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具备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具备的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弊端;完善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公务员的报考越来越火热。招考职位由2003年的5400个职位到2013年的12927个职位,增加了接近3倍;而报考人数从2003年的8万多人到2013年的138万人,短短十年时间人数翻了接近20倍。公务员报考职位之所以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主要有就业不景气、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福利好等原因。这使得公务员成为一个香馍馍。但随着报考的火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报考资格设置的不合法,面试环节的不公正,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等。
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弊端与不足
(一)报考资格设置的不合法
随着近年来公务员职位报考的火热,关于公务员的考试录用条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而2007年福州招收公务员要求乐器演奏水平达到10级,让人们对公务员报考资格的条件持怀疑态度:这是否是为某领导亲戚所量身设置的报考条件。对此现象我们称之为“萝卜招聘”。
《公务员录用规定( 试行) 》第十六条规定,“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 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从性质上讲应属于国务院部委规章,并不得与《宪法》、《公务员法》、《立法法》相抵触。
《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尽管《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同时规定,“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但本人认为,从立法的原意来看,第二十三条中关于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剥夺三十五周岁以上的公民的报考资格,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人事管理部门那种认为法律没有规定上限它就可以自行作出规定的观念和做法,是歪曲国家立法制度的观念和做法。”[1]
(二)面试环节不公正
我国公务员面试制度存在弊端主要由以下几点:
首先,面试成绩主观性强,感彩浓烈。面试成绩是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被录用的关键,所以对每个通过笔试的考生都非常重要。但面试的考官往往都是人事主管部门或组织部门的人员组成,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打成绩往往凭借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不是根据具体职位要求来决定成绩。
其次,面试的题型过于单一,针对性不强。我国公务员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能力测试,对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素质方面考察不足。
最后,面试的过程不公开。面试的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在面试过程中、徇私枉法、黑箱操作。
(三)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的录用任用逐步走向公开化、民主化和透明化,但监督环节在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中仍然相当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一套较完备的考录监督系统;二是监督部门不够独立;三是立法工作滞后。[2]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外部监督部门、监督主体、监督的方式、监督的后果等。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使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公务员考试的权威性遭到质疑。
三.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完善
(一)细化公务员考试报名资格的相关立法
我国目前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法律法规只有《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两部法律,仅凭这两部法律不可能包含所有问题,《公务员法》只确定大的方向,具体的细节并没有规定,这就为各级招录机关留下了自的空间,为部分人违纪,钻法律的漏洞提供了条件。立法机关应加紧对公务员配套制度的立法,建议国务院专门出台一部关于公务员报考资格的法律,对年龄、专业、学历、户籍方面明出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二)保障面试的公平性
首先,要提高考官的自身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公务员面试考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经过考核合格者方能担任公务员面试考官。对已经担任者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培训。
其次,形成独立的考官制度。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 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相比, 具有地广人多的特点。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
应考人员和面试考官之所以敢铤而走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监督体系不健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应加强对公务员录用全过程的监督。建议将以下三点纳入条例规定的相关条款。一是组织监督在考试录用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纪检、监察、公证等部门参加。二是新闻舆论监督。让新闻舆论部门的工作人员以适当方式了解和报道考试录用真实情况。三是应考者监督应考者经历了笔试、面试等程序,对考试录用的组织程序、考官水平、考官回避等情况心中有数,主考部门、用人单位应建立相应机制(如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认真接受他们的监督。[3]
注释:
[1]刘家海. 公务员录用规定合法性的缺失与补救[J]. 学理论,2010( 4) : 27.
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第三条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四条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考察与体检;
(五)公示、审批或备案。
必要时,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
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
第七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八条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拟定公务员录用法规;
(二)制定公务员录用的规章、政策;
(三)指导和监督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工作。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
第九条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根据公务员法和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
(三)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
(四)指导和监督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承办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的公务员录用有关工作。
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内公务员的录用。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招录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本机关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
第三章录用计划与招考公告
第十二条招录机关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求,提出招考的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拟定录用计划。
第十三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
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设区的市级以下机关录用计划的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招考工作方案。
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经授权组织本辖区公务员录用时,其招考工作方案应当报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五条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面向社会。招考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招录机关、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二)报名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
(三)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须知事项。
第四章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八条报考者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第十九条报考者应当向招录机关提交报考申请材料,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
第五章考试
第二十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第二十一条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第二十二条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招录机关或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面试的内容和方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面试应当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由具有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员组成。面试考官资格的认定与管理,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六章考察与体检
第二十四条招录机关按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和考察。
第二十五条报考资格复审主要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第二十六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应当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第二十七条体检工作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招录机关实施。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体检应当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完毕,主检医生应当审核体检结果并签名,医疗机构加盖公章。
招录机关或者报考者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复检。必要时,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要求体检对象复检。
第七章公示、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八条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者的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择优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招录机关名称、拟录用人员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毕业院校或者工作单位、监督电话以及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录用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录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第二十九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内,由招录机关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考察,并安排必要的培训。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试用期不合格的,取消录用。中央机关取消录用的,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机关取消录用的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章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公务员录用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管理权限处理。
第三十二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凡有公务员法第七十条所列情形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位要求进行录用的;
(二)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录用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出台、变更录用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录用工作中,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四条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和其他考录秘密信息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者其他招考工作的有关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报考者考试作弊的;
(四)因工作失职,导致招考工作重新进行的;
(五)违反录用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录用纪律的报考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五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录用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公务员录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篇3
为了加强国家公务员交流工作的管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浙江省国家公务员调任、转任暂行办法》的规定和《关于国家公务员调任、转任有关事项的通知》(温市人[]336号)的精神,现就我区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含法院、检察院,以下统称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下同)转任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转任的范围和条件
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解决夫妻异地分居或其他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调动(即转任)。转任必须在核定的编制以内,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转任的公务员必须符合拟任职务《职位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从区外调入*区的公务员,应从改善我区公务员队伍结构的要求出发,从严把关。调入人员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二、转任的程序和办法
(-)外地区和及本市各县(市、区)调入
l、调出单位填写《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转任登记表,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商洽(发商调函);
2、调入单位组织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公示七天后,提交接收报告及有关考察情况等材料;
3、区组织人事部门调档审核,经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研究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审批同意后,由区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转任手续;
4、调入人员或调入单位凭组织人事部门的转任通知书和《人员流动登记表》到公安部门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二)区内各行政机关、街道、乡镇机关转任
1、调出单位填写《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转任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存放本人档案,一份由组织人事部门存档;
2、调入单位考察公示后提交有关材料报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3、审批同意后,由区组织人事部门开具公务员转任通知书,办理转任手续。
篇4
首先,公务员法增加了我国公务员的“入口”渠道。新法在第二章中,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当具备的七项条件,增加了公务员的“入口”渠道。对于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可以采用选任、委任和聘用的方式。该法肯定和坚持了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项突出和受到普遍好评的重大举措,即公开考试、竞争择优的录用制度。具体而言,新法要求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对于领导职务的任用,则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的内部竞争上岗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改革成果。在第十六章中还首次明确了机关设立聘任制公务员职位,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其次,公务员法明确规范了公务员的“出口”。新法在第十三章中以较大的篇幅,列明了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予以辞退”、“不得予以辞退”的具体条件或情形,既确立和彰显了公务员管理的严明纪律,又保护了公务员的个人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法还引入了“引咎辞职”和“勒令辞职”制度。
再者,公务员法把公务员的交流与培训提升到了突出的位置。第十章规定了对公务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并将公务员的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与公务员的考核、任职、晋升挂钩。第十一章中规定了国家公务员的交流制度,公务员交流可以在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工作人员之间进行。
公务员法将促进对公务员的全面管理
第一,公务员法完善了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暂行条例》中没有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的规定,公务员法第三章特别规定公务员职位按照它的性质区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并且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新的职位类别。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不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政务类和业务类公务员的划分形式。
篇5
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素养:智力素质
国家公务员的智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对各种问题和现象的洞察力。这是保证国家公务员处理问题时,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前提。
要求国家公务员对事物的观察力强,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把事物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和综合分析,确定问题性质和原因的能力。这是国家公务员把握问题实质的基础。
要求国家公务员分析能力强,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善于分析了解症结之所在,进行全面逻辑分析,作出正确结论。
3.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对事物的认识领会能力。它是保证国家公务员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不出偏差的基础。
要求国家公务员理解问题能力强,理解问题准确、迅速,并能举一反三。
4.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是指国家公务员对工作问题进行分析观察后,要对问题的性质、特征和现状进行判定,作为执行政策和决策的依据。这也是国家公务员在掌握真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逻辑推理,作出某种判断的决策能力。
要求国家公务员判断能力强,对重要的问题,考虑周详,妥善解决,能够正确地判断事物因果关系,预测事物发展的可行性。
5.反应能力
反应能力是指根据工作目标、工作方针、工作计划以及外部其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行为的能力。
要求国家公务员待人处事很灵活,善于审时度势,作出决策,应付复杂多变的情况,取得主动地位。
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素养:通用能力素质
国家人事部2004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对通用能力素质作出了规定: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付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其能力标准如下:
1.政治鉴别能力
国家公务人员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确把握时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以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2.依法行政能力
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能力,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而且一定要达到相当的理性把握,即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层是对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要求国家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依据充分,操作适度,把所有的言行控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3.公共服务能力
主要包括:责任行政能力、廉洁行政能力和接受人民监督能力。
4.调查研究能力
重点强调的是密切关注调查研究对象,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以及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习能力
主要强调的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我培养必备的学习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沟通协调能力
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等各种信息的交流,来控制、激励和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从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的能力。
7.创新能力
指公务员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运用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一种本领。
8.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主要包括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主要包括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问题;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工作技能素养
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以及其他能力要素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岗位所需的业务操作能力等。
1.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与上下级和组织内外有关人员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要求国家公务员社交能力强,社会接触面广,能广泛建立工作联系,与人和睦相处,密切合作。
2.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完成工作任务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分析问题,抓住重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将矛盾化解的能力。
要求国家公务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3.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指国家公务员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能准确把握和正确解决的能力。这是国家公务员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十分重要的一种综合能力。
要求国家公务员在决策时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有关专家的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果断作出科学决策;决策有战略眼光;能在风云变幻中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4.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指国家公务员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建立精干有效的工作机构和控制系统,实行科学的分工和授权,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把他们组织到实现工作目标的活动中去的能力。
要求国家公务员组织能力很强,善于计划、指导、监督协调,充分调动下属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
5.知人善任能力
知人善任能力是指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多方面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要求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在人才招聘、人才选拔、人才配置时,能够做到将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与岗位需求吻合,用人之长;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将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重视发现和选择优秀人才,知人善任,使人尽其才。
6.业务操作能力
业务操作能力是指在充分理解、掌握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完成工作任务中应具有的实际运作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本岗位业务工作及环境充分了解,对工作程序与操作技能熟练掌握。
要求国家公务员精通业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实践的操作技术,能够解决关键、复杂的业务问题,动手能力强等。
公务员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相关文章:
1.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哪些
2.公务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篇6
关键词:法治政府 公务员 法律素质 依法行政
【中图分类号】D9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04-01
根据政府转型必然选择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和改革攻坚阶段的当代中国,法治政府仍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
一、法治政府对公务员法律素质的要求
依据法治政府的建设理念,对公务员的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也就具有相应的要求。在公务员队伍中普及依法行政的常识,普及法治政府的观念,提高每个公务人员的法律素质,对建设法治政府十分重要。根据当前学术界学者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公务员法律素质应具备三方面的内容:
(一)公务员应具备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
法律角色意识要求公务员应该明确自身具有公民和公职人员双重身份,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公务员作为普通公民办私事时,扮演的都是社会公民的角色,和社会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为在这时公务员和公民都是出于民事法律关系当中。在作为公务员行使职权时,处于行政法律关系当中的公务员扮演的是公职身份,公务员应意识到自己执掌的权力是人民依法赋予的,只有秉公执法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民的利益。
(二)公务员应具备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
当今一些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能公正执法,、贪赃枉法,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谈不上严格执法。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公务员必须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明确现代行政的职能,树立法律服务意识。随着政府管理的不断发展,现代政府的行政职能更多的朝着包括行政决策、协调、服务等多功能在内的职能体系发展,要落实这一点,必须有公务员正确的认识为前提。
二、当前公务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法律学分析
我们知道,法治政府的建设必须有一支健康的执法队伍,即要有健全的公务员体制和具有高素质的公务人员。然而,从近几年公务员在执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样一种现实: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
(一)公务员在工作中产生问题的三种类型
1.非法生存
主要是指乡镇政府的财政没有足够的合法来源,而采取的一种违法寻租的生存状态。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知道,“最常见的寻租活动就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2]这在我国乡镇政府尤为明显。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加重农民的负担;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利用特权,在政府范围活动内谋取利益;同时,处于最底层的乡镇政府为了求得更多的利益,以一种更稳定的方式生存,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权利来开展各项行政工作。
2.越权行政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越权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法律规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乡镇政府不能任意将自身任务交给村完成,除非获得村自治组织的认可;对于不属于国家行政的村自治事务,乡镇政府无权干预,但要承担指导、协调和支持的职责”。[3]然而,村级组织完成由乡镇政府下发的一些行政事务似乎成为了一种惯例,既没有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对村民委员会更是一种非法干预。同时,乡镇政府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和市场价值规律,漠视市场经济运作的方式,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非法干涉农民及其它市场经济主体意愿。
3.管理缺位
管理缺位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事务管理上的“不作为”。国家在广大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发展到今天,土地承包问题越来越复杂;在土地承包权的问题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这与大多数乡镇没有落实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中国的村务财政存在着许多漏洞,对其管理更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态度。
三、提高公务员法律素质的对策选择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务员的任何行为都应在行政职权范围内实施,使用正确的法律尽量做到客观适度。我们讲究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各种执法活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化法律知识学习
作为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公务员在制度约束下依法办事,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并走向良性运作的基本保证。“我们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要通过经常的、制度化的培训考试等方法使公务员真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4]为此,公务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建“法制型机关”
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各级行政机关应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条件。公务员必须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树立行政执法队伍良好的形象,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公务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是对公务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务员依法完成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
在法治政府建设的构建过程中,公务员法律素质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务员树立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和公开制约权力的法律责任意识,目的是为我国建立合法有序的社会秩序提供必要条件,也是为法治政府的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效促进法治政府和公务员法律素质的和谐统一并相互促进。
[1] 马怀德.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宏伟的目标[N].法制日报,2004-5-10.
[2] 郭小聪.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曾伟,罗辉.地方政府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武志忠.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N].法制日报,2005-1-16.
[5] 徐漫.公务员知识法规必备手册[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
[6] 试论提高公务员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法律意识[EB/OL].
篇7
关键词:公务员素质 问题 途径
公务员是代表国家或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了使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为人民谋利益,我国公务员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只有加强公务员的素质,公务员才能面对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才能面对国际国内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也只有加强公务员的素质,国家政权才能稳固,党和政府的威望才能提高。目前,我国公务员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国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具备开拓创新素质精神的公务员队伍。
一、我国公务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公务员队伍学历水平偏低
学历水平是公务员整体素质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显示,相对于外国公务员来说,我国公务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很少,而中专及中专以下与后学历所占比例却相对很高,再加上一些人为安置调入和一些政策性安置,使公务员学历层次低和素质不高的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改观。虽然学历低并不等同于能力低,但是能力低的公务员绝大多数是学历低的公务员。
(二)公务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公务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行政职业能力,精通行政职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行政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由于并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是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进入的,因此缺乏真正系统地学习过有关行政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而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不懂得科学决策,使得盲目决策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而公务员队伍中即使受过行政管理教育的人接受的也多是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行政管理知识还是很欠缺的。有的公务员对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一窍不通,日常办公不能正常进行。公务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很难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淡薄
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淡薄,没有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注重自己的功绩和职位,而不顾人民的疾苦,甚至有的公务员、,最终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虽然这些现象只存在于个别公务员身上,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恶劣的,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四)公务员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公务员所掌握的很多理论知识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没有联系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很多“惠民”政策很难做到有效落实,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国很多有关行政管理的知识只是在大学、研究院等场所得到学者们的极力赞赏和推崇,而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的行政思维水平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模式上,热衷于经验主义,而不注重理论的创新。
二、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在新世纪,面对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积极寻求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后盾。
(一)选拔高素质公务员
采取灵活的方式选拔公务员,扩大公务员录用的范围,为普通公民提供参加公务员竞争的机会。避免通过不正当关系将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员安排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提高本科及本科以上公务员的比例,优化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只有拥有较高的素质才能拥有高的能力,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二)加强公务员培训力度
培训是公务员职业开发机制的核心,是更新公务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务员水平与技能,优化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手段。培训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时展的特点,加大公务员培训的力度。我国新时期公务员培训工作要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公务员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府应加大公务员培训的投入,把公务员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公务员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公务员培训激励机制,将公务员的培训与任用结合起来,从而加强公务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培训不应该只采取授课式的方式进行,而应采取多种灵活和易于公务员接受的方式。培训还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水平的公务员采取不同的方式,让每一位公务员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真正的增强。
(三)强化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公务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国公务员应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树立法治理念、服务理念、责任理念、诚信理念和创新理念等与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的新理念。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努力做到使人民满意。树立廉洁自律、勤政敬业的思想意识,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摈弃官本位的意识,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履行分内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公务员必须恪守公众及公众利益为本的观念,在了解公众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适当的优质服务,为公众办实事、排忧解难。
(四)不断提高公务员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面的国内外分外复杂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公务员应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肩负起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任,适应制度创新,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原有的行政理论和方法只是适用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环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历史的产物。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界的各种行政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公共管理的新理念。不同地区应经常进行交流,分享自己治理的经验方法,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全国各个地区都能得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五)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
大量实践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很容易滋生腐败,我国的公务员受雇于国家,享有一定的权利,应依法履行公职。如果对权力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就会滋生的腐败现象。建立对公务员的监督机制,使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推行和规范政务公开,把公务员办理政务的依据、条件、程序、结果对外公开,使全过程直接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公务员的工作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自然会增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减少、权钱交易事件的发生。然而,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只有当人民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的监督公务员的工作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规范公务员行为。要实现对公务员的有效监督还应该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就是通过设定否定的评级系统来强化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控制公务员的消极行为和违法行为。监督机制应明确规定公务员违规之后的惩罚措施,并且这种惩罚应该适当的严厉,起到其应有的震慑效果,从而引导公务员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六)完善公务员的法律法规
法治作为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的治国原则,是现代公务员管理遵循的目标与发展的制度支柱。完善的法律能够规范政府公务员的人事行政能力,保证人事行政的良好秩序,开辟公务员系统良性发展的渠道,减少人事行政中的失误和偏差。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要建设公务员队伍、完善公务员制度就必须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已有的公务员相关法规制度,弥补原有法律的不足。在对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员法规体系。逐步出台有关单项法规,如关于公务员纪律、聘任、退休、监督等方面的法规,使公务员制度的运作真正在法律精神的指引下发挥应有的能量。
总之,公务员素质是我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更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来适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时展的需要。公务员也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在言行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合格公务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法根:国家公务员制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王劭瑾: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务员素质的提高【J】,传承,2009年
[3] 余丽华:论提高公务员素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
篇8
1.培养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通过入职前培训、党校培训、事业单位培训、成人教育机构培训等几个部分组成,培训途径较多,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没有对人才进行科学调配,也没有针对岗位和人才技能进行培训,没有为公务员长远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导致培训效果不显著,没有实质性提升。
2.工作与培训存在时间冲突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人员日常工作繁忙,且每个人负责的工作有所不同,一旦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就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与培训的矛盾一直是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当前公务员培训体系尚未完善,盲目开展培训活动反而会影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正常工作。
3.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培训工作持续开展,但相关的培训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更不具备远程互联网设备等,特别是一些西部偏远地区,依然采用黑板、粉笔教学,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无法与新时代的工程行政管理工作相适应。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公务员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培训效果不突出。
4.培训内容无法紧跟时代节奏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每年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并且有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观念不断推出,使得培训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务员培训还沿袭六七年前的内容,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严重不符,没有将新的法律法规、专利成果、工作经验加入到培训内容中,无法实现教育目的。
二、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才培训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为了能体现出培训对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性,首先必须为公务员队伍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具备终身学习的基本观念。当前,社会正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并有了多种知识传播渠道,能为人们输送全世界最新的知识。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公务员的岗位内容和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公务员应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使自己具备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2.不断更新培训内容
我国公务员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国家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增添新的培训内容,使其符合行政单位的工作需求。我国公务员培训也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培训经验,了解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工作,关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变化,并对市场环境进行评估,了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培训内容。在课程上,应抛弃传统公务员培训“一锅端”现象,撤销与日常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加入与市场经济知识、公共行政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课程,使公务员的业务水平更加精且深。如果公务员想扩宽自己的其他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选修课程,公务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自行选择,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健全激励体系
很多公务员并不重视培训,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部分都是采用内部晋升的方法,并不是经过培训的人员就会成为储备干部,职位的晋升和工资的涨幅很多都是由工作表现、机关内部关系所决定,单纯的培训不能解决晋升问题。因此,在基层行政管理机关,应将培训成绩纳入晋升制度,作为人才的评判依据,使公务员具备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将培训教育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为提高公务员培训的质量,还要加强公务员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增大培训投入,保证公务员培训的经费来源,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统一规划、设置以行政学院为主体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网络,并根据公务员培训的要求,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和资格审查,只有那些符合要求和条件的机构,才能承担公务员的培训任务,确保公务员培训的权威性。
三、结语
篇9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5、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6、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7、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篇10
目前我国的分配秩序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配依据“乱”,既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因为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存在。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设想时提出的按劳分配是隐含有条件的:一是社会条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经济条件,即商品经济消失,全社会实行计划经济;三是技术条件,所有的劳动都可以用同一的标准即劳动时间来衡量,并精确地计算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四是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可以无偿使用。而当前这些条件是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因此按劳分配是难以实现的。不是按劳分配,是不是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呢?也不完全是。因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是具有充分、公平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只有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才能形成合理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市场只能产生扭曲的价格。目前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一般的劳动力市场竞争过度,劳动力的使用者与劳动力处于不对等的谈判地位上,导致普通劳动力价格过低;企业家市场还未形成,定价机制不合理;土地市场不规范,内部交易仍然存在导致土地价格不合理;资本市场残缺不全,资本利息率实质上处于双轨制,一方面国有银行基本实行的是同一利率,另一方面,地下融资规模庞大,利率差别极大。总之,按劳分配的条件未达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前提不完全具备,结果导致我国目前的分配依据缺乏。
二是政府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乱”。一方面,从全国来看,不同地区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收入差别过大。如同是处级干部,在东部地区一年可以收入10多万元,在西部地区只能收入1万多元。从同一地区内部来看,不同部门的公务员收入差距也非常大,一些所谓的有“油水”的部门比清水衙门收入要高得多。另一方面,工资外收入不规范。最近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以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收入规范化程度提高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区奖金津贴名目繁多如季度奖、年终奖、业绩奖以及各种过节费仍然保留,有的地区实行了车改,有的地区没有实行;有的地区以经济适用房的形式解决公务员的住房,有的地区以货币形式给予补贴,差别很大。
三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乱。我国事业单位千差万别,收入分配状况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全额拨款,有的是差额拨款,有的是自收自支。有些单位既享受全额拨款,又利用自身条件搞创收,为职工滥发奖金福利;一手拿政府补贴,一手得市场好处。其结果是不同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大相径庭。
四是国有企业内部分配秩序混乱。同为国有企业,竞争性越充分,则收入越低,垄断程度越高往往收入越高,职工收入与贡献相关性小而与其所在行业是否具有竞争性相关性大;同为国有企业经营者,资产规模、企业利润等大体相同,但收入差别巨大,有的年薪数百万元,有的年薪几十万元,还有的年薪只有十几万元,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职务消费不规范,没有约束,同为国有企业的员工,付出同样的劳动,如果是合同工,则工资高,福利待遇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如果是农民工或其他属于“临时工”性质,则工资低、没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只因身份不同产生了巨大收入差距。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政策选择
第一,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规范分配秩序的基础。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所谓统一就是有统一的市场规则,不能因人因事设立不同的规则;所谓开放就是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乃至与世界市场之间能够自由流动;所谓竞争就是单个供给者的供给量或需求者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影响到价格水平,所谓有序就是市场主体能够严格遵守市场规则。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尽完善,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市场残缺不全,特别是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企业家市场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市场失信问题严重;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过度干预或放任市场同时存在。正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进一步形成了分配秩序的混乱,生产要素无法按照贡献参与收益分配。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市场规则,所有的生产要素主体都能够依据规则进入市场;同时要降低市场门槛,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要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二,进一步改革公务员收入分配体制。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从目前全国的情况来看,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基本上是规范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部门之间相同级别的公务员基本工资是相等的,问题出在工资外收入差距过大。未来的目标是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部门相同职务级别的公务员除了有地区价格差异之外,工资外收入应该是相同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如果把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完全统一到不发达地区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发达地区公务员的收入就会远远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严重影响发达地区公务员的积极性。因此只能将不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统一到发达地区公务员收入水平上。那么是否会因此加重财政负担,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单纯从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来看,欠发达地区公务员收入水平提高肯定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但因为收入规范之后,相反可以节约财政。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一是要严格核定发达地区公务员工资外收入项目和水平,取消不合理的奖金和津贴,制定全国统一的奖金津贴标准;二是要确定全国不同地区物价水平,设立综合物价系数,根据物价系数给予物价补贴;三是要规范职务消费。职务消费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是无限制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基本前提是职务消费要公开透明,因为职务消费用的是纳税人的钱,需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每年因规范职务消费可能因此而节约数千亿元,完全可以弥补中西部地区公务员收入提高而增加的支出。
第三,规范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极其复杂,要解决其收入问题,必须先改革事业单位,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属性。对于执行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重新划归政府机构,按照公务员来进行管理;对于完全按市场化运作,不履行政府职能的要彻底与政府脱钩,让其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对于有一定能力创收又具有公益性质的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职工的收入按照公务员管理。
第四,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一是对于不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鼓励民营经济和外资进入国家法律和法规未禁入的行业,消除垄断利润;二是即使需要保留国家垄断的行业,政府也应制定收入分配指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