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教师就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师必须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需要。教师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生目的;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价值;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生态度。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必须具有慈母般的爱心。爱心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爱护和关心上。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教师在教学及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比较偏爱,甚至对他们的错误很少批评。而对“后进生”批评多、表扬少、甚至做出有辱学生尊严的事。正确的做法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全面负责,把等同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常言说:要想受人的尊重,必先尊重别人,这条原则更适应于师生关系。
三、严格要求,具有具体的责任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一个对学生放任自流,只会培养庸才的教师,当然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上,这才是爱的高度体现。
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柔相济、严中有度、严而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学习上、思想上以及行为和生活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各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职责。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端行正,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除了向书本、其他媒体学习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向教师学习。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位人民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要求。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在经济上很富有,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奢望权贵,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否则就会动摇信念,影响自己的工作。克制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谋名位私利,甘于清贫,甘于奉献是人民数师必需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如学生调皮捣蛋,作业敷衍了事,更有一些程度差的、不懂事的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甚至辱骂教师。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以理智战胜感情,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忍耐性和自制力。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七、谦逊谨慎,具有教学相长的智者态度
现代化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最大区别就是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同时,空洞的说教,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请教,你便不知道他们的环境,不知道他们的能力,不知道他们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虚怀若谷。因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仅限于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的知识,了解的信息,很可能教师还没有掌握,也没有了解,所以教师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应该要向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它要求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双管齐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感染、陶冶学生,甚至于更多的公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
关键词:职业道德;文化;教学;身心;素质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地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的重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当下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怎样让自己更优秀、更有耐心、更有爱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磨炼!
一、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高度的敬业精神,并用自身的良好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品行和举止;用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去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适时把握社会中的新思想和新动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以此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注重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学科、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开拓和创新已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的前进推动着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和现代化办公的电脑知识等等;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教师要对新知识不断地吸取,对新技术不断地掌握,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文化的需求。
三、培养过硬的教学素质
培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加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多地掌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使自己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教学能力
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每一节课,科学地设计每节课的内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用自己的新知识、新方法指导教学。
2.教育学生的能力
培养优秀学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永恒的一项课题。在不断促进和转化过程中,新旧矛盾不断出现,就要求教师有预见性,有说服能力,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的科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断变化,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在教学理论、技能、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介体的模式。因此,教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科学育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素质。
四、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篇3
我国高校院校是培养专业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不足的情况,仍需要高校院校提供更有效率的素质教育计划,现代社会中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问题,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在高校管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素质教育过程枯燥乏味,导致高校学生对专业素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我国教育改革希望通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这样的素质教育系统优点很多,尤其是能够在上加强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素质教育,另外通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还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管理系统都是有效改革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一)教师职业道德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对进行有效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上将大量的知识点交给学生,或木讷的在“照本宣读”,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并且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素质教育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既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有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要老师正确认识到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素质教育中引进培养机制,全面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水平。
(二)由于在职业道德观中不重视加强培养的素质教育手段,导致学生对素质教育学习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刻。在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历史中,培养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教师职业道德观的重视,然而在职业道德中实施培养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素质教育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素质教育计划,由此可见培养在高校职业道德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素质教育中,培养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知识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探究加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水平的手段与措施
在高校教育通过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潜能。我国高校教师本身对关于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基础不牢固,需要基础性的职业道德观来带领学习,但是职业道德上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方法直接导致高校学生丧失了对素质教育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引进学生的培养体系。
积极进行高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在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中,老师应该积极进行培养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来完善我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与体系,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素质教育学习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调整素质教育方法,不能够继续使用那种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方法,那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了解素质教育的兴趣,对素质教育学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体现出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注意尝试那些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方法,可以将职业道德的测试代入素质教育中,这样既能够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到素质教育中,又可以对职业道德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师要在素质教育中积极尝试新式培养的素质教育方法,为高校职业道德的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见。
老师可以通过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道德计划培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班级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培养系统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老师可以通过素质教育来考察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其擅长的学习方式,将相似的学生分到一组,并在准备素质教育计划的时候按照不同的组别设计几种素质教育方案,在素质教育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带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水平,尤其是那些素质教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的个性化学生培养体系耗费的备课时间较长,但是素质教育效果却是极为喜人的,为我国的加强引导素质教育,需要得到高校教师及素质教育计划安排中心的重视与考核。
篇4
[关键词]教师道德师德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王瑞(1974-),女,北京人,西安体育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陕西西安710068)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80-02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生命价值的判断标准,道德在保证个人的自由本质的基础上还要升华为社会的和谐。“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对象中体现出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相通,而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本质包含了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群体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哲学本源上看,道德与美同样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侧重生命价值判断的道德和侧重生命体验的美追求的都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因此,德与美不仅是五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更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共同体现,两者在哲学根源和目标诉求土具有同质性。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以德性为核心的多项内容,多强调“德”及其内涵,实际上,师德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以美启德”是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美善同源
道德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终指向是“善”,而“美”在审美思想的萌芽时期更多的是从善的角度来解读。当楚灵王面对高大宏伟的章华台自豪地问大夫伍举“台美夫”时,伍举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在伍举看来,美是对各方面都无害的,而不是像楚灵王那样劳民伤财。伍举的“无害即是美”“美即是善”的美学观在先秦美学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和伦理意义。虽然后来随着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发展,“美”逐渐从“善”中脱离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善”始终都是“美”的标准之一。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说《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看似是将“美”和“善”分开了,但在评价标准上仍然是倾向于“善”的。
在西方美学理论发展之初,也是常将“美”与“善”并举。亚里士多德曾说:“善是一种美。其所以引起,正因为它善。”普洛丁也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虽然随着美学理论的发展,“美”渐渐从“善”中独立出来,但“美”和“善”之间的必然联系一直都是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六、十七世纪,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鲍姆嘉登、康德等人也将其定位为连接“善”和“真”的桥梁,在他们看来“美”与“善”并不冲突,“美”之中包含了合目的的善与合规律的真。
二、现代教育中德与美的结合
1.教师的善与美。教师的善是指“对受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③。教师的善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升华,它包含着强烈的人格美和社会美。
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美、社会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遵从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定会对教育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视教育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献身于教育事业。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人格美;而如果上升到人类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情感认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社会美。
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所判断,形成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进而对于真、善、美有所追求。这种追求,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系统的习惯情绪,便是情操的表现。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美。”④由此可见,人格美本身就与道德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荣誉八个部分构成。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人格美也始终贯穿其中。
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应当充分显示教师作为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本性,实现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应当帮助学生及他人寻找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以上这些又都是社会美的表现。
第二,崇高的师德与美学的崇高。教师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职业,但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劳动崇高社会意义的认识,对学生、对祖国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来自于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自我道德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职业的崇高来源于其“树人”的本质,这里的崇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事实上也符合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在西方的起源很早,古罗马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强调,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而从根本上说,崇高来自伟大的心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与我们对“崇高”的德性探讨是一致的。
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的本质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并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因此,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相应的,师德的崇高也表现出了这一对抗与提升的过程,那些在大地震中奋不顾身地护住学生的教师们,用感性形式的毁灭换来无数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那些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教师们,用一生的时间表现了坚持的崇高;那些甘守清贫的教师们,正在同社会的畸形审美观进行激烈的斗争,其最终结果是精神的升华和飞跃。
2.德育与美育。崇高的师德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德育和美育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两种。但实际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每一种形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德育和美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语·周语下》分析说:“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目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这说明,通过人体的主要审美器官眼和耳,人们可以对外界事物进行审美感知,并且感知的内容对人本身有美育作用。因此,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德育因素,这样才能使人明辨善恶,振奋精神,归心向善。此外,古希腊、古罗马的“净化说(范文先生网 fwsir.com)”“寓教于乐说”等美育原则也是与德育紧密联系的。
在传统观念中,德育侧重的是说理,用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等让人们知道行为的准则和界限;而美育则侧重于用感性的事物和形象打动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但北师大檀传宝教授在《德育美学观》中强调,德育美学观是对以往功利主义美学观的超越,是解除功利主义美学观危机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德育与美育具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但两者也有密切联系,既相融也相成,而且美育能够育德,德育也须立美。⑦
三、师德之美的具体表现
1.身教之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以身作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则着名的表现师德的事例:一位北大的新生因为要去办入学手续,让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替他看包。在他一个小时办完手续回来时,那位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守在原地。在后来的开学典礼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位看包师傅竟然是北大副校长、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崇高的师德的确让人感动,而受他帮助的那位新生也必定能够受益终生。
身教之美包含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又包含仪表美、体态美、外在行为美,而内在美则主要表现为主体的人格美。在对教师的审美评价中,气质、风度、性格、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较为重要。虽然它们多是人的内在美,但却能够外化为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为外在美。人格是指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的总和,或者是指行为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的行使公民权利责任义务的资格。人格美历来都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类所展现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体现着个体道德修养的完美程度。
在教育战线上,无数教师忘我奉献,无私耕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理想境界,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有许多教师的自由精神超越了生与死的世俗考量。在不同的话语语境中,典范的人格精神都具有原创性的生命魅力,可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篇5
摘 要: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在工作中应时时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在职业学校中,教师是学生职业的启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道德的塑造,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起。
关键词:职业道德;卫校;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在工作中应时时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众所周知,卫生学校是培养白衣天使的摇篮,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更是关乎患者的生死性命,因此培养卫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在职业学校中,教师是学生职业的启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道德的塑造,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始。
一、爱岗奉献的职业修养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卫生学校培养的是中等医护人员,他们的未来工作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卫校教师的使命,因此更加的艰巨与崇高。忠于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卫校教师应该以深厚的感情、充满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从事教育事业为最高追求,并引以为自豪、自觉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卫校教师虽没有站在医疗卫生事业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但是站在了医疗卫生事业教育的第一线,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基础后方人才。身为幕后工作者可能并不为人所知受人重视,但是卫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爱岗敬业态度、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学生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中专生所处青少年阶段正是价值观的确立阶段,他们和老师同学的相处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影响深远凝重。卫校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无不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护士生渗透着影响,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使他们形成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精神,而这正是白衣天使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职业道德。
二、专于学术的严谨治学态度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除了必须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外,教师还应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工作上,教师要严谨治学,恪守诚信,增强学术道德,增强自律意识,忠于职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讲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精于学术、严于创新,扎实理论基础,娴熟专业知识技能并且开阔思路勇于进取。
有一般教师具备的职业道德外,卫校教师还应兼具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卫校教师更加面临一个需要不断充实新知识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应提供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的机会、教研探讨的平台。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进取,获取新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充实和丰富自我。只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
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在教育教学中,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这会使他们一生受益,尤其是在青年期意识不成熟而且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时期。护士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未来工作中也能秉承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加强基础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严谨是护士生必须形成的职业道德,只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能给病患带来一个安全可信的就医环境。
三、热情耐心的语言举止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语言举止反应的是内心情绪,心中有爱才能有热情耐心的态度。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美德,热爱学生的基础是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只有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理解和接纳他们,才能用爱心来唤醒他们潜在的向上、向善的意识。热爱学生的前提是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爱得越深,对其要求也就越高,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恪守公平、公正、平等原则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也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沟通师生的情感,使学生能乐于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使教学工作开展的更为容易,课堂气氛静中有动、轻松活泼。
教师春风化雨的语言和博爱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颇为重要,善良是人的天性,学生更易于模仿教师好的一面,教师的语言行为方式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护士生在校期间即以养成温和礼貌的语言、端庄大方的行为举止、理解宽容他人的态度,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作为医务人员,热情、耐心、宽容、忍让的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处于病痛中的患者情绪是烦躁不安的,医务人员的态度若能诚挚热情、耐心宽慰,患者就能在心理上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如同教师热爱理解学生般,护士应同情理解患者,以人为本,具有耐心,爱心,态度和蔼,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一颗人道主义博爱的心,温暖每一位患者,这样才不失为“白衣天使”之称。
四、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学校环境仿佛一个小的社会,良好的教学工作氛围的建立,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如急功近利,只想着突出自我,一鸣惊人,演独角戏,不与他人合作,脱离了群体势必要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工作中应注意同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尊敬与信任,共同交流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配合协作,以为学生着想的共同目标努力,才能使校园环境向着健康、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尊重和信任他人,是打好团队精神的重要地基。护士生在这种学校大环境中受到熏陶,也会加强他们的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没有合作精神的团队将是一盘散沙,在医疗团队中,所处的角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在哪个位置上,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做好本职工作,默契配合才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医疗工作离不开多方的配合。培养护士团队精神,促进护士与相关各方的合作,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团结协作将护理水平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并极为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推进了护理事业乃至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兰.浅谈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
篇6
论文摘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要为学生化解就业压力,必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目标,不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开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现代教育理论中,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而我国的就业市场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岗位缺口,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因此,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有新的定位,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一、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职业发展要求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习和探索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专业技术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大量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型职业和交叉职业层出不穷。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使专业对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变短,复合程度提高。职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终身学习,不断增强适应能力。
2.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大学时代是学生向职业工作者转变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需求,热爱本职工作,履行职业义务。
3.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综合素质。现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愈来愈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市场规范,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人文内涵。这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重专业变为注重社会综合素质。社会综合素质包括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对于培养其社会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择业过程中,具备了良好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岗位;相反,综合素质差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具备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只有增强大学生求学的能力、求职的能力、保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才能为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性提供可能.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单一,重心放在就业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上。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就业部门的建设极为关注。新的形势要求高校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职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过去那种就业管理和就业信息传递之类“策略性”的工作,而应当“战略性”地开展,即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围绕着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中心任务,把就业指导融入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中,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和职业发展技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定位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根据本人的个性特征,做出职业规划,选择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统一的。素质教育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自我发展。高校在大学阶段所进行的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因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成为大学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选择。
三、结合素质教育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1.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在毕业生就业前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而应当成为一项全程化的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高校要从四个阶段有序地开展教育和指导:第一阶段是开展成才教育指导,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树立良好学风,开展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第二阶段是实施职业教育指导,通过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认识今后想从事的职业和就业形势;第三阶段是进行择业理念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发展目标,为择业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阶段是进行就业政策与择业技能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的调适,使学生在将来的择业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客观地评价自己,做到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成功就业。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就业指导。高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来开展高校的教学活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应该体现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以树立学生市场观念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7
一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广大了,你的心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这里的“镜子”就是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时刻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的事业成就和价值实现,不仅仅依靠他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见异思迁、心猿意马,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倾尽全力投身教育,担负起教师应尽的崇高职责。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信念,终生爱自己的职业。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而无私的献身精神。显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通过学习认识到: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甘愿清贫;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乐于奉献;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谨遵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汗水,无怨无悔的洒在祖国勃勃生机的花园里,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篇8
关键词:师德建设;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教师职业道德,也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遵循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及行为准则,是教师职业特殊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以怎样的思想方式、感情态度、工作作风去传道授业解惑,接待人物,处理学生问题,尽职尽责做好社会工作,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特殊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形式。
一、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追溯及现状
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论语》中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著名论述,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经典,是我国教育史上早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汉代,“三纲五常”曾被当做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核心;唐代,教师职业道德被韩愈列为教师首要的要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都是他的著名论述。
宋元明清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又有了新的发展,大学士朱熹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教师道德规范,王夫之更有“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的精辟论述。
现代社会,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振兴民族和实现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现代社会持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师德的优秀文化精髓,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最有时代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
现阶段,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教师队伍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轻事业重金钱,淡理想讲实惠,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思想落后;乱办班收费、收受甚至索要礼物等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不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矛盾更加尖锐明显。
探索并构建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兼具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新模式,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何要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职业道德具有共通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超越一般职业道德,从而具有全面性、示范性、前瞻性。
1.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修养高尚,工作能力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决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质量,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全面重视教育,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职业道德超出了一般职业的道德要求而备受各方关注,使教师职业道德上升到一个高度,具有全局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教师工作面向学生,学生学习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父母。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把直接接触的教师看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作表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感染人,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技能引导人,以博大的爱心爱护人。教师只有这样要求自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乐其道。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也是其重要特征。
3.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具有时代特征,新的思想不断发展,为适应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也应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道德要求来武装、规范教师的头脑,才能将新的思想和素质向学生传播,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走在时展的前列,也正是这样的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才决定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职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和引路人。
三、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虽然影响学生成才的外部因素很多,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会面临种种诱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时要全面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
1.提高待遇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
只有充分肯定教师工作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才会确立教师职业的重要地位,才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爱业、敬业、乐业并精业的奉献精神,以社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教师的职业角色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为五斗米折腰”已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让社会认可并为教师创造较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篇9
关键词: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23-01
一、舞蹈教师专业化素质与课堂教学气氛相和谐
舞蹈作为一种表现性很强的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它也在不断的成长,逐渐有了本专业的一些准则和要求。舞蹈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哪些具体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提高呢?首先应该从教育者自身上面找原因,也就是舞蹈教育者最基本的是应该有一定舞蹈艺术修养。
舞蹈艺术的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说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学习艺术的天分。那么在有天分以后,后天的努力也必不可少。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舞蹈艺术专业化的素质修养的养成至关重要。从我们学习舞蹈艺术这门课程开始,我们进行专业化的学习时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我们只是认真的学习掌握了动作的基本技能。在这门艺术的修养上面,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并不能感受那么多。随着阅历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对艺术门类的细心掌握。我们的艺术修养也就在不断地充实积累当中。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将专业化的教学与课堂气氛相和谐呢?
和谐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美的境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影响教学效果的也就是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说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导致授课过程中的不连贯,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不能够准确找到动作的要领而一直迷茫的状态。还有就是课堂教学的不规范导致课堂氛围的松散,学生的情绪不能够集中,那么在学习动作时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原因,但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这与授课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高低有着巨大的关系。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则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就会更强,而专业素质弱的人,在课堂控制的能力上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可见舞蹈专业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程度。
二、舞蹈专业化素质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而舞蹈教师专业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他选择如何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比如面对一个班级不同程度的同学,这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是很常见的,由于不同的生理条件,学习过程,自然会出现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因材施教”我们每一个人都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很多专业化素质不高的教师,往往只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比如动作的分解,很多教师只单一性的教授分解动作,教授完毕后进行连贯性练习。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动作与动作是如何连贯的。很多学生在记忆单一性动作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动作与动作连接就容易出现记不住的问题。这和老师的讲解不无关系。作为一个专业化素质高的教师,应该把动作与动作的连接路线准确的告知学生,尤其是通过呼吸的带动动作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哪一个点是需要什么样的动作力度,哪一个点是需要停顿,哪一个点是需要连贯。这样的线路如果在学习动作的初级阶段不清楚的话。是会直接影响动作的记忆和教学的效果。那么由此可见,一个专业化素质高的教师是善于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的分析,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主体,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容易在课堂教学中抓到重点。教学方法是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舞蹈作为一项独特的教学内容,它既有艺术表现的特点,也有专业化课堂教学的特点。他们两者应该如何融汇贯通呢?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虽然现在有些评论在抨击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但是以笔者看来,如果运用得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会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比如传统的领带法,专业化素质高的教师,会在领带法的时候就把动作的艺术性发挥到极致。这样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组合,而是由心灵流淌出的对动作中所表达道德情感的深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及表达动作情感的能力。
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承认其个体、个性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多变。在课堂教学中,鼓励于指点相交替,甚至可以运用批评,只要方法适当,适合学生个体,也是能够不断发挥出创造力、理解力,以及自主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得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师生共舞。同时在课堂教学里如果可能可以做到区别对待,有主有辅,并不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不平等对待,而是在这种区别对待里,让学生们能够感受教师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以及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最真实的认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舞蹈时的主动性,这才是舞蹈艺术的课堂教学最具意义所在。同学们感受到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美,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舞蹈艺术作为美的一种象征,灵魂当中表现出的和谐美应该是让观众最为感动的。那么这就要求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专业化素质上要不断进取,不断继承,不断创造。在自身专业化素质的提高以后,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多积极性的作用。那么,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课堂氛围的创造上,都不会是影响到教师教学节奏和心态。教师在这样的努力下,也一定会体现出舞蹈艺术创造出的那份和谐美。
篇10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2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新时期, 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时代在呼唤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出自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教师,高质量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多元价值取向面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为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存在价值取向滑坡的现象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然而,少数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些不良风气正在部分教师中蔓延,如利用教学之便收受家长财物,接受家长吃请;巧立明目对学生乱罚款、乱收费,甚至违规违法举办课外辅导班、收取课辅回扣等。
(二)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尊师重教”、“教师权威”等观念一直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渴望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也被社会和家长奉为师表。因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二是教师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有的教师偏袒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对学生实行选择性教育和选择往;三是依法施教观念淡漠,打骂、恐吓或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
(三)存在教师自身职业认同程度低的现象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教师难以达到这种高要求,因而出现了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低的现象。一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看好,时刻寻找机会脱离教师队伍。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态度、事业心和进取心。
三、如何更好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开展多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促进教师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自觉性;加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针对部分教师存在与学生关系紧张、惩罚学生、不公正对待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儿童、青少年保护权益和有关学生方面的主题讲座,让教师逐渐走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有关权益,从而避免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