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地形测绘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籍地形测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籍地形测绘

篇1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 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大比例尺地形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是一项以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为目的,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并以规定的点、线、图示符号、文字以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工厂、矿山设计与施工;矿山的储量计算;各类工程设计与施工,条带状地形图一般用于铁路、公路等的设计与施工。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型、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因此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并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活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

(3) 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 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再碎部测量。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6)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网格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整数码,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1) 测图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应用范围较广。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应用范围狭窄。

(2) 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的,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所以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大很多。

(3)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8mm。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1m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地籍测量队细部界址点的测定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要求高。

(4) 图上标示的内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测量的。此外、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标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锁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求标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比较详尽。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但他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6)依据的规范和图示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作业依据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和相应的地形图图示符号。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资料与大比例尺地形图

(1)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我们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费用,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结束语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的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地联系。加强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测绘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绘,对避免重复测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才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测绘资源共享的同时,使测绘工作的发展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 地籍测绘;城市三维地图;全站仪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31-0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与能源工业的发展,对于地籍测绘的要求越来越多,且科学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地籍测绘。全站仪是随着光学、机械、电子等诸多学科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测量仪器,棱镜是构成全站仪测量系统和测量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作为测角测距精确照准目标和信号反射目标以实现系统的角度、距离测量。三维地图是具有位置信息的三维图像,即“三维地图=三维图像+位置信息”,是一定区域的实景的数字化再现。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地籍测绘工作在城市三维地图形成中的应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地籍测绘与城市三维地图

1.1 地籍测绘内容及地籍测绘特征

地籍测绘的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而地籍测绘的特征如下:地籍测绘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绘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绘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绘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点;地籍测绘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从事地籍测绘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1.2三维地图的应用价值

三维地图从英国Bath城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建立开始,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00年,全球已有63个城市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三维城市模型应用,三维地图的应用与规模和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相关,如伦教、纽约、东京等国际性大城市早已积极开展三维地图的应用。我国也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陆续开始了一些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维场景演示方面,相关项目有上海北外滩应拟城市系统与深圳市数字三维城市演示系统等。在具体应用中,其首先通过激光扫描仪对地面及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连续扫描,获得地面及物体表面每个采样点的空间坐标信息,并用全息相机获得地面和物体的影像照片。之后通过相关计算机处理软件用所获得的采样点数据形成实景的三维点云图、继而生成三维模型,然后将真实物体的纹理信息加到三维模型上,最后去除噪声并进行图像优化,获得与实景极为近似的三维地图。

2地籍测绘工作在城市三维地图形成中的应用过程与特点

2.1 地籍测绘工作在城市三维地图形成中的应用过程

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读数方位角;设置棱镜常数;设置相关指标值;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照准目标棱镜,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2.2 地籍测绘工作在城市三维地图形成中的应用特点

三维地形数据采集首先是外业采集,主要是利用全站仪采集地形点的三维空间数据。城市三维地图数据的采集方法较多,全站仪采集适用于作业面积范围较小的工,也适应于大比例尺、精度要求高的三维空间数据。在我国城市的地形特征中,地籍测绘工作的在山地特征点一般包括洼地、山谷点、山脚点、山顶、山脊点、等,由于受劳动强度、通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只能采集地形特征点的三维空间数据。

3地籍测绘工作在城市三维地图形成中的应用的方法

3.1 地物高度测绘

我们知道,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地物很高,导致全站仪望远镜仰角的限制,为此在进行测量竖直角中,我们需要将仪器架在离建筑物相对比较远的地方进行测量。在计算中,我们计算地物的高度H=h1+h2,其中h1=s tan(v1),h2=s tan(v2)。

3.2 距离和斜距测绘

本实验中高度精度由测距精度影响,因此高度精度为:

表1 测量两个斜距和一个平距来求地物高度的测量数据

根据计算,我们得到的尺长为1.9988m,和真值相差0.0012m,为此相对误差是为6/10000。

同时我们应用全站仪采集地物底部特征点的数据,此时进行数据采集时和地面上进行数据采集时的工作过程是一致的,同时可以利用全站仪有棱镜测量法对地物的高度进行测量,因此获取地物底部特征数据和地物顶部特征数据。

在城市三维地图测量中,我们可以用全站仪采集地物底部特征点的数据,从而对地物的高度进行测量,从而有利于城市三维地图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经南,张小红.激光扫描测高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2):132-137.

[2]连剑波,孙变富.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地籍测绘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3]詹长根,鲍家伟,黄德霖.全站仪棱镜常数未改正引起的测量误差分析[J].北京测绘,2005(3).

[4]张建辉,陈景新,罗永贤.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问题探讨[J].北京测绘,2010(4).

[5]胡楠.基于MapGIS的地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12(2).

[6]郑江南.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地籍测绘成果研究[J].才智,2008(15).

篇3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技术方案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城市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地地表动植物、地貌、地形构造、水文、矿藏的勘测与研究。测绘工程不仅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尽管测绘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目前测绘工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地形测绘,有待解决。

1目前测绘工程的状况

近几年在测绘工程上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施工地点的不同,同时在测绘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迎来了工程的极度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测绘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在技术中存在着制约测绘工程发展的一些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地质形态的地区之中,这种问题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不仅限制了工程进度,同时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阻碍,这是不能够符合现实工程中的技术标准的,对于工程管理方面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测绘工程的内容

在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于所需要测量的地区内,对于地面形态,空间结构的内容能够以一种平面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针对于地球,同时也能够对于另外一些星球而言,表面形态也是主要的研究内容,这在目前的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多的,不仅包括了表面的植物种类、地面情况、地质结构等等内容的研究与测绘内容。就目前的城市建设与地区建设之中,都必须通过良好的地面形态研究以及在地质方面的勘测,才能够进行的。通过测绘工作者,在工程之前通过测绘技术对于工程地点实现测绘研究,实现对于地面以及地质方面的详细了解,这是施工之前的必要程序,也是为了能够促进工程的稳步进行,避免由于地质原因阻碍工程进度,限制工程的建筑质量,只有通过详细的地质了解才能够为高质量的工程建造提供保障,就目前的地区建设而言,测绘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1.2特殊地形区域内展开测绘工作

就目前的测绘工作地区而言,不再是如以往的工作区域相同,开始主要以特殊的地形区域为工作地点,这对于以往的测绘技术而言,不仅在施工条件上有所限制,同时也对于工程进行有所阻碍,如何能够保障在特殊地形状态下进行测绘工程,这就需要针对于特殊地形这种与以往不同的工作区域,研究出一种新的测绘技术,能够符合特殊地形区域内的测绘工作需要,这种测绘技术是可以参照以往的测绘技术研究的,不仅在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程序上与以往的测绘技术有联系,同时也是测绘学中一个主要方面。如何能够在特殊地形状态下,展开测绘工程的相关工作,在测绘技术上,只有通过良好的技术选择才能够实现工程的顺利完成,在对于数据的收集方面,以及对于地面地质的了解过程中,依靠对于地理以及地面的情况了解,作为对于这部分特殊地形能否利用,以及如何利用的重要数据提供工作,只有通过正确的实施测绘技术,才能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标准,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工程时间,优化工程内部条件。

2地形测绘工作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遇到特殊的地形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于这种特殊的地形,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测绘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降低了测绘的准确程度,还严重地影响到测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从目前测绘工作人员遇到的特殊地形上来看,主要涉及到隐蔽地区以及泥泞地区等等。由于测绘空间不足的原因,在这些特殊地形区域无法开展传统的测绘工作,可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完成测绘技术是必然趋势。

为了完善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技术人员对地形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采用特殊的技术和理念,将测绘高度、角度和距离等合理地运用到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找到测绘工作的个性,达到测绘工作的目的。所以,进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勘查工作有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测绘工作的进程中要严格按照测绘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现代的测绘技术和传统的测绘方案相结合,分析其异同点,应用有价值的测绘方式,做到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测绘工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从现如今的测绘技术和方法上来看,全站仪数字测图是比较重要和常见的测绘方式,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也会存在这各种缺陷和不足。全站仪数字测图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站点之间的距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在实现通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绘,而且这种方式的测绘精准度明显降低,精准度受到距离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主要采用RTK的测量仪器,无需通视,可以远距离的测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地形和视野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工作环境本身都存在着复杂性,因此,这种方式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应用范围较小,即使站点之间的视野是开阔的但是还会受到各种信号和高度角的限制,在较为隐蔽的地区就无法应用。

因此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高新测绘技术的优势互补,达到最有效的生产高效率,是测绘增值利用理念和我们测绘生产的目的从以上各技术的优缺点得出,将其有效的技术整合,从而大量减少内外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且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测量精度。

3 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的绘制。不难发现,经过规划设计过的村庄测量时,其野外草图的绘制较清晰直观,草图布局也合理完整。但没有经过规划的村庄其野外草图绘制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觉杂乱无绪,经常造成因为测定的点图不符,使室内编图出现差错;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为有效改观这一现状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野外草图,只在设立测站后测定能看到的各房角点。等所能测的碎部点都完全测定后,再室内通过电脑把所采集的相关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流程处理简单化,并且成直观汇总展现后以一定比例尺打印出来,再去野外实地根据点位量画草图。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不会损失。其次,体现在野外数据采集。 特别在地物密集地区,传统测绘技术如(全站仪)测距速度快,测距镜头灵巧,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地物点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具有GPS RTK 测量无法相比的优点。因此,一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RTK不能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精度。但总会因为居民区(或工厂等)经常出现锁门等现象,测量人员无法直接进入其院内实地测量作业,这时无论使用GPS 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失去作用。为保证测量精度而等联系到主人回来会延误时间,此时建议在测区其它高处(如楼顶等)用GPS RTK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如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GPT3002N 仪器)进行测量碎部点,这一方法比较省时、方便和快捷、高效率,且能保证测量精度。 尤其在地籍测量中对困难地区隐蔽界址点的测定最显效果。

结语

总之,就目前测绘工程的研究地形而言,需要不断的调整测绘技术以适应测绘区域地理情况变化,以往应用的测绘技术在目前的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测绘工程,测绘技术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通过不断的技术方案变化,才能够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合忠. 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特殊困难地区地形图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2:174-175.

篇4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GPS-RTK;地形测绘

GPS-RTK技术以其高精度、快速度、低成本的特点而广受测绘人员的欢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引入我国之后,以极快地速度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等部门在城市建设、工程测量、交通设计、基础施工等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在实现了转换传统测量方式的基础上,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GPS-TRK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地形测绘项目中常用的测绘方法,分为相对定位静态GPS技术与实时动态GPS-TRK技术,本文主要就实时动态GPS-TRK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1 GPS-TRK技术原理分析

GPS-TRK技术是一种在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查分基础上的一种GPS测量技术,归属于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PS-TRK技术包括基准站、移动站与数据链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在GPS基准上安装接收机,通过接收机来实施连续观测,将收集的GPS卫星数据通过数据链将观测所得的具体数据实时传送到移动站上,移动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还会继续采集相应的观测数据,并更加相对应的定位原理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通过实时计算,从而得出三维坐标以及精度[1]。

2 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中GPS-TRK技术的运用

2.1 方案确定

地形测图是为城镇、农村以及各种工程提供的不同比例的地形图。制定测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是先行布设高等级控制点,之后再一级一级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参照控制点,来测定对象在参考系的位置,根据相关的规定、符号要求来绘制并制成地形测图。这种方法的制图过程十分繁琐不说,其图的精度还不是很好。与之相比而言,GPS-TRK技术省略了对各级控制点的加密,仅仅通过参照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快速、精准地测定出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并通过南方Cass测图软件来制定测绘矢量图,最后通过计算机、绘图仪、打印机来输出各个比例尺的地形图[2]。对于通视条件差、时间紧张等综合情况较为复杂的则可以GPS-TRK技术来施测地形为主,对于一些房屋比较稠密、GPS信号差的区域则可以配合全站仪来进行测绘。

2.2地籍要素测量

2.2.1加强测量控制

在借助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图根控制过程中应先设置三脚架仪器,然后再开展队中整平,仪器高通常选择0.001m,将这一数值输进观测手薄中,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图根点需要进行两次测量,且分别进行,这样能够保证测得的最终平面坐标结果误差减小到±3cm之间,并将高程差保证在±5cm之间,最终结果取平均值。分别将得出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再借助图根点计算表规范一致。

2.2.2注重界址点测量

一般情况下界址点测量基本单位是街坊,设站位置为支站点或者是图根GPS点,数据采集可以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收集,对中整平后进行定向。在定向点坐标收集时,需注意上一站上界址点收集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到的数据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检查表格中,再进行检验确认。针对空旷位置界址点可借助RTK技术进行数据收集。

2.3遥感影像地物解译

2.3.1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

见证遥感图像正射之前,应先实施准备处理,处理项目主要是调节图像亮度、对比度及图像噪点处理等。另外,为了进一步对遥感图像进行校正,还可以在检测区域内选择十个均匀分布的界址点作为像控点,最终得出校正后的正射影像图。

2.3.2影像解译

影像解译的对象是地物信息,而要想确保解译的精准性,则应将测量得出的界址线、界址点等叠加在正射影像图中,将其比作对地物信息进行解译的对比数据,以此来提升对地物要素的监控,最终实现室内解译。而在室内解译大致完成后,还需重视实地调绘工作,以此来提高解译过程中对不明情况解译的准确性[3]。

2.4测量误差和精度分析

GPS-PTK技术应用在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过程中的外业数据信息采集时,还应当对测量结果实施误差与精度分析。这一技术的测量误差一般来说主要是和接收机相关的误差,借助于其他相关的校正手段与方法能够有效规避,另外是距离因素所造成的误差,移动站和基准站距离的逐渐增加会导致误差的扩大,要对这一误差予以控制,在设计测网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制约接收机和基准站的作业半径,从而进一步增加测量精准度。针对测量结果精度的测试,可以选择在几个已知点建立移动站进行数据采集,把所获得的坐标和正确值予以对比,或者是在各个时段重复检测特征点,对测量差值予以对比,此外可选择全站仪对相邻的地质点高差、距离进行检测。

2.5测量质量的控制

选择GPS-RTK技术实施地质测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点位坐标飘移的问题,同时在组织进行RTK作业时,虽然根据设计要求来对距离与测回数进行控制,依旧可能存在部分测点超限的情况,因此必须要缩短距离或者降低测回数。在作业过程中,可借助于对手簿中的收敛值进行查看、对已知点比较或者重复测量判定的方式对测量结果予以检验。

3 GPS-TRK技术测绘中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在运用GPS-TRK技术进行宅基地测绘过程中常常受到信号问题的影响,而对测量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峡谷深处、林木分布较多、房屋稠密等地收到的卫星信号较少;有些农户房屋、墙体过高而导致信号被遮挡的现象很严重等等,为了使得测绘结果更加精确,因此在开展测绘时一定要满足卫星数量的要求,保证有固定的解方可以进行采集,个别位置需要进行采用改正法,确保被测量墙的延长线方向某个坐标,在回到内业后在进行改正处理。必要情况下可以对测绘困难的地区采用全站仪进行补测。同时,在测绘是要远离高压电线、无线电发射台、电视信号塔、移动通信站等等地点,确保施测地点周围15°以上天空不存有任何障碍物。此外,测量结束后,应该隔一段时间之后到测绘点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数据采集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查找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解决[4]。

总之,GPS-TRK技术以其众多的优势填补了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具有点间无需通视、简单的操作、测绘速度快、高精准度以及低成本的特点,但是在利用GPS-TRK技术进行测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一些影响测绘的因素,准确把握好这些因素,并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避免,尽量减少测绘的误差,不断提高测绘的精度,提高工作效率。相信GPS-TRK技术在地形测绘上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为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志端,何钊.浅谈GPSRTK在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3,(16):38.

[2]陆如碧.GPS RTK在城镇土地调查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23):33.

篇5

关键词:RTK技术;数据采集;地形测绘;数字化测图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RTK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误差不积累、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其在测量中的应用受到了测量人员的重视和青睐,已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地产测量、工程测量、地质测量等领域。本文以某钼矿普查区地形测量为例,以南方灵锐-S86GPS测量系统为仪器样本,介绍了RTK定位基本原理、RTK测量方法,分析总结了RTK在地形测绘方面的优点。

一、GPS技术概述

(一)、GPS的由来

GPS又被称之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在上世纪70年研制开发的一款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当时,研制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美国军方提供全天候、全球性、实时性的导航服务,并收集各种情报和作为应急通讯之用。随着GPS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当中,尤其是在工程测量领域中获得了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二)、基本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动态差分GPS测量技术,其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为参考站,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的发送给在各个监测点上移动观测的GPS接收机,移动GPS接收机在接收GPS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再根据差分定位原理,实时解算出监测点三维坐标及精度(即基准站与流动站坐标差ΔX、ΔY、ΔH,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

二、GPS应用于地形测绘中的技术优势分析

(一)、定位精度高

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工程实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载波相

位观测来进行静态相对定位,在小于50km的基准线上,测量的相对精度能够达到1×10-6~2×10-6;在100~500km的基准线上测量精度也能够达到10-6~10-7。尤其是近几年来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1000km以上的相对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或是超过10-8。此外,GPSRTK的定位精度也能够达到厘米和分米级,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工程测量的需求,其测量精度如表1所示。

表1GPS实时定位、测时与测速精度

(二)、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一些常规的测量方法都需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并且还要保障测量控制网具有良好的图形结构。但采用GPS技术

进行测量却只需要观测站上方15°角的空间开阔即可,这是因为测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收发是基本垂直的,所以测站与测站之间并不需要进行通视,这样一来便无需建造觇标,有利于减少测量工作的费用。此外,由于GPS不受通视和图形结构条件限制,使选点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基本能够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合适的点位,从而省去了传统测量方法中的过渡点等测量工作。但是需要补充说明一下,在有些测量作业中,GPS常常会与其它常规测量方法联合使用,在这一前提下,GPS设点时应当至少确保一个方向的通视条件良好。

(三)、观测时间短

通常情况下,采用GPS的静态相对定位观测200km以内的基线所需要的时间为单频接收机1h左右、双频接收机15~20min左右;若是采用GPSRTK实时动态定位的话,流动站初始的观测时间约为1~5min,并且能够随时进行定位,每站的观测时间一般只需要几秒钟左右。此外,通过GPS技术建立控制网还能进一步缩短观测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观测作业效果。

(四)、全球全天候作业

分布在太空中的GPS卫星比较多,并且所有卫星呈均匀分布,这在一定程度确保了全球地面都能够被连续覆盖,换言之,无论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能开展观测工作,这为测量作业提供了方便。同时,GPS在进行地形测量时主要是借助外太空的卫星来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这样便可以确保24h不间断地进行监测,一般除了雷雨天气不易采用GPS进行观测之外,在其余天气里GPS都可以进行测量,而常规测量技术却经常会受到室外天气状况的影响。

三、作业过程

(一)、作业流程

在运用RTK技术进行地形测绘时,可以省去图根控制测量这一环节,其作业流程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资料;第二阶段首级控制测量;第三阶段外业数据采集;第四阶段内业数据处理;第五阶段成果整理输出。

(二)、碎部测量

1、野外数据采集

测区地形图测量采用国产南方灵锐S86双频GPS接收机及配套测图软件-工程之星。启动GPS仪器设置为移动站模式,连接POSIN手簿,运行工程之星测图软件,加入E级GPS控制网中求得的坐标转换参数(七参数结果),并利用E级GPS控制点进行坐标校正和数据检测。运用GPS—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法在固定解状态下采集(其RTK平面精度:10mm+1PPm,RTK高程精度:20mm+1PPm)测区内地形、地貌的三维数据。测量过程中对河流、堤坝、电力线、植被及沟谷地性线分类测量,测量人员以测点的点位进行连线,按点号顺序勾绘出草图。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仅需一人操作仪器,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1-2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记录于POSIN手簿,回到室内由CASS7.0成图软件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

2、数据输出

RTK-POSIN手簿可以直接把野外采集的碎部点数据导出为“.dat”格式文件,可把该数据文件保存于当天工作数据目录下。

如配合使用全站仪,也可将全站仪通过数据传输线将野外采集的坐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对于传输到计算机的数据,其扩展名为“.dat”,格式如下:

1点点名(或点号),1点编码,1点Y(东)坐标,1点X(北)坐标,1点高程(H)

⋯⋯

N点点名(或点号),N点编码,N点Y(东)坐标,N点X(北)坐标,N点高程(H)

坐标数据文件内每一行代表一个点;每个点Y,X,H的单位均为“m”;编码为测图代码,可以为空,其后的逗号不能省略;所有的逗号不能在全角方式下输入。

对数据里不要高程的碎部点,把高程数据值删除。

室内将POSIN手簿、全站仪内存中的数据文件传输入微机中,在CASS7.0成图软件中对坐标数据加以处理后配合外业勾绘出的草图,进行展点连线、类别区分、属性赋于、性质注记等编辑。测区地形根据数据文件建立DTM模型、图面DTM完善、绘制等高线,根据测区地形复杂情况及类别等高距采用2米。等高线修剪、注记,图面修饰等编辑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2000。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用HP5000彩色喷墨绘图仪喷绘成图。

(四)、成果整理及输出

成果资料包括作业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等,将全部成果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装订成册,做到所有成果资料齐全、完整,字迹清楚,纸张良好,最后进行检查验收。

(五)、质量评述

1/2000地形图测量过程中对测区内邻近控制点检测误差小于5cm,不同基准站对地物特征点重复检测小于10cm。地形图测量满足《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规定的地物点对附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平地、丘陵地不大于图上0.6mm;等高线平面位移不大于图上0.6mm。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满足《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RTK在地形测绘中,不仅能减少作业人员,减少工序,而且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成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测量步骤;测量方法;测量过程

地形图是对地面实际状况的一种反应,并且能通过地形图获取所需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更加方便设计应用,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更能够方便数据资料的获取。所以在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要更加精确和准确,这样才能使得之后的设计应用更加的准确科学。本文就大比例尺地形图碎步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做了具体的阐述。

1.碎步测量步骤

1.1测量前准备工作

在结束控制测量后,就可以根据之前的控制点对地貌、地势和平面位置进行测定。并将这些测量点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成地形图,从而方便设计的应用。这些测量步骤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主要有准备图纸、准备坐标网格的绘制以及控制点的展绘。以下就是对这些准备东西的具体描述。

1.1.1准备图纸

图纸的准备是绘制测量图的第一步,而准备一个质量好一点的图纸对于测量图的绘制至关重要。如果测图只是临时性的,就可以直接将用图版将图纸固定住进行绘制。如果所绘制的测量图想要长期保存,为了使得图纸能够很好地保存,那么此时就需要用胶合板将纸张裱住。

1.1.2绘制坐标

为了能够让地面上的事物更准确地展示在地形图上,就运用到了坐标网格图,这个网格坐标图可以通过专业的测量工具测量得来,通常情况下的大小是10x10cm。

1.1.3控制点的展绘

在进行展点之前,要将坐标网格上的数值标注在网格外边。在进行展点时,就要根据之前的控制点坐标,确定坐标所在的具置。然后再将控图纸上展绘出来,并且将坐标点标注出来,最后再通过三角尺测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

2.测量方法

2.1选择碎部点

碎部点就是对地面上事物的特征点,通常会选择为地面事物轮廓的转折点,比如说道路转折的地方、房屋的角点以及河流或河岸线的交汇点,如果将这些碎部点连接起来就可得出实物的形状。但是很多情况下,地面上的实际物体不规则,此时就可以直接用直线来连接。而就地貌而言,碎部点一般会选择山脊线或者是山谷线,因为这些部位能够很好地反映地貌的具体特征。

2.2数字化测图

测量碎部点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数字化全站测量方法是其中最全面的,能够同时测量出待测点的高度差、角度和距离,具体展现出了三维坐标。而且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仪器,将测量得出的数据与计算机里面的软件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将测量出来的数据绘制成图形。同时由于每个电子设备是不一样的,全站数字测量仪有很多不同的模式。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这些不同的模式。

2.2.1与电子平板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便捷,可以将可以携带的电脑作为记录平板,直接通过通讯线将所测量得出的数据绘制成图,即便测量的地势比较复杂也可以迅速完成图形的绘制。这种模式是目前发展比较完善的一种,随着测量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今后对这种模式的运用也是越来越广泛。

2.2.2全站仪的内存利用模式

全站仪自身会携带内存卡,这种模式就是利用自身携带的内存卡,直接将测量出来的结果通过编码方式记录出来,这样就可以直接绘制出草图,然后在室内画图时就可以用这个草图进行参考对照,这样就可以避免绘图时出现的错误,同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2.3与电子手簿或者是掌上电脑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将现场测的数据传到电子手部或者是掌上电脑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绘制出草图,到业内时就可以将草图传到计算机上,绘制出精准的图形。这种模式采用的工具便于携带,随着电脑功能的不断增强,这种模式也会进一步完善。

3.数字化测图全过程

再用全站数字化测量时,主要要经过五个阶段,准备工作、获取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和输出数据。下面就实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介绍这这些具体的阶段。

3.1获取数据

一般在野外获取数据的方法是“解算法”,获取过后就用电子手簿进行记录,然后绘制出具体的三维坐标和图形。在野外获取数据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获取的数据总类很多,既有位置信息又有编码等连线信息,在采集数据时要同时进行草图的绘制。

3.2输入数据

数据的输入一般是通讯线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将现场获取到的数据传输到电子设备上,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都需要传到电子设备上,以防数据的丢失。

3.3处理数据

处理数据主要包括对数据的转换和计算,数据在野外测量数据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主要是对可能出现错误的检查,然后再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转码处理,绘制出想要的格式。计算数据一般是就地貌关系而言的,之前得出的数据一旦被输入到计算机后就会自动生成个各种图形。

3.4输出数据

输出数据是对之前所处理数据的整理,以图形的形式输出。将制作好的图形与之前的草图进行对比,修改图形上面错误的部分,补充图形上漏掉的部分,最后再在图形上面标注出数值后输出。

4.绘制地形图并进行修测

4.1绘制地形图

在地形图的绘制中,如果被测量点过大,那么就需要分几个部分拼接而成,同时还需要对拼接点进行反复的检查。最后再对照实物对绘制出来的地形图进行标注,这样做得出的图形才是符合要求的。绘制地形图主要包括对地物的描绘、勾绘等高线、对地形图的拼接和检测。图形的绘制是整个地形图绘制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将这一部分做好对于整个地形图绘制至关重要。

4.2修测地形图

在修测地形图时,需要进行实地的勘测以确保修测范围,同时制定好修测的方案。如果需要修测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那么此时的图形就需要重新测绘。在进行图形修测时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三个方面面:对于图根的控制;对于间距的控制;数字化的修测。这三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整个图形修测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将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么图形修测就能很高效地进行。

结束语

地形图的绘制对于设计应用来说至关重要,而运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碎步测量技术绘制出的地形图,对于国家统计地貌和地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资料。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野外数据的获取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测量得出的结果也一定会越来越精确。

参考文献

[1]邢建立;;城市建设中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的不同应用[J];国土资源;2008年S1期68-69

[2]唐桂彬;周波;;大比例数字测图内业绘图技巧及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1年09期80

篇7

[关键词]GPS RTK技术;村镇;地形测绘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1 GPS RTK测绘技术原理及优势

1.1 GPS RTK测绘技术及其原理

GPS RTK是一项将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传输分析技术(GPS)与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有效融合的新型测绘技术,能够通过更为便捷、高效的科学测量方法将各项软件系统数据、动态测量数据库以及接收设备连接起来,运用 WGS-84坐标进行测准点动态测量,主要包括无投影、无转换法以及键入参数两种模式。其中无投影、无转换法可通过WGS-84坐标与基准站动态信息数据进行转换,其局限性是模型转换必须固定在一定数量的已知点中进行;键入参数法需要将WGS-84坐标与地方坐标数据进行有效转换,并对其综合参数数值进行核对。RTK测绘技术可通过科学卫星基准站获取实时动态监测数值,并对无线电传输信息进行定位原理三维坐标计算,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测的精确性,有效减少了地籍测绘中常出现的多台接收机数据误差。RTK测绘基准站一般由单个基准站与多个流动性基准站组成,可更加准确地对已知点进行数据测量。而RTK测绘基准站的建设应避免微波站以及湖泊河流水面的干扰,确保200m以内没有强电磁波干扰,并使其高压线距面高度大于50m。

1.2 GSP-RTK 在地形测量中的主要优点

(1)定位准确而及时。通常来讲,仪器在 15km 的工作区域内都可以实施有效的测量,并且其精度都会达到厘米级别,此时精度可选用直接搜集碎部点。

(2)可以准确的把握显示仪器(天线)目前方位。在测量的过程当中,如果仪器各项的设定值都准确无误,同时仪器可以维持正常工作,那么就可以准确的把握显示仪器(天线)目前方位,这样可以结合所显示的地理方位,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掌握设置的物体所处方向、距离等等相关事宜,如此可以促进工作人员及时、准确的开展指导工作,一定程度上使得野外测量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3)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接收的机器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它的自动化程度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接收机器的体积也在逐渐的变小,重量愈来愈轻,这就使得测量工作的紧张程度与劳动强度得到了有效的减少。还有就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转换等等能力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就使得野外作业越来越容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野外测量的效率。

(4)仪器可结合测线设计的方案,把需要放样的物理点及相关信息输入到GPS的动态测量流动站仪器当中,之后经过仪器中的导航方式实施有效的引导,这样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加及时准确的找出放样位置,经过仪器的显示数据信息,进而准确的了解放样的方位、距离、时间等等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可以预知前进方位和前进速度。

2 GPS-RTK 在村镇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2.1 前期准备工作

实际测量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GPS-RTK技术的正确应用,提升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全方位地了解测量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交通情形、基本地形资料和点位情形等一系列信息。同时仔细解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并运用相应的方法保证前期准备工作的精确有效。

2.2 基准站选点

基准站选点非常重要,基准站选点一定要根据基准站的现实情况进行,例如,基准站位于植物区域,则测量以前一定要全面清理基准点15°度以内的植物,最大程度扩展基准点和大型建筑的距离。分布基准点要最大程度地选取交通便利的地域,进而保证其余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便于技术工作者掌控基准站之间的距离。尽量选取高处的监控区,全面分析GPS电台的覆盖范围和功率,以便得到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减少基准点的布设。还应当尽量减少来自电磁波的干扰,这要求检测站点200米内严格禁止有比较强的电磁波存在。

2.3 处理数据

要运用各种处理方法来处理数据,比如在处理数据时,常运用软件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进而准确计算点位坐标,同时随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之后实施数据区分最终用自动化软件处理。

2.4 合理布置结结构

只有有效输入基准点的坐标参数,才能实现其科学布局,所以一定要精确掌控仪器的精准度。特别是使用RTK技术布局时,必须有效确定波特率。准确掌控发射的差分数据。同时,在分布流动站时,使用电子簿将其输入流动站,以确保其较高的精准度,之后根据已经得到的控制点数据,转换整体基准点的数据。

2.5 内业处理和绘制图形

做好上述工作之后就需要强化数据的内业处理,此时,技术工作者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处理草稿图和提前设计的编码,进而完善内业的成品图。现实操作中,重点是白天实施数据的采集、整合,之后根据实际要求实施成图处理,接着运用计算机连线成图,最终绘制图形。如果得到的图形和现实不对应,一定要进行改正和校对,保证绘制的图形可以提高地形测量的水准。

3 GPS-RTK 在地形测绘中应用的优化措施

篇8

关键词:测绘工程 特殊地形 测绘技术 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30-02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测绘工程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到关注,量变产生了质变,工程领域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所获得的经验越来越多,在项目工程中得到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总结这些经验和丰富,结合跟随时代脚步的新技术,测绘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巩固,当然,对于项目工程本身而言也是如此,受到了好的反作用。就测绘工程的定位而言,大多数学者和它的使用者都认为测绘技术是辅的,往往辅的东西都会被忽视,忽略它的支撑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工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测绘技术都是功不可没的。

1 测绘工程现状及特殊地形的测绘

1.1 测绘工程现状

测绘工程,主要是针对确定的地形来做工程测量,以求得到必备的地形信息,以及相关有用的信息。细细道来,测绘工程的内容复杂多样,比如:地形测量、地貌测量、水文状况测量、动植物状况测量、矿藏测量等。这些测量和勘探都需要测绘技术的支持,通过测绘技术,测量工程区域,帮助分析现场状况,确定施工细则,协助工程设计,促进项目完成。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之一,确保施工安全,是一切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大背景条件都有提高,测绘技术也大大进步,能够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好,能够完成的测量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些优点都不只表现在建筑工程上,过去束手无策的特殊地形测量,现在很多也变为可能。当然,还是存在一些十分特殊的地形,干扰着测绘技术使用的普遍性,使得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带来危险。由此,对于测量技术的完善还需要迈出更多步,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不断地探索,克服困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测绘工程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测绘工程中,需要明确测量工作的目的和核心任务,即为地形的高度、距离和角度,再加以分析,科学合理地选用测绘手段,理智选择测绘仪器,确保能够顺利准确完美的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再分析透彻施工现场,明确施工目标,保障项目的工期和质量。

1.2 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

通过查阅文献,就当前我国测绘技术现状而言,几乎是大多数的地形都可以准确测量获得数据,而且精确度相当之高不亚于发达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特殊地形较多,太过特殊,境内还是有一些无法顺利准确开展的特殊地形测量。针对这种现状,一些不能够通过普通手段获取的数据和地形信息,就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选择特殊技术,尤其是辅以高度以及宽度来提高测绘的结果。总之,特殊地形测绘十分复杂,测绘水平不好估量。

2 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运用

众所周知,在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十分困难。尤其是特殊地形的特殊属性,干扰了测绘技术的顺利进行,破坏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就当前来看,随着增加的工程项目数量,特殊地形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遇到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比如:老城镇内的村屋、林地繁茂的山丘,泥泞土地等,都是遇到几率颇多的特殊地形。就这些特殊地形来讲,首先,应根据该地形的具体状况,个案分析,制定具体可行的针对特殊测绘方案,其次,科学综合传统测绘技术,加入新的测绘技术元素。这样方针指导下的具体的测绘工作,才能够做到切实保障测绘工程的质量,细说如下。

2.1 旧城镇村社房屋的测绘技术运用

在测量工程中较为普遍的是野外草图绘制,在过去,从村庄下手,合理规划村庄,周边清晰度提高后,再测量,但是,老旧城镇村社房屋布局复杂混乱,干扰野外草图的绘制,引发测点不合适,最终破坏野外草图的完成结果;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选择适当取消绘制野外草图,取而替之的是,设立测站,以求完成测点工作。测站应该分布在位于旧城镇村社房屋的各个屋角,测绘所有的测点,获得测绘数据之后,借助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科学检验,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相违背,再根据确定好的目标比例尺寸,绘制具体的图纸,绘制结束后,进行再次实际现场确认,核实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2.2 林地繁茂区域的测绘技术运用

在测量工程中较为普遍的还有林地繁茂区域,它也是十分常见的特殊地形,测绘工程难度较大,测绘技术较为复杂。针对于林地繁茂区域,分析出它的最突出特点为隐蔽性强,不适合具体测量,得到精确数据,影响测量精准度,造成项目工程完成的巨大苦难和干扰。在林地繁茂区域测绘中,应选取的测绘技术以及需要小心的有以下几方面。

(1)应特别地关注测绘高度角,确保测量的结果准确性。

(2)采取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应该确保仪器信号,避免由于信号不强而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

(3)采取全站仪测量时,应该确保仪器没有被树木遮档,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若林地的隐蔽性过于强,直接测量束手无策,多数选取导线推进断面的测量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完成测绘过程,应该确保正确使用测绘仪器,并反复确认检验要其中所需要的计算,保证数据准确,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

2.3 泥泞地区的测绘技术运用

在测量工程中较为普遍的还有泥泞地区,这里不只是泥泞地区,还包括部分荒漠区和滩涂区,这几种地区之间的类型较为相似,需要克服的困难差不多。针对于泥泞地区,分析出它的最突出特点为无法进行现场直接测量,造成项目工程完成的巨大苦难和干扰。这就需要辅以范围线来完善协助具体的测绘过程。如果泥泞区域范围广,就应该辅以高程来完善协助具体的测绘过程,建立测点围绕在泥泞区域外侧,再辅以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也可以选择全站仪测量技术,保证数据准确,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

3 结语

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也是不统一的,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够一刀切,盲目的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到项目本身,结合其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科学的测绘技术,合理运用测绘技术,对于特殊地形针对其特殊性选择具体可行的测绘技术,致力于提高测绘工程的水平,完成项目,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利华.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科技创业家,2014(2):123.

篇9

关键词:地形测量 测绘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及与其有关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的应用技术学科。地形测量是为城市、矿区以及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满足城镇规划、矿山开采设计以及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

地形测绘是研究地球局部表面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测绘成地形团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测定小范围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和地物(如建筑物、道路、耕地等)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经相应的数据处理、采用一定的测量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绘在图纸上。从而获得与相应地面几何图形相似的地形图,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设计与施工的图纸资料。

传统的测绘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和变形监测5个部分。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图精度高、图形属性信息丰富和图形编辑方便等优点。

1 目前地形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

测绘自动化是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显示于一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及其集成技术成为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1.1 GPS技术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它历时20年,于1994年3月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

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开始于90年代初,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目前适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GPS RTK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1.2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准确采集有关的数据,并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的技术系统,对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起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GIS地理信息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able GIS)、数据多维化(3D&4D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统智能化(Cyber GIS)、平台网络化(Web 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的方向发展。

1.3 RS技术 遥感RS(Remote Sens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

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

RS为GIS提供信息源,GI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GPS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3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2 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系统、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向着3G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能全方位的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2.1 3G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普及3G技术的应用,改进3G技术中存在问题,更新3G及其集成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测量精度和准确性,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全球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中的应用,对数码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更加普及和深化,使测绘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2 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 加强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软件的研发,使测绘软件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和功能齐全,使测绘软件技术在地形测量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新完善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测量数据转换直接进入信息数据库,数据管理查询方便,数据共享,实现全球数据更新和扩展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实现测量数据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实现测绘数据的传输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使测绘技术走向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

2.3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综合,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模拟人脑思维进行推理,从事智能化的数据、图形处理和信息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测绘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这5S技术的发展和相互结合,专家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家系统对整个测量流程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监测诊断,提高效率和质量,是测绘技术通向实时、自动、智能测量系统的关键。

3 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测绘技术(例如电子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向3G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推动了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活跃和革新,测绘技术朝着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使地形测量更快速、简单、精确。

参考文献:

[1]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p2.

篇10

关键词: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分析

1 常用的测绘软件

1.1选择软件

选择一个好测绘成图软件,首先要看该软件是否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次要简便易学,现在市场上测绘软件常用的主要有:(1)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的CASS系列;(2)武汉瑞得测绘自动化公司的RDMS系列。

1.2 CASS系列

对于已经熟悉AutoCAD系列的用户而言,CASS系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均提供两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业内外一体化。在AutoCAD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功能,如量算定点,图弄复制,绘制多功能复合线等。对于那些既想用电子平板方式作业,有想在室内编辑成图的单位而言,可以选择它。

1.3 RDMS系列

RDMS系列是GIS图形平台上开发的一个专门测绘软件,也提供了电子平板方式,也可利用电子手薄或全站式储存的测量数据传到计算机上再以交互编辑的方式成图,该系列软件提供的功能与测绘习惯基本上能保持一致,比较简单学,测绘人员可以很快的熟悉操作。

2 数字化测绘实施过程

2.1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以首级GPS控制点为四等,导线控制网为二级,水准测量为四等水准测量为例子。

2.1.1 测区GPS控制网的建立。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布设首级GPS控制点,点位埋设永久性标石。使用美国产的Trimble4600LS单频GPS接收机施测,采用边连式连接,4台GPS接收机同时架设在测站上,精确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两次,量至毫米,较差小于规定后,采用中数。每观测一个阶段,两台接收机作为固定站,另两台作为移动站,循环往复,直至观测完所有点,每个点应观测45~70min。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为不小于15°,最少卫星观测数为不小于4,PDOP不大于6,数据采集间隔为15″.对中误差不大于2mm,天线高差值不大于3mm。使用随机平差软件TGO1.6按照独立基线解算,所有基线解都为固定解,基线情况良好。最后平差出观测GPS点的坐标成果。

2.1.2测区导线控制网的建立。在四等GPS点的基础上布设二级导线,点位布设可永久保存地段,埋设标石或铺装路面钉。二级导线布设与GPS点之间。组成节点网,二级导线点分别以Ⅱ01,Ⅱ02…编号。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级导线观测水平角一测回,二级导线进行边长单程观测两测回,每测回边长度数四次,所用测距仪均为Ⅰ级,MD≤5mm。二级导线在现场用铅笔在规定格式的表格上的进行记录,做到字迹清楚,整齐,美观,外业记录纸统一编号。观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检测外业记录,确保记录计算正确,观测成果满足限差要求。二级导线应先进行方位角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验算。

当各项限差满足规范规定后,按结点网输入计算机,使用清华山维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严密平差。平差后进行精度评定,提供导线网精度指标以及最弱点精度数据。

2.1.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高程控制网以已知水准点为起家,将平面控制点布设成四等水准网,进行观测。水准测量使用北光S3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观测,经广东省测绘局质检站检测.i角误差小于20″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时无固定点时,应使用尺垫,水准仪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上,精确整平圆水准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每测段测站数宜为偶数站。当各项限差满足规定后,按结点网输入计算机,使用清华山维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严密平差;平差后进行精度评定,最后打印出高程控制点成果。

2.2 碎部点数数据采集

数字化测图中,碎部测量的主要方法为极坐标法,在实测碎部点坐标后,可利用软件中的各种交会方法,十字尺测量等方法来取得其余各点的坐标,然后利用测绘软件中的编辑功能,得到最后的图形,该单位的地形测绘小组,基本上由两个人组成,一个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业并编码,一人跑尺并内业绘图,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是可行的。

3 检查验收,提交成果

3.1 作业人员和作用小组应对完成成果,成图资料进行严格的自检和互检,业内图件资料进行100%的检查,并且抽取图件以及原始资料进行野外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超出限差的返工重测。

3.2 外业原始记录,内业平差计算成果,原始图件资料,数字化电子图件等测绘资料经作业组自检,互检符合规范要求后提交测绘队,由主管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队级检查。队级检查发现问题后要求作业组及时处理纠正,并且做好修测记录。队级检查通过后,编写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3.3最终检查验收,聘请省级,市级专家领导进行终审验收。作业队将各种原始记录计算表册,各种图件资料汇总,分类装订归档,数字化图形文件提供打印图纸,配合验收组检查验收。认真听取验收组意见,准确回答验收组提问,记录需修正的问题。通过检查验收后,在约定时间内完善成图成过,交付使用。

4 测绘技术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