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05 16:0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篇1

关键词:高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改革

一、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校应当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在对课程进行具体设计时,可将之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一)知识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课程设置的基础,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两个子模块:

1.公共知识。它是高校对所有专业开设的课程,作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模块中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思想政治素质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该课程是各大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增设时事形式与政策分析课程,借此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公共基础课程。具体包括英语、计算机和题目这三门课程。

2.专业知识。该模块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能力模块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以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设置,具体应包括以下课程:艺术赏鉴、人文素质教育、沟通技巧以及形象设计心理学等等。

(二)能力模块

这是整个课程模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该模块中所指的能力属于专业能力,并非是指综合职业能力,这是因为综合职业能力应当是贯穿于专业课程体系始终的,而并不仅仅是通过一门或是几门课程就能够培养出来的。为此,在能力模块的设置上可具体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子模块,同时还应设置技能实践模块。

1.基本技能。该模块中涉及的内容应当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基础知识,它的作用是为专业技能课程打好基础。按照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素描、色彩以及色彩设计应当是基础技能的重点环节。此外,由于形象设计的外在美也与皮肤护理有关,所以可将美容医学基础知识纳入到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模块当中。

2.专业技能。按照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出发点,该模块应设置如下课程:发型设计、美容技术、服装设计、美体技术、色彩与风格诊断等等。上述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使本专业的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求美者的形体和肤质等外在特征,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化妆美容、发型设计以及服装服饰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有助于学生找到最佳的色彩与风格,为求美者打造出最满意的外在形象。

3.技能实践模块。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课程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校应当设置技能实践模块,它的作用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此,针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设置美容、化妆、音乐、形体等实训室,同时还应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其中美容与化妆实训室应当全天候为学生开放,并指派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借此来增加学生训练技能的时间。例如,美容实训室在开放时,应以全校师生作为服务对象,学生可以对前来求美的师生进行皮肤类型诊断,并按照求美者的肤质类型为其量身定制皮肤美容护理方案。这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而且也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有利于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职业素质模块

设置该模块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心理、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鉴于此,该模块中应包括以下课程:职业道德、形体训练、人体摄影、礼仪训练、美学欣赏等等。

二、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加快专业系统化建设

针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当加快专业系统化建设,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应通过校内的实训室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与服务意识。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及实践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为此,高校除了应当在校内建设专业实训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来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例如,高校可以组织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成立校内形象设计工作室,为全校师生提供形象设计服务,这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服务与商业意识,为其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专业课教师应当将本专业的最新资讯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专业教学。例如,在时尚化妆、发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可预先搜集一些最前沿的时尚资讯,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时尚品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搜集的案例资料应当尽可能与教材内容相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加大实践平台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途径

现阶段,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日趋实践化,只懂理论而不懂实际操作的人才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步,尤其是一些以实际应用为主的专业,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正是其中之一。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当不断加大实践平台的建设力度,借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途径,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载体,建立起完善的共享型资源数据库,将与专业有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优秀作品、试题、最前沿的咨询等上传到网络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平台。其次,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实行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引入到课堂当中,并将之与教学任务融为一体,让学生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未来的岗位工作加以熟悉,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试用人员的身份进入到企业当中,企业则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考察,经由双向选择实现毕业后的岗位对接。

参考文献:

1.霍美霖,浅析《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现代化”[J].时代文学.2012(24).

2.朱琴,《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3.孙红霞,《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4).

篇2

长期以来,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将美容、发型、化妆、服饰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同等比例部分,力求培养真正全面的人才。但是,一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实训实习模式等并不能完全达到对应要求;另一方面,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从早期的美容美发行业到现在的时尚产业、婚庆产业,乃至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与整合中,且不同区域间的格局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化妆品制造与销售份额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浙江省的影视基地带动影视形象设计产业链独具特色,江苏省的婚庆产业市场成为全国第二大市场。忽略行业的区域发展差异性,统一设置的“一把抓”和培养“面面俱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全符合市场的具体情形。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内涵与意义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涉及三个重要元素“,‘岗’指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课’指本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证’指获取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即三个重要元素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即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将本专业课程内容与所要求取得的资格证书内容相结合,三元素相互协调且互为贯通的课程体系。在整合该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设置各课程门类时,必须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岗位需要以及相关等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要求,实现三元素之间的有效对接和全面融通,使相关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最终让学生在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具备职业岗位能力,积累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十分契合国务院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改革原则,是切实“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1.建立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以行业市场需求为调节机制的课程开发体系。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且差异性十分明显。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贴行业市场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统筹开发和就业渠道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办学初期借鉴了北京、四川等地的化妆学校的课程,主要设置了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新娘化妆、影视化妆等,但由于常州乃至江苏省与北京、四川的行业市场差异十分巨大,主要是民用市场,而不是影视、明星的特定形象设计,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学生影视化妆等课程工学结合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在本区域经济圈就业后,所学影视化妆等课程的内容几乎无用武之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我校重新审视常州市乃至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的优势,对区域婚庆、美容市场进行调研论证,与省、市婚庆行业协会、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瞄准行业市场,紧贴婚纱影楼、化妆品公司、美容机构对化妆师以及美容导师的旺盛需求,开发与企业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相衔接,更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麦可思公司针对我校2009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对口率达85%,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到92.3%,且该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与就业竞争力指数均位居学院30多个专业之首。

2.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的新课程体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相关岗位工作中,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以人作为设计呈现的载体,服务性与实践性是其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区别于其他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核心岗位化妆师和形象设计师不仅需要较强的设计与操作专业技能,还需要有严格的个人仪表、服务礼仪与动作规范、安全卫生处理等详细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因此,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建立在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针对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和相关技术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培养能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一线人才。具体而言,应该根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领域对应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来设置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从而形成工作岗位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及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篇3

数据显示,以人次为计量单位,有57%的教师具备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美容师岗位、化妆师岗位和美发师岗位是教师行业实践的主要岗位,比例相当。按行业来分类,具备美容行业岗位即美容师和美容指导师(美容顾问)岗位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最多(见表2)。

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证情况

项目组根据不同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持证级别情况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上述数据显示,以人次为计量单位,教师平均持证比例达到85%,所持证书中高级以上证书的整体持证比例达到71%,这些都体现了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证书持证意识。美容师证书的持证比例依旧位于首位,占44%;美发师和化妆师各占34%和22%;其余工种则没有教师持证。

3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本人)

共有17人次的教师本人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奖项,奖项主要集中在化妆师和美发师的职业技能大赛上,越是高级别的大赛,获奖人次就越少,亚洲大赛仅一人获奖(见图3)。这与行业内组织技能大赛的主要类别有关,受观赏性的限制,目前来讲,技能大赛主要也是集中在美发师和化妆师这两个岗位上。2.3教师专业教学情况(1)执教专业课程情况教师执教科目情况显示,有37人(77%)的教师是由其它课程转至本专业课程教学。在现执教情况中,仍有38%的教师未参与到专业教学中,执教1门专业课的占19%,执教2门专业课的占25%,执教3门和4门专业课的分别占15%和3%,平均执教2门专业课(见图4)。(2)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教师与学生对比)相对于教师本人获得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的奖项人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获奖人次多于教师本人的获奖人次(见图5)。(3)关于学生实习就业情况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倡导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学校中占54%。学生留在实习企业就业的占20%,对口行业就业(非实习企业)占20%,高达60%的学生毕业后改行。对口行业就业的主要方向为美容相关企业,占比高达60%,美发、美甲及婚庆企业各占10%。(4)专业培训进修需求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进修需求比例相当;整体造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比例较高;其他类别需求分布得比较平均。从开放性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希望增加在企业实践机会的教师人数非常多,且希望实践的目标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企业。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四个结论。(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以中年女性教师为绝对主体的,他们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2)现有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专业不对口问题。执教相关专业的岗前及在岗进修培训也存在时间短、系统性差的缺陷,培训集中在美容、化妆、美发三个工种。超过一半比例的教师具备行业工作经验,依旧集中在美容、化妆、美发三个工种。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的持证比例较高,但技师及以上等级的持证比例较低,专业相关技能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美甲部分是该专业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仅有3人次接受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其它项目均为空白。(4)现有专业执教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其它专业转至本专业教学,专业教学时间短。执教的专业课程种类的均值也在2门以上。教师自身对每门专业课的掌握深入程度存在较大的不足。从教学结果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对于教师而言,参加大赛的获奖情况较好,说明教师借助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专业教学成果。美容行业是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但值得思考的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不高。

4.2建议

篇4

本文阐述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遵循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特点与具体实施步骤。首先要明确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改进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导入具体项目,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任务驱动,课堂实践与岗位职能相结合。再次改革实践教学中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关键词:

人物形象设计;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

随着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义乌电商的蓬勃发展,人物形象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升温。笔者学院顺应发展,抓住机遇,在2011年开设了中韩合作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主要为电视台、摄影行业、广告行业、时尚行业、服装行业、婚庆公司、化妆品公司等相关媒体机构单位,培养从事化妆造型、发型设计、服饰搭配设计、整体形象设计等具有基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有化妆基础、发型基础、创意彩妆、时尚化妆、人物整体造型设计等。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好机制,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现在笔者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人数从最初的40名发展到现在的120余名,并拥有专兼职专业教师6名。学院不仅在校内建立了化妆室、发型室、绘画室等实践场所,还依托义乌电商网络平台在校外建立了1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扩大教师、学生的实践平台。针对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生需要的更多是掌握操作技能,因此,技术是第一位的。在实践教学组织上,本专业侧重的是校内的实践机会和校外的业务拓展,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市场,也尽量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比较课堂和用人单位的区别,及时为人才培养模式做修正,让中职的学生真正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学院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增加工学交替的实践机会。在义乌的社会背景下,笔者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一、本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以能力目标为主,兼顾知识和素质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行业专家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时引入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更新,使其紧跟行业发展状况;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化妆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增加行业、企业岗位准入标准,加强专业技术在实际任务中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化妆造型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以“一体化”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放手让专业教师开设工作室的形式,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实质性的加强,提升专业教师、学生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并能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课程,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打破简单地“教、学、做”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工作能力。以真实任务为载体,围绕真实的项目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改善硬件条件,开展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

3.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训练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课程分为理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3种,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大于1∶3,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中综合训练项目遵循职业技术能力标准循序递进,同时结合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在高三的一学年中安排定岗实习单位,实行“工学交替”,让学生进行真实体验,及时进行总结,带着目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4.实施过程考核

考核基于实际工作流程,以每一单项项目任务为考核内容。考核成绩分为课内理论、实践考核和课外实践考核。成立考评组,由行业专家、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组成,成绩的权重比例为2∶3∶5。考核包括所有要求完成的实训项目过程和除技能外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估,平时表现成绩主要考核职业道德、安全操作、文明服务礼仪等方面。这种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掌握课程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并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进来。在评定实训实习成绩时,注重让学生把实训、实习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5.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开展社会服务

在专业成立之初,学院积极与行业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义乌市美容美发协会、义乌电视台等相关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校企互兼互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校本教材和网络视频教学片,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开展订单式培养,组织专业实践与顶岗实习,促进学生毕业就业等,同时,参与电商模特造型、影楼工作、企业的晚会和学院大型综合活动、中小学合唱比赛等,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个方面的对外服务。

二、本专业实践教学设计

针对形象设计专业重技能的专业特点,发现单一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修改的实践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三年多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对本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设计过程总结如下。

1.从“单项技能训练”转向“综合项目训练”

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将技能训练放在实训课程中,让学生把理论课堂的学习搬到实操室,单项逐一训练。尽管这种方法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是杯水车薪。真正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基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能力,就必须兼顾项目的整体,从发型、妆面、服饰搭配、人物造型的综合实施、完成等各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自觉学习。学院将该专业中典型的活动案例贯穿与教学始终,让学生承担新娘造型设计、饰品设计会、电商模特造型、学院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的人物造型设计。这样真实的项目综合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种种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2.从“单一教学内容”转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抛弃很多专业单一教学单元的内容设计,彻底消除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脱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学院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紧紧围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学生通过晚会的人物造型设计、新娘造型设计、创意造型设计等,将发型基础、化妆基础、人物造型设计、服饰搭配训练,造型设计训练等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到各项具体任务中。

3.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

从传统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很难将脱节的单个实操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总是需要教师手把手地传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义乌电商化妆品模特的造型设计、新娘造型设计等训练课程的学习不是靠学完再练就能掌握的,而是基于工作过程,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摸索,学生通过实践来逐一学习。这样将“学习”和“实践”真正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教会了学生实践的本事。另外,在“工学结合”的模式里,在学生真正融入真实的实际项目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基本素养、职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学生的终身教育。

4.从“实训室”到“真实职业氛围工作环境”

篇5

关键词 形象设计 培养方向 化妆 美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形象设计专业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大量人员就业。但是,由于国内各高等院校对服装、化妆等专业内容的取舍、整合不一,形成了多种专业培养方向。培养方向的多样化造成课程设置、技能种类、就业方向的多样化,因此,目前全国的形象设计专业虽有类似名称,但教学内容差异很大,专业体系尚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掌控,就业前景时好时坏,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亟待相关人士解决。

1 形象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

1.1 服装与化妆方向

服装与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专业一般开设在艺术设计目录下,称作“艺术设计”(形象设计方向)。目前,广西艺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几所院校开设该方向的本科层次教育。该方向的教师多为影视院校的化妆专业毕业生和服装院校服装设计毕业生,他们具有专业的化妆和服装知识和技能,讲授本专业相关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也是以服装、化妆为主,配合以形体礼仪、会展策划、企业形象等相关辅助内容。例如,以下是某形象设计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中外服装史、形象设计概论、 CI策略、形体礼仪、服装效果图、管理学、毛发制作、发型设计、化妆设计、美容设计、服装工艺与材料、服饰色彩与搭配、立体裁剪、配饰设计、庆典策划、灯光场景设计。光构成、摄影基础。

学生就业主要任职于电视台化妆师、中职学校教师、形象设计培训机构教师、自由职业化妆师、化妆品公司彩妆讲师、服装公司设计师、还有一些网站、报社的化妆师或娱乐编辑等化妆相关职业。

1.2 影视化妆方向

影视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教育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目录下,其名称也不一定称为“形象设计”,有的称作“人物造型设计”,有的称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化妆方向),其核心课程是影视化妆技术,其余课程都围绕戏剧、舞台设计开展。主要专业课程有:舞台化妆设计、舞台化妆技术、服装设计、舞台服装技术、绘画(专业基础)、艺术概论、中国话剧、中国戏曲、外国戏剧、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音乐欣赏、舞台设计、舞台灯光。

影视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专业培养影视化妆师,在电视台、各类制片厂工作,从某种角度讲,是该专业学生最向往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圈子很小,需求量有限,不适合大规模招生和办学。北京电影学院的人物造型设计专业虽然报考人数很多,生源旺盛,但是该校坚持隔年或隔两年招生,不让学生数目过多。

1.3 服装表演方向

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一般在“服装工程”目录下,将服装表演与服装、化妆课程相组合,称为“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在有形象设计以前的服装表演专业通常都是将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课程相组合,让表演班的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知识,毕业后也可以从事设计工作。有了形象设计专业以后,由于该专业的化妆、整体造型、舞台灯光等内容与服装表演内容更为接近,更容易融合而成为一个具整体性的专业体系,因此,大部分学校都将专业方向由服装设计转而为形象设计。但是,形象设计内容所占比重仍有不同,有很多学校仍以服装设计课程为多,而有的学校则全面改革成为形象设计课程。这样的组合无疑是合理的,更适合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更容易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服装表演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其专业深度、课程体系和就业范围都有待论证和提高,跟据一项对近三年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服装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模特职业的比例只有18%”,“而转行到服装设计领域的比例只有5%”。调查结果证实:由于表演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个人形象等诸多因素,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或者模特生涯结束后都转行到服装营销领域工作。这一结果也有效印证了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的结合并非成功的专业组合。相反地,形象设计专业在形体、化妆、个人整体造型、不同场合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配备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模特的服装表演工作,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模特自身优势,使之更适合从事服装营销工作。从学术角度看,形象设计与服装表演的结合是一个较好的专业组合。

1.4 化妆美容方向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办的形象设计培训,以及很多其他学校开办的大专、高职层次的形象设计教育都有美容方向,但是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有的学校只讲授少量美容课,有的则将美容作为重点内容,其培养目标也并非化妆师,而是美容师。例如,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就是从以前的现代美容专业转变而来,其美容教学经验丰富,体系成熟:主干课程有:形体概论,美术基础,美容生理基础,色彩设计,美容皮肤科学,美容中医基础,人物造型化妆,发型设计,药物美容学,形象设计,皮肤护理,形象艺术欣赏,物理美容技术,化妆品学,美容外科总论等专业课程等。

诚然,形象设计专业和纯粹的美容专业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形象设计教育和市场都尚有待开发的时候,作为形象设计专业组成部分之一的美容,其庞大的市场和旺盛的就业率也是形象设计办学时可以考虑的条件之一。这样的培养模式以美容为就业保障,发展尚不完善的形象设计教育,推动化妆就业,也是一种较好的办学模式。

2 形象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 :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应用类、职业类、技术类学校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形象设计这样的应用学科的办学效果的检验标准。现在就以广东某高校形象设计本科专业为例,用具体数据来看看形象设计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的就业情况。该校的形象设计专业有服装、化妆、美容三个就业方向,就业范围较宽,再加上学校位于广东这一服装、美容美发基地,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颇能代表我国形象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该专业就业方向较多,却没有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方向;学生第一次就业的转行就业率居高不下,显示了该专业自身实力不够强,教学体系繁杂,重点不突出;真正的形象设计方向由于市场关系,就业率常年很低,甚至几近于零;化妆是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主要在电视台任化妆师,或为自由化妆师,或在化妆品公司或美容公司做化妆导师(这一工作需要美容基础);美容方向的市场需求很多,但是2007年以前,大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多不愿去美容公司工作。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找工作非常困难,学生放低心态,使得美容方向就业率大为提高,也使得形象设计专业成为很好就业的专业之一;服装方向为该专业第二就业率,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该专业的服装方向就业的学生专业水平远远低于服装专业学生,在该方向的生存发展上有明显的劣势。形象设计专业的其他相关方向(企业形象、橱窗陈列、美容等)的就业率也较低。

问题二:形象设计教学和市场的问题。

专业培养方向决定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最终达到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全国各学校的形象设计教育以化妆、美容、服装、服装表演为培养目标。这么多种方向,却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达到“形象设计”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各专业方向还不能够相互融合,合理取舍,并作一定的学术研究和课程开发,将相关知识进行融合、提高,使其整合为一个人物整体造型专业。具体表现在,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以专业技能课为主,严重缺乏基础理论和综合设计类课程,学生的综合设计作品缺乏专业深度,综合性不强等。甚至于,各个方向不仅不能整合,还在课时、师资等方面都出现了种种矛盾,互相排斥。众多且杂乱的课程使学生疲惫不堪,然而辛苦过后却不能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学精学透。因此,对形象设计的专业整合势在必行,建设成真正的“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基础理论,发展综合设计,拓展专业范围,挖掘专业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建设成一个具备本科资质的专业。

另一方面,形象设计市场的空白也是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在我国,成规模的形象设计机构有西蔓色彩工作室、比较知名的有东田造型、毛戈平形象设计艺术学校等,其他都是小规模,不规范的形象设计培训和服务公司,零散分布,数目很少。可以说,中国的形象设计市场上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以后的发展也尚不明朗,还不能够吸纳大规模人员就业。

3 几点建议

以上在专业开办和发展初期产生的诸多问题,关系到课程建设,培养目标,师资培养与引进,以及学生就业和本专业的市场前景,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也关系到该专业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3.1 坚持市场化的办学方向

坚持市场化的办学方向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本科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我们必须摆脱过去精英教育的清高姿态,坚定地关注市场,走出一条真正应用型的道路。形象设计作为在以扩大内需为目的的高校扩招背景下产生的综合各方向的应用型专业,本身就是迎合市场而诞生的一个专业。这样的专业,“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及时增设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充分反映社会需求,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形象设计专业在国外少有开设,韩国的大学有此专业,但是数目较少。美国的影视化妆专业都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存在,没有学历教育。可以看出,形象设计专业的学术性较为有限,缺乏在理论上深入挖掘和研究的空间,而是一门以操作技艺为主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发展适合向下走的道路,而不适合向上走。因此,我们要在发挥高校的学术优势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市场,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调整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就业方向等专业建设内容。

3.2 完善形象设计教育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完善形象设计教育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性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所培养的应该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时间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形象设计专业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任务在于:作为一个新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前所未有的,急需进行课程开发。这些课程有:整合各专业方向为一个“形象设计”方向,完成这一方向的基础理论,综合设计课程建设,才能做到课程体系的基本完善。

在课程体系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关注市场,发展相关辅助方向(企业形象、展会策划、橱窗陈列等),形成特色教育,填补市场空白。比如,以服装作为教学方向之一的形象设计教学机构可以增设橱窗陈列、展会策划等课程,填补目前市场对服装店铺、展位陈列的空白,以及国内关于各类服装展会策划方面的教育空白。以美容为教学方向之一的形象设计专业可以增加销售、管理课程,因为我们的学生具有本科、大专等较高学历,在美容院一般都担任美容导师、彩妆导师等职务,从事各个加盟店铺的销售指导工作,并能够进入管理层任职。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较为深入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并且,扎实的专业水平可以拓展就业范围,是专业具有一定就业广度。即使学生毕业后转行,也会同样底气十足,有所造诣。这样,形象设计专业的建设才基本完善,这一专业才能够长期生存并发展下去。

3.3 以专业实力培育形象设计市场,开拓其他与专业相关市场

扎实的专业实力能够带来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更宽的就业范围。形象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无疑能够提高形象设计市场的服务质量,带动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场的壮大反过来又能够带动就业,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有了专业实力,就能够拓展就业方向,向企业形象,展会策划,或明星形象策划,广告造型设计,影视美术等行业发展,使形象设计专业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优势专业。

参考文献

[1] 顾萍.服装表演专业高等教育研究.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12.

篇6

关键词: 美容美体艺术专业 课程体系衔接 高职

中国的美容产业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经过了近40年的飞速发展,业已加入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队伍当中,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通讯以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美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逐渐理性和成熟,追求高品质服务,多以普通养护为目的,讲究舒适度,定期养护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一、美容教育发展现状

与蓬勃发展的美容行业相比较,美容教育明显滞后,尤其是学历教育,在美容行业发展初期,美容的职业教育一直是由民办企业投资和承担的,缺乏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支持,所以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美容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很多企业采用内部培训学校等方式,满足自身的用人需求。

美容专业的学历教育是从中职层次开始的,并且停滞在中职层面很多年,中职美容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是随着美容消费者消费层次的提高,用人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标准不断提高,中职美容教育以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美容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美容服务企业的需求,并且由于课程设置和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存在综合基础较弱的问题,严重阻碍学生在企业的职位提升和职业发展,制约着美容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因此美容行业迫切需要提升美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人开始探索高等职业的美容教育,但是由于学历体制及人们对美容相关职业的观念问题,并没有形成规模,因此高职美容教育起步较晚,一部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生活美容相关工作岗位,造成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一部分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而且依然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培训,忽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美容职业教育的内容与美容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了学生进入美容企业后依然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学生反馈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岗位工作中不实用,出现严重的脱轨现象。

值得欣喜的是,在2015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高职美容美体艺术专业,标志着美容专业的学历教育正式开启了高职时代。

二、中高职美容专业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1.市场发展对从业人员的需求。

美容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美容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美容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逐渐理性和成熟,对美容服务品质和养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美容从业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美容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美容咨询技巧、中医保健养生、营养食疗、会展营销策划、美容心理学、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知识[1],显然有些内容需要有高中文化知识为基础,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2.学生升学、自我提高的需求。

有近70%的中职学生有升学愿望,并且他们中有81%希望选择原专业继续学习[2],这就要求高职美容课程设置既考虑专业定位和岗位需求,更兼顾学生生源的发展特点,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对接。

三、中高职美容专业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

1.提高美容企业参与度。

美容行业发展变化较快,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院,应当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与美容企业密切合作,深入行业和企业,开展广泛的行业岗位调研,从行业发展和企业用人的角度制定高职美容美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美容相关企业的岗位能力需要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内容,应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老师的“双导师制度”,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行业认知度授课,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用技能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优势,创造学生到工作一线环境中感受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感受企业严格的工作纪律,规范严谨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服务的周到细致、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3];真正让美容企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适时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美容美体艺术专业为新增设的高职专业,其面临的生源一部分为高中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另一部分为中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习工作经验,但相对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中职生源的学习基础,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避免知识点过难,知识点重复,甚至出现知识倒挂现象。建议不同生源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一种在入学之初,将不同生源分别编班,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一种为混合编班,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以自选课的方式,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求灵活的设计课程内容,多样性的考核方式,明确的课程内容的告知,更需要校内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内容的必要性和相关性,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的。

3.建立中高职学校的合作交流机制。

围绕中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需要中高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以美容相关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建立学历提升、能力提升的良性通道。

参考文献:

[1]美业迎来新时代 2015美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15(1).

篇7

【报名时间】

2019年4月青海自考网上报名时间:3月1日9时—3月10日12时。

【报考条件】

凡户口在我省的公民或因工作需要长期在我省工作的人员,不受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和职业的限制,均可依照本章程规定报名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病残人员应选择适宜自身条件的专业报考。因违反考试纪律受到停考处理者,在停考期间报考,各考区招办不得予以确认,其考试成绩不予承认。在押服刑人员须经司法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且服刑期满后才能办理毕业手续。

(一)特殊专业报考条件

1.“专本衔接”、“中接专”试点专业报考条件

“专本衔接”、“中接专”试点专业只接受已注册参加“专本衔接”、“中接专”试点专业的在校生报考,不接受社会考生报考,社会考生报考“专本衔接”、“中接专”试点专业无法参加所有课程考试,不能申请毕业。

(1)汽车运用工程(本科)和交通土建工程(本科)面向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注册参加“专本衔接”试点专业的在校生开考。

(2)工程造价管理(本科)和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面向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注册参加“专本衔接”试点专业的在校生开考。

(3)饭店管理(专科)专业是中职学校衔接自学考试专科(简称“中接专”)试点专业,面向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已注册参加“中接专”试点专业的在校生开考。

2.护理学专业报考条件

已经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证的在职人员,可报考护理学(专、本科)专业。该专业的临床实习在有条件的县及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实施,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实习科目必须在四科或四科以上,实习结束后方可参加临床技能考核。

3.公安管理专业报考条件

报考公安管理专业必须是公安民警,边防、消防、警卫部门的武警干部,公安院校在校生(含公安院校毕业待就业人员)可直接报考公安管理专业,凡上述范围之外的人员一律不准报考。

(二)停考专业

1.根据《青海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停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教育(独立本科段)等8个专业的通知》(青考办〔2016〕25号)要求,自2017年上半年起音乐教育(独立本科段)、英语(基础科段)、公安管理(基础科段)、秘书(专科)、金融(专科)、人物形象设计(专科、“中接专”)、经济学(独立本科段)、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专本衔接”)8个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考。已报考的考生,过渡期为三年,毕业证书办理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

2.根据全国考委文件精神,决定停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律师专业(基础科段、本科段),我省从2014年上半年起不再接纳律师专业(基础科段、本科段)新考生报考,从2015年起不再安排该专业课程考试,从2017年上半年起不再颁发律师专业毕业证书。在籍考生过渡办法按照《关于停考青海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律师专业(基础科段、本科段)的通知》(青考办〔2014〕5号)执行。

3.根据教育部对自学考试本科学历证书认证的要求,自2014年上半年起,各地一律不再接受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新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三)报考本科学历要求

报考本科专业的考生,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以上层次毕业证书,方能申请办理本科毕业证书。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以上层次毕业证书的有效性,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进行查询。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取消考试成绩或不能办理毕业证书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方式】

(一)全省统一实行网上报名报考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篇8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校自考 专业设置

[作者简介]郑文秀(1983-),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保险。(浙江 温州 325035)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教自考改革与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JKS1040)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65-03

一、引言

传统的高教自考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照搬本科教育专业设置,在软硬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使高教自考专业设置被动地适应社会需求、缺乏内涵、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教学质量不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最终导致高教自考不能更有效地发展。有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日本、英国、美国、德国、韩国五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的适应性都有一个共性:高等教育与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根据产业界的需求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和培养人才;二是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文章以温州区域经济为背景,分析高校自考结合温州区域经济如何设置专业。

二、温州地区高校自考专业设置缺陷分析

(一)公共课、理论基础课比重过大,专业培养模式没有突出应用性

现行的专业考试计划在参照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计划标准制订时过多考虑自学考试考试方式的特点,设置的各专业中,公共课、理论基础课比重过大,具有岗位专业知识的课程偏少。大规模笔试省时省力。可以保证大多数考生的水平,但这种方式局限性很大。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有相当部分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知识而选择参与自学考试的,如果这种教育形式偏离了这和目标,偏重与实际岗位知识不相连的理论基础课,考生即使拿到文凭也只能停留在书面,不能变能力、变生产力、变财富。

(二)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不明显

目前温州地区自考专业很多,但是具有温州特色的高校自考专业布点十分有限。温州地区高校自考专业设置、建设存在趋同现象,培养的模式、专业教学设计也是大同小异。强势专业、品牌专业、优势专业在全省地方高校自考古的比较很少。高校自考专业人才培养在如何体现温州区域经济产业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显示。

(三)高校自考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

目前,温州地区高校自考还没有适合自我发展的专业调节机制,主动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温州地区高校自考专业设置跟风现象比较严重,被动地适应社会就业热点、考生志愿热点调整专业。温州地区高校自考一般参照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没有认真分析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

(四)专业设置太笼统,专业方向不明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所有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报名参加考试,其教育对象在年龄、原有学业水平和入学前学习与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差异程度比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学生更大,所以自学考试培养目标的定向较为宽泛,往往需要根据应考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订。自学考试是应考者以自学为主的国家考试,缺少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实际上成了选拔专门人才的标准。但是目前温州地区高校自考专业设置参考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这种设置对高校自考来说就过于笼统、专业方向不明确,与高校自考本身培养专门人才本意相悖。我们接下来在温州区域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温州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给温州地区高校自考专业设置提一点建议。

三、温州高校自考专业设置调查分析

(一)温州高校自考专业设置的区域经济环境分析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拥有发达的轻工业、繁荣的房地产业、活跃的商贸经济,建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和中国泵阀之乡等31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如表l所示)。而据温州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预测,“十二五”期间温州每年需要高技能人才十万名左右,这样区域经济倒逼高校自考专业设置改革。

(二)温州区域经济背景下针对温州企业的调查结果

笔者对温州28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涉及的企业有温州11个行业30多个具体企业,调查结果见167页表2。

1 市场营销需求量最大也最普及。调查显示,温州区域经济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最大。随着市场的成熟,服装、皮革、眼镜、低压电器等行业现有的营销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总体偏低、专业不对口、知识面狭窄,对市场拓展、推销与谈判、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等营销技能比较缺乏,从而越来越不适应新市场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温州企业普通反映聘用营销人员的具体意向是:一是大专学历。企业普遍认为这一类型的学生肯吃苦耐劳,动手能力更强。二是熟悉行业市场与产品。企业认为营销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还要掌握行业知识。三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调,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 行业差异化需要设计专业。调查发现行业要求人才的应用性强、专业性强,特别在设计专业方面。比如说服装业、眼镜业、鞋业等分别需要服装设计、眼镜设计、鞋设计等专业人才。以鞋业为例,温州“中国鞋都”现有从业人员50万人,全行业需要设计开发人员3万人。而实际情况是,温州制鞋企业从事设计开发的人员仅1.2万人左右,缺口近2万人,而且大部分只有初中学历,综合素质较差。因此,全行业设计开发人才缺口较大,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 机械、模具专业需求大众化。数据显示:低压电器、汽车摩托车配件、泵阀产品、各类书写笔、打火机、锁具、眼镜等行业均需要模具相关专业人才,这是因为:(1)这些行业生产的产品有60%以上的零件需要通过模具加工,且主要为金属接插件精密冲压成型、精细塑料件注塑成型和铝合金、锌合金热压铸成型。(2)温州制造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产品越来越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保持和加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于是对制造各种产品的关键工艺装备――模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此,模具制造企业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加工、装配及试模,并能熟练利用数控加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新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四、结合温州区域经济,高教自考专业设置方向

高校自考应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借助企业机制灵活、相关支柱产业都建有行业协会(商会)的优势,不

断完善专业设置。

(一)依托温州区域经济,改革高教自考专业设置

高教自考专业在温州地区专业改革中,必须依托温州轻工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主动适应温州民营经济陕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相关支柱产业都建有行业协会(商会)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打造直接对接、产学互动良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不断增强对温州区域先进制造业、轻工业与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引领、辐射作用。

(二)加大专业改造和建设力度,打造高教自考“品牌”专业

“品牌”专业的建设需要加强专业内容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同时还要以地方经济为依托,重视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专业,创造具有较高竞争力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以区域经济为风向标指导专业设置,可以考虑停招、新增、调整一些专业

如2010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停招缺乏区域产业支撑的专业,如社区管理与服务、工程监理、人物形象设计、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而针对内容广而泛的大专业调整为深而精的小专业,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建筑经济管理调整为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按照市场需求,2011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增开设汽摩零部件制造、温州大学增设汽车服务等近十个专业。

(四)开设高教自考专业群

根据前面的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查,我们针对温州区域经济,可以开设以下特色高教自考专业群:(1)针对现代制造的专业设置包括电机与电器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印刷制版技术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电子电器方向、阀门方向;(2)针对轻工业的专业设置包括鞋类设计与制作方向、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平面设计及工业设计方向、眼镜设计与制作方向;(3)针对配套服务的专业设置包括金融专业方向、国际贸易专业方向、文秘方向、营销方向、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