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

篇1

[关键词]畜牧兽医 卫生 问题 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

关键词:遵义市 学龄儿童 手卫生 现状分析 干预对策

本研究则以遵义市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手卫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儿童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便于为临床发展做出基础贡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6~12岁学龄儿童600例,平均年龄(6.03±0.34)岁;其中男321例,女2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遵义市城区、所辖县及县级市小学生,年龄6~12岁;(2)儿童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监护人及学校老师积极配合;(3)无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研究与调查;(2)对测试内容不能准确理解;(3)双手肢体存在障碍。

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阅读,并与专家进行讨论,结合遵义市及其周围县、市等实际情况设置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遵义市学龄儿童居住环境,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知晓度、依从性、正确率,监护人的学历、工作情况、卫生行为习惯,学校对手卫生的管理、文化氛围,教师的卫生习惯及对手卫生的管理控制能力等。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

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卫生宣教,主要通过宣传手册的方式提高儿童对手卫生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手卫生的内容、手卫生的必要性、手卫生的主要方法等。(2)试验组采用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宣教,社区积极开展手卫生讲座,聘请专业技术较强的专家为居民讲解手卫生的必要性、手卫生对流行病的预防作用等,并告知居民如何做好手卫生工作。同时在小区内安装宣传展板,并开展家长卫生课堂,提高学龄儿童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增设学校、教师手卫生教育,学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烘托手卫生文化氛围,按时洗手等,加强学校手卫生管理质量。

观察指标:对各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健康教育实施1年后的儿童进行调查,主要对比两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和知晓情况。实施情况判定主要根据儿童的洗手频率、洗手操作正确性、洗手是否应用洗手液;手卫生知晓情况,则包括对手卫生的实施重要性、正确洗手操作步骤,洗手对流行病的影响等。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儿童的实施情况越好,知晓率越高[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问卷情况:本次研究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600份,收回率达100.00%。

家长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不同学历的家长和不同工作层次的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家长学历和工作类型是对儿童手卫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学历越高、工作越好儿童手卫生依从性越好。见表1。

表1 家长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

学校环境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学校的手卫生管理、文化氛围、教师卫生行为习惯和教师对手卫生的管理能力均是对儿童手卫生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手卫生管理强度大,学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好。见表2。

表2 学校环境对儿童手卫生情况的影响

两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评分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情况:试验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评分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手卫生实施评分和卫生知晓率评分比较

讨论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学龄儿童的手卫生情况较差,儿童对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洗手错误率较高,而且儿童的洗手知晓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龄儿童的手卫生尤为重要。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的手每天要接触大量细菌、真菌和病毒,手卫生是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人们对手卫生的认识是减少儿童患病率的主要措施[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学龄儿童手卫生习惯和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家长的学历、行为,学校的环境氛围和教师的卫生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儿童的手卫生,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还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联合宣教,从而提高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认识,积极参与手卫生实施,养成良好习惯[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校的网络、广播等多种教育形式进行结合,提高儿童的认知,转变态度,使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建立健康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现场体验、绘制黑板报、海报制作等方式对手卫生知识进行普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产生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定期洗手,并将正确的洗手方式教给学生。家长则需要创建良好的手卫生环境,每日儿童回家,需要叮嘱儿童先洗手,在玩过玩具或写完作业后,也需要叮嘱儿童洗手,并同样严格要求父亲,在家中设立相关标准,父亲需要积极配合母亲,从而为儿童养成良好习惯[4]。社区则需要加强手卫生宣传活动,在小区的宣传栏处张贴手卫生海报,并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儿童与父母积极参与,围绕手卫生展开竞赛,从而保证提高儿童的手卫生认知,养成良好习惯[5]。本研究将家庭-学校-社区联合宣教后,结果显示儿童手卫生实施情况评分和手卫生知晓率评分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宣教方式的对照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学龄儿童手卫生中将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宣教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将儿童的手卫生知晓率进行提高,保证儿童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临床意义显著,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符霞.深圳市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干预效果评价[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2]周琦,刘承芳,张林秀,等.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485-487.

[3]高宁,倪莲芳,黄丽,等.深圳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29):3705-3707.

篇3

[关键词] 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17-0030―02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卫生部医政司于2006年发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BGl5982)(以下简称“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作出明确要求。现阶段,工作繁忙时,医务人员手部的带菌量可达到5600cfu/cm,而“手卫生规范”中指出急诊科手卫生要求是手部带菌量应≤10cfu/cm,急诊环境由于是开放式24h全天候工作,病人病情复杂,危重病人及陪护人员多,各种潜在感染和带菌者情况不明,加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更加容易被污染。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可能因为工作忙碌而来不及或忘记洗手。桂莉等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生和护士洗手后的合格率分别是63.64%和71.50%。因此,手部的清洁消毒在急诊科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从2009年6月开始,加强手卫生监督监测,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共20名,其中医师6名,护士14名。

1.2 观察时间安排2009年6月1日~2009年6月5日为干预前观察时间,2009年6月8日~2009年7月8日为干预时间,2009年7月9日~2009年7月13日为干预后观察时间。

1.3 观察内容医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污物后、脱手套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1.4 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洗手次数/标准洗手次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之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总依从率由71.35%提高到92.73%,各种手卫生指征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本院急诊科从严格管理人手,通过实施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指导、监督及完善设施等多种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由71.35%提高到92.73%,手卫生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另外,戴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但在不同患者或不同操作中未及时更换手套和消毒手,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长时间使用手套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有报道,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洗手习惯。经强化管理,脱手套后手卫生处理由72.00%提高到96.43%。从而减少外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执行起来相当不容易,故我们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合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措施。

3.1 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3.1.1 手卫生知识缺乏 临床护士对手卫生概念、标准隔离措施、自我防护原则和洗手方法的问卷调查显示,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61.00%,最低为44.06%,多数医护人员习惯认为戴手套就可以避免手污染,所以摘手套后不再重视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也往往忽略两例患者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经常是一批护理操作完成后才洗手。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约50%的人员在不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部分医护人员以为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没有直接相关性,意识不到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

3.1.2 洗手设施不完善工作区域的洗手池数量不够,未配备洗手液、感应洗手器和干手设备,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够等,影响手卫生的落实。

3.1.3 手卫生相应教育、宣传、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不够,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加上急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抢救工作繁忙,来不及用标准的六步法规范洗手,这也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3.2 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

3.2.1 加强宣传,集中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开展集中讲座,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与技能,将洗手六步法的彩色图标张贴在每个洗手池上方,既能养成医护人员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习惯,又教给了洗手方法,使之习惯成自然,提高洗手依从性和合格率,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也注重维护患者的健康。

篇4

【关键词】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202

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其中,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采用洗手液、肥皂与流动水进行洗水, 以去除手部细菌、污垢、碎屑等;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从而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常规洗手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的过程[1]。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 对控制院内感染,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院以75例儿科病房患儿为例, 分析患儿手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本院儿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住院的患儿75例作为观察对象, 男女比例为42:33, 年龄8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1.08)岁;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疾病23例, 呼吸系统疾病36例, 其他疾病16例, 其中有静脉留置针者19例。

1. 2 方法 待患儿直接用手进食或吮指时, 对患儿手指进行采样, 采样后指导患儿家长或亲自对患儿进行手部清洁, 待清洁完毕后再次进行手指采样。采样方法为:并拢患儿五指, 应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于患儿双手指曲面由指根到指端来回、转动擦拭各2次, 之后剪去医务人员手接触部位棉拭子, 将剩余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 送去检验科检验。

1. 3 评定标准 患儿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评价标准为:采样面积按照30 cm2计算, 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的Ⅲ类环境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不可检出致病微生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对照 对75例病房患儿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进行分析对照, 患儿手部清洁前仅有7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9.33%,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38±14.17)cfu/cm2;手部清洁后有62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82.67%,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8.3±5.10)cfu/cm2。患儿手部清洁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清洁前, 且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清洁前,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清洁前患儿手细菌检出情况分析 对患儿手部清洁前的细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 检出细菌的68例患儿中, 共检出腐生葡萄球菌27例, 表皮葡萄球菌22例, 微球菌11例, 大肠埃希氏菌6例, 白色念球菌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各1例, 其中有部分患儿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

3 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8%~15%左右的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 由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者还会引起患儿死亡。因此, 如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也是临床十分关注的话题。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患儿手部存在细菌, 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基于这一现象, 加强手部清洁, 对控制院内感染也十分重要。

本院将75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在患儿手部未清洁时进行手部采样, 通过手卫生监测结果显示, 患儿在手部清洁前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仅为9.33%, 检出手部细菌包括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等。对患儿手卫生现状展开调查, 患儿手卫生监测不合理原因主要是因为患儿及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 洗手能动性差, 导致患儿经常吮吸不干净手指, 进餐前不洗手。此外, 医院方面对于患儿手卫生的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 未能详细叮嘱患儿家属做好手卫生工作, 患儿在治疗期间, 吃零食时直接用手去抓, 很少有人洗手后再进食。还有一些患儿由于年龄太小, 大小便管理困难, 在治疗期间经常出现随地大小便, 用过的纸尿裤随处乱丢的现象, 这样不仅影响医院的环境, 造成床单污染, 还容易导致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

基于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的不理想现状, 建议医院从如下三点加强干预与管理:①加强病房管理。医院需提供给患儿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 病房内设置有盖的垃圾桶, 方便患儿及家属丢弃垃圾, 以避免垃圾乱丢现象;②加强卫生宣教。对3岁以上患儿, 以及患儿家属加强卫生宣教, 使之明白手卫生的重要性, 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针对年龄较小, 有吮指习惯的患儿, 家长也应加强管理, 经常擦拭患儿手指, 尽可能减少手部细菌。③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为每个病区设置洗手设施, 方便患儿洗手, 并配置洗手液、消毒剂等, 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 以保证手部清洁的彻底性, 杜绝致病细菌滋生[3]。

综上所述,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现状不理想, 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临床应深入分析患儿的手卫生影响因素, 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对策, 尽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手卫生现状, 降低院内感染率,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母方, 赵玉兰, 母楠.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2, 5(8)169-170.

[2] 高清华.儿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3, 20(3):184-185.

篇5

南阳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前(对照组)和改进后(研究组)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经过半年的培训教育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知识考试90分以上(优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员17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13.9%和47.2%,改进后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员14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58.8%和97.2%,改进前后优秀率和总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落实手卫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持续质量改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手卫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62-02

[作者简介] 席腾飞(1986-),女,本科,河南平顶山,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近几年来,医院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以及降低医院成本,均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然而配置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环境影响外,配置工作中心人员手卫生也是导致发生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1]。因此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手卫生一般是指医护人员洗手、手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医护人员在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流动水进行洗手,以便去除手皮肤上的碎屑和污垢,且一般洗手的时间为20 s。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时一般采用速干洗手液揉搓双手进行洗手和消毒,以便减少手部的暂居细菌,通常认为医护人员手部暂居细菌常易引起传播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研究报道,目前国内医护人员对洗手、手卫生消毒的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责任感较低[2]。为了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本文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并探讨改进前后配置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期间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名,女性15名,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为30.7岁,工作时间为2~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8.4年;36名人员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21名,初级职称14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主要负责全院静脉药物的配置,包括普通药物、静脉高营养液、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等。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分别对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以及考试总合格率进行评价。

1.2 方法

对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其对洗手和手卫生消毒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制定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制度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6步吸收法。配置中心负责人对配置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相关知识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和考察。

1.2.1 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观念薄弱、相关知识欠缺以及责任心不足,觉得洗手麻烦,认为配置药物时不洗手也未发生药物污染和医院感染现象,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无菌手套可以替代手卫生,戴手套后可以有效的阻止病菌的传播[3];②配置人员不足,配置工作量较大,配置人员为了尽快完成配置任务,通常选择简化洗手和手卫生步骤;③配置中心手卫生制度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在没有监督情况下,配置人员未进行有效的洗手和手卫生消毒就进行配置操作;④医院设施简陋,洗手设备较少,速干洗手液消耗较快,更换速度慢,同一时间内洗手区域较拥挤,使得配置人员洗手不方便,甚至为了节约时间,部分人员未洗手。

1.2.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①完善和落实制度 配置中心应制定手卫生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以及给予相应的奖惩,将每月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医院感染考核中;另外对配置中心人员是否正确掌握和知晓6步洗手法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绩效奖金考核中。

②改善洗手环境 配置中心向医院总务部门申请,要求改善配置中心洗手设备和环境,增加洗手区域内的设施,如洗手池、速干洗手液、手巾纸以及干手机等,并在洗手区域张贴6步洗手法详细讲解示意图。

③改进工作流程 配置中心应合理完善配置人员的调配制度,合理利用调配资源,减少配置人员繁重的工作量;同时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应合理安排配置工作顺序,务必做到先清洁后污染,这样可有效的减少洗手次数;另外还应提倡应用速干洗手液或快速消毒剂,进而减少洗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年限长和职称高的配制人员应做好帮带和指导作用,并选择基础扎实和责任心强的老同志作为帮教老师,指导新进员工、进修人员和实习生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

④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量 配制中心应根据医院各科室和病区需配置静脉药物的液体量,合理安排和调整人员应承担的配置量,并提倡人员相互协调和配合的风气,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安排的工作量。

⑤加强监督管理 配置中心应建立中心感染监督小组,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及时制定和修改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提高人员对持续改善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落实[4]。同时,科室或配置中心负责人定时对工作人员手卫生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统计洗手液和快速洗手消毒液的领用和实际消耗的数量是否相同。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经过半年的培训教育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配置中心人员相关手卫生知识考试情况

改进前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知识考试90分以上(优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员17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13.9%和47.2%,不合格人数14名,不合格率为38.9%;改进后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员14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58.8%和97.2%,不合格人数为1名,不合格率为2.8%,改进前后总合格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见表2。

3 讨论

医院内90%的工作均需医务人员通过手来完成,大约有30%的院内感染是因为医院医务人员洗手和手卫生未落实而传播细菌和病毒引起的[5-6]。因此,做好医务人员洗手和手卫生工作能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对过程进行管理和各环节进行控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主要负责医院静脉药物的配置,不管其中哪个环节出现疏忽均会导致大范围的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手卫生是静脉配置中心最不容忽视和最基本的一个重要环节[7]。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以及手卫生相关知识考核总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落实手卫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院各科室手卫生情况让然存在些许问题,因此在日后工作中医院应坚持对全院手卫生情况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

参考文献]

[1]孟凡堰,陈兴锦,韩兴权,等.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药房,2010(44):4212-4214.

[2]王佳坤,张月良,甘惠贞,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危害药品调配的职业防护[J].医药导报. 2011,30(9):1257-1258.

[3]史文秀,赵春芝,张久星,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J].医药导报,2012,31(1):122-123.

[4]刘福香,朱亚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控制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0):265.

[5]姜小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的运行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4-66.

[6]徐丽华,彭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改进护理服务及质量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3(8):21-23.

篇6

关键词:医务人员 手卫生 干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77-0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流行病在全球的扩散,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中之重的课题。手卫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力推荐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简单、经济、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受到各国和WHO的高度关注。手卫生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医院损失,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因此,医护人员要注重手的卫生,预防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和监测的程度是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同一地区的不同医疗机构因医院管理者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同,采取的手卫生政策和手卫生培训的差异,手卫生工作的差异也较大。我院是口腔专科医院,使用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等材料种类、规格繁多, 操作技术复杂,医护人员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较严重,工作具有特殊性。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手卫生,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大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通过实践证明,科学地分析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现状,找到差距与不足。通过创造手卫生的氛围,加强手卫生专项培训,专题展示、现场演练、洗手培训、洗手竞赛、有奖问答等形式,多途径、多方式的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增加安装洗手设施、配备手消毒剂、改良手卫生方法,规范手卫生技术,将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量设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手卫生习惯,将手卫生纳入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检查标准之中,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2]。

1 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存在问题分析

(1)我院是口腔专科医院,使用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等材料种类、规格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医护人员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较严重,工作具有特殊性。医务人员对洗手的意识比较薄弱。

(2)洗手率低,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约20%~30%,并分离到黄金色葡萄球菌等,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高达100%[3]。医生在检查每个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医生能做到,大部分医生做不到,尤其是在查房时,日常工作中,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护理操作后才洗手[4],在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约50%人员在未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5]。

(3)管理者重视不够,没能提供完善、方便正确的洗手设施,管理人员对正确洗手的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也会导致医务人员洗手达标率不高。

(4)医院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质控管理及培训力度不够。

2 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管理对策

(1)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门诊、急诊、住院部、检验科医务人员300名,连续观察记录调查对象手卫生指征总次数、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以及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情况、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不同职业比较、不同部门比较、不同职称比较,进行数据分析。①自设问卷的设计: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设计《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调查问卷》;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检测:现场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及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2)规范洗手技术,改善洗手设施,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护人员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图,将图张贴至每个洗手池旁,即使于学习又起提醒作用[6]。洗手池手拧水笼头应改为感应式水笼头,洗手液的装置改为感应式,改为纸巾擦手。采用手感舒适的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剂、普通病区流动护士站、治疗车上均随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等。

3 评价干预管理前后结果分析

(1)通过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干预项目实施半年后以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与记录,洗手设施、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情况、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量动态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在干预后的手卫生采样检测结果,比干预前提高了40%。使手上微生物的消除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2)医院高度重视,改善洗手设施,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便捷的洗手环境,加强医院感染的教育及培训,感控科加强制度的落实及质控管理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地洗手,自觉地提高洗手的依从性,落实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我院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管理,制定系统、规范、可行的干预计划及制度,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使医院感染率下降,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又力,周斌,胡志东,等.外科术前免刷式洗手消毒效果检测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0-651.

[2] 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3] 刘灿兰,刘虹.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9-911.

[4] 张润香,冯伟,熊建球.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0):1138-1139.

[5] 朱惠兰.加强医务人员洗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5):

篇7

【关键词】 手卫生;外科医护人员;质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200-01

有研究证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感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经手接触传播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2]。手的卫生清洁及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3]。我院自2011年10月起将手卫生作为医院质量控制(QC)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2011年10月――2012年3月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数据分析,深入探讨相应对策,从而使各个时机的洗手率明显提高,院感发生率逐步下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至3012年3月医院19个外科的医护人员作为监测对象,其中医生235人和护士790人。

1.2 方法 分析比较将手卫生作为院级质控项目(QC)前后,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改变,统计分析质控效果。各科室院感质控员每周随机观察医护人员按照WHO五大手卫生时机,执行手卫生情况。每月将观察监测结果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月随机选取6个科室复测,并进行数据比对,P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3 讨 论

3.1 加强手卫生培训 本院自从将手卫生作为院级质控项目以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外科医护人员进行为期半年的手卫生知识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洗手的正确性和依从性。

3.2 加强手卫生管理 外科系统各科兼职质控人员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院科两级监测均采取不定期、不定人的方式进行,特别是注重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每月汇总撰写院感简报时,进行问题通报,旨在警示全院医务人员。

3.3 手卫生设施的配备 完善合理的手卫生设备,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装置、按压式洗手液;针对接触病人前洗手率低的问题,为了方便医生护士携带,保证随时使用,购置小包装速干手消。

总之,外科是我院院感的高发区,通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医护人员按照WHO五大手卫生时机,执行手卫生规范明显较前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少因手卫生处置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院感发生率逐渐下降。

参考文献

[1] 方桂珍,于杭英.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3):31.

篇8

关键词:品管圈;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正确率;医护人员

《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指南》指出,医院感染将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是接触患者或带分离菌株物品最频繁的部位,被污染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重要媒 介[2]。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通过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正确率成为手卫生的关键,而我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欠佳一直是我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3]。我科室医务人员于2013年9月~2014年4月份开展“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正确率,通过真因分析并拟定对策实施,并在活动结束后2年内进行持续效果跟踪,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将老年医学一科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执行率自查得到数据作为常规组(未开展品管圈前),2014年4月7日~12日老年医学一科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执行率自查得到数据作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后)。其中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医生7名,护理人员11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在医院质控办的组织下,与院感科联合在本院老年医学一科成立QCC小组。通过自愿参与原则,由不同年龄、职称的医护人员报名参与,其中圈员10人,圈长1人,辅导员1人。

1.2.2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临床工作中困扰医护人员工作的问题,通过罗列主题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QCC主题,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正确率"。

1.2.3现况调查及目标设定 使用《WHO手卫生查检表》以隐蔽式查检方法[4]在老年医学一科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1w的查检,后按手卫生执行率=医务人员实际手卫生执行数/医务人员应该执行手卫生次数×100%,手卫生正确率=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数/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次数×10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手卫生的正确率、执行率的现况分别为46%、65%。参考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及华西医院手卫生执行率的改善现况,制定出改善目标为手卫生正确率达到100%、执行率≥75%。

1.2.4原因分析及真因验证 通过头脑风暴,圈员从患者、医护人员、环境、设施、流程多方面综合寻找可能引起手卫生执行率、正确率低的原因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手卫生设施不够方便、工作忙来不及、洗手液伤害皮肤、抢救时来不及、缺少手卫生标识。然后开展为期1周的真因验证[5],在科室内进行隐蔽式的手卫生查检,查检后与每位未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进行讨论,了解现场工作中影响手卫生执行率及正确率的真因,统计后共有4条:①忘记手卫生(手卫生意识不强)。②手卫生设施不方便、取用量不确定。③手卫生消毒液对医护人员皮肤有损伤。④新入科人员手卫生无专项培训。⑤工作忙来不及4条真因。

1.2.5对策制定 针对4条真因,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

1.2.5.1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 ①树立榜样[6]:科主任亲自动员,进行《手卫生》授课。②加强手卫生宣传:在病区内、洗手池、治疗车、查房车等醒目位置张贴提醒洗手及六部洗手法的标识[7];在科室中鼓励医护人员及家属绘制“手卫生主题漫画”选取最优者作为科室电脑的屏保,在科室营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③采用奖罚机制:每周在晨会中随机抽取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的演示,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正确率;每月以隐蔽式自查和院感科随机抽查相结合监测科室内手卫生执行情况,按监测结果评选一名手卫生执行最佳者颁予"手卫生小卫士"奖状,在科室中给予表扬,对于不达标的人员负责科内下月手卫生课程的培训,以上措施均与个人绩效挂钩。

1.2.5.2手卫生设施不方便、取用量不确定 ①增加病区内免洗手手消毒液的数量,确保在每间病房内可以方便取用,规范手消毒液的放置架,方便医护人员可取到足够快速手消毒液。②规范诊疗区域洗手池旁用物,备齐:洗手液、擦手纸架、一次性擦手纸、手卫生提示标识、手卫生图谱手卫生物品。

1.2.5.3消毒液对医护人员皮肤有损伤 在院感科协助下,选择符合医院要求且含有护肤成分,对皮肤无损伤的快速手消毒液替换科室中现有手消毒液。

1.2.5.4制定新入科人员手卫生SOP 制定新入科人员手卫生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流程,对每位新入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1.2.5.5医护协作,调整工作流程 调整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如部分非空腹采血、静脉注射均放置于患者当日补液前进行,相对减少手卫生次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医学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及正确率 科室内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46%提高至75.2%,手卫生正确率从65%提高到100%。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2.2效果追踪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2014年度1次/月、以后每季度1次进行效果追踪,均能达到预期目标,见图1、图2。

3 讨论

3.1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工作之一,越来越被重视,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中都有手卫生方面的要求,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中更对手卫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科内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因此,本期品管圈主题"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和正确率",改善措施中强化手卫生意识、加强手卫生培训目的是使医务人员在相对集中的手卫生宣传、培训中形成规范的手卫生意识,尽可能的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规范洗手的步骤,并养成一种习惯,使之能够自觉行动。通过本次活动科室内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明显提高,但是在工作繁忙时、急救时手卫生依从性的改善不明显,在后期效果追踪中手卫生执行率没有进一步提高,这些将是我们在以后不断注重改善的重点。

3.2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 我院邀请了康程医院管理公司对我们进行品管圈的授课及全程辅导,在授课中学习了资料收集与原因分析法、实施步骤与方法、PPT制作技能、QCC七大手法等,让临床护理人员可以。临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对于自己总结提出的对策均能很好的执行,还能积极督促科室内医护人员积极落实。

参考文献:

[1]申正义.全球医院感染控制概况[R].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6卷),2006.

[2]李娜,梁智斌,王文娟,等.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相关困素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J].医学综述,2013,20:3801-3802,3805.

[3]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4]胡必杰.手卫生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28.

[5]张幸国.中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30.

篇9

关键词: 手卫生;落实;院内感染;控制;ICU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spital staff hand hygiene and the 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control group was the icu patients who stayed more than three days from July 18, 2010 to Sept. 18, 2010,during the checking, operation, treatment, caring process, the staffs we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habits of washing hands, towels and hand disinfection, which had no superv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nd hygiene, and the departments were not equipped with papertowels,too.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he icu patients who stayed more than three days From 25 September .2010 to 25 December .2010, duiring the checking, operation, treatment, caring process, the staffs wer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and hygiene and hand disinfection, which were supervi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nd hygiene, and the departments were equipped with paper towels and rapid hand-disinfectant; Then study the two groups in hospital infection cases, the hospital infection strain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Results implement of hospital staffs’ hand hygiene practic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ICU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p <0.05); nosocomial l infection occurred in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acteria (p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r (p <0.05). Conclusion conscienti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nd hygiene practic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reliev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can save medical costs for patients.

[keywords] Hand hygiene;  Implement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ICU

院内感染是一个无形且无情的侩子手,当前医院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区,也是院内感染高危区,而工作人员手部卫生对控制ICU院内感染至关重要。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机械呼吸支持(d)

人工气道(例次)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实验组

95

70

25

57.21±18.32

11.16±11.51

10

28

对照组

93

72

21

56.25±21.85

10.22±10.14

8

25

x2

7.5

0.97

t

0.21

0.62

p

>0.05

>0.05

>0.05

>0.05

2 研究方法

.1  实验组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洗手和手消毒:科室每个病床床尾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洁雪,洗手池旁备擦手纸;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按要求进行洗手和手消毒并督促实施。

2.2  对照组科室没有督促工作人员进行洗手和手消毒,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洗手知识和习惯洗手、擦手。

2.3  质量控制

2.3.1  组织全科工作人员进行洗手和手消毒技术培训并考核过关;通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提高工作人员对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意识和手卫生的遵从性,规定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进行洗手和手消毒,科室主任、护士长、办公室护士督促落实。

2.3.2  本组数据采用x2检验。

3  结果

表2资料用x2检验得出: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能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例次(P<0.05);院内感染发生菌种数也有所减少(P<0.05);缩短病人住院日(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院内感染发生例次、院内感染发生细菌种类、平均住院日比较

组别

n

院内感染发生数(例次)

院内感染发生细菌种类数

平均住院日(d)

实验组

95

13

7

12.5

对照组

93

30

17

25.5

4 讨论

4.1  我院icu2002 年10 月成立,科室院内感染率较高21%左右,到2010 年,我院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达30%左右,2010 年7、8、9 月连续发生同一细菌3 例及以上感染,感染科、医务科、护理部、科室一起寻找院感发生的原因,共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讨论结果手卫生落实情况较差;科室停业整顿一周,恢复收住病人要求医务人员认真落实手卫生并做好督促工作。

4.2  医院工作人员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医院工作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1]。手卫生与院内感染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2]。提高洗手行为依从性,保持手卫生,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4.2.1  资料中对照组医务人员没有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的依从性只有32.7%,洗手后工作人员在工作服上或用自备毛巾擦手,这样导致细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导致院内感染发生。

4.2.2  资料中实验组科室认真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从手卫生落实开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实验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5.04%,洗手后抽样细菌检测合格率98.3%;资料统计数据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从32.3%下降至13.7%;发生院内感染细菌种类有明显减少;病人住院日数明显缩短,从而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院内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院病房周转率、影响疾病的预后,而且还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尽管手卫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最基础环节,对控制院内感染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在临床的执行起来却相当不易。因此,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切断这一传播途径,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燕杰,周冠群.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90-191.

[2] 杜凌霞.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72.

篇10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8-02

近几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这对于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在医学界,医院感染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其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1]。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责任,其承担着很多医疗操作,所欲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更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决定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组织结构建设。

1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制定并且完善规章制度

1.1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严格落实 需要依据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制定出并且完善医院的各项相关制度,职责以及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工作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护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每个月需要对各个临床科室督查,同时需要通报在督查中发现的各个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反馈,还需要对此进行纠正,对科室的整改纠正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各个临床科室需要加强自查自控,并且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2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发挥护理感控网络的作用 根据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以及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进行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好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责任到人[3]。

2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感染控制力度

2.1 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强化感控意识 医院的新进或者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多重耐药菌隔离原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置流程。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可以进行知识培训班的形式,并且定期进行检测。还可以举办宣传周以及张贴海报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强化,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2.2 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是每一项护理操作的基础,每个操作环节和过程都需要做到无菌处理。护理人员不论是采取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等等护理操作更加需要做到避免感染的危险,切实遵循无菌操作的相关流程。

2.3 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洗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简便和有效地措施。根据相关制定规章的相关内容,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需要提高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效果[4]。医院的病房和诊疗区都需要配置好感应式水龙头以及抗菌、干手设施。医院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培训,在医院医护工作站的电脑屏保上设置手卫生的宣传标语。可以拍摄手卫生的宣传片来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在电梯口贴上手卫生的宣传标语,从而营造手卫生的氛围,加深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意识。

2.4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消毒和灭菌。护理人员需要深知消菌灭毒的重要性,遵守相关原则,对于进入人体的医疗器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对于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具也必须消毒灭菌[5]。对于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以及消毒灭菌物品都要有相关记录。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相关器具进行检查和督查。

2.5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防止院内传播 医院需要制定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优化监控流程,对多重耐药患者需要提醒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并且在患者床尾挂接触隔离标识,在床头放置手消毒剂以及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相关措施,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剁成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 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2009到2012年在不断下降,2009――2012年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2%、3.7%、2.6%和2.3%。手卫生依从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都有明显的上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从2009年的73.8%上升到2012年98.7%,手依从性从2009年的14.7%到2012年的41.2%。

4 讨 论

在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充足会导致护理人员对于防范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不足,护理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护理操作的技术。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6]。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能够防范细菌耐药问题,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度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总而言之,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7,15.

[2] 黄喜凤,张生琴.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调查及干预策略[J].甘肃医药,2011,30(10):635-636.

[3] 尚秀娟.李素新,李广茹,等.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69-3670.

[4] 庆凤.张俊丽.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J].包头医学,2011,35(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