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AN Xiongsheng
(Jiangxi Yongfeng Tancheng Middle School, Ji'an, Jiangxi 331500)
Abstrac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the second clas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the main fron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comprehension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language, expand their horizons, increas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worrying, the reason is mainly onerous students as no time to study, no reading habits and sprinkle interest, lack of reading atmosphere, high school students' time is occupied by television, Internet and games. Thus trai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bility, developing the reading habit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present teachers.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mportance
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可以开拓其视野、锻炼其思维、发展其智力、陶冶其品德、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据2011年第八次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在2010年没有读过课外书的中学生中,因功课而没有时间读书占领31.5%,有28.3%的人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不喜欢读书,有22.0%的中学生是因上网/玩游戏等而没有时间读书,还有一些是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父母不允许读课本以外的书、看电视没有时间等原因。
1 多数中学生的课外时间都花在繁重的学业上
据了解,不少中学生一回到家中就是各科作业、试卷。即便是在双休日作业也是多如小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寒、暑假则可能被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所占据。原因是我们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全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从而读一个响亮的名牌大学。因此家长对孩子各学习时段的课外阅读态度也不相同。在小学低年级以前,对孩子课外阅读是支持和鼓劲的,但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面临小学升入中学,这时家长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到了中学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还有的家长要视子女的阅读书目而定。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也各不相同,大多数老师(除语文老师)都不关心学生是否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是关心也只关注与自己所任教学科有关的内容,最好多看一些本学科的课外书籍,否则就反对其课外阅读,认为在浪费时间。
老师和家长应该以增强学生文化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鼓励中学生课外阅读。
2 没有读书的习惯、兴趣,缺少读书的氛围
人与书不是先天相互吸引的,必须有媒介――父母、教师、图书管理员等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越早越好,婴幼儿就可以开始。因此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身作则会对孩子的阅读起到正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家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的孩子,更能懂得读书对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读书行为,同时家长的阅读喜好可能影响孩子的阅读喜好。
孩子在婴幼儿时识字不多如何进行阅读?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当你读书给孩子听时,就好像你带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孩子经常听到父母熟悉的读书声,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将阅读与愉快联系在一起。同时孩子在父母的朗读中,可以听到更多日常交流中不常用的词汇。这些文字、词汇以发音的方式传输到耳朵之后,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汇,像储水池般地储存在记忆里。当这个“储水池”的“水”储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溢出来,即将听得懂的词汇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书籍的词汇,这些都是源于听得懂的词汇累积而来。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对孩子以后学习自主阅读也有很大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主动模仿或让他模仿,在模仿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积累基本的阅读素养。还能建立孩子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如果能和孩子就阅读的文章、图书进行一些话题讨论,将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的乐趣。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指出通常孩子在13岁前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孩子在此阶段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有趣的句子、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理解故事书。而给孩子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听觉经验。在自主阅读之前,先能听懂内容,当他们进入中学后开始自主阅读时,自然而然就驾轻就熟了。现在中学各科如物理数学的题目很多都是一大段一大段和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初中生他自己看,半天也不理解什么含义,但老师把题目一读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题意并顺利进行解答。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热情,还得让他们有亲近图书的环境和机会。家庭的藏书显得尤为重要,藏书越多的家庭,一般孩子的阅读习惯越好,阅读量越大。家庭的藏书不是作为装点,整齐的锁在书柜里,而是无处不在,书桌上、沙发上、床头甚至厕所里,想读书时信手拈来。要选择适宜的图书,不仅有中学生他现在想读的,爱读的书,也应该有他暂时还读不了的书,并且允许甚至欣赏中学生阅读的“反刍”行为。他们到了中学偶尔翻出小学高低年级甚至小学低年级时读过的一些书,重新阅读。很多父母看到这么大的孩子,突然捧起小学低年级的书读,往往会责备他在打发时间。其实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样的时光很重要,他们是在享受和重温自己的阅读童年,阅读的心情和阅读的感觉。
我国幅员辽阔,在广大的农村家庭可能并不具备以上条件。在很多农村家庭除了孩子上课时的那几本残缺不全课本,再也找不到任何只言片语的纸片。那么开启中学生阅读之门的人就交给了老师。这些学生的词汇量,理解能力,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如教师或学校可以约定早读、晚读两个时间段进行诵读。实践证明,有老师带领的坚持不懈的诵读,在班级进行阅读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家庭。如教师可以在晚读或其他时间,大声读整本书给学生听。当然选择的作品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吸引力。
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先读一本书,然后用自习课或主题班会开一节阅读交流会来分享和讨论,对同一本书的情节、人物、语言、表现手法、主题可能有各不相同阅读体验。但在共同阅读的情境下学生拥有一个共同的对话平台,而且这个对话比单篇的教材更有张力和空间。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享受阅读的快乐,提升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丰富情感。
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图书,好的图书除了一些经典之外,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抓住他的兴趣和关注点,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向孩子推荐他此刻最需要的书。
3 有些中学生认为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而没有时间看书
电视不是不可以看,而是要控制。有些节目该看,有些节目就不能看,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有不少学生在看电视时姿势也不好,有的躺着,有的弯着腰,对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看电视是对图象画面的直观接受,对声音的接受也是在别人处理了喜、乐、哀、悲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阅读书籍则不同,大脑积极对文字思考分析时,必须调动各种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创造形象、构建体验。“似蹙非蹙笼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千个读者恐怕就有一千个形象,这个过程与看电视有很大的区别。有80%的家长认为现在网络成了青少年最大的问题根源。有些专家总结了中学生从网络中得到的满足感,一、电子玩伴;二、放松或逃避学习压力(逃避);三、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补偿);四、获得攻击满足(攻击);五、社会交往。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需求与他们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家长能正确及时地把孩子引入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他也许就不那么迷恋网络了。
对这类中学生来说,不是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是家长、老师如何把他们引上课外阅读这条轨道上来。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她的工作是女佣。在工作中,她发现很多成功人士用来读书的时间比看电视、泡网的时间多很多。因此她对孩子宣布,每周只能收看选择好了的两三个电视节目,其他时间必须读两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还要交上读书心得。这位年轻的妈妈还郑重其事的对读书心得进行校对、标注并画出重点,她的孩子因此受到极大鼓励。正如作者所说:“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是在书的海洋中我可以任意畅游,做任何事情,成为任何一个人。”成功的阅读也能获得满足与成就感,而且和玩游戏获得的满足不是同一层次的。
4 读书的功利性倾向性较强
据2011年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4~17周岁人群读书的功能性倾向更强。走进教室发现不少初中学生的课桌中都有作文精选。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考试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给“套作”提供了广阔市场。为了得到作文高分,老师宁可让学生读、抄、背作文,甚至默写。这说明我国的作文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作文教学体系并不科学,作文指导缺乏对中学生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关注,作文评价模式化,简单化的现象还存在,无形中为学生阅读作文辅导用书提供了土壤。这方面与老师不能为中学生推荐优秀阅读资源或对丰富的阅读资源知之甚少有关。老师、家长还应该关注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其特点向其推荐适当的书。2011年9月16日中南大学刘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作了40分钟报告。此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国内学术界甚至民间迅速窜红――学者、市民、学生口口相传: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用一晚时间”破解了困扰数学界10多年的数理逻辑难题“西塔潘猜想”。可他本人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初二时喜欢数学,当一些学生还在为初中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他就开始阅读初等数论,且学得津津有味。高中开始尝试阅读全英文数学书籍。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抱着一堆全英文资料,经常熬至深夜。并且经常与老师交流,2010年10月攻克该难题。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候振挺说:“刘路在数理逻辑研究上,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积淀,难题的破解与他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谋划个性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广大家长、老师的责任。实行特色化、个性化教育教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5 中国四大名著全民追捧的喜忧
篇2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课外阅读 初中学生 养成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初中阶段不少255万字”,这样看来,初中学生每学期应该阅读不少于43万字,每个月不少于8.5万字,每周不少于2万字,每天3千字。这一要求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定下来硬性指标,也为中学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你会发现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匮乏。这也给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对指导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一些心得体会,以期给中学语文教育者以借鉴和启发。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兴趣激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外阅读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因为初中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强烈,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学生,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就在课外书中,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注重课内外结合。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介绍他的其他经典散文作品,如《背影》,还有和当下流行歌同名的《荷塘月色》,让学生主动阅读;介绍老舍时,可以讲他很遗憾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进而说到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名的《骆驼祥子》,选择有趣的情节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在讲《论语》十二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成语大比拼,告诉他们《论语》里聚集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成语,让大家下去寻找搜集,达到阅读论语的目地。只要老师心中想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多介绍多拓展,相信学生会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朝着你预设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激发阅读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离不开优越阅读条件的创设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离不开优越的阅读条件的创设。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
首先,教师要详细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学生所推荐的课外读物,搜集调研各个学校的经验丰富的老师所推荐的书目,进行了整理分类,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推荐、指导。譬如,针对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作品;而对那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推荐推荐他们阅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即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推广阅读养成教育,比如建立班级读书角。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分享,让语文课代表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列举好书目,还经常鼓励学生少吃一点零食多攒一些零用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以弥补读书角书源不足问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指导家长科学购买图书,指导他们多购买诸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不要只局限于作文书。
三.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
经过多年的读书角活动开展,笔者发现很多班级的读书角建立后,学生的确对读书感兴趣了,但他们在书的选择上和读书时间的安排上却走向了误区。学生并没有按《课程标准》要求或老师推荐的书目买书,而是常常会把自己拥有的只要不是课本的书都带来,漫画、港台杂志、言情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等成为了很多班级读书角的常见书目,从而导致了课外读物内容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必要时可以采取措施,以纠正片里的方向。
书目的问题解决后就是要知道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他们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为,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很容易走入误区,他们会一味的讲数量不讲质量,一天就看完一本书,有的同学连下课时间也不放过,那种读书的热情值得肯定,但往往会是事与愿违,反而会收不到成效。那么如何利用时间阅读呢?可以要求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如周末放假时间,这样也利于写读书笔记。至于如何阅读,可以指导学生把语文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具体来讲,一般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以周记的形势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可以尝试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在实施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两周或三周作一次检查,而不是放任自流。在每次语文课前可以尝试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分享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让学生体验到到阅读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故事会,如:神话故事会、名人故事会、寓言故事会等,让学生展现阅读成果,并且评奖奖励,维持学生阅读兴趣。
篇3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①4本以下,②5——10本,③11——20本,④21本以上,四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着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着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着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篇4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他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连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绩的途径。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超过了其它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或者为取得较好成绩,看一些教材辅导读物。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对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二)从阅读时间看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四)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罗曼.罗兰、海明威、莫泊桑,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四、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上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张贴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的画像;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的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看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科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懂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记下来。
(2)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篇5
一般地说,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和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和人文的熏陶。农村学生学习之外所面对的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贫瘠的文化环境使他们除了课本知识外其他语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因此,要想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成绩,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要有的放矢,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很下功夫,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从阅读目的看,学生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增加知识、陶冶情操;从阅读方法看,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没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12%,这说明他们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10本以上的占25%,还有8%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上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 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10本以上的只占11%,阅读5本以下的占56%。全部看过的占1%;从阅读的类型看,喜欢看通俗读物(漫画、卡通、武侠小说、报纸杂志等)的人数超过文学名著的人数。而文学名著中童话的比重最大,象《春水 繁星》、《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童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从鉴赏能力的培养来看,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鉴赏能力,认为有较好文学鉴赏能力的只有16%。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这种能力主要来自自己的培养而非老师的指导;从背诵古诗的数量来看,能背诵50首以上的只占20%,竟然有13%的人只能背诵10以下。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每学生必须背诵优秀诗文120首以上,相距甚远。
三、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形成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2500个公共图书馆近年的购书量每年以100万册的速度递减","''文化沙漠''蔓延,公共图书馆''门庭冷落车马稀夕"。许多图书馆如今已"改头换面",橱窗被用来出售玩具、工艺礼品、时装等。公共图书馆的"名存实亡"或由于购书资金的短缺多少年来"似曾相识""面孔依旧"的书籍,直接影响了中学生课余、节日、假期的课外阅读。据了解,许多学生到了寒暑假,想读一些书却没条件,只好缺乏选择地频频光顾个体书屋,用租书的办法读一些武侠、言情小说,甚至去读"地下工厂"印刷出来的粗劣、低级的书刊,这种缺乏选择而导致的盲目的课外阅读又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甚至污染了中学生健康的灵魂。
2.应试教育的压力
虽然全国早已免试就近入学,但圈内人士心里谁都清楚实际上仍然存在重点中学间题;初中升高中同样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别;高中考大学更是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社会评价老师的标准,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就是以这个老师的学生升入大学的数字来衡量的,因而老师也不自觉地渐趋"急功近利";学生为了能"金榜题名",也不敢在应试教育中掉以轻心,他们在各方面的作用下,宁肯埋头于题海之中以确保自己的"命根子"不受影响,也不愿意读一些从长远利益看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书。在应试教育的侄桔中学生很难有暇与课外书籍交朋友,学生手头的课外书籍,无外乎一些配合教材的备考资料而已!过去,读书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学生对课外阅读却如饥似渴,一张《中国青年报》你抢我夺,如今抢报夺书的现象几乎荡然无存,中学生面对不堪重负的升学压力似乎比过去理智多了,稳重多了。
3.教师、家长认识的偏差
据调查,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支持的占29%,反对的15%,不管的39%,引导的18%"。许多家长即使支持也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有选择的,即"只许读与高考有关的书"。各科老师对此认识也不一致。除了语文老师和少数其他老师外,有些只许看跟自己教的学科有关的书,有些认为课外阅读无助于中考而予以反对,有些甚至认为到了初三,语文课上与不上,都不会影响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
4.书价的一再上涨
书价的一再上涨使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中学生无力购书,难以满足阅读需要;同时,也使得本已因为经费紧张而连办公费都难以保证的各中学,在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上大多陷于瘫痪。
四、几点建议
面对应试教育下铺天盖地的题海,面对教师家长的片面认识,面对书价上涨、经费不足带来的无力购书的现实,我们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只有在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图书室、阅览室("两室")的基础上,力求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多渠道、多方法、多层次地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才有可能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1.建立健全"两室",创造阅读环境
学校作为特殊的育人之地,应责无旁贷地将"两室"建设提高到一个高度去认识,转变观念,放开思路,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两室",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培养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保持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变被动为主动。语文教师是学生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合人,结合课内课外,介绍、推荐优秀书刊,叙情节、评人物、说艺术、谈感受。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6
如今,在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视野狭小,孤陋寡闻,成为“井底之蛙”,写起作文总是老话题,老思路,老材料,甚至连假话、空话、套话都是一样的。所以,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我们农村中学生所缺少的,也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贫乏”这个“致命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课外活动的殿堂。针对农村学生的现状,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明确读书意义
要想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顺利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先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上过学,根本不懂怎么去学习,更别说指导学生学习了。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要是看课本以外的书,就是“不务正业”,是万万不行的。我有时问学生为什么不看课外书,他们就抱怨,说在家看课外书是要挨骂的,怎么解释都没用。说来也是,这些家长根本就不知道看课外书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必须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家长会上,就这方面的事,我做了专门的讲话,告诉家长,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工作。
二、创造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或许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课余时间大多用来玩游戏,从不读书。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经常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收集名人名言,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还现身说法,谈自己读书的体会,让他们觉得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增长智慧。同时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营造读书氛围。首先要解决课外书缺乏的问题,我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书架,开展了每个学生每学期捐一本书的活动,充实书架,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
三、精选书籍,指导读法
都说开卷有益,现在看来也未必,谁都知道现在的书籍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于不谙世事的初中生来说,更是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我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阅读;还经常抽看学生的课外书,发现不适合他们看的书,就及时制止。
选择了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还应指导他们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读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选读法。并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读书笔记,随时摘录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读完一本书,要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这样读的多了,学生的词汇量就增加了,写作素材也会丰富,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四、督促检查,重视仿写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很好的效果,督促检查是必要的。如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感受;举行读书比赛,定期在班刊上公布学生好的读书笔记和优秀作文;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让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从课外阅读中收到的教益。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家长,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读书条件,做孩子读书的指导者,主动和孩子讨论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获得了一种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积极性。
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实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好的写法,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定期评比,一些优秀的作文还推荐发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方法;坚持阅读;阅读质量
书,是最佳精神食粮,是人生引航的北斗,是永不枯竭的智慧的源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本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少,而且年龄小、判断能力差,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由。在良莠掺杂的书海中要选择恰当的课外读本,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适合他们的读本,让他们学得有所得,而不致在书海中迷失。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种是“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本学期学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和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另一种是“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我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问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魅力。
2.要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既能提高学生阅读效益,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1)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2)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3.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2)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3)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4.要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5.指导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教师应勤于读书,把握时代热点。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应在平时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空读书,增加知识储备,了解时代的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护知识的新鲜度。这样才能阅读指导切合学生的实际及时把新的东西介绍给学生。
5.2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课内、课外两不误。长篇小说或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寒、暑假或较长的假期中阅读。报刊杂志或短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以保证学生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做到课内、课外两不误。
篇8
【关键词】初中教学 课外阅读现状 素质教育 教育新模式 解决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加学生课外读物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地在课内知识上做文章,学生觉得乏味,并且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会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开发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运用到课内知识上,达到活学活用,这样就不会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这也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实施新模式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所以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现在的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虽然相比于以前有明显的提升,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家长不支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他们觉得这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最终会导致成绩下降,并且家长们以他们那个年代的观点看问题,总觉得“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这辈子就毁了!”这个落伍的思想在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所以要求孩子不能重蹈覆辙,虽然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心,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然而同时企业也招不到想要的职工,这就是源于教育,因为封闭式的教育让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企业眼中学生就只会理论,没有实践能力,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不愿意接受学生。由此看来,学生的素质教育很重要,阅读课外书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开阔眼界,接触社会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让自己充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只针对于语文学习就行了,读一些名著,人物传记之类的就可以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要涉略广泛,增长各方面的技能,对于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是有好处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给父母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说,就目前初中生的阅读课外读物的现状来看,实施有效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对策
1.教师的正确引导
初中阶段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阅历短缺,自我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适量的布置一些课外读物,不能对中学生的学业造成太大的压力,当然可借助网络完成,但是学生不能沉迷于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周期性的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保证学生接触到的课外阅读都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的同时,还会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将课外的知识运用到课内的学习中去。
2.家长的配合
虽然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家长也不能偏激的认为学习就是拘泥于对课本上的知识的学习,不要把成绩看的太重要,虽然成绩可以代表学生部分的学习能力吗,但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作风才能体现他们的能力,所以家长要配合教育的改革,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阅的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帮助学生挑选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并帮助他们解决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培育很重要,适量的课外阅读是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应该拥有的“智慧背囊”,是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最佳途径,所以家长应该尽力配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各位孩子,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3.广泛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名著的阅读,当然,这些也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是这是不够的,学生们需要广泛的阅读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相关读物,比如是《资治通鉴》,读史书能够以史为鉴,了解历史上的各种经验教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习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与自身相对比查漏补缺,保持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虽说人无完人但可以让自己更优秀。还可以读一些发明创造类的读物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读经济类的读物可以学会金融家独有的规划思维,还可以运用到数学学习中、生活中等方面。
结语
初中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对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育有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才是真生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才会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前储备适应社会的各种技能,⒗凑嬲步入社会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一定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做到胸有成竹!
【参考文献】
[1] 马秀兰. 论克孜尔壁画的独特魅力[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3).
[2] 顺明远. 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双轮驱动[J].成才之路, 2015(18).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既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时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二、要引导阅读的内容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大师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这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形成。
三、要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动笔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四、要成立课外阅读互动小组
篇10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以此为参照,结合笔者在我省其它兄弟学校了解的情况,反思笔者所领导的课题组有关的研究情况。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工具的编制
笔者用自己编制的调查工具――“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学生问卷)”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家长问卷)”。随机向我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发放60份问卷,收回56份有效问卷。
在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过程中,主要从影响课外阅读的几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资料获取途径、学习收获、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学习能力、教师的相关要求等几个方面。针对家长的调查,主要是想通过家长渠道,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情况,目的是使之能够作为学生调查问卷的补充调查。针对家长的调查内容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家长的判断、买书指导、学习观察、亲子交流、家长态度五个方面。编制观察工具的理论依据:一是依据学习心理学关于学习过程发生的基本原理。二是依据我们课题组在前期课题研究中获得的关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的经验成果。
三、调查结果
两份调查的汇总统计结果如下:
(一)学生调查
1. 学习兴趣。兴趣浓厚的32.1% ,一般的60.7%,兴趣很少的7.1%。
2. 学习习惯。经常写笔记的35.7%,有时会写笔记的35.7%,基本不写笔记的32.1%。
3. 学习时间。利用双休日看书的35.7%,利用午间休息看书的7.1%,利用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看书的46.4%,利用其它放假时间看书的10.8%。
4. 最喜欢的学习内容。选择武侠、言情、网络之类小说的17.8%,选择电影及娱乐时尚书籍、漫画等的39.2%,选择文学及经典名著的42.8%。
5. 资料获取途径。同学朋友间借阅的21.4%,网络阅读的17.8%,到图书馆借阅的25%,自己购买的53.5%。
6. 学习收获。感觉收获不大的14.2%,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的46.4%,深受启发从而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的7.1%,常受感动丰富了自我情感的17.8%,提高了阅读写作水平的32.1%。
7. 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经常交流的7.1%,有时交流的60.7%,没有交流的32.1%。
8. 学习能力。每学期看1~2本书的10.7%,能看3~5本的32.1%,能看6~10本的35.7%,能看更多的25%。
9. 教师的相关要求。经常会要求读的21.4%,有时会要求读的50%,很少要求的28.5%。
10. 认为课外阅读影响课程学习。认为有很大矛盾冲突的17.8%,认为读课外书能够促进所学课程学习的57.1%,认为二者没关系的25%。
(二)家长调查
1. 家长的判断。认为自己孩子喜欢课外阅读的75%,不喜欢课外阅读的25%。
2. 对买书的指导。给孩子买书的指导原则,家长认为重要、对孩子有用的就买的53.5%,孩子喜欢就买的10.7%,会和孩子商量买什么书好的35.8%。
3. 学习观察。分为放学后和节假日两种情况的观察。在放学后,孩子在家经常阅读课外书的21.4%,有时读的64.2%,很少读的14.2%。在双休日,孩子在家经常阅读课外书的32.1%,有时读的43%,很少读的24.9%。
4. 亲子间交流。家长主动和孩子交流阅读体会的7.1%,有时会的10.7%,很少的35.7%,没有交流的46.5%。
5. 家长态度。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是支持态度的92.8%,不支持的7.1%,无所谓的0.1%。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是很好。其中原因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学校教育问题较多。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众多方面的不足
1. 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足。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持有浓厚的兴趣是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各种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每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够不断适应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变化需要的人。喜欢并学会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走出校门,承担一定社会角色之后继续学习人类各种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遗憾的是,从我们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只有调查总体的1/3,更多的学生或者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没有兴趣。众多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以及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调查中持否定和无关态度者近半数),都应该成为我们反思当下中小学校教育问题和改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探究视野。
2. 学校教育职责的缺失。当前在众多媒体开展的教育话题讨论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常常被概括为与升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力,显然是对学校教育本质的涵义存在误解。本次调查中,学生在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料获取方法方面能够做到比较合理的也只有总体的1/3左右,更多的学生则不能合理地安排、选择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之后少有交流(经常有交流的7.1%),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是相关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14.2%)的读后感受不够深刻,说明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够的。如果深究其原因,应该与其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接受指导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多数教师(78.5%)在日常教学中不会主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说明多数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缺少足够的认识。从读书数量上看,能够在一学期看5本书以下的学生(42.8%)为数很多,说明这些学生的课外学习并不积极。能够看10本以上的只有1/4,应该是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少数学生群体。
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各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注、指导过程是不够的,甚至是忽略的。
(二)家庭教育存在盲点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是支持态度的(92.8%),并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75%),我认为这是因为家长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看清楚孩子们读的书是否真是“课外书”,因为在放学后和双休日里观察到孩子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却不到1/3的群体。在对孩子的买书指导、读后交流方面,能够给予合理指导的家长是很少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行动的。
五、建议
本次调查是从学生对语文学科课外阅读的情况展开的,基本上反映出我校语文教学中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情况,同时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他学科的课外阅读情况。综合的信息表明,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和指导是不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协调工作。这是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课外阅读,或者不会从事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1. 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过程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形成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如,在阅读内容的选择、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时间的安排指导、学习水平的评价与表彰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设计,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奠基场所,以克服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学科教育之间相互分离、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效衔接的松散教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