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籍测量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籍测量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量、数字化测图、地籍图。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的综合性价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各地区对地籍图的需求和可靠性的要求逐渐上升,从而使得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涵义、特点,并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做出了总结。

第一章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量的内涵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势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理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动测图的方法。数字化测图是以数字的形成表达地形特征点的集合形态,数字化测图是通过数字测图系统来实现的。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组成;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特点

第一,精度高。

传统的测图以光学仪器和视距测量方法为基础,且控制测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逐级布设的原则,其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数字化测量技术则不然,当采用草图法数字测记模式作业时全部碎部点均采用全站仪测量,控制层次也相对较少,而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另外,由于数字地形图产品不存在图纸变形,用绘声绘色图仪输出的纸质地形图图面精度也高于传统成图方法得到的地形图产品。

第二,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较小。

在传统测图技术中地形原图必须在野外手工绘制,而数字化测图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榄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第三,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平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在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的城市规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第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

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成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榄或计算机互联网转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第五,更新方便快捷。

数字化测量工作得到的是数字地形图――以某种格式存放的地形图数据文件,一般数字化成图软件都具有“图形编辑”功能。数字化测量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第六,便于保存和管理

数字化地形图产品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上,仅占有很少空间。这与传统成图技术得到的纸质地形图相比占据着优势。另外,数字地形图产品不存在纸质地形图产品保存过程中的霉烂、变形等问题。数字地形图产品易于复制,这也给保存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数字地形图产品不仅便于保存,而且管理也十分方便,目前已有不少专用软件实现了数字地形图的计算机管理,将数字化成图和数字地形图功能集成在一起,使用极其方便。

第三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节数字化测量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尽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各种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量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第二节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一、地籍测图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首级控制点与图根控制点

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系统主要由GPS接受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属于快速静态定位系统。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碎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碎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在测量时要注意点位一般都选择在道路的主干道路的主干道旁或者空旷地带,按照GPS的测量规范,点位周围角15°以上天空无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台、微波中继台、远离高压电线、变电所等。内业计算机为采用随机软件严密平差,并将其平差值直接建立控制点文件,以备测图与绘图之用。

三、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

地籍碎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作业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碎部测量主要包括:(一)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二)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榄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三)内业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外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部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

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五、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成果的整理与验收

首先是内业检查,根据自己的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全面审核一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即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入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在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与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为后续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收集相关资料测设首级控制点与图根控制点

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成果整理与验收

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业流程图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地籍图进行测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其具有投资少,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资源消耗小,成图美观、精度高等特点,并且方便修改,且存储形式为计算机存储的矢量图,便于利用和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4)

[2]刘述春,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汛.2008(21)

[3]李光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实践与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9)

[4]宋其友等1数字地籍测量[J]北京测绘声绘色出版社.1991

篇2

【关键词】GPS技术;GPS-RTK;地质勘查

0 引言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国防部联合它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可使实时三维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1 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实时动态RTK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RTK测量系统为GPS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这对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2 GPS-RTK的作业模式

根据用户的要求,目前实时动态测量采用的作业模式,主要有:

2.1 快速静态测量

采用这种测量模式,要求基准站上的接收机必须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用户站上静止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连同接收到的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解算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结束观测。这种模式作业速度快,精度高,但可靠性较差。目前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

2.2 准动态测量

该模式对基准站的要求与快速静态测量的模式一样,但是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必须在开始工作之前,先在某一起始点上进行初始化工作。初始化后,流动的接收机只需观测数历元,连同基准站数据进行结算。该模式要求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保持对所观测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失锁,便需重新初始化。此模式主要用于地籍测量、碎部测量、路线测量和工程放样。

2.3 动态测量

动态测量模式也需要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开始工作之前,进行初始化。之后流动的接收机按预定的采样时间间隔自动地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数据进行结算。主要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和航空物探中采样点的实时定位,航道测量,道路中线测量以及运动目标的精密导航等。

3 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GPS-RTK技术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点布设等;在工作中,我们利用了RTK无需点间通视、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传统作业模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3.1 控制测量

在测区内收集控制点和测区实际情况的资料,布设GPS控制网。GPS控制网的布测分为: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三步。

1)选点埋石

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的要求先在图上设计,然后到实地踏勘、埋石。

2)观测

至少采用3台以上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要求平面:±(3mm+1ppm),高程:±(5mm+2ppm)。观测前做好计划,选择好卫星信号质量好的时段进行观测,要求观测中至少同时跟踪四颗卫星,作业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3)数据处理

采用平差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平差后做好精度统计。

3.2 地形测量

传统方法地形测量,先要建立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最后将测出的地物地貌绘制成图。其工作量大、速度慢,花费的时间长。然而采用实时GPS动态测量,测得碎部点的数据,在室内即可由绘图软件成图。GPS-RTK技术测量地形图的方法如下:

1)GPS基准站的架设

①根据作业区面积、地形地貌和数据链的通讯覆盖范围,选择合适的地方架设GPS基准站。GPS基准站的架设地点要求地势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的障碍物和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和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架设地点应地基坚实牢固,不易被大风所吹动;②选择好位置后架设天线和基准站,接收机天线应精确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大于5mm;天线量取精度至1mm,接收机和电台天线之间距离小于3m。③正确输入基准站的相关参数,电台频率的选择不应和作业区的其他卫星信号冲突。④在基准站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正确设置流动站,选择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和数据链的通讯频率等,其流动站的设置应与基准站一致。⑤流动站的初始化要在开阔地点进行,作业前应找2个以上GPS控制点,进行参数校正,确保无误后开始施测。

2)数据采集

对所测构筑物要求GPS机必须放到构筑物准确拐点位置上,等到GPS接收机达到固定解之后,再进行测量;要求现场绘制草图,并记录相应编号。在有些遮挡处,GPS接收机无法达到固定解时,利用全站仪进行补测。每天野外测量工作结束后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用成图软件结合外业草图进行编绘。

3.3 工程点的布设测量

利用GPS-RTK定位技术同样可以改进传统的工程点布设的方法,减少野外工作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勘测区工程点位布设精度的目的。布设工程点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架设GPS基准站、校正检核流动站,校正检核流动站一般选择离布设工程点位较近的GPS控制点进行;第二步,将需要布设的工程点坐标输入到GPS接收机上;第三步,进行工程点的放样工作,利用GPS-RTK的放样功能把工程点布设到实地。每放样一个工程点均在点位上钉上木桩,并当站复测其坐标且将复测成果存入手簿。

4 GPS-RTK在地质勘查中的优缺点

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RTK用于地质勘查中的优点:

1)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定位精度高;

3)RTK技术具有实时连续采样、实时数据处理、基准站,流动站之间无需通视等优点。能够实时得到精确地三维坐标、作业简便、迅速、效率高。

虽然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以下方面不足。

1)在测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在某个时间段或区域内解算时间长,有时甚至无法获得固定、浮点、差分解,这时可以适当提高高度或短距离偏移;

2)由于RTK较易受卫星状况、天气、数据链传输、信号不稳定等状况的影响,所以不能保证可靠度达到100%;

3)耗电量较大。每次在户外作业时需要一个大容量的电瓶才能保持安全、持久的作业;

4)易受电离层影响白。

5 结束语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测量技术是GPS定位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开拓了GPS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同时GPS—RTK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中,使得地质勘查的测量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使传统的作业观念得到了更新,促进了地质行业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南亲江,丁莉东.GPS-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6).

[2]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杨文府,张阳芳.GPS-RTK与全站仪相结合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J].煤,2006(05).

[4]谢世杰,奚有根.RTK的特点与误差分析[J].测绘工程,2002(02).

[5]蒋铁军,东海宇,董钦伟.GPS-RTK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冶金,2011(03).

[6]杨文府,崔玉柱.GPS-RTK的技术方法探讨与对策[J].测绘工程,2008(04).

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籍测量方法的相关工作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包括了权属调查与权属测量两个基本内容。地籍测量的主要是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技术对当前土地登记上的土地面积,进行综合调查与核实工作,进而来达到不断提高国家土地利用率的目的。下面本文就对地籍测量方法做了简单分析:

一、地籍测量的特点、内容与要求

1、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官方测绘。

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②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③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④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⑤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因为地籍测量的对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所处地区不同(如农村与城市,城市中繁华地段与一般居民区等)地价差别很大。《规程》和《规范》分别提出了实地和图上两种精度要求,现对比如下:

①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规程》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均不得超过±0.05cm。

《规范》指出: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1mm。

②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规程》提出: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5cm,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7.5cm,允许误差为15mm。《规范》指出:界址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当采用编绘法成图时,可放宽到±0.6mm),山地不得超过±0.75mm.对施测困难地区,界址点和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2倍。

一般来说,图上精度因比例尺不同而异,容易掌握和应用,因此《规范》提出的精度要求,当前很少采用。而《规程》提出的实施精度,则主要是从划分权属单元时不致引起争议这一角度出发的,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精度要求更严格,应用更广泛。

二、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

1、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2、界址点坐标测量。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导线和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地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加密导线,但应注意的时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分布要均匀,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坦点幸免需认真测定二次。

3、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在控制点A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A和点B定向,由于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4、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5、白纸成图法。白纸成图法包括太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6、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蝗安航测量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坐标。当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形下,采有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用航测法绘制地籍图,更是我国当前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它即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认真,又需要制度的严谨合理,这样一来才能将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稳步的先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德喜,董庆.变更地籍调查的方法研究[J].才智,2009(3).

[2]张莹.浅析城镇地籍调查的特点和技术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3).

[3]李聚方,王浩.测绘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18).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

前言:目前,数字化测图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不断完善,并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地籍测量可清晰体现出城镇土地的基本特性,它有利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因此,本文对于地籍测量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籍管理。它主要涉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勘察、图表处理、资料文件的制作、面积统计等多项内容。它主要包含数字摄影、全野外以及模拟地籍图这三种形式,其中数字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数字影像以及摄像测量来采集数据信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与理论成果进行测量,借助摄影测量软件来加工数据;全野外测量的本质为全解析测量,它通过全站仪等采集数据信息、勘测待测区域中的所有界址点,并在此基础上,勘测相关地籍要素。凭借普通仪器来采集野外数据,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将数据有效转换成特定形式;模拟地籍图测量是指通过数字化仪器采集数据信息,转化地籍图的图解位置,二地籍图各种符号、代码的输入与标注一般通过数字化符号与计算机完成[1]。

二、地籍测量技术特点

(一)精确度较高

点位精度、手工绘制、比例尺精确度等共同决定着地图的精确度。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准或者测量方法如何先进,这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的负面影响。然而,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完全采用自动化,数字地籍图零损失,这表明外业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自动化程度较高

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而言,在野外测量中不仅可自主记录、计算加工、绘制成图,还能面向需求者提供数字地图。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量较小、错误出现概率较小,且地图外表美观[2]。

(三)适用性较强

数字地籍测量凭借数字形式进行存储,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输出相应的地籍图,种类多样、分层叠加。数字地籍图便于传输、易于加工处理、可实现共享,并能自主获取点位坐标;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中也有所应用,主要通过接口实现这一应用;可参照软件的实际性能,进行多种处理,最终有效完成各种任务;数字化地基测量不仅能确保精准度,还面向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数字化信息,与地籍信息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需求相符。

(四)时效性、系统性较强

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纸质地籍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冲破了传统地籍测量手段的束缚。为实现地籍图的更新,地籍管理人员只要在原有地籍图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中输入变更信息,经由数据处理,完成更新操作,确保其时效性。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显著优势,这在城区变更地籍方面更加明显。在普通的地籍测量中,通常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测量,而数字地籍测量在待测区域不会遭受图幅干扰,参照河流以及道路的界限合理划分每一个作业小组的任务,有时还可参照街道与街坊进行划分,若形成测区整体控制网,便可在待测区域内开展实测以及分组作业,其成果十分可靠。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作业原理与流程

(一)作业原理

在外业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主要通过全站仪进行记录;通过规范的数据传输线在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建立关联,通过超级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借助以C语言形势设计的数据转换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通过RDMS等现代软件参照草图进行图形编制,然后转移到CAD中实施细节处理,在这一过程也可利用技术与理论相对完整的软件进行直接处理;为满足不同需求,在出图环节通常包含地籍图和测绘图[3]。

(二)作业流程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作为数字化地籍测量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包含资料准备等多项内容;

2.采集数据信息

采集是指从电子测量以及记录仪器中获取一定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记录形式不仅要满足计算机的识别标准,还应与应用程序相符。通过数字地籍测量应有效完成基本测量任务,明确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点,掌握地籍性质资料。通常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征主要通过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一般方法共同获取。在地籍要素测量环节主要通过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方法进行测量,以控制测量为基础,借助全站仪等多种采集设备,采集基本要素数据,例如,界址线、地类分界线等,通过内业转移数据信息,从全站仪转移到计算机,依据宗地草图,结合权属调查表,编辑图形,绘制各种图形,同时参照规定标准递交可靠、真实的测量成果;

3.传输与加工数据信息

传输是指经由数据通讯线与计算机以及电子手册建立关联,进而把野外观测数据从外业传输至计算机,在传输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应快速传输。而加工是指转换和计算。具体来说是围绕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编码采集到的数据,使其以绘图系统中规定的格式显现。计算一般围绕地貌关系进行,待向计算机中输入测量数据后,会自动出现平面图形等高线。为从最初的数据采集形式转化成地图数据,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4.输出数据

输出,顾名思义是指成图的输出,经编辑整理到加工处理,然后形成图形数据文件,依据外业草图,调修整理,形成全新的地形图,并补充在重新测量过程中的遗漏点或者存在错误的地方,再清晰标注高程和注记等基本信息,整理图幅,最终以成图的形式输出。输出地图数据是一般包含图解与数字这两种方式。

结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具有便于作业、测绘精度较高、投资较少、工作效率较高等众多优点,它与传统手动地籍测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作为一种现代地籍测量方法,发展前景良好。现阶段,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相关技术理论与水平并不完善,它正处在发展阶段,仍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进而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于福玖.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2):193-195.

篇5

关键字:地籍测量; GPS测量;地籍图;宗地图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地籍信息也正在实现现代化管理,为此,国土资源部和各方土地部门明确要求城镇范围内的土地登记必须以数字地籍调查测量的结果为依据,全面推行现代化,规范化的地籍管理工作。

在我国,常规的GPS测量主要使用静态,快速静态方法来建立二级以上平面控制网,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仅限于此;GPS RTK技术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点采集,施工放样等,而用来代替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界址点测量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二、地籍测量中在工程测量的应用

通过一些资料的初步了解,我们可以大略的了解到一些GPS RTK技术的思想。应用RTK技术,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技术将在地籍测量和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为了提高精度,最好选5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为了校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性,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而带入公式起校验作用,经过校验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认为是可靠的。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今,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

三、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构建研究

1.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一般城镇、村庄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测量,城镇也可选择三种方法并举原则。如针对新建城区、工矿企事业相对集中地区以及经旧城改造过的规划整齐的街区可采用全解析法或测算法,即外业测定每宗地界地点平面位置坐标及宗地内永久性的建筑物房角点平面位置坐标;针对人口居住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密集、宗地面积小,界址密度大且通视条件差,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面临旧城改造的、可采用图解法成图,即利用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大平板成地形图后根据实丈的宗地数据装绘成地籍图;在街道或街坊较整齐,而街坊内部通视较差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不是永久性的散列式的居民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成图。所谓部分解析法成图就是宗地界地点不是全部解析坐标,而是街坊外廊界地点实测及每宗地界址点部分实测而其他界址点图解。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部分解析点应占总数多少比例,即需实测多少量,这不仅决定着外业工作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测量经费的投入多少,因此,要掌握既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又能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原则,一般掌握单位宗地界址点全测,个人宗地至少实测一条界址边,其他丈量图解处理。

2.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性

地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时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这一特点就要求初始地籍测量成图的周期要尽可能短。那么,对原有图件资料的充分利用是缩短成图周期的极好途径。所以,在目前土地部门技术力量弱,仪器设备差的条件下,开展地籍测量这项工作量大,只求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测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3.宗地界址点标记的恢复

宗地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而界址线相交处即为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线是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范围的标志,经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之后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发证时间较早,界址点标记因时间过长有的无法辨认,有的已遭破坏。因此,在地籍测量外业施测之前,必须进行界址点标记的恢复工作。界址点恢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外业地籍测量宗地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测量的进度。界址标记的恢复原则上要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中所确定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走向进行复原,确保与发证结果相一致。

篇6

关键词:数字地籍测量;地籍调查;权属;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一种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地籍测量的主要地籍要素是界址点,因此,对界址点的测量要求,决定了地籍测量的仪器、方法和精度,甚至也确定成图的方法。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1.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以及遥感技术来进行野外数据的获取,然后把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相应的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对其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并与相应的专题地籍信息系统进行衔接,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增强了地籍管理的动态鉴测能力,可以及时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整体性强

在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可根据河流、道路、街道、街坊等自然或人为线状因素进行测区划分,一旦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完成,可对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自由实测,而不受图幅限制,减少了常规测量必须解决的的接边问题,测量结果精度均匀,可靠性强。

1.2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在数据记录、计算处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自动性,而且能够自动成图、绘图,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同时,数字地籍测量能够给自动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据文件便于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融合。

1.3精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除在点位精度上较传统地籍测量有很大改善外,同时,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因素如观测、记录、绘图等而造成的测量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1.4适用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存储地籍图,不同类型的地物可以组织在不同的图层,便于图件的数字化处理,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输出不同详细内容的图件,而且可以方便的获取距离、方位、面积等信息,能够满足多用途的需求,而且这种测量结果有利于数据的共享。

1.5现势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能克服地籍空间连续更新的困难,只需将变更的部分,经过数据处理,可对原有的地籍空间信息和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

2.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

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和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它们相互补充,可实现地籍信息的全面覆盖采集。

2.1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这是一种可行和非常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它主要用于那些尚未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进行大比例尺的城镇地籍调查。该模式通过全站仪、GPS-RTK接收机、电子记录簿、便携式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硬件设备组合,可形成不同的模式对野外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然后将数据经过后续软件处理,便可得到所测地区的大比例尺地籍图以及其他各种专题图,同时还可为建立所测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2.2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该模式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以航空相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数字影像上利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采集和处理数据,从而生成所需要的基本地籍图和各种专题地籍图,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这种模式在2008年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及近几年的土地变更调查中被广泛应用。

2.3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该模式数据采集是先利用扫描仪或数字化仪对已有地籍图或地形图进行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相关数据,然后将全野外测量得到的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或把巳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录入计算机,最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3.数字地籍测量工作流程

数字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实质上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其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就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以及数据存储管理方面简要介绍数字地籍测量作业流程。

图1、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业流程

3.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过程就是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获取有关的地籍要素信息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存储在相应的记录介质上或直接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的过程。根据采样所使用的仪器以及作业方法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1测记法

全站仪+电子记录簿

这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照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或进行有码作业。

3.1.2电子平板法

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相应软件

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由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便携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

3.1.3数字化法

这种数据采集方式是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不包括各宗地的界址点)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野外实际测量,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3.1.4航片量测法

这种采集数据的方式是以航空相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数字化航测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并通过电子坐标数据接口与计算机串行接口相连接,由软件来处理采集的数据,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地籍图。

3.2数据处理

对于用不同的方法采集到的数据,经过通信接口及相应的通讯软件传输给计算机,然后经过相应的预处理软件处理,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标准的数据格式,最后经数据处理软件的处理计算出各宗地的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地籍图。

3.3成果输出

经过数据处理之后,便可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输出地籍测量所需要的各项成果

3.4数据库管理

为了便于今后地籍变更以及地籍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和经过处理的有关数据均需加以存贮,并建立地籍数据库,为地籍信息系统提供数据。

4.数字地籍测量应用概述

4.1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工作是对该某测区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调查已核实宗地的权属,确认宗地的界址,宗地的位置和土地的利用情况,调查的基本单元式宗地。

4.1.1权属调查的准备工作

确定调查的范围,采用前期所测的地形图,划分街道、街坊及宗地,按计划发放指界通知单,对调查组进行分工。

4.1.2宗地权属调查的情况

宗地权属调查是调查员现场对调查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的使用者性质、土地权属的性质、权属的来源情况、宗地使用者权属情况、它项权利情况、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上的土地使用者与申请书上的使用者是否一致、土地实际用途是否与批准用途是否一致、核实,并现场填写调查表,绘制调查草图。

4.1.3界址调查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并且是地籍调查的核心工作。一般土地使用者最关心的也是权属界址的认定,因此调查员应认真地实事求是的进行现场调查,要求调查人员走到、看到、问到的工作作风。

4.2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地籍平面控制网包括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控制网和一、二级控制网。根据城镇规模,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城镇首级控制,为满足测绘地籍图需要,要在基本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可根据实际需要按两级布设。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

4.2.1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视地籍测量的次序,分期分批布设,具备条件的城镇也可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

4.2.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国家三角网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但对原有成果必须进行可靠地分析和检测,以符合现行规程要求。

4.2.3坐标系统的选择。《规程》中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即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最好和国家统一坐标系取得一致,但为满足地籍及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要求由地籍测量中反算的边长(如用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坐标反算的界址边长)与实量的边长尽可能相符,即要求长度的相对变形限值为1/40000或2.5cm/km,当长度的相对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城镇平均高程面,即所谓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4.2.4地籍控制点要有足够的密度。每幅地籍图内至少有3个相互通视的埋石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的密度既要顾及测图比例尺精度,又要保证从测站到界址点的量距长度小于50米(使用全站仪或半站仪时长度可适当放宽)。尤其在建筑密集的城区,控制点间距还要小。故按传统的仪器、工具和方法作业,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一般要比地形测量控制点的密度大。

4.3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既是确定土地权属界线的法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又是计算土地权属面积的基础数据,其精度将直接影响土地面积的计算精度。在地籍测量中界址点及其相邻精度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应该对其提出较高的精度要,界址点精度要求见表1。

表1、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4.3.1极坐标法

所谓极坐标法即在已知坐标的测站点(A)上安置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在测站(B)定向后,观测测站点至碎部点(P)的方向、天顶距和斜距,进而计算碎部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如图3-1所示。

图3-1 极坐标法碎部测量

已知数据A(XA, YA),B(XB, YB),观测数据β,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 YP)为:

XP= XA+S cos(αAB+β)(3-1)

YP= YA+S sin(αAB+β)(3-2)

4.3.2方向交会法

实际测量中当有部分碎部点不能到达时,可以利用方向交会法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常用的方法是两个测站的前方交会。

4.3.3量距法

如果部分碎部点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不能用全站仪直接观测计算坐标,则可根据周围已知点通过丈量距离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常用方法有距离交会法。

4.3.4 GPS-RTK测量法

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于参考测站上,连续跟踪卫星进行载波相位测量,其他接收机在流动站上作业,仅需一人背着仪器,观测时间只需要2~5秒钟,就可以满足界址点精度要求。

5.结束语

数字地籍测量作为地籍测量的一个分支,数字地籍测量也必须遵循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但是作为计算机等新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的结果,数字地籍测量与传统地籍测量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数字地籍测量必然取代传统地籍测量,成为现代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唐祥云. 地籍测量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1农村宅基地特点分析

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兴建房屋建筑的基础,是农村集体所有徒弟中拨给农户用于建造房屋保障农户居住和生活需要的土地,它涵盖房屋、庭院和厕所厨房等辅助用房所需的土地。对宅基地土地,农民具有使用权,在进行地籍调查时主要是针对农民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进行调查。那么,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农村宅基地相对于城镇用地的特点。首先,农村宅基地具有简单单一的用地特点,它仅包括宅基地和街巷用地两个方面,城镇土地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用地类型,十分复杂多样。其次,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范围有限,它通常对一个面积大约为0.25km2的村子进行施测,这与城镇1km2以上的施测面积相比地籍调查范围较小。再次,分布也具有鲜明的特征。大多数农村地区一个行政区内有多个乡镇,每个乡镇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自然村,这与城镇分布相比更加分散、分布更加广泛。

2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现状分析

事实上,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规程》等法律为依据的,它以宗地为基本统计单位,对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属性等进行调查,据实填写调查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宗地图。目前,在进行农村宅基地地籍实际测量过程中,通常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所规定的1∶1000的比例尺或1∶2000的比例尺执行。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较近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选用1∶1000的比例尺,而距离城镇相对较远的农村则选用1∶2000的比例尺。关于界址点的点位误差,一级和二级分别控制在5~7.5cm内。现阶段,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通常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和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三种常见的方法,上述三种测量方法分别被发达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采用。它们的精准度和成本也存在着差异:精准度、成本最高,工期最长的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的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精准度能够满足要求,成本较低,速度也比较快;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通过改法进行测量很难使界址点的精度得到有效保证,但它速度较快,成本也明显低于上述两种方法。

3基于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测绘工作,属于官方行为,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开展地籍测量能有效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的地籍测量工作,为了得到更加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数据,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的力度,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当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项目实际,从试验角度研究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借住全站仪或实时差分的GPS技术对宅基地的界址点进行测量,再以其作为像控点正摄校正遥感影像,再据影像图对地物解译并最终绘制地籍图。关于GPS-RTK技术,其依据的是载波相位观测,这种观测法的观测模式与传统的观测法的观测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是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在操作时,通常遵循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将GPS接收机架设在基准站上,然后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获得的数据及时传送至流动站,当流动站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通过GPS卫星信号获取基准站的相关数据,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测量坐标等相关地籍结果。这种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不仅测量简便,能够大大降低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还能使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周期缩短。基于这种测量方法,该次试验选取了地势平坦的试验区,该区域多为普通的农村平房,高度均匀,分布广泛,为了确保试验效果,选取的是分辨率为0.5M的GeoEye现势性较强的遥感影像。为了确保遥感影像正摄校正的精读得到保障,试验首先借助GPS-RTK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法对试验区的界址点和地籍图进行绘制,并使精度达到预定要求。之后预处理遥感影像,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影响的亮度、灰度和对比度等进行细致地调整,将斑点和不要的灰色去除掉,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保障遥感影像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摄校正。当对选取的20个像控点进行正摄校正后发现,这些均匀的界址点结果差异特别小,为保障试验顺利,最终从上述像控点中选取4个作为正射影像图来满足后期试验的需求。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2]。之后再对解译的地物图形与测绘地物图形认真比对,从而得出测绘是否精准的结论,结果表明测绘精度能够达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精准度要求。据此得知,在基于遥感影像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中,我们为了确保图件结果更加规范精准,需要首先确保所绘制地籍图的图上内容十分规范,且无论使用何种成图软件,图层一定要清楚,各类地籍地形要素、数学要素需分层设置,为后续建立宅基地地籍管理系统打好基础。[3]与此同时,从事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积累丰富的测绘知识,不断学习和汲取新技术,努力实现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为确保地籍测量工作高效顺利开展,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互相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开展测量和绘图工作,确保测量的精准度,为国家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4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也应不断创新,目前所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能够精准地捕获各地籍要素、准确地解译地物要素并科学地绘制地籍图形,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可靠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作者:韩雷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不动产登记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摄影测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航空摄影测量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地籍测量提供给了更加准确的方式。将航空摄影应用到测量行业的各个领域,推动了测量行业的发展,其精确性、时效性等特点是革新的主要部分,使得现代的地籍测量更加准确,出现的误差比较小。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式,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测量时间、减少了测量难度。

1航空摄影测量的概念

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与传统的航空摄影相比,航空摄影测量是节约、高效、准确的测量方式。传统的测量方法要求很高,不仅测量成本高,而且后续的工作也很多,如果要进行地面测量,其测量工序是极其耗费时间和成本的。

2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范畴

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被应用到测量行业的各个领域。地籍测量的工作中,可以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或更新测量中的地籍权属调查、地籍界址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工作范畴,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一种测量方式。它的用途遍布各种测量工作,不仅可以布设控制网络、调查地籍权属,还能够标定界址点、测量界址边长,这些工作可以简化传统测量方式的工作流程,增加相关就业岗位,不但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3航空摄影测量的误差

3.1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来源

虽然航空摄影测量已经很精确,但是有一些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要想提高测量工作的精确度,就要将误差降到最低。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影像质量、影像处理精度、数据采集精度。影像质量主要是自然光线、天气原因、摄影测量设备的质量、云层遮蔽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精确度。

影像处理的精度也会影响摄影测量,使航空测量出现误差,在相对定向、几何纠正等多个方面都会因为精度不准确而产生测量误差。

此外,数据采集精度也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数据采集工作主要靠人工,也就加大了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无论是人工的错误解读,还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都会影响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

3.2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类型

上文提到,测量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误差值降到最低。那么,首先要了解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类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误差降低。目前,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几何误差,一种是属性误差。几何误差多数是人工误差;属性误差则多数是设备误差。虽然误差难以避免,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是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的。

4航空摄影测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的流程

采用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地籍测量是一个非常严密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流程工作,才能确保测量的精准度。无论是何种地形地貌,工作流程都基本一致:测量控制网――航空摄影――测量一二级导线――图根测量――图像控制测量――获取底图数据――解析非实测界址点――航测――检测过程质量――数字化地籍图――统计数据――生成表格――综合地图――检测综合质量――输出最终成果――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5航空摄影测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的具体实施

测量不同的地籍时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测量设备,还是测量平台,都会有所区别。以2010年江西省全面性农村地籍普查工作为例,测量农村的地籍时要实施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实施环节:选取航空摄影平台、相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内业采集与编辑、野外调绘及修补。

5.1选取航空摄影平台

选取平台是航空摄影测量的第一项任务,只有将平台选择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以动力悬挂滑翔三角翼为例,这个航空摄影平台比较稳定,还将导航、定位等功能也集于一身,对于提高测量精准度有积极作用,该平台的性能比较高,如果配合像素在55万以上的专业航空摄影器材可以将平台的功效也发挥到极致。根据具体天气情况,选取合适的平台可以提高平台的稳定性,保证航空摄影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准度。

5.2相片控制测量

有一些地籍测量工作比较复杂,因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导致了相片控制也很复杂,需要在正式测量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以江西省农村地籍测量为例,该省的地貌特点特殊,多为山区、海拔较高,而且树木丛生,给航空摄影测量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相片控制测量首先要做的就是线路控制,这种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埋点,形成D 级控制网。第一,在相片上选点;第二,根据飞行转点划分测量区域,以利于解析空中三角为标准;第三,布置好控制点后,拼接TIF影像,并打印区域影像,把相片上所选像控点转刺到区域相片上。主要的相片控制测量工作就是以上三点,也是接下来的空中三角测量工作的基础。

5.3空中三角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程序,这道工序主要就是数字化成图,要求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负责,并且要求准确、细致,以免影响最终结果。因为江西省农村地区的树木茂密,自动找同名像点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人工干预,并且要保证人工干预的调点工作质量要高。

内业采集与编辑在基于Micro Station进行二次开发的1:500航测成图环境下进行。这个工作环节以清晰度为前提,这样才能尽可能放大拍摄到的影像,便于观察。

5.5野外调绘及修补

航空摄影测量以内业为前提,并用外业补充、完成整体的构图,因此,野外调绘及修补要根据测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回放纸图,使用专业工具进行修正原始构图,包括地名、屋檐、隐蔽物等,需要一一调绘和修补。将后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分析,并保证测量误差在国家标准内,即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结束语:

地籍测量工作是国家进行地籍普查时的最主要工作,需要认真、细致完成,传统的测量方式不仅耗时,而且成本高,随着时代进步,我国的地籍情况经常会发生变动,传统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依托于高新技术的地籍测量方式,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精确度也要比传统的测量方式高,是目前比较适合于地籍测量工作的方式。由于天气、地形地貌、人员能力、比例尺等因素存在,使得航空摄影测量也会存在误差,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林翔.低空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篇9

关键词:数字地籍测量;测量精度;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地籍测量即为使用高科技计算机测绘技术测量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的位置、土地面积,进而通过结果数据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测量工作。地籍测量是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完善土地登记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地籍测量对于完善土地税收工作,实行更加合理的国家土地规划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地籍测量的准确结果下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妥善的管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以下就针对提高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的策略进行分析,为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数字地籍测量的概述

数字地籍测量即为运用计算机电子类型的数字化数据统计工具,在野外获得相关数据,然后将其录入至计算机内。计算机中的相关软件对获得的结果加以处理与加工,最终形成的了地籍测量所必须的地籍数据资料。数字地籍测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在进行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可以以人为或自然线状来对区域进行划分。在划分好测量区域后就可以在区域内部中的每个位置开展自由的测量,不需要根据图幅上的地点进行;2)时势性。地籍测量可以弥补地籍空间一直处于变化状态的难点。只需要将地籍空间中变化的部分开展数据更新和处理就可以同步对其他已存在的地籍空间信息实现实时更新;3)自动化。地籍测量在开展数据录入,计算机处理工作方面自动化程度较高,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图画,有效的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1]。

2.地籍测量的特点

2.1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是一种属于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每一次开展地籍测量工作都是政府所开展的。开展地籍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政府对土地税收并且实现保护土地产权[2]。

2.2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参考系统

根据地籍测量的发展历程可以得知,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单单可以给土地税收与产权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并且通过自动化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存在法律效益的地理参考体系。

2.3基于地籍调查上进行的

地籍测量是在完整的分析地籍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与当地区域相符合的地籍测量方式来而开展的工作。地籍测量结果是根据土地、房地产管理或其他需求而提供的多元化形式的各种类型资料等。

2.4地籍测量具有现势性

当前社会发展的与各类经济活动十分容易导致土地的使用与归属权发生变化。因此土地管理工作就需要地籍资料具有较强的现势性。需要实时的更新测量结果。因此地籍测量工作相对于其他的基础测绘工作更加具有多变性。并且地籍测量工作无法人为的规定固定的更新周期,而只能依靠密切观察来及时准确的反映实际变化状况。地籍测量工作始终都是处于建立、变更与终止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之中的。并且地籍测量也是维持当前地籍资料现势性的重要工作之一。

2.5测绘技术的综合体

地籍测量技术是当前测绘技术的综合体,其中包括普通测量、数字测量、面积测算等等。根据土地管理与房地产管理要求,需要对图形、数据与表格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测绘技术与方式[3]。

3.提高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策略

3.1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资料的精度以及录入和处理的精度两大主要部分。资料本身的精度的高低与野外测量工作开展的情况是存在密切联系的。野外测量数据而得到的地籍图为了保证其精度需要在实地进行再次对照检查:首先需要检测测量是否存在误测或漏侧,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要第一时间进行补测;其次使用于原碎部侧脸的方式来重新测量明显的界址点与地物点,进行坐标的对比;最后可以使用钢尺来对土地的边进行测量,将其数据结果与使用坐标法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对比。录入与处理的精度又可以分为设备处理精度与人为录入精度。当前普遍使用的数字测图配置的精度与实际测量精度相比要高出许多。因此在普通情况下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是很小的。人为录入精度主要是受到数据来源与工作人员态度与熟练程度的影响[4]。

3.2提高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策略

3.2.1设计测量技术方案

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对被调查区域进行考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到实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同时还必须查阅有关当地的记录与资料。开展地籍调查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倍调查区域的准确地理位置与主要明显特征;2)地籍调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与相关确定方案;3)地籍控制网点的设置与分布,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实际策略,选择恰当的坐标系统;4)确定地籍图的分幅计划、规格以及比例尺等;5)最终制定合理完善的地籍测量方案。

3.2.2选择合适的地籍测量设备

要全面提升数字地籍测量精度,进行数字地籍测量工作首先要配备完整的仪器与设备。例如便携机、全站仪以及GPS-RTK接收机等。目前主流使用的GPS产品大多数均为超高频。在使用测量过程中,作用距离要满足地球曲率半径公式。在满足该公式的条件下是一种相对理解的范围。没有其余的杂乱电波干扰,也没有障碍物对其进行遮挡,实际效果较为理想。例如徕卡GPW1200的测量精度可以高达3mm+0.5ppm。在选择全站仪的过程中,应该要全所选择的全站仪具备低效系统误码差功能,可以实现电子校准、双轴补偿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地籍测量的精准度[5]。

3.2.3在测量过程中控制精准度

首先使用GPS网作为首级控制网。地籍图要在首级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在该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密要保证在两级以内,使得其能够符合地籍要素测量要求。图根控制点要标记高程。其次规范化设置图根点与控制点。使用临时标志来标记图根点。如部分区域的控制点较少,就要埋设混凝土标石;在沥青路面上要钉入钢筋;在水泥路面或岩石上可以使用“+”号来替代,并且要在周围刻制方框,做好相应记号。最后,进行细部测量工作。选择全站仪、GPS接收机等设备装置,在对比草图的基础上对细部进行测量。在绘制草图过程中要清楚标示出关键位置,并且草图绘制的比例要适宜,不可太大或太小。草图的清楚与准确度直接影响着地籍测量的精度与效率。从事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测绘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掌握不动产的法律知识与地籍管理方面的清洁。由于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因此地籍测量工作不论从开展、组织还是到实施都十分严格谨慎。其要求测绘技术人员与地籍调查人员之间能够紧密的配合,认真的完成地籍测量。

结束语

提升地籍测量精度能够对国家土地进行更加有效地管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籍测量是保障我国土地调查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其测量的精度与结果会对国家土地调查、土地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设计测量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地籍测量设备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以此为提高测量的精度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治荣.浅谈GPS-RTK在数字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B版), 2009, (10):8-10.

[2]李国辉.应用GPS技术的数字地籍测量实施流程及精度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6):84.

[3]周瑛 , 赖启萍 , 欧立春.应用现代测绘新技术控制地籍测量精度的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 2013, (03):257-258.

篇10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籍测量概述

1、地籍测量的任务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绘制地籍图,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地籍测量又称为不动产测量和法律测量。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及其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4)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5) 根据土地调整整治、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不同于普通测量。普通测量一般只注重于技术手段和测量精度,而地籍测量则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的依法行政行为。(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空间位置参考系统。(3) 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4)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不动产)证明材料。(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7)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8)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测量模式分析

由于地籍测量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并且具有法律效力,因而需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同时现实性相对较强,所以其成果资料需要实时同步的进行更新。

1、野外数字测量

数字测绘主要使用现代化的数字设备,信息产业所带来的各种高新技术成果,通过计算机绘图,通过数字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储存等,这些已经成为当代地籍测绘的主流。野外数字测绘成果主要用于我国的建设、水利以及地籍管理。在地籍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中,其数据的好坏便依赖于这种采集模式所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若采集到的基础数字测绘数据质量相对较高,那么可以避免重复的测绘以及资金投入,且能够令多部门共享。确权、测量以及编绘是地籍测量最主要的三个步骤,而科学的流程是保证地籍测绘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作业工具选择的合理性。全站仪是进行野外测绘最主要工具,但是测试环境不同,选择的搭配硬件也具有差异。

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以及电子记录仪。这种搭配方式主要是利用全站仪的测量功能,通过在对野外的地籍要素进行收集,并在信息采集设备的控制下,将数据传至电子记录仪,经过适当处理后,以事先设定好的格式进行储存,并绘制草图,利用测图软件将数据编制成图。该设备组成是当前最先进的设备,相比较于手工传统绘制方式,该种设备的使用使得测绘更加准确,效率更加高,能够实现自动计算,智能化测量等功能,且操作简便。但是,由于野外测量的影响因素较大,并且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在操作上可视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误差。

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以及便携计算机。该种设备便于对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属于功能一体式的地籍测量系统。全站仪会实时实地的对现场的地籍要素进行采集,继而将数据通过通讯系统传至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数据进行图形化以及符号化,继而显示出来,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应当予以存储。这种现场成图的方式虽然快速高效且具有直观性,但是由于设备的成本投入较高,且无法全面适应野外环境,因而无法全面推广。

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以及掌上电脑。该种设备组合同上一种方式相同,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通过蓝牙进行传输,由于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且便于携带,而掌上电脑可以满足系统智能化、电子化的需求。通过其测量结果看来,这种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另外 PDA 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方便,无论是成图还是数据处理速度都相对较快。虽然同便携式电脑相比,PDA 系统仍旧存在很多漏洞,但是随着软件以及硬件的发展,该种系统必然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2、GPS 测量

作为现代测绘技术的标志,GPS 技术也为现代地籍测绘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GPS 技术在当前的地籍测绘中主要是对整个测区进行控制,从而满足测绘精度要求。并且随着测绘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GPS 同 RTK 技术将会逐渐的融合,成为测量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测绘模式。通过 GPS 同 RTK 融合的测量模式能够对地籍要素坐标进行实时获取,不但能够满足地籍测量精度要求,同时还能够进行实时的成果检验从而避免由于处理以及返工等带来的麻烦。

3、数字摄影测量分析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 SAR 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 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结束语

总之,地籍测绘工作为我国的土地规划利用以及权益归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测绘水平,加强对测绘人员的技术培训,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测绘工作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测绘工作中会不断的改革创新,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贾正平.工程测量中三维测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2:18.

[2]张菲.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4,15: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