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与测绘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土规划与测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土规划与测绘

篇1

【关键词】:测绘技术;国土管理;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完善测绘技术在这一个领域应用,其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国土管理规划工作趋于高质量以及科学化。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中,测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工作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整一个测绘技术的价值,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更加正确地使用测绘技术。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1、测绘的基本概念

测绘技术是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基础性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工具。测绘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整一个社会的经济与发展提供具体化,全面化的地理信息,尤其是在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前提工作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测绘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测量和绘画。测绘技术的进行需要应用大量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space science、计算机技术、NCT等技术,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GPS定位系统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化地进行定位。根据相应的定位,能够更好地对于所得到的地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进行后续的绘画步骤。在整一个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掌握这些技术有着极其关键性作用和价值。

测绘工作有着众多不同的分类,其根据作业顺序的先后顺序可以划分成测定和测试,而根据目的和工作对象的差异则可以划分成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而不同的测绘工作有着不同的适合领域,而国土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工作的进行也需要使用到不同的测绘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更好地结合实际的需要来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其中,基础测绘主要是指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各个部门所需要进行的测绘工作;专业测绘主要是各个产业部门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量而进行的测绘工作。两者所服务的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检验的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基础测绘是以国家统一的技术规定为标准的。因此,相关的行为主体需要依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基础测绘的使用。而专业测绘则是以本身的行业标准为行为规范的。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行业标准。

2、测绘工作在国土管理与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规划过程中最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它能够为各项工程提供数据性的指导,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加具体全面的信息。因此,优化对于其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现实的应用中来看,进行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的目的就是扩大土地资源的价值,使其的价值真正地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土地,能够使整一个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并且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之下,让自然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政府在相关的国土资源的管理规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以下原则相对而言是其中较为重要的:

(1)、以公有制为导向,维护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国家享受土地的所有权,而个体享受土地的使用权。如果国家需要进行国土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需要以保护相关个体的利益为基础,更好地来保障其合法权益,不能以牺牲个体的权益来达到相应的目的,而是应该寻求共同的双赢,而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保证后续工作的推进;

(2)、以人为本,合理地开发土地。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中的人。因此,开发土地不能以牺牲社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应该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体。加快更先进的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中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价值,更好地让土地服务于社会;

(3)、科学合理地使用测绘技术。在各种的土地分配问题中,都是以测绘的信息数据为基础,来更好地结合实际的需要来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分配。因此,在遇到土地分配问题时,需要以科学严谨地态度来使用测绘技术,保证其正确性,减少其中的误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土地纠纷;

3、测绘技术在国土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在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都会使用到测绘技术。一般而言,实地勘测较为常用。与此同时,遥感卫星技术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更加宏观地来分析国土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土地使用的变化情况。实地勘测有着一定的客观性和具体性,而遥感卫星技术则较为全面化和高效化。在实际的情况下,勘测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土地规划

在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土地的规划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土地规划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包括土地信息的收集、土地实图的绘制、信息与土地的整理。可以说土地规划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下一个步骤的实施是建立在上一个工作完成的基础之上的。而如此复杂的工作,需要依靠一定的测绘技术才能够完成,并且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测绘技术的应用在这一项土地规划的工作中,扮演者先导性的角色。其需要更好地整合实际的土地信息资源,更加科学化的分析,来规划实际的土地使用。

3、2土地使用

利用测绘技术来更好地勘测相应的土地使用情况,这是现实情况之下较为实际的一个方面。尤其是近年来,通过一定的遥感卫星技术和GPS技术来更好地对于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形成相应使用情况的图像,这能够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信息。同时,通过高科技的测绘技术能够更好地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可以更好地形成动态检测的目的,进而对于其更好地进行优化管理。

3、3土地监管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整一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不仅仅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更需要进行合理的监管。通过测绘技术中常用遥感卫星技术达到对于土地资源的拍摄检测,能够更好地健全相关的土地使用信息系统,进而更加直接地对于其中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4地质环境监测

对于整一个地质环境的监测,需要用到测绘技术,尤其是地质灾害较为突发的地区。对于地质灾害突发地区进行检测,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来进行分析预测,同时给出相应的预防方法,来尽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测绘技术所进行的地质环境监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更好地起到预防的作用。

3、5资源勘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发挥作用。而在中国素有地大物博,不仅仅说明资源总类丰富,也说明了资源的总量众多。因此,更加合理高效地勘探资源对于整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作为不可再生的矿场资源,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测绘技术地不断发展完善,对于各个地区的地质调查,资源勘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6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随着整一个社会地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的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国土资源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让整一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加地系统化,准确化。因此,创新与完善测绘技术在整一个国土管理与规划过程中的应用,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须。

【结束语】: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进步,测绘技术也将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这将为整一个的国土资源管理规划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推动其朝着更加科学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需要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测绘技术的掌握使用,让其发挥最大化的价值,真正地服务于整一个社会,造福于每一个百姓。

【参考文献】:

【1】、早热古力・吐尔逊・ 《浅谈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3);

【2】、周青慧・ 《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0,(1);

【3】、吴齐文・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测绘,2008,(2);

篇2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要求和“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通过采取“并联审批”、“职能归并”、“委托代办”等改革措施,实行“同步受理、牵头协同、信息共享、资料互认、联合勘察、会议协调、超时追责,”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工业项目开工之前的审批流程再造。

二、改革方式

(一)可以完全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责任,或者可以在其他管理环节中解决的事项,改为事后监管。涉及互为前置审批的,明确先后办理顺序。对保留的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二)将工业项目开工之前的审批流程整合为注册、立项、供地、建设四个阶段,分别由工商分局、区发改委、国土规划分局、区建管站牵头组织,由其选择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部分原由各相关部门直接对建设单位的外部程序改为内部程序,但法律关系主体不变,该出具意见的出具意见、该备案的备案。

(三)建立施工图并联审查制度。由区建管站牵头组织并提供办公场所,在施工图审查程序上,实现窗口受理,并联审批。公安消防、人防、气象、园林等部门派员参与窗口受理并按各自职能限时完成审查工作。

(四)加强行政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流程之间的衔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和资源共享水平。

三、实施范围

本方案中工业项目是指工业园区内从事制造、加工的项目,包括内资和外资两大类。

由牵头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共5项,包括:工商分局牵头“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区发改委牵头“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国土规划分局牵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区建管站牵头“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由协同部门实施并纳入流程再造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共8项,包括:国土规划分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区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公安消防大队“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区民防办“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批”;区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区园林局“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用地面积审批”;区商务局“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等。

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工商分局根据企业类型具体确定。

各工业园区内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园区统一编报,区水务局集中审批后,投资主体不用再单独进行报批;工业项目中涉及到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由园区协助申报人报市地震办并省地震局办理。

四、主要流程及时限

(一)服务咨询

投资主体与各工业园区签定入园协议后,区经信局负责综合协调,区发改委、国土规划分局、区环保局对项目核准、选址、用地预审、环评等工作提前介入。区发改委、国土规划分局、区建管站、工商分局窗口和区工业项目投资代办部负责对投资主体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向投资主体全面准确地提供本阶段或各审批阶段需要提交的资料清单。

(二)注册阶段

该阶段无前置审批的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工商分局和区工业项目投资代办部在确认工商注册阶段所需资料齐全后,无前置审批的,内资备案和核准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外资工业项目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前置审批的,确定前置审批部门,启动联办程序。

(三)立项阶段

该阶段备案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项目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投资主体向区发改委提交立项阶段所需资料;区发改委在正式受理次日向国土规划分局、区环保局发联办函,各联办单位在联办函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和节能评估审查意见。该阶段区环保局、国土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分别指导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土地规划测绘机构、投资咨询机构按照流程约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用地预审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工作。

(四)供地阶段

该阶段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土地招拍挂时间23个工作日)。投资主体向国土规划分局提交供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所需资料;区国土规划分局确定规划条件,编制供地方案,组织土地公开出让、核发成交确认书后启动联办程序,征求公安消防、民防、园林等部门意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阶段区建管站提前介入,负责地质勘察机构、建筑设计机构按照流程约定完成地质勘察、建筑设计工作。

(五)建设阶段

该阶段在4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工程招投标时间22个工作日)。投资主体向区建管站提交建设阶段所需资料;区建管站工程报建窗口对区房管、园林、民防、城管等部门的相关收费和市气象部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实行事前告知后,启动联办程序,向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发出联办函,组织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安全措施审查、施工合同备案,发放施工许可证。

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以转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由投资主体确定施工队伍,审批时限为15个工作日;以转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由投资主体自主招标的,审批时限为17个工作日;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由投资主体自主招标的,审批时限为40个工作日;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依法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的,审批时限为60个工作日,外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增加2个工作日(见附件1~3)。

四、改革及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协调机制。由区经信局会同国土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审查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工业项目,联合下达区年度工业用地计划指标,负责核准具体项目的选址和用地规模,国土规划分局、区发改委、区环保局等部门提前介入,为出具体正式审批意见提前准备。

(二)推行工业用地先行储备制度。由区政府负责工业园区用地统征储备,依法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完成征地补偿安置及土地整理工作,为工业项目落地预留空间。

(三)整合内部行政审批职能。各部门要按照准入、监管、服务职能相对分离的原则,对领导班子内部分工进行调整,对内部职能进行整合,将行政审批职能相对集中到一个科室,统一进驻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按照集中办理、现场办结的原则,切实做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个首席代表、一个行政审批专用章”。

(四)建立工业项目代办、交办制度。由区政务服务中心搭建区级代办平台,成立工业项目投资代办部,负责具体协调办理工业项目审批手续,代办人员从区经信局和各工业园区抽调,纳入区级代办平台统一办理。区政务服务中心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将项目落地有关工作按职责分别交各职能部门承办,各职能部门限期办结。

(五)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实行免征和减征。企业注册登记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征地管理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4项实行免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防空地下室建设费、绿化补偿费等4项实行提前书面告知,达到标准免征;白蚁防治费、生活垃圾服务费等2项实行减半征收。

(六)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中介机构服务区,选择服务程序规范、效率高、收费低的中介机构进驻中心办公。区政务服务中心要督促入驻的中介机构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最优办事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七)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结合区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开发工业项目落地并联审批业务系统,在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之间建立起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运行机制,与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接受监督。

(八)实行责任追究。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执行本方案不力的,要按照市《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武办发〔〕11号)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及其领导的责任。

五、其他事宜

(一)试行期间,因法律、法规变动和工作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审批事项的,由区优化办做出调整,报区政府批准执行。

篇3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量;管理工作

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中,GPS技术是指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的运用,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及其他相关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全天化、高精度、自动化及高效益等特点。由此可见,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GPS技术及其特点、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GPS技术在国土测绘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做以下简要分析:

1 GPS技术及其特点

与传统测绘技术不同的是,GPS技术能够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国土的各个范围进行精确测控,且在测绘的过程中能够将误差降到最低,确保测绘的准确性。针对GPS技术及其特点,主要分析如下:

1.1 GPS定位原理

地面用户在使用GPS进行测绘时,可以通过地面的接受机来接受卫星信号后,通过伪距测量或载波相位测量,测算出卫星信号到接收机所需要的时间,在结合各卫星的星历,将卫星至用户的多个距离球面相交后,即可确定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在测绘管理中节省大量的操作时间,还能保障测绘质量,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GPS技术特点

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缩短测绘管理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测绘管理质量。针对GPS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位精度高。通过大量的实践不难看出,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50km以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6-10m,100-500km范围之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7-10m,1000km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9m-10m。第二,地面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信息后,需要观察人员对整个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观测。在其观测的过程中,观测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GPS系统的完善与更新进行变化。在目前使用的技术中,针对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只需要15-20分钟,在随时定位的过程中,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由此可见,GPS定位在科学的缩短定位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整体的定位质量。第三,对测站的整体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上空保持空旷即可,在节省大量投资经费的同时,还确保了测站的灵活性。第四,提供三维坐标。在土地测量中,高度的测量模式通过在平面与高程之间进行实地测量,以此来得出整体的测量结果;而GPS在测量的过程中,则能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测量,并能够为其提供精确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第五,操作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GPS接收机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在提高自身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还简化了机器操作,在节省操作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操作质量。

2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管理作为整个国土测绘管理的基础,能否得到精确的测量,将直接关系着国土测绘管理的整体质量。针对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

在整个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通过GPS测量技术,对固定范围内的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确保地籍图件管理的准确性。在地籍测量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具备一定的精度与密度,将直接关系着测量土地的权属范围。GPS地籍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测区范围及测量地区的先后顺序分为基本网与加密网两个类型。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城镇地区的实际界点密度,以便在保障网点精度的前提下,确保测点的精度与密度。

2.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在使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时,基于GPS定位技术的优势,能够使其在建立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WGS-84坐标的三维坐标差。在范围小、高差小的GPS网中,其自身的基准差能够不影响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位置,而针对高差较大的,则有与之相符的要求进行数据起算。在实际地籍测量中,基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导致GPS网尺度的变化,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高程测定。

2.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以往的三角测量控制网中,要想确保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充分的考虑进去,以便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与以往的观测模式相比,GPS观测在使用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函数及随机模型进行测量,且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单一的布网方式,同时还具备速度快及精度高等优势。换而言之,在整个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在完善地籍调查的同时,还能保障国土测绘管理的质量。

2.4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运用,主要是结合着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及专用等几个方面,对土地的使用范围进行界定,在确定其位置的同时,还能对其面积、分类及使用现状进行详细的绘制,确保国土面积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3 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

首先,在使用GPS技术的过程中,针对普通地形,管理人员在设站时,只需要在5km半径的测区进行测量,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控制点数量,同时也避免了仪器的大幅度搬运,在节省成本投资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其次,GPS技术的使用,具备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以及误差小等优势,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在指定的作业范围内,其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能精确到厘米。最后,在其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操作简单、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作业条件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保障测量精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GPS技术在国土测绘管理中的应用,在提高国土管理质量的同时,还推动了我国国土管理的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结合着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快GPS技术的研究步伐,使其在国土测绘管理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国土测绘管理,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保伦,张明福,史先良.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0,(04) .

[2]曹华生.城市测绘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

[3]林章盘.对测绘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江西测绘,2008,(02) .

篇4

关键词:毕业生去向 调查分析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55-0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属于地理学类,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具有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的特点,各高校培养定位存在资源环境规划、城乡规划、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多种倾向,因此毕业生去向也非常广泛。本文以黑龙江科技大学这所地方本科高校为例,在已有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至今为止9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为在校生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实用信息,也为本校和相关院校专业定位提供参考。

一、专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科技大学在2002年设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3年首次招生,2013年正式更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量与制图等信息化测绘技术,立足于城乡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面向城乡规划与管理、土地规划与整治、土地评估、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秉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依托专业实验室、3S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基地,以及已经建立的20余个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加强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专业自2004年第一轮立项建设以来,借助教学评建大好契机,围绕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新一轮专业建设达到了校重点专业的要求。

二、毕业生去向总体分析

本次调查分析的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07―2015历届毕业生,样本容量为368人。调查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考研、就业等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的来源是连续多年建立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了2007―2015届毕业生去向的总体状况,毕业生累计考研率达16.3%,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14.9%,就业于国土调查规划、城乡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评估咨询、农林矿产资源、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等企业的毕业生占68.8%,如图1。

三、毕业生考研分析

2007―2015届毕业生考研总人数为59人。2007届考研10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5.8%;2008届考研14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5%;2009届考研8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4.0%;2010届考研7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4%;2011届考研2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6.7%;2012届考研5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0.8%;2013届考研3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0%;2014届考研2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8%;2015届考研7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7%,历年的考研率变化趋势详见图2。以上数据显示历届毕业生考研率并不稳定,主要受当年就业形势、学生意愿和生源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把2007―2015届毕业生考研学科分为地理类、农林遥感类、资源环境类、经济管理类及其他五类。通过数据分析(见图3)可知,考取地理类学科的毕业生为28人,占考研总人数的47.4%,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如考取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农林遥感等方向的研究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由于地理类学科在本专业2007―2015届毕业生考研学科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对地理类学科考研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见图4)。地理学科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四大类。考取自然地理学研究生为10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35.7%;考取人文地理学研究生为4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14.3%;考取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为13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46.4%;考取地理教育研究生为1人,占地理学科考研总人数的3.6%。可见地理学科中考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的比重最大,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朝阳产业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毕业生就业分析

对本专业2007―2015届除考研之外的309名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就业于国土调查规划企业、城乡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房地产评估咨询企业、农林矿产资源企业、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等各类企业的人数为254,占总就业人数82.2%;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为55人,占总就业人数17.8%,详见图5。

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去向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参军、事业单位,其中行政机关单位就业人数为42;参军人数为4人;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9人。显然在行政机关单位就业人数最多,但是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行政机关单位的就业人数集中在2007―2010年,以后迅速下降,近年来几乎为零,如图6所示。

就业于企业的去向主要有国土规划类企业、房地产评估咨询企业、城乡规划设计企业、地质勘察类企业、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等。其中在国土调查规划类企业就业的比重最高,在规划设计类企业和地质勘察类企业就业的比重最低,由此可见国土规划类企业是本专业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重要领域。在各类企业就业的比重详见图7。

五、结论

通过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07―2015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得出:虽然历届毕业生考研率不稳定,但考研学科方向相对集中,主要以地理学类为主,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自然地理专业占绝对优势。在行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集中在2007―2010年;在企业就业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的重点领域面向现代企业,而在现代企业就业的历届毕业生又以面向国土行业为主,主要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复垦专项规划及项目设计、地籍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2] 谢启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使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1)

[3] 吴晓敏,董萍,陆翔,等.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 王兰霞,王蕾,李巍,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思考[J].经济师,2012(9)

[5] 王兰霞,赵喜江,王蕾,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面向探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篇5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调查与管理专业的一些特有属性寻求一种更适合该行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一些传统的培养模式来看,更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同时,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必要性分析

1.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特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国土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呈现日益加大的趋势,然国土资源事业的形势依然严峻,这种社会的现实态势必然要求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朝着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校该专业原来开设的是地质、房地产、钻探等几个方向,这几个方向先后都单独开设专业后,于2008年确定“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的培养方向,并于2008年9月开始招生,一个新建专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本专业既注重学生对专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IS、AutoCAD、CASS等软件的应用;掌握工程测量技术和数字测图技术;既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之有较宽的就业前景,又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使之有较强的专业就业竞争力。注重理实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已成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2.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本专业是涉及学科较多的边缘交叉专业,就业面非常广。目前已有六届共计592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约98%的毕业生就业于国土、勘测、测绘、土地规划与咨询、施工等对口单位;2014级43名正在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部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主要从事土地确权、农村经营权确权、土地整理等工作。数据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国土、测绘、土地咨询、工程建设等部门有较大需求,从事岗位有地籍测绘员、地籍调查员、国土资源数据入库员、国土管理员、用地审批员、土地交易者等。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是农村的最大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尤其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农村居民宅基地{查、不动产统一登记等,都需要大量的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的外业和内业工作者。这些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并要求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现代学徒制”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对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它是情景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课堂上由教师或者企业专家指导示范,并引入一些真实的或者仿真的项目案例,让学生有项目带动、学习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3.目前国土调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国土行业业务广,人才需求多,涉及的国土规划、整理、确权等项目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专业的知识理论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实训室建设投资大,各类GIS软件价格昂贵,学校专业化的实训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在教学理论中,理论教学量较多,实践操作教学量相对较少,所以存在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现象;其次,青年教师相对一线工作经验欠缺,没有真实或者仿真项目作为上课素材,部分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现代学徒制”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代学徒制”结合企业专家,企业能手的一些相关经验,并引入这些专家能手来到我们课堂中,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可行性分析

1.校企合作力度加大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办学思路,依托地勘行业办学背景,引企入校;以学校积聚的资源为优势,以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通过校企相互任职凸显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另一主体地位,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系部在国土、测绘及相关企业建立的18校外实训基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对接,我们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一改以前企业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的管理,加大合作力度,学院还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制定校企合作双方的管理和运行合作制度,建立工作预防和实时监控的监控制度,保证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共育人才、共建平台、共同管理、共同担当,以破解“校中厂”如何管的难题,真正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内容。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体系和国土资源文化体系作为两条主链。职业能力体系从基本素质能力递进到专项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进一步形成综合拓展能力;土地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的体系从土地的构成基本要素初步认识(如野外性、艰苦性),土地规划行业基本认识(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客观求是的工作作风等),形成“敬业、爱业、创业、乐业”的职业文化素养。横向上,职业能力和国土资源文化相互交融;纵向上,彼此连贯,螺旋递进。每一阶段的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理论到实践,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不断发展。

(2)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课教学由企业专家与能手,还有学校老师共同完成。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以项目引领教学进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新建并完善了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

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我们必须新建并完善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与多家单位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学生可以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在校外参与项目,让他们在真实项目中完成课程综合实训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训。同时我们可以共享企业的实训条件,如K9,ARCGIS等新的GIS软件。

(4)完善了课程评价与考核要求。

课程评价与考核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和学校考核评价两部分。

企业评价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市场调研、毕业生自我评价。

学校考核主体有:教师、学、学生自我;考核标准有:平时成绩、课内实践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的各类专业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多专业综合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传授企业的工作经验,丰富和补充学校师资力量,促进教学效果与企业所需技能的“零距离”。而实现引进企业的各类专业高级人才的最直接做法就是校企合作。同r利用假期多安排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项目,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及时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新教学内容,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周伟,袁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78-80.

[2]赵中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科教文汇,2013(10):37-38.

[3]袁春,钱铭杰,周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125.

[4]王瑞军.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5(20):172-213.

[5]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79.

[6]周雯雯.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3):275-276.

篇6

【关键词】测绘成果;档案;管理

测绘档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档案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测绘档案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如何加强测绘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成为紧要的任务。测绘成果资料是通过测绘生产所形成的信息产品,形式包括测绘记录、图表、照片、文字说明和成果成图等。测绘档案是在测绘资料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并按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档案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从传统实物档案向机读电子档案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测绘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模式,作好新时期现代测绘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为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为经济发展提供数据资料、为行政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更好地发挥测绘档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测绘成果的特点

测绘成果是指通过测绘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是各类测绘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图件和档案。测绘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测绘种类多

目前我国的测绘行业中种类可谓繁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门类。就目前而言,测绘行业的分类大致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遥感测量与其它方法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工程测量、科学研究等。而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小的类别的测绘信息,如不同的比例尺、各大类下的多种专业活动等。如大地测量中的三角网、导线网、长度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等。

1.2测绘载体形式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成果一般以多种载体的形式出现。按载体形态可分为:观测手簿、软盘或光盘、底片、航测内外业原图、清绘原图、二底图、印刷纸图等。而且随着测绘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测绘载体还会不断出现。

1.3时空分布广

测绘成果总是伴随着不同的空间地域特性而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的变化,测绘成果的更新又成为必要,这样就有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测绘成果。

2、测绘成果档案分类

由于测绘成果的种类多、载体形式多、时空分布广,所以要将测绘成果分类整理归档。具体分类方法如下:

(1)按时间分类:按文件产生的时间界限对档案分类。

(2)按区域分类:以行政区域范围分类。

(3)按专业类型分类:以不同专业划分,如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等。

(4)按载体形式分类:如光盘、纸图等。

分类的方法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3、测绘成果档案保管的措施

3.1建立测绘成果保管制度,配备必要的设施

测绘成果是广大测绘工作者风餐露宿,付出艰辛劳动获取的成果,是政府管理、国土规划、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外交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地理信息战略资源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大部分测绘成果都涉及国家秘密,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因此,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本着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防止测绘成果的损坏、丢失、灭杀和泄密。

3.1.1需要建立的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制度

需要建立的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测绘成果档案存放、保管、提供、销毁、复制、保密等方面的制度,并要成立相应的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机构,明确相应的测绘成果保管人员和职责,确保各项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1.2配备必要的的设施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配备的测绘成果保管和安全防护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存放载体介质的库房设施。如纸质介质档案资料库房、胶片介质档案资料库房、磁介质档案资料库房等其他特殊要求的档案资料库房。

(2)存放载体介质的柜架设施。如档案资料密集柜、磁介质档案资料专用柜等其他特殊要求的档案资料柜架。

(3)专业技术设备。如档案资料修读与保护设备、磁介质读取备份与维护设备、档案资料杀虫除菌设备、温湿度检测控制设备等。

(4)安全防护设施。如监视设施、报警设施、防盗设施、防火设施、防磁设施、换风设施等。

(5)管理与服务设备。如日常管理与服务用计算机、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专业软件、网络设备、目录数据采集设备、档案资料扫描数字化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

3.2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实行异地备份存放制度

基础测绘成果是测绘成果中的核心成果,是国家直接投资完成的重要资源,属于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大多属于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基础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存放,就是将基础测绘成果进行备份,并存放于不同地点,以保证基础测绘成果意外损毁后,可以迅速恢复基础测绘成果服务。异地存放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应与本地存放的测绘成果资料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同一规格,要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4、测绘档案利用

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内的各种测绘资料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达到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说到底测绘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测绘档案的利用,而非单纯的保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测绘档案的利用取得了长足进展。用户范围不断扩展,专业化程度也不断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加大,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测绘档案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做好测绘档案的应用改造,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方便用户的档案利用体系,以利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测绘档案的利用服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测绘档案的特点造成的。首先,测绘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部分,与文书档案相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测绘档案包括大地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地形测量等门类,包含了数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测绘成果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测绘档案的组织和排序有其特定的规律和模式。这一特点使得测绘档案的利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用户面十分狭窄。长期以来,测绘档案的用户主要是测绘、地质、国土等专业用户,而其他的普通用户对测绘改造和测绘档案缺乏了解,许多与生活相关的测绘信息并没得到利用。影响了测绘档案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其次,测绘档案的保密性也对测绘档案的利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测绘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具有较高密级,测绘档案的利用范围也有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绘档案的利用。

为了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方便的测绘档案查询系统,根据测绘档案特点采取多种查询方式,编制用户手册,介绍测绘档案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提高查询效率和查询质量。

5、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档案的管理也向前推进。建设数字化测绘资料档案馆是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数字档案馆的特征是:所有馆藏档案都具有模拟和数字化两种存储形式,从档案的形成、数字化到管理、提供实现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实现网络化查询及多媒体服务。概括地说,包括档案原件全数字化和档案管理全信息化两部分。具体内容有馆藏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组卷、数据录入;对破损图件进行修复;研究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制定相关的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标准;全面开展馆藏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并建库;开发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等。

要实现测绘档案由资料管理机构向信息服务机构转变。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测绘档案信息。因此,测绘档案工作的重点应该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中心,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为国家各级领导和决策机关及社会各界提供快速、准确、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篇7

[关键词]水工环 图件类别 编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P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33-01

由于水工环图件种类繁杂,服务层次有别、对象不同,编图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地图学专家廖克指出:地图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容易忽视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地图学的理论与方法往往来源于地图编制实践,但必须从大量的地图编制实践中,将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经过系统总结和概括提炼,形成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又用其指导地图编制实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简称:水工环)系列图件,是该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是一个庞大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叠置的多维研究体系。

1. 水工环图件的类别划分

水工环图件在地图大类中属于专题地图。由于水工环工作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中非常重要,随着水工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学科间交叉渗透,对水工环图件用途和内容提出多方面要求,成果图件名目在增多,水平要求更高,服务的领域也在扩展,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分类,编者感到迷茫与困惑,用图者来至于不同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因而,图件类别的划分对编图选题与应用效果都会有帮助。

1.1 分类原则

水工环图件的科学性,是以图形表征水工环学科内涵与外延,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创新与发展;其实用性主要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而言,按服务对象,读者层次给予区别,提出下列分类原则。一是科学性与实用性目标明确的原则。?二是基础性与专题性有别的原则。三是用途与内容一致系统分明的原则。四是图面层次有序逻辑性强的原则。

1.2 水工环图件的类别划分

面对大量的水工环图件,按照上述分类原则、编图内容和服务性质与层次,做出如下5种分类。一是基础性图件。是以传统地学为基础,编制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基本内容为主的图件,阐述各自主题条件类型,分布规律及主要特征。二是专题性图件。是强调突出与深入地反映某种或多种要素和现象,以专门性水工环研究为出发点,体现水工环调查评价结果为主,选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更注重于资源与功能的针对性,在应用方面更侧重于工程开发、建设与区划的专项论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三是特殊性(问题)图件。是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环境地质负面效应的图件,具有警示作用,具体反映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等的分布、成因、发育发生规律及其评价,预警与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四是资源与环境安全保障性图件。评估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资源数量多少,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为国土规划与整治、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区位经济发展功能定位提供决策依据。五是政府宏观决策性图。是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及行业部门服务的图件,大致包括: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和谐建议图、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图、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恢复建议图、经济区(带)与地质环境功能和谐建议图、社会经济发展与地质环境管理建议图、环境地质远景工作建议图、水工环(阶段)工作部署图等。

2. 编图主题与内容及图层要素的关系

针对专题性、特殊性图件及其编图主题与内容及图层要素的关系,做出以下分析与探讨,以便提高用图效果。根据上述水工环图件的类别,传统的基础性图件编图主题明确,表示内容及方法规范;而专题性、特殊性图件选题存在多元化问题,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目标,表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资源与环境安全保障性图和政府宏观决策性图,是在专题性图件基础上,经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综合概括,提升到为更高层次服务为目的,要具有前瞻性。

2.1 选题方法

水工环系列图的选题应本着问题为导向,目的优先,服务对象层次有别,即:找准问题、科学评价、用户对口、警示未来、保障持续为选题原则。编制水工环系列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容了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设计阶段、不同部门所需要的水工环资料、评价结论和决策建议图件,其数量多少和选择的图件种类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原则上以能回答和解决规划和设计方面提出的问题为准。

2.2 编图主题与内容

水工环系列图是由系统的专业数据资料,通过水工环专业内容与测绘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转换与连接,基于各类空间数据的地图编辑,来丰富其内涵与外延,拓展系统功能和图面表现形式,反映出资料数据化,平台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从中提取命题所涵盖的各层次的内容,实现主题突出,内容鲜明的图件,才会有所创新。

2.3 图面形式与图层要素的关系

水工环专题图件必须在明确主题及专题内容的前提下,以专题内容提取成图信息,了解用图者的需求,研究不同层次读者对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与视觉效果,经过归纳整理转化成图形语言,设计图例系统,确定图层要素主次关系,图层属性与图面表达形式在逻辑关系上要一致,并且有系统完整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支撑,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用图者的需求,图面内容既简捷、易读、易懂、感染力强,又有属性明晰和数字内涵丰富的数据库支撑系统,更便于信息的提取,重组生成新的图件,实现动态管理的效果。

3. 小比例尺水工环系列图编制展望

3.1 洲际与跨界水工环系列图编制

李廷栋院士在归纳国际地质编图特点和发展趋势时指出:一是由专业性图件向实用性图件发展;二是由单一地质类图件向多学科系列图件发展;三是由地区性、国家级图件向洲际及全球性图件发展。

3.2 展望水工环系列图的编制

展望水工环系列图的编制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趋势。?一是水工环系列图件不同于文字报告,是提升重大地质调查成果集成的重要表现形式,简捷明了,概括地反映水工环时空特征规律,是评价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基本问题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制定国土总体规划的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开展洲际与跨界水工环系列图编制,具有很好的现时和深远意义。二是水工环系列图件服务领域扩展,表现形式多样,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编图信息多元化,为数字编图开辟出新河,对于科学利用地质资源、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环境、警示人们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反演过去,科学预测未来,编图研究领域与应用服务前景非常广阔。三是信息传输媒介不仅仅局限于平面二维纸介质图,基于计算机GIS系统,存储的数据量大,信息查询检索、复杂的量算和空间分析、多为可视化、地图制图等更加精准便捷。多维电子图形图像技术更显示出更强的优势,动漫可视化发展趋势明显,吸引公众科普意识的视觉。

参考文献

[1] 高俊.地图、地图制图学,理论特征与科学结构[J].地图,1986,(1,2).

[2] 廖克.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成功经验[J].测绘科学,2007,32(5):6-8.

篇8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造各种测绘基准。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测绘基准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我国国防建设的需求了。这些测绘基准存在精度低、覆盖率少等缺点。另外,非动态的坐标系是不利于进行测绘的。因此,国家必须改进大地测量的技术,改变大地测量的工具,完善大地测量的相关理论方法。

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况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测绘局在经过对三维动态大地测量基准框架需求的讨论之后,组织编写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工程》等相关建议书和报考设计书。目的就在于力求在21世纪出能够建立新的坐标基准框架,具有高精度、多功能特点。此外,国家将着重提高大地水准面的综合技术以及其分辨率。

坐标基准框架的建立,对于中国的国防建设、海洋科学、天气预报甚至是交通电力等多项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服务,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科学效益。坐标基准框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

因此, 我国各地区应该考虑到国家以后的测绘基准应该与大地水面精化目标达成一致,然后在着手从事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国家要注意运用GPS大地控制网实施测量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GPS大地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又分为A级和B级两级的检测。其中一等水准缓解点、验潮站、国家水准原点等地方时GPSA级的主要网点,它们长期保存并且满足观察条件。而B级网点则选择水准内部均匀布点。这样设置网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A级B级网点的不断复测,给予国家空间坐标更加精准的信息传递,提高国家大地控制网的精准度、可靠性等等。不断的定期检测,能够加强水准检测的精密度,通过结合精密水准测量,使我国大地基准框架能够得到充分的完善。

另外,对于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GPS技术与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相结合显得更有优势,它能够真正实现GPS的三维定位功能。因此,传统大地测量模式正式成为历史。这种新型的技术将会提供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为构建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贡献力量。鉴于此,在GPS定位时代的今天,大地水准面模型也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参考框架来进行正高或正常高的检查。因此,精华区域大地水准面试非常重要的,也是国家实施现代高程基准的首要任务之一。

尽管很多国家都研制出各自的大地水准面模型,但是对于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分辨率来说,每一个国家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美国最新推出的GEOID99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分辨率为1′×1′, 精度为±2. 0cm~±2. 4cm[1, 2]。而加拿大研发出的大地水准面模型GSD95具有5′× 5′的分辨率,以及在几十公里上达到±5cm~ ±10cm的精度.

而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也研发了自己的大地水准面模型――CQG2000。由于其分辨率都不同于以往的模型,因此,CQG2000的成功研制对于我国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发展来讲,是具有阶段性的。但是CQG200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地水准面模型的水平还相距甚远。因此,我国还必须不断发展不断吸取别人的优势,不断地进步。

在我国有相当多的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大地水准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下面主要讨论一下各省市大地水准精化中所取得的成果。

2.相关省市的大地水准面

关于省市的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工作,武汉大学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武汉大学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工作。武汉大学先后在各个区域建立了大地水准面模型,这些区域包括塔里木盆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江苏等大型省市。

2.1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地水准面模型分析

以WDM94Z作为参考重力场的香港大地水准面模型――HKGEOID-2000。它首先采用的是,香港本地区640分辨率的重力异常、香港沿岸地区的2158分辨率以及海洋重力异常。其次,WDM94Z设置了50个高精准度的GPS水准数据。第三,WDM94Z 大地水准面模型覆盖了香港的独立坐标系下东西南北方向分别为870km和850km。

2.2深圳市大地水准面模型分析

众所周知,深圳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为了适应目前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2000年,深圳市国土规划局建立了大地水准面模型,分辨率为1km。为了适应目前深圳市经济建设与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于2000年立项建立深圳市1km分辨率的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并且在2001年,武汉大学完成了深圳特区高精度的GPS水准测量以及海陆重力的数据采集。利用这些数据,武汉大学计算了深圳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大地水准面覆盖范围为:南北方向8-60km;东西方向79-179km。按照总体上来讲,SZGEOID-2000的实际精度和分辨率要比HKGEOID-2000的略优,也是目前位置我国大地水准面分辨率最高的。

3.技术模式

大地水准面的几种归纳法包括:1.GPS水准、卫星测高、重力学方法等等。目前, 我国大地水准面的采用方法多是采用组合法,就是利用高精度的GPS进行水准确定,利用低分辨率的集合准面作为控制。将高分辨率低精确度的重力大地水准面与之拟合,最后精化局部大地水准面,能够利用这样不同类型的重力场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要有先进的计算方法。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成果取决于数据的来源是否有质量、是否精确。

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区域大地水面积的技术主要是采用最小二乘配置法、输出算法等等。

4. 大地水准面数据的采用途径

4.1精化区域大地水准面地区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国家测绘局收集的。其中一

些地区完成了庞大的数据库建设,最高达到1:10000DEM。而这些DEM主要都是由数据库建设而成的。

4.2大地水准面的数据收集很大程度上包括了一些高精度数据的收集。这些数据分别包括GPS数据、海洋重力数据、陆地重力数据、测高数据等

4.3建立不同级别的水准网,例如A级和B级网点相联测。这样子的GPS水准的数据精确度就会大大提高,也可以作为省市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控制收集的资料。

5.精化区域大地水准面的有关问题

首先,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很不一样,因此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了测绘工作的差异比较大。各省市地区的测绘主要以本地区为主,因此每一个省市对于精化大地水准面的要去也不相同。所以,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原则必须是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方案。这是由于各地目标不一样所导致的。各省市大地水准面应该注意要尽量采用相同的高程系统,以利于测绘信息的共享和建设。

其次,由于地壳运动、地平线升高等等自然因数,我国的一些水准网已经开始出现了偏差。因此国家一定要及时注意,发现水准网的现实性较差的时候,就不能控制大地水准面。

最后,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同类的数据也是存在有不同观测时期的,例如实测数据和已有数据都是不同时期检测得到的。基准不同、观测精度不同,各种各样的不同会给实际的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那么不同类型的数据则更不用说,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原因,检测得到的高程会存在系统偏差的现象。因此,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6结论与建议

由省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组成国家大地水准面精化,是建立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 我国的高精度高分辨大地水准面模型已经在少数省市建立了并逐渐取代了传统低等级水准的测量, 大大改善了测绘工作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模式,对社会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是一个版图辽阔,地形变化大的国家。因此,我国的各个省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特别是东西部的经济悬殊,要建立厘米等级的大地水准面精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1)各大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应该保持一致,不要出现偏差。这样是实现资源管理共享的一个根本前提。

2)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应该着重研究山区的大地水准面精化,时刻关注地壳密度是否异常,这些对于精化大地水准面会有着理论上的贡献。

3)对于GPS水准布测,研究人员可以选择研究它对大地水准面精化有什么影响。包括GPS水准点的密度分布、精准度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研究可以有非常大的收获,并且投入资金少。

4)对于我国的一二级水准网,相关部门一定要尽快实行复测。除此之外,要实现GPS水准网和国家高等级点联测,时刻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高度一致性。

5)国家应该大力开展重力测量技术的研究,通过新一代卫星数据的联合,建立我国重力场信息,以确保更加精细的建立重力场模型。重力场模型的建立,可以提供更加精密的参考给我国国家大地水准面以及省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 罗志才 李建成,我国省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现状及技术模式[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

篇9

关键词:层次分析;ArcGIS;地质灾害;空间叠置;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地质灾害评价是综合性的基础地质工作,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矿产普查、环境地质普查等诸多方面提供基础性资料。

1 研究区概况

延长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部,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质灾害评价工作成为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确定,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三种类型,其次有两处泥流隐患点。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的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2 层次分析评价过程

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延长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构模型图,将灾害分布密度、坡度、坡型、坡高、岩土体类型、河流冲刷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七个因子做为方案层,分别归属于灾害发育因素、形成因素、诱发因素准则层。

2.2.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1~9标度方法分别对准则层和方案层的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赋以相应分值,构造判断矩阵,其中:

目标层A对准则层B判断矩阵为: A=

准则层B对方案层C的判断矩阵为: B1=1,B2=,

B3=1

2.3.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权向量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矩阵A和B的λmax和归一化的ω值:λmax(A)=3,ω(A)=(0.5679,0.3339,0.0982),其一致性检验结果CR=0.0213

λmax(B2)=5.0133,ω(B2)=(0.3130,0.0988,0.0988,0.3130,0.1765),其一致性检验结果CR=0.003。

方案层C对目标层A的总排序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1。

表2-1判断矩阵层次总排序结果表

方案层C对目标层A的一致性比率CR=0.0243

3 基于GIS的空间叠置分析

应用ArcGIS根据其网格单元选取原则,结合延长县已发生崩塌、滑坡灾害地规模,本文采用2km×2km的方格进行格网剖分,将全区离散为670个单元网格,所依据的基础图件为1:50000的DEM图和工程地质图。

选取合适的网格单元以后对延长县的灾害分布密度、坡高、坡度、坡型、岩土体类型、河流冲刷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它们的归一化图,对各指标归一化图进行计算叠置分析。

3.1 运算方法及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运用ArcGIS栅格计算功能实现,将各指标重分类图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表2-1)进行叠加计算,见图3-1。

3.2 计算结果

经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延长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结果图,见图3-2。

图3-1ArcGIS平台下各因子指标叠置分析计算过程图 图3-2ArcGIS平台下各因子指标叠置分析计算结果图

3.3 易发程度等级划分

本次评价采用ArcGIS中自然裂点法分级标准,将各因子评价指标叠加分析结果分为四级,分级结果见图3-3:

P=0.392460470~0.985501528时,为高易发区;

P=0.234572915~0.392460470时,为中易发区;

P=0.134449100~0.234572915时,为低易发区;

P=0.003517957~0.134449100时,为不易发区。

在定量计算划分易发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人工勾画出延长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图(图3-4)。

图3-3 ArcGIS平台下易发性分级结果 图3-4 延长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4 结论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延长县地质灾害进行分析评价,利用ArcGIS的空间叠置功能对地质灾害评价指标进行叠置分析,自动生成评价结果,不仅避免了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过多的弊端,而且使得评价结果更直观易懂。本文最后对延长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区划,对研究区的各类工程建设选址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钟荫乾.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湖北地矿,2002,16(4):81—86

[2] 陈志新等.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2008

[3] 李永浮. GIS的功能与发展趋势探析[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5):59-65

篇10

关键词:GIS 数据采集;数字化测绘;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精度要求;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地理信息系统采集地理信息或数据的工作统称为地理信息调查,又称为 GIS 数据采集,例如,目前广泛开展的城市部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电信资源调查和土地调查等都属于地理信息调查业务。

受传统测绘业务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测绘专业技术人员都把 GIS 数据采集视为数字化测绘,尤其是为各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采集数据的工作。例如城镇地籍调查和城市部件调查等都是典型的GIS 数据采集项目,却都被视为数字化测绘业务,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数据不符合相应地理信息系统要求等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笔者长期从事地理信息工程和测绘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之间的异同之处。

1 GIS与数字化测绘概述

1.1GIS概述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以地理信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作支持,集空间科学、环境科学、遥感科学、地理学、地图学、信息学管理学于一体建立起来的综合技术与学科。自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许多学科领域获取、存储、查询、分析、管理地理空间信息重要工具。GIS的核心是基于实测数据的数据库,除具有优良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外,还具有超强的数字化制图系统,以及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后的辅助决策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是GIS的出发点和目标,GIS通过对原有信息的处理得到对决策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新信息。例如,美国三里岛核扩散事件中,利用GIS系统在24小时内作出了各种可能扩散范围和损失的估计。全球大面积小麦估产,火山爆发预测,全球天气周期性分析等都是在GIS系统下进行的。2006年2月我国GIS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通过验收,这是我国目前比例尺最大精度最高的GIS系统,目前该数据库已在国土规划、农林水电、交通国防等部门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数字化测绘概述

我国的测绘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手工、模拟测绘到解析测绘,再到数字测绘的过渡。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今天的航天遥感遥测,从传统的手描笔绘到现代的电脑编辑激光喷绘,反映的正是测绘生产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数字化测绘主要体现在测绘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数字化(包括大地网、坐标系、影像产品、地图产品)和测绘保障的数字化。

( 一) 测图自动化。传统测图方式依靠手工作业进行,在外业测量中人员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记录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计算坐标、面积等数据。数字测绘技术实现了野外测量的自动化,不仅能够自动记录信息,并且可以自动解算、自动处理数据,使整个测图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数字测绘技术还可以为用图者提供便于携带、存取的数字地形图软盘。

( 二) 图形自动化。数字测绘技术生成的数字地形图,不仅存储了符号、数字等数据信息,而且便于传输、使用。数字地图能够自动提取方位、面积、坐标等信息,并可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 三) 测图精度高。传统的测绘方式由于测定、展绘及视距等误差的存在,精度普遍不高,1: 1000 比例尺会存在 ±0.5mm 的误差,其中视距、刺点是主要的误差源。即便是使用经纬仪视距高程法在平坦地区测定高程,也存在较大的地形点高程误差,当倾角增大时误差也会进一步增加。数字测绘技术在野外采集数据时不存在精度损失,也不会因比例尺的关系而影响精度,因此数字测绘技术因其精度高的优势在地籍、管网、房产等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四) 便于更新。传统的测绘方式在遇到实地有变化时,需要进行重新测量,否则将存在较大的误差,而数字测绘技术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仅仅需要输入新的坐标、代码等数据,再通过相关软件的编辑处理,便可以将成果进行更新,从而保证成果的现势性,可谓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 五) 耐保存。传统的测绘方式将地图信息记载到图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纸难免会在使用、保存过程中出现变形,从而使地图信息产生误差。然而数字测绘技术不需要考虑这一因素,由于采用数字化的保存方式,不会受图纸变形的影响。

( 六) 输出形式多样化。由于数字测绘技术的成果由数字化媒介保存,可以通过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将成果以多种方式进行输出,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调整输出的方式,为其实际使用提供了诸多方便。

( 七) 便于加工利用。由于数字测图采用分层存放的方式不受图面的限制,测绘成果的进一步加工利用十分方便,有利于测绘服务的拓宽。例如在 CASS 软件中能够定义许多层,可以根据需要定义房屋、道路、电力线等层,关闭、打开层便能方便地提取信息。

( 八) 为 GIS 提供信息。GIS 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工作量最大,数字测绘技术可以将测绘成果转换为 GIS 数据库接纳的格式,使其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保证 GIS 功能的充分发挥。

2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相同之处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是 2 项性质不同的业务,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 2 个方面。

2.1 对象相同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对象都是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实体,虽然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侧重于某一行业或某种专题地理实体,后者则侧重于全部的地理实体) ,甚至有时对同一个客观实体的命名也不同,但二者都需要测量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

例如,在城市部件调查中,把各种井盖、路灯、电杆和绿地等地理实体统称为城市部件,测量这些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而在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却把这些地理实体统称为地物,也需要测量它们的位置和形状。又例如,在城镇地籍调查中,把作为权属界线的各种围墙、栅栏、铁丝网和建筑物等线状地物的拐点统称为界址点,对它们进行测量定位,而在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工作中,则把上述拐点统称为地物特征点,对它们进行测量定位。

2.2 技术相同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都使用全站仪、GPS等测绘仪器,都采用解析法等测量和定位方法,都是在某一空间参考基准或坐标系统下开展工作,可以说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采用相同的测量或定位技术。

例如,在城市部件调查中,需要在与调查底图同一个空间参考基准下开展城市部件空间数据的采集工作,而城市部件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的采集既可以用全站仪采集,也可以用 GPS 接收机采集,且大都用解析法采集。同样,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界址点测量是城镇地籍调查采集宗地空间数据的基本工作,通常也都用全站仪和 GPS 接收机,也都采用解析法测量。

3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不同之处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虽有以上相同之处,但二者在工作目的、工作内容、选取和抽象的原则、工作难点、精度要求以及数据组织与管理的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3.1 工作目的不同

GIS 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都需要采集与地理实体定位和形状等几何特征有关的空间数据,但前者是为了管理地理实体,后者则是为了在地图上表达地理实体。

GIS 数据采集是为地理信息系统采集数据的工作,地理实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对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定位和形状方面的信息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因此,需要采集地理实体定位和形状方面的数据,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数字化测绘则是测量和表达地理信息的技术,它测量地理实体特征点的位置,并将这些数据可视化,绘制成地图,其目的在于反映和表达地理信息。

例如,在城市部件调查中,城市部件的空间位置是其重要的地理信息,是城市部件出现问题后确定其位置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界址点的空间位置决定了宗地的位置和面积,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因此是城镇地籍信息系统重要的管理内容。

3.2 工作内容不同

GIS 数据采集的地理信息不仅包括空间数据,也包括属性数据。数字化测绘仅仅采集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

例如,在城市部件调查中,不仅要采集城市部件的空间数据,还需要调查其管理部门、权属部门、维护部门和状态等属性信息。在城镇地籍调查中,除了要测量界址点的坐标来确定宗地的空间位置和面积外,还需要调查宗地的权利人、权属性质、土地利用类型和四至等属性信息。

3.3 选取和抽象的原则不同

测绘地图,尤其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时,选取地物的原则: 一是地物的空间大小,二是地物的重要程度。通常情况下,比较大的和比较重要的地物都会被选取并绘制到地图上,而抽象的原则则完全是根据地物的空间大小与地图的比例尺来确定的,即空间尺寸大于比例尺精度的地物通常都会被依比例尺表达,而空间尺寸小于比例尺精度的地物通常都会被不依比例尺或半依比例尺表达为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

采集 GIS 数据时,地理对象的选取原则完全取决于该地理对象是否是系统管理的对象,地理对象的抽象原则完全取决于系统管理的需要,而不管它的空间尺寸和重要程度。例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建筑工地再大也被抽象为点,而绿地再小也被抽象为面。

3.4 工作难点不同

GIS 数据采集的难点是属性调查,而数字化测绘的难点是地物和地形的抽象及表达。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不像其空间特征那么直观,需要到相关的部门查阅资料和询问相关的人员,而且要保证调查得到的信息必须完整和准确。例如,在城市部件调查中,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不规范或多样化,许多城市部件很难界定其名称,这样就更难以调查其他属性信息了。

在有些城市,即使是同一种城市部件,在不同的区域其管理部门、权属部门和维护部门等属性信息也不相同,给调查增加了难度。在城镇地籍调查中,权属界线的调查与核实是调查工作中最难的事情,既要确定权属界线的位置,又要求界线两侧的权利人认可并签字,有时由于土地权属纠纷的主观原因和找不到权利人的客观原因,调查工作就更困难了。

在数字化测绘工作中,地物和地形本身的形状就很复杂,从现实中抽象出其空间形状和特征点并测量其坐标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更困难的就是在地图上根据其特征点用地图符号将其表达出来,尤其是复杂地形的表达,以及复杂的综合地物的表达。例如,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中,由于建筑和道路设计的多样化,许多建筑物和道路设施不仅难以抽象测量,更难以在图上用符号表达。

3.5 精度要求不同

GIS 数据采集和数字化测绘对地理实体定位测量的精度要求通常是不同的,与同一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精度相比较,有些 GIS 数据采集精度要求较高,有些则很低。

在城市部件调查中,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对城市部件空间数据的定位精度与其调查底图的测绘精度相比,是非常低的。例如,城市部件调查对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部件,如井盖、灯等点状部件的点位中误差的要求为不大于 ±0.5 m,而其调查底图 1∶500 地形图对点状地物的点位中误差的要求则为不大于 ±0.25 m。

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对界址点的定位精度与其调查底图的测绘精度相比,则是比较高的。城镇地籍测量对界址点测量的点位中误差的要求为不大于 ± 0.05 m,是其调查底图1∶500 地形图对地物特征点点位中误差要求的五分之一。

3.6 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不同

地图数据与 GIS 数据是 2 个相近的概念,地图数据强调对地理信息的描述或地理实体的表达,是以制作地图为目标的;而 GIS 数据则强调对地理信息或地理实体的管理,是以建立管理系统为目标的。虽然二者的空间数据都是几何数据,且生产方式相同,有时把地图数据与 GIS 数据都称为空间数据,但其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却不完全相同,前者通常采用面条数据或实体数据结构,而后者通常则使用拓扑数据结构,以便对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分析。

地图主要是用地图符号表达地理实体特征的,所以,地图数据主要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类地图符号数据,其最大特点是只有几何数据( 或只有几何数据及其属性编码) ,没有属性数据,是用地图符号表达地理实体属性特征的。而 GIS 则是用属性信息表达地理实体的属性特征,所以,GIS 数据由 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描述地理实体几何特征的几何数据,另一部分则是反映地理实体属性信息的属性数据。GIS 数据可以根据其属性数据将几何数据符号化后转换为地图数据,只是丰富了 GIS 数据,但它仍与地图数据有明显的差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因为特性不同,其管理方式也不相同,空间数据通常都是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的,而属性数据则是用数据库方式管理的。

结 语

地理信息系统由地理数据、GIS 软件、计算机硬件和用户 4 部分组成,其中地理数据犹如人体中的血液和汽车中的汽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地理信息调查或 GIS 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大部分地理信息工程中工程量最大的子工程。虽然为地理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和数字化测绘都采用相同的测量或定位技术,但 GIS 数据采集并不等同于数字化测绘。所以在 GIS 数据采集工作中,应从管理地理对象或地理信息的角度抽象和测量地理实体,并组织和管理其数据。总之,深入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于当前广泛开展的地理信息工程,尤其是 GIS 数据采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崇,赵淑媛.基于 AUTO CAD 的 GIS 数据采集方法[J].测绘科学,2007,32( 5)

[2]郭 岚. 基于 AUTO CAD 的数字地籍测量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2( 2)

[3]杨永崇,赵淑媛. 数字地图的分辨率[J].测绘科学,2007,3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