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阅读理解;词汇量;训练

在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下,英语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这个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锻炼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很重要的。在新课标中改革下,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阅读量加大,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考察点也越来越多。在本身阅读理解的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又加大问题的难度,这对初中生来讲是个双重挑战。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教师制定好完善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提升策略刻不容缓。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要具体谈谈那些在新课标下提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

一、正确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是遇到的困难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算是一个比较难的组成部分,她对学生的词汇量,课外阅读量,语法,理解能力等多方面都进行了考察。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根本上的探究,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透彻分析能使策略变得更加的完善,同时能让老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根据观察,我总结出目前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上有以下几个问题:1、词汇量的积累不够,造成阅读的速度慢。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快速、充分的理解文章。3、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盲目阅读。4、在阅读理解中不断受挫下,学生对阅读理解有了“惧怕”的心理,还没开始做题,就想要放弃。

二、构建完整的阅读教学结构体系

得出一个完美的教学策略的前提必定是有个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理解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开始阶段,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基本上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的。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来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构建的方法有很多,传统方法是前做好预习,找好对学生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并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做好标记。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PPT和flas的形式向学生形象的展示整个阅读理解的解题过程,以及解题方法。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灵活的掌握学习方法,在轻松学习的状态下还能得到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也不例外。根据多年的经验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关于提升阅读理解的小技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效果。1、词汇量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单词的理解上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根据词根来猜测单词的意思,比如说“-en”这个词根有“使…能够”的意思,那么就可以知道“ensure”有“使确定”的意思,可以知道“enable”有“使能够”的意思。2、联想对比,根据同音词或者反义词来扩大记忆,比如说“turn up”意为“声音调大”可以猜测“turn down”意为“声音调小”。3、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对完全不认识的单词进行猜测词义。4、先略读文章,掌握大意,再精读,透彻理解文章。5、针对细节题,在文中找出关键句。

四、扩大阅读面,增加词汇量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有了坚实的基础英语学习这栋美丽的大厦才能稳固。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根本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课外阅读面不广。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以及深厚的课外阅读积累不但能提高学生在阅读速度还能让学生把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初中阶段大概要掌握1350个、扩充300个单词,这些单词不一定要全部拼写出来但是要做到看见单词就知道中文意思。单词的和语法的记忆期是有限度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这些单词和语法不断的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是个有效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是单词反复记忆,同时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加强阅读训练,提升阅读理解的水平

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的强化训练是关键,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提前接触不同的题型,不至于在遇到新题的情况下变得慌张。所谓的强化训练当然不光是题目的练习,它还有对学生阅读的练习,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课前做好阅读预习等都是学生训练的范围内。阅读训练对学生的好处非常多。首先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它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在猜词义这个环节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纵观历年来的中考试卷,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值。所以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应当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以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技巧 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29-01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成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相当的准确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现行的英语新目标指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是理解的技能,因此,在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根据我国国情,只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知识的宝库,广泛地猎取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中学生英语教育大纲提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担负起的历史使命。影响中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其中词汇量、阅读读理技巧、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谈一谈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QPQ: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有不同:如正选法与排除法,定位法与跳读法,画图与列表法,概括法与推理法,常识法与背景法。为此,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1.理解与速度――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答题时要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2.阅读训练方式――在训练方式方面要力求多样化,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掠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3.生词处理――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这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4.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既迅速又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利用信号词预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考生预测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达到新目标的要求,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习能力上来,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题技巧。

一、善于把握和调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前的能力培养。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学生在开始阅读前,需要进入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首先是“想读”、有读的愿望;第二,有读的目标(有要获取的新信息);第三,有必要的语肓基础(如词汇);第四,具有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与新信息建立联系达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些心理需要进行阅读导人。课前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要结合学生心理准备,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激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导人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阅读的兴奋状态,以至于学生易于学,乐于读。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导人而导人,教师固然能热闹地表现一翻,却并未切合学生阅读前的心理,与特定的阅读任务无甚关联,达不到“助学”的效果。这一步骤的阅读技巧如下:

1.在阅读文章前可以先通读所要回答的问题以便能了解所描述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有重点的阅读,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找出能概括每一段中心意思的句子。这个句子通常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看完第一句话后,我们能大概猜出作者本段的写作意图,我们可以跳跃式的读完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而舍弃其某部分,便能读懂全文大意,从而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

3.面对生词和短语时,要凭借周围熟悉的生词及语言环境,语感进行贯穿全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完全猜出该旬的含义,最终完整阅读全文。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教师还是应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原则出发,担任好协助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整体教学法”。他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第一,明确特定的阅读目的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就会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快速浏览或仔细阅读,这对形成学生的实际阅读技能很重要。教师可通过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选择一个标题,回答一组细节问题,填写流程图,找主题句等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方式去阅读,一般应设置一个以上的阅读任务。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迷失线索,或有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速度不当)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督调控,给予必要的帮助。第三,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特定阅读任务后,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以了解自己理解成功与否。

三、注重学生的课后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后,需要教师的帮助对课文加深理解,学习语言知识,也需要教师启发思维,提供交流个人见解的机会。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但要处理语言点,还要处理相关的文化知识点;处理的方法不一定是单纯的讲解,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根据新目标规定,我们不仅要抓好课上的阅读教学,还要搞好课后的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阅读还要依靠课后。课后阅读是教学的延伸。事实上,学生课外阅读量越大,他们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现象的复现率越高。这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提高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这样就可以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四、经常给学生讲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首先要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的做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的方法。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效率会更高。阅读文章要采用“组视法”视读是由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信息,将文字反映思维直接映入脑中。要以意群、词组为阅读停顿单位,不要将视点停留在两个文字上,以求得在大脑中形成整体的语言信息反馈。

五、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许多学生误认为读的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早有实验表面,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主题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要让学生克服逐词阅读的这一不良习惯。不妨用以下两种方法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一是让学生按意群进行阅读;二是让学生扩大视幅,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目前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词汇量不足,二是阅读速度慢。新词的接触频率对偶然词汇习得起关键作用。平时的词汇知识可在重复接触中获得,所以说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阅读等级中95%的词,才能做到快乐阅读。我国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偏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又不多,导致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些是造成学生词汇量小、阅读速度慢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感是积极的,阅读情感中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有一定差异。中学生有肯定的态度,阅读动机呈强动机状态,对外部动机、知识动机、身份动机、成就动机和刺激动机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阅读习惯和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由此,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四大措施:第一,由于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偏小,提倡读书型外语学习很有必要。第二,要保护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是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第三,专家学者应积极参与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使学生体味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第四,教师应以受益者的形象积极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好处。这里我们呼吁专家和出版界的工作者连起手来,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和出版符合学生课外阅读要求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快乐阅读和学习英语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要想达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大量而广泛地接触课外读物,加快阅读速度,仔细审题,克服学生的阅读心理恐惧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等,能大大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6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7(3)24-27

篇3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学生外语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质量跟不上。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高中生进行英语课外自主阅读呢?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教师的“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要使教师的职业生命鲜活起来,教师的知识储备必须是“长流水”,必须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问渠那得清如许,只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只有读书才能使教师充盈自己的思想。假如教师自己不读书,自身的阅读素养不提高,何以要求学生爱学习,求进步?不读书的教师如何丰富自己的心灵,如何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只叫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书或者不善于读书,课堂上就会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就不能让学生信服,那又何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去吸引和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率先垂范,博览群书,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二、帮助学生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近几年的阅读理解试题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并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对词汇理解的要求有所提高。正可谓阅读技能的三要素:速度、理解、词汇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也随处可见。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很多学生读书仅局限于课本及各种教辅材料,这对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健康的成长,素质的全面提高,显然还远远不够。结合高中学生已有一定词汇量的前提, 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进行侧重于获取信息的泛读将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挤时间,学会巧安排,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例如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设课外阅读实践课,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的文章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语言丰富、地道。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不仅可以了解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还体验了语言的更新;寒暑假更可以利用来帮助学生安排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

另外,许多学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时间观念不强,“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从而收效甚微,阅读兴趣也被消磨殆尽。所以,教师要经常监督与提醒学生坚持阅读。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并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应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最终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做到内迁外联,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用课内的阅读“例题”去解决课外的方程,再用课外的营养来滋润课内的内容,实现由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预测文中将要讲述的内容、列出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阅读后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意图或布置学生写读后感,使学生学以致用、强化所学,并对文章有更准确、深层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四、帮助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平时做课外阅读训练题和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是不同的,做题时学生只是为了找到正确答案而读。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根本不存在。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考试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阅读好的书籍,学生就可以形成一个好的“胃口”,就可以对书籍充满着期待和感情。而一旦选择了不适宜的书,就会“倒胃口”,就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因为只有真正的好书,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五、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一些动人精彩的地方,还要写一些心得体会,这样才能真正把书上的东西发展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学生在看书时到底应该记些什么呢?

5.1 名言警句。这类句子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学生经常摘抄并背诵这些句子可以使自己说话、写作更加简练而富有哲理性,更有说服力。

5.2 习语。习语也同样具有凝练,含义深刻等优点。在作文中适当的穿插习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而英语课本中的成语毕竟很有限,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习语摘抄下来,并且在平时说话和写作时有意识的运用这些习语。

5.3 优美的句子、段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句子、段落等,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认真品味,反复朗诵,并且将这样的语段摘抄下来。

5.4 写读后感言。学生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关键在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考试材料;方法技巧;课外史料;学科联系

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对历史教材的阅读理解

学生的学习最先接触的就是教材,所以阅读理解的第一步就是明白教材的内容。

1.对历史教材一册书的“导读”、目录、每一单元的“导读”, 需要老师在开学第一节课就说明,让学生知道这些体系前后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老师要提示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掌握知识的大框架。

2.对每一课前的小框里的课前提示、课中知识和课中思考题的阅读理解,这些是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难理解的内容的提示。这些内容也需要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阅读理解,做到对本课内容全面掌握和了解。尤其在上课进行知识讲解和分析的时候,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老师进行提示和点拨,给出知识框架,让学生注意学习历史的几大要素,如时间、事件、背景、过程、结果、意义等。就像分析语文课文一样,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二、对考试材料的阅读理解

1.遇见材料题,先不要害怕,不管什么形式的材料考查的都是学过的知识点,首先学生要树立信心。“在战略上轻视它,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它。”所以,学生的心态很重要。

2.做材料题时,先浏览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前提是一定要把问题看清楚,一共有几问,涉及材料的有几问,材料外的有几问。审清问题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有的学生没有搞清楚问题就做题,导致回答偏离甚至答非所问。还有一些学生,没看清有几问,回答少了,导致白白失分。带着问题中的关键词阅读材料,准备解题。如是问材料中的现象,还是导致的原因,还是让比较进行说明等等,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是让依据材料作答,还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必须看清楚,做到有的放矢。

3.阅读材料时,注意几个关键地方:(1)有的题目后面给了一段话,会提示出下面材料是关于什么内容,学生阅读时要注意;(2)材料的标题,这提示了材料涉及的主要内容;(3)材料的出处,有的是人、有的是书名、有的还附带有时间等,这些会提示出一些背景,有利于答题分析原因等;(4)材料最前面的两句话和最后面两句话,往往是概括性的和总结性的话语,对答题很有帮助。

三、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阅读初中历史教材前言和目录时,可采用“略读法”,就是迅速地浏览阅读材料,提纲挈领地了解阅读材料基本内容的一种读书方式。阅读较难理解的材料时,可选用“研读法”,就是对阅读材料作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推测的一种读书方式,研读是理解、鉴赏材料的重要步骤,它讲究细嚼慢咽,追求理解透彻,强调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以“商鞅变法”为例,教师可先板书以下问题: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内容有哪些方面?变法最终是否取得了成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变法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其目的是否达到。

四、对课外史料的阅读理解

注重课外培养,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若单凭每周两节的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师可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课内重点培养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好课外的广阔土壤。第一,布置灵活有效的历史作业。恰当的历史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中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可将历史课堂的延伸知识布置下去,让学生查阅搜集资料,并在下一节课上讲给同学和老师听,这样学生无形中已利用课余时间锻炼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课。新教材允许学生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历史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正好提供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如举办以“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会”“中国少数民族的变迁研究”等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和课外兴趣小组,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去搜集材料、理解材料。因此不仅要加强课堂阅读,更要加强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指导。

五、对学科联系的阅读理解

篇5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堂教学 阅读质量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取必要的社会阅历?如何利用阅读来培养自身的推理、分析、逻辑和联想能力?结合自己进行阅读教学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质量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初中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无法独立读懂阅读课教材的内容,教师不得不在课上花大量时间讲解,以求按规定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尽快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其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读的方式有出声阅读、默读和看读等等。应该说,读和看有着质的不同。读的程序是"词形――词音――词义";看的程序是"词形――词义":看的速度快于读的速度。阅读时,有的学生习惯于读出每个词的发音,这是声读现象之一。出声阅读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感。但是,如果阅读活动仅停留在声读阶段,又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起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能力。

2.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是纯粹地利用阅读材料来传授新知识,阅读是一种技能、一种手段,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初中生的外语阅读学习在他们一生的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只是把阅读材料简单地的拆开、分解和解析。那么,学生便会把阅读看成是对印刷符号的解码,将词汇结构作为理解的唯一前提,无论渎什么文章,均采取同一种模式――细嚼慢咽、字斟句酌,自上而下、从词到句,甚至导致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毫无必要的"钻牛角尖"。教师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识别、捕获和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阅读理解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强化阅读策略

阅读速度快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初中生的阅读速度要达到每分钟50-70个单词。为了让学生达到和超过这一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以下阅读技巧训练:首先,可以考虑略读技巧训练,略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主体大意,辨别文体,以便于掌握文章结构。其阅读技巧是要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去了解文章的主体大意,弄清楚层次与段落,找出段落的主题句,尽快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其次,培养寻读技巧训练,寻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某些特定信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再次,培养学生按照意群来阅读,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而不是以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句子的整体理解,避免逐词阅读逐词理解。

4.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延伸课堂教学

篇6

一、 快速阅读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的英语试卷阅读题中均有一定的细节题。文章的主题往往由细节来表达,弄清细节问题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能不能快速高效地从阅读材料中吸取有用信息,反映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学生在考试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进行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人物、情景、观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实质。

二、 对词汇的理解能力

英语考试中的阅读都是以语篇为单位的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和对重点词汇的正确理解。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对于文章中的生词,学生可以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对比、因果、常识等线索来猜测词义。这既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测验,也能起到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的作用。

三、 推测判断能力

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具体事实的能力,也包括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既包括理解字面意义的能力,也包括理解深层意义的能力;既包括理解某一句话、某一段落意思的能力,也包括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为了加强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升入高中后新的英语学习的要求,各级考试都把语篇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的测试作为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断作者的意图,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来理解文章的含义。这种深层理解的思维活动,必须以文章提供的事实或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信息来推断内涵意义,不能凭空想象。

四、 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主旨大意是文章的核心,是对文章的概括和总结。阅读理解首先就是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否抓住这个中心,体现了学生概括、总结和归纳事物的能力。文章的主题贯穿全文,学生必须通读全文后,经过分析,才能知道作者的基本观点和写作意图。要想较好地掌握主旨大意,就必须有很强的篇章概括能力和准确找出段落及篇章主题句的能力。学生可以按照意群阅读、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并在文章中搜寻与答案相关的细节。

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阅读方法。 ① 通过看标题和图片,预测在文章中会读到的内容。这能够为获取新信息做好准备。 ② 英语中有许多多义词,遇到多义词,要正确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③ 在阅读全文之前,先读一下每个段落的第一句。 ④ 阅读课文时,首先要读懂大意,而不要追求细节,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 ⑤ 让眼睛快速地“浏览”课文,以找到你正在搜寻的细节。 ⑥ 阅读时,需要找出“主题句”。这些句子通常会给出一个“小结”,或者每个段落的大意,能帮助我们理解该段落所写的内容。 ⑦ 为了理解文章的重要观点,必须学会“总结”。阅读时通过回答“wh?”问题可以做到这一点。 ⑧ 根据需要了解的细节数量来调整阅读速度。阅读的时候,在关键处划线来帮助记住所读的内容。第二次读时要快一点。 ⑨ 阅读时可以做一个脑中构图,把读到的信息变成“单词图画”。回忆“图画”比回忆书写的信息更容易。 ⑩ 联系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来理解文章内容。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策略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具备了初步运用的能力。他们有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上达到更高的水平。根据目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阅读的大量需求,我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关于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指导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决定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难易程度。教师只提供建议,其指导作用是相对从属于学生实际需求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活动。我指导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关系理顺,内精外泛

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精读的关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知道,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也是学生接受语音、词汇、语法与各种惯用法等的最重要来源,当视课文为精读材料。但精读的材料毕竟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泛读)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把在教科书中学到的东西,反复检验、印证,充实、巩固。正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感性知识,才有可能在精读中进行对比、概括,从而认识一定的语言规律。这样,课外泛读实际上为课内精读铺平了道路,成为进行精读的有力手段。

2.难度适中,“趣”“味”相投

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第二课堂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更得讲求趣味性。巧选合适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既为泛读,就不要字字推敲,过多地细抠语法结构、时态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爱好的读物,篇幅不必太长,这样可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

二、关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着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译读

在阅读时将英语转换成汉语,这样势必会延长理解的过程,放慢阅读速度。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阅读不是翻译,应该养成用英语思维读英语的好习惯。

(2)依赖词典

有的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往往遇到生词就去查词典或者电子词典。一边阅读一边把遇到的生词的意思弄清楚,这种方法虽然会及时弄清楚生词的意思,使阅读顺利进行下去,但是也会养成过分依赖词典的坏毛病,使阅读速度大大放慢了,万一到正式考试中没有词典的帮助,这样的学生思路完全会被打乱,因此查词典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阅读缺乏整体性

不是从总体上把握句子的含义,而是一词一读。很多同学阅读中拘泥于字和字、词和词之间的搭配,忽略了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放慢阅读速度,对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不连贯甚至歪曲了文章的意思。

(4)注意力不集中

集中注意力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阅读的时候全神贯注,才能集中精力去理解文章的意思,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时不时地遇到一些生词或者疑难句型,使注意力分散到考虑这些问题中去,注意力得不到集中。

2.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所谓阅读技巧,主要指在阅读时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解决各种阅读问题的能力。即运用略读技巧,掌握所读材料主旨和大意的能力;运用跳读技巧,把握与主旨和大意有关的事实的能力;运用查读技巧,依据事实和细节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逻辑判断的能力。实践证明,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不仅能降低阅读的难度,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

略读即全景式的通览全文,是为了抓住文章的要点,对文章的题目、各部分的小标题、文章介绍部分和结论部分等进行的阅读;是以掌握全文大意为宗旨,重点从整体意义上把握作者思维轨迹的阅读。略读的方法有四种:

a要明确自己所要的信息,然后有目的的辨认主题句;

b视线迅速扫过字里行间,辨认句子中的关键词;

c匆匆浏览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和结尾;

d利用篇章的信号词帮助确定该文章的重要内容。

(2)跳读

跳读,把与问题无关的词、句、段略去不读或不细读,常用于查找人名、地名、年代、数据上,跳读的关键在于视读即不是逐词、逐句或逐段去阅读文章,而是像扫描仪一样,从头到尾扫视下来,目标一进入视线就要锁定放大细细研究。跳读最好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经过略读,对文章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查询问题的效率会更高。

(3)查读

查读即从大量阅读材料中找出某一特定的资料和细节,如有关事实和依据,单刀直入,无需通读全文。阅读文章时,先弄清要查找的特定信息,然后一目十行自上而下进行扫视,遇相关词时稍停以作判断,在重要的词、短语或结论下面 画线,以记忆文章特定信息。

三、运用阅读策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采取了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阅读策略。

1.Bottom-up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阅读是一种知识性阅读,其注意力放在识别和辨认课文中的词、句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和意义特征上。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

2.Top-down

Top-down(自上而下)阅读是运用一定量的信息来预测语言的结构,不是十分精确的感知、理解、领悟语言的过程。

3.Interactive

Interactive (互动)阅读不是单一的Bottom-up(自下而上)或者Top-down(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而是语义、语法、词汇等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阅读文字本身包含的信息,还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识帮助阅读。

四、取得的成果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活的语言,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演讲、讲故事、英语角等,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汇编成册,排版出报,更是健心益智,一举多得。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学生已经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提高:

a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浓厚,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课转变为喜欢上英语课外阅读课;

b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提升,学生每日必读已成习惯;

c阅读技巧掌握到位(阅读或对每篇文章都能给出title & main idea);

d在测试中,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得分率有明显的提高;

e知识面得到拓展;

篇8

一、阅读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是以思维能力为主的原则;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四是外语学习与知识面扩展同步提高的原则。

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澄清关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扫清学生老是“做错题”,理解“错误”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解答阅读题的兴趣,做到不畏难题,迎难而上。其次,要明确提出阅读理解的要求。围绕阅读题目展开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这不但有助于英语教学从应试倾向转向能力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和责任心,变枯燥的语言学习为愉快的语言交流。

三、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步骤

阅读理解的完美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阅读方法和方式的科学传授。就教学方法而言,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除了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外,还可以借鉴国外教学中游戏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对于阅读方式和阅读步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步,紧紧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示范功能,认真选取文章,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示范和引导。笔者比较认同“SQ3R”阅读法,即Survey浏览、Question问题、Read阅读、Recite列纲、Review复习。具体步骤是: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知道文章涉及什么内容;检索读,在对文章进行了解后,从阅读材料中寻找出特定的信息,如数据、年代或事件等;为解释某个具体实际问题而阅读,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在联系,以推断作者的意图、看法、目的等,理解文章细节和篇章结构。第二步,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课余的阅读活动。开始阶段,选材难度忌高,内容方面可让学生从兴趣爱好着手,注意从贴近生活的学校生活,如体育运动、旅游指南、天气预报、娱乐新闻等题材开始,逐渐向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普等发展;体裁方面,可遵循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顺序。总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要尽可能做到面广、实用、贴近时代。课外阅读可以只要求学生读懂内容,不作具体的练习要求,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词汇量,帮助他们摒弃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语感,激发其阅读兴趣。

四、搞好模拟训练

要鼓励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练习,感受考试中的氛围。要深入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思想波动,及时调整心态。注意传授给学生应试技巧。当试题有一定难度或者题量偏大时,要做到沉着冷静,加快阅读速度的同时保证准确率。

五、师资要求与培养办法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阅读 教学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不难看出这是社会的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的提出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是纯粹地利用阅读材料来传授新知识,不是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的解释,不是以掌握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为最终目的。阅读是一种技能、一种手段,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初中生的外语阅读学习在他们一生的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只是把阅读材料简单地的拆开、分解和解析。那么,学生便会把阅读看成是对印刷符号的解码,将词汇结构作为理解的唯一前提,无论读什么文章,均采取同一种模式―细嚼慢咽、字斟句酌,自上而下、从词到句,甚至导致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毫无必要的“钻牛角尖”。教师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识别、捕获和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阅读理解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质量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初中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无法独立读懂阅读课教材的内容,教师不得不在课上花大量时间讲解,以求按规定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尽快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其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读的方式有出声阅读、默读和看读等。应该说,读和看有着质的不同。读的程序是“词形一词音一词义”;看的程序是“词形一词义”:看的速度快于读的速度。阅读时,有的学生习惯于读出每个词的发音,这是声读现象之一。出声阅读的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感。但是,如果阅读活动仅停留在声读阶段,又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起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强化阅读策略

阅读速度快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初中生的阅读速度要达到每分钟50―70个单词。为了让学生达到和超过这一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以下阅读技巧训练:首先,可以考虑略读技巧训练,略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主体大意,辨别文体,以便于掌握文章结构。其阅读技巧是要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去了解文章的主体大意,弄清楚层次与段落,找出段落的主题句,尽快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其次,培养寻读技巧训练,寻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某些特定信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再次,培养学生按照意群来阅读,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而不是以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句子的整体理解,避免逐词阅读逐词理解。

四、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延伸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应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而丰富的知识、经验又有利于更有效地阅读。由此循环往复,阅读水平将逐渐提高,知识经验也将Et益丰富。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内,学生的阅读实践则太有限。课外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课外阅读应以兴趣性阅读为主,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自由,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阅读材料。这时的阅读,才是更具有真实意义的主体自我发起、自我体验和评估、自我丰富和提高的阅读,才是更高层次的主体全面参与的阅读。而范围广的课外阅读也是扩大背景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指导,应该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划层次进行,通过开展适量的读说结合、读写结合、听读结合等多样的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阅读内容力求丰富多样,阅读方式要依体裁而变。

外语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探索和尝试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学生 写作技能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仅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发展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学校和家庭携手帮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难开展的原因

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驾驶汽车或游泳一样,为了做好,必须去实践。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好。事实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大家读书都不多,因此,阅读能力都不强。为什么不爱读书呢?我们在学校生活中获得了太多关于阅读的“不愉快”的信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评价制度改革滞后,不少教师以“本”为本,反复进行大量枯燥、机械的练习,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占用了学生宝贵的课外阅读时间。唯分是图的家长们以为学好了书本知识就能有个好成绩,也不愿课外阅读挤占孩子的做题时间,所以家里也缺少阅读气氛。老师家长的做法削弱了孩子们对书本的好感,使他们躲书本好像小猫躲热煤炉一样。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孩子听课应具备什么技能?在所有能力中,有一项技能最重要,那就是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这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的确,孩子上学是为了学新词,但他已经掌握了多少词却决定了他对老师的话理解多少。学校是以口头教学为主,词汇量大的孩子就理解的多,词汇量少的孩子则理解的少。一旦孩子开始阅读,丰富的词汇将有助于理解,词汇的不足则造成理解困难。人们一般的语言交流大多平淡简单,只使用一些常用词汇。但我们语文的水平不是由那些常用词决定,它取决于对生僻词的了解程度。如果人们在交谈中不常使用这些生僻词,在哪儿能找到这些词呢?在印刷的书籍中。

大量的阅读除了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也使他们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孩子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没有背景知识,连读报纸都有困难。

怎样提高写作成绩也是让老师、家长和孩子本人深为头痛的问题。老师可能会给孩子讲解许多写作技巧,家长热衷于给孩子上各种写作兴趣班,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其实没有大量的阅读作铺垫,这些活动就像把稻种洒进了沙漠,没有什么意义。

首先,对于写作技能还比较幼稚的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一定要先回到阅读中。好的作品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次,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采用一些蝇营狗苟的技巧,利用几天的功夫,绝不可能教会孩子们写作文。再者,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生活,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不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文的根本。

哪怕仅从提高语文应试能力的角度考虑,也该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现在的语文考试主要考课外积累,考语文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考前靠突击培训肯定不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光啃课本上的那些东西,没办法提升语文水平。所以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大凡优秀的孩子都告别喜欢读书,见多识广,就产生了语感和悟性。

三、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的方法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就相互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大人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没有任何事例能像“以色列曲棍球综合症”般确切地说明,拥有大量图书的重要性。同其他几十个国家一样,以色列每4年都会派出滑冰滑雪选手参加冬季奥运会,而每次都是一败涂地。其他国家会因表现不好而深感羞耻,还可能会大声疾呼要开除教练及遣散运动员等。以色列却从不这样,因为每一个以色列人都很清楚,这与个人表现无关,要怪也只能怪炎热的气候。到处都是沙漠,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冰雪能给运动员提供训练场地。

如果以色列是像瑞典一样的北欧国家,相信它将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冰雪曲棍球强国。这是气候环境影响体育表现的现实例子。同样,环境也在阅读上也扮演了关键性角色――就如同以色列的滑雪成绩会因为有更多冰雪而大幅度提高一样,阅读习惯也会因为有更多书籍而养成。我们的学校班级和家庭都要备有足够的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

有了可供阅读的书籍,我们还得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正如有了毛巾和肥皂,并不能保证小男孩身上是干干净净的,因为他不想洗。直到有一天,他遇上心上人,他的身上才会干干净净――由此可知,激发阅读动机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