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Maoming's economy, in order to transport Maoming's rich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E-commerce platform efficient and fast to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must rely on the perfect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oming,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aom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on this b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build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mode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Maoming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under E-commerce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cold chain logistics network.

Key words: E-commerc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integrated operation

1 茂名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现状

茂名地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海岸线长,渔场广阔,港湾众多[1]。土地总面积1 718亩,迂回海岸线220公里,资源得天独厚成就茂名农业大市。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北运蔬菜生产基地、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同时,茂名的水产养殖享誉盛名[2]。如今,茂名享有“中国荔乡”、“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罗非鱼之都”和“橘红之乡”等众多美誉,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北运菜”生产基地,素有“天然大棚”之称[3]。

随着总理把“互联网+”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茂名作为农业大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起来。茂名财政每年总投入超过2 000万元用于发展农村电商。茂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进驻。2015年5月,广东省首个在淘宝开设的市级馆――淘宝特色中国茂名馆正式开馆。目前阿里巴巴在茂名建设运营了2家县级淘宝服务中心和87个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京东在茂名开设的四大服务中心于2015年上半年也相继开业。茂名明湖商场、大中商品等数十家知名地方企业投资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明湖网上商城目前已在全市建设了33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4]。

为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茂名的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建设也在积极开展,依托包茂物流、湛线物流等发展带,以粤西农批交易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集散地正在蓬勃发展,茂名已计划在山美建设一个“实体市场+电商平台”合二为一的便捷电商农贸市场、电子商务物流园,总投资近3亿元[5]。目前,茂南、信宜、高新区都至少建成运营一个具有电商孵化功能园区(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此外,茂名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将服务延伸到镇村级,目前,茂名全市已设有乡镇快递网点超过450个,实现了“乡乡有网点”,统一标志的信息惠民综合服务站陆续进驻各村居,2017年将实现1 902个村居全覆盖,及时解决镇村级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并逐步优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充分物流配送支撑[6]。

2 茂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存在的问题

茂名的很多特色农产品,比如荔枝、香蕉、龙眼等水果以及水产品,它们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在流通过程中,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表现会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因此对保鲜技术以及物流运作的及时性要求很高。若要开展生鲜电子商务,就必须要确保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并且尽量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浪费与损失,要实现这一切必须依靠强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体系。农产品冷链作为一种低温状态下的物流体系,从生鲜农产品的产地预冷开始,经过冷藏/冷冻加工、冷藏/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再到配送和销售,整个过程涉及到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及用户,要确保农产品始终处于规定适宜的温度环境,才能保障品质,降低耗损。

近年来,虽然茂名农产品物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在冷链物流的运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体现在缺乏供应链视角下的信息整合以及各主w之间的物流资源整合。

2.1 缺乏供应链视角下的信息整合

在传统流通环境下,茂名大部分农产品的供应链是相当松散的,上下游各主体之间尚没有形成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茂名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大都是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但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没有真正整合生鲜产品这类生命周期很短的供应链,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运作衔接不畅。生产供应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等各类信息网络成为“信息孤岛”,由于相互之间缺乏无缝对接,导致农产品信息在各类相关企业主体之间无法实现充分沟通和共享,整体链条节点之间缺乏协调,使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大打折扣,进而影响销售,导致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受损。

2.2 各主体之间的物流资源缺乏整合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打造跨区域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非常复杂。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中,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消费者等主体之间结构复杂,而且农产品冷链运作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一方面,目前国内无论是农产品供应商、大型批发商、超市卖场,还是生鲜电商,大多数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组建跨省市的冷链物流体系,这很容易导致在冷链运作中出现“断链”现象,使得前面环节的冷链效果大大削减,甚至为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鲜电商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期,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如消费意识、生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业务配送量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单独由某家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全程冷链运作,在时效和成本方面往往难以兼得。

因此,为了确保流通过程中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损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该结成联盟,对冷链物流运作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公共信息平台的调度下,紧密配合,整合各自的物流资源,形成协同运作、无缝对接、高效反应的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构建和运作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公共信息平台的调度下,实现供应链横向协同及纵向融合。纵向融合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生鲜电商等)之间的协同合作行为,横向协同是供应链同一层面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7]。通过不同层面多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资源整合,发挥供应链协同企业的互补优势,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进行集约化运作,实现冷链物流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确保生鲜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各个环节变成增值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有效缩短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成本。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需要在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撑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同时开展。

3.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构建

3.1.1 公共信息平台

生鲜农产品信息平台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多侧重于农产品溯源和销售,供应链层面的协同信息平台还很少。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体系中,由于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输需求巨大,必须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统一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协同运作,各主体在生鲜农产品的供应、运输、加工、储存、配送直至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对各类有关信息进行及时充分的传输和处理,实时监控和管理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使运营更加科学。

3.1.2 纵向融合

纵向融合指的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运作。当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单采购生鲜农产品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订单处理,通知农产品供应商整合并组织货源,并经由公共信息平台调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保鲜包装和入库冷藏,最后通过冷链配送将生鲜农产品在指定时间内送达消费者。

3.1.3 横向协同

横向协同是供应链同一层面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在此主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运作。为了实现全程冷链,并使社会上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不同区域、不同业务功能的多家物流企业需要参与业务协同,各取所长,形成跨区域、协同运作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根据生鲜农产品的出货信息,在公共信息平台的调度下,各协同物流企业结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特点,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合理调配、相互配合,完成冷链物流的全程运作。

3.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运作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需要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和协同运作的冷链物流网络的支撑下进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按照不同的目标客户群和经营模式,可将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分为跨区域B2C模式、茂名本地B2C模式、B2B模式三类。下面介绍各类模式下的冷链物流运作过程,如图1、图2所示。

3.2.1 跨区域B2C模式

(1)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各区域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并将分析数据与农产品供应商进行共享,使供应商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更迎合市场需求;(2)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下单进行生鲜农产品订购;(3)电子商务平台对订单进行汇总处理,由电商采购部门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向农产品供应商下发采购订单,供应商整合并组织货源,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快速采集和保鲜包装;(4)通过信息平台的统一调配,由位于产地的物流企业利用冷藏车运输到茂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进行流通加工和分拣处理;(5)信息平台分配运输任务,由多家物流企业协同运作,利用冷藏车将整合后的农产品运送至各销售区域的配送中心冷库进行分拣处理;(6)通过“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终端配送,由位于销售区域的物流企业在温控条件下将商品从冷链配送中心送达消费者手中;(7)目前生鲜电商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是上班族,他们的收货时间有较大的限制,而且客户分布极其分散、单位走货量少,因此电商平台可以考虑与各销售区域的连锁零售企业合作,配合其线下连锁门店,在终端配送方面实施社区O2O模式。通过与分布广泛的社区店合作,在门店内放置冷柜,由冷藏车在规定时间内将商品配送到相应的固定取货点(社区门店),最后由客户自行到附近门店提货。

3.2.2 茂名本地B2C模式

茂名的本地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如茂名明湖超市),可以打造主要向本地消费者提供新鲜农产品、速食加工菜品等产品的本地B2C生鲜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由于本地生鲜电商可以依托茂名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且配送范围较小,通过区域内的冷链物流体系即可完成全程冷链。本地生鲜电商所销售的产品,大部分来自茂名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商、生态绿色合作农业基地的直供,还有一些来自大型经销商和进口生鲜产品的本地商。本地B2C模式的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与前述跨区域B2C模式的类似,但由于主要依托当地的农产品资源,物流环节相对更少,在终端配送方面主要依赖自身(或合作伙伴)的社区门店,采用社区O2O模式,由客户到店自提。

此外,本地的生鲜电商企业还可以跟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借助这些平台,加大向市外推广和销售茂名特色农产品的力度。比如鲜品的荔枝、龙眼、三华李、番薯、深薯、甜薯等,干货的荔枝干、番薯干、桂圆肉、海味干货等,利用电子商务促进茂名农产品走向外面更广阔的市场。

3.2.3 B2B模式

由于B2C模式面向的主要是个人消费者,为了进一步扩大茂名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规模,本地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或批发商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等B2B电子商务平台,或根据需要,在时机成熟时建立本地的农产品B2B平台,以此通过网络寻找大批量的采购者,扩大网络销售渠道,消除地域的限制。

由于大批量供应一般面对的是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型经销商的订单,作为茂名的冷链物流中心一定要做好与供应链上下游的沟通协作,确保冷链物流运作的顺畅,避免因为流程脱节造成温度变化,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茂名各区县的农业合作社及农产品龙头企业,需要将农产品的种类、价格等信息分门别类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展示给客户(大型买家),客户通过B2B网站下单。电商平台归集客户订单后,通过信息平台向产地供应商下发采购指令,然后在现场进行采集、包装,再通过冷藏车运送到茂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冷库,经过物流中心的加工、分拣等处理后,再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冷藏车运输到达各销售区域的冷库。B2B模式对于农产品供应方而言,客户的订购量比较大,而且相对稳定,更能为冷链物流的运作带来规模效益。

一体化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强调信息共享和物流资源整合。在这种模式下,从农产品供应方、电子商务平台、仓储加工平台、冷藏运输平台,再到“最后一公里”配送,各家企业在公共信息平台的调度下,通过有效整合不同的企业、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专长,既有业务分工,也有紧密合作。

4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实现途径

为了构建和实施茂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需要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此推动茂名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在此前提下,茂名市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涉农市场主体参与茂名农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构建贯穿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全过程的公共信息平台。在多方主体的共同投入与协作下,构建协同运作的冷链物流网络,以此整合多方企业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实现各类资源的无缝对接和有机集成,确保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实现标准化运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此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损耗和等待,降低成本,使生鲜农产品高效顺畅的流通。

4.1 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标准化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领域脱颖而出,茂名的农产品必须实行品牌战略,而这需要以实力雄厚、开拓市场能力强的企业作为载体去推进。由于单个农户力量薄弱,交易成本较高,所以众多分散的农户可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或者培育当地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不但可以打造更多的农产品品牌,还可以提高当地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程度,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茂名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可以联合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共同制定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可量化的生产加工标准,如产品感官特征、允许缺陷值、加工环境温度等。此外,在物流执行过程中,根据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与物流需求制定农产品的物流操作标准,如冷藏与运输温度、包装材料与规格标准、冷链物流断链最大时间限制等[8]。在整个冷链运作过程中,将从供应到销售整个过程中要规范的问题以标准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涉及的预冷技术、冷藏运输、冷藏加工、冷藏储存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形成一整套可量化、可执行的标准。

4.2 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公共信息平台,相关企业可以及时监控和管理冷藏加工、冷库储藏、冷藏运输的各项数据,包括销售商的销售和库存状况、运输车辆的跟踪、产品温度监控等,以此科学调度和管理各家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

在茂名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起步阶段,当地涉农企业可以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享受专享推广渠道或专享推广扶持政策。但是从茂名本地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为了真正实现茂名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有效提升茂名农产品物流运作各环节的运作效率和网络销售的市场竞争力,茂名应该打造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信息平台。茂名市政府应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引导各类涉农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茂名农业信息化建设,依托电子商务,由多家企业共同构建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该平台的日常运营可由茂名大型的综合冷链物流中心主导。通过这个平台,来自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物流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4.3 构建协同运作的冷链物流W络

茂名可以通过联合、引导产销两地的农产品市场,依托全国主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和销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建立产销一体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实现上联生产基地、下联零售终端,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在公共信息平台的统筹调度下,不同区域、不同业务功能的多家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根据自有资源及分布区域合理调配物流资源,多家企业可以同时进行鲜活农产品的采集,在统一地点(冷链物流中心)进行分拣配货,最后再根据不同区域的配送需求,经由信息平台调配相应区域的物流企业实施运输配送。

冷链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茂名农产品综合冷链物流中心和各区县配套的中小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在这其中,综合冷链物流中心的设置至关重要。冷链物流中心一边连接着上游的农产品供应商,另一边连接着承担开拓市场业务的销售商,同时也是公共信息平台的主导者。作为供应链的核心成员,冷链物流中心必须集农产品的采后预冷、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信息管理等业务于一体,并且应该将其设在离产地较近、依托交通枢纽(包茂高速、沈海高速等)和主要货运站场的区域,方便供应商在采集完农产品后,能够尽快送到物流中心进行加工、分拣、储藏等处理。由于物流中心在供应链中要承担农产品的冷链加工、包装、仓储等业务,这要求物流中心必须具备先进的冷藏储运技术和设备。由于综合冷链物流中心的投资巨大,必须由多方共同投资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茂名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开展广泛的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加盟。

参考文献:

[1] 吴肖林. 茂名市“三高”农业绿色营销的必要性及环境分析[J]. 茂名学院学报,2010(1):64-67.

[2] 黎小业. 中国第一果城南疆文明之源――关于塑造茂名旅游品牌的大策略构想[J]. 南方论刊,2013(3):33-34.

[3] 马健,高凤,丘立贺. 茂名布局农业由大到强――南中国农产品物流集散地已具雏形[J].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15):23-27.

[4] 邓义深. 电商产业成重要经济增长点[N]. 茂名日报,2015-11-14(A1).

[5] 李新华,张文洋,邓义深. “政府推动”打开广阔天地――茂名“农业+互联网”发展纪实(下)[N]. 茂名日报,2015-12

-09(A1).

[6] 梁雪玲. 茂名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N]. 茂名日报,2016-07-27(A1).

篇2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CECA)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突破了27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迅速突破40.6万亿美元。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电子商务的主力军;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正成为国际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十余年来,起步晚,发展快。由于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的交易模式,使传统商务中并不明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开始备受关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同一交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可以横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不得不在技术驱动的基础上,重视这三流的相互关系和价值,研究其平衡关系和业务模式。因此,下文首先从我国电子商务整体的资金层面及发展趋势着手,逐层分析其未来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

我国电子商务资金规模趋势

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快速铺展电子商务业务。至2011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5.2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0%,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月网络消费则达260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中国B2B研究中心报告和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已占全国GDP的11.4%。截至2012年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8%,从市场结构来看,B2B仍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其中,中小企业B2B交易规模占比达55.1%。预计至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0.6万亿元。在整个网络经济市场中,相较移动互联网、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网络经济形式,电子商务已逐渐增加其市场占有量,预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在整体网络经济中的占比将超过40%。

从以上数字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发展动力十足。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仍将保有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一方面,虽然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但其中网络购物用户尚不足2亿,随着互联网用户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用户数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向传统行业进一步渗透,传统零售业和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各类新型电子商务网站和应用将进一步涌现。

然而,以上数据仅体现了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层面的资金规模,还未涉及到生产链和上下游供应链的资金规模,仅用技术手段提高电子商务零售环节效率所带来的价值,并不能覆盖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巨大投资。在过去,制约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是物流;现今,尽管国内物流业已经在以每年30%至40%的增速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全速铺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线上销售、不仅是网络零售,在其销售链的基层,是一个个供应链的协同平台,当未来商业模式真正由消费者驱动即由传统B2C模式向C2B模式转型之时,“定制化”模式将成为主流,它要求的是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的平台化协作平台,而只有当电子商务从网络零售走到供应链实时协同、电商不再是线上线下割裂的业务模块之时,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才在互联网业务上得以真正实现。因此,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大规模定制走向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技术革命,如果将生产链、上下游供应链的资金规模与交易规模并总,伴随着物流、信息流的快进式发展,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作业,那么未来电子商务的资金规模将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从一场消费者的革命向足以深刻影响企业商务流程变革的方向发展,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协作必然要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分离式管理向统一集成的平台化管理转变。电子商务真正做强之时,正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完全打通之时,此过程必然经由目前的网络零售平台向线上线下融合营销阶段发展,直至形成产业链实时协同平台,从而构建起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整个演进过程中,电子商务的任何网上交易都包含交易环节和支付环节两部分的资金流需求,其中支付结算环节是由包括支付网关、银行和发卡行在内的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那么作为电子商务中连接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商业银行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已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可以说,银行是任何电子商务资金流的核心机构,面对电子商务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金融需求,需要银行对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予以满足,否则就造成了三流之一短板的木桶效应,从而拖滞电商业务的前进。电子商务由信息交易平台阶段朝线上线下融合营销阶段继而向产业链实施协同平台阶段发展。

篇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其对于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方式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了其教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线教育,师生之间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且能够进行双向交互式和自主化的学习。但是,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视角下,在线教育交互仍旧需要进一步实现对数据以及服务方式的转变,以此开展更加良好的在线教育交互活动。

1 大数据与云计算相关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大数据技术属于当前数据分析的前言技术,是指从多种类型的复杂数据当中快速地获取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采取全新的信息处理模式提供比较强大的决策力、发现力和洞察力,并且实现流程优化,继而获取海量的、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大数据技术具有种类多的特点,主要是指其格式比较多,包含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同时具有全新的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亦具有体积大和速度快的特点。体积大主要是指其存储比较大,增长比较快。一般互联网实施产生的数据量均比较大。速度快则主要是指数据的处理分析速度比较快。

(2)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主要是运用互联网当中庞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将待处理的程序自动分拆成为无数个比较小的子程序,将诸多子程序再转交给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通过搜寻、计算和分析,将最终的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2]。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应用当中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其优势特点为:第一,虚拟化。云计算能够加案例比较基础的资源地,对多个虚拟机以及应用均能够进行部署,以此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可靠性较高。云计算存储数据一般会使用多副本容错和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由此能够保证数据服务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第三,规模超大。云计算拥有庞大规模的硬件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超级的计算能力。第四,按需服务。云计算具有较高资源能力,且能够将资源能力作为主要服务向外提供,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相应资源的购买,有效解决了资源获取成本。

2 基于大数据及云计算视角下的在线教育交互性应用

(1)建设资源库云平台

对于高校而言,其开展在线教育交互活动的主要目的便在于为当前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提供相应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此,高校在基于大数据及云计算视角下进行在线教育交互性应用时,首先必须要对不同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不同职业能力要求作出全面的分析,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作出搜寻、整理和分析,继而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课程体系的具体制定,建立不同专业的,多样化的资源库云平台,以便为高校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所有资源库云平台均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综合资源,在搜寻、积累与整理后,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入库,实现校内以及跨校的教学资源共享。该种方式能够使得各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均得到极大程度的梳理和利用,能够进一步改变传?y教学资源受限的问题。对资源库当中的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必须要在在线教育交互平台众建立一定的数据资源处理层(图1),应用其做好多样化的数据资源处理,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线教育凭借其较高的学习资源利用率、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教学管理,当前已经被教育领域广泛应用[3]。但是,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推广,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趋势。面对该种情况,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在线教育机构必须要能够对教育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尽量保证资源的丰富性和高质量。与此同时,在线教育机构亦要能够进行个性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该点即是指教师需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亦要在其中融入有效的在线教育交互活动。其中,在线教育交互活动平台,基本上可以采用图2所述的形式。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当中,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进行及时把握,更加能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中,对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应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3)开发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

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设计与交互设计,主要面向平板电脑(PC机和手机)进行全新的设计呈现[4]。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与普通电子书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其在平板电脑、PC机和手机等媒介呈现时主要借助3G、4G和WIFI网络,将数字出版、移动学习、云服务三大领域的前言科技进行了集合,支持高清图片、视频、音频、动画、3D、地理定位等多媒体学习内容,可以进行内容交互、网络社交、百科互动等学习。基于大数据及云计算视角下的在线教育交互性当中,开发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可进度跟踪的学习体验。该种教材比较适合我国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便于学生更好的应用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基于大数据及云计算视角下的在线教育交互性移动交互数字教材开发,亦便于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利用,促使专业教更加完善。

(4)积极采用智能手机教学

当前,很多学校禁止手机进课堂,因为学生上课玩手机比较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美国却主张让手机服务于课堂,主要便是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展智能手机教学[5]。我国传统的教学信息化基本上按部就班进行,即便进行了交互却并没有有效的反馈。在实际的信息化运用当中亦存在各种限制与监管,并不具有互联网开放性思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当中亦不能够恰当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且学习进度具有较大差异。面对此情况,必须要积极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方式,利用智能手机,增添课堂教学趣味。例如,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互动灯通信软件以及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与生生互动,吸引学生具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4

在传统企业反攻线上的同时,另一边,互联网家居企业也正积极地布局线下,而林氏木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作为家具电商行业里的代表,林氏木业早已注意到线上线下渠道获取顾客成本正在趋近,决定大力布局线下销售业务。

2014年8月,在众多家具业内人士一片“实体经济不行了”的呼声中,林氏木业O2O战略计划正式启动,从线上走向线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家具实体店。截至目前,林氏木业已有20家体验馆开业,且计划3-5年内增加到100家,覆盖全国各大省市。

从1到100的裂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企业实体的重要考验。林氏木业到底用了什么招,快步跑在互联网家居的前面?

扩张: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

不难发现,林氏木业线下的快速开店,本质上就是标准化模式的复制,这与许多零售品牌的“连锁店”类似,如麦当劳。

麦当劳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万家餐厅,其发展速度来自于不断的自我复制,而可复制性又来自于标准化,包括各种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制度、文化和统一培训、采购、配送。

据了解,林氏木业从实体店的选址、产品摆场、风格筛选、日常维护、业绩管理、体验服务等等,每个环节都梳理出一套标准化运营体系。同时,由于实体店都是自营,林氏木业对导购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产品进行统一配送,形成清晰、可把控的脉络。

事实上,林氏木业这种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不仅通过运营效率的提升、产品服务成本的降低、用户体验的改善,大大加快企业的扩张速度,而且还为品牌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品牌效益。

增长:全渠道发力,持续加速

开设实体店只是一个开端,如何保证每个店都能实现盈利这才是根本。据了解,林氏木业目前大部分开业的实体店已实现盈利,且去年线下的销售订单增速更是高达350%,这是怎么做的?这就离不开林氏木业对全渠道的发力。

从去年极力倡导全渠道开始,今年阿里巴巴集团就进一步提出“三通”概念,以“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策略,打通商家全渠道各个关节。而作为天猫家装的首批商家,林氏木业早在首家体验馆落地,拓展销售渠道时,全渠道发展已具雏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以及阿里平台的推进,林氏木业全渠道有了更深层次的布局。

林氏木业通过“商品通”,达到线上线下的商品联动的目的,并通过“服务通”保障售后,来留住流失的用户,提高转化率,在“会员通”上,使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一系列工具来挖掘会员价值。

林氏木业副总经理马灿兴介绍,通过构建全渠道营销系统,林氏木业以订单、会员贯穿各渠道及客户接触点,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进行精准化营销,以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而林氏木业所谓的新“动力”,不仅体现在线下实体店销售的增长,更反哺到线上,实现双向拉动。有业内人士预测,林氏木业2015年线上增速达40%,不到5年时间就能完成全线上销售破百亿的目标。而作为由线上拓展为全渠道销售的品牌,相信林氏木业的增长还会持续加速。

深化:合作共赢,开拓家居市场

面对互联网对家居行业的冲击与颠覆,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了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各种新事物、新机遇。“强强联合”则成为当下的行业趋势,无论是海尔与红星美凯龙建立战略联盟,还是美克美家与IBM签署合作协议,家居行业中的合作形式愈加多样化。

诚然,林氏木业线下的快速扩张,同样也离不开与巨头的联合,其中就包括万达集团。据悉,林氏木业早前已经与万达集团达成初步的战略合作协议,其O2O线下家具体验馆将进驻万达广场,开展广泛的合作,以购物中心体验店模式打造“休闲、购物、家装”一站式的消费体验,加快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

马灿兴表示:“此次与万达联合,不仅是加快O2O的战略布局,还是为了深化林氏木业的服务,升级家具购买体验,开拓更广阔的家居市场。” 由于传统家居卖场营业时间过短,局限性比较大,消费者的家具购买体验需求未能完全满足,覆盖的人群也比较单一。林氏木业进驻万达广场,除了能解决消费者的体验痛点,还有利于挖掘更多潜在人群。

篇5

等着发年终奖的安个家的员工,元旦前被通知全公司解散,而且据说是周五的通知做不下去,第二周的星期一宣布全员解散……

看完是不是一脸懵?

1月3日,Q房网38亿元卖给了沥青生产商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跨界跨得有点大)。

明星企业爱屋吉屋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裁员、降薪,提高佣金等负面新闻一直围绕着它。

互联网中介从2014年的异军突起,就不设门店、宣称“革传统中介的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现在它们到底活得好不好,其实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但这并不是说传统中介消灭了互联网,反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比如链家大力推广的链家网,APP,传统中介和互联网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无门店≠低成本

如果要说中国目前只有一家网络中介成功了,那就是淘宝。没有一家门店,但它就是活得越来越好。

有机构统计,截止到2016年年中,互联网中介大概在21家左右,而在过去两年里,爱屋吉屋一直是这类公司里的明星企业。它最早提出用O2O方式颠覆传统中介,颇受资本市场青睐,淡马锡、高榕资本、顺为基金等都曾是它的投资方。

雄心勃勃时,爱屋吉屋经纪人的底薪有6000元,而彼时传统的中介人员底薪在3000以下,2016年年初它将底薪改成“4000元底薪和2000元成单提成以外的固定绩效奖金”,本来的佣金减免或减半改为根据不同城市和不同租金金额收取不同比例的佣金,整体佣金收取标准正在向传统中介靠拢,目前在北京市场上的二手房交易佣金已提高到2%。

通过打击市场痛点之一的“高佣金”,为互联网中介打开了市场,但要撼动传统中介的地位却很难。

房小金1月11日从北京市住建委网站信息上发现,爱屋吉屋(满懿(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11月在北京市场上的成交套数是284套,而相比于链家(9169套)、我爱我家(2090套)这样排行前列的传统中介,这几乎只能算是个“零头”。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房天下(北京存房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其11月在北京二手房市场的签约套数是310套,仅占到1.6%的份额,比爱屋吉屋低0.4%。

在上海,爱屋吉屋今年上半年的二手房成交量为3980套,市场份额为2.09%,排名上海第七;排名第一的链家为25106套,市场占有率为13.17%。

按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的分析,虽然无门店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包括门店租金在内的运营成本,但近年来成立的互联网中介中,前期往往大肆“烧钱”进行品牌推广,这部分成本相对较高。此外,这类企业通过“烧钱”意图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但从目前来看并不是很成功,导致营收相对较低,实现盈利就更难了。

商业的本质在于盈利,如果不盈利或者未来也无法盈利就是失败。

界限越来越模糊

网上流传的“安个家”CEO梁伟平内部信显示,“我和管理团队依然没有找到这个行业互联网化的有效模式”。

什么是互联网的有效模式呢?答案F在都在探索,但在部分互联网中介运营出现困难之际,融创26亿元入股链家,则从另一层面证明了产业资本对链家模式的认可。

两者相同的是,都有强调互联网。传统门店中介与互联网是相互共存的,谈不上谁消灭谁。网上的房产信息90%都是中介或者二房东上来的。在这里,互联网只是他们推广业务的一个线上渠道而已。

因此,线上目前是加快匹配,信息透明的作用,传统中介提供线下的撮合服务,如带看、过户等等,毕竟房屋是大宗交易,一辈子也就那么几次,多次看房谨慎对待是购房者的写实心态,而也让互联网难以做到取代。

如果说链家以线下门店为主,通过链家网补齐了互联网短板,那互联网中介最有可能走出的有效模式则是房天下,作为地产行业流量最大的垂直网站,线上推广获客是其独特优势,但仍需深耕线下交易部分,才能有效扩展市场份额。

篇6

回顾家居行业发展历程,无论是个体作坊、小型家具店、品牌专营店还是类似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综合性家居服务卖场,都没有摆脱实体店经营模式所带来的诸多困惑:高额的广告宣传费用、与日俱增的房租成本、装修升级成本、人力成本等费用因素。加之传统的实体店还面临多个利益主体的博弈:厂家、总经销、商、股东、OEM等诸多环节,直接造成了一定的利益层级分割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以及运营效率消耗。

电商平台低廉的运营成本和对供应商的资源支持自然成为其进军家居行业的主要理由,除此以外,家居产品从单品价值方面来讲,在电商平台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中国百姓经过近三代人的市场经济洗礼后,对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消费层面上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在不断增强。当然,中国人口老龄化和“70后”、“80后”、“90后”消费主体的大行其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落差也催化了百姓家居消费习惯的变革。以上诸多因素虽未能尽数罗列,但都已成为天猫瞄准家居行业的强大诱因。在此过程中,电商将家居卖场当作下一个美味奶酪的野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那么,家居卖场是否会成为电商的下一个奶酪?未来家居的线上线下销售又会是何种趋势?实体家居卖场面对的难点又如何破局?在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背景下,以上问题无疑成为整个家居行业必然面对的大问题。

线下优势无法复制

苦练内功,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和打造自身的核心优势是应对电商来袭的有力法宝,就家居消费而言,实体店对于电商平台仍然具有其短期内无法复制的优势。

产品购买前体验。到家居实体店消费的顾客,不光可以看到自然条件下的产品原貌和材质,也可以深度接受到该品牌的综合展现。对于产品本身的深度体验,例如沙发的坐感、床垫的舒适度、个性家居产品的现场测量以及确定方案、与自身室内装修风格的搭配建议都将成为最终决定购买的有力依托。例如,某品牌家具卖场除保证家具消费顾客基本的售前产品体验和推介外,据悉已启动免费家装设计、室内软装参考方案提供、家居饰品搭配销售等旨在解决消费者所关心的关键问题的一体化对客服务体系,大大增加了单个品牌家居卖场的服务附加值以及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和品牌归属感。特别是该卖场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为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家居服务而发起组建的当地品牌家居建材服务联盟,使其在销售指标和品牌推广指标上都较2012年有了一个全新的突破。

服务更具标准化和亲情化。实体店销售时人与人、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服务,区别于网购的单向被动地接受产品和价格信息,互动为实体商家针对提升顾客满意度创造了巨大空间。无论售前推广、售中推介还是售后维护,都使实体商家游刃有余地发挥着自身的品牌价值。当然,有些所谓的服务标准在企业里“只上墙不落地”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实体商家已经意识到实实在在地为客户提供标准严谨且富有情感色彩的服务,才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

售后服务更到位。家居实体店的售后服务具有电商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时性、标准化等优势。从送货安装、实物验货、后期维护维修,到更换零配件,作为品牌性卖场,整个流程执行相对成熟。国内部分实体卖场已经凭借其完善的团队组织和超前的理念,大胆地提出“24小时上门免费维护”的口号并严抓落实,获得顾客好评。 特别是“家具一体化服务”,即不管是否购买某卖场产品,都可以享受该卖场同样标准的售后维护服务。诸如此类,都令实体家居卖场大赚口碑。

非品牌性口碑依然稳固。特别是在中国广大的县级、乡镇市场,家居产品经营者多为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长期以来建立了良好的个人认同,当地消费者在认同产品品牌之前,首先是对经营者个人产生认同和信赖,此项优势在中国百姓中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另外,某些民用家具尝试与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合作的集中团购服务,也同样业绩不菲。

分久必合,协作才有未来

实体家居卖场以其固有的核心优势代表了传统的家居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电商乘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东风代表了全新的家居消费体验。两者之间在2013年“双11”期间暴露出来的针锋相对体现了双方到目前为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代表了两个完全独立的利益主体,争夺的都是国人对家居产品的需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因何而分,又因何而合是值得双方都需要深思的问题。在电商来袭的今天,往日的实体竞争对手可以联合起来应对电商,那会不会有一天实体店也会和电商不再根本对立甚至于形成有效合作呢?短期内实体店是继续与电商势不两立还是顺应潮流呢?在网络销售方面又如何开辟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呢?对于以上问题,个人有以下不成熟看法,供业内人士参考:

对于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争端,建议暂时搁置争议,从双方互利互补的大原则出发,共同探讨发展之道。例如,对于品牌家居产品,在与电商合作初期,可以给付佣金的形式,借助电商强大的推广平台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推广。待双方合作关系相对成熟时,再来讨论互补销售的合作规划。

对于家居产品厂家,为避免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的冲突引起渠道矛盾,可尝试单独开辟网购产品的专用生产线,搭配单独的产品款式、风格和价格体系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并与其线下商和终端门店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销售、售后的全面保障。

对于大型的家居服务卖场,可在自身市场区域内建立自己独立的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销售、互动宣传,形成综合的销售优势。

篇7

定制酒营销的互联网思维,可以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年轻人、互联网、基层、定制直销。

经历“黄金十年”后的中国酒行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来,主导大众消费市场的中低端白酒将代替高端白酒成为白酒行业新的增长点,而其中大众对私人定制酒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未来3年定制酒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00亿。这使得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纷纷加入定制酒行列,成立定制酒事业部或公司,年销售目标锁定在几亿元。

定制酒虽然已存在多年,但多以高端消费人群及团体、机构为主,更倾向于团购模式,受诸多因素限制也难以上规模。目前定制酒还没有解决白酒过分依赖团购的渠道难题,而个性化定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体系隐晦、低性价比会伤害消费体验。而最难以解决的是酒企推出私人定制酒的程序、时间及成本较大,且没有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平台,不能完全向“未来的主力消费人群——普通大众”敞开。

基于IT行业数十年的市场经验以及对消费者的了解,我认为酒企完全可以像IT行业一样,运用互联网思维,规避传统定制酒营销的劣势,搭建全新的C2B模式。

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现在定制酒营销层面,可以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年轻人、互联网、基层、定制直销。

第一,年轻人的思维。白酒对年轻人的关注过少,甚至没有以年轻人为诉求、传播、消费对象去做。这就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消费者与商家连接的第三方C2B平台,让需求与供应对接;其次,解决产品品质问题;目前定制酒已经存在,但是却有个性化定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网络渠道的低价劣质、价格体系隐晦等问题。另外,很多酒企盲目扎堆定制酒,却不为消费者熟知,需要借用互联网,在年轻酒类消费者聚集的地方,如酒类媒体、电商、社区等,快速推广,精准营销。

第二,渠道层面如何善用互联网平台?目前酒企渠道的互联网化并不成功。因此,要用互联网做定制酒,省去中间的流通渠道,在互联网完成营销、销售及支付。可以上线独立的C2B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还要进驻京东、1号店、酒仙网等第三方平台,借助其流量,快速导流。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陷入酒类电商的价格战,而是要精耕细作,保证用户的定制体验,良性循环。

第三,互联网思维也要接地气,注重基层市场。白酒分食链条长、加价多、成本高,到县级城市太贵卖不动。因此,要依靠电商,采用O2O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直销方式走进县级城市,甩开中间商直接走进社区,省去传统的利益分食链条。同时,要逐渐开拓线下社区、商场等渠道,开设“店中店”,做线上定制酒的展示及提货,以此挖掘个人和家庭消费。先线上再线下,当线上初现规模时,开始在线下试点运营。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新趋势,更可以将电商、体验店,与掌上店相结合,发挥移动互联网的圈层营销。

篇8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

1概念界定

1.1教育改革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这一定义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现状的变化”为判断标准的,它区别于思想上或理论上的构想,如果不能引起教育实际现状的变化,即无法称之为教育改革;二是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应带来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在我国,教育改革包括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推进,也包括地方政府局部改革和民间组织的自发改革。该文教育改革的概念是指国家自上而下的改革[2]。

1.2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本是两个概念。在我国,创新教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末,侯自元教授在1988年最先发表了《中等职业“创新教育”的方法》,其定义可概括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性、系统性的培养[3];创业教育一词可以追溯到1989年,在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提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三张教育“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会议上进而区分了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并认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在创建企业过程中,所需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教育。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逐步整合成为一个概念。政府层面最早在2001年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在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里理念与模式。”[4]

2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2.1在概念理解上有所局限

国内较早从理论层面上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可见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狭义层面是指一种有关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以真正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择业、灵活就业目标。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聚焦于高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由此不难看出,当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更多的是认为其教育对象主要是有就业需求的在校学生或社会群体,教育目标更多的是实现劳动者就业。这种定义和理解方式,客观上将创新创业教育向大学生群体和高校范围倾斜,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而创新创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开创性的人格[5]。

2.2在体系构建上尚不平衡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起点不应在高校,对象不应仅是大学生。国外学者经研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6岁左右开始下降,并且在10岁左右大幅下降,其原因是学生在入学后被要求遵守规定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6岁,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富创造力[6]。但是在我国,出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升学考试要求,在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节点以及学习内容上,并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主课教育“割裂”现象明显,且未能有效融入教育教学环节当中,中小学基础未打牢,仅靠大学阶段“恶补”,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则大打折扣。

2.3在教育观念上亟待转变

如前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应遵循个体成长规律长期开展,而狭义层面的创业教育则是应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引导有就业需求的在校学生依托个人兴趣和专业技能实现自主灵活就业。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求职受挫后的无奈之举,中小学学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铺垫,大学学段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往往会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仅仅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存在,更多的是停留在创新创业政策、形势的表面分析,甚至片面地成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既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热情,也不能提升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从前文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行为的主体是学校,但不应限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学生,但不限于高校学生。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发挥需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3.1探索大中小学课程主渠道建设一体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依靠课程主渠道。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目的一是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衔接。二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其他课程相互融通,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统一。因此,需要从管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涵盖教育管理部门、大中小学、社会相关机构在内的协同联动机制。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各学段教育目标为依据,探索大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路径,特别是要组建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师教研团队,汇聚一线教师协同备课、互听互看、互学互鉴,自下而上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施政者提供政策参考。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行、自下而上的教学反馈共同作用下,打造大中小学一以贯之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学科相融合,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

3.2探索大中小学课外活动一体化建设

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优势,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以共建的方式,与属地中学、小学拉手结队,通过校园走访、开放实验室、开放课堂等方式向中小学生集中展示最新的创新成果,以实地实景实物的方式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自觉发现创新兴趣点。主渠道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避免个体素质和知识体系的断层,课外活动一体化的目的则是要打破年龄层次、教育层次的界限,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大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共同进步。高校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由来已久、形式多样,中小学也客观需要类似的活动来开阔眼界、补充课堂教学。因此,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有机融合,协同开展手拉手实践活动,特别是科创竞赛、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十分必要,使各学段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互相启发。

3.3探索大中小学资源共享一体化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充分挖掘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优势资源、教学经验、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库,实现同学段校际之间互相借鉴、跨学段教学科研互相补充;特别是要发挥大学和中学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遵循各年龄层次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教师、学者组建专家团,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在大中小学中进行传播;共享校外科创基地,引导高校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外基地进行科普讲解,引导中小学生深入大学校外基地参观访学,促进课外科创基地的统筹管理。

3.4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

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网络应用平台,一方面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同时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将线下的优质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共享,打破时空限制,让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教师与大中小学生更多更好地交流。线上课程资源、线下案例资源、专家库资源均可依托网络平台扩大受众范围。在网络平台应用成熟后,科创比赛、实践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会更加多元,在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下,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层面,面向各学段发起创新创业活动动员,形成包括学校在内的多方教育合力。

3.5探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口和落脚点是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从国家层面获得更大的创新驱动力,从个人层面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当前的诸多研究已经将协同机制引入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倡导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发挥多方教育主体的力量,共同强化创业教育的效果。但是,各方教育主体不应仅停留在松散的联盟状态,在当前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应将多元主体的力量进行有机整合、明确职责,由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学校与企业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孵化器公司、产业园区全程配合参与,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汇聚多方力量,打造集教育、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方法和激励机制。

篇9

暑假里去大连獐子岛游玩,在感叹当地的海产鲜美之余,不免惆怅,回到北京再也吃不到这么新鲜的海产品了。

“我们獐子岛的海鲜现在在天猫、京东、1号店都有官方旗舰店,你在网上下单,立即发货,保证让你吃上活的海鲜!”獐子岛人这样告诉我。在网上买海鲜,还是活的?坐在家里就能吃上獐子岛的活扇贝?出于好奇,记者立即在网上搜索到了獐子岛在天猫和京东的旗舰店,果然,各种来自獐子岛的海鲜令人垂涎。没有想到,有50多年历史的獐子岛集团公司,一个再传统不过的企业,在互联网的大潮下竟然是如此“赶时髦”的弄潮儿。

獐子岛,位于北纬39°,隶属大连市长海县獐子镇,距大连市56海里(1海里=1.8公里),它由獐子、褡裢、大耗和小耗等13个岛屿组成。长达57.7公里的海岸线迂回曲折,岩礁交错,水产资源极其丰富,盛产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近年来,獐子岛集团着力打造海洋牧场,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2013年,公司在天猫、1号店、京东商城开始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今年,随着公司海洋牧场资源、全球资源的整合以及国内冷链物流平台建设的逐步完善,他们开始向互联网战略转型,增加原有的市场渠道,探寻多方合作,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獐子岛集团与电商的合作是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包括海洋产品、物流体系、网络平台、客户资源、便利店体系等,搭建从海洋到消费者手中的全供应链海洋食品战略合作,共同拓展獐子岛系列海洋食品业务,实现獐子岛活鲜的“网上直销”。例如在京东网上商城,消费者可以按日常的操作习惯在京东下单,订单将通过京东系统直接分到獐子岛集团以及离消费者最近的便利店系统中,獐子岛集团在收到订单后直接向京东合作的便利店进行产品配送,产品通过上万家的便利店终端,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从“活鲜宅配”开始,獐子岛启动了活鲜O2O模式,打造“鲜宅配”、“鲜厨配”两个品牌,分别面向终端消费者、餐饮渠道的服务体系,还将建立一体化O2O体验店,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原产地、产品品质、食品安全以及海洋文化等,将B2C和线下中心体验店、旅游平台、B2B直供终端、线下社区店、评测体系做无缝对接,最终实现獐子岛O2O平台产业战略。

在“獐子岛集团”官方微信中,处处可见对于向O2O模式转型的思考。据称,对于微信这种宣传和营销的手段,獐子岛从去年9月5日就上线了自己的官方微信。

篇10

尽管2013年度国内GDP会保持7.5%左右的体面增长率,尽管各类统计报表显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消费旺盛,上半年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仍有12%左右的增速,但是高物价时代已经把整个零售业推进温和增长时代。

在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的温和增长期,又有哪些变化影响中国服装未来的发展与走向?是渠道的合纵连横,是增长乏力疲态毕现老牌服企自我拯救,还是服企电商由价格战向线上线下一体化演进?

合纵连横,整合资源图谋突破

淘品牌并购第一案。2013年1月,裂帛以1亿元的资金获得天使之城80%的股权。主打原创民族风的裂帛,2012年销售额约为5亿-6亿元;天使之城则多次夺得淘宝女装类年度销售冠军,其2012年销售额约为3亿元。合并后,公司拥有民族风和潮流服装两大类目,以及天猫、分销、C店等渠道资源,实现品类和渠道的优缺互补。

国内服装业最大并购案。2013年6月,森马服饰以20亿元获得中哲慕尚71%的股权,成为GXG品牌的大股东。中哲慕尚2012年度营业收入为13.98亿元,实现净利润2.06亿元,收购GXG后,森马拥有平价休闲、中高端休闲、童装三大细分品类。

百丽进军女装和高端鞋包领域。2013年8月,百丽集团斥资9396.3万美元收购日本巴罗克公司31.96%的股权,进军女装业务,携手巴罗克,百丽能否在欧美风盛行的中国女装市场,开辟出日系女装的新天地成为一大看点。同年9月,百丽以不超过7亿元的代价,收购龙浩天地股份的全部已发行股本。龙浩天地主营高端鞋类产品和皮具箱包,其自主经营的高端SKAP在国内有600多个销售网点,整合后,百丽的产品网路进一步向高端鞋包延伸。

波司登收购英国服企,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3年10月,波司登以4000万元的代价收购一个英国服装连锁公司Greenwoods。Greenwoods公司在当地拥有88个分店,2013年税后净亏损284.6万英镑。波司登公司称,尽管英国零售低迷,但Greenwoods的渠道资源可扩充波司登羽绒服品类的销售通路。

波澜壮阔的并购背后,是摆在众多服企面前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即在服装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谋求新一轮的发展。当下服装企业的收购行为都是围绕品类和渠道而展开。先说品类,目前,国内服装品牌基本以品类型企业为主,如羽绒服类别的波司登、女鞋类的百丽等,企业要扩大规模,多品类就是一种途径。以多品类(多品牌)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穿着风格、不同价位带、不同地域消费群的差异化需求,从而达到市场占有率的多层次多元化覆盖。森马收购GXG和国外童装品牌,百丽收购巴罗克进军女装领域,皆属品类突破的例子。再说渠道,对于深耕国内市场多年的品牌,终端门店已经接近渠道数量的天花板,关店潮就是渠道规模触顶反弹的例子。要扩张,就要把眼光放在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波司登在欧洲零售低迷时“抄底”收购英国渠道商就是借助渠道力量突破的例子。

笃新怠旧,消费观念逐步成熟

2013年Q3财报显示艾格(Etam)中国销售比上年同期下滑8.3%至9040万欧元,在中国销售网点减少166家。思捷环球(Esprit)2013财年财报显示,集团全年净亏损43.88亿港元,作为思捷环球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区营业额同比下降8%。

Esprit和Etam是较早进入中国商场的国际时装品牌,Esprit在1992年就试水中国大陆市场,艾格则在1994年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1995年开出中国第一家店。它们曾经是西式服装美学文化在中国大陆的启蒙者和传播者。随着新生代消费群的崛起,消费趋势和竞争格局亦发生了快速变化,奢侈品牌、轻奢侈、快时尚等各种层次的品牌快速占领了商场显眼的位置,老牌时装品牌慢慢退出主流消费圈,被逐渐边缘化。

2013年上半年,H&M、UNIQLO、ZARA、MUJI、GAP等快时尚品牌总计开店84家,其中UNIQLO新开31家。快时尚品牌,素以库存的高周转率闻名,成为不少国内服企膜拜和学习的对象,其中以ZARA为最。2013年年初,一则ZARA在国内招募折扣店加盟商的新闻揭开ZARA库存积压的面纱,随后ZARA在国内多家门店展开全场5折清库存的多场促销活动,促销的频次和持续时间较往年更甚,彻底击破快时尚零库存的神话。从开张之初的排队抢购,到现在的库存过剩,快时尚品牌经历了中国消费者从“LOGO至上”到追求“品牌+款式+品质”的消费观念逐步成熟的历程。

另外,在此要奉劝那些“拿来主义者”,过去,不少企业依靠快速精准模仿国际品牌的款式或者运营取得成功。现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对接,国际品牌的产品与运营模式第一时间就呈现在国内消费者面前,要征服消费者,需要的是真正优秀的设计,而不是精准的模仿。

温和增长,阵痛中孕育变革

传统服企增长乏力,疲态毕现。2013年下半年,万达广场开始“去服装化”,计划将服装业态的占比逐步降低,部分城市的二楼以上不再卖服装,这和服装业务增长速度慢,由高毛利品类变为低毛利品类有关,这在李宁、安踏等多家服饰企业营收下滑得以体现。当下对于市场成熟度不高的童装、内衣、中老年装、女装等品类而言,还处于市场的上升期;对于成熟度较高的运动装、休闲装、男装等品类而言,已经进入温和增长期。企业要在温和增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寻找新机遇。前文提到的合纵连横就是从品类或者是渠道上打破格局。事实上,品类和渠道是显性资源,除了这两个突破口,负责资源整合的管理变革也是重要的一个突破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间的营销能力、产品能力和渠道能力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要超越对手,就得找到差异点或者比综合实力。

从2011年开始,就陆续有企业提出期货制改革、批发转零售、渠道扁平化以及加强供应链管理,可是真正落实到行动层面要缓慢得多,等到2012年、2013年库存危机和渠道危机全面爆发,企业才真正意义地开始全面行动。2013年,多家服企摒弃纯期货的组货模式,不再以订货会主导整个公司的生意。奥康将企业的定位从“制鞋企业”转向“零售服装商”,调整渠道结构,由加盟渠道为主转向直营渠道为主,强化终端零售管理,推行顾问式销售,新品上市由传统四季分为八季,针对每个小季的特点开发新品。李宁公司现每月推出一款快反商品,它由产品经理根据最新的潮流和销售数据制订产品计划,在成熟的产品上进行设计改良后快速推出,数据显示,李宁目前快速反应产品占全部销售额的10%至20%,但是售罄率和毛利率都高于期货商品。

或许库存危机和渠道危机是青春的中国服装业一场无法忘记的阵痛,但阵痛期让中国服装业迈开新的步伐,引领着服装业从过去的“做产品、搞营销、讲故事”的品牌批发三板斧向“做产品、搞营销、讲故事、整合供应链、督导全渠道终端精细零售”的全过程精细管理转变。

零售为王,加盟商渐成配角

来说两个真实的案例。在四川宜宾,当地一位生意人开设了两个鞋城,主营女鞋品牌,也是国内某运动品牌的加盟商。上半年,他想扩充一个经营范围,委托笔者找几个知名度较高的中淑女装或大淑女装品牌。笔者搜寻了国内不少女装品牌,结果超出预估,即符合他要求的品牌都不做加盟,全是品牌公司直营或者是省直营。另一个案例发生在河南郑州,某老牌男装的省代,在当地拥有强大的门店资源和运营团队,近来受品牌的经营策略影响,公司库存大,业绩一般,想通过扩充品牌线来增加业绩,化解经营风险。老板一直想做某新锐男装品牌的省代,但是品牌商不设立省代,只按市场级别设立区域加盟商,市场级别分解到地级市和重点县城,加盟商直接对接品牌公司。

这两个案例绝非偶然,笔者和某国内女装品牌的创始人交流过,现在很多大品牌都以直营为主,重点市场由总公司设立分公司或者办事处直接负责经营,公司管理不到的地方才设立加盟商作为辅助渠道覆盖,如果仅仅有一两个口岸好的店,就想谈加盟,品牌商不一定有足够的兴趣。

在发展早期,加盟商可以填补品牌商的资金缺口和远程管理能力弱的短板;在发展中后期,这两个短板很快就被品牌商补上,单纯依靠品牌好或商品好发财的加盟商对品牌商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当下,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百货商超快速向二、三线市场下沉,电商的迅猛发展,给品牌商找店开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品牌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不再是难事。于是,同一市场直营店和加盟店“干架”,大和小加盟商“约架”常有发生。

2013年下半年,海澜之家借壳上市成功,市值超过闽派三大男装之和,海澜之家是既没有多少直营店,也没有自己工厂的中间层企业,唯一拥有的正是零售导向的商业模式和庞大的零售管理团队。可以预见,国内服装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将上演直营VS加盟(包括线上直营VS线下加盟)、大零售商VS小零售商、大商场VS小街铺的一场场淘汰赛,批发模式主导的中国服装业将成为过去,零售为王的时代即将来临。

电商冰火两重天,实体全渠道演进

2013年,韩都衣舍成为继ZARA之后另一个服企学习的对象,而裂帛的民族风、茵曼的棉麻风亦做得风生水起。但线上品牌的另一极麦考林和凡客诚品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国内电商服装第一股麦考林,2013年第二季度净营收同比下滑44.1%,净亏损为620万美元。麦考林拥有线上、线下、目录邮购三大销售渠道,线上线下渠道产品基本相同,但定价不同,渠道之间没有合力协同作战。国内最大的B2C服装企业凡客诚品,2013年年初宣布要做线上的百丽,既要做好自有品牌,还要做平台商。2010年前后的凡客,影响力如日中天,比肩京东,眼下其平台影响力落后唯品会和当当网,自有品牌竞争力则逊于淘品牌的前三名。从PPG的跟随者,到自建物流,到向平台商转型,再到做线上百丽,凡客在试错中成长,也数次栽倒在自己制造的错误中。

电商消费正经历着消费升级期,消费者正从早期的“淘便宜和淘新鲜”转向“淘品质和淘品牌”。2012年“双11”,阿里系取得巨大的成功,很多人将其归结为渠道的成功,不少传统服企亦视电商为革命者,奋不顾身地往电商圈里扎。2013年“双11”,阿里系取得更大的成功,其中的线下品牌参与者也取得傲人的业绩,很多人开始醒悟过来了,电商是改革者,真正推动消费者的还是品牌的力量。

大多数服企受渠道结构所限,发展电商,面临着与线下渠道体系争夺客源引发渠道体系混乱的危机;不发展电商,又面临着线上客流被竞争对手抢夺的压力。线上线下一体化则成为理清渠道矛盾关系的选择。2013年10月,美邦服饰重新接手邦购网的运营,并在全国开设了多家体验店,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进行预约试衣、手机支付、关注其公众号就能绑定会员卡。美邦创始人周成建称,邦购网将用于配合美邦服饰融合实体店铺及互联网运营,希望借此为消费者提供生活场景式购物和互联网化购物的互动体验。与美邦的体验店不同,真维斯更注重线上线下一体化,真维斯网店销售的所有款式中,98%都与实体店款式相同,消费者看中了某一个款式的衣服,并在网上下单,通过系统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站会显示拥有该款衣服并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实体店的位置,消费者可以直接到实体店购买,如果消费者在线上下单,系统会自动定位消费者所在省市的具置,从最近的仓库发货,并将这笔销售划分给实际发货的线下子公司。

这里要奉劝那些反应迟缓的传统企业,消费者已经适应了线上线下混合的销售体验,如果你还守着固有销售渠道不放,不愿意为新渠道的消费群体提供便捷愉悦的销售服务,那么你将被时代抛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