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05 16:0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

篇1

关键词:通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2.004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推进力量。近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2015年末,吉林省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5317个,各地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规范发展,提升质量和效益,但是农机合作社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通化市现有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520多个,2016年,笔者对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机合作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本文简述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期改变现有的农机安全管理现状,全面提高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农机合作社的安全生产。

1农机合作社存在的安全问题

2014年~2016年,{查近20多个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农机库房不符合安全要求

大部分农机库房是“大通铺”(连在一起,中间没有隔断),几台或十几台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放在一起,倘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后果将是房倒屋塌,农机具成为一堆废铁,损失不可估量。

1.2农机库房存放易燃物

部分农机合作社为了使用方便,把柴油、机油放在库房,有的油罐距离农机库房、居民住房很近,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是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大部分农机库房比较简陋,没有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

1.3农机具存放没有条理,不符合安全要求

有的农机库房设计不合理,随意存放的农机具显的杂乱无章。很多农机具没有按要求存放,如收割机长期存放没有按要求放平割台、卸掉传动皮带、卸掉链条(用油浸泡防锈),清除大犁上的泥土(用油脂封闭防锈)等。这些对农业机械是一种保护,可以延长农机具的使用寿命。

1.4没有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大部分农机合作社没有设置专、兼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便有也形同虚设,不懂得安全管理知识,没有尽到安全管理职责,没有对农机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没有及时查除农机具的安全隐患;部分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只是落实在文字上,没有按要求认真落实。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机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与农机合作社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没有农机合作社库房(棚)建设标准,没有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目前,吉林省没有制订农机合作社库(棚)相关的建设标准,没有农机合作社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所以无章可循。

二是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属初级阶段,大多管理者对安全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重视农机具投入、重视农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农机安全生产投入、忽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三是资金短缺。目前农民贷款难、筹资难,购买农机具、建农机库(棚)尽管政府给补贴,但是对于农机合作社仍是杯水车薪。

3对策与建议

3.1制订农机合作社库房建设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

建议农机管理部门制订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和农机合作社机务管理规定,特别是要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并作为重要内容。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机合作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建设所需资金,持续注入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资金。

3.3加大资金安全检查力度

各级农机监理机构要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安全监督检查,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查处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安全生产中的隐患以及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加大培训力度,为农机合作社提供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其政策法规水平、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驾驶操作水平、维修保养水平、故障排除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丽.农机管理服务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1,(05).

篇2

关键词:农机监理改革新常态;工作方式;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13

农业机械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呈现出由数量快速增长到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出现了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通化县农机装备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千家万户购买小型农机,到现在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大中型农机方向转变。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呈现出大中小型农机装备多元化格局。农机监理工作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新常态。

1农机装备数量快速增长,农机监管难度增加

2016年末,全县拖拉机保有量为8775台,农机具保有量为21817台(套),分布在1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行政村。量大面广,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增加。

2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向公益性免费服务管理方式转变

2015年以前,拖拉机和各种玉米、水稻联合收获机办理入户登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技术培训和考核均实行收费,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监管以强制性罚款为主,养机户经济负担较重,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效果不理想,机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2015年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落实惠农政策,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落户登记、办理行驶证、落牌照、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培训、考核均实行免费办理、同时免费为全县小型拖拉机粘贴反光条,几项合计为农民减轻负担800余元/台。政府财政补贴免费办理牌证照,这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既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又调动了养机户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过去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抵触情绪,到现在主动配合农机监理人员工作,主动接受和配合开展农机安全技术检验,主动办理落户登记、办理牌照和行驶证,参加驾驶培训和考核。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转变,使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的关系明显改善,双方相向而行,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和好转。

3 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序列,创建平安农机“打非治违”成为新常态

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后,县、乡、村各级政府实施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至上而下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创建平安农机“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工作成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新常态。

4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和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

政府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经费保障,配备农机专用执法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做出经费预算6.5万元/年。2016年农机监理人员每年深入乡村、田间、场院开展农机执法检查93天,排查、整治违规载人、无牌、无证驾驶、违规作业等安全生产隐患322个。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向农机驾驶员和操作手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单2000余份、宣传册300余份。

5 县农机监理站与农机大户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反馈机制

县农机监理站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与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交流网络化管理。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定期向县农机监理站报送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动态,县农机监理站及时反馈违法违章情况。

6 严把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和拖拉机技术检验关

拖拉机技术检验过去经常是走形式,重收费,轻服务;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存在轻培训,考试走过场现象,严重影响拖拉机技术检验质量和驾驶员培训质量。留下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新常态下,通化县农机监理站严把拖拉机技术检验和驾驶员考试关口,在拖拉机技术检验工作中,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帮助驾驶员处理;驾驶员考试过程中,在考核实际驾驶技能的同时,考核驾驶员的理论和维护保养知识,全面提高拖拉机技术状态和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从源头上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

7 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履职效能

通化县农机监理站在日常工作中,推动作风转变,坚持实事求是,不图虚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项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严格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进度的考核,督促工作目标任务按进度完成,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强化服务理念,树立为民服务宗旨,深入乡镇、村屯调查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实实在在为大家做好事、做实事。以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为契机,解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服务提质、效率提高、能力提升”的目标。

篇3

至20*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2万千瓦,新增各类农业机械83台(套)。其中:拖拉机38台,联合收割机7台,插秧机8台,茶叶机12台,饲料加工机10台,温控降温设施3套等。完成机耕面积7.2万亩,机收面积7.2万亩,水稻机插面积2529亩,比上年增长158%。

(一)抓好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引进、试验和推广,提升我区农业生产能力

1.突出重点,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20*年,通过努力我区完成机插面积2529亩,占计划任务的126.45%,同比增长158%。主要工作措施如下: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由局长挂帅的水稻机插秧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切实加强对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二是强化宣传。通过宣传,提高领导和种粮大户对水稻机插秧的认可度。一年中全区共召开座谈会3次、现场会2次、组织培训班2期,制作新闻专题2档。三是强化服务。重点做好信息服务、购机服务、全程技术指导、农机维修服务等,并加强与农艺部门合作,营造了水稻机插秧推广的良好氛围。四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水稻机插秧服务新模式,探索出了合作社+种粮大户模式为主,农机大户带农户和种粮大户自我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五是政策扶持。区政府出台了惠农政策,对购置插秧机给予高额补贴,提高了购机积极性。今年新装备步进式插秧机8台,全区装备总数达12台。

2.优化结构,引进推广适用农机,提高现代都市农业生产水平。今年新引进洋马半喂入收割机2台,全喂入收割机4台,大型拖拉机6台,船型拖拉机13台,使我区机耕机收率达到99%,万元能耗下降了5%;为蔬菜果木基地配套,引进节水型喷滴灌,新安装面积300亩;为解决蔬菜大棚耕作难效率低问题,引进田园管理机13台;为开发九龙湖特色休闲食品,引进FGH新型柜式干燥机1台。为解决畜禽渡夏难问题,为*巨高兔业有限公司配套喷淋降温设施兔舍64幢,采用其它降温方式改造了兔舍40幢。今夏季高温季节,该兔场由于采用了新的降温方式,死亡率下降,减少损失20余万元。此外,我区还引进高压喷雾机5台,温控降温设施3套,茶叶加工机12台,饲料加工机10台,用于支持农业生产。

3.解难创优,努力破解蔬菜育苗难题,提高菜农收益。为解决我区蔬菜冬季育苗难等问题,我局参照花卉工厂化育苗经验,在九龙湖种苗公司进行了蔬菜苗工厂化育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今年共培育了茄子苗3100株、灯椒苗28650株和尖椒苗42450株,共74000株。这些苗由蟹浦镇岚山村58户农户进行试种。通过试种,我们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并选择既适合本区种植又节本省工的种苗进行机械育苗试验,从而为农民经济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4.强化基础,抓好农机服务工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根据农机工作特点,强化农机服务基础,提高农机服务能力。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基础工作: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对春耕、双夏、三秋等重点农事季节,抓好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早发动、早部署、早落实。同时指导签订好机耕合同、落实好耕地拖拉机,备足农机配件和农机保养,并组织农机巡回修理,把机收、机耕、机插、机灌等工作层层分解落实;二是抓好农用柴油供应。按照水稻种植面积将柴油指标分配到各镇(街道),我局派遣骨干力量到加油点协助加油,确保农机作业用柴油定点凭票供应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同时,还向各镇(街道)农机站下拨了农机作业优惠柴油补助资金10万元。由于措施有力,供应及时,确保了春耕、双夏等农机作业顺利进行。三是抓好跨区作业。及时了解农机作业信息,及时向机手提供,鼓励机手开展跨区作业。今年,我区有38合收割机赴江苏、慈溪、台州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共机割麦稻1.5万亩,毛收入105万元,净收入60万元,台均纯收入1.58万元。四是抓好服务组织建设。由区农机服务中心牵头,今年又新建了一个以耕作为主的飞腾农田耕作合作社,全社拥有大型农机具17台(其中拖拉机7台,收割机3台,插秧机3台)。目前我区已拥有专业农机合作社3个,共有社员22个,拥有农机具61台,农机具原值159万元。五是抓好农机维修网点管理。根据市、区关于“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普查建档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农机维修网点的排查整治工作,并督促建立和完善档案。今年,我区还创建了一个市级农机维修示范网点。六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制订了《*区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今年共安排140万元,用于通用类粮食生产、种植业、养殖业、林带管护及其它配套机械和设施的购置补贴,对享受补贴资金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上喷“国家补贴机具”字样并编号登记,确保农机补贴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强化安全监理,努力打造“平安农机”

1.依法行政,把好审批关,提升农机执法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我局现有4项行政许可,区农机监理站与行政许可科合署办公。坚决杜绝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为。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和制约。依法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核换发牌证,彻底杜绝异地挂牌行为。今年来,区行政服务中心农机分中心共办理农机行政许可事项126项,其中新注册拖拉机21台,新领补领驾驶证42本,拖拉机转移登记25台,其余38项,接受咨询服务150余人次,窗口投保率达到100%。

2.规范服务,优化环境,努力打造“服务型”窗口。一是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所办理的事项符合相应规定和程序,今年来所有行政事项办结率均达100%;二是提高服务效率。按照办证业务流程,缩减工作时限;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在服务窗口放置了桌椅、饮水机、报刊资料架、纸笔等,方便机手使用;夏天时开启空调,提供冷气,方便机手等候办理各项行政许可。

3.加强监理,控制源头,建设“平安农机”。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局在抓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局领导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由于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方案周全,工作细致,至目前止,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平稳,没有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四抓”、“三创新”工作。“四抓”,即:抓责任制落实、抓宣传教育、抓源头管理、抓监督检查。“三创新”,即: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篇4

关键词:农机化;建设;问题;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互助县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富民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不断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全县呈现出了农机数量逐年增加、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示范面积不断扩大、农机具种类由单一性向复合性方向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化进程,切实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互助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互助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截止2011年,全县拥有拖拉机37475台,各类农机具41200台件,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2个,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3.45万kw,机耕面积达到5.16万hm2,机播 3.37万hm2,机收0.67万hm2;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4%,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机化进程,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7年,互助县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之一。

1.1 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趋向规模化发展

全县已建成各类作物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27个,示范面积4400hm2,辐射带动面积达1.76万hm2,使示范区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播、收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水平达到85%以上,公顷增产150~375kg,全年增收效益达931万元。农业机械化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了种植收获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通过推广示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 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较快发展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不断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实现了突破,县农机管理、推广单位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机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新模式,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使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队的服务项目增多,服务领域扩大,农机经营效益提高,服务实力壮大,提高了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1.3 农机化科教培训成效显著

农机部门以建设农机化示范区为平台,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着力提高全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结合农业“阳光工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并组织召开了马铃薯、油菜、蚕豆等新机具应用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现场会。通过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切实建成了一批农机化示范基地,树立了农机化工作新亮点。

2 加快农机化进程中的主要做法

互助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总体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农民群众在农业机械化的主体作用。

2.1 农机具引进、示范与自主研制相结合,提升农机化科技含量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大力调整,我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原有的传统农机逐渐无法适应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广大农机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现有传统农机的基础之上,把农机技术应用和引进、研发、改进结合起来,在引进了化肥深施机、旱作沟播机、蚕豆点播机等的同时,自主研发了大蒜收获机、手扶配套的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油菜收获机具等一批适宜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农机具,其中:手扶配套的马铃薯种植机和收获机分别取得了国家专利。

2.2 农民自筹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相结合,进一步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

不断扩大补贴机具种类,提高补贴效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广泛吸纳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投入机制。累计投入资金3863.4万元,补贴农机具31054台件,收益农户达28185户,使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有力推进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3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农机化投入资金不足

我县今后将建立健全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引导利用社会资金与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建议国家财政逐年增加农机补贴资金和新机具的开发研制推广资金,适当安排农机化示范区补助资金,以促进农机化示范区的建设。

3.2 农机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

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起步较晚,集约机制尚未形成,农机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农机示范户带动力明显不足,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存在规模较小、机具数量偏少和种类不全、农机操作者技能和素质较低、机械化作业质量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今后要继续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户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户经营服务能力,引导农机户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服务作业,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作业质量,以跨区机收为纽带,扩展服务领域,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机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但由于互助县耕地面积中,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的50%以上,土地不平整、坡度大、排灌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机户的发展。建议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中低产田造、标准良田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实施中安排相应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加大对土地整理、农村提灌站和机耕道建设的投入。

3.4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和农机市场的监管

篇5

(一)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及秋收工作。当前正值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为达到“稳产增收”的目标,继续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做好汛期防灾减灾,提前谋划,积极调配秋收所需物资,做好秋收工作,确保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要有所增长。

(二)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一是狠抓《县牲畜出栏管理办法》的落地落实。根据牲畜存栏数量,核定出栏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积极引导、鼓励牧民出栏牲畜,年底牲畜出栏数较去年要有显著增长。二是结合州级下达畜禽改良及本品种选育1万头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剩余2500头畜禽改良及本品种选育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目标任务。三是总结春季防疫经验,提前调配秋季防疫物资,扎实抓好今秋防疫和包虫病防治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疫情。

(三)加强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一是加强对续建项目工程质量及进度的管理工作,明确要在今年完工的项目,必须要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做好项目收尾、审计等后续管理工作。二是抓好新建项目的工程进度,把好质量关,要按照年度既定建设计划,完成当年建设内容。三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抓紧拨付建设资金,确保支付进度。四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衔接,做好2020年度--2021年新建项目申报工作。

(四)落实农牧民补奖政策。2019年草补政策实施禁牧补助627万亩,实施草畜平衡603万亩,按照省州安排,及时兑付两项直补资金共6210万元。截止5月底,已完成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工作;在7月中旬之前完成农牧民补奖信息核及公示,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农牧民补奖政策资金兑付工作。

(五)加强农牧业安全生产管理。一是做好农畜产品供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中小学食堂农畜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故。二是积极推进农机尤其是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考证及拖拉机年审工作,在下半年要开展1次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农事繁忙季节组织开展1次行业内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三是按照中央、省州非洲猪瘟防控要求,加强对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调运管理检验检疫,确保我县不出现疫区的生猪及生猪产品,确保我县生猪市场和生猪产品的绝对安全。四是加强对项目施工安全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提前谋划,要求施工企业做好民工工资兑付等工作。五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一要继续做好汛期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工作,二要提前调运应急饲草料,做好打贮草基地饲草料收贮工作,应对重大雪灾的发生,确保今冬明春牲畜顺利过冬。六是对种养殖大户、集体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按照年初既定的扶贫专项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序时进度,按时完成“农牧产业扶贫专项”所有工作任务。二是抓实抓深抓细“五个一”帮扶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农技员驻村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县驻村办每月下发的帮扶工作任务清单要求,按月做好当月的农机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工作痕迹管理。三是配合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泥朵镇做好脱贫攻坚大普查相关工作,全力做好年底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相关工作,实现脱贫攻坚圆满交账。

(七)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深改工作任务。下半年要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农业农村深改任务的牵头抓总,及时与涉改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及时收集改革信息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争取全州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先进县的荣誉。

篇6

[关键词] 农机化发展 农民增收 意见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16-02

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已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机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机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农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机化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技术支撑,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机部门的中心工作。怎样保证农机化更好地为民增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措施。

1 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装备存量结构依然不够优化。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虽然有了较大调整,但是大中型与小型动力、动力与配套、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农村各业机械的比例还存在较多问题,不能适应农机化全面发展提升的需要。

1.2 农机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该市自主研发制造的农机具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很多适用的农业机械,至今没能得到研制、生产和推广。

1.3 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区域之间特别是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1.4 财政对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推广经费的投入不足。对农机化的投入相对较低,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农机化推广经费不足,制约了农机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1.5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市级农机部门职能逐渐削弱。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名存实亡。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普遍存在管理服务人员编制少,推广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有些乡镇有人员但不从事农机工作,有些乡镇没有农机推广服务人员。

1.6 农机化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农机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农机化水平的提升,农机化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 建议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2.1 规范执法,严格守法,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2.2 靠科技创新,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在以上农机化生产新技术重点作业环节上,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探索出了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

2.3 靠优质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农村成立的各种专业合作农村中分散的农机设备有机的整合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服务,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将农户的农机设备有机的联合起来,从而营造一个更大的农机服务市场。

2.4 地方财政应该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和器具的示范和推广力度。农机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是实施科技兴农,加快农机化技术应用和普及的重要方式,根据我国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中关于切实保证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经费的问题,应该将推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经费支出列入到本地区的财政预算当中,并要保证财政投入的力度。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促进本地区农机化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2.5 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增加人员编制,解决职工待遇,稳定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网络,使其切实承担起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任务。

2.6 加强系统自身建设,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要对基层加大注入农机专业人才,对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普遍的依法行政培训教育,严肃纪律,严格执法,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2.7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现如今表现的越来越突出。而在农村地区积极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环境,增加农民额外收入。

2.8 制定法规和措施,促进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农机化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发挥政策调控功能,继续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高效生态、节能环保机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和农民组织化。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2.9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自主开发、引进吸收和再创造的发展方式,建立以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市场结构为导向,产业和科研相结合的农机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地区的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研中心的建设。设建立相应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中心,自主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主研发产权的核心科研创新中心。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条件,使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制造技术,全面提高农机生产的质量。

2.10 因地制宜,促进全市区域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发展。要在全面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注重在地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新技术和资源在地区间有效的运转,从而建立起一个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互动发展模式。

3 在处理好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建议的同时,还应注意

一是支持农业丰产丰收。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人的劳动强度,进而能够延长农业生产的时间,确保农作物能够及时的完成播种、灌溉、施肥和收获,切实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业低于自然灾害的能力,能够大大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和进程,切实改变过去传统的丰产而不能增收的局面。农机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能够农业生产抗寒抗旱的能力,能够完成灌溉、播种、运输、抢收抢种等各种作业,为我国农作物粮食产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推动了农村的社会化服务能力。随着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村不断的深入发展,其带动了农村地区农机技术培训、信息化服务、农机维修以及农机物流等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此外,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机中介组织发展起来,逐渐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以农机作为支柱的产业链条,这种服务链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农机机械化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农民从繁忙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使得农村地区劳动力平稳的过度到第二和第三产业中,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致富道路。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生产有效的发挥了农民的作用,能够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吸收进农业机械生产和维修领域,通过从事农机生产方面的工作,提高了经济收入,保证农民持续征收致富。

四是始终坚持农机化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对主要作物的农业机械进行示范推广,有效的推动了农村地区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

五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机向着产业经营方向发展。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遵守市场化导向,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发展主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效率为手段,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农机手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域作业的服务模式,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农机作业的范围和农机生产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

六是始终坚持以行政手段为推动力,强化组织领导。各个地区应该始终将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发展作为农村和农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提前进行谋划,精心部署,做好各项落实工作。

七是始终坚持典型示范,积极的培育大型农机大户合作社。各个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以扶持、指导和服务典型农机大户为重点,做好示范大户的发展和带动模式,积极的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机化大户、各种专业合作社和社会组织。认真的总结和推广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由点带面,逐步的推动农机化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和发展,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社会化。

八是始终坚持重点突出,带动地区机械化全面发展。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发展的主次,着力攻破薄弱环节,解决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问题,通过率先在平原地区推广农业机械,辐射带动山区和丘陵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还要做好农忙时节的农机维修和服务工作,从而保证全面的农业生产效果。

九是始终坚持依法对农机管理,规范农业机械生产秩序,国家制定出台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保证我国农村地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法律基础,其中明确了各种权属关系,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主要就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和操作以及事故处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的重要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为农机生产管理提高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同时为了促进地区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地方还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机监督和管理的办法,保证了地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秩序和生产的质量,有效的保证了我国农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十是处理好农机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地区效益之间的关系。农业机械化发展快慢主要体现在农业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范围的持续扩大方面,而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了作业的质量、能力以及对地区经济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是基础,质量是保证,而地区间的经济效益是最终的目的。农业机械化只有不断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调动农民群众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但是在发展过程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追求发展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就会导致农机资源限制不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长期下去势必将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只有做到将上述三者进行有效的统一,才能保证我国的农业的可持续性。

十一是处理好机械化生产和安全方面的关系。农村致富不应该建立在安全事故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必须重视安全性,用安全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和安全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正确的处理好农安全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仅仅围绕农业生产安全,做好生产安全保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对农业机械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农业机械的持续安全的生产。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应该以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保证机械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坚持生产和安全两手抓,进而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

篇7

[关键词] 农机化 现状 趋势 陇川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86-01

陇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纬24°08′至24°39′,东经97°39′至98°17′之间,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县。县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降雨量1592.7mm,是典型的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烟草、油菜、冬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全县总人口约18万人,国土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全县地形、地貌主要为“三山夹两坝,三河成川”,其中,坝区面积433.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2.47%。全县耕地面积55.85万亩,主要分布在两个坝区及附近的“二台坡地”。耕地连片平整,机耕路纵横交错,农作物集中连片种植,81.9%的耕地可实现机械化作业。

一、农机化现状

1.装备拥有量大

陇川县农机化发展起步早,目前农机装备数量较多,作业面积较大,已具有一定规模。2013年全县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314915.18千瓦特,农业机械原值30152.06万元,农业机械净值21173.3万元;拥有拖拉机1105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24台,大耕作型拖拉机832台,小型拖拉机8732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198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8362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42台;耕整机2011台;水稻插秧机47台;甘蔗种植机5台;农用水泵1754台;机动喷雾喷粉机1619台;农用运输车1280台;农用运输挂车6227辆;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45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3925台;畜牧业养殖机械10762台。

2.农机化管理、服务组织机构健全

2013年,全县有县乡级农机化管理机构10个,从业人员31人;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1个,从业人员6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1个,从业人员17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1个,从业人员12人;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5个,成员130人;农机户14605个,从业人员14628人;农机维修厂点62个,从业人员148人;农机经销点25个,从业人员60人。

3.农机作业量较大

2013年全县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8459公顷,机械化播种面积1931.33公顷,机电灌溉面积13778公顷,机械植保面积14427公顷,机收面积11563公顷,完成农机运输作业量6920.6万吨.公里,农副产品初加工6.82万吨,机械化饲草料加工9.36万吨,农田基本建设作业,1327.96万立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陇川县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机化发展布局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坝区发展不平衡,坝区大、中、小型农机具拥有量都大,农机化水平较高,农机具的发展已成专业化趋势;而山区的农机化水平较低,农机数量较少,主要以小型机具为主,一机多用,机具作业主要还是针对小田块的耕作和农业运输。二是各类农业生产作物间农机化水平不平衡,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在适合机械化作业的耕地上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一些农作物的生产,还主要依靠人、畜力完成。三是一些主要农作物的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不平衡,某些环节已完全实现机械化作业,而某些环节机械化程度低或完全依靠人、畜力完成。

2.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陇川县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半山区的耕地由于坡度太陡、耕地田块小、缺少机耕道路;二是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农作物的某些生产环节作业,目前国内也无成熟的技术或机具能够适用,比如甘蔗、烟草的收获作业;三是农机、农艺措施结合不够,导致部分农作物的部分生产环节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四是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五是本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机化的发展。

三、农机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断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扶持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农产品市场多样和多变的特性促使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加之农村劳动力人口的逐步减少和不断转移,促使农业生产对农机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全县农机装备拥有量不断快速增长,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二是农机户、农机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三是农机经销、维修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发展;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得以较快发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向“合作”和“一条龙服务”方向发展;五是农机装备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大、中、小、微型农机装备需求同时快速发展;六是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步缩短;七是本县主要农业作物,对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更为迫切,相关生产环节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投入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而不断出现农机化技术、装备新的增长点;八是山区、半山区的农机化需求逐步增长,不但小微型农机装备数量逐步增加,而且随着“坡改梯”土地治理工程不断实施和机耕道路的不断完善,大中型农机装备也稳步增长。

四、未来农机化发展意见建议

1.加强管理。农机管理部门要不断适应形势,强化队伍建设,转变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经销、维修企业的监管。

2.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力度。围绕实现当地主要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方向,大力引进、改造各个生产环节所需农机新技术、新装备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对农户、农机手有针对性地不断开展实用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沟通,实现农作物生产的农机、农艺措施合理结合。

3.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中央政府长期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出台实施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农业农村工作精神,结合当地实际,配套制定实施当地的惠农强农措施,加大投入。特别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围绕实现当地主要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对主要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的机具配套地方补贴,提高补贴比例;对实现主要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实施农机作业补贴,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扶持、引导。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平田改土”土地治理工作,兴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建设。

5.鼓励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向集约式转变 鼓励、支持农户开展合作经营生产模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土地自愿合理流转。

6.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制定可行的措施,在资金、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给予购机、机械化作业、燃油等方面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