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生涯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05 16: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的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生涯发展探索和成为社会人的准备期。2014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炉,给予了考生“七选三”的选考自,让“自主选择”成为了学生基本的发展。新高考“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七选三,有35种选择方案,怎么选?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是选择的第一步。认识自己既有标准化的工具,也有非标准化的工具。标准化工具就是通过专业化机构或测评软件,对基本心理特质进行测量与评估,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非标准化的工具,就是通过对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的回顾来发现自己的生涯兴趣和选择倾向。霍兰德职业测评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涯选择工具之一。近年来,我校将霍兰德兴趣测评应用在高中生生涯规划上,对学生的生涯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霍兰德职业测评的基本思想及模型结构解析
(一)霍兰德职业测评的基本思想
约翰・霍兰德是美国霍普金斯大W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认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并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类型可归纳为六种,每一种类型都可以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环境也可划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划分的依据是由环境中占优势比例的人的职业兴趣来体现的。这六种兴趣类型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表现为: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最大,相隔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次之,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度最小。由此,霍兰德提出了六角形结构模型(见图1,RIASEC结构模型),显示不同兴趣类型之间的心理相似程度。
(二)RIASEC结构模型解析
实际型(Realistic)。动手能力强,偏好具体任务,擅长与物体打交道,喜欢从事机械、电子、建筑、农事等方面的工作,喜欢摆弄和操作工具,较不喜欢社交、与人接触的活动。
研究型(Investigative)。擅长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喜欢从事理化、生物、医药、程序设计等需要动脑的研究工作,较不喜欢领导、竞争等需要企业能力的工作。
艺术型(Artistic)。喜欢自由自在、富有创意的工作环境。喜欢借助文字、声音、动作或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对美的感受。乐于独立思考、创作,喜欢从事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艺术类工作,较不喜欢从事文书处理等方面的传统性工作。
社会型(Social)。温暖、友善,乐于助人,喜欢与人接触,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等方面的社会活动,较不喜欢从事需要技术、体力等机械操作方面的工作。
企业型(Enterprising)。对领导角色和冒险活动感兴趣,精力充沛,个性积极,有冲劲,社交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喜欢从事销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活动,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做科学研究。
常规型(Conventional)。偏好对数据资料进行明确、有序的整理工作,乐于配合和服从。喜欢从事会计、秘书、银行等数字计算、文字处理方面的工作,较不喜欢从事艺术活动。
霍兰德代码的首字母能提供受测者兴趣、品质和其他人格方面的特征,尤其是当首字母得分远高于其他类型得分。例如,某位学生的霍兰德代码是I,首字母得分远远高于第二和第三个代码,说明该学生善于研究思考、逻辑分析。
二、霍兰德职业测评在高中生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六边形结构模型的内涵,对学生的测验结果作深度挖掘,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涯困扰。下面,我根据自身的辅导实践,结合案例尝试对一致性和区分度作一番解读。
(一)霍兰德代码的一致性解读
霍兰德用一致性来描述不同类型在心理上的相似程度。其中每一种类型都有与之相近的两种类型,这说明类型之间有相互一致的地方。例如对“RI”(实际―研究型)而言,都具有关注事物而非人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示其内在兴趣范围的同质性愈高。
从一致性的角度来看,类型与类型之间无冲突可言,只是人们在使用这些兴趣的强度上,有弱势与强势之别。从六边形结构模型来看,相邻类型所组成的人格模式在一致性上最好,相隔次之,相对最差。对个人而言,良好一致性的人格模式反映个体兴趣的和谐程度,有助于对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作出解释。个体若能找到与兴趣类型一致的职业环境,则是较理想的职业选择,可以预测他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满足,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在霍兰德职业测评中,有一部分学生的代码一致性较高,以学生A为例,霍兰德代码前两位是AS(见图2),即艺术型和社会型得分较高,表明A善于表现和创新,热衷于艺术性强、社交性强的活动。在随后与A同学的个别交流中发现,A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热情、开放、外向,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以文会友,喜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对于美的感受。
一致性高的学生通常更容易理解和体验到自身的内在一致性,对职业的选择方向也比较明确或更容易澄清。A适应的环境是能发挥创造性能力,独立自主,并且能够有较多的和人打交道的环境,如企划、设计、媒体工作者、作家、杂志编辑、教师等。建议其专业选择以文科类为主,如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类。建议A在七选三的选择中至少选择一门文科类。
我们在测评中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一致性较低,这是否表示来访者内在的兴趣有冲突?以B同学为例,其I和E的得分均高(见图3),表示她既可以对“企业型”的事很投入,也可以对“研究型”的事有兴趣,这其实并不相悖,可以寻找能同时满足两者的工作环境,也可以将其中一种作为获得报酬的职业,将另一种作为满足娱乐的生活追求。通过与B的个别交流发现,作为班长的B个人能力强,行动积极,精力充沛,十分自信,独立性强,善于组织管理,喜欢解决疑难问题,能够处理错综复杂的事情,做事谨慎认真,自我要求严格。依照其当下的兴趣倾向,B在要求高度理性智慧和经营头脑且又独立的环境中,比如研发、决策等环节,更能发挥个人才智。建议其专业选择可考虑政法、财经、企业管理、工业管理等。
(二)霍兰德代码的区分性解读
区分性是指六种兴趣类型强度差别的程度,即一个人六种类型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值。区分性越高表示这六个类型中有的兴趣组型特别突出;区分性越低,表示六种兴趣类型间的差别不大。
区分性与职业选择的稳定性显著相关,高区分性的个体,其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更容易预测。区分性高的人,兴趣较为集中,如B,最高分企业型(E)95分,最低分常规型(C)9分(见图3)。区分性低的人,兴趣较为分散(见图4)。
低区分性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六个类型分数普遍很高,说明这个人对什么都有兴趣;第二种是六个类型分数普遍很低,说明对什么都没兴趣,这类学生相对较少;第三种则处于中间,各项兴趣强度中等。以D为例,她的最高分为社会型(S)61分,最低分现实型(C)46分,区分度极小。与其进一步交流发现,D同学从小就很听话,生活中的许多决策都是听从父母安排,包括年少时参加各种兴趣班、专注投入学习,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对未来的人生规划,D表示“走一步看一步”。处于探索中的青少年,兴趣分化程度较低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此类兴趣区分度低的学生,排除测试过程中是否存在^大的干扰因素,如测试的学生因急着出去打球,五分钟内草草做完测试题等。如果没有此类干扰因素存在,那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过往的生活故事,将故事与个人优势和兴趣作联结,并从学科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等方面给予引导。
三、对霍兰德职业测评的实践性思考
1.生涯辅导强调主体的生涯探索行为,对自我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以及工作世界的探索,霍兰德代码巧妙地让自我探索与工作环境探索之间产生连接,当然,它提供的是和个人兴趣相近且内容互有关联的一个“职业群”,而不是某一个特定职业。故在测评之后,需要进行个别交流,给学生一个更为生动、个性化的辅导体验,促进来访学生对自身的反观和判断。
篇2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是职业、职位变动和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不仅包括个人职业活动过程,还包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态度和情感等。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人最佳的职业目标和发展途径,并为实现职业目标制订合理可行措施,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父母指导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教育还是空白。
2.高中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能否走好这个阶段,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孩子的成绩提高,更有利于孩子长远的发展。
三、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知己――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探索
1.认识什么
A.想干什么?未来希望干什么?
B.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2.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认识
(1)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家长可以对孩子各个方面给于一个客观的评价。
(2)引导孩子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3.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
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五个问题:
(1)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你的性格
(2)你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3)写出你最擅长的三个部分
(4)写出你最不擅长的三个部分
(5)在生命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4.利用专业职业规划机构的测试来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强调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Myers-Brigs的人格理论――强调职业与性格的吻合
Edgar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强调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
霍兰德职业测量量表:霍兰德在70年代提出系统的职业兴趣理论,是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方法。他认为:
1.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实际型(R),研究型( 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事物型(C)。
2.同一类型的人形成类似的职业环境。
3.工作环境也可以相应分成六种。
4.个人人格特征和环境适配,将增加个人的满意度,职业稳定度和职业成就感。
(二)知彼――了解职业世界
1.了解什么
2.如何了解
(1)家长把自己从事或者自己了解的职业相关情况告诉孩子。
(2)引导孩子去向从事与此相关职业的亲友来了解。
(3)引导孩子通过网络去查相关的情况。
(4)看各行各业成功人士传记或者讲座。
(三)目标――人生的发展方向
1.为什么制定目标
2.目标与空想、梦想是有区别的
3.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匹配――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五)计划――让目标一步一步靠近
行动――落实计划、实现目标
1.只有行动,之前做的一切才有意义。
2.在行动中,引导孩子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调整目标和计划。
四、高中生职业规划一般的八个步骤
因为高中生还处在成长期,没有完全成年,所以他们的测评选项既包含职业测评应有的选项,又在测评内容上加上适合他们特点的选项,使其智能化、丰富化、趣味化。
第一步:咨询师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教育子女的观点,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再与孩子沟通,谈他们的理想、爱好、特长,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的看法及与同学相处的关系等。
第二步:咨询师根据测评得到的18项指标,把各项测评指标+学历、经历、能力、性格、爱好、特长等,结合市场、行业、职位信息,进行10项分析,选出相关职位5~8个进行分析、排查,找到职业定位的3~5个目标。然后对这些目标进行职位的行业前景、发展趋势、所需要的平台等进行一系列分析和研究,最后为职业初步定位2~3个。
第三步:因为职业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站在起跑线上的高中生是否能抢码而不犯规,是否能进入快速发展的跑道,怎样能实现孩子翘首以待的理想,怎样不辜负家长的殷切期望,职业顾问需要再三斟酌,全体专家团队要反复会诊,在论点、论据充足的情况下,最后才能对初步定位给以最后的决定1~2个。
第四步:根据定位的职位制定发展规划,第一个平台怎样搭,台阶怎样上,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应该在多长时间实现目标,以后,第二个平台、第三个平台……依次进行研究、确定。
第五步:根据定位的职位(也就是未来职场切入点)、社会背景、家庭背景、选择目前报考的专业3~5个,并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以下相关辅导:报考大学首当其重看什么?填报高考志愿家长与孩子拔河谁是裁判?高考填报志愿必须了解的常识等。
五、了解学校一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成才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促进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一)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职业理想教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建立在职业理想确立的基础上。职业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二是专业概况介绍。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职校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很大,缺乏对专业概况和该专业领域就业需求情况的了解,以及自身对该专业领域工作适应性的评估。
三是职业潜能分析。针对职校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订方案、作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符合自身职业潜能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五是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方案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学生自己的基本情况、相关分析、发展目标、时间进程、具体措施等。规划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客观、可靠;各项目标要明确、切合实际;各项计划和措施要具体、有可行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向新生高考改革的基本概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与专业的职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通过该课程教学,学生完成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三是与选修课程中职业技术课程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
四是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各校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主要有个别咨询、团体辅导、范例引导、同伴互助、实践体验、模拟演练等。
个别咨询是指教师对学生个体进行单独指导;
团体辅导是指教师对学生团体进行讲解和训练;
范例引导是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典型,引导和激励学生,范例包括学生完成的优秀设计和通过设计获取成功的范例;
同伴互助是指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启发,提高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
实践体验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取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感性认识;
模拟演练是指通过模拟职业活动情景,帮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和师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学生管理等部门配合开展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职业指导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如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写作指导,学校则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示活动和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案例推介活动,激发学生取得职业生涯发展的热情。
(五)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
1.评估分析。学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潜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判断自身优势与劣势,确定未来职业领域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以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
篇3
【关键词】生涯发展规划;高中;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88-03
很多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神圣与向往已久的大学,入得象牙塔之后却发现竟是自己迷茫、空虚生活的开始: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没有奋斗目标地活着,最后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料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如果可能将另选专业。种种现状已经敲响了育人的警钟!当初填报志愿时认为热门的、好找工作的专业,可能在学生毕业时已经用人饱和甚至消失了,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制定生涯发展规划,应该成为每个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的发展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此发表了见解。她表示,我国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由此可见,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亟须加速进入各地学校课堂。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马嘉宾在2015年高考改革与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上透露,教育部起草的学生发展规划指导文件中,涉及学生规划的指导内容包括理想指导、心理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也首次被写进规划纲要相关文件。未来,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读懂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并和生涯规划联系起来。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也提到“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三大方面之一就是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具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已在高中逐步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必将成为当今高中育人的必然。
一、生涯发展规划:是何内涵?
1. 生涯
关于生涯,国内外学者给出过十余种定义。曼得和韦思提出:“生涯是一个人整个生命中所选择追求的一种行动方案。”克丹尼尔指出:“生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包括了一生当中的工作与休闲活动。”林幸台指出“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但同时也涉及其他非工作的活动”,等等。台湾黄中天博士在他们的基础上归纳了生涯的四种特质:终身性、综合性、企求性与工作性。
2. 生涯发展
生涯发展于1953年由舒伯提出,强调个人生涯选择的毕生模式,即生涯是不断变化的。
3. 生涯发展规划
所谓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对生涯发展进行设计。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要学会用动态思维来进行生涯的设计。笔者认为,生涯发展规划可以定义为在个人兴趣、性格、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分析、调整、行动、整合及反思来最终确立个人的生涯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过程。生涯发展规划是变化的、持续不断的,包括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家庭婚姻规划等。遗传因素及后天的环境、教育使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可复制的个体,做好生涯规划、发现自己的兴趣及优长所在,对于个人、社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生涯发展规划:为何必推不可?为何从高中阶段开始开设?
生涯发展规划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高中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关键时期,为个人成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连续性和过渡性的重要意义。
1. 高中阶段生涯发展规划设计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及学生的成长规律
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意志、能力等在这一阶段渐渐出现较大的差别。关注自己、渴望了解自己是高中孩子的共性,生涯发展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高中阶段的孩子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其生涯规划意识的关键时期,并且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生涯发展学者舒伯所提出的生涯彩虹论中,提出15~20岁为生涯探索期,而这个阶段正处于高中阶段。(如图1)
2. 生涯发展规划设计能够教会高中生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十年前家长为孩子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基于毕业好找工作或是专业的热门程度,那么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了――当孩子大学毕业时,很有可能一些行业已经消失、新的行业悄然诞生。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使高中生善于思考、懂得规划,更加明晰自己喜爱的行业方向、性格的特质以及能力所在,并在变化中调整自我,朝着选择的方向积淀、成长,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学生、家长面对发展及升学问题的现实需求
在从小没有人生职业目标、没有个人爱好,只知道要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考取名牌大学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常常处于“学习无意识”“人生无理想”的状态。升入高中的学生一直被家长按着“高考状元”而非“人生状元”的方向培养,那么一旦完成高考后,高中生以什么作为人生的支点与奋斗目标呢?他们又是否有能力在短期内学会自主生活所需的技能呢?家长与学生对于想考入的大学与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氛围是否有明晰的了解呢?这些问题都是高中阶段亟须推行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需求使然。
4. 能够在生涯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能够逐步培养起高中生的规划意识与责任意识,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此,还要研发更加注重实践性及体验性的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三、生涯发展规划:不应该仅仅在发达地区和名优学校开设
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逐步增加与完善,如上海的交大附中、天山中学、建平中学,北京西城区内的多所学校,深圳中学等都在逐步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在我国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或普通中学则较少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就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来看,如果想更好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接班人、与国际接轨,生涯规划课程的普及就势在必行。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所以,生涯规划教育要面向全体高中生,它可以是精英教育,但不能只教育精英,对于普通中学及不发达地区的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意义更加深远。
四、生涯发展规划:我们准备好了吗?
当今学校,是“提分”还是“育人”?如果说20年前考入大学能够改变命运,“提分”有着较大的市场,那么现在或许已经行不通了。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放眼10年、20年,教育必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高考的指挥棒已经在慢慢变化,自主发展与规划未来的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父母想培养有理想、能担当的孩子;国家的发展需要有眼光、敢作为的青年;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才智、负责任的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中是否缺失了些什么呢?面对家庭、国家、社会的需要,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1. 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设计及体系的构建
在我国高中阶段,并无较完善的生涯发展规划课程。一些学校在开设地方课程时曾编写过相应教材,但是过于简单且并不注重实践,结果没能很好地普及。所以,在高中阶段,分学段构建具有较强实践性、体验性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2. 用活动推动生涯发展教育
顾明远教授提出的四大教育观点之一便是“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对于社会中种种职业的了解及兴趣点的发现,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亲身体验。一次看名校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所向往学校总体情况的了解,更能使学生萌动规划自己未来的意识、思考自己与名校要求的差距、以及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前进目标的计划,等等。很多职业只有深入才知道所处行业的不易与艰辛、要求及发展,也许走近了之后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与适合自己。
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化程度及相关培训
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尚处于实验阶段,许多教师缺乏系统、正规的培训,许多学校不仅缺乏职业辅导专家,甚至连专门的职业辅导人员都难以配备,生涯辅导的职责大多由学校学科教师及其他人员共同分担。这些兼职人员中,大部分人并不具备相关职业知识及心理辅导、咨询的技能,由此导致辅导效果难如人意。另外,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职业资料收集机构,学校无法单独和全面收集职业方面的信息,这些都阻碍了生涯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家长、高校、社会资源的力量整合
生涯辅导如欲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家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广泛支持,一个完整的生涯辅导体系必须整合多方资源。
第一,政府的支持,如帮助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对生涯辅导的法律保障和经费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涯发展教育更好地落实。
第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能够让学校在进行生涯辅导时获得职业指导与实践的机会。
第三,家长的参与及支持尤为重要:其一,很多高中生的发展方向由父母起主导作用,只有家长认识并重视生涯规划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而不是盲目、功利地规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其二,家长资源非常优秀且各具特色,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可以帮助高中生了解更多的职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第四,与高校及各类科研单位建立合作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提供生涯发展规划中所需要的量表、职业信息、师资、网站、课程等诸多支持。例如,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就开发出一套《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兴趣量表》和《大学学习探索量表》,前者可以为高一、高二、高三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选科及选校的参考;后者则帮助高中生了解自己对大学各系的学习兴趣。
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自我、树立理想的有力助手;是帮助高中生培养起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安身立命所需能力的智慧启迪;更是使高中生形成责任意识与使命感、育人强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孙震瀚.国外职业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149.
[3] 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16):52-56.
篇4
【关键词】生涯规划 存在问题 基本内容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12-02
结合到重庆市在新课程改革下,正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第二十二条的要求,再加上我校创办“农村普通综合高色学校”的要求。我校关于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对影响我们生涯发展的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种因素的选择和创造。它通常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而言包含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⒈自我认知不足
⑴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转型期”。高中生的生理、心理渐趋成熟,但还不足以胜任生涯抉择的要求,面临着诸多人生抉择,由此他们产生了许多困惑。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要根据需要、兴趣、能力和机会来对自己的未来作出暂时的决定,逐步重视现实,尝试把个体的职业选择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⑵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生涯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一部分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更有甚者,个别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认识自我;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自我认知有差异但不明显。
这说明较多的农村高中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生涯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出了年级差异,但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对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不是了解。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抵触情绪。其中关于生涯规划的了解渠道体现出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一板块的缺失。这说明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年级给予相应的生涯规划教育。
⑷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首先要解决高中生这个阶段的学业问题。如:
①选择分科?高二学生将要考虑选择文科、理科或转注中职,不能单凭一时的兴致,不少学生在这个时候左右为难,难以适从,他们需要心理支持和生涯指导。
②填报志愿?跟高二选择分科一样,高三学生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面对众多的大学和专业,高三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人生理想,选择进一步深造的院校。
③自主招生?高等教育招生方式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由国家统一招生到现在逐步扩大学校招生自,尤其我校作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春季高校单招330多名学生报考,学生选择机会逐步增多。但机会的增多,需要学生学会选择。
⒉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学历高、职业较好的父母、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等条件较好,能更好的为子女的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和指导,对子女的生涯规划产生着巨大影响。
⒊各个学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不同,发展方向与理念不同,对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同;某些学校仍然抱着唯分论,盲目追求升学率。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生涯的辅导力度不够。
⒋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生涯目标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生涯发展中所带来的成就高低。绝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大学的重要性,但对选择什么专业没有深入的认知。高一二年级仅有40%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就业实践,高三年级的同学基本上都参与过就业实践。但是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不了解,需要更详细具体的生涯规划辅导。
三、对策与建议
㈠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辅导,建议高中三个年级的分别以“适应高中生活,规划高中生涯”“明确前进方向,规划职业方向” “追求理想,迈向成功”为主题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活动。
㈡开设相应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我,制订能够实现目标的学业准备计划。同时,学生要逐步认识自己学历与未来角色定位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与优势做出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生涯规划。
㈢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导师制,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
㈣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还要结合社会、家庭力量,配合学校工作。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应对高中阶段的一系列生涯抉择,即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职业特点及社会需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根据自身情况、社会需求、高校情况、专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能适当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填报好高考志愿,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初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On the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YU Meiling
(Shanghai Zhongqiao College, Shanghai 201514)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f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Counselors as a group, the close connec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has three main functions: guiding role, urging role, the role of a goal. Counselors should help students do a good job in career planning, play its proper role.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最主要的步骤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目前的社会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制定方向性的计划。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易于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大学生没有强烈的规划意识,导致现实和理想相背离;(2)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不明,认识片面(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环境分析的静态性);(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缺失,规划不科学;(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不足,缺乏职业准备;(5)学校和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尽管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但是普及的面还是比较窄。为了快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技巧,有的高校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岗位培训工作,但是这些措施没有比较系统的策略,都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目前许多高校出于不同考虑,试图通过不同渠道来改善现状。如笔者所在的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并设有专职授课教师一名,兼职授课教师两名,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传授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笔者认为,在各种渠道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第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己。由于辅导员和大学生的这种关系,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笔者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规律,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 导向作用
(1)辅导员可以高屋建瓴地从思想上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目标。受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正之风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出现了扭曲变形;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面对就业显得比较困惑和迷茫。这些变化,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观念和职业目标缺乏的主要因素。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中所遇到的困难。辅导员对大学生注重信念和理想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不断的弘扬民族精神。就笔者所了解,大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基本都能做到通过召开系列主题班会、班级制定集体和个人“我的大学规划”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规划。也有辅导员注意激发个别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对一些贫困学生、心理上比较脆弱的学生,经常进行特别的关注,让他们及早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2)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在大学职业生涯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高校辅导员的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成长的外部因素,辅导员为了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做出不断的努力,这也是大学生人格优化的过程,是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一种熏陶。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大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自己,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进而有益于其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辅导员整体人格方面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正确引导下,辅导员必然会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比如扎实的专业技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美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格、灵活适应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谦逊而幽默的处世风格等。绝大多数的辅导员都胸怀满腔热情,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和牺牲,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比如态度、能力、知识和品德等,这必然对大学生人格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督促作用
(1)辅导员可以协助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观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素质修养。职业生涯规划中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自我认知,职业生涯只有充分的认识自我以后才能开展,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和能力。学生只有自我关心未来的发展情况和成长情况,才会自主的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积极的为自己设计人生目标,才能慢慢的走向成功。辅导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素养课程,使其与专业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常常通过与学生、与学生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督促其自我理念的成熟。
(2)辅导员要注重培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督促其职业规划目标的落实和职业规划方案的调整。据笔者了解到,目前至少上海高校辅导员都有探讨将学生素质教育、成才修养与职业定向三者结合起来的意识。平素日常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本着分专业,“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既注意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又不放松个别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少辅导员能采取不同措施,长期跟踪学生个性素养的形成及其职业规划方案的落实。当然,不可否认,就笔者所了解,这方面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大欠缺。
(3)辅导员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的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辅导工作可以顺利的展开。辅导员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辅导员一定积极的给他们提供帮助,使解决学生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3 达成目标作用
(1)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比如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点、调整择业标准、制作简历、辅导制作就业计划以及参加面试等。大学生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通过主题班会等集中的形式来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采取个体指导或者是小组指导的形式,通过制作表格的方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制作的就业表格中详细记载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要将学生参加面试的有关情况做详细的记载,这样辅导员就可以详细的掌握所有学生的求职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以使辅导员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就业情况,方便今后统计大学生的就业率。辅导员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完善自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大学生就业信息。辅导员要随时关注就业指导动向和需求,并作出认真的研究。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中心的招聘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大学生,依据就业指导中心的计划合理安排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将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尽快得到解决的办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和详细的跟踪记载工作。
篇6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05-0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尽快明确学习和就业目标、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承担着管理与育人的重要任务,处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诸多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1.自我目标缺失,主体意识淡薄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高考前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进入大学后,不主动出去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主体意识的淡薄,导致学生在就业求职时,就业自主能力不够,缺乏求职技巧、方式不够有效,不懂就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差等。
2.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错位
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绝不能孤立地把职业规划单纯理解成为找工作而注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打造,却忽略了人格、精神的发展。其次,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不相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时的另一认识错位。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主要任务是学习,认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联系不大,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认识。
3.职业定位不准,职业期望过高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信息缺乏认识。很多同学在求职时,最关注的是单位的大小、地域的优劣、薪金和福利待遇优差等问题,而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放在首位,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西部去锻炼,也不愿到一些冷门新兴行业或服务行业中工作。
(二)从辅导员方面来看
1.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但由于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大部分辅导员都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职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显得比较盲目、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
2.对职业规划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辅导员普遍认为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还为时过早,还停留在只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阶段,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工作开展盲目性
很多辅导员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仅限于口头传递或鼓励学生参加求职讲座、宣讲会、各种比赛活动,工作开展比较盲目。学生又对职业规划认识不够,配合不够,造成高校职业规划工作无实质性进展。
(三)从高校方面来看
但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较少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途径有限。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正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使命。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路者
辅导员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认识。大学生涉世不深,往往是从辅导员那里认识和了解社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教学生做人和做事,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 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者
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贴合大学生自己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成才的目的。这就要求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这正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优势所在。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是和大学生沟通交流最多、最紧密的老师,因此,掌握每个大学生的情况,很容易做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的指导。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推动者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辅导员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人到四年日常工作中来,把这些问题纳人到思想教育上来,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者
辅导员通过构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多层次的发展平台,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而且也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加深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学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观能动性。
三、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多措并举,注重思想性
辅导员可以将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生才能真诚信誉心态以及心理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就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组织归属感,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与职业规划教育专业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各种有用信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体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质上是个人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重要过程。因此,职业目标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目标相一致,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长处,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的最充分,了解每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我,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和能力倾向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客观条件,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三)全程规划,注重阶段性
由于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同,辅导员可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并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期(大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期(大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向期(大三)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冲刺期(大四)四个阶段。辅导员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融人到四年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分阶段、分任务开展职业生涯辅导,使四个阶段有机联系、相互贯通,从而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四)跟踪调查,注重动态性
职业生涯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将来职业生涯确立一个目标,并为之找到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所采取的一个合理步骤。辅导员应掌握职业规划的这些不确定因素,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生理特点、兴趣、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家庭背景等个人资料档案,并以此进行动态辅导。通过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生涯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有一个多样的选择。
(五)搭建平台,注重多样性
篇7
关键词: 在宁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问题 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教会大学生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教会他们掌握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求职的相关技能,以及教会他们珍爱生命、生活和周围的人和物,让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与情操。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这不只是高校毕业生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方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面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和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一、在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在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科学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对在宁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了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在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学校教育原因。
1.教育意识薄弱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宁高校当中,真正普及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还为数不多,在宁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距离教育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个别学校已经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但是大部分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意识不够强。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认识不到位,也没有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学生就业指导及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没有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这样,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在学校除了第一课堂学习和参加学校相关活动外,对于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如何发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缺乏真正思考,特别是对于即将面临新形势下的就业方面,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处于十分迷茫的阶段。
2.未纳入教学体系
目前,在宁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在内)大都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纳入教学体系,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讲,课程教育是核心,应该从第一课堂开始抓起,并且和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不断营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氛围,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构建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建立职业在线测评网站、成立职业发展协会开展活动等形式不断地推动此项教育的发展。
3.师资力量不足
从目前在宁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看,第一,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体系的高校不是特别多;第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起步晚;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有待提高。从三个方面来看,严重地制约了在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在调研中发现,从事这门学科教育的师资高校的师资力量十分少,目前授课的教师都是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团干、学生工作分管领导中选拔的,经过一段短时间的培训后参与该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目前在宁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4.指导方法单一
经调查显示,目前在宁各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指导方法,综合概括起来有职业测评、课堂教学、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手续办理等。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中存在授课模式生硬单一、指导方法单一、结果不尽如人意等方面问题;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在宁高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情况也不同,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忽视了其能动性,由于缺乏服务的个性化,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指导。
二、改进在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对策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全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具备的适宜职业需要的综合素质,是大学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系统教育,靠短期行为、“季节性套餐”是万万不行的。学生一入校,从起步教育开始,就应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使学生有好的行为规范、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危机感、紧迫感,有自我完善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构成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建立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又要把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与长期的最终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2.设置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课程设置需要高瞻远瞩,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尽可能把一些最近的成果、经验教训、案例、教育管理理念写入教材或者编入各个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中,不断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教学的科学性,需要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为保证教学的普及性,要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课现有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从事职业研究或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专兼职的教师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使科学的、高质量的生涯辅导伴随学生成长成才。
4.加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辅导员根据大学生个人特征、匹配能力和社会需要,帮助大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计划、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较充分,了解每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启发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并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辅导。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个性化职业教育、个性化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个性化就业心理指导和个性化创业指导四个方面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职业规划,问题,解决策略
职业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外部的环境,选择未来的职业目标,确定发展道路、阶段目标、培训发展计划以及目标的实现方式和手段的过程。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一个了解和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真剖析自我的过程;这既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一些高职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优劣势,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在职业规划中,了解和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一些高职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充分的了解,也无法恰当、正确的定位自己,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就是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也很淡漠,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清楚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对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也不了解。
1.2高职学生的行动力和实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职业规划的好坏和是否有效果,光有漂亮的规划书是不行的,关键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这一行动既包括积极探索自身和外部的环境,以及实践已经确定好的职业目标。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可真正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往往打退堂鼓。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行动力差还导致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差,不能将规划和自己的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职业技能和技巧。
1.3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较高的报复,总是期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重视,进入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因此,当他们被分配到基层、低端的岗位后,就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2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
2.1 加强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品格远比学生学到某个专业知识和技术重要得多。所以,作为任课老师要认识到,一个人才首先是要有“德”的,那么育“德”应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这个德育的思想应该是深入每个任课教师骨髓的,只有如此任课教师才能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做到品格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有责任心,要用良心去教授学生,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灌输知识的载体。为人师表,想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加强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应该加强老师师德的重视和师德评价。
2.2 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当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职业规划是在毕业后才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校期间就进行职业规划还太早。其实,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或者更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一问题,只有确立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才会全力以赴付诸实际。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方面,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作为一个具体的事情来抓,而不能只流于口号和形式。
2.3 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一方面,应该建立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测评。职业测评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评测自身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联,为高职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和方向,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持久力,为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扩展生活范围、增加社会实践和交际空间,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自我,学会准确而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建立远大的志向,并在认可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职业规划的实践能力。高职学生应深化对自我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增强职业感性认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大学生多参加实习、参观学习和夏令营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实践能力。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远,薛文刚.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01)
[2] 才忠喜. 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2(02)
[3] 王凤兰. 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6)
[4] 顾亚丽.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3)
[5] 李俊玲.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 常青伟.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职业发展服务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纺织教育. 2012(01)
[7] 宋松. 当代与早期职业生涯理论的对比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2)
篇9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特性—因素匹配理论 SWOT分析法 改进办法
一、引言
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60万人。在毕业生自由择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很大落差等矛盾只显出来。
教育部在2007年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当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舒伯根据“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生涯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退出期五个阶段。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根据生涯发展理论,该时期属于探索期,探索期在生涯规划中是最为关键的,个人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将来的职业发展[1]。
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和“人格类型匹配理论”[2]。本文将采用前者作为基础理论,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试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案专业化改进。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得到第一份工作后,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3]。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
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多数高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部分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未能及时灌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都非常强的课题,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4]。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普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大学生的能力与用人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
3.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体制以及目前教育环境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终身,多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到了大学之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切合自身特点
目前,大学生没有对社会形势、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也没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盲目从众。最终引发了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需求不符、职业幸福指数低下、频繁跳槽等社会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改进办法
1.学生职业规划调查
为结合学院特色提供专业化规划指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5份,问卷回收率96.25%。调查样本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样本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如表2所示,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占92.47%,在就业意向方面徘徊的学生占7.53%。在何时确定就业意向问题上(表3),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是在二三年级,所占比例为72.99%。由此可见,在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开始在二三年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表 2 三年级本科生就业意向
表 3 三年级本科生确定就业意向时间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53.5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空间;有30.91%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兴趣爱好(表4)。学生表示,三年级期间,他们愿意接受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面试技巧”、“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业能力需求”和“职场经验”(表5)。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更注重专业技术与工作的匹配和个人职业发展。
表 4 三年级本科生择业侧重因素
表 5 三年级本科生接受就业指导内容统计
2.SWOT方法分析学生职业因素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代表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5]。SWOT分析要求通过正确分析,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并找出主体实际情况的差距和不足,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6]。
根据软件行业和学生整体情况,构建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如表6所示。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决策
在SWOT分析矩阵的基础上,采用交叉组合,建构了四种基于不同分析角度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7],如表7所示。
表6 软件学院学生职业因素SWOT分析矩阵表
表7 SWOT分析的四种战略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05-0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刚入学的新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在入学教育课程中有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态度,更有可能影响今后求职甚至职业生涯的成败。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和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新生尽快了解职业生涯的内涵,转变观念,确定今后的职业目标,并且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爱情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准备期,这一阶段也是大学生在校受教育的阶段,是大学生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然而新生刚入学时对大学学习生活和所选专业还不太了解,容易产生心理偏差,认为大学生活比较自由,管理比较松,从而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和要求,处于较迷茫状态。若此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及时进行,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且考虑到实际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具备适当的变通性。即,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体要随时根据自身实际来评估并调整。
通俗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即:你未来打算选择何种行业,何种职业,何种组织,想达到何种成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等。
二、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1.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已逐渐无法满足就业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因此,要突破高校以往单一的就业指导形式,加入创新就业教学内容,从对学生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生涯可持续所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激发和扩展自己的潜能,主动创造机会与社会联系。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的主导方式,在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2.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调查,目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知不清、对职业不了解、对社会恐惧等。这些学生难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其接收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形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完善适切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根据自我规划,选择最适合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
3.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引发大学生对自我理想、自身发展、职业选择等的思考,也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做到自立自强,让新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为将来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开展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关系到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因此该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教育和引导新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以及今后的职业目标。
2.通过该课程,可引导新生学会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差距,以平常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迎接各种挑战,把握好大学的黄金时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业,奠定未来职业竞争的优势基础。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使新生尽快融入校风和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其个体的生涯规划方案,分解目标,落实步骤,最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需要。
四、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学原则:1.生涯理念和规划意识的传递为第一要务,在所有教学环节中贯穿始终。生涯规划的教育,一定要谈生活的目的和意义,要能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涯,并以此激励其安排好学习生活。2.明确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并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把生涯规划意识转化为学习和成长动力。
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互动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其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课程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一门素质教育类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课程重点应放在“不仅让学生了解,更要让学生会做”。根据笔者经验,在课程过程中加入“破冰活动”、“兴趣岛”等类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体验”,自己去感悟大学时间的宝贵,真正主动地为自己制定计划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目标
- 上一篇:工程项目如何管理
- 下一篇: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