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魅力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技体育的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find out of college in sports management aspects difference,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adopt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of advantage, and then puts forward beneficial to China university athletic spor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establish a suitable for China's colleg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mode.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was studied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下不断深化,但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水平仍处于初始状态,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而美国高校体育运动管理体制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相对成熟,其中NCAA是美国目前高校竞技体育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它已经形成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畅通的一个社会团体。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对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寻求适合我国高校运动竞赛的模式有积极的作用。
2中美高校在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上的不同
由于中美两国的差异,使得高校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也大相径庭。从总体上说,中国高校的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主要以国家行政协调为主导,而美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则主要通过社会自我协调来实施。
2.1竞技运动的管理类型
美国高校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有独立型管理和非独立型两种。在独立型管理体制中,学校的竞技运动受校长的直接领导,非独立型管理体制由分管竞技运动的系主任负责。在我国,对于竞技运动的管理,完全属于体育部或体育系,校长直接负责制很少,对于学校竞技体育的有关问题由下级即体育部或体育系申请以报告的形式报学校一级审批,管理制度单一且烦琐。
2.2竞技运动的管理实体
美国竞技体育部和体育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部应该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校代表队”。竞技体育部的师资属教练员的系统,与教师是完全不同的。在我国,体育部既负责学校的教学,也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
2.3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不同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基本上采用的是学分制,这与美国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基本相同。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学分学籍的管理,我国和美国的管理存在以下不同:(见表1)
3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既是体育教育的基础,也应该是发展我国竞技运动事业,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一种有效依托。竞技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运动与教育的结合更能体现出竞技运动的魅力,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美国竞技运动水平较高的实践经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竞技运动与教育结合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我国竞技运动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涉及到我国竞技运动如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5.1加强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成绩管理应纳入学校和全国高校竞技运动组织机构的双重管理。
5.2应尽快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全国高校竞技运动的组织,专门负责在全国高校之间组织校际运动竞赛,制定与高校运动竞赛的相关规定与细节,完善目前相对不足的竞技比赛状况,使竞技运动真正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高校运动竞赛与专业或职业运动完全分离。
5.3建立大学生运动员专门档案,正确处理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与比赛的关系,保证学生既有正常的学习时间又能够保障学生的正常训练,可以借鉴美国为每个学生运动员配备文化学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NCAA)Home page: 省略
〔2〕NCAA Student一Athlete Insurance program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省略
〔3〕【美】罗伯特・郝钦斯 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曲宗湖 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l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王永盛 马宪英中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篇2
>>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体育治理:英国经验与中国镜鉴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及其启示 我的养生镜鉴与经验 劳资冲突中的政府角色与政府治理 大都市发展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迷雾与幻像中的人生镜鉴 韩国地方自治与农村社会的转型镜鉴 苏联历史上的民心建设与溃散镜鉴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阐释与现实镜鉴| 镜鉴美国 县域政府治理困境与的关系研究 美国、韩国政府治理与预防腐败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体制的研究与借鉴 政府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市辖区政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审视与反思 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政府治理 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基于政府治理差异的视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8]Peter Smolianov,Dwight H.Zakus,Joseph Gallo.Sport Developmnet in the United States[M].Routledge 2 Park Square,Milton Park,Abingdon,Oxon,OX14 4RN,2015:184-190.
[19]张士靖,刘硕.美国2010-2020国家健康战略及启示[C].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2011.
[20]孙卓.美国滥用处方药现象有多严重?..
篇3
一、服务于影片
场景设计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审美作用,通过提供视觉画面来提高影片的审美表现力。影片的重要场景是需要在电影开拍之前就提前经过专业的造型师和设计师构思出来的。服务于影片主题是场景设计所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原则。设计师必须对电影剧本有足够的了解,充分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相关设计。首先,服务于主题,与影片的主体风格相统一。每部电影都会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和总的情感基调,这是电影的主线,包括演员的演绎、服装的设置、道具的选择和场景的设计等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所有的要素都要服务于影片。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制作出一部风格鲜明、主题明确的影片。在这个过程当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特别突出。比如历史题材的电影,它的场景设计就一定要符合那个年代的特色,每个年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场景。这些场景都要切合影片所发生的年代,这样才有利于剧情的展开,才不会给观众带来时空错乱的感觉。如果在表现中世纪的电影情节中出现了现代社会的设施和道具,这就是致命的错误。场景设计一定要具有辨识度,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这样不仅会提高整部电影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再如科幻题材的电影对场景设计的要求就更为严格,科幻电影最核心的创作原则就是幻想,那么它的场景设计也就一定要紧紧围绕科幻这一主题风格。一般来说,科幻电影的场景都是新奇的、奇幻的、光怪陆离的。其次,与情节的推进相一致,也就是要符合情节的发展。情节是承载影片内容的载体,是观众获得影片信息的来源,演员将对角色和主题的理解通过情节演绎出来,传递给观众。情节是电影的几大要素之一。同时,影片的场景又是情节展开的载体,情节只有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为依托才能呈现出来。恰当的场景能够推进情节的发展,渲染出特定的气氛,有助于观众对情节的理解。电影《红高粱》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场景,最经典的是高粱地的场景。为了将这个情节呈现出来,导演在选择场地时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才打造出电影中短短几分钟的场景。综上,影片的场景设计需要围绕情节而展开,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场景设计的依据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有两个有效信息:第一,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土壤;第二,艺术创作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拔高。电影中的场景亦是如此,场景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是毫无节制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它需要遵循一定的现实原则,要知道任何场景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土壤的。只有以现实为基础的、具有合理性的想象场景才能有说服力,观众才不会对影片有完全陌生的感觉,影片才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首先,来源于生活。电影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从现实生活中激发的灵感创作而成的。电影中的场景大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即使是科幻题材和动漫电影也不例外。科幻题材的电影经常将主要场景设置在外太空,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的认识范围和认知程度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太空场景的设计也只是凭借人类的想象,以现实生活场景为基础进行发挥。再如动漫中的场景,以宫崎骏为例。他是日本动漫的旗帜,他所属的吉卜力工作室也是唯一的能与梦工厂的迪士尼相媲美的电影制作公司。比如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中主场景的设计是以日本江户时代东京建筑公园的环境建筑设计制作的;由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动漫电影,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片中的宏伟建筑“英雄宝殿”和“翡翠宫”都是以中国古代建筑为参考模型进行的,和平谷则是参考丽江的山谷以及在丽江西岸的桂林市。由此可见,电影的场景设计大都是以现实生活场景为依据进行设计的。而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影片创作中,其场景设计风格的运用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本民族、本地区与本国度的色彩传统偏好与文化特色。其次,高于生活。当然,在充分肯定现实生活对影片场景设计的重要影响下,不可否认的是,影片中的场景设计并不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毫无创意的复制和翻版,也不是将自然环境原封不动地搬上大银幕,这个过程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复杂处理,才能够达到艺术真实的空间环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动画影片中。动画片在制作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实拍影片。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特别,前期采用逐格摄影或逐帧生成的方法,后期再连续放映,这样就使得它的场景设计具有高度假定性、非现实性的特点。动画片的场景是由设计师创造的非现实的图形或图像。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其中的某个点恰好与影片剧情吻合,这个点就可以采纳、应用、夸大,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呈现在荧幕上会带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觉效应。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性和非写实性,既是动画片中空间、时间的构成,也是提供给动画角色表演的舞台,是构成影片的一切环境因素。综上,动画影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三、场景设计的作用
场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从服装、道具至色彩灯光都在场景的范畴之内。作为电影视觉语言传达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它在提高电影的观赏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渲染影片整体气氛和基调。场景设计为整部影片服务,它能够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能够体现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为情节的展开提供广阔的舞台。出现在影片中的任何场景都是导演有意为之,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设置,有可能是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对后面的剧情具有提示和象征意义。一般说来,电影基调如果是明快欢乐的,那么它的场景设计也一定如此,比如场景的色彩会以暖色调为主。反之亦然,如果表达痛苦抑郁的感受,那么它的场景一定是悲剧肃杀的。这样的安排,能够奠定和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和基调,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影片中去,切实体会到剧中的喜怒哀乐。其次,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场景设计是一门非常深奥和复杂的学问,在这个系统内部,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相互衬托的,比如角色的性格、心理表现等如果单凭演员的表演来呈现的话就会显得很突兀,那么就需要与之相协调的特定场景进行烘托表现,场景设计扮演的是决定影片整体效果成功与否的重要角色。观众可以通过与角色心理相映衬的场景来推测角色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高品质电影,追求的不仅是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还要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观众的思考。一个好的场景不仅仅是为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景,还应该恰到好处地给观众很多的情感心理暗示,使观众体会到蕴含在影片中的导演想要传递出来,但是又没有明确说明的信息。综上所述,电影环境的场景设计是创造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情节的推动、环境氛围的烘托、时空关系的凸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体现影片的整体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丁艺.浅析影视作品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08(07).
[2]唐强.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J].电影文学,2011(09).
篇4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载体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传媒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课题,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编号:KYKT1704003)
以微博、播客等为代表的自媒体(We Media)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信息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介渠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感受来信息或表达观点,“我们即是媒体”的观念深入人心。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被动性、单向性、滞后性、一元化的特点,与自媒体自主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的特性相矛盾。另一方面,自媒体也可以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很好的新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占领的新领域,如何利用好自媒体这一新载体,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而本文旨在研究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一种新载体、途径和思路。
一、自媒体的特点及其备受大学生欢迎的原因分析
以微博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暴增,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6311万迅速增长到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7%。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上升至了38.5%。《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表明,年轻、高学历的人群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其中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1.7%。另外,相关的抽样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所占比例较大,微博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7月丹吉尔默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很好地阐述了自媒体的特点。从技术特性和用户特性来看自媒体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操作上简单易行,不需要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且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与大学生怕繁琐和低成本的生活方式相吻合。从使用特性来看自媒体具有自主性的特点,用户可以随自己的心情记录自己的生活,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媒体、人物、事件、话题,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自媒体成为了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与大学生追求自由与个性、向往无拘无束的特点想契合。从传播特性来看自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传播的信息进行反应,进行评论、转载等操作,其及时性和交互性与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喜欢受人关注的心态相吻合。从信息来源上看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自媒体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文化、军事、经济、旅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找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的人员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可以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可以有不同的,与大学生渴望与各式各样的人流,渴望接触现实社会的特点相吻合。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大学生的情绪内容趋向于深刻和丰富。从整体而言,大学生开放、热情,充满着朝气和激情,情感体验更加丰富、细腻、深刻,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得到尊重与信任,同时对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评判性,可以说他们有较强的时代烙印。自媒体呈现的大众化、自主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的特性与大学生求新、求变、求快、求乐的生活方式,与求友、求爱、求理解、求尊重的心理需求,与追求自由与个性的精神相契合,这也是自媒体在大学生中如此盛行的根本原因。
二、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尴尬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媒介素养不高
在自媒体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政治素质及理论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很好地利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特别是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聚集地和网络上出现的新事物。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观念落伍,对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比如自媒体)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视为洪水猛兽。由于自身的媒介素养差,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2.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被动性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能够自主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随意地写,随意地说,随意地表演,可以“自话自说”、“愤世嫉俗”或者“摇旗呐喊”,心理上没有任何束缚。更易展示真实的自我,不需要刻意的展现好的一面,隐藏自身出现的问题。而当前很多理想信念教育仍以传统的“机械说教”“我说你听”为主,模式老旧,不能适应当前的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大学环境。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缺少主动的参与,话语权非常小,容易出先“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理想信念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单向性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模式不同,自媒体的网状传播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其交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方式望尘莫及的。而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往往只有一对多的单向输出,缺少高效的反馈和互动机制。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也缺乏平等、有效的沟通的桥梁。学生未必认同或者理解教育者的观点、方法,也不会提问或者反驳,只是麻木的受教。学生之间出现理想信念冲突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探讨。
4.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滞后性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个人生活状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及对人生的感悟。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滞后性,学生思想出现问题后,不一定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倾诉和探讨对象,导致消极思想逐渐积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很多时候是爆发问题才有所察觉。
5.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元化难以适应自媒体语境
在自媒体语境中,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它的突出价值在于对个体价值取向的尊重, 更多地体现为多元化,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阶层、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群,并与之进行交流沟通。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发出的是社会的主流声音,代表的是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目的在于将个体的多元的价值取向引导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 更多地体现为一元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模式重构和路径探析
事实证明,当一种新事物出现时,越早了解它、掌握它,就越能处于主动地位,对于自媒体也是一样。虽然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性、单向性、滞后性、一元化的特点与自媒体自主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的特性相矛盾。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同样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自媒体的优势,使其作为思想政治的新载体,建立一个能与外界保持良性互动的高校思想政治自媒体基地,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益,大范围多维度,开放化、个性化的传播平台。通过随时随地更新、丰富内容,吸引大学生主动来学习,参与社会话题讨论,改变过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相对脱节的情况。
1.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自媒体基地管理团队。人的素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主动去了解和掌握网络上出现的自媒体等新事物,认真研究他们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的影响,进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和心理特点。另外,对信息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自媒体传播具有非线性地特点,信息量极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快速合理地应对突发性和动态性的问题,具有比大学生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2.利用自媒体,改进思想政治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主要是“灌输式”、“填充式”的集中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难以实现平等轻松的对话和互动,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出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现象。利用自媒体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自主性强的特点,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媒体教育基地,可以降低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大学生周围充满了自媒体碎片化的信息,把思想政治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师生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3.利用自媒体,改进思想政治的传播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的时效性。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信息源的控制优势已基本丧失,需改变以往通过拦截不良信息,防止学习接触不良思想的做法,应通过建立思想政治自媒体基地,引导大学生关注健康、积极的信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利用自媒体的即时性,随时随地在自媒体观点、转载信息,上传视频,建立网络社区等方式,适时地加入信息评论和话题讨论,发挥对信息的处理、评价和导向作用,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舆论引导。
4.利用自媒体,扩展思想政治的维度,加大思想政治的覆盖面。传统思想政治主要以班级或专业为基本单元,覆盖面小,影响力有限,建立自媒体教育基地,通过病毒式的传播,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规模无限的放大,可以迅速在全校范围甚至一定的地区制造影响,能够打破现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条块分割的局面,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并且自媒体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挑起或参与话题,具有长时间的延续性,极大地扩大了思想政治的维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新载体,目前自媒体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并不多见,本文提出了来通过建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自媒体基地来扩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希望能给关注自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苏克军,赵彬.我们即是媒体[J].读书,2007年3期
篇5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境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呢?
一、 让学生在虚拟语境中想说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反应快,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新鲜感和模仿能力较强,记忆力好,听力灵敏。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英语教学中扣住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运用电教媒体虚拟语境,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对话情景中,教材中抽象的语言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引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如:我在教《New welcome to English Book 2 Unit 3 》B.Dialogue时,课前制作了虚拟动画课件,通过多媒体依次将课文中的四幅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富有动感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和所要学习的对话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我再教学生学习新句型May I have …? Yes, here you are./No, sorry. 然后边依次演示动画,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操练,最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表演,每位学生的表演都很精彩。
二、 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常说
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掌握。我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境,弥补图片的枯燥单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维的空间。如:我在教人教版《Book 4 Lesson 23》时,课前我将本课的六幅插图利用PowerPoint系统软件全部制成动画图像,有目的地出现字样:
Am 6:00 get up;
Am 7:30 go to school;
Am 8:00 classes begin;
Pm 4:30 clean the classroom;
Pm 5:00 go home;
Pm 9:00 go to bed,
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精彩的动画和英文提示,我让学生试着用英语口述《My School Day》,教室里顿时英语声鹊起,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语言得到了发展和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巧说
学生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我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贴近日常学习、生活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运用。如:我在操练句型May I have…?时,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衣裳单薄的小孩在风中行走。
情景2: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下有一个小孩。
篇6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由字母、数字和其他数学符号构成的等式或不等式,或用图表、图像、框图、数理逻辑等来描述系统的特征及其内部或外部联系的模型。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可以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教学内容中,尤其是,在数学综合运用中,模型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模型的建构总是与数学探究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基于数学活动经验的数学模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以“物体浸没水中的体积问题”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组织探究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直接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后,笔者发现,虽然学生掌握了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方法,但是对体积公式的综合运用(如物体浸没水中的问题),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例如: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25厘米,宽16厘米,高20厘米,在鱼缸中放入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使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学生普遍感觉解决此题有困难,因为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正方体浸没水中时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即水面上升,总体积的变化),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难以把握情境中的各部分数量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物体浸没水中的相关问题,就必须让学生亲历这一变化过程,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1.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容器,一个鸡蛋,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测得鸡蛋的体积,可以怎么做?
2.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汇报。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从而将探究“物体浸没水中”问题的经历变成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引领数学思考,提炼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物体浸没水中的体积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展开观察、分析、概括、提炼等一系列数学思考活动:1.将鸡蛋浸没于水中后,鸡蛋的体积相当于哪一部分水的体积?2.上升部分水的体积与长方体容器有什么联系,你怎样计算上升水的体积?3.如果放入的物体是一个马铃薯或其他不规则物体,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吗?4.除了将鸡蛋浸没水中,求上升的水的体积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测得鸡蛋的体积?
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不仅发现鸡蛋体积的测量方法,还在分析思考中发现了这一方法的普遍适用性,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V鸡蛋=V上升。而“还可以怎样测得鸡蛋的体积”则引导学生实现对数学模型的拓展。
三、变换问题情境,把握模型内在结构
事实上,学生通过对某一个问题情境活动经验的分析概括,初步地建构数学模型,这样的模型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物体浸没水中的体积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两个变式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进而逐步把握数学模型的内在结构:
1.在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中,放入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使其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0.6厘米,求长方体铁块的高。
2.-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和宽均为2分米,高是3.5分米。向容器中倒入6升的水,再将一个苹果浸没水中。这时量得水深是1.55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在上述两个变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发现,无论情境中的条件怎样变化,铁块或苹果的体积始终等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这样,学生也就在变式训练中把握了数学模型的内在结构。
篇7
【关键词】新媒体 传播环境 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
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就需要根据新的教学目标调整英语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跨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所发挥功能不止于交流,而是作为语言文化存在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英语在很多国家中都是官方语言,在世界上作为主要的交际语言存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所涵盖的学科很多,除了与英语语言相关的学科之外,还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等。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还对英语以文化定位,就会从文化的角度τ⒂镌诮患手兴发挥的作用重新定位。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展开教学,就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引导学生自我训练方法,还能够将学生的英语思维激活,对提高学生的应用交际能力并养成英语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交际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有效性,就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才能够在交际中获得成功。具备交际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听话的人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对说话人的语言表达意图充分理解,以此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导。但是,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要能够充分了解彼此是很难的。为了使相互之间的“误解”缩小,就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客观的语言环境和人为的环境都要充分考虑。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三个,即客观情境、所选择的时间以及语言习惯。要使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就要从文化层面对语言环境予以理解,还要考虑到人为情境,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对人的思想意识的理解力。比如,从社会领域而言,与英美人交往中,要养成预约的习惯,这是对人的尊重,是需要重视的礼貌行为。如果到最后一刻才发出邀请,就会令人感到手足无措,而且会误认为邀请别人没有成功,邀请自己以填补补缺。从生活领域而言,如果英美人邀请我们到家用餐,要注意到达的时间不可以提前,而是要准时到达,否则是不礼貌的。从教育领域而言,通常英美教师的课堂都比较自由活跃,学生可以边吃边听课,教师甚至还会坐到桌子上给学生讲课。中国的教师对学生的听课行为要求很严格,这对于英美的师生而言都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文化充分熟悉,就是对该语文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对跨语言文化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移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移情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采用移情的方法,就可以通过换位思考,从对方的层面感受对方的思想与经历。这就需要我们要对于情感的教育有积极意识,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对方的情感以充分理解,以控制好自己的情感,防止持有偏激的态度对待对方。另外,对于思维方式的正确理解是解读对方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对比就可以了解双方所持有观点的共性以及不同。
3.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交际。在交际中采用对话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依存度。对话是促进相互之间动态性溶合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各自保留自己的个性。采用这种交际模式,就是交际活动中所有的成员都不会被忽视,同时也不会实现充分的融合。跨文化交际中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诸多的矛盾问题,诸如交际双方在交际互动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交际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包括文化偏见、民族自信、畏缩的情绪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交际方式迎刃而解。交际互动中,双方都可以针对各自持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交流,对于自身的个性特点并不隐瞒,以使得跨文化交际发挥时效性。
二、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1.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信息时代,新媒体被用于英语语言教学中,使得英语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所谓的新媒体,就是基于数字技术运行的各种传播媒体,诸如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以及手机杂志、网络杂志、虚拟社区等等。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信息传播能力,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就是通过设立微课课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展开教学。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主导长达45分钟的课堂教学,虽然学生与英语教师之间是面对面交流的。但是,英语教师并不会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英语知识结构予以了解,而是一味地把英语课堂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中对知识点以及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之后,拍摄成为不超过20分钟播放时间的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具有选择性地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由于学生都已经建立了各自的知识结构,对于英语知识以及英语语言交际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加之有不同的跨文化交际经历,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就会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也没有机会参加英语交际训练,难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就是用微课播放知识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上网将自己所需要的微视频下载,以在方便的时间重复观看,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差异性予以解决。
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还可以对于不很理解的知识进行探索,查阅网络资源是主要的解决途径。比如,学生在学习英语跨文化知识的时候,了解英美文化是重要的环节,通过网络就可以对知识缺陷予以弥补,对英美人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表达习惯予以掌握,通^移情的方式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学生运用聊天软件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当教师接收都反馈信息之后,就要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予以了解,以对学生采取正确的辅导方法。由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应用教师就要具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辅导方式,以做到因材施教。
在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通过观看视频、答疑、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并做好总结工作,以对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2.应用情景剧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很多学生之所以跨文化交际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对于语言的文化特点在语言应有中没有掌握,就会影响语言交际效果。在对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用情景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比较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包容意识,基于此对英美文化深入探索,认识到与汉语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并懂得语言环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要与地方语言文化相符合。
比如,组织学生表演家庭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各种成员的称呼有哪些不同。中国文化中,对父母成为“父亲”、“母亲”,或者“爸爸”、“妈妈”,英美语言国家中则有所不同,对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会直呼其名,表示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如果是父亲和母亲的兄弟姐妹,则会称呼为“Aunt”、“Uncle”。学生在表演中都会提高这些语言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程度。当然,在表演中也有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按照汉语语言环境的表达方式比如,“Good morning,Teacher Chen”,就没有从英美文化背景的角度正确表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并发挥着语言工具的作用,重在用于跨文化交际。信息时代,多媒体被应用于英语语言教学中,使得教学环境活动化,更为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沉浸在英语课堂环境中,而且发挥环境引导的作用,为学生塑造了良好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环境。逐渐地,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就会提升,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也会增强。将新媒体工具充分利用,能够用于训练学生运用英语,并运作英语语言灵活地应对各种英语文化场景。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塑造新媒体传播环境,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至关重要,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海燕.论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67-6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06):2-6.
[3]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79-86.
[4]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2):279-279.
[5]刘延东.促进语言能力共同提升,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世界语言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R].苏州:世界语言大会,2014.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神经外科 护理教育 职称论文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n Neurosurgery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in department education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 Select 165 nursing clinical interns by random grouping respectively in the traditional department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in the department education methods.Analyzedthe result at the end of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internship practice inneurosurgerydepartment. Result Two groups of nursing internship practice result by contra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ultimedia in the department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ractice effect. Conclusion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n nerve surgical nursing practic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internship study interest, improve the practice effect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 Neurosurgery Nursing education
神经外科多为危急重病人,护理中难点,重点较多。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对培养应用研究型,技术创新型医学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1]。而实习生在神经外科实习时间短,为完成教学能力计划,充分有效的入科教育显得更重要。我们科自2010年以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对部分新入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进行了神经外科的入科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传统入科教育与多媒体入科教育,探讨何种方法对颅脑外伤护理实习的教学效果更佳。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自2010年以来,选取进入我科实习护理的学生共165人,均为女生,三组个学校,均为中专,年龄18~20岁,按单双数批次分别进行多媒体入科教育与传统入科教育。其中多媒体入科教育组82人,传统入科教育组83人。
1.2 方法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人教学,时间相同,内容相同,多媒体组采用电脑多媒体+示范教学方法对颅脑外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传统入科教育组采用传统授课+示范教学方法对颅脑外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
1.3 评价方法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带教老师评分+考试”试卷对护理实习生于出科时进行“病例讨论”、“理论”、“操作”、“应急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两组资料间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学生在“病例讨论”、“理论”、“操作”、“应急能力”四方面的比较,见以下表1-4。通过成绩比较,发现多媒体入科教育组在“病例讨论”、“应急能力”两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入科教育组,两组学生在“理论”、“操作”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合格学生在“病例讨论”成绩的比较
3 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多媒体教学在神经外科入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及应急能力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更能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治疗对象通常为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因此,于入科教育时,实习生们通常只是看到经过处理的患者;而且,通常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带教老师在处理患者过程中通常无法顾及同学,因此,在传统的入科教育时,普遍存在抽象的特点,而且与学校上课区别不大,实习同学容易感到乏味。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抽象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科室根据学科特点,在入科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比分析,在理论和操作水平相当的两组实习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及应急能力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更能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3.1多媒体能呈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以及网络功能[2]。多媒体课件能通过照片、动画、录音等方法,把传统方法用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具体、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感觉到新鲜,给予她们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3.2多媒体能更具体地预设教学情景,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更容易地把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技能,缩短身份转变的时间。在神经外科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为处理危急重症患者,而处理过程中,思考时间极短,需要做到快而不乱。在传统入科教学时,仅能凭语言描述的各种情况,对于实习生而言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在具体工作中碰到相同情况时,通常不知所措。而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等形式预设教学情景,对于学生而言,能有感官上的具体认知,而且,有充裕的时间给同学们思考,能让她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实习生的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有明显的效果。比如:可以预设脑外伤的患者入院,通过相应的照片、录像表现当时的场面,并通过文字叙述该患者的身体状况,让实习同学对这种情况做出处理,经过多个病例的重复,加深记忆。此外,可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典型手术加以剪辑汇总和讲解,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教学内容[3]。
3.3 多媒体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多媒体可以利用影像图片等资料,可以把许多观念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出来,把许多理念上的问题通过录像呈现给实习同学,让她们对于很抽象的问题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激发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操作能力。比如说我们常说的以病人为中心,概念很虚无缥缈,但是通过几段录像说明冬天量体温不要手很冷就接触患者的皮肤、说话时注意语气等。看过录像后通常会给入科的实习生带来一些欢笑之余也带来一些思考,使实习同学在具体工作中一举一动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3.4 多媒体教学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传统教学备课通常只准备课本的内容,但多媒体教学刺激备课老师需要通过网络遴选出需要使用的图像资料,并了解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定期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可以激励全科人员把一些典型的资料保留下来,这不但有利于科室科研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多媒体教学对于实习同学而言,可能有部分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图片感到恐惧,甚至有逃避的情绪。但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是我们工作的特点,每一种情况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堂课或者几堂课能全面的展示出来,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冷静的思维是我们处理各种疾病的基础。我们入科教育所做的只能是把一般护理人员应有的素质向实习同学做一个展示,并对她们提出相应的要求。出现逃避情绪的,我们只能对实习同学进行心理安抚,并鼓励她们克服之。
多媒体教学能使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入科教育变得具体、直观,能使实习同学更快地成长,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梯业.浅谈医学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4,4(6):48-49
篇9
追溯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19世纪西方列强侵入中国,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体育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这种新兴的“舶来品”逐渐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首先是在沿海各地发展起来,随着时代格局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育舞蹈在中国各地的发展也是波澜起伏。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运动,体育舞蹈的普及与发展逐渐融入到竞技体育运动中来。依据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常规发展阶段、多元发展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
1.1竞技体育舞蹈初步发展期
初步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即20世纪80年代。来自美国大学的舞蹈队来到中国进行体育舞蹈表演,一般称为国际标准舞,这次演出促进了中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依据西方国家体育舞蹈的发展形式,给我国的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资料显示在1990年举办了首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这即是竞技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雏形,由于竞技体育舞蹈的特殊魅力以及优美的健身形式,吸引了各地区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国家规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体育舞蹈比赛,因而各省市级的体育舞蹈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1.2竞技体育舞蹈常规化发展期
常规化发展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地体育舞蹈赛事的举办与兴起,体育舞蹈比赛逐渐走向正规化发展模式。199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协会,这标志着我国有了较为正规的体育舞蹈比赛的管理组织,但是在这一时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的人数非常少,又不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内,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没有将其列为重点发展运动项目。1993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着手进行项目培训,聘请了国内外诸多专家、教练员进行体育舞蹈培训,从而规定了具有国际标准的技术动作。到了1997年北京舞蹈学院增设体育舞蹈相关学科的本科教育专业。1998年全国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以及体育专业院校相继设置了体育舞蹈专业,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比赛的专业人员,使其逐步走向专业化。到了2000年国家开始改组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并与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重组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了专业的领导团队。在这一时期体育舞蹈成为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国家颁发的《全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管理办法》《全国体育舞蹈教练员管理办法》《全国体育舞蹈业余考级制度》《全国体育舞蹈运动员注册及转会管理规定》,为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竞技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竞技体育舞蹈呈现了多元融合发展,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全国范围内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自2001年中国各地区体育舞蹈赛事逐年增多,并且呈现多种赛事运动融合发展,多元化进行。体育舞蹈在国际上发展的转折是2002年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从此时起体育舞蹈成为世界性的正式的运动项目,并在各大型体育运动会中显现出来。随着体育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04年的英国黑池大赛中国选手栾江和张药获得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在竞技体育舞蹈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还有,2005年张劲和罗文清获得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2006年陆宁和魏巍、2007年赵亮和张丁芳等等。在摩登舞比赛中,全国职业组冠军齐志锋是我国摩登舞界最耀眼的一颗星。这些领军人物为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竞技体育舞蹈快速发展期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舞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增加了积分赛,一年4站,赛事的增多为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手提供了磨炼的机会,并积累了宝贵的比赛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于国际大型赛事。到了2009年又增添了2站,即5个分站和1个总决赛,赛事更加趋于激烈。到了2012年国家开始重视体育舞蹈比赛的质量,实现与世界体育舞蹈赛事的互融共通,同时对各公开积分赛进行缩减,即3个分站和1个总决赛。随着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国际性的体育舞蹈赛事,在2011年由北京开始承办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齐聚北京同场竞技,中国体育舞蹈呈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我国选手包揽了拉丁和摩登舞10块金牌,2013年在东亚运动会上,获得了9金3银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国体育舞蹈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
2新常态下竞技体育舞蹈的特征与拓展
2.1男女搭伴,协调统一
体育舞蹈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异性对舞、男带女随、女展男托、互相依托、和谐配合的“男女双人搭伴”的基本运动形式,在竞技体育舞蹈中通过男女配对学习、共同训练、竞赛才能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舞蹈艺术之美。男女舞伴间配合的是否默契、和谐,直接影响到舞伴双方专业水平的提升乃至双方的未来发展。通过寻找一位外在条件和内在性格特征都比较适合的舞伴,可以共同钻研高深的舞蹈技巧以及彼此肢体的完美配合、心灵的休戚与共、引导与跟随的默契等,这充分展示了体育舞蹈的艺术美,使其享受体育舞蹈带来的酣畅淋漓之感,成为每个体育舞蹈选手最高的追求和向往。
2.2竞技与美感和谐共融
竞技体育舞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比赛中体育舞蹈选手的姿势、服饰、舞步、优美的配合等等显然成为了赛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因而被誉为“最美的比赛赛场”。依据竞技体育舞蹈的种类不同,各具特色,例如在标准舞比赛时,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晚礼服,加上悠扬完美的音乐旋律,伴随着体态优美、动作高雅、流畅而又起伏有序的舞步,给赛场留下了一段轻柔洒脱的魅力之感。在拉丁舞比赛中选手的服饰性感艳丽,音乐节奏鲜明而又强烈,舞步动作表现为不同方向的扭摆腰髋,时而豪放,时而妩媚,时而缠绵,富有情调。所以无论哪一种体育舞蹈均会令舞蹈者尽享其中之美感、,同时还会让观众心矿神怡,恋恋不舍。
2.3风格各异的竞技体育舞蹈
一般来看体育舞蹈有两大类,包含10个舞种,其中每个舞种的基本舞步要有几十种之多,根据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规则组合方式的不同其难度级别也会相应的提升,每支舞都由易至难分为铜牌级、银牌级、金牌级、金星一级、金星二级、金星三级到最后的花步套路,包含上百种舞姿舞步。每一舞种的风格都是由其发源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等相互影响,传承创新而形成的。通过竞技体育舞蹈的人体美、艺术美、表现力等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2.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优化发展
竞技体育舞蹈另外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比赛设项上,一般是从年龄阶段来看,有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成人组、壮年组、长青组等,其中包含有舞蹈爱好者以及专业舞蹈选手,从水平高低来看,有业余组、专业组、职业组等,针对不同学习训练、不同级别的人群都有设项。通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体育舞蹈运动真正实现了普及推广,大众参与,健身娱乐。对于项目的提高,要求着力选拔精英、健将,为国争光等。通过各种比赛形式,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基层到高层的训练与选拔,为体育舞蹈选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身的梦想、民族的梦想、国家的梦想。
2.5比赛的系统性、规范性、公平性
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首先应注重系统性,因为一个完整的体育舞蹈系统要包含选手本人及其服饰、舞步节奏、动作组合、音乐等,其中各个因素互相配合,协同一致,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舞蹈的运动之美。另外在各要素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体育舞蹈的音乐也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体育舞蹈的舞种繁多、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其中的表现手法、音乐节奏的配合、赛事的规则都要求具备完整的规范性,才能够让比赛顺利的进行。依据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公布的比赛规则,针对体育舞蹈不同舞种常用的音乐节拍、标准速度、基本节奏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选手服饰方面的要求也讲求规范、自然,特别是标准舞的比赛服装,男士要求西服或燕尾服,一般选手多穿燕尾服,这更能体现出庄重的气质,展现身体的线条美,动作的洒脱自然美。女士要求穿晚礼服式露背长裙,这样能够体现出背、腰、臀、膀、腿部的动作艺术美,最终达到一种风格美。竞技体育舞蹈比赛中要求各个环节公平、公正、公开,这也是竞技体育比赛的基本前提与准则。其中首先体现在分组公平,根据参赛选手的年龄、学舞年限、训练环境等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组别。另外体现在裁判员的公平性,要严格按照比赛的规章程序进行,一般比赛规定每位裁判员只负责一对选手的某一个方面的打分,这样不仅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动作细节,而且还能够保证评分的客观、准确。
3结语
篇10
关键词:大学;体育舞蹈;特点
大学是一个汲取知识、锻炼技能和陶冶情操,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母体,是创新能力的孵化场,是增强自信的充电站。大学体育完全是由西方传入,并以西方舞蹈价值为核心的舞蹈形式,主要应用于社交场合和一些国际赛事。在我国这种舞蹈传播并不广泛,多传播在民间,学院中这类课程也开设较少。但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合作与竞技越来越多,体育舞蹈的专业竞技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舞,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是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后来出现了要求相对较低的交谊舞,在保留国标舞舞种风格的同时,体现了交谊的特征,舞姿相对随意一些。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1.规范标准性。严格说体育舞蹈是为了竞技而出现的,虽然生活中的交际舞打破了这种严格的规范,但那只能说是业余娱乐的形式,如果真的去学习,其规范化标准性还是被放在第一位的。体育舞蹈是一套相对完整的舞蹈规范系统,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锤炼,和几代人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带有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感;在技术的标准性上,其规范化的动作,严格到了不可增减一分的地步。如果动作不到位,就没了体育舞蹈的韵味了。
2.娱乐欣赏性。体育舞蹈,依旧是一种舞蹈,主要体现在动作韵律之美,其需融入优美铿锵的音乐、身着艳丽华美的服装、配以高雅雍容的姿态,方显潇洒脱俗的气度,把体态之美与舞蹈之美结合在一起,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尽展个人魅力。体育舞蹈,特别是交谊舞,既有观赏的美感,又有参与的乐趣。缺少了娱乐欣赏的成分,就降低了体育舞蹈的魅力。3.健美竞技性。体育舞蹈与其他舞蹈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体育特征,体育舞蹈竞技性表现突出,即可以参加比赛,争得荣誉。在锻炼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舞蹈有着健美功能。快速的节奏感需要很强的体力支撑,能起到增强体魄,陶冶情操的作用,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极好形式。强健的体魄,完美的曲线,不仅给人以美感更能增添个人魅力,还具有明星效应。
二、体育舞蹈在大学开设的意义作用
大学是文化传播的源头,如果大学不起到引领的作用,那么社会所需的文化就会以其他途径传播,一旦这种文化被误导,必然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在社会具有需求,并且产生条件成熟后,非常有必要在大学中倡导一种文化。
1.体育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一方面年轻人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老年人需要打发无聊的空闲时间。据调查,中国人绝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人都这知道这句话,却没有付诸行动。一些学生宁可宅在宿舍、泡网吧,也不愿参加锻炼。体育舞蹈把体育与舞蹈相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属性,积极参与能达到双重目标。体育舞蹈男女同时参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游戏的心态下就完成了巨大的体能锻炼,但是没有强健的体格也很难完成体育舞蹈项目。所以基于异性相吸的前提下,体育舞蹈在吸引男女同学参加的同时,可有效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
2.体育舞蹈具有愉悦心灵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压抑,浮躁情绪弥散在整个生活空间,使人变得孤独,更愿意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以真面目见人。在人际交往中也处处设防,生怕自己掉进陷阱,交际的一切原则都以利益为核心,真诚相待的越来越少,而在有限的活动中,也表现为竞争,而不是融洽的和谐相处。在这方面体育舞蹈男女共舞配合,没有利益目的性的接触会大大提高交际的亲密度。在优美的旋律感染下,相互拥抱的男女,可以轻易的打开自我封闭内心,让心灵得到安慰和解脱,舞池中和谐、欢快与融洽的气氛能有效增强沟通,提高相互间交往的意识。学习舞蹈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可增进舞伴、舞友间的友谊,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提高了交往能力,无形中增强了自信,有益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体育舞蹈具有增进气质的作用。体育舞蹈能给表演者与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艺术修养。只有心灵充实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充满生机,舞池中的男士女士往往都需要衣着得体,男士衣着庄重,体态挺拔,气宇轩昂,女士衣着华美,超凡脱俗,仿佛瞬间超越于生活的羁绊。由于体育舞蹈来源于欧洲,需要时时处处保持着西方绅士的风度,气度上显示庄重高贵;女士们露背式晚礼长裙端庄贤淑,为表演者潜移默化的培养了高贵脱俗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