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礼仪的认知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礼仪的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了解护生礼仪认知及需求现状,增强护生礼仪服务意识和规范服务行为。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习护生礼仪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95份。结果:护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情况一般,但对礼仪知识的需求较高,其中96.86%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护理礼仪知识,90.53%护生愿意学习且希望提高礼仪服务水平。结论:针对护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采取不同培训方式,提高护生的礼仪水平,加强护生自我形象塑造,可使其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 实习护生;护理礼仪;认知;需求;问卷调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59
Nursing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gnition and requirement of students′ etiquette knowledge
WANG Li-x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Deyang6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etiquette of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nursing students,enhance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behavior.
Methods:100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institut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knowledge.A total of 95 valid questionnaires recovered.
Results:The cognition of the general etiquette knowledge,but the knowledge of etiquette and the high demand,of which 96.86%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 necessary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nursing etiquette,willing to learn and hope to improve the etiquette service level was 90.53%.
Conclusion:Nursing students adopt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on the etiquette knowledge needs,improve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level,strengthen the nursing students self image,which shows a good mental outlook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Nursing etiquette;Cognition;Demand;Questionnaire survey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医院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关系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人们对医院服务行业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满足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要求有一个优雅的环境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作为护理行业的接班人-护生,其服务水平对护理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实习护生礼仪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2012届来自不同学校在我院实习的临床护生采取问卷调查法了解护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随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5%。入选标准:实习满8个月,调查对象均为女性;既往无精神病史、心理疾病者,能正确表达意愿者。
1.2调查方法采用小组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封闭式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护生对护理礼仪服务内容的认知。(2)护生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意愿。(3)护生对礼仪知识需求与希望。(4)临床护士礼仪服务现状。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实事求是、诚实作答,及时收回问卷,同时承诺信息保密。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3.1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认知现状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1],它包括护士职业道德、仪容修饰、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语言行为规范。被调查的95名护生中,64.21%护生对护士礼仪服务的主要内容作出全面的选择。这说明当前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在量上还存在不足,要想达到质的飞跃,还需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行为,以体现护理礼仪服务的现实意义。
3.2护生对护理礼仪学习意愿在调查中,由于护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与希望出现多个并列层次,选择项目可多选,亦可不选。护生对礼仪知识需求与希望的排序项目依次为:沟通技巧、社会礼仪常识、形体训练、礼貌用语、语音语调。由此可见,护生有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也能认识到良好礼仪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对护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和培训既符合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护生学习的需求。
3.3护生礼仪服务期望规范的礼仪服务对护生、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乃至医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问及“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是否会严格以规范的礼仪服务患者时”,仅30.53%的护生选择“会”,62.10%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护生礼仪服务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护生自身的礼仪知识储备及礼仪修养。(2)带教老师的模范作用。(3)学校及实习医院对护生礼仪培训的重视程度。(4)临床工作的繁琐。了解影响护生礼仪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礼仪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3.4临床护士礼仪服务现状护理礼仪服务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文化修养,蕴涵着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理解、支持与关心、爱护与帮助,南丁格尔也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2]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护理工作的繁琐,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等的影响,54.74%的护生认为临床护士的总体礼仪水平仍有待提高,3.15%护生认为临床护士礼仪服务现状比较糟糕。护理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加强道德修养,遵守职业规范;注重个人修养,努力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提高心理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全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做到知书达礼。
4提高护生礼仪服务的对策
4.1加强实习前教育,强化礼仪服务意识实习前的礼仪教育包括学校和实习医院2个部分。学校方面,实习前1个月,护生可在附属医院进行见习,包括沟通技巧、语言规范、仪容仪表等方面的学习。医院方面,可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护理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礼仪服务规范的培训,也可结合护理工作实例,对其进行针对性授课和培训,其真正含义在于培养护生既能顺利适应护理工作,又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和创造力的能力[3]。
4.2树立护士行为规范的榜样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护生以后工作的操作技术和行为举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医院应谨慎选择带教老师,首先,应选择热爱护理事业、礼仪知识扎实且运用得当的带教老师。其次,在实习带教中,带教老师能以身作则,指导护生将护理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使他们的工作能力、沟通技巧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4.3根据护生需求,创建礼仪培训模式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短期就能够实现的,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步形成的[4]。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用多种途径进行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5]。根据实习护生对规范礼仪服务的学习途径意愿和对护理礼仪学习内容的要求学校和医院可融合多种培训方式,如礼仪比赛与情景表演结合、讲座与考核结合、观看录像与情景表演结合等,在对礼仪内容的传授中,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卉.培养护士礼仪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30-331.
[2]刘春蕾,赵木昆,董方虹,等.加强护生礼仪服务教育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02-103.
[3]时双兰.现代护士礼仪修养[J].中外健康文摘,2009,8(1):169-170.
[4]李贞玉,邱宇茹,陈洁瑜,等.护士礼仪培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0,7(2):77-79.
[5]苗茂云,张向锋.护士礼仪的培训与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11,6:176-178.
篇2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明确意义;提升路径
礼仪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内在精神风貌展示,既是内在修养,也是行为规范。当前我国教育大力强调推进素质教育,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加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而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重视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够向其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塑造自身良好的、正面的形象,以及掌握一定为人处世应当遵守的规则,实现自身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礼仪教育的开展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一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传递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而礼仪教育中包含对人文知识的传递,教师在讲授关于礼仪发展、各种礼仪讲究由来、实现优雅礼仪的做法等,都会涉及到人文领域方面的一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人文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此外,礼仪教育在教学时往往生动可感,大学生普遍都较愿意学习和喜欢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便学到了很多的礼仪知识和人文知识,实现好的礼仪教育的效果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礼仪教育传授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指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人文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不断探索生命的价值,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并肯定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文思想:(1)人本观念思想,即人是社会的核心,是衡量社会的尺度。联系具有普遍性,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也存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学技术为人文思想提供了理性的武器,同时人文思想又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应是造福于人类的,而不应是给人类带来伤害的。(2)个人观念思想,即承认和尊重个人。个人观念思想要求人应该存在自身合理的个人利益,应保护和捍卫自身的合理合法的权益,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他人合理合法的个人权益。(3)自由观念思想,即每个人都应有自身的自由,但是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实现自由的最好的一个方法便是制定一定规则,制定保护人自由的规则,作为个人,若违背了规则,便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受到相应惩罚。作为规则约束下的个人,要做到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自由,进而实现自身的自由。礼仪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因此其必然包含和传授人文思想,大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文思想,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礼仪教育遵循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指人文思想中包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超越以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局限方法,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方法,是一种广阔的视角。人文方法体现了人文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大学生通过礼仪教育学会用人文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大大提升人文素质。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存在不同,科学方法重视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人文方法重视定性,强调体验,并与特定文化之间存在联系。礼仪教育重视实践和体验,遵循人文方法,以人文思想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教授大学生应如何做事做人,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四)礼仪教育蕴含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由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二者产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最核心的。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1)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文化的关系中,突出人为主体的原则。(2)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关系中,突出人是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进行都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为目的的。(3)在人与物的关系中,突出人高于物和贵于物的原则,强调精神贵重于物质,人的价值贵重于物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贵重于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4)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突出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重视人人平等原则的落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能够同时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一)全面系统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礼仪教育。当前社会,正在大力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素质在不断提升中。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自然肩负着道德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这一角色。而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礼仪教育,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文明的宣传和实践。要做到这一点,便需要高校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大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得大学生通过规范系统的礼仪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质。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多没有接受过全面和系统的礼仪教育,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系统和全面的礼仪教育时,可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教育,从仪表、仪容、待人、接物、言谈和举止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如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自身毕业以后的就业,高校可针对这一方面聘请专业人士来向学生应聘方面的礼仪进行教育,让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和几率。专业人士会对学生在应聘时仪表仪容、进入问好、回答问题、结束离开等具体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应聘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现。
(二)改革传统礼仪教学方法
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之二是改革传统的礼仪教学方法。礼仪教育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礼仪教学方式方法,更加应该注重演示和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即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时设置一些场景,模拟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分配好学生各自的角色,让学生在示范和实践中进行愉快、深刻的学习。如教师在讲授下属见到上司的礼仪时,一名学生扮演下属,另一名学生扮演上司,下属学生向领导学生应进行主动问好,表现自身谦逊的同时也应展示自身的形象,而领导学生作为领导在展示领导威严的同时,也应向下属学生表现一定的善意,做到下属和上司关系的融洽,符合我国历来文化文明礼仪中的和谐相处等理念。
(三)开设礼仪社团,推行礼仪文化
礼仪教育实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之三是开设礼仪社团,推行礼仪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社团层出不穷,社团活动多种多样,并且大学社团的影响力较大。高校礼仪教育应利用这一点,开设礼仪社团,拓宽受教育学生的范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礼仪社团活动中,将理论落到实际行动,让学生自觉和主动地进行礼仪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和人文素质。如高校可开设汉礼仪社团,探究汉代中哪些礼仪在现实生活中还一直沿用的,以及汉代存在哪些让人觉得新奇的礼仪,学生在对汉代礼仪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也对汉代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增加了一定的了解,在提升自身礼仪文化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文明素质。
三结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提升其人文素质,应做到全面系统开展礼仪教育,改革传统礼仪教学方式方法和开设礼仪社团、推行礼仪文化等。只有在高校中更好地进行礼仪教育,发挥礼仪教育对人文素质的有利影响,才能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
作者:刘永希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承烨.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及实施路径[D].宁波大学,2015.
[2]王培.论礼仪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D].吉林大学,2012.
篇3
1、爱你的人,生怕给你的不够,不爱你的人,就怕你要求太多。
2、当你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苦,也就没有那么想和谁在一起了。
3、单身久了会失去爱和被爱的能力感觉,至今都不知道怎样才算喜欢一个人。
4、你总说你很好,但我知道你心里藏着不少事。
5、人最根本的素质,是让别人放心。因此,素质不能来要求别人,只能来约束自己。
6、没有一辈子的浪漫和甜蜜,真正能长伴你身边的,只是慢慢老去的熟悉。情浓时说的一切都不可信,情淡时的每一天才是真。记住啊,陪在身边才算拥有,爱到习惯才能长久。
7、男生的爱是减分制,初见时什么都好,美丑缺点都无所谓,那时你是满分;但日子久了,分数越扣越低,渐渐就不及格了,所以他离开你了。女生的爱是加分制,开始你能挑出他的所有毛病;时间流逝,习惯了他的生活,分数越加越高;你离不开他了,同时他已经失去了耐心,所以你痛苦。
8、恭喜你成了我唯一又爱又恨的人。爱是因为你给了我想和你过一辈子的打算,恨是因为你毁了我想和你过一辈子的憧憬。
9、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10、不喜欢的就不要假装,不适合的就不要勉强,生活已经那么不容易了,何必再委屈自己。
11、你要是有喜欢的女孩,就不要再去逗别的女孩笑了,因为一个会吃醋,另一个会心动。
12、每失去一个人,无论多痛苦,大概过不了多久便会发现失去是对的。所以,错过的,都是错的。遇见的,在失去之前,都是对的。想明白了,觉得天气真好。
13、真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
14、从小妈妈就说不能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所以我现在的朋友都很二。
15、现在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 但确实是我自找的,所以活该也认了。
16、我才刚过二十岁,就开始担心这辈子是不是遇不到我喜欢也喜欢我的人了。
17、永远不要对一个人的努力嗤之以鼻。
18、难过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当初怎么安慰别人,现在就怎么安慰自己。
篇4
关键词:知识经济背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问题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当中不容忽视的管理内容,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灵活性较强,变化速度较快,给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从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开展实际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突显此项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未能与知识经济背景接轨,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为了能够最大化展现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价值,需要企业负责人明确存在的问题,从问题本质出发,抓住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核心要求与实施要点,掌握知识经济带给此项工作的影响,围绕企业自身状况以及战略目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水平,对工作内容与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保持创新意识,把控好新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特点,进而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相关概述
近年来,各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离不开技术、经济与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多元化时期当中,新的市场环境需要以知识经济时代为核心要素,助力企业发展。而判断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未来的获利能力以及良好资金状况的依据已不是其财务资本的多少,而是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部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人力资源价值与科学人力配置,在管理工作当中提高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工作水平,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对整体收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变化速率较快,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统筹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进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陈旧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方法不利于突出高级人才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将人力资源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关注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健康发展。
(二)合理控制经营成本
在企业经营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成本的合理管控,如果能够使企业资金得到最大化使用,就可以更好地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性。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对人力成本进行严格的管控、科学的运用,对人力资源当中人事交接、人员培养等内容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同时,企业负责人也可以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作为决策依据,确定接下来的经营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三)让管理者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只有让管理者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才能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以及所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效性。而以往的财务报表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费用处理,使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失真。企业可能会低估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重置人员所发生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看作一项重要的资产并计量其价值,那么在制定财务报表时将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人力资源的有关信息,可以直接反馈具体的经营真实情况与综合实力。
(四)提高人力资源会计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对于人员专业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在知识经济体系下,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比其他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发展来说,国内的起步较晚,缺少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会计专业人才,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尽快培养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高质量人才,全面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主体竞争力,为企业壮大规模、提升市场地位奠定基础。
四、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并不会直接披露出来,这些信息只是在附注中进行说明,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有所涉及,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进行披露,这给报告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新时期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越发重要,它给企业带来了部分利润,管理者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就目前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信息对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就难以做出精准的判断,对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发展产生阻碍。
(二)投资成本较高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而前期投资成本过高,导致了很多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工作开展不顺畅。企业在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员工培训成本、为留住高级人才产生的高额费用、给这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的支出以及分析处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成本等,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此外,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程序烦琐,工作量大,使得企业在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上所花费的成本偏高。
(三)人力资源会计体系不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执行才能显现经济性的工作,在短期难以发挥其经济价值,所以,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整体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力会计核算不规范,没有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问题,限制了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水平。在决策阶段,需要专家给予建议,大多数企业会直接聘请知名人员,但是,不同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人力资源实际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有健全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就能够通过模型分析决策的正确性,提高管理效力,做好综合评估,保证企业资金效益。
(四)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与核算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的主观价值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面临着许多困难。其次,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这将会严重阻碍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与核算。此外,计量成本大,计量程序复杂,步骤多,工作量大等缺点,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和核算难以进行下去。
(五)不同地区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差异性较大
经济水平高的城市人力资源体制会更加完善,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会计也会更加规范,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对于知识经济理解会更加深刻。但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在管理方式以及观念上都有所滞后,企业的管理者也会更加看重短期所带来的资金价值,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与制度,而且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也是不健全的,存在岗位配置不科学、管理重叠、会计能力不足等问题。(六)对人力资源会计认知有偏差在整体市场体制变革中,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管理人员对知识经济理解不够深刻,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概念研究不够透彻,人力资源会计认识的不足,致使不能在企业的管理中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会计的优势,这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知识经济时代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建议
(一)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
当前国内的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弱,相关部门与各个企业应当重视起来,采取行动和措施全面深化和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学习更为优秀的实践经验,加强和其他国家或者是先进城市的沟通与互通,并依据企业本身的真实情况推出具体方案。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做出表率,带领专业人员加大力度研究和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不断加强企业与企业间的协作,通过竞争推进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二)平衡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企业经营中的管理对象的角色变化越来越显著,要想实现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好人力资源效益。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当中,鉴于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特征,实施绩效管理时应当予以合理优化。针对绩效管理,管理部门及人员需要明确考核目标和机制,及时发现与反馈考核问题,沟通人力资源会计,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优化措施。各部门联合分析实际考核问题,予以改善,确保绩效考核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掌握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发现和解决企业问题,科学管理与决策经营计划,优化企业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方面的指标。除此之外,还需要保障薪酬管理是合理的。企业需要能够留住优秀人员,引进新力量,明确企业人力组织架构,把控好人力资源成本与资金效益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做好人力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展现人才价值,为人力资源信息所有的内容、人才搭建、技术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充分运用人力价值
知识资源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中的支撑力量,需要充分借助科技的便捷条件,融合新思想、新型管理方式,通过企业人力平台,将知识科技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知识财富,并在知识经济发展时期,运用人力资源会计提升经营水平,增强企业核心力,在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中探究顺应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打破以往只整合人力的形式,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的对比与评价,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运用人力价值,强化企业综合实力。
(四)控制人力资源会计成本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发展人力资源会计,而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就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管理者要明确人力资源会计成本类型,对人员流动所带来的成本、新员工培养成本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好预算控制,减少人员流动,如对员工进行培训后,也要留住人才,不能一直处在招聘和培训中。
(五)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回报,并对整体人力经济价值进行深入的解读,为后续人力资源规划做好铺垫。但是人力资源会计不只是重视前期效益转化,还需要创建良好的竞争氛围。企业内部晋升少不了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在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中,可以对岗位进行合理配置,然后积极评价竞争利害,对企业人才架构进行科学优化,使各部门、各团队以及员工之间有良性的竞争。在所整合的所有信息中,了解自己在企业当中的价值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调整工作方式与工作情绪,能够保持创新意识,展现自我价值,推动企业进步。
(六)计量方法的有效运用
人力资源因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力的特殊性、复杂性难以准确定价,而个体的差异性又决定了不能单单只用定量的数据来显现其价值,这表明不同的人力资源需要不同的核算方法。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强大高效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依据企业和企业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加以修改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能够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队伍的建设,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在此阶段,企业还应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人力资源会计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形式。每个人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同,企业可以按照员工能力的大小将员工分为不同类别,按照类别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计量和核算方法。
六、人力资源会计要点
人力资源会计的经济导向是人力资源,要探究人力对于企业的价值,并从人员的职业培养、技能水平、知识转化、职业素养、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所有的因素都会对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以及工作方式有所影响。其一是人力资源核算。有效的核算工作能够为人力资源调整方向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人才的良好配置,能够让人力调度更加合理。在人力资源会计具体实施阶段,需要测算好人力成本(培训、人员变动、环境改变、奖励政策等),并且要对人力资源所带来的效益进行测算与分析,使经济性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依照标准要求与计量方式开展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二是人力资源计量。由于人员自主性较强,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难点,不同员工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能力以及不同的工作状态,使人力资源会计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量办法,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与机会成本法,是对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统计方式。其三是人力资源的确认。对于管理型人员(技术者、部门负责人),管理能力极为关键,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所以需要通过激励体制留住优秀人才,也是企业经营收益的制造者;而生产型人才(基层岗位人员)从数量上更多,要重视这类人员的技能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做好人员分配,让他们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价值。
七、结语
总体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能力的大小,不再取决于企业拥有实物资本的多少,而是在于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多少,知识技术的精湛程度。所以,企业应积极应用和发展人力资源会计,选择最佳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和核算方式,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菲玫.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问题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15):82-84.
[2]孙琳.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兼论公共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81-87.
[3]林雪洁.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2):247.
[4]杜雪琴,唐海涛.创新发展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理财(财经版),2019(2):11-12.
[5]董煜.基于财务会计准则视域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91-92.
篇5
关键词: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利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2-0102-08
反垄断执法是各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关键一环,反垄断执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到反垄断法基本目标的实现,也极大影响着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例如,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决定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股票(01886.HK)在该决定后的第二天重挫42.17%,大跌至4.8港币,而依可口可乐公司申报的合并计划,收购价超过12港币。又如,2011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播出了国家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的消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股票午盘一度急速下跌。反垄断执法对相关主体特别是相对人利益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反垄断执法过程中相对人的利益保护问题则是反垄断实践中应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
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受到了执法活动的巨大影响。在各国普遍强调反垄断执法有效性和加强反垄断执法的背景下,加强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保护极为必要。
(一)彰显法治精神,防止执法滥权恣意
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总是伴随着滥用和恣意,诚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对权力进行制约和规范极为必要。制约权力并保障公众权利是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各国已经确立了依法行政、保护人权、越权无效、比例原则、信赖保护、正当法律程序等许多法律原则,这些原则的基本目的就在于有效制约和规范权力,从而保护相对人乃至社会公众的权利和利益。
反垄断执法权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理应遵循那些业已确立的基本法律原则。由于垄断表现形式与后果极为复杂,反垄断法律条文又比较原则,不确定性强,这使得反垄断执法权的范围和边界往往较为模糊,反垄断执法机构拥有比普通执法机构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在这种背景下,防止反垄断执法的滥权和恣意显得格外重要。强调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保护,使相对人的权利能够有效抗衡执法机构的权力,这既是现代法治精神在反垄断执法领域的体现,也是防止反垄断执法滥权和恣意的重要方式。
(二)有效协调反垄断执法中的利益关系
反垄断法也不例外。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相对人以及有关主体所代表的各种利益要进行博弈、协调和平衡。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但是,反垄断执法机构所代表的可能并不仅仅是公共利益,还可能有其自身利益等其他利益。不过,由于相对人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在资源、能力、手段等方面相比都处于弱势,其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较弱,相对人利益容易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受到侵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重视反垄断执法过程中相对人的利益保护,赋予相对人更充分的利益保护手段,使反垄断执法中的各种利益得到有效的协调,这对于保证反垄断执法的有效性以及反垄断法基本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权利意识较为淡薄,权利保护制度并不完善,国家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体现出明显的权力主导甚至是权力“专横”的特点。在这种国情背景下,强调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保护并有效协调反垄断执法中的利益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维护商业秩序稳定,遏制过度干预
稳定而合理的商业秩序是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具体经济制度存在差别,但奉行市场经济原则却是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构建和维护商业秩序的共同要求。奉行市场经济原则意味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意味着市场主体具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其利益得到充分保护,还意味着市场规则是市场行为的基本准则,市场行为后果具有可预期性。如果市场主体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财产、利益容易被限制、剥夺,或者市场主体的行为经常预,后果充满不确定性,那么,这样的商业秩序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合理的,市场机制也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反垄断执法对垄断的约束和控制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和维护竞争秩序,有利于构建和维护合理的商业秩序。但是,如果反垄断执法中出现权力滥用、随意执法、腐败等情形,将损害竞争秩序和商业秩序,并侵害相关当事人的利益。反垄断执法可以弥补市场缺陷,但不能代替市场规则,因此,合理把握执法尺度和干预边界极为重要。而切实保护相对人利益则是维护稳定、合理的商业秩序的基本内涵,也是遏制反垄断执法机构过度干预市场的重要措施。
二、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利益保护的路径选择
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拥有广泛的执法权和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并在执法程序中占据主动的地位。而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则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因此,规范权力和保护权利应当成为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利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具体而言,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应当有效规范和约束反垄断执法权特别是执法自由裁量权,促进反垄断执法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合理性,防止反垄断执法机构滥用自由裁量权侵害相对人的利益。与此同时,应当充分保障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改变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在反垄断执法程序中的被动地位。
(一)规范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
反垄断执法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垄断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有效规制各种垄断,从而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为了确保反垄断执法的有效性,各国通常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以调查权、处罚权等广泛的执法权。垄断形式众多,后果复杂,要对各种垄断的规制标准和处理方式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在立法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反垄断执法依据的反垄断法律条文通常非常原则,甚至含糊不清。反垄断法的这一特点使反垄断执法具有很大的弹性,反垄断执法机构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案件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对反垄断法律条文的理解灵活把握执法标准和尺度,并使反垄断法律条文在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得以具体化、明确化。有的学者指出,反垄断法规则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在个案中必须被克服,而专门的竞争管理机构的执行活动则是克服这种不确定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以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反垄断执法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反垄断法律规则现实适应性的基本途径。
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拥有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但是,许多问题也因此而产生。由于反垄断法律条文对执法过程中的诸多事宜缺乏明确规定,这给反垄断执法滥权和恣意提供了可能,也使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容易遭受侵害。德国学者毛雷尔指出:“一旦行政机关享有裁量空间和判断余地,它就享有‘最后决定’的权利。”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这种“最后决定”的权力使其在执法中拥有了主动性、灵活性和权威性,但是,企业等相对人的利益则因此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其对执法活动是否开展、如何开展以及结果如何,缺乏合理的可预见性。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随意执法或者滥用执法权,就可能严重侵害相对人的利益。为了有效保护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反垄断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应予规范。
(二)保障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
由于垄断规制非常复杂,反垄断执法过程有时比较漫长,从立案调查到作出处理决定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就企业等相对人而言,影响其利益的不仅仅是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最终决定,而是整个执法活动。因此,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程序权利不应当仅限于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决定后对该决定提讼以寻求司法救济,而是应当在整个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得到体现、尊重和保护。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应当贯彻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充分保护相对人的程序权利。企业等反垄断执法相对人不应当仅仅是反垄断执法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还应能够主动参与程序。保障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程序参与符合反垄断执法的专业性要求,有利于相对人监督反垄断执法,防止权力滥用。
第一,相对人的程序参与符合反垄断执法的专业性要求。垄断行为的调查、分析、判断和处理是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为了适应反垄断执法的专业性要求,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大多由法学、经济学专业人士组成。例如,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都拥有为数众多的律师和一定数量的经济学家,这为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专业的法律和经济分析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反垄断执法所面临的专业性问题并不只是法律问题和经济分析问题,还包括大量的技术问题。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无法很好地了解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技术特点,将很难作出准确的法律,判断和富有成效的经济分析。而相对人对所处行业最为熟悉,也最了解相关行业的经济技术特点,相对人参与执法程序可以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尽管相对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提供的信息、资料以及观点可能并不完全客观、全面,但是,相对人的参与无疑会增加信息供给,有助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案件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第二,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有利于相对人监督反垄断执法,防止权力滥用。相对人充分参与反垄断执法程序可以使相对人在反垄断执法的各个阶段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并通过各种程序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这可以使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在整个反垄断执法过程中有效抗衡反垄断执法权,监督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运用,防止权力滥用或者随意执法对其利益的侵害。就反垄断执法机构而言,相对人的意见表达和监督可以使其更加充分地了解相对人的利益诉求,避免执法中的主观臆断和片面,保证反垄断执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侵害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利益的可能性。
三、反垄断执法相对人利益保护具体制度的建构
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有效保护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利益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的核心是规范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以及充分保护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我国实施反垄断法的时间尚短,建立和完善相关具体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一)细化立法规定。明确反垄断执法的裁量范围
反垄断执法极具弹性,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是否立案、调查手段的采取、垄断事实的认定、行为违法性的判断、处罚措施的运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裁量空间。但是,反垄断执法机构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并非漫无边际,否则,执法中的滥权和恣意就不可避免。而明确裁量范围就是要确定反垄断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的边界。
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源于法律的规定,其裁量范围也应由法律加以明确。明确裁量范围主要是要界定可自由裁量的事项、裁量权的具体归属机构、裁量权限的大小。我国《反垄断法》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范围作出了基本规定,例如,授权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法律明确列举以外的其他垄断行为(如第13条第1款第6项、第14条第1款第3项),又如,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实施行政处罚时的自由裁量权限(如第46条第l款)。不过,《反垄断法》关于反垄断执法裁量范围的规定还不够明确,有必要继续完善。第一,进一步界定可裁量事项。具体、明确的可裁量事项可以使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边界更加清晰,但《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还不够具体、明确。以《反垄断法》第17条第1款第7项规定为例,该条款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认定法律列举以外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但是,由于《反垄断法》并未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明确界定,所谓“其他”滥用行为就非常含糊,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可裁量事项并不明确。笔者认为,相关条款通过一些限定性描述(如经营者无正当理由妨碍或排除其他经营者参与竞争或者在商业交易中实施不合理条件)可以使反垄断执法机构可认定的滥用行为范围更加明确和清晰。第二,确定特定自由裁量权的机构归属。《反垄断法》并未明确规定反垄断执法的具体机构,而是概括表述为“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享有执法权。但是,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之间的权力界限并不完全清晰。例如,如果同业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既包含价格固定又包括销售区域划分,依据现有规定,无法确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还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使执法权。此外,《反垄断法》并未涉及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其他监管机构(如银监会、保监会)在反垄断事务方面的权力划分。反垄断执法权机构归属不明的现状将导致某些事项的自由裁量权归属模糊不清,我国《反垄断法》有必要对反垄断执法权及相关自由裁量权的机构归属作出明确的规定。第三,明确和细化自由裁量权限。《反垄断法》应当对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否拥有特定事项的最终裁决权以及执法裁量行为应当受到何种程度的司法监督作出明确规定。此外,《反垄断法》还可以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限予以进一步细化。
(二)建立反垄断执法裁量标准体系
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依法确定裁量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件的处理。确定裁量标准是反垄断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内容,但是,裁量标准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应当符合反垄断法的基本精神并与执法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统一、公平、合理、具体、公开是反垄断执法裁量标准确定的基本要求。
随着各国反垄断实践的深入发展,反垄断执法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执法经验,裁量标准呈现出了指标化、明细化、体系化的趋势。近20年来,美国、欧共体(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出台了大量的执法指南、准则。例如,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了《横向合并指南》、《竞争者之间协作行为的反托拉斯指南》,欧共体(欧盟)委员会了《关于横向合作协议适用欧共体条约第81条的指南》、《关于在卡特尔案件中免除罚款和减少罚款的通告》,等等。这些指南、准则详细阐述了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法律条文的把握原则、对待具体垄断的基本态度、相关行为的分析框架和处理方案,其中,确定明确、具体的裁量标准是其基本内容。以经营者集中审查为例,自1982年以后,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在合并指南中引入了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这使极具弹性的合并审查中出现了数值化的衡量指标。尽管HHI只是其中一个衡量因素,但是,由于这一指标的可测性强,可以为参与合并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行为指引,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结果的可预期性大大增强。又如在卡特尔规制执法领域,美欧早期宽恕政策(leniency policy)中的裁量标准都较为含糊,抑制了卡特尔当事人寻求宽恕待遇的动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积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美欧反垄断执法机构细化了宽恕条件,明确了宽恕待遇,裁量标准越来越清晰、具体,宽恕申请后果的可预期性大大增强。这激发了卡特尔参与者提出宽恕申请的热情,宽恕申请案件数量迅速增加,成效明显,宽恕政策在美欧已经成为“破获卡特尔违法行为的最有效的工具”。
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反垄断法》实施以后公布了一批规章,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反价格垄断规定》等。这些规章较为详细地规定了执法准则与裁量标准,使《反垄断法》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不过,相关裁量标准还不够明确、具体,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例如,《反垄断法》第15条规定了垄断协议免于适用禁止性规定的若干情形,但是,既有的规章鲜有涉及,裁量标准并未明确,这意味着具体垄断协议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于适用禁止性规定而合法存在并不确定。又如,在宽恕政策领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第12条规定:“对第一个主动报告所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全面主动配合调查的经营者,免除处罚。对主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所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其他经营者,酌情减轻处罚。”这一规定比《反垄断法》第46条的相关规定更为明确,但是,裁量标准依然不够清晰,如“有关情况”是什么并不明确。另外,尽管该规定第11条对“重要证据”进行了描述,但比较原则,不够具体。因此,目前的宽恕条件还不够具体、确定,而第二个以后申请宽恕的经营者可以获得何种宽恕待遇在既有的规章中也没有得到明确。国外反垄断实践表明,具体、确定、透明是宽恕政策的基本要求,设计合理的宽恕待遇、宽恕条件和宽恕程序是宽恕政策有效性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明确裁量标准和完善宽恕政策极为必要。
厘定裁量标准对于规范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垄断规制和反垄断执法的复杂性,裁量标准不可能固定不变,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弹性。如果裁量标准过细,过于僵化,则可能限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能动作用,削弱反垄断法律规则的现实适应性,也将难以收到良好的执法效果。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尽管规则细化具有良好的出发点,实践中也确能对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作为一种控制方式的规则细化仍然有自身局限性,过度使用就容易使其弊端显露出来。”因此,合理厘定裁量标准和细化规则与保持反垄断执法的弹性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度”,二者应当协调一致。
(三)完善反垄断执法的司法监督机制
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事关相对人利益保护和反垄断法目标的实现,因此,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过程进行监督显得极为必要。监督执法裁量的主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家立法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等。不过,能够采取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措施的主要是国家机关,这是本文着重要探讨的。与一般执法裁量监督相比,对反垄断执法裁量进行监督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反垄断执法专业性很强,而且各国反垄断法大多强调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独立性,各国立法机关对反垄断执法及其裁量运作过程的监督一般限于宏观政策层面而非具体业务层面,反垄断执法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也非常有限。因此,就外部监督而言,对反垄断执法裁量过程进行监督的主要是司法监督,监督主体是法院。
法院在反垄断执法裁量监督和相对人利益保护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对相关当事人利益影响巨大,各国法律均确认当事人具有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一旦当事人就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裁量行为和具体决定提讼,相关裁量行为和决定就置于司法审查之下,法院通过审判权的行使确认执法行为或者纠正违法行为,从而监督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并保护相对人的利益。为了使法院更好地发挥作用,各国反垄断法对执法裁量的司法审查作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规定,例如,确定承担司法审查职能的法院级别(如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审理针对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裁决提讼的案件),或确定具体案件的专属管辖(如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对有关公正交易委员会诉讼案件的管辖权),或在法院内部成立专门法庭(如德国联邦普通法院和州高等法院设立卡特尔庭),等等。我国《反垄断法》仅在第53条原则规定当事人可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相关决定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未对有关司法审查事项作出专门规定。依现行有关行政诉讼的规定,针对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所提起的行政诉讼应由有关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考虑到垄断案件行政诉讼的专业性特点,笔者认为,我国应当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在相关法院内设立专门的审判庭审理与垄断有关的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
(四)构建确保相对人有效参与的陈述、抗辩和申诉制度
公开、透明的反垄断执法程序是相对人了解和参与反垄断执法过程的基本条件。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除了个别反垄断执法环节(如隐蔽卡特尔案件的立案调查)不宜公开外,所有执法环节以及相关程序应当对相对人公开。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虽然有关执法程序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启动和主导,但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却不能无视相对人的利益而为所欲为。相对人作为重要的程序参与者拥有一系列程序权利,有权陈述意见、进行举证、提出抗辩和进行申诉。这些程序权利使相对人能够基于自身利益抗衡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执法权,监督反垄断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运用,防止执法滥权、恣意。
从反垄断实践看,反垄断执法程序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通常在反垄断法典中明确反垄断执法的基本程序,如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第三编“程序”对执法和诉讼程序问题作出了规定。与此同时,反垄断执法机构往往根据各国法律的基本规定出台更为具体的程序规则,如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公布的《审查及审判规则》对反垄断执法中的案件审查和审判程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公开、透明的反垄断执法程序规则为反垄断执法相对人了解和参与执法程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执法程序制度的具体内容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强调了对反垄断执法相对人陈述、抗辩和申诉权利的保护,这使反垄断执法相对人能够真正参与反垄断执法程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等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会任命独立的行政审判官或裁判官听取相对人陈述和抗辩并作出裁决,这种程序吸收了司法审判程序的某些特点,使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地听取相对人意见和抗辩,从而有利于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合理的决定。
在我国,《反垄断法》第六章“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规定了垄断案件调查处理的一般程序,第四章“经营者集中”对集中控制的程序规则作出了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一系列执法程序规章。以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为基础,我国的反垄断执法程序制度初步确立,相关程序规定为反垄断执法相对人了解和参与执法程序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反垄断执法程序制度显然无法一蹴而就,它必须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我国反垄断执法的某些具体程序(如宽恕申请程序)还不够明确、具体,企业等相关当事人还无法充分了解和参与反垄断执法程序。就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而言,我国《反垄断法》第43条原则规定了相对人陈述意见的权利,但该法第42条同时规定了相对人应当配合执法调查的义务。仅从反垄断法律条文数量和表述来看,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还没有在法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反垄断法》实施后出台的程序性规章对相对人权利的规定比较原则,对相对人的陈述、抗辩和申诉权利也只作笼统规定。为了更好地保障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我国应当尽快细化程序规则,完善相对人陈述、抗辩和申诉制度。
(五)完善反垄断执法协商和解制度
篇6
我们都知道,仁义礼智信一共是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古人把它叫做五常,“三纲五常”的五常。“常”是什么意思?常就是自然状态,就是正常。一个人,他知道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正常,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子,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仁”。 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我们都知道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因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养生、养生,“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哪个?就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我们都知道,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肝开窍于目,肝如果出了问题,眼睛就会出问题。仁慈对应的五脏就是肝,对应的心态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
“义”。 义指的是一个人的义务、责任、道义,它对应的五行是金,对应的五脏是肺。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什么?就是练习宽容和微笑。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礼”。礼对应的是火,对应的五脏就是心脏,对应的四季就是夏天。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它的自然状态。假如不自然的状态,病态,那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都是从心里边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你的内心快乐了之后,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智”。 智对应的五行是水,对应的四季是冬。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肾开窍于耳,一个人能听进别人的规劝,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如果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就会不安,就会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篇7
【关键词】 认知评价;护士;工作压力反应;工作压力源
国内外研究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具有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高、社会地位和收入较低的特点[1],在英国,护士是仅次于教师的第二大压力性职业[2]。因此,护理人员更易产生不良的工作压力反应,护理工作成为医疗事业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军队医院护士作为护理队伍的特殊群体,担负着为广大官兵提供卫勤保障的重任,因此,对该群体工作压力反应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工作压力源―压力反应链中,对中介变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的行为类型、个性特征[1]、应对方式[3]、社会支持[4]等因素,而个体认知评价中介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认知评价对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全体护士(休假人员除外)为研究对象。护士377人,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5.34±4.27岁;工作年限5.49±4.46年;婚姻状况:已婚102人,未婚275人;文化程度:中专104人,大专224人,本科及以上49人;职称:助理护士30人,护士262人,护师67人,主管护师16人,副主任护师2人;护士类别:军人护士83人,聘用制护士29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s,DAS)[5] 量表由Weissman等编制,共40个条目,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采用1~7级评分,其中有10个条目为反向记分项目。DAS可归纳于8个因子结构: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分值越高,表明被测试者歪曲认知越多。
1.2.2 工作压力反应量表[6] 由石林参照House和Rizzo的工作压力量表所确定的工作压力评价量表,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3个维度,17个具体条目,采用0~4级评分,0分表示没有,2分表示有时,4分表示总是。
1.2.3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7] 由李小妹参照国外当今最常用的2个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根据我国国情重新设计修订而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该量表信、效度较高,为目前国内最常用的临床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之一。
1.3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测试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研究者与各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并培训一名调查员,由各科室护士长集中发放问卷,并给予指导语,整套问卷完成约需20分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统计方法:双因素析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认知评价与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相关性 见表1。
表1显示,认知评价与压力反应评分呈正相关,说明认知歪曲多的护士较认知歪曲少的护士压力反应多。除认知哲学因子外,军队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反应及其3个维度与认知评价及大部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
2.2 认知评价与压力源水平对护士压力反应的影响分析 见表2和附图。
为研究不同工作压力源强度下,认知评价对护士工作压力反应的影响,将认知评价和压力源得分按均分划分为高、低两组,进行双因素析因方差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低认知歪曲的护士与高认知歪曲的护士其压力反应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12.710,P
3 讨 论
3.1 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反应与认知评价的关系 压力反应是认知和能量之间的平衡被无效能量动员和负性情感破坏的一种状态,认知评价是对持久存在的应激源进行调节的重要方法,Lazarus指出压力反应并非压力源本身所致,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基础评价上。正常人群对自我的评价也会存在认知的偏差[8],一旦认知出现偏差或失调,就会产生心理矛盾、焦虑等压力反应。本研究显示,军队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反应及其3个维度与认知评价及大部分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与生理、心理、行为反应相关性较高的为: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寻求赞许等因子。这些认知上的特点,常常使个体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得过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刻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旦做错事情就忐忑不安,认为部分失败代表完全失败等。提示:在对护士群体的压力反应进行预防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积极乐观的认知倾向建构出发,使她们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篇8
关键词:命案嫌疑人;COPA-PI;个人性格发展缺陷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Different Forensic Murder Suspect
LI Jun1,XU Zhuo-yue2
(1.Criminal Police Production Brigade,Fuzhou City Lichuan Coun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 ,Fuzhou 344600,Jiangxi,China;2.Police Detachment,Fuzhou Ci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Fuzhou 344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murder suspect.Methods24 cases of different nature of murder susp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rime psychology Chinese assess personality test (COPA-PI) scal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he national criminal norm. ResultsDifferent properties of murder her in extroversion, from sex, impulsive, aggressive, trust, smart of crime, mode of thinking and national criminal norm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Murder suspect;COPA-PI;Personality defects命案是刑事犯罪活动中恶性程度最高、危害最大的案件,早在2004年《全国侦破命案工作会议》就提出"命案必破"的口号。加强对不同性质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对于指导审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本文选择24例不同性质命案嫌疑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犯罪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量表分析其心理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某监狱24例命案嫌疑人为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27.21±3.21)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8例,高中(含职高中专)5例,大学以上1例;职业:无业:8例,打工:14例,学生3例,固定职业3例;有犯罪前科3例,无犯罪前科25例;犯罪类型:故意杀人4例,故意伤害致死6例,绑架致人死亡3例,抢劫8例,4例,投放危险物质2例,放火1例。
1.2方法采用中国犯罪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量表,利用他人陪测等方法,COPA-PI量表由122个题目构成,分为12个维度:内外倾、同众性、冲动性、攻击性、报复性、信任感、同情心、自信心、焦虑感、聪敏性、心理变态倾向、犯罪思维模式[1],并将测量结果与全国罪犯男性常模进行比较。
1.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由专人录入Excel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采用COPA-PI测试28例不同性质命案嫌疑人,其中说谎指标L≥4分2例,同一性指标S≥3分1例,共获得有效答卷25例(L≤3,且S≤2)。21例不同性质命案犯罪嫌疑人中,内外倾、同众性、冲动性、攻击性、信任感、聪敏性、犯罪思维模式与全国罪犯男性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所谓犯罪心理,通常分为人格问题和心结问题二大类,其中心结问题又包括意结类犯罪心理、情结类犯罪心理、知结类犯罪心理[3]。25例命案犯罪嫌疑人中,由于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低下、负性情绪严重、个人性格发展缺陷。
认知水平低下:命案犯罪嫌疑人为了获得利益满足或情感满足,采取直接攻击他人的行为,这源于他们认知水平的低下而带来的思维方式简单,往往采取最直接的攻击[4]。如一位抢劫杀人犯(王,男,27岁,新疆人),抢劫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女朋友买一条项链,当问及为什么选择抢劫时,回答简单直接:来钱快,而完全没有顾及后果,反应出一点小小的诱因,就会刺激其过激行为,说明其对后果预见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这也可以从命案嫌疑人COPA-PI冲动性、攻击性维度明显高于全国犯罪男性常模可以得到验证。
负性情绪严重:本文调查研究中发现,命案嫌疑人家庭支持系统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犯罪人群,由于家庭支持系统的缺失,尤其是对于未成人而言,或放任自由、无法无天,或不择手段,与犯罪相伴。造成个人性格发展的缺陷,或多疑、或敏感、或焦虑、或沮丧,影响其对正常情绪的把控与调节能力[5]。如一命案嫌疑人(张,男22岁,故意杀人犯),6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又驾驭不了他,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在伙伴交流中总认为自己差人一等,性格内向和木讷,再加上社会化过程中挫折处理失当,采用攻击不特定人群的方式,杀死2个值班的同事,以舒缓自己的负性情绪。
个人性格发展缺陷:本文研究表明,不同性质命案嫌疑人同众性、信任感、聪敏性、犯罪思维模式与全国犯罪男性常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其严重的心理问题,与周围环境、周围人群格格不入,而且表现出很好的认识自己,自私、敏感多疑,表现为严重的性格缺陷,这种缺陷也会增加其生活的挫折感。如一命案嫌疑人(江,24岁,投放危险物质),在被问及其犯罪原因时,直接回答看不惯、仇恨某人。
综上所述,不同性质命案嫌疑人因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大多表现为认识水平低下、负性情绪严重、个人性格发展缺陷,加强对其心理问题的分析,对于指导审讯、教育转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军宏.被害人过错与疑难命案侦破-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总结[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4:36-40.
[2]宋胜尊,罗大华,傅小兰,等.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犯罪心理结构分测验[D].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3]马方圆,王晓英.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及预警机制建构[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6:12-15.
篇9
关键词:皮亚杰理论;幼儿教学;意义和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69-02
一、明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时感知运动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形成适合其年龄水平的认知结构。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了解班级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阶段,只有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能采取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活动能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特殊的发展水平,如果忽视这些阶段特征,将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一些幼儿园和社会上举办的兴趣特长班上举办的诸如珠心算等课程,有的是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到这些与其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内容,这将严重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0~2岁是幼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幼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客体永存性”概念的发展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靠感觉与动作认知事物,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该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儿自己探索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摸索,通过实在的接触去感觉物体,幼儿的认知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2~7岁是儿童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给幼儿创造可供交流的环境。这时候幼儿也愿意用语言和老师沟通,喜欢提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这一阶段幼儿的普遍特性,教师在对幼儿的这种提问中要有耐心,要积极地去回应他们,抓住机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对那些不太爱说话的幼儿给予关注,以免错过了其语言发展关键期,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环境,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因此他们对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批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课堂和课本来展开,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应做的就是不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皮亚杰对这种教师主动地教而学习者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的教学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教师应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创造适合他们主动探索的环境,让他们在亲身的实践中去主动建构他们的知识。
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喜欢自己探索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固有的天性,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中这些天性都被抹杀了,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嗓门一开,幼儿就会一致的坐直,把小手放在背后,笔直的坐在座位上,俨然如小学乃至初中的课堂一般。幼儿园应该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这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教师应明确幼儿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自己应做的就是事先制定好教学计划,设计好主体活动,创造适合的环境,让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教学活动轻松愉快的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事物是每一个幼儿向往的,他们不希望别人在他们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打扰他们,我们应该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当然这也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所应当做的,只有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幼儿,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才是幼儿教师应该做的。
三、学会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
皮亚杰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以来于四个因素:生物性成熟、有关物理环境的经验、有关社会环境的经验、平衡。平衡是认知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和动机力量。平衡是指在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生成一种最佳均衡状态的生物驱力。同化和顺应是平衡的两个过程。当儿童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同化和顺应就会发生。我们从六岁的艾莉森和她的父亲在一辆车里的事为例。他们的车以每小时6英里的速度行驶着,在他们面前大约100码的地方,有另外一辆车。他们在这辆车的后面行驶了好一会儿,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一直没变。艾莉森的父亲指着这辆车问她,“哪辆车开的更快一些?是那辆还是我们的?还是两辆的速度是一样的?”艾莉森回答说另外一辆车更快。当父亲问为什么时,她回答说“因为它在我们的前面”。她的父亲对她说:“实际上我们的速度是一样的。”这就给艾莉森制造了一个认知矛盾。若是同化信息,艾莉森就会认为她爸爸在和她开玩笑,她的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若是她的观念系统顺应新的信息,其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这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获得发展,但是需要制造认知矛盾,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儿童的认知才会得到发展。
幼儿教师要善于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因为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图式不相匹配时,学生的认知才会出现发展,但是在给幼儿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要做到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能被幼儿立即同化,如果提供的学习内容太过容易,幼儿则没有兴趣,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内容也不应太难,内容太难,超过了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则幼儿就无法完成顺应。
四、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皮亚杰理论认为社会环境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资源,认为儿童的知识、认知结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儿童在于周围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认知的发展,因此认为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提供社会互动的活动。学前儿童处于2~7岁的年龄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思考,皮亚杰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我向思维”或“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简单的理解就是说幼儿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与自己的完全一样。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没有意识到其他人能够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儿童要想顺利进入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就必须去“自我中心”。发展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给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很重要,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合作中慢慢学习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别人与自己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有助于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当儿童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顺利进入了更高级的认知阶段了。
幼儿的发展需要尤其需要丰富的环境,同时幼儿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诸如语言、社会等方面认知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活动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这些主题活动和方案活动是幼儿自己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幼儿积极的互动、交流和配合,这给幼儿提供了充分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幼儿如那自然生长的植物,他们需要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但是对幼儿来说,直接的方式是最适合他们的,也是幼儿最乐意去做的。幼儿有其自身认知发展水平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做的就是要认清这种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特征,在教学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主动学习的权利,要去给幼儿制造认知矛盾,给幼儿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美]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家雄.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梁志.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人力资源相关活动的成本与收益有些是可以计算的,比如招聘成本、选择成本、解聘成本、培训成本等,所有这些活动与企事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直接发现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活动所产生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矿工跳槽等也能够加以量化,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效益的间接作用可以计算的。但是,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人们不能真正计算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附加值是神秘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是明显的。由下图可以发现: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确定是根据企事业总体目标来确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根据目标确定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与政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实现企事业单位效益的提高。
随着时间变化,一个企业会形成稳定的运作模式,并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企业环境、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高层管理人员指导员工行为的价值观与行为相互作用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运用这些模式诊断组织目前所处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来提高组织竞争力。不同组织运作模式,相应的形成了企事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与环境、经营战略与管理者价值观、行为的匹配形式。通常按照时间顺序,人力资源系统运行过程大致分为招聘前、中与后三阶段,不同阶段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方式与力度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事业单位的具体作用机制如下图:
由上图可见,招聘前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对个体与组织的作用过程,主要是间接的通过随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现的。但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运行中,招聘前的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活动,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各个环节的功能发挥。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从过程角度看,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的起点,也是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结合已经确定的组织战略与目标,对组织中各个职务岗位任务与性质做出定义,完整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信息的手机、分析与综合。最后形成两份文件——工作描述与任职者说明。前者是表达工作内容、任务、职业与环境等,后者是工作规范,用来表达任职者所需要的技能学历、训练经验等资格要求。可见,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与整个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作设计是按照企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动、组织目标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信息反馈而对工作作出的重新定义,以便各项活动的开始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工作分析与设计不仅仅是间接影响组织效益与企事业绩效,其性质与质量直接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作分析与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该工作结果的功能作用直接体现为有利于人员的选择,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是招聘选拔的依据,能够有利于公平合理的报酬实现和劳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招聘环节是按照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事业需求,寻找或吸引求职者来填补空缺。有效的招聘方式就是让企事业单位获取宝贵资源,帮助企事业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成功进行竞争,最大限度获取效益。为此,员工招聘要达到五个目的:获得成本效益,吸收合格候选人,帮助企事业确保那些被招聘的人留在单位,帮助企业遵守非歧视性法律,帮助企业创造一只文化上更加多样化的劳动力队伍。以招聘选拔为转折,员工进入企业后,首先接受培训开发,以适应岗位需要及组织文化,培养相应的技能,并接受单位价值观。这是对新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培训着眼于当前工作需要,而开发是对未来工作的准备。新员工培训包括单位行为规范、价值观、期望、岗位技能等。这些与企事业单位效益有着直接显著影响。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