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素质修养范文

时间:2023-10-02 16: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素质修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篇1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19-0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用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素质在他们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融合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1]作为一个综合概念,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核心是指从业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职业素质包含4个方面: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可以通过相关专业课和实训实习获得,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质的根基,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它的培养是一个养成性教育,需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因此,“基础”课能够更有效地吸收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推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决定》还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3]“基础”课本身就是一门“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它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涉及做人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知识,目的是要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成为合格的现代人。[4]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精专化,人的现代化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成为人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性在某种意义也就成为现代人的规定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基础”课具备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基础”课中的诸多内容,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责任担当等都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在职业中的渗透和延伸。所以,“基础”课能够为职业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3.有助于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5]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可学生未来追求和发展,以生活化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来组织教学,解答学生最关心最主要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求学期间最关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及其职业发展能力。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这既保证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基础”课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基础”课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基础”课的职业素质教育功能。“基础”课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一定社会理想在人格上的反映。新入学的高职学生,理想往往处在“迷茫期”。为此,教师在“基础”课适应人生新阶段和理想信念教育篇中,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发展特色向学生介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本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动机。然后从高职学生关心职业理想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职业理想要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以自我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为客观基础,不能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由低到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振兴,从而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最后明确“立志须躬行”,要求学生把实现理想的起点与平凡的岗位和踏实地学习联系起来,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2.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中,更具体一些就是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当前,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存在轻责任、重报酬,轻贡献、重享受的职业选择标准和从业态度。所以,教师在“基础”课人生价值篇中,首先将价值观教育具体化为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评价方法和标准,认识到职业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也不能简单以报酬高低来衡量其价值,只要是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然后,进行价值观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这样不仅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职业道德教育。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基础”课道德教育篇中,首先要结合专业及岗位群的需要开展教学,将一般性职业道德融入到行业职业道德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将从事的专业或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敬业、责任、细心、合作、奉献等职业道德品质;然后,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整体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4.法律素质教育。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课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培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并能够形成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法律素质,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体现在职业法律意识中,就是要让学生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用职业生活中的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三、在“基础”课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认识“基础”课的双重任务。“基础”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在高职院校中,为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赋予“基础”课一项新的任务,即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课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侧重于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主要是帮助解决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困惑与矛盾,使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基础”课的双重任务,切不可顾此失彼,用职业素质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把“基础”课完全变成职业素质课。如果这样,不仅课程性质变了,而且由于缺少理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动力学理论表明,需要是教与学的动力源泉。一般而言,教学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意志、学校意志、学生个人意志。[6]只有这三种种意志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并且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课要想动力十足,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反映国家、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过去,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的是国家意志,而忽视了学生个人意志,使有些学生“学”的动力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起点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然后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精神境界。

3.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职业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外化的过程,即将职业素质的相关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然后将其“外化”为行为实践,并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过程规律,教师在“基础”课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视频案例、情景设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多视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此外,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知行统一”,而实践教学有利于推动由知到行的转化。根据课程内容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企业参观、企业文化调查和优秀毕业生访谈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生活和职场法则,而且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国发[2014]19号.

篇2

【摘要】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是将来社会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发展趋势及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各单位对招录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毕业生除了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外,还要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水平,特别是优秀的职业道德水平。各事业单位考虑和聘用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已经转化为大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水平,达到高度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要努力的培养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有用人才,我们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把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提升职业道德情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水品作为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比较薄弱一个部分。许多高校的教育中有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只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现在国内对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内容很多,却仅仅是对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的探讨,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比较少。即使近些年有学者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领域做了初步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目标模糊

人的活动行为都是指向既定的目标,而教育所指的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及归属,教育的目标对于教育的整个过程起到支配、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具有导向、激励、选择、协调与评价的功能。所以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就会影响到职业道德教育所有活动的进展状况,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还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并且约束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定位、课程形态、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考察评价等多个层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也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关系,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有着独有的内容及特点。

2、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念落后

在国内,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则,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以及传统习惯来保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平时社会道德在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这种特殊的、接近标准的定义有意无意的从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出发,忽略了道德的批判、冒险及创新价值。这对职业道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最终,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忽略了作为学习和工作的主体,即个人。当制约着道德问题时人对于能动性的发挥,更趋于对个人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

3、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大学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总是零星出现,制度性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仅仅只是限定在两三个有传统的专业中,如师范、军事和医学,由这些专业拓展的职业活动进程,关系到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专业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因不了解专业的专有职业道德或者没有深入学习而造成的工作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很常见。同时在许多开设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的大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仅仅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当作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普通课程,老师在授课中谈论较浅,并没有突出其职业性;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内容的学时数很少。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新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是教育者在灌输给大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的同时,还要达到和学生之间内心相容以及情感共鸣的情理相容的教育观念,大学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观。这样就能使大学生自觉遵守职场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标准。大学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大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上,大学生必须做到能够自觉的履行职业道德的标准。

2、合理安排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仅仅只是把目标限定在大学生大学期间可能面对的一般道德素质问题。这样就使大学生不可能接受到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规则。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中应该专设一到两章来进行专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设立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就必须制定出专门的教学计划及大纲,让学生按规则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长效体制,从大一幵始直到毕业前都要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安排在显性课程当中。还要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贯彻到学校所有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优势,找出适合教学科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准确的切入点,充分的发挥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功能。

3、在就业指导中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在就业导向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提升,使其具备较高品质的道德素质。首先,要严格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及合理的规划职业,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就是要把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实习基地、毕业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三者协同设立。通过这样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真实的实际感受,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规范意识与行为,让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深入人心,并有自己的感悟与信念。最终能够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成为一名合格的就业者。

三、总结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必须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开拓工作;另一方面则不能忽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因此,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长期关注,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高校德育素质教育实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标准人才的高度上,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些问题并及时作出有效地改变。

参考文献: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朱妍洁.反思建构: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1,8-10;

篇3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是个人素质的关键组成

随着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职业道德素质过硬,才能有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才能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自内心地对本专业或行业形成热爱之情,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刻苦钻研业务问题,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对于调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身体状况,提高身心素质,进而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是行业前景的隐性动力

行业发展需要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人才,因而,在每年的就业季中,很多单位争相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抛出橄榄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的增大也意味着整个工作团队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如果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当下或未来行业发展重要的显性动力,那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是关乎一个行业发展前景的隐形动力。这是因为,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能否做到扎根于自身岗位,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是体现一个员工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工作成绩和效果的关键环节。每个行业或者每个具体工作单位都是由其内部成员联合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每个员工都成为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只有每个个体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促进整个行业或单位的有效运转和不断前进。第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关乎着员工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推动着团队意识的提升。从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把整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员工之间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才能够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建立牢固的团队意识。第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代表着整个单位员工的职业形象,影响着员工队伍的精神风貌。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工作团队中学历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一个企业形象和文化的“活招牌”,而且对其他同事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作用。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道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劳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准,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劳动部门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享有劳动的权利也都应该承担劳动的义务,因而几乎所有符合劳动条件的社会成员都或早或晚地成为从业者大军中的一员。因此,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因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不仅是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从业者,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对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们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更是整个从业者群体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提高从业者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从业者之中的比重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改善行业发展现状,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是提高社会物质文明的生力军。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改善整个就业者群体的整体职业道德现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如果教育硕士都具备高尚的师德,临床硕士都具备大医精诚的品质,法律硕士都能够把公平正义作为信仰,会计硕士都能兢兢业业地不做假账,工程硕士都能把保证质量作为根本要求等等,那么在这些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推动下,社会文明的程度必将提升。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亟待提升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高素质人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对应行业或领域的多样性,随着社会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的增大,专业研究生在从业者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影响了从业者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对他们在现实中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也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贡献力量。但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仍亟待提升。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一知半解,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道德模糊不清,对如何在工作实践当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更是不知所措,理论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引发实际工作中的不良效果。第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择业中受功利主义导向严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绝大多数没有过工作的经历,就业是走向社会的重要步骤,然而在择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高薪、大城市、著名单位等为选择的关键词,完全忽视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实际需要。第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表现不尽如人意。存在科研中弄虚作假、在工作接受灰色收入、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不平等,在会计工作中粗心大意等现象,看重个人得失而忽略整体利益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总之,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的职业道德修养着实令人担忧。

(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要大力加强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不高首先归咎于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既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板块的不完善,更有工作单位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过程中在职业道德素质衡量标准上的模糊。第一,就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而言,他们相比于其他从业者来说,自身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样,他们大多感觉自身已经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因而无需特别重视。此外,他们清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成功就业的“硬道理”,所以主要把时间和经历投入到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当中,无暇顾及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并未认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在其未来职业发展中将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来看,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这些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都处于不断的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机械地照搬和使用,常常把科研水平的高低当成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主要方面,较少体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更没有展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独特性。第三,从工作单位的角度来说,工作单位渴望吸纳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往往拘泥于学生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当专业学位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很多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也缺乏清晰准确的标准,从而在外在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视。

(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急需改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直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相挂钩。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路径亟待优化。第一,在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上“,大部分高校既没有开设针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但也局限于形式,教育效果也不理想。”第二,少数在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均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高校中,两个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很不科学。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对本科时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重复,或者二者前后差别较大缺乏有效的衔接,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会产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失去兴趣,或是因其缺乏连贯性而厌恶学习。第三,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上看,尚未形成以专业研究生导师为主要引导力量,以所有教师为集合力量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把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优化学生的就业去向为主要职责,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更没有及时有效地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他教师则是把教授自己分内的课程为主要任务,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漠不关心,因而造成了教育和引导上的缺失。第四,在从整体的环境上看,至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无论是高校、工作单位还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冲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职业道德观念也容易发生偏差。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一)以传统文化中的职业道德精神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不仅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更融入到了每个中华儿女血液当中。传统道德是当代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和价值向导。在传统文化的诸多流派当中,儒家极具代表性,“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体系,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这些在现代职业道德建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要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精粹,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重建现代职业道德体系,塑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既要提供外部条件的保障,又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自觉。第一,应该大力弘扬国学教育,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当下社会,多元文化盛行,此消彼长,如果不积极加强国学教育,不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宣传,那么传统文化的地位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会被其他的思想所挤占,因此,必须占领舆论的高地,以自信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大力普及和文化传播。第二,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当下社会的文化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传统文化因其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可能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实质内容却永不会过时,因而,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包装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研究,对传统道德内容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二)以强化理论和完善课程为基点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重视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是增强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首要步骤亦是基础环节。第一,高校应充分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这既是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理论修养的需要,也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职业道德的时间,不被其他方面的活动所挤压或占用。第二,形成健全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课程依托。既要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同时也要将职业道德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当中,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大张旗鼓又要潜移默化。第三,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科学设置。既要避免与本科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重叠,同时要避免与本科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脱节,应该做到逐步深化,有效衔接。将通识课、专业课、其他课程中的职业道德内容的分布作出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这样既可以通过教育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又能通过职业道德的完善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为构建全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打下基础。

(三)优化校园氛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都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主要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对其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是我们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第一,应该经常在校园中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在这些文化活动之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开展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知识的问答活动、关于职业道德的辩论活动、举办和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等等。第二,树立先进的榜样,用榜样的模范作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引领。既可以选择本校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楷模,也可以选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良好道德的学生,同龄人的榜样效应是最大的,整体道德高尚,必然带动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三,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把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作为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标准,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学生,从而激发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学习的热情和提升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在参与中获得提升

职业道德,顾名思义,是在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学校中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知识的教育,更要为他们创造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岗位中切身体会职业道德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在人生中的价值,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锻炼。第一,高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医院、学校等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相对口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环境,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只有深入到职业当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所从事职业,形成对职业的热爱,对自我的职业道德确立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第二,安排专业的人员,加强在实习过程当中对职业道德的指导。把学生送到单位去实习,不代表把培养和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实习单位,而是高校要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正确的行为,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要准确记录学生在实习中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并纳入学生的总成绩。职业道德表现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与平时在校期间的评奖评优等活动相挂钩,并在就业时将职业道德表现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供参考。这样就从外在约束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刻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五)以强化导师育人功能为重点增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引导

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和交流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不仅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知识教育和科研指导,而且更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确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导师要通过讲授的方式,把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传递给专业学位研究生,让他们对职业道德形成基本的认识,对于学生在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予以及时准确的解答。另一方面,导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楷模,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导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爱岗敬业精神,因为导师的人格光芒会在与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道德高尚的导师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中道德品质的影响者和指路人。

(六)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平台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建设新路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崇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广泛使用网络信息平台,因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对专业研究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的且容易被他们所接受的形式。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通常是两年,其中第二年为实践时间,他们会被安排到不同的实习单位,比较分散,很难组织对他们的集中教育和培训,因此,拓展教育路径,采用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及时地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实际,并且把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职业道德观念的消息经常传递给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影响。此外,大力发展网络平台建设,成立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网络课堂,把职业道德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的先进人物事例、职业道德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填充到网络课堂中,并且根据实际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这样既贴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活实际,又机动灵活地组织他们进行自我学习。

四、总结

篇4

1 中职学校对金融职业道德教学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从其本质上看主要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明方面的内容,从金融职业道德方面上看,在工作中,从业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工作原则,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和具体的金融知识的教学同等重要。

1.1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社会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各行各业的基本要求,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在实践的操作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说,需要对职业道德加强重视,并且深入到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从职业道德方面上看,其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职业道德就是在金融机构工作中所需要遵守的重要工作内容。

1.2 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方式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和从业素质上都需要进行不管完善。从职业道德方面上看,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加强掌握,还应该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在金融道德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修养。因此,在校园中,应该给学生们贯穿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待学生们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就会了解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对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2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在中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缺乏合适的教材

通过对中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调查可以得知,涉及到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教材还相对较少。很多教师拿着传统的教案来讲授金融专业的重视。相关的知识无法和职业道德相连接。另外,在谈及到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无法将职业道德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统一,这完全受到教材的影响,所以说,应该从这种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2.2 缺乏开展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

从中职金融学生的学习环境上看,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见,创造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比较重要。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也同样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从这一点上看,中职教学工作所面临的环境现状比较明确,不仅影响到金融专业教学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措施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加强中职院校学生们职业道德方面可以看出,职业道德教学的重要性比较突出,但是,各种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所以,为了对这些环境进行改进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深入分析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难题的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还与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有着自、自、相关的联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中职金融学校必须提高本校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让老师发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作用,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优秀教师、年终奖评L匕的重要依据,通过该措施使教师热爱工作岗位,做好本份工作,积极进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同时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

现在的许多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员都没有参与过学校等机构举办的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性活动,所以,教师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深刻认识职业道德的要求、意义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职业道德相关的竞赛或者是让学生出板报等活动让学生可以自己主动找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资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又可以让职业道德这个话题在学生当中流行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尸月。

3.3 步入社会,结合业务训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要想真正理解、做好如何遵守职业道德就必须要步人工作岗位,接受来自顾客的意见,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步人金融机构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从而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让让学生接触到拥有高质量职业道德的人才,让学生不自觉的去向他人学校从而提升自己教师在假期时间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走进金融企业去看、去学习、去磨练、去成长,通过提高办理业务素质从而体现出高品质的职业道德水平。

篇5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亟待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高素质人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对应行业或领域的多样性,随着社会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的增大,专业研究生在从业者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影响了从业者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对他们在现实中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也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贡献力量。但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仍亟待提升。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一知半解,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道德模糊不清,对如何在工作实践当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更是不知所措,理论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引发实际工作中的不良效果。第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择业中受功利主义导向严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绝大多数没有过工作的经历,就业是走向社会的重要步骤,然而在择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高薪、大城市、著名单位等为选择的关键词,完全忽视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实际需要。第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表现不尽如人意。存在科研中弄虚作假、在工作接受灰色收入、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不平等,在会计工作中粗心大意等现象,看重个人得失而忽略整体利益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总之,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的职业道德修养着实令人担忧。

(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要大力加强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不高首先归咎于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既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板块的不完善,更有工作单位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过程中在职业道德素质衡量标准上的模糊。第一,就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而言,他们相比于其他从业者来说,自身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样,他们大多感觉自身已经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因而无需特别重视。此外,他们清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成功就业的“硬道理”,所以主要把时间和经历投入到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当中,无暇顾及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并未认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在其未来职业发展中将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来看,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这些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都处于不断的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机械地照搬和使用,常常把科研水平的高低当成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主要方面,较少体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更没有展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独特性。第三,从工作单位的角度来说,工作单位渴望吸纳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往往拘泥于学生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当专业学位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很多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也缺乏清晰准确的标准,从而在外在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视。

(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急需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直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相挂钩。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路径亟待优化。第一,在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上“,大部分高校既没有开设针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但也局限于形式,教育效果也不理想。”第二,少数在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均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高校中,两个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很不科学。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对本科时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重复,或者二者前后差别较大缺乏有效的衔接,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会产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失去兴趣,或是因其缺乏连贯性而厌恶学习。第三,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上看,尚未形成以专业研究生导师为主要引导力量,以所有教师为集合力量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把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优化学生的就业去向为主要职责,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更没有及时有效地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他教师则是把教授自己分内的课程为主要任务,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漠不关心,因而造成了教育和引导上的缺失。第四,在从整体的环境上看,至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无论是高校、工作单位还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冲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职业道德观念也容易发生偏差。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一)以传统文化中的职业道德精神

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不仅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更融入到了每个中华儿女血液当中。传统道德是当代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和价值向导。在传统文化的诸多流派当中,儒家极具代表性,“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体系,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这些在现代职业道德建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要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精粹,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重建现代职业道德体系,塑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既要提供外部条件的保障,又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自觉。第一,应该大力弘扬国学教育,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当下社会,多元文化盛行,此消彼长,如果不积极加强国学教育,不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宣传,那么传统文化的地位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会被其他的思想所挤占,因此,必须占领舆论的高地,以自信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大力普及和文化传播。第二,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当下社会的文化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传统文化因其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可能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实质内容却永不会过时,因而,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包装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研究,对传统道德内容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二)以强化理论和完善课程为基点

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重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是增强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首要步骤亦是基础环节。第一,高校应充分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这既是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理论修养的需要,也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职业道德的时间,不被其他方面的活动所挤压或占用。第二,形成健全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课程依托。既要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同时也要将职业道德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当中,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大张旗鼓又要潜移默化。第三,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科学设置。既要避免与本科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重叠,同时要避免与本科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脱节,应该做到逐步深化,有效衔接。将通识课、专业课、其他课程中的职业道德内容的分布作出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这样既可以通过教育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又能通过职业道德的完善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为构建全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打下基础。

(三)优化校园氛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建设

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都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主要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对其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是我们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第一,应该经常在校园中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在这些文化活动之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开展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知识的问答活动、关于职业道德的辩论活动、举办和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等等。第二,树立先进的榜样,用榜样的模范作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引领。既可以选择本校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楷模,也可以选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良好道德的学生,同龄人的榜样效应是最大的,整体道德高尚,必然带动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三,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把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作为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标准,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学生,从而激发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学习的热情和提升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

在参与中获得提升职业道德,顾名思义,是在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学校中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知识的教育,更要为他们创造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岗位中切身体会职业道德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在人生中的价值,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锻炼。第一,高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医院、学校等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相对口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环境,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只有深入到职业当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所从事职业,形成对职业的热爱,对自我的职业道德确立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第二,安排专业的人员,加强在实习过程当中对职业道德的指导。把学生送到单位去实习,不代表把培养和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实习单位,而是高校要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正确的行为,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要准确记录学生在实习中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并纳入学生的总成绩。职业道德表现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与平时在校期间的评奖评优等活动相挂钩,并在就业时将职业道德表现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供参考。这样就从外在约束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刻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五)以强化导师育人功能为重点

增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引导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和交流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不仅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知识教育和科研指导,而且更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确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导师要通过讲授的方式,把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传递给专业学位研究生,让他们对职业道德形成基本的认识,对于学生在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予以及时准确的解答。另一方面,导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楷模,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导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爱岗敬业精神,因为导师的人格光芒会在与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道德高尚的导师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中道德品质的影响者和指路人。

(六)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平台探索专业学位

篇6

必须随时随地认真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上正确方面的主导作用,促使“为他”的职业道德观念去战胜“为己”的职业道德观念,认真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改正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东西,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的水平。

八个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

1、文明礼貌。

2、爱岗敬业。

3、诚实守信。

4、办事公道。

5、勤劳节俭。

6、遵纪守法。

7、团结互助。

篇7

1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1.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主动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会计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非法的手段将企业的资金挪作他用,以此实现自己的私利,并且这种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主动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其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追求的不法利益数量也越来越大。

1.2 缺乏职业服务精神。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结构极为不平衡,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只占到会计从业人数的20%,而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具有初级、中级职称,而这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都比较低,甚至一部分人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培训教育,他们在处理各种会计事务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给予解决,而且这部分人由于受到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工作中不会具有服务意识,不能够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3 缺乏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意识。会计人员在平时的会计工作中,不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会计事务,有的甚至还违反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他们在工作中不任劳任怨,没有主动学习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意识,有的会计人员甚至不知道我国哪个法律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内容等。

2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2.1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偏低,行业准入标准不高。虽然会计行业实行岗位证书制,但是会计人员考取会计职业从业证的门槛不高,许多非会计专业的人员都可以通过会计资格证考试获取会计证书,进而从事会计工作,这样的考试制度对于强化会计行业的素质非常不利,考生一旦获得会计资格从业证,他们就会从事会计工作,而企业不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搞清会计内在复杂的事项。

2.2 容易受到领导的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除了自身素质不高因素外,还与领导者的约束有关,会计人员在单位中隶属与单位领导管理,因此其职业道德也具有领导从属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受到领导的影响,因为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领导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要按照单位领导者的意愿进行,当个人具有不同意见时,通常情况下要保留,不然就会影响到自己的个人利益。

2.3 内外监管不到位。单位的内部监督机构能够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人员由企业内部人员构成,其在关系上属于单位管理,单位关系上的约束使得监督机构很难发挥其监督作用。而外部的监督机构又很难在根本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监督。

3 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3.1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升会计队伍的职业修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一是依靠自身教育,会计人员要做到自律自省,回顾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要做到自我监督,避免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二是要依靠社会力量强化职业道德,高校会计专业要在日常的教训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加强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3.2 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以强化行业监管。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是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根本保证,是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明确会计人员的地位与职责,避免其工作受到单位领导的影响,同时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是震慑会计违法行为的有力保障;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监督不力的现象,会计行业部门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责权,约束其行为。

篇8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29-0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肩负着幼儿教育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奠定职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学前教育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任何一个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从业者具备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专业道德。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以后将要从事幼儿园工作就有必要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信念,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这既是未来职业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所谓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即是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主要表现为:

1.1 爱护幼儿,热爱幼教工作

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每一个孩子。当代着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如果没有爱的滋养,就不会有完整的人格,没有爱的指引,就不能分辨善恶。一名教师应把爱洒向学生,并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正是对学生的无私的、广博的爱。当幼儿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时,就会对所从事的事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会甘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孩子,献给幼儿教育事业。

1.2 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做幼儿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这一点对于幼儿的教育尤其重要。教师的思想品德、情绪、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做到言行一致,教师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重。

1.3 尊重家长,关心集体、团结互助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幼儿的教育不是某一个教师、而是整个教师集体和幼儿家长的共同行为。在发挥幼儿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处理好教师之间、家长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之间做到互相尊重、密切配合、谦虚待人、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提高,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2 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2.1 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这是因为:

(1)实践是师德修养的基础。人的道德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

(2)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道德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道德实践,离开道德实践,再好的道德理论也会被束之高阁,是无用的理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师德修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2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学习政治理论,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的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幼儿,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2)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要求。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3)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名利、全心全意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向优秀教师学习。优秀教师不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他们都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帮助学生提高师德的认识,诱导和激励学生的师德情感。

2.3 加强学生的“慎独”教育

篇9

关键词:图书馆 职业道德 修养

一、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1.道德修养的含义。所谓“修”,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所谓“养”,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古人所说的“修犹切磋琢磨,养如涵育熏陶”就是这个意思。“修养”是一个内涵丰富,使用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在接受外在教育的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锻炼,使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和境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道德修养是修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形式。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和阶段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练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2.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馆员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馆员道德境界。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过程;一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规范形态的外在的馆员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馆员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馆员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确定崇高的道德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从业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优秀馆员。馆员职业道德,是馆员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读者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馆员,会对读者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二、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提高馆员职业道德认识。馆员职业道德认识是馆员对道德知识及馆员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认识是行为的先导,馆员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基本道德知识、理论和馆员职业道德知识,了解、认同并接受馆员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形成对馆员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把社会的、外在的道德规范、准则逐步内化为馆员从事教育事业的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馆员职业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馆员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馆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优秀馆员”,增强对馆员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馆员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读者产生的影响。馆员职业道德的魅力通过读者的“向师性”、“模仿性”影响着读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崇拜的人,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行为习惯等,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磨练馆员职业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道德抉择的力量和坚定精神。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志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由此可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馆员把馆员职业道德意识变成个人的行动原则,并时时处处坚持他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时候,就形成了馆员职业道德意志。

3.树立馆员职业道德理想。在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中,道德理想对馆员的整个服务活动,乃至对馆员的整个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馆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必须明确道德修养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馆员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是馆员最高的道德理想,需要馆员终身为之奋斗;近期目标是馆员在一定时期内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近期目标服从和服务于长期目标,但又是达到长期目标的基础。

4.坚定馆员职业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馆员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把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中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5.培养馆员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在我国《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出来了。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谦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爱岗就是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是要有奉献精神。

三、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热爱读者。馆员对读者的爱可以启动读者的心灵,消除馆员与读者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热爱读者还是影响读者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与学术素养。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如语言表述是否清晰,语气是否礼貌,态度是否冷漠,控制个人情感是否得当等等。不端正的职业态度很容易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隔阂,阻碍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

图书馆员要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作为服务工作的宗旨,要把读者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作为行动准则,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所急,供读者所需,把为读者服务看成是最大的乐趣,把读者在自己的服务中受益看成是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5(C)-0125-01

医疗工作是关乎生命的事业,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质量与态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医务工作者及在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更加严格,更具特殊性。如何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扭转当前的职业道德水平下滑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教育问题。本文是从四个方面多角度的探寻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优化培养目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统医学生培养方案都是以专业教学为核心,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医科技术为中心,这就造成医学教育的重专业教学轻德育的现状。要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就必须从教育战略、培养目标上强调医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医学院校认识到提升职业道德教育高度的重要性,在教育规划和发展方向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天津医科大学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术放在同一位置,设立了“德高医粹”校训,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学校始终提到要将德高医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学人才。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政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医学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把患者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课程建设

要形成系统的医疗职业道德,就要对医学生进行专门的医学伦理教育教学。实际上,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可供医学伦理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真实案例,将抽象的医学伦理与实例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使医学伦理课程上具有生动性、可实践性和可接受性。医学伦理课考核也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如减少试卷客观题量,增加案例分析题量,检验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理解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设有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开设法学课程,让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医德素养,还具备相关的医学法律知识,成为既懂医又懂法、有道德情感又有理性思考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对医学生开设艺术欣赏科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从艺术中汲取美和爱的内涵,陶冶情操的同时,深刻感受高尚的修养和道德素质。通过开设医学伦理课、法学课和艺术课,构健医学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开辟实践途径,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

为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医德教育要加强配套建设,发觉实践素材,开辟实践平台。例如,发挥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到临床教学医院进行实习见习活动,在临床实习中深化德育。除了日常医务工作外,还可以在征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安排学生与病人谈话,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了解病人对医院医德医风的评价及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从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实际工作中的医学技术和职业道德状况,同时体会到医务工作者不断加强医学伦理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实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观念,使医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深化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开展义务就诊、帮助弱势群体、无偿献血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发展,自觉关注医学职业道德问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四、强化专业课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医学院校除了增设人文课程外,还应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比如,在讲解尸体解剖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对死者尊重的教育;在讲授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时,导师可以从专业技能上引申到脑死亡和患者处于植物状态下的伦理问题。从医德与医术的结合教学中,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不断提高,对道德标准在医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项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对医学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才能做到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时合理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学校还应在师资培训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医德培训。

五、构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医学院校要建立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把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人文道德课程是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理论的基本途径,而专业课程中应结合医学知识,用职业道德理论分析医学问题,做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结合。加强以医学道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环境、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精神。社会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检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