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5 15:5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安全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防安全课程设计

篇1

关键词: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开发;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评价

作者简介:李进(1975-),女,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材料学院,助教。(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212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33-03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面向安防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以及工程设计等一线工作岗位,直接培养安全防范系统工作人员。[1]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控制管理系统等典型子系统的安装、运行、调试方面的知识。同时选取实际产品的部件、系统性能参数、特性、型号、操作手册等作为必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优化、整合,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贴近岗位的职业技能需要。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满足高职类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这一主线,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如安装、调试等),并辅以社会实践和各类竞赛、网络平台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牢固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必须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系统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属于中西部地区紧缺型人才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院校中最早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2013年建设完成的价值460余万元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型实训基地。该基地设备先进、系统齐全,是目前重庆市唯一基于工程应用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同时注重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依托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智能化工程分会和众多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践课程教学,保证学生零对接工作岗位和直接就业。

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思路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包含课程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建设思路和职业能力评价建设思路三个方面。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3]在四步流水线式紧密联系实施下,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等几个特点。

在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坚持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几个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能力,使学生能一毕业就上岗,实现“课程训练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实施注重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充分共享、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构建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训导并重的教学模式。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思路包含课程的设置、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应当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应当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满足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而课程的调整是无法在校内完成的,让课程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站在专业前沿,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课程教改。尤其与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明兴精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水泥集团(渝川大区)、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重庆天助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钜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有限公司、重庆奇扬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同致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实施计划,确定学习情境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职业能力评价建设通过和大量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和座谈,结合劳动部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确定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4]在职业能力评价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监控,采取动态考核,强调“四个结合”。职业综合能力如图2所示。

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内容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内容包含基本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开发、行业资源、题库资源和交流讨论六部分。

第一,基本教学资源是将源于行业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并通过课程整体方案设计,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开发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课程教案、考核方案等方面,如图3所示。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项目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模式,开发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标准,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提供基本框架方案,同时为不同层次学生留出空间。教学实施方案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以学习情境为单位进行配套教学设计开发,为有效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方案。教学课件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料,为学习者服务,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课堂,理解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程教案是根据教学课件开发的配套辅助资料,帮助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有序的布局,设计了清晰的授课思路,有助于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展示。考核方式是以职业标准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并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作为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建立由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拓展教学资源就是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技术拓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自学等能力,如图4所示。

第三,多媒体资源主要包含了教学录像、FLASH动画、拓展视频集、图片素材等相关资料,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如图5所示。教学录像是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料,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FLASH动画是展示宽带接入网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工程流程等内容的动画教学资源,动画作品几乎涵盖课程所有的知识点。拓展视频集是收集了与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关技术的教学和工程视频资料,有助于学习者的拓展与技能提高。图片素材是涵盖了宽带接入网技术中所使用的相关设备,有助于学习者对器件有直观的认识,更有利于提高实践操作中效率。

第四,行业资源主要包括典型工程案例、行业工程规范两部分,如图6所示。典型工程案例是以学习情境为单位汇总、整理配套的企业资料,帮助学习者观摩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积累实战经验。行业工程规范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标准与依据,可以让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处处以此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以养成良好地职业素养和道德。

第五,题库资源库中主要包括在线测试、随机测试、认证题库、实训项目单等内容,让学习者边学边练,提高理论的熟练程度,如图7所示。在线测试是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开发配套的测试习题,帮助学习者完成单元学习后进行学习测试和评价。随机测试是整个课程开发的配套测试试题,可以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取测试题目,帮助学习者完成对课程整体的把握能力测试。认证题库是融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题库资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报考的认证机构,有选择性地进行认证试题的选择,提高学生的认证过关率。实训项目单是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开发配套的任务工单,引导学习者有效参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辅助学习者通过行动实现高效能的学习。

第六,交流讨论是互动环节,主要包括公告通知、技术园地、课程交流、问题求助、认证交流、功能建议等功能部分,如图8所示。公告通知是平台管理员通过该版块通告相关的公告信息,以便让浏览者及相关人员及时得到讯息。技术园地是技术交流的平台,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等都可以在该平台就相关技术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与交流中学习提高,达到互利互惠。课程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可以就课堂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方法、授课进度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问题求助是对在学习、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的求助平台,可以将所遇问题提交到对应栏中,以便让行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及时进行解答。认证交流是为参与认证的学员提供的平台,可以就认证的相关事项、认证考试内容、认证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认证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证成功率。功能建议是给进入该平台的所有人员提供的一个平台,可以对整个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对整个共享平台进行完善。

三、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遵循企业工作流程,按照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教师团队组织开展教学。教学过程遵循如下原则进行:首先,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全程工学交替以保障教学实施效果)。教学实施过程全面落实工学交替,通过“在岗”授课、现场参观、“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有效实现形式上灵活多样、时间上可长可短的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然后,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开放多元的考核方式,引入社会评价)。建立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课程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体系。以职场鉴定体现了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真正解决长期以来“自己教、自己考”问题。

四、结论

通过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本文以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专业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开发为研究载体,基于校企合作和职业能力评价的先进经验,提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建设内容和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将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品质“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体会中,融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为一体培养各专业方向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破解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陈中根,冯阳.智能建筑管理服务系统技术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2,(28).

[2]蔡慧敏.智能大厦构建安全防范系统的必然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

篇2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采用教学技术的不同,教师的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教学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

二、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环节设计

任务书是制订一堂好课的标准,其结构包括主标题、学习材料、学习过程等。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制订的任务书其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对整个自主学习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能力构成,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设计,将课程划分为由任务组成的结构模块,以行为任务的方式组织教学。

根据《FLASH动画设计》课程涉及的能力构成,在制订任务时将其划分为几大任务:撰写脚本、场景绘制、角色制作、动画合成。在宏观任务结构确定后,再针对每一任务的不同特点将其分解为多个具体的任务书。

如在“清剿火患消防安全宣传动画片”项目中,实施“撰写脚本”任务时,任务书设计为:1.根据确定的主题收集相关的宣传标语,宣传画等。2.在泛泛资料中找到一条或几条作为创作思路: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或“火灾发生时的几条逃生策略”等。3.围绕确定的主题创作故事情节。

实施“场景绘制”任务时,任务书的设计为:1.根据故事情节分出几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上网搜索类似的画面,以作参考。3.绘制出自己的必要物体,将物体以元件形式存放。4.合成场景:将元件按图层摆放,并设计一些简单动画,让场景充实起来。5.同样的,绘制出所有的场景图,并放入不同场景。不同场景中有相同的物体可以调用元件,不必重画。6.在各场景衔接处进行淡入淡出效果制作,使场景转换流畅、自然。

任务书中的图片资料可由教师准备也可由学生主动收集,知识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建议由教师准备,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对于案例的收集可由学生收集,这样有利于得到更丰富多彩的资料,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反思与感悟

篇3

【关键词】 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

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教研项目的支持,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胜任情况、知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岗位适应情况和欠缺技能等方面进行回访;并邀请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专业定位。

1.2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其培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其岗位针对性不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3]。这种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能力是区别于应用型专科人才最大的特征。

依据西南林业大学校情,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着重体现为“应用型”,而非传统“学术型”或“研究型”。为此,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评价、检测、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自2003年以来逐步明确专业定位,着眼于培养“用人单位能用、好用;学习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经历了2006年和2012年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总学分定为17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34.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7.5学分,课外教学8学分。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见图1。

2.2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两条主线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框架。消防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安全工程,这决定了消防工程理论基础是以安全科学,因此《安全系统工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以“两条主线(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及善后处理)”为骨架构建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林业属我校优势学科,如何结合“林业”概念贯穿到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在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一直专注的问题。为此,结合“教育需要”和专业特色并举,构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镇消防两条专业发展主线,并将森林消防、城镇消防共性的理论部分从学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烧学》和《林火原理》两门课程。

(3)以为地方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总体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满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铁路消防部门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在培养方案修订前的历届毕业生跟踪反馈,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中城镇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学计划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学计划的75%。

(4)增加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实行宽口径,重实践。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就业时选择与消防相关的工作,但将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或进一步深造。为满足这些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如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拟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工程中,学生仅依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入的理解实验的内涵[4]。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存在缺乏对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

(2)课程实习(设计)方面。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课程设实习(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从全局性、系统性进行考虑。实习基地比较缺乏,企业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考虑,不愿接受在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同学校建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联系,这使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对陈旧,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缺乏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求职,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1)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重,降低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如《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不再以某一实验方法为教学手段,而是以综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标为手段,既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又在创造性上开拓检测材料性能指标的新方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在过去办学9年中,消防工程专业获得6项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整合与优化课程实习(设计)内容,变课程实习(设计)为综合实习(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整合课程实习(设计)内容,以专业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将“防排烟工程”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给水工程”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技术装备”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改变单科课程实习(设计)各自为政的现状,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实习(设计)。

(3)探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学校积极加强了与社会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5]。利用我校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势,主动地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培训等。在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如最近五年,西南林业大学先后与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华铄消防培训学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消防工程专业共建协议。

(4)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鉴于应用型本人人才与传统型本科人才的区别,我校将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形式分为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三种类型。学生不再专注于论文,而是更多的转向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5)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双师型”人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6]。我校在2012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在制度上和经费上给予了保证。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8%,确保了各项实践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南林业大学2012版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修订组一致认识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时展要求,通过培养方案中“三大体系”和“两条主线”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致谢:

本论文得到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韩霜,宋晓明.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3]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学论坛,2011(14):236-237

[4]刘金龙,李长花,王青,安静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93-96

篇4

关键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01-04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手段、专业化分工、工作方式、对产品的要求及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2年12月的机械工程教育峰会主题就是“聚焦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连理工大学的李志义教授提出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改革,从克服培养方案的十个倾向、重构培养方案的十个方面及实现课堂教学的十个转变详细地讨论了研究型大学如何以学生能力为导向来构架专业培养方案及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华中科技大学吴昌林教授提出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推进了基于主动实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机械设计与制作能力培养系列Project。重庆大学的陈兵奎教授将毕业要求细化到每门课程中,采用课堂讲授+自学环节+专题作业+项目设计+小组讨论+……的过程性评价和考试环节的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手段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在制度上保证期末考试在总成绩比例中不超过40%。国外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并持续发展和倡导了全新的CDIO(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on,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大纲。这些都说明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已提上日程。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滑铁卢大学进行研究和访学,能够深入院系和课堂了解该校本科教学情况。又鉴于国外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只有机械工程专业没有车辆工程专业,笔者对比研究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和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为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提供一定的可参考的经验。

二、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滑铁卢大学位于加拿大滑铁卢市,是一个以数学著名、以工科为主、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现有本科生30000人,研究生5100余名。工程院是滑铁卢大学最大的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是工程院14个专业之一,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是在四年零八个月内完成的,每年分为秋(9月到12月)、冬(1月到4月)、春(5月到8月)三个学期,每个学期为期4个月的时间,学生需要完成八个学期的学术学期和六个学期的工作学期,没有寒暑假。学术学期的课程由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

1.核心课程。包括学位31门学分核心课程和7门非学分核心课程。31门学分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1)自然科学基础核心课程6门(1门化学领域、3门数学领域、1门力学领域和1门电学领域的课程),分别是:CHE102工程化学、MATH115工程线性代数、MATH116工程微积分1、MATH118工程微积分2、PHYS115力学、GENE123电气工程。(2)专业核心课程25门,分别是:ME100机械工程导论1、ME101机械工程导论2、ME115材料结构和属性、ME201高等微积分、ME202工程统计学、ME203常微分方程、ME212动力学、ME219固体力学1、ME220固体力学2、ME230材料行为学、ME250热力学1、ME262微处理器和数字逻辑器导论、ME269机电设备和电加工、ME303高等工程数学、ME321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ME322机械设计1、ME340机械制造、ME351流体力学1、ME353传热学1、ME354热力学2、ME360控制系统导论、ME362流体力学2、ME380机械工程课程设计、ME481机械工程项目设计1、ME482机械工程项目设计1。(3)7门非学分核心课程分别是研讨课(ME100B、ME200A、ME200B、ME300A、ME300B、ME400A、ME400B)。这些课程内容大致包括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和选课方法;学校、院系的组织架构和日常运转;学生社团;就业机会;安全教育;围绕核心课程的主题讨论;机械工程前沿研究讨论及学校已做的科学研究等。*课程后面括号内的编号为课程代码,以1开头的代码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依此类推。

2.通识选修课程。需要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工程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类课程中选修4门课程。分别为:(1)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类课程选修1门;这类课程有:ANTH102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导论、ECE390工程设计及经济学和对社会的影响、ENVS105环境管理与伦理、ERS215环境与可持续性评价、SOC232技术和社会变革等20门。(2)工程经济学类课程选修1门;MSCI 261机械工程专业规定选修工程财务管理。(3)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2门;这类课程有哲学、政治学、历史、人文、和平与冲突、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心理学、国际关系研究等。

3.专业选修课程。需要在六个专业方向流体力学、机械设计与固体力学、材料工程与工艺、焊接、自动化与控制、热工程选修7门课程。大三选修3门,大四选修4门。(1)流体力学方向:ME564涡轮机、ME564空气动力学、ME564工程设计、ME567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消防安全工程、ME571空气污染。(2)机械设计与固体力学方向:ME423机械设计、ME435工业冶金、ME542先进的动力学与振动、ME526疲劳和断裂分析、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ME555计算机辅助设计、ME559有限元方法。(3)材料工程与工艺方向:ME435工业冶金、ME463焊接工艺、ME526疲劳和断裂分析、ME531物理冶金应用于制造、ME533金属及复合材料、ME535焊接冶金、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4)焊接方向:ME435工业冶金、ME463焊接工艺、ME526疲劳和断裂分析、ME535焊接冶金、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ME547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可选)。(5)自动化与控制方向:ME435工业冶金、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ME547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ME548数控机床1、ME555计算机辅助设计、ME559有限元方法、ME561流体动力控制系统。(6)热工程方向:ME452能量转移的建筑物、ME456传热学2、ME459能量转换、ME557燃烧学1、ME559有限元方法、ME567消防安全工程、ME571空气污染。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需要能处理任何运动的机器,如机器人、马达、泵和车辆等。在所有的工业技术领域中,机械工程师都需要从工艺和系统的角度参与设计、制造、研发和维护机械的几乎每一个阶段。机械工程师需要理解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定律、力对固体和流体的影响、热在物质内传递的规律、工程材料的性能以及针对特定的功能设计机械系统的能力。从以上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滑大机械工程专业正是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机械工程师的角度来设置课程的。从数学、力学、动力学、热学、材料学、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学、自动化和控制这些方向完成一个机械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三、湖南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情况车辆工程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迄今已历时千余年,故又称“千年学府”。是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学科独具深厚文化背景、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现有本科生204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形成了以汽车车身、汽车底盘、汽车安全等核心内容见长的专业教学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能力导向,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由通识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及集中实践环节组成。

1.通识课程。包括通识必修和通识选修两大类:(1)通识必修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本能力测试、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体育)。(2)通识选修课程(岳麓讲坛、文学艺术领域必选一门、社会科学领域必选一门)。

2.核心课程。包括三大类:学门核心课程、学类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1)工学学门核心课程(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普通物理A、普通物理实验A、普通化学)。(2)机械学类核心课程(机械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基础、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中的数值方法)。(3)车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含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含嵌入式系统)、汽车制造工艺]。

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两大类: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专业限选课程选修6门[汽车导论与法规(必选)、新能源汽车基础(必选)、机械振动学(必选)、有限元分析、工程优化设计、汽车NVH技术、汽车结构CAE技术、汽车碰撞CAE技术、汽车试验学]。(2)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任选一个方向修课。①车身方向(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制造工艺学、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人机工程学、车身CAD技术)。②底盘方向(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悬架、液压气压与电传动、汽车底盘性能仿真)。③安全方向(汽车安全技术、人体损伤生物力学、汽车安全性实验技术、智能车辆、汽车安全仿真理论与方法)。④新能源汽车方向(电动车辆原理与构造、电动车辆设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电驱动及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性能仿真)。

四、对比分析

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和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比见表1: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门数和学时数都大大少于湖南大学车辆专业,尤其是通识课程部分。滑铁卢大学每门课基本上都是每周只上3小时,可以一次上完,也可以分两次上,由教师决定。每门课程的课程大纲(SYLLABUS)包括以下8个部分:(1)Contact Info(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列出任课教师的姓名、办公地点、电话和邮箱地址;(2)Lectures(课程讲授):列出上课的时间地点;(3)communication(交流):明确学生跟老师交流的平台;老师的课件、作业、实验和课程中包括的编程代码都会以邮件的形式上传到UW-Learn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提交作业、实验报告和编程代码;(4)Labs(实验):明确实验的地点、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安排及实验的题目;(5)Assignments(作业):布置作业的题目、作业要求、提交作业的时间;有些课程还有Project的要求;(6)Tutorials(辅导):按学生的姓氏的字母排序分组安排辅导及各组辅导的具体时间和辅导的内容;(7)Final Exam(期末考试):明确考试的要求;(8)Grading(成绩构成):明确实验、作业和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的比例不会超过50%、实验的比例会在20%左右、作业在30%左右。滑铁卢大学本科生的课程任务很重,课后作业量很多,并且要求很严,必须在规定时间提交作业的,否则零分计算。每门课程有完善的TA(助教)制度。

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一大二大类招生,整个机械类的课程一样,夯实数学力学和机械基础,大三重在专业核心课程,大四实施方向课程,与就业和研究方向接轨,整体知识结构合理,突出了本专业的特色。从2011年开始,湖南大学要求每门课程都要在教务处课程中心建立课程网站,上传与该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课程大纲也必须包括以上八个部分,并且开设小班讨论和助教制度,一门课尤其是核心课程实施多位老师一起上的制度,课程要求趋于合理和规范,教学质量也大幅度上升。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譬如助教水平参差不齐、小班讨论内容不太明确、学生课时任务繁重等等。新一版的教学计划正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修订,相信随着制度的规范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本科教学质量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做了题为《汕头大学提升学生工程能力的举措与实践》的报告.

[2]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美国卡罗尔.坎贝尔工程研究中心执行总监Imtiaz Haque教授的报告《案例研究:为汽车行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3]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教授做了题为《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

[4]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吴昌林教授做了题为《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体系设计》的报告.

[5]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兵奎教授的报告《学生能力达成与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6]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9,26(4):4-7.

[7]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篇5

【关键词】生命观 生命教育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2-0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自闭、自残、网瘾等各类“生命困顿”问题的频频报道,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根据资料估算,高校大学生自杀及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高达1/10万。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可以看出,生命教育居于一切教育的核心地位,其宗旨是为了帮助个体科学地认识生命、智慧地敬畏生命、理性地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使生命教育成为富有成效、最有长效的教育。

1.大学新生生命观与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新生生命观与生命教育的现状,笔者于2012年9月至10月对广西5所高校的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1份,回收率为98.501%,其中有效问卷590份,有效率为98.33%。采用自编问卷《大学新生生命观与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认知”、“生存技能与安全意识”、“对《生命教育》课程选取内容的看法”四个维度,共30题,笔者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当前大学新生生命观与生命教育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1.1对生命现象的理解。生命是人存在的物质载体,是人存在价值的基础,是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表现,更是人履行个体权利和义务,实现生命价值的社会角色,因此对生命现在的理解程度体现了大学新生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正确认知。调查显示,在“对于死亡现象,你接纳的观点是?”的选择中,选择“人在这个世界消失,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了”、“人死了,生命就结束了,不会再活过来”、“人能死而复生”、“对于生死这么复杂的问题,目前我还参悟不透”的比例分别为19.75%、52.42%、2.66%、25.16%;在回答“遇到生命的挫折和委屈,陷入困境,你是否有过自杀的想法?”,选择“经常有”、“偶尔有”、“从来没有”的比例分别为1.43%、14.17%、84.37%;在回答“当遭遇别人的严重冒犯时,你是否有过杀死别人(让他消失)的念头?”,选择“经常有”、“偶尔有”、“从来没有”的比例分别为1.403%、11.75%、86.85%;在“你认为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是?”的问题中,选择比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就业压力大,看不到前途”、“生活压力大,经济太贫困”、“失恋受到打击想不开”,各占35.42%、20.77%、16.20%。从调查数据看,反映出大部分大学新生对生命现象的认知是积极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容易轻易处置和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1.2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喜欢自己吗?”的问题上,选择“很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非常不喜欢”的分别有47.49%、32.96%、17.30%、1.76%、0.36%;问及“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你会如何表现?”时,回答“相信自己的能力,下次会做得更好”、“无所谓”、“感到自己蠢笨无用,永远都做不好事情”的分别有92.17%、4.75%、3.04%;在回答“你了解自己吗?”时,选择“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清楚”、“非常不清楚”的分别有26.18%、44.17%、23.37%、5.41%、0.87%;在“下列因素中,哪一个对你形成对生命的价值的看法影响最大?”中,回答“自己的性格”、“社会中的各类现象”、“学校教育和帮助”、“父母及家庭的影响”、“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男女朋友的影响”分别有41.93%、25.54%、4.45%、23.28%、4.75%、1.02%;回答“你如何看待目前的生活状态”时,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分别有16.86%、45.40%、31.98%、4.87%、0.90%;问及“你是否对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进行过思考?”,回答“经常思考”、“偶尔思考”、“一般”、“从不思考”的分别有47.57%、44.59%、7.17%、0.63%;问及“你对自杀的看法是?”时,选择“自杀是自我生命尊严的践踏”、“自杀是对亲人、朋友的背叛”、“当生命已经没有欢乐而言,自杀是可以理解的”分别有79.85%、15.06%、5.08%;问及“对于人的生命比动植物生命更重要,你的看法是”时,选择“非常正确”、“无所谓”、“不正确,生命应是平等的”的分别有15.12%、7.47%、77.41%。从调查数据看,反映出大学新生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观,自我成长和学校教育、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的生命观形成过程起来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规范地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的理性认知有积极意义。

1.3生存技能与安全意识。调查显示,在回答“当遇到火灾、地震、溺水、车祸等天灾人祸时,你的状态是?”,选择“能很好地进行自救和他救”、“等待他人救援”、“无法自救和他救,只能等死。”的分别有84.55%、14.94%、0.48%;问及“你懂得通过饮食、锻炼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吗?”时,回答“非常了解并常付诸与实践”、“比较了解”、“一般”、“不太清楚”、“非常不清楚”的分别有24.60%、30.19%、37.87%、6.69%、0.66%;问及“请评价自己的生存技能”时,回答“非常强”、“一般”、“非常差”的分别有29.92%、68.26%、1.82%;问及“请评价自己的安全意识”时,回答“非常强”、“一般”、“非常差”的分别有52.39%、47.01%、0.60%。从调查数据看,反映出仍有一部分大学新生应对挫折能力较弱,生活无价值感或无成就感,没有明确目标,也不愿意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4 对《生命教育》课程的看法。调查显示,在问及“你认为我校是否有必要对新生开设《生命教育》类课程?”时,回答“非常有必要”、“一般”、“完全没必要”的分别有83.28%、1.53%、0.14%。在问及对高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的选择中,按重要程度排序的结果分别是:溺水、逃生、用电等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发展与关怀教育;突发性伤害教育;交通、消防安全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生命教育概论;性与婚姻伦理教育。从调查数据看,反映出大学新生对开设《生命教育》学科课程有较高的需求,并对课程开设内容选择上倾向于关注生命安全、生命健康、尊重生命的部分。

2.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我国中小学已经普遍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高校仍是生命教育的“遗忘角落”:高校大多仍以讲座或者报告形式开展生命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还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其次,生命教育的实施只在公共基础课哲学中设计人生观的内容,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对大学生没有真正起到实质作用。因此,重视生命关怀教育,通过独立设置《生命教育》学科课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命,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新课题,作者结合大学新生生命观的调查对《生命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索。

2.1《生命教育》课程目标。以培养科学生命观为导向,完善课程目标。《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应倡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这是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科学生命观。生命教育的思想正是来自于对这样一种社会、人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和反思的结果。因此,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宗旨和目标仍然要立足于生命本身,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导向下帮助大学生全面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获得丰盈的生命质量,最终使学生享受幸福。

2.2《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以生命为主线,科学选择教育内容。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在《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如何选择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又能解决学生生命问题的教育内容。当前的《生命教育》课程常常选择“死亡教育”、“自杀预防”等较为沉重的主题,但是忽视与学生生命意义更为相关的生命认知、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促进、获得幸福等主题。因此,《生命教育》课程应该以生命为主线,选择贴近学生的需要、又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教给学生生命的知识、向学生展现生命的美好,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此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实践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存在联系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对生命尊重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有意义和积极的思考。

2.3《生命教育》教学方式。以互动体验为主,改革教学方式。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由于缺乏课堂互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生死意识等知识的理解上,忽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受到良好的启迪。大学生都已基本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生命的历程、生命意义等都有一定的认识,生命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每一次的生命教育实践中都是学生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的过程,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因此,《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教学方式,在课上开展互动教学,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庞秋月.大学的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福建论坛,2008,(4).

[2]徐秉国.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8).

[3]韦柳琴.论生命教育[J]高教探索,2007(2):12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