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05 15: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12
一、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是小朋友对学校印象的第一来源,如果小朋友对幼儿园的印象不好,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其今后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学前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做到充分考虑,使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幼儿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门后接触到的另一个世界,是孩子系统地接受知识的第一个地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任何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都不可能偏居一隅,只有融入社会,适应群体生活,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过渡,也是孩子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过渡,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孩子从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学习逐渐转换到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有利于小朋友提前接触集体生活,适应集体生活,融入班集体。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社会的缩影,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中探索出与人相处的有效途径。
2.2.有利于孩子学习基本道理
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例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吃饭前要、做人要诚实、要学会与朋友分享等等。虽然这些道理也可以通过父母教育给孩子,但是,在幼儿园进行教育会带给孩子一种重视感,通过老师口中讲出来的道理在孩子的心目中更有说服力,因而教学效果也更好。
2.3.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
孩子在幼儿园中会学习到许许多多知识,除此之外,在幼儿园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的生活,将自己的状态从在家玩耍逐渐调整为在学习进行学习,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举个例子来说,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比没有接触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对小学中所学的拼音等基础知识也有较高的接受度。因此,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小学生活很有帮助。
三、新时期幼儿园课程设计特点
鉴于幼儿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幼儿教师也十分注重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新时期下,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呈现出新的特点:
3.1.教学游戏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不断进步,幼儿的教育也不例外。新时期下,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呈现出教学游戏化的特点,即幼儿园教师在对小朋友进行教学时会利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又能够获得游戏的乐趣。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其人生犹如一张白纸,而幼儿园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张白纸上增添色彩,使白纸变为美丽的图画,加上小朋友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因此为了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排斥,帮助孩子们接受学前知识,通过游戏来进行幼儿园教学就十分有必要了。教学的游戏化,不仅可以保证孩子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也有利于孩子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教学的游戏化有利于幼儿园教学的开展和孩子的学习。
3.2.课程全面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社会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个大环境下,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也受到影响,“赢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被大部分家长认同,也直接导致了幼儿园课程的全面化。在幼儿园中,小朋友除了要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外,还需要学习英语,还需要通过绘画、音乐等课程来陶冶情操,幼儿园课程的全面化是幼儿园适应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改进,使幼儿园小朋友初步了解到竞争和压力,有利于其更好地成长。
3.3.学习过程阶段性
由于小朋友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为了适应小朋友的成长做出更好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在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中,在课程设置上将幼儿园班级大致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每个班的教学内容都是不相同的。小班的小朋友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数是因为父母上班没时间带孩子而被送进幼儿园的,因此在幼儿园中只是受到教师的照顾,学习一些生活中的小道理而已;中班的教师主要教小朋友数数和一些简单的汉字笔画;大班的教师则是教小朋友一些简单的算术和汉字,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前班的孩子则需要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做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和语文试题。幼儿园教学的阶段性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做出的有效教学,在这样的基础上,有利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3.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背景下,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尊重,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将小朋友放在教学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小朋友的喜爱和偏好来开展的。例如,幼儿园在设置课程时选取的都是对小朋友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的或者是小朋友感兴趣的课程,在幼儿园中每节课除了授课的教师外,在教师里还有几个助教,在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帮忙解决,而幼儿园中的上课方式一直是小朋友比较容易接受的游戏教学,这些都是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四、结束语
幼儿园是小朋友进入小学生活的过渡,在小朋友的求学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随着家长和孩子的需要不断改进幼儿园的课程,使幼儿园的课程更能满足家长的要求,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聂洪志. 新时期幼儿园课程设计特点[J]. 品牌,2015-03-24
[2]张嵩.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功能与组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5-01
篇2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Proteus 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94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我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结合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1],是学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新的平台,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计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动手的能力等。
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以其强大的仿真能力,便于学生学习与应用,是提高学生设计电路水平的有效方法[2-4]。Proteus的仿真是基于SPICE3F5的,能够进行模拟分析、数字分析、混合信号分析、频率分析等相关电路分析[5],在模拟电子技术试验课程设计中引入Proteus仿真软件,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Proteus软件特点
Proteus是英国Labe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电子线路和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软件由智能原理图输入系统ISISI(Intelligent Schematic Input System)、虚拟系统模型VSM、高级布线编辑软件ARES三大部分组成。
Proteus具备如下主要特点[6]:
①可以仿真、分析各种模拟器件和集成电路,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支持许多型号的单片机仿真,该软件的单片机仿真库里有51系列、PIC系列、AVR系列、摩托罗拉的68MHll系列等。
②提供了虚拟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计数器、电表、Virtual Terminal(使用电脑的键盘和显示器通过串口与外部的单片机系统通讯)等虚拟仪器仪表供选择用。
③能够进行SCH(原理图)与PCB(印制板)的设计。
④能和Keil、MATLAB等软件整合使用,以求达到更好的仿真效果。
2 Proteus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主要元件:ICL8038、μA741和电位器(由于经费有限)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函数发生器电路。锻炼学生利用分立元件和集成元件进行模拟电路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Proteus仿真、PCB设计、制作实物和安装调试。
函数发生器电路具体要求如下:
①电路能输出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三种波形;
②输出信号的频率要求可调;
③输出波形的幅度可调。
根据设计要求,该电路主要由波形产生、频率调节和幅度调节等部分组成,总电路原理图如图 1 所示。下面简单说明各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1 波形产生电路的设计
ICL8038是一种能产生三种波形信号的集成芯片。搭配一些调节电路就能产生一定频段的低失真的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等信号。
ICL 8038 的主要特点[7]:
①可同时输出任意的三角波、矩形波和正弦波等;
②频率可调范围:0.001Hz~300kHz;
③输出矩形波的占空比范围:2%~ 98%;
④输出正弦波的失真正:小于1%;
⑤低温度漂移:50ppm/℃;
⑥输出三角波的非线性线性度: 小于0.05%;
⑦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占空比还可以由电流或电阻控制;
⑧采用单电源供电时,电压范围是10~30V;采用双电源时,电压可在±5~±15V范围内选取。
2.2 频率和失真调节电路设计
利用ICL8038集成芯片管脚8频率调节功能,设置合适的滑动变阻器RV1和电容C1,来对三种波形频率进行调节;同时利用管脚1和12线性度调节功能,选用合适的滑动变阻器RV2和RV3来进行失真调节。
2.3 幅度调节电路设计
利用ICL8038集成芯片管脚4和5,虽然可以进行一定的波形幅度调节,但是调节幅度范围较小,所以采用在波形产生后,接一个通用集成运放μA741,来进行幅度的调节。μA741采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选择合适电阻R7和滑动变阻器RV5,可以得出电路的放大比例为:RV5/ R7。只要R7 和RV5的阻值选择合适,就可以得出不同的放大比例,满足幅度调节的要求。
2.4 Proteus仿真
利用Proteus提供的虚拟示波器,可得电路的仿真结果如图2。
2.5 PCB设计
利用Proteus 的SCH(原理图)和PCB(印制板)设计功能,设计的布线图如图3。
2.6 安装与调试
利用以上Proteus软件进行的原理图设计、仿真和PCB设计,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物。由于Proteus软件强大的功能,使得学生课程设计工作事半功倍,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针对学生学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前序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表明,利用 Proteus 软件具有的特点,学生在设计电路时,可以多方位思考问题,在教学元器件短缺、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不仅有利学生进一步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已有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敏,朱正伟,何宝祥.Multisim10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2,(15):113-116.
[2]侯向锋,周兆丰.Proteus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13-118.
[3]刘艳,朱昌平,宋凤琴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110-112.
[4]陈跃华,杜明茜,向启荣.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电子电路探究性学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9-55.
[5]乔建华,李临生,田启川.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20):70-73.
[6]杨秀增,肖丽玲.Proteus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6-57.
篇3
网络教学视频题虚拟仿真实验电子测量仪器一、《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1.电类课程的特点
从电子技术的发展来看,电类课程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电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甚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被新的知识替代。这种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在行业中的电子产品上会首先得到体现。实际中,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很快。其次,电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结合电类课程专业知识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在进行《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时,宜引入行业中最新的电子测量仪器介绍及其技术讲座,添加相关网络链接、视频和反映技术前沿的文献。结合电类课程很强的实践性,并考虑到网络与电类课程之间的共同点:计算机化,在网络资源应用中,适当地引入虚拟仿真实验。特别是《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中基于计算机的虚拟仪器技术作为先进的测量技术,使得应用虚拟仪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成为可能,电子设计仿真软件NI Multisim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与其它电类课程相比较而言,这是《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中独有的一个特点。这样,通过最新电子测量仪器、前沿技术和虚拟仿真实验内容的资源建设和应用,以充分发挥网络作为课堂延伸的作用。
二、《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
本文基于4A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资源建设的基本模块包括课程资源、作业、讨论区、学习活动等。课程资源中包括课程内容、实验内容、常用仪器简介、以及设计常见仪器的芯片资料等,扩展的模块有虚拟仪器、毕业设计等,主要课程资源组织图如图1所示。其中,课程答疑安排在讨论区进行。课程资源呈现的方式有文字、图片、PPT、视频等。根据前述《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还引入了最新的电子测量仪器类产品介绍与讲座类的视频,提供了虚拟仪器前沿技术的参考文献,并设计了选择、应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即给定测量任务,让学生在NI Multisim软件中加载虚拟仪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为了使学生在课外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还专门设计了视频题和思考题。
三、仪器产品讲座类视频的合理应用与引导
网络课程作为课堂的延伸,应尽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能对课内的教学内容有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能学到与课内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对课内教学内容进行扩展。结合电类课程专业知识的实验性和探索性,《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引入了仪器产品讲座类视频,其视频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其中包括最新的数字示波器和数字万用表等视频。
下面以数字示波器视频的引入为例。受课内学时数的限制,“数字示波器”的课内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测量方法,包括探头的基本应用。而更详细的探头应用及注意事项,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引入探头视频专题来学习。这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因为是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不在现场的情况下,仍然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所以就视频设计了视频题,让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以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
“数字示波器”视频有关问题的设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探头的基本应用和示波器的原理,理解探头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示波器的功能,并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学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首先,将一Flash作为引子。它通过展示一个电子工程师在使用示波器检验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来引出数字示波器产品中使用的新技术。其次,在其视频下方显示相应的提问,学生可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最后,提示回答某个问题后续所需要学习的视频。如设计的问题有:探头的作用有哪些,如何选择、使用探头(详见后续视频:探头专题)。并在作业模块下给出视频题和答案。
四、虚拟仿真实验学习活动
目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安排大多采用课内实验或课程设计来达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目的。《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内容在强调技术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应用也很重视。基于能应用虚拟仪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的课程特点,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应用NI Multisim软件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迁移。NI Multisim软件中加载虚拟仪器的方式有三种:自带的虚拟仪器、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和NI ELVISmx虚拟仪器。
在学生学习了多种电子测量仪器之后,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活动模块设计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案和仪器,达到完成给定测量任务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虚拟仿真实验的学习活动内容为:给学生一个测量任务,让学生在NI Multisim软件中加载虚拟仪器完成仿真实验。具体的任务包括观察滤波前后的时域波形、分析滤波后的信号频率分量和测量滤波器的带宽。考虑到滤波器带宽测量的方法有多种,所以设计了投票环节,给出其中三种测量方案,让学生从中推选出最佳的测量方案。这三种方案有用正弦信号源和示波器的观察法测量、用波特图仪(或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自动扫描法测量、用正弦信号源和电压表的点频法测量。附件作业中提供了NI Multisim设计的语音滤波器电路原理图,以方便学生课外进行仿真实验。共享资源环节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提供相关资源与同学共享,同时它也是支撑测量结果的依据。
五、结语
根据《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知识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设计计算机化等特点,且能使用虚拟仪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的独有特点,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对课程进行了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通过设计仪器产品讲座类视频题和NI Multisim仿真实验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学习迁移的目的。实践表明,网络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从宏寿,李绍铭.电子设计自动化――Multisim在电子电路与单片机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6-64.
[2]杨吉祥,高礼忠,詹宏英.电子测量技术基础(2004年第1版修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黄小妹.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剖析――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7):39.22.
篇4
关键词 新加坡 幼儿园 课程设置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n Contents and Feature of Principles of
Planing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n Singapore
YANG Rui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amework:Nurturing Early Learners" in Singapore put forward principles of planing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se principles reflect several features:holistic development, integrated learning, active learning,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ons, learning through play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Key words Singapor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laning; principles
新加坡教育部在儿童实验课程成功后,公布了幼儿园课程指导纲领《幼儿园课程框架:培养早期学习者》(以下简称《框架》)(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amework:Nurturing Early Learners)。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框架》的重要部分。本文将探讨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的内容和特点。
1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的内容
1.1 全面学习和发展
《框架》指出应该让幼儿进行多领域的学习,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性格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使孩子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以下学习领域非常重要。
(1)审美及创意表现。由于幼儿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方式是天真率直的,应该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自己的机会,舞蹈、音乐和美术是促进幼儿自由表达的有效方式。
(2)环境意识。为了让孩子学会观察,理解身边、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应该增进孩子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为孩子将来学习历史、地理和科学奠定基础。
(3)语言。语言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有意义的语言艺术活动,如角色扮演、唱歌和阅读等,促进孩子积极学习语言。
(4)运动技能。良好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孩子自理能力和其他领域技能(如画画)的发展。因此,认识孩子的身体发展需要并提供不受限制的运动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然地发展平衡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空间方向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保证孩子运动时的安全。
(5)计算能力。计算是日常生活的重要技能。通过操作图片和符号,让孩子理解组群的关系,学习分类、计量、均分和表示物体。同时,活动应该接近孩子的日常活动。
(6)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学前阶段是孩子学习理解自己与周围关系的重要阶段。孩子必须学会理解支配社会的价值和规则,养成社会和道德接受的行为,学会在学习和游戏中理解他人的需要,发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必要社会技能,学会面对成功和失败。
1.2 整合学习
鉴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且整合各科内容的学习是较为有效的,儿童应该向周围的各种事物学习,而不是进行分科学习。他们的学习经验应该被整合成一个整体,这些交叉学科活动能帮助孩子理解知识和掌握技巧。
1.3 主动学习
如果孩子认为任务是有意义的,任务的完成会比较有效。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重视孩子理解和形成思想的过程。应该为孩子提供观察、提问、探索和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实验和创造。孩子不应该害怕尝试新的事物,即使他们在做事情时犯了错误或遇到失败,教师要鼓励孩子再试一次,赞扬他们的努力。
1.4 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
成人要发挥在孩子学习中有兴趣的支持者的作用。设计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知道什么以及能做什么,也要以孩子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成人要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在活动中因为水平难度而觉得挫败时,成人要能察觉,并通过理解和行动给孩子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应该实际一些,应该根据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而定,鼓励孩子积极学习以及学会面对挑战。
1.5 互动学习
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当成人和孩子间存在大量的有意义互动时,孩子会有更多的探索行为和更好的同伴关系。要给所有的孩子足够的机会发表观点,谈谈他们的经历,以及表达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会如何解决。孩子要积极参与互动。成人是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语言的榜样,要坚定地支持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明智的教师善于倾听孩子说话并与孩子谈话。同时,孩子最好以组为单位学习,这样会有很多与成人及同伴互动的机会。孩子也会和材料和环境互动。很多偶然发生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来自孩子与书本或环境(如墙上的图画)的互动。所以,一些读物应该放在环境中并使之能够易于接触和获取。
1.6 游戏学习
游戏对孩子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游戏是激发孩子去探索、发现、冒险和学会应对困难的重要手段。游戏中孩子有机会组织、做决定、选择。虽然鼓励无意的、想象性的游戏很重要,但是涉及到大量使用语言的游戏的结构化游戏的机会也要提供。这将会发展和扩展孩子的创造力、口述和倾听的技巧、计数,与早期环境意识有关的语言能力以及相关的社会技能。所以成人应该把孩子的游戏看作一种学习,使游戏成为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
2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的特点
2.1 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指出,要让孩子在审美及创意表现、环境意识、语言、运动技能、计算能力、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六个领域进行学习,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发展,这体现了新加坡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2.2 强调整合性
《框架》强调要为孩子设计整合各领域内容的课程。由于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个领域的学习会促进其他领域的学习,综合各方面内容的交叉课程是较为合理及有效的方式,有助于孩子获得系统的学习经验。
2.3 重视孩子主动学习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很重视孩子的主动学习,期望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勇于去探索、提问、尝试、发现和创造,以实现最有效的学习。
2.4 强调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
新加坡课程设置的原则突出了教师要支持孩子的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并给予有效的指导,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
2.5 重视互动的作用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提出孩子与同伴、教师以及环境的互动对孩子的学习常重要,强调教师要积极与孩子互动,反映了对互动的重视。
2.6 注重游戏的作用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原则指出,要使游戏成为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生对施工组织设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度不够以及对课程本身的畏惧,出现了厌学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对学生以后更好的走进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针对这种现象要求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目标
在现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中,“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注重的是培养施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管理者。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建筑业优秀毕业生来说,他们将会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指导工人操作和管理施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对他们的要求是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他们必须能够做好施工前的所有组织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劳动力的集合安排、对工期的制定、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以及资金等这些方面的工作准备。这些都是在施工项目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施工组织设计”这门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在施工工程当中,企业大多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为了完成施工手续,因而存在编制走过场的现象。这些现象,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学生大都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正确的定位。
在组织教学中,必须突出施工组织计划的重要性和技术性。通过绘制正确的网络图和横道图,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另外还可以从考证或者升学方面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考证或者升学都需要对施工管理等这些知识进行学习,施工组织设计这门课程就包含了大部分考试知识,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往年考试的真题给学生分析该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在真题中所占的比例,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明了的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认真从事这门课程的学习。
教学改革
2.1提高学生素质
知识结构分析。对这门课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知道,课程中逻辑分析和计算的内容占据了一大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否则学生将很难掌握好这门课程或者学习起来是十分吃力的。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容易因为其逻辑性和计算内容多而产生厌学心理。在对往届学生进行考试调查中得到,大概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在初中时就有数学不及格现象,并且对数学已经产生的厌倦心理。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笔者对任教的某届学生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对教学的影响。笔者发现,班上的学习比较踏实、听课率、作业完成率以及出勤率都比较高接近百分百的学生,他们的考试通过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那些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考试通过率就性对要低许多。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这门课程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提出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对任教的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大体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尤其是数学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组织教学中有侧重的对学生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对于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应该耐心的分析讲解,针对数学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进行辅导。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战胜对该课程的恐惧心理。其次,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向学生分析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过树立榜样法,让学生形成记录笔记的良好学风,比如当众不提名表扬某些在课堂上经常记笔记的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为了学生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记录笔记而提前做好板书设计。最后,辅导员应该定时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可以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促进师生交流,共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不同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更加成熟,更加具有特性。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自身的潜力才能够被有效的挖掘出来。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逻辑性和计算性强。所以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中的例子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易学和生动具体的特点。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在生动、直观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理论知识,并且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停留时间也会增长。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不断的对教学形式进行变换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该教学法实施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讲述的案例以及案例中设计到的知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激发,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为了能够更好的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下需要努力搜寻能够详细全面的反映课堂知识点的案例,通常情况下,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搜集整理案例资料。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教学方法,如果案例组织不恰当,那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在教学手段中,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施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实际施工工程有所了解。由于施工进行当中是一个十分综合复杂的过程,教师的讲述往往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制作CG动画视频,繁琐的施工过程就能够完整的体现在视频中,而且视频也是比较简短的,通常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
另外,教师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手绘基础技能上,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教学软件。比如邦永PM2项目管理软件网络版等。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解除畏惧心理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未来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事先准备一个案例,即,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该项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难题进行辅导和评价。这项教学法建议教师应该安排在学生学习过网络计划和流水施工后进行。
结语
通过上文的讲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巧妙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二、差异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都能够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比喻在每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增加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是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章,笔者提供给学生两枚1962年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并说明其中一张是错票,发现后立即停止发行,又发行其中一枚正确的邮票,要求学生观察后分辨出哪一枚是错票?是什么错误?这道题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趣味性作业以理解为特点,以兴趣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对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四、实践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做得好。参观、考察历史遗存,历史调查,撰写历史习作,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一证。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篇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物流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中国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2DB085)。
基金项目: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2013Z05)。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分科课程的弊端和局限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引发了理论界对分科课程的反思和质疑,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课程综合化研究的。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及国家将“卓越工程师计划”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有一些学者从“卓越计划”的视角,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化等进行了探讨[1-4],同时,部分学校也尝试针对物流专业开设“物流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价值,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有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是指学生以具有一定工程与应用背景的物流案例为设计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物流理论与专业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探究。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是提供或寻求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只存在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完全受时间、地点、条件等的限制。
(2)以问题为中心。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它不空谈一大套理论,也不挖空心思构件复杂的学术体系。它的理论十分简明扼要的,它的体系是隐含在一系列物流案例中的。久经推敲的物流案例中,实际上隐含了科学合理的物流理论和行动过程,因而对学生起着启示和引导作用。
(3)以综合能力为主。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全面强化训练和考查了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精髓不在于教师阐述理论,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索,从而提高其物流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同时,要学会对自己的决策、管理自我评价。
(4)形成学习机制。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这个机制体现在它的教学上,也体现在它的评分上。
二、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作用
(1)有利于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案例不是虚拟的,都来自于企业实际,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2)有利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最近几年,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还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情况。与其它专业相比,物流专业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不仅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特点,更要求学生养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思维方式。
(3)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单一的物流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割裂开来,而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提供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方法和视野,易于激发整体“顿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超越已学专业知识相互割裂的界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像力、创造力,比如设计一物流方案,需要熟悉数据的采集、分析、归纳等方法,也会考验团队的分工协调和组织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野。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案例大多选取能及时反映物流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容纳物流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新内容。因而,通过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比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更生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学生实际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经验、兴趣和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独立的设计物流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因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内容的拟定
在拟定物流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内容时,除了应考虑教学学时和软硬件条件外,重点应考虑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课程结构等因素。
(1)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无论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其综合课程设计内容都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项目:物流战略优化设计、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物流系统重组设计、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设计、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物流设施设备优化设计、物流标准化运作流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供应链物流系统集成设计、物流各环节运作的优化设计、物流技术应用系统设计、物流管理理念创新。
(2)不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方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享基础平台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类专业,应与其他物流类专业共享专业平台课程。
参考文献:
[1]贺政纲等,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158-15
[2]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物流科技,2010(1):141-142
篇8
1设计任务雷同、陈旧,与现实脱离;师资力量有限
已往的课程设计,一个班(大约30人)的学生往往只有几个有限的题目。设计任务相对较陈旧,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看到较为落后的设计题目,缺乏设计兴趣;部分学生发现设计题目相似会有轻视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甚至会发生抄袭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与作用无法体现。在课程设计师资方面,由于没有经验和师资条件的限制,传统设计过程中一个班往往只配备一个指导教师。一个老师的思路、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提供的题目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也有限。
2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计组织形式松散,考核方式欠科学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较为原始,其固有模式与程序没有突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辅导、答疑与成绩评定。辅导和答疑是随机和非强制性的,上交的说明书也为书面作业。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平时不按任务执行,说明书抄袭同学或找人写作。仅仅通过评阅上交的说明书衡量学生的成绩是不全面的,并且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放羊式的放开教学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认识不够,缺乏工程意识,沟通交流不足
不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够,仅把课程设计看做是一门考查课,认为只是简单地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说明书。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设计是相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及训练的过程。看似简单的焊接工艺性设计,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要使焊接材料的选择和工艺设计合理,决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应该保证与推动学生在联系、应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融会贯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设计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建设思路与实践探索
1设计题目多样化、系统化、实践化;加强、协调、优化师资力量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工程实践与研究现状,使设计题目围绕一个主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保持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而设计选用的焊接材料或焊接工艺不同,避免了学生的互相抄袭,保证了单个学生课程设计学习与完成的独立性,同时要求每组学生进行讨论与总结,最后做出课程设计的主要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目前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大趋势,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检索国内外最新研究与工程现状后可以协作命题。
由于所选课题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与工程应用热点,学生的参与性增强,课程设计的质量也得到保证。本教研室指派了4位教师参与了焊接工艺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每位老师辅导7~8个学生)。教师科研方向、学术专长不同,选题和成果具有多样性。每个老师所带的人数少,易于了解与管理学生;便于因材施教,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的辅导与引导。
2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管理;择优答辩,改进考核方法
以往的放羊式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教研室积极推进课程设计的科学合理进行,固定课程设计指导时间,教师在此期间要保证在岗,能够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引导学生确立课程设计的完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设计为主,顺利完成从理论课程的学习到工程实践设计的过渡。对设计中碰到的问题,督促与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寻找信息与答案,对于普遍或重要的问题可要求小组内讨论,必要时指导教师可进行引导与解答,但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
开题时,保证对学生文献检索情况进行细致到位的检查与记录,保证课程设计一开始的规范性;设计过程中,定期检查设计进度并认真记录,保证整个课程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发现进度慢的设计督促要求其合理进度。课程设计结束时的成绩评定不再仅仅依靠学生上交的设计说明书和现场答辩成绩,是学生平时的考勤与表现、文献检索情况,设计说明书和答辩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果。
3引导增进工程实践观念;鼓励推动交流合作
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在接近实践的课程设计中没有工程设计经验,对各种焊接方法、工艺细节和材料的焊接性等不够熟悉。教师应根据已有的理论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比如材料科学基础的金属材料就是课程设计中的母材,焊接冶金学中学过的焊条也是课程设计中采用的焊接材料,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金属材料的特点,与焊接工艺相接合,完成指定材料的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圆满完成从理论课堂知识到工程实践设计的跨度。课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不同的工艺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工程实践中,一个项目的完成或一个新设计的成功,是各个部门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单独的个人能够做到的。教师按整机系统的设计任务划分小组,要求与督促学生在主要的设计环节进行讨论,不仅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而且亲身实践参与了共同完成课题的合作过程。
结论
篇9
目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通常是安排2周的时间,每个班安排2名指导教师,10~15人一个题目,每班安排3~4个题目。设计结束后通过设计答辩和设计说明书来评定成绩,有时仅通过设计说明书评定成绩。教师只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一般不会对设计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检验[2]。这种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严重脱离了生产实际,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但目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接触的都是理论知识,对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只能通过书本得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缺少必要的工程意识,对于设计过程涉及的计算和公式并没有真正理解,而且课程设计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计算量又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有很大差别,再加上设计答辩考察的问题及考察时间均有限,使一些学生很少主动创意发挥,只是机械的依葫芦画瓢,使课程设计失去原有的意义[3]。(2)课程设计教学活动一般集中安排在临近学期期末,由于师资的不足,每位教师要同时指导几十个学生,学生也面临着期末考试、实习等压力,造成师生及时沟通困难,一般是教师集中将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向学生详细阐明后就基本放任不管。另外,学生缺少查阅工具书的意识,当设计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就生搬硬抄教材,从而无法训练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3)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有很多参数需要由设计者合理选用,需要设计者选择比较合适的值,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故需要多次选择参数值方可获得满意的结果。由于反复试算的计算量较大,很难实现通过改变设计参数进行方案比较的设计性训练。另外,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安排的题目都是沿用很多年的题目,很少与现在的工厂现状相关联,使其脱离了与工程实践的衔接。
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改革途径
通过改革课程设计内容、设计指导过程和考核方式等,使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5-6]。(1)改革课程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课程设计内容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成败,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应是掌握了够用的基本理论知识,懂得将高深知识或高新技术进行实践转化,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有总体认识的学生[7]。因此,设计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使学生的设计既能将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有较好的体现工业背景和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的特点。为了达到培养目的,一方面进行广泛的调研,选择正确合理的实习企业。选择产品较多、技术人才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发展校企合作、校企互利关系,逐步建设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建立对工艺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先去企业进行实习,加深对实际生产设备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抛弃传统的假意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立足生产前沿。依据实习基地,选择适合的课程设计项目。例如:对现场生产过程进行核查,评估生产能力;对生产过程及技术进行改造等。(2)改革课程设计指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过程涉及大量的工程性问题,对课程设计过程的指导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设计过程的指导应从分析设计的目的和依据、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这几个方面着手,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查阅资料、选用公式、搜集数据、化工制图等方面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的联系,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指导老师,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3)改革计算和制图方式,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在化工设计、化工生产、化工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价值越来越被承认。因此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而言,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重要。将传统的手工计算和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改革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设计成绩的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设立合适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实施以上四点,还需要编写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指导用书。目前使用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大都按照课程内容编写,综合性差,并且严重脱离生产实际,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要编写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项目,深入研究指导书的基本内容,注重校企联合编写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指导书。总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作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训练。根据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4结语
篇10
所谓课程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课程规划、开发、建设的创造活动。进行这项创造活动的能力,就是“课程设计力”。与一般教师学科课程、单项课程的设计能力有别,校长的课程设计力主要体现在学校课程的价值确定、整体规划和系统建构等诸领域。
确定学校课程价值是课程设计的核心。不论什么学校,其课程的核心价值自然体现为教育的目的。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这几乎是所有学校教育课程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通识和共性追求下,不同学校又是可以有着自己独特个性追求的。这种独特追求,往往表现为致力于侧重学生素质素养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如有的追求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的追求道德和人文素B的培养,有的追求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有的则重在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还有的更加强调学生运动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培养等。这就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和具体情况,根据教师素质特点以及整体水平和能力,来做出客观分析和精准判断,从而确定学校的课程价值追求。
课程整体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校课程从价值观确立到建构、实施和评价,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要有站位高端的总体构想,要有符合教育规律和逻辑的框架结构,要有保障推进执行到位的环环紧扣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安排。
课程体系建构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我国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自课改后才有比较明确的概念。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增进,也才由此而得以强调。所以,近些年来,校本课程才被一些学校或自发或自觉地以零星的、分散的方式“开发”和“建设”。但是,课程只有形成体系,才能发挥其“整合”和“集束”的威力,真正实现指向明晰、重点突出的“育人”功能。优秀的校长正是要以学校文化内核和价值观为核心元素,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构建基于学校历史传统、体现教育教学个性的课程体系。
校长课程设计力的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
一是对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价值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当20余年的应试教育几乎“摧毁”了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科学“认知”,并且由此“绑架”了学校教育,教育人最需要的是理性回归教育“初心”,深思“什么是教育”“孩子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样一些教育“本源”问题。教育人只有通过这样的思考获得自我觉醒,才有可能实现“启蒙”和引领社会,从而推动教育的顺利“转型”。
二是对于课程特别是课程价值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多年来,各类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教学模式纷至沓来,往往一个口号方才唱罢,另一个理念又忙着登场,校长与教师疲于应付,逐渐失去理性和科学判断,陷入了永无休止的关于“学习者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和“知识中心课程”的扯皮纷争中。殊不知,这三类课程各有其特点,各有其价值。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是兼收并蓄、互补长短。这需要校长引领教师认真辨析清楚,从而在课程设计中综合权衡。就具体课程设计与建设的总体目标而言,就是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提供选择,彰显自主,达成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更充分、更主动的发展。
三是学校文化与课程设计及课程体系建构的关系处理。就一所学校而言,文化是其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和凝聚,是上位概念。学校课程设计和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内核而开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课程,进而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学校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建构,应该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文化的充实和完善,课程的设计和建设,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共同推动学校内涵和品质提升以及教师能力和素养发展,从而使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所有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需求。
- 上一篇: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 下一篇:班主任量化管理实施细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