一种重要的构成要素,并且成为新时期社会舆论新的增长点。对此,媒介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开始进入以市场舆论为代表的经济舆论领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市场生产、市场交换到市场消费,无不加以关注,以全新的视野,实现与社会生活的对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诸如资本、信贷、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中介服务等要素市场开放后,有关的市场舆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框架下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强,我国媒介舆论传播的这种专业性特征将进一步深化。

3.个性化:从“千人一面”走向个性彰显。“千人一面少特色,上传下达少新闻,舆论一律少监督,高调自赏少知音”,这句话形象概括了在过去单一视角、单一领域的情况下,我国媒介在新闻传播和舆论传播过程中毫无个性和特色可言的面貌特征。当今,这种情况大为改观,媒介的舆论传播因媒介的市场定位不同而呈现出相应的个性化特点,而不再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具体来说,媒介的舆论传播随着媒介定位的细分化而具有相应的个性化特征,其具体视角、领域、对象和风格各有不同,丰富多彩。这是当代媒介舆论传播又一发展态势。

媒介定位的细分化也叫分众化策略,是媒介产品顺应受众市场分流的结果。它借鉴现代企业的STP营销,以受众媒介需求差异为变量对市场进行细分,再分而治之。分众化策略的意义在于重视对读者需求特性的准确把握,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在媒介消费需求上的层次差异准确进行媒介定位,然后用“量身定做”的特色产品占领自己锁定的那部分细分受众市场,使媒介的产品生产有可能在最大阀值上与受众发生“整合”效益。这是现代媒介市场营销的基本要求。舆论传播是打造媒介产品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分化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媒介开始重视通过舆论传播彰显自己的产品特色,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受众市场。

不少媒体作出了这样的尝试。不同种类的媒体,比如党报和都市报之间,其舆论传播特色明显不同,前者注重权威性、引导性,后者强调平民性、服务性,分别满足不同的受众市场需求。这种舆论传播的个性分化现象在各类媒体之间非常普遍,过去那种简单的同化现象正在消除。同类媒体之间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这里难以简单地条分缕析,但有两点现在是可以确定的:其一,同类媒体之间的受众细分和产品特色越来越深化,它们之间的舆论传播个性必然随之加强;其二,目前各种专业媒体、尤其是各类专业报纸之间在打造自己的舆论传播特色方面较为成功和突出。

篇10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实证

(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严重失衡

在1978年至2002年的24年间,我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如此高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一个较稳定的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至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343.3元增加到7703元,年均名义增长22.43%,实际增长6.68%,居民人均收入由 133.6元增加到2476元,年均名义增长18.53%,实际增长7.1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无疑为储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必须看到,在收入正常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收入结构严重失衡的。

1.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有关数据显示,到2002年末,占全国总人口39%的城镇居民,拥有82.3%的储蓄存款,城镇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4241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只有1969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8%,我国储蓄存款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

2.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国民经济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非常明显。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储蓄存款最多的5个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占全国储蓄存款的 40%,而储蓄存款最少的5个省份(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和贵州)仅占全国储蓄存款的2%.这说明,我国储蓄存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分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3.不同家庭收入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变革,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增大。据最新调查测算,我国居民根据收入不同构成三个阶层:高收入阶层人口接近4500万,占城市人口的10%左右,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0000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15%以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等收入阶层总人口在4.5亿左右,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6000至7000元之间;低收入阶层,总人口在7亿上下,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00元,其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二)我国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消费总需求受到抑制

1990年至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0.847下降到0.774,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0.85下降到0.74,居民的消费支出年均增长仅为 12.9%.

1.居民收入不均抑制了消费总需求。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消费倾向差距也在不断加大。据统计,2001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为0.695,中等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为0.813,最低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为0.957,中等收入比最高收入高11.8个百分点,最低收入比最高收入高26.2个百分点。“有钱的不消费,想消费的没有钱”,这种状况极大地抑制了居民消费总需求的持续增长。

2.居民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28亿的城市居民通过临时工作或非正式工作谋生,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这些人工作的不确定性将会更加严重。与此同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又导致人们支出预期上升,具体来说:一是福利体系的改革。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将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从长期来看,基金制将会强制个人储蓄。同时,许多退休工人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可能储蓄了远远超过其未来所必需的资金,以试图弥补假想的退休金损失;二是医疗体制改革。以有偿医疗的方式取代免费医疗的方式也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动机;三是体制改革。随着上世纪90年代政府部分地卸掉财政教育支出,鼓励国有中学和大学收取额外费用以补充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学费标准已经跃升10倍有余,飞速上涨的教育费用推动了居民的教育储蓄。由此可见,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以及未来包括养老、教育、医疗等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居民谨慎动机的增强,从而抑制了消费,促进了储蓄迅猛增长。

3.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受阻,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37%,进入比较富裕的发展阶段,农村居民则为47%,处于小康水平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都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其消费重点从千元、万元级向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元级的消费品过渡。高档消费品使用时间长,价值高,其价格高出居民收入很多,需要较长时间的积蓄才能实现购买的愿望,从而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受到阻碍,消费需求因缺乏支付能力不能得到满足。

4.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居民消费增速缓慢的重要原因。2002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61%,但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7%,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农民的收入低下,只能满足基本生活性消费(Ca),享受性消费(Cb)极少。

(三)我国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居民投资需求受到抑制

我国金融业近10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尤为迅速,但金融资产结构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据统计,2002年,国内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储蓄存款占68.8%、股票投资为7%、国债的投资为8.8%、基金的投资占5.4%、人寿保险占1.9%、其他投资占8.1%.金融资产结构的失衡,抑制了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了储蓄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储蓄的增长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的增长。

1.股市低迷,抑制了居民的间接投资。2002年我国股票市场继续延续了2001年的下跌态势,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仅为962亿元,比上年减少290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市价总值3832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 11.9%.股票市场不景气是造成居民储蓄存款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2002年初以来,股市中转入储蓄的资金就达1万多亿。

2.金融工具较少,限制了居民的间接投资。在我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产品明显不足,不少投资渠道不仅收益低,而且风险高;国债由于近两年发行利率波动较大,整体呈现逐步下滑趋势;保险、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品种不丰富,居民找不到相对稳健和具有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只好把钱存人银行。

3.投融资制度不完善,限制了直接投资的规模。一是在投资领域行政性垄断依然非常严重,许多项目都要经过政府机构的层层审批,不仅降低了效率,还限制了市场化的投融资方式;二是由于原因,我国的融资活动依然高度依赖于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发育严重滞后,从国际上来看,美国债券市值相当于GDP的143%,日本为136%,欧盟15国为92%,而我国债券市值大约只有GDP的29%.这就造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过窄,储蓄难以向投资转化。

4.财政挤出效应明显,民间投资难以进入。我国连续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维系的持续高速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挤出效应又无情地侵蚀着宏观政策的整体作用。国家靠借钱投资,民间投资却启而不动,政策性的不明朗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的投入。,民间投资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准人限制,尤其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保险通讯、科教卫生、等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准人限制较多,使民间投资者踌躇,不敢贸然跟进。与此同时,2002年中国引进吸收外商实际投资达527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外资在中国圈地设厂,我们的很多领域对民间投资却有颇多限制,这种对民营资本的非国民待遇大大抑制了民间投资的热情,从而限制了直接投资的规模。

(四)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手持现金减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迅猛,我国银行业努力建设以金融化为依托的金融创新体系,逐步实现服务渠道电子化和经营运作化,改变了全社会的结算方式和支付手段,减少了居民手持现金。

1.国内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了居民的支付习惯。我国人世以来,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纷纷致力于金融创新。从近期商业银行推出的新产品来看,逐步呈现出系列化的银行金融新产品 (指“三通”,即“一卡通”、“一网通”、“一机通”)、整合化的金融综合业务产品(指“金融超市”)和外延化的银行创新服务产品(指网上银行、手机移动银行、家居银行等)三大发展趋势。这些新产品依靠的是机、信息技术等高手段的快速发展,能更方便快捷而低成本地到达客户身边,从而改变了居民的支付方式,减少了居民手持现金。

2.通货紧缩导致实际利率偏高,居民手持现金减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下降,1998年4月进入负增长区间,直至1999年4月降到最低水平。随着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2000年5月转入正增长,但到2001年底,物价继续下滑,再次进入负增长区间。虽然我国经过八次降息,名义利率已经很低,但实际利率由于物价偏低仍然较高,居民手持现金的意愿减低,从而推动了储蓄的持续增长。

二、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一)不要“逼”老百姓花钱,而要针对不同收入阶层,采取不同对策,引导居民消费

首先,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个人相对收入,在分配政策上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进行微观层面的改革和合适的福利体系改革,大力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控制和医疗费用,降低人们的支出预期,减少公众的焦虑;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尤其是助学贷款,减少人们为教育而储蓄的需要,让其“有钱花”。

其次,引导高收入居民向更高层次的消费过渡,努力提高其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供给,让其“有地方花钱”,从而抑制储蓄倾向的进一步提高。

(二)不要“逼”老百姓投资,而要不断增加金融创新,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刺激居民投资

第一,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居民储蓄资金的合理分流。

第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居民的投资信心。

第三,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充分发挥债券融资的优势,加大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

第四,积极引导民间投资,用新型的融资方式拓宽民间投融资的渠道。稳定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建立民间投资退出机制;加强民间投资的信用体系建设。

[1]何德旭。10万亿储蓄的多视角分析IN)。金融时报,2003-05-19.

[2]王延春。储蓄高增长值不值得忧虑[N)。经济观察报,2003-03-31.

[3]屈宏斌。居民储蓄高增长堪忧IN)。经济观察报, 2003-03-31.

[4]张锐。高储蓄挑战宏观政策[N)。世纪经济报道, 200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