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5 15: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根据文件要求,我会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要求认真组织自查自纠。要求全体干部学习各种文件和政策要求,有效促进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务求落实
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通过深入调查,我会财务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规范执行。
(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经纪律,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任何财务往来均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二)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财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设“小金库”。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篇2
关键词:扶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18-02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居瓯江上游、丽水市腹地。总面积989.62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3个镇、3个乡,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走出了一条协调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发展之路,90%的工业集聚在县城,80%的学生在县城就读,70%的人口居住在县城,城市化率达63%。2011年,全县户籍人口11.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5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570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8%、57.9%。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现行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需要。因此,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体制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2014年云和县作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重点县,承担着全省改革试点的重任。这项改革情况复杂、敏感性强、关注度高,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云和县抓住上下重视改革的机遇,争取上级政策层面的支持,找准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深化异地搬迁安置方式创新。立足“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内生需要,以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为重点,以下山移民、内聚外迁为载体,持续深化农民异地搬迁安置方式创新,不断加快人口集聚步伐。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城乡统筹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进一步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和保值增值。
三是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者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四是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跨社流转试点,进一步激发农村土地潜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方式创新。以异地搬迁进城人员为对象、以异地搬迁进城人员安置小区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开展农民就业培训服务和“融入社区”服务,让异地搬迁进城农民不再“边缘化”。
六是要全面推进中心村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全面优化中心村镇居住条件。实现沿线美丽乡村创建、村庄环境整治的全覆盖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全面推进,推动中心村镇的串点连线成片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小县,盆地面积小,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已成为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
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了社会协调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民不是农民、市民不是市民的身份,给进城人口带来的不仅是尴尬和办事不便。
第三,行政村的功能开始出现萎缩的倾向。下山移民后,农户之间居住分散,村级公益事业惠及面变小变散,作为行政村的功能开始出现萎缩的倾向,对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村委会自治职能的履行、村经济合作社经济管理的实现都提出了新的命题,老的体制没有打破,新的机制没有形成,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和真空。
三、主要措施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推进社会身份和经济身份相分离,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城乡统筹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进一步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和保值增值,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是深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者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赋予农民与市民同等权利,最终改变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本县异地搬迁进城人员,在县城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范围内拥有合法稳定住所或有固定职业后,户籍迁入所在社区,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篇3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审计工作思路也在发生着变革,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尤其是财政管理及耗用资源最多以及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影响大、财政投入大的支出项目审计。笔者认为,现阶段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财政资金管理审计。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管理的经济性。审查预算编制对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重视总量控制,在分配中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是否体现了“成本—效益”的原则;二是财政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效果性。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收支两条线、会计集中核算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有效地执行;三是财政部门自身管理的效益性。看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划拨、分配中是否认真实行预算管理,各项监督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有无只拨不管、监督乏力、支出失控的问题;同时,对财政部门自身的经费收支也要进行审计,看其有无挤占挪用公共财政资金的问题,促进财政部门自身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审计。在宏观方面,注重审计分析年初预算安排行政管理费支出占整个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看其是否合理;审计分析行政管理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增长率是否协调;审计分析行政管理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看行政管理人数编制核定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审计分析政府集中采购程度,是否达到节省支出的目的。在微观方面,延伸到某一部门或单位,看人、财、物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执行;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是否按职责定岗定人,是否存在超编、借用、随意聘用临时工;各项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有定额标准;资产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办公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有无闲置损失浪费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成本审计,增强各部门单位行政管理讲成本的意识,规范部门的管理行为。
第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审计。对转移支付,一要关注转移支付形式的规范性,看公共服务是否符合均衡化原则;二要关注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科学性;三要关注专项转移支付是否存在随意性和透明度差的情况。对各级政府安排用于本级支出的专项资金审计,主要围绕与各类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基金),如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开展效益审计。主要审查是否按批准的预算安排资金,有无用于其他方面或没有完成预算;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擅自改变项目,将生产性资金用于建房购车,弥补行政经费等非生产性项目;项目支出是否按照计划完成并能够发挥作用。
第四,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这是目前效益审计最直接、最有效的突破口。重点审查建设主管部门上报的部门预算和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建设性预算,分析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的分配和审批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和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投资效益审计项目中,应着重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等环节开展审计。从效益角度,应开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决策工作、设计工作、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预算编制全过程的审计。通过审计,促进投资决策科学规范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导致损失浪费,节省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4
一、强化收支预算管理
全力推动财政稳健运行,加强财税部门的通力协作,明确收入目标任务,紧扣2021年收入预算3.3亿元目标,积极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收入运行研究分析,确保财政稳定增长。树牢厉行节约过“紧日子”思想,认真落实“三保一优一防”工作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保障运转、基本民生、重点支出,保障全县重点工作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实施条例》,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加大预算执行的公开力度。二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探索财政监管新模式,实施县“区块链+财会监管”、财政资金国库支付电子化、非税收入收缴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等试点工作,全面提升财政监管能力。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实行国有资产管理定期汇报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四是规范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基层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三、夯实财政监管
依法规范财政管理监督,继续做好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监管、国资国企监管、投资评审、财政资金监管、金融监管等日常工作,化解政府债务偿还风险,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严格落实人大各项决议和审查意见,继续推动县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工作,做好巡视、巡察、审计财政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中狠抓落实。
四、做好财政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做好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加大清理消化涉农资金沉淀,继续加强扶贫基金监管。根据县、乡、村乡村振兴规划,紧盯政策支持、资金筹措,配合行业部门,确保乡村项目实施。
五、强化财政财务队伍建设
加强财政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好党史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抓好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的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财政队伍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加强财政队伍的业务水平提升,多方式多层面加强财政干部业务学习,提升业务知识技能。加强全县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组织我县财务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3至4期县级财务相关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为财政财务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六、抓实财政党风廉政建设
篇5
基本情况
楼马村位于龚店镇东北6公里处,北邻沙河,南邻化工园区,本村是一个自然村,10个村民自傲组,670户,3057人,村党员78人,两委干部10人,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花生。蔬菜、蘑菇为主,无其他支柱产业,集体经济薄弱,存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镇财政补助、化工园区地属集体沟渠的占地补偿,用于村公益事业、水电费、办公用品、报刊等费用。
一、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资金管理制度不严,存在高收低支情况,支出票据不规范、不合法,财务开支时难以取得正式发票,白条入账现象严重,报账入账不够及时,村级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底子不清,到手时集体财产不明,固定资产台账有错登、漏登现象,造成遗留问题较多。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在思想意识上使命意识不够,更多的是以完成上级下派任务为目的的落实工作,在工作上就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较少,保证了任务的完成,却没有保证任务的良好完成。
2. 工作方式上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担当意识不够,不能积极的帮贫困户到相关部门落实政策,把工作场地更多的放在了贫困户家中,具体政策落实还是贫困户自己去对应部门对接,可能导致部分程序复杂化、优惠政策不能落实的情况存在。
3. 政策宣传不到位,在扶贫工作中。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基本政策宣传,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要求宣传,解读了各级扶贫政策中的医疗、健康、教育、产业政策等优惠条件,中间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导致政策内容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
4. 村容户貌方面,村内环境治理上,年年村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路也没少修,排水沟、路边花痴等前边修后边坏,关键还是干部管理、维护措施不得当,个别群众不自觉,干部也不强管,导致村内多处道路毁坏,干天道路不平,雨天满地水坑、水洼,群众怨声载道。
三、党建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理论学习不够,支部开展工作以来,党支部一直比较重视学习,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远远未达到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要求,满足现状。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党员干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时欠缺思考,只是从字面上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脱钩,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用脱节,,理论指导实践意识不强,部分干部工作积极主动,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等待领导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切实做深做细,只要得过且过就行了,标准不高。
篇6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凤台县
发达而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好“三农”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县域农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体系建设情况。凤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乡镇2级农技推广机构构成。2006年,凤台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点县。体系建设情况如下:(1)县级推广机构6个,属凤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委员会二级机构。在编人数79人,批准编制数为86人。年龄50岁以上18人,36~49岁51人,26~35岁10人,无25岁以下人员。具备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59人。(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28个,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在编人数88人,批准编制数为117人。年龄50岁以上5人,36~49岁64人,26~35岁19人,无25岁以下人员。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62人。(3)基层站所建设。自2008年起,凤台县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基层农技站硬件建设,农技站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电动车、数码相机、电冰箱等办公设备。1.2取得成效凤台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40个基层农技推广星级服务创建试点县之一,桂集镇和大兴镇农技站被授予全国五星农技推广机构称号。凤台县先后9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先后2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1.2.1农业推广体系制度健全。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从农技人员到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2级农技推广服务网格。1.2.2遴选培育示范户效果明显。围绕小麦、水稻、蔬菜、生猪、水产五大主导产业,2019年推广21项主推技术,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认真遴选熟悉农技推广方法和技巧、“一专多能”、责任心强的164名农技人员参加包村工作。培育82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户,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2.3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全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60亿元,顾桥、桂集等乡镇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发展到30多家,是全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朱马店全国1万hm2糯稻生产基地续报获得审批通过,糯米加工企业发展到20多家,是全省最大的糯米加工基地。1.2.4种养业扶贫突出特色成立了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行业牵头全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乡镇农技站长为本乡镇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联络员,全县38个贫困村建成了40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特色种养业贫困村完成达标38个;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完成达标1385户;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车间、整合社会化服务、小额金融贷款等带动贫困户4899户,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的贫困户覆盖率达94%。1.3存在问题。1.3.1参与乡镇中心工作过多。由于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得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主管部门在人员调配、考核和晋升等方面也要充分听取所在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政府常安排乡镇农技人员包村开展计生、创建等工作,从而挤占了农技人员的推广工作时间,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成效。1.3.2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中高级岗位职数少、职称工资长期得不到兑现等问题,影响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乡镇国土所、计生办、司法所、学校等单位横向相比,农技部门在工资、福利、经费等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1.3.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青黄不接。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站进入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有的即使招入了,也因为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劣势留不住人,导致农技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每个乡镇有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1人、畜牧专业1人。1.3.4缺少稳定的工作经费来源。当前,乡镇农技站工作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只是在与上级或其他单位业务合作时,才拨给农技站或相关农技员协作经费,致使部分试验、示范、推广等业务活动开展较为困难,自身职能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对策建议
2.1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创新。2.1.1理顺“条”“块”关系在现有体制下,要强化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条”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兼顾“块”在落实农业政策、实施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乡镇农技人员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农业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又要积极参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争取乡镇政府和乡镇、村对农业工作的支持。2.1.2完善延伸队伍建设2018年,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人才是关键。重点要加强科研、推广、农村人才3支队伍建设,并有机结合起来。由农技推广服务专家组为核心,以164名县乡2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依托,每个技术员联系1个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指导5个示范户和2个贫困户每个示范户至少辐射带动5户,形成技术服务单位、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合作社、示范户、辐射户层层延伸的农技推广工作网络。2.1.3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解决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及被乡镇中心性工作缠身的问题。公开招聘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问题,满足农技推广的工作需要。2.2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育。2.2.1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扶持力度建议将局属几家科。研单位确立为一类公益性单位,鼓励和支持现有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扎根基层参与科研创新,结合院士工作站和孵化器工作,推进科研成果向企业、合作社等转移。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市场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长期有效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双赢”。2.2.2加强农村人才培育。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农村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机制,增加职业教育比重。2.2.3提高农技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农机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制定应时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组织所有农技人员参加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培训、进修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农技人员有培训、进修的机会,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2.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3.1加强物化平台与虚拟平台建设。以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物化平台和农业信息网、农业物联网等虚拟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县建设,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施蔬菜栽培、生猪养殖监控等物联网示范点。按照“六个一”标准,即:一处场所、一套信息服务设备、一条宽带、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处宣传栏,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区建设。结合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推进乡镇农技站视频会议系统建设。2.3.2加强农技推广。App等应用普及积极推进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应用普及,提高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运用互联网学习和传播农业科技、生产经营等知识能力,并不断开发其他现代化推广服务方式方法,推进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一、提高认识,服从改革大局,做好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和移接交工作
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是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转变,有利于树立廉洁之风和预防腐败,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各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这一重大决策,做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移交工作。
二、成立经营性国有资产核查移接交工作领导小组
县政府成立经营性国有资产核查移接交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核查移接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资办,由唐晓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资产的核查移接交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完成经营性资产核查移接交工作,成立三个经营性国有资产核查移接交工作组(以下简称“移接交工作组”)。
(一)核查移接交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成员:县长助理、县交通局局长
县长助理、县建设局局长
县长助理、县财政局局长
县委办主任
县政府办主任
县监察局局长
县审计局局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房管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国资办主任
(二)核查移接交工作组人员名单:
第一组:组长:监察局分管领导
成员: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各一名
核查移交单位27个: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统战部、纪委、政法委、法院、总工会、团县委、老干局、工商联、编委办、农业局、招商局、地震局、食用菌办、林业局、果业局、计生委、计划生育服务站、环保局、交通局、国土局、建设局、城管局、环卫处。
第二组:组长:审计局分管领导
成员: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各一名
核查移交单位24个:县政府办、县政协、检察院、局、统计局、司法局、科技局、科协、公安局、发改委、党校、广电局、文化局、水务局、房管局、农机局、粮食局、农开办、供销社、经贸委、财政局、物价局、迎宾馆、大酒店。
第三组:组长:财政局分管领导
成员: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各一名
核查移交单位26个:县人大、档案局、审计局、安监局、水保局、旅游局、行政服务中心、人劳局、就业局、社保局、医保局、教育局、进修学校、一中、二中、三中、职业学校、民政局、扶贫办、残联、卫生局、县皮肤性病防治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人民医院、城司。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归属,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论以何种形式形成的国有资产及其权益,都归属国家所有,列入同级政府统一监管,决不能视为谋取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的“摇钱树”或“小金库”,更不能擅自任意处理。其管理和处置必须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二)服从大局,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整体利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重要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将在2012年3月1日起实行统一经营管理,2012年2月28日底前要完成全部移交工作。各部门单位要服从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服从国有资产管理的总体整合、统一调配和管理运作,不得化解、分解、侵占、独占、霸占国有资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三)明确纪律,落实责任,加强对擅自处置国有资产行为的责任追究。各部门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方案,对拒不服从县委、县政府关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安排的单位,免除其主要领导职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一经发现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查处;对造成国有资产减少、损失、流失的,没收不正当及不法所得,并按违反财经纪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1、有禁不止,继续擅自或私自将国有资产出售、调拨、质押、抵押、提供担保、对外投资、改变用途的;
2、突击进行租赁、出租、发包,或更改租赁合同、协议的;
3、为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提供方便、办理权证及手续的;
4、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国有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5、因管理疏漏,严重失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的;
6、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的。
四、经营性国有资产范围
(一)县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所有,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营收益的资产,如店面、厂房、酒家、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公有住房、办公楼、土地等;
(二)县属原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
(三)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源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
(四)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
(五)资源性资产。
五、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和经营主体
(一)县政府将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县国资办统一监管;
(二)县国资办将经营性资产委托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
六、经营性国有资产清查
(一)清查基准日。全县经营性国有资产清查,以2011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的主要内容。所属的经营性经济实体(如酒店、招待所、宾馆、培训中心等);利用国有资源对外投资形成的经济实体和股权;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性资产(如店面、商铺、宾馆等);占有且暂未使用的闲置资产(如闲置土地、公有住房等);资源性国有资产;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
(三)清查申报表的填报要求。各部门单位要准确及时填报经营性国有资产清查申报表(附表1-4),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申报表的内容确认签字以示负责。主管部门负责对其所属单位填制的申报表进行收集审核汇总上报,并将清查申报表于2012年1月25日前上报资产移接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经营性国有资产核查移接交
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所属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经营性国有资产情况。相关部门单位要积极配合县政府资产移接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查移接交工作组做好经营性资产的核查移接交工作。
(一)移交准备。2012年1月25日内完成。各部门单位在做好资产清查自查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统一要求,全面准确填好经营性国有资产移接交表(附表5);
2、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准备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经营合同等法律文件或资料;
3、准备经营性国有资产净收益的有效凭据;
4、准备经营性国有资产账面价值的有效凭证;
5、准备经营性国有资产购建时形成的负债的有效凭证;
将上述所有附件、表格、文本、资料,连同复印件一份,报送移接交工作办公室。
(二)核实经营性国有资产情况。2012年1月26日至2月5日完成。核查移接交工作组要核实经营性资产的总量、净收益基数和负债额等情况。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式移交。2012年2月5日至2月8日完成。接管经营性资产和其相关的权证、文件、合同等相关资料,授权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经营性资产收益于2012年2月1日起移交,从2012年2月1日起的经营收益全部收缴县国有资产收益专户。
篇8
一、2014年扶贫项目基本情况
1、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情况。2014年我县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投入共计3549.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364万元,市财政资金80万元,县财政资金8万元,帮扶单位资金484.1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613.4万元,主要围绕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畜牧养殖、蔬菜生产、苗木栽培、良种生产、小型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3720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瞄准率、覆盖率,增强了村班子及广大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效促进了项目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项目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整体推进。其中:2014年省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在我县辛店、淄角、石庙、麻店4镇23个贫困村实施。项目总投资2073.3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6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83.3万元。其中:3个村发展瓜菜大棚815亩;4个村发展西瓜棉花套种2300亩;6个村升级改造蔬菜大棚340个;6个村良种繁育2712亩;2个村露天蔬菜种植640亩;2个村育林1340亩。通过财政扶贫开发项目,可使1636个贫困户,5170人受益。目前,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待与财政等部门联合验收完毕及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报账。
2014年县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扶贫开发项目,在我县22个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实施,项目总投资1156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54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资金3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20万元,县财政资金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3.6万元,其他资金368.4万元。新发展致富产业:瓜菜大棚125亩,旱地藕105亩,新建1500只良种羊养殖场,年出栏2.2万只獭兔养殖基地;肉牛养殖示范基地640头。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管网约9300米。铺设地下电缆6700米,修筑农田生产路8840米,修灌溉渠4300米,搭设电缆线1000米,生产桥8座,挖沟2.57万米,建4600平方西瓜市场一处,建手工厂房10间。目前,项目财政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率达60%。通过财政扶贫开发项目,可使7918人受益,使3982个贫困人口脱贫。
2、互助资金发展情况。2014年,我县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实施。自2010年以来,我县在3个镇办,21个村先后开展了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入社农户达到1614户,互助资金总额达到4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3万元,农户出资61万元,公积金转增本金2.2万元。已累计为1536个农户发放借款760万元。贫困户扶持率达到70%,按期还款率达到100%。
3、“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情况。县2014年“雨露计划”培训省财政资金20万元全部用于职教中心在校生补助。全年度转移培训400人,在县职教中心学校注册的在校生400名贫困生每人按500元补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
4、扶贫贷款贴息项目情况。今年,省市下达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0万元,全部用于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补助。我县选取带动农民致富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茹园苗木有限公司作为补助对象。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待市审核后补贴到位。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一是存在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对接困难现象。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产业的和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大部分为非贫困户,真正的贫困户缺少产业且没有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致贫原因多为因病、缺技术、缺劳力以及懒惰,自身没有效益较好的产业,我们用补贴现金及生产资料的方式对其扶持,效果不明显。二是存在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相对滞后,群众行路难、饮水灌溉难、电力设施老化等现象突出,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产出较差,农民持续增收的潜力薄弱,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扶贫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扶贫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新时期扶贫任务日益艰巨,县扶贫办现有人员较少,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再就是镇一级没有专职扶贫管理人员,扶贫工作由镇经管站负责。镇经管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多项繁重工作,还要承担镇中心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上今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导致在对产业项目的推进和监督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四是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被动接受项目。群众自身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形成了扶贫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挖掘。五是社会扶贫与行业扶贫涉及部门多,协调起来困难,“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难以形成。扶贫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协调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建议: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健立健全扶贫队伍。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为县级增加工作人员编制,镇办成立相应的扶贫机构,并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二是切实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扶贫政策,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应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改变贫困村滞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土地产出发挥更大的效益,使更多贫困户受益。四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篇9
【关键词】 粮食购销; 问题; 对策; 财务管理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不断加快,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过改制阵痛之后,已基本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生存发展、职工的稳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要求粮食购销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但是特殊的县情、粮情、政策因素和原体制遗留下来的矛盾和困难,严重地削弱了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威胁到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只有正视困难,理清思路,深化改革,才能保证粮食购销企业健康稳步发展。下面笔者就改制后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自己从事粮企财务工作的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改制后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制,是通过组建县级粮食购销公司,对原国有资产、原有账务、原有粮食库存、政策性挂账、收购资金贷款、已停息的附营贷款及其他债权债务上划后实施统一监管;对部分职工进行买断工龄,办理内退等手续,对职工身份进行置换,企业的负担有所减轻,但历史包袱还未彻底甩掉。改制后企业的负担有所减轻,使他们轻装上阵,但阻碍了粮食购销公司自身的发展。
(一)改制成本缺口数额较大,企业难消化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政策性专项补贴资金不足,企业本身无积累。改制后购销企业拆借和利用返聘职工上岗抵押金垫付了改制成本资金缺口,经过几年来的消化,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欠数额仍然较大,难消化,因而严重影响了新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增加了企业的利息支出,也成为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二)特殊人员费用、历史遗留问题等包袱依然沉重
一是“老人”费用数额大。每年必需支付逐年增长的离、退休与退养人员的医保费用,干部、伤残军人生活费、养老、医疗保险以及由企业承担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二是每年年底必需支付用于粮食企业人员扶贫解困的资金。三是要逐步消化为原购销企业的改制成本缺口而垫付的资金及利息。目前企业无“三老”补贴来源,每年向承租企业收取的“三老”统筹费全部用于处理“老人”费用及原购销企业的固定资产修缮维护等,“老人”问题已成为阻碍改制后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不安定因素。
(三)对储备粮承储企业实行租赁经营,财务监管失灵
承储企业政策性经营没有得到有效监督,极易造成新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一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各种风险依旧;二是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不注重积累;三是费用开支得不到有效监督,权力个人化;四是会计工作退化,财务监督不能到位,会计信息失真、工作被动,资产隐形流失。
(四)存量资产未能盘活
一些有效资产未能实现其有效价值,造成部分资产效益流失。对现有存量资产未能制定一些管理措施,资产质态急剧下降。目前第三次财务挂账已经到位,急需进一步整合有效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将实现的收益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购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农业发展银行为化解贷款风险等信贷政策的调整
一是办理存量有效的公、私财产抵押,包括购销总公司所属有效资产、贷款企业的法人和主办会计个人房产。二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为贷款企业联保,主要包括:财政等有权部门提供担保;龙头骨干企业提供担保;名人权威人士提供担保;购销总公司为贷款企业担保;贷款企业间相互担保。三是贷款企业必须交纳6%的风险质保金存入企业存款专户。四是贷款企业根据贷款额度完成一定的对公存款任务。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购销企业贷款的门槛,而且加重了购销企业的经营成本。
(六)国有民营企业运作的问题多,监管的难度在增加
1.内部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各种风险依旧,尤其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账务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亏,特别在规范核算、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盈亏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少数承租企业的利润在账面上得不到反映,亏损人为扩大的现象时有发生。
2.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固定资产闲置使其应有的效能得不到发挥,再加之承租者对企业没有必要的投入,资产质态进一步恶化。大多数租赁经营企业在租赁期内,不对资产进行维修,加速了企业资产的损耗速度,使原购销企业的国有资产不断减少。
3.把握市场的能力不强。没有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基地,收购与销售脱节。
4.产业化经营步伐不快。仍然是单一的买原粮、卖原粮的购销方式,经营毛利率低,市场风险大。
5.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难以执行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时有发生。
6.企业没有积累,无任何抵抗风险的能力。
7.租赁风险上升。租赁经营的局限性,使少数承租人产生赌一把的心理,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使租赁经营的风险大大上升。租赁经营风险不能有效防范,主管部门仍然要为亏损企业买单,一旦发生企业合并重组或承租人变化等因素,原承租人对经营中出现的亏损,不可能全部承担,必然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改制后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对策
面对粮食购销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发挥现有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流通工作,成为摆在每一个粮食企业面前的课题。就建湖县基层粮食购销企业而言,还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性质,享受的是国家税收减免政策,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国家政策性粮食营销,大部分已采取了租赁经营模式。因此,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突破思路,跳出粮食求发展,营运好国有资产
购销企业要走出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原始、低效益的经营模式,要前伸后延,前面下订单,后面搞加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敞开大门抓发展,广泛吸纳社会能人、社会民资到购销企业来,做强做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承租经营机制,对承租的资产以及改制后企业投入的资产,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时区分企业投入的资产性质、价值,防止承租期满,承租人难调整,账难算以及引发其他不安定因素。
(二)对储备粮承储企业易实行承包制,制定一些钢性的经济指标和费用考核指标,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在现行体制下,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继续发挥作用。要结合粮食企业业务方式变化、组织结构调整、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势,相应地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法人实行年薪制,年终审计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会计实行委派制,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强化财务监督。
(三)摸清家底,推动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的经济总量、运行方式、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结合粮食系统的实际,全面开展企业财产清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变,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四)高度重视行业内部审计工作
要使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内部审计的价值。通过内部审计的监控职能,更好地为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五)强化组织协调,妥善解决历史包袱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精神,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协调处理好粮食财务挂账剥离后续工作,妥善解决企业历史包袱,加快处理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按照文件要求尽快落实粮食流通的相关优惠政策,特别要做好国有改制后企业粮食购销经营资格的认定,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做好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抓住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处置企业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唤醒沉睡资产。
(六)明确责任,强化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
要认真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各环节工作;进一步明确承储企业法人、主办会计职责;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特别是承储各级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食的企业,必需严把收购政策关口,规范会计核算,确保储粮安全。
(七)建立健全租赁经营机制,使承租企业规范会计核算,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粮食购销公司应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精神,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把基层粮食租赁企业发展成多种形式的粮食连锁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行综合化经营、区域化经营。
总之,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及财务管理,可以使粮食流通企业的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真正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把国有粮食企业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位置上,使之真正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篇10
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9亿元收入任务
认真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研究完善财政收入目标考核措施,狠抓财政收入进度管理,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依法强化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完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抗税、骗税行为,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完善罚没收入、政府捐赠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县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一些体制性的遗留问题,在财力分配上研究解决办法,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全程办(代)理改革,扩大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监管。积极支持农村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试点,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的经济。
五、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巩固财政体制改革成果
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对县级财政预算审查范围,强化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财力适当向困难乡镇倾斜。抓紧落实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对县经济开发区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经验,积极研究化解旧债、控制新债的政策措施。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将所有补贴资金纳入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的渠道,规范和简化发放程序,方便农民群众,保障补贴对象利益。严格“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全面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各项财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七、加强依法理财行政,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安徽省财政监督暂行办法》等财经法规,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部门的财务监管。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扶贫、再就业、中小学危房改造、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进行跟踪问效。继续清理财政规章、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理财,自觉接受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审查。开展“五五”财政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理财。深化会计管理政革,认真做好新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及实施准备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狠抓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 上一篇:人事管理的内容
- 下一篇:企业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