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的目标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的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利率锚 国债收益率 M2
本文所作统计观察的目的在于,寻找为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理想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可以锚定的利率水平,以此为央行利率调控提供参考区间。
理论基础
基于一般经济理论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从数据统计观察的角度,笔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以及各项指标有所反应的顺序(见图1)大致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发力,由于债券市场利率具有市场化、反应迅速、可观测性强等特点,且其含有一定的市场预期,故政策调控效果会首先显现在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上;M2的效果显现及观测具有一定的时滞,反应时间会较长,而且由于近些年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发展,表外资产扩张迅速,因此M2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稳定关系受到了一定影响;随着M2、信贷规模等发生变化,最终通过层层传导,社会的生产、消费等行为会受到影响,调控效果将首先显现在GDP上,作为宏观经济滞后指标的CPI会随后跟上。
图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据此,统计观察将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比较两个中介目标,即国债收益率与M2分别向最终目标的传导时间和传导效果,以及分析两个中介目标之间的关系,来观察国债收益率作为锚定目标的有效性;二是在实证有效的基础上,统计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在宏观经济理想状态下的收益率区间,以此作为政策利率的锚定区间。
国债收益率与M2向最终目标的传导时间和传导效果比较
(一)国债收益率向最终目标的传导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部分对2006年以来的各关键期限(包括1、3、5、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CPI数据进行了时差相关分析,比较了国债收益率在领先/滞后期为24个月(约为500个工作日)之内时,与GDP及CPI的相关性,具体结果见图2至图11、表1。
图2 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的相关系数图谱
注:在本文中,Lag Number为领先/滞后期数,正数表示国债收益率领先GDP,负数表示国债收益率滞后GDP,其余图类推;CCF为互相关函数;Coefficient为系数;Upper Confidence Limit为置信上限;Lower Confidence Limit为置信下限。下同。
图3 3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4 5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5 7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6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7 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8 3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9 5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0 7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的相关系数图谱
表1 国债收益率向GDP/CPI的传导时间及相关系数
GDP CPI
1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13 17
相关系数 -0.46 -0.589
3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13 17
相关系数 -0.449 -0.6
5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14 17
相关系数 -0.44 -0.634
7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14 17
相关系数 -0.457 -0.639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14 18
相关系数 -0.425 -0.647
根据图2至图11、表1的结果,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在领先13至14个月时与GDP的相关性最强,负相关系数在0.45左右;在领先17至18个月时与CPI的相关性最强,负相关系数在0.62左右。
也就是说,作为中介目标,国债收益率传导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时间大约为一年半左右,并且传导效果较为显著。
(二)M2向最终目标的传导
本部分对1996年以来的M2与CPI、GDP数据进行了时差相关分析,比较了M2在领先/滞后期为20个月之内时,与CPI及GDP的相关性,具体结果见图12、图13及表2。
图12 M2与GDP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3 M2与CPI的相关系数图谱
表2 M2向GDP/CPI的传导时间及相关系数
GDP CPI
M2 领先期(月) 7 8
相关系数 0.316 0.335
根据图12、图13及表2的结果,M2在领先7个月时与GDP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316;在领先8个月时与CPI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335。
也就是说,作为中介目标的M2传导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时间为7~8个月。从相关系数来看,M2的传导效果略逊于国债收益率。
(三)对国债收益率与M2之间关系的统计观察
本部分对2006年以来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与M2在领先/滞后期为24个月(约为500个工作日)之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见图14至图18、表3。
图14 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2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5 3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2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6 5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2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7 7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2的相关系数图谱
图18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2的相关系数图谱
表3 国债收益率与M2在政策传导时间轴上的先后顺序及
二者的相关性
M2
1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2
相关系数 -0.756
3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3
相关系数 -0.638
5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3
相关系数 -0.495
7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3
相关系数 -0.444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领先期(月) 4
相关系数 -0.344
根据图14至图18、表3的结果,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在领先3个月左右时,与M2的相关性最强,而且短期(包括1、3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2表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负相关系数高达0.756及0.638。虽然两者的相关性随着国债期限的增加而有所衰减,但仍表现出了0.4左右的负相关性。
综上,相较于中介目标M2,从国债收益率可观察到未来更长时间内的宏观经济情况,并且其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效果更为显著。具体从传导时间来看,国债收益率向GDP的传导时间为13~14个月,向CPI的传导时间为17~18个月;M2向GDP的传导时间约为7个月,向CPI的传导时间约为8个月。另外,单独观察国债收益率与M2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前者比后者具有3个月左右的领先性。
政策利率目标区间的确定
假设将国债收益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盯住的一揽子目标之一,本部分旨在通过统计观察,找到该政策利率目标区间。
1.设定我国宏观经济理想目标为:GDP≥7.5%,2%≤CPI≤3%。
2.统计样本为: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关键期限点(包括1、3、5、7、10年期)收益率。
3.统计时间为:2006年3月至2014年4月。
4.统计过程及结果:根据上文测算得出的国债收益率及M2向GDP和CPI的传导时间(见表1和表2),统计历史上达到上述宏观经济理想目标时,所对应的传导时间轴起始端上的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平均水平、离散程度及置信区间,统计结果见图19和表4。
图19 2006年3月至2014年4月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走势
注:阴影部分为同时满足GDP在7.5%以上、CPI在2%~3%之间的时间段。
表4 考虑传导期后的宏观经济理想状态下各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水平
1年期收益率 3年期收益率 5年期收益率 7年期收益率 10年期收益率 M2同比增速
均值(%) 2.63 2.89 3.14 3.37 3.63 18.54
最大值(%) 3.94 3.93 4.04 4.22 4.56 29.42
最小值(%) 1.03 1.24 1.73 2.14 2.69 12.80
变异系数 0.26 0.21 0.16 0.13 0.10 0.30
置信区间下限(%) 2.57 2.84 3.10 3.34 3.60 16.54
置信区间上限(%) 2.69 2.94 3.19 3.41 3.66 20.53
注:置信度为95%。
根据表4显示的统计结果,为达到宏观经济理想目标,央行在利率调控方面可以锚定的区间分别为: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57%~2.69%之间;3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84%~2.94%之间;5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10%~3.19%之间;7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34%~3.41%之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60%~3.66%之间。
将6月5日的国债收益率数据与本文测算出的锚定目标区间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在今年国债收益率逐渐向目标区间回归的趋势下,尚有50BP左右的下调空间。
篇2
虽然在宏观经济管理下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近些年来市场竞争激烈,恶性竞争不断出现,市场环境收到冲击,市场秩序出现紊乱、新科技产品充斥市场但相关管理标准和准入制度缺乏等一系列新的现象。市场在调节经济时往往是滞后和被动的。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进行创新行管理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强化管理力度以及舆论影响力。在传统的经济、法律以及政策手段上进行创新也会使宏观经济管理简便易行,为市场和社会所接受。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性理念和对策
(一)创新性理念
1.目标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政府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理想目标,决定着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方向,也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依据。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也要随之变化。经济过热时以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经济下滑时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观察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目标首先是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然后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另外,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年上升,居民消费行为渐趋成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加快,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成为保持平衡的关键。
2.主客体创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本质是政府组织机构。对管理主体创新就是对政府组织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创新。组织创新就是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改革政府职能和工作效率。主要在监管市场运行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保持政企分开、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权责一致,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能分配,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调整专业经济部门,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可适当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还要尽量降低工作成本,以最少的部门和人员完成既定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对市场新变化的敏感度,提高服务质量。
3.管理手段创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政府采取的所有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手段,包括软件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硬件方法有各种传媒和网络等。对管理手段的创新决定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发挥的水平和管理能否收到成效。
(二)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管理
1.经济管理规范和准绳
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规范和准绳,任何创新性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和约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强化法律地位是最重要的前提。但是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其他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这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2.管理手段创新
主要是利用网络和高科技产品,进行电子化政府建设,加快政府管理的网络化,建立政府网站并进行专业化管理,推进宏观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将政府工作透明化和人性化,对宏观经济管理实现智能化管理和高效管理。
3.创新性对策--平衡积分卡
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中存在着诸如机构庞大、冗员、运行成本过高、盲目投资公共项目等问题。这些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也不乏存在,对宏观经济的协调和管理是一种阻碍。引入平衡积分卡制度,能够有效的进行政绩评估。而且平衡积分卡涉及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多方面的转变,它对管理组织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三、结语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宏观经济统计是信息时代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形势的必然途径。基于宏观经济统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统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阐述了我国如何对宏观经济统计进行利用。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世界各个国家应用广泛,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完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宏观经济分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历程数学统计学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将国民经济的分析作为对象,关注国民经济的实际统计指标。在这一前提下对比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趋势。第二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趋于完善,统计学理论更加完善,经济行业分类清晰,从而使统计学理论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经济发展实践。第三阶段:注重宏观经济统计与微观经济统计之间的关联性,使二者相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即使是现阶段,很多人依然对经济统计存在错误的认识,统计理论作用于金融等行业,但依然存在应用行业空缺,需要你进一步完善和推及。
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分析随着经济统计的发展,宏观统计逐渐得到认可。与其它统计方法不同,与一般的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总体性别,具有实证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当然,宏观经济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首先:统计对象更系统。在统计过程中,以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为对象,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要素,分析其独立性与相互影响关系。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统计方法的系统性使分析更加合理。利用这种统计分析方式,可以实现你对经济的全面分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具有层次性特点。在宏观经济统计方法下,将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并有效采用统计的分析方式来评价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这一统计模式下,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层次现代整体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在从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入手来进行逐层分析,基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策略。国民经济影响因素众多,宏观经济的这一特点使得经济分析更具合理性,是未来经济分析的必然方式之一。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统计发展的影响
2.1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产生在世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这一特殊的经济体制中,宏观经济的发展源于计量经济学的提出。宏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使我国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制,通过分析了解经济市场风险,并且致力于降低风险。但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并无好的借鉴,需要经济分析者通过经验和不断的分析探索来完成目标。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统计学与宏观经济的切合点是分析者考虑的问题,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诸多问题或者一些统计无法出现预期的分析效果。当然,宏观经济必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只有通过专业的分析方式才能确保风险分析的合理性,使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2.2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中的应用从整体经济形势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经济错误判断以及金融危机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经济学者必须对经济进行正确的判断,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实践证明,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能够对经济方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及时发现经济发展潜在风险。另外,宏观经济统计方法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还体现为它帮助银行等金融系统屏蔽了信用额度不高的企业,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危机形式下,金融系统的杠杆作用将体现在经济稳定中。因此,政府要善于利用宏观经济统计这一方法,掌握多样化的经济信息,以通过正确的分析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3结语
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对经济形势的整体分析。统计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经济发展中其作用一样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其主要作用还体现为明确金融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经济稳定。作为国民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还帮助政府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当然,鉴于宏观经济统计的基础薄弱,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其理论进行完善,致力于通过更加合理的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采用全方位的分析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现状,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策略合理。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
[2]邓颖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
篇4
[关键词]纳税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
税收评估不仅是对税收结构及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指导税收工作,更好地发挥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能够科学反映经济社会各部门发展状况,对于指导宏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税收评估相对复杂,在指导经济发展方面还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应用指导机制不健全、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人才团队等,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提升税收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一、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宏观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
税收总量、结构等都与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要关系,而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是国家在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基础上提出的,能否顺利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及财政税收等各方面发展。因此,应用有效的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可以明确我国各产业、各部门内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可以明确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将其进行细化,针对具体目标指标采取相应的支持和发展政策,进而可以顺利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目标。
(二)促进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是由高速发展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优化税收结构、提升税收收入质量成为实现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通过应用税收评估,明确税收的具体结构,以此确定宏观经济中各部门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进而制定和实施必要的支持政策提供依据,使得那些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以及战略新兴产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进而优化了宏观经济发展结构,为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我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逐渐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我国经济的稳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税收评估可以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纳税申报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实施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扶持市场主体的发展,进而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充分释放税费改革红利,提升其发展活力。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激发市场活力,为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税收评估方法
在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据绝对比重且该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在税收评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地区税务机关通过组建专门的税收评估部门,借助系统软件对税收结构、风险、增长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但从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税收评估方法还相对落后,缺乏对税收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充分考量,其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发展对税收评估工作带来的影响,也没有根据经济发展对税收评估工作进行改进,因此导致税收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宏观经济发展实际,所以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
(二)缺乏完善的应用指导机制
税收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宏观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税收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涉及到诸多层面的内容,但由于缺乏必要指导机制,因此其指导作用相对有限。首先,在进行完税收评估之后,如何将其结果顺利应用到宏观经济发展指导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些指导性的政策,如何确保指导政策的有效性等成为摆在当前的重要问题。同时,在税收评估标准制定和选择方面是否可以满足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值得商榷的。目前,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应用指导机制成为借助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不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直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税收评估工作,为其带来了新的评估手段。但当前在进行税收评估过程中,还缺乏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有的评估方法、模式和系统等都显得相对传统,且很多时候需要进行人工操作,不仅降低了税收评估的效率,也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具体的税收评估过程中,其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宏观经济发展和税收变化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导致税收评估的可靠性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四)缺乏专业化人才团队
税收评估工作是税收经济分析的重要工作内容,涉及到税收组织收入构成中的诸多内容,其复杂性较高,因此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团队。而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同样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当前,人才不足成为摆在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相关部门对现有税收评估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不足,没有针对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核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持续提升,难以有效应对宏观经济发展对税收评估提出的各项要求,因此其在税收评估方面的专业性不足,评估结果的应用性存在欠缺。另外,相关部门对税收评估专业人才的引进不足,大部分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或岗位调整而来,非科班出身,因此其专业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在税收评估及其应用方面难以发挥专业人才作用。
三、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税收评估方式方法
近年来,为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各类政策及税收征管还处于改革过程中,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对税收评估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所以,需要创新税收评估方式方法提升税收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相关部门要转变传统税收评估理念和方法,提升对税收评估的重视度,将其视为反映宏观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要全面更新税收评估的软硬件设备,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将宏观经济发展和税收评估相关影响因素纳入其中,确保税收评估分析数据的全面性,以此改进税收评估结果,更好地指导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应用指导机制
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完善的应用指导机制作为保障,以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完善应用指导机制方面,要首先明确税收评估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税收评估结果来评价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并找出宏观经济新的增长点,比如新兴产业和企业,以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所以在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支持和应用政策,将那些具有战略指导价值的税收评估结果应用到宏观经济相关产业行业中。同时要对这些支持政策的应用结果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估,比如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成果等,以此作为改进和完善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指导机制及支持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更好地发挥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其对各项税收工作及宏观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强化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提升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指导能力的关键。首先,在进行税收评估过程中,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摒弃传统的数据评估理念和方法,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税收征管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广泛的收集、分析、整理、储存,形成税收评估信息数据库,在开展各项税收评估过程中强化对数据库的共享,以便于提升税收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各行业发展情况与税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于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税收评估提供实时性的数据支持,也更好地发挥其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
当前,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税收评估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更是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因此,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根据税收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现有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对其税收评估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税收评估方法,在税收评估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要根据税收评估在指导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吸引外部专业人才的加入,实现对现有人员团队的有效补充,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打造一支专业化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团队,为更加有效地应用税收评估指导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评估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不仅可以实现对税收本身的评估,还能够为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税收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必然联系,通过科学税收评估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研究来看,可以从创新税收评估方式方法、完善应用指导机制、强化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和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等方面出发,强化税收评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波.论财税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101-102.
[2]李娜.浅析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109-110.
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
在去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延续了前年以来的回升走势。然而,由于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包括: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在不断削弱、对国内外的市场的需求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力度不足;分析国外因素主要是:当前欧洲作为债务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等。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我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十分缓慢,除此之外,还使得我国有关宏观调控部门对于接下来的预测和抉择造成困扰。我国的经济研讨课题组主要针对最新的有关宏观经济类问题所关系到的对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决策层面中短、中、长期经济适度性增长的根本体制,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具体地对其增长速度的适当性进行一般性分析。这一举措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概述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模式是否健全,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话题。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以怎样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推断其是否符合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于此同时,也吸引了世界经济组织的高度重视。对于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科学,并且根据原有的数据和经验进行总结,主要从有关我国经济增长速率的比例中具体归纳出以下几点标准:
(一)根据经验数据进行推断分析
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是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预测,因此常参入人的主观想法。
(二)加权预测方式
通常情况下根据往年的实际经济增长速率,分别为它们配备不同的权数,然后再对下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算。
(三)对GDP的增长率进行预算
根据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相结合对其进行具体预测。
(四)对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的规范
有很多学者主要从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环境方面来确定经济的发展方式。
二、政府在判断经济增长速度时的经验与内在逻辑
我国的经济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与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的成败有关,并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改善。对于这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一)短期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征
通常情况下,我国每年年末必定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一会议的过程中,对于来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做出相应的预测和判断。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式来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地快发展。然后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构造相应短期的交集,这对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政府长期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政策转向的灵活性。
(二)中期层面:建国以来的“五年计划”和“规划”
对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具体现实情况,我国相关政府已经对短期增长速度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以及目标和策略的制定。不过对于中期的增长速度规划具体应该怎样制定或以什么为依据来进行制定,这就是目前中国所制定的新的五年计划,并将它作为较为理想和科学的奋斗目标。
(三)长期层面:关于党的历次会议中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特征
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的计划为长期计划,在此我们以十三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以及十四大、十五大还有十六大关于经济增长方面的策略为依据,来对我国适度的经济增长进行全面考察。
(四)我们从凯恩斯与古典学派探讨的问题比较短、中、长期
短期策略主要是通过执行计划来实现;而中期目标是对长期策略进行具体划分,以便应用于实践;长期策略是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目标进行具体合理的规划。三者的内在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结束语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状况,本文主要通过对经济学者们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探讨以及政府对于短、中、长期目标的制定进行考量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根据国情而言,各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衡量现实与理论上的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切勿急于求成;最后,正确处理短、中、长期策略,将它们有效的糅合后具体付诸实践,以便于我国实现宏观经济适度性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李扬解读从紧货币政策[N].理论导报,2008,(4)
篇6
关键词:DSGE模型;宏观经济波动;劳动市场
DSGE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很有帮助。可以分析RBC理论中经济的波动[1],也可用于开放经济[2]和市场经济[3]的研究。近年来对DSGE模式的应用也有所增加[4]。本文将利用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研究我国的经济波动中受劳动市场的影响形式。
一、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构建
本文建立的凯恩斯模型包括三个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其中各部门都是理性的:家庭选择效用最大化,企业选择利润最大化。模型的政府部门只考虑銀行。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增长率的方法来影响实际经济。
(一)消费
我们的家庭考虑所有的劳动剩余,这样可以防止免费搭车现象。家庭成员们通过选择消费束和一期无风险债券来达到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效果。效用函数如下:
(二)生产和收益
假设企业生产函数是,其中表示整个经济中的劳动生产力,表示被企业雇佣的工人的工作时间。企业面临的需求,而且以价格出售他的商品,它在时期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出售产品获得的价格收入:
(三)劳动市场
在时期,公开职位空缺的价值如下式表示:
(四)货币政策
本文选择泰勒型的利率规则。货币政策制定者通过改变一期无风险利率,来实现货币政策效果。本文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线性化形式如下:
这里,而且是服从白噪声序列的随机干扰项。
二、模型估计及分析
本文选取1992年-2019年中国季度数据,首先对数据取对数然后进行HP滤波处理,然后除以基期数据,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一)贝叶斯估计方法
对于选择贝叶斯估计方法估计DSGE模型,设是一个不可观测的参数,的联合后验密度,可以通过的后验分布密度乘以可观察变量的联合分布得出。通过公式表达出:
(二)极大似然函数
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简化模型推导,所以在对模型求解之后,可以把模型的解写成以下状态空间的形式:
第一个模型是状态空间模型,第二个模型是观测方程。其中St表示状态变量,Wt代表外生冲击变量,Yt表示观测变量,代表结构参数。在条件下,可以给出,在条件下,可给出,进而在和基础上,给出,最终得到。由此可以看出选择状态空间模型的优势,它使得推导变得简单易懂。
再利用马尔科夫性把写成如下形式:
得出和之后,就可以估计似然函数。
(三)劳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利用上面给出的似然函数和结构方程,在MATLAB的Dynare软件包中可以实现参数的估计通过变换劳动市场参数,观察宏观经济变量变化情况,以此研究劳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情况。随着科技及体制的改革劳动市场中工人匹配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所以首先研究劳动市场工人匹配能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只研究此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要保持其他变量稳定,也就是只改变的大小。对此参数的不同取值进行模拟给出相应脉冲响应函数图,就可分析对应变化情况。下图就是对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中红色曲线代表值相对变大,得出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蓝线代表值相对变小,得出的相应脉冲图;绿线代表值没有变化的基准值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结论
篇7
2011:中国
经济复杂而平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深化阶段并有望破局,同时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但是,宏观经济整体将呈现“复杂性”与“平稳性”共存态势。 预计全年CPI涨幅将达到4.5%左右,GDP增幅为9%左右。
专家认为,宏观经济的“复杂性”表现在许多结构性矛盾的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同时存在,相互掣肘。宏观经济的“平稳性”表现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将趋向稳健灵活,政策调整的空间依然较大,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金融
2011年
货币信贷目标或下调
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2011年工作会议预计将在本月陆续召开,这些重磅会议将为2011年的金融监管工作定调,一系列市场高度关注的调控动向即将浮出水面,例如:2011年货币信贷增长目标或将下调、积极促进市场化并购重组、结合巴塞尔协议适度提高对大型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加强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并强化资本约束等等。同时有望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部署,为“十二五 ”开局之年保驾护航。
产业
高铁盛宴:
未来每年投资达7000亿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的2.2万亿元投资,增加了1万多亿元。
与高铁蓬勃发展相伴的是整个高铁上下游产业链,从铁路、列车到零配件等的连锁反应,这一切又因“十二五”规划建议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而再次升温。
财政
适当提高央企上缴
“红利”比例
经国务院批准,将从2011年起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财政部近日的《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依据通知规定,从2011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具体收取比例分四类执行,第一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5%;第二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0%;第三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5%;第四类免交国有资本收益。
税收
全国税务工作召开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 重要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不论从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势来看还是从国外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都逐渐趋向于追赶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而经济全球化作为市场经济的催化剂更是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得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经济发展情势呈现为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的局面。在这种三位一体的迫切趋势下,要想使得我国的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屹立不倒,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和资源、吸收先进管理方法来适应全球性经济一体化的管理要求,并以此来大幅提升企业自身同国际化企业接轨的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应当与时俱进,积极的转变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创新的手段来达到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整个企业管理乃至整个国家宏观管理服务,并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可极大程度的保证我国企业在当前的经济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财务管理的概述
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大力支持,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的财务管理,其实就是指在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下,人们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关于财务的活动以及财务的关系进行管理的一项活动,它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也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分配的过程,因此它全程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
二、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不论企业进行何种经济活动,它都是紧紧围绕财务管理工作而展开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财务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它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为它的管理系统就是企业心脏,输出和回收的资金及信息就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以此来大力发展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的竞争力。财务管理同其他部门的管理不同,它不仅涉及到的点和面较为广泛,而且它还具有综合性和制约性高的特点。企业管理者要想全面优化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浅析财务管理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管理制约并保障着企业的管理目标,督促企业更好的服务于宏观经济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它是以自身的投入量与产出量做对比,力求以最小的投入量来获取最大利益的一种经济组织。这种性质的经济组织在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总目标只能是生存、发展和获利。对企业自身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对其本身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中,而且它能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为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筹集所需要的全项资金,如果一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入不敷出,那么这个企业就无法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获取利益,使企业不能继续生存或者得不到发展,因此,如何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以最小的投入使得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运用它独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直观的、准确的、及时的、综合性的查看企业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和经营过程中的情况,也就是独特的反映职能。企业的运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在通过对优化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信息的综合性顺应宏观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财务管理信息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建设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日趋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的服务对象范围也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其综合性高的特点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全面广泛的财务信息;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获取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债权人通过财务管理提供的财务信息来快速的判断所投资风险的大小,保障投资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及时有效的为国家财政和税务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能保证税收工作正常稳定的进行;针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股民需要通过企业的财务决策报表来判断企业在股市的盈率以及每股所能获取的利益等一系列作用。
从上述的财务管理信息服务对象来看,目前,在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中,财务信息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它能综合客观而且高效的反映一个企业的运营和最终状况,并将这种信息更广泛的传递给其他需要的对象,因此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三)企业财务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经营风险实际上就是财务风险,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实现中央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企业可以从财政这个方面入手来降低成本,比如通过满足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纳税,比如运用借贷和负债合理性来降低企业资金的运营成本等,从而增加企业自身的运营利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不论企业实施怎样的市场战略,它做的每一项决定所得到的结果最终都会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所以,企业应当重视财务管理,要始终坚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职能来保护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当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及发展趋势来改变进一步的发展战略,采用稳健的投资策略,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财务管理水平,为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储备能量。
(四)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在运用其职能调控市场经济的时候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营状况进行科学缜密的分析判断,以此来进一步掌握经济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得各个企业能够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尽最大努力保证企业的收益和国家财政的稳定。市场经济受企业运营状况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在企业管理乃至市场经济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不可动摇,财务管理信息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一个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对企业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通过统计、研究、掌握企业整体的信息,从而通过其判断整个经济形势,使必要的宏观调控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同时决定如何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更好更均衡的发展。
(五)宏观经济下对企业外部理财环境的影响
1、对市场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必然会对出产的产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这就意味着在将来会有大批量的新产品涌入市场中,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一系列的变革都将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当适当的引导企业调整市场战略,在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能保证我国的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的有效信息,比如说宏观经济的趋势和它的发展规律等,这些对于企业进行扩张投资、下定市场决策、管理企业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这方面的很多决策都依赖于财务管理的延伸信息。
2、社会环境
科教文卫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现代人对于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人的个性假设转变为“文化人”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原本的“经纪人”已经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了。这种转变不仅会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的需求,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的信息也会反映出这些环境的变化和需求,因此同样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从财务管理的含义和目标入手,对财务管理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粗浅的探讨,能使我们更为清楚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不仅对企业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宏观经济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意义深远。因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要创造性的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变革和发展,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更好的服务于全民和国家。
参考文献:
[1]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2001,(08):131-132
[2]万红波.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J].财会研究,2001,(05):89-90
篇9
自从2004年实行严格的资本监管制度,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有了明显额提高,进而影响贷款机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增长。
如果当局实施严格监管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为例满足最低要求,便会降低风险较大的资产――贷款。商业银行减少的贷款量削弱市场上经济主体的投资活动,减缓经济增长。
资本充足率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控制商业银行贷款的有效工具,对其实施严格有效的控制也一直是金融政策的目标,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在有效降低资本风险的同时会削减贷款的数量,直接影响市场上资金的数量,可能在短期内会造成经济下滑的趋势;但是长远来看加强资本充足率是有利的,它会使得贷款流向风险低的投资者,这样也就净化了贷款机制。可见虽然短期内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可能对宏观经济有负面影响,事实上,从长期看,资本监管要求的强化,能有效地提高银行体系运行的稳健性,这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对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资本充足率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机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1.实证模型的建立
基于以上的分析,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GDP=C+a*CAR(3)
其中,GDP表示当期经济状况,CAR表示资本充足率,C是截距项,a为回归系数。
2.实证模型结果及分析
(1)实证结果
运用EVIEWS3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中国17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整理的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估计结果:
得出模型
GDP=0.204218+0.856721CAR
对结果分析,发现拟合度不好。CAR的值接近于0,经过图示法检验发现模型存在异方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异方差的修正,并再次检验修正结果,拟合度依然不佳。
(2)实证分析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资本充足率相关性较弱,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资本充足率是通过影响贷款数量,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不足以研究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贷款机制影响在长期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故只能研究短期内,这里的实证所采用的数据是连续21个季度的数据,仅能证实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贷款机制影响在短期内会影响宏观经济。短期内,资本充足率约束加强,抑制贷款扩张速度,产生贷款紧缩效应,贷款的紧缩导致可贷资金减少,市场经济活跃性减弱,经济增长减缓。
三、对贷款机制的对策建议
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要扩大经营规模开拓资本补充渠道,又要保持资本充足并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坚持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理念和政策。由此可见对商业银行贷款机制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立相应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增强对资本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资本充足率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的功能,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行为,鼓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转变,实现商业银行对资本管理的主动性。
篇10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改革;措施
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可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市场经济的政策进行调整和规划,使我国的经济基础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各个行业中,产业政策的使用范围都非常广泛。无论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改良还是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都能够保证我国未来的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与经济实体缺乏紧密的联系,反应上也缺乏灵敏性,无法对我国的经济基础做出有效的调整。
(二)缺少财政政策
在调整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基础起到快速的调节作用。财政政策主要涉及到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在财政收入方面,我国灰色收入的占比要比理想值要高,国民经济的收入发展速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财政支出方面,我国的国民并没有明确的财政管理方案,对于财政支出的概念了解的也不够深入。
(三)缺少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央行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应用各种政策对货币进行调节的行为。通常来说,调整的策略主要包括使货币的数量发生改变、对利率的上下浮动范围进行调控等。货币政策通常和财政政策一起对我国地方经济基础进行调节。但是,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在某些状态下却存在失灵的情况。
二、深化宏观经济管理改革的措施
(一)加大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
制度的完善性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是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动力,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应该使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国有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对股份制经济的重视程度,从而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视产权结构的改革,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对于金融体制来说,对于国内的非国有银行应该加大发展的力度,使国有银行得到进一步的商业化发展,让我国的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对于财政体制来说,应该使财政制度更加完善,使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相符,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权利和义务上是相对应的。
(二)选拔并且培养专业的人才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的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高。因此,在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改革时,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性的人才,从而使管理改革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严格考试来选择人才,选择具有专业技能和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才。当选拔之后的人才进入试用期之后,应该对这些人才进行优胜劣汰,进行认真的考察。在考察人才时,不仅要考察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选择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对于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宏观经济的管理改革提供人才上的支持。
(三)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
为了使宏观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环境应该保持稳定的状态,使就业率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拉动国内的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失业率。鼓励个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人民的就业。其次,加强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最后,应该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保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该使就业市场的公开信息制度不断完善,使失业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得再就业的信息。同时,社保体系也要不断完善,使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能够保证正常的生活。
结论:
总而言之,深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选拔并培养专业人才,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将改革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王晋婧.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