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益处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的益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为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地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许多人的成才往往都是和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通过课外阅读而较早地确立人生志趣分不开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趣
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完《草船借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消亡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谈谈对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认识。结果班上有80%的学生都称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其中有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很佩服曹操。”不少学生不服。对此,我说道:“你们有异议,能否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来说明理由?”学生一下子来劲了。课后,不少学生捧起了学生版的《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在教老舍的《草原》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还学过老舍的哪些文章,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很有才华。他还创作了许多话剧,如有《龙须沟》《茶馆》等。”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充满了敬佩之情。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说:“我家里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不少学生要求我带过来给他们看看,学生读书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有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根据课文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两句诗,课前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给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较轻松地理解了文中“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借助听故事激趣
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我曾捧着书给学生讲过盲人海伦・凯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先给他们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读到“第三天”时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时,我却把书合上,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我再告诉他们,谁想知道结果,就借这本书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纷纷要求借阅。这样的阅读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由“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当然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除了教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游历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三、巧用“超时心理”激趣
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现象,教师布置完家庭作业不久,一些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悄悄地完成了家庭作业。暑假刚开始几天,就有学生把大部分的暑假作业完成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外部刺激型的学习心理:早一点完成作业,就可以早一点干自己喜欢的事,免得因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同时这种心理又包含着一种可贵的上进心,我们不妨把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称作“超时心理”。巧妙地利用小学生的这种“超时心理”,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要求学生每天自选两篇好文章阅读,并在每篇文章后写上自己的体会或简评并注明阅读日期。不久,就发现有学生把以后几天的阅读任务也悄悄地完成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大加赞扬,夸他们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接着许多学生效而仿之,很快在班级里形成了一种课外阅读人人赶超时间的良好氛围。
四、树立榜样激趣
榜样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为十二三岁。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开始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但很肤浅,基本概念大致掌握,开始有了崇拜的偶像。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让他们懂得那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他们平时爱读书的结果,以此来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
篇2
当代初中生的词汇量相对于小学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可以读懂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课余时间相对于高中也是十分充足的,完全具备课外拓展的条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笔者就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采取的正确引导措施。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涉猎的种类少。笔者在不断地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初中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包含的方面比较窄,女生对一些以情感发展为主线的著作感兴趣,男生则对一些灵异类、科幻类的小说感兴趣,学生对著名的经典名著、人物传记、古典和现代诗歌了解并不多,另外,很多学生表示不喜欢读名著及传记。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量比较少。初中生实际的课外阅读量相对于新课标中要求的必读名著数量相差甚远,很多在新课标中要求的必读物大多数初中生并没有阅读,比如四大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很多学生都看过,但是真正读过原著的学生少之又少。笔者继续调查,有一部分学生看过四大名著的一本或者是一小部分,但是超过两本的几乎没有。
(三)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以青年杂志、现代小说为多。现在的学生虽然对一些古典名著、中外经典的涉猎比较少,但是对现代杂志和现代小说的阅读量却十分大。
(四)初中生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时候将精力都放到了考试的试题上,忽视在语文考试中涉及很少的课外读物。
这些都是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严重偏离正常学习中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措施
就现在的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应该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让学生阅读和学习经典的文学著作,让初中新课标的改革得以落实。
(一)增加语文课堂中对课外读物的互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太过于注重考试的要求,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中心,忽略了学生对语文课外读物的涉及。我们应该在语文的试题中将课外读物的题量和分值提升,并且在语文课堂讨论中增加对课外读物的提问和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激励方式可以让学生为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表现,而在课下主动地去阅读课堂上涉及的读物,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也可以举办好书推荐活动,在班级里让同学们依次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且说明喜欢的理由和其中的大致内容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来增加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和互动。
(二)减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和选择性地阅读杂志。现在的很多小说都充满着黄色和暴力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应该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小说,这些小说不仅会分散学习精力,而且还会影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了减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努力,对初中生看现代言情小说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好的杂志,比如《新青年》,还是有很多励志、抒情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
(三)向学生介绍课外经典的优美所在。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远离现在的生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将部分经典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其实名著中的很多优秀思想、品质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此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一下阅读课外读物多的同学和阅读课外读物少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在措辞用句中有什么差距,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自己可以发现差距所在。教师在对比之后适当点评和表扬,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小结
总之,之所以如此重视初中生课外读物的涉及不仅仅是因为初中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而且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方法。推荐的课外读物有很多都是作者一生的心血,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作为当代的青年不应该仅仅以应试为目的,更应该博学多才、知书达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是不能用试卷上的分数来衡量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且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4,(03).
篇3
【关键词】冰心的《忆读书》课外阅读导向作用
89岁高龄的冰山老人在回忆自己幼时,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的时候,写下了对少年儿童的谆谆教诲:“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我想不单单是对少年儿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具有很好的指向性。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们身处于快餐文化的包围之中,更应该记住冰山老人的谆谆教诲,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捧起书本来好好读一读了。当然了,我们要探究的是冰山老人的这九个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实是更有直接的导向作用的。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课《忆读书》,对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冰心老人的九字箴言对于初中学生有什么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之一: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好处,从而自觉地参与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美国物理学家凯勒)。阅读的作用显而易见,特别是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见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冰心老人在文中认为读书的好处归纳起来有四点:(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这些读书的好处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的。特别是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最有直接效果的。很多学生苦于作文写不好,或者是没有好的素材运用于作文之中,而阅读是最有利于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
导向作用之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从而打开眼界以增长知识面。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接触什么样的事物,我们都将面临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困住了我们大展宏图的手脚。怎么办?我们惟有向书本请教,惟有多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读书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头等大事,读书也理应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你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你就可能停止工作。凭一时心血来潮,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读书,终究是学无所成。现在的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网上,为阅读花的时间少之又少,怎样才能把他们从电视电脑上把他们拉到书本上呢,这是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疼的。冰心老人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这些基于个人经验所得到的人生体验或许对学生会有所触动吧。
坡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无尽的精神食粮,来填饱我们饥饿的大脑。所以引导学生多读书是培养他们个人气质的最好的方法。
导向作用之三:引导学生读什么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读书的效用。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所以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冰心老人则为我们把《水浒传》和《荡寇志》作一比较,得出了《水浒传》里的描写“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而《荡寇志》则是“没有人物个性”和“索然无味”。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伏尔泰更认为“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篇4
1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1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我首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召开家长会,扭转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人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家庭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1.2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的来源除到学校图书室借以外,再就是通过学生揍。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同时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每周要求一个学生要推荐一本好,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们读书的兴趣。
1.3 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教师通过阅读可以使自身的文化底蕴日渐丰厚,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教师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2.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他们大多喜好不同。因此,我要求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2.2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老师要对学生读物加以甑别,并引导他们读健康、有价值的书籍。
3 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证明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 观念 方法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66-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阅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学校里,尽管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但由于考试分数仍然是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重磅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就什么都不是,导致我们农村中学的许多语文教师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而加以阻挠。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像对待语文教科书那样重视课外阅读。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阻碍学生进行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怕影响学生的期末考、升学考试成绩禁止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多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有名无实,从未向学生开放过,教师阅读都不方便,学生更是无从谈起了。三是学生家里的藏书太少,不能提供学生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四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其实,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
现在的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他们不满足教科书里的内容,课外书正是他们学习社会知识、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等各类知识的“天窗”,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两句话说得好:“好书点亮智慧,阅读陪伴成长”。“阅读是人类最优雅的行为,也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课内,轻视课外,总认为课内教学是硬性教学任务,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考试成绩的累赘。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精神,更新观念,根据农村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力较差。课外阅读其实就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高底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好坏。目前许多学生的阅读主要集中在“热言情小说”上,没有课外阅读意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借助工具书、电脑,查字解词。在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能根据农村中学生的实际,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要看到农村中学生的未来生活,未来世界,突出实用性。
三、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新课程标准规定、推荐了一批初中学生必读、选读的书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重点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另外还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好的课外读物,给予学生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许多人把课外书称为学生的“生活老师”。我们语文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就是让学生多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推荐的好书越多,读的教科书就越多,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质量就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因此,我经常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课外读书知识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等。如在教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许多学生都找名著《水浒传》或其电视剧的碟片来看,我就专门组织了一场阅读《水浒传》的读书交流会,会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原著的收获,或对阅读原著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等进行品评,交流活动可以说办的很成功。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能力
一、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
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水平和质量如何,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水平和眼光,也对小学生视野的扩展、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如何判断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的质量优劣呢?笔者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都是相对优秀的阅读材料:一种是励志类的,这对于砥砺小学生的品格、从小教育他们养成优秀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种是扩展和增长常识性的,生活、科普、文学等方面的常识,都可以作为课堂阅读材料的延伸;一种是学习方法类的,比如教给小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阅读。这对于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中困难的认知、克服等方面,都会有所助益。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小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库,这样的阅读材料库可以是一系列的书目,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汇编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借鉴他人有益经验来加以排布。当然,我们在建立小学生的阅读资料库的时候,应该将以上三类都加以涵盖。
二、创设情境,刺激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徜徉书海,甚至手不释卷,沉醉在读书的快乐之中。所以,老师要努力刺激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比如,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再比如,平时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如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的快、背的好等,对此,学生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多加以实践、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教育也非常重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讲,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具备,而此时教师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于提升阅读效率、提高语文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它还是一个令人终身受益的习惯。具体来说,在小学阶段,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是边读边想的习惯;一是阅读的同时动手做笔记的习惯;一是善于利用工具、请教与交流的方式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一是勤奋阅读、反复阅读与不断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从哲学意义上讲,伴随着小学生阅读量的增长,也会发生能力的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只要坚持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便会发挥出来它们的长久益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营造良好的集体阅读氛围
对于那些有阅读爱好的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多多阅读的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是对那些缺乏动力、兴趣还没有挖掘出来的小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除了创设情境,刺激其阅读兴趣之外,还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带动与熏陶作用,比如每周安排固定的集体阅读课,还要探索良好的阅读分享机制,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从中培养大家的集体意识、荣誉意识以及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认真备课,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来加以对待。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精心地安排课堂阅读的精品课,其中运用多种阅读技巧,并善于将这些研究技巧传授给学生,做到“授之以鱼”的同时,也能够“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习到一些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技巧。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48-1
在新理念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关键作用,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巩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中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要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结合起来
在老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上的个性差异,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它会受到个人能力、年龄、爱好、家庭背景、民族、知识结构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个体间的差异。
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不管是城市里的孩子还是农村里的孩子,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听别人讲故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精力非常集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共同特性,来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举一个例子来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格林童话》、《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故事都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口味。语文老师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节选出一部分有趣味、非常富有感染力的片段讲给学生听,在讲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在故事精彩的地方故意制造一些悬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向学生推荐这本书,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阅读来找到相关的答案。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弄清楚其兴趣所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专门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其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这也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相一致。
二、课外阅读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各个学科联系起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课程的编排要具有广泛性、综合性,所涉及到的题材也要多样化,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语文老师在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同类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比如说,在学习了《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后,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的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文本中主人公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可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学生去认识一位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鲁滨逊;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负荆请罪》,可引进《史记》,让学生了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组织学生举行历史故事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不少名作,完成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读物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必须把课外阅读和说写练习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并不是单纯地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语文读物,而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加强说和写的能力,从而使得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写一定数量的读书感悟,还可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成语记录下来作为作文写作时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办黑板报、文学知识竞赛、课外阅读交流会、阅读之星选评等等,借这些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来促使他们主动课外阅读,强化读写训练。与此同时,老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心得体会,结合课堂教学、开班会、户外活动等环节来让学生展示个人的阅读情况,使学生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四、课外阅读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营造阅读的氛围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低段;策略
一、“课外阅读评价”的现状折射
长期以来,由于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到位,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习惯”使然下,往往将“课外阅读”视为学完课文之后布置的作业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评价的作用,错失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时机,影响了课外阅读效果。早在一年前,我曾利用学校的“教研开放日”对本校语文教师课堂练习的安排和讲评进行了一次调查。
从该调查表可以看出,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平时只布置课外阅读,而因教师对课外阅读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忽略了课外阅读的有效评价。课外阅读即使有评价,评价的效果也不高,还存在以下不足:
1.死板
很多老师都觉得课外阅读是越多越好,越广泛越好。这往往只重视了阅读量,但是老师并不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读书变得像囫囵吞枣,不解其意。
2.缺乏调控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评定往往流于形式。老师的评价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表面的评价,没有实际的意义。教师的评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评价的现状,笔者思考课外阅读评价的优化、改进策略,研究如何让“课外阅读”在有效评价中不断升值。
二、优化“课外阅读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1.精设记录卡――在持之以恒中不断升值
小学生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习惯。因此,老师适时的评价,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阅读。因为小学生还缺少自己去阅读的习惯,因此只要能促使他们拿起书本,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是一个培养习惯、培养阅读爱好的漫长过程。所以,即便让学生每天能形成半小时的阅读习惯,都是非常好的结果。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固定的阅读习惯,持之以恒的坚持,通过较长时间的坚持,就可以让小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老师在评价系统中,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坚持阅读。
有了时间的评价标准,学生自然而然地便有了约束,无形中就会使阅读时间有了保证。在规定的阅读时间中,他们可以与文学大师对话,对故事人物交流,实现的是精神的自由畅达。
(1)自我评价添动力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能否了解阅读的益处,并能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能够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老师要不断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利用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书籍的名字以及好词好句等。老师利用好的阅读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然后,通过定期的检查,发现孩子阅读中的问题。对于认真记录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表扬,同时还应该提问学生一些阅读体会。虽然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阅读,但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阅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他们就会逐渐喜欢上阅读。
(2)教师评价添信心
老师的评语,每个字都会成为学生的动力,也许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有效的评价可以为学生添加巨大的信心。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卡的时候,适当的表扬鼓励都能成为学生继续阅读的不绝动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不爱看书,或者看不进去书的同学。老师可以从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故事书或者适龄读物下手,通过更加活泼的内容,吸引学生。然后要对于学生积极的评价,在课上表扬和鼓励,使得他们愿意去阅读,享受去阅读。
2.开展小活动――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升值
苏霍姆林斯基自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为精心选择读物而操心。因为书籍成千上万,它们中有一些是平淡无奇之作,甚至还有一些是不适合学生阅读的。
现在市面上的图书作品丰富,选择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的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不仅仅是数量,而是需要从阅读中积累知识,但是如果接触了一些不适宜儿童阅读的书籍,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学生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在选择图书方面把好关。
(1)评价书目,延伸课文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选择图书缺乏判断力。因此,老师在这个推荐图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老师在推荐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小心。首先,老师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名篇,或者跟本单元主题相契合的文章。所以,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对此类文章有较为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个过渡很自然,从课内到课外无缝连接。老师在推荐过程中,也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体会,对学生的理解做点评,从而引导学生阅读。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慢慢学会自己挑选和评价课外读本。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式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有些事是很有意思的,这个就是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能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类似的故事有很多,老师可以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类似的故事与大家分享。然后,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故事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孩子们很多都找来了故事书、童话书等,去寻找类似的故事,体会阅读的快乐。
(2)好书互动,激发兴趣
为了方便了解学生的阅读书目,并且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在阅读课外书方面建立了分享机制。在每本书里,都放着一张借读卡,这样便于了解阅读了这本书的学生,让学生注意保护图书,每个人在交接的时候,都要检查书是否有损坏。阅读过的学生,也可以用小卡片写下自己的阅读笔记或者阅读评价。这个环节还可以进行互动,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分享。同学之间不仅能分享书,还能分享观点与想法。在这个互相借阅的过程中,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喜欢同一本书的学生,还可以组成一个小分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这样,通过兴趣小组的成立,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在这样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分享,懂得了倾听,尝试了交流……在这个活动中,阅读的乐趣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活动中,学生、家长与老师都能参与,共同塑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课外阅读要走出“高耗低能”“多能少得”的死胡同,大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从“重布置轻评价”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实践优化课外阅读评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45-01
阅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广泛阅读,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领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意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读书欲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活动周,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在教室挂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标语,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书香气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交流在阅读中的心得,将阅读中的经验和喜欢的书与同学分享;等等。
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外部的阅读环境只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足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因此,老师必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被迫阅读、跟风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从内心爱上阅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到阅读的诸多益处,才能对读书持之以恒。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制造悬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虎门硝烟》时,可以提问学生:林则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这些事迹都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莫高窟》时,可以问学生:莫高窟的壁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其文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便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查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增强阅读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老师要不吝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成绩,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产生继续阅读的愿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阅读,选择一些有助身心健康的文章阅读,能提高文学修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不仅起指导作用,还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切不可拖泥带水。
三、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学界提倡百花齐放,书籍的内容也逐渐多元化。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格外重要。苏教版新课标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老师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给予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内容浅显的记叙类文章,将这一类文章的特点、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以便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中心思想较为深刻的文章。
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的读法。文章的整体阅读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初读,了解文章框架;细读,结合字典理解文章大意;略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跳读,把握文章的精彩语句。教师可以在这些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学会浏览法、精读法、泛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同时让学生做好笔记,总结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老师要教会学生对于不同的文体要加以区分,读传记要注重人物形象,读童话要注重寓意,读说明文要注重物体本身的特点。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
总理曾经在接受媒体受访时说过:“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可以知古通今,博闻强记,开阔视野,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占有许多优势,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较强,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课外阅读对高中学生来说更是营养品。
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纠正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很多学生读书仅局限于课本及各种教辅材料,这对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健康的成长,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今后投入社会中去生存与发展并成为有用的人才,显然还远远不够。这与许多家长和学生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有关,把小说当作闲书,把读散文作为写好作文的途径,甚至有的学生只读作文书。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做数学题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读几本课外书能马上提高语文成绩吗?所以,做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和家长认识上的误区,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功”比如,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是分值比较高的,如果学生阅读量大,体味文章的能力就会增强,语文阅读的成绩大幅度提高,就会带来整体成绩的突飞猛近。
课外阅读不是消遣,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人的一生总要面对许多困难、挫折,所以,怎样培养学生面对困难,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只是一味说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而许多课外书中就有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相信读过书的人都被他顽强的毅力所感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经的故事,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光辉画面。这些课外书的阅读,学生能从作品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相信这些优秀书籍对于培养一个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是相当有益的。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到《失街亭》时,大谈三国中英雄人物斗智斗勇的故事;当学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大谈108条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当学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时,给学生介绍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当学到《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让学生感受唐诗的博大;当学到《雨巷》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的美妙……这样慢慢培养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平时也可以多请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在班上谈自己有关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其中就有几条是建议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上,阅读时刻给他带来快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地印在他的意识里。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可以经常用中外学者劝人博说群书的警句来启发学生,用古今名人酷爱书籍,通晓各种学问的生动事例激励学生,推荐名家名篇并有意截取部分精彩段落,造成悬念来吸引学生及时鼓励,利用阅读的竞争心理来促进学生。
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知不觉地就培养起来了。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这样就会让他们读有所得,比如:平时在让学生阅读新闻报道、小说、故事等体裁的文章时,一般采用略读法,读这类文章,只需对文章内容大体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时,一般采用精读的方法,要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思考,反复的读,可以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欣赏语言写作方法等。久而久之,让阅读的方法上升为阅读技能。又如每天要求学生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在一定的时候到班上互相交流。充分利用教室一角,每天写一则名人名言,开始教师写带一个头,后来让学生写,以学号为序每人负责一天,这就促进了全班同学的阅读积极性,每个同学都想去找最有水平的东西展示在老师同学面前,同时这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
经常给学生介绍名人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比如主席的“四多”读书法,“多读、多写、多想、多问”;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马克思的“博览读书法”;高尔基的“早、晚、零”读书法,前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出身贫苦家庭,仅读过两年小学,从11岁起就到处流浪,当过童工、学徒等。尽管终日劳累,但高尔基学习的劲头始终不减,抓住劳动之余发奋读书,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早、晚、零”就是他抓紧早晨、晚上、零散的时间改改以求的读书方法。
教给学生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读书分析方法。
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在掌握方法之后再读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他们首先用演绎的思维过程,用方法去分析每篇文章,待分析几篇文章之后又把实践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纳综合,然后补充订正加深理解能力,既掌握了方法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4.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
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挤时间,学会巧安排,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比如:在寒暑假充分利用时间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名人传记等篇幅比较长的名篇佳作,开学时到班上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每隔一周挤出一节语文课或自习课,开设课外阅读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