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职业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职业素质

篇1

1.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是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职业,如果会计从业人员不能正确对待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则会出现会计违法现象,危害企业的财产安全与利益。用人单位往往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无责任心、对公司的数据资料是否具备敏感度和保密意识、是否懂礼貌有教养,都是用人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应注重诚实守信、依法办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礼貌待人等方面内容。此外还应包含保守公司的机密、对企业忠诚、不传播与工作无关或有损公司的小道消息。

2.熟练的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素质

高职会计学生要具备会计的手工账处理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技能,具备会计电算化能力及应用会计软件的能力,具有一定财务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点钞、珠算等会计通用技能,这些能力是做好会计的一个基本功,也是最容易在人才市场被用人单位快速识别的能力。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基本的入门资格,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提升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3.适应社会的能力

(1)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高职会计学生主要面向企业就业,而企业财务部门不只是关门算账,对外需要与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对内要与各职能部门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处理得当,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树立企业对外良好的形象。因此要注重培养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好的沟通合作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这既能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其今后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心理素质。会计日常工作常与金钱、数字相结合,会计从业人员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较大,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保持心理的健康,保持平和、乐观、积极、上进,能经受挫折,抑制浮躁,保持虚心、专心、恒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3)求职能力。求职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否被聘用,不仅取决于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与高职学生的求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一些高职学生在求职应聘中不敢大胆展示自己,面对竞争者不够自信,导致屡次失去机会,因此对高职毕业生职场形象、求职材料、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同样重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探讨

1.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合到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例如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能贴近工作实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能用案例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才能做好工作的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实事求是,恪守信用;另一方面,可以用案例中不遵守职业操守、违法乱纪的反面例子给予学生警醒。在会计实训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理业务,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在履行会计职能时应保持客观公正,摒弃个人私利,以中立的态度客观、真实、充分地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不能因为满足特定的个人、集团的需要或因偏见的影响而扭曲会计信息。在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维护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拥有正直的品德和扎实的会计业务知识同样重要。

2.专业教学突出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色,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会计以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法规;二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定要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要结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优先考虑技能型人才实践及动手能力的获得,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1)高职会计技能型人才应采用毕业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准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并由专业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要求毕业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据调查,拥有这两证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很强,基本能够顺利就业。

(2)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会计是一门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学校可从企业或银行系统招聘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贴近会计工作的实际,同时学校可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学生校外实践交流的机会,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体验。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协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3)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中实践或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见习,发挥假期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的功能,将这两项内容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当中,通过增加或增设相应学分,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会计实务工作,找出自身不足,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完善职业规划指导内容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三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开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就业环境分析、行业情况分析,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及职业素质的要求;第二年,鼓励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参与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第三年,辅导学生求职面试及就业维权技巧。这种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择业实力的增强和求职技巧的培养都会大有帮助。同时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保持阳光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全面提升高职会计学生竞争力

篇2

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对其他素质起统领作用,决定中职生未来职业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否正确[1]。当前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有效的时间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1 分析影响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因素。一些独生子女,全家人以他为中心,自私霸道,从来不会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将这些不良习惯带到集体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等事件。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在逐渐转变,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积极的、进步的,而有些则是消极的和颓废的。正是这些消极颓废的东西,给社会道德带来严重冲击,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衡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扭曲,因此,追逐名利、及时享乐、现实主义、不求进取、诚信危机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2]。

1.2 培养诚信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班主任应该经常组织本班学生开展有关诚信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全班学生参与,尤其是那些没有诚信意识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其中,慢慢地将这些观念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校方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经常组织学生收听法律讲座,使在懵懂的青春期的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职业素质做准备。

2 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中职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弱,表现在对科学文化课没兴趣,厌学,不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疏导他们的厌学情绪,引导他们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3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职业素质构成中的重点,中职生今后要通过职业活动获得稳定的收入,立足于社会,专业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大多要通过专业技能的运用展现出来。然而要提高专业素质需要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着手。

专业知识是为专业技能打基础的,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将其运用到工作中,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发挥最大的科技优势。然而专业课学习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零起点,只有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学好。首先是在校期间,学习所学专业的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这段时间其实是很关键的时候,因为让学生把这些从来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从开始不懂到能懂到能接受到最后能运用,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需要教师把书本上那些难懂的抽象公式、概念、定律,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下工夫。

当学生能在实验课运用所传授给他们的理论后,就到了学好专业课的第二阶段,学生将会在高年级的时候走进实习的加工厂、医院、公司等,他们将首次“就业”,这是融会贯通之前所学的内容的好机会,他们将会在这段时间内获得首次就业的“敲门砖”。 实习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这个过渡,在全真的实习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妥善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3]。

4 身体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安排体育课、各种比赛,督促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健全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能力齐备,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有些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学生家庭情况特殊,从小父母离异,导致其冷漠孤僻,等等。教师应该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要鼓励、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总之,中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有责任、有义务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的教师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真心去对待学生,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

[2]余伟彬.论当前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

文科爱好者,2009(5):53-53.

篇3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是集中诊治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场所,除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外,还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培养CCU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可靠保障,因此,C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牢固的专业知识、敏捷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是具有压力的职业[1],CCU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收治各种病情重、病情复杂的病危患者,这类患者其病死率相对较高,CCU护士护理垂危和危重患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时刻担心工作中因疏忽或差错而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护士心理适应能力要学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境在紧张疲劳的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患者。在患者病情突变,监护仪器显示异常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不惊慌失措,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并以自己稳定的情绪去感染患者及家属,使其能配合抢救。

2 精湛的监护护理技术

CCU的患者由于病情易变、复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就要求CCU护士除了必须掌握一般护理知识外还需掌握心血管专业知识,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心脏介入的观察及护理,特别是心电图识别能力,能正确识别异常心电图。此外,还必须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各抢救仪器的使用、维护和简单的修理,掌握各种参数和数据的正常值,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仪器设备所提供的异常现象,对病情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予积极而正确的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监护和治疗,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在平时工作中通过授课、提问、操作演示、竞赛、护理查房等方式来增强她们的紧迫感与求知欲,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病情观察的技巧,讲解护理难点及对策,在抢救时,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护士适应抢救节奏和气氛,提高CCU护士专业技能。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CCU为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药物调整频繁,仪器、设备使用多,患者情绪不稳定。作为CCU护士必须掌握CCU护理特征和患者心理,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有学者提出,护士用很多时间照顾患者的生理功能及操作高科技的监护仪,而忽略对患者的基本心理照顾,通过入科时介绍患者心理需求及进行交流技巧培训,从而推行“全人照顾”[2]。应用礼貌性语言,态度温和、明朗,针对患者具体问题给予安抚,使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心理上得到安慰,并给予介绍在CCU的安全性。同时给予喂水、服药、擦汗,协助承担亲人陪护的角色,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护士也应抓住时机鼓励患者,介绍抢救成功的病例,嘱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篇4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构成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等。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其本人的职业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同时一个行业要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从业者的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素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道德,具体地说是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等品德;第二层次是通用的职业能力,具体是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战略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现代的职业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第三层次是专门的职业能力,是各自的职业或岗位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一些普通高校往往只注意通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素质中职业道德和专门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少高职院校往往较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即第三层次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设置的口径过窄,专业群打造不足,造成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强,但毕业后的转岗发展与持续就业的能力较弱。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调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些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化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体现。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并形成互补。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注意仪容仪表,说话文明礼貌,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强调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职业道德提升促进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了,行业必然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继而旅游院校教育与旅游活动会相互促进,达到双赢。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及专业群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旅游酒店及相关行业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体目标是: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融进整个职业教育之中,将教学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案例、实习实训和社团活动等充分融进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通用知识与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相互依存,扩大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专业设置的口径,加强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与转岗发展和可持续就业的能力;改变酒店(旅游)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和行业认同感逐渐走弱的特点;改变酒店和旅游企业急需人才缺乏、人才外流严重的不稳定现象的特点。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针对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计划

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大胆改革现有教学计划,制定职业素质培养教学计划。专业在制定一份学校统一要求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紧密结合本专业特色和要求,制定一份专门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实施“双教学计划”,即:一份针对专业能力培养,另一份针对道德修养培养,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第一学年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突出“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校友讲座”、“参观企业”、“企业人员讲座”、“主题演讲”、“专业历史展”、“礼仪与形体训练”,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第二学年职业素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公共关系与实务”、“酒店(旅游)法规”、“中国饮食文化”、“酒店(旅游)服务心理”、“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心得交流”、“户外拓展训练”、“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等课程与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第三学年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门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岗位特殊要求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持续就业能力。见下图1。

(二)设置旅游酒店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在酒店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专门的酒店旅游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同时在各门专业课程中相应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知识,开展系统全面的职业素养理论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全程解决专业认同感的问题。如在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酒店经营管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相关科目的教学中进行爱护旅游酒店资源、提供“微笑服务、礼貌服务、酒店服务”、明确服务人员的职责与素质、强调服务质量等教育;在专业群的《旅游酒店法规》和《酒店员工管理实务》中进行旅游酒店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等,让职业素养知识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同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在实践中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文明有礼、服务顾客、奉献社会的旅游酒店职业道德。课程结构见表1。

(三)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及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安排表,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案”,具体设置为:在第一、二学期考查学生职业素养第一层次的职业道德,即敬业爱岗、刻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等品德,考查应纳入专业的课程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第三、四学期考查学生职业素养第二层次的通用职业能力,即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战略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并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体系及内容;第五、六学期考查学生职业素养的第三层次职业精神,主要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过程化考核。同时,职业素养的过程化考核评价还应包括学生考勤、礼仪仪表、校园文化活动、宿舍文明建设等内容。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参加两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专业情况,让学生在实践期间能到酒店或相关旅游企业参加大型活动服务、带旅游团等,通过这些相关活动给予学生形成旅游酒店职业素养的实践机会。

(四)师生全程参与旅游酒店文化氛围建设,潜移默化的进行职业素养培养

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实施者。在实施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全体教师道德的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激发全体教师的高度责任心,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书”与“育人”的高度融合。并且,要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书育人”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人际交往”、“学习态度”、“服务理念培养”、“建立个人诚信”、“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职业态度”、“情绪管理”、“心态调整”等素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时刻环绕在师生周围,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全程贯穿、校企高度交融的素质教育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体

以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改革为主体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例如经过学校批准可在学习期间到酒店或旅游及会展企业参加大型活动服务、帮工等短期实习、带旅游团、在寒/暑假期间为学生提供见习或实习机会以及顶岗实习等均是学生形成旅游酒店职业素养的实践机会。

(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

高职院校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广泛建立本专业及所在专业群校外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在职业素养能力分析上广泛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同时,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让学生全面进入基地开展实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为示范

以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为示范建设模板,将微笑服务、礼貌服务、服务理念培养、工作责任心、职业态度等职业素质渗透到核心课程教育中,在核心课程的建设成果上再进一步把职业素养教育参透到各个相关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各专业的职业素养结构体系。在此过程中,还可充分发挥各专业精品课程、优质课程、核心课程、平台课程等的带动作用。

篇5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为提升高职设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结合设计类专业特点和高职院校生源现状,深入分析了设计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了工作坊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5个着手点,从学生设计文化素养,产品制作工艺的认知,自信心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

职业素质;工业设计;工作坊式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类专业因其具备广泛的实用原则(就业面越来越广)、创造原则(工作内容绝不是简单重复,而带有绝对的创造性)、经济原则(整个行业一直处在增速发展中,职业生涯中薪资增长稳定)、优势原则(就业面的广泛性使得学生能够依据特长进行个性化发展,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无性别歧视(主要对理科院校的女生来说)的特点,而成为近几年的热门专业。但是,再好的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达不到要求,仍然会产生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并且随着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形势的变化,生源质量严重下滑,招生形式既有单招又有统招,两类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差别较大,因此,依据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认真分析该专业的职业素质需求,制定完整而合理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培养能够胜任社会职业岗位的毕业生,是每个高职专业应该尽快完成的重要课题。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下面,针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坊式教学模式下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进行研究与构建。

1普通教学模式下设计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术文化素质等内容[1]。随着国家教育部对设计专业的不断细化和调整,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工业设计已独立成一个系或者改名为艺术设计系,其系内又会细分出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专业。在这种形势下,学校的教学计划为两种形式:从新生开始按照专业方向来各自教学和上一两学期课后再进行专业方向的分化。这两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前者会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单一化,无法适应设计公司接单内容的多样性和涉猎设计方向综合性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趋势。正如洛可可公司董事长贾伟所说的:小规模广告公司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告装饰公司代替,大型的设计公司更多的向综合性强的创新设计集团发展。过早进入细化专业专项学习的设计类学生,其综合素质在公司岗位中表现出的竞争力会明显处于劣势。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基础知识面不够、涉猎范围较窄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中,虽然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但依然存在着学生设计文化素养的培养缺乏,设计作品到产品制作工艺的认知缺乏,实践操作上存在学生重设计、轻工艺的职业素质培养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学中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内容不足,导致学生设计的东西缺乏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设计院校自身没有独立控制和经营的实践场所,对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的实践操作、工艺制作的场所无法做到什么时候需要就能马上去看、去用的状况,因此,大部分实践操作内容放在了作品的设计和电脑表现上,而对于由作品到真实产品的工艺制作过程,样品使用体验和问题修改过程中所需要的产品材料本身的性能、加工工艺等较为陌生。

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职业素质需求与教学模式

2.1职业面向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河北省及周边主要城市,依据市场对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现状,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公司、广告公司、装饰装潢公司等),从事各类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工作。主要就业方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岗位、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岗位。

2.2职业素质需求

依据就业市场对以上岗位求职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如:精通各种设计软件、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创新创意及表达能力、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以及熟悉制作工艺等)、职业道德素质(如:对工作的责任心、信心和自豪感、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协作的能力等)、身体心理素质(如:自我认知不断寻求发展的能力、遇到挫折的承压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等)、艺术文化素质(如:设计文化的积淀、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等)。

2.3教学模式

按照该校“宽口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设置3个专业设计工作坊,即: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坊、环境设计工作坊、产品创新设计工作坊。学校采用后者的教学计划,即:第一到第三学期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第四学期以后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可按照个人特长和职业爱好任选三个就业方向中的两个方向进行专业强化。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学生可按照个人特长和职业爱好,依据每个工作坊的研究方向及实践项目自愿选择感兴趣的工作坊进行学习。

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着手点

依据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与职业素质需求,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来入手:

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学生设计文化的积淀,加强学生艺术文化素质的培养。

设计如果是一颗种子,那么一个人所拥有的艺术文化修养就是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养分,文化修养积淀的越深,这颗种子长得越茁壮。作为中国未来的设计师,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最为珍贵而得天独厚的养分,将中国文化遗产融入到设计中,在传承和创新中张扬个性,创造中国民族品牌,也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教学中应通过博物馆、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的实地考察以及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和各类讲座,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有关的体验性活动,构建虚拟传统文化体验场景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有茶艺实训室,当工业设计的学生需要设计茶具时,便可在这里上一周的茶艺课,切身地去体会中国茶道的意境和精神,从中去寻找设计的灵感和思路。

2)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学生自信心是在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状况,设计成果被社会的认可度来建立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通过对新生的专业介绍,参观专业文化长廊,已就业学生交流学习就业心得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专业,明确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工作坊式是学生进入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学生接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是类似企业设计部形式,学习即是工作,项目委托方是企业或社会机构,设计师、项目经理均由学生担任,设计成果由教师指导委托方提出修改意见或评价,直接被企业应用转化为商品,流于社会中,这种设计成果的真实应用是推动学生自信心确立的有力方式。

3)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作为设计师,创新能力是其最珍贵的素质之一。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面对同一个问题,学会用各种思维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因为看法独到,结果才会与众不同,设计的东西才会有创新。由于每个人骨子里都有惰性存在,经常会表现出不屑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鼓励和引导学生乐于去提出不同的看法,沿着自己独特的想法思路去设计作品,对于学生的设计作品不是简单的回答对或者不对,而是支持和帮助学生去开辟新的天地,采用引导、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对学生赋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4)采用工作坊式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制作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质。

对于很多产品来说,设计本身从来不能独自完成产品的整个环节。而鉴于实践场所的局限性,很多院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实践环节的工作都仅仅限于设计和电脑表现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设计成果合理性、可行性的判断能力。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采用了“工作坊”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上课时间与企业上班时间相同,课程教学内容依托设计任务来启动,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按照企业实际项目执行程序来进行。教师在这里担任设计总监的角色,同时和企业方共同担任项目方、设计任务监督者、成果考核评价员的角色,学生在这里的身份变成了项目组长或者设计师[3]。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学、市场以及生产完整地结合在一起。3个工作坊不仅能够进行数字化设计,而且能将设计成果通过所需的设备随时制作成实物或者模型,而不必受制于松散的校企合作企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亲自体验作品转换为产品的工艺制作过程,以便去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产品形态,总结设计中存在的合理性、经济性等问题,满足专业技能素质中熟悉制作工艺的要求。独立经营、公司化管理、项目式运作、设计总监负责制的实践环境满足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尤其是就业市场中所要求的毕业生设计实践经验)的培养需求。同时,按照个人特长和职业爱好,依据每个工作坊的研究方向及实践项目自愿选择感兴趣的工作坊进行学习的方式,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工作的兴趣和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都非常有益。

5)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专业教学中进行校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等知识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设计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多学科综合的发展趋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不懂文案写作、不懂消费者心理就无法做好广告,这些课程内容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时必然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在这些方面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如果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由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师来进行这些知识点的指导,则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便需要全校资源的合理整合和优化,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结束语

学生职业素质是一个系统的课题,以上仅从专业的角度依据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除了以上素质培养目标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无疑也是职业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一个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系部、专业、教师联手企业共同努力,从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出发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策略,才能更大力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打造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

作者:张黎明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段宇辉.以就业市场终端为依据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研究[J].文艺生活,2009(5):114-115.

篇6

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了《2014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2014年中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随着旅游业逐步大众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产业的多元化,预示着旅游业将成为当前经济下行大环境中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根据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不难看出,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保证了中国餐饮消费将继续以高速度增长。2012年国家八项规定的出台,使高端酒店业的消费得到一定的抑制,许多酒店开始积极转型,之前被无限推高的酒店泡沫得以释放,酒店业产品也逐步归于本质。中国酒店业发展呈现不正常的哑铃型模式,即高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数量远远大于中端酒店数量的模式得以改变。高端酒店为了吸引众多的消费者,积极推出更加亲民的酒店产品,包括客房、餐饮、会议等大众化产品,使得酒店产品的消费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与现实差距

旅游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旅游业对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的需求随之上升,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大量懂专业、具有较高旅游职业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线服务人员。以酒店为例,酒店由于其服务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人员,从事包括前厅、客房、餐饮、会议、康体娱乐和商务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与如此巨大的需求,就给酒店人员招聘带来难题。一线服务部门的人员流失率常年居高不下,刚毕业的学生在通过了短期的入职培训后往往选择离开,使得酒店服务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三、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是导致高离职率的主要原因

旅游专业的学生体现的共同特点是思维活跃,外向性格突出,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对制度和规定的忍受性较差。加上电视传媒、电影中对酒店业的描述往往都是展现酒店的富丽堂皇、酒店人华丽的制服和时尚的生活,给学生一种误导。当真正进入酒店中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表现出不愿付出辛苦,人际沟通能力差,包容性差等职业意识缺失现象。

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一)利用专业课程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师在讲授旅游专业课程时,将重点放在专业实训和操作技能上。如酒店前厅课程,涉及预订、办理入住、退房、信息咨询和礼宾等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或合同酒店进行模拟训练,教师设定相关的情景,由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利用酒店前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真实的房型推荐、预约登记、查询房态及制作房卡等业务,并创设“麻烦顾客”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解决对客户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例如,在餐饮服务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在餐厅中反复实践餐前准备、迎宾引领、拉椅让座、递送香巾、点餐、茶水服务、增减餐具、酒水服务、上菜服务、餐间服务、结账服务、送客服务及整理餐桌等工作流程,熟悉中餐服务的工作内容,了解餐饮服务的技能和对客服务的技巧。同时要正视重复性工作在服务业中是一种常态,要能在重复性工作中寻找提升空间,包括操作技能的改进和人际沟通技能的改进。

(二)加强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对服务人员的气质和性格有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偏外向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更适合从事服务业。酒店是一个和顾客高度接触的场所,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并培养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如重视“第一印象”等心理现象,即在与顾客第一次接触时所留下的良好印象能为以后顺利开展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近因效应”的存在,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保持高水准的服务水平,不能虎头蛇尾,要让服务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服务心理的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职业心理知识,如前厅服务心理、客房服务心理、餐厅服务心理、康乐服务心理、会议服务心理和商场服务心理等。如在前厅服务时,应了解顾客在前厅的需求心理,即求尊重、求效率、求沟通、获得信息、求方便和审美的心理需求。客房服务人员针对顾客的求尊重、求整洁卫生、求宁静舒适、求安全放心、求方便快捷、求物有所值和求文化审美心理,主动关心顾客,如主动协助行李员搬运行李、主动为客人按电梯按钮、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客人,等等,提升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也会增强服务人员的信心。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策略

1.强化中职旅游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对于基础技能或者是技术的培养是专业的,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对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显得不那么重视了,尤其是专业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对技术的熟练程度的教育程度是优于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或者是行业行为道德的,因此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时候,中职院校应该首先考虑提高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强化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

2.优化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时候,中职院校应该积极优化旅游专业的课程设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应该积极开设旅游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行业礼仪等课程,提高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基本能力;还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旅游管理与旅游服务的相关理论,强化学生对旅游行业的整体性认知以及对自身的旅游事业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有关旅游事宜的理论知识框架,拥有良好的基本旅游服务竞争适应能力。

3.积极寻求校企联合办学,形成定向职业化教育过程设计

中职教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管理能力的培养的教育过程,学生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性,因此在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时候,应该坚持与相关旅游企业与旅游景区(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定向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同时企业也会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锻炼的岗位或者是企业制度、服务流程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

4.强化中职旅游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坚持对旅游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新的旅游服务管理观念的引进,实现学校对旅游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体系优化建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技能与理论的共同进步;还应该积极地尝试对现代教育媒介的使用,尤其是对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5.细化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实现班级企业化,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旅游专业的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行为与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社交能力等,这是一套系统化、全面化、细则化的职业整体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时候,学校应该积极细化职业素养所包含的规范要求;教学管理中以学生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采用员工管理制,模拟工作场景,深化学生职业意识。

6.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建设,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与旅游职业道路建设

在现代职业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学生的技能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细致、全面的培训,还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建设。学校应该积极开设有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有效地规划从业过程中的职业规划以及技能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学生自己的职业道路;应该积极地寻求对学生整体性心理教育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养成符合社会竞争与岗位需求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现代旅游专业的学生的W习过程应该实现旅游服务管理技能与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相结合,在落实现代旅游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时,力求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同步,学生需求与社会企业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的综合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胜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版),2008(11).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培养;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13—02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直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忽视了一个问题“职业素质”培养。一个企业不仅仅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的员工,更需要一个“用得起,留得住”的人才。企业的生存不仅仅靠一两个人,而是依靠集体的力量。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企业的需求就是努力的目标。现在很多毕业生“坐不住”,用人单位在用人时,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通常选择“留得住”的人,能力可以后期培养,但是人必须要能守得住,否则培养得再好,都无济于事。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等。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工学结合,只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培养策略

1.课程设置。在各个专业课程的培养计划中加入“职业素质培养元素”,开设“专业素质培养课程”。比如通过“行业岗位群分析”,设立“职业技能”课程,同时开设“职业从业规范”等职业素养课程。每一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及要求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教学可以多种形式,比如将学术讲座与职业规划相结合。针对学院现有专业及规划发展专业,对新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讲座,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前期准备。聘请企业界专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相关职业素质课程、编写适合企业的教材,使学生出校后就能马上进入企业,直接上岗不需要再培训上岗。

2.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开展专业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是职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的职业资格培训种类要与企业接轨,力求多样化、社场化。让学生可选性较强,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各种认证授权合作。大力拓展职业资格认证,同一专业拓展4-5种职业资格认证。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挂钩,考取相应资格的学生可以免修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课程。职业资格与学生就业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进行实践指导,加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信息安全专业可以开展本地化企业工程师培训计划,针对实际工作需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开展培训,并选拔优秀学生由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历认证培训,针对相关企业的学历要求,拟开展专业专升本(自考)认证,联系相关学校开展学历认证培训,指派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工作。

在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植入职业素养课程,进行职业素养考核。让学生明白:没有职业操守的专业人员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即使再好的技术也是不能长久发展的。

3.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的核心。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包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 业责任等基本内容。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等方面。职业精神具有世代相传,表现形式灵活具体多样等特征。 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从业者的职业品质、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自觉发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主人翁的职业态度。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向职业实践的转化培养,突破原有的培养模式,走出学校,实现技能型与职业型的结合。对学生实行“技能教育”和“精神教育”,通过做项目、参加比赛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职业精神塑造。比如软件方向,由教师带队做项目,学生在学校时实行公司化管理,接受培训,完成分配任务,提前接触公司运作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协作”。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尤其是全国性的比赛,比如高职技能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理解“竞技精神”。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精神培养是否合格必须要通过企业的考核、检验。

(1)建立职业技能与精神为导向的双向考核标准。结合当前课程所涉及到的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与内容所确定的行动领域,解析相对应技能点组织课程,保证学生课程与技能同步走,而不是课程学完后还要接受培训很久才能工作,同时加大职业素质考核。一个项目的圆满完成不是只看形式,还应该考核是否高质量地完成,在完成的过程是否按时按质地完成,是否合乎规范,员工在完成项目期间是否遵守职业操作。弹性考核标准提高。

(2)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必须保证有可供学生操作的实践设备和实习基地,这就要求加强投入,积极购置实践设备和建设好实习基地。每个技能化专业都要有开放性的实习中心,专业开放式实习场所不仅能满足学生课程教学需要,而且还可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操训练。职业技能化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品格。不仅仅要教会他们技能,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专业职业人员。

(3)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其自身是否具有合格的职业素质成为能否培养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是首要的工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制度,稳定人才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扶持专业教师独立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课题,并对专业教师申报的教研、科研课题进行资金配套资助。积极支持专业教师所在的课程建设网络课程,设立专业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鼓励专业教师到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并指导学生到企业、行业开展专业调研、专业咨询服务,并完成专业调研报告或咨询服务资料;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拓就业门路,开展就业;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组织(由政府部门厅级以上单位)的各类技能大赛,强化技能培训。

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内容不断更新,培养方法不断变化。但是它的核心不会变化,那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职业与技能、道德与技术双头并进的人才。[参考文献]

[1]孙启林.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时萍.建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3]杨章宏.素质教育研究[M].杭州:知识出版社,1999.

[4]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惠州: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6]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8]吴志宏,冯大鸣等.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专业特色化

我国的职业教育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建设发展,也一直是把德、日的职业教育经验当做我们职业教育的理想目标,但始终学不上来?这跟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系,我们的教育体制始终受着古代科举制的思路影响,认为只有考上本科大学才是就业的出路。随着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重新认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技能培养已从基础能力向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转变,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更喜欢拥有一种手艺(职业素质能力),既有荣誉感,而且收入也可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包括:由职业意思、综合能力、职业素养。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模式以“工作室制”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让学生真实体验就业岗位的实训,使工、学结合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以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服务型人才,同时也提升了专业特色特化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模式。本文主要从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内涵探讨入手,结合专业特色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学生、老师、学校与教学几个构成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元素来进行简单地阐述,也是自己多年从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感受到的一些状况,所形成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强化专业特色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

职业院校的教育不单单是课堂教学,而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前提,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去服务企业,服务学生。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面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公式P=(S+K)a其中“P”代表成就,“S”代表技能,“K”代表知识,“A”代表态度,这个公式诠释了IVT培养定位的核心内涵,我们可以借鉴,但是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的态度进行培养,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养成教学相统一的课程体系,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鼓舞,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这个公式不仅适合我们的学生也适合我们自身,要考虑怎样把学生的基础打好,为学生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教育战线,够培养出高技能的合格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培养原则是向社会直接输马上投入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注重于学生的将要进入社会的实际能力,称之为'即战力',所以学生在学校里的实践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学校的整体结构决定了与现实社会的距离。现在的美术类高职相对没有竞争力在于自身教育等级低于美院,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连接不是很多,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马上可以应用的比较少,使得毕业的学生又不能马上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改变现有的学校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要与实际紧密的集合起来才是应该具有的方向。由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教学本身应该首先着重于基础的教育,巩固基础训练。只有根基打好了,才能把大脑的意图更好的通过手展现出来。之后是如何活跃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们喜欢上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工作室制”与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产业、创新、科研四位一体。构建以岗位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需求的创意绘画、平面设计等工作室。组建创意社团和校外实训基地,增强创业意思,以我们电脑艺术设计班为基地,成立了创意社团,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与创作交流的平台。社团的成立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实习实训效利,社团开设的课程:DIY设计、装饰画、趣味手工制作、彩泥制作,定期邀请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社团讲座指导,阶段举办多样化学生设计作品展。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增长知识、提高职业素质能力、丰富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经过考察我系同沈阳艺匠功坊皮具店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基地,他们主要从事手工皮雕工艺制作,工作流程有图案设计,打版,下料,雕花,上色,缝合工艺,结合我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生主要参与图案设计、雕花制作、上色的工作,加工合作的企业有广州红谷公司,丽江工艺品店等,学生在掌握了一门技能同时也增强实践实训经验。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完善多媒体教室的设施设备,理顺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室设置突出合理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因素,引进先进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设备,在巩固已有的教学软件基础上,积极研发更新教学软件的应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及对设计软件的实践应用能力,健全专业特色化发展的硬件条件。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与特色化专业建设的认识

教师是一切教育改革的根本性力量,教师“言之教”与“不言之教”,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王阳明)。完善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与专业特色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符合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我们利用假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工作,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流程积累实践经验。假期在辽宁淡远印刷广告传播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参与平面设计、封面印刷与装裱及新项目设计研发工作,例如襄平大剧院开业的广告宣传设计,通过实践交流,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实践素质能力,实习之余帮助公司展厅设计了标识,并被聘为平面设计方面的指导。去年我系12名专业教师来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考察学习,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院十多年以来,就承担各种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的任务,各个专业在整个江苏省的职业大专院校都是首屈一指的,有着醇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育人传统,学院以厚积薄发的品格,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在职业教育上,它的价值体现在行动上、职业技能、服务能力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上,教育中基本的理念是做和学,它有两个任务:(1)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岗位上成为一个熟识的专业人才(技能方面),(2)自主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对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有着高度重视,上课的专业教师大都有着国外进修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而又实力的教师队伍,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让我们此次学习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我们还来到了海尔曼斯集团总部的工业园区进行了参观走访,在海尔曼斯集团总部陈主任的介绍下,我们初步了解了公司的织衣生产流程、产品展示厅、企业发展史展示厅,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企业实践课,使我们受益非浅。虽然这次考察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明白了工作室与工作室制的本质区别,专业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创意空间,这也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应用各种软件进行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职业高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才能使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办的越办越好。我们的目标;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追求,构建特色专业,强化内涵建设,走校企共成长之路,打造合理的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与专业特色化共发展的模式。

三、对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与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与专业特色化发展也是我们职业教育中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前提,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务型人才为目的,去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来要求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特色化不明显,课程结构体系不尽合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远未能适应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发展需要,教材的改革力度不够,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等问题,这都影响着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与专业特色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明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于瀛.高职艺术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探讨[J].科教导刊,2013.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人才培养

一、职业素质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在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即学生毕业后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它既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业潜能等。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1)职业心理素质不良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高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校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调查一项中9.9%的同学选择了心理承受能力。一些高职毕业生在访谈中反映,由于自己高考没有发挥好,而进入高职院校,在入校后常会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拼搏进取精神。此外,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事都没有兴趣,生活中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甚至激化矛盾。

(2)职业道德水平底下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中,有6.4%的同学选择是非能力,有7.3%的同学选择思想认识水平,有10.9%的同学选择心理承受能力,有7.3%的同学选择社会责任感。从数据上看,我们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是较低的,这一点也恰恰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很多企业人士在被问及“目前高职毕业生哪些方面能够符合企业需求?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这个问题时,都表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3)职业能力素质较弱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所具备的相应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在对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校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一项中显示:10.1%的同学选择岗位技能,7.4%的同学选择职业知识,10.3%的同学选择职业经验,8.5%的同学选择职业兴趣,4.6%的同学选择学习能力。另外,在与高职学生的访谈中,又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职学生普遍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现象在学生中比比皆。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重点路径探索

(1)开展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通常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熏染、技能教育,以及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活动、创业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职业素质教育不可能完全由课堂来完成,也不可能由学生“独善其身”来达到,对于群体活动,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活动,把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丰富课余生活,开阔知识视野,增进同学问的友谊,增强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进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造就一支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一方面,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承担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的指导和考核工作,以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利用假期把部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

(3)构建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必须在专业的实训基地构建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接受各方面的训练和熏陶。这样,在他们毕业时才能具备就业竞争优势,可以直接进入企业,或缩短适应期、很快被用人单位认可,或迅速转岗。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既是技能训练,更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此,高职院校首先应通过详尽的社会调研,结合企业及生产岗位的要求,制定出专业实训的规范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实训教学规范为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作风。

(4)技能大赛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和专业实训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搭建了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展示的平台,更是引领了职业技能培养的方向,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易今科.论高职“订单培养”的内涵与分类[J].职业管理,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