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5 15:5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课程设计

篇1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课程建设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水利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代表的用人单位,在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增大的同时,特别需要综合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胜任单位的综合技术管理工作。水利行业正不断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机制,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水利行业需求,深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和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秉持“岗证课融通,三阶段递进”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课程开发基本思路是: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技能项目课程内容项目设计。根据水利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分析施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考核要求,从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是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将典型工作项目基于施工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在课程内容中渗透资格考核的内容与要求,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素质。实践教学分层递进,即初步认识实习、施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递进。通过阶段性学习,让学生掌握水利工程施工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在真实工作情景中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实现能力迁移。

2 课程教学内容

2.1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水利施工员岗位要求熟悉施工图和施工规范,并按图纸与规范组织施工、参与制订施工技术方案,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工序搭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进度。学习型项目划分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浙江省区域水利施工特点和典型的工程案例、施工岗位考证要求来构建的。即先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在专业中定位、对应的工作岗位的基础上,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水利工程项目技术要求、通用工种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最后完成水工建筑物施工项目,同时将水利工程施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堂内容中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

课程构建是基于施工工作过程,水工建筑物施工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实施由单项到综合、由浅入深,逐渐深化,最后完成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方案。通过分析了水利施工员的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教学内容选取的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项目”,是“一条线”,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实际的“点状”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而是反映某一职业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理论教学内容分三个项目――施工基础知识、水利工程通用工种施工、水工建筑物施工,共包括1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和50个学习单元,让学生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学会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学具体实施中,可根据专业不同、学时不同作适当的调整与取舍。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而学生缺乏施工技术方面的感性认识,没有施工方面的经历与认识,部分同学从思想上拒绝从事施工工作岗位,使得课程内容变得空洞、抽象,缺乏学习的兴趣。为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3.1 明确教学目标

每个单元讲授之前,让学生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现行的施工规范。理论教学过程中,从水利工程施工角度,将相关课程串接起来,明确课程之间的关系,介绍基本概念、专业术语、施工技术的手段与方法。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特点,侧重介绍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常用施工机械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机械的选型与数量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质量、安全方面的事故,采用启发、引导方式,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动探究与学习,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对于部分操作性强的内容,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而全部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教学的条件又不具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的施工录像、工程图片、施工动画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呈现施工场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可走进水利仿真实训室,利用水利工程模型等直观形象呈现施工场景,教师可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感知,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3 合理选用工程案例,适时进行现场教学

工程案例教学不能作为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引入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习结合实际工程,保证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如水闸工程施工结合在建的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杭州三堡排涝工程的案例,并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聘请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中,从水闸的开挖与处理方法、闸室施工、闸墩施工、门槽施工、止水布置方面直观进行介绍,并对闸门部位的冲淤管路的布置、作用等细部结构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具体的工程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

3.4 开发课程网络平台

学院建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网站,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拓展学习资料、试题库、在线测试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课后能自主学习、交流,及时消化与理解教学内容。

4 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方案分为课程考核、施工顶岗实习考核、职业岗位认证考核三部分。课程考核主要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进行考核,各部分权重分别为40%、40%、20%,成绩可分解到各项目,由项目成绩累计组成的,但各项目权重不同。教学考核评价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知识考核采取卷面、上机考试、可结合职业岗位认证考试要求进行;技能考核可根据平时问题回答、现场教学、作业完成质量、技术方案制定等进行评价;态度考核可侧重于主动学习、上课表现、到课率、作业上交次数与完成情况。

施工顶岗实习考核由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按一定的权重给出课程成绩。

本课程为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证书课程,职业岗位认证考核按照省水利厅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由省水利厅统一出卷进行考核、认证。

5 课程特色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项目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课程定位于水利施工员岗位,按施工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5.1 课程结构与工作岗位融合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结合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优化课程结构,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按真实的施工项目构建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工种化、项目化,对接工作岗位。课程教学中将施工项目融入教学实训项目,实现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仿真实训,学习过程更为直观,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环节可直接对接工作岗位。课程内容融入浙江省水利施工员岗位考证内容,以适应施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

5.2 施工规范导入课堂

水利工程施工工种多,项目杂,技术更新快,因此要根据施工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注重融入新的规程、规范,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并要求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能力。

5.3 学校考核与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

根据施工职业性特点,构建基于职业情境的教学场所,将传统的教室和实训场地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体现职业性与开放性。在顶岗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让企业一线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校内指导教师不定期到企业进行指导与检查,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成绩考核,项目完成后由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综合评价,按一定的权重给出课程成绩。

篇2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arthwork excav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occupies a key position of import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because the prepar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earthwork excavation of earthwork project budget arrangement to earth and stone works in two cut and fill balance design has a great influence, but traditional earthwork excavation design method by elevation visibility conditions plane topography difference, each grid point value for more complex constraints, in earth rock excavation often result in specific design follow-up worklo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other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visual design method of excavation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arthwork, hope can solv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designing method and to be widely used in earthwork design.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arthwork excavation; visu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土石方的开挖设计及具体施工是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及施工处理环节,尤其是面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缩减的社会现实下,土石方开挖中的挖土弃土及借土填方等,均会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占用地面积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会因为网格规法缺乏合理性而造成土石方开挖设计误差的增大,使得土石方的实际开挖量与工程设计量上的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及施工进度等。因此,更为优化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非常急需。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产生背景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土石方的开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及施工环节,在具体的土石方工程中需要进行横纵断面上的测绘、土石方开挖总工程量的计算等工作,以往所采用的较为传统的手工式计算及绘图方法,普遍存在着工作量大、流程长、工作效率低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低、计算结果与实际开挖工程量相差较大、设计图纸及计算资料等的保存困难等弊端,要想对各种设计方式、施工组织方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最终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较为困难,土石方开挖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现实需求。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人员及决策者,需要对开挖之后的土石方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协调适宜关系进行系统的掌握,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中各个基础性的建筑物之间的布局、面积等进行协调处理,土石方开挖中常规的设计方法并不具有该种功能,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更显的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理念

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内的设计人员就是基于以上考量,进行着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土石方可视化开挖理念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而该种设计方法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平台,对地形进行适当的数字化的处理,组建起数字地面的相关模型,然后以传统的土石方的计算过程进行与数字地面对应模型的结合,进而实现开挖工程量准确性及精准度尽可能大的数值计算,也可以采用以图元布尔的运算操作进行土方开挖工程量的计算,之后计算结果将经由计算机的图形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处理,进而形成与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工程完成之后的实际状况几乎相同布局的三维形态式的仿真图,实现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开挖部位、不同的断面特征等内容的具体呈现,以期能够为土石方开挖工程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可视化的决策支持信息。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开挖设计中所采用的可视化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化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的基础上,设计方法涉及到的较为重点的技术有地形的数字化技术、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技术及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其中地形数值化技术是进行土石方开发的数字化处理及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实现的基础;而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的最终实现要以数字地形为基础,对细部开挖所采用的具体的设计及开挖方法;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是要将开挖形态所对应的三维仿真图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下面就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设计方法从地形的数字化技术、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技术及三维图形的显示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地形的数字化技术方法。地形数字化处理是实现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的首道工序,该阶段多采用数字地面模型,所谓的数字地面模型就是进行地面特性空间描述的由有序数列组成的阵列,是种带有空间位置等特点的地形属性的数字化描述,同时也是实现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处理及工程开挖后的三维仿真的实现基础。在具体的土石方设计工程实践中,在开挖区域内设置的数字地形图的等高线的密度越大,开挖工程量的计算精度就会越高,而断面的形态也会越真实,最终的三维仿真图就会更加的逼真。因此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对于等高线的密度较小的情况,适当的采用内插拟合台的方式进行适合的地形线的生成,此时要重视进行穿插值计算以及穿插值在计算机的图形处理系统中的运行顺序,可以选用的等高线的加密方法有等高线的先行加密法及实时的内插加密法,其中的先行加密法是进行重点关注地形区域的等高线的加密处理,利用传统地形所普遍适用的等高线的加密方法进行先行插值,也就是在将等高线输入到系统前就进行加密;而实施内插法是在等高线的相关信息被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之后,利用设计好的插值及图形显示方法等,在综合地形数据的显示精度要求后,进行实际所需的等高线密度的实时计算,并最终以三维图形显示。

3.土石方开挖数字化

在地形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两种方法来实现土石方开挖的数字化传统的土石方量计算根据地形不同,有横断面近似计算法、分块局部计算法和水平剖面法 各种方法的基本思路都是将开挖区域分成小网格,在网格内将断面近似作为梯形(实质是在小范围内,将起伏不平的地形线处理成直线),并利用下式计算

在实现上述方法时,工作人员都是针对平面等高线图来划分小网格并求出各个网格交点的高程值 由于平面地形图可视性差以及求各网格点高程值的烦琐性,使得这项工作量很大,并且有时会因为网格划分的不合理,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增加(或减少)了开挖工程的预算,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亦会产生影响.结合前面生成的数字地面模型,将划分网格和计算网格点高程值的工作放到 系统平台上处理,可以提高工作的可视性和网格划分的灵活性,从而达到有效地减少体积计算误差的目的 具体的方法是,在三维显示的数字地面模型上,直观地根!据地形的实际起伏程度划分网格大小间距,使同一网格内的地

面基本处于同一高程值附近;利用 系统中的工具,沿网格边线作切割运算,并计算和绘制出切割面的形态图,利用形态图,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网格点的高程值;然后,结合传统计算公式计算出工程的开挖方量

总结:

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方法,直观性及高效性特点非常明显,有效的解决掉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更具可视化的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宋凤莲,刘全,邬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1)

[2]钟登华,毛寨汉,朱惠蓉,周锐.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可视化设计方法初探[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3]李若铭.水利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整合与汇编[J].工程管理,2011(02)

[4]杨进博,陈新,蒲元威,廖元元,庹金松,寨科,梁博.基于动态规划的土石方调配系统研究与应用[J].西北水电,2012(03)

[5]杨彪,李浩.基于普通数码摄像的DTM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开发[J].工程勘察,2007(06)

篇3

[关键词]中央级, 修缮类, 水利科研,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pair class at the water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renovation project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repair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reconstruction project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analyzed the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re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hard measures taken.

[Keywords] central, repair class, the water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upgraded,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answe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包括从项目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试运行全过程的管理。

水利部部属公益性科研单位,中央级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水利法规、规范和合同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实施方案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地实现项目建设的预定目标。

中央级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即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取各种措施、方法,对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的所有工作,包括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设备询价、竣工验收等系统的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达到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综合目标。

二、项目管理在水利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1.项目管理贯穿于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

水利科研单位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准备(实施方案),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贯穿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只有做好项目的策划与分析工作,才能有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工作,对今后的工程实施起到规范、控制和指导作用。只有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使修缮类工程项目得到全面、正确和有效的执行。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所以可以说,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始于项目管理,也终结于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的过程,也是项目管理同步进行的过程。项目管理始终是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水利修缮类工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有效控制成本,起到监督、管理和促进作用。

2.项目管理是协调并统一各参建单位行动的重要手段。

一项水利科研单位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有相当多的参与单位,如:建设方(发包人)、勘测设计、施工方(中标人)、咨询、监理单位等,还有设备和物质供应、运输、加工单位以及市政规划、水、电、消防、环卫、安检的政府职能部门。每一参与者均有只身的目标和追求的利益。如何使各参建单位的活动协调统一,为工程总目标服务,必须依靠有效的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各方分歧和纠纷解决的有效方法,项目管理者通过各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或协议,将修缮类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各项系统内容,在技术上、组织上、时间上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完整、周密、有序的体系,以保证工程有序地按计划进行,顺利实现工程总目标。水利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标的大、工期紧、协调的关系多,项目管理尤为重要。它是协调并统一各参建单位行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3.项目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项目管理在水利科研单位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用较少的投入和消耗,获得更多的产出,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而将有限的水利财政资金,投入工程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点,以提高在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完工项目的综合利用率。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地实现项目建设的预定目标。项目管理对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水利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难点

中央级修缮类科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不同于一般水利工程,它的规模不大,建设周期短,一般不跨年度。因此,在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项目前期准备以及工程造价、进度、质量三控制等方面会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和困难: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图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59-02

1 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研分析: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图样的识读,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上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工作。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而本课程又是为后续学习《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水利工程制图》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1.2 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依据“本科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编制水利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如下(见图1)。

1.2.1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理解水利水电行业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并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4)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5)能识读枢纽布置图中各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及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关系。

(6)能识读常见水工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中工程形体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7)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8)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

1.2.2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应用制图标准相关规定的能力,具有识读水利工程图中所示工程形体的形状与尺寸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水利工程图样的能力。

1.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正确应用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作风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学习态度。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

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通过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技能和能力的训练,促进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性”是指本课程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训练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它任何课程不能代替。“实践性”是指该课程与水利工程实践紧密相连。“实用性”是指该课程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应用能力标准。

(2)根据工作领域所需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3)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5)进行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需再次深入企业调研。课程如此开发循环进行,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3 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培养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 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1 制图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标准及有关规定,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1.2 形体构成与表达模块教学要求

(1)能阅读和绘制组合体视图。

(2)能依据三视图绘制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

(3)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3.1.3 水工图模块教学要求

(1)培养绘制、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样的能力。

(2)掌握水利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1.4 计算机制图模块教学要求

熟练使用AutoCAD的各种工具、命令,快捷、准确绘制水利工程图。

实训内容:以二维图形的绘制为重点, 将所做的水工模型用CAD软件进行绘制。

3.2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2.1该课程的重点

(1)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组合体的绘图与识图;

(2)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3)水工图的识读;

(4)计算机绘图。

3.2.2 课程的难点

(1)制图技术标准、规范及其应用;

(2)组合体视图识读;

(3)水工图的识读。

3.2.3 解决办法

(1)借助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及读图搭积木,通过150多道组合体的搭积木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组合体的读图能力,为突破立体表面的交线难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安排学生参观水工模型陈列室、实际水利工程,进行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图――物对照现场参观,提高了学生识读专业图的能力。

(3)计算机绘图按照实例图形的绘制特点讲解相关命令,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学起来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在计算机绘图理论课后安排18学时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目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使用AutoCAD的技能,达到熟练、快速、准确绘图的目的。

4 该课程实施教学的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构建工学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科学素质中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以下教学环节促进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4.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我们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即成为水利行业受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重教法轻学法、重进度轻效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的完整性、轻知识的应用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专业制图识读能力特别是应用创新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兼顾问题提问法、读图搭积木实训法,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堂学习气氛好。

(2)专业制图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水工模型室,灌区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

(3)计算机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结合,与计算机制图大赛相结合,综合实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专业制图综合实训:采用项目导向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

4.2 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

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反映图形图像的内容较多,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工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工程实体展现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2)开设开放性实训课,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等内容训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开展技能比赛、计算机绘图职业资格考试。

4.3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保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识图绘图训练与作业;制图综合实训(含参观水利枢纽工程2天)、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本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合体视图识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的模型搭建法教学模式,专业图识读采用“项目导向实训”模式,用灌区实际工程图纸作为学生制图综合实训的内容,学生分小组根据实训指导书读专业图,通过现场教学图――物对照,最后按老师指定的水工图做模型,并且手工绘制自己所做的工程图。

这种教学方法都特别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学的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技能方面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建立科学课程考核方式

制图课程考试形式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占30%,专业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核作业、答辩、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专业图综合实训成绩评定以答辩、小组互评、老师点评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兼顾了学习的过程控制和最后的总结提高。

4.5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教师通过多渠道如课堂气氛、学习积极程度、作业、测验、实训课成果获得反馈信息后,教师做出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恰当的调节,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

5 结语

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领会理论知识和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对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它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融为一体,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平台[2]。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观念和资源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在目标制定、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3]。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仍以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缺乏设计性、开发性等综合实验环节,再加上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空间有限[4]、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训练欠缺[5][6],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招聘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将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战化建设水平,成为了我国工科类本科专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该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科学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整体教学框架体系,是有序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的指导文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后续工作潜力至关重要[7]。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在深刻把握培养该专业人才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四层次”的教学阶段

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将“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基础夯实、专业强化、综合集成和创新培育等四个方面,据此,可从纵向上将教学分解为基础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和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知识结构分别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综合技能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由此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完整教学计划体系,贯穿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2“七模块”所属的实践教学层

(1)基础实践教学层基础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包括——①基础实验实践模块:在保留“普通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养;同时,适当尝试开设创新性实验,以期尽早启迪学生创新思维。②社会实践环节:积极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基层水务部门社会实践合作平台,以促进学生初步获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能尽快将理论联系实际。依托该平台和自主组建的节水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分组集中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所修专业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并提升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2)专业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专业基本知识,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包括——①专业实验实践模块:针对专业课程实验仍简单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一对一”封闭式模式问题,突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建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系统联系,统筹课程内部及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使涉及基础理论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现合理配置。本研究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土壤学与农作学”、“土壤物理学”、“地下水利用”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予以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专业综合实验Ⅰ”课程;同时,将“灌溉排水工程学”、“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微灌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予以优化整合,单独开设了“专业综合实验Ⅱ”课程。在避免部分课程实验重复设置的同时,这两套课程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专业的平台。②课程设计模块:是工科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总要求,科学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并与相应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统筹协调,既要避免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等相冲突,又要注重设计环节的相对独立性(如单独设置、独立考核);应理顺不同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关系,注重设计环节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研究探索并安排了“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联合课程设计环节(即从“工程水文学”课程的产流汇流、暴雨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开始,经过“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的兴利调节、防洪调节及水库特征水位计算,完成“水工建筑物”课程的大坝等建筑物设计),使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达到实战化课程设计训练的效果。

(3)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刻领悟及综合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包括——①专业综合性实践模块:包括大二认识实习、大三生产实习、大四毕业实习等综合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其中,综合实习环节旨在充分发挥校内外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习资源,将认识实习以校内模型和校外实际工程相结合,实现较低成本培养学生总体工程认知意识的效果;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则突出工程性和综合性,应将学生集中或分组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校内水利模型与校外多类工程感性认知系里集中与导师分组指导生产实训定点与兼顾就业的工程实践”等专业综合实践分类实习模式。而在毕业设计环节,应强化对学生选题的要求和指导,突出设计题目的实战性和工程性,尽可能地进行设计题目与校外设计单位工程设计的结合、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结合、与SRTP(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结合、与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的结合,并主动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单位(如相关设计院)合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形成了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请进来”——针对工程设计任务集中、学生需求多的工程项目,应采取“请进来”模式,即学校邀请合作单位工程师和其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双双进校,校方根据项目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让学生在工程师和校内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同步完成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即“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第二种,“派出去”——针对设计战线长、学生需求分散的设计项目,宜采取“派出去”模式,即学校分阶段、分批次适时将学生派往设计单位,依托设计单位提供的场所和设备条件,在工程师的独立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即“校外导师制”);第三种,“接进来”——在校企双方已进行大量工程设计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争取承接部分测绘、描图、数据整理等基础任务重、学生需求多的工程项目或部分设计任务,对此宜采取“接进来”模式,即由校内拥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的教师直接负责设计工作和学生指导工作,原设计单位适时派工程师进行审核督导。②自主研究性实践模块: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支撑该模块内容的开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都面向学生开放,并专门设置了实验室管理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学生(以研究生为主)直接负责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管理,切实将开放工作(负责场所保证、开放时间保证)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由导师针对学生在自主研究领域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指导,并及时掌握进展情况,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

(4)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综合、更专业的实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涉及科技创新模块,该模块由以下环节组成——①科研训练:以学生为创新研究主体,构建了以“国家级为引领、校级为主体、导师资助为补充”的三级SRTP体系。鼓励学生根据在已有创新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自主组织团队(一般包括3~5名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选题,并申报国家和学校SRTP项目;也可直接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由导师指导并直接提供经费开展创新研究。②认证培训: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将教学、培训、认证相结合,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CAD资格和工程测量资格的认证培训项目,并通过最新前沿培训、赴企业学习先进设备操作和感受创新研发氛围等,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③学科竞赛:构建了由数学建模、力学结构设计、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等组成的分阶段的竞赛活动体系,力求实现“以赛促能、以赛创新”的目的。④科研助手:设立科研助手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本科生助研岗位,由学校勤工助学办和科研项目主持老师共同协调招聘学生并定期发放助研补贴,在导师、研究生等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达到勤工助学与专业对口、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

优良的教学硬件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硬件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如图2所示。

1优化校内资源,加强基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学校”)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实验教学条件。以新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契机,学校成立了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对分散于各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统一集中管理,并面向全校各相关专业有序开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保证了学生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2多措并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能力

(1)整合院内实践教学资源,成立院级工程基础教学中心和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将分散于学院各专业的测绘、制图、CAD、力学等实验室进行整合,设立了院级工程基础教学中心;同时,将水力学、土工、建材、水工、结构、灌排、节水灌溉等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了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两大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的统筹管理、统一调配,为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转变思路,大力推进实验室与校企的联合共建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如何将学校充裕的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先进的设备、市场化的产品研发环境相结合,构建集“研发—生产—检测—学生实习实践”于一体的校企共建实验室,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基于上述认识,学校积极与新三思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公司合作,先后共建了农大—新三思联合力学实验室和农大—大禹灌溉排水实验室,实现了公司产品研发、检测与学生创新研究的有机结合。

3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水平

针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学校分环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甘肃景电管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刘家峡水电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等建筑形象具体、典型的实践基地,用于认识实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枢纽组成、各种枢纽建筑物形态及功能的感性认识;同时,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农业工程咨询设计所、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专业特征明显且生产氛围浓厚的实践基地,用于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此外,学校还与张掖水务局国家重点试验站等单位合作,共建了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基地,用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构建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参与建立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节水灌溉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由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统筹,有甘肃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3家单位参与,成立了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节水灌溉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此联盟和工作站,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师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并指导40余名本科生结合上述项目完成了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2)集聚社会众创资源,成立学校创新创业中心①优化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依托“慕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在丰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通识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校采用创新创业讲座沙龙、KAB(KnowAboutBusiness)、SYB(StartYourBusiness)、GYB(GenerateYourBusinessIdea)等形式,开发了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②稳步推进创客空间和创业苗圃。按照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的理念,学校致力于打造具有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等特点且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众创空间。目前,学校已成功申请到甘肃省教育厅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项目2项和企业投资创客空间项目3项。③试点建设创新创业实验班。学校进行了创业实验班(宣人班)和创新实验班(彤笙班)的试点建设——前者针对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而开设,通过创业培训,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后者则针对有浓厚科技创新兴趣的学生而开设,通过选派指导教师,依托校企各类科研平台及科研项目,以立项资助的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④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与“船说创业咖啡”等省级众创空间建立合作关系,对接社会专业化、服务化的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资源,联合开展专业孵化服务;与KAB、北森、智慧树等网络课程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对接企业线上课程资源,联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服务;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与相关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3)探索形成“本科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强化学生节水灌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及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等瓶颈问题,学校在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办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节水灌溉培养方向,并和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大禹节水班,实行“本科3+1”办学模式(即3个学年在校内学习,1个学年到公司实践)。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从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节水灌溉”方向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

三应用效果

经过“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学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稳步增长——这三类实验的总比例由2011年的50%增长到2015年的85%,学生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由49%增长到95%以上。与此同时,“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的建设,也推动了专业和学科的快速发展——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成为学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得到学校重点立项培育,同年,该专业获批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通过5年多的实践,在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①2011~2016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累计申报立项SRTP项目105项、研发的作品申报专利8项、发表科技论文9篇。②相关学生先后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第九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甘肃赛区省级一等奖3项,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CAD设计本科及以上组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③2015年,该专业学生研发设计的“温室灌溉增温设备”、“基于屋面优化设计的全自动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作品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胜奖;同年,该专业学生研制的“地下滴灌增温加气设备”作品获得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一等奖。④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且连续5年的就业率、考研率均超过94%。

参考文献:

[1]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76.

[2]邓婉玲,马晓玉,黄伟英,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41-46.

[3]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4]温武,,郭四稳,等.基于人才联盟的“实验室+企业”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5-60.

[5]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3):69-71.

[6]王亚军,刘佳佳,,等.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地质工程(煤及煤层气)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经济师,2015,(6):246-247.

篇6

关键词 水利工程制图 计算机绘图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专业是我院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多年来为浙江省水利系统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2008年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

虽然近年来专业教育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还不够。水利工程制图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这门课为后续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水利工程制图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

1 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选取没有充分考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没有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也没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改革前水利工程制图分成工程制图基础、计算机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实训三部分。工程制图基础按照传统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选取教学内容,计算机绘图注重介绍CAD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绘图实训主要是让学生从事水闸的工程图绘制。课程内容的选取不利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

(2)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校企合作为背景,以“三化”(即教学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融合设计教学情境,构建递进式教学模式。

改革前三个部分的教学没有有效的组织和设计,通常都是按章逐节讲,学生所获知识概念串联或堆砌在一起,不利于其综观知识全貌,也不利于发挥其学习主动性。①

(3)改革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和模型讲解的模式。

2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岗位适应、行业载体、知识够用、技能为主”的原则②进行取舍,以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要求学生掌握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和具有应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的能力。概括来说本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主要是:(1)识图能力,要看得懂真正的工程图,尤其是施工图。(2)制图能力,包括工程的表达能力和用CAD画出来的技能。工程表达能力是指对一个结构知道在图上如何表达,知道如何表达后,还要熟练用画图工具画出来。

根据本课程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和能力目标,本课程内容选取了两个项目、12个工作任务。

表1 水利工程制图教学内容

3 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采用了实际工程图样为项目载体,③参考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边做边学,学做结合,掌握工程图的识读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能力。

表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4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第一堂课应该既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又能适当体现课程的深度,第一堂课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一堂课向学生展示通过这门课能做什么,比如讲述工程制图基础部分时,不是枯燥的叙述这门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学习方法等,而是用图样由浅入深的向学生展示这门课的用途;计算机绘图时向学生展示漫画比赛的作品(机器猫、蜡笔小新等),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创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截交线”、“相贯线”的内容时,很多学生觉得很抽象,比较难理解,因此笔者切割大白萝卜,不同的切割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截交线形状,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并达到教学目的。④

4.2 合理利用教具,培养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是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和成绩是否优异的关键。制图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和直观性。因此,需从课程特点出发,考虑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型、课件及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有时还需要带学生到工厂或实验室参观。例如:在学习投影基础时,画图的工作量不大,概念性较强,由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会给同学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组织学生制作小型投影箱,分析归纳投影规律,以加深印象。同时,应该注意对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使用,使学生能从实物想象到投影,再单独从投影想象到实物。

5 结束语

《水利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严谨的技术类课程,要求教师用语规范准确,思维严密,表述科学。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授课内容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教学实践证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不能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有将规范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把握水利工程制图教学环节中的课程特征,改革水利工程制图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水利工程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二级子项目

注释

① 陈晓萍,朱建新等.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江西化工,2010.

②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高职水利专业;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006-02

一、水利工程造价课程要求

水利工程造价是高职学校水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重要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本课程不但理论性强,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实践性也很强,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该门课程涉及国家及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各个地方的基础单价(人、机、料)也有所不同,并且会用到各种定额手册和费率表格,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也要达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目的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我们的课程培养目标是,经过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对未来即将进入的水利行业有所了解,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对口行业从事水利工程造价、施工价款核算等工作,尤其是为水利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岗位工作做好充分预备,也为学生专业课程之后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进入社会后能胜任水利工程造价岗位工作起到支撑作用。本课程的学习训练能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造价行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目前的现状和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这门课程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且也是一门经济性、政策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的难度在专业课中属于中上层次。本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水利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标标底、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施工阶段性价款编制核对、工程竣工结算等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与技能,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未来是进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务项目运营维护单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水利工程监理单位还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等相关单位,都必须具备全面的水利造价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去从事水利工程造价相关工作。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水利工程造价的系统性基础知识,掌握水利建设项目划分内容及划分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包括人工、材料等基础单价、土石方等工程单价,然后能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性质和侧重点,编制相应的水利工程概预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等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从而满足各种工作的需要。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造价的毕业生一般来说必须具备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识图、工程制图、计价以及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等方面和技能知识。

然而,在各个单位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反观我们的教育成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需要重新学习,所以并不能真正受到企业的青睐,背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理论重于实践,而理论难度又较大,因此导致毕业生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做,这些学生的知识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可见,水利工程造价课程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进一步改革。使课时安排和课程设计(包括理论课与实训课)能满足岗位对人才的切实需求。

三、课程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培养出更能适应企业要求,适应岗位实际需求的学生,笔者建议可以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尝试。

(一)以案例为导向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尽量使用实际水利工程的案例,在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创设工作情景,根据实际工程中完成该工作的思路、方法、步骤等来进行授课,从而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并要及时鼓励学生,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为学生提供团队研讨、交流、学习和实践创新的机会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单位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并把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型的工作任务,以任务结果为导向,使学生融入岗位角色中,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并计入成绩。学生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概预算中合适定额如何选取、混凝土砂石料如何计量等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能在思想的互相碰撞中发现错误并想办法修正,让问题不断得以解决,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解决问题,同时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三)安排专门的实训环节,并保证足够的课时进行动手实践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实训项目,并适量地选取相应的案例和题材,比如,混凝土坝工程概算书的编制、某涵洞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等不同水工建(构)筑物的概预算书或工程量清单的实际编制,从而在时间和知识点上集中训练学生对水利工程造价各项文件的编制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不同项目阶段的造价深度的理解,使课程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四)加入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教学手段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卓有成效,而随着我们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教学软件和多功能教學系统被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应用office软件来进行造价清单编制,用Excel表格编制公式来减少重复计算量,让学生不但学会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而且更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比如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的一些信息化软件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进行监测,能够对课堂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全过程的学习,并且能针对整个过程的学习情况反馈结果,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

(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BIM课程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该技术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能绘制三维立体图,并且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可以精确计划,减少浪费,还能模拟施工,在现实中发挥有效的协同作用,甚至在风险投资管理、招投标管理、设计管理中均有应用,工程中能用于工程结算、工程变更和工程竣工决算管理。

因此,若可以增加BIM学习,对造价工作进行辅助和优化,让学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人才。

(六)学好前导课程

现在的专业融合性越来越强,每门专业课或多或少都与其他专业课有着联系,造价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也需要一些前导课程为基础,比如,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课程,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注意安排好课程的前后次序,按照课程的逻辑关系从浅入深地渐进式学习。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构建 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节点,在以服务地区经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根本目标下,大多高职院校均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了课程体系。但由于没有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以及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研究深度不够,导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并不一致,制约了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因此,为了开发出更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构建了该专业较为科学合理的新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现行较为先进和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式,常通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的广泛调研,得出本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纬度一致性原则,结合相关职业标准,将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为一个行动领域。在已知工作时需要做什么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论、方法论要求,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复杂程度,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将专业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即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专业课程。并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人才需求和专业定位工作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

三、高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为了更好的掌握本地区水利施工行业企业对人才数量、规格的要求,我们对省内16家水利施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座谈调研,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其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对学生职业成长的作用,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频率,筛选和归纳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五大员”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剖析其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流程及工作结果等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

2.行动领域归纳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在对其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纬度一致性原则,结合水利行业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将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为一个行动领域。根据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分析与归纳,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20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17个专业行动领域。

3.学习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是指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它包括实现该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行动领域是学习领域的基础,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是转化的过程,也是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我们根据已经得出的行动领域,在已知工作时需要做什么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论、方法论要求,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复杂程度,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将知识要求相近或相通的行动领域进行整合。最终,我们将水利施工技术专业17个专业行动领域转换成15个专业学习领域。

4.课程体系构建

以水利工程施工岗位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照“四五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标准。

四、结语

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使高职院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以企业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更加贴近以“就业为导向”思路,强化了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专业跟着水利行业走,教学跟着岗位能力走,课程跟着施工过程走”的思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盟 Asia- Link 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工程灌溉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与农民、农村以及农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水利部门应当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加以严管、严抓,始终坚持以利惠农民、建设农场以及发展农业为指导方针,尽快的设计出安全高效、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便是灌溉规划,因此,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选择出行之有效的灌溉设计标准,并且对灌溉工程的布局加以正确的决定,对于灌区的经济开发和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规划的建设规模预测分析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要求需根据当地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小型灌区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依据大中型灌区以及当地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试分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进而确定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耕地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的素质潜力分析根据当地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素质以及发展潜力。

(3)可供灌溉水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分析以县为单位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从水资源角度论证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则需要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用情况等诸多因素,分析农业内部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分析规划改造区域可供水资源量。进一步证明改造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4)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预测通过上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关于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建设内容

(1)小型水库(即所谓的引水)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固定渠道(包括排水沟)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设物的建设

(2)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以及对于固定渠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3)水源工程(小水池窖(水池)、新建塘坝、提水设施等等);

(4)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5)排涝泵站的建设。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技术与实施

(1)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进行重建或改造、固定渠道(含排水沟)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涵闸完好率 50%以下的拆除重建;

(2)对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固定渠道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涵闸完好率 50%以下的拆除重建;

(3)水源工程改造、除险加固、新建;

(4)完好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排涝泵站进行机电设备更新并且给予相应的建筑物改造和确实需要重建的拟重建。

4.经济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水源工程建设,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小了农民耕种的风险,改善了土壤结构,肥沃了土地,耕作物绿化土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自然环境。同时耕作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净化了社会空气。增产增收,减少了社会矛盾,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并且同时也相当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内涝洪水泛滥而污染环境、危害圩内人民群众健康等问题,环境效益显著,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开展,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时代的需求,应当采取“用水者协会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合作的”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由于乡镇组建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具体管理单位,其职能应为:灌区水费计收、管理和使用;灌区内各级用水者协会工作协调;特殊水文年份和灌区内特殊地域用水的调度工作。负责乡镇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长期规划的实施,以及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工程年度建设管理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年度用水计划的调度与编制。用水者协会为灌区末级管理组织,其性质适用为群众型管理机构,但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有经济利益与组织关系,其主要职能:负责解决用水户水事纠纷,调节用水矛盾。工程水费的收取;通过调研,编制本协会所辖区的各类工程设施;为用户提供直接优质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灌溉设计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组织实施机构

为落实好规划项目实施,府拟应组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应当由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监察局为成员,各成员单位互相调动,各司其责。

2.投入保障

应当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项目所需求的资金,并应当努力争取补助资金。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项目区的乡镇及群众自筹配套一部分,同时地方也从县财政划出一块作为配套,另外大力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好民间资金,作好规划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

3.技术保障

对于研发的新技术,应当在选择技适当的术方案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承受能力;在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应先选择简单,方便,实用价值高,成本低廉,的技术。

4. 建设及建后运行管理政策以及相应的事故解决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实施时要切实推行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改造建成运行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成立用水户协会,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农村水利产业的经济效益,以确保工程建成后的可持续运转。

四、结语:

我国属于农田大国,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是科技兴农。近些年以来,随着

我国沙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及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相当一部分的省份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对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带来直接的影响。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深入地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农业及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华.概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建设规划[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张志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报告[M].石家庄:临泽出版社,2010.

3 范天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M].乌鲁木齐:新疆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 水文学;课程改革;内容;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水文学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开设历史悠久,是水利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逐渐成为一个难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办学中逐渐认清高职院校培养的方向是能更快、更好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摒弃生搬硬套本科教学方法,开拓新型、实用型、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改革

水文学知识点繁多,经过大量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针对水利类高职生的培养需求,从众多的知识中精选以下内容进行教学:河流水文的基本概念、水文资料观测和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流域的产流汇流计算,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为了适应不同专业毕业生工作的需要,在知识传授上给水文学进行分类,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工程设计洪水、设计径流计算;城市水利专业开设城市水文学,课程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城市设计洪水、设计暴雨计算;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开设环境水文学,课程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水文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等等。

2 教学方法改革

2.1任务驱动

将课程内容融入工程案例中,一个任务包含资料观测整理、计算、设计、制图、出报告等系列能力练习,在第一次课就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课程过程中,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将任务中的基本概念传达,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练习和任务计算。任务完成,课程结束。

2.2小组合作

教师布置任务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四到六人。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按照责任制组员在完成的报告书中注明自己的责任部分并签名,此举有利于控制上交任务的质量,同时给学生职业道德的意识培养和角色扮演情景代入之感,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3以练代学

将上课场所搬进一体化教室,课程不再是老师为主,而是学生动手动脑,教师帮助指导,借助电脑,将繁琐重复的计算采用excel编程等方式实现,甚至采用VB等可视化编程软件将计算过程简化。在此过程中,知识变为技术,同时电脑的应用技术也得到熟练。

2.4情境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在校内或校外水文实训场做水文测验获取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编整理时,学生是水文勘测工人;在一体化教室对资料进行审查、计算时,学生是水利工程师;在使用CAD出图时,学生是制图员;在整理报告时,学生是工程文员;最后签字盖章时,学生是责任人。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扮演各类将来他们有可能成为的社会角色。

3 考核评价改革

改革以知识为主的理论考试方式,注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考核,以技能考核、过程考核为主,兼顾理论考试。将以往的考试成绩为主变为1+1+1的考核形式,即小组任务考核成绩30%+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的形式。同时,考取到水文勘测工,还会以学分的形式给予奖励。

4 结语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应用于学院2009、2010、2011级学生约1000余人,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大步提升。

5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加强校内水文实训场所建设,更新补充水文实验仪器设备,特别是在实际生产单位常用又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测量设备,如自动测报系统等,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4.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驱动以及融合实训对于教师的掌控能力,知识水平要求较高,有必要通过企业锻炼、继续深造等手段继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4.3水文学课程的有些实验项目由于受到场地和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在室外进行与开展。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借助虚拟现实术,建立虚拟水文测验网上实验室和野外测验训练场,更经济有效的实现与现场一样的教学效果。

4.3本次改革重点在于日常教学,对于实训、课程设计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能胜.《水文与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学习思路与方法.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7: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