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台经济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台经济报告

篇1

关键词:报社;会计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前言

2008年我国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中华新闻报》停办,2012年《德国金融时报》宣告破产,从经营方向来说,媒介融合、复合运营已经成为必由之路;从内部管理来说,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报社应正确认识会计风险及其诱因,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从不同角度加强会计风险控制,以会计控制和创新驱动报社发展。

一、报社会计风险及其控制概述

报社会计风险即报社各项会计活动所面临的盈利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从具体类型来看,涵盖了业务经营风险、成本费用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投资融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编制与披露会计报告等方面的风险。一般来说,报社会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会计风险控制就是分析报社的经营资料数据和会计报表,及时监控报社的实际会计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报社会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深入挖掘报社发生会计危机的深层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向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会计风险,以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报社面对的会计风险

报社会计不确定性的形成因素有来自会计系统之外的因素,这些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有会计运行系统内部存在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这些风险可以避免和修正。从外部环境来看,传统纸媒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加上我国经济压力较大,报社面临着显著变化的环境,读者群流失、《新广告法》出台后广告收益持续下滑,报业急需拓展生存空间。从内部环境来看,报社会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限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会计人员费用核算不够规范,缺乏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甚至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一旦报社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会计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就会下降,经营决策随之失去数据支持,报社经营风险将明显增大。

三、新常态下报社提高会计风险控制水平的路径

1.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报社必须结合实际经营状况,成立会计风险防范小组,科学设定会计风险指标,及时找出各风险点,并以此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会计风险控制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牵涉到报社的各个部门,贯穿报社经营的各个环节,报社会计部门要设定风险控制目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例如,在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下,报社资金未能得到合理的统筹规划,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偏低。新常态下报社的会计风险防范应以此为重点,改变资金管理模式,改善原有的资金使用状况,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现金流量管理,保障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益,从根本上控制好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的时间价值发生损失。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报社要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实行钱、账、物分管,以此自我约束、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和及时调整。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能力

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报社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面分析、准确评估报社运营可能面临的风险,在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落实风险控制,把会计风险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报社要重点抓好会计人员培训,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会计人员树立市场化的会计理念,掌握常用的会计分析方法,恪守职业操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探索控制会计风险度的策略和措施。报社应该建立经济责任制,在绩效考核中加强岗位分析评价,对风险控制目标进行明确细化和层层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并设置相应的薪酬激励和惩戒措施。同时管理层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完善会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会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3.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会计风险控制水平

长期以来,报社习惯了稳定的经营环境,对会计风险不够重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报社会计状况转趋严峻,会计风险日益显露出来,对报社转型和发展造成挑战。报社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扭转报社经营的不利局面,正确面对新形势下全新的市场竞争。首先,会计人员要发挥内部监督作用,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生产经营合法、合规,投资筹资活动风险可控,内部预算管理全面落实。其次,报社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临时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配合,切实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各审计监督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要合理分工,根据会计风险状况扩大覆盖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会计风险可控。

四、结语

当今时代,传媒业已经处于一个谁都不能忽视的大变局之下,转变经营方式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新常态和新媒体的冲击改变了报社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使报社转型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重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了报社弯道超车和超越式发展的机会。报社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注重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内部会计风险控制,以适应和推动新的形势,确保报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鹏.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J].知识经济,2011(16).

篇2

“平台经济”是基础、“共享经济”是实质、“微经济”是土壤。紧密联系的三者将构成中国新经济的基本形态。

“平台经济”贡献愈加显著

平台将相互依赖的不同群体集合在一起,通过促进群体间高效互动,创造了独有价值。近年来,平台经济的崛起则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强力渗透的结果。玛丽・米克尔的《2015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5月,按照市值计算的全球15大互联网公司均为平台型公司,其中美国11家,中国4家。这15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接近2.5万亿美元,是20年前的144倍。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可见一斑。

互联网平台引领着新商业生态的生成。作为创新业务的开拓者,形成了与众多合作伙伴的“共同创新”。

互联网平台推动着新型就业大量涌现。根据BCG报告,受雇于特定企业的“传统就业”,正向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市场连接的“平台型就业”转变。按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仅以网购平台天猫淘宝为例,就直接创造了1000万新的工作机会。

互联网平台汇聚必备资源、抹平地区落差、加速创意流动。在2015年阿里云计算大会上,2万多名年轻的创业者让人们领略了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创新浪潮。

互联网平台释放共享经济、微经济的潜力。互联网平台显著降低了各方沟通成本、直接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向全社会共享能力,从而激发微经济活力。

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2015年之前是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增量崛起”阶段,未来十年,将是互联网平台帮助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实现向线上迁移的“存量变革”阶段。

互联网平台间竞合成效突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令互联网平台成长迅速,其业务涉及多个相关方,用户在不同平台间自由选择,形成了良性的竞合氛围,市场逐渐扩大,服务创新不断推出。

“共享经济”价值持续体现

“分享行为”悄然兴起,其赋能者是互联网平台,其参与者是个人、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其目的是超量物品和服务的流通、分享和重新使用。但“分享行为”其视野仍局限于资源范畴――超量物品和服务,显然过窄。支撑新经济发展,能力范畴――强大的商业基础设施能力,通过“共享平台”实现面对海量人群、规模化输出才是关键,此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规模更大,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也更具变革性。从“分享行为到共享经济”,既是思路上的拓展,更是供给侧能力的有力释放。

“共享经济”的深刻影响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全局贯穿性,令多层次主体卷入其中,提供了超越单一所有权的向其他层次在服务、产品、才能、制度等方面的扩展性接入。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流通业等新业态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以山东曹县淘宝村为例,演艺服装小企业,在众多服务商(物流、营销、运营、设计等)的帮助下,在淘宝网电商平台的依托下,在能力充足的电信网络支撑下,其创业热情得到激发、财富显著增加。“共享经济”能量的释放,建立在贯通的数据流动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法律、政策等在内)之上。

“微经济”模式强势涌现

纵观生产、就业、消费、市场和分配方面,微经济的涌现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向。

在生产上碎片化趋势明显,中型和大型企业的数量逐渐减少。

在就业上个性化特色突出,大量劳动者会在新型服务业中实现自我就业。

在消费上多样化需求迫切,不仅在实体消费方面,而且是在投资、理财等虚拟消费方面。

在市场上透明化效果显著,时间、地域、场景都不能成为交换的障碍,信息不对称成为历史。

在分配上福利化程度提高,不但总体收益会增加,而且分配也更加公平。

篇3

一、会计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分析

(一)可拓展商业语言

目前,在对会计信息化可拓展商业语言研发中,研发人员探讨的主要内容是相关技术的开发、商业语言内容与类别的采纳以及可拓展商业语言对会计信息化业务造成的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已经可以初步认识到可拓展商业语言在技术层面的突出表现,但是距离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例如,目前的可拓展商业语言分类标准还无法完成准确表达语意的要求。因此,在可拓展商业语言的研发中,需要重视精确语言机制的构建工作,通过完成?τ诨峒葡喙?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27.html" title="应用论文" target="_blank">应用中语意的统一解释来完成可拓展商业语言的形式?。此外,在目前的可拓展商业语言研究中,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本体与部分论的方法来实践语言的形式化。

(二)云平台构建

云平台的构建中,云会计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这是会计信息化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也是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云会计是指基于互联网的使用,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决策功能整合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综合互联网信息管理技术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理念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云平台的计算是云会计的基本内核。此外,云平台的构建还体现在企业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中。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理念的运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云平台构建会计信息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企业财务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关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云平台应用的优势方面,对于信息共享的规则以及具体实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三)IT 审计实施框架

云计算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举,可以为企业、会计审计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等与大数据相关的决策提供强大而有效的技术支持,但是受到云计算平台的影响,相关数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会计审计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充分发挥云计算在IT审计中的优势,确保云会计的效果也是目前业内研究的重点。云平台与传统的会计服务软件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云计算为基础的IT审计不能照搬传统会计服务软件的框架,需要根据云计算的特点和IT审计的特殊性,构建全新的IT审计实施框架。必须要认识到基于云平台的会计审计的发展,应对传统的会计审计测试方法进行改进,从而降低IT审计的风险性,对AIS内部合理性进行严格的控制。会计云服务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特殊,在会计IT审计实施框架的构建中,可以借鉴COBIT标准,密切关注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通过IT审计框架的实施,推动会计云平台的建设和云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准则变革和财务报告功能拓展

(一)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影响

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CAS),之后具体准则又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修订,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会计准则变革对变革的经济后果分析预测包括非预期效益和预期效益两个方面。首先可以从资本经营层面对会计变革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企业投资行为在会计准则变革下作出的应对,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一般属于非预期的。从经济风险管理控制角度分析非预期效应传导路径后发现,会计准则变革将会对辐射范围内的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这种针对会计准则变革的应对则是一种非预期效应。除了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外,会计准则变化还会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会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属于预期效应,且这种变革对企业的融资效率的影响要显著低于投资效率。

(二)财务报告可比性和功能拓展

“互联网+”的经济环境对于财务报告的功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式,财务报告的功能也进行了拓展。会计准则对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是传统会计行业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分析重点,而除会计准则外,其他的因素对财务报告可能造成的影响一般不会进行过多的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偏差。需要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工作方式和审计风格的不同也会造成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差别,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就同一会计工作作出的财务报告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大数据时代下,必须要形成统一的财务报告形式和审计风格,因而相关财务监管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格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地区财务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地方会计规范,对事务所的财务报告审计风格进行约束,提高不同企业、不同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可比性,进一步提高会计行业的规范性。FASB对会计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决策有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财务报告的功能也应当进行合理的拓展。可以将叠加模式作为财务报告期望功能的扩展模式,即在一套传统的基础财务报表之上叠加一张辅助财务报表,对基本财务报表的功能进行补充。

(三)所得税会计准则和计量属性

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比较复杂,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企业财务报表内容和汇报间隔进行了规定。企业需要对每个暂时性的年度财务变化状况进行追踪和记录,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账目进行记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盈利,避免ST行为,采取了递延所得税的方式,这也说明我国所得税准则还是存在较大的可操纵性的,与此同时,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各种计量属性实际运用中,相关问题也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必须要对这种不完善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确保会计准则改革的实效性,在修订会计准则前需要明确各计量属性的定义,对不同的计量属性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之下的运用方式进行限定,确保计量属性运行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基本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一般是交易价格,或者是历史成本,现有的价值以及公允价值等都不作为财务报表中独立的计量属性,但是在实际的财务报表应用情况下,计量属性也可以作为交易价格的估价方式而存在。除了基本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内容比较多,可以是现行成本、现值以及可变现净值,等等。

三、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一)管理会计的系统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理念在我国社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代特征,管理会计必须要立足于互联网思维,积极进行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频繁交流,在网络环境中往往充?M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能够对企业或组织的会计处理提供十分积极的帮助,有的则是一些错误虚假的信息。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中,需要重视起对有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通过云平台与云计算对有效信息与有效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大数据时代,一方面给予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环境,不断对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能够与信息化的相关理念以及技术实现结合。在企业或组织中,信息化程度越高,那么在管理活动中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也就越高,需要企业或组织的管理会计工作能够充分结合信息化。因此,管理会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需要立足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有效结合,来探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二)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

目前,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着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队伍建设的情况。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目前管理会计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而随着管理会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一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实现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的建设工作。首先,应当从教育领域重视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在高等教育院校中提高管理会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为社会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其次,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应当提高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考核比重,以此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这是促进会计从业人员正确认识管理会计重要性的有效手段。最后,在企业或组织当中,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培训制度,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不断培训来提高其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与掌握,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

会计准则的恰当运用可以为企业财务工作成效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想取得突破与发展,必须要对原有的理论体系进行扩充和完善,为会计管理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对象大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与我国国情的联系。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时期,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差异都比较明显,管理会计的工作的重点也不同。因而,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必须要加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建立内容中国化、方法国家化、可操作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篇4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的精心评审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和看法表示认同,对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敬意。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篇5

该报告首次对日益增加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数据证实数字支付如何为支付方与接收方带来直接利益,以及数字支付怎样增强了使用者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报告特别强调,通过摆脱现金支付为主的支付限制,数字支付可以提升妇女的金融独立性,也有助于把妇女与金融主流形式联系起来。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莱奥拉・克拉珀(Leora Klapper)认为:“数字化支付的好处远远不只是技术带来的便利,尽管发达国家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可降低汇款、支付和收款的成本,并能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从而增强金融的包容性,也有利于妇女的金融赋权。”

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和盖茨基金会强调指出,数字化支付与G20各国政府目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各国应该迅速地和有目性地采取行动。这两家机构建议,在2014年11月的G20峰会上,政府应该加紧讨论如何建设更广泛的数字化金融平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妇女经济参与性,以及拓宽包括转账汇款在内的更便捷的支付渠道的手段。

盖茨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首席经济与政策顾问杰弗里・蓝柏(Geoffrey Lamb)认为政府必须率先推动数字化金融的发展。“有证据显示,企业会进行科技创新,而民众也会很快掌握和喜欢上数字化支付方式。但我们需要政府给大家勾画出愿景。建立数字化平台以及提供监管保障,能够把数以万计的被排斥在数字化支付之外的用户拉进现代经济中来。”“政府作为职权部门,应该成为数字化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为其提供必要条件。在企业配合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在规范和管理改革等领域带头鼓励发展,推动工资支付和社会福利发放的数字化。”

报告建议政府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数字化支付发展。例如,把政府支付行为数字化,并推广到私营部门;积极动议建立监管体制;推动政企联合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利环境;为数字化汇款提供更多便利等。

篇6

一、规范实地检查行为 将属地管辖权落到实处

近年来,海州工商分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经济户口实地检查工作规范》及配套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规范》、《经济户口书式监管档案工作规范》,在全局推行经济户口实地检查试点工作。

1.检查情形明确。《规范》列举了十二种必须实施实地检查的情形,规定除此之外不得对任何市场主体实施无检查目的的检查。大体可以分为经常性检查、提示性检查、案源性检查三类,其中前两类为责任性检查,不按要求落实检查的要承担不作为责任;第三类是非责任性检查,属于主动性检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2.检查事项明确。《规范》针对十二种检查情形分别明确了检查事项,总的原则是反映什么问题、规定检查什么,实地检查时就检查什么,目的在于检查责任见底、履职风险可控,检查人员仅对检查情况负责。

3.检查时间明确。为避免检查拖拉现象的发生,《规范》针对各种检查明确了实施实地检查的时间,除无照经营为经常性工作外,其他各种检查都根据规定的要求明确了实施检查的截止时间,并提出了实施检查后五个工作日内录入检查结果的要求。

4.问题处理方法明确。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规范》统一了处置方法。根据违法行为不同,增加了检查人员提出处理建议和分管所长审查检查结果、决定后续监管措施的环节。

二、实施监管困难报告制度,有效解决难点问题

监管困难报告制度,是基层工商所借助上级权能实现对辖区经济秩序的有效管理的一种形式。海州分局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内部运行机制、外部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造成基层存在许多监管难点问题的现状,全面推行综合监管困难报告制度,其主要做法是:

1.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困难报告单。基层监管人员发现问题后,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监管困难报告单,向工商所分管领导报送。分管领导审查后发现问题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签署意见后报工商所长。

2.工商所组织力量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报告。工商所长对履职困难报告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并统筹力量解决;如果是工商所层级解决不了的,由所长提出上报分局或同级政府处理建议。需报告上级政府的,由分局的名义统一报送,同时在报告单上注明先行处理情况和建议。

3.上级部门整合监管资源,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报告单上报后,在规定时间内,上级部门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综合整治,工商所此时仍然要做好配合工作,便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使整治工作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

三、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科学提升监管效能

利用信息化平台从事监管,可以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工作效率。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分局建立了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其核心内容有四个环节:

1.采集控制。采集控制贯彻三个原则,即依照规范原则、审核原件原则、分工负责原则。收集、整理数据严格依照业务规范和软件要求。登记事项只要存在违反规律、不合常理或前后矛盾等可疑情况的,应当核对原件或证明。

2.录入控制。录入控制有三个规定,即本人工号录入、流水线集体录入、规定期限录入。数据录入人员一律以自己用户名登录软件系统录入数据。对委托授权他人办理的流程,必须进行事后审核,并对数据质量承担连带责任。任何一个数据产生至少实行一人录入一人核审,保证最大限度地防范错误。

3.检查控制。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检查主体、检查方法和检查标准。在规定业务部门、数据使用人等检查主体外,局所两级还分别设立“数据质量首席管理员”,组织、督促、检查、考核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4.奖惩控制。分局实施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勘误修改制度等三项措施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底线控制,在控制问题出现的同时也保证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勘误修订,不破坏原有数据的关联性。

四、实施层级化监管模式,推进岗位责任落实

2009年以来,分局针对实施网格化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开展实施层级化监管模式,在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岗位目标责任以及工作协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工商所试点。

1.突出层级管理,合理调整工商所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工商所将原有的网格监管组、行政执法组进行重新设置,分为巡查巡访组和监管执法组和经检中队三个层级。巡查巡访组以“户口清、状态明”为标准,突出抓好《经济户口办法》规定的基础工作。监管执法组以重热点行业为管理重点,突出抓好提升监管履职效能。经检中队主要职责查处大要案,指导全所执法工作。

2.规范内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工商所制定《层级化管理工作制度》、《目标考核办法》和《岗位说明书》,明确和量化了监管具体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对巡查巡访组、监管执法组和经检中队定岗定责,重点围绕经济户口管理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强化组织推动,切实做到目标清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

篇7

今年4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中国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达25.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9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在成功登顶世界第一后,中国依然面临着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等诸多积弊,令中国从第一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之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正在制订的打造“贸易强国”的文件,正是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上述要求。商务部即将出台的这份文件,将成为首份对中国打造“贸易强国”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文件。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四位一体打造贸易强国

在该文件出台之前,先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

《中国经济周刊》从商务部多方了解到,2013年初,商务部成立了一个“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课题组,当年底该课题组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下称“课题报告”),对新时期如何打造贸易强国作了深入的研究。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的这一课题组,采用了高配的组织架构。课题组由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牵头并担任组长,报告由商务部外贸司、产业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三方共同完成,主要围绕“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四方面展开。据知情人士透露,课题报告完全是为商务部即将出台的“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文件打基础,“文件是在此报告基础上形成,文件起草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目前正在走程序,不久将出台。”

“报告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展开。从目前的国情以及外部环境来论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参与了课题报告的霍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身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透露,课题报告提出了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思路,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配套内容还涉及营销网络、跨国公司的发展思路、海外投资以及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贸易等。

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霍建国表示,课题报告从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建设进行论述。“关键是市场环境,报告主要强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课题报告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集中精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起引导性作用,避免直接主导企业的竞争行为,更不应该具体规划哪些企业该做什么,哪些企业该如何调整,应让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霍建国说。

随着信息技术向世界经济各领域的渗透,电子商务成为新时期贸易的重要平台与手段。霍建国认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很有必要形成一些新的贸易平台,“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还是不错的。还有网络销售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一些大型的交易展会的平台,在课题报告中都得到了肯定。”

2030年前后

“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目前,中国的出口产品多数源于加工贸易而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国是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却经常饱受贸易规则惩罚之苦。商务部日前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显示,中国仍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

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合理的卫生检疫标准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增多,对企业利益和产业发展形成制约,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依然严峻。

改变是必然之势。商务部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就是通过国务院、商务部联合几个部门下发文件,来推动各地对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视,组织实施打造贸易强国进程。”

“中国缺的不是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优势,而是经营的竞争力。”霍建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产品的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跟踪、维系、后期服务的能力都不足,“而培育‘竞争新优势’就是要围绕这些能力,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提升。”

早在2010年4月,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公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下称“战略报告”)为贸易强国初步描绘了愿景。

战略报告提出,未来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即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而在第二个10年即到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而在霍建国看来,外贸强国至少要在品牌上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市场的拓展能力、海外营销的能力,以及技术研发和售后服务。“课题报告提到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这其实涉及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竞争。”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可视为新形势下商务部推出的中国打造贸易强国的“杀手锏”,再结合4年前商务部出台的战略报告,中国外贸由“大”转“强”的“路线图”已基本明朗。

两者虽同属商务部部级重大课题,但提法却有不同。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贸易强国”的概念;而课题报告,提出的是培育“竞争新优势”,业内分析认为,虽然提法不同,但意思一致,“后者主要是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相契合。”

比较两份报告看,打造贸易强国的“路线图”基本不变。据霍建国介绍,中国将在2020年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贸易强国,在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下,外贸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到位。但距离真正的外贸强国恐怕还需要再巩固提高若干年,估计会到2030年。

迈向“贸易强国” ,

高端制造业还是服务贸易先行?

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已成业内共识。

要打造贸易强国,产业升级是必然。但目前业界对“打造贸易强国是优先发展服务贸易,还是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存在争议。

商务部课题报告认为,制造业技术升级是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直言。在他看来,改革开放35年来,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导致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一大障碍。“尤其是汽车行业,应当说是一个失败的行业,到现在核心零部件都是靠进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只有50%的产品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更少,只有25%的产品是自主品牌。“从2010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总量都超过了本国的产量,汽车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超10%,但是发动机、变速箱是谁的?核心零部件到现在都是靠进口,到现在我们都不能说汽车是中国制造,只能说是在中国组装的;更不能叫中国汽车制造厂,中国只是汽车的装备厂、组装厂。” 周世俭说。

他认为,多年来“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是,中国的市场让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来;即使换来的,也是二流甚至是不入流的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引进不但没有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侵蚀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基础。

飞机制造也不例外。2013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一份关于在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飞”)生产737MAX内侧襟翼的多年期合同。

这在业内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预示中国可以为波音公司全系列机型提供结构组件。但在周世俭看来,素有中国军机摇篮之称的西飞,虽然诞生了我国航空史上的多项第一,但是出口的也仅是附加值低的零部件。

“西安飞机制造商主要给波音飞机生产起落架、密封舱门、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生产得很不错。而美国自己的制造商生产的是飞机的机头、发动机、电子操控系统,美国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组件。我到波音总部参观,一架飞机是由17个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但核心技术都是美国制造。”周世俭感叹道。

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也很明显,逆差持续扩大。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很多人没搞明白,我们是要发展服务业,还是通过发展服务业从而打造一流的制造业。”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重点还是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服务业,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制造业,二者相辅相成。“现在的问题是,只专门发展制造业,却忘记了服务业和它的密切联系。”

篇8

[关键词] 财务报告 创新 XBRL

网络经济下,财务报告的价值是通过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来体现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加强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决策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充满着经济决策,而无论是管理,还是决策,都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信息,约占企业管理信息的70%以上。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最终和综合表现,财务报告的网络化,使得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价值量的连续和综合,构建了完整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报告的创新

1.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财务报告的价值有限

传统手工会计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贸活动,完善和发展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它是一个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会计人员借助于笔、算盘和凭证、账簿及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制度,按照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财务报告。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存续的漫长历史时期,它不仅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提高,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下,数据处理的差错率高,及时性差,导致财务报告的不准确和时滞对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能实现的价值有限。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所产生的财务报告并未实现实质的创新和根本变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普及使用,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形成,实现了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自动化,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财务报告向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部分地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会计自身的发展,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建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只是会计数据处理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并未实现财务报告的创新和革命性的变化,距离现代企业管理对它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所谓会计信息孤岛是指“会计信息系统依据会计科目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类采集、汇总、加工、储存和报告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决策需求的状态。它主要表现在对外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不够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分离;对内企业业务活动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分离及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分离”。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未能与企业组织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使得企业组织各个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重复存储,引发了企业组织中数据的不一致,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成本。而且无法直接从企业组织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也就做不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实时支持。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和存储了那些符合会计确认条件的交易和事项,财务报告只能提供财务信息,而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即系统所能输出的信息内容十分有限。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和浏览的信息的主要方式,由于财务信息的重要地位,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必然。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报告的创新――XBRL

1.XBRL的含义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种全新的财务报告语言,通常被译为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国际标准,通过它可以实现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和交流。XBRL是在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报表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它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特定的标签识别和分类,促进统一信息的财务数据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共享。是一种专门用来编制企业报告、在网络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能力的标准化语言。

XBRL是由XBRL国际指导委员会倡导并推动其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共有250多个机构参加了该组织。XBRL国际指导委员会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微软、IBM、J.D.Edwards、SAP,以及其他技术与金融公司资助。自从1998年XBRL诞生时起,XBRL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2.XBRL的特点

XBRL根据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元,再根据信息技术规则对数据元赋予唯一的数据标记,从而形成标准化规范。以这种语言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财务报告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可以将网络财务报告中不能自动读取的信息转换为一种可以自动读取的信息,大大方便了对信息的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它以扩展标志语言(XML)为基础,将数据的显示格式、内容格式及结构标准化,用于企业信息的披露。它规定了企业报告信息的表达方法,规范了网上企业信息的披露途径。

3.XBRL的优点

XBRL的优点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XBRL能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使用者选择的包括数字和文字的所有企业信息, 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首次格式化,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为任何特殊的列报形式,这大大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提高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减少人工出错的风险。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将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整合并以最低的成本形成标准化的财务信息及财务报告。基于XBRL架构的财务报表信息具有标准格式,一次生成后,就可以直接在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银行、互联网站,以及出版印刷单位之间流通,各个机构根据自身需要提取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满足了不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二是为财务数据提供更广泛的可比性。在建立了具有广泛通用性的XBRL分类体系后,财务数据可以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比较。企业可以高效便捷地分析财务结果,更专注于为企业提供管理及预决策支持。三是能够适应变化的会计制度和报表要求和跨平台使用。因为XBRL将财务数据细分为基本的元数据,在此利用和处理都是以元数据为对象,变化了的会计制度,以及报表格式只是处理过程不同而已,原有的XBRL的文档只需按照新的规则进行重组就可满足新的会计制度和报表格式的要求,自动生成具有可比性、一致性的数据。XBRL便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通过XBRL对数据进行标注,赋予数据以语义,使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促使数据信息在互联网进行传输。四是具有向下考察(DRILL-DOWN)特征,XBRL标记的财务报告通过适当运用提问搜索工具,信息使用者可以自顶向下考察数据源及至相关的支持这些数据的权威性文献。

三、XBRL在我国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XBRL作为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增加了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能力。它的应用必将会给我国财务报告的披露带来历史性的变革,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中国证监会从2002年5月份开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04年1月,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通过,确定了采用XBRL的技术规范,依据国际最新的XBRL2.1规范和FRTA的相关规定编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报告披露有了合法统一的规范,2005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获准成为国际组织的会员,这是我国内陆地区首次以单位身份加入国际组织,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目前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主要推动力量。

XBRL在我国正处于推广的初期,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内缺乏XBRL标准的专家和权威;与XBRL国际组织联系较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只定义了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科目的分类信息;目前情况下上市公司不是直接采用基于行业标准(如XBRL定义)的报表文件并将这些文件直接用于报送和;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在浏览报表时易发生不便查看有关报表附注,不能灵活链接到相关站点等情况。因此,推广和完善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在组织结构方面由政府主导开展XBRL研究和标准制定;加紧开发应用程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XBRL网络财务报告体系;积极传播XBRL知识,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等。社会各方包括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上市公司、投资公司、软件公司、各类企业等需共同构建一个XBRL信息和流通的平台,以提高资源共享度和降低相应的成本投入,从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来推进我国XBRL类财务报表信息利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tanleyZarowin,WayneE.Harding.Finally,Business Talks the Same Language.JournalOfAccountancy,Aug2000

[2]饶艳超:对在我国推进发展XBRL的几点建议[J].上海会计,2004(2):39_40

[3]万淑玲: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50_151

篇9

一、云计算下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技术分析

传统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是基于纸质基础进行设置的,是纸质会计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这些初级形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利用模式仅仅实现了将传统纸质报告上显示的书面内容,以电子页面的形式显示出来,并没有在根本上促进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价值增益等方面的改进。以这些格式的财务信息依然存在不能被有效检索、也不能直观的得到各种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内容及格式固定,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按需定制个性化财务报告等缺陷。这种模式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个性化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需求。由此,造成了信息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信息供需市场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财务信息的自由交换,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财务数据技术标准。

(一)云计算下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应用构思 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是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是计算技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 ( Parallel Computing ) 和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的新发展。其低成本、高共享的信息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运用我国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将XBRL实例文档存储到相应的云计算会计数据资源池中,会计报告的使者运用XBRL技术,从云平台的资源池中提取相应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资源池中的数据资源高度共享,对网络会计而言,可以通过XBRL这样的技术实现无缝化网上会计报告,这种报告模式的特点是,将企业财务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下的动态数据资源池中,一旦使用者需要查询某公司财务报告,系统就会运用XBRL的规范命名将财务数据封装起来,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Internet将其发送到客户端,而客户端通过网页浏览器或其它阅读器便可查阅和追踪信息来源。

(二)云计算下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的架构 云计算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平台架构的底层是由硬件及操作系统所组成的基础设施。在这之上是各种软件系统和管理平台,包括部署的各种信息系统管理软件、虚拟化组建、云计算管理系统和各种虚拟机。再上层是XBRL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直接存储在云平台资源池中具有XBRL统一标准的实例文档,也可以是实时提取企业自己提供的Web Service数据接口。架构的最顶层是由各软件厂商所提供的软件所组成的应用软件服务中心,以及数据中心。最顶层是云计算的核心,也是直接向企业提供服务的所在,这一层包括财务软件和各种管理软件的应用中心、程序集成中心和数据存储查询中心。这种架构方式一方面体现了企业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更好的保证企业会计数据使用者利用XBRL技术查找所需的数据,追踪数据来源,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

(三)企业发展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的技术条件 XBRL技术框架分为三部分: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变得简单而易行,也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XBRL协同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处理平台。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云平台供应商的数据平台,企业按照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将企业会计数据实例文档保存到会计信息资源池中,通过XBRL软件对企业会计数据资源池数据进行整合,为各报表使用者提供所需的各种会计报表信息。

二、云计算下企业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应用

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仅仅是纸质财务报告的翻版,会计报告具有滞后性,交换数据频繁,挖掘信息费时费力,数据协同性差,会计报告不能按照使用者的个性需求进行设计,数据不能有效追踪。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XBRL网络财务报告将企业的会计数据按照我国XBRL分类标准,将XBRL实例文档实时存储到资源池中,实现企业会计数据与XBRL的协同管理。

(一)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思想 不同的业务系统可以提供不同的XBRL展示形式,实现按需供应,增强数据信息跨行业、跨部门的多次可用性。国际上现行的XBRL分类包括:XBRL全球通用账薄(XBRL GL)和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XBRL FR)。XBRL FR应用于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XBRL GL应用于企业会计业务处理过程。XBRL GL可以展示各账户与账簿中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信息。使用XBRL GL的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编写跨平台的数据信息,制定XBRL相应的数据标准文档形式,由于XBRL GL分类标准规范了企业各项交易数据,信息需求者可以向下发掘数据,抽取出经济业务的原始数据。将XBRL GL应用于企业业务层面可以使信息需求者精确抽取企业的事项信息。XBRL GL也可将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其他公共管理平台数据按照XBRL分类标准存储到相应的实例文档资源池中,物联网技术的产生还可以实现企业对生产过程的跟踪并实时进行会计处理。报表使用者利用XBRL技术,按照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企业信息资源中的实例文档信息进行查询、追踪和报表编制。实现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协同管理和实时报告。XBRL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XBRL跨平台协调管理设计如图1:

(二)云计算下企业XBRL跨平台协同管理

(1)XBRL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管理

据统计,企业信息70%以上来源于会计数据,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云会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将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按照标准文档格式存储到会计信息共享资源池中,报表使用者利用开发商统一设计的XBRL软件进行数据查询,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XBRL在提高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均表明,XBRL 财务报告可以明显改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交互性、实时性、可比性、易理解性,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处理,改变了以往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提高了各个报表使用者的信息满意度,使他们的利益实现均衡化。因此 XBRL技术本身是实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技术保障。

(2)XBRL与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

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过程的控制,及时反映企业商品的流转过程,它开始于供应的原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企业通过VLC分享需求信息、库存状态、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交货计划来反映供应链流程,达到协作预测和补货的目的。能系统的反映企业产能优化配置的过程,能及时掌控企业的商品流转情况,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系统的分析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情况和赢利能力。对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能力作准确预测。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采购信息、存货信息、生产信息都能有效的反应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XBRL的统一标准和规划,企业可将供应链实时数据生成实例文档存储于供应链动态资源库中,利用XBRL技术实现XBRL与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对于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资源配置情况及资金周转效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XBRL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协同管理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其交易数据往往是动态的数据。通过XBRL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处理,可以更加及时的反映企业的动态赢利能力。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交易平台记录,利用XBRL技术将交易数据转换为标准的XBRL动态实例文档,并将交易动态实例文档至交易动态电子准备信息资源池,提高报表使用者的动态决策能力。

(4)XBRL与其他组织部门间的协同管理

XBRL的应用主体既涉及财务报告和商业报告的提供者,也涉及其接受者和使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的经营过程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建设需求,除考虑企业经营状况外,也要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承担的责任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环境保护状况、公益建设等整体商誉信息,生成相应的实例文档数据。XBRL与其他组织信息的协同管理能让投资者在了解企业与政府、各类社会团体与市场之间的美誉度。同时把社会、产业界的综合评价信息反馈给投资者。XBRL与其他组织部门的协同处理,可更好帮助信息使用者从全局角度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三、结论

XBRL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XBRL协同管理的出发点在于让会计信息需求者及时掌握即时的、动态的原始数据,让报表使用者可以追踪企业信息的来源。XBRL为企业会计信息的报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XBRL的协同管理思想扩充了XBRL分类标准。XBRL与其他系统的协同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其它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整合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企业运营状况与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经营管理决策。积极探讨XBRL技术在企业业务层面的跨平台综合协同管理,对全面提升企业会计报告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系浙江省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下台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架构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02ky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聂萍、周戴:《基于XBRL环境网络财务报告网页呈现质量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4期。

[2]刘玉廷:《 推广应用XBRL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3]王立彦、曾建光:《国内现行XBRL标准的囚徒困境及其解决之道》,《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第12期。

[4]王意杰、孙伟东等:《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软件学报》2012年第4期。

[5]张林、庞燕等:《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研究》,《企业经济》2011年第12期。

[6]陈晨:《浅析XBRL在我国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年第12期。

篇10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科技计划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机遇。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尤其是关中地区,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寄希望于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示范辐射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是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1.1统筹科技资源的内涵

“科技资源”的内涵,从内容上看,是科技人才、科技活动资金、科学研究实验(试验)装备、科技信息等要素的集合,或者也包括科技组织资源;而从体系结构看,包括科学与技术所形成的坚实核心、专业技能系统、技术市场、制度界面等。“统筹科技资源”是促进公共科技领域中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和流动,强调的是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促进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与流动,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科技资源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差别在于统筹科技资源主要依赖于政府干预,而科技资源配置还要包括市场化的配置方式。目前,我省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许多问题,说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比较低,需要通过优化配置予以改善,我认为比较适合我省当前发展的情况的配置方式,是加强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投入及其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并利用政府职能推动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即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

1.2统筹科技资源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资源配置,是实现生产力创新提升的根本前提。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因此,要站在时代前列,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化科技创新战略,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从“一高地、四基地”建设及相互联系看,其中最具影响力和最有带动作用的也首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只有在这个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才能保证其他基地(高地)建设的成功实现。最后,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

2关中-天水区域科技资源存在的问题

(1)从科技资源来看,西安是西北地区科教资源最为雄厚的地区,高度集中,拥有76所大学,80多万在校大学生,3000多个科研院所,9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专利转化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西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9年已达53%,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形成了在国内举足轻重、在亚洲颇具影响的教育科技综合实力。而关天区域的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则相对较弱,创新能力弱。

(2)由于中央与地方条块分割、军工与民企分属管理,以及产、学、研之间关系不协调等体制性原因,致使陕西省整体上的科技优势,一直未能得以充分展现。因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好“中转省”、“民”、“研转产”的问题。

(3)根据目前的现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元”问题。第一个“二元”是资源上的二元,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问题。一些资源是中央政府控制,一些由地方政府控制;一些是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科技资源,而另一些则是以地方企业为代表的科技资源。高校也具有两重性,即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第二个“二元”是如何形成科学和技术的统筹。第三个“二元”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二元。

总的来说,就是在科技和资本所有属性下,以中央企业和中央高校、地方企业和民办高校所表现出来的二元化,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二元,科学和技术的二元化。如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解决统筹科技资源的问题。

(4)科技资源统筹乏力。科技资源配置具有浓厚的部门特色,难以发挥科技系统整体优化功能,分散大于集成,致使相关部门对科技资源不能统筹管理,从而导致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

3建立长期科技规划和年度科技计划制度,统筹科技资源

3.1科技计划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作用

政府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干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科技政策、法规,二是通过科技计划。科技计划是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和策划的、在相应的条件下组织实施的行动方案,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表现如下:

(1)科技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科技计划是在科学技术的探讨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或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经专家确定的科技发展行动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使它容易成为科技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对科技资源的统一利用具有指导性和号召力。

(2)科技计划需兼顾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效力,并使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在确定发展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发展的需求和希望通过科技进步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以便集中资源解决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需求压力本身客观上促使科技计划必须重视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3)科技计划采取增量带动存量,滚动发展的方式。科技计划制定之前首先是对原有科技资源进行调研,在对存量充分衡量之后,确定追加投入的数量;科技计划在立项过程中,也要审核申请者已有的的科技资源和科研实力。通过增量投入引发存量部分的再配置,既利于充分发挥存量的效力,也利于整合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4)科技计划拥有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利用科技资源的工具。科技计划由目标定位、期限、范围、支撑手段、组织管理模式、绩效评估等诸要素组成,能以比较完备、成熟的方式规划利用科技资源,其中包括:第一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允许跨专业、行业、单位、区域择优聘用研究人员,这是它能够实现跨专业、行业、单位、区域地整合科技资源;第二能通过资金联合、计划间的协作、申请条件限制等方法,促进各种科技合作,并通过合作整合资源;第三能灵活确定和调整科技投入在研究阶段、科研主体和产业技术上的比重,从而使科技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中试、试验发展等研究阶段,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科研主体,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得到优化配置。(5)科技计划能促使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整合。科技计划通过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为政府、为社会服务,促进科学家与社会的交流互动等方式,促使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其它资源结合,并使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效力。

3.2科技规划和科技计划管理申报制度

科技规划、科技计划项目是我国科研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手段,针对我省科技资源的实际,应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技活动的各阶段上推出一系列的专项科技计划,形成完善的科技计划体系,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科技计划体系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管理以及结题验收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形成科技管理体系的保障政策与法规、信息服务系统。进而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科技资源优化整合,并使其成为一项不断推进、长久坚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配套的建设任务。

4解决统筹科技资源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几点建议

4.1以建立科技报告体系为起点,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由于科技报告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议以建立科技报告体系为突破口来启动科技计划管理,建立科技报告体系的具体建议有:研究提出我省科技报告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及保障政策与法规,构建科技报告管理工作流程,确定协调管理以及参与部门,单位的职责,以工作制度的形式体现。

整理关于科技报告制度的现有政策,研究拟建设的科技报告管理体系是否与当前的知识产权,保密等政策,法规存在冲突,提出协调机制,补充出台保障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的管理政策或法规。

4.2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平台

(1)建立“一站式”的网络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依靠该系统,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统一的门户登录并提交各类申报材料;在项目执行中,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提交各类过程管理文件,项目验收结束后,提交的成果性文件将直接形成为科技报告资料库中的相关档案。各类计划项目管理人员在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验收、推广等环节中,均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网络化的流程管理,效率可望及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该平台,社会公众能有机会参与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环节。

(2)建立基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应能及时、快捷地提供通过平台而得到各类统计数据,组织专家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通过定期总结,完成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省对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科技项目领域和行业分布情况等信息研究报告,直接为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决策支持,便于统筹科技资源。

4.3健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1)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结合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一个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充分整合区域内企业、高校和政府以及国内外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供服务。

(2)健全创新服务机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须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科技先导型产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转移、技术培训、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竞争情报等服务。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加速知识扩散,以提高成果转化率。

4.4通过科技计划整合跨专业、行业、地区的资源

(1)在同一科技计划内实现跨专业、行业、地区科技资源整合,需要设置多元化的投入目标体系,通过目标分解使科技计划渗透到各个行业,专业和地区,再通过统一的资助原则、资助领域、资助区域等实现各目标之间的协作。这种按行业划分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跨专业、跨机构、甚至跨地区集中人才资源、试验装备的整合效果。

(2)利用科技计划体系进行资源整合

利用科技计划整合科技资源、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科技资源整合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然后针对各个子目标分别制订科技计划,并使各子计划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与促进,在内容、规则上相互衔接或配合,制订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建立跨行业整合科技资源的科技计划体系,建立跨地区整合科技资源的科技计划体系。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类型研究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和促进。

4.5构建共享科技资源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1)为使科技资源共享立法更容易进行,在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在立法规划核心法的定位上应遵循“先易后难”立法路径,一步一步推进立法,成熟一项,制定一项,二是在立法规划核心内容的界定上应遵循“增量建制”的立法思路,在现有利益增长格局以外,创设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以求在立法建制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科技资源共享总量,扩大可供在各个利益集团间进行分配的份额,把改革成本和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各方受益支持和法制上的持续性。

(2)政策框架

为保障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建设的支持体系、在政策方面,需要确立自然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参与和扶持的指导思想,制订有关科技资源共享强制性,倾斜性及综合性政策,为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则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4.6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着力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比较优势产业

产业结构趋同既造成地区间的过渡竞争,同时也造成资源(包括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协调及浪费,政府在制定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该从比较优势出发,主要是从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行业中产生,发挥比较优势只是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而创造竞争优势则是主动地催生新的比较优势或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的综合,通过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保持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制定科技计划和规划,特别是应当深入分析和研究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然后在些基础上通过制定长期规划,确定在支持和发展的重点领域。

5关中-天水区域统筹科技资源体系

关中-天水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与技术转移活动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本身即构成一个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基地和企业是最主要的活动主体,产学研合作则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为了促进该空间系统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高效运行,有效的对策必然是一个系统。该对策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巨型综合平台,一个网络化的系统,构成该系统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政府、政策、体制、机制、法制、信息等,这些要素在系统内有机结合,密切联系,高效有序,优化配置,自由流动,支持产学研合作,进而实现系统的目标,促进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高效运行,达到统筹科技资源的目的。

从长远看,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对该区域的创新发展需要持久的强力的支撑,整个区域达到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所有领域都在奔向一体化,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大合作大转移必将成为制度,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丁厚德.中国科技运行论:科技战略与运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朱付元.我国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