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服务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竞技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价值链的新视角
在国民核算中,第一产业( 主要指农业和采掘业) 、第二产业 ( 制造业) 和第三产业 ( 服务业) 基本是以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史中劳动对象进化的特点和由此而引起的产业发生时序为标志而划分的 ( 邱东,《当代国民经济统计学主流》,2004) 。随着经济发展,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生产逐渐从原属产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服务类别;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自身发展需要又催生出许多新的服务类别。总的趋势是: 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份额相对于第二产业趋于下降,第二产业份额相对于第三产业趋于下降。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近八成,而第一产业远低于一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充分发展,服务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有更快的发展,占比已超过四成。在解释上述总趋势时,必须讲清楚,并非是服务业占比无限增大为好。作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一,需要农业有适度发展,能够满足国民基本的食品需求; 第二,制造业也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支撑国民生产和国家防卫的制造业、体现高新技术的制造业,必须保持适度发展; 第三,服务业中各类别的发展也需要有适度合理比例。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从经济统计和国民核算角度做出的。从现代企业的微观角度看,服务业与物质产品生产 ( 制造业或农业) 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区别较为清晰,他们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强和价值链增长,制造和服务越来越多地伴生在一家企业的增值链条上。对于一家提供物质产品的企业,其产品的制造只是整个生产链条的一个环节,在 “制造”之前,有 “产品开发”和 “市场调研”等链条,在 “制造”之后,有 “销售”和 “售后服务”等链条。且 “制造前”和 “制造后”的业务环节都比 “制造”本身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这就是微笑曲线所展示的图景。上述生产过程的变化也促使企业结构发生变化,企业越来越集中于搞好关键环节的生产和管理,而把辅助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所外包的,不仅有零配件的生产,还有许多服务。基于以上情况,服务在制造业中不可或缺,且提供的产品增加值越来越重,乃至国外有人提出了一个新词汇———servicification ( Mag-nus Rentzhog,2012 年 5 月 31 日在京交会研讨会上的讲演) 。该词由service 和 specification 合成,可译为 “服务专门化”,用来指制造业中服务的作用程度。
二、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作为实体经济,对称的是虚拟经济,是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两大经济形态共同构成现代经济系统。
( 一) 虚拟经济是 “以钱生钱”的经济
国外最早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 fictitious economy 的提法。中国经济学界从马克思 《资本论》中 “虚拟资本” ( fictitious capital)一词得到启发,对脱离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的 “以钱生钱”当代经济运 行 深 入 研 究,独 立 地 提 出“虚拟经济”概念。虚拟资本循环与实物资本循环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资本增值活动,它购进和出售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权益。《资本论》关于实物资本 ( 产业资本) 的运动的公式是 GW…P…W' G'。式中: G 代表货币,W 代表商品,字母右上角打上一撇表示更多的价值。正中间关键在于购进的商品———生产要素要投入生产,以 P 表示。在马克思理论中,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 上,资 本 的 所 有 者 以 股 权( 或股票) 形式所持有的资本。比照上述公式,笔者将虚拟资本的运动公式表述为 GR…R'G'。式中: R 代表权益。使得资本增值的过程没有生产,只是权益的交换。实体经济中,商品 ( 货物和服务) 的物质定价系统由成本和技 术 支 撑。 虚 拟 经 济 中 “商品”———购进或售出的权益,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交易者交换的是对权益的获利预期。购进者未来若实现其预期获利,就赚了; 否则就赔了。售出者以带有获利预期的权益换取货币。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 首先,人们通过虚拟资产交易赚取价差受益,并不涉及实体经济的具体投入产出过程,也不会创造出新的实物财富,而是对交易各方的货币再分配; 其次,它以人们心理预期差异为主要交易定价方式。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
( 二)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在于: 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 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 有利于产权重组深化企业改革。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于: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掩盖经济过热;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使用一个倒金字塔来表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如图 1 所示。图中,倒立三角形中,物质产品、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股票、债券和期货商品交易,金融衍生品和纯空头资本交易中经济活动的交易规模 ( 以货币量表示) 依次递增。正立三角形中,经济活动的地位,越靠下部越实,对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越直接。
三、厘清两组不同性质的 “实”与 “虚”
( 一) 概念上的两组 “实”与 “虚”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 “实”与 “虚”,在于他们的运行方式是否有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 “实”与 “虚”不是一回事,制造业的产出是有形物质产品,服务业的产出是无形的效用。
1. 虚拟经济≠金融
虚拟经济由金融产生,但是它不等于金融业的全部。金融中为商品市场和流通直接服务的业务,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如购销双方的银行结算,银行对生产者的贷款、卖方信贷、买方信贷,保险公司对生产、库存、运输等环节的保险,等等,其资本参与到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作为生产要素而取得经营获利。除此之外的金融才属于虚拟经济。
2. 虚拟经济≠服务业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在形式上是否遵循投入—加工—产出的实际生产过程;②购买的是旨在满足效用需求的产品,还是满足增值预期的资本权益。综上所述,实体经济不限于生产、买卖实物的活动,不能简单以其商品实物形态定义实体经济。服务业中绝大部分类别提供服务价值,也是实体经济一部分。金融业务范畴宽于虚拟经济。
( 二) 虚拟经济的行业范畴
金融中领域一部分属于虚拟经济范畴。此外,由于近几年房市的过火发展、房价快速大幅上涨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导致大量过剩资本投入房地产,炒买炒卖,获取巨额利润,反过来再拉高房市投资预期,推高房价,于是,一、二手房市场之间,彼此互相促进,循环演绎,加大房市投机性等风险。因此,房地产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属于虚拟经济范畴。中国行业分类标准适用于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和统计核算等所有政府管理部门,共有 20 个大类,其中 J 大类金融业又划分为若干中类和小类,如表 1 所示。K 大类房地产业只有一个中类“房地产业”,下分 4 个小类,分别是: 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我们并不能从以上行业分类表中摘出哪一中类或小类属于虚拟经济范畴。再看国民核算体系 ( SNA) 和货币金融统计 ( MFS) 的构成:( 1)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2) 通货和存款;( 3) 股票以外的证券 ( 含企业债券、国债、外债) ;( 4) 贷款;( 5) 股票和其他权益 ( 含各种基金和金融衍生产品、期货等) ;( 6) 保险专门准备金;( 7) 其他应收应付款。这里基本上可以将虚拟经济活动从金融业务统计摘出来,它包括“股票以外的证券”和 “股票和其他权益”。此外还应包括不属于金融的 “房地产次级交易”。
( 三) 虚拟经济在统计核算上的新挑战
国民核算体系 ( SNA) 的统计原则是增加值原则,即排除货物和服务生产中间投入的重复计算。其金融统计部分也按增加值核算,即只统计金融服务的增加值。而虚拟经济中交易标的———权益的每一次买卖,都按交易额统计。原初的权益价值被不断放大、不断累积。由上可知,即便能够在金融交易类别上区分出哪些属于虚拟经济,哪些属于实体经济,也不能从现有的统计表中得到虚拟经济的数据。因此,必须另外建立虚拟经济的数据采集和核算体系。在对虚拟经济量化的基础上,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关系,以便把握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篇2
院校与区域经济的契合点在于立足于区域经济,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定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学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合理划分财权,建立责权分明、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从而理顺财务关系,更好的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学科专业的资金保障,从而间接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存在制约因素。
(一)资金来源受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制约
伴随着院校步入内涵建设的跨越发展阶段,资金供给日渐成为发展的制约瓶颈。目前,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各地方院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渠道的资金供给也呈现出不平衡性,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更显捉襟见肘学校的发展建设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学费作为收入的重要补充。渴望富余经费用于弥补由于生均办学经费拨款不足造成的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开支以及设备更新、维修,学生活动费等,少量的中央、省级的专项项目经费也成为解决学校发展困难的急切盼望,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向当地企业获取经费支持也同样受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制约。
(二)经费安排未实现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同步
一方面办学经费的使用管理“重筹资,轻管理”、“哪里需要哪里投”的救火式错误观念。在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未能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办学经费安排上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办学经费向重点发展学科和特色专业倾斜,不能很好的实现与服务区域经费发展战略同步。
(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方向的观点已经在国内提出好几年,但是现有的和正在进行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还没有很好地突出服务地方这一特点,虽然书面上已在宣传自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或者正在向这一类型的院校转变,在实际行动上仍然以老旧的办学发展观念在进行,在办学经费上搞“平均主义”,没有把办学经费集中、高效的使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上。
(四)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未能合理实现预算目标
1.内控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与预防机制。近年来,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尤其是在资金的对外投资、新生招收、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领域的问题日益显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只强调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对科研经费等预算外经费的内部控制控制不严监督不力。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控制执行不严,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2.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由于高校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因此,长期以来存在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忽视经济效益和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和考核;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各院系实验室或科研项目购买的专用设备无法实现全校实验设备资源共享,造成相同实验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部分实验设备闲置浪费。对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观念淡薄,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现象较严重,尤其是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论证、采购、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资产管理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3.预算执行效率低下预算管理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决算与预算脱节,结果常导致预算失控。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高校在追求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有内在的扩张动力,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从而必然增加支出;另一方面是由于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在当前学校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无法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支出需要。此外,在预算的执行上,刚性不强,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奖惩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日常无预算、超预算或变更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办学成本居高不下。在预算的后续评价方面,尚未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项预算经费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有正确、完整的评价。
4.经费管理体制相对集中,无法有效调动部门积极性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其突出缺陷是所有者缺位,高校的出资人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国家作为高校净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但并不要求偿还资产和分享收益,由高校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的弹性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管理的功能。这种体系实质上是把高校的财务管理定位于进行经费分配的消费型的财务机制,高校教育手段的建设、教学设施的充实提高完全依赖国家的财政投入。高校不能也无需对其财务状况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更不能按照成本管理的模式进行财务分配。在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提高教育经费投资的使用效益,也不利于提高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自身财务管理的水平。并且高校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地方高校财权分配是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这种运作制度虽然强调了财权的运用,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了分级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弊端,在履行审批之处权力的同时,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导致经费管理体制相对集中,无法有效调动部门积极性,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这就与高校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不利于其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
(五)财务支持有待加强,未能高效提供发展助力
1.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近年来地方新升本科高校的快速发展和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面临的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些都对财务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高水平、高学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的短缺、信息系统应用的滞后,以及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尚未转变,严重制约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无法全面服务财务工作网络技术的日益渗透和新时期对财务管理效率和效果要求的提升,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地方新升本科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尚不够全面,网络财务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数据的收集、分析、传递、审批等环节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财务工作矛盾突出、效率不高;各类经费的使用进度更新不够及时,不利于经费使用部门合理安排、分配经费使用的时间和范围;财务信息共享存在一定局限,出于网络安全隐患和财务信息保密原则的考虑,财务信息无法全面公开,由于财务信息不够透明,经费支出产生的效益缺乏有效监督,不利于财务管理,同时增加了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缺乏双向沟通机制,当前的财务信息系统一般局限于财务部门单向公开部门财务信息及相关文件、通知、公告,各院系、科研经费使用者无法直接从财务信息平台中反馈、报告或提交相关问题和信息,缺乏双向沟通。最终导致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埋头苦干,无法得到师生的认可和较高评价。
二、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财务体制改革对策
(一)充分利用区域自身有利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
由于各地方经济在区域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在财政经费拨款方面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较大,特别是地方高校经费拨款采取生均定额拨款机制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院校往往无法足额获得同级财政的经费拨款。在这种情况下,在筹措办学经费渠道上除积极向各级财政争取各类专项经费外,地方院校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身有利条件,多渠道的为事业发展筹措资金,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
1.定向培养人才方式筹措经费。通过开办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采取“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为所需企业培养专业人才,以此获得当地企业的人才培养经费支持;
2.产学研结合方式筹措经费。与当地的企业、研究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合作,将他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瓶颈”作为合作的契机,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技术攻坚”为合作方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合作经费支持;
3.技术入股方式筹措经费。以所在区域“龙头”企业所需专利技术为研究对象,经过院校研究开发并申请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技术入股方式投资企业,获得企业经营收益分配;
4.融资方式筹措经费。以“融资租赁”、“售后回购”、“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为新建院校事业发展中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时筹措经费;
5.捐资方式筹措经费。与本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涌现出的成功企业家、海外侨胞等社会人士展开深入交流,让他们了解地方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促进他们通过支持高校公益事业发展为自身进行正面宣传的“互利互惠”方式为学校筹措经费。
(二)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对经费分配进行改革
各地方院校应转变在经费分配上原有的“撒胡椒面”的老旧传统,通过对本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规划的研究,将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学校未来办学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对办学经费分配机制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以学校未来办学方向作为经费分配的指向标。通过对学校未来五年、十年的办学的规划进行研究,在经费分配大体方向上进行调整,逐渐向未来规划方向倾斜或转移;
2.采用“成本核算”方式作为经费分配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学校各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人员成本、教学成本进行系统性的统计、分析,进而合理测算出各专业的年运营成本,以各系的在校生数为标准进行分配;
3.以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发展建设作为经费分配的根本出发点。学校通过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学校未来重点发展、重点扶持的学科、专业后,在经费分配体制上应给予重点的倾斜和支持,使这些学科、专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并对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作用;
4.采用“目标责任”方式作为经费分配的激励机制。通过与各专业系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了解各系年度工作计划,由各系通过研究制定出本年度学科专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争取目标”,在年度预算经费中预留出可观的经费作为下一年考核“争取目标”的奖励经费,并根据各系的“争取目标”完成情况在下一年度经费分配上予以兑现。
(三)推行经费管理改革,加强在经费使用上的监督与考核评价
地方院校可以从预算经费管理制度、目标制订及考核制度、预算执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经费管理推行有针对性的改革,通过对经费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的监督、考核评价,最终实现经费的健康高效使用。具体改革建议如下:
1.以“二级预算经费管理改革”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制订院系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各院系应从本部门学科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本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自身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等未来需要达到的目标,合理的制订适合于本院系分阶段、分步骤需要达到的“具体化、可量化”的目标任务,并将该目标任务通过正式文件予以签发,从而便于时刻提醒本部门全体成员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便于相关监督部门对院系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及评价。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各院系制订的目标任务,通过相关监督部门定期的考核,形成一整套的评价结果,便于校领导层及时了解学校学科、专业整体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予以改正;
2.以“二级预算经费管理改革”为中心,结合目标任务考核,推行预算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在预算经费管理上,将细化二级预算经费管理作为工作的重心,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充分沟通,各院系在对自身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相关方面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院校整体经费框架内建立二级预算经费管理体系,扩大院系在经费分配权和经费审批权上的自,由院系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议在经费二级细化工作上的指导决定性作用,调动院系所有教职工参与本部门经费分配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院系内部充分协商,根据院系自身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院系制订的各项目标任务,决定经费在各教学支出环节上的分配比例,同时由院系自行决定本部门年度预算经费分配后开支的审批权限,合理调动院系正副职领导参与事业发展及改革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实现预算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
3.结合目标考核制度和预算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对预算经费执行过程进行分阶段跟踪及执行评价,从而建立预算执行评价体系。在预算经费执行过程中,院校的财务部门除承担经费分配的任务外,还需充当院系预算经费制订的第三方监督的机构,根据院系制订的目标任务和二级预算经费分配方案,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的形式对院系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分阶段的跟踪及执行评价,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采取积分制,共计积分为100分,由财务部门每个季度末对各院系的相关指标进行考核,并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分,同时根据记分的结果和考核的情况对各院系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请校领导。在下一年度的年度预算经费分配上,根据上一年度的评价结果和记分排名予以奖惩,并延续此种考核方式,激励各院系间有序竞争,最终实现院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及财务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三农”办学;服务地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1.040
双辽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学校位于双辽市卧虎镇,是一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集普通初中、职业中专、成人培训于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也是全省唯一的一所地处农村的中等专业学校。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土地面积3121.2平方公里,耕地占42.3%,草原占24.1%,现有种植合作社515个,养殖合作社497个,羊34万只,猪41万头,牛8万头,禽类3210万只。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幅员面积广,素有“国家黄金玉米带”之称,双辽市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又是畜牧业基地县(市)。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该市确定吉林省西南部中心城市,具备辐射吸纳的中心功能,这都为该校农牧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合适土壤,为双辽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得以发挥,服务“三农”的目标得以实现。
学校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发放相关资料,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r民的综合素质。
1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做到“四个结合”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该校坚持突出农村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把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工作职责和奋斗目标。
结合当地经济实际,明确提出把学校建成六个中心:双辽市农职业教育示范实验中心;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中心;农村新技术新品种实验推广中心;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孕育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农副产品营销拉动中心。办好六个中心,是该校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学校建设,发挥学校作用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具体做到了“四个结合”。
1.1短期培训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了解到社会不仅需要学历教育,也需要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有些果园、养殖厂的承包人和技术人员想学技术或更新技术,但又难于脱身,不可能进行2年~3年的脱产学习;有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知识需要更新和补充,而又不能长期离岗学习;一些下岗职工转岗再就业需学习新技术;有些社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上岗前培训等,这些实际情况使得短期培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于是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在搞好长期班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规格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学校组织培训与职能部门相结合
学校每年与本地区的农机局、农业局、土地局等部门,联合开办多次短训班、辅导班,由这些部门负责组织,确定学习内容,学校负责推荐有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教师讲课。实践证明,与职能部门结合开展培训针对性强,参加人员多,讲课效果好。学校与市组织部联办了村干部培训班,已有1/3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获得了中等专业学历,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普及的开展。2016年暑期,与市农经局联合开办的农村经济管理短训班,解决了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土地承包中的经济与改革的问题。
1.3校内办班与校外办班相结合
根据培训对象大多是成年人,且培训内容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校采用校内办班与校外办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对于必须使用仪器设备为教学手段的,就在校内办班;培训内容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的,根据群众的意愿,深入基层办班。学校利用农闲时间或以乡(镇)、村为单位组织培训班或到果园、养殖场等外现场教学。学校还对全市乡镇农民夜校教师、种养大户等人员进行了培训,效果很好,很受欢迎。
1.4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长短相结合
由于培训对象工作特点不同,文化底子的差异,决定了在授课安排上要机动灵活。总之,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学懂、学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和技术。学校的果树栽培培训和蔬菜保护地栽培培训等,就是按果树生长发育的季节来组织教学,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学校不仅为种植户送去了葡萄、苹果等林果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无偿向种植户提供50余万株的果树苗木。
2取得的初步成果
2.1发挥了辐射服务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本着成本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公司化运作“超前新优,具有示范实验作用”的原则。先后建设了四个重点产业园区:一是以花生、芝麻为主的油料作物繁育园区,已成为全市以花生、芝麻为主要品种的油料作物种籽繁育基地。全市花生种植原来一片空白,现在花生的种植在双辽形成了产业;二是以蔬菜果树绿化苗木为主的繁育园区。全市已建起了一大批葡萄果树专业村屯;三是以生态鸡为主的珍禽饲养园区;四是大田作物种植示范园区。推动了学校周边乡镇及双辽市种养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
2.2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人力技术支撑
篇4
>>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区域乡村旅游教育实践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岗位需求创新技能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政法工作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业转型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省的区域发展模式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路径探析 新常态背景下赣州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区域新常态下广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合作 探路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试论新常态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文化+的宁波语言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兰考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06-17.
[2]董洪亮,赵婀娜.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4-06-23.
[3]董洪亮,张烁,魏哲哲.构筑人人成才的“立交桥”[N].人民日报,2014-06-23.
[4]曹雨平.贯彻《决定》精神 重新定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06-210.
[5]胡彩霞,檀祝平.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高职教育功能新定位[J].职教论坛,2014(22):31-34.
篇5
但现在市场上的商业地产还仅仅停留在“卖房”阶段:当房子卖给客户之后,开发商将会把房子移交给物业公司经营,这些都是房地产的传统,项目内的入驻企业之间互相没有联系,也没有后续的服务跟进和运营支持保障,企业的产出效益将大幅降低,无法带动区域经济的提升。
如何才能使入驻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就是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下,开发出新一代产业园模式,成为河南民营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模式 ,新概念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全省108个产业聚集区已经形成规模,去年郑州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5794亿元,增长43.5%。目前政府主导的产业聚集区略显模式单一,以东方今典产业园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力量正在加入到区域经济的建设中来。
目前东方今典产业园集团成功运营了郑州总部企业基地、河南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项目。产业园项目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筑巢引凤、涵养税源、促进经济、扩大就业等方面成为郑州区域经济建设的新典范。
产业园新概念的产生得益于东方今典新模式的建设。摆脱了传统商业地产只提供物业服务的模式,东方今典产业园运营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产品经营、产业经营、资本运营三个核心运营服务上。
事实上,这种模式就是通过招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以投资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的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发展,快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以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系统搭建资本运营平台,全面实施投资企业和驻园企业的资本运营。
东方今典产业园投资运营集团招商副总经理赵明介绍,目前河南很多高新技术无法得到成果转化,科技研发无法转化为经济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因为缺乏资金和市场渠道,止步不前。产业园将为它们提供从资金到市场渠道的一条龙服务,让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经济价值。“简单地说,没钱的给钱,没市场我们去帮他们开拓市场。”
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一起,就能够产生很强的放大效应。任何一个企业经营,都需要很多资源与其配套。产业园就是将企业各生产环节的上下链打通,让企业的科研成果能够在一个区域内迅速对接组装完成,以达到从企业到产业的全程贯通。
服务体系升级
目前东方今典运营的项目中,如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总部新城等项目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助力中小企业发展。要想让这些企业能够迅速地产生效应,传统的、基础类的服务已经与时代脱节,产业园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与传统的商业地产“总部港、某某基地”完全不同,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后期的运营服务体系。
东方今典通过对园区经济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十大保障运营服务,让驻园企业完全无后顾之忧,并且助力壮大发展。
在目前的十大保障运营服务中,有四大服务能够直接让企业受益。这四大服务体系包括“孵化服务、金融服务、物业服务、商务服务”。
很多入驻东方今典产业园的企业大都是高新技术产业,他们手中握着科研成果,却因为没有资金,很难转化成果,为此,东方今典产业园为企业搭建了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创业服务中心,在这里入孵企业可享受“三级孵化、三维保障”的全方位保姆服务,创业中心将以资金和服务支持企业经营发展,并使企业的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转化,进而实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据悉,园区内许多企业已经发展壮大,有的已经上市。
对在发展中缺乏资金支持的企业,东方今典产业园提出新的理念“信用联盟”,“由东方今典产业园出面,组织园内企业共同组成企业联盟,与银行对接,放大信用规模,实现贷款额度的增加,让企业共享充足的金融资源,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赵明说。
除了良好的物业配套,园区还为入园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等平台。这四项服务体系是东方今典产业园的核心。
篇6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山东高职教育;服务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高技能人才。目前,山东省高职在校生80万,占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52.5%,占据山东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布局是以蓝、黄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为重点,实施区域带动战略。新时期的布局势必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催生一些新生行业。例如济南市“十二五”规划中对产业布局的优化,将重点加强发展信息服务、金融商务、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和物流等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东部、西部、北部跨黄河的第二产业,形成以汽车制造、纺织、化工、电子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核心的产业群;在工业集聚圈(包括历城、长清区,平阴、济阳县和章丘市)已初步完成工业化进程的产业集群区,进一步增强规模优势效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以第三产业主导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日照、青岛等沿海城市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种发展将会带来企业对高级技师、机电一体化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社会保安、信息安全维护、海洋经济产业等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是,山东省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学校战略定位不明确、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合、教育思想、理念传递不及时、专业设置无特色等一系列的问题,所培养的人才明显不能适应规划中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与山东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在生源急剧紧张的情况下,山东高职院校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持续和谐发展已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和类型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二、山东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高职教育在在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有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战略发展定位不明确
凭借国家大力倡导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东风,山东高职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处于提高内涵建设的阶段。但是,大部分院校在战略发展定位,发展方向的选择方面,没有结合自己资源优势及特点,缺乏创新、雷同现象明显,甚至有些院校只顾眼前经济收益,根本不考量持续的发展,严重缺乏长远性考量、整体性的谋划。最终导致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从而使得社会对学校失去信心,导致学校不能长期持续的发展,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不能结合自身优势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1.不顾自身资源优势,盲目选择教育教学模式。随着我国近30年的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研究,很多高职院校大量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完整的体系和格局特点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很多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学模式,像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有它的前提条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山东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模式及体系建设上基本采用“拿来主义”,更多的是一种赶时髦的盲从,某一阶段哪那种模式讨论研究比较多,很多院校就采用哪种模式。结果是各种模式都学都用,却什么模式都没真正用好。山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十几年时间,在办学实力和实践经验方面还处于弱势,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例如,很多学校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但是因为学院自身的条件,很难突破与企业合作的瓶颈,获得企业的支持;或者很难有效的调整自己学校的教学计划适应企业对淡旺季生产运营的调整等,最后只肤浅的停留在,2+X的实践形式,并不能达到让学生获得所应掌握的高级技能,最后蒙上一层利益交换的面纱。
2.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部分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一方面所谓实施工学结合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上,基本都停留在人才订单培养及2+X顶岗实习形式,这些学校的合作单位都仅限于海尔、海信、皇明等几家大企业。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成形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山东“十二五规划”对三次产业调整比例为:7:48:45,经济布局在不同的区域呈现不同的发展重点,例如:济南市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规划;日照、青岛等沿海城市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背景下,“一刀切”的搞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教育理念机械传统
在教育思想和理念方面相对机械、传统,不能准确、及时的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技能人才的准确定位理念传达到教师和学生。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重理论轻实验实训,一方面学校设施设备陈旧,缺乏与市场就业相吻合的实验实训设施;另一方面学生因为怕苦怕累,不愿意接受顶岗实训安排。
(四)专业设置趋同化
山东高职院校各专业大类的专业布点数为2095个,其中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土建、文化教育5个大类专业布点占66%,占据了专业的绝大部分,而像农林牧渔、生化药品、资源开发、材料能源、法律等专业布点只占34%。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不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是盲目照搬,别人有什么专业自己就建什么专业,社会上那个专业热门,自己就开设什么专业,形成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趋同化现象。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极其薄弱
高职院校要为社会输出高技能的人才,需要专任教师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对操作性比较强的核心基础课程,更需要任教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实操经验。就教师队伍而言,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历、职称结构及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与过于年轻并存,导致知识老化、技能滞后和基本无实践经历现象普遍,使新的知识难以推广,新的技能难以应用;教师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注重教师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但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不够,所以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的比重更是偏低。
(六)课程设置重复
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性,因为不能建立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根据企业对相应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有清楚的认识,因而没办法进行学科的建设,调整课程。致使很多课程中内容重复,或者课程相近。例如有的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设置的课程中有《组织行为学》,同时又有《管理心理学》。
(七)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鄙薄思想仍然存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鄙薄思想仍然存在于不同层面:很多学生尽管选择了高职院校,但是却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认识不到选择所学专业的目的;家长赞同选择高职院校,普遍的心理就是能够找份工作,好挣钱,好毕业;企业、政府对高职院校是既希望其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级人才,又不愿过多的投入资金和资源;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学生看低、看轻,在工资待遇、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等。
(八)经费来源单一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发展
“十一五期间”为了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学校综合影响力,山东各地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改扩建,资金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目前省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收费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渠道;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经费来源就只有学生收费。近几年由于高职院校收费标准提高,很多学校出现了学生欠费现象,对高职院校获取有限的经费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资金进行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升教师培训等内涵建设。单一的经费渠道,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山东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用企业经营的理念去规划学院的整体发展
成功的企业眼睛始终盯着市场,以顾客为中心,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期持续和谐发展,就要像企业经营一样,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看清机遇和风险,确认自己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使命,进行战略的目标化管理。
(二)结合自身优势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自身特色的“多层次教育教学模式”
1.以服务山东经济发展为指导原则,进行教育教学模式建设和改进。通过对国内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成功案例的研究,不难发现,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诞生、发展到深化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始终围绕着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山东高职院校要创建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和山东的区域经济规划和产业集群紧密联系。
2.在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资源优势创建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的MES等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等一些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模式都有它们可行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学科特点等条件,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例如科研优势比较突出的或农林等专业可以采用“产学研”模式,对于一些机械加工类专业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样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多层次教育教学模式”。
3.深化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已经采用的模式进一步深化,面对山东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专业调整,创新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以人才培养为主题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
(三)突显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普及高职教育的宣传
高职院校要经常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教师像“双师型”人才过渡,按照学校规划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计及学科建设,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另外,政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等措施确保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与企业进行合作,提高社会各界对高职人才的认识,给予公平的社会待遇。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1.良好的师资是输出合格人才的基础,山东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快提升“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例如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的不同,改进专业设置,同时引进有相关企业经验的高学历人才,作为专任教师;或者可以通过派一些年轻骨干教师假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从而转变为“双师型”教师。
2.各院校应该建立教师定期培训或到企业实习的相应机制,确保双师型教师能够掌握最新技术和技能,并及时传输给学生。
(五)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在筹集资金途径上,可以建立“主、辅、补”模式的投入机制,即以政府支持资金投入为主,以学费收入、学校创收为辅,引入社会资金支持为补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学校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回报”的投资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双赢”效果;二是采用借资、垫资方式,把资金的重点用于图书、计算机、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的投资和建设上,使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得到根本性改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义达.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与证券展业建设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1,3.
[2]胡颖哲.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1,8.
[3]张花.转方式调结构背景下山东省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浅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4.
[4]天青正.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0,8.
[5]郭康.从大学理念的视角解读高等职业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刘成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
[7]薛建平,苟安经,等.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突破与文化建构[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
[8]朱绍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德国高等专业学院综述和借鉴[J].外国教育资料,2000(3):P36-37.
[9]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
篇7
【关键词】科研定位;技术服务;提升;途径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德国柏林大学校长洪堡开始,就确立了科研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中,从早期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到研究知识、生产知识,再到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科研工作不是一座“孤岛”,它是畅通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立交桥”,高职院校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科研实力的直接较量,科研工作成效显着的高校将是这场激烈竞争的最后胜利者。科研工作只有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提高的“倍增器”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
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非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工作始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能对教学形成强有力支撑。
作为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如何与行业企业发展相结合,服务于行业企业的需要,既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本质要求,也是其发挥自身优势、有别于普通高校科研的现实需要。因此,科学定位学院科研工作功能,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和科研优势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应该成为高职院校重点科研方向。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条件,努力解决当前行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通过服务赢得行业企业对学院的支持,把高职院校引入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职院校必须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撑,切实提高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占领服务地方制高点,在促进地方发展中实现有为有位,把高职院校拥有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
二、职业院校科研定位与技术服务提升途径研究内容
(一)为科学研究取向,明确和科学研究的目的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的位置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并不是完全相同,从这个角度说是和它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近些年来的兴起的职业教育为宗旨的,即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和一些研究型本科院校是有区别的,科研成果评价和科研水平是一个衡量它的生命力的重要指标,在职业学院通常在科学研究工作上没有这样的要求。在科学研究的环境,科学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应关注不仅一般的学术研究,更应关注技术研究,科研工作者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学生在科学研究实践中他们自己的发展,进一步丰富高等技术人才培训模式,拓宽科研工作领域。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科研工作上不应该急于求成,应逐步深入,从细微处着手。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时间很短,并且在我国教育政策的扶植下快速的增长,如果不考虑客观现实对科学成果进行过高要求是不现实的,不言而喻学校的工作重心必须投入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上,科学研究工作的扩张也是为其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单纯的研究而进行科学研究,它应该从拓宽和深入专业水平入手,来辅助和提升高职院校的常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专业技术服务这几项重点工作中,教育教学主要是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创新,专业技术服务主要为行业企业提供迫切需要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这两个科学研究工作是独立的和紧密的联系,前者能更好地提高高等职业学院教学水平,而后者它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更有可能。
每个应该紧密结合自身教育独特性的高职院校,基于现实的自己,不仅要睁大眼睛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还要在不自怜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在基本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还要以本地区的行业企业提供他需要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为目标,对科学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确定科学的定位,真正实现统一的方向运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扩大到面对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提供科学力量的贡献。
(二)基于提升技术服务产业的发展研究
在技术服务这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很大地促进高职院校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决心、封闭类型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各个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到发展契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研究需要。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区域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术水平是相对成熟的,它是知识成果、科研专利成果相对集中的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他们的科研力量为地方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相关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完成的地方提供帮助。我们这个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度课题《职业院校科研定位与技术服务提升途径研究》项目编号XⅡ327)研究的牵头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的大港油田,是该地区唯一的高等学府,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不仅给油田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这个手段为油区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近年来,在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作为联系的媒介,协调本学院各个系部先后成立了石油化工研究所、应用电子研究所、研究所、灰色理论研究所和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窗口。去年,石油化工研究所和油田地质研究所合作科研课题——建设地质勘探岩心库,通过这个课题的有益尝试,为横向联合研究项目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有大约12个专业教师和100多名学生参与了进来,尤其是石化系的教师和学生利用暑期加班加点,该课题的研究时间跨度为4个月,时间紧任务重,通过师生的努力,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该项科研攻关,获得了油田地质研究所的高度认可和评价。该项科研工作,不仅为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师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快的提高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循环过程。
科研工作合理定位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定位有效性如何,是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关键。通过创新科研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构建导向机制的评价体系,净化当前浮澡的学术风气,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来提高社会形象,服务经济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利平.《教学:高校教师的首要学术责任》.中国高教研究,2008,(1):83-85.
[2]《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8,(4):7-12.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社会 提升 能力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我省高职院校61所,在校生54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2%。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职业特色更加鲜明。但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结构质量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种种问题,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1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其一,政府统筹管理不够。政府、社会、学校、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为政,削弱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职业教育法》约束不强,执法不力。其三,职业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地科研保障;其四,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制约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1.2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产业升级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技术性岗位空缺,从南到北蔓延的技工荒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来填补。可目前职业教育却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1.3 招生难与上学难并存。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已经日益显现。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教师比学生还多,教学资源闲置,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可同时,大量的农村孩子上不了学,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的弱势群体。
2 我省、我市“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具体内容包括: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化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建设等等。张家口市“十二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和建设强市名城的关键时期。旅游服务、新型能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成长性产业是张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我省我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必然需要数量庞大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如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也会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3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3.1 以服务为宗旨,更新职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树立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需求对接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职业院校只有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
3.2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把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作为办学的第一目标,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模式,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第一效益。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行业、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职业院校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办学特色,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大元素,坚持走“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办学之路,采用“工学交替式”、“双证互促式”、“订单式”、“校企双向介入式”、“顶岗实习”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3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市场、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照抄照搬、简单模仿、形式主义的现象十分严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从而达到课程设置从企业需要出发、从关键职业能力出发、从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出发。首先,根据岗位职责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从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第三,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设计,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1]。
3.4 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方向,突破实训体系建设。立足地方重点行业、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代,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或者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具有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或者学校将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放到企业,由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的场所作为“教室”,让学生“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实现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提高职业院校的初次就业率,保持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3.5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传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高低,这不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行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方面要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更要考查学生心理素质、职业兴趣、个性特征、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企业在关注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
力[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要考虑企业用人标准,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安全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等。同时,学校与企业积极沟通,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3.6 加快“双师型”队伍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训指导能力,加快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制定优惠政策,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瑞士公司的方案在中标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深化修改的问题。但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业主是采用法人招标的形式,当时业主还没有产生,只能由海淀区政府代行业主的职责。由于真正的业主缺位,所以许多问题都定不下来。此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瑞士公司的中方合作单位开始介入方案调整。由于设计周期和设计费的问题,瑞士公司在做体育馆方案的时候并未找一家负责体育工艺的公司配合设计,所以北京院介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按体育工艺的要求对体育馆的平面做了整个修改,也得到了瑞士公司的认可。这一轮刚修改完,业主就产生了。于是对方案的修改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也开始真正面对设计上的难题。
瑞士公司的方案极富想象力,构思大胆。内部空间丰富,亮点颇多。但设计上的亮点往往也是技术上的难点。出于使商业文娱设施和体育馆在运营过程中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该方案将一个6万m2的商业及文化娱乐设施放置在一个18000座的大型体育馆屋顶上。这种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由此造成建筑体形庞大。对于其上部的设施来说,结构、通风、采光均存在问题。为此该方案在建筑顶部设计了一个10m高的立体桁架,通过上部设施内部布置的12个双曲面体,将体育馆的屋顶和6层楼板吊起来。这12个双曲面体在最初的设计中有四种功能:结构构件、采光。通风、消防排烟。该方案将上部设施的室内设计为一个连通的空间,共7层,每层楼板做成互不相同的自由曲线形,从而形成类似喀斯特地貌的室内空间。在建筑的四个立面设计了四个各7000m2的LED大屏幕。设计者试图通过四个巨大的显示屏,使建筑立面成为一个传递信息的载体,从而形成一个观众可以从内外同时观看比赛或表演的场所,并在平时提供一个广告外墙。为了解决两个大型设施同时使用的交通问题,体育馆观众入口层的地面不得不放到地下8m的位置。
中标方案的这些特点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巨额的建造费用。首先是一个6万m2的商业设施与一个1,8万座的体育馆同时使用的交通问题。尽管经过多方优化,建筑师给出了解决方案,但也只是理论上的。真正到了体育馆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交通一实行管制,商业设施就很难正常使用。其次是结构问题,在中方技术人员介入之前,瑞士公司对投标方案中的结构方案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结构体系中用双曲面体吊挂体育馆的方案优化为一个30多m高的立体桁架,整个商业实施都放在桁架内,因为多了许多斜撑、吊柱之类的结构构件,空间效果已经完全不同了。这样一来12个双曲面体的结构作用就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采光和消防排烟的作用。即便如此,结构也已异常复杂,消防、抗震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北京市消防局的专家看了该方案后,认为这是所有奥运场馆里消防问题最难解决的一个。外立面的大屏幕则存在光污染、高耗能。可视距离过远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造价过高,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
业主接手项目后,觉得原方案实施起来难度过大,造价过高,就要求北京院主持方案修改,瑞士公司则变成了业主的顾问。根据业主的要求,北京院对瑞士公司的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对体育馆内部交通流线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大型环形车道,优化了进入上部设施的天桥。采用分层分区的手法,将体育馆特殊人员、观众和上部商业娱乐设施的人流、货流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层次和区域内,基本解决了内部流线不清,两种设施无法同时使用的问题。
将整个项目分解成两大部分和四小部分,从建筑分区上解决了消防设计中的重大难题,为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原方案在设计中未考虑消防设计的问题,整幢建筑在空间上相互连通,这样使消防设计几乎无法进行。修改后的设计将整个建筑分解成体育馆和上部设施两部分,同时又将体育馆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特殊人员用房,一部分为比赛大厅和观众休息大厅。上部设施也再次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中庭,另一部分为使用空间,所有自由形楼板全部取消。这样一来使得体育馆的消防设计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当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原来的室内空间效果已经荡然无存了。
消防性能化设计单位利用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双曲面体的通风、采光、排烟作用进行了模拟检验,发现双曲面体的消防排烟作用极其有限,而且原方案设想利用双曲面体为体育馆提供天然采光,但根据奥运会电视转播的要求,不允许体育馆内有自然光线。在业主的一再要求下,双曲面体由原来的1 2个减少至4个,使得上部商业设施的空间更加完整,并节约了造价(一个双曲面体的造价达到数百万元)。外立面的大屏幕也大大缩小了尺寸,变成一块小屏幕。
2004年中,修改后的初步设计完成,就在即将开始施工图设计时,传来了”节俭办奥运,重新优化奥运场馆设计”的消息。在新的政策指导下,北京院对方案实施了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方案将上部商业设施完全移走,从而大大简化了结构的设计难度,而且消防问题也不存在了;将观众入口大厅由地下放到地上,从而简化了交通流线:将外立面大屏幕取消,重新设计了外立面。最后的实施方案建筑面积比原来减少了一半。只剩下63000m2,造价也大幅度降低。项目定位为设施完善的大型篮球比赛馆,兼顾其它项目。
修改设计后的五棵松体育馆作为大型篮球比赛馆有以下特点:
①观众席紧靠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尺寸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体育馆的使用性质。五棵松体育馆的场地在活动看台全部打开时,是按篮球场地设计的,而国内大型体育馆在坐满观众时其内场一般是按手球比赛设计的。也就是说五棵松体育馆内场尺寸较国内其他大型体育馆内场尺寸小。第一排观众距篮球比赛场地的边缘近。大家经常从电视上看到NBA的比赛。观众席一直延伸到比赛场边,赛场气氛热烈。这种布局不论是对观众,还是对运动员以及电视转播均有很大的好处。但由于我国大型体育馆均为综合体育馆,为了满足多功能的要求,第一排观众在观看篮球、排球比赛时距离场边很远,视觉质量不高,且不利于场上热烈气氛的形成。五棵松体育馆在设计时,采用了较灵活的策略,既不追求在坐满18000人时能举行所有比赛,而只考虑篮球及场地比篮球小的项目的比赛。这样可以使五棵松体育馆区别于北京市已有的大型场馆,个性鲜明,并节省了投资。
②特殊人员用房满足最高规格篮球比赛要求
在国内同等规模的体育馆中,五棵松体育馆特殊人员用房完全按篮球比赛配置,而且标准相当高,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如一般球类馆的运动员更衣、淋浴设施都做两套,五棵松体育馆做了6套,每套都在120m2以上。
③信息显示系统配置标准高
五棵松体育馆在场地中心上方,设置了符合篮球比赛要求的中央斗型屏。该斗型屏共有8块显示屏,其中4块图像屏,4块文字屏,同时在场地东西轴上还有两块大型文字屏。显示屏的配置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堪称国内罕见。
④极佳的每座容积指标
观众总座位数去除比赛大厅的体积就是每座容积指标,该指标是建声和电声设计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通风。空调设计的重要参数。五棵松体育馆由于内场尺寸小,平面布局紧凑,其每座容积指标仅为19,2m3。这个指标为声学设计。节约空调能耗和节约土地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⑤别具特色的立面及外墙技术
在五棵松体育馆原设计中。立面是一个LED大屏幕。外墙构造为一个多重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LED屏幕。外侧玻璃幕墙、幕墙结构、内侧玻璃幕墙。经过数次优化设计,外墙的LED屏幕和双层玻璃幕墙已经不存在了。
修改后的五棵松体育馆的体型为一个简洁的正方体。为保持建筑简洁现代的风格,建筑师希望通过对立面肌理的处理,利用玻璃和光线之间的关系,将体育馆外形设计成一个不断变换光影的“宝盒”。为此,建筑师提出了一个外挑玻璃肋单元式玻璃幕墙方案。为了表现体型和材料的纯洁性,并突出光影的作用,方案采用了600mm外挑密肋式构造,同时在外侧没有任何金属构件。这一样式在国际上尚无先例,而且在构造上极富挑战性。为了解决好美观。日常维护、节能等多项功能的要求,在外立面上采用了多重镀膜的手法。
首先在最外侧采用了中科院自主开发的纳米易洁镀膜,该项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技术一改过去易洁玻璃采用憎水材料的方法,采用了纳米级超亲水材料对玻璃进行处理。一旦水接触玻璃表面就会形成均匀的水膜,同时完全浸湿玻璃和污染物,最终通过水的重力将附着于玻璃上的污染物带走,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
为了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建筑师在外挑玻璃肋和幕墙的第二面上进行了彩釉处理。这样使得该幕墙拥有了大量外遮阳设施,大大降低了玻璃的遮阳系数,从而减少了太阳辐射对室内的影响。同时在幕墙的第三面上增加了一层低辐射镀膜,可以有效地防止冬天室内热量向外辐射。
通过纳米材料镀膜、彩釉、中空、低辐射镀膜等多道立体设防。使五棵松体育馆的外墙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篇10
为了缓解集体企业职工福利基金不足、医药费超支严重的矛盾,配合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协调和规范工资基数计算口径,现决定将集体企业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和计提职工福利基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工资基数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具体通知如下:
一、1985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规定发给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各种副食品价格补贴,其中由企业福利基金负担的部分全部改为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二、按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福利费,由原来的按企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扣除副食品价格补贴和列入成本的奖金后余额的11%提取,改按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
三、列入成本的职工教育经费,由原来的按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扣除副食品价格补贴后余额的1.5%以内据实列支,改按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
四、列入成本的工会经费由原来的按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扣除副食品价格补贴后余额的2%提取,改按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