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危化品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5 16:0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和危化品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素质的重要场所,更是提高教师教研教改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加强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
近年来,全国各地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多是由于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欠缺以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深入造成的。为提高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自我防范和安全防范意识,每学期应对教师、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或讲座,教育内容应包括:防火、防毒、防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与操作规程;实验室药品、器材、试剂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出现突发事故的正确处理方法;每学期必须开展全校师生消防大演习。真正让实验室管理人员、任课教师以及学生都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1.制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试剂试药管理办法、易制毒、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及突况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防范措施。2.强化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分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和具体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到人头,落到实处,保证实验室内操作人员人身安全。3.配备灭火器、防火毯、河沙等消防器材以应对实验室突况;安装安全通风橱、新风系统、安全防爆柜等设备,优化实验室环境,为学院师生提供环境良好的实验场所。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但高校实验室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人身伤亡事故仍是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尤其是涉及油气类、化工类的实验室,易燃易爆品较多,安全隐患更是高于一般实验室,因此,如何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海洋大学油气储运实验室为基础,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分析并逐步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得实验室安全保障比以前得到一定提高。
早期的油气储运专业是以教学为主的专科院校,随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实现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并重发展,科研实验、社会培训任务和学生创新实验等增多,实验室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但实验室各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上处于模糊状态,管理人员责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实验室管理和各种安全问题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用电安全
实验室陈旧设备较多,大部分仪器使用年限超过二十年,某些设备电源线路老化严重,冷凝水路出现滴漏现象,破旧老化的线路和水路未能及时更换,仪器在漏水或灰尘的环境下工作时安全隐患非常严重。且舟山地域的特殊性,年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都属于危险、易触电环境。再加上新购仪器数量增多,电源难免不够用,导致“蜘蛛网式”私拉电线和乱接插排现象,多台大功率设备同时工作,对电源线过负荷使用等。以上各种现象都会导致电路发热引发火灾或人身触电事故。
二、高温高压安全
基于科研、教学的实验需要,实验室配置了多种加热设备,如电热炉、油浴水浴锅、马弗炉、紫外干燥箱等。不同实验样品的加热要求也各有不同,从几十度到上千度煅烧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烫伤、烧伤、溅伤等。有的学生对加热后果估量不足,把不适合加热的样品强行加热,不仅造成加热设备损坏,甚至会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有些实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样品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另外,仪器配备的各种高压气体种类繁多,有乙炔、氢气、甲烷等易燃气体等,这些高压气瓶未及时固定,满、空气瓶的气瓶帽不及时佩带,一旦气瓶倒地碰撞发生泄露,遇到火源爆炸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油品等危化品较多
药品室内存放较多汽油、柴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化品,也配备少量甲苯、硫酸等有毒和腐蚀药品,这些药品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也未配备防爆试剂柜,室内也未安装通风设备,如室内油气浓度或氧含量较高,遇到明火极有可能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有些教师科研所用的油泥、油品以及少量的化学试剂还是散落在各个实验室,未能及时整理归库,且危化品双人双锁管理不严格,出入库台账记录不及时,这些管理上的疏忽极有可能引发危化品流失性的各种人身安全事故。
四、开放实验室管理混乱
随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及学生科研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琳琅满目”,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多,在实验室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给管理上带来很大难度。个别学生的水杯、书包等学习用具摊在实验台,不仅造成实验室脏乱差,也容易发生饮水中毒等事故,也使得仪器使用极其混乱。如在使用加热设备时,有些学生不顾加热设备内的原有样品,私自调整自己样品所需温度,导致原有样品失效,造成原样品师生的时间和低值易耗品的浪费。同时,在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上,实验教师不能监管的时候,学生对仪器性能不熟悉,对实验后果认识不足,或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轻则造成仪器损坏,重则引发各种人身安全事故。
五、整改对策
(一)加大力度建设实验室安全设施
自2013年学校搬至新校区,实验室具备了基本的安全设施和条件,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运转。如配备常规的药品急救箱、紧急喷淋装置、消火栓、安全通道标识和通风系统等基本的安全设施,还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自动烟雾报警等系统。油气储运实验室根据自己的特点,楼道处配备专用灭火沙箱、防毒面具、防护服等,高压、高温设备上标示烫伤、爆炸等安全警示标志,实验室门牌标注易燃易爆的种类及灭火方法、实验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及报警电话等。
(二)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只有安全意识的提高,才会从主观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完善学校师生自救体系,提高和强化师生逃生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管理人员开展各类安全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栓的使用、不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各种人身事故的急救方法、易燃易爆品危化品事故预防、实验室高压高温设备注意事项等。学院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实地开展火灾、爆炸、腐蚀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及正确路线逃生模拟演练,让安全植入人心,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确保意外事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迅速有效的疏散人员,师生能正确逃生和报警,力争将危害和损失控制在到最低限度。
(三)建立各种实验室制度
实验室制度是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为此,学校学院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要求。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规则》等各项制度,同时,学院根据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危化品管理及使用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维护的管理行为,以及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制度,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管理
1.预防为主,责任分明
实验室以前检查基本就是走过场应付了事,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事故隐患,检查后的“整改”也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实验室管理的好坏没有奖罚措施,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分明,并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实验室安全、卫生挂钩,大大提高了实验管理的积极性。并实行安全卫生突击检查制度,每周由实验主任带头拉网式安全隐患自查,每月由学校不定时排查,发现不规范之处就通报批评,并对实验室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部分限期整改,这种自查和突击检查方式,把任何可能发生的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留安全死角,也确保了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系统在突发状况时能正常发挥作用。
2.分门别类式管理
以前的实验室新旧仪器随机摆放,不同用途设备任意放置,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没有明显区分,使用混乱,做一个实验需要同时打开多个实验室,增加管理难度。另外,随着国家测试标准的修订,部分设备陈旧落后或台套数不足,不能满足国家测试标准和石化行业产品的分析测试要求,因此,新实验室报废部分超年限设备,更新或新购多台同等用途的仪器,并将实验室按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重新规划,按不同实验用途分类,分为高温煅烧室、药品室、油样室、油污水室、拆装室、大型精密仪器等实验室、油气类等小型油气分析综合室、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开放室和实训中心实验室等,每个实验室的作用都不可代替。这种分门别类式管理不仅使实验室整齐规范,也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能灵活发挥每个实验分室的作用,更能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3.强化药品室和油样室的管理
随着油气储运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药品室、油样室需配备种类繁多的危化品,每种危化品的成分不同,化学性质也各异,诱发事故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更是投毒等人身伤害事故的源头,因此,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必须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油样室安装通风系统,药品室配备必需的防爆药品柜,并根据其种类、性质和数量等分柜存放。存放点贴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药品及时清点,做到账物必须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上报。药品出入库都执行严格的双人双锁程序,及时记录危化品出入库单,做到领用、使用、处理都多人共同参与,确保其被正常使用。同时,做好油品、酸液、有毒药剂等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和处理。只要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使用和回收过程都符合相关要求,就能将危险降至最低。
4.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目前,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教师课题的学生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但由于油气储运实验室专业的特殊性,涉及易燃易爆等油、气类较多,而开放又加大了人员和物品的流动性,学生个人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安全隐患无形增加,因此对实验室的安全及卫生管理提出l更严要求。
一是晚上和周末是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时间最充裕和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但指导教师不能全天兼顾,也是管理薄弱最严重的时间段,因此,本着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教师要加强监管所带学生,学生晚上只能做低风险的测试实验,高温高压及使用有毒危化品的实验不得进行。并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经过安全再培训,让学生明确实验室有哪些易燃易爆危险源,以及危化品使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更要掌握实验室突况的应急处理,要求学生会使用灭火器和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一旦发生事故会紧急处理和自救,力争将人身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是实验室在开放形式上,分为半开放式和全天候开放式,半开放实验室还承担着正常的教学任务,实验室根据教学安排,利用教学空余时间开放,以小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是全天候开放式,这些大型精密仪器贵重,成本和维护费用高,要求进入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要接受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培训。每个团队实行“组长制”,由组长负责组员,学生使用仪器后要做到“有实验必有使用记录”,使用者必须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建立责任追踪制度。这样即能有效避免实验中的违规操作,也能了解每台仪器的利用率,便于合理安排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和时间,更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效能,提高管理质量。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室管理实践,油气储运实验室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油气储运实验室专业的特殊性和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一段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仍然是油气储运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篇3
一、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的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实验室不同于中、小学的实验室,也不同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它既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又承担科技创新、孵化科研成果的重要任务;既是培养本科生从事实验教学的平台,又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从事科研任务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实验室从安全管理工作的角度上讲有自己的特点:1.实验室类型多,有国家级、省部级的,还有基础课实验室,管理标准不一致,管理难度大。2.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精良,拥有大量的精密、贵重仪器,维修、维护、保养成本较大。3.由于专业不同,有些实验室使用易污染、易辐射、易燃、易爆、易制毒的药品。有些实验要在高转速、高温、高压、高辐射的条件下进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物质和过期或失效药品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新的污染。5.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从本科生到教授层次差异性大,人数集中且流动性大,这些特点都构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新课题。
二、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师生安全和国有资产的重要保障。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一些高水平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不菲,进行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研究内容保密,研究成果宝贵,每天都有大量师生在其中进行教学、科研活动[2]。高校本身就是人口密集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实验室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的损失,给科研成果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师生安全和国有资产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部分。
高校承担着引领社会思潮,传承文化,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实验室不但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安全事故易发、高发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校园安全稳定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目前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管理者和实验技术人员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但由于受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安全工作观念的落后。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室还没有真正从满足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安全和基本尊严需要出发做好工作,并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存在对现有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重科学研究、轻安全预防”的麻痹思想。一些新进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对实验安全知识学习不够,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械,缺乏对有害物质的认识,缺少救人、自救、逃生的本领。在实验工作中,存在违反实验安全规范操作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对三废物质处理不及时、不规范。这些都容易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隐患。
(二)实验室硬件设施老旧。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收人数的增多,国家和地方对高校投入的力度加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实验用房紧张的现象。实验室内部人员密集,存放物品不规范,室外物品占用楼道,安全通道堵塞。盲目购买仪器设备,没有合理规划实验室用房,造成仪器设备东摆西放,私拉电源,仪器设备拥挤不堪,用电负荷加大,电力负载过重。这些“硬条件”的不足,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了隐患。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属于高校校园安全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是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对实验工作中涉及安全问题的各环节、各要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验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准入机制、安全检查等内容。
(一)加强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3]。由主管校长负责全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二级学院副院长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指导等工作。系主任负责落实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技术人员教育等工作。实验技术人员为具体落实人,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指导学生等工作。实验室具体使用人详细记录实验室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建立校、院、实验室、具体工作人员四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职责明确、层层落实、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科技发展的新情况,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完善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仪器设备网上预约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等一整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4],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执行中,必须做到“严、细、实”。“严”字当头、“细”处着手、落到“实”处。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必须事先制订完善齐备、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实验室业绩考评制度。把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纳入考评机制,作为学院和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占有很大的权重。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根据美国著名的安全学者海因里希的理论模型,约有85%~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的。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是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利用微信、QQ等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把安全教育作为进入实验室的第一道门槛,使他们掌握安全知识,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教师在编写实验教材时,加大实验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分量。本科生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内容,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避免盲目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实验室管理部门真正把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
完善的准入制度包括人员准入制度、课题准入制度、建立实验室建设与改造项目安全审核准入制度。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做好实验安全工作的前提,是创造安全稳定的实验工作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5]。对凡是法律规定的需要安全审核的科研计划(如涉及病毒、危化品、辐射物等),应该由学校有关部门专门负责审批。在申报或批准同意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场所或设施时,应建立好审核把关的工作流程,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制订详细方案报实验室管理部门及保卫处备案、审批,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环保的规范要求设计、施工;项目建成后,必须经安全验收、并完成相关的交接工作、明确管理维护单位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和三废的处理。
人们日益重视危化品和三废物质给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危害。正确使用危化品,按照规定处理三废物质已成为保护实验室和校园环境,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危化品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把控危化品的购买渠道,领用方向、使用保管情况,最终处理结果等全过程。
(五)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做好服务工作。
篇4
关键词:化验室 清洁生产 污染物处理 长效机制
前言:我国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对清洁生产是这样描述的:“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化工企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任何一个大型的化工企业都离不开分析化验这项工作,化工企业化验室的污染程度虽无法和工业污染相提并论,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塔石化质检部作为塔石化的生产辅助单位,承担着生产过程控制、入厂原材料、出厂产品质量检验等化验工作。期间,会使用到不同种类的化学试剂,接触含有甲醛、氨、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样品,其日积月累的污染也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随着分公司QHSE管理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化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及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化验室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化验室的环境污染,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化验室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化验室环境污染的现状
据统计,在塔石化质检部化验分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约50余种,有强酸、强碱类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氨水,有剧毒的碘化汞及有机类的石油醚、乙醇、环己烷,还有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硝酸银等。同时,在做某些装置控制分析样品时,如尿液中尿素含量测定,需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消解;因此,就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化验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废气、废水和废液、固体废弃物三大类,其主要危害如下:
⑴化验室中产生的废气如挥发性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等,如果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
⑵化验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液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如果不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将直接造成地下水源污染。如果进入到饮用水系统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⑶化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固体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包装材料、手套)、残留或失效的固态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包括各类化学污染物,尤其是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有些是剧毒物质,管理稍有不慎,会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1.2 化验室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清洁生产意识和有效的管理监督
一方面环保教育没有落实到位,清洁生产管理不严,造成分析人员的环保意识淡薄,虽然化验室已制定了严格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详细的废弃物处理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有的员工为了图方便,将废液、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另一方面缺乏对化验室污染防治的监管机制,没有将废弃物的处理纳入考核机制。
1.2.2化验室废弃物处理配套设施不完善
化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和废油设置了专门的回收桶,定期回收,但对化验过程产生的废弃固体物却没有和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包括废弃的手套、试剂瓶、样品瓶等;对废气的处理设施和方法不够彻底和完善,只有通风柜,没有对气体分析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设施,无噪声处理设施。
1.2.3未建立化验室清洁生产的长效机制
对化验室废弃物的危害认识不足,在考虑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没有过多的考虑如果废弃物处置不当,将会给他人或后代造成危害。更没有将自己的工作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2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清洁生产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2.1最高管理者的引导和强制作用
最高管理者的引导是在化验室中推行清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指南,以化验室为主体,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监督化验室分析人员,使化验室的清洁生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化管理。
2.2 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环保意识
在全员中开展危化品的MSDS知识培训,开展危害辨识,提高全员对危化品及其废弃物的危害的认知度,开展清洁生产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清洁生产的内涵,使其养成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化验习惯。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的作用和意义,真正有效地参与其中,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不随意违规处置废弃物,养成良好规范的废弃物处置习惯。
2.3完善规章制度,落实激励政策
2.3.1进一步完善化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实施细则》和《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在制度的制定上下功夫,制度定得越具体、越细化,其可操作性也越强。
2.3.2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化验室环境污染处理经验,分类收集废弃物;设置工业垃圾回收箱,张贴“危险化学污染物”标签,收集被污染的、可能产生潜在污染的物质。
2.3.3建立化验室废弃物处理建议记录本,放在交接班室,收集有效的废弃物处理合理化建议,便于管理人员在修订管理制度时应用。
2.3.4将化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纳入考核机制,在绩效考核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对在化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
2.4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本着“谁的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减少化验室废弃物污染。员工定期参与化验室清洁生产制度培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化验室废弃物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学会正确的化验废弃物处理方法,从我做起,将自己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规则进行处置。
2.5、源头控制,节能减排
首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化验分析全过程进行控制。组织技术力量,优化分析操作方法,在化验分析中尽可能使用无毒的试剂或溶剂代替有毒有害的试剂或溶剂。其次,在分析化验工作中,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使用先进的分析仪器替代传统的手动操作;积极推行化验室废弃物质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每一项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结论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建立化验室清洁生产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化验室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清洁生产的理念引入到化验室的日常工作中,强化环境污染处理的清洁机制,将化验室环境污染处理制度化,加强监督和管理,通过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产生,达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目的。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毅,清洁生产理念在实验室的应用。民营科技2011,08,183
[2]陈彦,坎特布雷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94-97
[3]马林聪,标准样品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19-135
篇5
1.1基础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准入管理制度。制定“准入”制度的意义在于设置了基地创建的“门槛”,从“源头”上提高了基地建设的水平。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生产管理体系,责任到人,管理到户,自上而下形成了生产管理体系;实施耕作轮作制度,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轮作计划,采取少耕、免耕和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保持土壤肥力,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完善生产管理档案制度,研究制定了便于生产管理的册、簿、图,按照基地农户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村、乡、县有田间生产管理登记簿,乡、县有地块分布图和基地分布图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投入品管理制度。制定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以政府文件下发并有效实施;建立了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建立了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基地管理者随农时深入农户、田间现场检查,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使用关,有条件的创建单位还建立了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实行连锁配送和销售跟踪记录管理。在病虫草害防治上积极引进并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对农业投入品使用及农业投入品市场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杜绝了违禁农业投入品进入基地。技术服务管理制度。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了技术小组,利用专家大院、农业技术咨询110等形式为基地农户传授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帮助基地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产业化经营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而基地企农对接制度的执行效果对产业化经营有着直接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基地企农对接制度首先体现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上,主要有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三种形式。通过相互制约,使三方紧密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1.2验收管理制度。重点是把握以下环节:首先审核基地是否具备验收条件。创建期满,达到了标准化基地创建要求;自查结论合格;创建档案真实健全;达到了标准化基地创建目标。其次明确验收依据。包括农业部已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或规范、《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再次严格验收程序。认真执行听取汇报、资料审查、实地检查、访问农户和产业化经营企业、逐项评分、验收总结等规定的验收程序,对基地验收情况做出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最后坚持验收标准。从资料审查到现场核查,每一环节都严格执行程序和标准,做到检查过程不落项,验收标准不降低,严守最后一道防线。
1.3基地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监管办法。先后出台了《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监管内容,重点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农户生产档案等进行监督和检查。认真开展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导基地农户、组、村、乡(镇)、县(市)自下而上开展生产管理自查。
2.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体系贯穿于全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始终,并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全省绿色食品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全省绿色食品总产值1330亿元,占全国的1/6;实物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占全国的1/5;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720万亩,超过全国认证总面积的1/4;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390万亩,为全国总面积的1/2,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从面上分析和典型解剖看,全省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涉及绿色食品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且衔接紧密、相互配套,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2.1质量管理制度的全程性。从绿色食品产业链条看,其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由多环节构成的制度体系,包括生产基地质量管理、产品加工质量管理和生产销售质量管理等方面。而实际上,每个环节还包含多个管理层次,如生产基地质量管理,就包括原料种植过程、收获过程、加工过程、销售过程等都是基地的组织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各项制度的制约和监督下进行的。基地生产前阶段,主要有环境评价制度、环境检测制度、组织管理制度。基地生产过程阶段,主要有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基础建设管理制度。基地原料收购、加工和销售阶段,主要有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包括基地建设单位出台的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原料的政策措施、原料生产订单、原料收购合同或种植协议等。
2.2质量管理制度的多层次性。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体系,而且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征,并从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制订层面延伸到基地农户、生产企业和市场销售的管理层面,再由制度执行效果层面延伸到绿色食品生产和经营的各个层面。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质量管理制度为例:从制度制定层面看,有组织管理制度、验收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从基地管理层面看,有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基础建设管理制度;从制度执行效果层面看,主要有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包括基地建设单位出台的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原料的政策措施、原料生产订单、原料收购合同或种植协议等。这三个层次的制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制度是相互交叉的,有的是由一个层次独自实施或者执行,有的是需要各个层次综合实施或者执行。从各地情况看,制度体系这一多层次特征比较符合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实际,消除了制度执行的盲点和薄弱面,把涉及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各个层面、各种组织都纳入到制度的覆盖之中和约束之下,这也是绿色食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2.3质量管理制度的可操作。从各地调查情况来看,方便操作是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这种可操作性非常符合现行的农村生产关系实际,符合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体制。因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确立必须以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由于在大多数生产基地分户经营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制度的制定指导和规范农户全程、全面按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对整个绿色食品质量管理而言,制度体系对绿色食品发展和管理更为重要,各项建设制度不能停留在纸上,必须落到实处。从各地情况看,近年来,各地针对现阶段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实际,在制定制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农村生产关系的特点,力求制度简易化、可操作。
3.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的组织与实施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制度重在实施和落实。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大胆创新管理思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与实施模式。
3.1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各地普遍成立了农业及绿色食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吸收农业、环保、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领导参加,负责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组织和落实。这一做法,有效地避免了制度落实的“盲区”,以及“扯皮”、“推诿”现象,也逐步形成了多部门协调一致,合力管理绿色食品质量的良好局面。
3.2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制度实施中的骨干作用。针对绿色食品产业链条长,经营分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各地采取部门联动,分段落实,合力管理的办法,确保了制度的效果。主要是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具体表现为职能部门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工作。如工商部门通过开展“红盾行动”,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三品”产品;质检部门则通过“亮盾行动”,对绿色食品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状况定期开展检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市场。同时,注意协调和组织农业系统的植保、药检、土肥、农技等单位,重点开展基地阶段的监管,严格按标准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这种统分结合,部门联动的监管模式,切实堵住了监管工作中的漏洞,有力地维护了“三品”产品质量安全。
3.3充分发挥农户制度实施中的主体作用。针对现阶段农户分散经营的实际,各地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积极性,实现由“管理我”到“我监管”的转变。重点是在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栽培方法、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生产模式的同时,建立健全以确保“三品”质量安全的“农户联保责任制度”。即在“三品”生产基地特别是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以若干农户为单位,建立联保责任制,户与户之间,相互监督,诚信生产,确保每个基地农户都能诚信种植,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一些地方还注意从强化农民主动参与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入手,通过细化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户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激励和制约手段,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讲诚信、讲道德,牢固树立按照标准生产绿色食品为荣,不按照标准为耻的荣辱观。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深入贯彻2020年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健康至上意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题研究,提高学业考试备考的针对性,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在区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的具体指导下,针对本学期疫情防控下的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线上常规教学管理,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规律,总结混合式教学经验;规范办学行为;狠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校本教研,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育创新工作的实施;引领教师深入开展基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教学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学科学期课程纲要,促进课堂教学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寻求教学质量、教研特色的新突破。打造“干净、文明、安全、满意、幸福”的“五美”学校,文明健康学校,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灵动”课堂。
三、主要工作
(一)常规工作
1.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淄博市初中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规定》和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教研工作常规,促教学效益的提高。
2.落实三级课程,做好学校课程开发开设工作。保证国家课程开齐开全,地方课程符合要求,校本课程丰富多彩。
英语、数学教师利用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六、七年级教师依托学校“梦想中心”建设,利用“一对一”教学手段,学校教师利用新的空中课堂直播室和高水平综合实践创客教室以及万校云、希沃助手、洋葱教育等各类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体卫艺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在研学旅行、国学教育、文明志愿服务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带头示范作用,探索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灵动”信息化课堂建设,提升我校“421”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4.注重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和发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组共同体。围绕《周村区关于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我们本学年重点打造学校教研组共同体。启动仪式后,进一步完善了共同体章程和活动计划,确保共同体活动的有序开展。使教师自我发展、同伴互助发展、集体专业发展为一体,共生、共享、共进。
5.加强学业考试研究,重点抓好八、九年级学业考试备考工作。各级部每周进行至少1次学情检测工作,教导处负责阅卷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
(二)创新性重点工作
1.坚持利用“晨读、午写、暮思” 推进传统国学进课堂,打造我校传统文化、鲁商文化、丝绸文化校本化研究的教学特色。
2.本学期重点围绕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特点,摸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形成线上教学经验总结1份并附有PPT,上报参评线上教学案例11份,上报参评教育信息化教学课件案例7份,各级部均总结撰写了线上教学亮点工作总结。3月3日以后每天上传教学资源十几份,坚持了近三个月。线上教学以来每天坚持上下午巡课形成巡课报告一百多份并及时发送给主要领导和级部。3月22日开始每周对四个级部的各科作业进行督查。制作宣传展板2块,撰写制作“秀米”宣传稿件10篇,组织开展线上教学问卷调查并撰写分析报告1份。
3. 分管领导、教学管理干部深入级部、学科组、备课组调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召开线上教学工作会议进行工作调度,开展集体备课,组织线上教学公开课活动,帮助级部和学科组、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冲击,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共召开不同层级的线上教学工作推进会、部署会、研讨会40余次,各科开展网上集体备课305次,线上家长会20多次。
4.正式开学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协调配合学校兄弟处室积极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制定《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方案》《疫情期间学生上下学方案》《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衔接计划》等制度、方案、计划文件29份。撰写分析报告2份。
5.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建设XXXX中学中考考点,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准备工作繁琐复杂,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可以说出色的完成了此项重点工作。
6.本学期为提高学校学情检测分析的质量,更有效地助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导处基于大数据分析,建设开发出一套过程性动态成绩分析系统,目前已完成测试处于试用阶段。
7.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危化品的管理使用的短板,本学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得到很大提升。我校获2019年危化品管理使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化学实验教师XXX被评为区危化品管理使用先进个人,XXX等3名教师获XX市创新实验说课一、二、三等奖。
篇7
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断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在全市教育系统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方案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冀教安〔2020〕10 号)和邯郸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部署,决定开展2020年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断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在全市教育系统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建立
健全各项消防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积极推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巡查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燃气和电器设备检查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配置、管理、维护保养制度,重点区域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应急预案、消防演练制度等。
(二)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把消防安全职责细化到每个岗位,形成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工作格局,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到人。要紧抓消防工作重点环节、重点任务,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校园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三)切实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学校要认真开展包括消防知
识在内的课堂安全教育,中小学做到公共安全教育“课时、教材、师资、计划、考核”五落实。充分利用官网、官微、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微信群等宣传阵地,普及消防知识及防灾自救基本技能。通过开展“寻找身边的火灾隐患”活动,提高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防护的能力,防患于未然。组织开展上好一节消防课”主题教育、灭火逃生疏散演练、消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儿童消防作文绘画大赛和消防进军训等活动,进一步拓展师生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疏散和逃生技能。
(四)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2020 年底前,各类学校要认真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改活动,排查整治以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人群集中场所和砖木结构建筑为重点,做到边检查、边整改,及时消除火灾安全隐患。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河北省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全面深入排查校园消防隐患,依托平台建立学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对排查出来的消防安全隐患,学校能够立即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分类列出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整改,按时销号“清零”;学校一时不能完成整改或自己难以整改的,要制定方案确定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同时要加强现场值守,防范在整改期间发生安全事故;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学校上报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或需要其他部门联合整改的,要挂账督办,争取当地消防部门支持予以整改。
(五)积极推进学校消防标准化管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火灾防控基础建设,大力推动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针对本单位建筑物是否取得消防许可证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2020年10月底前,市教育局拟组织遴选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单位,推荐到省教育厅并在全市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三、整治重点
全面整治学校教室、宿舍(公寓)、实验室、危化品仓库、物品储藏室、配电室、控制室、锅炉房、门房、食堂、餐厅、体育场、施工工地等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具体内容包括:
(一)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未依法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责任不明确,职责不清楚。
(二)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未定期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
和维护保养,并完整准确记录;未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并如实登记报告;未及时整改隐患,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三)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宿舍、公寓、图书
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应急照明装置,或已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消防水泵控制柜等自动消防设施处于手动控制状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门、机械防排烟等消防设施等不能正常联动;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被圈占、埋压;灭火器过期失效或不能正常使用;砖木结构的老建筑缺乏消防设施等。
(四)电器线路安装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规范。私拉乱接电气
线路;学生在宿舍内违规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等电器;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
(五)疏散通道和消防救援通道不畅通。疏散逃生通道、安
全出口数量不足或者被封闭、阻塞、占用;疏散逃生指示标志缺失或损坏;在门窗、逃生出口设置影响逃生或救援的障碍物;校内消防救援通道被挤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安全无小事,学校消防安全是学
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切实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把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强化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将学校消防安全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针对实际,加大经费投入。要保证日常消防经费,确保消防宣传、检查、以及消防器材购置维修的基本开支。要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费用,经常检测和保养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安全疏散通道、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要保证新建、改建项目消防设施的建设经费,不得因经费短缺而削减消防设施,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打下扎实基础。
(三)加强部门配合。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应急消防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建立分析评估、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督促指导所属学校及幼儿园落实消防安全“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做法,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人员的素质。同时,要探索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学校、消防队协调互动的消防安全联动机制,为学校预防、处理火灾事故提供技术保障。
(四)强化责任追究。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深
化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列入对所属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不认真,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成效差的,要及时通报,督促落实整改;对由于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要启动责任追究程序,依法从严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8
塞韦索指令的发展沿革
埃里克介绍,在欧洲19世纪80年代产业化期间,发生了约700件重大事故,直接损失达数十亿欧元,大量人员伤亡,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1976年意大利小镇塞韦索(Seveso)的一家化工厂泄漏6 t二氧芑气体(又称二恶英,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不仅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事故,对附近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产生了现时和长远的影响。
埃里克在演讲中谈道,如果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组织的应急救援便无从谈起。伴随着化工行业和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这些灾难性事故,欧洲也逐渐建立了法律法规来支持应急减灾工作。
基于对塞韦索事故的反思,本着减少和控制危化品事故风险、保护人员安全、告知社区民众危害信息,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目的,欧共体于1982年6月颁布了第一份欧洲工业安全规章,即SevesoⅠ指令(82/501/EEC)。随着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故的发生,欧共体改进了该指令,使其成为针对化工企业更具体的规章,并于1992 年颁布,称为SevesoⅡ指令(92/82/EC)。2003年欧盟又了SevesoⅡ指令修正案(2003/105/EC)。
目前SevesoⅢ指令(2012/18/EU)(以下简称“塞韦索指令”)已于2012年8月13日生效,并于2015年8月13日强制实施。
塞韦索指令主要规定
危害和风险分析
塞韦索指令规定,评估有关危险物质对人体的健康、身体和环境危害属性的信息,应包括:列出评估危险物质可能会造成对人体健康、身体和环境危害的全面清单,危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关物质的特定运行条件(例如储存、使用等)的信息等。
安全报告
如果某厂区内存在规定数量的危险物质,运营商应向主管当局提交安全报告,证明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并准备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安全报告应包含有关厂区的详细信息、存在的危险物质、安装或者存储设施、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情况和风险分析、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及可用的管理制度以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事故后果。如果有关厂区所在地发生自然灾害,应该同时考虑自然灾害因素。
强调重大危险源管理中人的角色和责任
埃里克介绍,塞韦索指令强调重大危险源管理中人的角色和责任,主要包括两个主体:经营者方面,企业要有安全规章设计;政府方面,要有责任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为此,该指令要求企业安全经理和政府消防负责人双方必须开展密切的合作:政府要对企业经营者提交的安全报告进行风险控制;政府应当根据经营者提供的生产信息,向公众调查,公众必须给出反馈及建议;经营者还需提供应急预案设计,政府配合其开展预案准备;经营者有义务避免风险向厂外扩散,政府则对建筑物进行限制,开展土地使用和自然资源管理,一旦政府许可了安全报告以及企业经营,就要时时关注工厂周围的土地使用。
应急预案
塞韦索指令要求,如果有关厂区内存在大量的危险物质,在准备应急方案时,有必要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确定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必要时测试并修订应急预案,并在重大事故可能发生或者确实发生时实施应急预案。
经营者的应急预案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政策、内部应急预案、事件准备、通知居民,以及与消防人员合作;政府需要控制土地使用,如划分无人区、非居住区、限制居住区与可居住区等,制定外部应急预案,以及组织居民演习。其中,内部应急预案应参考有关厂区的员工意见,并考虑承包商的因素;外部应急预案应参考公众的意见。
埃里克进一步阐释,当工厂发生事故时,由经营者制定公司应急方案,当地消防队需要配合采取措施;一旦事故影响扩散到工厂外部时,经营者也要制定内部应急方案,同时,当地政府应当制定外部应急方案,由内部和外部应急方案形成综合的整体方案,并由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配合完成。
“应急预案有着优势和不足。比如,有利于了解风险水平,做好风险防控,更好地保护居民等;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比如冗长的程序、经受社会争议、涉及企业交易和行业秘密,以及难以应对突发的恐怖袭击等。”埃里克补充道。
经营者还需要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由志愿者或专业人员组成。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有部门都应当依据风险程度保证专业能力,应当根据设定的场景准备应急措施,“这些应急措施需获得政府许可,包括培训的水平、应急团队都是由成员国政府决定。”埃里克强调。
避免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
埃里克讲道,有关厂区所在地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者以类似方式增加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或者恶化事故后果,塞韦索指令明确提出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两个事故影响到其他。
为了减少“多米诺骨牌效应”风险,运营商应共同合作、交流有关信息,并告知公众,包括可能受影响的邻近厂区。企业负责事故不出厂区,负责安全的公共管理部门则负责事故一旦超出厂区应当马上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保护民众。
信息告知
埃里克说,塞韦索指令针对化学品的储存和生产,并适用于所有工厂。当某一工厂发生化工事故,对周围工厂也应负责,而且相邻单位要开展合作,实施救援。
经营者有义务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后果、并采取恢复措施。
经营者对附近居民的义务包括:告知居民相关事故后果,以保证附近的居民能够获得预防和准备的措施;将发生的事故,正在进行的演习,以及企业应急预案的变化及时告知居民和工人。
对当地政府的义务包括:提供关于工厂内危险物质的充分信息,以使主管当局核实有关厂区设施、存在的危险物质与潜在的危险;及时向当地公共部门提供最新的应急预案以及发生的事故信息。
危化品应急救援法国实践
塞韦索指令对欧盟27个成员国生效。在应对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方面,埃里克分享了法国实践。
在法国,省级消防部门主要执行单位是法国公共安全应急局,开展全面调查和研究,由各省风险综合调查决定救援队伍装备水平。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大规模净化去污装置由国家提供。
应急救援体系划分为三级响应。一级是地方响应,包括市级响应,由市长或城镇负责人组织;地区级响应,由中央政府驻地级行政辖区代表负责;区级响应,由中央政府驻省级代表负责。
二级是国家响应,由内务部公共安全应急局负责。
三级是国际响应,则由欧洲公民保护体系响应,即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应急响应协调中心(ERCC)。成员国可申请协助,ERCC全天候响应和支持,必要时会派遣相关专家赴现场解决。
篇9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如何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保护。下面我就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安全意识要再提高
当前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学校伤害事件屡有发生,最近省内又发生了湘乡学生踩踏特大事故,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2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完全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
从我区的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来看,近些年学校安全工作有所加强,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有溺水死亡的,有玩火酿成学生死亡的,有学生带剪刀上学伤害同学的,有学生在学校跳楼的,有学生回家途中被诱骗遭的等等,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管理预防之责。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客观分析当前我区学校安全工作,实事求是地讲,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潜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学校幼儿园对安全工作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重业务、轻安全,有制度、不落实,有布置、无检查,有隐患、不整改,侥幸心理严重。二是有的学校制定的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针对各种预案开展的消防演练、疏散演练活动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参与面还不够广泛,安全教育不够扎实,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差。三是有的学校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教师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甚至扭曲,师生关系紧张。四是学校周边环境令人担忧,虽经多次整治尚未形成长效机制。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和不良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比较大。校园周围还有一些流动摊贩、无证摊贩向学生兜售一些不洁食品,存在一定卫生隐患。校园周边的网吧、游戏机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旧的隐患消除后,新的安全隐患仍会随时出现,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也可能随时发生。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总书记强调指出“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声誉”,把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事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工作第一位的责任。全区广大干部教师一定要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真正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努力避免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措施要再强化
1、要强化制度
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做好安全工作会议的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不留盲点,不出漏洞。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各个层面的安全工作职责,狠抓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构建安全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2、要强化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是中小学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法制教育。要继续推广和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大讲堂”、“模拟法庭”等已被实践所证明的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做到遵纪守法,提高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能力。二安全知识教育。各校要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在公安、交警、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协同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溺水、防车祸、防火灾、防中毒、防拐骗、防盗窃、防传染病、防运动伤害”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校实际组织一些现场演练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注意搜集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开展好直观、形象的警示教育。今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栏目上传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免费资源,各校要充分利用教育部下发的安全教育图书、安全知识挂图、安全教育光盘和安全教育资源,在广大师生中普及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并针对暴雨、雷击、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校舍倒塌等灾害事故,组织师生有效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其事故灾难应对能力。三健康卫生教育。各校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各校要重点加强甲型流感预防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板报、宣传窗、广播、多媒体、讲座、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巩固学生已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抗病能力。四珍爱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一步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要加快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并逐个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把珍爱生命教育列入安全教育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走好人生之路。要密切关注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家庭学生及特殊家庭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情况,要密切关注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个别谈心、家访等形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家庭负担及由此形成的心理负担、心理不健康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负担,防止由于心理负担、心理不健康等因素导致发生学生伤害的事故,学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氛围。五强化预案演练,提高防范能力。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师生应急演练,结合早操、课间操,组织师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方法,努力提高师生自救互救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要强化管理。
一是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门卫要健全外来人员审查、通报、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违禁品等进入学校。要加大对宿舍、食堂、会计室、电脑室、实验室等重点部位的监管措施,坚持教职工值班、领导带班的巡查制度,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二是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火灾事故危险性极大,最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各学校幼儿园要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对学校消防工作的指导,要严格按照《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按规定在教室、实验室、阶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食堂、餐厅、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防火重点场所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新,保证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要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门厅、走廊、楼梯、厕所等安全通道,不存放障碍物,并设置人员疏散指示标记,要经常对校园和师生宿舍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学生宿舍一律不得安装铁质防护门,尤其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违章用电、危险物品处理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严禁学生在宿舍内私自接线安装各类电器,严禁使用电褥、电炉,严禁将煤油灯、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宿舍。
三是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各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完善并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各学校要严格落实食品定点采购制度,建立进货验收台帐,严把食品采购、储藏、加工等各个卫生关口,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坚决杜绝劣质、过期和变质食品进入校园。要加大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确保符合卫生要求。要加强与卫生监督部门的联系和协作,自觉接受预防卫生监督。同时,要定期组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接受各类培训,以提高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
四是加强学校集体活动组织管理。要严格执行学校大型活动报批制度,要切实加强对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会和其他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要从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教学组织、方法手段等全方位考虑问题,预防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学校组织师生在校外举行大型集会或专题教育参观活动,必须成立组织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活动前要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包括勘查活动场所,熟悉环境,明确进场、退场时间、地点、顺序和坐席区域。使用室内会场时,会场所有前门、后门和边门都要开锁,确保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方便师生疏散,以确保师生安全。教师要随时或定时清点学生人数,防止学生走失和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不安全行为。
五是持续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是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积极争取并密切配合当地综合治理、公安、工商、交通、卫生、文化等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学校和幼儿园要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情况深入了解,对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师生健康和安全的问题要及时向教育局反映,向有关部门举报,要借助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加强综合治理,努力创设安全、健康的校园及周边环境,保证师生安全。同时,学校要加强刀具等危险品管理。严禁中小学生携带匕首、弹簧刀等尖锐器具及易燃易爆、有害化学药品入校,一经发现立即收缴。要妥善保管化学试剂,严防散失被盗。加强学校运动器具和学生玩具管理,发现有危害学生安全的运动器具和玩具,要停止在校园使用并妥善处理。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校外安全管理,要教育学生按时回家和上下学,不在路上逗留和贪玩,要教育学生自觉远离“三厅一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抵制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侵蚀的能力。
六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当前,正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区部分学校还出现了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性病例,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做好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方面,学校要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加强疾病防控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根据不同季节学校疾病预防的重点,按照不同年龄开设相应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活动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做好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结膜炎、麻疹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学校要随时掌握本校学生中出现的流行病例,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防控信息,一旦学生中出现流行病、传染病病例,要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严格实行隔离消毒措施,防止造成扩散。
七是严格作息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从近年来发生的校园不安全事故来看,学校的责任已经明显减轻,但这绝非说明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好。从近年来的事故处理来看,有一部分事故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从根本上来讲,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对于学校是有利的,但这也说明,广大家长的法律意识正在觉醒,维权意识正在增强,今后学校的安全工作必须在高于校规校纪的层面上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因此,依法执教,依法办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里,我强调两点,第一要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在执行校历和学校作息制度方面要有对法律一样的忠实,该上学则上学,该放学则放学,该上课就上课,该下课就下课,要严格按照校历规定和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安排师生作息活动,规范作息行为,特别是要坚决纠正教师上课迟到、拖延下课、不按时放学以及随意延长在校时间等问题,确保作息制度落实,不断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以此来减低潜在的校园安全风险,保障师生平安。第二要坚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伤害学生身心的行为,以免学生因精神压力、心理压力过大而发逃学甚至轻生行为,造成学校责任事故。
八是要严格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管工作。要严格执行车辆、驾驶员准入规定,凡无牌、无证、非法运营车辆和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客运车辆一律不得用于接送学生,凡无驾驶证、有不良驾驶记录特别是发生过负有责任的交通死亡事故或驾龄在3年以下、年龄在50岁以上的车辆驾驶人员均不得驾驶车辆接送学生。
九是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学校应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一旦发生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并注意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建立住校生离校请假制度。住校生在校期间因事因病离校,必须书面请假,经班主任同意后将请假条送交生活指导教师,由生活指导师统一整理、保管。
(三)安全责任要再落实
学校安全工作任务繁重,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居安思危,落实责任,全力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1.强化领导责任
各学校和幼儿园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今天,我重点强调校长园长责任问题。作为一所学校,校长毫无疑问就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校长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保证学校平安的责任,特别是要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就是抓质量,就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观念,切实将学校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负好自己的责”。校长的任务就是抓落实,各项工作要亲自安排,亲自检查,不能只安排不落实,或是往分管领导身上一推就算完事。今后,我们检查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首先要查学校校长园长的安全工作笔记,校长的安全工作笔记要对教育局下发的各类安全文件、传达的安全会议精神主要内容进行记载,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安排和检查情况以及整改情况都要进行记载。对于不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导致产生问题的,在进行校长工作考核时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加大排查力度
各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的总体部署,每月最少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教育局将继续加强安全检查督查力度,按照每月一专项检查,每季度一综合检查的要求,深入学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通过下达整改通知书、挂牌督办等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各学校校长要亲自部署和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要根据不同季节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安全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各项检查要做到全面、认真、细致,不留死角,每次检查要做好详细记录。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帐。能整改的,要落实人员、落实责任,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规定整改时限,在整改结束前,要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在安全隐患整改上,校长要态度坚决,舍得花钱,宁可牺牲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牺牲一些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置隐患于不顾。
3.强化责任追究
- 上一篇: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方案
- 下一篇:企业考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