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76-0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目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网络环境一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借助网络现代的科学技术,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进行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作为受教育者同时也是网民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接触网络更加广泛也更加主动。尤其近年微博、微信、腾讯聊天工具等即时通讯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教育者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拓展和延伸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及领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要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个构成要素的主要特征。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身份具有双重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是教育主体(教育者)与教育客体(受教育者),二者也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地位一直都十分明确:即教育者占据主动地位,按自己的要求和方式向受教育者“灌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但网络时代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作用形成的,网络环境下主客体互动的本质同样是主客体之间你来我往的往返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这种双向互动是教育者由“灌输”者转变为“对话者”,受教育者也由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互动主体”,主客体双方身份表现出了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模式由主客分开向双重角色转化
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促使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角色的相互转化,同时,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主体,近年来智能客户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也使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方式在各个高校生根发芽,这使他们接受外界的教育信息更加主动和广泛,接触的信息也更加多渠道更加复杂,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通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育者已经不再是必然的教育主体。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获取的机会是平等的,这就使教育者不再占据获取教育信息的先导和支配地位。另一方面,教育客体日益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的影响,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价值认同。
(二)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方式由传统的人―人的直接互动向人―机―人的间接互动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在时间和空间始终保持一致,角色是不平等的:一个是占据主体地位,一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教育的方式也一般采用训导、要求、批评等。但现在,面临网络时代不可逆转性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迎来颠覆性的转变,电脑逐步成为虚拟社群成员的沟通媒介,“键对键”这种即时的在时间上空间上不要求一定一致,更加宽松的接受信息教育的方式将会逐步取代“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在这种“人―机―人”的互动方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世界是绝对平等的,都拥有平等的话语倾诉权、意见表达权、信息使用权。引导、启发、倾听等已经成为教育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趋向模糊,地位日渐平等,发展成为一种朋友式的角色关系。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拓展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在教育的动机、内容、形式等方面并没有太多选择和自,教育信息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截然不同,网络兼有报纸、广播、电视、智能客户端等多种媒介的优势,微信、微博、QQ、MSN等对话平台提供了更加广泛全面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已经由“给什么,就吃什么”的被动接受性状态,转变为“我喜欢什么,就选择吃什么”的主动选择性状态。具体表现在校园网络新载体上:
(一)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建立专题网站开展专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其他网站进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各类媒体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等形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是化解学生思想问题的渠道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互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为在网上开展思想工作、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网上心理咨询、网上职业咨询、专家在线答疑等多种形式。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心里测评、性格测试等,帮助大学生科学正确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启发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疏导学生的思想问题。
(三)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
大学生在校园网上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蕴涵了青年大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通过BBS、聊天室、校园论坛、网络调查、咨询信箱等各种形式,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随时收集、存储、检索、分析、处理来自学生哥方面的思想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深度分析原因,妥善处理解决。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持久创新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在课堂上的说教灌输为主,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一般是在课堂上,课堂以外很少进行交流。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和其他各门课程一样进入网络。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灌输式的教育,变成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同时,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的运用最新的网络发展成果,由于网民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只要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就可以利用你要用的任何合法的技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运用一切对大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等有利的因素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的网络技术,这样不但与社会上最新的观念想法保持一致,而且能让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信息,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但同时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成果,必须从大学生最真实的心理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关心的内容,换位思考,与学生在虚拟世界里更好的沟通。
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跨时空性,即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另外,网络这一特点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该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的教育信息,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激励、调控的目的。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持久创新性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首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依据是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理论是教育界理论最新的发展成果,是教育界建立在长期的实践上的最新教育成果,具有对教育规律更科学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也属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遵守教育的一般规律,因此利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其次,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可阻挡的持久性。就像大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一样,网络时代的到来是颠覆性的不可逆转的,网络技术的运用只能是螺旋式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的。因此,运用这些技术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不断地持久地创新。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必须是持久创新的。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接受所在大学的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的与学生的心理、想法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学生才会更加配合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第二,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想法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今时展如白云苍狗,日新月异,大学生都是身心刚刚发展成熟的成年人,他们的可塑性极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极强,并且更加积极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加入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为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要想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入大学生的心理,弄清楚他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想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檀江林,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唐亚阳,杨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2
网络会计针对不同的披露对象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种是企业内部网。企业的内部网实现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采用“防火墙”技术与互联网隔离可以使会计数据得到安全、保密的保障。另一种是企业外部网。企业外部网是在Intemet的基础上,对一些有选择的合作者开放或提供有选择的服务。信息将在合作者的圈内共享,为完成共同利益目标而提供方便。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具有以下特征:核算即时化。传统会计往往是通过核算后的数据,来事后分析此项业务的优、缺点。而网络会计则在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信息多元化。传统会计往往为遵守会计的一惯性原则,不但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贯彻,连会计决策时往往也会把自己局限于一条路上。而网络会计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规范的最低标准的会计信息,还可以提供所有可能的会计方法作为基础的多元化会计信息。管理成本降低。传统会计往往为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而煞费苦心。而网络会计作为网络经济的一部分,利用网络经济的边际成本逆减原则,即网络用户越多,成本越低,把降低成本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实现利润最大,财务状况最优,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操作商业化。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将具有重大程度的开放性,会计信息作为商品走向市场。
二、探析对于网络经济冲击会计基本假设的几点误解
(一)关于网络技术创新是否挑战会计基本假设问题。按照经济的本质属性的划分方法对于研究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作用更加有意义,这主要因为:1、对于经济的主导技术因素(即象征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的本质属性二者而言,后者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影响更深。网络经济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市场经济的本质,它只是技术因素的创新,所以并没有挑战会计的基本假设,也就是说不会改变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2、网络技术的创新使社会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转换到网络经济时代的直接经济。这种转换不但克服了迂回经济中间环节的大量物耗,大大降低了有关的交易成本,而且这种转换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资本增值运动的本质特征。
(二)关于虚拟企业是否挑战会计基本假设问题。虚拟企业是美国的米切尔和贝尔于1994年3月率先提出的。是利用电子信息打破联合企业间的时空间隔,属于临时性的结盟且分合迅速,目的在于利用变化多端的市场机会。虚拟企业呈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但是虚拟企业作为一个虚拟的临时性的合作组织形式,无法提出一个完整的供不应求目标的概念。因而虚拟企业不能纳于现代会计核算的范畴,也就谈不上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了。
(三)关于电子货币是否挑战会计基本假设问题。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电子货币这一新鲜事物,电子货币又称数字现金,是在银行电子技术高度发达基础上出现的无形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在货币发展史中,黄金到纸币的转变是一种足值货币到符号货币的转变。纸币到电子货币的转变是一种符号货币到另一种符号货币的转变,并不会影响到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是一种想象的、观念中的货币的本质特征。
三、在发展网络会计的过程中还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安全性。在企业网络会计与互联网连接后,会计信息能迅速地传播,但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与本身资源的缺陷,较之手工会计系统与局域网会计,网络会计安全性较低,风险因素天天增加,安全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另一方面,计算机硬件、相关软件的安全及性能必须得到有力的保障,以防止硬件、软件故障和黑客入侵以及计算机病毒给网络会计带来的危害。
篇3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知识产权 保护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改变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人们每时每刻几乎都在网上进行各类经济事务。如现在的电子商务,各类门户网站信息资源,各种音频视频著作的网络浏览。网络中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各种资源的分享减少了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引起的交易费;同时网络也能够减少结算费用和库存费用,这都使得网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正在快速迈入“网商时代”、“网络时代”。麦克里尼说:“网路就是生意所在,就是未来所在,就是一切的关键”,这也说明了网络是一种经营,与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网络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也体现了网络的时代价值。我们用网络经济来概括互联网上进行的各种经济事务。然而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出现就必然会引起很多新的问题,如现在网上出现很多盗版软件,很多学术成果被随意引用转载。这是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是自由经济的一个缺陷,此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制,就很可能会引起经济秩序的紊乱,不但对经济不能起促进作用,反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其中很多问题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知识产权不明,因此很多资源就不能排他性地给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进而就会引发各种利益纠纷。目前我国网上交易额已经达到5000多亿元,其中就存在着很多盗版的问题,日期国家公安部门经济犯罪侦察局开展了专项打击盗版及其他侵权行为的行动,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网络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综合来看,研究网络经济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保护产权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更能改善网络经营环境,使得网络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经济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和特征
1.网络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目前,针对网络经济这一概念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有的专家认为网络经济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网络联系而引致的经济活动。其主要特征是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还有的专家认为网络经济是指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使得经济信息成本下降,从而导致信息替代资本主义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全球化经济形态;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是对现在产业机构等进行变革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般而言,我们把网络经济定义为通过网络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网络经济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是网络经济的源泉,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是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形式。虚拟经济就是利用网络而存在的非地理形式经济。网络经济就是以上述三种经济为载体的新经济体制结构。
2.网络知识产权的定义和特征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设计和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中对自己所创造的精神产品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产权主体可以通过发表或转让自己的成果而获得经济利益。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而在网络经济下的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产权内容一样,但是改变了传统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一些基本特征。
专有性是指产权为权利人专有,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很多信息能够随意被转载和共享,一方面降低了专有性,使得产权所有者不能够排他性的享受到权力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淡化了权利所有者维护权利的意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信息是在不断地传播和分享中得到了价值的增值,这使得权利拥有者能够享受到更大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分享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地域性是指某个国家确认的知识产权只受该国家法律保护,产权的国别性质非常的明显。但网络知识产权已经弱化了这种地域性的特征,很多信息都是在跨国界地转载和浏览。以前的网络侵权很容易知道该采取什么法律制度来解决,但现在的网络侵权往往很难确定地域界限,往往涉及到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因此解决此类侵权问题更多地需要国际合作。时间性是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时限性,过了这个时期专有权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了,从而为大家所共享。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比传统时期更快更广泛,这是产权的价值贬值也就更快,所以产权的时限应该更短。
三、网络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1.个人隐私权问题
隐私权可分为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前者强调个人私生活事务不受恣意公开干扰的权利;后者是个人数据控制支配权,也就是个人对于其个人数据应有主动积极控制支配的权利。在网络中个人隐私主要是以“个人数据”形式体现。由于计算机强大的记录、比对及存储功能,以及网络能够迅速传输信息的功能,个人的数据保存和传输非常方便快捷,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网络信息化社会了。如何避免计算机普及和网络发达而损害个人隐私权利近年来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以及其司法部门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国家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做出了许多议案和立法。
侵犯隐私权最好的案例个人认为是发生在去年腾讯公司与360的一场纷争。纷争的起因是两家公司竞争引起的,但是这里我们只回顾其中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细节,360宣称腾讯公司侵犯了个人隐私权,理由是腾讯QQ里有窥探个人隐私的程序以及盗号的木马程序,QQ在启动时就扫描了私人电脑的硬盘,这样我们所有的数据就根本没有隐私可言了,都曝光在腾讯公司里了,腾讯公司对这个说法一直没有提及,没有承认也没有反对,但事实上360能够拿出证据证明腾讯确实存在侵犯个人隐私数据的行为。事情发展到最后是腾讯与360不能兼容,最后工信部出面让两家公司罢手,并称要查清这两家公司违反法规的行为。到现在仍然没有看到处理结果。如果某人一项重要发明专利技术存在电脑硬盘上,结果很可能就会被腾讯公司窥探,很可能就会导致数据的流失和传播。这是一种严重的利用网络及先进技术盗取个人隐私的侵权行为,个人认为国家应该明确制定相关法规,对这种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个人隐私权才能得到维护,知识产权专有者才能获得开发新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社会才有创新的环境,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著作权问题
计算机强大的记录、存储功能及网络技术带来的低成本,使得就网站或个人而言,无论是接受信息还是发表信息的成本都很低。从发表信息的角度来看,网络出现后,公开信息很容易,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成为出版者。而且在网络经济下,网络利用新闻、文章等为厂家提供广告来赚取利润,其作为谋利的工具是与传统《著作权法》所赋予的也就是作者或艺术家的“向公众传播的权利”想冲突的。最近有一项职业被称作SEO,即搜索引擎优化,也就是通过不断更新网站使得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时网站会排在百度首页或者更前面而不需要向百度缴纳竞价排名费用,这个操作很多都是通过引用点击率高的文章进行伪原创然后再在网站上,这也可以被称作是侵犯著作权为自己谋取利益。而网上浏览者的求知权,即有权细读连接的站点中的作品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侵犯著作权的案例我们可以借用我国发生的第一起状告他人未经允许私自将自己的成果在网站上的案件。1999年王蒙等六作家状告北京在线侵犯其著作权一审判决胜诉。一审判决充分维护了作者的著作权。互联网上各家网站对文学作品等信息任意下载、删改、转发和刊登的混乱状况,已经引起了网络媒体的不满。网络是新兴的开放性的媒体,但不能成为盗版网站的挡箭牌。国家应该严格立法,高度重视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有些网站利用这些不合法手段取得的零成本信心谋取利益。应该加大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的规范,个人认为这不仅不会限制网络的发展,反而有利于网络这一新媒体的有序竞争,保护尊重著作权的网站,促进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
3.省略”域名,而且该域名一直没有开通使用。法院经过审理得出,宝洁公司是该商标的商标权人,被告还抢注了与其他知名商标相同的域名,最终判决宝洁公司胜诉,该商标宝洁公司可以长期使用。该判决结果表明法律尊重域名注册与商标权,因为企业为打造知名商标也花费了巨大的成本,从而使得商标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理应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四、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研究
我们可以设想有两个企业,企业1和企业2,分别拥有各自的网络知识产权,但是涉及的领域不同。假定这两个企业各自的知识产权收益都为10万元,每个企业都可以有两种行为:侵犯对方和不侵犯对方。两个策略的收益与另一家的策略相关。假定没有其他产权保护政策。因而就会出现四个可能的结果,下面就是一个假定的收益方1:
从上面的收益方阵我们可以分析看出,当两家企业互不侵犯时,各自产权收益为10万元,当一家伤害另一家时,收益总量不变,知识分配不同。当两家都选择侵犯时,那么收益都减少至5万元。对企业1进行分析,不管企业2做出什么决定,企业1都会选择侵犯,对企业2进行分析,结果跟企业1是一样的,最终也是做出侵犯的决定,形成了占优策略均衡。也就是说这两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都只会选择侵犯,也就说明了这是个侵权的社会,两家企业的收益都受到了损失,社会财富也因此受到了损失。要解决这个基本的社会困境,就必须给对策者加以外部约束,使结果(侵犯,不侵犯)或(不侵犯,侵犯)对于每一个潜在的侵略者都不再有吸引力。比如,我们可以引进第三方,使双方都知道其会对侵犯行为进行处罚。如果处罚的金额使得双方侵犯对方得不偿失,那么(侵犯,不侵犯)或(不侵犯,侵犯)的结果就不会再出现了。收益方阵就会变成方阵2:
从上面的收益方阵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两家企业都会选择不侵犯,因为此时他们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由此分析我们可以引申到产权保护,如果没有政府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都会选择侵权,所以有必要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只要保护的成本小于他们都选择侵权时社会财富的损失。
五、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保护产权的具体法律法规,界定网络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以及界定产权所有人,明确属于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行为,并明确企业在侵犯网络知识产权后应该受到的惩罚。法律制定要根据网络经济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传统经济中的产权保护法。如网络中的著作权问题就不能简单划分产权所有者,因为有很多信息本身是没有多大价值,但是经过广大网民浏览分享后才产生了价值,这样的产权界定就需要采取更先进的方式处理。另外网络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未来发展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网络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才不是一句空话。
2.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网络中的资源很容易被传播,电脑中的一些私人信息在网络中也很容易被木马程序拷贝,如腾讯QQ扫描硬盘的情况,这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就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实用。像目前的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等。另外计算机技术也要适时更新,因为网络中的病毒也会变异,能够逃避已经存在的杀毒软件或防火墙的检查。未来的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来保护我们的产权。
3.产权制度创新
传统的经济形式中的产权制度只适合于传统经济,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传统产权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很多新的问题在老的产权制度中根本就没有涉及。比如网络中的著作权问题。为了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网络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在产权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社会经济才会不断发展。
六、结语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一种负的外部经济行为,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根据庇古理论,国家应该对其进行处罚,处罚的金额为社会成本减去私人成本的数额。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合理界定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另外根据科斯定理,交易成本较小,只要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经济就是有效率的。所以国家应该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提高网络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 潘宜勇. 产权经济学[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 刘桂斌, 刘勤. 产权经济学新论[M]. 人民出版社, 2007
篇4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网络经济的实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可以这样断言,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来,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至少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转贴于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
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5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发展趋势;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4日
一、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网络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场所。对于企业来说,信息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对新技术和商务信息的捕获,是将这些技术与信息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过程。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企业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不断拓宽自己的生产经营场所,了解最大范围内的客户需求,从最大范围的供应商中挑选出最佳的供应商,通过畅通于客户、企业和供应商间的信息流,减少诸多中间环节,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及时把握并不断提高和巩固竞争。
网络经济的兴起,还使没有经营场地、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确切办公地点的虚拟企业出现。这些企业只要在internet的一个结点上租用一定的空间,经过认证,便可在网上接受订单、寻找货源等买卖活动。虚拟企业使传统企业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
总之,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企业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进行,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计算的活动,网络成为“经济的新战场”。
(二)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接触方式完成的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电子商务分四种类型:一是BTOC即企业对顾客的电子商务;二是BTOB即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三是PTOP即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四是NAME YOUR OWN PRLEE即记名拍卖。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它的核心仍是“商务”。实践表明:从适用范围看,电子商务应用比较成功的是在企业的业务领域,如企业物流系统、网上虚拟商店以及金融证券交易系统和个人理财系统等;如1999年11月,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先后宣布将它们庞大的采购部门转移到互联网上。
电子商务已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内容,它使企业的经济环境、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能够进行电子单据处理和电子货币的结算;二是能够实现远程操作、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管理,而传统会计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二、网络化会计体系构架
(一)网络化会计采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系统结构。在内是一个与经营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连接的内部网络子系统,对外则与各种对外业务的处理及特定目的相联系,通过与多种公用系统的多极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系统。
(二)内部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完全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管理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种基本业务的执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各个业务点(不一定是固定的地理意义上的点,而是以业务为中心的一台计算机)上直接进行基本数据的输入,通过网络系统按设定路径以即时形式传输到有关方面(包括会计系统中央处理机),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及信息系统。
(三)会计系统的对外连接将是会计系统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许多对外交往事务、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大量的经济业务(如网上投资、网上购货、网上销售、网上结算、网上办税、网上信息、网上信息交流等)会在网上进行,因此内部管理控制网络(包括会计系统)将以多极链接的方式直接与外部保持联系。
(四)在组织内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会计(财务)信息处理控制中心(或称会计系统中央处理单元),以信息集成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以设定会计频道的方式对外信息与交流。这种系统结构的优势在于:(1)通过会计体系与业务处理及管理控制系统的密切结合,实现对基本业务的实时财务会计控制;(2)形成以业务为中心的责任考评体系及便利迅捷的内部信息交流;(3)突出会计系统中央处理单元的作用。会计系统中央处理单元将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以满足内外各种信息需求的信息集成的设计、管理及信息。包括:内外基本会计数据的收集、会计数据的分类处理(集成)、会计分析、预测、信息管理和反馈控制等;(4)通过网络进行内外各种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利用网络系统的处理优势,极大地加强会计控制的力度,扩展会计信息的范围与内涵。
三、网络时代会计基本理论变更及发展
(一)网络时代的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中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做出的总结,是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的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对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是决定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现行的会计假设是与“实体企业”经济环境基本适应的,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基本假设将有新的内涵、新的发展。
1、会计主体假设。笔者认为,网络化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假设应具备以下特征:(1)它应是具有特定财产的经济实体,并有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2)它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经济业务或事项应能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会计主体”;(3)它应有资金的管理、使用权,应能进行经济核算并对外报告经济活动状况或业绩;(4)它应有相应的工作人员,有相应的技术技能;(5)它应不断地与周边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会计活动空间范围可以包括传统会计系统界定的“实”的物理空间中的公司、企业、集团及其分支机构和内部独立核算组织、责任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基金组织、独资企业等,亦可涵盖以网络“虚”的媒体空间为主的“网络公司”、“虚拟企业”等网络化开放式公司、组织、社团等临时性结盟组织。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两权分离、有限责任股权分散、现代化大生产的大规模投入,使持续经营成为一种客观需要。会计不能建立在突如其来的终止企业营业活动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但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是一种动态的有其适应能力的组织。市场机遇是虚拟企业建立的前提(多是基于具体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合作),虚拟企业随机遇获得而产生并随其消亡而解体。1994年展出的新型宽体客机波音777就是一例。该客机由美、英、法、加、日等国大公司的34个工作小组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完全在网络上进行,依靠网上信息的充分交流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各零部件之间拟合度十分精确,组装中没有出现一次返工。对于这种虚拟公司来说,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显然不再合适,因为它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假定会计主体在可能预见的未来不被解散、终止。
笔者认为,网络化经济环境中经营活动面临巨大的风险,其经营活动具有“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人力资本、经济资源的快速流动,已否定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因而有必要以“项目清算”会计假设取而代之。
3、会计分期假设。因为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留出一定时间,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时间长河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网络经济时代,虚拟企业的组成成员之间的松散联盟,可以在短期内仿效签合同的公司形式,也可以在短期内解除这种联盟。对于这种短暂的经营过程,再去人为划分多个时间间隔恐怕已无必要,这时可以以“网上实体的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每次交易结束后编报一次会计报告即可。这样就可使交易的账务处理保持完整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跨期摊配时人为调节等问题,成本和费用的分配也不存在配比问题,便于企业清算。
(二)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七八十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1、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由于社会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其次,在会计计量上,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目前经济环境中,尽管受托责任普遍存在,在会计上反映,或比较侧重这一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反映也无可非议,但是若将“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至少有以下一些不妥之处:(1)受托责任学派强调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的整体完整性,认为只有完善的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才能确保会计实务的正确性,但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内容复杂,保证两者的完善性这一提法比较抽象,一旦实务中出现问题,则难以确定问题的根源,造成众说纷纭、难以统一的局面;(2)在会计处理上,由于受托责任学派强调客观性胜于相关性,因此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历史成本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会计作为一门服务性的学科,应随时注意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忽视市场的变化,只能使会计这门学科墨守成规,弱化其服务功能;(3)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按照这一思想,会计人员往往难以体会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容易逐渐丧失完善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也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1964~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标被描述成:为了“做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
概括来说,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人员在会计上不仅要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仅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
(三)网络时代的会计确认问题。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而计算出利润,而不管其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世界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6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外部性 标准化 进入壁垒
新经济下的产业以很大范围产出上的平均成本递减、相对于新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融资而言不算太大的资本投入、非常高的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消费的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在标准设定方面实行垄断或者企业间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在新经济中往往更为普遥。而这些特征都把新经济推向垄断,同时也推向竞争。
一、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形成
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篇7
进入胶着期,未来增长靠消费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胶着期,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所有产业,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几乎都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如传统产业中的重化工、加工制造、汽车、机电行业,新兴产业中的光伏、风电、造船行业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要消化过剩的产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理论上有3个选择:
一是靠出口。中国在加入WTO以后,确实也利用了WTO优惠的贸易政策,出口取得了快速增长,进而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需疲软,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已大幅放缓,所以靠国际市场来消化我们的产能可能比较困难,而且会更漫长;
二是靠基建。基建投资确实可以消化当前的过剩产能,但同时也会造成未来产能的进一步过剩。此外,中国基建投资是靠信贷推动,而不是靠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推动,这也会给通胀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是靠消费。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效能,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一路径目前也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惟一路径。
启动消费,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消费和收入相关,消费的结构性改变只在某一些特定时期出现,比如当年农民进城,确实带动了当时的消费增长,但这只是在特殊时期才会出现。正常情况下,消费和收入是正相关的,收入的增长程度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增长。从2009~2011年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以这样的收入增长速度推动消费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很难的。
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把消费信贷作为启动国内消费的一个工具或杠杆,进而引导消费产业走向良性的自我循环的发展阶段。其实,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赤字经济,即用明天的预期收入支撑今天的当期消费,只不过是赤字体现在政府、企业还是民间。从美国的实践来看,确实也走了这样一条道路。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也是生产加工制造大国,产业结构也是投资—生产—出口的结构。转折是在80年代的里根总统时代,启用了“里根经济学”,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启动了消费信贷。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国消费信贷的几大支柱,如几大信用卡公司、汽车贷款公司、个人信用评级公司,基本上都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建立和发展壮大的,这在制度上保证了美国人可以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形成了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格局。
“次贷”式风险可规避
当然消费信贷也并非万能之策,他在20世纪80~90年代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使得美国一举完成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型。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揭示了消费信贷的一个很致命问题,就是当这套杠杆利用到一定程度时,他的杀伤力也很大。
这对于中国而言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第一次因为消费信贷过度杠杆化导致的金融危机。其杠杆化的运用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资产证券化,就是把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转化成了可以自由交易的有价证券。二是资本市场的充分流动性。从中国目前的形势看,可能在2、3年后会走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因为有其必然性。
但不走这条路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中国银行的贷款量是足够大的,现在每年有8~10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这部分贷款只要改变一下进入实体经济的顺序,其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相当大的。新增贷款从生产端进入,就直接变成了对产能的推动;从消费端进入,就变成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和以消定产的有效产能的增长。因此,就目前而言,回避资产证券化和资本市场的高流动性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有可能的。事实上,中国的消费信贷(包括信用贷款在内)总量并不大,所以潜在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走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通过控制其杠杆率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其潜在风险也是可以降低并有效控制的。
网络经济时代,信用卡是一个切入点
长期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要不断地发展、延续下去,都要不断地去超越自我,都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例,从1976年开始世界500强榜单起,每年都在榜的有240家左右,且几乎每年的排序都会有变化,没有一家是固守在原来的位置上。每年都在榜的这些企业,就是始终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能够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自我超越。
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就是网络经济。事实上,也已经显露出了一些端倪。从 Google、Facebook、Amazon、百度、微信、淘宝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公司的迅速崛起,就可见一斑。
网络经济有几个特点:一是终端消费者以个人或小微企业为主;二是需求分散、多维;三是需求量巨大,增长迅速。信用卡与网络经济的这些特点是比较契合的,他可以直接触及终端消费者,有强大的网络及信息搜集、分析、运用能力,且经过前些年的发展,也已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套管理体制是目前消费信贷领域中最有生命力的一股力量。而信用卡的发展速度也高于消费信贷领域中的任何一个子领域。因此,信用卡在消费信贷领域将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最有可能成为带动整个社会消费信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
“支付合作”和“信贷扩展”是可行方向
虽然信用卡比较契合网络经济的特点,但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和不足,还不足以带动整个消费信贷,需要继续开拓、创新。比较可行的方向有两个:
篇8
体验经济产生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但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特性相比,它是一种更加完备的经济形态。
第一,体验经济以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为出发点。在体验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运行首先要考虑的是消费者的个性要求,企业在提供体验的运行思路、程序和方法时,也必须要保证给消费者以更大的想象与愿望的空间。企业所主张的是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并竭尽全力保证消费者需求个性的全面满足。
第二,体验经济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定制化服务是指按消费者自身要求,为其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同时也是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其基本特征是:
1、定制化服务是一种劳动,并且是一种高水平的劳动。它需要“劳动者”有更高的素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更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这种劳动较有形的生产劳动和无形的服务具有更大的价值。
2、定制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是个性的感受,“结果是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因此这是一种量身打造,有需有供的活动,它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也不会出现需求抱怨,进而保证经济运行的平衡与稳定。
3、定制化服务所产生的“体验”效应是带给消费者美好的感觉、永久的记忆和值得回味的事物与经历。消费者对这种美好的感受不会独自享有,而会与他人分享,即积极地传播,进而产生放大效应。
第三,体验经济遵循的原则是“以顾客为核心”。企业在体验经济运行中扮演着策划者的角色,发挥着为顾客提供“舞台”的作用,真正在舞台上表演的人是顾客。顾客去“体验”所需物的设计工作、定价工作,并进行直接使用,以品尝消费的感受。这说明,顾客是体验经济的主体,顾客对企业的经济运行工作参与度越高,说明顾客对企业越信任,企业品牌价值的实现程度就会越高。
第四,体验经济使企业的经济运行更加开放、更加健康。体验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开放程度,使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监督之下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这为拥有优质品牌的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而对于那些劣质品牌的公司则发挥的是矫正其思想与行为,约束其经济运行的作用。因此体验经济的运行具有着一种积极的功效,它可以保证企业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程序,满足更广阔市场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到了体验经济的时代,企业就必须按照体验经济的要求规范思想与行为,这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从自由地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到对企业经济运行的严格约束;从顾客创造性地选择消费模式,到企业创造性地为顾客提供舞台;从顾客可以不断地获取消费满足、留存美好记忆,到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可以说,体验经济是市场竞争的更新形式,体验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经济更加完备,因而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运行。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续
服务经济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均达到要求水准后,同样品质的产品只有通过企业的不同品牌才能给予区别,但当顾客难以鉴别不同品牌之间产品的差异与优劣时,竞争的焦点自然会转向企业向市场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数量,而顾客则以此作为判定与选择品牌乃至企业产品的标准,顾客关系由此得以建立。
服务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已经给了消费者以更多的承诺与兑现,同时,也使消费者感受到了服务经济带给他们的方便与舒适。服务经济的运行,使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有形产品,还要提供无形服务。商品是提供服务的依托。而在纯粹的服务产业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
在服务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通常发现不了商品之间的差别,所以,企业为了争夺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可避免地跳入低价竞争的陷阱。为了避免低价带给企业的利益损失,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制造商们不断挖掘服务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刚被命名的新的产出———‘体验’就出现了”。“体验”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好的感觉,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拉动性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使服务经济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延展效应。因此,就像服务经济的出现不是对工业经济的否定,而是对工业经济的延续,不是对工业经济的替代,而是对工业经济的完善一样,体验经济的出现是服务经济的一种延续,是服务经济走向更大市场空间的必然结果。
体验经济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
篇9
近二三年来,世界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商务活动已经形成一股浪潮,迅速在因特网上蓬勃开展起来。从去年开始,我们国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也很迅猛,1998年末统计,全国上网人数为200万,据最近统计,1999年上半年全国上网人数已达400万人。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地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连接起企业、社团、政府和个人。很多企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在因特网上开设网站,宣传自己、发表观点、互相通讯、获取信息、寻找机会;有的开设网上商店,在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更多的人是作为消费者或划览者收发电子邮件、上网看报、了解新闻、做广告、炒股票、听音乐、看电影。查资料、读小说、求职、求婚、购买商品甚至随心游戏等。通过在网上冲浪,有的商家生意红红火火,扩大了销售、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有的网民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在茫茫的网上商店商品中,在太平洋的彼岸找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并且很方便地购买成交,并且会有人把所买的商品送上门来。互联网一下子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时间距离,给社会、给人们生活和工作模式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是:
1.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网络环境,演义跨国界的实际市场环境;
2.以计算机网站为基本单元,虚拟实际市场的商店、银行、税局等市场基本单元;
3.实际的商务事物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即实际的商务事物处理,包括订货、销售、支付、认证等都变成了网络上的信息处理。
电子商务将导致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大概不会有人怀疑。但是这场革命的意义和深度,现在谁也估计不准。我想下面几点大概是可以想见的:
1.这场革命是一场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革命。十七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机械化生产和扩大规模为标志,将手工生产和个体劳动转变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一次电子商务引起的革命,则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革命。它一方面将事务处理信息化,把商店、产品、广告、订货、购买、货币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将信息处理电子
化。将所有信息处理都通过计算机网络用计算机、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数据通讯等电子手段等处理。这样做,实际上是强化了信息
处理、驯化了实体处理,用信息处理来控制指挥实体处理,使实体
处理更科学化、效率化。因此,这样做,将是充分发挥信息对经济
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更科学合理地组织运用
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说,工业革命是强化了人
的体力(手脚等)、创造了一个产业经济的话,这一次革命则是强化
了人的智力(脑子)、创造的是一种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实际上就是知识经济,是一种高科技经济。因为信息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计算机网络,所以人们又最直观地叫它网络经济。
2.产业大重组。由于电子商务这场革命是将实物和事务处理信息化,使事务处理的内容、处理方式和处理程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这场革命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单位将逐渐消亡,将新增加一些行业、企业和单位,扩大一些行业。
企业和单位。例如电报业、信件投递业等将逐渐消亡,将新增加了一些行业,如网络广告业、信息服务业等,将压缩了一些行业,例如制纸业、纸出版业等,将扩张了一些行业,例如物流业、通讯业等。
也许以后就不会有像今天这样许多的商店和银行分店了,人们都在网上的虚拟商店购物,虚拟商店的商品展示功能将比现在的实物商店的展示功能更强,购物付款也不用亲自跑到商店或银行去了,人们坐在计算机旁轻按鼠标点击网络银行就可以了。
产业大重组,也从根本上改变着企业内部运作、外部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前所未有地提高着整个社会资源的运行效率。
3.在信息经济时代,将来的竞争将是信息的竞争。信息通过因特网传输,打破了空间和区域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也就充分展现了信息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扩充了竞争空间,在更大范围内创造商业机遇。
二、电于商务将把物流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电子商务导致产业大重组,那些消亡了的商店、银行等企业的人员到哪去?去搞物流业、搞送货,或去网络银行工作(那里将比现在的业务量大得多),或者去搞其他服务业。大量的商店和银行消亡以后,将代之以按区域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
图1电子商务环境物流运行图略
产业重组的结果,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个行业,一个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个是信息业,包括广告、订货、销售、购买、服务、金融、支付和信息处理业等。这两个行业,可以理解为一个是“实’业,一个是“虚”业。
在“实”业中,制造业和物流业二者相比,制造企业会逐渐弱化,而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制造企业会越来越弱化,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已经从短缺经济走向了剩余经济,绝大多数的产品,都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即使一个产品暂时短缺,由于高科技和高生产力水平,再加之趋利竞争,这个产品产量会迅速上升,很快就会由短缺变为剩余。所以,越往后,就越难找到一个企业,能长期不变地只生产其固有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品越来越走向个性化,高档化,商品的寿命周期也越来越短,所以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必须越来越随之迅速地变化,今天,生产这个产品,说不定明天就要改产另外的产品,今天这个企业还能存在,说不定明天就不能存在了。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所以最近出现了所谓柔性理论,出现了柔性制造、柔性企业、虚拟企业等。柔性企业的基本特征是,其组织结构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单元按产品生产的需要临时组合起来,能随时根据产品品种规格产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这种企业的增加,特别是虚拟企业的增加,使得制造业的企业实体不得不随时变化,时大时小、时此时彼,甚至时存时亡,也就是说越来越弱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这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的环境里,消费者在网上的虚拟商店购物,并在网上支付,送货的功能就由物流公司承担。也就是说,现实的商店没有了,银行没有了,而物流公司非但不能省,而且任务加重了。物流公司不但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上,而且还要从各个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存放到物流仓库中。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运行的模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绝大多数的商店银行虚拟化。商务事务处理信息化、多数生产企业柔性化以后,整个市场剩下的就只有实物物流处理工作了。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供应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供应者,是进行局域市场实物供应的唯一主体,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何等高的高度!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机遇!
三、电于商务形势下物流业的发展策略
面对电子商务发展的这种形势,物流企业应当感到任重道远,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认真地制定物流业大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其中,我觉得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建立和发展适应网络经济形势的物流业,是一个大的社会工程,要全区域。甚至全社会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特别是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当出面组织策划和实施。之所以要政府出面,因为这牵涉着像产业重组这样的几乎涉及社会所有企业单位和人们的革命性的变化,没有政府妥善的规划组织,光靠企业自己干是很难实现的。
政府策划这个工程的工作,应当分步骤地进行。首先是基础建设——建网、上网。要迅速组建覆盖整个区域的因特网和企业内部网。动员组织企业、家庭和个人上网,特别是动员企业、银行在网上建立网站、建立虚拟商店、虚拟银行,开展电子商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自然就会逐渐进行产业重组。这时,就要有计划地撤销一些实际商店、实际银行的分行、支行、营业点,同时有步骤地将这些企业的下岗富余人员组建成合理的配送中心。
几个配送中心就可以合并成一个物流公司或货物流通中心。这样下去,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物流业。
2.组建的配送中心、物流企业一开始就一定要合理规划布局。
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应当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分工协作、有着等级层次结构的物流企业体系。各个小区设一个综合配送中心,负责小区的供货送货;若干小区联合起来,建立大的物流中心,负责向各个小区配送中心供货送货;还有更大的物流中心,例如港口码头,铁路站点,负责向全区、甚至向国内内地大进大出地转运物资。不同的物流企业承担不同的功能,彼此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物流企业体系。
3.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完全专业化的物流模式。生产企业专搞生产,把生产企业的原材料进货供应、所生产的产品的销售送货等物流业务全交给物流企业去承担。物流企业是生产企业的大管家,既负责“后”勤,又负责“前”勤。这样做,物流企业才会充分合理有效地组织利用资源,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又保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最大的困难是体制。生产企业担心自己成了物流企业的附属品,成了物流企业的供应仓库。其实这种思想方法是狭隘的。物流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它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组织调控若干生产企业的生产,形成一个经济联合体来面对市场,有什么不好呢。
4.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配送中心的功能应有所变化。这些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应当有:
l)货物储存,无论是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还是从外地转运来的、供应本区域生产或生活需要的商品,都要储存到这里的仓库里,以备送货用。
2)运输,也就是送货和进货。根据网上销售的信息,将网上销售的商品送到用户手中。也要及时进货,保证及时吸纳生产企业的产品(将这里办成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又保证货物不脱销。
3)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功能。这些功能传统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都有,在电子商务的情况下,还要特别增加以下二个功能:
l)商品展示功能
2)销售零售功能
因为在取消了大多数的商店以后,人们通常都在网上虚拟商店中购物,不到实体商店来。但是有时,特别是节假日旅游,人们也想逛逛商场,看看实物。所以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也需要满足这些需求而增设展示和零售的功能。由于这些需求量不会太多。所以附设在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比较合适。如果这些需求量很大,或者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不愿增设这些功能,则必须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之外,还要保留适量的超级商场。
5.建立物流企业要立足于高科技、高起点。网络经济时期,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科技经济模式。物流企业要适应电子商务,就要努力采用靠科技、建立在高起点上。
篇10
生产法则:“批量生产”让位“灵活制造”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福特制”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被推崇为成功的典范。它由高度固定、严格分工的流水线构成,利用专业化的劳动获得成本上的优势。这种生产方式以工序分解和批量生产为基本特征。但在网络时代,消费者通过因特网提出个性化要求,这对“福特制”核心理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消费者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需求信息,流水线生产方式无法做出灵活的反应。其固然节约了成本,但失去了市场。现代企业开始采取可编程的电脑化生产方式,用“灵活制造”取代“批量生产”。
丰田公司的灵活生产线一般只固定地生产四种型号的车辆,它能够处理的车型是没有限度的。因为该公司安装了“智能运送主板”(计算机控制的安装工具),每个主板都被编入程序,以便将各块主板准确无误地用于各种车型的装配线。车型的转换和依据顾客的需求所做的局部调整是高效率的,原来在该公司定制一种新车型需要9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4个月,而且其成本也很低廉,往往只需一个作业班组就能一次完成新车型与其它车型的同步生产。正是由于这些改进,丰田公司设备的利用率已经由原先的75%提升到现在的95%,市场声誉也日益看涨。
点评:可编程的电脑化生产方式使得依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进行灵活制造成为可能,这让我们看到,以客户为中心,是由客户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不是企业,企业只是帮助客户实现心中的愿望。由此,在网络时代,挖掘客户需求、使之变成可传递、可识别的信息,进而显现为有形的产品,是产品之形背后的真意,也是价值得以实现的源头。
管理法则:网络型组织结构成为主流
管理模式由原来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换曾被视为一次管理方式的革命。波音、施乐等公司先后完成了旨在压缩管理层次的企业再造工程,他们的成功经验向世人雄辩地证明了扁平化结构的优势。但是扁平化这一全新的理念面对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即将成为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高效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在网络型组织中,所有的员工不是固定在某一职位上,而是根据具体的生产项目组成灵活的团队,这个团队有时成为技术创新小组,有时成为项目小组。项目完成,小组成员又各归其位。这种结构是对原来扁平化结构的一种完善,扁平化结构只不过是缩短了管理过程中上传下达所必经的链条,员工还是要在相对固定的职位上恪尽职守,而团队结构打破了这一局限,使人才在企业内部自由组合,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地挖掘,使处在公司各个层次上的员工都有可能发生工作联系,从而形成一张网络,因而被称为网络型结构。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中瞬息万变的市场,刚刚结束了企业再造的施乐又铺开新的改革。在施乐的一些子公司里,员工的办公桌被装上了轮子,一旦要加入新的项目小组,员工只需推着自己的办公桌到另一间办公室,一个高效的战斗团队就组建起来了。IBM公司推出新型个人计算机的计划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开发新型PC的创新小组中不仅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还包括了制造人员、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他们在一年之后开发出的新型计算机,从雄霸市场的“苹果”公司手中夺回大片江山。
点评:网络型组织是适应于项目管理、团队作业方式的新型组织形式,项目管理以明确的目标任务为标的,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团队作业的特点是多专业、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完成某一项任务。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物质与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组织”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丰富的工作内容,以满足广大客户多元化的利益与价值需求。网络型的组织形式表达了企业应对多变、多元的客户需求应有的生存状态。
组织法则:虚拟企业模空出世
在无所不包的网络空间里,“虚拟”一词似乎并不能让人产生安全感,使人联想起“虚幻”、“不切实际”的景象,其实虚拟并非虚幻,虚拟并非没有,虚拟并非不存在。虚拟企业是网络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经营管理战略。
所谓虚拟企业就是通过临时联结来实现某一种功能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网络时代,很少有企业能够单凭自己的技术力量和分销渠道来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在虚拟企业中,多个加盟成员或企业共同负担所有的成本费用,分享技术成果。一旦目标实现,这种虚拟企业就告解体。所以,虚拟企业又可以视为网络型组织结构向企业外部的延伸。在大多数情况下,虚拟企业的成员之间不用直接接触,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来交换信息,进行合作。通过借脑、借技术、借资金的方式,虚拟企业开发的产品往往具有一流的质量和功能。同时,虚拟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最适宜的规模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虚拟企业荟萃了一流的人才和技术,是一种商业性的精英结构,这个结构将会成为中小型企业的活力之源,也能使大型企业如虎添翼。比如微软公司就曾经与VISAV公司共同开发信用卡电子购物和支付软件,与西南贝尔公司联手进行交互视频试验,各得其所,获得“双赢”。
评点: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虚拟企业成为可能。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加大了这一趋势。虚拟,需要技术上的支撑,更需要思想文化上的统领,其基本的逻辑在于理念先于实体,策划先于行动,创新成为组织存在的源动力,虚拟加速了企业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
营销法则:向提升忠诚度回归
有人说网络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网络时代的商战不过是一场争夺眼球的战争。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吸引消费者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留住消费者,把短暂的注意培养成长久的忠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