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02 17:0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技体育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技师院校;体育教学;重要性;发展困境

一、现阶段技师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技师院校学生由于专业压力比较大,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课程时间成为了他们主要的锻炼时间。一方面由于技师院校学生各种专业课程紧密的安排,导致学生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学生在课后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又缺乏实际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导致锻炼效果不佳。所以在技师院校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传播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办法,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提高学习兴趣。

(二)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

技师学院的学生平时在一起,大多只是讨论专业学习或者是就业问题,而在教学课程中加强体育教学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彼此增进了解的机会,在体育锻炼中讨论学习以外的事情,放松心情,为以后更好地投入学习提供身体保障。另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老师与学生接触多了,就能够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动态,清楚知道学生的思想状况,为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

(三)体育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阔和复杂, 技师学院开展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教学生如何进行体育运动,丰富学生体育知识,而且还包括一些体育常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另外,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通过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生活中就好比是一个竞技场,技师学院学生在今后面临进入社会工作时需要树立只要付出汗水,就会有收获的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二、提高技师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策略

(一)落实教学责任主体,不断统一思想

在技师学院需要改变以往传统思想,避免陷入只重视专业技能的配选而忽视学生身体健康教育。落实教学责任主体需要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相互结合,落实教学责任主体,全校上下都应该重视开展体育教育,理解开展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x,不断建立统一的教学思想。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学小组,不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明确分工,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开展体育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建立全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营造体育教学氛围,加强宣传活动

在技师院校的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安排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老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增加教学设置的灵活性,减少传统体育教育的束缚,一方面使老师更有时间去设计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使学生也能够以更充分的热情去接受教学。现在的许多院校都开展了室内和室外两种体育教学,室内教授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室外开展体育实践,增加了体育的开放性和趣味性。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体育教育的宣传活动,可以利用教学宣传栏、家长会、多媒体等方法加大体育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充分明白体育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宣传体育影响,动员家长也一起参与到体育中,让校园和家园相互结合,为学生的顺利成长不断营造健康的环境。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改变以往条条框框的教学束缚,不断接受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需要重视开展体育教学的主体,重视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体育教学是对快乐教学的延伸和升级,开展这一项教学要求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自发主动的走向操场、走进阳光下参与体育锻炼。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以前以老师、课本为主体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锻炼空间,通过以指引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主动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完善相应的体育评价机制,构建体育教学保障体系

开展体育的为最根本目标是帮助提高学生的体质,能够有能好的身体基础,为今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体育评价机制,检验阳光体育教学成果,提高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能收效。在日常的体育测评中,要坚持不断完善体育评价机制,对不符合当前时展潮流的教学方式应该尽早淘汰,采取一些高效的评价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体育科目的测评工作,以此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另外,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构建体育教学保障体系,提高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和课后的体育锻炼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态。

三、结束语

现阶段技师学院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变得越来越重,需要培养出更具全面的人才,学院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锻炼出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帮助促进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陆永庆,寿文华.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与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01:82-84.

[2]刘芷萌.做好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J].神州,2013,35:108.

[3]郭伟.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194-195.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从体育场地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剖析了我国原有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展示了未来场地管理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只有改变观念、重新调整投资结构,运用经济管理原则加强对场地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满足社会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扩大合法的经营管理范围,才能使体育场地管理得到良性发展。

1、体育场地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如何,与体育场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对体育场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场地是对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体育场地管理部门要搞好场地管理工作,以场养场、以场建场,提高体育场所的使用效益,保护体育场地不被非法侵占;其次体育场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体育事业兴旺发展,国民身体素质提高过程中,体育场地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以来,也曾有人对体育场地的管理存在着片面的观点。

—有的业务领导忽视了场地与成绩的关系,片面地抓体育成绩,忽视了场地的管理,使体育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客观环境。

—长期以来,体育管理工作也曾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是社会福利事业,不算经济帐。没有在少投人多收益上做文章,没有充分发挥出体育场地应有的功能。

—长期以来,体育场地只供运动训练或比赛之用,而没有考虑为国民素质提高提供必要的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体育场地管理也由供给型转向经营型,一批懂管理,热爱体育事业的新型管理人才正在逐步成长。他们在保证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同时,努力挖掘潜力,组织场馆向社会开放。在获得广泛的社会效益下,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又促进了场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体育场地管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在整个体育系统中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体育场所管理必将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2、体育场地管理的经营理念及发展前景

2. 1基本思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日俱增,尽管现在的体育设施有较大的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里扩招人数的日益增多,场地与学生人数已不能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比例要求,因而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和觅待解决的问题。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曾指出:“体育作为上层建筑大文化中的一员,在当前国家经济条件下,要投人很多钱去建场馆设施,购买体育用品,可能性不大,所以就要走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因此,体育部门应依靠自身优势,拓宽筹集资金的路子,广开财源,激励社会办体育,同时要挖掘潜力,加强场地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坚定走提高经济效益之路。另外,我国的体育经费来源是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部门应利用体育本身的众多优势搞产业化,把国家办和社会办有机结合起来,从各种渠道挖掘资金,大大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又减轻了国家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体育社会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绝经过度期;激素替代(HRT)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women in 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

or with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YU Jun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Fenyang Hospital,Fenyang,032200 Shanxi

【Abstract】Objectives:Health education was offered to women in 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 to make them understand the indication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and the necessity of medical examination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HRT. Methods:986 randomly selected female patients were offered systematic menopausal health education and drug usage instruction. Patients’ profiles were established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and explain individual patient’s condition with the aim of proper treatment. Doctors and nurses were required to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understand and care for patients,give them psychological support,educate their relatives and assist them to go through the difficult menopausal periods. Results:Follow-up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se patients who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nd drug usage i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se patients (87.93%) had basic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ymptoms of menopausal periods. Among patients indicated by HRT,87 cases were willing to use HRT and 54 cases ha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HRT (62.07%). Sixty-one cases showed improvement. None of these patients developed endometrial carcinoma,breast cancer and HRT-related disease.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HRT

绝经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的生理过程,80%发生在45~55岁之间[1]。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这个过程呈渐进性,历时4年,偶可突然发生。从接近绝经出现的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为“围绝经期”,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1]。在这一时期多数妇女可出现或多或少因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体征,若不正确引导,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心理方面的疾患,所以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从2004年1月起我院设立“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医疗组”,对986例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同时辅以激素替代疗法(HRT)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抽样986例进行了系统的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

2 方法

对所选此年龄段的妇女在第1次就诊时建立医疗手册,并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对围绝经期的认识、保健知识、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易患疾病的早期症状等。对患者及其亲人同时进行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而引起月经改变,同时身体及心理上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临床上表现出多种症状。为此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以分析及解释,并予适当的治疗。

2.1 健康教育

通过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交流,使其能认识到绝经是妇女生命自然进程的生理现象,常见症状有月经紊乱、潮热、情绪波动、改变、泌尿、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等。经历一段时间,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时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同时通过教育病人家属及配偶,使他们均具备有关围绝经期的常识,理解关心病人,并给予精神心理支持,协助病人度过困难时期。

2.2 辅以激素替代治疗

对出现严重更年期症状并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或疾病引起卵巢功能过早衰竭的患者,对已出现骨质疏松、或具有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辅以激素替代治疗―HRT,通过适量补充性激素改变因性激素突然低落而导致的症状。但HRT对绝经期妇女既有有利之处,又有一定副作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应用。

2.2.1 HRT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利之处 对绝经过度期的月经失调有调节作用;可缓解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症状;减少绝经后骨量的迅速丢失;可能有降低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和病死率[2];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生率。

2.2.2 HRT的禁忌症 对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急性严重肝病、卟啉症,患有栓塞性疾病者不予应用。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高危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慎用。所以不是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都要常规补充激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医生的指导及监察下应用。

2.2.3 在应用HRT之前,应向患者进行全面的介绍 患者了解之后才能有信心正确运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理想的HRT应符合(1)血中E2到滤泡早期水平,E2/E1/sup>>1;(2)血中E2水平恒定,接近于卵巢的分泌模式;(3)剂量为临床效应的最低有效剂量;(4)应用方便,无明显副作用。激素剂量的多少是HRT的核心环节,要求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将副作用降至最低。这是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的。

2.2.4 HRT的医疗监护 初始6~8周复查,以后3~6月复查。了解治疗效果、顺应性及副反应。监测指标一般包括血压、体重、血脂、骨密度、盆腔、肝胆超声检查等。阴道流血是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和退出治疗的第一位原因。Seelbach[3]对232例绝经后流血患者在诊刮前行阴道超声检查,认为内膜厚度>4mm时,内膜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与43.5%,以>4mm作为判断良性和恶性内膜新生物的敏感参数,通过辅以超声形态学标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2.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补充营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2.4 定期检查

每月自查1次,注意是否有结节、肿块、形状的改变及异常分泌物。半年至1年做一次妇科检查,1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以便预防疾病和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对于白带异常如:增多、血性白带、有异味等,要做常规妇科检查及必要的宫颈组织学检查;对于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绝经后再次发生的阴道出血,要做B超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调整用药;下腹不适并有消化道症状时应注意卵巢的病变。

3 结果

对所有接受过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的986例病人,进行了全部随访,随访率达100%。有867例对围绝经期出现症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知晓率达到87.93%。文化程度、职业及居住的地理环境对认知性有很大影响。有轻度临床症状者经过健康教育及正确引导后好转。有适应症、自愿用HRT的87例,其中54例对HRT有深刻的认识,达62.07%,有61例一般状况得以改善。定期妇科检查使妇女病得到了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无一例发生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与HRT有关的疾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农村和山区。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82.

2 Lip GYN. Beevers G ZarifisJ.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cardipvascular risk:thecardiovascularphysician’s viewpoint.J Intern Med. 1995,238(5):398.

篇4

【关键词】竞技体育 高校 管理机制 资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1-02

竞技体育是以课外体育活动为基础进行发展的,符合了现在时代需求,对于我国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竞技体育不仅给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也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必将为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方式。因此,对于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竞技体育性质和目标定位的现状分析。目前很多人对于高校竞技体育的性质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竞技体育可以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现在有46.7%的人认为高校竞技体育只是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并没有其他的作用,23.3%人认为高校竞技运动纯粹是一项体育运动。从这可以看出,现在人们对于竞技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定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另一个方面,竞技体制现状分析。目前,对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是由国家教育和体育两个相关部门共同进行的,这种多个部门的管理严重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现在高校竞技体育体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练员技能水平不高

教练员技能水平不重阻碍了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学校对于竞技体育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没有采取相关的政策来提高教练员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教练员本身缺乏提升技能意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教练员没有认识其中的重要性,因此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目前只有15.4%的教练员会一年参加三次培训活动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这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技能水平需进一步的提高。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竞技体育发展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合理安排学习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一面要进行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一面还要参加体育训练。而很多学生无法合理分配这两者之间时间比例,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参加竞技体育时,需要考虑自身的学业以及未来就业问题。因此,这就造成了理论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矛盾。另外,对于教练员来说,许多教练员在参加体育训练时还要兼顾文化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精力无法集中,从而影响竞技体育的训练。

(三)投入资金不足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现在竞技体育在高校发展中还遇到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匮乏。很多院校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局面,特别是几个队伍同时参加比赛时。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现在高校竞技体育的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不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由于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和扩建,学校的在资金方面也是非常紧缺,很多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资金的周转。因此,这给只靠学校扶持的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发展对策

(一)加强教练员培训训练

要加强教练员培训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学校要足够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思想上认识竞技体育对于我国运动员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行动中,可以制定全面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定时的给教练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可以多举办竞技体育重要性的宣传活动,从教练员思想上强化竞技体育的重要性。其次,教练员自身方面。教练员需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也可以进行网上查阅书籍等渠道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加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采取合适管理机制

高校要协调好学业和体育训练两者的关系,首先就要完善管理机制。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具体的措施可以引进新的体育训练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训练效果,从而做到用最短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就能充分解决学业和体育训练上的矛盾,最大限度协调好学业和体育训练的关系。同时,学校可以采用集中小班办学的训练方式,这样就能充分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避免过多的时间浪费,从而避免学习和训练的冲突。此外,还可以聘用专门的教练员进行教学,实行主教练责任管理制度。

(三)增加资金的投入

为了解决竞技体育资金紧张的问题,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项目,同时向国家部门进行部分资金申请,保证竞技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另一个方面,学校可以举办高质量的体育竞赛,通过门票的售出来赚取资金,还可以利用拉赞助方式来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创立一个知名的运动俱乐部,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进行宣传,还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从而保证竞技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

四、结论

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竞技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为了提高竞技体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可以采取相应的培训活动进行教练员训练,从而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技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可以采取合适的管理机制来协调学业和体育训练的关系,尽量降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此外高校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高校竞赛市场的开发和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保证竞技体育训练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桂林,董众鸣,何志林.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6):111-114+99.

[2]阿拉木斯,吴红宇. 试论高校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2):36-38.

篇5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营销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营销效果。近些年,我国竞技类体育赛事的水平整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受此影响,竞技类体育项目商业化营销的效果也不断加强。长期的实践反复证明,赛事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增加营销资本,而营销资本的增加,又有助于推动赛事的改革,实现各类竞技类体育赛事的高水平与高质量。可见,打造精品赛事,提高联赛水平,成为提高竞技类体育项目商业化营销水平的必然举措。

2.培养观众忠诚度,增强营销市场需求

健康、发达的联赛市场是提高竞技类体育项目商业化营销水平的前提条件。而要想培育健康、发达的联赛市场,就必须增强观众对赛事的忠诚度。尽管我国联赛市场远没有发达国家健全,赛事水平也没有发达国家强大,但是借助于地缘优势,我国联赛市场仍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激发观众参与热情,增强市场营销需求,有必要提高联赛的娱乐性、可欣赏性、大众参与性。此外,俱乐部可采取各项有效手段,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以此来增强观众忠诚度、关注度和美誉度。

3.最大限度地满足商家需求,促进双赢格局形成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职业体育赛事的基准点。对于竞技类体育赛事来说,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各项工作都应围绕着如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来展开。商家为竞技类体育赛事提供丰厚的运营资金,成为竞技类体育赛事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与此同时,商家又需要通过竞技类体育赛事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对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商家需求,促进双赢格局形成,这是发展竞技类体育赛事商业化营销的重要途径。

4.总结

篇6

体育报道中的“唯竞技体育现象”

从广义上讲,体育应包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部分。我国在1995年分别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强调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切实执行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前,我国广大新闻媒体对体育的报道,往往根据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项目的特点以及体育报道带来的商业价值等方面来选择报道的内容,这样导致我国体育报道中竞技体育完全占主导而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被忽视的不平衡现象。

报刊“唯竞技体育现象”由来已久。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报刊便成为大众传播媒介,虽然电视、互联网的兴起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报刊以其自身的特点依然占据大众传播的主流。笔者对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报纸做出的调查数据显示,竞技体育新闻平均比率为83.56%,社会体育新闻平均比率为12.35%,而学校体育新闻则只有4.09%。因此,我们可以部分地观测到,“唯竞技体育现象”在报刊媒介中已经较为明显。

电视“唯竞技体育现象”表现突出。有关学者专门对体育新闻节目做过调查,发现在2006年的最后一周(12月25日至31日)中,CCTV-5的体育新闻咨询节目《体育新闻》共播出134条新闻,其中竞技体育新闻为114条,占85.1%;其他诸如场馆建设、国际国内体育新闻评选等方面的13条,占9.7%;社会体育方面的只有7条,占5.2%。虽然其中并没有提到学校体育的占有情况,但是我们从百分比中可以看出其占有量不超过5%。

网络“唯竞技体育现象”发展到极端。相关数据显示,新华网、搜狐网和人民网中,所有链接都是竞技体育内容,没有任何链接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关。另外,笔者对多家新闻网站作出比较分析,除了“虎扑NBA”有两条关于学校体育的新闻以外,其他所有新闻全部是竞技体育新闻。可见在网络媒体中,“唯竞技体育现象”已经占据主导位置。

从以上对三大媒体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竞技体育占据各媒体体育报道的绝对分量,有些媒体甚至将体育理解为竞技体育。因此,在我国整个媒介中“唯竞技体育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唯竞技体育现象”背景分析

竞技体育的泛娱乐化特性。竞技体育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它经历着由玩耍游戏竞技体育的演变过程,可见其最初便具有娱乐功能。目前我国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竞技体育泛娱乐化的文化景观。围绕着竞技赛事,强调的是体育故事、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挖掘;在传播符号的运用上,将语言符号的轻松诙谐、非语言符号的“夸张软化”等引入其中。加之竞技体育较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具有更强的激烈性、丰富性和悬念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宠儿。从早期的德国体育娱乐节目《夺标》到当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篮球公园》、《全明星猜想》等,处处可见体育娱乐化的印迹,这已经成为媒介传播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文化视野中的图景之一。

社会和媒体对体育认识的缺位。从受众的信息需求来看,竞技体育也比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更具有优势。受众通常关注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如对于足球迷来说,欧洲的五大联赛和世界杯显然要比某高校或社区举行的足球赛更具吸引力。体育新闻的受众多数为中青年男性,这一群体的心理更倾向于对抗性、竞争性和直观性,因此拥有这些特性的竞技体育对他们的吸引力将远远超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

除此以外,高收视率的广告收益和社会效益使各电视台盲目追随竞技体育而忽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媒介的报道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又误导了受众对体育及体育报道的认识,片面将竞技体育等同于体育,收视热情偏重于体育赛事等,因此形成了“唯竞技体育现象”的恶性循环。

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曾一度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及学校体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虽然以推动大众体育发展为目的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获得发展空间,但受到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步伐仍远远落后于竞技体育,从而在体育报道中自然会出现“唯竞技体育现象”。

解决“唯竞技体育现象”的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认识,加大政府和社会扶持力度。

倡导体育明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一些知名的体育运动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活动,如让体育明星参加社区体育比赛的揭幕式,参与社会体育比赛,到学校给学生上体育课等。

加大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投入。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城乡社区及学校体育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政府必须加大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建设群众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力度,加大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经费支持。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只有在有场地和有经费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给媒体提供足够多的新闻素材。

第二,创新报道机制,提升体育传媒工作者职业素养。

加强地方台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报道。地方台应加强对本地的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身边体育事件的报道,让群众广泛参与到社区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之中,形成积极参与广泛报道吸引眼球持续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开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专栏。可借鉴美国体育报道方式,设置针对学校体育报道的记者队伍,开设专门的学校体育专版。在多数的美国媒体中,报道中学、大学的篮球联赛、棒球联赛等,甚至辟出专版刊登学校体育的成绩和纪录已经成为媒介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我国在这点上,更应结合地区实际,构建专业性强、报道机制完善的传播体系。

改变传统的体育报道方式。体育传媒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鲜的、有趣的并能吸引大众的方式来报道体育新闻,转变以往单一的、套路化的报道方式。如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插入一些健身小方法或小窍门,结合群众和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让群众学到日常的一些锻炼方法,使之在无形中关注到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认识到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是媒介经营遵循的客观规律。因此,充分发挥媒介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显得尤为突出。应使受众在满足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的同时,获得充分的社会体育方面的相关信息,以此培养受众科学全面的体育观,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

第三,丰富科研内涵,探索科学持续的报道理念。

体育实践活动离不开相关理论指导。目前存在的竞技体育报道占据主体,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报道相对弱化的现象,与学术界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和倡导也有一定关系。笔者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时发现,涉及此类问题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缺少对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社会属性和传播现状的分析研究。因此,提高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寻求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大力倡导体育报道均衡化,形成报道观念和报道方式双项提升优势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4.胡斌毅:《数字的魅力——北京奥运电视收视率分析》,《当代电视》,2008

(9)。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看法;建议

本文提出了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几点看法及建议,教师必须提高对初中体育教育的认识,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才能体现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教育体系得到更完善的发展。学校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

1基础体育教育历来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1目前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时代和教育时代,教育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工程,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然而,现时期的基础教育状况尚不尽人意,尤其是初中体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①体育课遭挤占和轻视。置身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教师、学生深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战争之中,体育课遭遇挤占和轻视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毕业年级的体育课从每周两节削为一节,甚至被硬性取消;②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国家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倡在各学校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而实际上一些中学只是在课表上显示出课外活动的安排,而并没有几所学校真正落实,更多的是每周的体育活动课成了其他学科的机动课; ③体育教师受冷落。在各中学,体育教师担任的课时任务相对较重,他们同时还要担负学校里其他一些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属于“老黄牛”型,但在评先、评优等评比活动中,往往要给主科教师让位。

1.2体育与智育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体育教育历来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早期的教育思想中就认为体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智力的增长,要求体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人口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进行智力活动的条件,对学生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往往把体育的地位看得低于德育和智育。他们认为,体育虽然可以健壮身体,却难免使知识贫乏、头脑简单,在文化方面不可能有高深才智和成就。这样就把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对立起来。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古今中外许多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物都深刻了解“人的健全精神寓于健康身体”这一朴素真理。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认为一个人能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是一个常数,要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就必须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为此,他每天坚持适当的文体活动。

1.3初中体育教育是完善全面教育的主要手段

强国必先强科。

从战略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首先是要提高全民族的体质,也就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未来社会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各方面受到父母的照顾,依赖性较大,缺少艰苦条件下的磨炼,这对他们身体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不利的,容易养成怯懦、依赖、无创造性等不良个性。而体育在培养现代人所必备的竞争素质、拼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体育教师,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那些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时很活跃,能轻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学生,总是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在学习上他们也普遍感觉轻松,并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发展潜力较大;反之,那些只知一味读书,不爱运动的学生,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他们大多内向、怯懦、缺少魄力、能力单一。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是完善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措施,而且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2初中体育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之一

当今中国已步入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这从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并取得优异成绩就可以得到证实。这说明竞技运动水平是衡量一个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2.1培养优秀运动人才是初中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初中体育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很多优秀运动员往往首先从学校中涌现出来,初中体育教育可以在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训练方面奠定基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这无疑是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为高一级学校培养部分优秀体育人才,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也无疑是初中学校体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设想如果没有初中体育教育的踏实开展,又怎么会有祖国今天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呢?

2.2进一步完善初中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是发展竞技运动的重要手段

初中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形成独特的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因经济发达、体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体育活动正规,可以进行较全面的业余项目训练,

2.3完善初中体育运动竞赛制度是推动整个竞技体育的重要措施

篇8

关键词: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 柔韧性训练 重要性

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和韧度的伸展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骨的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跨过关节的韧带、肌健、肌肉、皮肤的伸展性的弹性。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无论是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进行武术套路的训练,对柔韧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由于受到评分标准、动作难度、训练强度等因素的制约,对柔韧性的训练要求就应更加严格,只有以良好的柔韧性作为基础,运动员在动作演练中才能最大限度增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做出的动作才能舒展大方,劲力顺达,形象优美。此外,经常进行柔韧性训练,还可减少训练中引起的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因此,本文对竞技武术套路柔韧性训练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柔韧性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幅度的重要性

柔韧性作为武术运动的专项素质之一,是正确掌握武术运动方式的生理基础,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优美与否,往往与柔韧性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当前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这就要求运动员进行艰苦的柔韧性练习,以获得较好的柔韧性。武术套路运动是身体各关节及全身整体配合的运动,在运动时各关节肌肉会同时作用于它所跨过的几个关节。武术运动中的各种腿法、翻腰、抡臂,各种器械方法等运动幅度很大,关节活动范围也很大,竞技武术运动员不仅要表现出武术运动所独有的速度、力量、节奏和神韵之美,而且要鲜明地表现出武术运动所独有的攻防意识和技击方法,这也是武术运动的本质所在。而运动员在进行套路演练时的大开大合,吞吐伸缩,高低起伏,翻转折迭,对各关节,特别是对肩、臂、腰、腿、胯、膝、髋的柔韧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柔韧性差,该运动员肌肉伸展性就低,完成动作时阻力就大,动作幅度就会受到限制,大大影响动作的完成质量。因此,在训练中运动员应正确地掌握武术运动的方式方法,做到动作规范,身法矫健,劲力协调,反映敏捷,等等,这些都应建立在良好的柔韧性基础之上。

2.柔韧性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难度的重要性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向高、难、美、新方向发展,当代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特点与技术风格不断变化,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与演练水平的差距日趋缩短,因此,武术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关系着动作质量、演练水平的发挥。新规则中出现的难度动作和难度连接完成的质量与运动员自身的力量性、协调性、时空性等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柔韧性对难度动作和难度连接的完成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如:静态难度:自选套路中指定难度后踢腿抱脚独立平衡动作;动态难度:腾空正踢腿;太极拳套路中的前举腿和后插腿低势平衡,等等,都要求有极高的柔韧性。因此,武术运动员要很好地完成难度动作,柔韧性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完成动作时由于柔韧索质不好而导致动作达不到标准被扣分,就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运动成绩。

3.柔韧性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预防损伤的重要性

为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柔韧性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竞技武术而言,柔韧性练习可分为一般性练习和专项性练习两种。一般性柔韧性练习是指在运动初期为能使身体机能尽快达到理想状态而进行的适当幅度的肌肉、关节和韧带的牵拉,这种练习可以防止运动员在训练初期由于幅度过大或力量过猛而造成运动损伤。专项柔韧性练习是指在训练中期,为满足本堂训练课套路训练而进行的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柔韧性练习,如基本功中的腿法练习、腰部练习、肩背练习和步法练习等。这是因为在竞技武术运动中,要求动作快速多变,连接许多踢打、架打、翻腾、跳跃、跃扑和滚翻等动作,既要快速有力,又要准确到位,收放自如,既要跳得高,又要落得稳,空中动作和地面动作都要求舒展大方,动作准确,形象优美的造型。这些特点和要求对运动员来说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快速的速度和较大的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柔韧索质,否则在完成这些动作时,由于肌肉韧带达不到所需要的长度或是幅度,而作用于肌肉和韧带的外力较强,便很容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损伤,这将严重影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质量。

4.柔韧性训练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而言,柔韧性练习更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训练柔韧性是一项单调、枯燥而又较为疼痛可又每天不得不重复的练习,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培养自身抵抗枯燥和疼痛的意志品质和坚强的毅力,要时刻激励自己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第二,由于竞技武术套路对技术和难度动作的要求较高,因此柔韧性练习就不能局限在常人所能达到的能力范围之内,经常会施加外力辅助、强化柔韧性练习,这种强度的练习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因为它要超出自身关节、肌肉和韧带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几倍来训练,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是一个长期而反复进行的练习。这要求训练者有足够的耐心和较强的意志品质来抵抗拉伸肌肉、韧带带来的巨大疼痛和长时间反复练习对心理上巨大的煎熬。这种柔韧性练习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效果是其他任何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都不能替代的。很多很有潜质的运动员正是由于不能克服这种柔韧性练习对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冲击而功亏一篑。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最终都会在身体和心理这两个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功。

5.结语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变化,“高、难、新、美”动作的出现,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可以说,在当代竞技武术比赛中,谁动作更规范,难度更稳定,伤病更少,意志品质更顽强,谁就距离胜利和成功更近一些。综上所述,较高的柔韧性可以增大动作幅度,进而提高动作质量;大大提高难度动作与难度连接的稳定性和规范性,进而为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预防和降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为运动员长期高质量的训练提供有利保证,而且是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不可替代的训练方法。可见柔韧性练习在竞技武术套路中占有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地位,无论武术规则如何变化,其本质的东西都不会变,柔韧性练习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柔韧性练习是一项长期而又必要的内容,应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许杉杉.武术套路柔韧性训练的方法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9.

[2]方平.浅谈少年武术运动员的柔韧训练[J].浙江体育科学,2003,(4):52-53.

篇9

1.竞技体育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区域竞技体育的发达与否,对于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娱乐性、观赏性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吸引着大众目光,报纸和传媒对于体育的所有宣传和报道内容,90%以上都会涉及竞技体育。因而,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江苏省竞技体育近几年一直保持强势,在国内各省份中一直排在第一阵营。江苏体育产业发展虽然起步很晚,但是近几年随着竞技体育的强势崛起,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较为迅猛。2006年9月,江苏制定《江苏体育产业振兴计划纲要》(2006~2010年),着重强调了竞技体育在带动江苏省体育产业其他各组成要素发展的重要性。该纲要提出整合竞赛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和开发赛事经济,为江苏的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也、体育中介业、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彩票业创造活跃的市场氛围。

2.体育产业反哺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涵盖了竞技体育,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体育产业氛围浓厚与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将对本区域的竞技体育产生长足的影响。体育产业市场的繁荣,将会培育良好的群众体育土壤,群众体育是体育消费市场的主体,不论是体育用品类的实物型消费还是购买门票观看竞技体育比赛的观赏型消费,群众体育在体育产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产业的繁荣也会直接的带动体育中介业和体育彩票业的活跃,体育产业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反哺竞技体育发展。江苏作为体育大省,这些年体育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体育彩票收入实现全国“七连冠”,截至2012年12月31日,江苏体彩年销量达到161.81亿元,增幅达14.17%,同年体育彩票对江苏省竞技体育资金投入、群众体育以及其他社会公益资金投入均达到历史峰值。近几年,江苏居民体育消费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体育用品,最近几年的增幅都达到20%以上。江苏已经连多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处于国内领先的位置,大赛的举办更是活跃了体育消费、观赏、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广告等产业市场,为江苏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空间。

二、江苏省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间的传导机制

1.竞技体育通过传媒传导发挥其效力

传媒是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媒介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随着科技进步,新的传媒方式不断涌现,如社交网络、微博、在线视频、微信等,这些新的传媒方式不断丰富和拓宽传媒渠道,使得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不断放大。江苏省近些年举办的体育赛事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举办的十运会,江苏竞技体育军团金牌总数位列第一,江苏民众通过各种媒介收看、收听或者参与十运会,他们为江苏取得优异成绩感到自豪,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所感染,同时也被竞技体育展现的美感及比赛结果未知性所征服。江苏竞技体育军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的山东十一运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江苏人最钟爱的竞技体育项目是击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和花泳,这些项目多年来在全国处于几乎难以动摇的领先位置。这些项目里很多都在江苏省群众体育中开展的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很高,每当江苏在这些竞技体育项目中斩金夺银都会带动这些市场化长度深的项目发展出现一个小。江苏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同步协调发展正是由于媒介的宣传和渲染。竞技体育的美感、体育的健康理念和娱乐休闲功能以及竞技竞赛中运动员展现的个人魅力通过各种传媒渗入江苏民众生活,推动江苏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推动江苏体育产业的和谐发展。

2.传媒产生激励效应过程

随着传媒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中虽然仍占有很大比重,但是新生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群众由以往单纯的体育信息受体逐渐的转变为信息受体和传播者双重角色。如微信、微博、网络、IPTV等等,民众通过网络渠道,尤其是“自媒体”快速浏览体育信息并将其实时分享出去,这些媒介对体育信息呈现逐级放大效应。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群众收入水平较高,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这为竞技体育信息快速传达、分享提供了条件。竞技体育向体育产业传导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媒介传播体育信息,并对体育信息受众产生激励效应的过程。江苏竞技体育的每一次飞跃都会给江苏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体育用品业会随着群众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而得到发展,体育中介及体育广告收入也会随着江苏竞技体育的兴盛而走向繁荣。截止2003年底,江苏省各种体育产业活动单位达4400多家(不含个体户),全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较2002年增长18.17%。到2011年,体育产业对江苏省GDP贡献率达到了0.82%,其中体育用品消费和体育彩票销售取得较好成绩,彩票销售连续7年领先全国,2012年江苏体彩年销量更是达到了161.81亿元。江苏体育彩票销售佳绩的诞生不仅和江苏体育彩票运作的方式有关,这和媒介宣传所产生的激励效应有一定的关系。江苏体育用品每一次销售高峰期及体育培训市场的活跃都都是伴随着江苏竞技体育的腾飞,江苏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媒介的扩大效应产生的激励效应不断促使江苏体育事业的发展。

3.激励机制促使信息受众产生动机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竞技体育通过媒介向体育信息受众施加影响,响应是指以特定的激励与相伴而生的动机作为前提条件下将产生的最终结果。荧屏竞技是人们了解竞技体育最主要的渠道,人们在观看竞技体育的同时,竞技体育的独特性与功能对受众参加体育健身及消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江苏群众体育的发展近些年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和江苏竞技体育的强势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江苏举办的所有重大竞技体育比赛都离不开群众体育的参与,如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一般都有较多的群众体育健身展示。江苏举办的竞技体育赛事向广大群众传递积极的信息,同时也使得相关体育机构产生积极动机,根据信息受众对竞技体育刺激信息所表现动机情况,可以分为高积极动机和低积极动机。2002年江苏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35%,2007年达到45%,2010年已经达到50%以上。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江苏省男子列全国第一,女子第二,综合指数居全国第二。2007年,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0.8万人,其中国家级、二级、三级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均位列全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底,江苏省开展城乡全民健身活动9000余项次,参加人次约3500余万。2006年5月,江苏省组建体育用品协会组织,截止2010年底,该协会会员达到200余家。江苏体育产业各组分要素取得的成就无不和江苏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相关,竞技体育借助媒介的宣传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不断促使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

4.动机刺激体育产业各要素发展

竞技体育通过各种媒介在群众及相关机构中宣传体育的魅力及价值,信息受众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及对体育的理解所产生动机强弱不同,但是动机的产生就会促使体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业、体育中介业及体育彩票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联动的。体育健身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场馆业的发展,体育中介业的发展一样会带动体育场馆业及体育消费的发展,而体育彩票会随着社会大众对体育的关注度增强而得到更好发展。因而,在动机的促使下,体育产业各要素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竞技体育对体育信息受众产生高积极动机和低积极动机,这些动机的产生都会促使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2005年江苏成功举办十运会,实现了6亿元总收入、4亿元净收入的资源开发业绩,创下全运会资源开发的新记录,这次赛事被誉为市场化程度高、资源整合程度高、维权保障程度高的“三高特征”。江苏体育产业在竞技体育的辐射带动下,较好实施了体育产业振兴计划,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起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技术培训、中介咨询四大门类的体育市场体系。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和体育器材、服装以及场馆开发开放等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江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经费保障。江苏体育彩票业连续7年全国第一;近5年来,江苏省共组织国际比赛136项次、全国比赛385项次、省级体育赛事137项次,承办数量及荣获全国最佳赛区、优秀赛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体育用品业截止2010年底,江苏省体育用品制造单位2500余家,创造产值120多亿元,体育用品销售单位近3000家,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单位总数居全国前列。到2010年江苏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82%,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6%,体育产业就业人数也达到了38万人。

三、结语

篇10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竞技体育要发展必须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也必须与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发展相协调,其协调程度是什么样就需要对此进行正确的评判,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体现的就是这一主体思想。竞技体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如何,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否起到推动作用,本身的运行状况是否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所以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存在这两点必要性,即:1)竞技体育的投资决策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2)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1.1内涵社会评价一般是与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在项目实践中,从人类学、社会学学科视角去分析、阐述项目的利弊得失,因此社会评价不是经济评价的剩余,也不同于纯粹的社会学研究。它是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竞技体育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特点,所以具有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双重特点,即成为“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部门的集合”,其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上。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指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评价竞技体育为实现国家社会和地方(行业)的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以及竞技体育与社会相互适应的一种系统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的方法。因此,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既是评价其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也是评价竞技体育本身的生存、发展、运行状况。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一个整体的综合评价,不是对具体运动项目的评价。

1.2理论依据

1.2.1经济学理论依据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以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法(TCBA)与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SCBA)来作为它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1.2.2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依据人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它们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及人种和社会与文化,在体育中都有凸显的特性。体育作为文化现象,是以人的参与为必须的,与人类学研究的人的体质、体能、人种等密不可分,因此必须以人类学为理论依据。

1.2.3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起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复合系统。因而,考察、评价竞技体育应该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指导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来考察、衡量竞技体育的发展。

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和特点

2.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因竞技体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特性,涉及到经济领域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有直接的效益又有间接的效益。因而: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较难,社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很难判断哪些与竞技体育相关,它们之间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尽管人们公认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存在,但到底怎样衡量其大小程度,也很难量化,而且很多社会效益可能是经济效益派生出来的,很难做到体现社会效益而又不与其他效益重复计算。因此明确提出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理论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2.1.1人本原则社会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的人的评价,首要是把人放在首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竞技体育项目投资的主体是人,由人来表现,且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受益的群体也是人(运动员、观众),所以必须以人为本。

2.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特征是要承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了影响人类发展的多种要素,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不仅要考虑到自身资源与服务的利用,也要考虑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2.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

2.2.1重在社会因素的人文分析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作为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过程。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等社会因素都会因竞技体育的出现、发展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结果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都是社会评价的内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系统的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分析竞技体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为竞技体育的发展的政策制订者提供有利的建议和参考,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就是注重对社会因素的分析。

2.2.2宏观性和多目标性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对竞技体育的全面评价,既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广泛的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论文主要是分析竞技体育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性,分析竞技体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宏观性和多目标性。

2.2.3长期性社会评价要考察近期与远期的社会发展目标,要考虑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竞技体育对人们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对人素质的影响等都不是短期内能体现出来的,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长期性。

2.2.4定量难社会效益与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竞技体育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对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等,都难以定量计算,只能以定性来分析。

2.2.5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属于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与其他项目的特点和各自的环境与条件各不相同,涉及的社会因素也不同,因此无法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指标。除此外,还不容易确定指标的参考标准。

2.2.6多层次性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2.3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原则的指导下,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设立是根据我国竞技体育既有公益性又强调经济性特质,结合社会评价自身特点而建立的,基于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广泛性及其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其指标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与科学性;2)统一性;3)可比性与可行性。

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基本体系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是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来发展,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来生产或创造其公益性和福利性,但竞技体作为非物化的、服务性的生产行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育事业被“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竞技体育以其自身竞技表演提供特殊审美需求的服务特点,以失去往日单纯比赛的意味,成为赢利颇丰的娱乐项目,成为体育产业化的领头羊。竞技体育在这种“事业性”、“公益性”与“市场性”、“产业性”的双重特性并存的历史前提下,要求竞技体育:一要着眼我国社会目标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

考虑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微观的财务评价、中观经济评价、宏观国家社会的角度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如图1示:

3.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总体结构在总目标下,设立七个一级评价指标,及多个对应的二级指标(图2)。

3.2体系设立的方法在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论文以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来进行研究。

3.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分析 转贴于

3.3.1人的发展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评价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贯穿在社会评价中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人本原则。从社会评价的角度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评价人的社会的最高准则,又是评价社会的人的最高准则。竞技体育中除体育的基本健身、健心的功能外,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学生)认识社会,熟悉社会法则。竞技体育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独立运作的世界体系的社会娱乐活动,是具有独立品质的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特定行业,显然属于优化人的精神活动结构和功能的领域,是精神服务产品。无论是从产品的提供者还是产品的享用者的角度,竞技体育对人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2社会政治竞技体育业的出现对政治影响的利弊使社会政治成为评价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维度。

3.3.3社会文化把竞技体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列为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文化评价,也是作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

3.3.4社会经济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与影响。

3.3.4.1市场化程度竞技体育从业人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构成率;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竞技体育事业部分的经费自给率。

3.3.4.2发展水平增加值年增长率、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构成率、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增长率。

3.3.4.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

3.3.4.4经济结构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产业结构来分析。

3.3.4.5科学技术竞技体育中的场地建设、训练器材、训练的科学手段等无不体现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3.3.5社会生活竞技体育的发展对社会生活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生活指标主要分析生活水平、就业效果、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几个部分:

3.3.5.1就业效果竞技体育某一项目在某地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为该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使社会剩余劳动力更多,其衡量指标有直接就业效果和间接就业效果及总体就业效果三个方面。

3.3.5.2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收入的增加与实际生活的变化的关系是成正比还是其他。

3.3.5.3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竞技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属社会福利事业,满足一部分人的竞技体育的需求。因此,从竞技体育的角度也可以了解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

3.3.5.4医疗卫生通过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及非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的关系能反映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情况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3.6社会环境竞技体育的大力发展与社会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相适应、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考察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城市发展两个指标来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3.7可持续性发展用下面几个指标来共同考察:

3.3.7.1经济从国家投入、社会投入及竞技体育产出的角度看,竞技体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否使竞技体育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2环境从竞技体育对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等环保角度来考察竞技体育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3社会竞技体育对贫困、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公正、福利等起着怎样正负影响程度,是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因素保证。

3.4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推求,采用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先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后,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20位专家的专家征询意见表(共20份)来确定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后,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各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根据模糊运算规则,(其中i=行,j=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是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