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身体素质要求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身体素质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致使排球教学培养目标模糊,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高职院校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职业劳动的性质、形式、条件与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现行的排球课程结构,职业特色不突出,严重制约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高职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部分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身体素质的发展进入了缓慢增长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性也明显下降,导致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实习或就业所从事的岗位具有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繁琐且强调细致、专业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这些要求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要掌握好必须的护理专业技能、技术以外,还需要具备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3、排球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作用
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且能够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制、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积极作用。科学有效的身体素质练习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打好身体基础,为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提供可能。
4、排球教学中针对护理专业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4.1、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度和灵敏度
注重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尤为重要,全面发展各项素质才能有效掌握并且运用排球的各项技战术。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有些体育老师注重身体素质练习而忽略它的全面性,往往只注重抓速度、耐力和力量,而忽略抓柔软度和灵敏度。其实柔软度和灵敏度与其它三项同样重要,因为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速度、耐力、力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排球身体素质练习方法:速度练习。如折返跑或折回动作;面对墙做各种反弹球的练习,也可结合球做各种不同落点、不同节奏的防守练习;三米侧向或前后快速往返移动等。力量练习。如用小哑铃或杠铃做腕屈伸;手指俯卧撑或卷重物;实心球练习;仰卧起坐;俯卧体后屈等。耐力练习。如800-1500米跑;排球场内步法移动;重复练习战术跑位等。柔软度。如立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拉伸大腿;拉伸肩韧带;体侧运动等。灵敏度。如对墙反复扣杀排球;变速跳绳;绕“8”字跑;追逐游戏;小步跑等。
4.2、发展身体素质应该多渠道、多途径
在排球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应该以专项训练与辅助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为主,结合其它运动项目共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每次体育课都进行素质练习,效果不尽理想。若多做辅练习,再加上一些球类运动,同样可以达到良好训练效果,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换而言之,就是要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运动能力。
5、身体素质教学的注意事项
由于身体素质的练习比较枯燥,强度较大,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练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认识。另外,在安排素质练习时,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在安排身体素质的教学时,教学内容选择、练习方法、采取练习的手段上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各项素质练习要恰当合理,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动作的规格、质量。教学时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练习对身体的作用。练习中应认真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练习的效果。由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渐进性和迟效性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持之以恒、长期训练。
6、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职院校 就业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为了满足学生广泛就业需要而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由此可知,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围绕上述要求来开展,这一点对于中职体育教学来说也不例外。中职体育教学不但应具备普通学校体育课程的一般性质和一般功能,还应该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承担起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责任,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却可以发现,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与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一般无二,并没有体现出中职体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并因此影响到了中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因此,通过教学改革来真正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要求,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中职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价值
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助于中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绝大多数企业在选拔劳动技能人才时,都希望学生能够迅速的适应企业的生活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之中,进行顶岗操作。为了实现满足企业上述的用人需求,部分中职学校甚至将“车间”搬进了“课堂”,通过建立实训基础、开展实训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其中一个原因并不是因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跟不上,职业体能水平太低,无法满足工作岗位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职业体能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职业身体素质,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助于中职体育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长期以来,我国中职体育教育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国家和地方课程管理模式之中,学校的体育任课教师也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一成不变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教学惰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完全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显然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任课教师就需要改变长期固有的教学观念,不但要掌握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岗位职业特点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创新,而这无疑是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首先,应注意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科学组织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时,为了切实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职业实用性特色,就应注意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职业特点和其对于从业者职业体能的要求等,来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康复体育方面的内容,将康复体育的知识和技能渗透在护理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发挥一般体育教学功能的基础上,突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医学护理工作。
其次,应注意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设就业情境。中职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上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时,就应注意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尽可能的联系起来,将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相对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才创设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相似的工作场景或者是氛围等,让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采用“上课如上岗”的方式,来设计不同的工作岗位,学生是员工,学习内容就是具体的工作。在任课教师讲解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上岗”,在学生完成了学习活动之后,可以根据企业的方式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对于违反了“岗位”要求的学生则按照预先制定的“企业规章”进行处理,从而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工作场景的模拟,让学生提前积累工作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养成。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管制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突发事故,这就要求管制员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因此管制员必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心理能力训练中有很多方法,但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体训练与个体训练相结合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下面有几点具体的做法来提高管制员的心理能力: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随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进行心理教学,并且对不同阶段的管制员进行持续的心理测评[1],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探讨发现管制员的共同的心理问题和重要问题。并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体的讲座,并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答,可以向管制员提供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管制员能够自行的进行心理调控与心理能力训练,因为管制员在心理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不同的管制员之间心理训练重点不同,要从从根本上提高空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与持续的提高,并且经过研究某种心理品质获得后,若不进行经常性的稳定和强化则有可能会消退甚至消失。空中管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一劳永逸的,他需要通过多次练习的潜移默化,并缓慢的提高,而且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对于空中管制员有必要从入校起就开始开始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这里面包括进行管制工作训练前、训练期间以及训练结束后,直到进入民航单位都进行持续的心理素质训练。按照从轻到重、从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并且及时测试训练结果,帮助空管员了解训练效果和还应加强的地方,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这可以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工作上的失误和训练中安全隐患,提高训练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可以事先在训练学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模拟飞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锻炼了管制员的处理事故能力,同时可以加强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在解决问题上要采取个人解决和集体解决两种方式,在集体解决中要让空管员认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飞行员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是并存的,因此,在训练时也要将其共同发展[2],心理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共同发展,生理训练在某种角度是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心理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锻炼中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注意力和加强情绪的控制,加强心理素质。
(1)有氧运动中的跑步
发展身体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跑步,通过持续地跑,加强耐力和锻炼意志力。比如越野跑、楼梯跑等都可以提高空管员的身体素质,而且跑步训练时综合性的提高身体素质,对提高心脑血管系统运行、呼吸系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跑步很经济 , 不需要过多的设施,可以围绕飞机场的进行锻炼,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2)进行体育竞赛
在民航单位的内部可以举行种不同的比赛项目[3],比如篮球、竞走等运动项目,也可以运用运动会的比赛方式来进行各项比赛。这不仅会提高空管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能加强空管员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空管员队伍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适当的给予嘉奖,让空管员拥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一个外在动力,这样可以养成一种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锻炼。
(3)水中锻炼
游泳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正要手段,其能有效的促进人体的综合发展,增强体质,培养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在水中还以锻炼肺活量并且适应缺氧的环境,水下的气压比水上的大,这样与空中的高压环境向适应,并且水下活动更加锻炼人的心态.
(4)分层次锻炼
训练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方法。在身体素质训练时我们要充分的做到区别对待的原则,这不能挂在口头,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落实。首先不同位置的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眩晕练习、重力练习等。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练习负荷与强度做充分的准备和准确的安排[4]。练习的强度应由小到大,在身体适应了现有的强度后,逐步加强力度,使身体再次产生不适应但是能够承受的现象,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一切训练的项目必须要保证训练人员的安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危险的因素存在,比如器械的不合理运用,高密度、高强度等,这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和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训练要符合科学规律,避免非常规的受伤。
三、总结
空管员的素质训练应从全面出发,不仅发展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心理能力,科学的训练计划、完善的训练体制是提高空管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进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负面影响的产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空管员的工作不仅是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更是航空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枢纽,所以空中管制员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杜毅.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S1:71-73.
[2]郭育森.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2,18:245.
[3]李姝,庆锋,杜醒.面向职业需求的飞行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3,04:140-141.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谢微(1983-),女,湖南涟源人,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席艳辉(1977-),男,江西高安人,江西r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2-0060-05
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机组成。截至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在校生数1048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的41.2%[1]。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将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因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否则将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故而基于“职业发展”创新高职体育教学,大力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的紧迫课题。
我国高职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体育教学中过多的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度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竞技能力的提升,而高职毕业生较多从事实践一线的工作,这就不需要其具有较强的运动战术能力,而需要职工身体健康少生病或不生病,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既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职业体能又能使学生掌握预防职业病的锻炼方法,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逐步深入,但在真正实施中还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在课程编制和内容选择方面尚存不足,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特色办学,照搬教学大纲,学生参与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大,所以如何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意义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和体现,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带来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技术的高智能、高强度和岗位工作的高竞争性、快适应性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是在普通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专门结合职业工作特点而开设的,突出职业实用性需要的体育教学,目的是通过教授学生职业实用体育知识与方法,期望消除职业身心疲劳,防治职业病,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尤其是以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量涌现,在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职工也面临着高压力、高强度工作的问题,这就需要职工不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心理素质还应具备强健的体魄,以适应社会化精细分工对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正是根据这一社会需求,对学生可能从事的对口职业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注重职业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指导学生锻炼体魄,为今后从事相应工作打下基础。
二、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原则
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特点为导向,在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终身体育性原则
终身体育是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以整体化、体系化为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持续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强健体魄,提高生活质量。终身体育不是练习某一特定的体育项目“从一而终”,也不是片面的学校体育教学,而是学生在学校和脱离学校教育后的一个完整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体育锻炼伴随终生。
(二)因地制宜原则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各院校的体育设施、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情况各不相同,应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情况开展教学。同时还应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根据不同院系、专业和学生特点,扩充体育项目,丰富学生选择。
(三)系统性原则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绝不是“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体育项目,课程模式的构建要根据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目标,进而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和教学评价上做到规范、有序、科学、具体,从而使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在结构上衔接紧密,具有可操作性。
(四)实用性原则
随着工作岗位对职工身体素质要求要来越高,职工身体素质下降与岗位所需职工身体素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医务工作者和公交司机工作中突然晕倒,银行工作者颈椎病高发等问题屡见报端,一旦病发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极有可能对工作对象造成危害。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用性,在设置课程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施教,从而让学生奠定好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目标
根据《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身体素质锻炼,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欣赏体育文化的能力。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提高专业运动能力并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了解体育康复的方法。身体健康目标使学生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特点掌握职业体能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能测评自身健康状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克服心理障碍,调节自身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职业抗压能力。社会适应目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道德,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模块化教学理论。任何学科的建立都要求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也必须遵守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规律。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以模块化教学理论为依据,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一种教学理论,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精选教学任务,提前做好准备,介绍内容要讲究艺术性,评估时尊重学生成果[2]。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专科人才为主,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这也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类型要求相吻合。
模块化课程的设计路线主要是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一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解构,具体包括明确专业目标和确定职位要求能力标准[3]。二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具体包括确定教学基本内容,根据专项能力划分模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2.项群训练理论。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价值。田麦久教授提出的“项群训练理论”将体育项目分为两大类:体能类与技能类。体能类包括快速力量型、速度型以及耐力型,技能类包括准确型、唯美型以及隔网、格斗、同场对抗型[4]。每个类型对应着不同的体育项目,而且对学生所需智力与非智力的要求、主要素质以及对锻炼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利用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价值,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类型,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内容,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三)高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职业工种多种多样,对职工身体素质需求不尽相同,各项体育运动对体质的影响也各有差异,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使实际教学效果充分体现社会所需职业体能特点,显得尤为重要,结合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构建原则,本文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5]为:(1)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知识水平和运动能力。(2)教学内容能达到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要求。(3)教学内容与职业所需身体素质相近或相似。(4)教学内容能强化和预防职业所需某些惯用身体部位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认为确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应考虑以下三方面:(1)工作姿势:站姿、坐姿、走动、间歇移动、身体工作部位。(2)工作性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脑体混合劳动,动作速度、神经紧张程度、身心承受负荷。(3)工作场所:室内、室外或两者兼具。
结合高职实用性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和综合考虑教学所涵盖的内容要素,尝试制定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详见表1。
(四)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块化组织
以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为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目标,并结合模块化教学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要求,把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为运动参与模块、通识体育模块、职业身体健康模块、职业专项技能模块、终身体育模块。运动参与模块设计的目的是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体育法律法规要求使学生完成体育课学习任务,产生学习兴趣。基础体育模块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般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及了解大众化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战术要求。职业身体健康模块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岗位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职业病预防和自我健康测评方法。职业专项技能模块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职业体态与社交礼仪,学习防护自身安全技巧,培养顽强协作的团队精神。终身体育模块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一组体育运动项目动作技术,能组织编排比赛、懂裁判法。根据模块划分,我们以会计专业为例设计了具体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详见表2。
表2中,上课环节是模块化教学中根据专业和岗位要求对课程的解构,每门课程解构成理论、主要素质、主要技能三部分。项目是模块化教学中对课程的重构,以运动参与、基础体育等五个学习模块为框架分别填充相应项目。同时随着体育学科的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项目可以按照各模块的要求重新填充组合,这样就使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可以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同时五个学习模块中各项目从运动参与――通识体育课教学――三大球、网球、羽毛球――体育保健――体育健身――防卫术、体态与社交礼仪――运动参与来看,它们是一组闭合路径,每个项目中的授课内容固定,学生可采取小组形式依次轮转学习,并结合课外体育锻炼,以达到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详见图1[7]。
(五)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
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实行多元化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在学生入学初期建立学生体育发展档案,在每学期初、期中、期末考核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并做记录,动态分析阶段性教学效果,找出课程内容的不足并提出下阶段目标,多元化要求反应学生的体能、生理、知识、态度和技能,通过多元和动态的监测,把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体能和技能的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是一种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应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体育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特征紧密结合。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以岗群特点和身体素质要求对专业工作类型进行区分,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以运动参与、基础体育、职业身体健康、职业专项技能和终身体育五个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行多元化动态教学评价模式,突出强调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以此来提高“准职业”人的健康水平,从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练玉春.教育部职成司司长建议:“三种情况应报考高职”[N].光明日报,2016-07-04.
[2]周旭,金祥宇.模块式教学在高职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0(6):43-44.
[3]江文,唐俊.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83-185.
[4]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J].体育科学,1990(6):29-35.
[5]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7):74-75.
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就目前我国的中学生而言,大部分中学生的体质比较差,存在不爱运动的现象。而众所周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为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础,所以中学的体育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有利于中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就此,本文对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进行以下几点讲解:
一、积极宣传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及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虽然当前的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家长以及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并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以及家长体育教学的宣传,使学生以及家长能够重视体育教学。在宣传过程中,学校应针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应试教育理念,向其宣传体育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宣传过程中,学校应将体育教学的优势以及重要性体现出来,在文化课程考核的同时应该也对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考核。
二、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转变体育教学的重点
在我国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并不注重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教学的主要重点是教师对运动项目的技术讲解。而这样的教学重点往往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再产生兴趣,对于运动也不具有积极性,最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而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重点则不同于以往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础进行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上,中学体育教师一般会对学生讲解多种运动知识,只要求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要领,将中学体育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并使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运动习惯,并纠正学生的运动技巧。
2.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占领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当前社会人才的需求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进行提高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难点,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且根据当前人才市场的调查结果来看,职业的发展往往与人才自身的身体素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人们唯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才会具备充沛的精力,工作才能够有干劲,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身体疾病对其职业工作的影响。而随着我国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具有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身体素质要求也开始提高。所以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出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最终使学生不仅仅在体育课堂中进行运动,更能够在课堂外进行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以中学生的性格、年龄等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
通常情况下,每位中学生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并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以及心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明确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等状况制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更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中学体育教学要以中学生的性格、年龄等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并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对学生开展体育与心理相结合的课程等等。
三、明确中学生对新兴体育休闲运的兴趣爱好,以便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我国的科技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体育中也出现了诸多新兴休闲体育运动。当前中学生对新兴休闲体育运动中的滑板车、活力板等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并学习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以便在课堂中以学生对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灌输给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对基础体育运动的了解以及基本技巧的掌握,更应掌握当前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与新兴体育运动相关的专业知识,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讲解新兴休闲体育运动的防护措施等,从而调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总之,对于中学体育教育而言,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式,而且也是提升我国人才素质以及社会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在现代体育教学的影响下,其发展主要应当从自身教育理念改善入手,同时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素养作为最早的培养目标,进而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改革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作者:徐景文 单位: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篇6
【关键词】 供应室;护士;素质
【中国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14-01
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需要,预防控制感染的需要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把消毒供应室当作被遗忘的角落的思想,认清发展的形势,加强供应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比如说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等,加强供应室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适应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菌物品的正常运转,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我院供应室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将供应室护士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总结如下:
1.、供应室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供应室护士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比如说高压灭菌时环境潮湿,并且遇到噪音大的问题,很容易使人产生耳鸣现象;下收下送中,必须搬运发放一次性物品和消毒物品,体力劳动明显体现,并且会遇到有污染的器械或者是感染性器械的问题;清洗器械中会接触到对人体呼吸道损伤的酶液的问题等。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职业暴露和感染的机会是很大的。所以供应室护士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加强自身防护,加强身体锻炼,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保证完成好本职工作。
2、供应室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专业知识对于供应室护士来说尤为重要。年轻的护士入科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要关注本专业知识发展的新动向,对新上岗的护士做好岗前带教培训,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比如说各种器械的清点、分类、清洗、打包、灭菌,以及仪器的保养和使用知识;在清洗器械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帽子和防护眼镜,穿好防护服,熟练掌握初洗、酶洗、漂洗、末洗、煮沸、等几步步骤,并能熟练掌握酶液和剂以及除锈剂的配比方法;对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参数设定(包括时间、温度、压力等等)也要熟悉;并且对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所做的物理监测(参数设定的压力、时间、温度等)、化学监测(包内和包外指示卡)、生物监测(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片做培养,每周一次,48小时后看结果)三种监测方法也要领会;掌握无菌物品"先发近期,后发远期"的发放原则,严格落实好发放无菌物品的"三查四对"(三查:存时查、发时查、取时查;四对:品名、数量、科室和日期)。对消毒供应室停水、停电、停汽等应急预案都要熟练掌握;另外一定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隔离技术,如果灭菌质量不过关,将会给病人造成危害,影响医院的声誉。消毒器械包体积一般不超过30cm×30cm×50cm,重量一般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要是不严格把关的话很容易造成"湿包"现象,影响灭菌质量。这些很多都不是临床所能学到的知识,也不是简单的听听便懂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加强新老护士的沟通,不懂就多问,平时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我们医院供应室坚持了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由护士长主讲,大家一起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3、供应室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加强临床与非临床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天通过下收下送的机会或者打电话时与临床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临床科室一般是总务护士负责这些供应的保障,人员流动可能比较频繁,不一定每个临床护士都知道怎么处理特殊感染的器械和敷料,所以我们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热情大方、与临床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协助伙伴关系,加强沟通,才能保证供应室回收的器械不至于交叉感染。在交换物品过程中,可能会让医生或者护士产生误解,当感到被动的时候希望能冷静下来,注意谈话技巧和方式,减少摩擦,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要和临床科室人员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提高自身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4、供应室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供应室是医院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把它比喻成"医院的心脏",可见供应室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建设思想,端正态度,求真务实,转变服务模式,树立全心全意为临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关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和发放,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清洗打包器械。重视器械的清洗质量,打包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器械是否生锈、是否损坏、器械有无松动,包布是否破损的问题等;供应室护士虽然不像临床那样直接面对患者,但供应的无菌物品却被直接应用到各种手术、治疗、换药等临床医疗中,也算是间接地为病人服务。因此,作为供应室护士一定要认真检查器械的清洗、打包和灭菌情况,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及时处理并纠正,做到一切为了临床,一切为了病人,及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5、小结
患者的安危、医院感染的控制和优质护理的实施这些都和供应室护士的综合素质紧密相连。为了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树立供应室的新形象,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实事求是,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让临床放心、让病人放心,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我们医院的医疗护理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瑛 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要求 .吉林医学,2010,3(31):1099~1100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 短跑 训练 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给中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中要正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加强体育教育,展开最基础的短跑项目的训练。如此不仅可以使目前中学生孱弱的体质有所改观,还可以培养中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其未来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必要性
1.短跑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最基础项目,体现了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公元前776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短跑比赛项目。这是人类对体育活动的初步认识,也是进一步开展其他体育活动的关键基础。每一个人都有必要认识和练习短跑,尤其是当前的高中生,万不可忽视短跑项目的训练,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具备这一基本技能。
2.短跑是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相对于文化知识教学还很落后。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片面侧重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导致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非常缺乏,其身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近年来甚至有中学生在体育测评跑步中出现猝死的情况,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十分忧虑,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弊端。进行体育短跑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这一情况,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原则
1.减少训练次数,提高训练效率
在目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备战高考。这一阶段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为高考服务,但由于高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因此高中学校常常出现学生一天到晚都在教室里学习的现象,甚至一周仅有的几节体育课也被取消而改为自习。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抓住仅有的几次训练机会,提高短跑训练质量。从学生备战高考的角度考虑,应该坚持减少训练次数,提高训练效率的基本原则。
2.针对学生情况,合理安排训练
进入高中的学生,由于其接受基础教育的环境不同,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其身体素质上的差异。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些处于城乡交界处的学校,其生源有农村和城市之别。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家庭里多承担一些较重的农活,长期的锻炼使其身体素质较为良好;来自城市的学生则因为很少接触到繁重的体力活,故而其身体素质较差。若在训练中对学生一视同仁,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出现意外,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又缺乏训练的兴趣,这样短跑训练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组织短跑训练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具体地安排训练内容的原则。
三、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方法
1.激发学生短跑训练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短跑训练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短跑训练的兴趣,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态度。学生必须在心理上保持对短跑的良好心态,才能促使短跑训练合理有序进行。对此,要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对短跑训练没有畏惧、排斥的心理。一些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在体育运动方面一直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进行相关的体育训练,若不能改变学生对于短跑的抵触心理,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短跑训练效果。因而只有健全学生的心理状态,端正其对于短跑训练的态度,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短跑训练的兴趣,进一步开展短跑训练。
2.加强学生短跑的耐力训练
目前多数学生在进行短跑运动的过程中,片面看重爆发力,刚开始的状态非常好,随后由于身体耐力较弱,速度逐步减慢,导致整体短跑效果不佳。教师要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注重对学生短跑耐力的训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千米的耐力跑练习,或通过其他的运动项目,如单足、双足跳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巩固学生的短跑技术,促进学生身体的新陈代谢,最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耐力的训练,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认识到耐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在训练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耐力。
3.合理安排学生短跑训练的节奏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短跑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对于不同时期学生训练的节奏要进行合理安排。在短跑训练之前,要合理制定训练计划,使其满足于高中学生训练的需要。在短跑训练中,要将训练力度和长度统一协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节奏。不能出现一曝十寒的训练现象,否则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短跑训练中对节奏的控制,要有对训练计划宏观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这样才能保证短跑训练合理有序地完成。
4.提高学生短跑训练的效率
高中体育短跑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因此要在短跑训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教师可以采取放松训练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进行合理调整,促成学生合理运用力量,从而使学生的短跑技能有效提高。教师要通过时间、节奏、力量和速度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逐步提高学生短跑过程中的协调性,使其各个动作保持自然,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短跑方面的潜力,实现最佳训练效果。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高中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体育方面的教学。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短跑的训练,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成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玉利 . 中学生短跑力量的训练方法[J]. 内江科技. 2008(09).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学生 职业发展
0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高职的体育课程设置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应的职业运动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职业性体育就是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其注重的是在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局部身体素质、实用体育技能、健身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性体育意识。因此,高职院校为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发展与要求,应从学生的职业特点出发,进行体育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性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1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1.1高职院校自身的性质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生产劳动一线的职业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以致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针对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化生产进一步向自动化、电气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前大负荷的体力劳动也逐步被局部的小肌肉群参与的小动作所取代,劳动者局部肌肉、关节的重复操作的强度不断加大。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肌肉发达而使其它肌肉萎缩。高职院校是学生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病的预防和运动康复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需的体能、自我健身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1.2学生从就业的压力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随着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能的日益重视,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外,更多的考虑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电力企业、机械工程类企业等要对招聘人员进行职业体能考评。高职毕业生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良好的职业体能无疑可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健康的体魄的锻炼,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肯定不会受到欢迎。因此,学生对体育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特别是对与职业相关的实用体育技能和健身手段产生了越来越积极的学习心态。
2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1坚持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的目标体系;要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树立“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的观点,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2坚持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原则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知识教育,素质、体能提高,能力、习惯培养,方法、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紧紧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作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职业体育教学的特色。如,根据不同职业的身体活动特征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走向,设置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采用“两至三项主项带其他副项”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在某一类型专业中主要学习两至三个有显着作用的项目,以提高该类型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还要选择几个相关项目进行训练。这样既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又可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把体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未来不同职业的发展方向,教会学生掌握各种与职业特点相符的实用性身体训练方法。
2.3实行调整教学大纲革新教材内容策略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实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各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体育教材改革,要结合职业院校特点,逐步实现教材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娱乐化。由于不同专业技术和职业体能所需身体素质不同,不同职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不同,因而形成的职业病也不一样。在选编教材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的发育成长与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的发展提高保持同步,教会学生能根据职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掌握有关职业病预防纠正的矫正操、保健操和生产操的编制方法和原则,同时,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结合体育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用于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勇敢顽强、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2.4实行适当延长体育教学年限策略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状况是,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三年级即停止体育课。笔者认为应从高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在一、二年级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本技能基础后,三年级可增开体育选修课,每周1~2小时,内容应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职业体育教育为主,这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后参加工作均有很大的益处。当然,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体形、骨骼、肌肉和内脏等变化较大,心理方面也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这些特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早操和课间操、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比例。
3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方法
3.1 围绕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现代社会职业门类繁多,分工精细,各具特色。在体育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分析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有哪些体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重点发展相关的身体素质,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如机电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主要有锻工、铸造工、车工、钳工等,劳动的特点是全身参与运动,体力劳动强度大,固定重复用力,蹲、弓、立姿势都有,要求从业者有很好的上下肢的力量和耐疲劳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选择轻器械体操练习、杠铃、哑铃练习,健美肌肉练习、健身跑、走等内容,重点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人体的协调能力。又如土木系的学生,就业以后经常会在建筑物和脚手架上工作,要求具备很好的高空平衡能力和悬垂、支撑、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平衡木、单双杠、肋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悬重、支撑、攀爬能力,培养学生身体良好的平衡稳定性。
3.2 结合劳动技能,进行模拟性教学
每一种职业劳动,就呈现一定的外在形态,都有特定的技能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研究不同劳动的基本方式,以体育为手段,进行近似劳动技能的教学,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如建工专业的学生,今后在职业劳动中需要抛接砖块等物体,在体育教学中可借用排球垫球的技术进行模拟训练,排球垫球时的基本姿,用力方向,顺序与之相似。练习时,在保持垫球基本姿势的基础上,把臂击球改为手抛球,为了更近似抛砖的动作,可把排球改为突心球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培养泥瓦工的劳动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进行模拟劳动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模拟劳动现场进行教学,在操场上或地上划出劳动临时场地,让学生站在不同间距、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实心球的抛接练习。还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摆放不同重量的哑铃,轻型杠铃进行快速移动搬运重物的游戏比赛。这样学生在新鲜、快乐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劳动意识,提高了劳动能力。
篇9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基础条件不一,在专业类型多样化的前提下,体育教学内容并不能进行统一,任何一种教材并不能符合所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前提,在重视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要对专业体质提出明确的要求。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进程存在极大的差异,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同样存在差别,因此,构建完整的体育教育系统和健康的体育教学观念,从学校体育改革角度入手,按照深层次探索教育内涵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合格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性,保障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既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又具有时代性和发展特性,培养单兵作战能力、集体主义精神,构建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改革。此外,在不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和现有体育器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体质的同时,达到提升各项身体素质的要求。
(二)区分学校类别和专业需要,进行针对型体育教改
将体育教育的专业技术和素质要求与职业学校的未来就业要求结合起来,通过每堂课上进行队列练习、站姿形体练习等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毅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必然会随之改变。健美操等形体教学和训练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形体和仪表,野外生存和拓展训练等则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更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烹饪专业的学生则更需要具有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力量和耐心,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必然要对其上肢力量进行全面训练,如俯卧撑、拖重物、单臂吊环等均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力量的训练,间或穿来慢速折返、接力跑、慢速运球跑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此种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乐趣、身体的耐久性,还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等的有效提升。
(三)增加教学双方的互动性,增强双方对教改的正确认识
学生作为教学的唯一对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必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心声,发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继而按照教学需要重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相对于简单、片面、权威型的教师满堂灌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时,体育教师可以从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方式的传递角度入手,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有些学生比较关注体育节目的赛事,如世界杯等,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只是似懂非懂,体育教师就可以将与世界杯球赛相关的体育知识、技术、文化等,在课上进行讲解,并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更能情景化地将枯燥的知识“有血有肉”地进行讲解,教学效果必然更为良好。
篇10
一、学校专门教育
中国现行的学校成人教育形式是面向社会,招收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学历水平的社会成人。同时招收的学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本科或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二是高级技工学校,有些地方称为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着重培养提高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增长实际工作能力、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操作难度较大的工艺过程为主,进行工人技术等级规定的高级技工的应知、应会教育。从学习形式来说,有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三种。
二、社会就业训练机构
就业训练机构是目前中国为帮助一般成人求业者开发与训练职业能力而设立的教育训练基地。中国专门的就业训练机构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按照规定,就业训练中心是实施职业技术教育能力训练与开发的实体,而不是管理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为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服务,并承担劳动部门赋予的其他就业训练任务。在就业训练中心接受就业培训的人员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占重要成分。
不论上述哪种教育形式,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我们还需着重培养被培训者的职业素质。因为人作为一种有生命和高级思维能力的特殊资源,其有效性或价值,不仅取决于年龄的高低、体力的强弱、性别的差异,更重要地取决于其智力的、技能的、心理的和道德素质的高低。而职业素质就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虽然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就职业素质的内涵来讲,它主要包括社会成人的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及心理素质。
1.身体素质的准备
身体素质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主要是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运动器官的特性。身体素质的准备主要通过体育锻炼。
2.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准备
知识素质,主要是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能力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就像同样的物质基础,由于结构不同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属性一样,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足够的能力,很难在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知识结构奥妙无穷,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不同的职业或同一职业的不同层次,对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也不同。
3.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准备
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准备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4.政治思想素质的准备
政治思想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及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如家庭、社会、环境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协作观念等,而不仅仅从智力因素来考虑,因为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的活动效率及其创造力不仅仅取决于知识与能力,也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信念和意志品质。
5.心理素质的准备
心理素质:指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心理学家发现,心理素质优良的成功者,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面对现实从容不迫;第二,兴趣广泛;第三,有控制外界事物的能力。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就业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心理素质较差的人,面对挫折常常会引起焦虑、压抑、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等消极行为,甚至对前途感到失望,以至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用一串串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那么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社会环境,确保心理健康、心态平衡?一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能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确立合适的职业目标。不断地完成既定目标,同时创立新目标,并为之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
(3)不断地充实自己。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4)积极交友,宽容待人。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从而得到启发、疏导和帮助。通过交往还可以开阔心胸,增进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此外,正视现实,正确对待挫折,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对维护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成人教育[Z].百科名片.
[2]黄明涛.16节职业素质课[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
[3]就业训练中心管理规定.劳力字【199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