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经济形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篇1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速,从1978年至2012年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接近了10%。1978年,我国的GDP总量位居全球第10,而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2%增至目前的10%以上。我国目前已经由改革之初的低收入国家变为了中等偏上的收入国家。近几年来,我国对经济体制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12年GDP总额超过5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人均GDP达到了6000美元。2013年,我国经济的预定增长目标为7.5%,截止第一季度,国内的GDP总额为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式分析

从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201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其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内外风险。

(一)GDP增长速度放缓

2013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会受到投资高低的影响。尽管消费需求将继续不足,而且会在短期内受到继续下调的压力,但是也会手动相应政策的有利支持。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点由投资转向消费与就业,鼓励消费者进行消费。两者相抵,2013年的消费水平会保持与前几年的增长水平持平。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目前还较为低迷和紊乱,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出口经济将继续走低。

(二)房市在此调整,房地产泡沫逐渐终结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是靠过剩的流动性及房价的大涨带来的刺激。流动性过剩是由于政策的过于宽松以及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大量储蓄有关。从数据上来看,2012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放松过度,应该加以纠正。房地产泡沫之所以越吹越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价的不断上涨可以弥补购买力的缺口,并促使投资需求不断扩大。2013年下半年房价将重新调整,逐步进入熊市,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的进一步下行。

篇2

国内外投行发展现状

由于中国依然实行银行、证券分业经营,为了确保对比口径统一,本文将国际独立投行作为研究对象。所谓独立投行是指该机构的主营业务是投资银行和经纪业务,这是相对于那些既从事银行业务又从事证券业务的全能型投行而言的。本文根据GICS(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国际行业划分标准)选取相对应的“投资银行及经纪”类别下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仅选取“投资银行及经纪”类的不足在于,该项下不包括经营证券业务但主营业务是银行业的混业金融集团,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洲银行等,这些企业都从事证券业务,而且实力很强。但由于这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银行业务(GICS的银行类),公开的年报和财务数据也未将它们的证券业务同银行业务隔离,因此无法获得其证券业务的详细经营数据,我们姑且专注于独立投行。

在投资银行与经纪类上市公司中,2014年高盛集团以净利润84.77亿美元居首,收入400.85亿美元,总资产8562.4亿美元。中国上市公司里排名最高的是中信证券,净利润18.4亿美元排名第4位,比2013年上升了3位(如表1所示)。

分地区来看,与美国相比,国内投行在净利润排名前30强中,数量多而实力不强(如表2所示)。中国券商在30强中占有14席(2013年占8席),但从利润角度看,美国投行的总利润占到前30强的49%(比2013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中国只占到28%(比2013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加上在香港台湾的中资上市券商,中国券商前30强的净利润比重超过30%。国内券商利润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最近一年A股市场的火爆行情。

国内投行发展差距与原因

证券化率较低

中国资本市场整体直接融资比重多年提升不显著,证券化率在低位徘徊。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的直接融资股票市值加上债券额相当于整个金融资产总额的43%。同期,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其直接融资存量占比高达86%。与中国同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2012年直接融资存量占比分别达到69.2%和74.4%。同是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也分别达到70%和69%。

从中国证券化率数据看,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的资产化率为42.53%,同期,发达资本市场的证券化率,美国为114.92%,日本为61.99%,韩国为96.54%,德国为43.38%,英国为122.65%,法国为69.83%(如图2所示)。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直接融资比重和证券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与中国券商数量多实力不强高度相关。

场外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衍生产品市场不发达,场外市场刚起步。从融资方式看,中国证券市场仍以股票融资、债券发行为主,衍生品市场并不发达,交易品种有限,缺乏股票期权、汇率期货等基础交易品种。截至2014年年末,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为37万亿元,债券市场的总市值为29万亿元,衍生品市场的总市值则相对很小,甚至很难找到其市值统计数据。而从美国的资本市场存量价值看,2010年股票市场仅占8%,债券市场占比约为12%,衍生品存量价值占比达到80%左右,尤其是场外市场的衍生品交易规模巨大。

中国资本市场交易体系层次单一,场外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依然在中国股票市场占主导地位,新三板、全国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不久,场外市场不活跃。相比之下,2014年4月,美国约有40%的股票交易在场外市场成交,场外衍生品交易金额占比达到90%以上。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通常呈稳固的金字塔状,其股票发行机制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成熟的退出机制保证着上市公司的质量、投资者的利益和证券公司的市场化运行(如表3所示)。

国内资本市场层次单一的原因,更多源于发展历史短和制度不健全两个方面,并非券商自身短期可以改变。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晚,沪深交易所1990年前后才成立,纽交所则在1792年已具雏形。中国的场外市场2012年才开始成立,市场规模极其有限,而美国的场外市场交易规模巨大、投资品种齐全且衍生品种类繁多,其普遍采用做市商制度,这也对券商的资产和负债两端产生积极影响。

资产规模较小

中国券商资产规模难与银行匹敌,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168万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超过10万亿元,而证券业资产总额为4万亿元,仅为银行业的2.38%,相当于一家中型银行的水平。截至2014年年末,净利润30强的中国券商中,中信证券总资产0.48万亿元,银河证券总资产0.18万亿元,而工建农中四大行每家总资产都在10万亿元以上(如图3所示)。相比之下,美国投行、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的6家机构中,作为独立投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接近1万亿美元,而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其总资产也不到2.6万亿美元(如图4所示)。

杠杆率相对较低

中国券商杠杆率相对国际投行较低。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末,国内证券行业总资产约为20800亿元,净资产7538.55亿元,行业杠杆率2.76倍。以2010年美国证券行业为例,当年其证券行业总资产为4.64万亿美元,净资产0.221万亿美元,杠杆率是21倍。国际投行的杠杆率和负债经营能力远高于国内券商,这背后是业务开展、制度、历史、风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而2014年全球净利润排名前7的投行,其杠杆率多在10倍以上(如图5所示)。

中国券商资产和杠杆相对国际投行较低的原因在于没有被动负债。主动负债的融资渠道通常包括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以及证券回购和融出等,混业投行还可能有部分储蓄存款等。除了混业经营投行的存储业务外,中国券商目前也都已开展上述业务。但国际投行还有很大份额的被动负债,主要是由投行对经纪人、交易商、清算机构和客户的应付款项,以及应付未付金融工具和其他负债构成,国内券商没有这些业务,融资方式有限。

以高盛(杠杆率10.3倍)为例,其2014年被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高达47%(如表4所示)。在资金运用途径方面,高盛八千多亿美元的总资产中,用于做市交易(41%)和客户融资(25%)的资产合计高达66%,显著高于国内证券公司。表5列示了高盛不同类型资产的用途和所占总资产的比重。

高盛的被动负债和资产配置大部分都和做市业务有关,中国券商目前做市收入有限。因为目前中国交易所的交易制度是,基于标准化产品或合约的公开竞价形式确定价格,股票市场完全不存在做市商,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主要是商业银行(目前在债市上券商难与商业银行竞争)。做市商制度更具市场效率,有助于保持证券价格平稳,这实际是赋予券商更多自。新三板快速发展,由券商作为主体的做市业务从无到有,2015年6月,国内做市商制度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试行)》出台,为开展做市商交易制度确立了操作指引,未来,国内券商的负债融资渠道和资金运用投向有望继续增加。

收入结构同质化

中国券商收入结构同质化,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且国内券商对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依赖度高。2014年,中国证券行业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收入比重达40%,多数券商收入结构雷同。而国际投行的收入结构则更加多元化,“大而强”的全能投行和“小而精”的精品投行各有特点。例如,高盛的自营业务一直很突出(2014年占收入的43%);摩根士丹利则均衡发展,各项业务比重差异不大;嘉信理财则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特别突出。经纪业务特别突出的瑞杰金融(2014年经纪佣金占收入的66%),比国内整个证券业的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还要高很多(如图6所示)。

篇3

【关键词】 心喘胶囊;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犬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Xinchuan capsules on the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neuroendocrine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The heart failure animal model was built up using dogs by intravenous pumping of sodium pentobarbital. Water extract of Xinchuan capsules was given through duodenum. Indicators relating to the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neuroendocrine changes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Results Xinchuan capsule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ensity of beta receptors of failure myocardial cells and lower the level of plasma norepinephrine and epinephrine, and remarkbly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plasma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This played the similar role as the positive control drug metoprolol plus captopril. Conclusion Xinchuan capsules hav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neuroendocrine with heart failure. TCM treatment for heart failure should not only target the functional disorder of the heart domin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vessels, but also the functional disorder of the heart stores the spirit, that is uneasy mental state.

Key words:Xinchuan capsules;heart failure;neuroendocrine;dog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而危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心力衰竭已不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重要的是多种神经体液因子的参与,从而促使心衰持续发展。心力衰竭时,作为代偿机制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常有过度,反而对心血管系统有害。为此,笔者进行心喘胶囊水提取液对犬实验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调节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体重(14.81±2.45)kg,雌雄兼用,北京实验动物养殖调剂中心,合格证号:京幼管犬字(96)第030号。

1.2 药物

心喘胶囊水提取液,l g原药材/mL,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制剂研究室提供;美托洛尔,25 mg/片,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卡托普利片,25 mg/片,常州制药厂生产;戊巴比妥钠,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肝素钠注射液,12 500 U/支,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

实验动物经戊巴比妥钠(30 mg/kg)静脉麻醉,气管插管,连接电动人工呼吸机;分离右侧股静脉,连接恒速蠕动泵,以备输入戊巴比妥钠;分离右侧股动脉插管,测量动脉血压(BP);左侧第4肋间开胸,暴露心脏,剪开心包,做心包床;分离主动脉,测量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尖部插管,测定左室内压峰值(LV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变化速率最大值(dp/dtmax);记录标准Ⅱ导心电图(ECG),根据心电图R波峰判断心室开始收缩的起点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R-dp/dtmax);测定心率(HR)并描记变化曲线;在左心室表面纵向放置心肌张力换能器测量左室心肌收缩力(LVMCF)。上述各项指标同步记录于多道生理记录仪。

施腹部手术,十二指肠插管,以备给予所试药物。静脉推注肝素注射液(125 U/kg)进行肝素化,30 min后,记录各项指标, 作为心衰前基础值。经蠕动泵恒速输入2%戊巴比妥钠,造成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记录各项心衰后指标(药前值)。经十二指肠给入所试药物。分别于造模前、给药前以及给药后60、120、180 min抽血,放低温离心机离心10 min后,取血浆置入-20 ℃冰箱保存备检。180 min后处死动物并立即取出犬左心室心肌组织一块,用纱布包裹后放置于95%O2+5%CO2饱和的冷Krebs液中备用。

2.2 分组及给药

将20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给生理盐水3 mL/kg;心喘胶囊小剂量组给2 g原药材/kg;心喘胶囊大剂量组给4 g原药材/kg;阳性对照组给倍他乐克0.2 mg/kg,加开博通2.8 mg/kg。上述实验药物均在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等体积(3 mL/kg),经十二指肠给药。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测定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将犬左心室心肌组织在20 mL含NaCl 154 mmol/L的20 mmol/L磷酸钠盐缓冲液(PBS)中制备匀浆,经过滤,离心处理后制成粗制细胞膜标本,保存于冰浴中备用。膜标本分别用PE 10 μmol/L,

PE+5-MU 1 mmol/L温育l0 min,或CEC 20 mmol/L预处理后加PE温育10 min,然后做125I吲哚洛尔(pindolol,Pin)的结合饱和实验,125I Pin浓度范围为20~590 pmol/L,经Scatchard分析,求出配体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Bmax)[1]。

2.3.2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

2.3.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测定

按马尿酰甘氨酰甘氮酸合成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2]。

2.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x±s表示,以t检验判断其显著性。

3 结果

3.1 犬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戊巴比妥钠造成犬实验性心力衰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20只犬实验结果统计显示:LVP由(115.43±25.10)mm Hg降至(48.00±11.80)mm Hg,下降(58.04±12.37)%;dp/dtmax由(2 938.1±898.6)mm Hg/s降至(750.0±200.0)mm Hg/s,下降(73.11±9.17)%;BP由(128.38±25.48)mm Hg降至(56.19±19.36)mm Hg,下降(54.90±16.41)%;LVEDP由(10.19±2.71)mm Hg升至(15.34±3.27)mm Hg,上升(54.55±27.04)%;R-dp/dtmax由(72.00±9.38)ms增至(83.62±9.37)ms,增加(17.06±12.33)%;HR由(171.29±24.11)次/min减慢至(127.81±17.80)次/min,减慢(24.54±11.50)%;CO由(1.47±0.50)L/min下降至(0.83±0.38)L/min,下降(43.48±22.15)%;LVMCF由(16.59±2.00)mm减至(10.32±2.66)mm,下降(37.66±14.99)%。

结果表明,静脉恒速输入一定浓度戊巴比妥钠,麻醉犬出现典型的心力衰竭,持续时间达3 h以上。

3.2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的影响

(见表1)表1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的影响(略)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3.3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见表2)表2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血浆NE的影响(略)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3.4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血浆肾上腺素的影响

(见表3)表3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血浆E的影响(略)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3.5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的影响

(见表4)表4 心喘胶囊水提液对犬血浆ACE活性的影响(略)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乃本虚标实之证,心气心阳亏虚是其病理基础。由于心气虚,心阳不振,鼓动力减弱,影响血脉运行,久之则致血瘀水停而产生。因而,目前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范围,这与西医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治疗原则相似。但是,中医认为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2个:一是“心主血脉”,一是“心藏神”,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功能失调时也相互影响。

心喘胶囊系以本院已故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的经验方“人参三七琥珀末”为基础,结合本院老中医李春生教授的临床体会研制而成,具有益气活血、宁心安神之功效,临床长期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满意。本实验表明,心喘胶囊具有明显提高犬心力衰竭模型中衰竭心脏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降低血浆NE、E水平的作用;心喘胶囊还具有明显降低血浆ACE活性的作用,与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博通作用相似。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可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NE增多,同时,可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促进NE、E的合成与释放。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一方面可引起心肌细胞β受体下调,另一方面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而RAAS激活后,血管紧张素Ⅰ在ACE转换酶的活化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刺激醛固酮分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NE等均为心室重塑的促进因子,心室重塑是导致心力衰竭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心喘胶囊对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具有调节作用。据此也提出宁心安神法应列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法则。

参考文献

[1] 张幼怡.大鼠α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影响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心肌正性变力效应的途径[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5,9(4):258-261.

篇4

一方面,自2008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单纯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趋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发展已进入必须加快实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国家紧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这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提出了许多的挑战,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本次危机正在随着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经济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未来一段时间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金融、产业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挑战,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发展,如何为中国经济转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我想讲三个方面的想法和建议,与大家共同商讨。

1转型期必须树立国际战略眼光,加快实现国际化发展。

西方经济的停滞和衰落就是我们的发展机遇。本次危机使西方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内,遏制中国发展的能力已大大下降,这种特殊的历史机遇,可遇不可求,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加快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尤其是当前,面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的海外市场受危机影响,应该抓住机会,这是具有战略性的海外投资和收购,为中国经济建设发挥开源的作用。

2转型期必须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对企业来讲,不论是当前国内经济调整发生着转变,还是当前国际尚不明确的经济复苏形势都不可避免的为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对此,我们既不能畏惧风险,也不能盲目乐观忽视风险。要加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做好前期的调研,建立海外经营和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

3转型期必须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变,提高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这方面,关键是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尤其是高科技行业,要加大投入。

篇5

赛迪智库了《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半年形势分析与下半年走势判断》,内容涵盖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智能终端、光伏、锂离子电池、云计算、工业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放缓,产品增速分化明显;主要行业增速下滑,光伏LED领域表现良好;进出口形势严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投资持续处于低位态势,但增速有所回升;行业效益维持较低水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总体来看,产业告别高速增长时代,发展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元器件领域与国际先进工艺差距拉大趋势显现,二是集成电路行业进出口显示异常状况,三是新的产业增长点尚未确立,四是国际市场出口管制再次抬头。

展望下半年,赛迪智库认为国内经济形势有望回升,产业整体环境好于上半年;企业并购愈发活跃,跨界竞争日趋激烈;两化融合步伐加速,机器人、互联网技术重要性提升。

篇6

关键词:对外贸易 因果关系 增长形式 参考模型

根据当前经济的增长形势分析,我国每年的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以相关系数的比例增长,每年交易总额增长到0.3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我国在贸易经济形势中,没有正确分析进出口量与经济增长趋势发展关系,使得在后期发展后期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导致国内GDP的百分点严重下滑。现如今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采用协整检验的测试论证以及在Granger的应用算法对等分析验证,在经济分析研究中出现制约性经济因素,出口量便会增加,但会导致国内进口量的减少,使得国内总需求形式出于被动状态,贸易增长出现下滑趋势。通过采用协整检验测试论证组建样本的数据参考模型,对进口量与出口量的动态参数做出递推关系调整,分析LGDP经济参考细数等对口贸易的净产值做出分析归纳调整。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两者主要受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限制。对于不同的立场,两者在带动经济形式之间存有必然联系。假设只考虑进口贸易,主要受经济外部因素的影响,带动其他产业链的增加,但会消耗大量的经济费用,并且后期的投产效益也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动也有所浮动,通常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只考虑出口贸易,不考虑进口贸易,其主要受内部因素的影响控制,出口是带动国内产业经济的增长,拉动各个行业对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促进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属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会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在外部经济因素受诸多因素的考虑,在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形式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进口贸易的对等之处便是价格与质量方面的差异性,两者作为主参考性依据。根据近几年国内贸易的进口量约占总进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主要是因为国内对原材料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国内原材料出现紧缺的现象,对进口贸易限额的增加,带动了国外产值效益的增加。刺激了国内市场经济的消费,原料的进购使得国内市场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带动意义,增加了国内人口的就业率,为更多人群提供就业的岗位。在近几年国内在进购原材料加工生产过程中,人口的就业率比以往提高近20%左右。但也具有一定的弊端,过分依赖原材料的进口,对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浮动趋势,当材料的价格超过实际物品效益的价值。便会对国内经济效益产值产生一定的威胁,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内在因素。

在内部经济因素增长形势下,出口贸易与其他经济形势进行比较分析,利用丰富的原材料以及低廉的劳动力造作具有实际的经济效益产值。这种形式的兴起促进了外企对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内企业快速的进步。进口贸易的外在形式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产品的实际加工,然后将产品向外进行销售,带动外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增长形势下也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出口贸易虽然是针对国外市场经济的拓展,但是容易引起产品过剩的现象,使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低于国外。并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技术要求工艺较高,对残有次品的挑剔性较大,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但在国外相比不具有相同的经济效益。

二、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以直线形式向上增长。其中包括纺织业、重工业、矿产资源以及其他新型能源,我国在每年出口粮食占全世界总粮食出口的20%,针对出口的国家主要是非洲、印度、朝鲜等一些中等国家。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并且我国也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三农政策。但是在出口贸易增长形势良好的一面,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客观隐患,每年我国每年的一次性能源的出口总额占到总出口贸易的30%,但是根据其他国家出口贸易总额相比,一次性能源占有的比例不足10%,重视一次性能源的使用范围,但是国内一次能源的使用程度大大小于出口量,造成国内一次性能源的减少,其他非相关性的出口贸易也随之减少。根据近几年国内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煤炭、钢铁、粮食产业出口贸易的总额远远超过其他贸易的出口量,表2―1为近几年我国出口贸易占有的总额比例关系,使得在经济形式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一些非产值的下降。在进口贸易方面主要采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做成生产加工场地,然后打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但是进口贸易也对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带动意义,缩短与其他国家科技文化的差异。

三、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国内出口总产值比进口总产值的作用大。在函数数列变化曲线形式上采用多种对等关系,详细分析了经济增长变化趋势,对我国今后对外贸易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钢.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与体制机制创新[J].国际贸易;2010年03期

篇7

0引言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形势风云变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我国经济在机遇和挑战中艰难前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也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也对国际金融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是一门变化着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国际金融课程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相关实际案例操作和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等涉及很少,尤其是对社会经济相关形势的具体分析都很少涉及,造成学生只懂理论,却不懂得运用的局面。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也因此推动了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改革。现代社会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金融课程不再只是建立在高高在上的理论之上,而应该将其深入到细微的经济生活中,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金融工作中的理论运用能力,普及国际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1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改革的意义

1.1提高学生内涵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金融知识内涵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成为当下社会急需解决的现象,而造成部分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解决就业难问题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优秀金融人才,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准确了解如何进行实务操作,了解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帮助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国际金融知识水平,辅助解决。

1.2有利于发展优秀人才

有利于国际金融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很大的危机,这种情况下,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当下经济环境的国际金融企业人才,帮助企业应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挑战。国际金融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金融行业人才,在向社会源源不断输送更加优秀的新鲜血液时,也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利于国际金融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贡献。

2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现状势

2.1教学模式单一

国际金融教学思想意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教学模式也以课上课下的理论分析教学为主,教师为主体主导着整个教学的进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兴趣程度不断提升,然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成为影响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果。

2.2缺少优秀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师队伍

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的理解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讲解,而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就有机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经济情况结合起来,就是在考察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虽然目前我国优秀的金融教师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重点学校,而一些非重点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关课程,却没有相配套的教师资源。由于优质的教师资源没能实现共享,不仅不利于非重点学校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的成长,而且由于优秀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而也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

3金融课程改革途径

3.1教学目标的改革

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金融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际金融方面表现得更为紧迫。为培养相关人才,国际金融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教学的目?擞Ω么优嘌?理论人才转移到培养实干人才,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教育,不断修正教学目标,为培养出更多的有时代特色,既懂得理论知识,又精通实务操作,了解过金融相关法律规则的高质量国际金融人才而努力。

3.2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法

国际金融课程教材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确定下来,虽然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都会被排除在课本之外,而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某个理论知识,又不至于造成闭门造车的局面,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金融学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升。首先,案例教学应该贯穿金融教学的始终,从上课导入课程主要内容开始,到中间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最终对理论知识的总结,要让学生养成带着案例学习金融理论知识的习惯。这种做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有利于课程向着需要的目标方向迈出。

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 全球宏观 经济形势分析

一、全球宏观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较上年显著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报告中显示美国2012年经济增速仅为1.8%,欧元区为1.1%,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2%。整体上看全球经济宏观形势仍然处于疲软状态,尤其是两大发达经济体,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受两大经济体危机的冲击不是很大。

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从2007年至2011年通货膨胀率依次为0.1%、1.6%、1.5%、3.0%;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依次为2%、0.3%、1.7%、2.8%;新经济体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依次为7.6%、6.2%、7.4%、6.1%,由数字可知,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水平呈现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仍旧整体高于发达国家,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带来的新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各国物价平均水平上涨,企业成本趋高,人均购买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大宗商品价格

国际大宗商品通常划分为能源、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和贵金属四大类。能源类大宗商品主要有原油、煤炭等,基础原材料主要有矿石、一般金属等,大宗农产品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等;贵金属主要有金、银等。以其中最要的石油为例,2008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从虚拟的金融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遭受打击。各行工厂都没资金继续运作机器生产了,因此对原油的需求量自然大量减少,国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油价因此出现一波持续下跌行情。2009年实施刺激经济,受世界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加、全球流动性过剩、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影响,2009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原油价格强劲反弹,2010年全面走强。2011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各个国家普遍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原油价格一度持续攀升,之后又高位波动持续到现在。估计2013年~2014年大致在100~110美元之间,油价不光是一个经济产品,也是一个政治产品,取决于很多因素。

三、全球失业水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各国的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更多企业陷入不景气,最终呈现出失业水平继续升高的恶性循环,从的《世界经济展望》可以得知从2007年~2011年全球平均失业率依次为5.9、6.1、6.6、6.5、6.1;欧元区的平均失业率依次为7.2、8.0、10.9、10.1、10.3;同时美国的平均失业率为4.6、5.8、9.5、10.1、9.1。因此2009年各国失业率是近年来几乎最高点。2010年随着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宽松的经济政策,政府加大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才得以有所下降,2011年在全经济正温和复苏之下欧元区引发了债务危机,随后美国也出现了债务危机,相比2007年发达国家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在这短短五年内的两次危机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虽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相对而言不是很严重,相反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时间里,如何破解就业困局成为各国下一阶段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关键所在。

四、全球金融市场

2011年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2011年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抛盘,8月前两周,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截至9月15日,与年初相比,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法国CAC股指下跌22%,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股市的大幅缩水,那么资金都流向了哪里?观察近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发现:9初金价攀升至每盎司1895美元的纪录高点,由此可见其中一些资金纷纷涌入了黄金寻求避险,说明投资者们的信心不足,对市场前景不乐观。

五、全球宏观政策

总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0.5%的纪录低位,同时将定量宽松计划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去年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目前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六、结论

篇9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运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3-0034-05

2012年同2011年相比,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各类风险明显增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国际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2011年虽然经历了一些波动,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增长1.8%,较2010年第三、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率指标表现良好,利润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了9.8%,接近历史峰值,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重新加速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两大主要经济体增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8%和2.2%,表明欧债危机的心理影响要大于对实质经济增长的影响。日本受强震影响,第一季度经济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3.5%,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下半年有望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新兴经济体继续复苏,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同比增长分别为7.8%、4.2%、4.1%、4.0%、6.2%和7.2%,增速较2010年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复苏势头依然比较平稳。[1]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这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同时,其复苏的基础却很脆弱,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之路仍然崎岖,我国财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一是发达国家财政风险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普遍大幅度增加,财政风险不断上升,不仅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影响,而且将对经济的持续复苏构成制约。二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近一个时期,新兴经济体虽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货币紧缩政策等,但通货膨胀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目前,国际资本仍然在不断流入新兴经济体,导致这些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日益加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宏观紧缩过度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依然较大。世界经济复苏以来,在需求增加、美元持续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持续震荡攀升态势。虽然市场普遍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但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趋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四是全球货币政策的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在发达国家财政风险加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面临较大波动风险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又面临通胀上升压力的形势下,各国货币政策操作难度日益加大,处于两难境地,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存在明显不确定性。这势必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预期。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复苏态势,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私人需求有望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全年经济增速将比2011年有所放缓。2012年1月17日,世界银行的最新《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调低了2012年的增长率预测,对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2011年6月份的3.6%调低至2.5%和3.1%,把对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分别从2011年6月份的6.2%和2.7%调低至5.4%和1.4%。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与世界贸易已大幅减速,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近日,联合国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也指出,世界经济在又一次大衰退的边缘摇摆,总产出的增长在2011年已经大幅减慢,预计2012年和2013年增长乏力。世界总产出的增长在2012年预计为2.6%,2013年为3.2%。

二、国内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运行渐趋平稳,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具有“两面”或“双向”特征,即有利条件和突出矛盾并存,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一)我国经济在有序回落中平稳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通胀压力依然比较严峻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从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率来看,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尚处在略高于10%的位势,而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则分别下降到9%和6.8%,到2009年第一季度更下降到6.2%的谷底;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扭转了下滑趋势,并逐季回升。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11.9%的高位,之后开始持续回落,下降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9.6%以后趋于平稳,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一、二、三、四季度的增速分别为9.8%、9.7%、9.5%、9.1%和8.9%,经济增长在有序回落中趋于平稳(详见图1)。[2]

第一,从供给面来看,工农业发展情况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较2011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了13.9%(详见图2)。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7 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 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详见图3)。其中,夏粮产量12 627万吨,增长2.5%;早稻产量3 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 218万吨,增长5.1%。[3]

第二,从需求面来看,三大需求增幅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投资增长小幅回落,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 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6.1%)(详见图4)。消费名义增长小幅下滑,但实际增长回落较为明显。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 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详见图5)。外需增长小幅回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明显。2011年,进出口总额36 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完成18 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口实现17 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 551亿美元,比2010年减少264亿美元(详见图6)。[4]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有所放缓。

总的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温和放缓,但仍处高位,经济运行渐趋平稳,我国经济正逐步进入平稳增长区间。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GDP增速将保持在8.5%左右的高位上平稳运行。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1. 企业经济效益存在下滑的可能。2011年,成本不断上升已给我国工业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如国际油价上升了约25%,黄金和铜等重要金属价格上涨了约15%,铁矿砂价格同比大涨约50%。(2)国内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部分地区上涨20%以上。(3)由于持续货币紧缩,加大了企业融资压力,为保证正常运营,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等形式进行融资,从而推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从2011年初34.3%回落至1-11月份的24.4%,39个工业大类行业亏损面也有所扩大。如果这样的情况得以继续,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进而对经济平稳增长带来负面影响。[5]

2. 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加速上涨,2011年7月份CPI同比涨幅创年度新高,达6.5%,控制物价上涨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综合采取货币财政和行政措施后,价格走势在8月份出现趋势性转折,增幅回落至6.2%。[6]之后,居民消费价格逐月回落,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详见图7)。尽管当前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仍然强烈,近半数居民认为未来几个月物价可能继续上升。因此,未来的物价走势还存在反弹的可能,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上涨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3. 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9月,国务院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方面,均较“十一五”有显著下降,并对各地方、各行业节能减排下达了任务分解目标,这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将对“两高一资”产业的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影响经济增长。

(二)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2011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良好,财政运行基本正常。但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1.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03 740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 306亿元,同比增长20.8%;地方收入52 434亿元,同比增长29.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来看,主要源于以下四大因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201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9%(按可比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进出口总额增长22.5%,相应带动增值税、营业税、进口环节税收等较快增长。二是价格上涨带动相关税收增长。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1%,国内生产总值如按现价计算增长17.4%,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相应增加。三是企业效益较好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2010年企业效益较好带动2011年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多,2011年企业利润总体增长带动预缴企业所得税增收。四是政策性增收因素。主要是非税收入中相当部分原在预算外专户管理,2011年按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属于转移性收入。据地方上报有关数据估算,2011年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原预算外资金约2 500亿元,分别使地方和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提高6个和3个百分点。[7]

2. 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完成108 930亿元,同比增长21.2%。分级次看,中央财政支出完成56 414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6 514亿元,同比增长3.3%(剔除原列中央本级的车辆购置税支出从2011年起转列对地方转移支付因素后同比增长约11%);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9 900亿元,同比增长23.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教育支出16 116亿元,同比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6 367亿元,同比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 144亿元,同比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3 822亿元,同比增长60.8%;农林水事务支出9 890亿元,同比增长2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 890亿元,同比增长22.5%;[8]节能环保支出2 618亿元,同比增长7.2%;交通运输支出7 472亿元,同比增长36.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 653亿元,同比增长27.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 014亿元,同比增长15.2%;公共安全支出6 293亿元,同比增长14.1%;科学技术支出3 806亿元,同比增长17.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 109亿元,同比增长19%;国债付息支出2 388亿元,同比增长29.5%。[9]

3. 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风险不容忽视。总的来看,当前我国财政收支情况良好,财政运行基本平稳,但财政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与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的基本态势相一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也将在继续回调中逐步趋于平稳,但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从收入方面来看,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增收因素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外,主要源于CPI上涨等非可持续因素。随着财政经济的发展,上述增收因素将逐步失效,财政增收也将随之逐步放缓。同时,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继续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都会减少收入。因此,2012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有所回落。从支出方面来看,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完成在建项目,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导致2012年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同时,财政风险不容忽视。我国2009年财政赤字安排9 500亿元,已经接近3%的国际警戒线,国债发行余额占GDP的20%;2010、2011年财政赤字预算安排分别为8 500亿元和9 000亿元,赤字率虽然有所降低,但赤字规模却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地方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地方政府出于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部分地方领导政绩观扭曲,盲目上马“领导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举债,从而形成巨大的债务规模。由于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为了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发起设立的,所以贷款的偿还需要依靠地方财政,即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偿还的关键。资料显示,2009年末的7.38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中的50%有足额土地抵押,其余均为无抵押担保或资本金不足的项目。2010年银监会披露,目前占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27%的约2万亿元的贷款项目可以偿还本息;约占50%的4万亿元左右地方贷款存在第一还款源不足问题,属于可疑类贷款;另外,占23%比重的地方负债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简易匡算其风险敞口达1.76万亿元。也就是说,大约70%贷款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安排。[10]2011年,审计部门进行了大范围的债务统计和审查,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0.7万亿元,其中8.5万亿元为银行贷款,并且地方政府负债管理不透明,没有纳入预算管理,实际地方政府负债率可能更高。

2012―2013年将是我国地方债务偿债的高峰期,地方债务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偿债压力巨大。要消除地方债务集中到期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化解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借新债还旧债;二是地方政府通过出售或上市等方式变现自己持有的国有资产,以便偿还债务。从长期来看,上述途径都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相当一部分地方债务最终将直接或间接由财政承担,这就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三)货币金融形势日趋向好,但金融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2011年上半年,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并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0.25个百分点。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供应量持续减速,新增信贷资金明显减少。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2011年初,央行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不高于16%”。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部分资金外流、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实际增速仅有13.6%,年初目标圆满实现。2011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11月末高0.9个百分点(详见图8);狭义货币(M1)余额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11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2010年末的72.58万亿元货币存量相比,2011年我国货币供应增加了12.58万亿元。

从存贷款增长来看,2011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 90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4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 5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2亿元。2011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5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00亿元。

虽然央行已经先后多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便减少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抑制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长期处在较高水平,当前货币供应与GDP之比依然处于高位,大大超过主要经济大国水平。201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仍然增加7.47万亿元,特别是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 405亿元,同比多增1 823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受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2011年社会资金链条已经绷得很紧,特别是民间融资领域,已经出现逃债现象。2012年,若市场需求约束增强,资金回流困难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现象会增多,一旦发展蔓延起来,不仅民间融资信用体系会出现严重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和冲击。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既有有利条件和继续向好的趋向,也有突出矛盾和不利趋势,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在有序回落中平稳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通胀压力依然比较严峻;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货币金融形势日趋向好,但金融风险需要高度关注。根据上述财政经济形势和运行特征,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在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做出一些调整,不断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一方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并将持续存在,宏观经济政策在“抑通胀”与“稳增长”之间的回旋余地较小,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难度日益增大。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温和放缓,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已逐步进入平稳增长区间,并且经济增速的适度降低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仍要以稳增长、控物价为重点,注意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并适时做出政策调整,着力在控物价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增长的平稳回调期,在“稳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整体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适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要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作用重心的同时,加快作出如下调整:一是宏观调控从注重预测向预测与对策并重转变;二是政策操作从“定向”粗放向“定量”精细转变;三是不同政策工具从“齐抓共管”向“分工负责”转变。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两大核心目标发生了变化,因此从当前实际来看,可主要以货币政策完成反通胀任务,而主要以财政政策实现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生产供给体系等任务。

参考文献:

[1][5]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课题组.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9).

[2][10]于长革.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

[3][4]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stats.省略,2012-02-22.

[6]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11:宏观调控目标可基本实现2012:经济增速呈温和回调态势[J].宏观经济管理,2011,(11).

[7]孙勇,王璐.财政收入创新高缘于四大因素[N].经济日报,2012-01-21.

[8]李丽辉.去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N].人民日报,2012-01-21.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情况[EB/OL].mof.省略,2012-01-20.

Analysis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2

Yu Changge

(Financial Science Institute, Ministry of Finance, Beijing 100142, China)

篇10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是当今管理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随着我国对该体系进一步的完善,近年来涌现了大量关于此方面的著作。本文以最新的理论成果以及案例为基础,力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出更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实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问题

1.“有道德”的企业

一个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没有基础的土地上无法构建,而这个基础就是我们所谈论的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已经明确了内部控制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人的行为作为内部控制实施的载体,在整个控制流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控制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来运作:通过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影响在其中工作的人员,最终保证内部控制每个环节得以顺畅的实施。

公司高管报酬支付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股票以及股权激励的方式进行,是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高管们通过粉饰甚至篡改财务报告的方式来刺激股价。另一方面,首席执行官面对着基金经理以及预测分析师们的“预期数字”,感受到了巨大的业绩压力。这样无论是高管获取报酬的方式或者是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们的目标,都与树立公司道德的目标背道而驰。值得注意的是: 种发展方式也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相悖―回顾当年安然、世通、安达信的案例,相信对于这个说辞不会引发过多争议。

2.管理风险与回报

企业面临风险,有两种应对模式:应对策略与开拓探索策略。前者是对风险的一种被动规避,当面临风险时,企业高管尝试各种方法来避免风险;而开拓探索策略正好相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理人通过主动发觉风险、接受风险来实现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收益。这两种风险管理的模式正好体现了经理人对于风险的不同偏好:前者是风险厌恶型,后者是风险喜好型。

现实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以风险厌恶型的身份,采用消极的风险管理模式来趋避风险。这种现实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高层更注重的是企业的“安全”,经理们的日常活动更多的是为了降低风险,而不是寻找合适的方式来管理风险。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是一项成本,而不是平衡机遇与回报的工具。

企业对待风险的消极趋避态度,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对于一个大型企业而言,即使发掘了对其发展有利的项目,仍可能因为这种求稳、求安全的思想,而拒绝承担一定的发展风险,导致丧失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这样本来应当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因为经理人的误读反而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

1.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1)建立低碳文化

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是控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压制、促进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政策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的金融企业,应当主动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协助政府从宏观上完成对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布局。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以及客户存款第一的上市银行,其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在支持经济社会会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力争树立有责任的大行形象。在2009年,工行以绿色金融为宗旨,在行业信贷中明确了“扶优限劣、有保有压”的总体信贷原则,利用金融杠杆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兴业银行是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协议的银行。作为新世纪广为推崇的赤道协议,其强调了银行的信贷、融资业务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要求加入的银行对实行的项目进行审慎的核查,以保证其项目不会对当地以及周边环境产生不良的反应。承诺遵守赤道协议,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的举动不仅是对国际低碳经济的支持,也彰显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上更为成熟的态度。

作为企业,管理层制定企业文化时,应当更加注重对营造低碳环境的宣传。企业应当提倡对能源的节约,尤其是对各种非可再生能源;应当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的使用,以减少森林资源的压力。

(2)应对低碳新标

在履行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时,金融企业应当严格的把握对资金项目的审核。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当实施“一票否决”,保证新准入的企业都有意愿及能力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积极的支持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车用新型燃料等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发挥金融企业在支持新型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引导作用。对于前述的两高一剩产业,金融企业除了注重对新客户准入上的衡量,控制整体行业的贷款规模,还要对存量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劣质的客户要进行压退。

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在面对政策限制时,如果依旧按照以往通过高单位能耗获取高产出的生产模式生产,融资前景将越来越困难。如前文所述,在国家政策大力压制、金融企业积极响应的背景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国家重点提示风险的产能过剩行业无疑将面临一场严酷的冬天。面对外部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时,这类企业如果不能积极的求变、正确进行风险评估、转变现有的生产模式,将很有可能面临惨淡的结局。低碳经济仅仅是政府对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个缩影。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针对环境的政策规范在未来将会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繁多,并且没有逆转的可能。

作为应对措施,企业中生产规模小、效率低下、完全依靠资源消耗进行生产并且不具备依靠自身力量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企业,除了被大型企业收购以外,就只有在政策的重新洗牌下退出市场。而对于那些有一定规模、内部管理合理、并且有资金能力的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其它企业联合、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进行内部整合、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化危机为转型的契机,实现自我提升,向更成熟的企业模式迈进。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政策,正确的评估在此轮全国范围内的战略资源布局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的制定实现自身转型的方法和时间表:避免因为进程过慢而失去市场份额,或者进程太快超过自身承受能力而破产的结局。

2.后危机时代中的企业内部控制

(1)后危机时代中的中国

在这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以“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方针,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中国政府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2009年,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并稳步回升。总体看来,中国经济正处于企业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10年的目标。虽然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危机带来的金融机构重组、调整仍然在持续,金融监管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国内经济回升所需要的主要动力源还不明确,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加大,这些都增加了经营环境的复杂和不稳定性。

(2)企业复苏中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加工型企业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在全球经济发展受阻,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慢的整体环境下,企业面应当更审慎的评估项目风险。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实业化转型,大致有三种途径:延伸产业链、业务经营多元化以及混合型转型。

虽然有如此多的成功事例在支持,企业仍应注意到:所有的机遇都蕴含着风险。正如前文所描述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一味的厌恶风险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面对的风险,不去承担能力之外的风险。政府正利用此次金融危机来促成经济增长形式的转型,同样企业也应当在危机中识别机遇,正确进行风险评估,利用经济复苏完成自身的成长。

三、结语

随着对企业日常运营认识的加深,企业对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为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经营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为投资者的资产安全提供保障。在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法案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根据国际上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经验,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企业可能产生形式化控制环境制定、将风险等同危险等各种对法案的误读。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和国际科技、经济形势,对企业在低碳政策、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及电子化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我国即将大范围内推广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3C框架课题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