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的必备素质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人的必备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被称为“世界上最具自然美的人”,著名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曾说过这样的话,“一切自信的人都是美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要面对形形的人和事,简单的、复杂的、喜欢的、讨厌的、未知的、可知的。。。但我们都必须去面对。问题的关键是,你是积极的面对,还是消极的面对。如何做到积极面对?本人认为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自信的人遇到问题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而一个不自信的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开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的人找方法,不自信的人找问题。
二、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门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是××部门的责任,不是我们的错;因为…所以…”类似这样的托词数不胜数,部门推部门,下级推上级,上级推下级…大家整天思考的如何推委,如何逃避责任。自从我们来到这个社会,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不仅有权利更多的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庭中,我们必须承担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妻的责任;在社会活动中,我们必须承担为人朋友、同学的责任;在单位中,我们必须承担为人战友、为人同事、为人上级、为人下级的责任;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承担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生活本身早已失去了意义。
三、 学习的能力
这里说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要学会做一块海绵,海绵具有吸水的能力,而我们吸取的则是别人身上的优点。在自己从事营销工作的几年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自始至终总认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都是对的,对身边的其他人常常会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认为对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本人认为,这是盲目自信的表现,营销人员自信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在自信的同时能够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更是难能可贵。社会中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闪光点。只有虚心地学习其优点,并结合自身特点有效地吸收消化,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强大。
四、 计划的能力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庙算者胜,失算者寡胜。行动前的计划是一名营销人员每天必做的功课。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只要确定了明确的目标,针对销售目标制定出合理的销售计划,后期的工作就会目标明确,有条不紊。营销人员最忌讳的是工作的盲目性。
五、 执行力
再好的计划,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作为营销人员,大家常常会将执行力挂在嘴边。看似人人都知道执行力对于目标达成是多么的重要。近年来,不计其数的企业及相关人员都在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然,真正能够落实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大多数是,一旦眼前的短期利益受到影响时,更多的会选择破坏自己所建立的某些制度。譬如,窜货现象在当今的市场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家都知道窜货对于一个品牌和企业自身来说是个极大的隐患,因为窜货所导致的最为直接的就是价格混乱,商的利润空间大幅度缩小。长此以往,商、分销商、零售商逐渐丧失对此品牌的忠诚度,甚至会选择放弃此品牌。所有的企业都深明这个道理,大家时时刻刻都在强调杜绝窜货、严惩窜货,可,窜货的始作俑者恰恰都是企业本身。出现此种现象的本质就在于“完成业绩”,企业要完成业绩,区域负责人、商要完成业绩。只有完成业绩,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利润来确保企业公关、品牌宣传、产、购、销等等一切运作的支出;区域负责人才能更多的薪水和升迁的机会;商才能拿到相关的政策和返利,保住品牌的权。对此,本人并不反对,业绩是生存的根本。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将注意力放错了地方。在这里,对于营销部门以外的本人不作评价,单就营销部门来说,大家往往忽视了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试问,我们的产品陈列位置是否达标?陈列数量是否达标?生动化陈列是否达标?对导购的产品知识、推销技能、仪表仪态等培训是否达标?广宣是否达标?网点覆盖数量是否达标?网点拜访频率及效率是否达标?客情维护是否达标?对竞品信息掌握多少…如果以上工作都做得很好,业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大家又何苦再为完成业绩而想方设法地去窜货呢?在此,本人认为,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民族品牌——“立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去学习的!
六、 总结的能力
在销售过程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休整过程中的偏差从而得出可贵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应该形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处处总结得学问”。
七、 沟通的能力
营销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沟通尤为重要。高品质的沟通可以快速实现销售目标,提升销售业绩;高品质的沟通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高品质的沟通可以避免一盘散沙,使团队的合作更加默契,团队更具凝聚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品质的沟通不是具备雄辩的口才就可以了,它需要的更多是真诚和包容。沟通最忌讳的就是欺骗,欺骗只是一时的,而真诚才是永远的。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沟通无处不在。我们所接触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总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包容的目的是为了,“海不辞水,所以成其大”就是这个道理。
八、 时刻保持激情
几乎所有的营销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进入营销行业,或者刚进入新公司,再有刚升迁至新的岗位时,自己对新环境或新岗位有着几分陌生的同时却总是激情飞扬,始终会感觉脑子里有根紧绷的弦,同样,这时往往是最容易出业绩的时候。随着岁月的更迭,逐渐地自己对所从事的工作越发的熟悉,也深谙其中的种种游戏规则,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恭喜你,一个“老江湖”即将诞生了!不知不觉地当初的那根紧绷的弦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突然有一天,感觉自己所做的工作成了一种负担,常常会感觉身心疲惫,再没有当初的激情。做营销工作最怕的就是丧失激情,一旦没有了激情,就会失去了积极工作的动力,工作只能是被动地去接受。如此一来,难免会出现负思维,更有甚者,会出现工作敷衍了事、偷奸耍滑的坏毛病。可想而知,以这样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6-0036-04
所谓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和心理特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中生存和发展,因而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个体在社会的角色规定性或职业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人格就是从职业的角度所表现的个体人格。
职业人格不仅是社会分工所派生出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职学生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毕业后也将成为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培养。是高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鲜明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内涵和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是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提升和深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的片面发展的“工具型”人。健康的职业人格教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特色,属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健康人格因而也是健康职业人格教育的基础,是健康人格教育的必然条件。职业人格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构筑职业人自身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是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发展、提升和深化。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是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毕业生将成为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的主力军。由于这类人才队伍处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链条的第一线,他们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必然对企业提供给社会的各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生存发展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具有健康职业人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通过他们诚实的劳动和创造,甚至对根除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产品”、“有毒产品”,创建品牌产品,提升产品在国际的信誉度和竞争力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力发展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据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教育就业是将自然人通过专业化的培养转变成为符合社会特定需要的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受教育者健康的职业人格起着引领作用。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职业人格是造就千百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素质的需要。人格是支撑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如果缺少了健康人格支撑,何以演绎精彩的人生,又怎能谱写国家和民族的辉煌?高职毕业生无疑也是我国高素质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职业人格对于提升我国整体人口素质、民族精神风貌、劳动者职业素质等都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因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人格也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目标向度
职业人格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征,是人与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匹配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历史一定阶段对“职业人”在人的品质和规格上的要求。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对现代“职业人”的人格要求的理解,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目标向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这一特定的社会活动的认识、态度、看法和观点,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正确的职业观应包括“劳动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的观念、个人发展服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观念、勇于奉献的观念等等。正确的职业观是健康职业人格的基准点。
2 良好的职业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性格是一定的职业对职业人在性格上的要求。高度的责任心、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坚毅自信、严于律己等特点,是现代经济社会要求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性格特征。而每一种特定的职业又要求职业人具有适应本职业特点的职业性格。如服务行业要求职业者具有耐心、礼貌、热情大方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对职业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 积极的创新精神意识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来源于人自身。“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处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因此,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健康职业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可以分为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指本行业必备的专业技能,是上岗后能胜任工作的保证。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如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健康的职业人格,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全面观察所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现象,并能够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环境的心态和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必须遵循人格形成的心理规律,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特点。
1 构建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行为方式、精神品格、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是无言的老师,它对于学生的思想形成、精神塑造、情操陶冶、目标指向等方面起着强烈的感染、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营造教育环境、彰显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有别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色在于其职业性。”翻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呈现“职业形态”或“职业文化形态”。具体来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是既要注重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所应具有的文化品格和价值追求。又要更加注重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为指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为价值追求,以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成长等职业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态,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2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人文教育能力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首要因素。教师的教育活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影响着学生。而且以他的品行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表率示范和教书育人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关键。“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同时。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教师的素质还应体现在职业文化素养和结合专业进行职业人文教育的能力上。这是高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文化素质和职业人文教育的能力,才能使专业教育与职业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将诸如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职业文化元素贯穿于专业教育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具有坚实的教育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目标。
3 优化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教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主阵地。一是要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中,克服工具性教育意识,强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的意识,将职业文化(其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各个环节,在“教、学、做”过程中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规范等职业人格品质,将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二是要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探究式、研究性等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求实作风。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职业文化教育纳入其中,激励和促使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活动中融入职业文化教育,这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根本保障。
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生涯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和延伸……个人被某些特定职业所吸引,因为这些职业能满足其需求和兴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觉分析、认识自我与社会环境、与时代的关系,激发内在目标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自主发展,即“赢在起点”。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施过程也就是职业人格内化和养成的过程。
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这是对自身有意识地积极探索,有助于客观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培养健全职业人格的前提;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各类环境进行分析,使其认清社会形势,客观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职业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再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在综合分析自身及外部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发挥了积极主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职业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使其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正确应对,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各种环境及压力,这也是健康职业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培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践也证明。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促进高职学生健康职业人格培养切实可行的重要路径。
5 建立常态化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
健康的职业人格是以健全的人格素质为前提的,健全的人格素质又是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在高职学生思想信仰、道德修养、心灵维护、文化智慧几个人格素质向度中,心灵维护处于中心环节。故古人有云:“人格之道,当治于心。”因此,心理健康辅导也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的行之有效的重要的路径。
篇3
礼仪,是个人素质和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具体化体现。礼仪已经倍受人们的重视,是人际交往的“剂”,更是企业形象的“名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酒店员工礼仪培训心得总结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总结一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了解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的礼貌仪礼节常识,学会并掌握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所常用的礼貌服务用语、基本礼节以及礼貌行为规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服务用语、基本礼节以及礼貌行为规范,培训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礼貌待客的良好职业习惯,以真正实现优质服务的酒店宗旨。
酒店业是礼貌服务行业,对广大从业人员和即将走上服务岗位的新员工进行文明礼貌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培养文明员工的需要,更是职业的基本要求。掌握礼仪的基本常识,结合岗位的要求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努力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自己更加充实,在熟练掌握本职工作业务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真正胜任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成为酒店业的合格人才。
在这次礼仪培训会议上,老师倡导学生干部要从上述八个方面树立良好的风气。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总结二
礼仪,是个人素质和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具体化体现。礼仪已经倍受人们的重视,是人际交往的“剂”,更是企业形象的“名片”。荀子说:“故人无礼则不生,是无礼则不成,过无礼则不守。”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职业人员,不知礼,则必失礼;不守礼,则必被视为无礼。职业人员若缺少相关的从业礼仪知识和能力,必定会经常感到尴尬、困惑、难堪与失落,进而无缘携手成功。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职业礼仪是指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在因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交往艺术。职业礼仪是职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自尊敬人的行为规范,律己敬人的具体化表现和行为技巧,是个人素养和社会观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具体表现。职业礼仪可以有效自己的专业形象,给交往对象以专业、敬业、权威、有礼、有节的良好形象,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职业礼仪作为社会交往中行为规范的准则,是由人们共同完善、共同认可产生的。在人际交往、商务活动、事物接待与服务工作中,人们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职业礼仪,按章办事,任何胡作非为、我行我素的行为都是违背职业礼仪要求的。职业礼仪鹰遵循宽容、敬人 、自律、遵守、适度、真诚、从俗、平等的原则。从我个人的生活中来看,我存在好多违反职业礼仪的行为。自己看来不怎么样,其实早已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对于我们今后求职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步入职场,但职业礼仪的内
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颇为有用。学了它我们可以减少好多
良好的礼仪行为能够改善和提升企业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生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可以通过表层形象展示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目标追求等企业理念,是企业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个人而言,遵守职业礼仪能有效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职业礼仪能使工作成为艺术。
总结三
这次参加了酒店组织的主管领班强化培训班的课程,使我有机会能聆听同行业资深专家的讲座,面对面的和专老师进行交流,接受指导,在第一课时所讲的主管领班必备酒店服务礼仪中,课程中所陈述的内容,使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家高档次的酒店,不仅具有先进的设施设备,豪华的装潢,优雅的环境,更要拥有优质良好的服务,然而这些服务的前提是必须要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个人认为,好的第一印象是从初见客人的礼仪开始的。
应该说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懂得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但在具体的接待服务工作中,不是我们淡忘了礼仪礼节,就是礼仪礼节做不到位,或者无法明显地表达出来,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去赞美、发现别人的优点,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事物,用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来塑造酒店良好的品牌形象,使我们的礼仪礼节和良好的服务能够给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篇4
[论文关键词]法律伦理;法律道德;职业伦理教育
法律伦理,从广义上说,包括法律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伦理;从狭义上说,仅指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者在其职务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职业者忠诚于法律、公平对待当事人、廉洁自律等等。一般认为法律职业人应具有三种素质,一为法律知识,一为社会常识,一为法律道德。其中,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是构成法律职业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法律职业道德要求其做到信仰法律、心存正义、廉洁公正、忠于职守,这种道德人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2003年12月9日在山西大学所作“法学教育”专题报告中说:“法学是价值之学,真正的法学教育应是价值观的教育,应是法律正义观的教育,高等法学院校应是法律价值观的集散地。”法律职业人的道德伦理素养决定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和前景,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一、重视法学职业伦理教育之理由
法学职业伦理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乃是一国法律制度最基本的造型因素之一。作为培养决定社会最终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人士的法学教育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笔者认为重视法学伦理教育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职业伦理是公民道德素养的高度概括。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伦理要求,这些基本的道德伦理要求规范着公民的行为,使社会在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中国,这种道德伦理的规范作用尤为突出。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儒家伦理对当今社会仍然有巨大的影响,伦理型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质,是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在重视伦理道德的中国,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道德素养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公民的道德标准是法律职业伦理的基石。法律伦理是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根植于我国社会的一般伦理之中。离开社会一般伦理,不可能形成法律伦理。作为法律职业人士首先应当具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这是作为公民而言,应当做到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一般公民具有的道德素养,法律职业人士当然应当具有。因为法律职业伦理无非是公民的一般道德标准在法律领域的高度概括,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公民在特殊领域应当遵循的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在国家重视和提倡提高全社会公民的道德素养的大环境下,重视和提高法律职业人士的道德素养是重视公民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
2.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人必备的职业道德。法律职业人首先必须具备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法治是法律职业人之治,法律职业人作为实现法治的关键因素,必须具有其他公民所不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如同医生应当遵循医德、教师应当遵循师德一样,法律职业人也同样应当信守特殊的法律职业道德。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早在为民国法律教育所做的规划中就提出:“有了法律学问,而没有法律道德,那是不合乎法律的本质意义,也不合乎法律教育的目的。”法学院校培养的法律人才须具有刚直不阿的品行,要“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不徇私情,不畏高压,尊崇法律。而忽略法律伦理和法律理想的法学教育只能向社会输送高级渣滓,甚至成为破坏良好社会秩序的害群之马。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实效。因为“当一条规则和一套规则的实效因道德上的抵制而受到威胁时,它的有效性就可能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壳。”可见,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对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3.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防范司法腐败的重要手段。当今,司法腐败现象严重,形形的司法腐败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司法腐败泛滥的现实使人们开始深思导致司法腐败的深层原因,在对司法腐败追根溯源的时候,人们发现法律职业人的道德伦理素养是导致司法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职业者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相对于外部监督制约而言,职业道德和自律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司法腐败的重要防线。法律职业人的整体素质不高、欠缺法治国家所要求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是导致司法腐败的直接因素,这一因素比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更为直接和关键。因此,化解和遏制司法腐败,必须从重视法学伦理教育开始,从源头上堵截司法腐败的产生。可见,法律伦理教育是遏制司法腐败的一个重要途径。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必须在法学教育中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我国当今法学教育中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怎样的呢?这需要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予以概览。
二、法学职业伦理教育之现状
从我国当前法学教育中的职业伦理教育现状看,在我国当今法律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法律伦理教育地位的倾向。法律职业伦理培养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法学教育缺乏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高等法学教育应当承担传授法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法律价值观教育,树立法律正义两方面的任务。但是,我国现今高校法学教育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始终未对法律正义价值观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法律伦理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开设法律伦理方面的课程。截至1999年,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规定中都没有把法律伦理作为培养要求。虽然在1999年修订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首次明确地把“法律职业伦理”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但其使用的教材内容空泛,难以达到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素质的目的。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高等法学院校开设了《司法职业道德》选修课程,至今还没有高校专门从法律伦理角度开设课程。高等法学教育长期没有把法律伦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一直为我国法律教育所忽视,这无疑是高校法学教育的一个重大缺陷。而在法治发达的西方高校法学教育中,大都设有司法伦理之类的法律职业道德训导课程。比如英国的《律师职业行为指引》一书每年都出版一本,在法学院的教学中是重头戏。而我们的高校法律教育至今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司法考试忽视对司法伦理的考察。国家司法考试作为公民进入法律职业圈的门槛,在考察法律职业人对法律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却没有将职业伦理作为一个考察内容在考核中予以重点考核。虽然在司法资格考试中,有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考试内容,但是,法律职业是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法律实践中要求的法律职业伦理不能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考察出来。掌握法律知识、通过书面考试的人并不必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较高的道德伦理素养。司法考试对考生伦理素养的考察与实践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达到考核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的目的。
3.法律职业伦理观念教育意识淡漠。以往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一直是重知识性传授的法学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诠释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关注隐含在法律背后的法律理念和价值取向,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价值和伦理的阐释和关怀,导致许多法学专业学生只知法律的条文,不知法律的价值和伦理。老师在传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忽略对学生法律伦理素养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不重视道德伦理修养,使本应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做到的法律职业伦理培养和言传身教成为空中楼阁,这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法律伦理教育意识不强的必然结果。
三、完善法学职业伦理教育的设想
法律职业人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主持公道。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律教育除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应特别注意法律职业人的道德素质教育。因为法律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事法律工作的职业者不仅应该系统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高尚的司法品格,遵守司法伦理。法学教育是形成法律职业人士司法伦理素质的基础。法学教育应重视道德教育与信仰教育,使学生对法学知识系统了解与把握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法律信仰。为实现上述目标,完善法学职业伦理教育,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篇5
关键词:会计文化 五融合 育人实践 现代会计职业人
“诚实守信的品格、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放广阔的胸襟、进取创新的追求”每天诵响课堂,传递会计精神、树立会计信念。笔者所在会计专业以培养“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为目标,坚持以会计文化培养人,用会计精神塑造人,在长期校企合作办学实践基础上,凝练出特色鲜明的会计专业文化,创新了会计文化“五融合”育人实践,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
一、专业文化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文化的传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本质上都是文化育人。专业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专业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育人的效果。
1.文化育人是校企共育人才的客观要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职业道德素养成为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第一标准。只有实现文化的融合,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文化育人的内涵,才能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成为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文化育人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育人,不仅要实现专业技能上的对接,更要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专业文化的融合。
2.会计文化育人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国家政策质量及国民经济发展。会计文化育人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升了专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文化育人创新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系统设计,明确会计文化育人目标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决于会计文化的传承,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第一标准,并对会计人员提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高素质要求。
1.深化合作,明确会计文化内涵
坚持“德能兼备”现代会计职业人培养目标,以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行为养成和职业素养提升为主线,深化校企合作,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提出了以“诚实守信的品格、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放广阔的胸襟、进取创新的追求”为核心的会计专业精神,确定了以“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强化服务、参与管理、保守秘密”为重点的会计专业行为准则。
2.创新实践,实施会计文化育人
会计专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会计文化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技能训练、主题活动、学习环境“五融合”的育人实践,使会计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育人途径,使学生们感受到会计文化的滋润,潜移默化提升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规范学生职业行为,增强会计专业生命力和活力,助推从学生向现代会计职业人的成长。
三、创新实践,实现会计文化“五融合”
1.与培养目标融合,实现全面育人
将会计文化与德能兼备现代会计职业人的培养目标融合,将会计文化与教学、管理、服务相融合,实现会计文化全面育人,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会计职业多与钱、物为主要工作对象,政策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教育;将会计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学生考评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与培养方案融合,实现全程育人
围绕培养目标,将会计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环节,把专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分解会计文化内涵,细化目标,将培养良好工作作风,塑造客观稳健、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专业品质融入课程教学、入学教育、技能训练、企业参观等教学活动。通过一体化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的真实体验,感悟、践行专业文化。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构建专业评价体系,实现会计文化全过程育人。
3.与课堂教学融合,实现课程育人
把专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一,营造融入专业文化的教学氛围。每堂课前,按照企业标准,规范服装、服饰的要求,职业化的礼仪站姿,以职业人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第二,将会计文化育人融入课堂学习过程。将行业标准、企业岗位工作要求融入典型工作任务中,应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企业会计岗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政策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养成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
第三,将会计文化融入企业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学生们在了解、相信、认同、践行企业文化过程中拉近与企业距离,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稳定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将会计文化融入课堂管理,实施8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务)企业管理。创建企业化教学场所、营造职业化学习氛围、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实施企业化管理要求,从忍受到感受、从感受到接受、从接受到传授过程中获得知识、训练技能、习得策略、体验文化、提升素养。
第五,将会计文化融入教学评价。将企业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确定素养评价指标,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不达标、不上岗”,在进入社会之前就“铸好魂、立好德、练好能”。
4.与主题活动融合,实现活动育人
“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开展校、系、班、社团等多层次、面向人人的专业文化育人活动。以会计大讲堂、理财从零开始、会计技能大赛、猜谜语、“诚信杯”征文活动、“会计人,我心中的梦想”演讲活动、会计劳模进校园、校友文化、会计比赛心得交流会、会计文艺晚会等为载体开展会计文化节活动,使学生有了自己的节日,找到了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在主题活动中,学生们找到目标,增强信心,展示风采,感悟会计诚信,培养会计精神。
5.与学习环境融合,实现环境育人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述说职业素养所需要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理念,使固化的硬件焕发出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风貌。建设具有会计特色的实训室文化,在办公室、教室、楼道、图书馆等地方,布置名言警句、设置优秀学生风采的宣传橱窗、建立行业模范人物展示墙,建设会计文化长廊,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会计文化、学习会计文化,使会计文化育人与环境建设相融合,提升职业素养,增强会计文化渗透力和学生认同感。
四、创新实践,会计文化育人结硕果
丰富专业文化内涵是实现文化育人的前提。通过定期企业调研,定期校企研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制定标准,建立校企文化融合平台,不断丰富会计文化育人的内容,创新文化育人的手段,拓展文化育人的渠道,发挥会计文化育人重要作用。
1.创新了会计文化“五融合”育人实践,构建了会计文化育人体系
明确了“德能兼备”现代会计职业人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会计文化育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文化育人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编写了突出文化育人内容的《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手册》《实训8S管理标准》及会计核心课程等校本教材,实现会计文化进教材;实施了会计文化育人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构建了会计文化育人的保障机制;培养了一支“德能兼备”的育人团队;提升了学生“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强化服务、参与管理、保守秘密”综合职业素养。
2.建设以会计文化长廊为主的特色环境文化
融合着历史与现代气息的会计文化主题墙、缔造与发展中国会计的名人事迹墙、彰显崇高与庄严的会计职业道德墙、激励与警醒会计职业人的警句名言墙、交流与共勉的师德心语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银行卡墙等,将会计文化元素尽收眼底,美化了学习环境,渲染着会计文化。学生们在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会计文化的熏陶。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讲:“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
3.毕业生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会计教学与会计文化育人融为一体,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就业率达到100%、对口率今年达到90%。中国银行、首发集团、曲美家具及多家财务公司等用人单位,发来表扬信,对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行为礼仪、专业基本功、岗位适应能力,工作认真、虚心好学、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给予高度评价,会计专业的品牌效益显著提升。
4.学生核心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会计文化育人推进学生质量全面提升。2013届会计1班被评为北京市红旗团委优秀团支部,2014届会计1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会计专业在北京市中职会计大赛中成绩连年提升:2011年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012年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13年获得6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会计手工项目代表队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比赛会计手工团体项目的第一名,展示了北京职教的风采。
五、问题反思,建立科学有效长效机制及拓展会计文化育人路径
篇6
1 发挥思想引导功能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生理和心理正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迈进,大学期间也是人生的心理过渡期。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多元化文化的社会转型期,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无硝烟战争从未停止过,价值观的取向、道德方向的选择,都需要当代大学生正确思考,提示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建设与道德追求刻不容缓。
2 加快课程建设与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全球化与技术进步的加快,使得大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客观存在,这就需要加快课程建设与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是以“‘职业胜任力’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着眼于“学生高等职业个体认知规律”,以“职业活动认知”为“一个维度”、以“职业工作要素”为”另一个维度”,相互交错,形成以“职业理论知识”、“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职业学力”的基本内涵。课程建设需要从“专注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岗位培养”,向可持续发展的“强化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方向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严谨求真、勤奋踏实、专心致志、刻苦学习,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巨大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投身于科学,反对急功近利。
3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是模拟仿真企业各种职业活动的再现,是锻炼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平台,高等职业院校要认真开展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技能竞赛可以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新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4 提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窗口,是学生审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形式。有意识、有主题、求实效地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而深入地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具体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姿态融入社会。
5 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院精神文明的展示和文化的传承,高职校园文化应与企业文化对接,各个实训场所均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布局摆放,包括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管理制度、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图片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外显因素也与企业工作环境一样,张挂在实训基地墙壁的显要位置。校园文化活动要宗旨明确、内容丰富、特色明显,逐步形成“大型活动届次化和规模化、中型活动品牌化和系部化、小型活动项目化和社团化”等层次需求。
6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求职
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求职过程,首先诚信就业,杜绝随意离职、毫无信义。诚信是大学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行证,是大学生事业的无形资本,是大学生个人人格的体现,是大学生群体修养的表现,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就要培养良好的就业诚信;第二结合自身理性选择就业地点、单位和具体岗位;第三做好就业的身心准备,要在学校中营造就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入职业导航计划,通过指导帮助大学生尽早确立个人职业生涯计划,通过职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模拟就业、正确就业,学会应对就业过程中将面对的困难;第四,从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找原因,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求职取向。
7 发挥用人单位引导作用
篇7
最近大学同学聚会,我见到了我们班当年的“混混”Y总。十年不见,Y变化很大,原来一副“吊儿郎当”、“我无所谓”的样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脑满肠肥”、“财大气粗”、举手投足间,尽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经营计划”、“战略”、“资金流”、“投资”、“营利率”等是他常用的关键字。一句话,Y君财富、地位、言谈举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般中产阶层的定义。要说财富积累,Y君在我们班算是数一数二的。Y君的成就是他努力+运气的结果。十几年前,当我们南下的时候,Y君经熟人介绍,得以进入广告行业。比起其他同学,少了些弯路。十余年稳扎稳打方有今日不错之地位。
举上面两个例子,是为了抛出我想提出的问题:人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我们有一种说法,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在过去是对的。因为农业社会,人大多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把离开自己的成长的土地叫做“背井离乡”。人说北人“粗犷豪放”、南人“精明细致”说的是一方水土对一方人的影响。对于现代人,这句话的影响力我认为已经微乎其微了。因为南北人口流动大,饮食结构变化也大,生活方式变化也很大。所以,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我以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职业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塑造是排在第一位的。
营销人员都知道。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性格”。如以前科龙的“稳重低调”、海尔的“霸气夸张官僚”、美的“静水深流”。企业的性格,说白了就是老板或掌舵人的性格。如笔者工作过的某照明企业,乃老板娘掌舵,老板娘为人偏执成性(这恰是成功人士的优点)、阴柔、善于表演、情绪化、关注细节,于是整个企业性格也是如此。在此企业做久了的职业经理人,也染上了“阴柔”气,少有性格张扬硬朗者。外来空降兵少则三月,多则一年,少有能“熬”过二年的(个别滑头或面愚实奸者或能力确实突出者例外)。于是,此企业人才流动便如“过江之鲫”一般。与此相反,照明行业另外一个巨头,老板是工科出身,为人比较大气豪放,不拘小节,于是整个企业的风格就显得比较大气粗犷,下面的业务人员聚在一起吃喝赌骂骂列列便成为常事。
什么是职业环境造人?即一个人的工作环境与职业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对人的行为习惯影响不一样,不同的职位对人的行为习惯影响不一样。但有些行为习惯对人的要求是共通的。也是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这种习惯多多益善。比如: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已知彼、统合高效、不断创新、关注细节等。一个有志于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或卓越的老板的人,应当努力培养自己优秀的职业素养。
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个人的职业性格会与所在企业的性格有冲突,如科龙等家电企业出来的人行事风格往往比较大气,如果遇上比较“谨小慎微”的企业性格,冲突就再所难免了。遇到这种情况,营销人要么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要么脚底抹油走人。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
我曾经带领过不同的团队,也错用过不少人,也曾经独具慧眼,力排众议的用过不少的人。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我带过的人才最终各奔西东离开了我。但我培养的人才的后期发展,大多让我感到欣慰。不过,我也误用了不少“土鸡瓦狗”之流,这些人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反而养成了很多劣习。笔者曾经写过篇《销售人员的十大恶习》,就是基于此由感而发。所以去到好的企业,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素质,是期望有作为的营销人应当慎重考虑的。
篇8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职业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健能力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变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能力评价模式,从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其落脚点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现实来看.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 %,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 %,本科生就业率为84 %,高职生就业率仅为61%,虽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6%,但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高职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对高职教育来说,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有较高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外语能力将成为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
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关键能力概念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在1972年向欧盟提交的一份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提出,1974年他又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一文中对关键能力作了系统论述。在德国,比较有影响的是联邦职教所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培训”对关键能力的定义和凯泽等人提出的概念。前者把关键能力分为5个方面,即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后者认为关键能力包括明确主题的能力、独立性与参与能力、团体或社会能力、系统和方法能力、反省能力。1979年,英国继续教育处制定了一份文件《选择的基础》,第一次对英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份文件把关键能力概括为h项,即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制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能力、处理事物的能力、独立能力、动手能力、个性的和道德的素养、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1992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在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中,把6项关键能力分为两类,一类为强制性能力(包括通讯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另一类为选择性能力泡括问题解决能力、个人能力、现代外语能力)。美国劳工部在《关于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5种关键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澳大利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工作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关于关键能力的认识,可以将关键能力归纳为以下方面: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预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发展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像能力、思维能力、进取心、上进心、毅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综上所述,可以将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归纳如表1.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能力本位培养模式是把影响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即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的人本身,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因而适合高职生现代职业能力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能力观,实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综合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人文教育一直是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实现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二是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度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现代能力本位观是一种广义的宽泛的能力观,要求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办学模式:实现由学校单一培养向校企结合转变
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实现“订单”培养的新机制。校企结合模式是校企双方根据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基本原则,因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参与十分重要。企业为高职“埋单”、提供就业岗位,理应参与学校的办学,这一点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结合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高职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导向性,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实训基地之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弥补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之不足。
(三)教学模式:实现由传授型向参与型转变。由刚性向柔性转变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变革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传授,习惯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存在着脱离企业和市场要求的现象,使教学导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学年制,刚性强,柔性差,对学生管得过严,学制固定,考试机械,教学计划刻板,不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职业技能,而且使专业职业技能以外的其他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教学管理上,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特点及其与学校教学管理难以吻合的实际,实行柔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工学交替,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实现市场、企业、学校、学生几方面共赢。
篇9
关键词:平法识图;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对于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管是从事现场施工、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等工作,钢筋永远都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在设计阶段,优化配筋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能降低造价;在投标阶段,准确计算钢筋是确定建筑成本的前提,提高中标率;在施工阶段,钢筋属于隐蔽工程,要严格按照图纸和构造要求进行施工,稍有疏忽就会留下隐患;在造价结算阶段,如果能精确计算钢筋用量就能更好维护委托方利益。尤其是平法诞生后,结构施工图采用标准化制图规则,图纸表达符号化、数字化,增大了识图难度,《混凝土结构与平法识图》[1]课程的设置就是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在钢筋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一,平法识图能力,在掌握平法图集知识的基础上能看懂施工图纸;第二,钢筋翻样能力,根据施工图、相关规范和图集和计算规则计算钢筋长度、根数,确定钢筋形状和排列图形;第三,钢筋制作能力,在钢筋识图和翻样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要求准确制作钢筋。
本次教学设计是围绕“框架梁箍筋翻样与制作”实训项目开展。框架梁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梁的钢筋平法规则和构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钢筋识图、钢筋翻样和钢筋制作,该项目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等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监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本,多采用鼓励、期望的教育方式
“以学生为本”的标语虽然我们平时老在提,但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老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安排得很重,能够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比较少,但就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学生如果能多受老师们的一点关注,学习的积极热情也会高很多,因为他们会相信他们的学习是受到赞赏的,这也许就是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是一项育人工程,学生在课堂中不单单是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工作中具备的一些素质。这里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就是我们探究的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他重新认识自己、寻找到自信、并确立生活目标的一个过程。
2.注重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院校是一个对人才加工的场所,我们的产品就是人才,就是一个职业人。主要的内容就是从“学生”到“职业人”,进入学校时他还是一名刚毕业高中生,通过三年培养希望他成为企业的职业人。我们都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但是在高素质方面我们花的时间太少,比如教室的卫生,如果每名同学课后能把垃圾带走,那教室可以很长时间保持干净,然而有的班级上完课以后教室一片狼藉,教学楼也是随处可见随意丢弃的纸屑、瓶子之类。另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也势在必行,我们学生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有些自我为中心,这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反思:第一,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呢?第二,我们作为院校的成员,我们本身在日常工作里又表现出多少团队协作精神呢?还有我们的学生以后大多数都要从事建筑工程一线岗位工作,对工程质量不能马虎,在课堂中通过“瘦身”钢筋、浙江奉化居民楼等案例提高同学们工程质量意识。
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真的要通过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齐抓共管、在校三年的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改进
1.继续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载体”+“小任务”明确教学目标[2]
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套完整施工图纸为“大载体”,并明确每次课的 “小任务”。在教学过程注意采用讨论式与启发式,采用“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这一模式,力争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坏境,让大家争着发言,激发学生思维,让大家从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感悟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大家的课堂。
2.对小组成员进行差异化目标培养,重视学生的需求
该课程教学目标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识图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钢筋翻样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按图纸制作钢筋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学习要求可以不同,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要全面掌握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考核学生识图能力并注重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关注和鼓励,他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对他们要求而言,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我们的课堂要尊重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带来快乐。
3.精心设计课堂使学生能真正合作,让每名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
首先项目任务可以按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这样可以照顾到个别差异,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其次,需要在小组成员间建立积极互依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制订共同的目标(小组中每个人都达到了基本目标时,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共同的奖分制(如果小组中所有成员都按标准完成了任务,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同样多的奖励分)、给每个组员分配互补的角色(如:组长、总结者、检查者、记录者、提问者等)或组织小组间的竞赛等方式,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互依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10
1.良好的心态,饱满的激情。
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或是其他行业的职业人,想进入这个行业并把其作为一个事业来做必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热爱营销,并愿为之倾情倾力付出。同时应该对销售工作有个大体的了解,那就是营销工作不仅仅是营销思维的充分发挥和利用,更是一种体力支出和艰苦的工作,是个实战性很强的工作,与经理助理和文秘等工作有很大的区别。通晓这些之后踏入这个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才能有高质的情商调节自己,坚忍不拔,不见难思退。从而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做强做深有所发展乃至有所建树。这是销售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适应销售工作的内驱动力。只有这这个内因的基础上,才能谈锝上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2.良好的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
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好比司机的两双手一样重要,是其生存的主要根基之一。和你的客户无论是总还是终端业户都时刻离不开沟通,包括进货谈判、KA的管理、促销的谈判、价格制定和维持、蹿货的处理, 客诉的处理,也包括向领导汇报工作,申请促销等等,可见沟通的重要。良好的沟通是销售人员开拓市场过关斩将的主要利器。同时销售人员还应该有个过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申请促销汇报工作滔滔不绝,但形成文字申请方案,白字不时蹦出一个,文理也时有不通,往往影响方案或文件的批复。因此从基层做起来的营销经理几乎都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的表单设计功底颇深。
3.善于学习,善于总结。
销售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体系,如:公司的整体情况、产品的知识、行业状况、竞品的信息、公司的销售政策等等,还必须掌握一些工作的工具,比如swot分析、鱼骨图。无论这些是公司统一培训还是由销售人员自己学习都是开展营销工作的必备的软件之一。所以业务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到CI体系乃至广告方面的定位、USP策略等等有很多的营销知识需要学习,还有很多新兴的营销知识需要更新,比如对渠道的看法、对终端的认识、整合营销、营销价值链、战略区域市场等很多新的课题和学派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这样才能把销售工作进入到由就业-专业-卓越的职业人健康发展之最佳状态。有了勤勉良好的学习习惯,销售人员还应该善于总结,把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精华总结出来,以指导今后的营销工作。无论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学费还是点滴的积累都应该成为一种实践上升和提炼后的作业指导书和精华。
4.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所有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工作,销售的行业更是操作性和时间性很强的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这里是真理中的公里。所以作为营销人员一定要在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这样才会纵向发展有所成就。在现代营销中区别传统计划经济销售的主要靓点就是永远首倡创新。因为在供过于求的买方经济里,只有有价值的创新营销才能在营销中利于不败之地,也是营销人孜孜追求的目标。
5.敏捷缜密的思维体系,良好的谈判运筹能力。
作为销售人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作好销售工作的基本功,但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更应该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所突破,那就是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敏捷的现场反应,具有快速的反应和答疑能力。这在现代企业里越发显得重要,比如KA店的进店谈判,特别是和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卖场,谈判工作更显得艰难和重要。
6.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反馈能力。
销售人员活跃在市场的一线,对竞品的市场信息包括重大举措、恶性竞争、新品上市、本司市场现状等信息往往先知先觉。销售人员应该有着敏锐的市场感觉,及时收集分析市场的信息,并作以缜密的分析及时上报反馈给上级领导,以利于公司营销领导层及时决策,趋利避害。
7.基本的应酬能力和调查征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