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治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环境治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检测;防治
一、室内环境检测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环境检测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室内环境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进行室内装饰的过程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残留在装修材料中并不断的释放到空气中,为了保证环境的清洁,必须要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检测。工程施工后,在验收阶段就要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相应的数据,来进行防治处理。尤其是公共场所,环境的质量影响大多数人的健康,环境监测也成了必然要做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从而保证环境污染的防治。
发展趋势。室内环境的检测包括对室内环境的评估、治理等,其中对室内环境的评估是对室内环境的初步勘察,室内进行装饰过后,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污染,而对污染情况的评估能够得出相应的结果,从而得知污染物的性质,从而进行合理的治理。另外,室内环境的治理是对污染物质的稀释、处理,是从评估中得出的结果来进行科学的治理。然而现如今,由于装饰使用的材料不断更新变换,在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上也有了新的要求,人们对于环境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环境治理的需要,环境监测的工作就要长期深入的进行下去,把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工作,使环境监测和防治成为一项长期的更有意义的工作,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二、室内环境检测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的装饰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在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上相对较晚,而通常的环境污染都是指燃煤污染,在污染的控制上也相对容易,污染的程度也很低,治理起来也不需要太繁琐。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室内的污染情况相对以前的燃煤污染要严重的多,各种工业物品的使用、室内家具装潢材料等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程度的危害,并且这种室内环境污染的情况还在不断的恶化。为此,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来限制室内环境污染,装饰材料的使用上,很多的装饰材料有害物质的含量都需要达到相应标准,不能够超标,并且由专门的检测部门来进行定期的检测,从而保证室内环境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也能顺利了许多。
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室内的环境质量,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方案,制定了一些制度,其中《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等文件都是为了控制室内环境污染而颁布的。并且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于完善,对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不仅具有科学性,同时也有着很高的权威性。
三、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来源
从实际研究来看,室内污染的来源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来源有以下几点:外部生态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室内建筑装修材料及家具释放物的污染、烹调及燃烧产物的污染和人体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的污染。通过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分析,目前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约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尤其以氡、游离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材料中)等几种污染物对人体危害最大且时常检出。如甲醛、氨有强烈刺激性,对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会引起肺损伤。
四、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优化设计及合理装修
室内污染的防治首先要从室内设计上入手,利用室内设计与环境生态设计互相结合,把室内设计合理进行规划,污染的排放等相关因素都作为参考,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尽可能的保证空气流动的通畅和室内污染物的清除,从而保证室内条件的良好。另外,在装修的过程中,要考虑全面、合理,不仅要保证自然、美观,同时,要加入一些对清除污染物有利的绿色植物等,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同时能够带给人们更轻松的心情。
(二)施工工艺的选择
施工工艺要尽量选用无毒、少毒以及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在装修的时候,尽可能少采用人工合成板,因为合成板在生产过程过加入的化学原料中含有的污染物较严重。应将室内污染源消除在萌芽阶段,同时,室内污染源的减少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舒适度的最经济并且最有效的途径。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选择正确环保的建筑材料及家具,对于污染严重的材料和家具不要选用;在铺地板、安装墙壁装饰板、隔音板以及室内家具等时,不宜用含有甲醛的硬木胶合板、刨花板或中强度纤维板等材料或陈设;尽量采用纯天然的木材或者搪瓷地板,少使用带有污染性质的化学物品等。
(三)通风换气,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使室内外的空气互换,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房主的身心健康。并且,室内外的空气互换速率越高,其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效果也越高。因此,加强室内外的通风换气,室内的空气得到室外新鲜空气的稀释,其浓度降低,进而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方便又快捷的方法。众所周知,空调已进入千家万户,当然,空调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是,空调所带来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合理的使用空调,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所起到的作用是重大的。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合理控制好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温差等方面的情况,注意季节性的温度变化,调节好自身与外界的状况;空调不宜时常开着,最好是能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开一点窗户,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
(四)室内绿化
植物净化是指人们用绿色植物来点缀并美化室内环境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净化室内空气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我国部分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吊兰、芦荟等植物的种植,能够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龟背竹的种植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石榴的种植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铅;以及月季、蔷薇的种植能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酚以及乙醚等一些有害气体等等。
(五)选用环保家电
为了减少家用电器产生的污染,选择家用电器时,要力求挑选那些性能好,噪声低的产品;要注意对电器的使用和维修,使家庭噪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少使用电热毯,少接触微波炉,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并注意开启门窗通风换气,看完电视后要及时洗脸。家用电器要定期清理及时消毒,吸尘器及时更换过滤绒垫,减少灰尘通过。每年第一次启动空调前,要请专业清洗人员将空调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空调房间内定时地开窗通风。
结束语:在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研究与探析,并且经过年的总结,在环境治理与防治上有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室内环境的污染物和污染源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要及时对新的有害物质进行发现和处理,在保证控制和防护好室内环境的同时,尽可能的为人们带来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25 -2010
[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883-2002
[3]沈骥忠.如何做好民用建筑室内装修工程室内环境监控与防治[J].广东科技,2006
篇2
【关键词】室内污染物;标准;规范;甲醛;治理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室内装饰装修的增多,由此而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近几年,因室内空气污染而引发身体病变乃至危害生命的事件屡有发生,希望控制和减少室内污染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家庭装饰装修后的室内环境检测需求也与日俱增。
在北京、上海等等一些大中城市,室内环境检测已然成为都市的新时尚之一,人们不仅对新装修后房屋进行检测,而且对在住的住房内环境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后的结果决定是否入住和采取相对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应运而生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公司也在逐年增加。而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检验过程是否规范,检测结果是否可信,尚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然而,几年以来我们通过在室内环境检测的实践中,以及在与其他一些室内环境检测机构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室内环境检测与污染物治理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的使用范围
目前,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主要依据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简称“规范”)和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简称“标准”)。“规范”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仅对室内常见的氡、氨、苯、甲醛、TVOC五种污染物作出了检测方法和限量的规定。“标准”主要适用于正常情况下适宜人们活动的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同时对更多的污染物指标提出了要求。虽然“规范”和“标准”所规定的相同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不同,但是它们并不矛盾,他们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采样方法及适用对象不同造成的。
我们在做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时,应优先采用GB50325-2010《规范》中的规定。因为它直接针对并判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是否合格,同时便于实际检验操作。而我们常说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问题大多发生在采样过程中,GB50325-2010《规范》中规定污染物的采样(氡浓度检测和有集中空调除外)是在封闭房间1小时后采样检测,其模拟的是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标准中规定的室内换气次数在1.0次/小时的情况下,室内污染物积累的情况。这种采样方法较为科学,有效回避了被测房间门窗开闭大小、天气变化及房间换气率高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而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有两种采样情景:一是筛选法采样,即采样前关闭门窗12小时,采样时关闭门窗,至少采样45分钟;二是累积法采样,即当采用筛选法采样检测后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必须采用累积法(按年平均、日平均、8小时平均值)的要求采样,累积法采样是用户在室内正常活动状态下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测量,它不要求对房间进行刻意的封闭,只是要求采样时间应涵盖房间通风最差的时间段。当然,如果经过筛选法采样检测,其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值要求的,为符合标准,不必再进行累积法采样检测。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采样方法规定中存在一定缺陷,不便于实际操作。
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有相当多的检测机构在使用这种比较模糊的筛选法进行采样,其中也包括部分资质较高的检测机构,在对用户的室内环境进行检测时,采用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筛选法采样进行检测,之后,无论检测结果如何,都以此为最终结果。甚至又错误的按GB50325-2010《规范》出具检验报告。通过筛选法所检测的结果必然要高出按GB50325-2010《规范》中规定的相应污染物的采样检测结果,甚至会高出实际浓度的数倍,这种情况下所检测的结果是会对用户产生误导的。标准使用不当的做法(没有进一步采用积累法检测),不仅会使一些装修公司蒙受不白之冤,而且对用户来说也是不公正的。
所以,检测机构在对用户的室内环境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划分两种情况:①如果用户是为了评价装修工程是否符合环境要求,则必须按GB50325-2010《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①如果用户单纯要求了解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则按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进行检测。在此需要声明:针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两个标准不仅有检测项目方面区别,而且在相同的污染物限量上也有不小的差异。“标准”中规定的限量与“规范”中Ⅱ类建筑的限量值相同,大于Ⅰ类建筑,拿甲醛这个参数来说,“规范”中规定Ⅰ类建筑是:0.08mg/m3,Ⅱ类建筑是:0.10 mg/m3,“标准”中规定为:0.10 mg/m3。但更大的不同在于“规范”中规定的限量值是在扣除建筑物本底(氡浓度除外),即扣除室外空气空白值的基础上制定的,可见“规范”是对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更侧重于评价建筑装修工程是否合格。特别是对Ⅰ类建筑来说,室内环境符合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却不一定符合GB50325-2010《规范》要求。但对Ⅱ类建筑来说,GB50325-2010《规范》中污染物限量值的确定大都参照了原国家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有关住房及居室内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数值,同时又考虑了房间的换气率,所以排除被测房间室外空气质量相当恶劣的情况,按GB50325-2010《规范》标准中Ⅱ类建筑的规定检测合格的房间,按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其房间室内的空气质量也会达到GB/T18883-2002标准要求。
2 关于室内污染物的治理
关于室内污染物的治理,国内外有多种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光触媒技术、生物法等,但用户对室内污染物的治理选择上却是非常迷茫,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室内污染物治理的相关标准及规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室内污染物的恐惧心理,出现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治理心态。而目前对于各种治理方法的效果到底如何,不好做出评价,
客观来说增加室内新风量,不仅是有效治理室内污染的有效方法,而且我们还从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标准中规定的室内换气次数在1.0次/小时可以略见一二。可见,即便是室内的空气质量经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果不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室内污染物也会不断的累积,进而超过对应的限量对人体构成危害。当然,在我国的冬季,由于很多地区没有条件进行24小时供暖,室内的通风换气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这也会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超标,因而在冬季保持室内一定的通风换气是很必要的。
如果使用室内污染物的治理产品,就要治理源头(即释放源),不能够只治理空气,空气净化产品是治标不治本的误区。因此,在购买装饰装修材料时就要把好质量关,选择信益高、质量好的生产商,避免把大量污染源搬回家。我国室内污染物治理行业起步较晚,正处于发展阶段。而我们只要科学的治理,人们的室内居住环境就会不断的改善。
参考文献
[1]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篇3
关键字: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治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目前许多家庭都会对住宅进行精心的装饰装修,然而人们在享受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遭受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侵扰。值得我们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控制室内环境污染。
室内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有多种,装饰装修造成的大体有苯、TVOC、氨、甲醛、放射性和氡气,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有害物质只要是来源于装饰或装修材料,那我们要想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预防,从源头上控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室内环境污染源种类
1、甲醛
甲醛是国际上公认的潜在致癌物, 在室内释放期长达3~15a, 特别是在装修一两年内, 可引起室内超标。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头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室内空气中达到30mg/m3可当时导致死亡。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最终导致免疫功能异常, 肝损伤、 肺损伤及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影响、而且还能使胎儿畸形。 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2、氡
氡(radon)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无色、无味惰性气体。氡气在水泥、沙石、砖块中形成后,一部分会跑到空气中来,会被人体吸入体内,在体内形成照射。氡的12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规范中规定,I类民用建筑室内限值定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限值是400Bq/m3。
氡的分布很广,它存在于家家户户的房间里。据检测,美国几乎十五分之一的家庭氡含量较高。调查结果表明,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岩石中,可以发现高含量的氡。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
(2)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
(3)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含量,几乎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一旦进入室内,就会在室内大量的积聚。
(4)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只有水和天然气的含量比较高时才会有危害。
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挥发性有机物(VOC)是指饱和蒸气压>70.91Pa或沸点9℃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烃、脂肪烃、卤代烃和含氧烃等。TVOC是一种人体神经对非特异性刺激的一种量化指标。从广义上说,室内任何液体或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自然挥发出来的有机化合物都属于TVOC,TVOC在室内空气中作为异类污染物,是极其复杂的,而且新的种类不断被合成出来。TVOC中除醛类以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等,主要都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中规定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限值I类民用建筑工程为0.5mg/m3,I类民用建筑工程为0.6mg/m3。
室内空气中TVOC含量的大小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室内材料的装载度、室内换气次数(即室内空气流量)。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TVOC散发的力度。
二、针对TVOC普遍检测方法
1、原理
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留在吸附管中,通过热解析装置加热吸附管得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解吸气体,将其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仪器及设备
(1)采样器―流量稳定,流量范围0.1~0.5I /min;
(2)热解析装置―― 兰化所热解析炉TJ一618;
(3)气相色谱仪――Agilent 6820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毛细管柱―― 兰化所1urn×0.32mm×50m石英柱,内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操作条件为程序升温5O℃~25O℃,初始温度为5O℃,保持10min,升温速率5℃/rain至250oC,保持2min;
(5)Tenax―TA吸附管――内装200mg粒径为0.18~O.25mmTenax-TA吸附剂的玻璃管;
(6)标准品――苯、甲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标准溶液。
3、测试方法
在采样地点打开吸附管,与空气采样器人气口垂直连接,调节流量0.1~0.41/rain的范围。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集1~5L气体,记录采样时间、流量、大气压、温度,做好标记,尽快分析。用热解吸气相色谱仪分析0.05、0.1、0.5、1.0、2.0mg/mI 一系列的标准溶液,以各组分的含量(u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分别计算回归方程。对样品吸附管,以标准系列相同的分析方法分析。
三、热解吸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的改进
1、仪器设备的改进
针对上述方法多次经人工测量不精确的问题,在经过选取几家国内知名的色谱仪厂家的仪器做了大量的试验之后,对原有的气相色谱仪和热解吸仪进行设备改造。选取上海科创的HL800型二次热解吸仪和GC900气相色谱仪,其直接进样系统,采用吸附管不移动,移动的是热解吸装置,即把吸附管固定在一个通往色谱仪气化室的管路上,解吸时迅速将热解吸装置上推套住吸附管,以六通阀控制解吸样品的气流方向,最后载气将吸附管中解吸出来的气体样品直接送进气相色谱仪的毛细柱进行分析,避免手工进样方式产生的样品流失而导致常常检测不到污染物、谱图峰值很小的情况,使检测的准确度得到很大提高。而且样品没有被稀释,检测的灵敏度就比手工迸样方法提高了百倍。
2、检测方法的优化
采用分离性能较好的SE一30 50nHnx0.53mm×(1~5)um大口径毛细柱,用不分流进样。由于这种方式进样保证所有的样品都进入了毛细柱,非常适用于痕量分析及复杂组分的分析,经上百次的试验证明其有很好的定量精度和准确度。在试验中还总结出:由于没有分流系统,进样后没有对气化室进行大量载气吹扫,为减少初始谱带的扩展,载气一般应采用10~25mL/min的高流速:大口径毛细柱不可插入气化室太深,避免柱头与气化室形成的死角成为分析时鬼峰的根源。
四、室内环境治理方法
1、加强通风换气。
当通过检测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时,应采用通风换气的措施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来稀释空气污染物,既方便,又经济开窗通风可以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大量的检测表明:开窗通风可以使室内的大量污染物迅速下降。
试验表明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周期相对较长,其释放量和时间呈抛物线状,新房装修结束后不要急于入住,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换气也有利于室内有害物的排放。
2、吸附法
活性炭是常用的物理吸附材料。由于其具有空隙率高,比表面面积大、吸附性能好、吸附气体种类多和疏水性的优点,因此广泛用于空气净化领域。研究表明活性炭在祛除碳氢化合物(苯)、多种醛、有机酸、二氧化氮、氡方面具有很明显地效果。但活性炭使用时间一长,吸附能力会减弱,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或高温烘烤后可再重复使用,因此活性碳还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有一种利用柚子皮吸附的方法吸附原理类似于活性活性碳,虽然其吸附能力远低于活性碳,但是也能吸附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篇4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4].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着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8].一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9].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与2006级学生相比,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验项目由原来的75项增加为161项,增幅达114.7%,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77、72、12项.其中,原有实验课程(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显着降低,由60项降为41项,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由12项、3项增加为40项和8项,且改进实验项目10项,新增实验项目达42项.同时,新增了6门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测量学实验),新增实验项目达72项,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36、32、4项,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节能环保
现代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是伴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的兴起而开始的。随着人类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深入,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响应也从能源方面扩展到了全面的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居住者生活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提高,“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或“科技住宅”已经逐步成为地产市场高端项目的代名词,而居住环境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又为“生态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于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就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
一、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三、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十年时间, 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而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 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 自然资源不一样, 经济发展不一样, 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 故发展较早; 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 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 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执行贯彻度底(喊的多做的少) , 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 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 而制度构筑环境, 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 在观念上, 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 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 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 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 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节约用纸, 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 度等, 这些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 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4) 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 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忧, 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 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 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代表的是一种在不减弱自然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便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平衡。美国建筑师学会将可持续定义为“将这个系统赖以运转的重要资源持续不断地运用至将来的一种社会能力。”如果说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是目标,那么可持续设计就是我们这些设计者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持续设计使能源密集、利用率低且有毒的消耗能源、不可多次利用的系统转变为可恢复、有活力且灵活可变的循环系统。
由于可持续设计涉及到整体的环境质量,因此,与土地利用和小区规划相关的问题十分重要。事实上,可持续设计不一定要花费更多。而且,它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价值。事实上,通过简单的十种方法就可以实现可持续设计:
选择发展基地以促进小区宜居性
发展灵活设计以延长建筑寿命
利用自然策略保护并回收水资源
保证热舒适度的同时提高能效
减少与能量使用相关的环境影响
提高使用者健康水平及室内环境质量
节约用水及水资源再利用系统
利用与环境更协调的建筑材料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建设、拆除和使用过程中再循环计划
可持续设计可以带来多种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能源、水资源以及节约材料的经济效益,以及维护和其他操作费用的降低。这也正是绿色建筑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向。
五.建筑节能的定义及内涵
5.1建筑节能的概念
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建筑节能,包括了降低能耗、提高用能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以未实施节能标准之前的建筑,为达到规定的室内热环境水平所消耗的能源为基础能耗(定为100%);实施节能标准后,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达到同样规定的室内热环境水平所消耗的能源,只有原基础能耗的50%。
5.2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在日益增加。现在,在城市发展中优先要考虑的就是生态环 境问题,可是生产发展与人口增加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工业污染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和浪费能源,造成许许多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燃烧煤炭为主的建筑采暖用能是造 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它排放出的大量有害物质,使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被污染的空气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二氧化硫等物质产生的酸雨对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为自己和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注意生态平衡,贯彻节约用地和节能节材的方针,重视废弃物的综合合理利用,从开发性治理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研究开发与环境治理更加协调,更符合环保要求。
六、实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其分析
6.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 的需要,建筑采暖和饮食用能量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如重庆受灰尘和酸雨严重空气污染情况严重;建筑节能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
6.2建筑节能的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以及房屋总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建筑能耗将持续增长,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高品位能源(电、煤气、集中供暖等)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也会升高,所以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更应该加强,才能减缓建筑能耗增加。
篇6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 标准物质 控制 管理
【分类号】:X832
一、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提上了日程。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严重的证明,并且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专家提议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这就引发了对生活环境的质量的激烈讨论。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指标直接决定了环境取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而实验室标准物质是检测工作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对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们影响着结果的精度和质量。我们应当建立一系列措施,对实验室的标准物质进行受控管理。对标准物质进行控制与管理是保证实验能做出准确数据结果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的意义
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均匀的特性值物质,是实验室校验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所必须使用物质。对实验室进行环境检测其实就是对这些标准物质进行定量测量。保证其存在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不能影响到实验室的实验精度。这就需要我们定期对其进行控制与管理,使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做到真正的“标准”。实验室标准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成分溶液,还有一类是多成分溶液。单成分溶液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酒精溶液、甲醛溶液等,多成分溶液如石蕊试剂等标准溶液。这些标准物质自身有一定的规律,会随着外界环境和使用操作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外界环境使其保存不当,或者使用操作失误会影响到其本身属性,使其不能作为标准物质了。为了避免继续使用这已经“变质”的物质,我们应建立一套严格的控制管理体系。对其实验室标准物质进行定期测试,保证实验室的实验精度。
三、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
3.1 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相关制度和文件的建立
首先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文件档案。这是实验室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变得可续而有序,才能形成一种惯例,真正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排除实验不利条件。建立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首先对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行为规范。指导实验室人员工作实践,避免因不合理的行为带来严重后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保障实验顺利有序的进行。对于实验室平常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在以后做实验时要告诫相关人员加强注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不当行为。总之,尽我们一切努力,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保证工作质量。
3.2 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验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组织保障就是要求我们成立专门机构,监测和督查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尤其是标准物质的保管与使用情况,保障其正常运行不懈怠。实验室的工作庞乱繁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验室的相关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分工等等。这一系列原因,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成立组织机构,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对症下药。统筹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实验耗材以及标准物质,进行合理分工,保障实验室进度的情况下提高实验精度。并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责任心。因为有了明确分工,针对每一问题都有相关的负责人员。一旦出现了问题,并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在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个团队的责任意识,更加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使得效率和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3. 3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的技术保障
受控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技术保障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必要条件,包括实验人员的素质、实验能力、仪器条件、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以及实验环境等等。无论在哪里,技术都是一个团队的关键。要提高技术,可以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对其进行培训和强化训练,并借助考核方式督促其不断提升自己。还可以通过评比的方式,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实验室的态度不断朝着积极努力的方向发展。
3.4 环境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配制与上机测试
在实验室测量时,免不了需要配制各种标准溶液,这是我们从事某项研究的基本技能。标准物质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管理控制。参照相关实验要求,我们需要完成标准物质的称取,完成高精度测量工作。然后对称取的物质进行配制,为以后的精确测量奠定基础。接着进行上机测试,验证我们之前所配置的标准溶液是否达到实验室的基本要求,这是标准物质配制的关键一步。只有上机测试合格了,标准溶液才能投入正常使用,否则,只能是废液。
3.5标准物质购买、验收和保存
标准物质的购买可由业务部分根据需要提出购买申请,经批准后予以购买。对所购买的标准物质,应当进行必要的验收。当标准物质证书或仿单上有存放要求 (如避光、低温等) 时,应按指定的要求保留。研究新方法或进行方法验证时,必需包含有使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明验的内容。标准物质应有专门的存放地点,予以明确标识,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标准物质一旦超过有效期必需立刻清理,并予以适当标识,不得继承使用。
3.6注重标准物质存放期间核查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基本建立了实验室的对标准物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一部分是对该管理体系的维护和保障。标准物质核查包括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自身的纯度,检查它是否被环境和人为因素污染,确保其质量可靠、使用稳定。目前,许多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检测质量控制。此外,还要保证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营造一个清爽卫生的实验环境,对于我们进行实验标定的准确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结论
标准物质是检测实验室用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实现量值传递的重要工具。标准物质的量值经过权威方法测量,或由多个高水平实验室协同定值,具有很高的量值准确度。目前,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检测质量控制。如何对标准物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物质的作用,成为许多检测实验室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实验室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标准物质的管理进行探讨。作为影响环境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环境检测机构及实验室应建立标准物质的控制与管理体系。根据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需求,确定目的与内容。并通过岗位职责、权限的分解落实,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标准物质控制与管理,保障实验室检测质量,为指导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五、参考文献
[1] 孙宝利,仝乘风,黄金丽,董一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7,15(5):45-47,
[2] 何小军.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J].广东建材 .2008,(10):103-105.
[3] ISO/IEC17025B1999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001.5
篇7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建议;对策
1前言
现阶段,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更加凸显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经多年发展,环境监测业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环保政策强力执行下,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量急剧增长,在抑制和改善环境污染中作用显著。但整体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认识上、人才队伍建设、环境监测制度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还有较多不足,与当前环境监测发展形势不相吻合,而且信息化技术与环境监测的融合也较为缓慢,自动监测技术以及信息化监测网络的建设还比较落后,甚至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将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特点、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予以探讨。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2.1环境监测基本内容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效,首先要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通过采取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获取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参数指标,进而更准确地把握环境污染状况,并对环境变化做到有效追踪,为后续环境治理及保护提供支撑。环境监测的范围较为广泛,自然环境中,监测对象包括水、土壤、空气以及生物污染等,可帮助找出环境问题根源。同时,环境监测的工作也较为复杂,包括污染状况评估、污染变化监测、环境控制效果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而且还能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否达到环境治理标准,进而更好地了解环境改善的程度。同时,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通常所采取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有多种:化学以及物理监测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类分析方法,如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生物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对污染环境下的动植物中的相应变化予以分析,进而做出环境问题的相应变化。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为达到较高监测质量,各类监测技术往往是结合使用的。
2.2当前环境污染形势
首先,城市仍然是污染重灾区,受密集的工业、人口、交通等影响,城市环境中废水、废气等污染愈加严峻,承担更高的污水及垃圾处理压力,而且城市周边往往也是环境监测的重点区域;其次是乡镇污染呈加剧趋势,许多工业产能向乡镇区域转移,而且多是资源消耗型的工厂,带来污染排放问题,再加上污染处理能力不足,使得乡镇污染形势愈加严重;最后是农村地区,主要是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水源以及农作物的污染,带来许多污染残留、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2.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1)综合性。首先在于监测手段的多样化,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等监测技术手段,而且可单独或者组合应用,基本可得到环境质量相关指标数据。其次在于监测对象的复杂性,自然界中各种可能存在污染的物质均可作为监测对象,如土壤、大气、生物等。最后监测处理过程的综合性,需要综合运用各类先进的监测技术,并经科学的数据分析,充分结合社会与自然状况,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结果可靠。(2)连续性。考虑到自然环境是实时变化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污染的发生与改善也是长期的过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取某一时间点进行监测,单组数据并不能用于污染趋势的判断,而是要经过长期连续的监测,在环境指标数据分析下,方能真实反映环境的变化,才能表现出更高参考价值。(3)可追溯性。为确保环境监测有效性,不仅要对监测过程监督,还要通过构建可追溯体系,使得监测数据更具可比性与完整性,有利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而且环境监测数据往往作为环境执法的依据,而这就要求相关监测数据具有可追溯性,既能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也可使监测数据更加完整且有效,发挥其环保价值。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迅速,但终归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认识上、制度上以及环境监测硬件设施上的不足,而且环境监测机构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尤其是县级基层监测机构在监测设备及人才、技术上仍比较落后。整体而言,我国环境监测能力与环境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相去甚远,还需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道路上做出更多努力。现状分析如下。
3.1环境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环保形势严峻,但对待环境监测问题上,部分地区环保部门还存在认识偏差。也正因如此,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缺乏有力领导,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严重滞后,对环境监测效率及结果准确性构成不利影响。尽管环境监测行业有着严格资格认证机制,但许多环境监测机构,往往在取得相关认证滞后,就放松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视,出现了懒散的质量管理态势,降低了环境监测质量成效。许多管理者也未对环境监测过程及数据进行严格监管和检验,使得监测工作丧失管理意义。此外,有的监测人员,也因思想上的不重视,而使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及真实性受到影响。
3.2环境监测队伍建设落后
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量与日俱增,监测业务范围也在持续拓展,但受环境监测队伍人员配置不足以及专业素质欠缺等影响,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难以开展。在许多地区,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调动仍受环保部门管制,在监测人才引进上缺乏主动权,而且受机构落后的用人及薪酬制度影响,较多环境监测人才流失,使得监测机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再加上环境监测技能培训的缺失,监测队伍专业素质偏低,这也是环境监测所潜在质量隐患。此外,许多环境监测机构,将质量管理重点放在实验室环境内,而对于现场环境监测未能落实好监管措施,而且许多质量监管人员,往往是由监测技术岗位转岗而来,缺乏质量管理相关技能及经验。
3.3环境监测质量问题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而言,所得监测结果应可代表监测对象实际状况,而且监测数据要足够准确且真实,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由多重因素影响,许多环境监测结果出现了偏差。由于环境监测通常要经过现场采样、保存运输、实验室分析等环节,中间环节较多,且均会影响到最终监测结果,但在实际环境监测过程缺乏有效地质量监管,使其监测工作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再加上监测人员缺乏相应环境分析能力,致使环境监测结果失真。而且环境监测质量问题的发生,将会对监测机构的权威性带来较大挑战,带来不利社会影响。
3.4监测机构设备资金不足
较多环境监测机构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先进监测设备无法引进,甚至现有监测设备也无法满足实际环境监测需求,监测设备还因得不到有效维护而老化严重,再加上落后的环境监测方法,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构成严重阻碍。此外,尽管有的环境监测机构加大了资金投入,也引进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及设备,但同时暴露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同技术条件不协调的问题,仍沿用传统的环境监测管理模式,不能较好适应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需求,起不到应有的质量管理效果,拖慢了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的步伐。
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策略
面对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诸多不足,环保部门及环境监测机构需予以警醒,切实完善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应充分结合管理现状,分析环境监测所存在不足,完善监督机制,加大设备资金投入,促进环境监测技术提升,尤其要重视监测人才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人才优势,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措施如下。
4.1落实好监测工作“四个结合”
主要内容为:(1)常规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就我国情况而言,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对环境指标和频次等重点内容没有进行明确,常态化水平有待提高,在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发展水平与环境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结合农村实际发展情况,比如说饮用水源、家禽养殖规模和农药使用情况等,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措施做好重点监测工作,有效杜绝疾病的产生,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2)主动与被动监测相结合,我国在监测力度方面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监测形式的规范性较差,在没有群众及时反应情况,或者无其他突发状况时,监测部门通常不会主动进行监测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效率十分低下,不符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需要。对于一些群众反应明显的情况,是我国环境处理的重点内容,应当进行主动监测,并及时将信息公布,让社会群众及时掌握相关情况。(3)联合与独立监测相结合,这是环境监测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需要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各司其职,首先做好部门的业务工作,根据某一环节进行特定的监测活动。当然在解决群众提出的诉求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想要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做好信息共享,加深治理层面,建议采用独立监测和联合监测的方法。(4)群众监督与环境监测相结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急剧变化,社会群众的感受最为明显,他们的想法最能反映实际需求。所以在进行环境监测时,相关部门应当起到一定的业务主导作用,发动社会群众,为环境建设献策献力,切实解决问题,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4.2促进环境监测技术提升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由于监测技术手段严重滞后,不能明确环境污染的实际形势,很难保证环保决策的合理性。这也就使得环境管理水平较低,不能有效解决污染减排问题,尤其是环境监测预警严重缺位,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状况,不能确保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这会影响社会群众的正常生活,并妨碍经济平稳运行。监测部门应当对此引起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监测站,提高监测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做好质量监测和紧急应对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实用性强、考虑全面的环境监测系。有效统计表明,一些环境监测部门,斥巨资引进先进环境监测设备来提高自身环境监测能力水平,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研究,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突破原先实验室级别标准。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的工作有:污染源调研、污染现状、家禽引起的污染和风景区环境等方面,在进行水质检测时涉及的相关指标达到了一百多种,同时还对室内环境质量和工厂等进行了监测工作。
4.3完善环境监测监督机制
经调查发现,大多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高独立性,缺乏有效地监管,仅需指定控制条件下便可完成监测工作,存在极大监测质量隐患。所以,既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也要从过程监管入手,使环境监测质量更有保障。在具体执行时,要持续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监管工作,并辅以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予以科学评价,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积极性。可采用的环境监测监督办法具体有实验室比对、同步监测、环境监测现场抽检等,为了满足大量环境监测任务需求,质量监管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可构建信息化的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各级环境监测结构数据联网,所监测到的各地环境要素可有效直传,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可用做环境监察,还能对各级监测机构起到监督作用。而且作为环境监测机构而言,还要强化内控管理,推动质量管理工作改革,依据国家出台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并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完善自身环境监测制度体系,使得质量管理有据可依。此外,还要完善相应监管机制,并将先进信息化监测技术的应用考虑在内,对环境监测形成全方位的监管,杜绝各类监测质量问题发生。
4.4重视环境监测人才管理
在新时期,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环境监测领域亦是如此,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培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环保政策实施前,环境监测工作性质比较模糊,所处地位也比较尴尬,导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管理上的落后,监测人员形成了思想上的懒惰,再加上机构改革受阻,加剧了环境监测人才的流失。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在人才管理机制改革中,首先要保证监测队伍的稳定,控制人才的流失,要采取积极的监测人才管理政策,做好监测人才培训工作,建立极具竞争力的监测队伍。同时,还要注重监测机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制定环境监测人才考核办法,优化分配制度,完善环境监测机构内控管理流程。要细化环境监测责任落实,既要严格考评监测工作质量,也要如实兑现奖惩措施,将考评结果纳入监测人员的先进评选以及职称评定,进而达到环境监测人才优化管理的目的。
篇8
关键词:白水江古镇;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
1 白水江古镇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白水江镇古称“江镇”,地处嘉陵江上游。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真实地承载了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历史片段,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嘉陵江水运的衰落、白水江古镇传统物流中心地位逐渐的丧失,加上老街经济日益萧条,居民对老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减少。由于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老建筑现有的居住条件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环境的要求,有能力的年轻人纷纷外迁至新街和其他大城市。
(2)对外交通不便。随着白水江经济的发展,白水江镇陆续修建了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构成了白水江镇便利的交通框架。但是公路网主要分布在新镇区,无法与老街形成直接有效的便捷交通。
(3)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由于缺少必要的修缮,古镇建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的环境、结构、墙面、地面、装饰等。由于部分居民已经搬离古镇区,他们原先的房屋得不到维修和保护,已经倒塌和废弃,严重影响古镇的面貌。
(4)传统街巷受到破坏。古镇区部分原有建筑功能无法满足现有的居住要求,住房面积、采光、通风、排水等硬件条件达不到现代生活的要求,居民为改善生活质量,有不少房屋在原建筑拆建的基地上重建,新建筑的风格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削弱了传统街区布局的整体性。
(5)市政设施缺乏。老街区没有做排水规划,雨水随地势自然排放到嘉陵江。没有休闲、娱乐健身设备,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老街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待改善。
(6)公共服务设施不足。1)老街区内没有专门公共绿地,绿化面积较少,多为自然形成的。2)老街内没有固定的停车场,车辆的停靠较为随意,多集中在入口空地上。3)镇区(老街和新街)没有设置垃圾箱,居民垃圾大都自行处理,随意丢弃,影响古镇风貌。4)老街没有设置公共厕所,对开展旅游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白水江古镇的保护价值
白水江古镇有保留相对完好的民居、庙宇、祠堂、街巷空间、城门敦以及广场道路等。绵延起伏的青瓦屋顶、依山就水的院落、具有浓厚地域气息的街巷,营造出自然而又亲切的建筑环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城门敦。城门敦位于古镇西侧,嘉陵江东岸附近,地势较低,门楼上书刻有“嘉陵保障”四个大字。
(2)庙宇。白水江古镇的庙宇主要有新龙王庙和老龙王庙两座。老龙王庙已毁,新龙王庙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是还保留住了回廊式的四合院布局,期间曾作为行政办公的场所,现如今为白水江镇的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3)宗祠。白水江古镇居民大姓为任姓,现留有任氏祠堂一座。当地的任氏家族为联宗结谊、处理好宗族内部事物并协调与外族之间的关系而建。每年都会有拜祖活动,请戏班唱戏,是一项重要的民间活动。
(4)传统民居。白水江古镇民居数量众多,主要沿山体一侧布置,建筑保存完好,空间丰富,装饰艺术精美,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观赏价值。对研究山地建筑和陕南民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街巷空间。白水江古镇现存街巷为“一街五巷”。主街长度为600米左右,宽度为4米;巷道宽度为23米,青石铺路。街巷两侧多为砖木结构的建筑,古朴典雅。
(6)建筑的装饰艺术。白水江古镇传统建筑的装饰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而且体现了民间生活品味。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白水江古镇民居的外装修,十分注重建筑细部的装修,如门窗、隔扇、瓦当滴水等建筑配件,建筑细部的装修上刻画的十分细腻,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3 白水江古镇空间的再生和利用
对白水江古镇空间格局再生和利用,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和利用结合,首先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对其利用目标应该是不仅仅是保护古镇建筑本身,而且要带动其周围地区,影响整个城镇的发展,使它继续成为城镇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古镇原有的风貌特点。对白水江古镇整体空间的再生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整体环境治理
对白水江古镇老街进行整体环境整治,强调传统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和统一。在传统街区中,并不是所有建筑都需要保护,对传统街区中现存的各类不合理建构筑物,包括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和不符合景观要求的新旧建筑物和临建、搭建物,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对其采取拆、改、补的方法,通过采取传统建筑的营造手法,对主街区内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改造,如把建筑的平顶改为坡顶等,使其符合街区的整体风貌,使该地段的整体景观特征得以充分体现。
3.2 街巷空间与立面的整合
部分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或者是坍塌等原因被拆除,原有街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被打破,建议在改变用途的基础上进行恢复性重建或者通过绿化和环境建设,增加为节点开放空间。比如,古镇的老龙王庙,由于各种原因他不能继续它原有的用途,但是它却代表了古镇历史发展中重要的阶段,代表了某一时期的建筑艺术或技术的成就。对这类建筑应该维护其既有状况,作为城镇的空间标志或者作为旅游景点进行使用,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对于主街道两侧现有建筑,应该在材料、色彩、尺度和形式等方面严格控制,引导其采用当地传统建筑的形式和色调进行修缮,形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街道立面景观。
3.3 建筑物内部的改造
传统街区内需要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其平面布局和内部设施均已陈旧,且许多居民家中没有水厕、浴室,厨房条件也相当简陋,与现代生活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对其在平面布局和内部设施方面进行改造,以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建筑内部的改造,应以不破坏建筑外观的历史风貌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为原则,对平面进行重新分割,对设施作更替与添置,对室内环境作整理装饰。
3.4 交通条件的改善
老街的主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通道,也是游客观光、体验传统文化的载体。因为现有场地条件的限制,可以通过扩展主街街道的办法满足消防的需要,对于外来人员的车辆,一律停靠在老街入口的停车场内,不允许其进入主街道。
3.5 基础设施的改造
白水江古镇主要传统街区的基础设施较差,基础设施不符合基本的规范,存在着安全隐患。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包括供水、供电、排水、供气等管网以及垃圾清理和收运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
4 结束语
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水江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依靠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而且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古镇的更新和保护,必须借鉴国内外在此方面成熟的理论和有益的实践,才能走出一条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鲍诗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 马国馨.丹下健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34.
[4] 王育林.地域性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