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计划书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班级 创建策略

在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加大课外阅读实践,创建书香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创建书香教室,营造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摇篮,教室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建书香教室,让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个角落。教室布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前方布置突出班风、学风及学校的整体要求,右侧黑板及墙壁布置突出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教室后方及左侧墙壁布置突出书香文化。教室正后方是课外阅读园地,由各小组轮流值周筹办,每周内容都要按照课外阅读的要求适时更新。开辟“好书推荐”“读书报告”“阅读小论文”“佳作园地”“读书之星”“阅读知识”“手抄报”等栏目。也可以根据清明节、五一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活动开办专题学习园地。教室正后方黑板上方及左侧黑板窗户之间的墙壁张贴读书口号和读书名言等。这样通过教室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二、配备班级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

为了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发了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图书管理借阅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设立馆长、管理员各1名,由各小组正副组长分别担任,其他组员协助。图书由学生捐出和校图书室提供。对于学生捐书图书管理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阅读能力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对于学校图书室提供的书籍,每周一由图书管理员借出,同时归还上周借出的图书。制定《实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实验班级图书馆管理制度》《实验班级图书奖励制度》。准备两个借阅本,对学校图书馆借书和学生捐书分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制作借书卡(学生捐书),建立阅读书目,方便管理员工作和学生借阅。图书馆运行初期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如何浏览书目,填写图书卡、借书卡。这样,班级图书馆管理有方,运行有序,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实验班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掌握阅读长篇名著和单篇佳作的策略,召开读书交流会,介绍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和圈点批注、摘录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阅读记录卡、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整理阅读成长记录袋等。按照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学段阅读要求和语文教材进度,安排学生阅读课标推荐书目和教师推荐书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在建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课、阅读实践课、好书欣赏课、成果展示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基本的操作模式。如好书推荐课,主要由老师和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课前老师和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上课伊始学生在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优秀好书推荐卡1-2份,然后教师和各组代表上台依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的内容有书名、作者、基本内容、写作特色、阅读感想、阅读方法、推荐理由等。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益。

四、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潜力

篇2

为了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书香校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开展了读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读书丰富自我!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口号:“读书丰富自我!”

四、准备阶段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制定读书计划书:结合学生实际,推荐一些书目,在家长帮助下制定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

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年级同步阅读》

选读书目:《十万个为什么》、《100个榜样故事》

3.倡议学生带书回校交换阅读,建设班级特色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每人不少于二本),适当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书,如童话、故事书、科幻等等。

4、大手拉小手,共享读书乐:

在家: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同看一本书,家长和孩子一起聊聊书的内容,尝试让孩子复述书的内容,与孩子谈谈各自的看法。回家保证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2本书以上,并精读其中2篇文章。

在校:老师指导阅读,介绍一些读书方法。每周背两首儿童诗,每天中午花十分钟熟读,周二、周四背诵。遵循走进教室就看书的要求,规定每天中午12点半到1点钟为看书时间。

每天上午课前十分钟,举办“大手拉小手,共享读书乐”,以“我会讲——”“我最喜欢——”活动介绍书及里面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5、每个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阅读量储蓄卡等。

6、根据读书情况进行相关评比、表扬及奖励。可以每个星期召开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班级读书交流活动以及展评活动,如讲故事、识字小博士评比等等。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阅读不得少于半小时,并做好阅读记录(每天检查)。

2、做好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允许学生自带课外书)。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精彩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比较优秀的作文、读书笔记在班内阅读。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批注读书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下来,做好每天的摘录和评价。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培养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课本的同时,安排一些相类似的读物。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黑板报、古诗背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再由家长每周将课外阅读情况做简单签署。

(三)总结评比

篇3

“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英国作家斯蒂夫·艾伦语)读名著,读经典,让学生直接感受名著的魅力。让经典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二、读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知识。

3、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

三、读书口号:读名著经典做博学少年

四、活动设想: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一)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

1、复习小学阶段已学古诗词,每月背诵课外唐诗宋词4首,一学期累积达到16首。

2、阅读经典名著

必读篇目:《中华上下五千年》、《论语》、《弟子规》、《千字文》、《诗经》选段

选读篇目: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每学期至少选择其中三本其它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3、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活动课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二)教师带头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1、读书计划中要求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根据推荐书目,准备好一学期要读的书。(有益书籍3本以上)

3、组织一次“优秀读书计划”展示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一)学生根据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进行阅读。

1、每隔一周,教师利用一节课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验,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

2、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

3、教师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读书。

(二)开展展示活动

1、开展一次“与经典同行”主题中队活动。(20*、2、27)

2、迎接三八妇女节,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

3、写8-10次读书笔记,择优在学校网站上展示。

4、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5、积极动笔,踊跃投稿。

5、开展丰富多彩的小队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一周一次)

(三)广开书源,拓展阅读环境

1、建立图书阅读制度,让学生有书可读。

(1)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要求每人选一至二本带到学校。

(2)发动学生之间“好书换换看”行动,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好书共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

(3)利用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中午的自习课时间对完成作业的学生开放图书角,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

2、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利用每周一节语文导读课,发挥指导作用,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2、针对课堂所教学内容进行课外的链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第三阶段:考核、展示阶段(即品味读书硕果)

(一)建立“读书成长册”(封面相同,内容不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采蜜本”)(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

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

2、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好书一本。

(二)读书小报比赛

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报刊的小资料、格言,自己撰写读书心得等,每学期结合少先队活动组织读书手抄报比赛,进行评比。

(三)古诗词、古文验收

在每个月定期进行抽背古诗词的基础上,期末结束前进行“古诗词积累大比拼”,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写下所有自己知道的诗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评出“十大诗词积累王”。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 ;润泽经典,濡养心灵 ,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2)、创建书香校园实施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落实活动。

(1)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语文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很多漫画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禁各类漫画书进入校园,作文选之类的书也要有选择的入柜)。

(2)保证阅读时间。

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托管、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明确阅读要求。

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有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4)开展阅读活动。

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9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4.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明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将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5.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10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初步改变校园环境,教导处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6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和参加市镇级组织的活动。

第三阶段:2011年7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含各班总结),好的经验在全校交流推广,参加镇组织的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各班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小组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

学校把此项活动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各班要有创建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协助各科组和教导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确保落实。

各班级要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为原则,各个科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各位教师全员参与,以班主任广泛发动,辐射家长,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

附 :活动口号

1、与好书交朋友。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5、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6、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7、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

8、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 。

篇5

当前在大学阶段,作文课的模式还是教师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常用句型,然后展示范文、学生模仿、老师点评的传统模式。而且因为大学生都有英语等级考试的压力,很多作文老师便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应试上。学生则整天热衷于背诵范文。如果碰到没背过的题目,则分析肤浅、论证牵强、没有新意,更谈不上有文采。这种作文训练无法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使得很多即使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学生连写封英文电子邮件都无法做到格式规范、语言得体。因此有必要在帮助学生练好作文基本功、准备应试的基础上,通过适应职场需要的作文任务提升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二、在作文课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杜绝抄袭任务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搜集、记录、分析,杜绝抄袭或者背范文、生搬硬套的问题。

(二)提高作文积极性与以往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作文模式完全不同,作文的过程变成了在实施任务、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有了具体的目的,学生就可以言之有物,认识到作文的价值和意义,自然会提高作文积极性。

(三)开阔视野,扩大词汇量为了完成任务型作文任务,学生通常要掌握大量相关术语。要分析财务报表,就要了解经济学、会计学词汇。要分析销售数据,就要掌握销售行业和统计图表的专业术语。总之,通过这些作文任务,学生可以掌握大量与真实生活、工作相关的词汇。而且,通过亲身实践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记忆会更加深刻。

(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完成任务型作文任务,学生需要观察现象、测量和记录数据并针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之后还要把整个过程和结论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思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五)培养团队精神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全程跟踪记录任务进展情况和各种数据,不断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协商,在分工与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甚至责任心。

(六)提升自信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体现自己的价值。另外,任务完成后的成果汇报展示环节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提升自信,从而为后续学习带来动力。

三、操作步骤

(一)选题要选择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任务,有适当的挑战性,但不能过难。任务要求准确清楚,让学生容易理解和实施。另外,任务内容要贴近真实的工作、生活,有趣味性。

(二)提供适时帮助选题定好后,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相关专业词汇、素材甚至范例,并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适时提供帮助。

(三)汇报进展定期让学生模拟职场的工作汇报,在课堂上或组内介绍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让其他同学提问或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回顾总结每项任务完成后都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专业术语、做事技巧,任务实施的各个步骤有哪些经验教训等这些反思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将来进入职场大有裨益。

(五)评估建议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估,即综合考量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完成情况,而不是仅仅根据最后的成果汇报评判学生的努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评议表,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和同组组员的表现进行评议,供教师参考。

四、案例推荐

(一)纸飞机制作大赛作文课上教师可以从纸飞机大赛这样简单有趣的活动开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赛前教师可组织讨论,让学生了解飞机各部件英文名称及物理学和数学范畴的相关术语。之后学生各自制作纸飞机并详细记录制作过程。待所有学生都完成后进行班级大赛。教师需在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记录各飞行参数。赛后要求学生用英文介绍各自飞机的制作步骤,然后用数据说明自己的飞机与优胜者的飞机差别在哪里,并总结自己整个制作及比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通过这样游戏类的任务,学生会发现其实英文作文也是可以源于真实生活的。而且因为亲自参与了整个过程,学生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是纸上谈兵。

(二)数据统计职场中,人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制作图表并进行说明展示。在作文课上,教师也可以设计此类任务,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例如,可以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高考的英文科目成绩和英语专业四级或大学英语四级的成绩,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用论据证明自己的结论。任务开始前,教师可对统计图表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句型进行指导。另外,也可以根据当前热点时事或学生的兴趣选取作文题材。比如让学生搜集数据并用图表说明近期的油价或汇率走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又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了解时事的积极性。

(三)撰写旅游计划书或校史资料教师可让学生在集体出游前各自用英语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包括目的地城市的景点介绍、交通以及食宿安排等。每个同学把搜集来的资料加上图片制作成旅游计划书在班级范围内推介,然后由全班同学选出最佳方案并予以执行。因为写出来的计划书可能被付诸实践,学生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作文的实际价值。或者,教师也可让学生用英语编写校史,介绍学校每栋建筑的特色和历史变迁。优秀的作品可修改完善后推荐到学校有关部门作为官方校史宣传资料。只要是跟实际生活工做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且难度适当的实际任务都可以用做作文课上的选题。教师也可以集思广益,发动学生提出他们想写的选题。有了更多的参与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五、结语

篇6

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作用很大的行业。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旅游业日益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在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旅游行业是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人才的培养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对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专业主要是旅游英语专业,它的起步及发展是在进二十年,但旅游英语专业已经迅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多为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旅游管理相关理论、拥有熟练的旅行社业务操作技能、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专业体系构建、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上各有侧重,有的重视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的重视旅游行业业务能力的培养。分析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会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开设的旅游英语专业中,英语语言基础课程的比重过大,课程设置中专业特色不突出。“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基础英语课程占据多数学时,且与专业课脱节;另一方面,“旅游概论”、“导游实务”、“中外民俗”等专业课学时少,且为中文授课,与英文课程无法结合。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多数从教该专业的教师都是语言类或者师范类的毕业生,只能从英语语言交际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企业引进的职业人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也不能承担全部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职业人也无法将专业知识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结合。

(三)实践教学模式落后不符合社会对旅游人才的能力需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普遍采用传统模式,各院校只是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简单机械的模仿及再现模式,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与结合。

二、涉外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善于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掌握实用的旅游知识,熟悉旅游业务,具有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在旅游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导游,涉外礼仪接待,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英语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具备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知识结构,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掌握实用的旅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级阶段(三年级、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和旅游导游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风,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高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进一步扩大英语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课程设置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旅游方向三个主要课程模块。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译、英语笔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3、旅游方向课程:指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口语、全国及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

(四)主要教学方法

1、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和活动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外语角、课外阅读、专业社团、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除参加校内学习和实践活动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旅游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势,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3、旅游方向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旅游方向课程特点,推广角色扮演法、图片演示法、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型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场模拟法、导游实地演习训练法、旅游现象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促进学生旅游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特色

1、突出“英语知识与技能+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能力培养体现专业的交叉性和跨学科性。学生综合素质好,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又熟悉和掌握涉外旅游及旅游服务与管理知识,学生就业口径宽,适应社会实际和市场需要。

2、实践教学贯穿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校内外实训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旅游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毕业生能够直接胜任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3、学生在国际导游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专长,取得全国通用的导游资格证书,从而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

(六)考核

考核手段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及口试形式。考核内容兼顾知识与能力,注意客观型试题、主观型试题、记忆型试题和分析型试题的适当比例,试题力求科学、客观、逐步做到标准化。高年级部分课程的考核也可采取撰写论文、讨论和答辩形式等。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方式。毕业论文(设计)用英语撰写,长度为5000词左右。要求选题有价值、论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加大毕业设计的比重,鼓励学生采用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旅游计划书、旅游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报告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当,用英文撰写,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七)毕业学分要求

在此表中,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外语、中文、体育艺术与文学、人文素养、经济管理法学、信息技术。

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语演讲与辩论。

专业知识必修课程包括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论文写作。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实务及模拟导游、饭店管理原理、领队英语与实务、旅游英语口语。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技能选修、专业知识选修及专业方向选修三大类别。专业技能选修包括英语语法与实践、21世纪报导读、实用英语写作、英语报刊杂志选读、新闻英语视听。专业知识选修包括古希腊罗马神话、西方文化概论、中西文化比较、英汉语言对比、英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专业方向选修包括旅游学概论 、全国及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现代商务礼仪、中外民俗、旅游应用文写作与翻译、旅游资源管理与产品开发、旅游心理学。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调查、课外阅读、专业社团、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技能训练及毕业论文。

三、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

在进行专业课程设体系设计之初,应当进行旅游市场需求分析,根据企业、行业对于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和知识构成,与毕业生现在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挂钩,归纳出本专业课程列表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职业拓展课程。此外,在课程内容中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旅游市场需求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旅游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旅游行业相关职业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双师”教学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高校应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来培养教师。学校指派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具体业务,加强教师对相应工作岗位要求和能力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还应围绕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研究如何将岗位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教学。

(三)实践教学设施的完善

保障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良好的实践基地,需要有模拟客房、前台、票务中心、旅游车等旅游实训设施。实训实验基地不能满足于模拟旅游业已有服务形态,必须研究摸索超越旅游业现状的服务形态,创建旅游业新兴的服务形态,传播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旅游服务形态。

篇7

关键词: 通识教育;电子商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3-0022-04

E-business Teaching under General Education

Zhao Weidong

Software School, Fudan University 20043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gener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some problems of e-business teaching under general education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e-business teaching i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Electronic Business; Education

1引言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又称为普通教育和通才教育。自19世纪初 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之应用于大学教育之后,世界一些著名大学的学者开始热衷进行研究[1]。通识教育不仅是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更是一种教育观[2],通识教育中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是不矛盾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性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也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

通识教育的本质是反对过细的专业划分,强调学科综合,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电子商务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与通识教育的内涵是一致的。首先,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方法也兼有多个学科的特点,这与通识教育跨学科的特点是一致的。其次,电子商务课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中,同学可以锻炼口才、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在课程中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手段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国内外通识教育简况

美国哈佛大学是通识教育最早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很早就推行了选修制度,1951年开始正式实施通识教育计划,20世纪70年代推出了针对所有本科生的“核心课程”计划,2004年推出了更加强调多学科融合的“哈佛学院课程”取代已有的核心课程。我国的通识教育开展得比较晚,由于受功利主义思维和重专业轻基础的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通识教育在国内开展得并不顺利。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北京大学提出了“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通识教育原则[3]。90年代末,复旦大学按照学科大类构建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扩大了学生的选课自[4]。除了上述两所大学以外,全国的其他著名高校也在近些年实施了通识教育计划。

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与专的关系问题。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此前过多地强调了专的问题而忽略了通才的培养,导致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5]。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多种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专才式教育中,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可能很精通,但知识面和能力往往有局限,一旦应用领域发生变化,很难胜任其他方面的工作。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因为通识教育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适用于各个领域,利用通识教育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专业学习。通识教育也是专业教育的延伸,通识教育为专业人才提供了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强调通识教育时还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识教育不仅意味着知识的广博,更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离开专业培养的通识教育只能是空谈,因为通识教育毕竟不能取代专业学习。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基础学习,以通识教育为平台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

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多学科综合性与突出各个学科重点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学中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都值得思考。

3通识教育与电子商务教学

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通与专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两者不是矛盾的,要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就必须做到通、专兼顾。首先,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要以案例为中心,通过案例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情境,让没有电子商务基础的学生也能理解教学内容。其次,电子商务课程也应该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第三,通识教育不是没有重点的综合,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方向和职业发展,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第四,电子商务课程应当注意自身内容与其他专业的结合,帮助同学在电子商务与自身学科的结合领域找到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既要注重综合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科重点,既要把握整体教学,也要做到个性培养。

3.1通识教育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安排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涉及到过多专业的问题,如信息安全技术、网站开发,等,这些内容可能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适合,但其他专业的同学就往往难以理解。在有限的课时中涉及太多的专业细节不能体现电子商务的学科综合性。另一方面,一些电子商务课程似乎内容丰富,表面上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没有重点的综合只能让学生浅尝辄止。因此课程内容的专与泛需要很好地平衡。

3.2把通识教育思想贯穿到电子商务教学中

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分析通识教育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思路。

(1) 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综合了很多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战略、电子供应链、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移动商务、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法律和商务智能等[6]。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教学单元。这些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有上述学科的基础和综合讲授的能力,利用开设讲座、课程实践、课堂讨论和研究型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是由电子商务多学科相关性决定的,案例分析是学习电子商务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需要从各个角度分析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情况,不同学科的学生除了要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外,还要学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综合,更体现在思想的综合。单个人的见解总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通过创业计划书等小组形式完成项目,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即电子商务教学中“通”的部分。另一方面,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专业划分过细的教育体制,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取消专业,而是为了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对于电子商务课程而言,虽然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但是选择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可以鼓励同学对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情况,这可以说是电子商务教学内容中“专”的部分。事实证明,交叉学科经常能产生创新点,在知识综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研究方向,这里的“专”已经不局限于已有的专业,而是学生思维的创新。

(2) 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公选课的特点是课时少、知识量大,短短的课时无法讲授所有知识点。参加公共选修课的同学来自不同专业,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能对电子商务支付、信息安全和网站开发等内容感兴趣,企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可能倾向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注意“通”的部分外,还需要为不同的同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即“专”的部分。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一直致力于鼓励教师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并把创新的想法投入实践。电子商务中有很多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其专业,对一些题目进行深入探讨,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或者对不同兴趣方向的同学布置不同的课外阅读材料或不同的课程项目,鼓励他们通过电子商务的学习选择一定的专业方向。也可以为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将来职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

(3) 专业学习

开展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子商务课程可以起到综合性平台的作用,提供学生各个不同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明确学习的目的,例如某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了解到商务智能是电子商务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了解到了商务智能应用的巨大市场前景,他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相关课程或者进入商务智能公司进行实习;对于没有选择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在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选择相应的专业继续深造。在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相对于专业知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引起高校更多的重视。单一的思维模式往往会束缚想象力,多学科的思维方法常常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电子商务课程不仅带给学生在本专业中实用的知识,更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知识融合的平台,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扩展思维。一般说来,理工科学生习惯于逻辑思维,而文科学生主要习惯于形象思维。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文理界线,既有计算与分析,也有丰富的案例与讨论,这有利于发展理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等形象思维, 对文科学生则有利于培养他们定量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多学科思维方式的养成对学科中的创新十分有益的。

(4) 能力培养

大学的知识可以分为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为主的学术性知识和以各类工科、法律、医学为主的应用性知识。有的学者提出在通识教育中应该以讲授学术性知识为主,尽量少开设应用为主的课程。这种观点有利于帮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终身教育体制,毕业后的学生很难有时间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他们希望在校期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应用性知识。

在通识教育中,学术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统一归结为对能力的培养[7]。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是有悖于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宗旨。在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组织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有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也需要在课堂中锻炼各种“专”的能力,在布置各种课程作业时,教师应当给与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如打算锻炼开发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开发校园网上交易平台;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合适的题目研究,最终形成论文;对网络创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模拟项目,制定相应的计划;对项目管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担任小组的项目组长,对项目进行规划并监督项目的实施。除了实践能力以外,团队协作意识、学术道德意识都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完成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能力。课程论文的写作可以培养同学的基本学术道德,有关电子商务的文章随处可见,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身边的电子商务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都要注意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通作为专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促进对专的学习;另一方面,专是通的目的,通是为专服务的,只有经过专的实践才能深化了对通的理解。

4结论

在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是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但国内大学通识教育和国外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与专的关系是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也要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到通、专兼顾。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杨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72-76.

[2] 张寿松.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0):12-14

[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59-62

[4] 秦绍德.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5) :18-21

[5] 王纬.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浅析[J].教学研究,2006,29(5):12-15.

[6]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 Ronald C.Floyd. A mode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C]. Proceedings of the 5th confer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CM Press. 2004.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