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培训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05 15:5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培训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培训技术

篇1

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基础性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对的技术岗位认识为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认识计算机专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组成原理,学习实际的基础操作手法,了解相关的多媒体操作方法,学习实际的应用系统操作环境,完成办公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办公常用软件OFFICE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于数据内容的处理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保证职业性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2.提高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加深技术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培养是保证对于计算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加深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的培训,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与市场的培养,深刻认识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参与合理的课程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保证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增加计算机教室对于计算机培训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篇2

技术培训学校以技术培训为第一要义,加深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保证课程设计的相关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大纲,建立合理的教学任务内容,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表,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实验教学内容为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中的培养。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课程都应该设置实验报告,将实验成绩计入课程专业总成绩中,作为有效的考核的方法,从而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新方式和新理论、新方法不断的在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中得到更新,加深实验课程的重视,结合课程体系内容,合理的建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应用技术水平人才,保证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实效性。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按照教师的教学设置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从而完成实验课程,这中实验课程方法在实效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虽然可以保证实验课程结果的有效保证,但是却造成学生对于实验课程兴趣的降低,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课程思路拓展认识,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形式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实验的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课程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因此,加深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保证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将被动的实验课程转变为主动的教学思路,以合理的计算机上机操作,合理的课程实验动手能力设置、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处理问题的课程设置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课程实验设置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设置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实验教学的相关方式,拓展学生整体的知识内容程度,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和自身的主管能动性,保证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加深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配,建立技术理论学习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技术类实验的三合一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加深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实验的有效性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方式

随着我国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得到了技术人才市场的广泛欢迎,大力开展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从而保证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效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验课程接收水平,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实验课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创新思路,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改革。优化实验设备仪器,建立综合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加深课程装置的设置,建立综合性的实验过程,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认识。建立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三种实验教学平台,保证整体课程实验的过程的有效性。

四、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开展合理的开放性教学改革实验方式,结合专业研究型教学课程内容分析,完成计算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化的完成实验课程模块设置,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课程比例,加大综合性实验设置,加深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实验平台的开放性,实现实验课程的合理认识,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全面的衡量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程实验技能与创新思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结合实验进行技术问题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化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课程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验课程学习,保证培训学校的自我内容培养,结合外部课程学习,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实现有合理性规划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学课程管理平台队伍,加深课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培训;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12-01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劳动力、资源以及信息的争夺已经转变为对人才的争夺,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招聘引入外部性人才,而更重要的方式则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和管理,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企业的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在实际的员工培训中建立一个全面、快捷、有效的培训信息管理机制。

一、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信息录人。主要包括参加培训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以及与培训信息的录入,主要是对相关培训信息进行联网输入

主要内容是培训基本信息输入。主要包括参加培训员工的姓名、工号、参训单位、培训时间、培训性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成绩、证书编号等一整个参与培训和取得成绩的信息。

以上基本信息内容应由企业具体的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准确输入,并每个人负责自己所输入的参训学员的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输入传给信息统计部门的总服务器,进行同一时间段的保存和管理。这些基本内容信息主要是从人力资源部门获得。在首次建立数据库时,应采取开库操作,集中时间,一次性地将相关学员的数据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在以后的信息变更和保存中,和人力资源部门保存同步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保护信息库。信息化中,存在各种电脑病毒,而一旦发生病毒入侵,将造成信息的泄露,因此,应该采用最新的防毒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独立备份并保存,建立起安全、完善的员工培训信息库以及基本信息库。

第二、方便信息查询。信息系统的更新和进步使培训人员信息的系统化查询方便快捷,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查询到培训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信息成本。

第三、权限管理设置。指充分利用加密技术,根据不同人员的职位设置不同的权限,信息录入系统的基本信息录入人员、查询管理人员、信息备份管理人员、信息修改人员等都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志在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有没有大量相关人才的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但同时,很多企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致使人才库工作建立不完善,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

(一)重培训不重信息保存

一般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进行多次大量的培训后,却没有建立起对应的人才培训信息,在以后查找培训档案的时候,费时费力,非常难找,同时,存在保存数据准确率较低等问题。

(二)人才测评体系不完善

由于统计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其他单位传给的信息,没有主动地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主动询问和索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导致企业人才库信心不全,不能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测评体系。

(三)统计信息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个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联系,加上统计部门权限不大,不能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导致统计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培训信息形式多样,给统计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也导致在国内或国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一定不足。[1]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方法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使得企业将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更加系统、安全、有效的展开,在对员工相关信息录入的基础上,对员工增加了解,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掌握员工的相关信息,方便对人才进行培养和任务分配,从而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动态管理。

(一)重视计算机软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只有系统的各个模块都有人管理,系统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保管,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统一输入格式和规则,让企业领导者能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浏览。

通过信息系统化的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获取员工相关的信息,更是方便的工作,杜绝以往信息不全、繁琐查询、参考价值不大的困境。企业领导通过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地找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理顺企业领导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

(二)培训企业相关人才

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企业也只有引进和培养相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突出机制,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培训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从而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在了解员工培训信息以及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开发、使用以及利用人才,企业储备完善的员工资料信息,可以以此来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通过人才引入和人才带动,能够使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迅速成熟。

(三)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还要不断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使用使得培训管理工作更加实用、系统和科学,将使很更多的人力资本从繁杂的人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可以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

四、小结

企业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培训信息管理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应对现实存在的不足,并充分重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才能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企业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4

小儿型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1〕,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2-4〕,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根据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诊断技术需求调查结果,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技术被列为首选需求项目。为确保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应用NBAP检测技术,我们对推广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开展了NBAP检测技术的基层培训,并对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2006年2月分别对浙江省诸暨市、余杭区、富阳市、长兴县4个地区118家乡镇医疗机构的293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佝偻病早期诊断用NBAP检测技术的培训。其中乡镇卫生院104家,占培训机构总数的881%;妇保院4家,其他10家(人民医院、中医院、红十字医院等)。293名培训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24岁(20~50岁),其中女性244名,男性49名。其专业技术职称为初级142名(485%),中级20名(68%),高级2名(07%),其他129名(440%)。有87名培训对象没有填写学历,206名培训对象的学历为大学本科11名(53%),大专104名(505%),中专70名(340%),其他21名(102%)。

12 培训方法 培训分为准备和实施2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编写培训教材和确定培训讲师,培训教材由省级科研人员组成课题组,广泛收集佝偻病诊治的相关资料,在多次征询全国佝偻病防治专家和NBAP技术持有者的修改意见后定稿。选拔有临床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刻录成光盘。在培训现场,为保证授课质量专门配置了2名培训辅导员。(2)实施阶段:在培训启动前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业务负责人员召开座谈会,重点围绕培训质量,讨论并提出基层培训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卫生院的需求、对此项技术培训可能的看法或态度等。技术培训采用专家授课、问卷调查、现场示范操作以及接受提问和个别辅导等方法进行。

13 统计分析 采用自编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培训开展情况(表1) 浙江省诸暨市、余杭区、富阳市、长兴县4个地区共有120家乡镇医疗机构,参加该项技术基层培训有118家,培训覆盖率达983%。发放佝偻病诊治相关知识问卷和培训反馈表各293份,回收有效知识问卷204份,培训反馈表206份,回收率分别为696%和703%。在每次培训结束的现场访谈中,学员总体评价良好,多数人表示系统地接受一项临床常用技术的培训尚属首次,感觉授课时间太短,还有继续接受培训的意愿。学员对培训内容满意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588,P>005)。对培训条件的评价,仅4名学员(20%)认为示范操作时因人多无法看清楚每个操作步骤,要求有足够的培训时间,分批进行示范,并有足够的试剂和样本用于检验人员每人1次的实习。大多数学员认为NBAP检测操作简便,技术人员在培训时简单示教即可,没有必要每人操作1遍。

表1 学员对培训内容满意程度(略)

22 培训效果 (1)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93名培训对象在培训前后分别接受了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佝偻病诊治相关知识。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前平均成绩为(8049±988)分,培训后平均成绩为(9135±831)分。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2)检测技术应用情况:截止2006年3月,接受过培训的118家乡镇医疗机构已有53家开展了NBAP检测技术,开展NBAP检测的医生普遍认为,虽然目前小儿佝偻病的诊断率没有变化,但接受培训后,因增添了1项参考指标,临床诊断时更有把握,而且医生对个别NBAP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患儿更加关注,给予维生素D补充时更谨慎。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经过40余年的综合防治,虽然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很高〔5,6〕,且因我国人口众多,佝偻病患儿基数很大,早诊断、早治疗在小儿佝偻病防治中有重要意义。NBAP检测技术操作简便,只需1台普通恒温水浴箱即可作现场分析,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目前基层卫生院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为简易诊断,NBAP检测虽然操作简便,按照说明书就能完成测定,但在操作注意事项、检测结果判读、临床实际应用等方面需要摸索经验。通过系统的培训,全面掌握小儿佝偻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基本上保证了NBAP检测技术的质量。培训效果直接影响着NBAP结果判读的准确性和对佝偻病诊治的参考价值,关系到给予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诊断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注重提高技术培训质量,确保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乡镇卫技人员普遍学历偏低,知识陈旧,已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工作。本次培训发现,佝偻病诊治相关理论知识测试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小儿佝偻病的正确防治方法、亚临床佝偻病的定义和诊断佝偻病最早、最特异的辅助指标。这些内容均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所知较少。因此,面向基层的培训,无论培训教材、还是培训讲师,要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是基层培训的重大障碍。本次培训准备工作充分,从培训经费调查结果分析,426%的学员选择免费培训,238%学员能承受的培训经费为每人最多100元。经费不足是影响基层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时,合理配套技术培训经费。本次培训的近期效果在总结时已经显现,在最后一个点培训结束后的短短1个月内已有近半数乡镇医疗机构克服困难,开展了NBAP检测技术并应用于佝偻病的临床诊治。为保证培训的长期效果,下一步将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 张会丰,刘会芝,卢艳,等.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30-333.

〔2〕 赵颖新,王平,王海楠.871例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39-1240.

〔3〕 孟祥爱.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对儿童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文摘,2005,19(5):263.

〔4〕 黄东华,吴星东,黄美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42.

〔5〕 王盈盈,蔡丽如,陈丽娜,等.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8):119-120.

篇5

一、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1.教学方式和培训内容比较落后。

计算机技术发展比较迅速,而有些培训学校的培训内容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因此需要受训人对计算机新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和计算机发展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多为传统灌输式,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只讲处理问题的常规步骤,不讲相关方法与思路,导致受训人员普遍缺乏自学能力,无法解决今后工作中技术进步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另外,一些计算机培训学校往往过分注重效益,从而忽视了培训质量,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2.实效性强。

在计算机培训过程中,与普通学生相比,在职人员参加一次计算机培训较为不易,因此他们学习目的非常明确,注重学习效率和实用技能,而对老师夸夸其谈理论知识比较反感。参加培训人员十分看重培训结果,很少进行漫无目的的学习,学无所获对于受训人员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3.受训者差异性大。

由于在职人员学员是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培训具有社会性。在职人员年龄差别较大,有的可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有的则是已经工作一二十年的中年人。一般来说,青年人的计算机受教育水平高于中年人,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受训者的学历、知识结构往往不同,学习能力大都不一致,计算机水平以及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差异明显,因此,培训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分班,因人分层施教,不能搞“齐步走”的培训方式。针对以上计算机基础培训过程中的种种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培训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

二、计算机基础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上好第一节课,树立学员信心。

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上好第一节课原则。第一节课尽可能展现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激发受训人员强烈的求知欲,还要尽可能消除受训人员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培训初期要从实际操作入手,坚决避免一开始就把受训人引入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培训内容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激发在职人员的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和能力。

2.注重互动,合理授课。

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先易后难地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并根据在职人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员之间的互动,鼓励学员针对疑问积极提问,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鼓舞了学员学习计算机的信心。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等特点,教师还应注重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员遇到问题时,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够自行解决问题。

3.重视实践,兼顾理论。

上机辅导是计算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员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在职人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计算机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或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与在职人员共同研讨,在研讨中提高在职人员的分析、理解以及判断能力。由于在职人员自身的特点,培训时目的性较强,其学习的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培训教师在授课时,应遵循重视实践同时兼顾理论的原则,激发在职人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4.鉴定培训效果,合理评估。

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评估有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作用,对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后续的培训工作能否良性运行,培训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计算机培训学员培训结束后,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进行评估:一是技能评估,即从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能力和平时成绩三个方面考察受训者的计算机技能是否达到培训目标。笔者在2013年巴里坤县地税局的定员定岗计算机培训中,根据学员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专业以及岗位的不同,制定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试卷,对受训人员进行技能测试。二是调查问卷,在每期学员计算机培训结束时,对学员针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问卷,并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发表意见。

三、结语

篇6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笔者也是处于这样的瓶颈状态,并一直在急于寻找突破口。2009年秋季,作为唯一一支农村中学的团队成员,笔者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简称NOC),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齐聚一堂,学习交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新理念和手段,这大大地开拓了眼界,引发了对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的深入思考。结合这几年来的探索与发现,笔者仅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以及如何将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1 “高原现象”分析

1.1 培训层次乱

笔者参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几乎所有的培训形式都不分学科、年龄等层次结构。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出动,使培训降低了与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老教师的接受水平,导致青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各层次、岗位、学科教师的需求。

1)学科层次。学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对计算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应用计算机的方式有区别。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转行的,对这部分人员要加大技术培训(如校园网络、课堂广播),使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需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学工具(如PPT、白板)的培训;学校管理人员由于业务需要,要加大对各办公软件(如EXCEL)的培训。在培训时,部分培训学校没有认清实际,搞一刀切,不将参训教师分清学科层次就盲目培训,使很多参训教师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到的知识不能用。

1.2 年龄层次

目前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均等,老教师、中年教师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各年龄段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学习进度有差异,各自对计算机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老教师需求计算机公共基础与应用基础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操作熟练性、巩固培训;中年教师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与技术基础培训,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而对于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与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整体计算机水平远远高于学校原有教职工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需求的是对计算机新技术、新事物的不断开发与创新。

不同年龄阶段共同培训的形式,没有根据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各自的需要。

2 培训实效低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培训,但是在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里,仍然会出现一位学科教师上课、多位教师齐上阵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针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实效低,其中,培训内容重复、缺乏计划性,重理论、轻应用便是直接原因。

2.1 重复,缺乏计划性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缺少必要的直接领导部门,不能指导各地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活动处于无组织无领导状态。培训全凭个人意愿,学校安排,上级要求。培训活动缺少师资培训计划,无步骤、无重点、无培训教材。每次培训活动涉及的广度都很广,许多内容重复培训。由于无计划,培训不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形成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每次培训,时间短,任务急,没有长期规划,形成稳定的学习过程,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于是再次开展培训,形成重复循环。重复培训,浪费时间,无形中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负担,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产生畏难、厌烦情绪。

2.2 重理论,轻应用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和开发者。他们最需强化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大量积累。那么,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就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知识教学为辅。然而,许多培训活动重点偏离,不注重讲述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没有留给教师充分的上机时间,而是花大力气搞专题讲座,搞知识细化。结果培训结束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只能自己钻研笔记,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一部分教师似是而非、不会用,一部分教师理解、用不好,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解决“高原现象”的对策

解决“高原现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必须分析农村教师当前的培训现状以及教师对待培训的心态,深刻认识“计划”面临的艰巨性,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渡过“高原”。

3.1 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授教养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授教养方法,优化教授教养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要害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剖析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制订培训方案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2 针对差异,分层培训

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现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培训工作可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中优先展开,尤其是那些已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领军人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自己,并引领更多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前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或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的展示,并抓住这一契机,让那些有张力的学科教师从中凸现出来,从而影响整个培训系统的发展态势。又如校内某些学科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学和科研较为突出,应着力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践,实现学科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先突破。

3.3 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篇7

一、目前现状

以靖边局为例:目前真正能全面、熟练掌握使用AO的审计人员屈指可数,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AO强大功能的作用;何谈AO和OA的交互。另外,为了应付上级下达的任务,一年也只好由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对好的审计人员勉强搞一二个试点项目。

今年要求县区审计局计算机审计项目要达到审计项目数的70%以上,AO应用实例撰写达到100%,计算机审计方法要达到50%;县区审计局公文起草、阅办、分发传阅等工作在OA系统中应用。

从实际情况看,离上级全面推进和运用OA审计的要求差距较大;与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计算机和审计业务的融合不相适应;与外部的信息化环境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审计工作向现代审计转型不相适应。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审计观念根深蒂固,对AO审计应用必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县级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账簿审计模式上,依照过去的方法和套路来进行审计,传统的审计观念、方式和方法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审计人员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一时难以适应计算机审计;同时认为计算机审计专业性强,高不可攀。因此,审计人员思想观念没有顺应形势发展转变是限制基层审计机关AO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

2、县级审计机关骨干人员缺乏计算机知识

目前情况,由于骨干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不够,严重影响了AO审计工作的发展,满足不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展AO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审计人才断层,专业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以靖边局为例,现有业务股长11名,只有一名人员参加了省厅为期50天的计算机培训,虽说还有其他6名审计人员参加过培训,先后有23名审计人员通过AO资格认证考试,但还不能独立开展项目。上述情况表明,骨干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审计知识是不能开展大面积AO审计的主要原因。

3、外部环境制约,内部硬件不健全

计算机审计的全面、有效应用不仅对审计机关软硬件建设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于被审计机关电算化的发展应用水平。一是靖边局近两年应上级要求,购买了服务器,组建内网,但目前由于技术因素仍然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实现OA和AO交互。二是审计机关面对的是同样处于基层的被审计单位,真正实现高度电算化的单位凤毛麟角,这就导致在每年安排审计工作计划时,只能有针对性的选取电算化水平较高的极少数单位实施审计,这就严重影响了AO审计的全面实施和审计人员技术的提高。

4、培训机制不健全、针对性不强

现阶段审计机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县级审计机关在招聘录用干部方面缺乏自主权而导致人员更新不及时;在日常的业务培训方面,对审计人员AO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没有充分引起重视,对AO审计的支持和发展没有形成制度化。同时由于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培训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也是造成县级审计机关在应用AO审计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AO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都将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和工作,面对这些单位庞大的业务数据手工审计是无法进行的,AO系统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运用该系统审计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认识:AO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AO审计既是审计手段的更新,也是审计观念、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的深刻变化。

2、加大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培训是在职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现阶段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最可行的方法。县区审计机关应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很好满足推进AO审计的实际需要;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分层次、有梯度重点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培训,做到突出重点,培养骨干,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让更多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AO审计的中坚力量,培养和锻炼一批能熟练利用AO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

3、强化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对于AO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编写出优秀审计方法的人员,以及AO学习成绩显著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开展AO审计项目条件较好,但未着手开展AO审计的,要提出批评。要把AO审计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年度优秀审计项目的重要评选条件,并纳入股室年度考评。

4、加强领导,推动此项工作的全面进步

篇8

关键词:简化概念;电脑培训;计算机原理

进行计算机基本原理及概念的教学,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哪些内容应该讲,哪些内容不该讲。我觉得在计算机普及培训中应该遵循这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看我们讲的这些原理能否促进我们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否促进计算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比如,在初级计算机普及培训中,我们完全不用理解二进制的原理及转换,因为我们的培训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研究。而且我个人觉得对于初级班的计算机培训,不能一股脑把那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塞给受训学员,要讲策略,要把这些概念简化后再讲给参训人听。

我们平时办公所用计算机的原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另一个是计算机的操作原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是我们维护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基础;计算机的操作原理是我们维护计算机软件故障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下面就从这两个原理出发来探讨如何在计算机初级培训中简化这些概念。

一、计算机运行原理

在讲授“计算机运行原理”时,我当时就这样讲过:“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台电脑是如何工作的,电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我们就让它来算一算1加1等于几。我从键盘上按一个1键,1这个字符就顺着键盘和主机的连线输到主机里面了,再按加号,加号也接着输放到主机里面了,再依次按1键和等号键,当1、加号、1、等于这四个字符全部输入主机之后,主机就会把得数2给算出来,然后这个得数2就会通过主机和显示器的连线输出到屏幕上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的键盘是用来向主机发号施令的,用它来输入我们给电脑的各种指令,刚才的1、加号、1、等于四个字符就是我们给电脑的指令,所以键盘叫输入设备。电脑做各种各样的事都是在主机里面做,刚才的得数2就是在主机里面算出来的,只是通过连线把得数2从主机里面输出到显示器上面显示出来。显示器是用来输出电脑做各种事情的结果,所以显示器叫输出设备。”请看,只是通过1加1等于2这样一个实例,不到两分钟就可以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给讲完了。而且学员能非常透彻地理解了什么是输出设备,什么是输入设备。这对于我们解决硬件故障很有帮助。

二、计算机操作原理

计算机操作原理的简化,主要让学员理解两方面的内容。(1)电脑能存储很多各种各样的东西,存进电脑里一个东西,电脑中就多一个图标。如果现在这台电脑里有十万个图标,我现在把《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存进去之后,电脑中就变为十万零一个图标了。(2)要让参训人理解电脑中存储的东西只有图标,其他的什么东西也没有,我们操作电脑其实就是操作电脑中所存储的图标(你想操作其他东西也没有啊)。操作电脑其实是就操作电脑中的图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列出以下两表。

我在培训时就告诉参训的教师,在图标未被打开时,电脑中的所有图标操作都是一样的,都是只能进行复制、移动、改名、删除几种操作,一上午就能学完。但当图标打开成一个窗口时,每个窗口的操作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操作电脑主要是学习一部分图标在打开状态下如何操作。在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学习电脑操作的内容时,我就给参训的教师总结成这样一句话“电脑中虽说有十万个图标,但接下这几天里,我们只学习其中的四个图标的操作,分别Excel,Word ,PPT三个办公图标和一个叫IE的上网图标,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四个图标打开后能实现什么功能。”

通过上面两个表格的学习我们就能理解下面的概念,电脑中存有多少个图标就代表着这个电脑会做多少个事情,但要想让电脑做某件事情,只要把能做那件事情的图标打开,然后操作这个图标打开所对应的窗口就行了。通过这种简化电脑操作概念的学习,整个电脑操作的脉络很清楚。

以上的概念总结,也许不是很全面,也许也不怎么严谨,也从没一本书上这么总结,但是这样的总结,参训者非常易于理解,对参训学员更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帮助很大,而且这种解释的方法看不出对操作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原理的学习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和操作,这也是我们对原理性的概念进行简化的原则。

篇9

市场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今天的人明显减少了,好多人登记完后就赶着回家过年去了。”

近期,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再就业的实际困难,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在南坝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援助月”活动,虽将活动定于去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但有关部门决定把活动持续到春节前,因为很多农民工返乡可能会晚一些。援助活动的内容包括举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专场招聘会、电脑培训和法律培训等,信息咨询、职位介绍和培训服务全是免费提供的。

据培训窗口负责人鄂东林介绍,1月11日之前,窗口每天有很多人来咨询,大概每天有三四十人报名培训计算机,最近两天才少了下来。计算机培训的内容包括简单的文档处理、表格处理和互联网的使用等,都比较适用。老师都是云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他们都是志愿者,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无偿服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兄弟在完成全部课程后,可获得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沛丰协会北京代表处、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共同授予的证书,而且还将获得南坝人力资源市场三次免费介绍工作的优惠。

就业援助窗口前,一名返乡农民工正仔细填写“求职人员登记表”,填完表后他将领到一张就业援助卡。“每一张就业援助卡上都有一个编号,我们会根据申请就业援助者的个人信息与用工方建立对接联系,这样就比较方便。而且领到卡的农民工是可以免费获得信息的,有了岗位我们会立刻通知他。”就业援助窗口负责人李萌刚对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显得乐观一些,“其实,就这几天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对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抱有信心,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有技术优势。”家在云南丘北的刘春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东莞一家公司里面长期从事电力维修工作,一定的专业技能让他的再就业明显容易了很多。在申请就业援助后没几天,刘春良就被昆明市翠湖建业酒家有限公司相中了,目前双方正进一步接洽。临走,李萌刚满脸笑容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沓表格,这是他几天来的“战果”,表上登记在册的农民工已经悉数有了“新东家”。

篇10

一、计算机软件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操作水平限制

一些机关单位虽然引进了大量计算机,但由于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加以运用,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的办公效率。部分机关即使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计算机培训机会,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实效,影响了机关的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在购置计算机及进行工作人员培训的过程中浪费了资金和情感却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对机关单位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此外,由于机关人员缺少安全智能常识和安全保密意识,往往容易使机关文件和数据被他人窃取,从而为机关单位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威胁机关单位的安全与运行[1]。

(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失当

部分机关为了追求办公自动化所带来的实效,大量购置不相匹配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高额的投资却对确保机关单位安全运作毫无作用,是一种资源浪费。相反,部分机关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利用盗版软件充数,不仅增加了保密安全隐患,还可能在后期花费更多资金来进行维修,反倒提高了机关成本花销。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关损失,阻碍了机关对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的运用,不利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计算机软件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上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计算机软件应用管理

提高对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应用的认识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还能提高数据整合分析能力,为机关与合作者提供规范化数据归类,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普及自动化办公,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机关应该增加计算机成本投资,逐渐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辅助决策能力,从而实现管理层的正确决策,降低决策风险和泄密风险。

(二)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员工计算机培训

机关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计算机软件相关课程的培训,定期开展的有效培训有利于工作人员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机关管理人员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这样才能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的能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2]。机关一线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数据操作,还需要熟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并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网络知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应用得以安全自如运行,发挥出其无限的作用和潜在价值。

(三)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使机关单位在办公自动化管理应用中及时处理计算机操作问题,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而且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管理制度办事,减轻计算机管理者负担,取得良好的效果。计算机管理制度需要机关领导与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并在实际工作中补充遗漏之处,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工作人员培训时,也可增加计算机管理制度内容,增加工作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的了解与认识,制度只有得到切实落实才能发挥作用,推动自动化办公的顺利展开。

(四)选用合适的计算机软件设备

计算机软件的选用是办公自动化管理应用推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选择优质、适合的软件才能真正提高自动化办公水平。因此,机关单位挑选软件时需要充分了解软件所能承载的最大容量,然后结合具体的运作规划匹配相应等级和数量的软件。当然,机关单位既不能毫无节制的过度扩充软件,也不能只顾眼前满足办公方式而购置劣质软件,这就突显了机关单位购置软件的睿智,需要机关单位做好预算及规划。

三、计算机软件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上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上主要应用于连接、沟通、通用、监控等四个方面。对于连接来说,计算机软件能够利用局域网来连接集中以及分散的办公区域,借助网络将各个区域进行串联,形成规范化的模式,此流程模式可以用于资料查找和传送。在沟通方面,计算机软件通过在自动化办公区域建立公共平台而实现,在机关单位员工遇到问题或为了满足工作需求时,能够利用平台进行在线信息交流,并且在计算机遇到损坏或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自动作出反应,通过发送信号的方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这样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还能够降低损失,为工作增加便利[3]。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最广泛的优势是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不仅适用于人员流动频繁、科室调换变化大的单位,而且还能用于宣传推广机关品牌效应。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的配置性应用较强,其配置功能主要体现在管理方面及人员配置方面。此外,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还具有监控的功效,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实时监控业务流程和任务完成情况。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失误,其控制力较强,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优化机关单位管理水平和机制,推动机关单位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