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相关活动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相关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 税收筹划 筹划方案
一、纳税筹划的涵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诸多方面,而税收的筹划工作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又称税务筹划、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以减少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借助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来对企业的经营、投资及日常活动进行事先的安排与管理,从而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纳税筹划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具有合法性、明确性、和事前筹划性特征。
二、我国石油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众多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的筹划工作,但由于我国石油企业的起步较晚,大多数石油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且存在很多不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筹划意识薄弱
我国有很多石油企业都没有真正落实筹划工作,有的企业甚至将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概念相混淆。
(二)纳税筹划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石油企业在税收筹划的工作中,在很多方面都缺乏周全的考虑,比如没有处理好总公司与其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衔接工作,致使没能有效降低税负。
三、我国石油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
由于石油企业涉及的税种较多,其税收支出占企业成本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很大。因此,设计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筹划方案:
(一)集团政策型纳税筹划方案
政策型纳税筹划是一种税收制度筹划的创新活动,作为企业集团的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集团政策性纳税筹划,即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税收理论、税收制度以及会计政策的变动。因此,为了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及时针对当前经济政策等变动做好政策性纳税筹划。
(二)优惠型纳税筹划方案
优惠型纳税筹划方案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自身l展的筹划方案。石油企业投资范围广,涉及区域优惠和产业优惠政策较多,如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节能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些优惠政策,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以提高其资金运作的效率。
(三)节税型纳税筹划方案
石油企业可在投资、筹资、经营管理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税负:筹资过程-筹集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可以从多种渠道以不同方式筹集所需的资金,这就需要进行筹资决策。在筹资决策中进行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金结构,增加所有者收益;投资过程:税负轻重,将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在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主要从投资方向、投资地点、投资形式及投资伙伴的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化选择;经营过程:企业财务政策是指依照国家规定所允许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程序、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规定进行企业内部核算活动。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使成本、费用和利润达到最佳值,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
(四)石油企业可选择税务机构做企业的税务咨询
企业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方面、运用方面以及具体操作方面进行税务咨询,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可以通过税务咨询使其在日常业务中能更好地规避税务风险。
四、石油企业实施税收筹划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石油企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认识并防范风险。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因为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都具有很大的变动性,企业应时刻关注这些动态,通过对变化的分析,判断、预测这些变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提前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计划,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损失。尤其是石油企业,其资金链和企业的各种活动的联系极其密切,再加上运营资金数量庞大,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培养相关人员正确的纳税意识。一方面,石油企业要把具体纳税筹划思想真正贯穿于企业全过程,对税法和税收政策要及时把握,全面了解与企业投资、筹资、经营相关的各种税收政策,深入研究并掌握税法各项规定,充分领会立法精神,合理科学的进行税收筹划,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规划企业的日常行动;另一方面,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规范化,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石油企业应该与税收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石油企业应该将具体的税收筹划思想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当地税收管理部门保持沟通协调,可以根据国家对税收政策的调整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束语
税收筹划是在实践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企业的运行模式都是有区别的,因此,企业必须在自身的不断探索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税收方案,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和阻力不断增大,实施有效的纳税筹划策略有助于增强石油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石油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温立辉.石油企业税收筹划相关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16(05)
篇2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企业文化;传播;应用;影响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发生了显著增长。在这种背景中,企业数量发生了显著增加,通过对员工的良好培养实现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文化具有培养员工凝聚力等多种作用。将体验式培训应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培训
(一)体验式培训的概念
体验式培训是指,被培训者从参与相关培训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体验,并实现所获体验向现实生活的迁移。体验式培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且培训效果较为显著。
(二)体验式培训的特点
体验式培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方向性、多样化等。通过不同项目的应用以及交流、分享等环节的提供,为被培训人员带来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传播的概念
企业文化传播是指,对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各项组成要素以及内涵进行全面有效的扩散和推广。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种类
企业文化传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1.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
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主要是指对于企业的合作方、客户等对象进行的企业文化传播。
2.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
这里主要对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进行研究。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组织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是指,企业通过宣传栏等途径开展先进评比、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推广和传播;第二,个体传播。这种企业文化的传播形式是指,对企业文化具有较高认同度的员工,通过自身在日常工作中所做的各项行为向其他员工传播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传播的意义
企业文化传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客户方面
从客户方面来讲,企业在传播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客户会对企业产品产生一定的依赖感,这种现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企业自身发展方面
在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员工各项行为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培养。员工的这种变化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
3.企业文化品牌创建方面
企业文化传播的主要意义是促进企业文化品牌的创建,当品牌创建完成后,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会发生相应的提升。
三、体验式培训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体验式培训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将体验式培训应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必要性
应用体验式培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其应用满足企业文化传播在情境性方面的要求
就企业文化传播而言,其在情境性方面的要求是指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应用体验式培训之后,具有较强针对性特点的活动可以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
2.其应用符合企业文化传播的个体性需求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员工而言,企业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变为每个员工的个体知识,因此企业文化传播具有强烈的个体性需求。员工在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自身的需求得到了良好的满足,使得企业文化传播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3.其应用符合企业文化传播的默会性需求
默会性是针对企业精神文化而言的,这种特点是由企业精神文化的隐性化引发的。在将体验式培训应用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过程中,员工通过亲身参与更好地理解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容,进而提升了企业文化的传播质量。
4.其应用满足企业文化传播在多样化方面的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经营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此企业文化需要通过多样化实现其对员工的良好传播。在应用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员工从各式各样的活动中获得一定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员工的兴趣,使得体验式培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与传统的企业文化传播方式相比,体验式培训的应用实现了企业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方法的多样性,因此这种应用会提升企业文化的传播质量。
(二)体验式培训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体验式培训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企业文化特点安排体验式培训的内容
在应用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体验式培训内容的选择。为了保证其应用产生良好的传播企业文化的效果,应该将企业文化特点和内容作为主要的参考因素。例如,某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加注重员工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体验式培训的内容时,可以选择纸风车等类似项目活动。员工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利用报纸等纸质材料完成纸风车的制作,之后的纸风车比赛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他们需要通过默契的合作才能获得较好的名词。在员工的参与过程中,企业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从本质上讲,可以将体验式培训看作是传播企业文化的一座桥梁,员工通过相关活动的参与将企业文化有效转化为个体知识,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目的。
2.合理安排体验式培训的频率和时间
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容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合理安排体验式培训的频率和时间能够促进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例如,某企业将体验式培训的实践设定为半个月一次,通过与企业文化有关活动的参与,不同员工获得的体验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分享和交流的环节中,员工充分了解了其他员工的体验,因此这两个环节具有提升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作用。当本次体验式培训结束之后,预留的半个月时间可以使得员工将从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充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这个角度来讲,体验式培训频率的合理安排具有巩固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作用。由于员工对获得体验的记忆维持是有效的,且部分活动会快速消耗员工的体力,因此在应用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注重培训时间的安排。
3.检验应用体验式培训后的企业文化传播效果
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关键内容之一。相对于企业文化中的其他内容而言,这些内容对传播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传播方式很难保证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的良好认同,在应用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员工的亲身实践降低了认同企业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的实现难度。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应用体验式培训之后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检验为之后的应用过程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注重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应对对策的提出使得后续体验式培训活动能够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应用体验式培训对企业文化传播的影响
体验式培训的应用对企业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企业文化传播情境方面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涉及相关知识的传播。对于员工而言,这些知识的传播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由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因此企业文化的知识传播质量较差。体验式培训本身具有良好的情境性特征,员工在参与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因此,体验式培训的应用会对构建企业文化知识的传播情境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有利于传播速度和传播质量的提升。
(二)对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文化的传播需求。为了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合理培养和规范,企业可以将体验式培训作为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传播途径。员工通过不同的体验式活动,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后续的分享和交流环节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完整性的提升,进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以往的传播方式相比,这种传播方式的应用对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
五、体验式培训在企业文化传播中应用的实例分析
这里以某企业为例,对体验式培训在该企业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该企业的体验式培训设计
1.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自由是该企业文化的主要理念之一。与同类型企业相比,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较为独特,其核心为追求个性、永不停歇。每隔一个季度,该企业都会开展一场大型联欢会,其中主要包含企业运营意见讨论以及各类娱乐性活动,这种特点也是该企业企业文化的组成成分之一。
2.设计体验式培训的原则
在结合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设计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条原则的遵守:第一,营造的环境应该具有新奇性。在对员工进行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具有这种特点的环境能够充分摆脱员工对企业环境的依赖感,促进员工对体验式培训项目的融入。除此之外,这种设计原则更容易使得员工发生改变,并促进员工从项目中获得体验对实际工作的融入和应用。第二,具有挑战性意义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与其他类型的项目相比,员工在参与挑战类项目的过程中,兴奋情绪和压力的产生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在这种项目中,员工的团体合作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培养。第三,获得成功体验原则。这种原则是设计体验式培训的基本原则之一。员工需要通过相关体验式活动项目的参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实现这种成功体验向实际工作中的迁移,实现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员工各项能力的目的。
3.该企业的体验式培训设计内容
就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播而言,所设计的体验式培训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培训目标:体现该企业自由、追求个性、永不停歇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第二,破冰活动。由于被培训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接触和交流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分别报一遍名字,然后按照竖排的形式将所有人的名字罗列起来的报名方式实现破冰目的。例如,第一排第一名员工的名字是李强,第二名员工名字为霍启山,当第一名员工说完自己的名字之后,第二名员工需要说“我是李强后面的霍启山”,按照这种方式依次顺延;第三,组建团队。在该环节中,培训师需要随机将被培训员工分成8人一组的不同团队。每个团队需要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队名、队呼以及队歌等;第四,信任背摔。这个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员工对其他员工的信任,以及所有员工之间的默契。除了站在高处完成背摔的员工之外,下面负责接住该员工的其他员工可以从一轮被摔活动中产生良好的信任。在该项目中,不同团队的员工可以自愿安排被摔的顺序。每一位员工都拥有进行背摔与辅助背摔两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员工从该项目中获得的体验得到了良好的巩固。除此之外,该项目的交流和分享环节会对员工凝聚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五,穿越火线。在该项目中,每个团队的员工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帮助自己队伍中的员工依次穿过宽度较窄的“火线”。单独的员工无法完成该项目,因此在该项目中,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二)体验式培训在该企业企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在实施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员工从穿越火线等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以穿越火线为例,当员工顺利完成火线的穿越,意味着该员工获得了自由,该过程与该企业文化中的自由理念相符。除此之外,员工对穿越目标的追求符合企业文化中的永不停歇内容。因此,在员工参与相关体验式培训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其他的企业文化传播方式的传播实现速度相对较慢,而就体验式培训而言,由于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较为深刻,因此他们更容易将从活动中习得的企业文化应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三)应用体验式培训对该企业企业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
当对该企业员工应用上述体验式培训设计内容之后,在企业文化传播方面产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员工对体验式培训的评价
在对该企业员工进行三次体验式培训之后,92%的员工表示体验式培训对他们的工作习惯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良性影响。该数据表明,体验式培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后续活动的企业文化传播质量,培训师应该注重所选培训项目的多样化以及有效性。
2.员工对从体验式培训中获得体验的迁移
员工对从体验式培训活动中所获得体验的迁移是衡量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就上述体验式培训的应用而言,由于穿越火线等项目为员工带来的体验较为震撼,因此所产生自由理念等与企业文化有关的体验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当员工从培训场地回到工作环境之后,这些体验得到了良好的迁移。
六、结论
企业文化传播效果较差是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可以通过体验式培训的应用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培训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文化内容对相关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安排。员工可以从体验式培训的各项活动获得与企业文化有关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即完成了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ISO26000 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
一、ISO26000简介
(一)ISO26000概述
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为组织社会责任活动提供相关指南的一项国际标准。该标准已于2010年11月1日由ISO正式,并提供各国自愿采用。
ISO26000的制定目的是,明确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统一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参考的指南。
(二)ISO26000主要内容
ISO26000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术语和定义;(2)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背景情况;(3)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原则和实践;(4)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和问题;(5)社会责任的履行;(6)处理利益相关方问题;(7)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沟通。
ISO26000中,组织履行社会责任需考虑七个方面: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
ISO26000中,组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所需遵循的原则是:(1)“应用该标准且遵守国际行为规范时,需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2)遵循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等。
(三)ISO26000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鉴于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ISO26000的主要技术内容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等,这对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也在倡导企业等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此,下一步将针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根据采用国际标准的有关规定,参照ISO26000的内容,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标准,以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概述
在ISO26000中,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被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
早期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者德伦西·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Deal& Kennedy, 1982)认为,文化决定了游戏的规则:“定义中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含的、不可触摸的而又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每个组织都有一套核心的假设、理念和隐含的规则来规范工作环境中员工的日常行为。”
企业文化的权威学者埃德加·H·沙因(Schein, 1992)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文化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
在我国,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由深层到表层依次有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规划、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而企业具体的产品、服务以及对社会的具体行为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最终体现。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从企业文化的概念得出,实际上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其企业文化决定的,因此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由其企业文化决定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化的抽象的东西,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是外在的具体的。文化是通过长时期沉淀而形成的,它展示了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员工的行为处事。一个注重短期利益与忽视人文关怀的企业,其员工往往也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而一个以人为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其员工就有较强的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责任除了以一定的道德行为体现之外,还要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其“透明”,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透明”的最好体现。企业通过一定的企业文化来向社会和企业内部员工宣示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有了卓越而丰富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的赚钱),同时可以使社会和企业内部员工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推动者。
3、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是指企业用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信念使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同心同德,凝聚在一起。企业文化使其利益相关者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树立起了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尽力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4、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文化扩展到了全社会。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本身存在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能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更能扩展到整个企业界和社会。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活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良性影响,进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这种社会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全面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正如彼德.德鲁克(PeterF.Drucker,1973)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紧紧联系,相互融通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主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企业文化则把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二者相互作用,既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又推进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三、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文化探讨
(一)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应体现ISO26000提出的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等。虽然我们过去有许多较好的核心价值观,如:
海尔:真诚到永远
百大:百分之百为大家
迪斯尼:用我们的想象力,带给千百万人快乐,并且歌颂、培育、传播“健全的美国价值观”。
索尼: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提升日本企业与国家地位;做先驱、不追随别人,但是要做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与ISO26000提出的七项核心原则相对照,这些价值观都是不健全的,都只是体现了其中的一部分。
(二)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使命
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使命应体现企业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使命,而不只是提品和服务,这方面我们虽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表述,但是往往以偏概全:
沃尔玛: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提供顾客物有所值的东西;用比较低的价格和比较多的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其他一切都属次要。
摩托罗拉: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品质优异的产品与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
强生: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要“减轻病痛”。
通用电气:以科技和创新改善生活品质。
(三)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愿景
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愿景应体现ISO26000提出的七个方面: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而不仅仅是企业达到怎样的规模、产值或产销量、利润和收入这些数据。就是应体现企业若干年后在以上七个方面将要达到的发展蓝图。
(四)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规划和行为规范
这一层次的企业文化主要以企业的各类文件的形式来体现,包括:
1、基于企业愿景的战略规划体系。该体系以实现企业愿景为目标,对如何实现各方面的愿景目标作出具体的规划,并具体到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乃至每人每天的具体任务。
2、基于ISO9001(GB/T1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记录,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和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3、基于ISO14001(GB/T2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环境管理方案及相关支持文件,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及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并符合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并且得到持续改进。
4、基于OHSAS18001(GB/T28001)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手册通过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及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并符合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并且得到持续改进。
5、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和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制度、方案、计划等,也可以包括SA8000所要求的相关文件,还可以包括鼓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相关措施。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并是他们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6、严密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腐败,确保公平运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劳动者、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合作者、政府等)的权益得到保障,依法纳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7、基于ISO26000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按照ISO26000所要求的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等七个方面,将这些要求按本企业实际具体化(可引用上述6个方面的体系文件),明确本企业如何执行。还可以包括向社会(含福利事业)捐款、必要时的紧急支持等方面的相关规范,从而确保企业履行与其规模、收益、社会知名度相适应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基于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规划和行为规范来全方位的向社会和本企业内部表明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可以整合企业的相关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体化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而既得到全社会的监督,又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相关方的支持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秀英,傅琼,魏佐国.企业文化[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26-53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思想指导,也是一种前进的灯塔。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独特存在的理由。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之重要性就如其企业文化建设一样,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才能创建更好地企业,更好地指引T工往前进。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存在相通性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一个政治高度,让员工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国有企业更加需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将员工的思想引向正道。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将企业的氛围转为一种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的抽象精神。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指引着员工走向一个更加符合企业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共通性更加大,很多时候,国企的企业文化就是由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来的。因此,两者的共通性更大。
(二)两者互补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互补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互补,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却能补充企业的文化建设,把企业的文化建设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补,国企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就是为了建设企业文化,把企业塑造成一个更加完美的企业,把员工塑造成更加优秀的员工。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企业的发展需要思想的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加强员工的思想文化水平,从而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一项大工程。将两者相结合,能够把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良好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也有很多相互补充的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企业文化建设会启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其次,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只有保证企业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技术创新,需要形式创新,更加需要观念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创新可以从中吸取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三)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竞争力也息息相关。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积极向上的灵魂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塑造一个企业。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有非常大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指南针,也是企业发展的灯塔,一旦偏离,企业将没有方向。将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了就能保证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融合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源。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目标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坚持以思想教育方式等帮助员工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帮助企业的员工更好地树立自我形象,也能为社会为国家树立一个良好的公民。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企业精神为指导,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培养目标的融合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更加一致,也对企业的发展更加有利。
(二)机构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一般由党建或者工会等组织来做,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一般由企业指定的相关机构或者部门来进行。因为两者的共通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两个机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话可以减少人员的冗余。同时也能将两者的目标统一起来。这一机构可以由企业的相关人力资源部门调派的相关人员和党建机构中挑选的一部分人员组成。两个部门的联合可以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一方面减少了人员的冗余,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三)活动形式融合
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刘红月(1979-),男,安徽颍上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李志辉(1984-),男,江苏邳州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助教。(江苏太仓215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生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09SJD88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25-02
随着高职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将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高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探索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实现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文件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也有必要围绕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而提升。
1.企业文化素养融进高职素质教育模式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思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职业人,要求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基础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贯彻和渗透现代职业人相关内容。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社会人,要求高职院校在将学生送上社会之前培养其良好的素养。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文化素养融进高职素质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特色化的需要
高职教育由规模化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的发展阶段,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各个方面需要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高职院校只有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吸收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独特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高职院校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途径
1.企业文化进课堂
为培养学生具备诸如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人为本、商务礼仪、5S管理、创新意识等优秀员工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开设“现代职业人”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意会企业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为引入优秀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特开设ISO9000 质量认证课程并提供ISO9000考试认证考试体系。与此同时,其他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企业管理制度,约束学生学习,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相关课程的开设必将引导学生向优秀企业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必将促进高职院校企业文化的创建,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打造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品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2.企业文化进学生管理工作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管理严格按照企业人事管理和考核的标准进行。建立学生干部档案库,完善其资料。建立学生会值班制度,随时服务学生。对学生干部进行出勤等条目的考核,并与“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挂钩。年终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进行,为进一步保证公平公正,进行民主测评,听取群众意见。学生会举办各类活动,严格遵照流程审批,要求学生严格填写特定表格,如计划书、经费审批表等,锻炼学生常用办公文书的使用能力。对学生的管理严格遵照学生手册执行,按照德育学分手册对学生进行德育成绩考评,确保公平公正。
3.企业文化进宿舍
宿舍区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接触的频率最大,是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和践行的最好场所。宿舍卫生考核5S的标准执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5S的优良生活习惯。定期举行宿舍长会议,对宿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省,以便改良。对于表现突出的宿舍集体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鼓励其再接再厉,发挥榜样作用,力求做到反复总结、不断提升。在宿舍区和宿舍中,合理布置企业文化宣传标语,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4.企业文化进实训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实训基地布置按照5S标准进行,学生身处其中,切身体会5S的具体含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职业礼仪、着装礼仪、沟通技巧等职业技能,并熟稔部分企业法则,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5.企业文化研修社的建立与开展
成立企业文化研修社,招收对企业文化感兴趣并愿意践行的同学加入其中,定期聘请专业老师或成功人士举办各位活动,如研讨、演讲、座谈等,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学生、生活中贯彻运用,从中受益。
6.企业文化进定岗实习
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大三学年,进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地生产实习。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学院派出专职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跟踪指导,并协同就业辅导员对其进行心理上、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引导。企业委派生产组长、拉长等员工,作为学生在企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生产技能上的培训和指导,力求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收获,不断成长。校企合作定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弥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促进了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形成,为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三个素质包的教育模式创新
为迎合社会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能力的合格职业人,高职院校设立三个素质包课程,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1)职业素质包。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学校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将职业理念、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融入其中,通过课堂讲授、文体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宣传标语等手段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如开展职业礼仪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个人言行举止,向合格职业人的标准靠近。
(2)就业和创业素质包。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面向社会需求发展,可以选择就业或创业。学校有义务也有必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其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技巧、能力。通过广泛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就业技能、创业技能大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就业和创业的相关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或创业活动做铺垫。
(3)技能培养素质包。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相关专业技能,掌握相关专业的相关设备的基本操作技巧。高职院校各专业举办相应的技能考试,获取相关技能证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8.企业文化进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比较有效并且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培训方式。如学习游泳、学习脚踏车,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高职院校开展各式各样的体验式培训,在体验式培训中让学生感悟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等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掌握融入团队、领导他人的技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验式培养,扩大体验式培训的受众面,使学生全面受益。
三、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的注意事项
1.学生层面
高职院校学生多是20岁的青春少年,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想法,喜欢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企业文化恰恰倡导的是在规章制度之内行事,这无疑给企业文化在校园中的实施带来了挑战。此外,学生进入学校,定位自己的学生角色,企业文化要求学生以现代职业人即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如何解决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便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企业文化贯彻实施过程中,应该小火慢炖、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适得其反。
2.教师层面
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迈入教师岗位,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没有亲身体验,很容易犯纸上谈兵的错误。教师在向学生传达企业文化的同时,应该增加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到企业参与锻炼。亲身体会优秀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学以致用,再把所学的感悟教授给学生。
3.学校层面
企业文化素养是需要在学生精神层面进行贯彻和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宣传,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跟上时代需求,定期更换企业文化宣传标语。此外,面对高校教师实践少的现状,应该鼓励并提供机会让教师到企业参与锻炼,提高教师企业文化素养。此外,学校应该积极联系优秀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和研讨会,避免企业文化书面化。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必要促使学生在校期间便掌握现代职业人的基本意识和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企业文化素养融入高职素质教育模式过程中获得了些许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这不能成为阻碍企业文化素养进校园的原因。企业文化素养融进高职素质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祖凯.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现代企业文化,2008,(8).
[2]冯萍.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绩效;结构方程
一、引言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有关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分成3种类型,以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总体作用。提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假设,然后设置指标进行考察,再用结构方程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本文对它们的部分不是很明确的关系提出假设,来探讨企业文化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作用关系模型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为企业员工所共同信奉并加以遵守的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系列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同化的方式传递给新来者。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引用Wallach的方法,将企业文化分为3类:官僚型、创新性和支持型。官僚型文化通常是基于控制和权利,组织层级结构和权责划分非常明确,遵从层级管理,工作大都标准化和固定化。官僚型文化的企业大多是制度化的、权利导向的,注重层级和过程,这适合经过良好培训的人员,而不大可能吸引和保留创造性的、有远大抱负的人。创新型文化鼓励竞争,但是在这种文化下是充满压力的,很难平衡家庭、工作、娱乐的时间安排。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多变,工作较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支持型文化的工作环境相当开放、和谐,具有“家庭”的温暖感觉。员工可以得到企业高度的支持及信任,而企业也十分重视人际关系。
不过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并不是完全符合上述的具体某一类文化类型,实际上更可能是3种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二)企业绩效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关于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应用的比较成熟。本文将企业绩效分为:员工绩效(包括员工满意度、离职率等)、发展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等)、市场绩效(市场占有率等)和财务绩效(利润率等)。
(三)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做了相关的研究:Besanko(1996)等人研究指出企业文化创造价值的3条途径,第一是文化简化了信息处理,第二是文化补充了正式控制制度,第三是文化促进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从理论上叙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如张一蓉从节省交易费用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倪震、吴志霞从企业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角度论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浙江大学彭维、邵琦俊更详尽地从企业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角度论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李宁、杨蕙馨从团队生产理论出发,论述企业文化如何减少企业员工偷懒的动机、减少企业监督的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作者运用经济模型分析企业文化是一种开创,但是并没有提供向最优企业文化前进的途径和关键点。
(四)国内关于企业文化和绩效研究现状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模糊性,难以用数学方法很好的量化,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论证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企业绩效的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放在企业文化之中进行全面的考量,国内还基本是一个空白。考察的方法上,学者大多还是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控制变量分析等角度来研究,在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创新。传统的测量方法一旦误差较大,就会影响到分析的结果,甚至出现错误。
综合以上的分析,本文试图尝试使用结构方程的相关方法来考察,结构方程考察了因子与指标之间的关系,因子与因子之间的关系,且容许自变量及因变量项含测量误差。由于结构方程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的内容更加趋向于丰富,能比较好地反映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而较全面的关系,此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五)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假设,如图1所示:
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多变,工作较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故员工面临的不确定的因素很大,我们提出假设: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它的员工流失率都比较高。
假设1a:竞争型文化和员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1b:竞争型文化和发展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1c:竞争型文化和市场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1d:竞争型文化和财务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采取支持型文化的工作环境相当开放、和谐,具有“家庭”的温暖感觉。对人友好,善于交际,树立“发现需要并满足他”的牢固信念,特征是注重工作数量;崇尚优胜群体。据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2a:支持型文化和员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2b:支持型文化和发展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关系。
官僚型企业文化(也称按部就班型文化)一般是制度化的、权利导向的,注重层级和过程,一般人们关心的只是“怎样做”,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工作上的有条不紊。故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3a:官僚型企业文化和发展创新能力成负相关关系。
假设3b:官僚型企业文化和员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六)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相关关系指标设计
根据以上模型,我们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进行设计,按照不同的企业文化的不同类型的16个指标、不同的企业绩效的1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三、模型评价指标设计
(一)结构方程原理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是20世纪70年代Karl Joreskog and Dag Sorbon等学者提出的基于变量协方差阵来分析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2004)。在模型中包含两种变量,即显变量和潜变量。
结构方程模型可分为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测量方程是描述潜变量和显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下列方程表示:
x=∧xξ+δ①
y=∧yη+ε②
η=Bη+Γξ+ζ③
其中:x为外源显性变量组成的向量指标,y为内生显性变量组成的向量指标,ξ为外源潜变量组成的向量,η为内生潜变量组成的向量,∧x为外源显变量与外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外源显变量在外源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y为内生显变量与内生显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B为内生潜变量的关系阵,Γ为外源潜变量对于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δ和ε为测量方程的误差项,ζ为结构方程的误差项。方程①和方程②被称之为测量方程,方程③则是结构方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上面确定的测量变量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分析资料来源。本次调查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为对象,先后向40家企业发放500份问卷,回收17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28.8%。问卷的测量题目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法测量,“7”代表非常符合,“1”代表非常不符合。其中“创新能力”的测量是反向计分。
(三)因子分析与潜变量确定
为提高多变量的测量效度,用SPSS13.0对测量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是对企业绩效测量变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分析的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是0.685,形成员工绩效因子、市场绩效因子、创新能力因子和财务绩效因子,结果很理想。
(四)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假设与概念模型,本文用LISR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模型拟合的过程中,如果两个企业文化潜变量都与某一企业绩效潜变量直接或间接相关,我们才认为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绩效直接或间接相关,如果只有一个企业文化潜变量与某一企业绩效潜变量直接或间接相关,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活动与该企业绩效部分不相关。
本文对模型进行了3次模拟,其拟合优度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通过对3次模拟结果的比较,我们选择第2次模拟的结果作为最终分析结果。
至此,本文已经拟合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路经关系,综合上述实证结果,本研究假设检验的结果,在研究架构的理论性上大多获得支持。
(五)结果与讨论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决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本文将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应用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当中,建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作用关系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拥有竞争型文化的企业对整个企业的绩效都有正向的作用;采取支持型文化的企业对发展创新能力有正向作用,说明企业给予员工充分的决策参与权,员工之间交流、学习并能进行弹性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员工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市场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国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创新能力,国内企业市场绩效的提高受员工绩效的影响比较大;采取官僚型文化的企业对发展创新能力明显有阻碍作用,员工要服从的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发挥,这样就不利于企业整体绩效的推动和提高;对企业绩效的几个因子也进行了拟合,结果发现:员工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系数是0.45,发展创新能力对员工绩效的正向作用系数是1.10,发展创新能力对市场绩效的作用系数是0.44,市场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系数是0.73。说明企业绩效之间的也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的进步和绩效的提高。
本文研究可能具有以下局限:首先,本研究的样本数不是太多,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在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推广时应谨慎考虑。其次,本研究对企业绩效的测量使用的是知觉性度量(conceptual measure),尽管这些测量变量的数据在企业问卷调查研究中是有效的和可以接受的,但是加入一些客观的测量更能说明问题。最后,和其他大多数同类研究一样,本文研究使用的是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旭,吴狄.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06(8).
篇7
【关键词】推动 医疗卫生事业 发展 文化建设
从目前来看,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而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医疗机构也不例外。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文化建设起到了凝聚企业向心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发展活力的作用,特别是在竞争环境极其激烈的今天,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给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使其在市场中能够占有更多的资源,以便于以后的发展。
一、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意义
第一,文化的概念及其层次。具体来说,文化是群体性动物在特定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活动,其中包含了该群体的集体行为,思想理念,风俗习惯等一切意识活动。按照管理学中对企业文化的分类,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结合医疗卫生事业我们可以就每一层次进行相关建设。其中物质层次是一家企业的表面层次,承载着企业的精神层次,其往往能表现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员工的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等比较表层的部门是企业物质层次的主要表现点。行为层次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员工行为的约束性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作出相应行为时受到企业文化影响而表现出的企业文化内涵。其次,制度层次是指企业员工在进行相关生产活动时受到企业影响和约束的成分,主要是以生产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精神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企业员工对企业认同度,价值观和管理运营的认可等。
第二,文化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文化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凝聚作用。医疗卫生机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对于员工的合作意识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文化建设可以在医院等医疗机构营造出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工作氛围,对于医院员工的团结合作意识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在每个员工之间形成友好合作的枢纽连接,大大提升医院的凝聚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将医院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发展到最大,对于工作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促进医院等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其次,文化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约束作用。文化建设对医疗机构人员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如今隐患关系如此紧张,更需要良好的文化建设来提升医院员工的工作质量,使紧张的医疗关系得到缓解。文化建设对医疗卫生机构员工的约束主要是体现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由于医院等企业比较特殊,一旦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使其感到自责,所以医院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展开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文化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鼓励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对其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员工之间存在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每个员工可以在工作当中尽情的发挥而不是要防备着其他员工的扯皮与嫉恨,给员工一种很好的激励氛围,对于员工来说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医院等特别容易进行加班加点的企业来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为重要。
二、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医疗观念。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致使其企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有所区别。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只有把病人的健康当作第一位,对医院员工来说是第一位的。在相关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大到诊治方案的选择,小到厕所走廊的一个把手,对于患者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同时要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框架,给病人更多的相关信息,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医生和服务团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医院的企业文化中,病人是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医改,在发挥员工自主工作积极性性上具有较大的空间,更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核心。
第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今人们的经济观念越来越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这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一个满脑子充满金钱主义的医疗人员怎么能够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所以,医院可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和相关培训对其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便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在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建立起一支医疗技术高超,思想观念正直的医疗团队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和任务。在培养医院员工的综合素质时可以对其职业道德思想理论方面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思想理论的学习可以由医院统一展开,集体学习,在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测评,对于学习成果比较突出的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其员工针对其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结语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文化建设是一家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将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使文化内涵融入到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中,树立高效健康的医疗卫生企业形象。文化建设应该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医改内容,通过文化建设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怀红.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文化建设浅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9.
[2]陆红,姚健,张敬平,沈霜荞. 新医改下卫生系统文化建设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12.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办公空间;设计;应用
办公空间设计是系统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晶体。同时,从现代设计观来看,办公空间设计的过程也是系统控制的过程,办公空间设计的系统了的科学和艺术。办公空间是工业革命后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场所,办公空间的营造也成为人类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办公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办公空间的设计,更多融合了美学、科技、心理学的要求,让办公场所更好地为人的生活服务。
一、办公空间的初步理解
办公空间通常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工作活动空间状态。办公空间是一种开放与封闭空间并存的人类工作空间形态,办公空间包含着一种敞开的人际交流场所精神。办公空间的设计过程是借由物质形态实现场所精神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寄望于依托这种物质的形式传达出人对精神范畴的要求。办公空间主要由办公室、门厅、走廊、会议室、以及相关的资料和设备的使用空间所构成。其中办公室是办公空间的主体部分。
二、企业文化的理解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式,也是现代社会文化的缩影,是袖珍式的社会文化。它作为企业各个实践活动化的透、凝结和反映,其内容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企业文化的层次由低向高逐渐拓展,性质由软向硬层次增强,因而其功能和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一切集中体现了企业的主导文化,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三、企业文化在办公空间中的作用
1.约束作用。约束力是企业对员工行为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以不违反企业相关规定为基本原则。同时,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2.引导作用。企业试图通过运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朝着企业的既定目的而工作。
3.凝聚作用。员工以企业为荣,形成凝聚效应。企业文化的推动功不可没。
4.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往往会运用一些文字理念号召员工努力工作。
5.辐射作用。企业希望自身文化能够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给社会,以产生企业文化的广告效应。
企业文化通过设计,转换为企业办公文化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发挥上述五点作用,这就使其作用最大化的过程。企业文化与办公文化之间的转换过程是办公空间整体性设计过程的重要一环。
四、营造企业文化的办公空间秩序
人在一定的环境中会有一定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办公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围绕着这种心理来合理安排。人都有一定的空间需求,即他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来维系自己的安全感,不想让别人打破这种隐私空间。同时,他又需要一定开放的空间,“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希望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假如在一个空间中从一个区域往外看的时候能觉察到其他人的活动,将给人精神上的自由感。”所以办公空间在做区隔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种封闭与开放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设计出让人有舒适感的空间效果。在分配空间时要给每位员工安排一个小的空间,作为依托给予他安全感。但是这个小空间又不能完全封闭,它在视野上应当是开阔的,让员工还可以自由与他人连通,因此我们可以多采用一些小的辅助手段来帮助分割空间,但是不能封死空间。
从办公空间秩序的设计,体现出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与仪式、文化网络。具有秩序性的办公空间是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综合,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企业文化的要素观,提为办公空间的合理化设计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办公空间作为现代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向客户及合作伙伴展示自身实力和文化的平台。如同一个人的服饰、打扮,让人一眼就能了解您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和行业属性。设计办公空间空间,需要设计师具备相关场所的空间体验,从而把握空间功能性、舒适性的合理分配和规划。同时,这种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客户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的喜好,满足不同业态空间的特殊要求等,这些都是办公空间设计外延学科的内容。所以说,企业形象和办公空间设计是相互交叉的学科、具备各种设计涵义的设计活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企业文化绩效管理员工发展
企业文化、绩效管理、员工发展是当今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重要模块,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组织保持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架构、研究假设
1.研究架构
本研究中企业文化类型包括支持型、创新型、官僚型和效率型,企业绩效管理选取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评与绩效反馈为衡量因素,员工发展主要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本研究的架构如图所示。
2.研究假设
本研究以陕西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和验证企业文化、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两两之间的关系。验证假设有:
假设1:不同企业文化类型在企业绩效管理各构面上有显著差异
假设2:不同企业文化类型在员工发展构面上有显著差异
假设3: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有显著相关
假设4: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有显著相关
假设5: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有显著相关
二、研究变量的定义与衡量
本研究所使用的操作性定义,除了引用并修正过去文献综述所使用的定义,并考虑本研究样本特色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研究变量的定义以及衡量方法,分述如下:
1.研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企业文化概念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类型衡量主要参考Cameron,Hofstede&郑清祥(1991)等人的衡量构面。以内向/外向及弹性/控制两个构面所形成的四种企业文化类型,包括支持型文化(Supportive Culture)、创新型文化(Innovative Culture)、效率型文化(Effective Culture)、官僚型文化(Bureauratic Culture)。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其循环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本研究中的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组织中为员工提供各种训练和指导,通过职业管理来塑造员工,从而不断促进员工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动态过程。
2.各变量衡量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工具,所使用的企业文化问卷是引用郑清洋(1991)的企业文化问卷,绩效管理的衡量引用Chois&Mullcn(1992)等学者的研究问卷,员工发展的衡量利用刘莉莉引用过的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企业文化、绩效管理和员工发展。三份问卷计分方式均采用Likert五点尺度计分法,并根据其同意程度不同,作如此计分:“A 非常不同意”计1分, “B不同意”计2分,“C无意见”计3分,“D同意”计4分,“E非常同意”计5分。
3.量表构面的重整与信度分析
本研究的所采用的量表,基本上是别人已经使用过的量表,这些量表的信度都是得到证明的。企业文化类型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843,其中弹性0.8286、控制0.7845、外向0.8144、内向0.7764。绩效管理量表Cronbach’s信度系数达0.841;员工发展量表Cronbach’s信度系数达0.864,三者均已经达到社会科学量表信度的可接受范围。
4.抽样方法
本研究以陕西企业为研究范围,以便利取样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以调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管/经理为数据填答的对象。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准确度,问卷大部分由本人亲自督促企业各位人力资源主管/经理填答。共计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经剔除填答不完全的无效问卷16份后,合计实际收回的有效样本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3%。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是在检验本研究的假设1、2。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则在验证假设3、4、5。
1.企业文化与组织绩效管理、员工发展的关系
(1)不同企业文化类型在企业绩效管理各构面上有显著差异(假设1)
以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面谈与奖励为因变量,企业文化类型为自变量,分别做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结果见表1。
*P
结果发现,企业文化类型在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面谈与奖励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不支持假设1。
(2)不同企业文化类型在员工发展各构面上有显著差异(假设2)
以员工发展与奖励为因变量,企业文化类型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结果发现,企业文化类型在员工发展方面差异不显著,不支持假设2。具体见表2。
出现这样的结果,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企业文化类型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各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表现不同,在企业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员工发展各方面的利用各有利弊。应该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构建适合于自身的企业文化类型。在自己构建好的企业文化类型下,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绩效管理和员工发展管理。
2.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的相关程度
(1)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有显著相关(假设3)
为探讨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各因子的相关关系,运用相关分析法(pearson)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4可知,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辅导、绩效面谈和奖励与企业文化弹性、控制、外向、内向各构面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绩效计划与企业文化弹性、控制、外向、内向各构面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基本支持假设3。这说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文化,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做有效绩效计划,同时各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绩效辅导、绩效面谈和奖励的方式和方法,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2)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有显著相关(假设4)
为探讨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的相关关系,运用相关分析法(pearson)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5可知,员工发展与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面谈与奖励显著相关。支持假设4。这说明员工的发展与绩效管理过程关系密切,未来社会,企业要在社会中有竞争力,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就必须和员工共同发展,取得双赢或者多赢得结果。
(3)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有显著相关(假设5)
为探讨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的相关关系,运用相关分析法(pearson)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员工发展与企业文化弹性、控制、外向、内向各构面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支持假设5。因此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们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的持续的发展。这一切都应该成为组织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内化到组织文化中去。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受时间、空间、物力等因素的限制,未能周详所有重要因素,因此,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以下几项建议:
1.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管理、员工发展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最好能够收集纵向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局限于陕西企业,建议后续研究者扩大演究范围,以增加推论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持续且长期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所形成的,被全体员工认同且遵守的一种思想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往往是抽象的,是一种在概念上的思想价值理念,是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产物。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落后低沉的企业文化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在工作中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改革深化的重要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想的碰撞容易影响到人们原本的价值观念,因此就需要企业做好思想政治正视工作,从而保证我国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与员工的工作行为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共同实现。
2.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意义
在实际情况中,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与企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第一,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对于现代企业建设工作来说,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第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帮助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从主观层面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用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第三,做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现代企业自身建设与健康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凝聚力里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能帮主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第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每一家企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深刻把握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二,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也要因时制宜,灵活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1.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符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企业文化往往是伴随着企业共同发展的,因此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能帮助政工工作立足于实际情况,实现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政工工作拓宽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思想体系,基于企业文化的政工工作就能实现对于各种思想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就要重视起企业文化的建设。
2.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拉近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思想距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让员工自主在网络平台提交入党申请以及后续的思想汇报,并利用互联网完成初步的审核确认,将员工信息纳入本单位的信息库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入党员工的公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公正透明。此外,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员工进行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将相关的影响资料上传到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上,员工可以在方便的时间进行资料的下载和学习,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专业课程学习之间出现冲突。目前很多企业建立了网络党支部,改善了传统基层党支部数量过多管理困难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的下达,员工党支部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党的方针政策和最新动态,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3.提高政工队伍的建设
第一,要优化传统的政工队伍组织结构。臃肿的队伍组织形式严重阻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率的提高,企业加强针对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要对政工队伍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为了提高政工队伍的专业性企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适当提高政工队伍组建的人才门槛,可以通过有效地选拔机制从企业的其他部门中选调适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提高政工队伍的灵活性以及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此外企业政工队伍应注重不同人才的分工协作,保证政工队伍拥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二,完善政工人员考核和奖惩机制。政工人员不应超脱于企业管理考核制度之外,确保政工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工人员激励奖惩机制。定期对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考察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市场环境、国家行业政策以及相关任务的完成度等,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制订考核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指标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特点。对于考核优秀的政工人员可以给予奖金、升职等奖励,而对于考核不达标或者日常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政工人员可以采取扣除奖金或者是停职处理等措施。此外,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根据市场发展的动态以及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来制定关于政工人员的培训计划,一方面要注重政工人员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法律意识、专业能力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情况中,政工队伍在企业文化的宣传和继承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企业发展理念与实际的员工工作相结合的任务,因而必须强化政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政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从而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提升。另外,政工干部要根据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培训时间要避免与员工的生活工作发生冲突,以免影响培训的效果,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来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思想软实力的提高,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起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高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水平,从而来实现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信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以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为例[J].新丝路,2016(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