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知识竞赛范文

时间:2023-10-02 17: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常识知识竞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

篇1

一. 活动主题:

大学生“博之彩”人文百科知识竞赛

二. 活动意义: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同学们的视野,提升大学文化素质,是一次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人文百科知识竞赛。

三、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敏捷的思辩能力,营造理论研讨氛围,拓展大学生视野,丰富校园生活,本着对知识的无限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联合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相关兄弟社团,联合策划举办了这次活动。

四、活动方式:

1、以个人为单位,在各学校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报名后,在本校参加初赛,初赛通过后然后统一进行决赛。

2、竞赛的类型:初赛为笔试(100分制),决赛有必答题,抢答题,观众互动和附加题(如有平分现象)。

3、涉及范围为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古代文学知识)、哲学、艺术等各类常识题和相关专业题。

4、评卷方式:客观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根据标准答案评分;主观题要求书写工整,主旨鲜明,语言流畅有文采,对自己的答案能够自圆其说。

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初赛时间:xx年11月12日 初赛地点:五教二楼

决赛时间:待定 决赛地点:甘肃政法学院

六、活动流程:

(一)初赛在五教二楼直接参加笔试,初赛通过后参加决赛

(二)决赛

1.介绍嘉宾

2.领导讲话

3.选手展示

4.比赛开始

5.必答题,抢答题,观众互动,附加题(有评分现象)

七、题目环节设置(决赛)

1.必答题

每人答一题(题目由主持人分发)

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加分。

2.抢答题

主持人揭晓题目,选手进行抢答。

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加分。

3.观众互动

出几个题目叫观众抢答,并发小礼物。

4.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八、比赛规定:(决赛)

赛手穿着整洁,可以带亲友团。

观众必须保持安静,若影响赛手答题,此题可以不算。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获奖证书及精美奖品)

二等奖:2名 (获奖证书及精美奖品)

三等奖:6名 (获奖证书及精美奖品)

优秀奖:10名 (获奖证书及精美奖品)

十、预算金额:

矿泉水 12-24元

互动奖品 6*1=6元

篇2

一、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高中地理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将理论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发现地理理论和规律。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一般在秋季进行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因为地球的运动非常抽象,而如果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述就显得较为具体直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回忆每天早晨来学校上课的时间。

【教学片段1】

师 今天你几点钟起床的?

(学生回答大都是六点左右)

师 天亮了没有?

生 天刚亮。

师 冬天早晨起床时天有没有亮?

生 没有。

师 夏天暑假时呢?

生 天早亮了。

师 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课堂就会在问题的指引下顺利进行下去,学生还会感到特别有意思。当分析完早晨的日出时间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下午日落的时间以及不同季节日落的方向,并专门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日落观察,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清楚地理解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如在教学“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和时差”时,教师可先问学生:“现在是几点?”学生会回答准确时间,且回答的基本上都是北京时间。教师可接着问学生:“那乌鲁木齐时间是几点?”学生会继续回答(他们都知道要减去两小时)。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减去两小时呢?”

这样,学生自然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不但把身边鲜活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 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地理意境和教学素材。如适当地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这要求我们创设的地理情境要新鲜、奇特,且富有趣味,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产生共鸣,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在地理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地理专业术语,而学生对这些地理术语很难理解,这时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述。

例如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外力作用”时,学生对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理解不是很明白,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教学片段2】

师 大家见过冬天烧炉子没有?

生 见过。

师 如果里面有一块烧红的石头被拿出来,突然放入冷水里面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 会炸裂。

师 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自然界中,就是风化。

师 自然界哪些作用会导致岩石的风化呢?

生 温度的变化,水,生物。(教材上有原话)

师 为什么没有风的作用呢?

生 (讨论后)风力只能将破碎的岩石带走,而不能将岩石变得破碎。

师 将破碎的岩石带走的过程就是侵蚀。

师 那什么是搬运和堆积呢?

生 (讨论后)搬运就是把破碎的岩石由一个地点搬运到另外一个地点,堆积就是破碎的岩石沉下来。

这样,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使教学素材回归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深奥的理论知识理解了,也学会了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地理术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让教学过程回归生活

倡导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让教学过程回归生活,即课堂是一个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联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利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且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

新闻主持、知识竞赛、抢答等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课堂,深受学生欢迎。每堂课前,我们可以安排5分钟“新闻播报”,让学生轮流担任“主播”(课前根据上课内容编写一则相关的“新闻”),当“主播”播报以后,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和“抢答”。这种形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还能让中学生及时了解世界时事,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关注、贴近、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动作表演。例如,在讲授“季风”时,可以请一位学生扮演夏季风,另一位学生扮演冬季风,让他们相对站立,伸出两手,推一推,比一比,看谁更有劲。当其中一人力气大时,另一人就被推着走,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当两人力气相当、势均力敌时,雨带就相对稳定地在一地不走。这样的课堂表演,不但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境氛围,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主体的自我发展。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教学质效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上面,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视,从教学设计到活动组织都精心准备,但是教学成效并不明显,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环节拓展程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构建起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开展课前预习,前移关口培养学生自习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快节奏学习中,会出现不适应状况,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方面下功夫。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切知识点都要经过自己讲解才能够放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思维惰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课前预习作为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堂教学之前,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划、做”三步预习方法进行,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与思考,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将自己认为应该重点强调的重点做上记号,便于学习时候强化记忆,在预习活动结束后还要自己尝试做一做,检查预习成效。

3.搜集预习的难点信息。在预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活动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考题的时候加以吸收,进一步提升思考题与学生学习实际的结合程度。

二、开展课堂探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构建起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组织探究学习。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传授为指导点拨,以探究题为主要线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以探究思考题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我设计出一组探究题: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三天的活动表达了海伦怎样的内心世界?分别找出具有代表性或是意义深刻的语句。海伦最希望看到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一句话或是一首曲目来形容海伦的意志和精神,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些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及时地给予难点点拨,帮助学生领悟其精神境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维拓展,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教学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其思想教育意境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环节拓展活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教学《祖国山川颂》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祖国山河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祖国和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搜集一些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语段、照片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讨论,为教学活动增添生动素材,有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育成效。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也是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如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针对学生对职业选择与未来规划方面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活动,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交锋中逐步纠正片面观念,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巩固教学成效。

3.开展角色互换。在一些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思维引领作用。例如在古文复习教学时,我安排一些语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开展复习内容讲解,从文学常识、重点字句理解、古今互译、重点语段分析及思想主题感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个主题,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教学生复习巩固,其中一些技巧与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增强掌握的效果,如学生总结出文学常识联想记忆法、重点字词归类记忆法,对于其他学生的帮助作用非常大,将教材内容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自我总结进行处理,增强记忆的深刻程度,提高思维水平。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深化语文教学成效。

1.组织专题研究活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取一至两个教学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如文言文翻译技巧、语法知识要点等,通过这些深入研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一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如文学常识抢答赛、读后感评比、古诗词背诵竞赛、语法知识竞赛等,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竞赛活动中巩固教学知识理解,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篇4

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可是最近,常常闻到空气有种“芳香”气味,香得让人恶心。我在想,晨练的人们锻炼身体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加剧毒气的吸入?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如何切实的去保护环境?

当我们出去旅游,走进公园,走进大自然看到青山,绿水,红花,碧草的时候,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可是,我们很少去想去行动,如何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保护环境!

另一方面,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在遇到环境保护问题时,很漠然的现象。面对一处显而易见的垃圾,老师不督促,很少有人拾起它!孩子们的心理没有这个意识!没人知道一株小草的价值,没有人在意一节小小电池的危害,没人注意污染空气的非法小工厂……人类应该了解行为的后果,大自然能造就人类也能毁灭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定要受到惩罚!

让我们携手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吧!栽一株树,种一枝花,让家园更美,更纯净,更自然......

我想是我们的教育不足,是我们的宣传不够!那么,就从孩子们入手,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上,不防讲解一些生活中废旧物,污染物等的危害和处理。由小及大,从少到多,逐渐地增加环保知识。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环保。

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电池的外壳会慢慢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状态不能降解,只能通过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所以把一节节的废旧电池说成是“污染小炸弹”一点也不过分。

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呢?

一般人会和生活垃圾一起扔了了事。为此,我们建议垃圾要分类存放回收。可以发动学生举办这样的回收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回收箱,把平时学生家庭用过的或学生的亲戚、邻居等用过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一个个学生来影响家庭及周边生活圈,这种影响不可小视。通过活动,学生也接受了教育,同时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效果。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有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城市已经做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我国也要加快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需要。

塑料制品的使用,特别是塑料袋问题尤其突出。现代生活中,塑料袋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也因此越发严峻。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这么多的塑料制品丢弃在环境中,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们知道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那么,对于塑料制品,我们不由产生两种心态:一是“爱”(方便使用):一是“恨”(太顽固)。

究竟如何做呢?

因此,我们要提倡用篮子、布袋等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的替代品,减少使用。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环保小常识,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洗涤剂,提倡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等等。我们都可以通过地理课堂让学生强化环保意识,懂得怎样做,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引导他们去践行。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印象深刻,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多阅读杂志,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不定期举行手抄报、墙报比赛。

2、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

3、经常组织地理知识竞赛。

篇5

关键词 中学地理 实践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59

Practice Supporting Education Recipient Aera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Take Trpan City as an example

ZHAO Feng[1], YANG Pei[2], LIU Lin[1]

([1] 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2] Hami Senior High School, Hami, Xinjiang 839000)

Abstract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is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hands-on, so students get a teach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It is a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a teaching method. It can better solve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form of new ideas and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study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theory to Turpan City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conducting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summed up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problems and thu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later problem.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1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理学涉及自然、人文、环境、区域、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广泛,并与社会文化问题关系密切。单一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地理学习的需要,因此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地理实践教学,国内外学者都有研究。

1.1 国内研究现状

从1904起,我国正式将地理课列入中小学课程。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中提出要在中学开展实习,并要求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195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地理实验,并要求初一年级必须开展地球仪实验。2003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地理实验的要求。国家对于地理实践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和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正如褚亚平在《地理学科教育学》书中提到,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多数学校还不能很好地落实野外考察和专题研习。

随着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顺应新的课程理念,国内各中学的地理教材都增加并补充了许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多动手操作,探究地理问题。同时,研究人员也开始从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基本又便于操作与实施的地理实验入手,研究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史利杰,徐宝芳在《积极开展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一文中对在中学开展地理实验及实习等教学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张卫青,徐宝芳在《中学地理实验类型与内容设计》一文中对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各种实验类型及实验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上述研究丰富了我国的地理实践教学内容,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地理实践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1.2 国外研究现状

地理实践教学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开展。1988年,印度在《中学地理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地图实习和天气观测的内容;1991年3月,英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并将地理技能教学目标分为野外技能和地图运用两个方面。1999年,日本颁布《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即在地理课题的背景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美国实施了应用学习和设计学习两种方式,法国也实施了“动手做”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共同的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

新课改要求各中学要积极有效的开展地理实践教学。这既是对教育大纲的很好落实,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借助实习支教带队及课题调研的机会,对吐鲁番市部分中学做了地理实践活动现状的调查。主要采取了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其中,问卷调查法以吐鲁番市地区实验中学、吐鲁番市二中、吐鲁番市第五中学、吐鲁番市职业中学、大河沿中学、七泉湖中学、吐鲁番市二堡乡中学、吐鲁番市三堡乡中学等八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问卷发放和回收采取集体调查,当场回收的形式,总共收回有效问卷68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97.9%。

3 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下面就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

3.1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平时(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A.经常

B.有时候

C.偶尔

D.从不

表1 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现象的频率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47%的学生偶尔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42%的学生有时候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8%的学生经常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3%的学生从不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不足,缺乏发现和观察能力。

(2)你对学校组织的地理方面竞赛想法是

A.学校常举办,我积极性高

B.学校常举办,我积极性低

C.学校举办太少,我没机会参加

D.学校举办太少,我也不想参加

E.从没举办过

表2 学生参与地理方面竞赛情况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目前吐鲁番市各中学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赛的次数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组织的次数相对比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举办过,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竞赛没有兴趣,也无法参加。

(3)你校( )专门的地理实验室

A.有 B.有,不全 C.不太清楚 D.没有

表3 学校地理实验室统计状况

通过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很多学校没有地理实验室,同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地理实验室。通过后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部分地理内容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他们只知道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需要实验,而其他学科没有必要。

(4)对于参加地理实践过程(如地理小制作、户外小探究等),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少,没有机会

B.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多,我都累了

C.家庭不支持

D.安全问题

E.不喜欢老师的指导方式

F.自己的兴趣问题

G.其他

通过表4内容可以看出,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创造的机会太少,学生没有机会参加。(2)安全问题是影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3)教师的指导方式也是影响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4 在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存在困难

3.2 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的问卷的发放,主要对7所学校的1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在将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您的专业背景:(1)地理专业;(2)非地理专业。

您的学历背景:(1)研究生;(2)本科;(3)专科;(4)中专。

调查结果发现,42%的教师是非地理专业的。尤其是在初中,由于地理不参加中考,因此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88%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0%的教师具有大专学历,而2%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在后期调查中发现,这些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地理专业,后期参加了地理专业的自学考试。由此可见,地理专业且本科毕业的教师数量比较少。

(1)您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 ( )

A.每个都做 B.有选择地做

C.做了大部分 D.做了少部分 E.基本不做

图1 教师对课本中活动的选择情况

从图1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47%的教师对于课本中的活动做了少部分,33%的教师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学习,20%的教师基本不做,没有教师做了所有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不甚理想。

(2)您一般的课堂陈述时间是( )分钟

A.10~20 B.20~30 C.30~40 D.40~50(拖堂)

图2 教师上课陈述时间

从图2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在上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陈述,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主体地位,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内容,缺少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机会。

(3)在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地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有( )(多选)

A.安全问题

B.资金问题

C.时间问题

D.环境条件问题

E.课时安排问题

F.学生兴趣问题

G.教师自身精力问题

H.其他

从图3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在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问题、资金问题、时间问题、课时安排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和资金问题是所有教师都考虑的问题。

图3 地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目前吐鲁番市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4.1 重视程度不够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校很少开展与地理实践活动有关的竞赛、宣传和地理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校也缺少相应的地理实验室。很多学生想要参加地理实践活动,但是学校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机会。(2)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主要采用教师陈述,学生作答的形式。很少对课本里的活动进行分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3)学生不够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具体表现为:学生不善于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且对地理常识了解比较少。

4.2 教研力量薄弱,地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和学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且地理教师的年龄都相对比较大。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课改的变化,还是停留在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时代。而且很多教师本身自己就对地理实践活动不是很清楚,因此也就很难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环节所需的教研力量薄弱,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3 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安全问题是影响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家长都视为珍宝,从来不舍得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因此,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从而成为困扰很多教师的主要问题。

4.4 时间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因素是影响教师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又一重要原因。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在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量和时间因素的影响,教师地理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影响。

4.5 资金问题有待解决

通过与实习支教受援地学校的老师访谈得知,有些地理教师非常愿意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环节,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一直没有实施。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双语培训项目(XSJY(S)2014017)

参考文献

[1] 杨新.地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

[2] 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45.

[3]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

[4] 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史利杰,徐宝芳.积极开展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

[6] Mar.Geog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Dept.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U.K.1991.

[7]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篇6

一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物理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否保持和稳定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专注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促进创造精神的发展,为什么同样的教材,相同的学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住,而有的教师却使学生学得枯燥乏味,一上课就睡觉。我在讲初二物理第一堂课时,首先做“水重新沸腾”实验,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深深地吸引,接着其他四个实验边实验边讲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都没有分散,最后我总结并提问:“有谁在学习物理后能造出既经济又实用的东西吗?”班中的陈杰同学立即发言:“我将来争取造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利用人体的热量发电,再也不怕黑夜了”,说完后赢得全班同学赞许的目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思维进入高度亢奋状态,进入好奇,学生的智力才会得到极大地开发。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教师应设法将物理学科的体系及逻辑结构完美地展现给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使物理贴进生活,尽量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解释深奥的、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同时教者要用亲切的语言,优美的板书,不失时机地幽默和幻灯等,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坐在教室里是一种享受,盼望着物理课。

二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把学生引进问题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减少使用那些传统的填空式或判断式的问答,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

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木块放入水中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铁块放入水中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会得出类似于“铁块要比木块重”的答案。

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把10牛顿重的铁块和10牛顿重的木块放进水里,即二者重力相等,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后也会得出“铁块依然会下沉,而木块依然会浮在水面”的答案。将学生引入到这个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既然二者是一样重的,为什么木块浮,而铁块却要沉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怀疑,矛盾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 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实验就弥补了只见“理”不见“物”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听、看、嗅、触,从而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中还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自由动手的“做一做”,如戴上有色眼镜、制作针孔照相机、蔬菜和水果怎样保鲜等简单易做、成本又低的小实验,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想像力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这些小实验和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共同创设了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作为主体,相对独立地策划、操作、分析,激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使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四 强化巩固措施的运用

强化巩固措施是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强化巩固意识,不要讲完新课就万事大吉,要将强化巩固措施贯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新教材。强化巩固措施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 运用的时间要得当。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接受新知识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发展是“新快后慢”。因此巩固的时间必须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的阻止遗忘的快速发展。(2) 强化巩固措施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因课制宜。例如在讲解完重要概念、定律之后,可让学生复述,背诵或默写;在分析典型例题之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指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可以举一些反例或故意说错让学生辨析等。(3) 学生练习题的选编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① 量要得当。要少而精,不要贪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充分体现双基内容。② 难度要适中,梯度要适当。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③ 形式要多样。各种类型的题都要有,如选择、填空、计算、实验、改错等,使学生不感到单调枯燥。

五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篇7

(一)理论依据

开设自由阅读课,适应了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主要论据是:

1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 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 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 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 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 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二)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 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 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 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 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 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 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 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 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 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五、集体欣赏品评

篇8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古诗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笔者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品德情操的目标。本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鲤鱼溪文化

一、探索与实践

怎样将古诗词教学与当地传统结合起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鲤鱼溪文化、民族图腾文化等精髓。笔者结合平常古诗词教学实践,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尝试。

1.特色公开课,融入传统文化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最佳机会,也是将当地传统文化向外宣传的难得时机。古诗词公开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和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古诗词观摩课。如教学古诗《江南》时结合鲤鱼文化,可以先创设情境,出示剪纸画――“年年有余”剪纸图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诗意。教学“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段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分析人鱼嬉戏的场景。师: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鱼儿也来凑热闹做游戏和捉迷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戏”字可以看出。师:小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你觉得小鱼儿怎么样?生:鱼儿欢腾跳跃,争相追逐,很开心。这时可以播放周宁鲤鱼溪《人鱼同乐》的视频课件,师:我们的鲤鱼溪中的大小鲤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弋,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请你说说你和鱼儿怎么相处?生:鱼儿见到我们就游过来摇头摆尾,我们用手轻摸鲤鱼,鱼儿不跑,鱼儿和人很亲。师:鲤鱼溪人与鱼同处一块儿,人鱼嬉戏,构成一幅美妙的人鱼同乐的和谐画面……。这样,课文就可以巧妙地结合浦源八百年来的护鱼文化来充实。从宋代开始,当地村民就已经形成规定,要保护家乡的鲤鱼,小学生对本土的护鱼风俗早已耳闻目染,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特色传统文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意,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精髓。

2.古诗词擂台赛,传承传统文化

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班级每年举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古诗词擂台赛。首先,组织诗词朗诵会。内容都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近百首唐宋诗词和一些简单的古文常识,有些是小学课本中学到过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鹿柴》等。其次,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设计一些诗词文化常识、名家名作,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再次,以擂台赛形式推进比赛。学生根据事先分组推荐代表参赛,由教师出题,内容为小学课内外古诗词,还包括周宁本土的《怡园诗集》《乐天室诗草》等一批优秀诗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整首古诗,或整组背诵古诗词,不能重复,最后将这几轮成绩进行汇总,成绩高者胜出。通过这样的擂台比赛活动,学生不但更深入的了解课外古诗词知识,同时感受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氛围。这样,使古诗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弘扬了中华国粹,传承了本土文化。

3.诵读经典,同品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前人智慧结晶,反映着深沉历史文化。如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对本土文化的人文价值更不甚了解。因此结合古诗的经典诵读学习,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所蕴涵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让学生思考:重阳节这天古人会做什么,而我们会做什么?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重阳节古人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而我们当地会吃芋头,吃糍粑,孝敬老人,组织老人登山比赛。古诗学习是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要让学生收集周宁本土传统节日古诗词,了解当地民俗,并在班级交流会上展示。例如,在一节展示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他们了解到当地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绝不打井,因为浦源村地形像太极,形状酷似鱼,而郑氏祠堂形状为船,打井了无疑是船凿洞。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三月三驼灯节、清明祭祖,及独特鱼葬习俗等。引导和提示他们,用古诗词,来描摹眼前看到的情节,使得古诗词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4.联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出真知,结合导游活动开展“我是鲤鱼溪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让班级的小导游在课余时间置身导游实践。让学生根据景点的文化,加工撰写导游词,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结合,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拓宽孩子们的想象,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品格得到塑造。例如:小导游在给游客介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石牌坊――“孝子坊”时,结合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写的是母爱,百善孝为先,在浦源这里有现实生活中的孝行,儿子为母敷药割股疗伤的事迹,可谓孝感动天,为后世孝子之楷模。

二、收获与思考

多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收到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更高涨。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当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结合之后,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并且学习的负担减轻,学习的兴趣也提 高了。

2.学习气氛更浓郁。让每个教育墙都说话,在班级墙上教师设置了“传统文化区”和“古诗词学习区”,让墙壁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作用。当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古诗词教学的工作过程中之后,课堂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发言,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是非常浓郁的。

篇9

一、两军对垒搞辩论

就某一历史事件,展开自由辩论,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历史教学仅仅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与完整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人民版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央集权建立”(即第二子目“海内为郡县”)时,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着秦朝是应该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一场模拟朝议制度的方式展开辩论,请学生扮演当时持两种不同意见的代表,王绾和李斯。在辩论中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并指出二者最主要的差别。设计意图:突出皇权至上。我引入了秦始皇的观点:“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立,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用多媒体打出)。正是由于秦始皇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最后介绍秦朝郡县制的基本设置和意义。

二、身临其境回往昔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诚投人,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微机软件的进入课堂,使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可能。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就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手段,我们可对该课进行如下设置,将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古代希腊,进行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围绕该课的重点“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作用”,安排如下行程。

行程一:惊鸿一瞥鸟瞰古希腊(自然环境)。

[引导提问]首先进入第一行程:你们看到了希腊是什么样子的?并总结特征。

[引导提问]希腊这种地理环境对它的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呢?学生讨论两分钟。

[总结]写出我们的第一份总结报告。(总结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写出其影响)

行程二:身临其境考察古城邦(社会环境)。

[探究过程]展示城邦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总结]来做出第二份考察报告(总结古希腊城邦的含义,特征及影响)。

行程三:入乡随俗接触古公民(人文环境)。

[合作探究]走进公民家里,出现了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

[总结]完成我们的第三个考察报告(总结希腊公民的含义,权利,以及基本的素质)。

三、课堂插曲演历史剧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细,若教师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可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在历史剧直观的形象下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亲近和切身感知,对这段历史也就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乐趣,创设了浓重的思辩氛围,从而让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争辩气息。这就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让学生自然愉悦地进入话题,达成了初步情感体验。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历史融入生活

课程改革的实施,尽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仍然没有突破“读问讲练”这种模式。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错:1.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或进行讲故事比赛,如三国演义的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等。2.知识接龙,如中国古代史出现的成语。3.师生相互问难、单元历史知识擂台赛、学生自拟试题。4.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5.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或让学生就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办一份小报;模拟记者撰写历史新闻。6.推荐学生阅读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展示自己摘抄的读书笔记。7.组织学生按班级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培养他们丰富历史文化常识的思想意识。

篇10

目前我们面临的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始终都在不断地变化,试图想把知识都教给学生,已成为不可能的残酷现实。是“授之以鱼”,仅供学生一餐之用呢,还是“授之以渔”,把当前的学习作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处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让学生终身受用呢?用句时髦的话就是“培养能力”。答案不言而喻,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以为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使课堂“沸腾”起来。同时,课堂动态的掌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还要靠科学、及时地信息反馈,以便老师随时调整,从而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

一、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动发展”着眼于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点明了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因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极其重要。

1.让课堂充满情意

物理学科本身很抽象,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应是学科间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

2.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互相质疑、讨论,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

3.让教师彰显人格魅力

老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等优秀与否往往成为学生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尽最大能力帮助他: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

4.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人的认知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极其注重巧设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

5.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集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活动。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参加学校科技节的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制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设想、创造、发明变成现实。这些活动的开展,除了能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常识外,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惑世界.是教学的先驱力

素质教育理论的三大义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此战略理念体现的是教师的博爱。正如陈垣先生教导我们的“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笑学生,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爱,就会企望自己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尽力给予融入学生血液的鼓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充满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确,“亲其师,信其道”啊!在学生毕业前的留言中有学生这样写道:“一年来,您默默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在轻松而愉悦的环境中,渡过了紧张而充实的高三生活,物理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您不仅交给我们知识,更交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才是教学的先驱力。

三、反馈对物理课程教学的影响

1.教师通过反馈掌握情况,找出差距,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将知识信息编码、输出,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控制。但教师的“教”多少总带有主观成份,而所面对的学生却在不断变化,教师必须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距,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速率,去突破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通过反馈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

美国的布鲁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其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并辅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等等,均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反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