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外阅读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课外阅读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课外阅读指导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幼儿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幼儿来说,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是他们的显著特点,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适应其特征的学习方法,单纯的课文阅读不仅不能满足好奇心,还会导致重复乏味做某件事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适当地加入课外阅读,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利无弊。

一、利用兴趣促进课外阅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最直接、最现实的因素。兴趣作为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则是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学习热情的关键,当幼儿在上课时感到疲惫与乏味时,教师适当地增添课外阅读,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有很大帮助。引起幼儿兴趣的办法有很多,可以利用故事讲解,引起兴趣,也可以利用教师的自我阐述,引起幼儿兴趣,具体的办法需要教师通过经验的积累,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课外阅读这种属于附加型的学习内容,只有通过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幼儿渴望学习的心态,营造足够的想象空间,才能让幼儿在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对阅读产生激情,正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为之后的学习打基础时,长时间的课堂学习肯定会使幼儿产生倦怠感,这种倦怠感教师不及时处理,幼儿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加缺少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小故事,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强学习激情,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教师一言堂教学,已经在学习方式进步的时代消失,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引入多媒体,增加课外阅读时间与容量,成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外阅读能力与信心都得到有效培养。

二、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个性

目前,就中国幼儿教育来说,课外阅读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幼儿对于课外阅读的需求各有不同,作为幼儿人生的启蒙者,我们不能因为死板的制度与教育方式,限制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准备充足的课外阅读资料,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也应该是种类上的增加,每一位幼儿,都会有自己关注与喜欢的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增加课外阅读种类,尽可能地添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类型,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兴趣选择作为课外阅读资料准备的条件,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幼儿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鼓励,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兴趣去培养,刺激学生的自信心,让幼儿逐渐养成即使在课下也能阅读课外书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每一位学生适合的或者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让幼儿自主学习吸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免不了讨论的话题是“你的理想是什么”,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梦想大声说出来,然后教师为幼儿推荐一些课外书,让幼儿在课下自主学习,使其课外阅读能力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三、合理安排时间,掌握阅读方法

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只能尽量提供时间给幼儿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在课上的时间,教师要做的是充分激发阅读兴趣,让幼儿将这份兴趣保持到课下,能够合理安排课下的时间,提供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幼儿贪玩的心理特征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性的学习安排,比如,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这样的规划虽说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相比散漫的教学来说,效果要好得多。当然在安排了学习时间之后,教师也应该教授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对幼儿来说不懂的地方很多,他们大部分读过会忘记,所以可以让幼儿边看边勾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在掌握中心后,整体思考,当然阅读报纸期刊也是有方法的,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这些对学生来说都需要花费长时间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只有激发兴趣,促成阅读,教给方法,指导阅读,鼓励阅读,坚持阅读,才能使幼儿课外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开卷有益,只要幼儿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吴新莉.阅读是一项国家战略——国外政府推动全民阅读措施简述[J].科教导刊,2011,(4).

篇2

【关键词】创建;和谐;师幼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27-01

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融洽的师幼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爱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快乐成长的温暖阳光,更是幼儿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师幼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1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基础首先在于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强学的前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为了使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新时期对幼儿教师在知识、能力及个性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个爱事业,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是融洽师幼关系的核心内容。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同样应受到关爱、尊重与保护。爱是幼儿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幼儿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师爱是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桥梁,只有师幼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幼儿才能轻松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体验教育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活动的快乐。曾有心理学家提倡给幼儿三种食品:营养、知识和爱。爱就是人性健全发展的极致,是人际关系最崇高的表现。对幼儿来说,爱就是安全的保障,快乐的源泉,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也是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师幼在教养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教师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幼儿,既与幼儿建立起教与学的关系,也与幼儿建立起似朋友的关系。当幼儿有了缺点和错误时,我们应给予满腔热情的帮助和善待,而不是责骂、嘲笑,更不能体罚。在这样融融的师幼情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才会被激发,信心也会倍增,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1.2做个快乐的,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幼儿园工作日复一日,辛苦而繁琐。有许多教师看不到工作中的快乐,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其实,教师缺少的不是快乐,而是对职业的清醒认识,缺少对幼儿教育中所蕴涵的快乐的发掘能力。当教师为幼儿付出辛苦汗水时,除了孩子们的成长会给其带来喜悦,而且,孩子无意中的言谈举止也会给教师带来快乐。教师快乐的积极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孩子,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快乐,并将这种快乐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受着快乐,并在快乐中成长!《纲要》中也多次提到幼儿的“情感”,其意就是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从心里感受快乐。这种所谓的快乐,不仅仅是情绪低落时需要别人给予关注和安慰的一种心理上的需要,还包涵着教师要细心体会幼儿的内心世界,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等要求。在幼儿园,每个班中都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些个别孩子的行为似乎是许多教师的烦恼,但恰恰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是最热心帮助别人、展现自己的。教师应该满足这些个别孩子的需求,交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孩子的能量发挥到正常值和最大的限度。当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是他们最“乖”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所以,教师也要具备能给幼儿带来快乐的能力。

1.3做个执着、沉着和有自制力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有自觉完成教育任务的坚定意志,这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保证,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教师的沉着和一定的自制力也会有效的影响幼儿的意志品质。学前幼儿自制力弱、自控能力差,经常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不遵守规则、任性、违背教师的要求、不听从规劝、攻击较多等。此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幼儿,还要耐心劝导幼儿,进行教育引导。此时,教师如果缺乏自制力,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幼儿,如,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这都会伤害幼儿的情绪,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1.4做个兴趣广泛,有求知欲的教师学前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他们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宽。他们喜欢思考,喜欢探究,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并渴望得到成人的解答。而教师是他们心中最权威和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了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此时,需要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的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在满足孩子求知欲的同时点燃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广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关注孩子们的话题,与孩子更好的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双方和谐、健康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沟通。

2良性的师幼互动才能促进师幼关系和谐发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的确,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因此,师幼互动的状况决定教育的效果。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

2.1良好的师幼互动要了解孩子内心需求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有特点、各有喜好,他们在接受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有些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同时也希望与老师及同伴积极互动;有些孩子沉默内向,但心很细,对于老师及同伴的互动行为常用动作、手势回应;有的孩子对于同伴及老师的互动则表现得十分的目的。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是增养学生语感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及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肯定阅读量化要求对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量化要求也存在不足。首先,对阅读“字数”的要求不免有些画蛇添足,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强行的字数要求,既不会使爱好阅读的学生少读,更不会使不喜阅读的学生多读,形同虚设;同时,对字数的硬性要求没有一个可接受的标准,到底读多少字的著作就能实现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标准并不明确。而缺少对量化要求的考核更会使量化要求无法落实。其次,对阅读书目的划定,也有待商量。在新课标附录中所列的几十本课外推荐读物中除《谈美书简》、《歌德谈访录》和《语文常谈》之外,其余全是文学名著,这样就把课外阅读教学的任务圈定在文学鉴赏的范围内,大大削减了课外阅读的作用,因此科学地推荐课外书应该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注意课外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余要不断地扩大自身的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样才有能力源源不断为学生推荐新书目。

参考文献

篇3

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不需要华丽的词藻,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供大家阅读。

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现状分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朋友,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泉。为了让幼儿有随时接触图书的机会,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园增设了一个专门的幼儿阅览室。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配备了适合大、中、小班阅读的各种类型的图书,所有图书定期更换。图书室的创建,将为孩子们打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在上学期中幼儿们进入图书室后选择书籍时显得比较混乱,看书习惯有待提高。为了使我园的阅览室再攀高峰,也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图书室工作担负着自我超越的艰巨使命。

二、活动目标。

(1)小班:

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2)中班:

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幼儿完整语言,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

(3)大班:

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三、材料投放。

(1)座位可为幼儿提供各种舒适的坐椅或坐垫,比如可爱、舒适的小椅子,厚而软的地毯块或大枕头。提供给托班幼儿的座位还应考虑安全因素。舒适的座位可让幼儿产生像在家中阅读一样的感觉,从而吸引更多的幼儿进入图书室阅读。

(2)书架可根据需要,摆放各种类型的儿童书架(如悬挂式书架、可移动的书架、立式书架等)和储物柜来陈列和储存图书。书架摆放在边界处,起到分割区域的作用。

(3)辅助材料除了上面提到的`座位和书架等物品外,图书室中还要配备一些辅助材料。下面列出一些在图书室中有助于幼儿学习读写的材料:图书室登记册,可以记录幼儿进入图书室阅读的次数、时间、所阅读的图书等信息;图书之外的其他文字材料,如书单、文字标识等,可以增加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4)图书的选取在图书室,教师可以投放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但是,不管怎样,图书都应是图书室的主角。在选择图书时,除了要考虑幼儿发展水平、与课程的结合等基本因素外还应考虑以下可能影响图书室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图书的数量,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的是,不要把所有的图书一次性陈列出来。因为过多的图书会增加幼儿选择的难度,使他们疲于选书而疏于阅读。所以,在图书上架之前,教师能按主题将图书作个分类。

四、实施过程。

图书室的创设固然重要,有效利用更是不可忽视。有效利用才能使图书室的作用得以彰显。

(一)加强阅读指导

毋庸置疑,要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前提就是要让幼儿乐意进入图书室。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图书室更富有吸引力。舒适的环境和有趣的图书是吸引幼儿进入图书室阅读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想让他们常常进入图书室,并能长时间停留在图书室,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阅读指导策略。

如,制作图书室"小广告",鼓励幼儿在图书室使用玩偶讲述故事,让幼儿分享在图书室创作的书写或绘画作品,等等。

(二)制订图书室阅览规章制度

1、幼儿人数:每次每班进入图书室的人数限制在15人以内。

2、保证时间:每班需按照时间安排遵守(时间,如有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请提早一天自行安排好。

3、幼儿看书要求:幼儿在看书时尽量要做到物归原处、物还原样。阅读时保持室内安静,椅子轻拿轻放,爱护图书等等。

4、对教师的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要耐心、细心指导幼儿读书,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日常管理。

1、老师要对破损的书籍进行及时的修补和调换。

2、每位老师带领幼儿阅读后进行及时的清扫,使阅览室保持空气清新、整洁干净的读书氛围。

3、将记录表、时间安排表上墙,便于检查和自查。

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图书室规程》为依据,根据学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教学、科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本学期,图书室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图书室的标准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图书室的育人功能。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图书室工作。

三、具体工作:

(一)加快建设,提高标准。

加强图书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幼儿园图书室规程》和各类业务书籍,确保图书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规范管理,认真服务。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工作。本学期调整学生借还书的周期,增加借阅量,保证让学生能看上书、看好书。师生阅览室的开放确保定时准时,并做好休息日的开放工作。由朱莲老师负责图书室的日常工作,图书固定资产的登记、借还书等工作。

(三)加强指导,开展活动。

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文献知识和图书室知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阅读内容、读书方法、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要经常宣传好书、新书,向学生推荐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刊。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指导功能,加强教育指导。

(四)加强研究,科研管理。

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掌握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强化图书管理,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教学教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突出图书室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兴趣。

2、通过阅读使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故事内容、情节。

3、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讲述故事续编故事等。

4、感受文学中语言美。

三、活动时间

各班严格按照“部室活动安排表”按时进入图书室活动。

四、活动形式

1、集体阅读。选择短小精悍、有趣味、情节强的故事作为讲述内容。

2、自主阅读。幼儿根据需求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小小广播员”讲述,推选1—2名优秀的有经验的幼儿为大家讲故事。

4、故事情节再现,情景表演。运用头饰、面具、玩偶等,分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幼儿的理解。

5、续编、创编故事。

6、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

五、活动流程

1、活动准备。教师讲解阅读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2、根据主题内容进行阅读活动。

3、活动总结点评。

4、活动结束,图书归整,填写记录表。

六、评估与反思

篇4

一、活动主题

围绕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主办的优秀教育期刊《江西教育》《教师博览》《高中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开心幼儿(画刊)》进行读刊用刊活动。

二、活动组织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办公室、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由新蕾教育文化传播中心、教博传媒共同实施,聘请有关专家对参评作品进行评选。

三、对象和分组

参加对象为全省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及教师。

组别分为教师组(含师范类在校学生)、高中组、初中组、小学高段组(5~6年级)、小学中段组(3~4年级)、小学低段组(1~2年级)、幼儿组。

四、活动项目及要求

(一)教师组参评作品内容

1.阅读《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

2.谈刊物或其中某个栏目、某篇文章对自己的教育、启发和影响:

3.记叙读刊用刊活动中的人和事:

4.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和体会。

(二)学生组参评作品内容

1.小学中段以上组:

(1)谈刊物或其中某个栏目、某篇文章对自己的教育、启发和影响:

(2)就刊物中某篇文章写读后感或评论:

(3)记叙读刊用刊活动中的人和事:

(4)记叙与刊物有关的其他内容。

2.小学低段组:

参评作品可送交上述内容文章,也可送交书画作品。

3.幼儿组:

参评作品为书法、绘画作品。

(三)其他

参评文章体裁以记叙文、议论文为宜,题目自拟,字数以1500字以内为宜。

五、报送流程及要求

(一)幼、小、初中学生作品

(1)各县(市、区)送参评作品各组不少于10篇(件)、不多于30篇(件)。

(2)参评作品须详细注明县(市、区)、学校(学生作品同时注明年级、班级)、姓名(学生作品同时注明指导教师1。

(3)参评作品要求为纸质稿,并贴活动徽标(见《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开心幼儿(画刊)》杂志2016年第7-8期、第9期)。各组的活动徽标不能交叉使用。

(4)各市、县(区)将参评作品在2016年10月31日寄(送)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谷南大道2799号三楼。

①新蕾教育收(赣州、吉安、宜春、萍乡、新余作品)

联系人:曾宪瑛、黄蕾

电话:0791-85896109、85896150(传真)、13979116610

②教博传媒收(上饶、抚州、九江、南昌、景德镇、鹰潭作品)

联系人:熊锦龙、钟雪子

电话:0791-85896102、85896187(传真)、13807095807

(二)高中生及中小学(幼)教师作品

高中生及中小学(幼)教师的参评作品报送流程及要求详见江西教育服务平台“课内外”网站()和“课内外”微信公众号。

联系人:李凌岳、刘庭斌

电话:0791-86756091、86765937

六、评选流程及事项说明

学校对本校提交的作品进行筛选县(市、区)教育局初评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复评组委会终评公布终评结果。

七、奖项设置

1.教师组按不超过参评作品总数的10%、15%、25%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每组分别设一等奖60个、二等奖120个、三等奖360个。

篇5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1)缺乏阅读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氛围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是家长不能成为课外阅读的榜样,一方面是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2)课外读物少。在农村,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给孩子购买一定量的课外读物。(3)时间的比重少。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4)学生不会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何况是大量的课外阅读。

因此,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高年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提升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呢?

一、营造氛围,是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

1.营造书香校园,点燃阅读激情

从幼儿园到大学,大约人生启蒙有意义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创设校园阅读环境尤为重要。

2.打造书香班级,放飞阅读激情

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既没有专用的阅读场所,藏书又少得可怜。另外,农村集镇没有正规的书店。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班级中围绕读书进行个性化布置,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3.建书香家庭,升华阅读激情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

二、激发兴趣,是推动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1.榜样激励,激发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榜样示范,都能产生极好的导向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经常带着自己喜欢的书籍,选择恰当的时机翻翻看看,并向学生介绍书中有趣的知识或故事情节。

2.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制造悬念,谈某文章的精彩情节、片段,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介绍某一作家的奇闻趣事,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3.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4.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与课外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的乐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等。

5.师生同读,激发兴趣

与教材同步,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感受,理解和收获,享受阅读快乐。平时,教师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促进师生共读。

三、指导策略,是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保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做好读书笔记,课外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1)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2)推荐与课文作者相关的书籍。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我给学生讲了法布尔从小爱观察昆虫,毕生与昆虫为伍的故事,引起他们对这个人的好奇,然后推荐阅读《昆虫记》,去深入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和法布尔的过人之处,水到渠成。(3)推荐与课文相同题材、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2.指导读书方法

篇6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幼儿文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66-04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教育部2011年8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衔接”做了如下要求:“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初中后五年制和主要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1]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2011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职)学前教育专业和江门幼儿师范学校、湛江幼儿师范学校两所中职对接,开始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自主招生;2012年又开始五年一贯制招生专业。专业设置的改变,必然导致课程体系的变化,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也同样需要重新设计。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正是在这样的契机和背景下进行的:贯通幼师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接续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单一的幼儿文学课程分成几门课,在中职和高职的不同阶段开设,形成既有层次又成体系的小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未衔接前幼儿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

江职从2001年开始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最初的主要生源是高中毕业生和幼师毕业生,幼儿文学课程一开始就遭遇了尴尬,幼师毕业生多数已在幼师学习了幼儿文学,课程设置重复;为避免学生厌学,教师只好依靠提高学习深度和加大学习难度进行课程教学,但这对高中生源的学生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幼儿文学对他们而言,还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破解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分班授课。但即使分班授课,幼师班学生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仍难以做到衔接:学校各自为政,专业各自为阵,更遑论课程了。每一门课程,中高职教师形不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实施和教材的选用无法统筹,教学无法形成合力。

2011年江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中高职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后,中职和高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再到课程体系的构建,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推敲,课程重复设置的障碍消除了。2012年实行五年一贯制招生后,中高职融合更为紧密,课程设置更注重层次性和衔接性。中高职衔接的探索推动了专业和课程的飞跃性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幼儿文学赏析与教学等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中高职衔接为幼儿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适应专业建设的这些变化,依据课程论和教育部关于中高职衔接系列文件精神,幼儿文学课程重新进行了设计: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出了层次性;着眼与中高职一体化和学生终身教育的发展,突出了衔接性。

二、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依据

(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

1.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教师,因此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育部从2001年9月开始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依据这一文件,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语言领域要达到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2]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中,就包括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对接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幼儿文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实施中高职衔接前,我们深入江门市多家幼儿园进行专业调研,发现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是全方位的,如幼儿故事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儿歌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儿童文学文艺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等。而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和“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方面,也常常需要借助幼儿文学来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未来的职业发展谋划,幼儿文学应成为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2.学习者的现有基础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起点是初中生,年龄主要在15-18岁之间。这部分孩子大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弱者,过往学习失败的经验,令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这些都会影响到中职的学习。因此,中职课程设计不能偏深、偏难,也不能过于理论化。但是,幼师学生有自己的长处,她们活泼好动、爱唱歌跳舞。因此,中职阶段的课程设计以讲(儿童故事等)、诵(儿童诗歌)、演(儿童戏剧)等技能训练为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职是高职的准备阶段,课程设计必须重基础,让学生阅读大量幼儿文学作品,积累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提升打基础。进入高职后,学生进入成人阶段,身心更为稳定,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高职课程设计加大理论的分量;技能训练则注重教学技能,熟悉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一方面懂得教幼儿讲(儿童故事等)、诵(儿童诗歌)、演(儿童戏剧)等,另一方面懂得创编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教育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

(二)以学科建设的现有成果为基础

虽然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二级学科目录里,儿童文学仍未列入。但是改革开放后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从幼儿文学到童年文学再到少年文学的分段建设和研究,同样硕果累累,从较早祝士媛编著的《低幼儿童文学》到黄云生的《幼儿文学原理》,幼儿文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和幼儿园教育的联系,这些都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三、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分阶段设置

1.中职的“四会二心”目标

大量阅读幼儿文学作品,掌握常用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幼儿故事、童话、寓言、儿童戏剧、图画书等的基本特点,具备幼儿故事讲述、幼儿诗文朗诵、幼儿戏剧表演的能力,即会读、会讲、会诵、会演;养成热爱幼儿文学、热爱幼儿的一颗红心。

2.高职的 “三会二心”目标

大量阅读幼儿文学作品,懂得赏析幼儿文学作品,会改编和创作幼儿文学作品(重点是故事、童话、寓言、图画书、戏剧),具备幼儿文学教学能力,即会赏析,会创编、会教;养成热爱幼儿文学、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一颗红心。

(二)课程内容既突出层次性又体现衔接性

1.课程设置

中职开设的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幼儿故事讲述”“幼儿诗文诵读”[4]“幼儿戏剧表演”三门课,同时开设“幼儿文学作品选读”基础课,为技能训练可提供作品来源,也为高职的理论教学打下基础。高职开设“幼儿文学赏析、创编与教学”课,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把中职的技能训练进行提升,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文学进行幼儿园教学教育的能力。中高职课程的设计既有层次性又相互衔接,图示如下:

2.课时安排和课程内容

中高职幼儿文学课程课时总共198课时,安排如下表:

中职的幼儿文学作品选读课以儿歌、幼儿诗、幼儿故事、幼儿童话、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剧本)、幼儿科学文艺、图画书等文体的作品阅读为主,让学生熟悉作品,体会幼儿文学阅读和阅读的不同,掌握幼儿文学阅读的角度和方法。幼儿诗文诵读课主要培养学生朗诵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三类文体作品的技能技巧,幼儿故事讲述课主要培养学生讲述幼儿故事、幼儿童话、图画书等故事类作品的技能技巧,幼儿戏剧表演课主要培养学生表演幼儿戏剧的技能技巧。高职的幼儿文学赏析、创编与教学课则着重培养学生赏析和创编各类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文学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

课程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中高职衔接的特色。首先,中职的课程是基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幼儿文学作品选读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让学生熟悉大量古今中外的幼儿文学经典作品,既为中职后三门技能课程的开展提供便利,也为高职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中职三门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诵读、讲述、表演作品的能力,这也是基础,自己会,才会教别人、教幼儿。其次,高职的课程着重提升。中职主要是讲究大量的阅读,高职则着重质的提升,更注意赏析能力的培养;不仅会读作品,赏析作品,还要会创编作品。双管齐下,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提升。中职的三门技能课强调学生“自己会”,高职课程则着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教幼儿”。从“自己会”到“会教别人(幼儿)”,又是一种提高。中高职课程既有层次,又有衔接。

(三)教学方法顺应学习者的身心成长规律

中职的四门课程都以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技能训练为主,幼儿诗文诵读、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戏剧表演都是实践课,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诵读、讲述、表演能力。幼儿文学作品选读仅安排18节课,只简单传授幼儿文学阅读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幼儿文学必读和选读书目,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教师采用课内课外组织读书讨论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高职的幼儿文学赏析、创编与教学课则把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习综合起来进行。学生既要掌握每一类作品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文体特点、功能分类等幼儿文学基础知识,同时也在课内外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以形成幼儿文学的赏析、创编和教学等能力,如课内采用模拟课堂、课外依托见习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同时改革考核方式,以考促改,取消书面考试,学生交读后感和赏析性文章作为考察幼儿文学赏析能力的依据,学生交创编作品作为考察幼儿文学创编能力的依据,学生交教案设计作为考察幼儿文学教学能力的依据。

(四)单个教师变成了分工合作的教学团队

中高职衔接之前,担任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光杆司令”,衔接之后则形成了一个教学团队,首先,中职和高职的幼儿文学课程教师得形成团队;其次,还有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要加入团队。朗诵和讲故事一般由语言类专业的教师授课,戏剧表演一般由表演或舞蹈专业的教师授课;高职课程还需要教学法的教师加入。原来的一门课程变成了一个小课程体系,原来的单个教师也就成为了一个教学团队。

(五)教学资源中高职共享

1.建立中高职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

逐步建立起中高职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五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学习资源库(含幼儿文学阅读电子文库、幼儿文学影视库、幼儿文学赏析示例、幼儿文学创编示例、幼儿文学教学示例)、习题、模拟试题等相关学习资料。中职学生可以了解未来的学习目标,高职学习者也可以随时回顾中职所学。

2.建立中高职共享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期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既为中职所用,也为高职所用。如微格教学实训室既可作为中职“幼儿诗文诵读”和“幼儿故事讲述”技能训练的场地,也可作为高职模拟课堂的实训场地。幼儿园实习基地既能为中职学生展示幼儿诗文诵读和幼儿故事讲述技能的场地,也能为高职学生锻炼幼儿文学教学能力的基地。

(六)课程评价重中高职衔接的效果

中高职衔接前,对幼儿文学的课程评价比较简单,无论是学生网上评教,还是同行和督导听课评价,关注的只有一点,只有一门课程。中高职衔接后,课程评价的关注点在五门课程的衔接性上,尤其是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衔接。制定中高职衔接后课程评价表,提供给同行和督导评价,以考察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实施的效果。增加评价环节,高职学生对中职的课程作评价,着重考察课程实施中高职衔接后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8-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7-20.

[3]梁芹.幼师学生心理特点与历史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

[4]孟亭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模式的构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篇7

【关键词】 关爱教育 幼儿 游戏 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48-01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与社会,立足与社会。”幼儿期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热情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是幼儿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关爱品质,让幼儿心灵绽放美丽的关爱之花。

1 注重环境创设,激发关爱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为幼儿创设健康友爱的环境,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空间中彼此关爱,必然会对幼儿心灵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妨利用教室墙面、黑板等空间,为幼儿布置以“关爱”为题的生活环境。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在教室墙壁布置“爱心小动物”的装饰画,让他们说一说小动物是怎样互相关爱的,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让幼儿感受关爱他人的幸福感;教师可以将活动室设置为医院、公交车、娃娃之家等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帮助他人的自豪与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爱心园地”设立爱心星空,为帮助过别人的小朋友贴上爱心之星,并定期评选出全班的爱心宝宝。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为草坪、小鸟等画宣传画,并将其张贴在幼儿园的展示牌上,让幼儿将关爱送给身边的植物、动物,初步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关注环境、关注社会的美好爱心。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通过创设充满关爱的环境,幼儿的心灵也将得到美好的爱的启迪。

2 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关爱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这就对幼儿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从生动形象的教材资源中去开拓爱的天地,让幼儿充分感受情感的力量,就成为当前幼儿关爱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学习《爱唱歌的小麻雀》之时,教师不妨采用童话表演的方式进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小麻雀正在快乐的歌唱,这时幼儿扮演的小动物们上场了,他们请小麻雀先不要唱歌,因为小鹿在树下睡着了。此刻,幼儿们主动安静地等待小鹿醒来,直到小鹿睡醒以后,小麻雀才继续将美妙的歌声献给伙伴……通过幼儿们喜欢的游戏表演,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别人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关爱的种子已经在幼儿心田发芽。再如,学习歌曲《好妈妈》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表演关爱妈妈的情景,帮下班回家的妈妈拿拖鞋、倒水、捶背等,在充满童真的歌曲声中,幼儿懂得了如何关爱亲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课、美术课等多种途径进行关爱教育,让教材资源真正成为关爱教育的美妙载体。

3 结合传统节日,激发关爱行为

蒙台梭利说过:“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得来的。”①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关爱行为的培养,是将情感转换为行动的良好机遇。比如,三月八日妇女节之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为妈妈唱支歌”“向妈妈献礼”“帮妈妈做家务”等活动,让他们懂得劳动的辛苦,学会关心体谅妈妈。五一劳动节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我的事情我来做”“我是劳动小能手”等活动,让爸爸妈妈好好休息,让幼儿在体验家务的同时懂得关爱父母;九月初九重阳节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活动,或者组织幼儿到敬老院中,为老人们表演精彩的节目,让他们在老人欣慰的笑容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从中懂得关爱老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幼儿不但感受到了长大的快乐,而且在活动中学习,在娱乐中感悟,使幼儿完美地将情感转化为行动,激发了幼儿关爱亲人、关爱长辈、关爱朋友等情感,让关爱行为逐渐形成习惯。

4 开展家园结合,巩固关爱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家园结合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关爱情感,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尤其在当前幼儿教育中,有的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表现并不一样,这就严重阻碍了关爱情感的培养与巩固。因此,教师不妨通过家访、电话、便条等形式,与家长加强互动,密切配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家中设立“爱心角”,让幼儿自己养花或者饲养小动物,通过切实的情感体验活动感受关爱带来的愉悦,将关爱的思想深植在幼儿的心灵。再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家长开展“爱心亲子阅读”活动,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有关“爱心”的书籍,从书籍中汲取关爱的力量。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生活中去感受关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为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关爱环境卫生等等,通过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设立“爱心小天使”等奖项,让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及时得到肯定,为幼儿献上快乐的激励,促使幼儿在家园合作的模式下快乐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幼儿“关爱教育”的方法不一而同,但只要教师用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就一定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教育的提高。今天的孩子将是明天的主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全面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能力,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培育最绚丽的关爱之花,为幼儿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

① 史燕涛.细微之处见精彩——蒙台梭利教育法 [J].父母必读,2000,(7).

参考文献

篇8

幼儿心理挫折教育应变能力当时间飞速穿越21世纪上空的时候,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挑起时代的重任。素质的提高就意味着民族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幼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他的一生是漫长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挫折和挑战,如成绩不佳、同伴交往得不如意、竞争的失败等。因此,幼儿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然而,如今的幼儿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缺少艰难生活的磨炼,缺少挫折、失败的尝试,一个个变得神经脆弱,受不得委屈,甚至连一句不顺耳的话也经受不起。记得有位小朋友非常喜爱体育运动,比赛中多次获奖,可有一次幼儿园组织跳绳比赛,他却没有得到名次,发奖时他伤心地哭了,回到家里还不停地流眼泪,接连几天不肯上幼儿园。这个幼儿只能成功,经不起挫折。由此看来,要使幼儿成长,既要让他在赞扬声中树立自信心,又要让他在挫折中吃一堑,长一智,成为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怎样才能使孩子长大后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呢?

一、让幼儿通过真实感知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

幼儿园的幼教工作者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某一需求。因为过度的满足难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只会使孩子感到生活中没有什么可努力、可追求的,并养成处处以我为中心的观念,不愿受外部条件的约束,一旦不能如愿,便会承受不起。例如,孩子要某个东西,如果孩子已有类似的玩具,幼儿教师就应明确告诉他没有必要再买,并告诉他,他的爸爸妈妈也不愿花这个钱。如果孩子耍赖,就更不能迁就他。受到一两次挫折以后,孩子就会明白,不是随意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渐渐地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二、运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难题或人为设置的难题,让幼儿自行解决,培养其灵敏性和应变能力

1.体育活动中组织逐步加大难度的内容来帮助幼儿克服许多困难

如“过铁索桥”是一项有困难的活动,个别幼儿很害怕,有的孩子停在半空中不敢动,幼儿教师可不一味去搀扶他,只是用语言鼓励他,“没关系,你一定能行。”胆小的幼儿也没办法只好手脚并用,一步一步慢慢往前爬,好不容易爬到终点。不管他动作要求达到与否,先鼓励他爬完“铁索桥”,做一个勇敢的战士。孩子慢慢战胜了胆怯,增强了信心和勇气,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慢慢纠正动作。

2.在游戏中,学习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但在游戏中,时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争当角色等交往困难。当孩子们发生矛盾,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告诉老师,请求帮助,这时我们不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启发诱导,使幼儿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例如,两个小朋友在争抢布娃娃,老师可以用娃娃的口吻提出问题:“呜呜——你们把我拉疼了,我想和你们两个都做好朋友,怎么办呀?”引导两个孩子商量一起玩或轮流玩。

3.设计系列实践活动,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抗御挫折的能力

幼儿教师可设计大班“小工厂”活动,提供木块、小铘头、小钉子等多种材料和工具,幼儿可以拼搭连接。在“制造”小板凳、小桌子、小汽车等“产品”时,幼儿会遇到诸如安装桌腿、装订车轮等难题,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动脑克服困难。通过活动,满足了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也培养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幼儿教师给幼儿设置的障碍应适合幼儿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握好“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的信心

在幼儿眼里,幼儿教师是非常高大的,无所不能的,成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甚大。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强,如果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幼儿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尽可能快地调整自己,不受外界干扰,持之以恒地去完成各项目标。之后,不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幼儿,给孩子树立起意志坚强的形象,这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十分重要。

总之,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可磨炼孩子意志的事情是很多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一次劳动、一场游戏、一次郊游……都可以用来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愿望,学会克服某些外部障碍和内心矛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减少挫折。

参考文献:

[1]陆春秀.有关幼儿挫折教育的几点感受.中国—东盟博览,2012,(10).

[2]王苏杭.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作用和策略.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1).

[3]王娟.适量开展挫折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浅谈新时期开展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和做法.都市家教,2012,(4).

篇9

【关键词】 少儿阅读 阅读推广 图书馆

少儿阅读可以促进少儿大脑发育,提高其语言表达、学习和思考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喜欢读书,对其一生的学习影响深远,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改善少儿阅读环境[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要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未成年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其阅读推广工作已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举措

肇庆市端州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县级标准),针对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积极策划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1 打造少儿文化服务品牌,提升图书馆社会影响力

“端州区迎新春猜谜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四届,每年均有1万多名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在群众心中树立了少儿文化服务品牌形象。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拓展了少年儿童的知识面的同时,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005年创办的端州区“4.23世界读书日”征文、摄影比赛活动影响日渐扩大。活动以“地球与我”、“阅读看世界”等为主题,每年都吸引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增进了青少年间的阅读文化交流,对鼓励青少年重视阅读和写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端州图书馆选送参加“世界阅读日粤港创作比赛”的作品屡创佳绩,端州图书馆连年荣获优秀组织奖。

1.2 创新服务手段,丰富少儿文化服务

针对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端州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为思路,以满足少儿读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服务项目的进一步丰富与延伸。近年来举办的少儿主题式阅读推广活动精彩纷呈,如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动脑能力,推动少儿绘本阅读兴趣的“全国少年儿童绘本创作”培训班;培养阅读好习惯、分享阅读乐趣的暑假“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提供阅读新体验,发掘少儿潜在阅读兴趣的“悦读福袋”读书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更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3 持续开展优秀图书推介活动

通过举办“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推荐书籍(科普类)”专题书展、“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专题推广活动、“共享文化遗产之美”专题书展、印发《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等方式,针对性地向少儿读者展示与介绍优秀读物,有效引导了少儿读者的阅读内容,多读好书,提高其阅读质量。

1.4 拓展服务领域,深入开展送书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端州图书馆的基层服务点覆盖端州区的城西、城东、睦岗、黄岗四大社区,为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开展送书到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等活动。为农村偏远学校提供流动图书服务,解决当地学生看书难的问题;向学校、社区赠送书刊,进一步满足青少年的课外阅读需要。同时,注重对学校、社区图书室等流动图书室开展业务辅导培训,提升基层业务的管理水平,推动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1.5 整合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端州图书馆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工作模式,使少儿阅读推广面更为宽广。

联同学校等社会机构,举办阅读推广活动。比如,迄今已举办了八届的幼儿故事大王比赛,便是端州图书馆与肇庆市第三幼儿园联合举办的一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比赛活动围绕“安全”、“孝道”等主题开展,使幼儿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锻炼与展现自我的机会,老师与家长们都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举办名家讲座、见面会,激发少儿读者阅读热情。比如,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肖云峰等名家到馆举办专题讲座,让小读者在生动的演讲过程中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增长了见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开展少儿到馆集体阅读活动。端州图书馆根据少儿阅读需求,有计划地接收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生到图书馆开展有组织的集体阅读活动。馆员精心挑选适龄书籍,提供给不同年龄层的阅读群体,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

1.6 利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多渠道推广阅读

公益电影定期播放。自2003年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建立“公益剧场”以来,馆员坚持定期挑选优秀的少儿影片和动画片为广大少年儿童进行免费播放,并围绕影片内容展开讨论,畅谈观影感受。此外,还开展“共享工程优秀影剧进社区”服务,让社区少年儿童齐享优秀文化带来的乐趣。公益电影的播放,诱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使其通过阅读加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

举办各类以青少年为宣传对象的主题展览,为少年儿童搭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比如,每年的端州区“4.23世界读书日”征文、摄影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展在端州图书馆展厅及肇庆市端州数字图书馆网站线上同步展出,让少年儿童接触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从而扩展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为少年儿童度身订制的公益讲座持续开讲。公益讲座通过在馆开办和派员进校园进社区举办等方式,围绕选择课外书、阅读方法、工具书使用等少年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吸引众多少儿读者参与听讲。通过讲授各学科、各门类知识,与听者互动,共同探讨经验体会、交流学习心得,调动听者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文化素养。

1.7 加强少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服务社会的热情,多年来,端州图书馆坚持与肇庆市第六小学、肇庆市第一中学等学校联合开展学生假期实践活动。由馆员向学生介绍图书馆服务功能、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科学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并组织学生开展读者管理、图书上架、加工等基础业务工作,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为从小培养少儿的阅读意识,端州图书馆积级与幼儿园、小学、电视台等机构联系,组织学校师生、家长、电视台小记者到馆参观体验。通过馆员对图书馆的介绍,加深小朋友对图书馆的认知,增强阅读兴趣。

2 发展建议

如何使得少年儿童喜爱阅读,关键在于“兴趣”二字。所以,启迪和诱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所要关注之处。

2.1 加强馆员阅读推广技能培训

通过专门的学习培训,使馆员了解和掌握少儿阅读心理、阅读需求、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专业技能知识,以启迪思维,增强执行力,将所学应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2.2 建立和健全服务活动评估机制

建立和健全服务活动的评估机制,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实施、完结,每一步骤均需有细致的记录与分析,能够客观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实施程序、实施成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情况,结合活动反馈信息不断加以修正完善,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2.3 倡导亲子阅读与分享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图书馆应通过公益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掌握亲子阅读的策略,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自觉树立榜样,坚持与孩子共享阅读,透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各类专题阅读分享会、真人故事会等形式,让少儿读者互动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和心得,并可即场提出问题进行探讨,让小读者学会倾听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2.4 推行分级阅读,发挥书籍最大效能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2]。每个成长阶段的儿童均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图书馆应考虑各年龄层小读者的心理基础以及其兴趣点所在,顺其心理开展分级阅读推广工作,将适合的书推广给合适的人读,发挥书籍的最大效能。

2.5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图书馆影响力

扩展宣传渠道,通过在图书馆主页、官方微信以及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活动预告及活动开展情况。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举办专题少儿阅读推广宣传活动,并结合图书馆服务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对公众进行广泛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发动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文化活动,将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吸引到图书馆来,营造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3 结语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自书籍中汲取营养,予人以启发。作为阅读主体的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任重道远,唯有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透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贴近少年儿童的文化需求开展充满趣味性、启发性的阅读推广服务,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质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情境;评价

阅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阅读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放纵这种行为,听之任之,任它放任自流;也不应该以教师自己的分析与经验强加干涉,而应该积极引导,发挥学生在教学阅读中的主体能动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缺乏的原因

在现实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他们对于语文阅读常常表现出厌恶、消极的态度,对于教师的教学被动接受,学生的这种表现一般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没有培养阅读的兴趣

许多小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缺乏兴趣,这种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比如家庭中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幼儿园老师对于这方面的引导不够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2.缺乏好奇心,没有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于世界与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兴趣爱好少,对事物缺乏主动探知的欲望,这也是造成不爱阅读的一个原因。

3.在学习中被动接受

很多的“乖”学生对于阅读表现出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要求的才去做,老师不要求的绝不过多关注,老师让阅读的书籍才去读,学生自己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他们在学习中就是一个被动接受者,没有自己的主意,也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呢?鉴于这个问题,我在教授语文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实践,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学中重视情绪体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果学生对于某一事物有兴趣,就会积极持续、专心致志地去研究它,因此,兴趣的培养很重要。为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爱玩的特性,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2.提疑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始终记住并注意一点: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良机。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经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思考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的思考,还要进行反面的思考。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解惑,而且还应该引导学生敢问敢答,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你问我答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解惑,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中。

3.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自发地阅读

学会学习是主体教育的目标之一。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且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方法内化为能力,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视阅读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内引外联,引导学生积极地读课外书。吕叔湘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学习不仅要重视课内,还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拓展。课内的阅读指导和方法实践是为了学生能够更顺利地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学生能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阅读,逐步构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达到有效的课外自主阅读。

4.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要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成绩要及时做出反馈,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给出不同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性格各不相同,在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做好课内的阅读工作。在课外阅读中,对于学生的阅读内容要多关注,使学生在繁多的阅读书籍中选择充满正能量的图书,培养乐观向上的个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